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大反转?美医学博士出论文,证明现在的美国根本没事?国家昏乱

大反转?美医学博士出论文,证明现在的美国根本没事?

特朗普和蓬佩奥一贯的作风就是“说谎话和甩锅”,整日耳濡目染的美民众也学会了特朗普的那一套。近日一篇来自美国的“白痴论文”在媒体上出镜率极高,将中国的一些媒体都忽悠了。由美国医学博士撰写的一篇名为“美国人口数据出炉,这算哪门子疫情”的文章流传开来,从文章标题不难看出,这又是一位睁着眼睛说瞎话的美国人。一个名为“美国医学博士”的人经过精密的计算后得出一项震惊全世界的数据结果,文中表示,美国2020年前32周的总人口平均死亡率,竟是近十年以来美国人口死亡率“最低”的一年,也是自21世纪开始迄今21年中第二低的,这个数据仅高于2009年。最后这位“医学博士”大言不惭的说,在2020年的美国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疫情,这一次的新冠疫情连大号流感病毒都算不上。经英美多家媒体报道,这位叫Colleen Huber的“医学博士”,是一个经过认证的美国医师。虽然她是一名医生,但是她却从不认真行医。而是夸大其词的宣称自己擅长“自然疗法”。并表示自己能治愈“癌症”,还经常跟着某些人炒作各种“伪科学阴谋论”,曾在疫情最严重时宣称口罩不仅不能防御病毒的传播,佩戴口罩还会大脑造成损伤。此时有网友指出,还真是得到了特朗普的“真传”连说话的口气都如出一辙。她于8月12日发出的论文被媒体转载后,大多人提出了质疑。既然她表示美国疫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那么一串串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都是假数据吗?作为医生不谨言慎行居然说出颠倒是非黑白的错误言论,作为医生该有的良知哪去了?免责声明:图片和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马赛曲

