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亚马逊有多少经济学博士?可能仅次于美联储三惑

亚马逊有多少经济学博士?可能仅次于美联储

来源:腾讯科技审校汤姆,文中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据国外媒体报道称,预测国家通货膨胀是一项棘手而复杂的任务。在美国,政府的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通常会派遣测试人员到商店记录从奶酪到轮胎的各种商品价格,并通过电话向消费者调查他们在汽油和葬礼服务上的具体花费。但显然,亚马逊认为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在外部研究人员的帮助下,该公司的经济学家正在研究一种方法,通过在自己的平台上进行数千笔交易来衡量通胀。自动分析产品说明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评估服装、榨汁机或浴垫的质量,从理论上创建一个更准确、最新的产品价格指数。这只是亚马逊使用其近年来招募的一批经济学家的其中一种方式。如今这家电商巨头已经开始从零售业扩展到包括云计算等多个业务领域,同时颠覆了经济学家在公司内部的传统角色。消息称,亚马逊现在每年会从毕业的博士经济学家人才库中“吸取”大量新鲜血液。在美国,这一人才库每年只增长约1000名新博士毕业生。虽然如今“经济学家”的定义已经十分模糊,但这门学科通常被理解为“研究人们如何使用资源和对激励的反应”。过去几年里,亚马逊雇佣了超过150名博士经济学家,已经成为了该领域最大的雇主,仅次于美联储(美联储拥有数百名经济学家)。而且,它还是唯一家在1月份美国经济协会(AmericanEconomics Association)年会上设有招聘摊位的企业,并且在场免费分发钢笔和带商标的压力球。与任职于学术界或政府的经济学家不同,亚马逊经济学家的工作内容几乎完全是保密的,工作人员必须签署保密协议才能开始工作。但根据背景调查和亚马逊本身透露的消息,整合经济学家的力量对该公司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惊人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亚马逊的经济学家们负责制定房地产决策,设定为公司带来利润的产品最低价格,精确确认客户需求,以及判断广告是否有效。以上所有这些都使用到了机器学习算法,这种算法可以大规模地实现决策自动化。规模较小的公司并不总是能为这种资产买单,这使得亚马逊将竞争对手远远抛在身后。其他有效利用经济学家的科技公司,比如拥有30人经济学家团队的Uber,也对亚马逊所打造的团队规模表示钦佩。Uber首席经济学家乔纳森·霍尔(JonathanHall)今年1月在美国经济协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亚马逊是唯一家聘用了大量经济学家的公司,并且因此取得了大量成功。尽管许多公司聘请经济学家担任自己面向公众的发言人或指导总体企业战略,但Uber和亚马逊都试图让他们成为几乎每一项商业决策的关键顾问,并用大量数据来取代人类直觉。与此同时,亚马逊正在按照自己的形象重塑经济领域。“亚马逊的人并不会扮演像传统首席经济学家那样的角色,他们在做的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全国商业经济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siness Economics)执行主任汤姆·贝尔斯(TomBeers)说道。01科技经济学家的崛起应该说,经济学家对私营企业来说并不陌生。长期以来,他们一直在帮助预测宏观经济状况,以指导关于生产什么产品、进入哪个市场以及从哪里采购原材料的战略决策。他们的角色对于科技企业来说也不陌生,因为像IBM、英特尔和微软这样的公司都设立了这一角色,并有几十年的历史。比如,谷歌首席经济学家哈尔·瓦里安(HalVarian)帮助设计了该公司首次公开募股时的新拍卖模式,同时也证明了谷歌并未违反垄断法。谷歌透露,该公司现在拥有约300名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但不愿就此提供更详细的数据。据信,在这一领域,亚马逊聘用的博士经济学家数量比任何其他科技公司都多。过去几年里,一些面向消费者的小型科技公司,比如家庭搜索平台Homeaway和求职网站Indeed也开始聘请经济学家来处理用户数据,并产生一些数据解读。这些数据解读可以打包成一种媒体形式,提供给记者。这些企业同时还具有某些政府关系职能,并通过数据表明公司对某一特定社区带来的积极影响。两年前,全国商业经济学协会还启动了一场仅面向科技经济学家的年度会议,与会嘉宾包括来亚马逊的四位经济学家。根据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教授迈克尔·卢卡(MichaelLuca)和斯坦福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微软前经济学家苏珊·阿西(Susan Ahe)最近的一篇论文,在美国经济协会的工作清单数据库中,为经济学家打出招聘启事的科技公司数量从2014~2015年的15家增加到了2017~2018年的21家,今年甚至有望继续增加。而且,考虑到并不是所有科技公司都会公开为经济学家职位做招聘广告,这一数字可能还并不是全部。“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家拥有大量门店的大型零售商。我们通常可以准确预测30~40%门店的销售表现。利用目前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能力,我们在特定地点预测业务表现的准确率已经接近90%。”IBM首席经济学家马丁·弗莱明(MartinFlming)说道。对于像亚马逊这样的公司来说,这种能力是他们极为看重的。亚马逊拥有的数据可能比其他任何公司都多,而它也需要数据才能正常运作各个业务部门,无论是贷款、网络服务,还是最后一英里交付等都是如此。02数据的魔力亚马逊庞大数据处理团队的设计师是帕特·巴贾里(Pat Bajari),他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学者。自1993年在明尼苏达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以来,他撰写了大量关于房价、政府采购、拍卖等主题的论文。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杜克大学工作后,巴贾里于2010年加入亚马逊,担任副总裁和首席经济学家。一直以来,亚马逊都拒绝让旗下任何一位经济学家接受采访,也拒绝回答有关他们工作的问题。但经济学家们偶尔会公开发言,巴贾里曾在美国经济协会会议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主题是关于亚马逊利用大量数据预测零售需求,以及大数据如何影响企业业绩的。在演讲中,他分享了一些自己对经济如何塑造科技公司的看法。“从大约八年前开始,我看到这个行业发生了变化,企业开始更加认真地使用科学方法,来消除公司内部的猜测。”在两句话之间,巴贾里带着特有的紧张笑声说。“你基本上是在‘清理垃圾’(clean up waste)。”在其他公司,经济学家通常集中在一个小团队中。但在亚马逊,他们会被整合到整个公司的许多团队中。在一本制作精美的招聘手册中,亚马逊描述了其经济学家如何帮助建立贷款给第三方卖家的风险模型、为Alexa和Kindle等设备的产品设计和参与跟踪提供咨询,以及帮助其蓬勃发展的云服务业务寻找客户,并预测该消费者网站的服务器容量需求等工作场景。在目前发布在亚马逊招聘网站上的46个经济学家职位和实习职位中,其中有一些是让经济学家帮助微调卖家定价、找出亚马逊庞大分销网络实现运输的最佳方式,以及确定表现最好人才的特征以期做出最好的招聘决定。例如,亚马逊运行着一个名为“Connections”的程序,该程序会向员工发送小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你的工作是否为您提供了学习新事物的机会?你的团队总是把客户放在第一位吗?官僚主义多大程度上阻碍了你交付成果的能力?”为了改善员工反馈,亚马逊实施了一些干预措施,比如培训管理人员,让他们与下属更好地互动。事实上,该公司最早的时候聘请了一支由心理学家、其他科学家和产品经理组成的团队。但不久他们便发现,这显然不适合实现亚马逊追求的目标,即更好的员工表现。相比之下,经济学家则能够有效分析哪些干预措施促成了更高的工人生产率。一位要求匿名的前亚马逊经济学家表示:“心理学家在亚马逊度过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光,因为他们没有接受过经济学家经历过的培训,这就是与盈利能力的关系。亚马逊是一个以数据为驱动的地方,如果你不能证明你的计划对客户有利,就很可能会遭遇挫败。”要弄清楚人力资源试点计划或者经济学家在亚马逊做的许多其他事情是否奏效,就需要使用到所谓的“因果推理”(causal inference),即确定是什么导致了什么,从而决定了要做什么、该做些什么。以Prime订阅服务为例,大多数消费者选择这一服务大都是因为免费送货服务、流媒体视频、还是全食超市的折扣?经济学家得出最可能的答案,使公司能够更好地决定哪些Prime福利应该包括在内、哪些应该取消。其他一些公司决策,比如如何定位广告、在哪里开设书店和仓库,以及Echo设备的成本等也受到经济学家的审查。在大多数公司,这类工作通常是由数据科学家来完成的。但另一位亚马逊前经济学家表示,巴贾里主张聘用受过正规经济培训的人才,以为尽可能多的商业决策提供有效咨询。这位亚马逊前员工表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表明,经济学家拥有更具体的技能组合,这些技能更适用于许多商业问题。”03突破象牙塔的桎梏可以肯定的是,建立一支由150名博士经济学家组成的团队并非易事,尤其是因为在研究生院的学生通常认为“对于无法在大学找到工作的人来说,私营部门才是一个后备选择”。虽然公司经济学家很少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学术期刊的文章发表数量被认为是学术界硬指标),但与人文学科的许多领域不同,前者通常可以拿到丰厚的薪水。当然,亚马逊也完全有能力为这一团队支付更高的价格。数据显示,甚至连普通经济学家的薪酬也高达16万美元,这几乎是亚马逊所有员工基本薪资的上限,额外的股票期权则使他们的总体薪酬要更高。然而,这并不是亚马逊向新培养的博士们所进行的主要宣传。因为这些经济学家通常任职于知名学府,其中许多人都是终身职位,在他们的简历上有一长串的出版物清单。因此亚马逊的杀手锏是:为他们提供拥有大量独家数据的访问权限,这些数据对于大学的研究人员来说可能是非常费时费力才有可能获得的。2013年加入亚马逊的高级经理兼经济学家威尔科·舒尔茨·马伦多夫(Wilko Schulz-Mahlendorf)在LinkedIn的个人资料中写道:“你理应嫉妒我们正在研究的各种问题,以及我们能够获得的海量数据。”现在,正是这些知名学府正将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整合到它们的课程中。因为它们知道,这些都是处理现有信息的基本技能,也是解决当今经济面临最大问题的出路所在。对许多学者来说,这里有一个不利的方面:私营企业现在创造、控制着了解现代世界所必需的大部分“原材料”。“在此之前,经济学家们的研究对象都是公开数据。”比阿特丽斯·谢里尔(Beatrice Cherrier)说道,她是法国加州大学(Universityof Cenerg Pontoise)的经济史学家。“但现在,这些有价值的数据都是科技企业所独有的。”谢里尔解释说,这不仅使世界上所有的亚马逊人不能发表任何可能使公司看起来不好的东西,而且也使他们很难复制自己可能发布的任何研究,因为公司内的所有源数据都是保密的。但是对于那些已经在里面的人来说,亚马逊就是一个充满快乐的游乐场。达里尔·费尔韦瑟(Daryl Fairweet)2014年从芝加哥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不久就加入了亚马逊。“你不是为了一份工作不得不去面试的,你可以在同一时间面试很多工作。”费尔韦瑟说,他于2018年离开了亚马逊,成为房地产网站Redfin的首席经济学家。“一旦被录用,研究期间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如果我觉得有什么东西真的值得研究的话,我可以去研究一下,但没有人会提前告诉我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是:尽管亚马逊经济学家们所做的工作可能在公司内部永远看不到曙光,但它却会影响着管理层的决策,而这些决策足以影响到千百万人。在亚马逊,即便是最初级的经济学家都可以在高级副总裁面前介绍他们的研究,并可以对自己的建议对公司利润产生的实际影响进行评估。“就个人而言,这的确令人兴奋。因为我所做的工作有明显的价值。如果仅仅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话,你很难知道立法者是否根据你的研究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但当你在公司工作时,你会明显知道自己的研究改变了人们的想法。”费尔韦瑟说道。加入华尔街见闻VIP会员,领取2019全球市场机会!都到这里了,点下在看吧

