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河北工程大学备考考生在自习室复习。郝群英摄/光明图片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今天启幕。伴随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攀升。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1年报名人数增长约36万人。同时,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张,2020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招生人数超过110万人,2021年预计将继续延续这一扩张趋势。 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此次会议在研究生招生与培养上都有重大意义。会议对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总体设计与定位,提出稳定硕士规模,扩张博士规模,未来高层次研究人才将主要以博士教育为主,硕士生培养将主要以应用型人才,即专业硕士为主。 1.研究生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 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继续呈递增趋势。2021年考研报考人数377万,较2020年341万激增36万,增幅约10.6%。 超过半数考生读研目的是为了提升知识水平、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 近5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迅速增长。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首破200万人大关,达到201万。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77万,5年间,考研报名人数翻了近一番。 目前考研热度较高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相关。特别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就业压力变大,更多的应届毕业生及往届生考研,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努力提升竞争力。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加上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使得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通过对考研动机的调查分析,超过半数考生读研目的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及由于就业压力大,提高就业竞争力;认为毕业学校不好,想提升学校层次为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受疫情因素影响导致出国留学受阻转向国内考研成为新的考研动因。 往届生迅速增长加剧了考研热和考试竞争难度 考生构成中,往届生占比上升较快,主要原因是往届生对目前的就业状况不满意,想通过读研来提升自我竞争力,获取更好的就业回报。以云南大学为例,云南大学2020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12291人,占比56%,已经超过了总人数的一半。2021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15410人,占比63%。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6913人,占比57%,已超过总报名人数一半,2021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8392人,占比62%。 数据可见,高校往届生报考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部分高校超过六成。往届生迅速增长加剧了考研热和考试竞争难度。 2.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学位授权单位、“双一流”高校招生名额均大幅增加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2019年招生人数已达到91.7万。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2010年的6.4万发展到2019年的10.5万,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2010年的47.4万发展到2019年的81.1万。近10年来,硕士研究生扩招年均增幅达到6%,博士研究生增幅在5.5%左右。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张的背后,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学位授权单位也在大幅增加。 截至报告发布前,根据已公示的30个省市2020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推荐名单,拟新增硕博学位授权点为3648个,拟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59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49个,拟新增自主审核单位13个。30个省市中,江苏省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最多,达到302个,其次是广东省,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点233个。 在拟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中,电子信息数量最多,第二是生物与医药,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与环境、公共管理、材料与化工等学科数量位列前十。 在拟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数量位列第一,其余依次是资源与环境、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数学、生物与医药等。 2021年“双一流”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继续增长。经过统计,“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招生计划中,超过67%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超过77%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2021年招生计划都有所增长。“双一流”高校招生规模显著增长,其中不乏大量增长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高校。 专业学位硕士扩大招生多集中在理工类专业,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将进一步扩张 近年来,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增长。自2017年起,专业硕士招生规模始终高于学术学位硕士。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81.1万人,专硕招生规模达47.4万人,占比为58.5%。2019年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生147.4万人,占比60.4%。 专业学位硕士扩大招生规模,更多集中在理工类专业。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专硕招生计划显示,相较于2020年,2021年航空航天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理工类学院的专硕招生占比都有大幅提高,其中航空航天学院在2020年招收专硕比例为69.3%,2021年增长到82.4%。媒体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等社科类学院的专硕占比增幅较小,甚至略有下降。 自1981年教育部下达《关于做好1981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始招收博士生”以来,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增长,目前每年招生规模已突破10万大关,并保持继续快速增长的趋势。 198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302人,1999年至2004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年均增幅23.8%,但总体招生规模较小。2004年后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年均增幅为3.2%。直至2017年,博士招生规模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博士招生人数为95502人,较2017年增加13.9%,2019年博士招生人数达到105169人,增幅为10.1%。 博士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顶端,扩大博士招生规模,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符合我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满足提升人才储备水平、推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需要。 2020年9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方案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在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中,专业学位博士招生数量少,所占比例低。据统计,2009年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为851人,所占比重仅为1.37%。2019年,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突破一万人,达到10386人,占比9.9%。近10年发展中,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持续增长,但总体招生规模仍与学术学位博士差距较大。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招生类别为教育、工程、兽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共计6个。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始终低于学术学位博士,一方面是因为专业学位博士招生类别少,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博士生的未来目标是成为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选择学术学位博士更契合工作方向。 为满足产业经济转型、社会发展需求,我国大力推进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增加专业学位博士招生专业,未来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会进一步扩张。 非全日制招生比例萎缩,理工类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完成率远低于管理类专业 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工作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研究生大幅扩招的背景下,多数高校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比例却逐年降低。 受报考难度及就业因素的影响,非全日制各专业招生计划完成率呈现较大差异,热门报考专业的招生计划完成率更高。从北京科技大学2020年的非全日制招生录取情况来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专业的报考人数都远高于实际录取人数,报录比分别达到4.7:1、3.8:1、2.6:1,而物流工程与管理、电子信息的报考人数则与实际录取人数差距不大,报录比分别为1.4:1、1.4:1。 管理类专业在非全日制招生中报考热度较高,基本能够完成招生计划,部分高校甚至可以超额完成,而理工类非全日制专业的报考热度较低,招生计划完成率远低于管理类专业,缺额普遍。 3.推免生招生比例下降 高校推免生招生占比下降,高校间推免率差异较大 近年来,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张明显,推免生招收数量虽然在增长,但在总招生量的占比并没有增长,甚至部分学校呈现下降趋势。 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39.3%,2020年下降至35.2%。厦门大学2018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28%,2020年下降至25.9%。中山大学2018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22.4%,2020年下降至20.2%。郑州大学2019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9.55%,较2018年小幅上升,但在2020年下降至4.9%,降幅明显。 造成高校录取推免生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硕士研究生招生增长规模远大于推免生增量,基数上比例下降,从这个方面看,推免招生并没有加剧统考生的竞争。 推免名额是进行推荐免试的前提,根据制定的有关推免政策,不同类别招生单位推免比例不同,差异明显。根据对各大高校推免率的统计,北京大学(校本部)推免率最高,达到56%,南京大学推免率为34%,湖南大学推免率为20.6%,云南大学推免率为10.7%。即使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推免率也有明显差异。 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推免率差异更大。东北师范大学推免率为18.1%,上海大学推免率为11.4%,海南大学推免率为6.6%,宁波大学仅为4.4%。 对于一些普通高校而言,仅有1%左右的推免名额,学生获取推免资格难度更大。 推免名额的多少与本科学校的层次和实力密切相关。另外,学生要获取推免资格,不仅需要学习成绩优异,还需要在科研能力、获得荣誉、竞赛奖项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竞争异常激烈。 名校接收推免生“双一流”高校生源占比居高不下,多数高校未完成推免招生计划 根据北京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荐免试研究生公示名单,北京大学(校本部)2021年拟录取2814名推免生,其中2733人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双一流”生源占比高达97.1%,非“双一流”生源仅占比2.9%,不足5%。中山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2090人,其中95.5%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非“双一流”生源同样不足5%。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2010人,其中84.5%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非“双一流”生源仅占15.5%。中国科学院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5039人,其中4138人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82.1%,非“双一流”生源占比17.9%。 名校接收的推免生中“双一流”高校生源占比居高不下,接收的非“双一流”推免生数量有限,普通高校推免生进入“双一流”大学要面临较大的挑战,推免生“内卷”明显。 整体来看,多数高校未完成推免招生计划。根据部分高校2021年接收推免生数据显示,广西大学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472人,实际拟录取85人,招生完成率为18.01%。