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哲学系排名情况如何?对于想去美国留学的朋友而言十分的关键,虽然专业都是一样的,但是对于不同大学的相应课时也是有所差别的。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智课选校帝的详细介绍吧。1、威廉姆斯学院(Williams College)2、阿姆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3、斯沃斯莫尔学院(Swarthmore College)4、韦尔斯利学院(Wellesley College)5、鲍登学院(Bowdoin College)5、波莫纳学院(Pomona College)7、米德伯利学院(Middlebury College)8、卡尔顿学院(Carleton College)8、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8、哈弗福德学院(Haverford College)11、戴维森学院(Davidson College)11、瓦萨学院(Vassar Colleg)14、华盛顿和李大学(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15、科尔比学院(Colby College)15、汉密尔顿学院(Hamilton College)15、哈维姆德学院(Harvey Mudd College)15、卫斯里安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19、贝茨学院(Bates Colleg)19、格林耐尔学院(Grinnell College)19、史密斯学院(Smith College)22、科尔盖特大学(Colgate University)23、奥伯林学院(Oberlin College)24、马卡莱斯特学院(Macalester College)24、斯科利普斯学院(Scripps College)27、布林茅尔学院(Bryn Mawr College)27、科罗拉多学院(Colorado College)30、凯尼恩学院(Kenyon Colleg)30、里士满大学(University of Richmond)32、巴纳德学院(Barnard Colleg)32、巴克奈尔大学(Bucknell University)34、圣十字学院(College of the Holy Cross)35、拉法叶学院(Lafayette College)35、匹泽学院(Pitzer College)37、迪金森学院(Dickinson College)希望智课选校帝为您整理的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出国留学相关信息及最新动态尽在智课选校帝,能给各位留学的学子们指点迷津是我们的动力,祝大家学习进步,一切如意。
哲学是每年很多学生选择的专业,世界很多大学里也有哲学专业,有些学生去美国学习哲学专业,那么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美国哲学专业大学排行榜!纽约大学上榜,第一哲学专业享誉全美。一、匹兹堡大学在美国哲学专业大学排行榜中,匹兹堡大学创立于1787年,是美国当地综合教育实力非常强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尤其在脏器移植、神经外科等专业领域位居世界首位。二、新泽西州立大学新泽西州立大学是美国第一所建设的综合大学,学校至今培养了很多诺贝尔奖的获奖者。三、纽约大学纽约大学创立于1831年,是常青藤的名校之一,是美国实力雄厚的私立综合大学,金融、法学、商学等专业在世界相关学科中名列前茅。四、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创立于1746年,在学校运营中,非常重视教育的质量,现在有考古学、生物化学、音乐、哲学等学科。五、耶鲁大学耶鲁大学创立于1701年,是世界闻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是有名的常青藤盟校之一,很多专业在相关学科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美国哲学专业大学排行榜中,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创立于1919年,是非常有实力的大学。七、宾夕法尼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创立于1740年,美国有代表性的大学,历史悠久,综合教育实力也越来越强,专业的教育实力也被世界顶尖的教育机构所认可。八、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创立于1754年,是当地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大学之一,现在有一个很强的综合性学院,有一个医学专业,有一个很强的综合性学院。九、麻省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大学创立于1861年,其中最有名的是工学部,另外,文理学的专业领域广,教育实力强,硬件方面的条件也在全美领先。十、斯坦福大学在美国的哲学专业大学排名中,斯坦福大学创立于1891年,是有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占地面积大,专业设定广,还有生物科学、化学、古典文学等。那么以上就是美国哲学专业大学排行榜!纽约大学上榜,第一哲学专业享誉全美,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评论。
