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你想了解的美国留学心理学专业胡僧

你想了解的美国留学心理学专业

美国留学是现在的大势所趋,同时大家前往美国留学一般都对自己的留学专业要有所了解,心理学专业现在是中国学生前往美国留学的热门选择,其中就包括心理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学习内容等。关于美国留学中的心理学专业大家又了解些什么?三立小编整理了在美国留学心理学专业多方面的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在美国留学。一、专业介绍心理学专业下设不少分支,例如Psychology, General(普通心理学),Research and Experimental Psychology(研究和实验心理学),Counseling and Applied Psychology(咨询和应用心理学)。研究和实验心理学下属分支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咨询和应用心理学分支有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学校心理学等。大部分美国留学高校开设的心理学课程都是以博士学位为主,对于大家经常申请的美国留学硕士学位来讲,还是以咨询心理学为主,一般设置在教育学院下。在博士学位中,心理学博士项目以科研为主,大多数需要5年以上才能完成,课程学习以参加项目或实验为主要内容。二、就业前景和方向其实对于大家来说,心理学都是一个比较朝阳的产业,就业方向包括中小学或高校的心理咨询/辅导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学专业的同学还可以去企业主要从事市场调研、猎头、企业咨询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学习临床心理学或心理健康方向的同学,也可以去医院从事心理咨询的工作。三、推荐院校如果想要申请美国留学学习心理学专业的话,三立小编有以下推荐的院校,一是认知心理学专业排名前5位的是:斯坦福大学心理系、卡内基梅隆大学心理系、伊利诺伊大学心理系、密歇根大学心理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系;二是发展心理学专业排名前5名的是:明尼苏达大学双子城分校心理系、密歇根大学心理系、斯坦福大学心理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系、弗吉利亚大学心理系;三是实验心理学专业排名前5名的是:斯坦福大学心理系、密歇根大学心理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系、伊利诺伊大学心理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系和耶鲁大学心理系;四是工业与组织管理心理学专业排名前5名的是: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系、明尼苏达大学双子城分校心理系、宾州大学心理系、俄亥俄州保龄格林大学心理系、马里兰大学心理系。三立小编整理了关于美国留学心理学专业的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美国留学的内容。

复通为一

美国心理学博士:有毒的原生家庭,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最近讨论得最多的话题,无疑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就是指儿女尚未成婚,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庭,就是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众所周知,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会对孩子造成一生的影响,原生家庭就是影响个体成长、发展的关键基石。一个好的家庭,在良好的氛围和教育下,孩子能在成长过程中受益匪浅,并形成健康完好的人格和心理。一个坏的家庭,比如不和谐的家庭关系,畸形的家庭角色,无休止的辱骂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教育做得再好,孩子也难以健康成长。对孩子来说,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影响,将贯穿其一生。好的影响会是指引他前进的方向盘,不好的影响会成为他桎梏不前的枷锁。美国心理学博士、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在其著作《原生家庭》中说道:“不健康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这样的形容可谓是一针见血了。现实生活中,因为“有毒”的原生家庭,而备受煎熬的人,并不占少数。有人说,自己不会把原生家庭的不幸带到下一代,不会让自己组建的家成为自己原生家庭的衍生品。不幸的原生家庭心理学家弗里曼认为,原生家庭的不足,将成为一个人后续人生的索求和追逐。弗里曼指出了五项原生家庭的重要角色,说明了原生家庭对于夫妻关系的影响。原生家庭没能给到的情感需要,都会在择偶和组建自己家庭时显现出来。例如,在没有安全感的家庭里长大的人,更倾向于在配偶身上寻找安全感;在原生家庭没得到的满足,今后只知道所求而难以为伴侣付出。之前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中,已经把原生家庭对个人成长所造成的影响,带到了大众的眼前。苏明玉的原生家庭给她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她也被迫成为一个独立、勤奋的“好小孩”。在成人之后,她将内心对爱的渴望,转化为工作的动力,企图用忙碌逃避内心的孤独和空虚感。你说她能自己治愈自己内心的伤痛吗?也许可以,毕竟不幸的家庭也教会了她太多太多,但是这样的治愈能彻底吗?现实生活中,苏大强很多,但是苏明玉寥寥无几。例如,韩国女星秋瓷炫——饰演《回家的诱惑》中林品如一角在中国一炮走红,其实她就是不幸的原生家庭中最大的牺牲品。秋瓷炫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中长大,奶奶的七个儿子里,另外六个都有男性后代,自己的母亲常常被奶奶辱骂,自己也不受家里面人待见。再加上自己唯一的亲妹妹因为意外溺水身亡,母亲患上精神分裂,而后将所有的情绪和悲痛都发泄在秋瓷炫身上:“为什么死的不是你,你应该替她去死”。秋瓷炫的父母经受着上一辈的打骂,而秋瓷炫也经受着自己父母的谩骂和暴力。一个人的家庭,就是她的宿命,秋瓷炫正是如此。在秋瓷炫的家庭中,自己的父亲叔辈都是在奶奶重男轻女的思想下成长的。对父辈来说,他们的原生家庭一开始就不健康了,更不幸的是,这样的不健康,竟然还代代相传,以至于传到了秋瓷炫的原生家庭。就像现在尖锐的社会问题一般,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问题,无论是家暴,还是重男轻女的思想,这些问题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太多的负面影响了。想要从原生家庭的不幸泥潭中挣脱出来,并非易事。但非常值得我们一试。接受那些伤痛,面对那些黑暗,但是不必活在过去,不必在那些不幸的日子里挣扎。虽然可能有人没有被家庭所爱,这不代表你也没有爱人的能力。我还是那句话,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做得稍微差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修修改改就行了。但愿你能温暖自己,也能学会享受别人给你的温暖和爱。- The End -作者 | 一粒米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Toxic Parents》《Family Therapy with Couples-The Family-of-origin Approach》