三德

棕榈大道留学offer捷报 丨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

棕榈大道 2020 申请季录取战绩祝贺棕榈大道学员收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录取 offer!offer 展示▲点击大图查看申请背景项目介绍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简称哥大,是一所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世界顶级私立研究型大学,为美国大学协会的十四所创始院校之一,常春藤盟校之一。哥大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五所大学之一,也是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大学之一。哥大校园里还走出 5 位美国开国元勋,奥巴马、罗斯福等四位美国总统,34 位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10 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哥大在 2020 年 US.News 全美大学排名第 3,2020年 USNews 界大学排名位列第 7,2020 QS世界大学排名第18名。▲图片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官网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PhD in Economics),该项目在美国大学的经济学专业排名中高达第7名,是很正统的经济学项目。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都出身于这个项目(比如 John Bates Clark , Wesley Clair Mitchell , Harold Hotelling and William Vickrey ,他们都属于比较早期的经济学家,在学术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对学界影响深远。该项目全球每年录取 20-25 个PhD,一般来说,经济学博士项目录取的国际生数量本来就不多,想拿到常青藤院校的经济学博士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一般申请的中国学生都是抱着“买彩票”的想法来尝试申请,可以说是中奖了。辅导团队申请季主导师:Hui 导师南加州大学 电影学专业硕士北京大学 中文系专业学士大三去悉尼交换期间第一次选修了电影研究课,被课上播放的瓦尔达《拾穗者》深深打动,由此确立了对电影的研究兴趣。硕士期间如愿来到全美第一的南加大电影学院学习并担任助教,协助教授指导“独立电影”,“电影理论史”等课程。担任制片及导演的一部以嗜睡症舞者为主角的电影短片作品《小小的死亡》在圣迭戈女性电影节,加尔各答国际电影节,Brightside Tavern 电影节,处女泉电影节等国际电影节上展映或获奖。其他申请结果:纽约大学 Tisch 艺术学院电影学专业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专业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电影学专业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电影学专业杜克大学东亚研究专业……专业导师 G 导师纽约大学 国际政治经济学博士杜克大学 政治学硕士申请战绩:【杜克大学】 政治学博士【华盛顿大学】政治学博士【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政治学博士……擅长领域:政治学丨经济学等