CS是很多人非常热爱的专业,也是近些年的热门专业之一。但是录取了TOP15工程院后,我却决定放弃它去追寻自己“毕业即失业”的哲学梦。梦中挂科故事的开始源自于一个美丽的意外。大概是在一个月前,邮箱急促的提醒声打破了刚下班的我坐在星巴克享受美好夜生活的幽深意境,我略有不耐烦地点了进去。这封邮件来自CS课的TA,通知我在一次非常重要的project中just got a poor grade。有多惨呢,大概是100分满分,我只拿到了15分…而全班一大半儿的人都拿下了几乎满分的好成绩。回家的路上,我的脑子中反复在循环播放着邮件中的内容,可就是不明白为什么我可以搞崩一门35%以上A率的入门课。到家后这件事情也并没有太影响到我自己的心情。特别地,和朋友聊了会儿天后早早地就睡下了。不知道是在梦中还是已经醒来了,我忽然开始计算起了自己这门课程的成绩。如果说那时的我正处于睡梦中,我无法解释自己为什么可以清晰地把每一次作业的成绩都代入到syllabus给出的成绩明细中计算出总成绩;可如果我那时候已经醒来,又为什么不爬起来用计算直接算出自己的成绩呢。反正,在这半梦半醒间,我头头是道地算出来了一个结论:这节课绝对挂定了。醒来后的我脑海中全是自己在第一学期就挂科的场景,并开始渐渐认清了这个事实。我翻开学校的选专业指南,这指南里没有告诉我们具体的操作方法,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竞争极强”几个字。我横竖睡不下去了,仔细看了一早上,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没戏”!其实这个要求大概就是指,如果想进入CS专业学习,需要先完成CS31,CS32,CS33这三门课程。在我要挂掉的CS31里,我也必须要拿下C。最重要的是,学校不给我们retake的机会。我的第一反应是后悔。CS作为专业入门课,应该是最容易让我拿高分、拽高GPA的科目。而如今我让它毁了我的GPA。反复翻看着工程院的专业列表,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化学工程…除了CS外,并没有任何一个专业是我能提得起一点兴趣的。我要么离开工院,要么就得学习一个不感兴趣的专业。我哪个都不愿意选,打算去教授那里寻求帮助。于是我怀着沉痛的心情,预约了prof的office hour,希望他可以大发慈悲,救救我的成绩——我不希望大一的第一节专业课就断送了我的整个大学生涯。接着,我开始了反省。网课状态不佳这是否是由于网课的状态不佳呢?或许是的。每个星期一共两节加起来4个小时的lecture,大大小小10周的时间,我竟然一次也没有听过。虽然这门课的内容我在高中就已经全部掌握了,但在participating上的懈怠也直接影响到了我完成每一次作业的状态。作业的e往往都是在周中某一天的晚上11点,也就是北京时间下午3点钟的样子。而我每次都会挨到那天的一大早才满不情愿地开始自己的第一行代码。而完成测试后,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赶紧把project提交,再也不愿意多看它一眼。兴趣不足但这一切全是由于网课状态不佳呢?绝对不是。与CS31相比,我在另外两门文科的课程中的参与的表现则是完全不同。比如历史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大概从1715年至今的西方历史。每个星期都有大概几十页的reading以及一篇response要写。即使这一段时间的历史我早就已经烂熟于心,可还是按时参加了一学期中全部10次的discussion。除此之外,我还经常预约prof的office hour讨论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俗话说,文史哲不分家。我甚至尝试用在这一门西方历史课中学到的方法、角度分析了另一门Chinese Civilization课程的final paper题目。经过对比不难发现,一面是积极参与课程并尝试应用课堂上的知识;另一面是恨不得可以离它远远的,下了课后第一件事就是让它消失。导致这些状况发生的首要原因就是个人兴趣。首先我要承认,学习CS大概只是我从前一份一厢情愿的计划。高中一开始我就参加了学校的机器人社团,第一次接触到了编程的知识。我开始试着写下自己的程序,从最基础的hello world到可以整理数据的完整文件。而这方面的知识也的的确确给我带来了高中时的“便利”。比如我依靠它们找到了高中时的第一份兼职,赚到了自己的第一笔一万块;同时,在所有人都在热火朝天奔向CS的时候,我有了一份“顺应潮流”的爱好。而这个爱好也绝对是被所有老师、家长所鼎力支持的。但是我真的对CS感兴趣吗?现在的我可以大胆地给自己一个100%否定的结果。CS对于高中的我,或许只是一个让自己暂时逃避普高课程,有机会参加参加比赛放松一下的手段。相比于我的其它爱好——比如极限运动、赛车、历史、哲学,我在CS上付出得很少,取得的一切结果也没有那么轻易。不过在完成了几次与CS相关的活动、summer school并取得了还不错的成绩后,我仍然大胆地将CS作为首选专业,申请了我现在正在就读的大学。能力不足可是在开始了系统性地学习了CS的知识后,我发现我很难全面地掌握这些内容。摆在我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拿到需求后,我可以很快地想出解决方法或者说是算法,但是我就是没有办法把它们转化为计算机能理解的语言。忽然,原本应该很熟的C++对我而言变成了俄语,变成了火星语,变成了猫言狗语。