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16岁进北大,18个月拿下美国名校博士,学霸的人生让人惊叹!附赘悬疣

16岁进北大,18个月拿下美国名校博士,学霸的人生让人惊叹!

有这样一位“灭绝师太”款学霸女博士戴韵,她十六岁那年入学北大,十年后,二十六岁的她是双本科学位,双硕士学位,还有一个含金量全球瞩目的美国教育人类学博士学位。现在的她还在美国从事教育学博士后研究。也许你会联想到,16岁就考入北大,这位学霸的父母肯定从小就把她当“实验”培养。其实事实恰恰相反,这样一位一路开挂的学霸,却从小就是放养模式。小时候她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也忙,她从小和外婆一起生活。外婆没有多少文化,大字不识几个,从小她就是看看电视,和姐姐一起玩。因为没人管束自己,外婆也不会写字,所以在她上学前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还是临近上学前妈妈突然想起来,才临时抱佛脚的给她恶补了几天。从小父母对她的干预就很少,他们充分尊重戴韵的选择。就连她觉得晚自习太无聊,不想上晚自习,父母都帮她给学校申请不参加。连学校组织的晚自习都不去了,更别提什么兴趣班、补习班。虽然在他们家找不到任何形式教育的影子,但是戴韵的原生家庭中的学习习惯却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着。她的父母都喜欢看书,小时候她还不是识字的时候,就充当家庭图书馆的管理员。开始的时候她会把书架上的书从高到低排序整理,后来识字后,她开始把书架上的书按照书名首字母或者年代、题材等排序。这一面书架墙成了她小时候的游乐场,她每天泡在这里乐此不疲的排序。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她也加入父母的行列,每天都要在这里窝着读上几本书。从世界名著儿童简版再到儿童文学小说《神秘岛》,她发现书架上的书正在随着她的年龄增长默默地发生着变化。一路成长中,她的世界一直伴随着阅读。她说阅读给她展示了一个更宽广的世界,阅读解释了她对世界的各种好奇,而不断涌现的好奇心又驱使着她读更多的书。也许正是因为这份好奇心,她在攻读博士学位时选择了一项和自己已读传播学专业大相径庭的教育人类学。在决定攻读教育学之前,她曾想过做一名财经记者。在此之前她也在新华社和财经杂志这些媒体实习过。她发现不同立场的人之间的讨论,常常会演化成一场口水战,不仅没有增进理解,反而相看两厌。要怎么样才能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从沟通到理解到底该如何进行?带着对于人类认知和思维方式的疑问,她接受了一位知名的教育学教授Judith Green的邀请,跨越大洋去美国攻读博士。在美国,教育学博士的平均毕业时间是8年,意思就是大部分人需要耗费8年左右的时间才能从这个专业毕业。那么跨专业而来的戴韵需要多久才能毕业呢?会不会比8年还多?现实可能会让我们惊掉下巴。戴韵仅仅用18个月的时间就顺利完成该专业的博士学位,打破了很多人的疑问。虽然最后的结果是仅仅的一年半时间,但是戴韵最开始的压力却是很多人都无法承受的痛。因为是跨专业学习,所以从一开始她所要承受的压力就非常沉重。每周上千页的阅读材料,对于她来说根本是读不完的。不仅仅是阅读量巨大,很多专业名字她一点也看不懂。每周的例会,听着导师滔滔不绝地在讲,她仿佛就在听天书,因为一句也不理解。她自己说当时的自己每天都在哭,除了哭就是狂吃。因为失眠再加上精神压力大,她一个月胖了十斤。巨大的打击让她怀疑自己是不是智商有问题,为什么一点也看不懂。这个时候她冷静了下来,试图找到曾经的自己。她回想起中学时爸爸传授她的思维方式。在中学时,历史课的学习让她十分头疼,不同朝代的改革五花八门。如何找出这其中的共性和特性,让她一点也摸不到头绪。这个时候爸爸交给了她一个办法,爸爸带着她一起把不同的改革措施列举出来,然后逐个分析这个措施背后所针对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是谁和谁的矛盾,又该如何平衡这个矛盾。带着问题找答案,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推断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正是这种思维模式让她找到了方向。在后期的学习里,她发现自己跨专业的学习模式更成了自己特有的优势。它开始在传播学和教育学之间找共性,利用自己国家化的教育背景,提出了一个适合自己的选题:如何用传播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国际化配置。因为自己多元化的自身优势,她收到了很多老师的科研邀请。在未来的研究方向上,她想做到科研和实践的平衡,为教育事业的未来突破出新的方向。

骆驼草

清华大学劝退博士研究生,美国名校“生活就是读书、睡觉和哭”