宗也

读两个博士,是种什么体验

不知不觉,我们发现,身边多了许多双博士的超级学霸。感觉他们的才华会满满地溢出手机屏幕,一个博士学位都承载不了。例如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现任院长白重恩,他既是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数学博士,也是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白重恩1963年出生于南京的一个教师家庭,1983年获中国科技大学数学学士。人民日报海外版曾报道称,大学毕业后,白重恩考入中科院数学所读研究生。当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访问中科院时,在老师的安排下,丘成桐和白重恩进行了一番交流。后来,尽管研究生还没念完,白重恩便在丘教授的推荐下出国留学。之后,白重恩分别于1988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数学博士,1993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先后任教于美国波士顿学院、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2004年加入清华经管学院。其研究领域为制度经济学、经济增长和发展、公共经济学、金融、公司治理以及中国经济。还有医学、理学双博士,长江学者,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副所长曾凡一,近年来荣获了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六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以及第六届“上海市巾帼创新奖”等奖项。登上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谢谢了,我的家》节目的嘉宾曾凡一,也具备着“一心多用”的超凡技能。曾凡一带领的“诱导多能干细胞”项目,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9年世界十大医学突破之一;她开过个人演唱会,出过唱片;她可以一连泡在实验室许多天,也能够弹琴、跳舞、作曲。一面是严谨的科学思维,一面是自由的艺术灵魂,曾凡一立体而多面,每一面都折射出她人生的五彩缤纷。卡内基-梅隆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和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政府学博士张千帆,作为北大法学院教授和我国著名宪法学家,曾回忆道当时“弃理从文”从物理学博士转向政府学博士的原因:“以前的工作与成功只是一种自我陶醉,和中国的现实离得太远了。中国目前最需要的或许不是这些传统的自然科学知识(尽管他从来没有否认过它们的重要性),而是社会科学领域的新思想、新知识,至少对于像他这样身在国外的留学生是如此。因为中国从来鼓励自然科学研究,中国人也很聪明,不会缺乏这类人才;但社会科学却很不一样,国内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另外,如今作为国内第一名也是唯一图灵奖获得者,物理、计算机双博士姚期智,自2011年起担任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如果你了解他的学术造诣,也会知道这一奖项也是实至名归。姚期智生于上海,迁居香港,又移民台湾,姚期智在台湾大学完成了物理学学士学位后,赴哈佛大学就读物理学博士,师从 1979 年诺贝尔物理学获得者 Sheldon Glashow。随后,他只花了两年时间就拿下了伊利诺伊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双博士学位获得者,可能非音乐双博士王力宏莫属。王力宏因为他帅气的外貌、低沉的嗓音以及音乐上的创作天赋,在娱乐圈圈粉无数,堪称是娱乐圈的常青树。但其实他不仅光有颜值他还有才华,王力宏是伯利克里音乐学院和威廉姆斯大学毕业的博士,妥妥的一枚专注音乐世界的学霸。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一个博士学位都够呛了,那么这些具有双博士学位的男神和女神,可能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读双博士到底值不值得?对于科研工作者和正在读博士的学子们,如果有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结合实际(年龄、精力、金钱、发展)觉得没有问题的话,再读一个博士博士学位是有帮助的。特别对于硕博连读,具有很大的年龄优势。一般来说,读双博士的人才,一般是出于几种目的:其一,国内读了一个博士,再去国外同一个学科的另一个方向读第二个博士;其二,对本专业不感兴趣,读完一个换一个不同的专业读第二个;其三,可能想研究一个方向,这个方向有点交叉,其背景是由几个学科组成的,有了这个研究兴趣,换了学科读另一个博士。但是先要想明白的是,为什么要去读第二个博士,再权衡一下自己各方面的考量:时间、家庭、经济、职业规划等。不建议读两个相同专业的博士,不如直接申请本专业的博士后。对于当前学位转硕士同时申请下一个博士学位来说,可以放弃当前学位申请下一个博士。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能申请到好学校的博士,那说明你的成果已经足够多了,那应该也够你当前博士毕业的了。在自己精力、时间、金钱等主观与客观条件允许下,读两个博士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不过建议的是:一个博士学位为工作而读;一个博士学位为兴趣而读。读博士其实主要就是学研究方法,假如你已经有一个博士学位在手,说明你的研究方法方面的知识储备已经很完善了,那么读第二个博士学位的时候其实是非常得心应手的。总之,要不要读两个博士学位主要还是看个人爱好与兴趣。如果是出于求职心态,可能双博士的性价比一般,除非十分有把握第二个博士学位能提前毕业,否则去读个博士后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至于为什么很多人选择做博士后而不是做双博士学位,可能与专才比通才在一定程度上更适应社会需求有关。即使拥有多个博士学位,但是工作也只能大概专注于一个领域,而所读的其他学位是否就是一种对自己时间精力的浪费,也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呢?即使以后从事交叉领域的工作,也完全可以在工作中学习相关的知识技能。做博士后是对博士专业的拓宽和延伸,可以增加专业竞争力。博士后的时间可以灵活掌握,半年到两年一站都是有可能的。鉴于双博士和博士后本质上是不同的,要是喜欢博士期间的工作,决心以后要走科研这条路了,那就可以从博士后开始职业生涯。要是不喜欢博士期间的工作,但是以后还是想做科研,也可以从博士后开始你的职业生涯。所以,对于双博士学位的人才来说,做不做博士后,不是取决于读几个博士,而是取决于终生想要从事的职业。最后不得不说,由于国内学位法不承认副导师和双重学籍,所以双博士一般只能毕业后再申请另一个。考虑到现在年龄具有巨大的的现实机会成本风险及时间成本,除非有把握在找工作时有较大的优势,不然,在国内读双博士需要慎重选择。无论如何,双博士也好,博士后也罢,最重要的还是尊重自己的实际生活与工作需求,以及兴趣爱好。而对于那些具有双博士的男神和女神,两个不同博士学位交织的生活,在别人眼中也许很难很累,但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双博士如同DNA的双螺旋一样,是天然相合的互补,在生命中不可分割,并驾齐驱。

及席

为什么你会陷入穷忙的困境,哈佛经济学博士告诉你——《稀缺》

贫困,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面临的问题。怎么样让本国的贫困人口增收致富,让贫困地区脱贫摘帽,考验着一个国家执政者的智慧。在这方面,中国已经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过,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中国的作业并不是其它国家可以直接拿来抄的。其他国家有哪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借鉴呢?美籍印度裔经济学家塞德希尔·穆来纳森的《稀缺》就是一部研究不同社会阶层的经济学著作。这部作品,同样也会启迪我们安排好每一天的生活,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穆来纳森是美国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在对不同收入社会群体的研究中,他发现所有人都有稀缺的焦虑。穷人缺钱,中产阶级和富豪缺时间。在这一现象基础上,他和莎菲尔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然后发现了一个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不差钱的人会永远缺时间。听起来像废话对不?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穆来纳森教授做了一个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他给穷人刚好还掉所有债务的钱,给拖延症患者足够宽裕的时间,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到最后穷人又和过去一样穷了,拖延的人也继续完不成工作。我们一般人看到这会说,算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不努力谁帮不了他们。如果世界都想我们想的这么简单,什么事情简单归因一个人不努力、性格不行、缺乏意志力或其他原因,我们就没机会去揭示背后的规律了。稀缺是什么?作者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穷人缺钱和忙碌的人缺时间背后有一个共同之处——稀缺。什么是稀缺,就是你拥有的少于实际需要的。你看,缺钱、缺时间、缺朋友、节食缺热量,都是拥有的少于需要的,于是统一命名为稀缺。稀缺会导致什么呢?有节食经验的人知道,节食过程中,需要不断抵御食物的诱惑?你这边工作呢,头脑中抑制不住的不断想吃东西,除非你立刻吃了东西,否则这种诱惑会持续一段时间。很无奈,作者把这个现象叫做俘获。俘获这个词,有那么点不由自主。每个人都有过差钱的日子,想想那个时候,是不是注意力放在钱上了。朝思暮想的只有钱。稀缺导致带宽下降,智商降低。接着,还没完呢。你我和所有人一样头脑的带宽是有限的,想想你的电脑,如果打开太多软件,运行就会变慢。可见,人脑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当你在做作业的时候,旁边开着电视,你肯定无法同时安下心来写作业。贫穷等一切稀缺形式就像电脑里已经打开了的程序,电脑运行变慢,咱们的大脑的带宽也下降了。穆来纳森通过对贫困人口的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长期的贫穷会导致人的智商下降。有一个比喻说,意志力就像肌肉,会疲劳的。稀缺会导致执行控制力下降。你有没有觉得某一段时间事情一多、缺少休闲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变得脾气很差,很烦躁,特别容易发火。放心吧,跟更年期不一定有关系,可能你稀缺了。稀缺不仅让人智商下降,控制力降低,还会让你变得管窥。管窥这个词,多么形象啊。管中窥豹,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个斑点。你只能注意到管子中的事物,管子外的呢?习惯性地被忽视了。美国管理学大师史蒂芬·柯维在他那本有名的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把事情按照轻重缓急分为4种:1、重要紧急;2、不重要紧急;3、不重要不紧急;4、重要不紧急。对于大部分来说,重要又紧急的事都不会忘,紧急的事不重要也不会忘。紧急的事你肯定不会忘记。至于不重要不紧急那能拖就拖吧。重要不紧急的事,所有人概莫能外的拖延。管理学上有句经典,不要战术勤奋战略懒惰。战术往往都是紧急的,虽然不一定重要。下属跟你汇报一下,财务账上没钱了,供应商被别的公司撬走了,你总不能不理吧。看,战术上勤奋。战略上懒惰也是相同的道理,小事占用了你太多带宽,战略的思考是需要足够的带宽支撑的,事情一多,思考无力。稀缺导致借用,导致短视。很好理解,缺钱了,赶紧去借吧。什么银行不借,信用卡额度不够,还有现金贷呢?尽管年利息40%-60%,或者超利息200%,稀缺了也会借。新闻揭露了太多这样的超利息,作者难以想象为什么明知道,借了再也换不起还是有那么多人去借。不知道这是透支未来么?还有用信用卡的你。稀缺就是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牢牢的套住你。债主一念咒语,你什么都别想了。借钱和借用未来的时间,都是把宝贵的资源(时间、金钱挪用到现在,火烧眉毛且顾眼下。如果说富人们的时间都是按照3年5年为单位的,那么穷人的时间都是以天为单位的。陷入稀缺的人,无力规划未来。规划了也执行不了。执行控制力和带宽都不够用。毕竟,规划和执行这种事情,除了显而易见的时间因素,还需要有你的认知资源。看到这里,也许你会期待作者赶紧告诉你一条摆脱稀缺陷阱的捷径,让你从贫穷走向富足,从忙碌走向闲暇。如果我说西方文明和他们的闲暇有关系,你或许是第一次听到。有一本书叫《闲暇》,书中举了大量的例子,说欧美的工业文明和文化的发达,和他们创造这些文明的人的闲暇大有关系,因为有了闲暇,于是有了发明创造。在《圣经》中,上帝创造人和世界用了六天。第七天啥也不干,休息。信仰基督教的西方人,继承了这个传统。在很多欧美国家,每到周末,绝大多数的店铺都歇业。大多数西方人每到星期日就不工作、不开车、不做饭,安心在家休息,就是给自己创造出闲暇,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让自己有更多的精力投身到接下来的工作当中。西方有一句谚语: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ll boy,认为人要给自己创造出闲暇。同样,中国传统文化也主张人要劳逸结合。东西方对这个问题在看法上不谋而合,原来跟稀缺有关。读到这,你是不是感慨老祖宗的智慧呢?很多时候,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几千年的老祖宗也许已经把现成的答案告诉我们了。我们要做的,就是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半月谈书社)