不管它究竟是什么语言,反正是一种我绝对无法理解的语言就是了。“对于计算机语言的不灵敏,是否可以通过认真学习而弥补?”相同的问题,我询问了很多的同学。这其中有正在攻读phd学位的学姐,也有和我一样放弃了计算机专业去学了物理的同学。答案是这样的:不太可能。他们每个人都给出了自己的实例。比如有人觉得CS major里的所有人都有着非常强的兴趣与热情,但是对此毫不感兴趣的自己与他们格格不入,一年下来几乎抑郁;也有人讲了自己AP学习的经历:两个星期学下来的经济拿了5,认认真真研究了半年的CS还是只拿到了3分的成绩。而MIT的一篇名为Comprehension of computer code relies primarily on domain-general executive brain regions的论文也回答了我的问题。这篇文章大抵讲了人们在处理计算机代码这种看似是逻辑相关的问题时,其实使用了大脑里和处理数学问题完全不同的区域。所以数学好的人不一定适合学编程。虽然我一直数学不错,但CS不一定适合我。按照我的理解就是:自己理解抽象问题的能力不过关。的确,无论是Calculus还是Stats的课程里,我对于应用类、图形类的问题、知识都显露出了极强的敏感性。而在CS课写代码时,我也习惯性地会先把思路转化为flow chart,再一步步地写出有些拙略的代码。准确来讲,我更适合做一些能立刻看到反馈,或者说能明白自己一步步在做些什么的工作,而不是CS这种较为抽象的学科。换句话说:即使我可以拿下不错的GPA、标化成绩,但是在CS这个专业上,我的能力是不足的。高GPA不代表高水平。放手没那么容易但是放弃CS这个专业的确是一个艰难的决定。虽然写代码的工作对于我完全没有一丝一毫的吸引力,但我的确是认为计算机是目前科技发展的一个基础,越来越多的行业、专业发展都是离不开计算机的。我最初希望在大学里学习CS作为基础,然后master或者phd的时候再去学一门data science这样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另外,在开学考虑要不要直接追随梦想学CS的时候有很多人都在劝我,每年都会看到无数同学暗自发誓要转入工院CS,但很少看见有人会转到文理学院,尤其是从工程院转回文理学院。这个回字非常重要,或许对于很多人而言,工院CS专业毕业的确是一个对未来生活的“担保”。我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中。不过最终有两件事情帮助我做出了最终的决定。自由是我工作的前提首先是我在TD的工作。从最初帮别人搭建网站,到后来送外卖,再到现在加入TD成为一名编辑,自由都是被我摆在眼前最重要的事情。我喜欢自己支配自己的时间,哪怕是按照007的工作,我也希望是在为了自己而努力,或者是为了一份自己感兴趣的事业而打拼。而一份和写代码有关的工作会是我感兴趣的吗?我并不认为。没有成长空间另外,如果我没有按照自己的计划离开程序员的行业,那么我的结局会是什么样的?在中国目前有约160万软件开发人员,而这一数字还在以约每年6%-8%的速率增长着。而目前的就业市场也呈现出了低端程序员饱和,高端程序员稀缺的状况。而想成为一名高端的程序员除了需要一纸优秀的文凭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这门学科的热情。这份热情我在很多同学的身上见到过,我能看到他们在解决CS问题时脸上浮现出的灵光与激动。但是对于我,即使拿下了所有CS课上的A,也很难培养出一点点的兴趣。等着我的,或许只有接受福报,然后在35岁的时候被输送人才了。现在的计算机产业日新月异,每一个从业者都必须让自己跟上行业更新、淘汰的脚步。除了大学学习的基本知识外,更需要大家时时刻刻学习最新的技术——计算机的技术。我可以拼尽全力在大学中存活下来,但想到未来的每一天还要逼着自己学习这些东西,please kill me。我开始重新考虑自己对于哲学的热爱。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我阅读了17本相关的书籍,而一些关于哲学的基本讨论也往往是我和身边朋友交流的主题。在学习哲学时,我从来不会为paper的deadline而苦恼,反而是会积极地与prof讨论其相关的一切问题。我会尝试用哲学分析人工智能是否真的能取代人工,而这次我也用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说服了自己不再做无用的挣扎,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整体来说,对于哲学的热爱在过去的很多年都是只当作自己一个或许不太会有发展的爱好去看待的。但是在GE课中与老师的讨论过后,我看到了广阔的哲学世界,一个我愿意一头扎进去学习的世界。而对于计算机这个专业,曾经的我是一个没有想好就一头扎进来的初学者,而如今的我也意识到了自己能力的不足,尽早离开。更重要的是当我选择了哲学专业,较低的课业压力(压力不等于难度)给了我可以double一门统计专业的机会。未来如果想创业或者投身金融工作,都是相当实用的。做出决定的一天后我收到了prof的回信。他不明白我为什么对自己的成绩如此担忧,并建议我反复再算一算我的最终总成绩。我对照着syllabus,发现我即使有一次project得了0分,总成绩也只会是少了大概9分的样子。对了,虽然我这次project的成绩的确没有那么理想,只拿到了15分,而它的满分也不过是25分而已…也就是说,这门课等待着我的仍然是一个A。但这些已经不重要了。