近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劝退两名博士研究生:两名学生违反《清华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未请假或请假未获批准,“失联”超过两个星期的两名博士研究生被清华大学以公告形式劝退了。作家李笑来说过:浪费生命、虚度年华的人,有个共同的特征—他们拼命想控制自己完全不能控制的,却在自己真正能掌控的地方彻底失控。不仅清华大学清退博士研究生,陆续已有近百名研究生接二连三被其它高校劝退,这些处理充分说明,高校对学业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国内高校的学生面临学业压力,国外的高校,特别是优秀留学生聚集的美国八所“常青藤盟校”,学生面临的压力不输于清华大学。在常青藤盟校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来到这里,就像来到一个危机四伏的雨林,你要准备好应对禽兽般的教授、野兽般的同学,以及巨兽般的压力。”通过获得常青藤盟校录取的学生都是非常优秀、非常努力,但在这些高校里,即使从小的尖子生,不仅仅要认真应对学业、无休止的教师发问,还要在巨大的朋辈压力中谋求生存,每天的“生活就是读书、睡觉和哭。”一位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媒体新闻的清华大学留学生,自认为出国前已经做好万全的思想准备,结果入学后发现,在这里学习的压力,简直尤如“群狼环伺”,丝毫不能懈怠。虽然他在学校旁边租了房子,但是,一周七天,三天校内上课,两天外出采访,两天写作或剪辑,根本没有休息日,疲惫的程度是留学前想象中的数倍:“一周总有个几天要在学校通宵。比我想象的累多了。”不过,能坚持到毕业的学生,多数会成为“走上巅峰的人生赢家”,他们在拼过“被痛苦崩溃与自我怀疑缠绕的日子”之后,日后的成就往往无可比拟:经历先苦后甜,最后笑的才是赢家。流多少汗,就会有多少薪资回报,这句话似乎有些落入俗窠,但事实的确是这样的。前几天,某地的一所职业学院旅游系学生参加中介公司介绍的实习就业,结果1.6万元的中介费,淘换来一份“在列车上卖水果”卖水果的工作。这件事固然掩藏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因素,但从另一方面证明:学历低,找到的工作岗位层次也不会高。但若以时下最热门、也是分数要求最高的“清北交复”金融经营专业分析,清北年薪的平均基数超过20万元,上交的平均基数在10万元,两相比较,再次说明:文凭的分量很重要,档次差一点,薪酬相差一倍有余。人生何尝不像稼穑一样!有其自然之道,也应验一句话:越努力,越幸运。清华学子如此,世界性名校的学生亦如此。

春咲

清华学姐留学美国名校,为博士学位出卖国家机密,精致利己的毒瘤

清华学姐留学美国名校,为博士学位出卖国家机密,精致利己的毒瘤最近几日,国内著名高校“清华大学”被送上热搜,不过,并非什么好消息。而是一位清华学姐宣称在食堂被学弟偷摸屁股,随即就在真相没有查清之前,就被学弟的相关信息公布在社交平台上,扬言要其社交性死亡,还要辅导员全学院通报并通知学弟父母。然而,真相在事发第二天就出现反转,经过查阅监控录像,确认这位清华学弟并没有偷摸学姐的屁股,而是背包不小心碰到了学姐。可是,真相大白之后,学姐居然一言不发当场离开,事后只是通过辅导员转达了歉意。清华大学历来就是家喻户晓的学术圣殿,却培养出这么一位德行品第极其恶劣的女学生,让人不由后背发凉。其实,早在13年前,清华大学就出过一位品行与其半斤八两的学姐,为了拿到美国名校的博士学位,甘愿出卖国家机密,堪称“精致利己的毒瘤”。这位清华学姐名叫高杏欣,出身高干家庭,借助家庭的便利、丰富的人脉资源以及自身的努力,通过高考被清华大学精仪系录取,成为家乡街坊邻里的一段美谈。本科毕业后,她又成功考取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生,两年后顺利拿到硕士学位。在外界看来,家庭背景深厚,又有清华硕士学历傍身,这位清华学姐必将有一片锦绣前程。然而,这位被外界看好的清华学姐毕业后却没有选择留在国内,而是踏上飞往美国的航班,要去国外深造。谁也没想到,她这一去,未来将给我国带来千亿损失。清华学姐高杏欣到了美国之后,在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她那“卓尔不群”的才华是在读博两年后展露出来,当时被美国媒体盛赞为“在卫星导航事业做出了值得一提的贡献”。2006年,她在欧洲发射首颗伽利略系统试验卫星后仅仅几个小时,就捕捉到了卫星的三个波段,之后,只花了数周时间就将其解码破译并把成果公布在著名科学刊物《Inside GNSS》上,使欧洲花费巨额资金研究的伽利略卫星信号成为全世界的“公共广场”。一年之后,中国发射了举世瞩目的“北斗一号”系统首颗地球中轨道卫星。众所周知,“北斗一号”是我国耗费数千亿资金和无数人力物力自主研发的卫星定位系统,使我国有幸成为全球第三个拥有完整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意义重大,属于国家级机密。然而,来自中国的清华学姐高杏欣毫无爱国意识,吃到解码欧洲伽利略卫星的甜头后,得知祖国要发射“北斗一号”卫星,为己私利,无视国家机密,不仅破解了祖国卫星的编码规则,还把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美国科学刊物上,美国航空无线电委员会甚至为此给她举行了专门的表彰大会。之后,她顺利拿到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学位,并留在斯坦福大学,专门从事美国联邦航空局资助的卫星导航系统的研究项目。如今,13年过去了,曾经那个毫无家国情怀、靠着出卖国家情报的清华学姐,据说在美国混得并不得意,有消息称,她准备回国发展。而13年后的清华,又出现了一位学姐,“坑”起学弟来都不带打草稿,真相反转后依旧还在狡辩,人品和学历形成鲜明对比。十几年过去了,仿佛改变的只有时间。希望未来的日子里,高校能够紧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大学生也要拥有一个正确积极的三观,这样的大学生才能在未来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