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832人,实际拟录取276人,招生完成率为35.5%。北京工业大学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816人,实际拟录取399人,招生完成率为48.9%。高层次人才培养呼唤深层次教育变革 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新阶段,踏上新征程。教育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总体目标为:到2025年,基本建成规模结构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服务需求贡献卓著、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体系。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国。 博士研究生由统考方式向“申请—考核”制转变是大势所趋 2003年以前,博士生入学统一考试是高校面向社会招考选拔博士生的唯一方式,它以考试成绩(多采用“初试外语+2门专业课笔试+面试”的模式)为基础,在保证博士研究生招生高效有序的同时也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能力。 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建立博士研究生选拔‘申请—审核’机制”,201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要求“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和直接攻博等选拔机制”。 如今,博士研究生普遍实行“申请—考核”制,和直接攻博、硕博连读成为并行的招生方式。这有助于推进统筹招生,提高研究生贯通式培养水平,进一步拓宽选才范围。 截至2020年,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已经实施“申请—考核”制的有127所,占该类院校的92.7%,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均已实施“申请—考核”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实施“申请—考核”制的有85所。 实行“申请—考核”制在英美等国的研究生招考历史中由来已久。招生不依据统一的入学考试,而是根据申请者的教育背景、学术水平、工作经历、研究兴趣及职业发展等情况自主选拔。不管是借鉴国际经验,还是从改善我国博士生招生效果的角度出发,我国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由统考方式向“申请—考核”制转变是大势所趋。 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加大研究生分流力度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研究生导师发挥着关键核心作用。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对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11月,教育部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从坚持思想引领、规范参与招生、把关学位论文质量、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等8个方面,对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提出了“十不得”要求,为导师指导行为划定底线,为建设一流研究生导师队伍打下了牢固的根基。同时,《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加大分流力度,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分流。畅通分流选择渠道,分流退出的博士研究生,符合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的可授予硕士学位;未满足学位授予条件的研究生,毕业后一定时间内达到相应要求的,可重新申请授予学位。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高校需加大研究生分流力度,在研究生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严把“毕业关”。近年来,研究生清退事件越来越多,高校严把“毕业关”已成为新常态。 设立新兴交叉学科门类,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层次变革 交叉学科,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渗透而出现的新兴学科。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释放出信息,我国决定新增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自此,交叉学科将成为我国第14个研究生学科门类。 科学上的突破和创新越来越依赖于交叉学科。新增交叉学科门类,加快培养交叉学科领域人才,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深层次改革的重要举措,满足了我国对交叉学科领域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截至2020年6月30日,我国各高校(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的交叉学科数量达到了549个。开设交叉学科的高校共计160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济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各有9个学科,交叉学科数量位居第一。“双一流”院校开设的交叉学科数量大于非“双一流”院校,共计310个,占比达到56%。 设立新兴交叉学科门类,加快培养交叉学科人才,支持战略性新兴学科发展,是加强国家治理、应对国际复杂形势的需要,也将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层次的变革。 链接:赴美读研申请量负增长 2005年至2012年,中国学生赴美读研申请量增长率不断上升。2012年起,中国赴美读研申请量增长率锐减,长期处于负增长。 美国国务院最新公布的过去一年签证发放数据显示:在今年4月到9月这半年中,美国仅向中国内地发放了808张F1学生签证,而2019年同期则发放了90410张,同比下降超过99%。 除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赴美学生签证数量的减少也与美国对中国学生的留学政策有关。自2019年起,美国就对中国留学生加强了背景审查,尤其是涉及公派的高层次人才、敏感专业。仅2019年一季度,美国就拒签了180余名中国学者。 2020年5月底,美国白宫宣布,自6月1日起,禁止与中国军方有关的研究生与学者入境美国。9月9日,美国国土安全部代理部长表示,美国将禁止某些中国研究生和研究人员获得签证,以防止他们窃取敏感研究成果。2020年美国先后把中国10余所高校列入实体制裁名单,严重恶化了美国的留学环境。 教育部发布2021年考研报名条件中,明确了留学生报考的条件: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我国考研政策的调整及美国对中国学生的留学政策,让更多的留学生转向国内考研,成为2021年考研大军的一员。来源 光明日报编辑 王小婷编审 杨仪 王琳
来源:智通财经网近日,“2020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50人”推荐榜单在教育部、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22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上发布。其中,刘远立、吴晨、王辰、吴尊友、张文宏、钟南山作为公共卫生界的抗疫英雄上榜。俞昌博士作为安派科(ANPC.US)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也榜上有名。据了解,全球化智库(CCG)、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课题研究组通过走访调研、发放问卷、组织专题论坛、研讨会、媒体新闻监测等方式,收集、整理了约200位来自卫生、科学、教育、体育,以及文化等各个领域,2020年在各自领域有着开创性成就的优秀海归代表,经过专家组评选推荐出“2020年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50人”。他们是2020年度中国留学人员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国科技创新,产业革新,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作为安派科(ANPC.US)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任公司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成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学博士的俞昌博士,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在十余年间深耕技术、跨界融合,与公司团队联合开发了应用于癌症筛查和检测的CDA自有技术,成为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商业翘楚。在新冠肺炎造成的全球大流行期间,俞博士领导的安科派坚持国际化战略布局与前沿市场接轨,于2020年11月在加州圣何塞实验室完成了美国FDA紧急授权的罗氏新冠抗体定量检测的验证,并进入商业化检测阶段。为中国企业抓住时代机遇作出了榜样。对于此次入选,俞昌博士表示非常荣幸,“这既是对我本人的肯定,也是对安派科公司一直走自主创新道路的肯定。”他说,疫情发生时,安派科坚定地与社会各界站在一起,同舟共济,共抗疫情,并发动美国公司采购大量医用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医用物质捐献给湖北武汉、浙江丽水等重点医疗机构;疫情控制后,也积极转变思路,更是在短短几个月里陆续推出免疫学检测ADME和新的癌症检测套餐APCS等创新检测产品,为疫后中国大健康事业出一份薄力。此外,作为今年疫情中表现突出的OTA旅游企业代表,携程(TCOM.US)集团CEO孙洁出现在了榜单里。对于此次入选,孙洁表示非常荣幸,“这既是对我本人的肯定,也是对携程乃至整个旅游行业的肯定。”她说,疫情发生后,携程迎难而上,积极转变思路,推出“同袍计划”、旅游复兴计划等一系列创新有效的举措,聚合行业力量,促进旅游消费,提振疫后旅游经济。燃石医学(BNR.US)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汉雨生也入选其中,入选理由为,从医学研究生到投资人,再到创业者,他始终深耕生命科学领域。因看好精准医疗未来发展,他创办燃石科技,专注于为肿瘤精准医疗提供具有临床价值的NGS服务,改变肿瘤行业现状。2020年,他带领燃石医学赴美上市,让世界看见了中国医疗行业的崛起。达达集团(DADA.US)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流工程硕士蒯佳祺出现在榜单中。组委会认为,从远距电商、近距电商再到微距电商,他带领达达集团率先拉开中国电商行业即时零售及零售本地电商化的序幕,通过开放、赋能推动零售业历史性变革。2020年,达达集团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敲钟上市,成为新冠疫情暴发期间中国企业出海模版之一。
在 MIT 最好的一点是你可以和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一起共事目录:大学简介学术其他基本信息本科专业设置高中阶段选课推荐本科申请条件研究生申请条件一、大学简介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在 MIT 最好的一点是你可以和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一起共事,不好的是你就变成了最笨的那一个。MIT 是美国乃至全世界理工科领域的瑰宝了,不必多吹,先走一波官方流程。全称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MIT.创建于 1861 年,位于教育大省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区剑桥市(波士顿和剑桥之间隔着查尔斯河),世界顶级私立研究型大学。为美国的教育、科研、国防做出了不世之功。各大排行榜的数据大家随意看一眼:U.S.News 2019 年全美大学排行榜中,位列第 3U.S.News 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位列第 2THE 2019 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位列第 4ARWU 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中,排第4二、学术在说 MIT 的学术优势之前,我们停顿,留意一下 MIT 的发展史。成立于 1861 年,但是真正迅速崛起是二战之后。美国国防科技急需创新性,飞跃性的技术来提升实力,MIT 就是在这种历史使命之下迅速崛起,立下汉马攻来。可以说 MIT 雄厚的实力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在教学上,MIT 对学生的重视程度都是公认的好,尤其对本科教学的重视。师生比 1:3,全校 69.6% 的班级规模小于 20 人。全职教职人员博士或硕士率 92%,新生返校率高达 99%.最受欢迎的专业有:工程类、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数学、统计学、生物/生物医药和各类自然科学。MIT 的本科学士学位是理学学士(Bachelor of Science),不管是什么专业,本科生都必修2门数学,2门物理,1门化学1门生物。MIT 最强的肯定是工程类、理工类专业。但是你可知道 MIT 的商科也是非常厉害的,不管是本科还是硕士都很强。本科而言,MIT 的商科全美并列第二。硕士而言,MIT 的研究生商学院全美第五(全美 M7 七大顶级商学院之一)。理工类、商科都超强的 MIT ,意外的语言学类专业也非常好。除此之外的强势专业还有近几年崛起的供应链管理专业,研究生的物流工程项目也是全美第一。三、专业排名本科商科类(全美并列第二):创业学第 2金融学第 3信息系统管理第 1管理学第 2运营管理第 1定量分析第 1工程类(本科工程类教学全美第一):航空航天工程第 1化学工程第 1生物医药工程第 2计算机工程第 2材料工程第 1机械工程第 1研究生商学院全美第五:创业学第 3金融学第 6管理信息系统第 1运营管理第 1供应链/物流第 1EMBA 第 10工程学院全美第一:航空航天工程第 1生物医药工程第 4化学工程第 1计算机工程第 1电子工程第 1材料工程第 1机械工程第 1生物科学第 1化学第 1计算机科学第 1地球科学第 2经济学第 1数学第 2物理学第 1心理学第 8数据来自 U.S.News, 篇幅原因部分列举。四、其他基本信息1. 私立研究型大学2. 马赛诸萨州波士顿3. 全校在读本科生 4489, 女性占 46%,非裔美国人占 6%,亚裔美国人占 26%,西班牙裔及拉丁裔占 15%,国际学生占10%4.全校在读硕士有 66965. 录取率 8%学生概况申请人数 19020, 录取人数 1511, 入学人数 1110中间50%学生成绩(参考往届成绩)SAT阅读:700-790SAT数学:760-800SAT写作:690-790ACT平均分:33-35五、大学专业设置六、高中阶段选课推荐七、本科申请条件TOEFL:100 +,外加两门SAT subject,其中一科为 1 级/ 2 级数学,另一门为理科(理化生)IELTS:7新SAT:1490-1570ACT:33-35GPA:3.5+学费:$49892住宿费:$14720八、研究生申请条件TOEFL:105+IELTS:7GPA:3.5+需要GRE/GMAT成绩商学院:GPA:3.16-3.9,均分 3.57GMAT:680-760,国际学生均分 718工程学院:GRE:160 verbal,165 quantitative,4.4 写作全日制正规本科毕业Reference:https://premium.usnews.com/best-colleges/《college handbook》