学医八年,月薪5000,温饱线上的医学博士

严重的健康危机,将一批医学科研工作者推到了风口浪尖。事实上,每一项技术突破,都经历了漫长而冷寂的蛰伏期。选择基础医学研究,就意味着与清贫相伴。巨额资金被用于购买实验设备,而研究者本人的补贴往往仅供温饱。一群年轻的科学家,在科研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中艰难跋涉,等待未来的曙光。林成 27岁 泌尿外科博士母亲患癌,我几乎没帮上忙今年国庆假期,我参加了三场婚礼。份子钱不多,还是花了近三千元,超过了每个月的生活费。在婚礼现场,坐在我旁边的是一群初中同学,几乎所有人都已经买房、结婚、生子,所有人都在谈论育儿话题,除了我。和同龄人相比,我的生活无疑是拮据的,但只要不是在婚礼这种场合,似乎也能忍受。因为我知道,在我的背后,付出更多的是我的家人。确定自己要读医学研究型博士的时候,我母亲已经患结肠癌(当时确诊为III期)四年。她和我父亲分居多年,独自做完了手术,医药费花了十万。学医八年,我拿不出生活费以外的钱,幸好有朋友们帮衬,我们才能顺利支付账单。我突然发现,在学校里,我学习治病救人;在面对疾病的时候,我只是一个远在千里,又无能为力的家属。她已经做完十二次化疗,头发稀疏,经常在电话里哭。但我一直待在学校,通常只在过年时回家。2017年年中,我赶回家,看到一向注重保养的她,脸色变得特别差。我那时还在读研,除了每年1600元贫困生补助之外,没有任何正式收入。想来想去,我只能买给她一顶假发。 确诊之前,母亲是一位做小吃的流动摊贩,我是家里的独生子。决定学医时,父亲是反对的,他觉得学医要读八年,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但是母亲十分尊重我的选择。为了维持稳定的收入,她时常更换工作,肚子疼也不愿意上医院。等到疼痛实在难以忍受时,她才去检查,结果是结肠癌晚期。 我本来打算研究生毕业就回家工作,拿到固定收入,每天照顾她。但在那年,我先是错过了学校所在省份的医院统招,后是没能赶上家乡医院的统考。最后,传来了我博士考试成绩不错的消息。 我的博士课题是前列腺良性增生研究。我对生物医学领域探索的热情,是从高中生物课上开始的,没想到自己已为这份好奇心学医九年。父亲知道我读博以后,经常和他的同事讲,我是林家祖上第一个博士。我经常和母亲讲,我在实验室过得还不错。事实上,读博的补助只有每个月2300元。为了不和家里要钱,我不得不用休息时间做兼职。我也没有告诉她,科研本身并不是那么舒服。博一刚开学,我的导师正在忙着另一个学术项目,我每天在实验室里束手无策。晚饭不定时已经成了日常,我也常常为实验浪费的材料压力倍增。 图 | 林成在实验室的工作台但我还是想完成课题,梦想着自己顺利毕业的那一天。今年10月底,在实验室正常忙碌的上班时间,我正好接到母亲的电话。她的手术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复诊结果是:病灶无明显复发,血常规生化良好。我马上读出意味——她恢复得非常好。 我坐在实验室里,松了一口气。四下望望,医学研究突然在我眼中呈现出全新的样子。我感受到强烈的意义和使命。那之后,我在实验中不断推进论证,不断分析临床样本,最后发现,原来真的存在某种从未被发现的现象。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飞起来了,和师弟一起用打折券去呷哺呷哺吃了一次火锅来庆祝试验进展。那是我读博期间最奢侈的事。图 | 林成和师弟庆祝实验进展的火锅局王力 30岁 心脏疾病研究博士后结婚后,月薪五千仅够温饱今年夏天,因为没出生的白色大鼠,我陷入学医12年来最大的焦虑。疫情期间,为了方便管理,我的同事把用于实验的白色大鼠杀了大半,只留下几只用于配种。七月,为了继续自己的实验,我开始帮他们配种。唯一的一只纯种雌性大鼠迟迟未生育,我转变方法,让实验室里的大鼠与野生大鼠配种,通过两代生育呼唤纯种大鼠的降生。它出现时,我已经等了近五个月。图 | 王力实验室里的白色大鼠六月底,我博士毕业答辩完毕,美国一所医学院给我发了博士后的offer。但为了让去年九月份已启动的项目有进展,我还是留在此前的实验室做博士后,每个月拿五千块。 秋招开始后,我的医学研究梦想曾经动摇过。我跑了几次宣讲会,动过考公务员或者到中小学教书的念头。但人生下一步如何推进,未来是否要定居大城市,我不敢多想。这是因为,每月扣除房租后,我只剩下2400元支配。在首都北京,这点钱微不足道,买房买车遥不可及。妻子从未抱怨过我的收入,只是劝我:如果太累了,就换个领域平平淡淡过日子。等待大鼠出生的几个月里,我发现社会环境留给我的空间越来越小,自己必须做出是否继续科研道路的决定。我开始焦躁而郁闷,这更影响了实验操作的准确性。研究需要精准的理性,这样的感性状态只会带来麻烦。我的导师认为我不够专业,几次敲打我,我们的关系也变得紧张。我想起五年前自己刚开始读博时,也曾踌躇满志。我听说过对我们这一行的“三个十”概括:做出一项重大突破,需要投入十亿资金,使用十万种化合物,做十年实验。我设想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但没过多久,就在实验上犯了难。到博士三年级,周期考核与开题报告成为新的挑战,我必须拿出实打实的数据,而非像以前那样纸上谈兵。我凭着毅力扛了下来,在六年博士期限之前,和别人共同署名在核心期刊发表两篇论文,顺利毕业。科研依然是我唯一想做的事。我对自己剩下的最大期望是发表一篇以自己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十一月上旬,纯种大鼠出生了。我请它帮我做了一个关于阳性药物的对照实验。这场实验本来用于排除可能性,但在分析数据时,我意外发现,所用的阳性药物竟对生物的物理特性产生了影响。我想查找文献来佐证,却发现这一现象从未被记录过。图 | 王力在探测心脏细胞虽然不敢保证这一现象背后是否蕴藏重大发现,但这是我们课题组近期第一项进展。开组会时,整个师门都感到振奋。随后,我坐在实验室里,触碰到久违的热情,那些焦虑也失去了重量。王海强 31岁 胶质瘤方向博士后“烧了”四十万经费,每天挤3小时地铁公交第四次做单细胞建库测序实验时,我背负着四十万科研经费打水漂的风险。这项服务于我的博士研究课题的实验,属于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方向。此前,我自责地发现,自己已经失败三次,“烧了”三十万。 第一次实验在2017年4月份,那是我学医的第十年。为了建立一套单细胞测序系统,我所在的实验室从零开始买进仪器,从美国引进一项专利技术,支付了不菲的专利费。这是我听说过的最昂贵的实验。 但这些只是实验的前提。比资金更沉重的是,我和同学必须靠自己摸索细胞上机数目与细胞活性的相关技术。一次实验耗时两天,若想收到理想的效果,每一个细节都必须达到标准,整体的操作步骤也必须得到优化。即便如此,在正式操作中,未知的挫败依然会来临。这意味着,我必须再次寻找往前走的可能。我安慰自己,在生命科学前沿领域,这是最常见的剧情。 第一次实验失败后,那年冬天,我发起第二次冲锋。新的问题出现了,由于细胞活性太低,我还是没能走到最后。导师平时脾气很好,这一次他没忍住,骂了我一顿。 2018年年初,我鼓足勇气做第三次实验。故障重现,此前的辛苦付出又一次付诸东流。图 | 日常实验中的王海强身边的同学都练就了发泄压力的身手。我曾看到有人专门找地方大吼大叫,有人脾气愈发暴躁、突然发火。我和两位室友商量好,一起用相对健康的方式消化压力——出校门吃饭。 对我而言,除了春节,所有的节日都属于实验室。中秋节、端午节、冬至日……当天实验完成后,我们找尽了所有能被称为“节日”的日子,吃上一顿饺子或者火锅。 这花去了我每月博士补助的一大半。每月,我收到五千多元补助,在中国的基础医学研究领域,这个数额是最高的。这也是我艰辛备考,考取本所实验室博士的重要原因。从研究生起,我没和家里要过钱,也没讲过我在做什么,家人一直觉得我过得很潇洒。 放松是短暂的,为了保证实验效率,我将吃饭以外所有的时间都花了在实验室里。 我清晰地记得在北京读博士的日常路径。每天早上六点半,从北京青年路出发,转两次地铁到西单,再坐公交车到达郊区,八点到达实验室。此时,我已完成在地铁上开始的案头工作。晚上十点赶晚班地铁,回到朝阳区。有时,赶上细胞培养的特殊节点,我会把四张凳子拼起来,铺上单人被,睡在实验室。为了劳逸结合,我通常在周六日睡懒觉到早上十点,晚些开启实验。2018年五一劳动节前,我和同学第四次做耗费十万的实验。我们把细胞的活性鉴定率提升至90%以上,增加细胞的数目,终于成功。那之后不久,我发现自己胖了二十斤。图 | 胖了二十斤后的王海强实验的成功把我的论文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在论文尚未发表之时,2019年六月,学校规定的博士三年期限已经到了。我握着一张博士毕业证书,无处可去。 我下定决心,不管等多久,也要继续做补充实验,熬到论文发表的那一天。我继续在实验室工作了一年。这一年,学校已经停发博士补助,导师为了支持我,私下支援我生活所需费用,让我按时交付房租,不至流落街头。遇到困难时,我会想起自己年少时的生活。我家在重庆的农村,每天走几公里上学并不稀奇。 我似乎始终得着老师的“偏爱”。读大三时,一位教授带我到另一所学校做研癌肝究项目,手把手教我做实验。那是我第一次正式接触基础医学研究。 博士毕业前夕,导师曾想说服我给医院里的一位书记做助理,这份工作能够解决北京户口和事业编制,薪资可观。但我只想在实验室工作,更想继续深造,婉拒了他的好意。今年年初,我拿到一所美国医学院的博士后offer,但由于疫情,无法前去就读。辗转之中,我决定离开北京,到杭州西湖大学做博士后。 4月初,我终于收到邮件:论文已发表于杂志上,影响因子分值为12分,约为国内博士生论文平均分值的4倍。相比于一线临床工作,医学事业的另一端——基础医学研究往往不为人知。其实,在大众视野之外,这群医学工作者从未缺席。2020年,在新冠疫情期间,从病原学研究、抗疫药物研发到疫苗的研制,无不依赖于基础医学的更新。在这充满危机的一年里,实验室里的研究者废寝忘食但默默无闻,为前线提供着有力的支撑。在人类未知的黑暗领域,他们用热切点燃希望,用勇气为我们照明。正是由于看见这份基础医学科研的艰辛,凯迪拉克旗下经销商承诺2020-2021年两年内每售卖一台车,就捐赠100元给到国家科技部/卫建委旗下的复旦P3实验室、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此帮助提升基础医疗建设, 赋能一线科研工作者, 用实际行动践行品牌精神。公益路上,凯迪拉克一直在行动。今年,凯迪拉克携本支短片参加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腾讯广告、腾讯CDC联合举办的“我是创益人”大赛,让更多人关注到基础医学研究领域。该赛事举办四年以来,已孵化包括戛纳创意节银狮奖获得者“一个人的球队”在内的194支公益广告作品,让公益项目走入人心。在这个时代,崇高事业并不意味着丰厚的物质,也不代表安稳的生活,但有人依然用勇气点燃自己,在黑暗中为我们找寻光亮。实际上,所有伟大发现,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以及在清贫中恒久坚持。*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END -撰文:史蓓斯