困也

世界顶尖名校:麻省理工学院最新博士标准

美国大学的博士要求赴美攻读博士,自然要先获得硕士学位,通过美国GRE考试,获得“托福”或“雅思”考试的足够分数,还需要教授老师们的推荐信,最后通过美国大学的入学申请和录取,并解决好财政支持问题,成功获得美国签证,方能进入美国大学学习。关于上述问题,对于硕士研究生或申请读博的学生而言,要么是已经烂熟于心,要么就是已经拿到博士录取通知书,因而不在此赘述。对于一所美国大学对博士生的具体要求和博士候选流程,却少有涉及。然而,这方面的内容对于国内的学生精英(只要他或她有计划赴美读博)来说,就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就以世界排名顶尖的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的机械工程系为例,详细介绍其相关信息。最高学位是科学博士(Doctor of Science,ScD)或哲学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PhD)。在麻省理工学院,这些学位的名称不同。授予博士学位,标志着被授予人主要在本院完成了高级的研究学习计划,并实施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创性研究、设计或开发。博士学位的要求:(1)写作能力。(2)博士生资格考试。(3)主修的高级专业课程。(4)辅修(与主修专业不同)的学习课程。(5)博士论文。写作能力所有即将毕业的学生必须表现出令人满意的英语写作能力,或成功地完成适当的写作训练。这一要求反映了学校的理念:作为一个拥有高学位的工程师,其写作是一个重要的技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要求所有入学的外国学生,都要参加学院的研究生写作考试。此考试是在入学前的夏天进行的。此外,麻省理工学院要求所有中小学不是用英语授课的学生,都要参加一种英语评估测试。博士生资格考试博士资格考试(QE)的目的是确认申请人是否具备在麻省理工学院成功的成为博士候选人的属性:精通机械或海洋工程学科,在辨认分析和解决新问题上足智多谋。这项考试从2017年5月起每学年进行2次(1月和5月),为期1周。为了有资格参加这项考试,学生必须保持在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课程的平均成绩绩点(GPA)累计不低于4.5。此外,申请人还必须获得2个A和1个B或更好水平的来自机械工程系的研究生水平评价。QE考试由三部分组成:(A)两门主干课程的考试将考察学生在所选的机械工程科学领域的知识广度。(B1)第三个学科的考试以考察学生在所选择的研究领域里的知识深度。(B2)学生的研究能力考试。具体操作:(A) 第一天:口头资格考试(OQEs)2次,每次30分钟。由学生从学院认可的课程列表中选择2门课程进行口试。(B)第二天:研究资格考试(RQE)1次,时间为60分钟,以考察学生在所选定的研究领域的研究技能和相关研究领域的知识深度。学生的考试科目选择必须有2个来自学院认可的C列表,1个来自S列表。学生在 RQE开始时,需用1- 20分钟介绍他/她的原创研究(如以前在麻省理工学院或其它地方完成的硕士论文研究工作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论文的前期工作);接着用15分钟对其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回应;然后回答更广泛领域的科学问题以及所选择的研究领域相关的问题(其内容的界限可能跨越下面的C/S列表)。任何学生只有1次的补考机会。C-列表:流体或流体力学、固体力学或结构、热力学、传热、制造、力学、机器设计或产品设计、系统动态学和控制、随机动力系统、显微和纳米工程。S-列表:光学、声学、计算工程、生物机械工程。主修的高级专业课程主修的高级专业课程是机械工程系为学生提供的、经过研究生委员会批准的、在工程和科学领域具有相应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专业课程设置。例如:(i)力学; (ii)产品实现; (iii)控制,机器人和仪表; (iv)能源科学与工程; (v)海洋科学与工程; (vi)生物力学工程; (vii)显微和纳米工程。研究生官员可以批准适当的替代方案。整个学习项目包括了主修专业课程、辅修专业课程和额外支持的课程三部分,通常由12门课程和至少144个研究生学分组成。辅修的学习课程辅修是一个高级学习计划,其目的是发展学生在与其主修专业不同的领域里的研究技能。课程为3门(不少于24个研究生学分)。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在学院或外部机构完成。辅修的学习课程必须由博士论文委员会和研究生官员事前批准,并作为一个定制计划预先提交和进行记录,后续的任何修改必须有研究生官员的批准。学生的平均成绩绩点(GPA)必须达到3.5的最低水平。博士论文博士论文是一个重要的、原创性的工作,它显示了博士候选人在相关研究领域里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它既是博士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博士候选人能力评价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由学院的导师指导、博士论文委员会进行监督。博士论文委员会至少由3名学院的教师(包括博士候选人的导师)组成,并且其中2/3的成员必须来自机械工程系。博士论文委员会主席通常由博士候选人的导师担任,如果导师不是机械工程系的教师,则必须改由来自机械工程系的委员担任主席。至少有1名成员是来自于与博士候选人的所有学习研究组织无关的外部人士。候选人也可以邀请麻省理工学院以外的合格人员担任论文委员会的额外成员。博士候选人先前在其它地方、不在麻省理工学院教师监督之下完成的论文,因为部分或全部不符合博士论文的要求而不能被接受。(图片来自网络,仅此致谢!)