美国留学令人好奇,那么美国研究生留学该如何选专业?哪些美国研究生专业学起来比较难?一起和小编看看吧。最难学美国研究生专业介绍:●医学 - GPA 2.63●化学 – GPA 2.78●数学 – GPA 2.90●经济学 – GPA 2.95●生物学 – GPA 3.02●地质学 – GPA 3.03●哲学 – GPA 3.08●金融学 – GPA 3.08●物理 – GPA 3.10●计算机科学 – GPA 3.131.医学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最难的美国研究生留学专业肯定有医学!想要去美国就读医学专业,本科就必须修读一些与医学有关的课程,例如生化、物理等领域。另外,医学跟其他美国留学专业不同,通常时间一般会比其他专业长1-2年,包括住院实习等,成本巨大。相关岗位与薪资水平:牙医 - $ 156,240护士麻醉师 - $ 113,930听力学家 - $ 75,9202.化学化学其实和生物学有些重叠,但它不仅局限于生物,还有物质的组成,包括所有结构、性质和反应等。化学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将在实验室中度过。而它的难点也在此,课程项目需严重依赖实际测试,这对很多同学而言是巨大的挑战。学习化学的学生可以选择许多领域的工作,包括教育、研究、医学、制药、护理和法律。相关岗位与薪资水平:生物化学家/生物物理学家 - $ 91,190化学家/材料科学家 - $ 76,280环境科学家 - $ 69,4003.数学数学学位比较通用,在实际工作生活中非常灵活。数学专业的毕业生在统计和代数等领域也有深入研究。凭借这些技能,学生可以从事专利法、软件工程、动画、财务分析、经济学、计算机安全、市场研究、天文学等许多领域的工作。相关岗位与薪资水平:精算师 - $ 101,560数学家/统计学家 - $ 84,760金融分析师 - $ 84,300运营研究分析师 - $ 81,3904.经济学经济学主要是对与市场和金融有关的个人、家庭和组织行为的研究。它甚至会涉及到心理学领域的一些因素。此外,经济学专业还需要学习大量的数学和统计学专业知识,并进行大量批判性思考和数据合成分析,对学生的要求还是十分严格的。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可以继续从事商业、技术、政府和金融等工作。相关岗位与薪资水平:经济学家 - $ 102,490精算师 - $ 101,560金融分析师 - $ 84,300预算分析师 - $ 75,240会计师/审计师 - $ 69,3505.生物学生物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大量实验和动手操作,以此来了解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的进化、生长、生命周期等。该专业的优点是有很多细分方向可供选择,就业很方便。但缺点也很明显,由于涉及医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该专业对学生的记忆有很高的要求。关于就业,一般最低要求都是硕士学位,有博士学位的话更好。相关岗位与薪资水平:微生物学家 - $ 69,960环境科学家 - $ 69,400动物学家/野生动物生物学家 - $ 62,290生物技术员 - $ 43,8006.地质学地质学家需要研究地球的历史,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未来的地震、洪水和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做出预测。他们还利用自己的知识来确定在何处以及如何建造高速公路或构筑物,或铺设天然气或石油管道。所以学习地质学专业的学生比较辛苦,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技能,一般想要在相关领域就业的话就意味着可能需要去偏远地区做实地考察。相关岗位与薪资水平:采矿/地质工程师 - $ 94,240地球科学家 - $ 89,850水文学家 - $ 79,990环境科学家 - $ 69,400地质/石油技术员 - $ 54,1907.哲学在很多人眼里,哲学比较玄乎,感觉这个专业啥用没有,就业也不行。实际上,这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专业之一,因为该专业非常锻炼人的思想,也就是说,锻炼的是学生的能力,比如分析思维和写作能力等。不过,哲学毕业生确实很难找工作,所以很多同学会向其他专业领域发展,比如计算机科学、数学、伦理学、语言学、物理学或生命科学。相关岗位与薪资水平:大专哲学与宗教老师 - $ 78,790市场研究分析师 - $ 63,230作家 - $ 61,8208.金融学金融专业的学生必须精通数学和分析数据、制定策略和良好沟通的能力,很多美国大学都会要求学生的本科背景或者有先修课要求。好在当前金融领域大火,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领域非常广泛,因为市场经济如何变动,财会服务总是存在很大的需求空间。相关岗位与薪资水平:个人理财顾问 - $ 90,600财务分析师 - $ 84,300管理分析师 - $ 82,450财务审查员 - $ 81,690物流师 - $ 74,5909.物理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大至宇宙,小至亚原子粒子。物理学课程要求学生精通数学、科学和英语,成为出色的问题解决者。课程要求非常严格,但是学位比较通用,毕业生可以从事科学研究、商业、金融、技术和工程等领域的工作。相关岗位与薪资水平: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 $ 117,220航空工程师 - $ 113,030核工程师 - $ 105,810化学家/材料科学家 - $ 76,28010.