椎名

斯坦福心理学博士:不满现状却又陷于现状,你缺的并不是意志力

看到街上瘦瘦的女孩子,于是下定决心要减肥,可是刚健康饮食三天,就忍不住下单了炸鸡外卖;想要像某某一样坚持跑步收获健康生活,才是一星期不到,运动鞋就扔在床底下积灰了;羡慕别人的自律和积极,想要摆脱废柴肥宅的生活方式,做好了每天看书1小时、学英语一小时、写作两小时的计划,准备坚持30天,可是第二天就被小视频吸引走了全部的视线,打开的书停留在“前言”;想要过一个有意义的周末,计划好了要读的书、要看的电影、要社交的朋友,结果到周日晚上一回头,发现这一天又是睡过去的;一年过去,年初立下的目标啪啪打脸,可那又怎样呢?新的一年,再立下更大的目标!我可以的!结果,emmm……为什么?为什么别人都能想到就能做到,而我永远都只是半途而废三分钟热度?虽然还能用“有三分钟热度就有三分钟收获“来安慰自己,可是……可是,我还是想要超过3分钟的收获啊!经常下定决心要改变,却总是做不到,真的是我这个人懒、没有意志力、抵抗不住诱惑,或者动力不足吗?想要养成坚持早起、运动、看书、写作的好习惯,真的只能这样放弃了吗?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教授肖恩扬的这本《如何想到又做到:带来持久改变的7种武器》,从行为科学的角度,来帮助大家形成新的习惯,或摒弃旧的不良习惯,并通过整合多种“武器”使你的生活带来持久的改变。换句话说,这本书讲的是如何使生活做出第一步改变,并把这种改变长久地坚持下去,使它逐渐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者肖恩扬教授是行为科学领域新一代的权威人物。不仅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博士,也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教授。致力于“心理”“行为”研究的肖恩·扬教授,将心理学、医学、商业与科技领域的成果结合起来,并利用新兴的网络技术帮助预测和改变人们的行为。思科公司、英特尔公司、脸书公司,甚至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都曾经,在肖恩·扬教授的帮助下,建立了更准确地预测和引导用户行为的模型。让人更感兴趣的是,肖恩·扬本身确实是一个“想到就能做到的人”——炒股成了股神,玩乐队差点加入林肯公园,卖保险成了销售第1,为NASA的宇航员设计训练程序,为斯坦福商学院的学生教授MBA课程,还为南亚乡村地区建立了一个提供健康服务的非营利性组织,帮助了超过15万人,无怪乎被称为“做什么都能成功的人”。好习惯难以养成、坚持不下去的三大原因我们很容易把原因归结为:懒、拖延、动力不足、诱惑太多,比如想要减肥,吃白水鸡胸肉和吃火锅相比,后者诱惑更大,于是“管住嘴”失败了,跑步健身和躺着看视频相比,后者带来的快乐更及时,所有“迈开腿”也失败了。但是在《如何想到又做到》这本书里,作者肖恩·扬从行为科学和大脑思维特点出发,对“好习惯为什么更难养成并坚持”给出了更多科学、深刻的答案,了解到这些,才能做下一步做出改变并坚持做好准备。1.大脑倾向于做更简单的事情大脑也是个调皮鬼,喜欢简单的事物而不是复杂的事物。如果它发现一件事情很麻烦,很可能会选择放弃。如果大脑知道完成一件事需要3个月的时间,它可能就直接投降了。拿做饭来说,想想做一顿饭要找菜谱、买菜、摘菜、洗菜、调酱汁、掌握火候,吃完还要刷锅洗碗擦灶台,这么麻烦,还是点外卖吧~障碍太多,步骤太复杂的时候,人性本能地就会放弃。这并不是说不能制订大目标,而是说,对于行为的计划,需要“小之又小”,这也是有效改变的前提。作者肖恩·扬称之为“极度容易”:把焦点放在小步骤上,一个人便会有更好的成功概率。举例来说,每天做一个卷腹,就是这个“小之又小”的行为改变,你知道自己能做到,做就好了,没有大脑进行“抵抗”的过程,更容易实现。另外,有一个亲测有效的行为改变或者叫战胜拖延的小建议:2分钟原则。如果一件事情,2分钟以内就能做完,那就立刻去做。擦洗手台,1分钟就能做完,那就随手做了,不需要安排特别的时间,也不需要你说服自己“坚持”,洗手台就可以保持干净;看一页书,2分钟基本也可以完成,那就看一页,相对于“每天一个小时”,“看完一页”这个真正的小目标,轻而易举就实现了。了解到这一点,改变就可以悄悄开始了。每天醒来,为你的想要做的事情付出一点点就可以,比如想要写作,其实每天要做的就是打开文档,写下一行字,甚至只是打开文档就好。2.神经记忆的改变始于行为,而不是认知“有志者事竟成”“思想决定行为”,是我们一直以来信奉的,总觉得只要下定了决心,行为上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行为主义科学告诉我们,这本身就是一个认知误区。想要改变,得反过来:先动起来,用行动带动认知的改变。持久的行为改变始于行为的实际的、实体的变化,而不是思想中的变化。“要先改变行为,意识才会跟着改变”,作者肖恩·扬将这个顺序称为神经记忆。心理学上有一个“认知失调”的概念,这其实也是人性中的一个“弱点”——当你的行为和认知不一致的时候,大脑意识到“认知失调”,会努力调整认知,重新达到认知上的连贯和意义。比如,总有老人家在街头买到“古董”,花上千元买一个上周才出厂的“商周”宝贝,即使家里所有人都告诉他上当受骗了,老人依然会拒绝承认这一点。“拒绝承认”就是他在用自己的方式维护认知的一致性。回到行为改变上,《如何想到又做到》依据这一点,提出:“持久的行为改变通常不始于意识告诉身体要做出持久的改变,它始于先做一些小小的行为改变,接着让意识反映出这种改变”,这就是书中所强调的“行在知前”。而“想得多做得少”的人,正好是“行在知前”的反面,晚上千条计,早上老主意,说的可不就是这个。运动也好,学英语也好,写作也好,先动起来。这里其实还涉及到另一个概念:自我认同。简单地说,就是你认为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过完的经历中,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人,那么就会在在很多事情中你依然会继续持续这一特质。自我认同保持一致,是行动在前的底层逻辑。可是如果我已经认为自己是一个半途而废的人呢?也不必担心,神经记忆的改变甚至重置,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当你开始行动,实现一个小小的目标,自我认同会重新进行调整,大脑也会顺从地“记住”你是一个怎样优秀的人。3.大脑喜欢被奖赏的行为为什么我们都喜欢玩游戏?因为大脑很多时候像个小孩子,喜欢及时的奖励。游戏,哪怕是手机里的小游戏,都会及时给你奖励,积分、勋章、闪闪发光的小星星、“太棒了”的鼓励,让我们持续不停地玩下去。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就是小奖励刺激大脑分泌一种令人快乐的物质:多巴胺。它传递兴奋和快乐的信息,让人保持愉悦。为什么谈恋爱让人快乐?其实也是多巴胺分泌的作用。了解到这个物质,你就能明白,为什么苦哈哈的坚持让人反感,没有奖赏,或者很久之后才能带来的奖赏,它刺激不到大脑这个缺乏想象力的家伙。毕竟,感觉好才能做得好。眼前的美食和3个月甚至半年后的好身材,哪个对大脑的刺激更大?明显是眼前啊!好身材固然也诱人,可是大脑想不到那么长远。《如何想到又做到》里,基于这个原理,提出了“致命诱惑”:有的人也许认为金钱是最强效的奖励,还有一些人认为是健康。奖励还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年轻时或许觉得金钱是一种诱人的奖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家人共度时光恐怕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书中提出了两种“让过程变成奖励”的方法:快修和妙修。快修,即每次做某件事都能得到奖励,就像幼儿园的小红花,表现好就能得到。妙修则是每次做一件事,不一定得到奖励,可能有可能没有,通过这个方法,降低行为对奖励的依赖。同时,设置奖励时,精神奖励比物质奖励更有效也更持久。你要奖励自己什么?运动带来的身心愉悦,阅读带来思维提升,写作带来的思考梳理,都是比金钱更有效的奖励。带来持续的行为改变的三个行为模型我们已经了解了无法形成好习惯、摆脱不良习惯的三大原因,接下来,就是如何采取行动。《如何想到又做到》书里的三个行为模型,是我们拿来就能用的。1.阶梯模型我们从小被教育“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却慢慢发现,这不现实啊。减不下去的肥,戒不了的烟,无止境的拖延,我们已经知道这是来自于大脑对于巨大障碍的畏惧。“阶梯模型”就是改变这一点的法宝。想一想爬梯子的经历,你只需要把注意力放在踏上下一个横档上就行,一个接一个,你就能到达目的地,心情没有那么紧张,信心也在一步一步提升,也更容易走得更远,爬得更高。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设置阶梯?“要是把全部身心都放在实现远大理想上,可能会造成相反的结果,因为梦想太大了,也太远了,容易让人气馁。”书中有这样的一个例子,那些很成功的股民,并没有预期“发财致富”“一夜暴富”,他们更多地把目标放在了“本周不亏损”上。肖恩扬的阶梯模型分为三个部分:步骤、目标、梦想。梦想是你需要花费至少3个月才能打成的;目标则是一个过渡计划,短期目标1周~1个月能实现,长期目标可能需要1~3个月。相比于梦想,目标更有指导性。而步骤才是每天要采取的行动,也就是梯子上的那个横档,一般只需要1个星期来完成。拿写作来说,梦想可以是成为著作等身的作家,或者通过写作实现年入XX万。而目标,就得落实到单篇文章的阅读量。步骤呢,则是写什么、如何运营等等。而这个行动步骤可以继续细化:选什么主题,如何破题,如何结尾,怎样写更吸引人,等等。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在制定行动步骤,实际上却在用梦想的标准要求自己。步骤要尽可能地小,更容易成功,更容易让大脑得到奖赏,也更容易继续坚持。2.社交磁力想写作,加入写作群;想健身,加入健身群;想读书,加入读书打卡群,很多人对此嗤之以鼻,但《如何想到又做到》告诉我们:加入那些正在做你想做之事的人的队伍中,社会支持和社会竞争能促进行为改变。一个人走得更快,但一群人能走得更远。看美剧,经常会有各种互助会,有相同问题想要解决的人们(比如戒烟),定期聚会,互相分享经验,提供鼓励和支持。社群为我们提供了归属感:不是我一个人在做这件事,大家都在做,所以你不会因为孤单而迅速放弃。大家课互相鼓励、支持,分享经验、解决问题。同时,群内的榜样也为我们提供了模板,不管是专家、名人,还是隔壁公司、对面小区的榜样,都能够促进我们继续坚持下去。竞争也是一种促进方式——什么,你今天跑步3公里?我也能啊!还能比你跑得更多更快!如果你想自己建立一个这样的社群,作者肖恩的建议可以参考:要创造出“社交磁力”,社群要想对成员产生持久的影响,就需要有足够多的人为社群提供力量,创造活跃。对于比如5人以下的社群来说,每个人都需要付出努力做出贡献。对于较大的社群来说,则需要15%的参与者投入到群的建设之中。对于新入群的人,为他们设定一个初始目标:加入后的第一个星期内为社群做些贡献。这样才让社交磁力变得更强。3.要事为先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肖恩·扬说:“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人天生并没有所谓的动机型人格。人是因为环境的关系,因为在正确的时间处在了正确的或错误的位置,才去做事情的。”如果一件事没有做或者没有持续做,很可能是因为,你认为它不重要。或者说,你还没有让自己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运动对你来说重要吗?给自己列出10个不得不锻炼的理由吧,比如“备孕”“保持健康的身体机能”“老了也能有高质量的生活”“保持好身材”“运动可以提升大脑灵活性”“运动让人精力充沛”“给孩子做好榜样”,等等。然后利用阶梯模型和社群,增加运动频率,进而保持习惯。如何让想做的事情变得重要?也有章可循,那就是“遇见未来的自己”。英语里有一个时态一直让我很着迷,叫做“将来完成时”,用来描述“将来某个时间以前会完成的事情或一直持续的动作”,用在这里真的非常贴切。你可以试试——将来的我,要完成什么样的目标?1年后,你希望自己是什么样的?减肥成功?收入提升?有更多的时间陪家人?读了50本书?每周更新了2篇文章?3年后呢?5年后呢?你甚至可以用“将来完成时”创造出未来记忆,而现在要做的,就是不断填充这个记忆,不断为将来的、重要的事情做储蓄。读励志的书籍,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积极的行动,但最终,想要真正落实到“行为改变”上,把“想到”变成做到,还需要脚踏实地地去行动。《如何想到又做到:带来持久改变的7种武器》提供了方法,而每个人能从中吸收到的却因人而异。书中的7个“武器”,作者在过去15年里经过了科学的论证,能为你所用的是哪个?想要梦想成真,想要改变眼前不想要的生活方式,你要做的,就是开始行动。别忘了,行动才能创造价值!