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博士申请条件

密歇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简称密大、UMich,是世界著名的美国公立大学系统,通常亦指该系统的旗舰分校——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校园坐落于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是世界顶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享有“公立常青藤”的美誉,另有迪尔伯恩和弗林特两个规模较小的卫星校区。作为美国的学术重镇,密歇根大学拥有全美最高的科研预算,2019年有100个学科项目全美排名前10,位列2020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17位,2020莫斯科国际大学排名第17位,2020QS世界大学排名第21位,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21位,2019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20位,2019福布斯美国大学排行榜第20位,2020QS美国大学排名第18位。在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对美国各大学研究生院41个学科的判断中,密歇根大学总分排名第三。临床博士申请要求:学历要求:硕士毕业,获得硕士学位证;语言要求:1. 托福笔试550分,机考213分;2. 学校不提供双录取;其他要求:需要提供GRE成绩。密歇根大学临床医学博士申请材料:1. 申请表;2. 硕士学位证和成绩单(官方英文译文);3. 个人简历;4. 两封推荐信;5. 资金证明;临床专业的学生既想留学又不想放弃本专业,基本可选的道路有两条:申请临床方向,考TOEFL和MACT。MACT在中国不设考点,要跑到北美去考。而且申请难度非常高,极少有成功案例,更没有奖学金,学费极其昂贵。最致命的是不能直接申请临床学的研究生,通过考试后,再申请相当于本科的临床学,重读5年。由于时间和金钱的巨大付出,一般没有学生走这条道路,都是转到医学的其他相关专业。考TOEFL和GRE申请基础医学方向的PhD。在基础领域工作,待有一定根基后考完USMLE(美国执业医师执照考试)在美行医。例如免疫学方向,之后可以做科研,可以去医药公司,如果想去医院工作可以选择风湿免疫科,肿瘤科等。例如病理学方向,可以选择做科研,做法医鉴定,或者是医院的病理科等。

美国留学博士申请,法学、医药难度最大,自然科学相对容易

在美国,硕士教育和博士教育都被归为研究生教育(Postgraate Ecation),与国内略有不同的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硕士与博士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高低之分,只是培养理念与适用领域的不同罢了。硕士通常以职业型教育为主,面向未来想要到工商业界或是应用层面工作的人;而博士通常以学术培养为主,面向未来希望成为教职员工(Faculty)或研发人员的人。《启德教育2019美国留学报告》指出,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兴起,以及科技革新速度加快,技术创新对于各企业愈发重要,各大公司尤其是研发部门的博士占比也越来越高,拥有丰富科研经历、在某领域有深入理解与探究的博士求职者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美国大部分专业学科的博士PhD(Doctor of Philosophy)虽然直译为“哲学博士”,但并非意味着其研究专业领域是“哲学”,而是指拥有者对其知识范畴的理论、内容及发展等都具有相当的认识,能独力进行研究,并在该范畴内在学术界有所建树。因此,哲学博士基本上可以授予任何学科的博士毕业生。一般博士的毕业时间为5 年,也不排除部分博士候选人由于论文发表或毕业答辩所需的时间延长或缩短导致毕业时间的变化。此外,美国的医学院授予医学博士MD(Doctor of Medicine),药学院授予药学博士PharmD(Doctor of Pharmacy)等。中国申请人往往还对法律博士JD(Juris Doctor)很感兴趣,但实际上,JD 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算作是博士学位,而仅仅是与本科学位相当的学位,这是由于美国的本科教育中不开设法律专业,未来想要进军法律行业的美国学生,在拿到其他专业的本科、硕士甚至博士学位后,还需要通过3年的法律学习拿到JD学位。从申请难度上来看,博士的申请难度往往比硕士的申请难度大,而在众多专业领域中,就业前景好、起薪高的法学院、医学院和药学院申请难度最大,对于申请人在各项背景和条件上的要求最高,除了申请人在各项硬件条件上不能有硬伤外,最好能够在科研经历、推荐人、课程选择等方面有比较突出的优势和竞争力。对于中国申请人来说,自然科学类的博士在各专业博士的申请中相对容易一些,一方面是中国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教育较有优势,另一方面,自然科学类不算美国或其他国家申请人最青睐的领域,竞争不太激烈。而社会科学类、人文科学类和工程学类博士的申请难度都非常大,尤其是对于一些科研经历不算丰富的本科申请人。