苞裹六极

亚马逊智囊团:150多名经济学博士,用“谋略”甩开对手

编者按:亚马逊近几年来已经聘用了超过150名经济学博士,可能是私企行业中最大的雇主,仅次于有数百名经济学家的美联储这样的机构。亚马逊之所以重金聘用大量经济学博士,其意图显然是希望借助经济学家的专业知识,提升公司运营效率,改善公司赢利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这篇文章,翻译自原题为Amazon gets an edge with its secret squad of PhD economists的文章,作者Lydia DePillis。Lydia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向你介绍亚马逊背后的这群经济学家的故事。对通货膨胀现状及预测做出分析,是非常棘手而复杂的任务。在美国,国家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通常会派遣相关测试人员到商店记录所有在售商品的价格,并通过电话调研了解消费者在如燃气及葬礼服务等第三行业的具体花费。然而,亚马逊认为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在第三方研究人员的协助下,亚马逊的经济学家正在研究一种方法,通过在自有平台上成千上万的交易数据来预测并分析通货膨胀。通过自动分析产品描述,这些经济学家可以更好地评估平台上销售的连衣裙、榨汁机以及浴室脚垫等商品的质量,从而在理论上建立一个更有精准性和实效性的产品价格指数。这只是亚马逊近年以来招聘的一批经济学家参与协助的若干项工作之一。随着亚马逊的壮大发展,它不断地涉足于更多的商业领域,包括零售服务以及云计算服务等若干领域,并且通过核心技术实现了在众多领域的历史性颠覆。如今,亚马逊正在着力改变经济学家乃至整个经济学领域的传统角色。相比于其他行业,经济学博士人才库规模本来就不大。据报道,美国每年平均只有约1000名经济学博士毕业生,而亚马逊每年都会从这个人才库中吸纳关键人才。虽然如今对“经济学家”的定义已十分模糊,但这门学科通常都被理解为关于人们如何使用有限资源以及面对优惠激励如何反应的研究。图片来源:Youtube.com过去几年中,亚马逊已经聘用了超过150名有博士学位的经济学家,可能是私企行业中最大的雇主,仅次于有数百名经济学家的美联储这样的机构。此外,在每年一月举行的美国经济协会(American Economics Association)年会上,亚马逊也是唯一一家在年会期间设有招聘摊位的企业,并且还在现场派发免费签字笔和带有亚马逊logo的压力球。相比于在学界或政界供职的经济学家,亚马逊的经济学家其工作内容几乎完全处于保密状态,此外,亚马逊还要求所有受聘用的经济学家签署保密协议。然而,据相关背景调查和亚马逊自身透露的信息称,不断地招募并发挥经济学家的价值,对亚马逊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惊人增长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在亚马逊,受聘用的经济学家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大规模地决策自动化。其中,包括制定房地产决策、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尽可能保证产品定价更低以及判断营销广告是否有效等方面的决策。如果公司规模不够大的话,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资金用于这方面研究和决策。因此,亚马逊才得以把行业中的其它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身后。其他重视经济学家的科技公司,比如有30人经济学家团队的Uber,坦诚地表示,他们对亚马逊的发展规模表示钦佩。“亚马逊是唯一一家聘用了如此多经济学家的公司,而且还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Uber首席经济学家乔纳森·霍尔(Jonathan Hall)在今年一月美国经济协会年会上的演讲中说道。虽然许多公司都会聘用经济学家,但他们大多在公司中都担任对外发言人或扮演企业总体战略顾问等角色。乔纳森说,他和亚马逊都在尽可能地让他们成为几乎每项商业决策中的核心顾问,并通过大量的数据用科学的方法来取代人们对科学的直觉认知。同时,亚马逊也在根据自己的品牌定位和发展重新塑造整个经济学领域。“亚马逊的经济学家,并不会担任像传统的首席经济学家那样的角色,”美国商业经济学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siness Economics)执行董事汤姆·比尔斯(Tom Beers)说,“他们现在从事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工作。”来自亚马逊分拣配送中心网络的数据,可以帮助经济学家更好地预测各中心的库存需求、配送车辆的最佳行驶路线以及如何保证一线员工更高效地工作。科技领域经济学家的崛起就私企而言,经济学家对他们并不是很陌生。长期以来,他们一直都在协助预测宏观经济,从而在生产产品、拓展市场以及采购原材料等方面提供战略决策支持。此外,这些经济学家也早已涉足于科技领域。像IBM、英特尔以及微软这些科技公司,几十年之前就开始聘用经济学家了。谷歌的首席经济学家哈尔·范里安(Hal Varian),就曾帮助谷歌设计过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全新拍卖模式,此外还确保谷歌在整个过程中不会违反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据谷歌官方消息称,谷歌现在有大约300名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但这两个岗位具体分别有多少人,谷歌并没有详细透露。但是据报道,在这一领域聘用经济学博士最多的科技公司,目前仍然是亚马逊。在过去几年中,少部分以面向消费者为主要经营方向的小型科技公司,比如租房购房搜索平台Homeaway以及求职网站Indeed,也开始聘请聘请经济学家来分析处理用户数据,并从中获取某些信息。这些信息还可以打包成为赢得媒体(earned media),提供给相关记者。此外,他们还要求这些经济学家协调政府公关。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向政府部门展示其对某特定领域的积极影响,从而在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方面有更多的发言权。两年前,美国商业经济学协会还专门为科技领域的经济学家组织了一场年度盛会,其中的主讲嘉宾有四位来自亚马逊的经济学家。此外,亚马逊同时也是会议后的招待宴会赞助商。根据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卢卡(Michael Luca)以及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苏珊·艾西(Susan Athey)最近联合发表的一篇论文,在美国经济协会官网发布的工作机会中,招募经济学家的科技公司在2014—2015年有15家;而2017—2018年则增长至21家。就目前的数据来看,这个数字今年有望继续增加。此外,鉴于并不是所有的科技公司都会通过该网站发布招募信息,因此实际数字应该要比这个数字大。在各行各业中,数据如今是非常重要的转型要素之一。此外,另一个决定性因素则是,结合软件工程师的软件以及经济学家的专业知识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家大型零售企业,你的若干门店分布在不同的区域,”IBM的首席经济学家马丁·菲林明(Martin Fleming)说,“基本上,在了解门店具体销售表现的时候,我们大概有30%至40%的准确率。然而,如果借助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我们在分析预测某特定门店的业务时,准确率就可以接近90%。”亚马逊有着比其他任何公司都要多的海量数据,而且亚马逊旗下各个业务部门也都需要数据,从而来支撑像贷款、网络服务或最后一公里派送等日常运营。因此,对于像亚马逊这类型的公司而言,这种获取并分析数据的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在亚马逊,很多主流产品的定价决策,比如智能音箱Echo Dot到底该卖多少钱,都离不开这些经济学家的个人投入。