掇而不岐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情商涉及多个方面的能力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1995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发表了《情商》一书,强调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情商对一个人的成就起决定性影响,一时间,“情商”这一概念席卷了全球,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四个方面的能力丹尼尔博士认为,一个人的情商受到了自我和他人的共同影响,具体而言涉及四个方面的能力:1、自我觉察能力2、自我情绪管理能力3、人际交往中的情绪觉察能力4、关系的管理能力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情商的作用和影响,对于情商这个概念也产生了一些误解,很多人总是认为,会说话、人际关系好就是高情商,两者呈绝对正相关。其实,社交能力只是情商的部分体现,会说话的人也并非一定高情商,忽视了自我情绪的管理,一味讨好、奉承身边的人,反而是不健康的表现,那些真正高情商的人,善于与身边的人进行有效沟通,并兼顾自己的情绪。情商和智商谁更重要?不同于智商的是,情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得到提升的。那么,对于个体来说,情商是如何提升我们的我们的生活品质呢?心理学上认为,情商指人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对于个体来说,智商往往被先天因素所决定,而情商,则更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得到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在一次次的事例中总结出自我该如何与社会相处。当今社会,关于智商和情商谁更重要的讨论从未停止过,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智商高更偏向于学术方面,他们依靠自己的先天优势和后期自我归纳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容易在学术方面取得更高成就。但人始终是一种社会性极高的动物,人际关系在人类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一个人的情商往往要比智商更重要。而且,高情商的人往往可以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挫折,他们拥有更高的逆商和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也更加得心应手,能够快速得到周围人的信任。情商高一般体现在对自我情绪的管理和自我欲望的合理控制,和对周围人情绪的感知,以及对事物发展如何采取最恰当的处理方式。这种更加“接地气”的能力对于单独个体来说,无疑是要更重要的。事实上,大部分人的智力都没有较大的差距,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见不着后天的太阳。这也在一定层面上解释了大多数人为什么都碌碌无为。所以说,提升情商,是我们提升自我上限的一种有效途径。如何提升情商?一、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学会倾听是我们进行人际关系培养的第一步,一段亲密关系的建立往往不是从对自我情况的介绍开始,而是倾听对方的陈述。所谓祸从口出,即是在没有了解即时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发言,一个好的倾听者会先从别人的讲述开始进行对情况的了解,根据所得到的信息进行整合,以此进行最合适的行动。做一个倾听者能让我们对不同性格的人进行一定层面的分析,让我们熟悉他们的性格特点,当下次相遇时,便可以投其所好。二、自我情绪的管理人进步的最大阻碍一定是自己。情绪往往会让我们不能进行最合理的行动,当我们面临阻碍或是经历失败后,决定我们命运的往往是我们的情绪,人生失意免不了沮丧颓废,又或者变得懒散懈怠。而进行自我情绪的管理,是我们进步的前提。所以说,当我们心中充满负能量的时候,要学会适时的排解,还要敢于面对困难,当我们敢于面对自己的失败,我们就已经赢了一半。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是一个阶段性结论,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的智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弥补自己的情商,这一观点被广泛认可,对社会和自我的发展无疑有促进作用。- The End -作者 | 神奇小小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情商实务》《情商》