计算机科学这个专业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毕业生无论在哪个领域都能拿到不错的就业薪资。但越是热门的专业领域竞争越是激烈,由于市场变化飞快,所以需要从业人员有长期学习的能力。另外,计算机领域的就业人群平均发量比较少……相关岗位与薪资水平: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经理 - $ 139,220计算机硬件工程师 - $ 115,120计算机网络架构师 - $ 104,650软件开发师 - $ 103,560信息安全分析师 - $ 95,510以上就是美国留学比较难学的美国研究生留学专业介绍了,希望对各位学子的美国研究生专业选择有所帮助。
来源:《奇葩说》奇葩说7来啦大家最近有没木有在看啊本筏最近因为大幂幂金句热搜给吸引进去了好奇心再次驱使点开后,然后便……还是让小伙伴们自行感受下这令(大)人(快)窒(人)息(心)的对话吧:选手1:为什么学这个幼师呢,是因为高考分太低了,280分……幂:确实低了点儿选手2:如果杨幂肯对我说一句这小伙子长得挺精神,挺帅的,那我肯定……幂:那我不能骗人呀……选手3:为了证明我是适合这个舞台的,我还为此准备了一道辩题……幂:那我们就换道题吧。幂:不够犀利、那边原路返回、她(选手)是唯一一个我一句话都没有说的选手,因为她不想听别人说,只想自己说……看完大幂幂和各路群魔乱舞的奇葩,整场下来,本筏印象最深的还是一个清新脱俗的18岁小姑娘。她自称自己全身上写着一个“土”字,比起各路精致妆容的奇葩们,这位叫陈小雨的小选手穿着松松垮垮的普通高中校服,散发着朴素的光辉,兴许在人群中你都很难注意到她。她说自己来就是想贡献下18岁的声音的时候,本筏还在想怎么不赶紧下一个,然后陈小雨同学上场后扔出的一番Title:这三个Title吸引了本筏的眼球。SAT全球百分之三意味着什么,本身SAT考试内容对语言能力要求较高,虽然今年受疫情影响,部分考生无法参考,然鹅今年SAT的考生也仍有近220万人,几乎与去年持平。SAT全球前百分之三,可谓学霸一枚了。匹兹堡大学虽然不算美国顶级名校,在每年QS世界大学排名大概Top150,U.S.News世界大学排名Top50,排名不是一切,但匹兹堡大学是属于典型的在排名上被低估的具有高度学术声誉的学校(由Hugh Henry Brackenridge于1787年创立的Pittsburgh Academy,是美国18世纪为数不多的大学和学院之一),其哲学系是非常强势的特色学科。不是说好就是来贡献下18岁的声音吗?而一百多万的奖学金后来经陈小雨自己解释,是因为家里破产原因所以只能放弃匹兹堡的offer,最后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另一所学校的带有100w奖学金的offer,这笔不小数目的奖学金足以维持陈小雨之后在美国学习的生计,她也表示也有可能等攒够了钱就会转学匹兹堡,继续追寻自己热爱的梦想专业。作为在留学行业驰骋多年的本筏认为,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哲学系在美国乃至全世界排名前列,申请难度系数高于本校大部分专业。那么,18岁的陈小雨除了SAT学霸风还有啥亮点让匹兹堡哲学系给到Offer呢?是只看成绩吗?No No No~众所周知,美国大学注重学生的总体特点和潜质,不单单只是考察你是否是个“学霸”,还有你的各方面的综合实力与能力。据陈小雨自述,招生官也许看中了她自己文书中写到的高中时期经历。陈小雨同学提到高中就读一所学风严谨且严肃的学校,但是天生爱玩的陈小雨就觉得想做点什么可以解压又好玩又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就在学校举办了扔鞋大赛。你以为就扔鞋减压这么简单吗?在筹备这场减压的扔鞋比赛之前,陈小雨还自己整理了一份山区孩子走路费鞋的调查,又自己去联系了专门的旧鞋翻新业务,说服了学校后,最后把学校活动的鞋子翻新后捐给了山区的孩子。现在零零后都这么有想法、对生活有思考的吗?组织能力也太棒了吧,还有对贫困山区孩子的同理心,小小年纪就身体力行做起了慈善。从这个00后小姑娘身上还可以看到她对于自身清醒的认识和清晰的自我规划。本筏也做了一些粗浅的背景查询,从网上了解到陈同学的高中是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这是一所北京市示范高中以及海淀区重点中学,在百度百科的介绍中可以看到“2016年高考,文理科一本率均超过了98%,其中文科为98.86%,理科为98.90%。”这个数据放眼全国来讲是非常不错的学校,起点是不低的。陈小雨同学在与奇葩说主持人及嘉宾的问答中表现出了很好的逻辑能力和沟通能力,也通过先抑后扬,扬长避短,在被问到时也不隐瞒的方式达到了很好的比赛晋级等效果。说到这里,本筏立马想起了几年前小木筏带的亲学生柄辰(笔名)。就读于国内三四线城市的高中(广西某市普通高中),周围出国的学生极少,就读的中学位于郊区,以往基本上没有开过出国成绩单......但是就是在这样的城市和学校,柄辰同学目标极为明确地只申请了8 所美国德州的学校(每次提到这一点,一方面本筏很开心我们的同学有清晰的目标,另一方面也感觉丢失了星辰大海那么多的好offer),最后录取了6 所,包括德州农工、南卫理工等等,其中有三所学校给了他奖学金,分别是南卫理工10万美金奖学金;贝勒大学8万美金奖学金;以及德州达拉斯全奖加每学期1000美金补助。光是德州达拉斯的全奖+每学期奖学金补助如下:算一下:学费:38,168 USD/year,本科四年补助:1000 USC/semester, 一年两学期其它mandatory fees先不算,光是以上两项奖学金已超过100万人民币。