“你要做的,实际上就是清理垃圾”亚马逊的数据处理团队的总设计师是帕特·巴贾里(Pat Bajari),无论是作为一名学者,还是入职亚马逊过后,他都是一个备受尊敬的人。1993年,巴贾里在明尼苏达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他所研究的课题非常广泛,发表的论文涵盖了房价、政府采购、拍卖甚至共谋等领域。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杜克大学工作后,巴贾里于2010年入职亚马逊,并担任副总裁一职。两年后,他又接受华盛顿大学的邀请,担任其首席经济学家一职。一直以来,亚马逊都要求旗下所有的经济学家不得接受外部任何采访,也不得回答有关其在亚马逊具体工作的问题。但这些经济学家偶尔会在公开场合发言。巴贾里就曾在美国经济协会的会议期间发表了一篇论文并发言,其发言主题是“大数据如何影响公司业绩:亚马逊是如何利用海量数据和实验结果来预测零售需求的”。在演讲中,巴贾里介绍了亚马逊的承接,同时还分享了他个人对经济学可以如何重塑科技公司的看法。“大约从八年前开始,我就逐渐发现这个行业在不断变化。企业开始更加严肃地利用科学方法,来扫清内部传统的猜忌认知,”巴贾里带着特有的紧张笑声说,“实际上,这就是在不断地清理垃圾。”在其他公司,经济学家通常会组成一个小团队。但是在亚马逊,他们却是和公司上上下下的各个团队紧密配合在一起。在一份印刷精致的招聘手册中,亚马逊描述了其经济学家是如何在向第三方贷款业务中协助建立风险模型的。此外,手册中还描述了他们如何为产品设计和用户活跃度追踪等业务提供咨询,协助云服务业务精准定位目标客户,以及预测消费者网站的服务器容量需求等工作场景。亚马逊首席经济学家帕特·巴贾里(Pat Bajari)在招聘视频中的讲话截图在亚马逊招聘网站上,目前发布了46个全职和实习经济学家岗位。其中,有一些岗位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协助对卖家定价进行微调、通过亚马逊庞大物流体系研究配送卡车的高效运输路线,以及识别高校人才的核心特征,从而为公司招聘提供支撑建议。例如,亚马逊有一个名叫“联络”(Connections)的程序。通过这个程序,可以向员工分发小型问卷:你在工作中是否有机会学习新事物?你的团队是否总是把客户放在第一位的?在交付成果过程中,官僚主义在多大程度上对你造成干扰?为了进一步优化员工的反馈信息,亚马逊还推出了若干措施,比如培训经理人员更好地与下属进行互动。在早期的时候,公司都比较看重心理学家、其他领域的科学家以及产品经理等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没过多久,亚马逊就发现,仍然无法实现其追求的终极目标,即更好的业绩表现。相比之下,经济学家则可以对前述的若干措施逐一分析,并发现到底是哪一种措施可以促进更高效的生产力。“心理学家之前在亚马逊度过的日子并不轻松,因为他们并没有接受像经济学家那样的系统培训,而这些培训是直接与利润挂钩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前亚马逊经济学家表示,“亚马逊非常重视数据。如果你无法证明你的项目能帮助客户的话,那这个项目很有可能被砍掉。”在确认某人力资源试点项目是否可行的过程中,亚马逊经济学家基本上都会用到“因果推断”(causal inference),即了解是什么导致了什么的发生,从而该做什么,又不该做什么。以Prime会员订阅服务为例,消费者订阅这项服务是否主要是因为免费派送服务?还是因为流媒体视频?或者是因为全食(Whole Foods)的折扣力度?对于这些问题,经济学家基本可以推测出最相关的答案,从而帮助公司更好地进行保留或取消某项福利的决策。此外,还可以在如何提升广告业务、在哪里开设书店或新建仓库,以及蓝牙音箱Echo到底该如何定价等方面提供其专业建议。在大多数公司,这类工作通常都是由数据科学家来完成的。但据另一位亚马逊前经济学家透露,巴贾里一直倡导聘用接受过正统经济学课程的人才,并尽可能地参与到更多的商业决策中。“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认为经济学家所拥有的核心技能和知识,更适合用于解决各类型的商业问题。”这位前经济学家透露称,“因为如果你要写经济学论文的话,基本都是去研究像最低工资的影响等内容,而通常都不需要去做实验。”亚马逊的经济学家,会对数以太字节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找到最适合进行零售的地点、在货架上摆放什么商品,以及Prime会员最关心的福利是什么。冲破象牙塔的桎梏创建一支由150名博士经济学家组成的团队,一点也不容易。特别是在研究院修读博士学位期间,不少学生都听过“如果在大学找不到工作,就去私营企业”这种说法。此外,私营企业的经济学家也很少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这却是学术界的核心指标。然而,与其他人文学科相关的领域不同,经济学家获得的报酬还是非常丰厚的。在亚马逊,经济学家的报酬就更丰厚。即便是初入门的经济学家,其基本年薪也高达16万美元,这几乎是亚马逊所有员工中最高的基本工资。此外,他们还有额外的股票期权。这样一来,总体收入还是非常乐观的。然而,这并不是亚马逊招募刚毕业的经济学博士生的主战场。负责管理经济学家的团队负责人,基本上都是著名学府的终身教授,他们发表了大量了学术论文和书籍。在他们的领英简历上,你可以看到他们的一系列作品。但同时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把领英状态修改为“我在招人!”总的来说,他们向外界传达的信息是,如果能够进入亚马逊工作的话,就可以获得海量独家数据来进行分析研究。这可是在学校研究期间都无法获得的宝贵数据,虽然处理起来可能会费时又费力。“如果你知道我们日常工作中分析处理的数据,足以让我们感到焦虑不已的话,你可能既会觉得羡慕,又会觉得我们可怜。”2013年加入亚马逊的高级经理兼经济学家威尔克·马伦道夫(Wilko Schulz-Mahlendorf)在他的领英主页中写道。如今,知名学府也在开设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看来他们也意识到,这些是处理现有数据的必备技能,也是当今经济社会中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之一。对许多学者而言,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今的私营企业,创建并掌控着了解当代世界所需的大部分原材料。“在这之前,经济学家所研究的基本都是公开数据,”法国塞吉-蓬图瓦兹大学(Université de Cergy-Pontoise)经济史学家比阿特丽斯·切里尔(Beatrice Cherrier)说,“而如今,如果你要研究经济行为,却只有科技企业才有这些数据,而且这些数据并不是公开的。”切里尔解释说,如今的这种发展局面,不仅会让世界各地像亚马逊这样的企业为所欲为地掩盖对公司不利的信息,同时也因为数据源并不是公开的,就更难去复制抄袭他们愿意透露的任一研究。图片来源:Getty Images然而,对于亚马逊内部的人员而言,这却是充满欢乐的游乐场。达丽尔·费尔韦瑟(Daryl Fairweather)在2014年从芝加哥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不久,就加入了亚马逊。在那之前,她曾短暂地供职于圣地亚哥的一家咨询公司。但她当时经手的项目周期较短,压力又大,并且在工作中找不到一丝乐趣,而又碰巧注意到亚马逊在各个地方的招聘信息。就这样,她顺利进入了亚马逊。“去了才发现,你可以同时面试多个岗位。”费尔韦瑟说。她在2018年选择离开了亚马逊,并跳槽至地产经纪公司Redfin担任首席经济学家一职。而一经录用后,你就会发现大量研究问题。“如果我觉得有什么内容真正值得深究的话,那我就可以深入去研究。在那之前,没有人会告诉我,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费尔韦瑟说。另一个吸引人的方面是,尽管亚马逊经济学家的所做工作可能永远都无法被普通大众所知晓。但在公司层面而言,他们的成就却可以影响上百万人的生活。在亚马逊,即便是初入门的经济学家也可以在高级副总裁面前呈述其研究内容;公司也会进行专项评估,从而确认其研究内容是否会对公司产生有利影响。“就个人而言,这样的经历是非常振奋人心的。我能从我所做的工作中,看到明显的价值所在,而且是实打实的。”费尔韦瑟说,“如果你只是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话,就很难知道当权机构是否会根据你的研究结果做出不同的决策。”编译组出品。