皇华

美国伯克利大学心理学博士演讲:为什么20岁之后的十年至关重要?

Meg Jay是毕业于美国伯克利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博士,她在2013年分享过一次演讲,这次演讲的主题非常具有前瞻性,她郑重的表示,20岁以后的这十年,才是你至关重要的十年,无论之前的你有没有好好的,对于30岁之后,甚至这长久的一生来说,你和你的生活都将被20岁以后的这十年所影响。一开始Jay也和大部分人一样,认为30岁是一个新的20岁,只要你决定开始,这一切都还不晚。但是当她见到了一位20多岁的心理咨询的客户Alex,当她告诉客户,对于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工作还早,结婚还早,生孩子还早,你什么都没有但有的是时间的时候,Jay的导师提出了反驳。Jay的导师认为,20多岁的Alex正处于黄金发展时期,是的,她的婚姻,她的工作都还没确定,但是帮助Alex去树立正确价值观和爱情观的最好时机就是在她还未拥有的时候。当我们在20多岁忽视这个重要的时机的时候,这不仅会给我们的人生和感情生活带来不良的后果,而且会影响到我们的事业,家庭和未来。其实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神经学家和生育专家都知道一个事实:你的20多岁是极简单却极具变化的时期之一。你20多岁的时光确实能决定你的事业、爱情、幸福甚至整个世界。这并不是妄断,而是事实。我们都知道80%决定我们生活的时刻都发生在35岁之前。这就意味着我们生活的重要决定、经历和突然的领悟,有八成是在30多岁之前发生的。其实人在20多岁的时候,大脑会开始第二次也就是最后一次的重组,以适应成年世界的快速发育阶段。这就意味着不管你想怎样改变自己,现在是时间改变了。我们也知道在20多岁的时候,性格的改变多于生命中任何时期。我们也知道女性的最佳生育在28岁的时候达到顶峰,35岁之后生育确实会变得稍稍困难些。说这么多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说明,20多岁正是了解自身和选择的最佳时期。当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1-5岁是大脑学习语言和感知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日常的普通生活都会对我们的未来道路影响巨大。但是我们却很少听到成年发展期,其实我们的20多岁就是成年发展期的关键。但是其实现在少有人会讨论这个阶段。Leonard Bernstein说过:想要取得成就,你需要一个计划和紧迫的时间。这是一句大实话呀!所以当我们对一个20多岁的人说:“你还年轻,你不用着急。”你觉得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将会夺走那个人的紧迫感和雄心壮志,除此之外,无任何改变。Jay发现,每一个走进她办公室的20多岁的年轻人,都会说:“我现在的恋爱关系还不确定,不过这也没关系,我年纪还小。”或者说“只要我在30岁之前开始自己的事业就可以了,毕竟三十而立嘛。”但实际上听上去是什么意思?“马上就要30岁了,但是你却没什么东西可以展示出来。大概有的只是大学毕业时一份比较漂亮的简历。”或者这样:“20多岁的时候约会就像在玩找凳子游戏,反正身边都是凳子,我就随便玩一玩,但是快30岁的时候发现音乐快停止了,所有人都陆续开始坐下。这个时候呢,谁都不愿意成为那唯一站起来的人,所以大家就开始相亲,开始约会,开始找合适的人结婚。可悲的是,很多人之所以在30岁的时候结婚,是因为当他30岁的时候,现在的伴侣刚好就是离他最近的那张凳子。这种说法听起来非常儿戏,但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这样在对待自己的婚姻。当你30岁多岁以后,很多事都会被挤到一起,这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在很短的时间内你需要快速启动一项事业,挑一个城市,找到伴侣,生一两个孩子。这些事大多是不能同时完成的,正如研究表明的那样,在30岁的时候要想工作生活一步到位,难度很高,压力很大。中年危机早在30多岁就已经开始了,这种危机并不是一辆豪车或者一套豪宅。而是我们会突然意识到,我们不能拥有想拥有的事业,不能想要孩子就有孩子,或者轻易地给孩子添个兄弟姐妹。有太多太多30多岁40多岁地人看看他们自己,再看看我,谈论自己的20多岁:“我当时都在干什么?我当时都在想什么?” 所以我才会重复一遍又一遍看了Jay的演讲,看到她想要改变现在20多岁人的所思所为。为此,Jay分享了一个心理咨询的病人Emma的故事。这个故事中多多少少都带着我们大部分人的影子。Emma在25岁的时候找到了Jay,她陷入了一种自我危机,她想从事艺术方面的工作,但是呢又还没想好,所以取而代之的就是她做了一份很普通的工作,只是为了生活。为了减少开销,她选择和男朋友同居,而她的男朋友是一个脾性暴躁而没有上进心的人。听起来如此糟糕的20多岁,但其实她的早年生活更加悲惨。当她想要重新填写一份联系人信息的时候,她发现她找不到任何人来填写她的“紧急联络人”。Emma陷入一种崩溃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如果被车撞了,谁会在?如果得癌症了,谁会在?”Jay作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学专家,她认为Emma所需要的并不是理疗师的关心,她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更好的生活。因此,Jay告诉了Emma三件事,是20多岁的男生女生都值得一听的事。首先,忘掉自我危机,去获得一些身份认定的资本。身份资本指的是做一些增加自我价值的事,为自己下一步想成为的样子做一些事。比如说,你想学习英语,那么就开始看原版书,背单词;你想有完美的身材,那么就开始每天有氧跑步,无氧健身锻炼。我们没有人知道Emma的未来到底会得到一份怎样的工作,但是值得相信的是:身份资本会创造出更多身份资本。所以20多岁的时候,正是可以去尝试的时候。重点在于,这些探索尝试并不是随便玩玩的那种,是要有所目的,有所回报的探索。其次,不要高估自己的朋友圈。新的事情往往来自于我们所谓的“远的关系”,就是我们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半数20多岁的人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的状态。但是另外一半的人却不是这样的,所以“远的关系”正是融入一个新的群体的纽带。有半数的新工作是不会被公示出来的,所以我们得联络那些人。这不叫作弊,这是信息传播的科学方式。最后一点,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但却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朋友的类型中包括我们的伴侣。经营婚姻的最佳时间是我们还没结婚的时候,这意味着我们要像为了工作一样去精心策划。选择家庭是有意识地去选择你想要的人和事,而不是为了结婚而结婚,不是任意选择一个正好选择你的人。通过这三件事,我们来看看Emma最终发生了什么变化。她在通讯录里发现,她舍友的表妹在另一个城市的艺术博物馆工作,这层关系帮她得到了想要的工作,也是这份工作给了她理由离开了之前的男友。五年以后,她成为了博物馆特别活动策划者,她和一个她用心选择的男人结婚了。她有了她最爱的事业和最爱的伴侣。Emma的故事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在我们21岁,25岁甚至29岁的时候,一次好的谈话、好的休息、好的演讲,都能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几代人的时间里带来巨大的影响。我很幸运,我在20多岁的时候就听到了这个演讲,我在选择婚姻的另一半时,做出了很用心的选择;在事业上,我一直都非常迷茫,直到27岁左右的时候,我开始慢慢地摸清了自己的方向,我选择了跨行,选择了全职妈妈,选择了带着孩子复出,因为我从来都不认为30岁时一个新的20岁,对于时间,我从来都是紧迫且向前的。所以,规划好我们每个人的成年生活,获得一些身份认同的资本,利用你的远关系,用心选择你的家庭。不要被我们所不知道的、从未做过的事所禁锢。我们现在的作为决定着我们的一生。90后美帝留学海归,对外汉语老师&英语老师,喜欢读书,写作,绘画,一个人独立带娃,我相信美好的生活,自然经得起各种折腾,喜欢我的朋友可以关注我@花酱的成长日记,一起探讨育儿世界里的小乐趣。

