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复工遇上春困,身体困乏,我该如何应对?“这并不只是上班族的心声。前不久,知名女星姚晨也在微博就“复工”与“春困”和粉丝们进行了分享。她表示“春困”跟着复工一起来!工作之余要多多活动筋骨,才能抵挡困意,保持骨骼健康。在产品选择上,她也更倾向于选择销量领先的补钙产品,如连续4年蝉联进口钙销量榜首的美国迪巧。微博女王姚晨实力推荐的补钙产品迪巧,在国内市场上已有20年的发展,备受市场和消费者青睐。根据世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发布的2019中国钙补充剂市场调研数据显示,美国迪巧销量居全国进口钙市场第一,再次证明了其在行业内的引领地位,进一步表明了美国迪巧高质量产品和优质的服务理念得到了消费者强烈的认可和极大的信任。美国迪巧满足全人群需求 稳居市场C位现有消费群体对产品的品质追求不断提升,相比于国内补钙产品,他们更倾向于进口补钙产品,其中以美国、澳洲的补钙类产品最受欢迎。作为行业领导者,美国迪巧始终围绕“满足消费者需求”进行相产品的研发和升级,坚持所有产品都由美国安士制药按FDA标准在美国研发和生产,并建立完善的质控和检测体系,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心的补钙产品,成功抢占全国进口钙剂市场份额。聚焦到新兴消费市场,儿童补钙类市场已日趋饱和,而年轻人,孕产妇和中老年人刚需市场潜力巨大。开拓儿童钙剂市场之外的细分市场成为钙剂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美国迪巧精准洞察消费者的需求转变,针对不同人群的生理特征进行了细分化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产品线,已经打造出孕、婴、童、成人等专属定制化产品,深化消费者年龄层次,把握一个消费者背后的整个家庭消费群。从人口总量来看,四亿人口集中在一二线市场,九亿人口集中在三四线以下的地区,行业未来的主战场就在三四线下沉市场。美国迪巧通过与各大连锁药店合作,提升在二三线城市的市场占有率,同时每年都会深入全国各大城市举办公益活动,覆盖千余城市社区,在市场的最前线,主动与消费者不断沟通,获得更多消费者的支持和信任。百洋医药副总裁张圆表示,美国迪巧深耕中国市场二十年,始终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坚持提供优质、安心的补钙产品,未来仍将不忘初心,继续引领美国迪巧再创销量佳绩。
科学前沿观天下 笃学明理洞寰宇石墨烯似乎总能轻而易举地成为最吸引眼球的“超级材料”。2018年3月5日,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主刊在其网站连发两篇长文,对美国麻省(MIT)Jarillo-Herrero教授课题组有关石墨烯超导的最新成果予以报道。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篇重磅级文章的第一作者均为来自中国的21岁博士生曹原。出生于四川的曹原年仅14岁即以669分的成绩考入声名赫赫的中科大少年班学院。自小受益于“超常教育”的他仅用3年时间读完了小学、初中与高中的全部课程,并在大学获得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这样看来,年仅21岁的曹原获此成就并不是意外。电子在单层石墨烯内运动所需的能量大约为eV量级。Herrero教授与曹原开创性地发现,通过将两层自然状态下的二维石墨烯材料相堆叠,并控制两层间的扭曲角度,即可构建成为性能出色的零电阻超导体。此时,电子在双层石墨烯材料间所需的能量量级则降低至meV,令人称奇!这一研究中最为关键之处在于双层石墨烯材料的扭曲角度。当扭曲角度达到被称为“魔角”的1.1°时,石墨烯层中的电子能带结构不再对称,超导性质也随之显现。其实,早有理论预测将2D材料层中的原子扭转1.1°会呈现出一些有趣的现象,但这还是科学家们头一次见证这一理论带来的震撼之处。关于石墨烯材料导电能力的研究并不少见。实际上就在去年,科学家通过掺杂钙(Ca)原子同样激发了石墨烯的超导能力。然而,此次研究是第一次在不改变石墨烯组成的的情况下实现其超导特性,更可能实现P波超导性。石墨烯材料作为一种非常规超导体,可能成为开发室温超导体的关键之处。传统超导体分为高温超导与低温超导,但这里的“高温”指的是在-196℃的液氮环境中(最高-140℃),超导所具有的特性,低温超导则需要在-269℃的液氦环境中实现,成本高昂不适宜大规模应用。室温超导体无疑给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憧憬。其不仅可应用于医疗设施、电网设备、电子产品等生活设施中,更在超级计算机、超级高铁等前沿科技中大展身手。毫不夸张的说,这项研究打开了非常规超导体研究的大门,或将引发一场超导材料领域的新革命…文/朱张航宇参考文献:Unconventional superconctivity in magic-angle graphene superlattices, Nature, doi:10.1038/nature26160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开展“健康骨骼”专项行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这不仅标志着全民关注骨骼健康,更意味着钙剂市场将迎来新的增长。