孤儿怨

慎选!这是一个读到博士都很难“找工作”的专业

在医学大类内,有一个细分的基础医学。所谓基础医学,就是以现代自然科学为基础,应用生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方法去解决医学问题的一系列医学分支学科的总称。专业介绍顾名思义,就是现有医学的基础,以科学研究为主。学习基础医学的学生并不会成为救死扶伤的医生,而是会成为探索人体奥秘的科学家。临床医学是如何让人从病态恢复到常态,而基础医学是探究人为什么发病。主要课程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刨学、组织胚胎学、外科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内科学等院校排名最新基础医学专业大学排名名次 学校名称 专业星级 所在地区1 四川大学 6星级 四川1 复旦大学 6星级 上海3 北京大学 5星级 北京3 中山大学 5星级 广东5 南方医科大学 4星级 广东5 浙江大学 4星级 浙江5 南昌大学 4星级 江西5 西安交通大 4星级 陕西5 中南大学 4星级 湖南10 上海中医药大学 3星级 上海10 中国医科大学 3星级 辽宁10 天津医科大学 3星级 天津10 郑州大学 3星级 河南10 南京大学 3星级 江苏10 首都医科大学 3星级 北京学习经历基础医学的课程安排与临床医学的区别不大,课程安排十分紧凑,学起来并不轻松。大二大三还需要在上课的同时接受实验技能和临床培训。第四年还要进入医院实习,实习期半年,之后进入实验室进行基础研究。就业去向1. 出国留学,选择国外科研水平较高的实验室继续深造,以博士后为主,工资待遇好,增长见识。博士后工作2-5年后,回国进入高校组建自己的实验室。2. 就业,①医疗检验公司或生物科技公司的技术员;②医药代表;③中专或大专老师;④基层医院工作;⑤考公务员;⑥待业。3. 读研、读博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进入高等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基础医学各学科的教学、科学研究及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医学实验研究工作。专业缺点基础医学的本科想找到一个很高技术含量的工作是不太现实的。身为医学生,大学期间所学的东西太过专业,并不能接触到太多其他行业的东西,毕业时可供选择的就业岗位中相关的又少之又少,这就导致了大多数人就业得很尴尬,薪资不高,晋升空间也很窄。而且公司做技术只要博士背景。科研的话,时间成本太高,需要博士,毕业时30岁,30岁之前无收入。如果是名校的背景,跟着大牛那也还好,普通学校的出来没什么太多名堂。前辈经验要么狠下心去名校读博,出个国,回国进好的高校,在大学教学和做课题,或者去医药企业做研发。要么告别这个专业。薪资待遇通过179份基础医学专业就业状况分析,基础医学专业平均薪酬水平为 7280 元。若按照工作经验和工龄来统计,基础医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工资5250元,3-5年工资8860元。优复数学整理发布!

花姑娘

越来越难申请?2020年最新美国医学专业分析

管楷(Kai Guan)天道首席顾问。国内顶尖医学科学院生物学硕士,毕业后留院,有超过五年的科研项目经验,期间发表多篇SCI论文,并主持国自然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各一,对学科领域与发展趋势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加入天道后专注于理工科高端研究生申请,帮助众多学子申请到美国知名院校,有丰富的生物医学类硕博申请经验,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根据学生的背景制定个性化的背景提升方案,将职业规划与留学申请相结合,在申请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导,让学生在收获名校offer的同时更加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去美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医学专业也是当前去美国留学最为热门的专业,因为美国的医学比较发达,算是领衔世界的水平。因此,申请美国读医学专业的学生也非常的多,申请难度也越来越大,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准备?对留学生又有哪些特殊要求呢?且看天道管楷老师给大家带来,针对2020年美国留学医学专业的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本文为天道教育管楷老师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违者必究!1、医学专业相关的录取条件、录取情况是怎样的?医学院下的医学相关专业主要包括临床类的和基础类的。临床专业毕业后一般获得MD学位,基础专业毕业后一般获得PhD学位。MD项目的申请难度很大,国际生录取的比例极低。美国有些医学院也有药理学方向以及公共卫生相关方向,例如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有些学校的药理学开设在专门的药学院下面。大部分学校有专门的公共卫生学院。与医学相关的专业还包括生物类的,例如生物技术、生物信息等,这部分专业一般会开设在文理学院下。大部分专业方向都提供硕士项目,适合未达到申请博士条件的学生申请。总体上,硕士项目的申请难度远低于博士项目。2、医学专业对学生有哪些特殊要求?医学PhD项目的申请除了对于GPA、语言成绩等基本要求外,对于学生的科研背景要求很高。一般有机会录取的学生至少需要有两年以上的同一方向的科研经历。科研经历的时长、深度和一致性程度都是医学PhD项目申请中比较看重的因素。另外,助教经历、参加会议和讲座的经历,海外交流、交换、科研经历以及高水平论文的发表对于医学PhD项目申请也有很大的帮助。3、医学专业名校推荐选校时可以参考一下USNEWS生物科学排名和最佳医学院research排名,最好的学校例如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康奈尔大学。有医学背景的学生也可以适当关注一下比较专业的医学院,例如梅奥诊所医学院、贝勒医学院、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等等。4、天道对于医学相关专业的录取情况天道历年录取的名校生物医学专业硕士人数较多,像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西北大学等,每年都有很多录取。生物医学博士的申请难度大,但是天道每年也会有一些不错的名校录取,例如2019年天道就获得耶鲁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多伦多大学等生物医学博士全奖录取。5、医学专业有什么优势医学专业比较适合对于人类疾病健康感兴趣,有好奇心,有探索欲的学生。毕业后学生可以进入医院、学校、政府医药相关部分、生物医药公司、咨询公司、非营利组织等等,从事与人类疾病健康相关的工作。在人们对于自身健康日益重视的今天,日益增长的需求会极大得促进生物医学产业的发展,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会越来越好。6、医学专业对于背景的要求医学相关专业一般适合本身是生物、医学背景的学生申请。硕士申请人最好有至少一段较为有质量的科研经历。博士申请人除了需要有两年以上的同一方向的科研经历,最好有英文论文发表,再有一些助教的经历。一些学习化学、物理或者药学的学生,有与生物医学相关科研经历的也可以尝试申请。有数据,有故事,懂考试,更热爱梦想。