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掌握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全面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必要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并重视与汽车技术发展有关人文社会知识,能在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车辆工程是研究汽车、机车车辆、军用车辆及其他工程车辆等陆上移动机械的理论、设计及制造技术的工程技术学科。它不但涉及力学、机械、材料、化工,而且已经延伸到计算机、电子技术、测试计量技术、交通运输等相关专业。现代汽车技术正在逐步实现电子化、网络化,利用如车轮防抱死系统、电子稳定系统等电子系统,使驾驶变得越来越安全、智能。可从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设计开发、车身及造型设计、车辆电子技术应用、车辆的性能测试与试验研究、汽车制造工艺、工装以及生产管理等技术工作;可在交通运输及管理等部门从事车辆维修管理工作;也可从事相关的教学及科研工作。车辆是所有车的总称,如汽车、火车、有轨电车、自行车都可以称之为车辆。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的需求量也是越来越大,与汽车相关的专业也逐渐“热”了起来。庞大的汽车市场,急需一批具备汽车工程设计、制造、实验、运用、研究与汽车营销等汽车专业知识的人才,特别是高级汽车、新型汽车设计开发人才的需求。同时,围绕安全、节能、环保三大主题的汽车新技术的兴起,使汽车行业与当今的尖端科技紧联系在一起,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的范围也更加广泛,涉及汽车、机车车辆、拖拉机、军用车辆及工程车辆等陆上移动机械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等。甚至还触及到医学、生理学及心理学等更为广泛的领域,为本专业的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成立于1955年,是中国汽车工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其车辆工程学科是国内汽车领域最早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工程学院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有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本科生专业4个,其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为我国“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专业。2009年,车辆工程专业获得首批国家特色专业,2012年,车辆工程专业获得工程认证,是全国近百个车辆工程专业的唯一代表。汽车工程学院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较多的发展机会。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学生约占毕业生人数的35%,免试生约占毕业生人数20%。为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除学校统一设立的奖贷学金外,学院还设有“潍柴动力”等十余项社会奖助学金。毕业生分布在各大汽车骨干企业及科研院所,高校,合资企业,众多毕业生已成为著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成立于1980年,而清华大学培养车辆及其动力工程人才可以一直追溯到1932年清华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学系成立之时。1952年前,清华机械工程学系毕业生中有近百人参与了我国汽车工业的筹建和第一汽车厂、第一拖拉机厂和第一个坦克厂的建设,成为相关行业最早的一批领导和骨干。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专业调整时,在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内设立了汽车专业。1980年,为加强汽车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清华大学正式成立汽车工程系,将热能工程系所属汽车专业和内燃机专业划归汽车工程系,从此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汽车工程系设置的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车辆工程专业还被列入国家高等学校和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汽车研究所,已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高素质车辆及其动力工程科技和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国车辆及其动力工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重要场所。汽车工程系现设1个本科生专业——车辆工程,包含了3个专业方向:汽车底盘、汽车发动机、汽车车型与车身设计。2008年车辆工程专业被列入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被列入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是国内知名的机械类专业学院,综合实力处于国内同类高校前列,部分研究方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院以来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学院下设车辆工程系、热能与动力工程系、制造工程系、交通工程系、机电科学基础部、工程训练中心、学科基础实验中心、学院办公室等单位。学院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动力机械及工程二级学科等2个国家重点学科;拥有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精密与微纳制造等4个国防特色学科,其中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光机电微纳制造1个北京市交叉。拥有装甲车辆工程(原地面武器机动工程)、车辆工程、机械工程(原机械工程和自动化)等3个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装甲车辆工程(原地面武器机动工程)1个国防重点本科专业,工业工程1各国防紧缺本科专业。学院实验室面积约4万平方米,设备总资产约4.5亿元,建有坦克传动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汽车动力性与排放测试国家专业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面机动装备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制图国家基础课程教学基地,交通与车辆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清洁车辆实验室,先进加工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军用车辆动力系统技术实验室等。学院在车辆总体、车辆传动、车辆电子、车辆悬架、新概念车辆、车辆结构强度与振动噪声、大功率柴油机总体技术、发动机燃烧与排放、发动机增压、先进加工、微小型制造、数字化制造、工业工程、激光微纳制造、检测与控制、机电系统与装备、交通规划与控制等方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车辆传动及新概念车辆等方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的前身为1908年兴办的机械科,是湖南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学院现设有机械工程、力学2个一级学科,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硕士点、4个专业硕士点;机械工程、力学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工程学科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建有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以及特种装备先进设计与仿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汽车电子控制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汽车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激光制造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核装备可靠性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机械装备绿色再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省部级科研基地;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学院目前设置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工程力学等5个本科专业。机械工程学科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四个学科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汽车设计与制造工程领域具有鲜明的特色,“汽车碰撞仿真及安全性设计技术”、“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CAD/CAE/CAM一体化技术”、“汽车车身现代设计技术”、“高速高效高精密磨削技术”等方面具有国内领先水平。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是交通大学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聚集了众多机械工程领域的知名专家及教授,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声誉。作为机械工程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机械工程学院多年来为祖国的机械工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是我院最有成就的校友之一。机械工程学院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点和7个硕士点),覆盖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设计学等7个专业,并设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学院有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其中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重点学科2001年全国学科评估名列第4,机械设计及理论重点学科2001全国学科评估名列第2。设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点和7个s硕士点),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学院培养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前茅,现已成为国家培养机械工程学科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多年来,为祖国的机械工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是该院最有成就的校友之一。机械工程学院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点和7个硕士点),覆盖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设计学等7个专业,并设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2014年,由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牵头,联合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以及7家企业共同组建的“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成功获得批准,并在复杂型面高速高效精密加工、精密超精密加工及3D打印等技术领域,取得了初步协同创新成效。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是山东大学工科类创建最早的学院之一。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化工过程机械”、“设计艺术学”6个硕士点;“制造系统信息工程”、“机电产品创新设计与虚拟制造”、“过程装备工程”3个增列学科(招收硕、博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车辆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及山东省重点学科,分别于2006年和2008年被评为山东省品牌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学院已经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机械类专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首批试点专业。学院设有制造工程、车辆工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设计艺术系四个系和机械设计及理论、数字化技术两个研究所。制造工程系下设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CAD/CAM、机电工程三个研究所;车辆工程系下设车辆工程研究所;装备与控制工程系下设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研究所;设计艺术系下设现代工业设计研究所。学院现拥有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CAD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高效切削加工、特种设备安全、生物质能源、CAD、石材、冶金设备数字化等6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1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学院实验管理中心拥有教育部、山东省共建的机械基础实验示范中心和五个教学实验室,拥有价值百万元以上的先进精密加工设备、大型高精度电子测量实验仪器等满足学生培养所需的实验设备。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成立于2016年3月,由原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动力机械及工程系、制冷与低温工程系与原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09年成立)等单位合并组成。学院下设5个系(车辆工程系、动力机械与工程系、制冷与低温工程系、道路与交通工程系和运输与物流工程系),11个研究所和1实验中心,是汽车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汽车技术与制造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低温制冷技术重点实验室、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与优化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智能交通重点实验室和安徽省智能交通工程研究中心等建设的依托单位。学院拥有汽车工程实验室、内燃机实验室、制冷与低温工程实验室、交通规划实验室、交通控制与仿真实验室、道路与轨道工程实验室、交通环境与交通安全实验室等实验平台,为本学院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学院在车辆动力学与控制、节能环保车辆技术、新能源汽车设计、车辆零部件可靠性、车辆轻量化技术、车路协同的交通能源与污染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等方向已经形成特色,在国内外同行中有较高的学术影响。近年来先后学院承担几十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累计科研经费逾亿元,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同时也在产学研结合方面为行业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溯于1913年上海工业专门学校设立的电气机械科,是上海交通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在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发展史上,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第一台自动扶梯等等。