菅野

2020年美国经济衰退?高盛并不认同

就在华尔街同行们纷纷唱空美国经济的时候,高盛却背道而驰——对美国经济在2020年陷入衰退的说法并不认同。上周日,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团队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表示,未来三年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只有36%,这个风险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他们认为美国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强劲,并且不再像以前那样担心宽松的金融环境变得难以为继。 根据美国商务部此前发布数据显示,美国二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环比修正值4.2%,高于预期的4%,为自2014年第三季度以来最快增速,这也使得美国GDP上半年增速达到3%,符合特朗普设定的长期目标。不过高盛经济学家们还提到,如果美国陷入衰退,那么其它发达经济体在接下来的一年中遭受同样命运的几率将达到70%。此前摩根大通曾在一份报告中预计,2020年是危险的时间点,届时,美股将跌约20%,新兴市场股市跌48%,其国债息差扩大279基点;市场流动性不足可能让形势更糟。另外,报告强调了下一次下跌持续多久是未知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将衡量情况会有多糟。衰退持续得越久,通常对市场的打击就越大。而素有“末日博士”之称的鲁比尼(Nouriel Roubini)与咨询公司Rosa & Roubini Associates联合创始人Brunello Rosa于9月13日在Project-Syndicate(项目辛迪加)也发布署名文章称,2020年,全球经济将再次陷入衰退。他们认为,尽管全球经济正在经历一段持续的同步增长,但随着美国不可持续的财政政策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增长终将不可避免地失去动力。但与十年前不同的是,各国政府不再拥有政策工具去应对这场危机。在“末日博士”眼中,美国仍有巨额财政赤字,欧洲经济处于复苏通道,叠加中国推行宽松的财政和信贷政策,当前的全球经济扩张很有可能会持续到明年。但到了2020年,金融危机的条件将会成熟,随之而来的就是一场衰退。而达利欧在携新书《理解大型债务危机的模板》(A Template for Understanding Big Debt Crises)做客CNBC时也表示,目前正处于经济扩张的第七个年头,这种状况还能持续两年左右。之后,衰退将催生一场更缓慢、更严重的危机。不过他也提到,虽然没有工具可以防止下一场危机到来,但若能做更多的事帮助未能从当前的经济周期中获益的人,或将缓解下一次债务崩溃的后果。“最重要的是,要为这群人带来创造机遇和生产力的方法。”

掠骨者

北大经济学博士,留学美国师从诺奖得主,受贿索贿6390余万!

说起牛向东,或许很多人压根没听过这个名字,然而他所干的事却让众人唾弃。从一名普通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再跟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做博士后研究,他的励志求学经历本应该成为他人模仿的榜样,然而最终却非法收受巨款不幸落马。1964年,年向东在内蒙古包头出生,从小成绩还算不错的他,在17岁那年考入了当地一所医科院校包头医学院。在旁人眼中,认为医生这个身份或许会伴随他一辈子。本科毕业后,他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厂当了3年医生。然而医生这份工作干久了,他发现并不适合他。他不想再这样继续下去,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于是他便果断提出辞职到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攻读工业管理工程专业研究生。从医学生到工业管理,说实话,这个跨度蛮大的。不过这点挑战对他而言还算不了什么。不就是学吗?都一样。只要肯努力就行了。1991年从华东船舶工业学院硕士毕业后,他又再次回到了家乡,在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厂计划部担任干部、经济师。也正是这次任职让他坚定了自己在经济领域深造的决心。工作2年后,他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读博。于是1993年8月,他来到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攻读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而这次求学经历也为他之后的职业道路开辟了一条捷径。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有了北大博士后的身份,众多企事业单位、国企、政府部门纷纷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最终他选择了前往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咨询中心任职。在国家经贸委任职了4年,也获得了一些提升。凭借这这段任职经历以及工作上的优异表现,他被调任至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二局担任副处级秘书。能够在国务院办公厅任职,足以说明他的个人能力。然而这份工作仍然没有达到他的预期。于是在国务院办公厅工作2年后,他得到了一个脱产学习的机会,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在这次脱产学习的过程中,他甚至还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年,师从198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劳伦斯·克莱茵教授。这样的履历在学位上已经无法提升了,这时候他就在思考如何将自己的高学位“变现”了。2004年,甘肃省为了加快发展,引入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而拥有博士学位,国外名师指导经验,中央部委工作经验的牛向东顺利成为被引进的一员,担任兰州市市长助理(正县级)。深谙官场之道的他,在接下来的仕途中顺风顺水,先后担任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兰州市政府副市长、兰州新区管委会主任、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巡视员等重要职位。然而随着职位的晋升,自己手中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没有坚定自己的立场,也没有坚守自己的初心,利用职务便利先后23次受贿、索贿共计6390余万元!金额之大,让人触目惊心。在这里不禁想到原北大教授钱理群曾经提到的一个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高学历、高情商、爱表演。一面是人民的公仆,一面是吸吮着人民“鲜血”的吸血鬼,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走得远呢?最终等待他的只能是法律的严惩!