花枪缘

美国心理学博士将职场三角关系讲得很清楚(深度)

著名的百慕大三角是神秘事件代名词。百慕大三角地处北美佛罗里达半岛东南部,具体是指由百慕大群岛、美国的迈阿密和波多黎各的圣胡安三点连线形成的一个西大西洋三角地带,每边长约2000千米。由于这片海域常发生人们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或按照正常的思维逻辑及推理方式难以解释的超常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其实,人际关系中也存在“百慕大三角”,这种神奇的现象常常不为人所知,但是它却常常阻碍着我们的发展。无论你在现实中扮演什么样角色:你是创业团队的领导人,还是普通中层管理者,或者是基层的职员;你是家庭关系中的长辈、平辈和晚辈;你是朋友圈中万人迷还是低调有内涵的实力派……你都需要了解它,非常有必要学习这种神奇的心理学现象。什么是人际关系“百慕大三角”?如何破解人际关系“百慕大三角”?解除人际关系“百慕大三角”能为我们带来什么?01什么是人际关系“百慕大三角”?人际关系“百慕大三角”是一种三角关系,这种关系是指受害者——施害者——拯救者,简称VPR。施害者(简称B)是让受害者(简称A)感觉到很反感、相处在一起不舒服、或者在一起共事会很讨厌和不喜欢。A就会向拯救者(简称C)进行吐槽,A寻找C倾诉并不是为解决问题,仅仅是为了向C证明B做法是多么不对,让人多么反感和讨厌。A希望C能够认同A此时此刻的内心感受,并且能够站在A立场上一起谴责B的所作所为,从而让A产生道德上的优越感,让A释放出内心的不满情绪。充当裁判员的拯救者(C)往往不是一个具体的个人,也有可能是一群人或者公众。比如很多名人在社交媒体上互相指责和对骂,甚至是人身攻击,这个时候吃瓜群众就充当了C。人际关系“百慕大三角”危害很大。首先,假如C缺乏理智和判断,那么会挑拨B和C之间的不和睦,甚至B和C根本没有实际上冲突。如果C恰好是B领导,有可能会产生对B偏见,将B的缺点放大或错误扩大,这会损害B的切身利益,这种情况在职场上有个通俗称谓,叫“打小报告”、“告密”。其次,一个巴掌拍不响是最浅显的道理,但A会本能忽略自己在冲突中所犯错误,不会去审视内心的动机,反而C的同情或点赞,会让A感觉更美好,A更加坚定自己就是无辜的受害者,从而产生道德上优越感。最后,A和C也可能发生冲突,角色演变成受害者和施害者,这时候会有新拯救者D介入进来。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就想病毒一样在人群中传染,越来越多的健康细胞被感染,最终使得整体情况变得更加糟糕。人际关系“百慕大三角”起源于施害者B,然而受害者A和拯救者C由于短视和气量狭小,不知不觉充当分裂者角色。新约圣经中对这种情况有着严厉的警告:“如果有人在你们之间制造分裂,提出第一次和第二次警告,从此以后,不要再理会他们,因为这样的人已经偏离正道,而他们自身的罪会加罚于他们”。科学研究证明,分裂者对别人所造成的伤害,要比分裂者带来的任何好处都多。戴夫 拉姆齐公司营造的组织文化是直接正面对抗人际关系“百慕大三角”,他们公司制定了这样一条“无流言蜚语原则”,如果有人在背后说某人闲话,而不是直接和对方交流解决问题,那么这位传播流言者会被警告,警告无效则会被开除。02如何破解人际关系“百慕大三角”?就像新型冠状病毒一样,人际关系的“百慕大三角”是会永远存在于人际交往中,除非人性发生改变,然而人性是物种进化形成的,写在了我们的基因里。有一些办法可以破除人际关系“百慕大三角”现象,能够减轻它的危害:一是保持理智,接受反馈,不做施害者。我们应该持续学习和强化个人修养,多读一读儒家经典,尽量不要伤害别人,少伤害别人,不做或少做施害者B。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在认知上不够清晰,听不进去别人建议和良好反馈,内心积累了很多负面情绪,又没有更好渠道释放内心情绪,有时候很随意地向周围人,甚至是向至亲至爱宣泄,这往往会对其他人造成伤害,这是人际关系“百慕大三角”的启动源头。有时候,我们不得不采用逃避手段,暂时躲避施害者,以防被伤害到。二是心胸开阔,合理宣泄,不做受害者。每当别人伤害到我们,我们尽量胸襟开阔一些,或者通过其他渠道进行宣泄,现实生活中哪种内心邪恶的施害者还是很少的。实在要找人吐槽,尽量找一找圈外人聊一聊。我最近见到有个滴滴司机就很了不起,他深夜拉酒醉客人,乘客胡搅蛮缠让他很气愤,但是他通过拍摄短视频,向网友公开吐槽这种不文明现象,负面情绪得到很好的宣泄。当今社会生存压力大,社会上打拼的人,特别是男人们,受到各种各样的不公和委屈是几乎是家常便饭。作为男人一定要把这种不良情绪化解掉,尽量不要带回家里,传递给父母、老婆和孩子。让至亲至爱成为情绪宣泄对象,成为受害者,要杜绝踢猫效应。著名的踢猫效应三是保持中立,不参与,不做拯救者。当有人找你谈论其他人时,我们应该谢绝加入讨论,不当拯救者C。或者向吐槽者表明立场“我不喜欢在背后议论别人”。有时候这种议论确实无恶意,但也有可能是恶意,不管怎样,很好鉴别。正如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波特 斯图尔特曾经围绕非法色情的模糊定义写过一句著名的话“我一看就知道了”。有时候,有人过来吐槽,我们实在抹不开情面要安慰对方时,也尽可能提醒吐槽者多审视个人的问题,客观看待冲突,事后也不要传播流言蜚语。03解除人际关系“百慕大三角”能为我们带来什么?从上面分析中,人际关系“百慕大三角”其实危害很大,解除三角关系能为我们带来诸多好处:如果我们是团队管理者,它会使团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达成更高绩效。任何一个组织或团体都不会容忍“传播流言蜚语”、“打小报告”、“背后议论同事”等,这些行为会破坏团结,激发人性自私和贪婪的弱点,削弱了组织战斗力。如果我们是做生意的,它会使我们人缘更好,生意更兴隆。谁也不会喜欢一个负能量爆棚,到处散布谣言的人店长。如果我们是普通人,它会使我们人际关系更加融洽,家庭和睦,在社会上飞得更高,走得更远,收获更大成就。结语:我们解密人际关系的“百慕大三角”之谜,知道什么是人际关系“百慕大三角”?它是一种由施害者——受害者——拯救者构成的恶性循环。如何破解人际关系“百慕大三角”?一是保持理智,接受反馈,不做施害者。二是心胸开阔,合理宣泄,不做受害者。三是保持中立,不参与,不做拯救者。解除人际关系“百慕大三角”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它能让我们收获更多幸福,飞得更高,走的更远。