泮水

恭喜,这11位中国学者当选2020年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

为表彰优秀学者在医学与生物工程上取得的卓越成就,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选举产生了156位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其中包括11位来自中国的学者。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是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技术领域的最高学术荣誉,评选过程极其严格。下面小编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11位中国的顶尖科学家:1、南开大学 曹雪涛教授曹雪涛,男,山东济南人。少将,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973免疫学项目首席科学家,也是,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2019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天然免疫与炎症的基础研究、肿瘤免疫治疗应用研究。现为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院士的人生仿佛开挂一般,比如曹院士硕士答辩的时候,答辩专家认为他的硕士论文完全达到博士生毕业论文水平,建议曹雪涛破格参加博士生考试。4个月后,曹雪涛补修完博士生第二外语课程,跳过硕士直接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牛啊,真的牛!2、深圳大学 蔡志明教授蔡志明,男,广东揭西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男性不育的发病机制和转化医学研究。现任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即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3、上海交通大学 樊春海教授樊春海,江苏张家港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Nature,Nature和Science子刊等杂志发表论文400余篇,自2014年起连续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获2019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美国化学会“测量科学进展讲座奖”和第十二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传感器、DNA纳米技术与DNA计算和生物光子学。4、解放军总医院 付小兵教授付小兵,四川资阳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解放军总医院生命科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创伤弹道学、严重创伤重要内脏缺血性损伤的主动修复与再生。5、东南大学 顾忠泽教授顾忠泽,男,江苏省常州人,研究方向为器官芯片的制造与精准测量、生物医学大数据。6、南方科技大学 蒋兴宇教授蒋兴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研究领域为分析化学、微流控、生物医学工程、纳米生物与医学。7、西北工业大学 李学龙教授李学龙,是工程和计算两个领域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维数据的智能获取、处理和管理之间的关系。8、国家纳米研究中心 梁兴杰研究员梁兴杰,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为纳米药物的设计合成、结构优化和功能测定及其临床应用中的生物机制。9、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卢天健教授卢天健,曾任西交大副校长,研究领域主要为生物热力学、疼痛、康复科学与工程。10、浙江大学 欧阳宏伟教授欧阳宏伟,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领域为于肌腱、软骨组织工程和再生治疗。11、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张先恩研究员张先恩,毕业于湖北大学,研究领域为分析病原微生物学、生物传感、细胞分子影像、纳米生物学等。

奔梦路

美国学医需要几年?