数据显示,全国钙剂市场将会在2020年达到200亿,聚焦到进口钙领域,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发展潜力巨大。4月9日,世界权威调查机构欧睿国际向美国迪巧颁发“连续四年国内进口钙补充剂市场第一”的认证。深耕中国二十年的美国迪巧以专业产品力突围进口钙市场,从上百个进口钙品牌中脱颖而出。销量可喜的同时,也收获了微博女王姚晨的实力推荐。在国家利好政策的推动下,伴随着“消费升级”、“养生热”、“全民健康”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钙补充剂产品的需求将持续稳定增长,尤其是进口钙市场即将迎来爆发。根据《2019年中国大健康消费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年中国骨骼健康产品消费位居营养健康类保健品(包含保健食品、膳食营养补充剂等)第二,这类产品是群体消费共性,深受各年龄段消费者的关注。巨大的需求孕育了巨大的市场。中老年人、孕期/哺乳期女性、儿童是补钙市场消费的三大主力军,随着人口老龄化、“二孩”政策的放开,钙剂市场规模也进一步快速增长,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钙剂市场也在发生变化,三四线城市将成为主力。尽管三四线城市收入相对较低,但消费者的购买欲和购买力一点也不比一二线城市差。他们有着消费升级的需求,获取进口消费的渠道更可及。下沉市场的消费者释放了强劲的消费潜力。其次,钙剂产品分化趋势明显。在消费需求的变化催生下,包括儿童钙、成人钙、孕妇钙等细分品类层出不穷,不但丰富了产品类别,最大化满足消费者需求,也构成了激发市场的源动力。拥有庞大消费群体和旺盛消费需求的中国钙剂市场,得到了越来越多海外品牌的青睐,来自全球的进口钙剂品牌纷纷布局中国市场。根据欧睿国际进口钙销量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到2019年,国内进口钙补充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进口钙补充剂品牌数量也在持续增长。这与主流消费群体年轻化有着必然联系。如今,年轻人已成为营养健康品消费的“主流力量”。根据天猫国际数据,在天猫国际进口营养品消费中,80后年轻人占比高达60%,90后的占比也接近40%。相比国产营养品,年轻人更倾向进口产品。“一方面,新生代消费者对进口钙产品的青睐刺激了市场增长;与此同时,消费市场下沉也将进一步扩大进口钙市场。”百洋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圆在分析进口钙市场趋势时表示:“我国进口钙补充剂的市场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市场占有率增长幅度将赶超整体钙剂市场,有望占领半壁江山。”尽管进口钙补充剂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但其发展仍较为分散。进口钙补充剂品牌数量过百,头部品牌却很少。4月9日,美国迪巧获得由世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颁发的“连续四年国内进口钙补充剂市场第一”的认证。根据欧睿国际进口钙销量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按2016至2019年每单年零售额计,美国迪巧连续四年实现国内进口钙市场第一。谈及为何美国迪巧能从上百个进口钙品牌中脱颖而出,张圆认为“产品力是根本”。美国迪巧坚持所有产品都按FDA标准在美国研发和生产,始终致力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心的补钙产品,且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针对性补钙产品。聚焦到营销层面,美国迪巧依托百洋医药的商业化平台,制定了符合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精准触达消费者;结合医生科普,开展骨健康教育,拉近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塑造品牌认知,践行社会责任,助力品牌真正走入中国的千家万户。中国钙剂市场强劲的消费力吸引了各路品牌纷纷入局。在“消费需求升级”的背景下,中国钙剂市场每个细分领域都会爆发巨大潜力,尤其是进口钙品类。美国迪巧深耕中国市场二十年,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坚持提供优质、安心的补钙产品,未来仍将继续引领进口钙剂品牌,再创销量佳绩。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4月8日报道,根据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服用补钙产品可能会让患癌风险增加一倍。但目前还没有数据表明,大量食用含钙食物会导致癌症。这项研究分析了2.7万成年人的病例,发现他们患癌症与其在晚年服用大量补钙产品有关。但目前还没有数据表明,大量食用含钙食物会导致癌症。不仅如此,食物(非补充剂)中其他一些营养物质通常可以降低全因死亡和癌症死亡的风险。科学家在《内科年鉴》上撰文表示,如果癌症患者每天服用的补钙产品超过1千毫克,可能会让他们自己的生命健康受到更大的威胁。