的旅程

美国心理学博士抑郁症测试题,不但能自测还有疗愈方法

一个心理咨询匠带你进入自己内心的世界,喜欢的关注吧!抑郁症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突如其来的一种疾病,很多时候人们对它的了解还知之甚少。2019年,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等在《柳叶刀 · 精神病学》发表研究文章,对中国精神卫生调查(CMHS)的患病率数据进行了报告。在中国,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为6.9%,12个月患病率为3.6%。根据这个数据估算,到目前为止,中国有超过9500万的抑郁症患者。抑郁会从各种方面影响他人,比如心境低落(持续多日倍感人生惨淡,欲望减退,兴趣丧失)、思维迟缓(思考问题的能力大大降低,伴随记忆力减退)、意志活动减退(患者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躯体症状(最明显的表现会出现失眠和一些头痛乏力症状)。但是临床上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有时候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标准,所以很多时候都是模糊不清。为此人们也不断在完善抑郁的测评量表,这里美国新一代心理治疗专家、宾夕法尼亚大学的David D·Burns博士设计出一套抑郁症的自我诊断表“伯恩斯抑郁症清单(BDC)”,这个自我诊断表可帮助你快速诊断出你是否存在着抑郁症。请在符合你情绪的项上打分:没有0,轻度1,中度2,严重3。1、悲伤:最近是否一直感到伤心难耐?2、泄气:你是否认为最近对生活完全丧失信心希望?3、缺乏自尊:你是否认为自己完全没有价值并且是一个失败者?4、自卑:你是否觉得力不从心而不如别人?5、内疚:你是否认为几乎所有事情都产生自责?6、犹豫:你是否做事总是犹豫不决?7、焦躁不安:这段时间你是否总是觉得莫名烦躁不安?8、对生活丧失兴趣:你对事业、家庭、爱好或朋友是不是都感到没有兴趣?9、丧失动机:你是否经常一蹶不振,并且对很多事情没有动力?10、自我印象可怜:你是否觉得自己没有魅力?11、食欲变化:你是否会食欲减退或有时候暴饮暴食?12、睡眠变化:你是否长期失眠或者痴睡?13、丧失性欲:你是否对性已经没有兴趣?14、臆想症:你是否会经常担心自己的健康?15、自杀冲动:你是否总是觉得不想活,产生自杀念头或动机?测试后,请算出你的总分并评出你的抑郁程度。0~4分,没有抑郁症;5~10分,偶尔有抑郁情绪;11~20分,有轻度抑郁症;21~30分,有中度抑郁症;31~45分,有严重抑郁症。有严重抑郁症的一般症状会很明显,这个就需要吃药,配合着心理咨询。有轻度和中度抑郁症患者,这里给出几点建议:释放情绪,拒绝压抑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说:未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亡。它们只是被活埋,并将在未来以更加丑陋的方式涌现。所以出现很多情绪,我们不要第一选择压抑,而是允许各种感受,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掉入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漩涡。美国心理学家路易斯海对抑郁症的成因是这样解释的,当一个人长期压抑自己的愤怒,一个人就会变得抑郁,长期的抑郁就会转变成抑郁症。所以在出现抑郁时,最好找到自己认为可以信赖的人讲出来,并且同时自己要学会适当利用社会允许的方式发泄这些压力。拒绝完美主义大概见了无数抑郁症患者后,我发现一个事实就是,他们都很励志,而且从不肯认输。“完美主义者表面上很自负,内心深处却充满了自卑。因为他们很少看到自己的优点,总是关注缺点,很少肯定自己,也很少肯定这个世界。”《病由心生》里的关于完美主义的一个认识,完美主义者表面是对自己高要求高标准,实际内心很脆弱,因为他们比常人更习惯于自我批评,更害怕失败。追求完美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它背后有一个渴望:我希望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同时,还有一份恐惧:我不够好,别人不认可我。而完美主义也会导致一个人陷入无法自我满足和认可的漩涡,这是非常危险的。拒绝内疚心理学里有种说法,得抑郁症的往往都是善良的人。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说,他们通常拥有强大的「超我」,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通常会过度自省,更倾向于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尤其是在日常回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时,他们会过多地关注自己的过错。适度的内疚和自我反思是有利于自省,但要知道过度自省和内疚就会导致所有攻击都转向自己。这可能和他们的原生家庭成长有关,比如很多抑郁症患者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过高道德”的家庭中,什么是过高道德家庭,就是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懂事,无形中让孩子经常感到自己是需要不断反省,甚至认错。所以抑郁症者要学会客观来看待问题,当自己陷入无限自责时最好先接纳自己,这个时候如果的确是自己的问题也别过度责怪自己,对于不是自己的问题完全拒绝背锅。