美国的医学、法律教育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的医学教育是从本科生开始的,高中生毕业后,可以直接报考大学的医学专业,学制基本上为5年,毕业后获得医学学士学位;也有7年制的,称为“本硕连读”,毕业后获得医学硕士学位;还有八年制的,称为“本硕博连读”,修满8年、毕业论文答辩合格获得医学博士学位。而美国的医学院是不招本科生的,想入读医学院的学生,必须本科毕业或具有相同学历才可以进入医学院学习。所以,美国医学院的一年级学生与中国医学院的一年级学生根本不是同一个层次,这一点不但许多中国人不了解,美国人也不了解。美国大学的本科没有医学专业,低年级的大学生也不必立刻选择专业,这些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以及将来的专业志向选修不同的课程。如果有学生希望在大学本科毕业后进入医学院学习,那么他们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就会修读一些与读医有关的课程,这些课程统称医学预科(pre-medical,简称pre-med),主要集中在生化、物理等领域。修读这些课程是报考医学院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修读过这些课程,是很难被医学院录取的。医学预科不是专业,只是一种为将来进入医学院所作的准备,也可以说是一种专业方向。被医学院录取的新生,只要修读了规定的医学预科课程,可以来自任何专业,包括文学、历史、计算机、航空、机械等。美国医学院的录取标准很严格,竞争激烈。除了必须修读医学预科课程以及具有本科学历外,还必须参加全国统一的医学院入学考试,此外,学生申请进入医学院还有其他软性要求,包括大学老师的推荐信、学生自己写的入学申请书以及在校时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服务、社团活动的记录等。学生进入医学院后,一般学习4年。在学期间大多数学校会要求学生参加全美医学执照第一阶段以及第二阶段考试。毕业后得到医生学位(MD)还不能立刻成为医生,必须申请住院医生项目(通常第一年为实习医生),经过一段时间,大致为3到7年,同时参加全美医学执照第三阶段考试合格,才可以受聘成为正式医生,或自己开业行医。在美国要成为一名医生,除了要过大学本科这一关外,还要过医学院这一关,毕业后还要再过住院医生这一关,前后长达10多年,这还是指普通科医生而言,如果是专科医生或外科医生,实习期限更长。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训练,成为医生的人大多在30岁左右。在美国读医学院有多难在美国人的眼里,读医学院做了医生的,无疑是best of the best。每年报考医学院的学生中,只有约1/3的人如愿,也就是说2/3的人没有被一间医学院录取。对于大学学位非常丰富的美国来说,这个录取率足以说明竞争的激烈。美国的医学院本科不设医学学士学位,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太年轻的学生被认为责任感不够。所以,在美国做了几份职业后再去读医学院的,大有人在,至少占据医学院学生50%的比例。如果希望四年完成本科学业后直读医学院,为了能和有工作经历的人同期竞争,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有一定的实验量,还要有一定的义工量。因为在大四的第一个学期,医学院就会发出录取通知书,所以,申请人至少在大三第二个学期的春天就要参加MCAT(医学院入学考试)考试,如果想在MCAT考试中获得好成绩,自然是要提前完成课业,这就意味着这类学生的竞争更为惨烈。医学院申请人的英语写作和口语能力必须很出色,前者是MCAT顺利通过的保证,后者是面试顺利通过的保证,这不是苦背一年能过关的。医生与病人和家属之间的谈话,经常要涉及深远的医学伦理和社会道德问题,没有良好的表达能力,难以想象如何与人沟通。除了表达能力外,申请人对美国的社会文化也必须有全面深入的了解,甚至有独到的见解,而不仅仅是局限于对体育、影视、音乐等表面上的文化的了解。另外,医学院的学费非常昂贵,且几乎不可能有奖学金,学费加生活费一年花上5万多美元是正常的事,耗时又长,学时4年,代价实在不菲。这三方面成为国际学生,特别是英语为非母语国家学生报读医学院最大的障碍。医生这一行回报是很慢的,就算是本科毕业直升医学院的人,能够真正自己挂牌行医起码也要到29、30岁了。你算算,从18岁读undergraate,22、23岁开始申请医学院,然后4年医学院,26、27岁开始申请实习,实习结束,可不是29、30岁了。这还是普遍模式,要做某些专项医生,毕业后的实习时间会更长,比如,家庭医生,毕业后平均实习时间是3年,手术医生平均5年,如果是专科医生,就要在普通的实习之后再加专科实习,长达8年之久。医生只有在正式执牌之后,才会有不错的收入。当然,医生在美国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大学毕业直读医学院的学生有多少比例?直升的不多,大概50%吧。有些读了public healthmaster,有些甚至读了Phd,或者读了Pharmacist Doctor,再考虑做医生的。在医学院能见到形形色色的同学,大学读音乐,或者读文学的也有,蛮有趣的。有一个同学大学读了history,然后转音乐,最后master读了publichealth,通常叫这种学生non-traditional students。还有,很多同学是那种换了几份工作,过了很多种生活之后,才觉悟来当医生的。同学中就有做过marketingsales的, 做过financialmanagement的,有在澳大利亚打过职业排球的,还有做过paramedic的,非常有意思。因为美国的物质条件和机会都远比中国丰富,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了放得开的心态。一两个选择再糟糕,也有回头路,不至于毁了他的一生。所以40岁了才突然产生抛开好好的职业去念医学院的灵感,配偶和家人也能理解甚至支持。美国的执业医师考试有多难只要是国内临床医学的学位,只要是4年以上的正规医学院毕业,美国加拿大是都认为你的学位等同于MD,按规定是不能在同一个专业上拿两个一模一样的学位(普通硕士以下的除外),所以中国的化学土博士不能在美国再拿一个同样的化学洋博士,国内的MB (MEDICINE OF BACHELOR),他们认为就是同于他们MD,所以就不能再上医学院了。不过这其实不是坏事情,美国还是给那些外国医学院毕业生在美国行医的机会,你只要通过美国医生执照考试的USMLE STPE1, USMLE STEP2, CSA,再经过ECFMG对你国内学位的认证,最后发给你一个ECFMG CERTIFICATE,你就可以参加美国的住院医MATCH,不是所有人能够MATCH上的,但只要努力还是有希望。大概在所有考试通过的外国学生中,50%最后能顺利MATCH上,等你MATCH上后,你就做3年住院医,期间还要把USMLE STEP3考出来,(这个也可以在MATCH之前考,各洲不一样),拿到美国的BOARD CERTIFICATE,就是可以独立行医的医生了。期间考试全靠自学,要有毅力,也要家人支持,STEP1考试考8个小时,涉及大概11-12门医学基础课,STEP2考试考9个小时,涉及内外妇儿神,精神,预防,耳鼻喉,眼科等8-9门临床课内容。CSA是临床技能评估,CLINICAL SKILL ASSESSMENT,考1天,有10-12个考官假扮病人,每个SP,STANDARD PATIENT,只给你25分钟,7分钟问诊,8分钟查体10分钟写出诊断和病例,考的是你的临床技巧和思维判断。这些都考出来了,路也已经走了一大半。就是参加ERAS的住院医生申请,一般都要花上上千美金,申请50多个医院以上,才可能有面试机会,才好参加NRMP的3月份的MATCH,最后STEP3连考2天,每天8小时,是更临床的东西。美国学生也是要和外国毕业生考一模一样的试,以前可以不用考CSA,今年6月开始考试STEP2 和CSA合并,成了STEP2 CS,大家都要考,所以外国(指美国以外)毕业生还占便宜了,至少在中国学医学费低,而且高中毕业就可以读,读出来还年轻。在美国加拿大要至少本科毕业了才进的去。如果国内学的是生物,药学,想上这里的医学院就参加MCAT考试,然后申请学校。不过要先准备好学费。如果你现在还在国内,比较困难,不过最近有好消息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有USMLE SPEP1,STEP2 CK的考点了。但以后的USMLE STPE2 CS,或者CSA就只能来美国考了。所以还要有做好拿不到签证的准备。因为在申请住院医生时,很看重你是不是第1次通过,分数高不高,如果分数才75分刚刚通过,估计就没有医院会搭理你,考了也白考,而且有一个7年期限,7年里不能考出所有考试完成3年住院医生,以前努力也是白费。另外虽然今年没有MATCH上,明年也可以再申请,但许多医院还很看重你的毕业年龄,如果是10年以前医学院毕业的,算是高龄了,竞争力是过一年少一些,所以大家一定要抓紧。还有,做住院医是非常辛苦的,仁慈一点的医院一周工作60小时,剥削重的一周工作80小时,薪水是只比一般博士后多一点点。USMLE在世界上除美国以外的地方只需考STEP1&2.STEP1主要是考核基础医学知识为主,STEP2以考核主要临床科室的相关医学知识。结合中国医学生/医生实际而言,把1&2结合起来一起统筹规划复习而考试比较有利。USMLE准备工作一、报名:医学生的遴选在美国非常严格,医师在美国的地位很高。这也体现在了USMLE的整个操作程序上面:USMLE对于任何细节的要求都是极为严格甚至苛刻的,从开始报名的时候,就要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地严格按照www.usmle.org以及www.ecfmg.org上面的每一条说明来做,绝对不要有任何侥幸或者贪图小利的心理,否则,轻者,无法通过报名审核;重者,交了考试费用以后无法通过考试审核,甚至你拿了准考证到了考场没有通过审核而取消考试资格。二、外语:USMLE要求母语非英语的考生需通过托福考试,笔试成绩高于550分。当然,这个成绩对于中国人来说,太容易了。托福的确是一个很幼稚低级的考试,但是,请记住:当你决定报名的时候,记得一定要求ETS寄送你的正式成绩,费用$15,不要因小利而失大利。再次提醒:USMLE绝对不会接受任何非正式、非权威性的文件或者证书、证明。同时,仅有ETS还不够, USMLE同时要求你自己提出“申请ECFMG审核并接受你的托福成绩”,费用$40。 USMLE对于我们而言,首先碰上的两个障碍就是专业单词以及阅读。先谈一下阅读。USMLE的阅读量非常非常非常大,绝对超过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引进的PRETEST系列考试用书上的试题的阅读量。尤其是STEP 2.很多试题题干的长度均类似于GRE阅读文章中的那个短文章的长度,STEP1的阅读量要少一些。医学专业单词可谓浩如烟海,如果说专门去花时间记忆似乎也没有必要。在平时我们能够花出一点时间来记忆我们的教材(若无特别说明,均为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全国统编五年制医学教材)每一章每一节上面所列的重点英文单词,日积月累下来,至少也够百分之七、八十了,再结合英语的那些词根、前缀、后缀、词组,还有背诵GRE、托福所积累的词汇,可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了。现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陆陆续续引进了很多英文影印版医学教材,这是我们准备USMLE很好的资料。也许刚刚开始阅读的时候很痛苦,但是不要紧,沉住气,静下心来慢慢看,大概最多半个月后就习惯了,毕竟很多东西与我们的教材,与我们所学的知识和临床实践都是互通的,举一反三嘛,同时也加强了专业单词的记忆。建议大家开始就不要看中译本,锻炼自己,更何况有些中译本翻译的内容词不达意,或者文辞欠缺。三、艰难的抉择:毕竟,USMLE是为美国医学生设计的,自然其通篇反映的是美国的医疗实际以及社会制度,例如美国国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和医疗保险;同时也体现的是美国的思维方式以及风俗文化,了解这一些背景是很有必要的。客观的讲,东西方思维方式与民风民俗是极为不同的,甚至有很多意识方面是对立的。这实际上为我们答题设下了很难跨越的鸿沟,因为如果要答对题,我们势必要拒绝我们自己既往形成的惯性思维,而去接受与我们根本不同的思维模式,这是一个非常非常艰难的抉择!例如,参加USMLE的INTERNATIONAL MEDICAL GRADUATES(IMGs)在行为医学方面的得分要比美国医学生低很多,为什么原因?道理就在这里,因为USMLE很多试题都要考到医师——病人/家属关系的处理以及伦理、法律、医疗制度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无形中提高了考试的难度!我在做PRETEST系列书籍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是INVASION吗?我们所学的内容是建立在我们国家实际基础上的,肯定偏重于认识和解决我们国家的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诚然,美国的医学教育比我们先进许多,大家在阅读英文影印版医学教材的时候就会有体会,但是,就USMLE本身而言,其考查的基础与临床知识方面,与我们本科五年所学的还是有很多互通的地方。希望智课选校帝为您整理的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出国留学相关信息及最新动态尽在智课选校帝,能给各位留学的学子们指点迷津是我们的动力,祝大家学习进步,一切如意。