研究还发现,经过12年以上的后续研究,人们发现,每年1千个服用补钙产品的人中约有24人死于癌症相关的疾病,而未服用此类产品的1千个人中,只有12人死于癌症相关疾病。在英国,近5百万人在晚年时期服用补钙类和维生素D产品,预防骨质疏松。美国塔夫斯大学的首席科学家张芳芳博士表示:“了解营养物质及其来源对健康的影响非常重要,如果这些影响可能不是有益的,那么这方面的知识则更为重要。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服用补充剂可以增加总体营养物质的摄入量,但也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积极联系,而补充剂并不能提供这类营养物质。这项研究也表明,判断营养物质对死亡率的影响时,也需要辨别其来源,这点非常重要。”科学家们将一系列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同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率进行比较。他们发现,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K以及镁和锌可以降低死亡率。但这一发现仅适用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不包括补充剂。此外,有证据表明,根本就不不缺乏维生素D的人如果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可能会增大全因死亡的风险。 (实习编译:张紫钰 审稿:谭利娅)
关节骨头隐隐作痛、身高突然变矮、笔直的双腿渐渐弯曲……上了年纪后时常出现又往往被忽视的症状,很有可能意味着已经患上了骨质疏松,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美国DREXEL大学医学博士、美国MOREHOUSE大学健康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北京东方海洋医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双鲸药业首席医药顾问柴雨力博士表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近1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但高发病率的背后,骨质疏松症的危害却一直未得到充分重视。双鲸药业首席医药顾问柴雨力博士"随着骨质的流失,患者的骨骼会像风化的石头一样变得稀疏松脆,年纪一大稍一用力就发生骨折,且肌肉关节持续疼痛、关节畸形变得驼背,身形'缩水',严重者因髋部、腰椎等骨折而卧床不起,引发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并发病而死亡(被称为老年人最后一次'骨折')。"柴雨力博士说道。骨质疏松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骨病,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量开始降低,骨骼里的结构缝隙越来越大,骨骼也就变得越来越脆弱了,因此,在很多人的观念中,这是一种老年病,但实际上,骨质疏松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它可以发作于任何年龄。在儿童时期出现的佝偻病就是骨质疏松的疾病类型之一,柴雨力博士介绍,近年来,骨质疏松症正日趋年轻化,由于不良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如不晒太阳、不爱运动、长期摄入碳酸饮料和咖啡、抽烟不恰当的减肥等,都有可能使骨质疏松的发病年龄提前。另外,患有患红斑狼疮、类风湿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人群,易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也受到家族遗传因素的影响,这类人群建议可以提早进行骨密度筛查。"预防骨质疏松,要从婴幼儿开始人老了后,大家才会想到补钙、运动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但这时已是"亡羊补牢",尽管骨质疏松在人进入中年之后才开始高发,柴雨力博士提醒,人体骨量从婴幼儿哺乳期直到成年前一直都在聚集,在此阶段,加强生活方式干预,才能对预防骨质疏松产生更积极的影响。据了解,人体的骨骼分为制造骨骼的"成骨细胞"和破坏骨骼的"破骨细胞",两者需要平衡运作才能形成健康的骨骼。在年轻时,成骨细胞活动度大于破骨细胞,骨骼的密度不断增加,一直到35岁左右,达到你人生的峰值骨量,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激素水平的下降等因素,破骨细胞的活动会高于成骨细胞,就会出现骨流失,最终形成骨质疏松。"因此,我们在要在35岁之前,尽可能的提高我们骨密度巅峰值,才可能使骨量流失更加缓慢,到了老年阶段,比别人更晚出现骨质疏松。"柴雨力博士解释。光补钙不补维生素D,都白搭了"我都已经补钙了,为什么还会发生骨质疏松?"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骨质疏松等同于缺钙,因此在日常饮食中,拼命的补钙,但调查显示,人们对钙的吸收,只摄入了所需量的50%,那人们拼命补的那些钙去哪了?