更为引以自豪的是,新中国的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架超音速民航客机……许多都是在学院校友的主持和直接参与下完成的,在1999年国务院表彰的两弹一星功臣中,钱学森、王希季等均毕业于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改革开放以来,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以创建世界知名学院为奋斗目标,综合实力得到快速提升。今天已发展到拥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动力与能源工程、工业工程与管理三个系及一个二级学院核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及核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学科,3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授权博士点、14个二级学科授权博士点、13个授权硕士点和7个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5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上海)、振动冲击噪声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动力机械与工程、太阳能发电及制冷、复杂薄板结构数字化制造、网络制造与企业信息化、核电工程技术9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一大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大奖,大批由学院培养的学生已在制造、动力、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担任重要职务或技术骨干,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制造、动力、能源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教育部学位中心2012年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机械工程排名第一,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排名第三,核科学与技术排名第五,整体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2017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机械、航空&制造工程名列第27,2016年我校工程学ESI学科排名第12,进入全球前万分之一,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为发挥北航空天地一体化交通运输特色和学科优势,2007年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原汽车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和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基础上成立,形成了具有空地协同、车路协同和空地信一体化特色的教学科研体系,构建了融合航空、车辆工程、交通运输、机场道路、土木工程等空地信一体化交通运输学科人才培养与科研平台。现有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道路与铁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航空器适航技术、新能源汽车工程、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和相关的博士后流动站、1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道路与铁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航空器适航技术、新能源汽车工程、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和土木工程及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建筑与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及车辆工程)。其中,“车辆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是北京市重点学科,“航空器适航技术”是国防特色学科,新能源汽车工程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交叉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中心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依托学院建设的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七(总分第四)。2009年获教育部批准增设“航空器适航技术”本科专业,在国内首开这一需求强劲的紧缺专业。2014年学院按交通运输、土木工程两个大类本科专业招生。其中,交通运输类专业包括交通运输(道路运输)专业、车辆工程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汽车内燃机)专业和飞行器适航技术,每个专业招生人数约占该类招生总数的四分之一;土木工程专业包括土木工程、机场与道路两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招生人数约占该专业招生总数的二分之一。同济大学汽车学院2002 年4月,同济大学以科技创新和新能源汽车开发为指导思想,以创新科研机制和组织架构为特色,成立了为中国汽车产业全方位服务的汽车学院。2004年9月,汽车学院全体迁入位于上海国际汽车城的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总投资4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已投入使用,现已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开发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院设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车辆工程博士点、动力机械及工程博士点、车辆工程硕士点、动力机械及工程硕士点和车辆工程学士点。学院具有优异的教学和科研环境。在国家有关部委、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和国外跨国公司等的资助下,学院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汽车及发动机研发试验设备,如汽车转鼓试验台、汽车废气排放测试分析仪、汽车道路模拟振动台,整车半消声以及三坐标仪等。现已建成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和汽车造型研究中心,此风洞是国内国际具有一流水平的汽车产品研究和开发基地。目前汽车学院承担着包括国家863科研攻关项目“燃料电池轿车研究”等在内的多项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学院藏有大量的国内外图书资料。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是武汉理工大学的特色学院。学院设有汽车工程、车用动力工程、汽车运用工程3个系和汽车实验中心,有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汽车服务工程3个本科专业,车辆工程为国家特色专业,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拥有车辆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汽车运用工程和汽车电子工程等博士点、硕士点以及车辆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车辆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湖北省重点学科。学院建有国家外专局教育部新能源汽车科学与关键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现代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燃料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汽车零部件绿色设计制造与试验湖北省产业技术创新基地等科研基地,汽车相关学科与武汉市联合成立了武汉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与随州市共同组建了随州武汉理工大学工业研究院。与东风汽车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公司联合建设了国家工程实践教育示范中心和湖北省工程实践教育示范中心。学院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诺丁汉大学,美国普渡大学、伊利诺伊香槟分校、俄亥俄州立大学、加拿大三河城魁北克大学等建立了密切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合作关系,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联合建立了PACE中心,与英国RICARDO公司联合建立了研究培训中心。学院根据行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要求,在汽车零部件现代设计与先进制造、汽车设计与结构分析、电动汽车、汽车关键系统集成与匹配、退役汽车循环再利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与现代测控技术、汽车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特种车与专用车开发、汽车排放与污染控制技术、汽车发动机性能与电控技术、汽车服务工程与产业规划等研究领域已形成特色与优势。重庆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始建于1940年的重庆大学机械科自动车组。1989年成立重庆大学汽车工程系,下设汽车底盘设计试验和汽车车身设计两个本科专业方向,1990年设立汽车运用工程专科,1993年增设热力发动机本科专业。1994年,重庆大学成立汽车工程学院。1998年重庆大学进行了院系重大调整,机械类大学科合并,汽车工程学院并入新的机械工程学院,下设汽车工程系。2014年,为满足国家和重庆汽车产业发展对各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重庆大学整合机械学院汽车工程系、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相关汽车领域资源重新恢复组建汽车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设有车辆工程本科专业,设置汽车设计制造与试验、汽车电子、汽车发动机3个专业方向,“车辆工程”本科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拥有“车辆工程”博士学位点、“车辆工程”和“动力机械及工程”硕士学位点,“车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点,“车辆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学院成立了汽车工程研究型人才培养实验班,每年从大二学生中选拔出成绩较好、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约15人左右)组成高水平研究型实验班,研究生推免保送向实验班倾斜,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创新型研究人才。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是西南交通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院之一,其前身为唐山路矿学堂机械科,始建于1919年。近百年来,孕育了以沈志云院士等为杰出代表的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管理人才。特别是近10年来,学院在科研、教学和学术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作为主持单位,学院分别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或教学成果一等奖11项,建立了全国高校机械工程学科的第一个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和首批国家级机械基础教学团队;2007年机械工程学科成为国务院学位办批复的首批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学院现有本科生2300余人,涉及7个本科专业,其中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为四川省品牌特色专业。学院主要承担机械工程学科的建设,拥有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现有各类研究生1000余人,学院所属部分研究所为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有先进驱动节能技术、摩擦学及表面工程、绿色人居工程与建筑节能等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学院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摩擦学及表面工程、车辆及城市轨道装备技术、起重运输与物流装备、机械电子工程、先进制造、暖通及工业空气动力学、新能源汽车与创新设计、机器人及机构学、工业工程等。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具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是国内最早设立汽车拖拉机专业和内燃机专业的高校之一,现有四个本科专业: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动力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交通工程、交通运输。车辆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计划”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A类);能源与动力工程(动力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现为江苏省品牌专业(A类)。车辆工程学科是全国高校第四个获得该领域博士学位授予点的学科,新能源汽车学科是江苏省优势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是江苏省重点一级博士点学科和江苏省优势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是江苏省重点一级博士点学科。学院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机械工程教育协会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电子商会智能电动汽车专委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汽车标准化委员会电动汽车分会委员单位、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内燃机学会秘书处挂靠单位、未来交通实验室常务理事单位。现设有车辆工程系、动力机械工程系、交通工程系、交通运输系、中心实验室、汽车节能与环保研究所、轮胎研究所、发动机研究所、振动噪声研究所、专用车研究所、汽车轻量化研究所、综合交通与物流规划研究所、智能交通研究所、交通安全研究所等机构。2010年成立了江苏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是专门从事汽车工程基础理论和核心新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专职科研机构。2002年成立了江苏大学车辆产品实验室,是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和中国汽车认证中心委托检测实验室。拥有混合动力车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车辆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车辆工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南京汽车集团共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中国重汽、奇瑞汽车、一拖集团、一汽锡柴共建)、江苏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道路载运工具新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电动车辆驱动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新能源汽车运行智能化技术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动力机械清洁能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中小功率内燃机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生物柴油动力机械应用工程中心、江苏省内燃机学会、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车辆工程学科综合训练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车辆与能源学院成立于2004年2月,由原机械工程学院的车辆工程、交通运输、石油工程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四个专业组建而成。学院以车辆工程和能源工程为特色,下设三个系:车辆与交通工程系、石油工程系、能源与动力工程系。车辆与能源学院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车辆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车辆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车辆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井工程、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个:车辆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车辆与能源学院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6项、厅(局)级科研项目56余项、企业合作项目75余项;获得专利44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一项。现有的研究方向包括:汽车车身设计与制造技术、车辆系统动力学、汽车零件液压胀形工艺理论与技术、车辆系统智能测试与控制技术、车辆人机系统工程。