望春风

教养方式不对,却生孩子气,他不过是家长错误方式下的受害者而已

由吃饭引发战争的思考前两天休息在家,与铭宝呆在一起时间久,发现他基本都不好好吃饭,除非开始时很饿,自己动手吃,然后基本不动手,等着别人喂,看他吃饭的状态,真是又气又恨。不想给他吃,他哭,不想理他,过后又于心不忍……一岁左右有意愿自己吃,妈妈让他自己挖,奶奶经常不给他自己吃,总嫌弃吃得到处都是饭菜而选择喂饭,到现在2岁多了,饿的时候吃一点,吃的差不多就不愿意自己再动手,要么玩、要么就双手别在后面等人喂。为他喂饭的事不知道跟奶奶沟通了多少回,甚至还发生口角,老人家根本听不进去,总担心饿着了,怕长不了肉,别人谁谁家的孩子不都是喂大的,老大小时候喂过,现在不也是自己在好好吃饭吗……育儿书里经常有提到培养孩子独立性,不好好吃饭,就不要给他吃了,让他饿着,等到下顿饭再吃……所以生孩子的气,不想给他吃,不想理他;生奶奶的气,也生自己的气,可是细思回想过往,2岁的孩子有什么好生气的呢?凶他有什么用呢?大人教养方式不对,总是不给他机会自己动手,他不过是家长错误方式下的受害者而已。父母错误教养,孩子沦为实验牺牲品,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哭声免疫法有毒几天前一个三个月大的孩子被闷死,原因竟是妈妈进入一个付费群训练睡眠,训练孩子独立入睡能力,才三个月大就与妈妈分房而睡,孩子哭了不是首先去看孩子而是去请教别人,结果脚被夹摇篮栏杆,趴睡翻不过来被闷死。睡眠训练的理论指导竟是哭声免疫法,所谓的哭声免疫法即孩子哭了不抱,延迟满足,不哭才抱,从而训练出一个极少哭闹、让妈妈省力的乖宝宝。而这套理论源自美国心理学家约翰 华生,曾经在美国风靡一时。行为主义创始人约翰·华生:"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任何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其理论核心就是程序化、机械化训练孩子,漠视孩子的情感需求,缺少爱的滋养,导致心理扭曲和异常,轻则自卑内向,重则人格障碍甚至精神分裂。他本人的三个孩子,正是倡导与践行“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而不得善终,大儿子童年情感匮乏,30多岁自杀身亡;女儿也多次自杀,小儿子离家出走,常年流浪。悲剧甚至延续至第三代,华生的外孙女也酒精成瘾,心理异常,多次考虑自杀。他的这套理论影响了一代美国儿童的幸福,在人们痛定反思摒弃后,却又传入中国当成宝贝,睡眠训练机构,某些育儿书中都可见如此理论:孩子哭,任其哭个够后自然停止,下次再不会拿哭要挟父母。明星马伊琍曾经也是哭声免疫法的实践者,致使大女儿很黏人,有严重的分离焦虑症,教养二女儿后才痛定思痛将之摒弃,给予二女儿更多爱与关怀。孩子的哭闹意味着某种需求未得到满足,生理的或精神上的,长期置孩子的哭闹不理,实际是要求孩子情感上的断离,隔离孩子对父母产生依恋关系。辨别育儿经网上也好,书上也罢,育儿经众多,真伪难辨。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持有辩证的态度去审视,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没有哪一种育儿观念适应于任何人,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教育的本质应该修行自己,及时反思。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给孩子爱,幼小的心灵才能富足,才会健康成长。二娃宝妈,看书学习,思考育儿,欢迎关注

不亦惑乎

棕榈大道留学offer捷报 丨 罗格斯大学新伯朗士威分校心理学博士

棕榈大道 2020 申请季录取战绩祝贺棕榈大道学员收获罗格斯大学新伯郎士威校区心理学博士(带奖)录取 offer!offer 展示▲点击大图查看申请背景这位同学有丰富的科研经历和一段海外暑研经历,但感兴趣的方向比较窄,因此不管是前期的暑研套磁还是博士申请的套磁阶段,主导师都不断帮助同学调整选校方案,筛选最匹配的教授,最终成功套磁。后期在文书写作上,清晰地体现出了同学的兴趣所在和相关研究积累,也帮助同学挖掘出 future interest,最终成功拿下博士录取!学校及项目介绍罗格斯大学新伯朗士威分校(Rutgers University New Brunswick),是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一个最大、也是各项排名最高的分校,也是美国新泽西州的最大高等学府,其学术声誉在州内仅次于普林斯顿大学。罗格斯大学是在美国第八个成立的高等学府,是北美顶尖大学学术联盟美国大学协会(AAU)的 62 所成员校之一,也是十大联盟(Big Ten Conference)成员之一,被美国社会誉为“公立常春藤”大学。▲图自网络美国拥有强大的心理学教学系统,学术氛围优异,能够学习到最顶尖的心理学信息,且有非常多的知名教授。此外美国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培训非常专业,其执业执照在世界范围内都被高度肯定,拥有一定权威性。毕业后若能够顺利就业,则同医生和律师一样,职业地位较高。美国心理学领域一般分为以下几类:行为神经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心理学专业是该校的优势热门专业,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关注,想要申请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博士申请难度较大。▲图自网络辅导团队申请季主导师:Wenlin悉尼大学 教育学硕士 Tesol 硕士西南大学 城市规划主修工学学士 & 英语第二学位 文学学士本科阶段就读于重庆西南大学。大学期间主修城市规划,于大二开始英文双学位的学习,两个专业均取得突出的成绩,连续三年获得奖学金。致力于从事教育行业,大学毕业后半DY成功申请到澳洲悉尼大学学习英语教育。研究生学习期间,对第二语言习得,教学法以及研究方法有深刻理解。毕业论文中,对中国学生在雅思考试听力部分中运用的认知策略以及元认知策略进行了研究。专业导师:M 导师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认知心理学博士申请战绩: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ciences……擅长领域:Pyschology-END-