这就要说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角色":维生素D。柴雨力博士指出,骨密度的高低除了跟钙的摄入量有关外,还跟钙的吸收转化率相关,补充维生素D能够帮助钙的吸收,如果没有它,肠道中钙的吸收率仅为10%-15%。因此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缺乏维生素D的情况下盲目的补钙,只会是白搭。柴雨力博士给出了关于维生素D补充的一个国际标准:从出生的婴儿到一岁以内每天需补充400IU;1岁到青少年时期则需要每日补充600IU,成人期则需要1000IU,而皮肤只有经过阳光照射才能转变成维生素D,但无法满足充足日照时间,需额外的维生素D剂补充作为预防基础。但如果已经出现骨质疏松,补钙也只是补充基础原料的一部分,并没有针对病因对骨代谢的调节产生影响,所以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来说,还需要利用相关药物,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促进成骨细胞活性,调整骨代谢,进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包括二膦酸盐类、降钙素类、甲状旁腺激素等多种药物,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中老年人多运动防骨质疏松?别盲目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就是需要不断地运动刺激。柴雨力博士表示,但盲目的开展运动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并不是一种很好的预防骨质疏松的方式。"经常有老年人在朋友圈中晒几万步的走路步数,晒爬山跑步照,可没坚持几天,就发生骨头疼痛,严重的甚至骨折。"柴雨力博士指出,想通过运动来预防骨质疏松是有讲究的,要从两个要点出发,第一,开始运动前要做个性化的体质体能评估,根据个人身体基础指标来安排合理运动。第二,运动锻炼开始后,做好合理的营养膳食调配,依照个人的情况补充机体能量。"盲目的进行运动,没有专业的个性化针对性定制运动方式和日常饮食营养支持,最后的效果只会是弊大于利。" 柴雨力博士说道。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个不可思议的“科学发现”,说是“补充钙和维生素D”会致癌。一些朋友在微信和私信里面问我,是不是真的。首先,这个说法确实有出处,是衍生自一篇近期发表的科研论文。之所以说“衍生”,是因为论文并没有直接给出上述惊悚的结论,所以这又是自媒体的“标题党”杰作吧。论文中和钙、维生素D有关的核心观点大致是这样的:1.每天补充超过1000毫克钙,可能增加癌症风险,除非这些钙来自食物,而不是膳食补充剂。2.自身不缺乏维生素D的人,如果每天再补充400单位维生素D,可能增加全因死亡率(含癌症)。3.膳食补充剂好像跟美国人的健康水平没啥直接关系。如何看这三个观点?首先,这项研究结果只是一家之言,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其次,它是针对美国人的研究,而营养研究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背景、膳食结构等很多因素相关,不能直接复制到中国来。平均每天的钙摄入总量不超过2000毫克即可首先关于1000毫克钙的问题,得从中美差异说起。美国和中国最大的差异在于乳制品消费。你应该知道乳制品是钙的重要来源,100毫升奶大约相当于100毫克钙。美国的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喝3杯奶,大约是700毫升,也就是700毫克钙。加上其他膳食来源的钙,美国人平均每天的钙摄入量可以达到1000毫克左右。在这个基础上,再补充超过1000毫克的钙,必要性不大,而且确实存在健康风险。这个观点早就有,因为钙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是2000毫克。换句话说,总体而言,只要每天补充的钙加上食物中的钙不超过2000毫克,依然是利大于弊的。反观中国,中国的膳食指南是建议每天喝一杯奶,大约是300克,也就是300毫克钙。但实际上,很多中国人是不喝奶的,结果平均每天的膳食钙摄入量只有300至400毫克。而正常成年人每日建议的钙摄入量是800至1000毫克(孕妇还要多一点),所以中国人适当补充钙肯定是利大于弊的。当然,如果你有喝奶的习惯,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适当的选择,总体上达到每天的钙摄入量不低于800,不高于2000即可。中国人普遍缺乏维生素D尤其是儿童青少年其次,关于400单位维生素D,上述论文的意思是,不缺维生素D的人额外再补充400单位的维生素D,可能没好处,还可能有坏处。你说,不缺了还补,是不是钱多了没地方花?那中国人缺不缺维生素D呢?其实是缺的,而且缺的人还不少,尤其是儿童青少年。比如2018年,山西省儿童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的一项研究中,9至16岁儿童维生素D不足的占29.7%,缺乏的占35.7%。