必分其能

5年后,“买房”和“不买房”会有多大差别?经济学博士21字说透

来源: 楼市新观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爱买房炒房,德媒曾经还给我们贴上了“地产经济”的浓厚标签。西班牙媒体报道我们的房价问题时更露骨、更直接:中国的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的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的想象力。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要背负高额房贷,为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他们的生活是物质的、世故的。爱买房的国人也没有让人失望,直接把我们的房地产市值干到了450万亿,这个数字比欧盟+美国+日本的总和还高。房地产到底有何魔力,竟让国人如此痴迷疯狂?个人总结有三大主要原因:其一,“有房才有家”思想根深蒂固,从古至今,我们都对房屋的产权有极强的占有欲。租房虽然也能解决居住问题,但绝大多数国人始终学不来西式的生活方式,他们认为,租来的生活不成体统,唯有拥有自己的房子才是一个完整真实的家;其二,买房能赚钱,有钱用来投资买房准没错。这不是某一个人智慧的结晶,这是无数过来人都曾有过的“真实经历”。更有甚者因为投资买房而改命逆天,实现财富自由阶级跃迁,对投资炒作房地产赚钱更是深信不疑;其三,过去十年,中国的金融、互联网、债券、基金、股市等行业,虽然发展也可圈可点,但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像房地产那样是可以全民参与且“造富”惊人的,房地产在国人的心目中暂时是无可替代的。“有钱就买房”这个思想虽然异常扭曲,但根深蒂固,难以扳正。现实点说,在中国房子不仅仅是用来居住的容身之所,它更是财富、地位、名誉、资源、关系等的象征。但我也不止一次强调过,过去二十年房地产之所以能叱咤风云,一路高歌猛进,很多人得益于房价上涨,能够赚得盆满钵盈,完全是乘大势,乘国运所致。并非我们的购房人有多么伟大的投资理念和投资诀窍,而是大家搭上一部快速上行的电梯。改革开放对市场的松绑,人口红利和城镇化,金融扶持,庞大的需求,使得房地产成为最为赚钱的行业。让我更诧异的是,很多人老是喜欢拿“经验主义”来谈房价,谈楼市走势。很多专家更喜欢提周期论,什么5年大周期,3年小周期。言外之意,房地产是一个周而复始无限上涨、无限获利的行业。房价上涨没有头,投资房地产更没有止境。更无语的是,最近又听到某位专家在大放厥词:“5年前那些买了房的人,现在房子已经市值千万,再也不用为钱发愁了;5年前那些没买房的人,现在还在苦哈哈挣首付,也许他这辈子都买不起房子了。结论就是,买房要趁早,现在买不买房,取决于5年后你想当什么样的人,是想当身价千万的富翁,还是当身无一物的屌丝,选择权在你手里。”5年前,房地产正处在高速发展的起始阶段,彼时伴随着国家鼓励买房和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催化,各地造城运动轰轰烈烈,房价也是一路飞奔,很多一二线城市承接了大量住房需求和资金,房子可以说“一套难求”。但在经历了3年半的房住不炒政策打压纠偏之后,5年后楼市还会再上演5年前的一幕吗?5年后,房子“一套难求”还是“无人问津”?5年后,“买房”和“不买房”真的会像上述专家说的,天上地下之别吗?三点分析告诉你真实答案:想准确回答这个问题,确实有一定难度,毕竟中国有672个大大小小的城市,每个城市人口、经济、政策、资源等基本面都不尽相同,5年后房地产的情况更不能一句话概括。但我们通过对政策、人口、住房总量等几大国家基本面的分析,还是可以对上述问题有个大致的结论的,尤其是对很多“对投资炒房依旧寄予厚望”的人的思想的纠正有重大作用:首先,政策方面,调控5年内难言放松。基本可以宣告房地产的高速井喷发展阶段彻底过去了,未来5年内,楼市都不可能再出现过去那种年涨幅30%的疯狂景象了。这一点经济学博士孙树强21个字就说透了——靠刺激房地产来拉动经济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言外之意,过去地产拉动经济的发展模式被推翻了,可以理解为属于房地产的高光时刻已经过去了,未来经济不再单纯依靠房地产,意味着房地产的地位要发生巨变,这或是房地产萎靡的开始,对于很多城市而言,或意味着房价就此开启下行模式。即使是现在最艰难时期,孙博士也不主张启动房地产,原因有三:其一,大规模刺激房地产市场,只会使前期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去杠杆努力前功尽弃,也不利于通过消费来拉动经济。钱真用来买房,消费谈何而来,无数小微、实体企业靠谁来撑;其二,我国房地产本身就存在结构性不平衡,如果大规模刺激,势必会使房地产市场更加畸形化,这明显不是国家想要的结果;其三,由房地产市场引发的经济、金融危机,不胜枚举。我们若再不悬崖勒马,大有步美、日后尘的趋势。孙博士的说法其实是有现实依据的,拿今年初的这场风波来说,对房地产打击深重,很多城市税收、卖地等财政来源都颇受影响,因此很多城市都想放松调控来缓解压力,甚至有驻马店、海宁、广州这类压力巨大的城市,有“放松限购”、“下调首付比例”的举动,但是后来的事实大家也看到了,这些带有“刺激性”含义的政策都无疾而终了,恰恰说明国家调控楼市的意志和态度是非常坚决的。事实上,过去这四个多月,国家层面也是一而再再而三透过媒体、重要部门领导发文或发声重申定调过,要始终坚持房住不炒,不会再拿起房地产这个“夜壶”。其次,人口方面,对房价的支撑更是难言乐观。中国人口红利大、城镇化率低一直被很多专家拿出来说事,被当作是支撑房地产、支撑房价的最强说辞。但我想说的是,过去这几年,很多专家的“城镇化有空间,房地产有红利”说辞是完全错误的,是压根站不住脚的。一方面,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从36%到60%。很多人觉得对比欧美发达国家80%以上的城镇化率,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所以房地产也有很大的空间。我想说的是,这些数据本身就是错误的,和现实有很大偏差。我们中国的真实城镇化率其实已经接近70%了,因为中国有大量常年居住在一二线城市但户籍在农村的人口,这些人虽然不是城里人,但是他们确确实实是可以算作是城镇化率的。因此,其实我们国家的人口流动,没有多大空间了。另一方面,让农民进城接盘高房价已经越来越不现实,其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城乡一体化推进,越来越多人喜欢留在农村。尤其是在工作、就医、就学等关键环节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很多人会自我权衡,与其盲目进城,还不如留在农村;其二,中国有很强的农业属性和族群基因,还有很多人的定居情节很重。未来5-10年,其实是城市化进程推进最慢的阶段。更不能忽略的是,我们的人口红利也开始递减消失了,生育率下降叠加老龄化社会到来,一句话,未来新增人口远远没有过去二十年多。对于很多大城市而言,新增流入人口确实有。但没大家想象的那么大的空间。更托不起房价年涨幅超过30%的大任。再者说了,并非简单的人口增加就能支撑起房地产的繁荣,准确点说是新增人口收入的增加,才对房地产的发展构成利好,只是单纯地把人从农村转移到农村,不切实解决其工作收入问题,不最终提高其工资性收入,就寄希望他们能支撑起房地产的新一轮辉煌,不过是黄粱一梦。再者,宏观层面来说,中国早已不缺房,未来绝大多数城市房子供大于求,房价有下跌趋势。中国目前到底有多少套房屋,一直没有统一准确的答案。但不代表这一直是谜:聚富财经曾经报道过,有专家认为,中国目前的房屋总量足够至少34亿人居住,中国5年前就已经告别房屋短缺行情了;地产大佬潘石屹也当众说过,中国房地产不再是刚需,我们现在人均居住面积40平,和发达国家持平,房地产总市值400万亿,多数城市房屋空置率在20%以上,我们现在要解决的不是房屋少的问题,而是如何形成切实有效的政策来逼出空置房源,进而达到真正有效的降房价、降租金。此外西南财经大学联合多家银行此前发布报告显示,中国房屋也足够多了。单就过去二十年而论,我们的开发商就销售了177亿平米的商品房,按一套房子100平米计算,这就是1.77亿套房。而我们拥有各种产权的房屋理论上应该是商品房的4倍,即7亿套左右。合计高达8.77亿套。按房户比计算也超过了1.2:1,按照经济学供需原理计算,房价早就该降了。易居研究院今年初发布的报告也显示,2020年我们的新房将进入供大于求局面。单纯从供求关系来看,未来几年大多数城市房价都不具备继续上涨的可能,尤其是人口外流严重、产业发展低下的欠发达地区,房价更是独木难撑。透过上述三个关键基本面的分析,我们能初步得出房价上涨空间狭窄的结论,但是不是可以一概而论所有城市未来房子都会“无人问津”,“买房”和“不买房”区别都不大呢?当然不行!虽然我们不能细化到对全国672个城市每城都出一篇房价走势分析,但是大体上可以把全国城市分为三大类来看:第一类,人口有显著增量、汇聚顶级资源等优势的一线城市,这类城市刚需不仅要早买,投资也要早行动。重点要提的是,这类城市“不买房”真的可能会永远都买不起。至于原因不再多赘述;第二类,二线城市和超级都市圈三线城市,这类城市虽然目前受制于调控压制,难有显眼表现,但是不得不说这类城市大有潜力,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和成渝都市圈等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增量良好的区域,5年房价虽然不能翻一番,但是每年的涨幅在5%以上,还是可以实现的。现在不买房,5年后可以预见的是购房成本和难度会加大不少,这类城市,个人也是建议尽早行动;第三类,欠发达地区的三四线及其更低级别城市,这类城市投资无价值,自住也要选对地方,否则只会给自己徒增烦恼。虽然有些城市房价还在微微上涨,但是结局已经注定了,未来随着棚改彻底结束、人口外流、产业发展乏力,这类城市会率先摔回原形。尤其是国家定义的“80个收缩型”城市,房地产更是没有未来。这类城市而言,房子早已严重过剩,且没有价值。现在即便不买房,5年后也不会有大变化,更不可能出现“一套难求”的火爆景象,或许还会有惊喜,二三十万买一套房子的情况,或会比比皆是。

还善款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读几年?