苦菜花

到底该不该选?心理学就业在国内被看衰,在美国却倍受推崇

心理学本身是一个很棒的专业,知识面及涉及领域广,相对的就业面也很广泛。去看那些美国权威机构网站的榜单时,经常会在最具有就业潜力和前景的专业榜单上,总会看到心理学的身影,而且美国大学在心理学领域的学术水平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从国内的就业角度来讲,心理学就业却依然是一篇还待开拓的疆土。心理学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成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脱离哲学,成为了有一门独立学科,科学心理学就此诞生。根据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认知、思维、人格、人际交往、个人行为、社会行为等等。除此之外,和生物学、医学、神经科学的关系非常密切。绝对是一门有难度的精密科学。接下来,我们来了解美国的心理学就业去向。首先从心理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入手,这些领域看似和心理学完全不相关,但是学生们在本科学习期间掌握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行为习惯等领域内的知识,在这些领域中得到了用武之地。心理学专业初级的就业方向 (适用于本科毕业)一、销售行业在 College Majors Handbook 的数据显示,销售职位是美国心理学(学士学位)热门就业领域。在本科期间掌握的人际关系知识,帮助学生在此领域获得了不少机会。雇主考核技能:交流和人际交往能力。如果你对此领域感兴趣,那就要在社会心理学、人格、沟通技巧等课程中下足功夫,提高自己对人类行为和人际关系的认知。二、广告领域在该领域,需要研究一个产品和受众目标群体之间的联系,你要做的就是要说服人们去买你的产品,这时候除了大众的心理学知识,还需要如何说服人的技巧。强烈建议:在就业前加强自己的实践能力,找一些优质的相关实习,毕竟不能单独依靠心理学知识,入行前得对行业本身有更多的了解才行。三、精神科技师/助理如果你不想跨领域就业,那么本科毕业后直接在心理学/精神科领域就业得从技师,更确切地说是康复师,或者助理等级别做起。你的上级是那些有执照的心理学、精神科专家,或者社会工作专家。四、职业顾问这个工作的性质是,帮助别人根据自己的性格去找能够发挥自己潜力的、合适的职位。除了帮助别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外,这个领域的工作还包括帮助返回劳动市场的人们恢复自己的职业能力,例如残疾人群体的入职前培训等。五、缓刑官/假释官如果你学的是心理学,但同时对司法工作感兴趣,那么这些职业或许是不错的选择。这类职业主要是协助司法部门的工作,主要职责是与缓刑或假释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同时完成监督工作。六、创意文字工作者/作家如果你的文笔不错,其实可以考虑内容创作领域。心理学特有的人格,思维,认知,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等领域知识,在文字创作的时候可以带来非常大的帮助,让内容更精确,细节刻画更到位。在创意方面,说不定可以提供不同角度的灵感,例如广告文案创作中,可以更加贴合大众的心理状态。七、市场调查研究这个领域的主要工作就是市场分析,基础工作内容包括了进行访谈,民意调查,数据收集以及分析后得出结论。请注意,心理学本科生要是想入这个领域,需要在学习期间强化统计学和科学方法论的知识。八、教师/教育领域要想当老师,首先得有教师资格证书。所以,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在完成自己的心理学学士课程后,去考教师资格证书,之后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去相应的学校或机构。九、社会工作者这里指的是,本科毕业后可以进入政府机构或者一些非盈利性组织进行咨询类或其他管理类工作。这类岗位的职业要求就是,要准确的分析客户的意图,全面精确地记录下来后,在保持同理心的前提下进行精细服务。#本科前学生需要知道的事 Ⅰ#首先要记得区分自己的学士学位证是哪种类型。一般来说,心理学本科毕业后会被授予理学学士学位(BS)或文学学士学位(BA)。这是根据学校的课程设置而定的,选专业选学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根据自己未来的就业倾向,选择对应的学校。顾名思义,BS 的课程中会更多的加入实验室课程和数学课程。整体上相对于 BA 学位来讲,课程内容会更多的涉及到心理学专业。BA 学位的课程,除了心理学专业的课程外,会更多开设心理学以外的课程,所以跨学科的内容会更多。如果未来希望在其他领域就业,可以更多留意颁发文学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前学生需要知道的事 Ⅱ#根据美国劳工部劳工统计局的报告,相对于硕士和博士学生而言,本科学位在就业竞争力上处于劣势地位。根据 College Majors Handbook 的数据统计显示:只有 25% 的本科毕业生能够在跟本专业密切相关的领域中就业,更多会选择在其他领域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挥的岗位。所以,如果你立志要在心理学领域内就业,那就更建议你们加把劲,获得更高的学位。如果本科毕业就想就业,然后可以接受跨领域就业,那么你也有很多选择,但是必须要磨练以下几点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考能力一对一小组合作探讨能力写作能力要在个人行为和群体行为领域强化学习不无论是在美国就业或者回国就业,以上几点都是心理学本科学生必须要知道的,并且要做到的基础事项。即便在就业竞争力上不如硕士博士,但是依然有很多的就业方向,条条大路通罗马。心理学专业高阶就业去向,适用于硕博即便所谓高阶就业,心理学专业薪资水准也是高低不平的,根据领域不同平均年薪在 55000 -167000 美元之间浮动。这些职业包括:心理医生、工业组织心理专家、神经心理学专家、临床心理学专家、工程心理学专家、心理咨询师、犯罪心理学专家、校园心理咨询师、运动心理咨询师等。这些是比较高阶的就业方向,也可以称之为医疗机构内就业。特点是门槛高,专业能力要求强,想要得到这些工作,你就得乖乖考研,读博士。这时候,有人会问:以上内容主要涉及在美国就业,那么国内呢?心理学在国内的就业形势可没那么好。这个疑问是很有价值的。但在讨论前有一点需要解释一下: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美国,以上的就业趋势,领域和建议是通用的,小伙伴们可以参考。回到问题本身,心理学专业在国内的就业形式确实不如美国,尤其是本科生就业市场相对暗淡。这可以分为以下三点讨论:学校就业市场饱和。进入校园就业,是国内心理学就业的主要形式。但是,这个在 2008 年,高校心理学建设人才几乎饱和了。在 2010 年后,中小学的心理咨询室就业市场也趋于饱和了,因为国内很多中小学宁愿让自己学校的老师担任这个职位,也不愿意引进专业的心理学毕业生。这些因素导致了毕业生数量逐渐增多,但是工作岗位趋于饱和。企业就业专业对口弱。这个企业就业,可以参考上文中的跨领域就业。心理学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引起了各企业的注意,但同时提出了质疑。这些质疑包括,本科生的基础知识较薄弱,职业能力有所缺陷;研究生的知识架构虽然更全面、研究能力强,但是依然无法胜任某些特定岗位。总而言之,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讲专业知识和企业工作的融合上有待考察,这一现象和国内大学培养模式有关,因为国内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并不注重综合能力的发展,所以这些企业的质疑是合理的。医疗机构就业门槛很高。这个很容易理解,想要当心理医生,或者在相关的心理学研究机构工作是需要相对强的专业能力。本科生胜任是必然现象。自主创业难。这跟环境有关,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国内创业是一个有待开发的新大陆。以上四点可以简单概括一下国内心理学就业难的原因。这几点,在美国确实作得比较好,所以我们可以在 Princetonreview 或 U.S.News 中看到的就业力排行榜中,经常可以在靠前顺位看到心理学的原因。因为国内的就业状况,可能会导致即便你是在美国读完书回来很有可能有有所受阻碍。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不是安慰鸡汤,而且对喜欢心理学的同学的一针强心剂。心理学专业的就业范围确实很广泛,不仅可以在心理学专业内就业,而且可以广泛的其他领域就业,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们必须要做到的是:提前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确认好自己的职业领域后,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如果想要在这个心理学领域继续深造,做心理学研究,那么建议安心读硕士甚至博士,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如果希望选择更宽的道路,那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前了解自己要入的行业,然后弥补自己的短板。例如,你很想进入广告行业,那么你需要在大学期间找相关的实习,要提升自己的文案能力,要在课程中有意识地加强社会心理学和人际关系等领域的内容。每天一篇留学教育领域干货、选校指南、专业分析、语言考试、以及其他干货。还有在校学生最真实的在读体验,你想要的这里都有!!!欢迎关注V:genbowenerliaoganhuo(跟博文聊儿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