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可知,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包括物流管理、物流工程、采购管理3个专业(T代表特设专业),具体名单如下:专业介绍物流管理专业简介: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现代物流管理是大学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 物流管理专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基础技能,具有在掌握工科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熟悉法规,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信息系统的手段、方法,具备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等较强实务运作能力,成为高级现代物流管理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会计、贸易、管理、法律、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培养具有一定的物流规划与设计、物流管理、物流业运作等能力,能在经济管理部门、贸易公司、物流企业从事政策制定,物流业运作管理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物流管理人才。物流管理主要课程: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经济法概论、生产与运作管理、财务管理、国际贸易、管理运筹学、物流管理、商品流通学、物流成本管理、物流系统建模方法等。物流工程专业简介:物流工程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以及企业物流经营管理。本工程领域硕士学位课程为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物流企业、生产企业或其他企业培养掌握物流设施应用、系统规划设计与评价以及物流运作管理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并具有独立担负物流技术和运作管理工作的能力的 高级人才。物流工程是管理与技术的交叉学科,它与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领域密切相关。本专业研修的主要课程有:政治理论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自然辩证法)、外国语、高等工程数学(数值计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统计学等)、计算机应用、管理学概论、工程经济学、交通运输工程,规划理论,计划与调度技术、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物流装备与设施技术、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物流系统运作管理、项目管理、国际物流管理、物流运输管理等。物流工程是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物流系统的资源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控制、经营和管理的工程领域。物流工程属于管理学学科门类中的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物流工程专业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注 : 物流工程也为国家开设专业硕士中工程硕士的一种,属于硕士点。物流工程主要课程:工程制图、微机原理及应用、运筹学、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导论、应用统计学物流系统设计与仿真、物流配送与交通运输规划、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绿色物流等。采购管理专业简介:采购管理专业是在工商管理学科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系统掌握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能够从事企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以及政府采购管理工作,具有国际化运作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采购管理包括采购计划、订单管理及发票校验三个组件。采购管理在学习工商管理以及采购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突出电子采购、国际采购、供应链管理以及物流管理等现代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技术的特色。采购管理主要课程:采购供应管理导论、供应战略、供应商管理、报价与谈判、采购合同管理、企业物流管理、采购绩效管理、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库存管理、国际商法、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理论与实务等。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领域,现代物流在发达国家已有较全面的发展,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在指导其物流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物流已经遍布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并逐渐成为政府重点关注与扶持的行业。事实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经济一体化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物流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服务水平,可以说物流业已然成为在全球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服务产业,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环境、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企业界称为“尚未开发的新大陆”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加速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促进了中国物流业的快速成长,物流领域专业人才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也是国家十大振兴产业规划中唯一的服务业。物流管理VS物流工程专业辨析物流管理类专业:偏重于管理方向,主要学习的课程有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概述、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库存管理、物资管理、资源管理,以及国际物流等。物流工程专业:偏重于理工科,主要学习的是物流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物流电子设备设计和物流机械工程技术等。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将获得管理学学位,适宜到国家和省市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内外贸公司、工商企业以及物流中心从事物流和与之相关的运输、仓储、物流管理工作,也可到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物流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将获得管理学学位或工学学位,可以从事物流企业经营与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就业前景当前我国物流成本占企业成本的比例高达30%-40%,2015年物流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6%,与发达国家相比高出近一倍。除了市场环境方面的原因之外,物流领域高级人才紧缺是制约物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因此培养满足企业与社会各个方面所需的物流工程专业高级人才迫在眉睫。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区域性经济发展战略的推进,物流业一体化进一步得到发展,物流与产业布局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物流企业也加紧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生产制造、商贸流通和信息等行业领域的复合型服务产业,“十二五”期间,国务院出台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把物流业定位于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从2015年开始,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形成新的运行机制,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轮流主持,支持物流业发展。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互联网+高效物流”等11项重点行动。物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市场细分深化,快递快运、电商物流、冷链物流等生活消费性物流快速增长,成为市场投资热点。截止2015年年底,我国从事物流活动的企业法人单位超过30万家,是所有实体行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物流岗位吸纳的从业人数超过3000万人,也是所有实体行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物流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拉动消费作用大,其行业地位和作用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可预见的将来都不会改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物流业发展前景与物流工程类专业的就业前景都会非常看好。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物流企业、港口、海关、货运公司、商贸企业单位等就业,就业前景良好。今后一段时期,除储存、运输、配送、货运代理等领域的物流人才紧缺外,相关的系统化管理人才、懂得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专业操作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以及掌握商品配送、资金周转及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国际性物流高级人才将更吃香。目前最为抢手的物流人才是那些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与物流理论和技能,且具有扎实英语能力的国际贸易运输及物流经营型人才,他们的年薪可高达百万元。物流管理专业还可以报考公务员系统,储备物资管理局、海关、邮政都很需要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报考指南院校推荐:1.武汉理工大学、2.北京交通大学、3.重庆大学、4.吉林大学、5.天津大学、6.南开大学、7.西南交通大学、8.中山大学、9.北京工商大学、10.华中科技大学、11.上海海事大学、12.浙江大学、13.同济大学、14.中南大学、15.安徽农业大学、16.北京物资学院、17.山东大学、18.长安大学、19.北京科技大学、20.大连理工大学、21.大连海事大学、22.武汉大学、23.新疆财经大学、24.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5.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6.南京农业大学、27.北京师范大学、28.西南大学、29.上海第二工业大学、30.云南财经大学、31.东南大学、32.安徽大学根据学校的学科优势和发展传统不同,各高校对物流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也有不同的侧重。如长安大学是原交通部直属的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其物流工程专业带有明显的公路交通行业特色,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立足于汽车制造业物流与公路运输业,现已发展成为本科、硕士、博士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是“陕西省特色专业”;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两所高校则是原铁道部直属的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铁路运输行业特色鲜明,也是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创办物流工程专业;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则以海运、水运为特色;北京物资学院是一所以物流和流通为特色,以经济学科为基础的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先后隶属于国家物资总局、物资部、国内贸易部,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流通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中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山东大学等“985工程”高校则依托各自学科优势、沿海沿江区位优势等,致力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物流工程复合型技术人才。