在拿到全部录取之后,柄辰用余下半年的时间集中准备国内高考,最后获得604的高分,高出当地理科一本线97分,托福考了100分的他高考英语147分。在所有的美本申请人中,很少人可以这样好地兼顾留学申请和国内高考,尤其是拿到美本全奖的同时高考超过一本线近100分,尤其是他的起点只不过是国内三四线城市的普高,且第一次托福考试分数仅40+。柄辰的姐姐也是我们曾经带过的学生,而柄辰在申请规划和准备申请的三年时间中从一个内敛害羞的小盆友成长为一个自信开朗的小伙子,作为从未谋面却了解颇多的网友老师,我们常常地为他感到高兴和骄傲。2018年入学美国本科,截止目前,柄辰在美本的成绩一直保持全A(4.0/4.0)。在一次获得Dean’s List的学校邮件中提到“Students like you-the very best of the best”,是学校的高度赞赏,估计学校也在摸着胡子欣慰地笑着:“这几年的钱没白花。”柄辰同学目前大三,已经在硕士申请的准备中,我们期待并祝福他一往无前拿到梦校的录取,也可以争取到难得的奖学金。无论你的起点是高是低,无论现在是早是晚,马上出发,定好目标,做好计划,都不晚。我们敬佩从优秀到卓越的故事,我们也感动于逆袭的黑马。2021年已经到来,我们都要加油呀!
正青春·毕业生专访· 编者按 ·哈佛大学有一句名言:"当你为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忙碌的时候,就没有时间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而担忧了。" 人生路上,诱惑丛生,荆棘拦路,但我们要坚持选择自己最想要的。本期“正青春·毕业生专访”带你走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姜易函,与你分享他在大学的选择之路。姜易函2016级人文社科学院翻译专业学勤书院高中毕业于杭州二中毕业后将赴利兹大学修读哲学硕士课程听从内心的声音或许对于不少人来说,一个翻译专业的本科生做出攻读哲学硕士项目的决定,有那么一点意料之外的感觉。姜易函已经收到了利兹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北伊利诺伊大学的offer,并决定在2020年9月前往英国利兹大学攻读哲学文学硕士学位。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哲学,姜易函给出的回答很简单:“我对哲学比较感兴趣,然后未来职业可能是在大学里当老师,我比较喜欢那种工作状态,总之,我觉得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挺好的。” 姜易函坦言哲学一直是自己的“心头好”。在高中时,他已经泛读了主要的哲学著作。在大一下学期,修读了由Dr. Christopher Kluz主讲一门通识课——“与人文对话”,让他重拾对哲学的兴趣,对哲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开始思考未来硕博往哲学研究方向发展。哲学论述并不易读,有时一个小时也看不了几页,但一旦看懂了,就会觉得豁然贯通,这种痛并快乐着的感觉,姜易函常有。他最喜欢的三个哲学家是尼采、萨特、庄子,从他们那儿,他对于什么是“理想的生活”、“怎样去生活”有了更多思考。萨特曾言:“人是受自由之苦的。”人拥有自由的意志、选择的权利,也必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因此人生的每一个选择都应该听从内心,做真正想做的事情。于是,姜易函听从内心真实的想法,选择了哲学。“哲学对于一般大众来说,看起来时没有非常实际的价值,但是我觉得它有它存在的价值,有研究的价值,因为它对社会、对一个人的人生有启蒙价值,这是我觉得有意义的。”在一个重物质的时代里,哲学与金钱、权力、地位似乎都不太搭边,姜易函也未尝没有考虑过未来的经济收入、发展方向。虽然未来收入或许算不上高,但是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而且哲学是他所喜爱的,在大学任教的生活状态也是他能接受的。“路子窄,确实是这样,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就只有去让自己在这条路上做到最好。”姜易函认为成为一个优秀的做哲学的人,收入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毕业季留影Graation photo有的放矢,尽力而为为了学习更多哲学知识,并为申研做准备,在校内,姜易函修读了哲学作为辅修专业,并在大二暑期在杜克大学选修了两门哲学课程,大三上学期,他去往苏格兰圣安德鲁斯交换继续学习哲学。这些经历让姜易函对国外的哲学教学水平有了了解,还认识了一些哲学老师咨询申研问题。为了兼顾哲学课程学习,姜易函几乎每个学期都是6门课满学分,有时还需要修7门课。面对不小的课业压力和有限的精力,姜易函强调“尽力而为”,他会选择将重心放在未来的主业——哲学上,将更多时间和精力分配到读研相关事情上。即使课业忙碌,姜易函的课余生活依然丰富多彩。在校期间,他参加了英语辩论队,这段经历让他收获颇多。辩题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各方面,与此同时需要阅读大量的英文材料,这些经历不仅扩充了他的知识面,还锻炼了演说能力和思辨能力。姜易函曾参加上海国际辩论公开赛(SIDO)和亚洲联合辩论锦标赛(UADC),在比赛中他认识了许多来自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增进了对西方国家的了解。