孜孜不倦

中国博士:与美国博士相比,含金量差多少?高学历=科研实力?

中国社会始终都是羡慕高学历人才的,因为自古以来也是这样,唯有高学历的人才才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所以很多学生都是从很小就树立了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报复,未来一定要考大学,考完大学考硕士,然后再考博士,博士出来虽然年龄已经比较大了,但是你的学历却决定了你的社会地位,这么多年的书没有白读,去任何一家单位都对你刮目相看。高学历人才多=科研实力强?如今的中国,高学历其实并不是是一件难事,如今的中国已经超越了美国,成为了全世界每年授予博士毕业生最多的国家,当然这也让我们本身就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相比很多人都会问,为什么中国这么多的博士,但是在科研方面的实力却和美国差了这么多?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这其实就好比,人家一门大炮等于中国一排三八大盖一样,同工不同料甚至本身的教育体制就差了太多,所以从某些角度来讲,中国的博士都不能算作博士。与美国博士相比,中国博士含金量有多少?答案是根本不值得一提,虽然我们大家都很清楚这是一个现实,但是我们却始终没法回避这个问题。中国的博士跟美国博士的含金量相比,真的是差的太多了。差在哪里?难道中国的教育本身就比人低人一等么?其实根本不是这样,而是目前中国博士的培养方式本身就很成问题。其实中国现在的学士培养方式学习的就是美国的体制,但是在这种学习和模仿中,中国却加入了自己的成分在里面,所以这一下就变得不伦不类。如今我们经常在探讨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尖锐,那就是中国的博士生和老师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其实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但是最近却因为杨宝德和陈晓武事件而被人熟知。中国的导师与学生关系“变味了”!老板与打工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现在中国博士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定义是非常模糊的,国家给了导师最大的自由,由这些导师自己去定义跟博士生之间的关系。通常来说,导师和学生之间,要么是导师关系,要么就可以是老板关系,而目前的欧美很多国家,老板关系就是一个广泛存在的方式,但是在中国,这两种关系却都是存在,美其名曰中古特色的学士培养方式,其实问题很大。不知道有没有听过这样的一件事,一名博士生导师同时带了47名博士,而之所以带这么多的学生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工资给的多,这就很尴尬了。一名博士生导师同时带47名学生,这怎么可能给学生教的好的呢?中国科研要放在刀刃上,而不是“其他东西”!所以在中国,这些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导师和学士导师不是导师,老板不是老板,大部分的学生从博士生毕业就完全不想回到科研岗位上,因为他们都发现,自己并不是搞科研的那块料,这当然跟导师的关系不可分开。博士生和博士生导师就如同当下社会的一面镜子,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难以提及的话题,因为国家的问题并不是可以轻易的拿到台面上来说,但是如今真的出现了这些问题,所以我们不说也不现实了。总之,在国外,博士是因为喜爱而考上的博士,但是在中国,确实因为实际了工作考了博士,胆识这两点的不同,就决定了博士生的品质。中国博士比国外博士差了太多,差了不止是几个层次的问题了。