三畏

留美医学博士薛翀:社区诊所能否成功,美国模式值得探究

/分享者:薛翀2013年是国内医闹行为层出不穷的年份,我就在这年跑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研修,之前一直在大学附属医院从事外科专科工作,对基层医疗了解甚少。到美国以后的所见所闻,开始让自己去深度思考中美医疗服务模式的差异,也切身体会到这其中最大差异在于社区医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庭医生服务。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社区医疗的管理骨干和社区医疗服务的直接提供者,相比而言,自己算是个门外汉,非常荣幸有机会分享一点个人的浅薄之见。教育与培训美国的医学教育属于精英教育,临床医学没有本科学制,所有的医学院都是研究生院,只有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才能报考医学院。报考医学院的本科专业不受限制,也可以是艺术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我所在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在美国排名第一,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全球排名14名,每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本科毕业生中能在医学院继续深造的基本上综合成绩在全校前十。社区家庭医生的教育一样遵循这么一条精英培养路径。唯一跟专科医生培养有所区别的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年限和轮转的科目。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的培养需要经历4年本科+4年医学院+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而我国的医学教育模式现今仍存在多种形态,有类似美国的8年制医学教育,也有类似欧洲或者日本的5年制医学教育,甚至还有7年制度教育模式。另外,我们还有大量的社区医生是在国家教育水平比较落后年代培养的赤脚医生,或是在80/90年代只接受了中专教育。截至17年年底,中国注册医师数量达到339万人,本科以上教育背景不到40%,其中乡村医生90多万。单从医生数量上看,我国每万人医生数量超过国际平均水平,跟美国持平,但以接受教育的水平去比较,是远远落后的。社区医生所需要的全科医生数量中,中国经过5年本科+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在20万左右,按照美国的标准,每万人达到3名全科医生的配比,那么还有20多万全科医生的缺口,这些缺口如何补齐是个重大问题。科班培养和对一些已经在执业但学历较低的医生加强继续教育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然而基于我们现有的庞大医师队伍,继续教育显然变得更加可行。如果按照美国的医学教育模式,那么我们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弥补全科医生的缺口,相比而言,目前国内推行的5+3教育模式更适合我国的国情。中美家庭医生规范化培训内容也有很大的不同。在美国,家庭医生3年的规范化培训中必须要每周1-2个半天的诊所实习,而我国的家庭医生在接受规范化培训的3年中,会安排去社区医院实习,但是没有每周1-2个半天到诊所实习的规定,这样的培训体系可能会导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以后,不具备独立开办诊所和经营个体诊所的能力。保险与支付目前中国卫生主管单位也在大力推进社区医生与家庭的签约,而这项工作在美国主要由保险公司来完成,医疗保险的主角是商业保险公司。美国政府也会承担特定人群的医疗保险,主要是只针对低收入人群、低收入家庭儿童、65岁以上老人或不足65岁但有长期残障的人士或永久性肾脏衰竭患者、以及退伍军人。其他百分之四十的医疗保险要由商业保险完成。因此,在美国,六人以上雇员的公司,雇主就必须要为雇员缴纳商业医疗保险。保险公司会为购买其保险产品的客户推荐家庭医生,客户也可以到自己偏好的医生那边去了解自己购买的保险能否使用。如果家庭医生在保险公司的支付名单内,那么客户在家庭医生那里产生的所有费用,首先由保险公司跟医生进行结算,剩余需要自费的账单会在1个月左右寄送给客户,再由客户支付。所以,美国的医疗支付方式是后付费模式,就诊过程当中是没有支付环节的。而我们的诊所都是需要当场支付,哪怕是用了医保结算,也需要先去窗口刷一下医保卡。这种结算与支付模式会让各级医疗机构都显得非常繁忙和拥挤。服务内容与模式美国家庭医生的服务可以归纳为四大内容:健康档案的管理、健康评估、轻症的诊治、重症的分诊和转诊。健康档案的管理,不仅仅是记录,更有价值的点在于一个人长期的健康数据是可以为自身疾病的预防、跟踪和预警做重要参考的。也只有完整的健康档案,才能进行持续的健康管理。另外,如果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转给专科医生解决,那么,患者的健康档案也可以直接由家庭医生转给专科医生,但是一定需要获得患者的授权与同意。第二大服务内容也就是年度健康评估(HealthEvaluation),我们叫健康体检,这个定义可能来自于国内大量体检机构的兴起,本项工作也确实主要由体检机构来完成。而在美国,这项任务的主要完成者是家庭医生或者是在医院工作的全科医生。诊所里即可实现“问诊”、“查体”、并且可进行抽血,抽取的样本送到独立的医学实验室进行化验。另外会标配心电图仪,完成心电图的检查,其他的一些检查比如超声、X光或者CT等检查,家庭医生可以通过推荐到医院或者帮预约到独立影像中心去完成。而疾病筛查的项目基本上会参考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nited State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的推荐。轻症的诊治。轻症包含一些常见轻症,比如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中耳炎等,也包含一些已经由专科医生确诊过的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这类医疗服务中美两国的社区诊所医生没有太大区别,区别比较大的主要是在美国输液和抗生素的使用受到严格的控制。重症的分诊和转诊。在美国的诊所里,护士的办公桌上往往会有一本分诊(Triage)手册,接到患者电话预约看病时,可以根据患者病情描述和程序化的问一些问题,大概判断疾病的轻重缓急,并且给出几类建议:如是否需要紧急呼叫救护车到医院急症室;是否可以在家观察;大概在多久之内来诊所看病。在家庭医生碰到一些专科问题需要转诊的时候,往往能够提供比较好的推荐,这一方面与他们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跟所在的大医院的专科医生共事过有关,另外,她们在长期的执业过程中,经常转诊病人也积累了比较好的经验和专科医生资源。在服务的模式上面,最大的不同是预约制,在美国连理发都需要预约,看医生也同样需要预约。家庭医生的预约以电话预约为主,当然,也可以预约上门服务。美国家庭医生的门诊费平均在129美金/次,如果要求上门,在覆盖区域内会增加50美金。另外主动的电话提醒也比较频繁,尤其是体检报告出来以后,提醒体检人进一步就医。这一方面跟医生对病人的负责相关,当然每次门诊的诊金不菲,医生的劳动可以获得可观的回报。新型互联网医疗模式的促进和改变2015年医生预约平台Zocdoc融资1.3亿美金,估值18亿美金,成为美国纽约第三大初创公司。当年我查询了所注册的医生,大部分是家庭医生,没有一位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专科医生。这也反映了美国的专科医生不太愿意接受没有经过家庭医生筛选过的患者预约。当时,有一位来自邵逸夫医院一起研修的同学,自己触到下颌下面淋巴结有点大,直接给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耳鼻喉科打电话,想要预约医生。但是被前台直接拒绝,要求她先找全科医生做完检查再预约,最后前台帮她推荐了一位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全科医生。另外,自2013年以后,在线问诊APP的相继发布,最早纳斯斯达克上市的Teladoc,之后的Healthtap和MDlive等也相应拿到可观的融资。这类项目在国内前后也涌出很多家,最早冒出来的当属春雨医生,后来一些早期发展的PC互联网医疗平台如好大夫、挂号网、丁香园等都推出在线问诊APP,最多时国内的同质化产品达到3000多款。同样是在线问诊APP,最大的区别在于,美国以全科家庭医生注册为主,而中国注册了大量专科医生,让专科医生与患者进行直接连接就会跟大医院门诊一样,非常容易产生大量的医患错配,严重浪费医疗资源。另外,社区家庭医生能够很好的服务病人,CVS和Walgreens两大连锁药房也提供了基础条件。这些药房一般是24小时营业,患者拿到医生的处方后,在手机上打开CVS的APP拍摄处方或者扫码,便可以直接选择离家最近的药房进行取药或者选择邮寄。CVS药房销售所有在美国上市的非处方药和处方药。这样的模式,让诊所从药品上获取的利润会大幅减少,收入会主要来自诊金,同时也保障了患者即使在诊所看病同样也能获得好的药品。而在我们的社区诊所或者周边药店,往往很难买到一些比较好的药,因为我们还没出现类似CVS这样的连锁医药零售公司或者足够强大医药供应平台。