户外活动太少、不见阳光,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中学生维生素D的缺乏比小学生还厉害(可能也有生长发育的因素)。成年人也好不到哪儿去,中国人对于美白防晒的追求,和美国人对古铜色皮肤的追求形成鲜明对比。都已经不足和缺乏了,你说补充一点有没有问题?中国人总体缺乏部分微量元素 针对性适量补充利大于弊最后,关于膳食补充剂吃了没用的说法。对于美国人而言,他们最大的问题在于膳食营养已经很充足了,依然大把大把地吃补充剂,当然就没啥用,甚至可能有害。对于中国人而言,尽管总体上已经营养过剩(体现在超重、肥胖、三高飙升),但部分微量营养素的缺乏依然存在,包括钙、铁、维生素D、维生素B、维生素E等,针对性的适量补充是利大于弊的。而且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部分欠发达地区的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缺乏性疾病已经是个很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现在国家为这些地方提供的免费营养包,是典型的投入少、收益大、终生受益的社会公益项目。你说吃了有没有用?总而言之,关于膳食补充剂的研究非常多,这次网上疯传的那个论文并没有什么颠覆性的结论。无论什么营养素,吃多了都没好处,但至少在中国当前的营养状况下,要吃出毛病还是很难的,愿意吃就吃吧。对于中国消费者,建议以后更多地关注中国学者对中国人的研究,会更具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文/钟凯(食品安全博士)
一个月前,一篇:女博士带百万赴美为儿求医,狂蹭免费晚餐,遭白人夫妇嘲讽,引起网友们的热议和关注。“一个儿科博士,在美国语言不通,谁信?能拿房子出去贷款,为什么不把房子卖掉给孩子治病?这个病去美国能治好吗?”面对一系列的疑问和不解,近日,作者再次联系了王彦,她说:感谢网友们的帮助,现在孩子在美国的治疗卓有成效,很快就可以回国了。2018年的7月,正处于博士课题关键期的王彦,忽然接到母亲的电话说儿子真宝的眼睛在强光下泛黄光,身为医护人员的她一下子警觉起来,第二天就抱着1岁8个月的孩子到郑大一附院进行检查。不幸被确诊为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晚期。为了挽留儿子的双眼和生命,王彦和丈夫通过病友推荐,联系了美国斯隆凯瑟琳癌症中心的David H Abramson团队,在看过真宝的影像资料后,他们确认有100%的把握帮真宝保住视力。David团队给出治疗方案是先在斯隆凯瑟琳癌症中心进行眼科治疗,然后在纽约长老会医院进行眼肿瘤动脉三次介入手术及其后期康复,前期的治疗费用是16.8万美金(约117万人民币),后期则是约11万美金(约80万人民币)。王彦和丈夫将房子抵押贷款,又四处找亲戚借款,再加上家里的积蓄,终于凑够了前期治疗的预付金。2018年9月5日,王彦孤身一人带着真宝踏上漫长艰辛的美国求医之路。赴美的第二天,就见了David医生,他是国际上治疗眼肿瘤最好的医生之一。2018年9月13日,真宝在进行了第一次眼动脉介入手术,这是一种使用微导管将化学治疗药物精准注入眼动脉的手速,由于化疗药物直达病灶处,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生长,提高保眼率。而且毒副反应小。虽然国内也有这种技术,但是缺少一种叫做马法兰抗癌特效药。王彦只身一人带着儿子在美国求医的故事,经过微言薄语的报道后,许多在美华人纷纷伸出援手,经过国内和国外的爱心人士的共同帮助,他们很快的筹够了后期纽约长老会医院眼肿瘤动脉三次介入手术和后期康复费用。当地的华人还经常去医院看望他们母子俩,特别是一对在纽约当地华人爱心夫妇,在母子俩最困难时候给了很多无私的关照与帮助,让举目无亲王彦母子在异国他乡也感受到了同胞们温暖的关爱。有关注,自然也有质疑。许多网友问到“为何一个儿科博士,竟然会在美国语言不通?”“能拿房子出去贷款,为什么不直接把房子卖掉?”王彦回答说,其实她特别想卖掉房子,这样也不用四处去借债,可是因为开发商没有给房子办不动产证,因此无法找到买家,为不耽误害孩子病情,只能先用房子贷款。而在语言方面,虽然在国内学过英语,勉强应付日常还可以,但涉及到医学专业术语的交流就难度很大,因此难免出现语言不通的状况。2018年10月13日,远在大洋彼岸的王彦夫妻传来好消息,真宝在进行第二次介入治疗前,医生当时说可能会再次在眼球内注射马法兰,但是经过各项检查后,发现真宝的双眼肿瘤大部分都钙化了,双眼视力又都有提升。医生说,这种结果已经不需要再注射了。这让王彦夫妻俩更加坚定了在美国治疗的这条路,说明了当初孤注一掷的决定是正确的。2018年11月14号,David 医生为真宝做了第三次介入手术前检查,因为右眼发现有肿瘤细胞,再次进行球注和激光治疗。医生要求12月11日复查眼底,如果复查结果非常好,以后不需要再介入治疗,到12月12日真宝就可以回国。不过在回国后,仍需要每个月来美国复查一次,持续一年后,转为三个月一次复查,然后到半年一次,一直持续到五到六岁。虽然后继的治疗旅程还需要不少的费用(按照20次往返,每次两人往返机票住宿1.5万就需要约30万人民币),但王彦夫妇说:感谢大家的帮忙,后继他们夫妻会努力赚钱,争取能够以自己力量负担孩子的治疗。孩子是人生的希望、明日的花朵,感恩帮助他们的爱心人人士,如果有其他需要赴美治疗的孩子,他们会尽所能地给出建议与帮助,避免大家走弯路。只有大家保持信念,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关注百家号微言薄语了解他们更多的故事。