大美

学员说|从南大到美国名校博士全奖,看学长早起鸟的申请进阶之路

Pivot学员:W学长毕业院校:南京大学/化学学院硬件条件:GPA 3.7 GRE 320 TOEFL 104录取结果:Austin-Biomedical Engineering博士全奖BU-Biomedical Engineering博士全奖UMD-Biophysics博士全奖OSU-Biophysics博士全奖UCSB-Physics博士全奖UCSD-Biophy博士全奖Q:首先恭喜学长获得诸多美国名校PhD录取,想问一下学长是什么时候决定留学,又是如何联系上Pivot的呢?我其实很早就有了出国的想法,因为非常向往国外的先进科研环境、生活氛围等就非常期待出国留学。联系上Pivot也真的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吧(笑),当时我从大一加入了外联社,Pivot是我拉到的第一个外联,当时有帮助Pivot在南大办讲座,期间也听了不少场Pivot老师们的讲座,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关系经常请教Pivot老师,老师也都是知无不言帮我解答留学方面等问题,真的是超级nice哇~所以在大三上学期决定与Pivot签约帮助我申请。Q:感谢学长的信任~学长当时是如何规划自己出国留学这件事情的呢?确定留学时我一直都在准备语言考试,在大二上的寒假报名了托福,不过成绩一般,然后又在大二暑假的报名了GRE考试。大二暑假进入实验室做了一些分子生物学的实验,因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做实验,期间准备GRE考试的时间少之又少,当时觉得准备实在不充分就把GRE放到了大三上学期。十分不推荐把语言考试放在学期中,因为这样会很影响专业课的学习,而且也会影响到其他的申请准备工作。大三在准备语言考试的同时去伯克利的交换项目,期末考试一结束就马不停蹄的飞到了旧金山,开始了在伯克利的学习生活。在伯克利学习了物理课程, 加入了课题组搬砖,大三结束后留在伯克利进行了暑研,同时在7-9月份分别考了GRE、TOEFL、GRE Physics。在考完GRE Physics后回国,临走前问教授要了推荐信,回国后向南大教授也要了一封推荐信。由于GRE Physics准备不充分导致成绩并不理想,又在10月份考GRE Physics。在所有的标化成绩达到申请的门槛时,在大四上11月末至12月就开始了申请学校。Q:学长具体的申请方向是什么,在学校的选择上又是如何考虑的?因为我本科研究方向为生物物理,方向非常的交叉,所以申请的方向也比较杂乱,主要是有物理、生物物理、生物工程、机械工程等方向。Pivot老师给了我一个excel,罗列出了生物物理方向的一些教授,我在伯克利暑研期间给一些教授发了套磁邮件,基本都得到了回复。之后根据回复选出了一些学校,Pivot老师又帮助我划分了主申与保底的学校,我从列表里面挑选了一些我比较心水的学校。在学校选定了之后再仔细研究里面的PhD项目,有的学校有Biophysics项目可以直接申请,其他的学校就挑选了相近的项目。申请的最后主申与保底学校绝大部分都拿到了offer,后来考虑导师的方向、地理、气候等因素最后决定去UT Austin。Q:学长科研方面都有哪些准备?具体做了什么样的工作?有哪些收获?大二暑假联系了南大的一个实验室,当时主要在构建质粒、表达蛋白,做了一个多月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在大三上也接着这个方向继续做了下去,学会了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单分子力谱,这个技术主要可以研究单个分子层面的相互作用力以及蛋白质的解折叠等等。大三下和暑假加入了伯克利课题组做实验,具体用到的实验技能跟南大学到的很相近,所以我能很快的上手做实验。在伯克利科研生活还是比较惬意的,每隔20天去跟教授indivial meeting,展示实验中得到的结果以及讨论下一步的计划。我觉得主要的收获就是更深入的了解了实验科学的工作,例如通过表征验证一些想法,多次重复确保可靠性等等,并且也感受到了美国的科研生活,同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也给了我不少帮助,现在回想起来依旧是很感激的。Q:学长申请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或者难忘的小故事?感觉8月份那段准备TOEFL的时间比较困难,当时申请工作很多,一方面要上暑期课程完成相应的作业,同时还要做实验,实验中遇到各种问题,也没多少时间专门准备英语考试,差点就要放弃考试了,但还是坚持了下去,结果考试成绩也是够用了。所以我觉得考试几乎不存在完全准备充分了再去考的理想状态,所以还是放松一点大胆去考吧~Q:感谢学长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最后学长能对即将出国的学弟学妹们提一些宝贵的建议嘛!伯克利的学期交换项目不错,可以体验美国大学的学习生活,课程取得好成绩还可以要到任课老师的课程推荐信。春季学期交换时可以联系进实验室,留在伯克利继续暑研也很方便。对于导师的权利很大的PhD项目,套磁几乎是必须的,尤其是名校的博士申请,对于不含rotation的项目,进去基本就跟定套磁的教授了,如果能确定自己的兴趣并且套到非常合适的导师的话,是有机会冲击名校的。含有rotation的项目可能导师权力就没那么大了,录取结果是由committee决定的,感觉套磁用处不大,这种项目在研究生第一年有机会转变方向。我收到的面试很多,分享一些我对面试的理解。我觉得面试分为两类。一种非常学术,比如康奈尔,尤其是研究方向接近的教授,他们可以听懂我的工作,就有可能跟教授汇报很多科研工作,有时候需要提前把科研工作的PPT发过去;另外一种就感觉比较形式,比如UIUC、 UT Austin,、UCSD等, 尤其是研究方向不同的,科研工作讲太细致了也听不懂,可能committee权力更大,面试的目的是初步了解一下研究兴趣、背景、英语水平等。如果最后offer很多不好选择的话,就要仔细比较每个项目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导师,要想办法多了解导师以及组内的氛围,最合适的就是给组里的中国博士生发邮件询问了(可以直接发中文邮件)。最后,我觉得出国留学、保研就业还是继续读物理或者转方向都是没有高下之分的,最重要的是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在充分考虑的情况下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凯德玛