考生如想报考物流工程专业,需仔细了解各院校招生专业目录、专业设置等信息,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心仪院校。特色高校1、北京科技大学专业特色1985年组建了物流工程教研室,当年开始招收物流工程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北科大拥有全国第一所专门从事物流教育和研究的学术机构,承担过多项国家“七五”、“八五”和“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项目,曾获多项国家和部级科技进步奖。为数家国家特大型企业、公司及政府部门、军工单位等进行物流系统诊断、物流发展规划、方案设计、物流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咨询服务毕业生去向到目前为止,北科大已培养物流博士、硕士毕业生100余名,本科生300余名。就业率基本达到100%,学生在毕业前已被“预订”。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如联想、神州数码、华为、海尔等著名企业以及一般企业从事物流技术与管理工作,也有一部分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物流教学及研究工作。2、大连海事大学专业特色主要培养具有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及相关学科基础理论和技能的高级物流经营管理人才。1994年该校开始以交通运输(国际多式联运)的名称招生。2002年,成为教育部首批允许招收物流工程专业的八所院校之一。毕业生去向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主要流向国家和地方政府行政部门、物流企业、运输企业、生产企业、港口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地方。3、北京交通大学专业特色北京交大在物流管理专业方面,创立了国内许多个第一:第一个获得“物资流通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第一个获得“物资流通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第一批获得“管理学科与工程”博士学位物流管理授予权。毕业生去向该专业本科生就业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除继续深造外,就业去向一般为在大型企业现机构中从事管理工作。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可以师从著名物流专家,就业方向一般为各大型企业、大型机构的高级管理工作。4、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专业特色该校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下设国际运输与物流系,优势主要是国际物流操作。学生精通海、陆、空运和多式联运等具体操作环节,加上外经贸的特殊背景,外语、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都比较好。本科生从二年级开始有专业课。毕业生去向该专业一直保持100%的就业率,毕业前经常被中外运、中化等国内外物流大公司“抢购”一空,去向主要是北京、上海和深圳,甚至国外。5、北京工商大学专业特色北京工商大学是全国最早开办“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重点定位为“企业物流”与“物流企业”的管理。其物流系统理论与方法、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流通技术与方法、连锁经营与配送等专业是该校物流专业的特色。有两门课程直接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任课教师直接用英文讲授。毕业生去向该专业学生就业率基本达到100%。用毕业生的大企业有海尔、长虹、摩托罗拉、爱立信、西门子等;15名本科毕业生直接考入美国大学继续攻读“物流管理”的博士学位。6、北京物资学院专业特色北京物资学院物流系主要研究领域:物流系统设计、物流规划、物流管理、物流结点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国外物流等方面。作为教育部最先批准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现已构建物流系、物流研究中心以及物流系统与技术实验室三大体系。物流研究中心多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企业物流方案设计,并多次获奖,已经成为专业的物流研究、咨询基地。北京市物流系统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全国范围内也是惟一一个物流领域的实验室。毕业生去向据不完全统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7%,其中18%进入大型生产企业,18%进入商业企业,37%进入物流企业,6%进入IT行业,6%进入政府机关,6%进入教科文部门,6%考研或出国深造。很多学生毕业是被企业提前“预订”的。7、上海交通大学专业特色目前,正在构筑以船舶与海洋工程为主干,融海洋科学技术、港口航道工程和海岸带开发技术以及国际航运与物流管理为一体的学科体系,以期成为能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形成强大支撑的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毕业生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到航务、港务管理部门、港口、航道规划、勘测、设计、研究、施工和管理单位,海岸带开发研究机构、海港安全监督部门和高等院校工作。也可从事信息产业、海洋开发事业及相关行业的工作。8、清华大学专业特色物流工程是工业工程系的一个研究分支,本科阶段以“工业工程 ”专业招生。工业工程系制订的目标是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工业工程系接轨看齐,采用的手段是广泛开展国际、国内合作,聘请国内外工业工程界的著名学者、教授来校任教、授课或开展合作研究,参照世界一流大学的培养体系建立自己的培养方案,直接选用国际一流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使用的外文教材,进行双语和英语授课。美国工程院院士、普渡大学教授Salvendy先生任系主任和讲席教授。他除了自己给学生上课外,今年还邀请了包括国际工效学学会主席Kawowsky教授在内的多名国际知我学者给该系学生开设课程。毕业生去向毕业生以其数学基础好、兼有工程背景、又善于综合平衡技术、经济、效率等方面的特长,在中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发达国家深受大企业的青睐。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贵阳1月4日综合报道 贵州省商务厅官方网站“厅领导”栏目近日进行更新,据最新名单显示,黄营、杨健已任贵州省商务厅副厅长。据中国经济网地方党政领导人物库资料显示,黄营,1976年9月出生,曾任贵州省商务厅厅长助理、人才处处长,台港澳处处长等职务,2017年任贵州商学院副院长。杨健,1965年1月出生,此前担任贵州省商务厅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处处长。黄营简历黄营,男,汉族,1976年9月出生,湖北随州人,2000年5月参加工作,199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哲学博士。1993.09-1997.09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港口机械工程系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习1997.09-2000.05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2000.05-2001.12 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学院教师2001.12-2003.01 ANFYS公司广州办事处技术部经理、联想(武汉)有限公司项目主管2003.01-2006.05 香港中文大学自动化与计算机辅助工程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2006.05-2010.07 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教师(2006年7月评为副教授)(其间 2006.07-2009.12在美国西北大学攻读博士后)2010.07-2012.12 武汉理工大学港口物流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中心副主任(其间:2011年7月评为教授;2011.12-2012.12挂职任贵州省商务厅厅长助理)2012.12-2014.10 贵州省商务厅厅长助理、人才处处长2014.10-2017.05 贵州省商务厅台港澳处处长(其间:2014.10-2014.12参加贵州省委党校第48期中青班学习)2017.05-2019.12 贵州商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2019.12- 贵州省商务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副厅长(副主任)(试用期一年)、党组成员杨健简历杨健,男,汉族,1965年1月出生,重庆人,1985年7月参加工作,200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工学学士。1981.09-1985.07 贵州工学院采矿系煤矿电器自动化专业学习1985.07-1987.06 贵州省对外经济贸易厅外资处工作人员(其间:1986.02-1987.01挂职任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盐仓区腊寨乡乡长助理)1987.06-1992.12 贵州省对外经济贸易厅外资处科员1992.12-1996.08 贵州省对外经济贸易厅外资处副主任科员1996.08-2000.12 贵州省对外经济贸易厅外资处主任科员2000.12-2004.04 贵州省贸易合作厅外资管理处主任科员2004.04-2010.04 贵州省商务厅外国投资管理处、开发区管理处(开发区管理办公室)主任科员2010.04-2011.07 贵州省商务厅外国投资管理处、开发区管理处(开发区管理办公室)副处长2011.07-2012.07 贵州省商务厅外国投资管理处副处长(主持工作)2012.07-2014.10 贵州省商务厅外国投资管理处处长(其 间:2014.04-2014.06贵州省行政学院第26期省直处级公务员培训班学习)2014.10-2019.08 贵州省商务厅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处处长(2017.01起主持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外国投资管理、台港澳板块工作;2018.03党建扶贫挂职任独山县委副书记)2019.08-2019.12 贵州省商务厅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处处长、一级调研员2019.12- 贵州省商务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副厅长(副主任)(试用期一年)、党组成员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综合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综合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贵阳1月4日综合报道 贵州省商务厅官方网站“厅领导”栏目近日进行更新,据最新名单显示,黄营、杨健已任贵州省商务厅副厅长。据中国经济网地方党政领导人物库资料显示,黄营,1976年9月出生,曾任贵州省商务厅厅长助理、人才处处长,台港澳处处长等职务,2017年任贵州商学院副院长。杨健,1965年1月出生,此前担任贵州省商务厅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处处长。黄营简历黄营,男,汉族,1976年9月出生,湖北随州人,2000年5月参加工作,199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哲学博士。1993.09-1997.09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港口机械工程系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习1997.09-2000.05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2000.05-2001.12 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学院教师2001.12-2003.01 ANFYS公司广州办事处技术部经理、联想(武汉)有限公司项目主管2003.01-2006.05 香港中文大学自动化与计算机辅助工程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2006.05-2010.07 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教师(2006年7月评为副教授)(其间 2006.07-2009.12在美国西北大学攻读博士后)2010.07-2012.12 武汉理工大学港口物流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中心副主任(其间:2011年7月评为教授;2011.12-2012.12挂职任贵州省商务厅厅长助理)2012.12-2014.10 贵州省商务厅厅长助理、人才处处长2014.10-2017.05 贵州省商务厅台港澳处处长(其间:2014.10-2014.12参加贵州省委党校第48期中青班学习)2017.05-2019.12 贵州商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2019.12- 贵州省商务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副厅长(副主任)(试用期一年)、党组成员
鲁网9月2日讯日前,2020年“省直机关最美职工”40人名单公布。其中,鲁商集团所属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山东商院)教授、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品控部部长张长峰入选。来到该中心10年来,张长峰带领团队,以“立足需求,勇于创新,迎难而上,有所作为”16个字为指导,在“无水活鱼”、冷链物流等领域屡屡出新,创造了很多个世界“第一”。2020年“省直机关最美职工”张长峰10年和19万次实验张长峰是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品控部部长,该中心目前设在山东商院。10年时间,他用19万次的实验最终成功摸索出无水活鱼运输的“秘诀”;从90多种鱼中,探索出30多种鱼的“无水保活”方案。说起呆在实验室曾经承担失败的一个个日子,从湖北少数民族聚居地走出来的张长峰,言语里依然还是淡定:我喜欢从最坏的、失败的结果来设定行事方案。10多年前,张长峰从中科院来山东商院。“我当时是怀着崇拜和仰视而来,我想,如果一个职业院校能够拿下来一个国家级中心,足见学校是具有何等的智慧和远见!”但是他没想到,初次来到学校的面试并不成功。“当时校领导提了两个问题:来了之后如何干?作为实验室的负责人,你的发展思路是什么?”张长峰坦言,自己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现在回忆起来,那天表现的可谓是‘窘迫’。”面试后,校领导对他说,希望能够开展与产业结合的科研。“我以前做科研,主要是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从里面找问题、提创新点,找出解决方案,实验验证,写成文章,就是这个套路。按照这个方法,能够产生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就算是很有成就了。现在讲要与产业结合,如何结合,从哪里突破,都不清楚。”“窘迫”和“不清楚”把张长峰天生那股不服输的劲儿激发了出来,“山东是农业大省、海洋大省,与产业结合的点很多,我就想着要不从活鱼运输上试试?”而这一试,就是10年!10年间,他用近19万次实验成就了无水活鱼运输技术,并在这一领域一直保持着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地位。而近19万次实验中,仅冷驯化实验就超过了10万次。没有水还活蹦乱跳的鱼2019年12月,“2019第十三届中国冷链产业年会”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与会人员一同见证了一个堪称奇迹的时刻:两批从烟台远涉2000多公里,分别离水超过30个小时和48个小时的多宝鱼、半滑舌鳎,放入水中后,又活蹦乱跳了起来!这就是无水活鱼运输技术。如何做到“无水保活”?张长峰告诉记者,首先通过梯度降温使鱼儿达到生态冰温点,让它们进入“休眠”状态。随后,对鱼儿进行无水包装,将它们装进特制的塑料袋并充氧气,此时,相当于让鱼儿睡一个“美容觉”。