为了祖国繁荣昌盛你愿意牺牲多少?无数志士仁人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一步一步的正在变成现实,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那么要怎么让中国这头狮子醒过来,要用什么唤醒它?我的回答是科技。从前的冷兵器、热兵器时代早已成为历史,现在国家间的博弈主要就是科技力量的博弈。现如今的世界经济也正在走向知识经济,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知识,科学技术的发展,甚至一个国家的军事安全都已经和科技紧紧的挂上了钩。所以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竞争日益激烈,这个时候科技人才就显得格外重要,他们对祖国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现在虽然中国已经迎头赶上,科研水平也飞速进步,但是比起美国还是稍显逊色,所以很多高科技人才都会为了更好的研究环境选择出国,但是在祖国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却随时待命,就像那8位哈佛博士,一句祖国需要,就集体回国,他们对祖国又有多大的意义?祖国需要,我便回家那八位哈佛博士,就是王俊峰、张欣、王文超、林文楚、刘青松、张纳、刘静和任超。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是数一数二的佼佼者,他们有人是哈佛大学医学院药物学专业的博士后,有人是生物医学专业博士后,有人是医学院高级科学家。他们早年出国,早已在美国立足扎根,在美国,他们有更优渥的薪酬,有更好的研究环境,良禽择木而栖,对于美国和中这两个环境,聪明人都会选择美国。但是,在得知国家准备建造一个强磁场实验室,正需要他们这样的人来补住这些短板,于是在王俊峰的引领下,八个人立即回国。王俊峰在美国已经获得了绿卡,工作很好,生活也很稳定,一开始妻子得知王俊峰回国的决定时,还表示担心,但是当一个多月后,他们回来的车开进住所时,王俊峰那句“我,终于回家了!”让妻子顿时释然。就像刘青松说的:“一个人身处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制度中,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会有很多事情让你始终无法融入,在美国的感觉好像永远住在旅馆,没有家的温暖。”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率先回国的是王俊峰,当时他正在研究B型流感病毒的氢离子通道蛋白,实验室的经费也十分紧张,而王俊峰决定回国的时候恰是他成功解析B型流感病毒的氢离子通道蛋白,实验室的危机也遭解决,更是吸引了越来越多投资和关注的时候。契机在于王俊峰的一个国内朋友告诉他,中国正在着手建立自己的强磁场实验室,为各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平台,这让王俊峰十分激动,他很快准备回国。但在他回国之后,他立马发现了实验室缺少有生命科学背景的顶尖人才,这让王俊峰把目光重新放到了自己的母校哈佛上。他希望从哈佛找到更多的人才。而远在哈佛的王俊峰的科研朋友们也时刻关注着王俊峰的回国之路,2010年刘青松在随哈佛代表团在上海考察时与已经在强磁场实验室一年多的王俊峰取得联系,踏上了这片“强磁场”的土地。而刘青松和王俊峰的回国,让分别研究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王文超和张欣产生了动摇,而在刘青松的劝说下,他们也决定回国,与这对夫妻一起回国的是张纳,当他知道科学岛上有强磁场实验室之后,立刻就被吸引,不顾反对也要回国。紧接着,从事肿瘤动物模型的基因调控研究的林文楚,和做药物高通量筛选的任涛也在刘青松的劝说下,相继回国,这八人就像八仙过海,越过太平洋,从美国回到中国,集齐之后准备在强磁场实验室的这块天地下各显神通。新梦想的起点,合肥王俊峰表示:“他们的这只团队是从最基础的理论研究到可以直接制药的应用研究,是完整的研究链条,没想到在美国梦寐以求难实现的团队,谁也不曾想到,在合肥实现了。”其实一开始,他们都担心过,回国不是去北京,不是去上海,而是去合肥,况且合肥岛上的生命科学研究才刚刚起步,面对他们一系列的研究需要,是否能够支持他们的科研活动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是当时的合肥园党委书记匡光力对他们说说了一番话打消了他们的疑虑,“科学岛上有化学、材料、物理等很多交叉的学科,正是你们药学研究需要的,这些条件哈佛医学院未必有,况且还有强磁场装置,我32岁的时候从德国学成来到科学岛,也是抱着创业的决心,为科学岛打开了新的天地。”于是这八个人怀着沸腾的创业热情,不是合肥人,却把合肥当做了家,在这里潜心研究,想开辟一片中国的自己的科学天地。不忘初心,克服创造虽然来到科学岛的科研热情有了,但是科学岛上的科研中心毕竟才刚刚起步,很多关键的实验仪器和设备都没有,没有怎么办?那就自己找,王俊峰带着实验样品,全世界的奔波,寻找合适的实验设备,还积极和国内外的供应商谈判,希望组建一个理想的实验平台。而在这八个人踏上科学岛的时候,就连科研大楼都还没有完工,他们被暂时安排在树林的一栋小红楼里,这栋暂时的科研活动处外墙已经是十分斑驳,窗户也是锈迹斑斑。