美国读博士是种什么样的体验?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

每当别人和我聊起学历的时候,被问到最多的就是:在美国读博士难嘛?我只想说09年到了美国之后,我先读了硕士。硕士毕业后我利用OPT全职工作了一年(关于OPT:),在此期间,我硕士阶段的导师和我工作时的上司一直鼓励我继续读博,他们对我很有信心,认为我一定可以完成博士学业,所以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开始了漫漫读博路。先说说如何申请博士,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博士的录取要求各不相同,但也大同小异,我读的是文科类博士,首先需要有硕士或同等学历,然后要一份自我简述「personal statement」主要是说清楚为什么想读博,为什么你是一个合格的博士生候选人「doctoral candidate」等,说白了就是要说服导师录取你。接着还需要2-3封推荐信,推荐人可以是你以前的老师、工作单位的领导等,主要是向导师推荐你,其实就是夸夸你。我的专业还要求交一份写作样本「writing sample」,主要是想看看我的文字表达能力,我直接交了硕士论文,我认为这个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还有就是两年内有效的GRE成绩。作为国际学生一般还需要语言成绩,但是因为我硕士也是在美国读的,语言成绩就免掉了「wave」。这是第一轮的纸质材料,审批通过后还有第二轮的笔试和面试。笔试我觉得很像限时命题作文,考试当天给你一个跟专业有关的案例「case study」让你进行分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面试跟工作面试很像,坐着一排教授,挨个问你一些问题,你要一一作答。全部结束后,会通知你是否被录取了。被录取以后就正式开始了读博之路。根据我自己读博的经历归纳总结下来,主要是几个重要的部分:课程「curriculum」论文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博士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论文撰写「dissertation」论文答辩「final defense」博士毕业01课程curriculum课程很好理解,就是每学期都有相应的课程,每门课都要通过,美国对博士的成绩是有要求,本科阶段拿C就算通过了,博士要拿B才算通过。所以每学期的课业压力还是很大的,基本博士阶段大家都是冲着A去的。而且大量的阅读、写作、演讲等,真的很不容易。博士阶段我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时间,因为英语毕竟不是我的母语,课后要花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课业,熬夜真的是常态。02论文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我的专业是在读博第一年就开始准备论文了,每学期都有一门一个学分的课是专门指导论文的,从刚开始的选题,到后面一步步的写作,都有相应的指导,这点我觉得特别好。论文的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也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这关系着你博士论文是否能有一个好的开始。开题答辩的核心在于向教授们说明你论文选题的意义,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准备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课题,可能产生的结论是什么,这个结论有什么建设性的意义。要让教授们觉得你这个论文可行、有价值。这样你才能顺利进行下一步。03博士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读博第一年结束后会有一个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严格来说你只有通过了这个考试才能算是真正的博士生「doctoral candidate」。如果考试不通过,是会被劝退的,所以准备这个考试的时候压力真的很大。我的专业是八月和十月各有一次考试,八月没考过的十月可以补考一次,补考不过就劝退了。平心而论,我是很担心这个考试不过的。考试都是主观题,主要是考之前一年学过的所有内容以及一些融会贯通的知识,时间是四小时。为了准备这个考试,我把准备高考的劲头都使了出来,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通过了,终于可以安心继续读博了,但是我的同班同学有考两次才通过的,也有两次没考过退出的,所以这个考试真的是读博路上一个坎儿。04论文撰写dissertation贯穿读博始终的就是写论文了「dissertation」,为了这篇论文我不知道熬了多少夜,掉了多少头发,死了多少脑细胞,流了多少眼泪。不过当完成之后,回头看看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首先,在我顺利通过开题答辩以后,系里会根据我的研究方向指派一位导师给我,也就是我的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主席「committee chair」,要组成一个完整的指导委员会还需要两位教授,我的chair主要是指导我的研究方向,另一位委员「committee member」也是系里的教授,主要是指导我的研究方法「methodology」,最后一位委员「committee member」需要是相关专业从业者「professional」,因为我研究的是教育管理方向的,所以我邀请了加州州立大学多明戈山分校「CSU Dominguez Hills」的副校长作为我的指导委员。这样一来我的论文指导委员会就齐活了,三位教授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了很多指导和帮助,真的很感激。我的研究和我当时的工作是密切相关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教育管理者来美国学习以后的转变,所以我工作单位的上司也给了我很多理解和支持。总之,在我自己的努力和身边人的理解、关心、帮助和支持下,我终于完成了博士论文,并且发表了,回首过程虽然艰辛,成果还是喜人的。我的博士论文05论文答辩final defense最后就是论文答辩了「final defense」。论文答辩是完全公开的形式「open forum」,系里会提前通过邮件的方式公示某位博士生的论文答辩时间、地点和主题,欢迎大家都来旁听。答辩当天你要详细地将自己的论文介绍给听众,介绍完以后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三位教授会提问,你要现场作答,他们问完以后在场的其他听众也可以提问,你都要一一作答。提问全部结束后,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三位教授会集中讨论,决定是否让你通过,如果顺利通过,那么恭喜你,你的博士学位算是顺利完成了。我的论文答辩虽然读博的一路艰辛,但说实话现在很多细节都不那么清晰了,但是读博的日子让我成长了很多,也让我发现只要你愿意努力,还是有很多潜能可以发掘,有很多你原以为完不成的事情原来是可以被完成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愿每一个努力的人最后都能收获成功