除了活跃于辩论赛场上,姜易函也常常出现在篮球场里。他曾参加篮球社团,平时跟着教练训练,有时也会出去打友谊赛。谈到大学的精彩瞬间,姜易函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2019年的书院杯篮球赛,他所在的学勤书院队赢得了冠军。感动与感恩在学习和申研中,姜易函很感激学校老师们的帮助,尤其是哲学老师们。“他们都是非常尽职尽责的老师,”不论是教学质量、学术水平,还是对他的帮助,姜易函都印象深刻。姜易函常常会找老师们聊天交流,关于研究生、博士的一些疑惑,老师们都一一耐心回答。在姜易函看来,比起普通高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系更加亲密,亦师亦友的相处模式让他对未来发展有了一个更清晰的方向。姜易函与人文社科学院Christopher Kluz博士在学勤书院高桌晚宴上合影对学弟学妹说:“GPA在申研时候非常重要。学弟学妹们以后就不管干什么,我觉得GPA还是从一进学校就要抓紧。”“可以去上一上Lucas老师的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研究的话题是关于人类的存在。它的主题就是把哲学拉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去思考要怎样去生活,我觉得对于每个人来说,怎样去生活是非常重要的话题,上完这堂课大家会产生一些思考。”回首过去六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全体师生一直共同探索在中国内地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育人模式。2018年,大学向社会输送经管学院首届本科毕业生。2019年,理工学院首届本科毕业生和经管学院第二届本科毕业生走入职场,或继续前往世界名校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2020年,人文社科学院迎来首届本科毕业生。港中大(深圳)的毕业生们同样为大学四年的付出与奋斗画上了最为圆满的句号。我校约84%的毕业生将到世界最知名的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约16%的毕业生选择就业,获得了国内外知名企业,包括华为、微软中国、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的录用通知,平均年薪超过往年。来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传讯与公共关系处出品采访、撰文:甘笠男(2017级 经管学院 思廷书院)排版:许甘露(2018级人文社科学院、祥波书院)
天才学霸北大、清华毕业后出家当和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每每看到类似的新闻,都能让人大吃一惊!毕竟不管是国家还是父母,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付出许多精力,而毕业后他们一旦走上出家不染凡尘这条路,未免让人觉得可惜了。尤其是北大、清华生出家当和尚,更让人痛惜不已,因为他们如果继续深耕自己的专业,假以时日,定能做出一番事业,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是,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他们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而做出的选择,想必也是最正确的选择。由此,一波又一波的高材生走进了寺庙,去追寻心灵的归宿。不过,许多人出家也仅是个人而已,但本文给大家介绍的这一位法师则不同,他一人出家后竟然还说服父母一起出家。真是让我等红尘中的凡夫俗子百思不得其解。他就是北大02级哲学硕士生邓文庆,毕业后选择出家当和尚,当初不顾父母哭求,最后竟连父母也出家了。一、天才邓文庆能考上北大的学生都基本是学霸了,邓文庆也是这样,从小就表现出过人之处,在不经意间就能记住人家说过的话,而且他的脾气要比一般的孩子温顺许多,完全没有萌动青春的那种叛逆,是父母眼里的好孩子,老师心中的好学生。别人家的孩子都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太难",常常把作业带回家并且不得不“挑灯夜战”。但是,邓文庆却从来没有向父母抱怨过,也很少在家里写作业。邓文庆的父母不明就里,以为他这样子是懒的表现,越想越是担心。但是当考试成绩出来,邓文庆总能拿第一。父母异常开心,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经了解,原来他回家不写作业是因为他在学校早早就把作业完成了。即便是一些很刁钻难解的试题,在他手中也被瞬间攻破。这让他的同学望尘莫及、老师也惊叹不已。如众人所望,邓文庆在高考中,一鸣惊人,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大哲学系。父母多年的辛劳终没有白费。邓文庆上北大报道的那天,他的父母分外高兴,觉得多年的辛劳终于有了回报,却没料到他们的儿子上大学后将要发生的一切。二、创办耕读社上北大之后,邓文庆依然很努力学习,各门功课都十分优秀。而让他很开心的是在这里结识了一大批热爱哲学的老师和同学,他们常常在一起探讨"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等各种哲学问题,常常是讨论到忘记了吃饭的时间。