听心

28岁女博士李琳获聘任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导

近年来,一批“90后”青年学者不断走向学术前台,同时他们也受到外界舆论高度关注。南方医科大学近日引进的李琳教授便是最新一例。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官网9月16日更新信息显示,出生于1991年的女博士李琳已于2019年7月起任该学院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李琳 南方医科大学官网 图据官方简历介绍,李琳主要从事单细胞表观基因组学研究,2014年获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学位,2014年9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李琳的研究领域包括开发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研究哺乳动物生殖系细胞发育和疾病发生发展进程中的表观遗传学调控。她曾于2018年6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Cell Biology》发表题为《Single-cell multi-omicssequencing of human early embryos》的论文,并曾在《Cell》合作发表《The Transcriptome and DNA MethylomeLandscapes of Human Primordial Germ Cells》一文,以及在《Cell Research》合作发表《Single-cell multi-omics sequencing of mouse early embryos and embryonic stem cells》一文。作为李琳的引进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官网显示其人才类别为“优秀学术骨干”。此外,出生于1980年的高学飞、出生于1981年的官道刚、出生于1989年的汪妹等人也在此次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引进“优秀学术骨干”之列。其中,“准90后”汪妹也是一名女博士,此前在南方医科大学本校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发育生物学研究。今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曾发布招聘启事称,该校全新推出高层次人才全职引进聘任政策,诚聘海内外英才,共同实现“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多科性医科大学”建设目标。招聘岗位设置包括特殊领军人才、学科领军人才、优秀学术骨干以及优秀青年学者。其中,优秀学术骨干的定位为“在国内外本学科领域获得较优秀水平的学术成果,科研活动高度活跃,学术上具有很好的创新突破潜力,未来能带领某学科领域或学术方向取得国内领先地位和形成一定的国际影响,具有成为学科领军人才的潜力的青年学者”。针对优秀学术骨干的待遇与支持条件包括:70-90万协议年薪(税前);180-220万安家费(税前);300-400万科研启动和科研条件建设经费;提供人才过渡房;必要的科研、办公条件;根据水平聘任教授、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科研助手、研究生及博士后招生计划;规划统筹科研及人才项目申报;协助办理配偶工作调动及子女户口随迁;中国国籍的引进人才可按政策要求纳入事业编制。创建于1951年的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8月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该校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一所“部委省”共建高校,全国首批开设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临床医学专业的8所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