不违其度

又一名博士选择自杀,中科大再次躺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中国博士

美国新闻截图26岁斯坦福大学博士自杀就在中科大失联博士刘春杨被发现在水库自杀不久,又有一名中科大的学子选择自杀,而这位优秀的中科大学霸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根据美国当地媒体资料显示,这名中国博士生是斯坦福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在读,主攻可变电阻式记忆体和计算机存储器的研究。201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然而在2019年用轻生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26岁,发生这样的事件也让美国斯坦福大学师生表示震惊,美国斯坦福大学院长官网发出哀悼信末尾结语:“The death of a student is always hard to understand and accept. Please take care of yourselves and those around you.”中文翻译“一名如此年轻、如此优秀学子的离世总是让人难以接受的,请大家一定照顾好自己和身边的人。”用小编称评论过的一句话:“珍惜你身边的每一位博士生,因为他们真得很不容易。“当然也存在翟天临式的注水博士,而大部分从事科研的博士压力都很大!宽进严出的博士培养制中国的两种不同研究生机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跃进式的发展,中国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数量增长速度非常宽,但是还是属于严进宽出,然而在博士研究生阶段,中国的博士却突然加大了难度,属于宽进严出,通过教育部历年的数据对比显示,中国从2002年~2017年未正常毕业的博士比率从58.4%上升到66%,而且这里还有大量翟天临式的注水博士,那些真正泡实验室的科研博士生很多都难毕业,这也是为何翟天临高调晒出北大博士后职位后,引发众人审查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那些失去休息时间做科研还没有博士毕业的研究生,翟天临的博士学拿得太轻松,靠着40%的论文抄袭毕业,让无数无法正常毕业的博士生觉得很不公平!中科大的焦虑感中科大学霸们的焦虑感小编在一篇文章中提过中科大中存在的学霸金字塔,第一层属于天才学霸,这类人具有天生强大的学习能力,由于成绩优秀提前被海外名校预定,第二层属于努力的学霸,这类人通过努力,得到提前中科大保研的名额,而第三层就属于中科大的底层学霸,从小天之骄子的他们,进入中科大后不论如何努力都是吊车尾,残酷的现实深深让他们产生一种焦虑感,让他们懂得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同样是100分,天才考100分,只是因为满分100,而普通人则是非常的努力才获得100分的成绩,当试题难度加大,天才还是100分,努力的人却发现自己不论多努力也只能考98分,不要小看2分的差距,那就是无法填埋的鸿沟!其实中科大学霸金字塔顶端的学霸也有焦虑感,中科大失联的刘春杨博士和斯坦福大学自杀的26岁中科大校友,他们其实属于学霸金字塔顶端的人群,但是从事科研后,一名优秀的学霸不一定是好的科研人员,科研不仅需要努力,其实更需要天赋和运气,这些在本科阶段属于金字塔顶端的人群,走进研究生阶段,他们迷失在科研的海洋中,成为科研金字塔底层人群,没有科研成果,很难毕业,一直以来的优越感和自信心一下子荡然无存,巨大的心理反差,时间久了,总会出现问题!其实海外名校就连本科都很难毕业,德国高等教育每年仅有50%的人按时毕业,2018年美国纽约大学出现多名中国留学生自杀的新闻!望子成龙没有错,但是请关爱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时候他们走的所谓成功之路并不符合自己的天赋