但简陋的科研环境并没有让他们产生抱怨,反而科研热情更足了,仿佛有了逆境求生的激情,他们把诺贝尔奖的得主贴在墙上,在一旁写着“尊重科学,追求效率,关爱生命,敬畏制度”。等待,终于科研大楼立了起来,全国顶尖的核磁设备陆续搬进,强磁场科学中心的科研硬件水平一下子跃到了世界一流。骄傲的强磁场人在潜心研究下,王俊峰在2012年在《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研究成果:钙离子可以通过改变磷脂的电荷属性从而使T细胞活化,并且在强磁场装置的助力下,他们提出了钙离子调控蛋白与膜相互作用的新机理。刘青松的团队也通过五年的努力,在2015年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以癌症激酶为靶点的高通量细胞筛选库。合肥的科学岛上,硬件设备的从无到有,一项项科研成果的迸发,都是在这群骄傲的强磁场人的努力下,将科学中心从跟跑做到了领跑,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小结:我们都说中国人对国家有一种特殊的羁绊之情,这八位哈佛博士为了祖国的建设,纷纷从各路汇合,一起踏上回国的路。他们对于国家,都是补全中国科研短板的优秀人才,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像电影《天下无贼》中黎叔的一句经典对白:“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现在中国越来越强大,在世界上站的越来越高,这都是这些科研人员替我们撑起来的一片天,他们对于国家有着非凡的重大意思,以王俊峰为首的这八个人,都是国家崛起之栋梁,都是为祖国宏图而施展抱负的人。
他16岁参加高考,以全县第三的优异成绩考入大学,还未报到时就确立了出国深造的志愿。大学毕业留校后,他工作之余发奋苦练英语,终于在1986年成功赴美深造。1992年,他顺利进入波多黎各大学任教,成为华裔生态学者在美终身教授的第一人。尽管从母校毕业30余年,他依然每年坚持回校两次,专门为母校博士生开设课程,深受学生欢迎。他就是南京林业大学1978级校友邹晓明。半工半读,把握机遇从小学到高中,由于特殊的历史时期,邹晓明的求学生涯是和半工半读、挑肥劳作这些词语联系在一起的。他回忆,有时找不到马粪牛粪作为肥料,他就跑到臭水沟里去掏肥。劳动后,他时常到县里的文化馆里读小人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这些文艺作品都是他熟稔的记忆,尽管是半工半读,潜移默化中他还是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功底。 在得知可以参加高考时,邹晓明和同学满怀期待。但是要在几个月内将初中到高中的四年所有知识整个梳理一遍,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当时邹晓明所在的县中为了突击高考,在进行了分班考试后,又在300多位同学中选拔出15人组建了一个"火箭班",他也名列其中。尽管如此,1978年石城县考入大学的也仅有14人,其中9位都来自这个"火箭班"。年仅16岁的邹晓明以全县第三的优异成绩考入南京林产工业学院(现南京林业大学)。志存高远,勤奋追梦从南昌到南京并不容易。邹晓明首先辗转来到了上海,在上海停留了一个星期。也就是这一个星期,对他今后人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邹晓明说:"我第一次到上海,住在我舅爷爷家里。那是一个真正的上海高级知识分子,舅老爷当时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工作。"上海令他感受到一种开拓视野的震撼。"我第一次见识到了什么是'马桶',第一次聆听到钢琴的声音,第一次体验到高级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邹晓明从此萌发了一个难以平息的念头:出国深造!进入大学后,学校组织了英语水平测试。邹晓明凭借着当年那个暑假自学的500个单词的英语功底,考了18分,被编入英语班学习。这次测试中,成绩在18分以上的学英语,18分以下的学日语。也就是这个18分的成绩,为他日后留美铺下了基石。上个世纪80年代,出国深造并不像现在这么普遍。作为有出国梦的大学生,在南林的四年,邹晓明一直勤奋学习,未曾荒废任何一寸光阴。 1982年,邹晓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工作后,始终不忘出国梦想的邹晓明工作之余发奋苦练英语。1986年,在通过了一场场艰难的出国考试后,邹晓明踏上了美国的土地,他用8年的青春芳华圆了自己的出国梦。留学期间,邹晓明勤奋刻苦,并且很快适应并融入了美国的生活。在美读硕士、博士期间,邹晓明科研成果突出。1992年,经导师推荐,邹晓明顺利地进入美国波多黎各大学任教,成为华裔生态学者在美终身教授的第一人。美国波多黎各大学任教期间,邹晓明长期从事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土壤生态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对科学的主要贡献包括:发明测定土壤有机磷矿化速率及土壤微生物对无机磷的吸收速率的新方法;发明测定土壤活性有效碳的新方法;通过参加美国长期生态定位Luquillo站的研究工作,发现热带蚯蚓入侵会加速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和增加土壤碳向大气的排放;第一次报道沿纬度梯度真菌多样性的变化规律;2001年首次提出"北水南调",从贝加尔湖引水到西北,以缓解华北西北缺水生态问题;2017年提出适地适树的本质就是适钙适树的理论,并与周永斌合作运用该理论对辽宁省进行立地分类以指导该省的植树造林生产活动。