“塑料袋是我们研究中心专门根据不同鱼类来研发选择的。整个过程要控温、催眠,随后用冷藏车运到机场,在密封的泡沫箱子放蓄冷剂维持低温状态,到达目的地后诱导唤醒。”张长峰介绍,该技术集“暂养–梯度降温–诱导休眠–无水包装–低温贮藏–唤醒”全过程品控工艺、智能信息化及配套装备为一体。“如今,鲆鳎类的鱼能实现无水活鱼运输70个小时以上,从山东潍坊昌邑到新疆乌鲁木齐,只要把运输时间控制在3天之内,冷驯后唤醒,鱼儿仍旧活蹦乱跳可以存活3个月以上,唤醒成活率达97%。”张长峰说。2016年,无水活鱼运输技术被上海一家公司“相中”,张长峰和他的团队被要求“改良”运输龙虾。原来这家公司经销来自波士顿的龙虾,他们希望这些龙虾被运到上海后,经过暂养,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消费者餐桌上。催眠、冷驯、改造运输载具……系统工程一一落地后,如今这家公司每天有2000多份龙虾被送到指定客户手里。植物学博士“跨界”其实,如今看着张长峰跟鱼打交道,你可能会以为他一开始研究的领域是水产;实际上他是中国科学院“植物学博士”,拿的是植物研究所发育生物学博士学位!之所以“跨界”,与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职能定位有关。该中心是2009年经科技部批复的我国物流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中心,中心依托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由集团所属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与运营,以粮食、果蔬、畜禽、水产和低温食品五大品类为重点研究对象,以冷链工程技术,智能信息技术和品质安全工艺技术及供应链管理集成的“三硬一软”技术体系为支撑,重点针对生鲜农产品在产、加、贮、运、销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构建一二三次产业融合的农产品产销服务体系、物流科技服务体系及食品质量安全服务体系。在“无水活鱼”成功以前,张长峰把我省蒙阴的水蜜桃卖到了迪拜。2014年,正在山东临沂开展调研工作的张长峰,接到了一条“求助”信息。当地蒙阴县有65万亩的水蜜桃产区,是全国四大65万亩级水蜜桃产区之一。“但是水蜜桃丰产不丰收,他们原来的销售区域主要在江南一带,水蜜桃保质期比较短,一旦滞销会烂在自己手里;而冷藏保存成本又较高……”当时,果农的水蜜桃销售价格仅为8角钱一斤。张长峰没有犹豫,他和团队在茅坪镇开展了为期近一个月的调研,最终出台了从采摘到预冷、转运、安检、海上运输等等的冷链运输方案。最终,蒙阴的鲜桃经过5000公里的海上运输、30天的旅程后,到达迪拜仍是新鲜的,好果率达到了95%以上。此后5年多来,又相继开拓了新加坡、泰国、俄罗斯等“一带一路”国家,最远达坦桑尼亚,累计出口蜜桃等水果1.6万余吨,增加利润8000余万元,累计创汇约1亿美元,带动当地就业2000余人,全方位带动蜜桃产业结构升级,助力蒙阴乡村振兴,为我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入新动力,极大地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被授予“劳模创新工作室”张长峰告诉记者,10来年,他和带领的团队,从一开始就确立了16字指导:“立足需求,勇于创新,迎难而上,有所作为”。一路走来,这是他们的方向。2019年12月,山东省商业集团命名第二批“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其中张长峰创新工作室位列其中。据了解,鲁商集团之所以设立“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旨在进一步弘扬劳模时代精神,发挥技能人才在集团改革创新中的榜样引领作用,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5年以来,张长峰主持和参与承担国家、省部级等科研项目25项;授权发明专利22项;主持/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24项;发表论文25篇(其中SCI收录7篇,EI收录3篇);出版专著2部;参与编写高等学校教材2部;连续7年参与编写发布《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波士顿大龙虾全城配送、多宝鱼、半滑舌鳎无水空运等技术合作,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推动生鲜水产品无水保活运输配送产业化发展,被美国《纽约时报杂志》称为中国低温业十大里程碑之一。在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水产品无水保活物流集成技术从全国近12万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总决赛金奖和最佳带动就业奖。在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该技术以技术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为特色,荣获山东省金奖、全国总决赛银奖。(据山东商报)来源: 鲁网
在经历了三天夏日炎炎的高考,高三生们终于呼出了一口气。可我们深知,高考是一场人人都不想要,而又不得不迎接的“战争”。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选择,但高考后这一次可能是最重要的。两个美国经济学家考察了将近20000个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十年到二十年的收入情况,考入传统大学和传统专业的学生在最初的五年里收入较高,然而第六年是一个分水岭,一直到十年二十年后,收入最高的人群是那些选择了符合时代趋势的特色大学和特色专业的学生。根据这个研究,上哪所大学并非是最关键影响你一生发展的因素,而影响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因素是你是否选对了符合自身特点及时代发展趋势的专业。大多数国内家长并不要求自己的孩子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新颖特性,只求符合各种“通用指标”。当他们说“素质教育”的时候,根本出发点及整个的内心叙事,就是把孩子变成一个“标准品”,以期得到别人的欣赏和挑选。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思维本质上是被动的——外界喜欢什么,我就变成什么。一定要学随大流的专业,一定要进大公司,一定要坐办公室。人与人之间的攀比,也都是这些外部光环的“加持”。“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你学这个东西到底是为了改变世界,发挥自己,还是为了适应世界,打扮自己,吸引别人?中国因为历史原因,过去几十年的主流文化都是“贫民文化”,人们对“怎么适应别人”研究得很多,对“怎么自己做主”研究得很少。在美国硅谷,尽管来自中国和印度工程师的总人数势均力敌,但是无论进入各公司管理层的人数,还是创业的人数,中国人都显著不如印度人。难道仅仅是因为印度人英语好?我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印度人比较有主人翁意识——能从作为一个主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我们的日常文化和正统教育,很少有“怎么主动选择、怎么审美,怎么根据自己的意图改变世界”这样的讨论。人很难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可是如果人人都按照这个剧本演出,世界就太没意思了。记住,你原本就与众不同,你注定能干成一番大事,你要做的就是遵从你的内心而非随波逐流。随着高考成绩的即将揭晓,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心仪大学和专业也变成了学子和家长们共同的终极任务。今天在这里我想结合世界发展大趋势并根据自己对社会的了解和大家分享一些真实有效的方法和建议,供各位考生和家长参考。首先我们来谈谈世界发展三大趋势:第一大趋势是个人获得赋能。全球中产阶级将强势崛起,50%的人口将使用互联网,女性能力越来越强。人们的价值观逐渐趋同,人们认定自己是世界的一份子。第二大趋势是,资源的稀缺、持续的贫困,以及环境问题等对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未来20年,五大因素将影响世界经济体系: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世界经济重心向亚洲和拉美转移,人口问题——西方和东亚的老龄化问题以及非洲和东南亚的人口膨胀问题,提升农业和服务业的产值、促进贸易,向绿色经济转型。第三大趋势是,世界更加多元化,权力不再集中于某一个大国,而是呈现更加分散的趋势。美国、欧盟、中国、印度、巴西等发挥重要影响但并非绝对影响,中等国家、非国家行为体、城市等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世界发展的趋势,对于我们择业、择校有何影响呢?一、先自我定位,再填报志愿世界在瞬息万变,我们也不能再随波逐流,需要好好思考一个问题:自己的性格和喜好是怎样的,我擅长什么,我想做什么,如果说高中强调的是全面发展的共性,大学则是培养异彩纷呈的个性,而这一点也是与世界多元化的发展大趋势想吻合的,所以将自我准确地定位后才能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填出正确的志愿,规划理想的人生路。在填报志愿之前还可以去关注一下未来五年各专业的就业前景,毕竟毕业以后还是要进入社会工作,在一些潜力股专业里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来进行填报。一般来说数理化不太感冒的文科女生最好选择特色类专业会更有优势,比如未来五年职业前景非常看好的:服装设计、珠宝设计、护理、空乘、传媒专业等;理科男生在建筑、医药、轨道交通、或者信息工程、城市建设等这些未来发展潜能巨大的理工科类专业里会更有优势。二、城市很重要,你喜欢怎样的学习环境?每座城市都像一首歌,当你仔细聆听,你会发现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拥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旋律。有的在激昂澎湃中逐渐走向静默,有的在温润纤柔中依然悠扬动听,而有的则在细水长流中寻觅知音。选择了一所大学就意味着你要在那个学校待上三到五年。选择一座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城市,有利于去塑造你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它会有最兼容并包的思想,各种氛围在一个开放的平台碰撞从而擦出更多思想的火花,交流的人也会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甄别信息的能力。大学期间,你不光是在那个学校学习,更是在那个城市里生活,去深切体会这个城市的风土人情、发展潜力、未来趋势、资源氛围及将来就业环境。而大学四年让你积累的人脉和生活经验可以托举你在这座城市顺利就业、安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大批的年轻大学生毕业后选择了除北上广深外的几个发展空间非常巨大的城市发展。这里我为大家盘点了中国未来三大最具有潜力的准一线城市。NO1.武汉历史上武汉就是中国的核心都市之一。水陆空交通都极其发达,交通对一个城市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工业发达,城市规划,和一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非常的吸引人的。美中不足是夏天天气过于炎热。NO2.西安古京都西安,西部发展顶梁柱。丝绸之路的起点,地理位置为西部的中心枢纽,教育资源丰富,旅游、高科技,医药,前景不可估量。众多国际化跨国企业的加盟,让西安高新区跻身全国第四区,这个区未来将成为整个西北经济发展的引擎。NO3.成都虽生活节奏很慢,但新兴产业的发力,例如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航空航天带来它经济势头,也逐渐吸引了一些人才。三大城市之中,我更看好西安这座古都。只因古京都西安,他是西部发展的顶梁柱,丝绸之路的起点,地理位置为西部的中心枢纽,一带一路的核心城市。教育资源丰富,旅游、高科技,医药,人工智能的前景均不可估量。西安正在以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机器人等高端制造业为核心,打造高水平工业体系。制造业和服务业有时候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工业机器人,它就是软件、硬件和技术服务三者合一,缺一不可。加之目前西安前所未有的开放式的落户吸引人才政策正拉动着全国、全世界顶级人才的涌入。他们会给西安带来新的思维,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西安,千年帝都,必然是下一个风口。选择对了,你就能搭乘上这趟旋风。三、专业远比学校重要结合选定的城市,然后确定你想学的专业,最后选择所喜欢的专业里最强的学校,哪怕学校综合评估实力差一点都不重要,一定要以专业为主。王牌专业>重点大学。一个学校的王牌专业意味着这个学校的所有资源都会优先向这个专业倾斜,而且这里你会遇到专业性最强的师资力量和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碰撞出来的潜力会让你在这个专业方面快速的成长。选择一个好学校的一般专业,不如选择低一等学校里的王牌专业,正确的选择会让你终生受益,而且对于以后的就业来说,真正的专业人士更注重的是你的专业能力,所谓“英雄不问出处。”资深人事经理说:“如果你是想进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或者外资公司,老板主要看重你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是否对口、工作履历和实际工作绩效是否匹配。”我举例来说,比如你想当一名出色的服装设计师,你是选择清华北大还是选择一所具有此专业特色的大学呢?我这样一说,道理就很简单了吧?可作为教育大省的陕西,西安又是众多大学的聚集地,这么多所大学,我们到底怎么选择呢?首先,先看自己的高考成绩。若你的成绩能上985、211,那我还是建议你尽可能地选择这些学校去上。但是,能上985、211的学生毕竟凤毛菱角。问题来了,对于成绩中等或者分数不尽如人意的学生来说,该如何择校就成了一门学问。根据我们上面分析的几点,首先在你的分数不具备竞争力的时候,你该如何成功突围,在毕业三五年后最终获得和985、211学生同等的成就或者更高的成就呢?这取决于你在高考后择校这一关键选择。其次,结合你的特长、爱好、理想和成绩来最终确定自己的专业,然后根据专业选择一所特色类大学。为什么说特色类大学可以更加令人关注呢,就在于其“特色”二字。想想看,中国近3000所大学里,你能记起来几所,又能说出来他们的优势专业是什么吗?恐怕很难吧?大学如此,一个人亦是如此。一个人即便综合能力很优秀,但若没有特色,往往被大家忽视,常常是那些具有某种特殊技能和才华的人更易被世人记住。马云英语很棒,可是高考数学是0分;郎朗钢琴很棒,可是数理化却不及格;Vincent Peters,德国摄影大师,曾因学习成绩太差而退学;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曾因学习成绩差而被劝退……大家发现了吗,虽然这些人都曾被冠以差生之名,却因其有别的特长和爱好而有所成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所以,同学们,高考成绩的好坏并不是决定你将来5-10年后成就的唯一依据。你还有第二次关键选择的机会——择校。在西安众多大学中,我给大家推荐两所特色大学,值得大家去关注一下。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学院概况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创建于1994年,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普通本科大学,学校以工为主,工、艺、文、管、经、医、教相结合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特色本科高校。学校按照“市场化思维、国际化视野、特色化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办学实践中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现设服装艺术学院、艺术工程学院、传媒学院、管理学院、金融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珠宝学院、医药学院、教育学院、空乘学院、轨道交通学院、外国语学院13个二级学院,60余个本、专科专业。学校以培养基础较厚、口径较宽、注重实践、善于应用、具有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教育质量优良,科研成果显著,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学校位于西咸新区黄金地带,西周王朝都城镐京遗址之侧,占地6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学校校区呈园林式建筑,教学楼、数字化图书馆、科技综合楼、学生公寓等风格迥异的现代建筑与音乐喷泉、生态园林交相辉映,是一座格调高雅,散发着浓郁艺术气息的高等学府。