久矣

她是让美国18所名校争抢的女学霸,30岁被哈佛大学聘任为终生教授

她14岁就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8岁被18所美国名校疯抢,22岁拿下哈佛博士学位,年仅30岁就成为了哈佛大学的终生教授,这位传奇学霸的经历震惊全世界,这位天才女神童就是蔡天西。她出生于浙江瑞安,她还有五个哥哥,其中四个哥哥是留美博士,还有一个是中科大硕士,她的父亲也被人们称为“博士老爹”,也是国内有名的教育专家,特别注重孩子的教育培养,而作为蔡家唯一的女孩,蔡天西自幼就被视若珍宝,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也让她更加与众不同,对自己也是有着严格的要求,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在学习之余,父母还会督促她每天多看一些提升记忆力和思维的书籍。通过这些学习,蔡天西掌握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成绩更是让同学和老师都目瞪口呆的好。五年级的时候荣获全省小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10岁就从小学跳级到初二,14岁的时候更是被中科大的少年吧录取,这可是很多考生梦寐以求的梦想学府。之后更是因为个人条件实在太过于优秀,老师们都极力推荐她去美国深造。令人震惊的是,有18所美国名校同时向蔡天西抛出了橄榄枝,但18岁的蔡天西没有被冲昏头脑,最终选择了麻省理工学院。由于学习能力实在太强,之后第二年转学哈佛大学,一举拿下博士学位。28岁成为哈佛大学博士生导师,她不但是整个哈佛大学最年轻的教授,手底下带的博士生很多都比她大十多岁。后来哈佛为了认可她在学术研究中的贡献,决定聘用蔡天西为终身博士生导师,在年仅30岁的年纪她就成为了世界名校的教授,如此多的光环笼罩在蔡天西的身上,这样的她不愧于一声“天才少女”。

敢问畸人

“为祖国读书”的学术大师,30岁成美国名校博士,回国奉献终身

他留美博士毕业后,想要用所学知识报效祖国,却遭到美国长达7年的阻挠。最终他以存款被冻结的代价回到魂牵梦萦的祖国,并穷尽一生,为国家的科学事业和经济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名字叫做肖纪美。科学救国始于此肖纪美于1920年出生在湖南凤凰县得胜营,从小就聪颖好学。然而在他成长过程中,却经历了中国被弹丸小国侵略压迫的岁月。所以,肖纪美在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曾立下志向:好好读书,让国家富强,不能做亡国奴。他还在湖南长沙明德中学读书期间,与同学通过办杂志、演街头剧,竭尽全力宣传抗日。1939年,他考上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矿冶系。然而家庭遭遇巨变,生活从殷实转为拮据,致使他在毕业后,不得不做两份教书工作,之后又从事与冶金专业相关的研究工作。1948年,肖纪美赴美留学,进入密苏里大学矿冶学院攻读博士。由于他天资聪颖,加上勤奋好学,他于两年后获得博士学位。七年坎坷归国路博士毕业后,肖纪美一心想要回国,用所学的金属学知识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贡献。然而在1951年,当他接到天津北洋大学的聘任书后,迅速订了船票准备回国时,却被美国政府阻扰。之后他尝试了各种办法都均告无效,只能暂时留在美国工作。但在美工作的七年时间里,他积累了大量关于金属学和冶金学的工业应用研究经验。1957年,肖纪美毅然决定回国,但美国政府并不愿意放走一个金属学和冶金方面的顶尖专家,所以肖纪美的回国之路并不顺利。1957年7月7日,肖纪美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在旧金山坐上了回国的轮船。然而两位美国移民局的官员随之上船劝留。他们的理由是,新中国刚成立,科研环境贫苦且不自由。并且他们还许诺给肖纪美提供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待遇。不过这些并未让肖纪美回国之心有所动摇,他爱祖国,祖国也需要他,于是他断然拒绝了美国政府的邀请。随后两位美国移民局的官员,还是借口扣下肖纪美一万美元存款,只留下一千元作为他们一家四口的路途费用。肖纪美不为所动,还能幽默地调侃道,“我先把钱存在你这里,但我要算利息的。”后来,此存款由尼克松访华时带回。载誉满满,中国一代学术大师回国后,肖纪美在金属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节镍不锈钢的相关研究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断裂学科的研究诸多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78年,肖纪美成为国家科委冶金新材料组和腐蚀学学科组成员,两年后入选中科院院士。1999年肖纪美被美国腐蚀工程师协会(NACE)授予“资深会员”称号。除了在科研方面硕果累累,肖纪美还长期从事一线的教学工作,至今桃李满天下。而且,他曾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副理事长,为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建立与健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在各种荣誉面前,肖纪美依旧保持简朴作风,踏实完成自己的研究和教育工作。直到年过九旬时,他仍秉持着终生“为士不为仕”的态度,把自己奉献给了三尺讲台。肖纪美于2014年4月23日在北京逝世,可以说,他是真正的受国人敬仰的一代学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