哥伦比亚大学硕士一般读2年,学校研究生学制比较灵活,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未修满学分,可以延期毕业。学校研究生学分是30-60,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在假期的时候也修学分,这样一来就能够提前修完学分毕业,也有学生愿意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因此就会延长学习的时间,总而言之就是什么时候修完学分什么时候就毕业。哥伦比亚大学硕士专业设置据立思辰留学云介绍,哥伦比亚大学硕士专业设置丰富,主要有土木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数学、力学工程、物理学、经济学、英语、欧洲研究、法语、地质学、日尔曼语言与文学、希腊语、历史、国际研究、意大利语、拉丁语、拉美研究等。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或译作教师学院(Teachers' College),是世界顶尖的教育研究生院。教育大师,美国哲学之父杜威曾执教于此。教育学院图书馆是全球最大的教育类学术图书馆。学院还是教育学博士培养制度,行为心理学派,实证主义哲学的诞生地,著名的生日快乐歌,黄校车也发源于此。哥伦比亚大学师院的创建与发展历史,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美国教师教育的发展史。师院创立于1887年,旨在为当时纽约市贫困学生的教师提供新型的培养方式,学校初名为纽约教师培训学校。至1892年,学院正式改名为师范学院并沿用至今,并于1898年并入哥伦比亚大学,成为其下的四所附属学院之一。学院在成立之初,创校者便提出了与近代教育思潮迥然不同的观点。在整合人道主义理念与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创校者认为成功的教学除倚赖专业教师在教材教法与专业知识的精通外,还需要专业教师了解学生在何种情况下能进行最为有效的学习。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坐落于世界金融中心纽约,依其独特优势与华尔街等金融界保持密切的联系,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一直以来都是全美最佳商学院之一,在华尔街校友如云。商学院现有会计,决策、风险与运营,创业,金融,领导力与伦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私募,不动产等研究方向。其师资实力雄厚,拥有各相关领域的权威和专家,其中斯蒂格利兹(Joseph Stiglitz)教授在200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并在1995年至1997年期间担任克林顿政府总统智囊团顾问。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两年一次和《商业周刊》年度的商学院排名中,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一直名列前茅,是当之无愧的一流商学院,尤其是金融连续多年位列三甲,多次名列第一。现任商学院院长格伦·哈伯德是国际知名的经济学家,拥有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布什政府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首席顾问。哥伦比亚大学申请条件2020年哥伦比亚大学本科申请要求学生须完成高中课程或高三在读,平均成绩至少C+或70分以上。TOEFL分数要求90以上(听说读写不低于20分);雅思分数要求6.5(单项不低于6.0)。哥伦比亚大学硕士申请要求TOEFL分数要求88.0。如果学生是学院或大学在读学生,可以递交大学成绩以评定转换学分。无英文成绩,可获得哥伦比亚学院的有条件录取(双录取)。

说说笑笑

GDP快被韩国赶超,身为经济学博士的普京,这20年都干了些什么?

“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这是普京上台时对全体俄罗斯百姓的承诺。现在二十年过去了,我们再回头看,这句承诺实现了吗?据最新统计,2019年俄罗斯的名义GDP为1.69万亿美元,仅略高于中国广东省。在全球排名第11位,跟第12名的韩国思密达不相上下(韩国GDP为1.64万亿美元)。而且因为今年疫情、油价暴跌的因素,大概率会被韩国超过。可以明显看出普京当初的承诺是兑现不了了。于是大家纷纷陷入了沉思:俄罗斯经济为什么会落到这个下场?有同情俄罗斯的人说是因为西方国家打压,对俄罗斯经济进行制裁导致的。也有比较客观的人说是因为俄罗斯经济太依赖能源出口,在能源价格下跌的大环境下,走向衰退是必然的。这些分析都有些道理,但是没说到根子上。像俄罗斯这种中央集权的国家,兴与衰都取决于领导人的战略决策水平。换句话说,普京对经济的认知水平才是造成俄罗斯经济大起大落的根本原因。一、2000年到2008年,俄罗斯经济异军突起很多人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是克格勃出身,但是很少人注意到他居然还是个经济学博士。普京于1997年获圣彼得堡矿业研究所经济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在市场经济形成过程中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在这篇论文中,普京主要论述了他的几个观点:1.能源私有化,不利于俄罗斯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普京认为私营企业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不会真正投资到能源勘探等基础工作上。只会不断索取国家已经探明的资源储量。长期看不利于俄罗斯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2.国家应该收回能源行业的控制权,作为政府重要财源,保障国计民生。普京认为能源行业是俄罗斯最重要的行业,交给财团寡头控制,他们偷税漏税,穷奢极欲。对俄罗斯政府而言没带来多少好处。相反,如果政府收回能源行业的控制权,有了巨大的能源收益,政府就有财力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经济发展。3.收回能源控制权对国家利益最大化和恢复俄罗斯国际政治地位意义非凡。私营企业控制能源时,会互相恶意竞争,贱卖国家资源。只有国家掌握控制权,才能提高俄罗斯能源在国际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并且作为一把锋利的外交武器去增加俄罗斯外交谈判的筹码,有利于恢复俄罗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可以说普京当时对俄罗斯经济状况的分析真可谓是入木三分,后来的执政方向也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1.普京上台后,强硬出击,打掉了财团寡头尤其是能源寡头,收回国家对能源的控制权。比如2003年以偷税漏税等罪名逮捕了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并指使国家全资的俄罗斯石油公司吞并了尤科斯石油公司。2. 政府把巨大的石油收益拿出来改善老百姓生活水平,巩固了执政基础,推动了经济发展。政府大力改善被忽视的医疗保健和教育体系,并对民众住房进行补贴。受到了老百姓的衷心拥护,以至于俄罗斯姑娘当时都唱“嫁人就嫁普京这样的人”。从2000年到2008年,俄罗斯的GDP平均增长高达7%左右。3.外交上使用能源武器拉一批,打一批,实现俄罗斯经济和外交利益最大化。比如利用中日矛盾, 在远东石油管道问题上大做文章,最后却搞了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另外还记得2008年石油价格暴涨到147美元一桶吗,没有俄罗斯在背后搞鬼?我不信。在这8年期间,普京对俄罗斯经济的主要矛盾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实施的内政外交策略也是非常有效的。二、2009年到2019年,俄罗斯经济陷入停滞2008年,俄罗斯GDP总量就达到了1.66万亿,而2019年GDP总量才1.69万亿。考虑到美元的通货膨胀因素,可知俄罗斯经济近10年来其实是一直衰退。俄罗斯的经济形势为什么会急转直下呢?很多人说是08年金融危机和后续跟西方国家闹翻造成石油价格暴跌毁掉了俄罗斯中兴之路。其实这只是表面原因,根本原因还是在普京身上。他对经济的认知水平的停滞不前导致了俄罗斯经济深陷“资源”泥潭不能自拔。像俄罗斯这种大国,是不可能永远指望出卖初级资源生存,更别说发展了。怎么办呢?其实中国和其他已发展起来的国家已经给出了答案:走出口外贸导向型的道路。出口导向型原理:通过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税收优惠和开放国内市场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出口国外赚取外汇,同时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再用外汇来购买先进的轻工业设备和技术来升级国内轻工业。如此循环,最后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俄罗斯土地资源,自然资源非常丰富,重工业基础雄厚,地理空间和文化上距离欧洲消费市场又非常接近。完全可以充当“欧洲工厂”,摆脱经济对资源的严重依赖。可惜普京没认识到这点,依旧停留在“能源王国”层面不能自拔。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08年金融危机冲击了全球能源需求,导致石油价格一蹶不振之际,2011年爆发的美国页岩油革命给了普京的“能源王国”美梦最后的致命一击。从此俄罗斯在内政外交上阵脚大乱,错招百出,经济也一蹶不振。相反,中国抓住了机会,不惜一切代价在2001年加入了WTO,最终一步步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开始起飞。结论:俄罗斯经济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成也普京,败也普京”,马云曾说过:“一个企业家的格局的决定了这个企业高度”,这句话用在一个国家身上也是很贴切的。喜欢的话,欢迎点赞、转发、收藏、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