截止2018年6月,邹晓明累积发表SCI论文70余篇,书章节7篇,书评一篇。文章被引用接近3 千多次,另还参与组织发表专刊Biotropica和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各一刊。2014年,获得美国国务院教育与文化局授予Fulbright学者称号。尽管邹晓明已从南林毕业30余载,但他始终不忘母校的培育之恩,每年坚持回校两次,每次两到四个星期,专门为母校博士生开设高级应用生态学一课,启发博士生做科研,帮助他们找出科学问题,并采用合适的实验方法去解决。邹晓明的课深受学生欢迎,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录像,课后再反复观看。回首自己的求学生涯,邹晓明感慨万分:"我们这代人,真是幸运的一代,赶上了历史的转折,并且抓住了高考这个机遇,如果说现在作出了一点成绩,那也要感谢我们碰上了好时代。"素材来源:南京林业大学
“华姐又怼人了,速来围观!”昨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后,网友争转这一消息。面对美国官员纳瓦罗称“中国需要进行结构改革”的挑衅,华春莹答道:我想建议纳瓦罗先生以及抱有他这样想法的有关官员或人士,认真地研读习近平总书记今天上午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13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改革发展,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对这一硬气回应,众人齐刷刷点赞:怼得漂亮,提气!华姐活学活用,好样的!铿锵玫瑰、大国气度……当下,外交部发言人的“怼人”情景倒是很寻常了。恰好这两天一则名为“2018中国外交部精彩回应”的视频正在热传,外交铁嘴们字字珠玑、句句铿锵,不少网友大呼,内容引起极度舒适,求加长版。如今的中国外交部圈粉无数,但在10年前,却是另一番情景。当时,曾有人给外交部寄钙片,言下之意是,他们在有些问题上表态太“软”,需要“补补钙”,强硬起来。当时的老百姓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一方面是外交部一度比较神秘高冷,大伙对其了解太少。另一方面,也与当时中国奉行的外交策略有关。曾几何时,中国外交也不乏硬汉。毛泽东谈笑间把美国核弹比作“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舌战“十六国”,使美国操纵会议达成朝鲜问题协议的企图泡汤;陈毅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说“如果美帝国主义决心要把侵略战争强加于我们,那就欢迎他们早点来,欢迎他们明天就来”……等到中国国家安全问题基本解决,全面转向发展阶段,需要尽一切可能减少内外冲突,对外战略也主要强调韬光养晦,外交发言人自然必须慎之又慎。世易时移,今天,世界变了模样,中国已然成为“大块头”,一言一行举世瞩目。而个别心怀不忿不满的国家常常对我们指手画脚、说三道四、混淆视听,有的甚至在国际社会产生了恶劣影响。被误解、被挑衅的情景一再上演,而中国如果还是一味迂回、隐忍,那么明显会遭遇更多误解非议,也无助于解决中国“挨骂”的问题。随着中国外交从“韬光养晦”转向“积极作为”,中国外交发言人的表态,也愈发自信果敢。这并非什么逞口舌之快,而是必须要展现与国家发展阶段相匹配、与民众诉求相呼应的外交风采,更加坚定地捍卫国家利益,主动塑造有利的发展环境。“中国的创新成就,一不靠偷,二不靠抢,而是13亿多中国人民靠智慧和汗水奋斗出来的。”“世界上恐怕也没有哪个国家,有这个实力和能力来重建中国。”“大家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应该睁大眼睛,睁大眼睛做实事,而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如果很担心苹果手机被窃听的话,可以改用华为手机。”……底气十足的金句信手拈来,每每圈粉无数。而当我们为“中国外交天团”的姿态点赞时,绝不能忘掉这股硬气从何而来。这离不开国家强大的背景,也少不了“中国铁嘴们”的大量付出。作为发言人,要做到接住各国记者的“出招”,既需要知识的积累,也需要对最新政策、时事把握得当。据悉,发言人办公室的灯光经常彻夜亮着,团队24小时跟踪国际地区的重大事件及媒体报道。每天上午,发言人都要和团队一起讨论。沟通技巧和形象仪表同样重要。他们会邀请新闻传播方面的学者、中央电视台化妆师等专业人士给发言人“支招”。华春莹曾说,她曾经向高级化妆师“请教”化妆技巧,还让服装设计师朋友为她的着装提建议。外交部流传着一个笑话,外交部前发言人沈国放有一次和朋友喝酒,喝高了开始说‘酒话’,嘴里一直念叨着两句话: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样的“酒话”,恰恰说明了台湾问题在中国外交官心中的分量,说明了工作在中国外交官心中的分量。某种程度上,外交姿态,最明显地体现着国家实力。向可爱的外交官们致敬,也盼望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