专家治校名誉院长刘文西教授系中国著名画家、西安美术学院原院长;名誉院长邱亚夫系全国十二届人大代表、山东如意集团董事长;院长张义明教授系陕西理工大学原党委书记,党委书记胡鸿晓教授系安康学院原党委副书记;执行院长李立教授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吕超系硕士研究生、高级经济师;副院长温小郑(博士)教授原西安邮电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刘明夫系咸阳市教育局原副局长、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原主任。教授治学学校汇聚了一大批专家教授、高校资深学者组成管理班子,实行专家治校、教授治学、名师授课、名人指导的教育教学团队,名誉院长刘文西教授系中国著名画家、西安美术学院原院长;名誉院长邱亚夫系全国十二届人大代表、山东如意集团董事长。特色鲜明学院按照“市场化思维、国际化视野、特色化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办学实践中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院以培养基础较厚、口径较宽、注重实践、善于应用、具有工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人才为根本任务,教育质量优良,历年来就业率高,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珠宝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享誉全国的名牌特色专业,同时形成了以服装品牌与营销为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群,以国际流行与时尚行业为特色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群,以服饰设计为特色珠宝专业群,以中药制药、健康护理为特色的护理专业群,以城市轨道交通为特色的专业群,以学前教育为特色的师范类专业群,这些专业突出工艺文相结合,互为支撑,相互促进。目前在全国“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的大潮中,奋力争创一流特色院校。硬件设施学校硬件教学条件齐全、设施先进完善。拥有两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服装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基地服装实训基地、陕西省省级艺术实训基地和大型服装实训车间。拥有先进的护理技能实训中心、医药综合实训中心等各类专业实验室150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亿元。图书馆藏书100余万册。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以万兆主干网络为基础可满足20000终端使用校园网,数据中心、教学质量控制系统、直播点播系统、安防监控专网系统等系统,实现了数字化校园。配备有高标准的学生公寓、餐厅、篮球场、足球场、素质拓展基地等场所。让学生在优雅的环境下,开阔视野、加强实践、提高能力、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季羡林国学院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生前十分重视大国学思想的传播,亲自授权学院董事长吕明创办季羡林国学院。目前国学院设有季羡林纪念馆、学术研究中心、国学研究所、通史研究所、出版社、国服研究所、国画研究所、国医研究所、黑陶研究所等,以实现季老弘扬56个民族大国学思想和国学源于民间、运用民间的夙愿。纪念馆展示和保存了季老照片近千幅、实物、手稿和书籍万余件。季羡林国学院的设立,丰富了办学内涵,让伟大的国学思想滋养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独具特色的教育圣地。办学理念学院提出了“市场化思维、国际化视野、特色化发展”的办学理念。培养基础较厚、口径较宽、注意实践、善于应用、具有工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人才,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建立立足学院,引入社会评价机制的人才质量监控体系,实行以应用能力为主的知识、能力综合考核与评价。平安校园学校建院以来,以创建“文明、向上、和谐、平安、绿色”校园为目标,深化学生管理体制改革,坚持“育人为本、严格管理、严明纪律、弘扬个性、全面发展”的学生管理指导思想,不断加强和创新学生管理办法,取得显著效果,保持了建校23年重大事故零记录。被陕西省高教工委、陕西省综治委、陕西省公安厅授予陕西省“平安校园”荣誉称号。学产研协同育人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服装研究所系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服装定制单位。学校服装研究所实施学产研结合,为师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学研究、研发新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场所。研究所先后为国际名人世界股神巴菲特、百家讲坛著名学者于丹、钱文忠、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影视明星量身定制高级服装,获得一致好评。斯卡雷·博德制衣公司陕西斯卡雷.博德制衣公司与学院实行校企结合,既是独立的服装生产企业,又是学校的实习基地,为师生研究成果及时转化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为企业创造了效益。国际交流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泰国、日本、台湾地区25所国际知名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为优秀学生实现“专科进本硕出、本科进硕博毕业”的梦想。学生可选择“2+1”“2+2”“3+1”“3+2”“3+4”等模式学习。毕业拿国际知名大学毕业证书(教育部认证)。不仅提高了学历层次而且为学生涉外就业铺平了道路。就业之路学校历年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质量逐年提高。先后与全国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人才供求合作关系,毕业生分布于陕西、北京、上海等地及美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泰国、日本、台湾地区等国家,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业的骨干或自主创业的成功实践者。校企校际合作学院已和山东如意集团、阳光集团、路易威登、迪奥、华为、联想等国内外500强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和咸阳新兴纺织工业园签订校区共建战略协议,和西安工程大学签订协同创新、师资共建、资源共享的帮扶协议,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和校际合作的速度和力度。学院加快向技术型大学转型,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途径,与用人单位开展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合作,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是由全国重点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和集高等教育、医药产业、能源产业、生物科技,服装产业、生态科技农业,投资并购,等为一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创新型镐京集团下属的陕西斯卡雷·博德有限公司按照新机制、新模式合作举办的陕西省首批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学院成立于2004年,镐京集团首期投入7亿多元,建设占地面积555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在校生8000余人,教职员工4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8人;学院拥有全国唯一的传统文化教育圣地,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季羡林国学院,现代化高科技五〇五药业、传统与现代科技信息化相结合的制衣公司,实验实训大楼、网络虚拟实验室、图书馆等,办学条件十分优越。学院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利物浦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悉尼大学、德国波鸿、法国普瓦捷大学、马来西亚理工大学等国际学府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开拓了学生国际视野。目前设置经济管理类和电气信息类两大专业群,以物流工程、制药工程,服装为特色专业,形成了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鲜明的专业门类。学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建了一支名师新锐、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一方面,陕西科技大学选派了一批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专家教授为骨干教师,另一方面,学院积极培养自己的年轻教师队伍,采取国外深造,国内名校培养及以老带新等方式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镐京学院成立十多年来,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突出育人为本,保持英语特色,加强专业教育、注重实践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全面加强教育教学基本建设,实施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三大工程;规范和强化教学管理;构建了“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学至今保持了重大事故零记录。镐京学院始终坚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建立了完善的课堂教学,科学实验,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学院投巨资建立了实习实训大楼,抓住西咸新区的西部云谷、智慧化城市建设的契机,借助互联网,将正在生产的流水线、正在运作的物流系统实时引入课堂,让教育的互联网+不再遥远,为慕课和微课教育这一信息化趋势搭建了多元化资源整合的教育平台。学校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在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一次性通过率连续多年保持在85%以上;2015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取得一个特等奖,十五个一等奖,在陕西高校独领风骚;在201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陕西本科组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奖比例高达75%。学院为适应高校转型发展,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鼓励学生根据专业岗位需求考取各种职业技能证书,与北大青鸟、达内等资质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实战经验丰富的全国知名培训机构及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开展了ARM、3G/4G、JAVA、会计、人力资源、物流师、ERP等实训项目,进一步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2012级经管类1119名学生在2014年陕西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取得一次性通过率72%的优异成绩。通过实训和资格证书考试,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缩短了书本知识与生产实际的距离。学院与三星电子、华为、联想、如意、北京中关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西部空港等携手共建实训基地;还选择我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自贸区的先行地——上海、广州,珠海,苏州,等地建立实习基地,使实习实训与就业有机结合,增强专业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市场需求,打造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高质量的就业创新之路,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了优越条件。学院201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2011年在教育厅组织的年检中获得最高评价, 2012年荣获“最具就业质量奖”, 2013年荣获“教育教学成就奖”;2014年被评为“年度学生最满意院校”。上级领导和专家以及众多家长对学校管理表示认可和赞誉,毕业生离校时更是对学校依依不舍,用人单位纷沓而至,称赞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的毕业生是“坐得住,吃得苦,上手快,用得上,具有后发优势,现代意识、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三学子们,一个和你们一样曾经奋战在高考战场上的老兵,一个清华博士,同时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我,为你们加油呐喊,祝你们考试顺利,择校成功,未来之路光明坦荡!谢谢大家。
2020年4月17日上午10点,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承办的系列讲座之一的“下一个机遇在哪?机器人发展及其产业政策的深度研究”主题讲座在网上直播间顺利举办。尽管疫情肆虐,各国按下了“暂停键”,但机器人爱好者们热情不减。参加讲座的,有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外的学者和爱好者,还有来自国内的机器人学者和爱好者。本次讲座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参与聆听人数为2363人。本次讲座,袁夫彩教授从不同维度为大家解读了机器人的应用、发展和未来,以及机器人产业的相关政策。袁夫彩博士为大家带来的《下一个机遇在哪?机器人发展及其产业政策的深度研究》主题分享。袁夫彩博士现任河南工业大学大学教授、九三学社河南省科技委员会委员,其研究领域是机器人技术及其理论、优化设计、物流工程及其装备等,对机器人有着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和深刻的见解。近年来,在核心及其以上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四十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三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四项,主编著作三部,主持和参与了省部级及其以上科学研究课题十六项等。讲座前,袁夫彩博士精心准备分享内容,刻苦研究国内外机器人的发展及其产业政策走向,将其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经验,以及敏锐的机器人产业洞察力凝练在分享的“PPT”之中。讲座中,袁夫彩博士提出,人机共融的自主智能和具有情感的机械电子装置已成为机器人发展的新趋势,将带来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量新需求,并走向集群智能互联,形成集群智能制造生态系统。同时,阐述了机器人及其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趋势,解读了机器人及其产业的相关政策。最后,号召大家抓住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化被动为主动,“强筋健体”,借“策”而行,瞄准国际前沿,盯住国家发展大方向,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讲座结束时,点评声赞不绝口,有的网友还要录播和录像以备留念,再看回放。袁夫彩博士精彩的分享为网友们带来了满满干货,“机器人”的轮廓在网友们脑海中清晰勾勒。相信此次讲座,必将加深网友们对机器人的爱好,促进机器人及其产业的快速发展。再次感谢袁夫彩博士为我们提供的分享。(通讯员: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