同时,在校期间,邓文庆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研究。由于从小就热爱传统文化,他在北大便抓住更多的机会阅读那些经典名著,并时常被一般人认为晦涩难懂的经典诗词紧扣心弦,感动得不能自己。在与“古贤人”对话中,他领略海阔壮观的景象。但每当在图书馆捧着书本孜孜不倦地阅读时,他发现有许多人和他一样,捧着书本"贪婪"的汲取着书中的精华。突然,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在他的脑海里:何不把热爱传统文化和经典诗词的同学召集起来,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进步?于是,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同学,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响应和支持。在2002年10月,邓文庆在北大成立了"耕读社"。“耕读社”是北大一个以“诵读传统经典、学习传统文化”为宗旨,理念和实践并重的学生社团,主要的活动包括经典诵读、读书研讨,也做一些有机农业推广、社区教育等实践活动。邓文庆是耕读社的第一任社长。耕读社的成立,不断的吸引了许多爱如传统文化的同学进来。在研讨之余,邓文庆也组织大家参加一些活动,如经常去北京龙泉寺做义工,帮助法师打扫卫生种耕种各种蔬菜,还会听法师们的诵经和佛学讲座。由于邓文庆学习成绩优秀,他本硕连读,并于2006年顺利硕士毕业。正如许多人想象的一样,他也想象自己毕业后会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然后收获爱情,最后成家。毕竟他想自己好歹也是北大研究生毕业,再怎么样也不会混得比别人差。却没有想到,他在社会上找工作多次碰壁,被现实屡屡打脸。为此,他很苦恼,并在思考人活的意义是什么?在一次次的思考中,邓文庆越发觉得出家才是他最好的归宿。三、带着父母一起出家或者是在红尘中,邓文庆找不到无法安放的灵魂,所以他在没有告知父母的情况下,来到了福建莆田广化寺剃度出家。后来,邓文庆的父母在福建广化寺找到他,多次哭求劝他不要扔下父母出家,希望他能还俗,过上普通百姓家的日子,不求有多富贵。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佛法学习,邓文庆对佛法有了更深的领悟,觉得在寺庙每天的学习生活中,更加充实,并且在这里找到了许多共同学习佛法的道友。因此,他觉得现在的生活更适合自己。面对父母苦苦的哀求,他依然没有改变想法,离开广化寺后,来到他熟悉的北京龙泉寺,继续潜心修行,法号显庆。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更多的人吃惊!在2006年下半年,邓文庆说服父母,一起来到北京龙泉寺出家。或者是其父母也不想让儿子有后顾之忧,而且劝说多次皆无果,所以父母只好顺从他的意愿,毕竟这样子可以一一边陪伴孩子,一边学习佛法,就当是换一种活法,颐养天年。现在,邓文庆的父母免费吃住在寺院,平时还会做一些零活,也跟着研习佛法了。对于邓文庆的出家,他北大的多名同学表示理解,他们称社会价值是多元化的,这也是一种追求人生价值的表现。也许是吧!在很多人看来,觉得他的选择很可惜,放弃了大好前程,而追寻内心的声音。但对于他来说,出家或者就是最好的归宿。四、结语邓文庆和父母一起出家的事情发生之后,有许多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但他都拒绝了记考的采访。也许他真的只是需要一个清静的地方就足矣,可是在他之后,从耕读社走出来的和尚可不止一个。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柳智宇作为耕读社社长,在2007年3月24日,带领北京大学耕读社和国学的80名学生来到龙泉寺体验生活,当时就邂逅了30多岁、身穿僧衣并戴眼镜的显庆师父。显庆师父给他们讲解佛学,之后,柳智宇也出家了。这真的是机缘巧合,还是大智若愚?未来还将有多少的天才走进不染尘世的庙宇?
首先,下图是全国哲学专业高校排名情况。哲学专业前30强排名另外,A区和B区的学校排名,此处不分先后。全国哲学学校不过,C区的在这里是没有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前18排名,以及其他院校。小编整理统计了,以下几所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录比,以及报名人数和推免人数,还有最高分最低分,可以对照参考,然后进行20考研的报名情况。数据仅供参考,也是全网唯一计算出来的。复旦大学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录比,以及报名人数和推免人数,还有最高分最低分苏州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云南大学南宁农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云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苏州大学湖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其他院校会在后期,陆续更新在上。希望考研的同学,多多关注我这个。也希望,这些数据,给今年哲学专业考研的同学一些帮助。考研加油!哲学专业考研的同学,加油!相信自己,考研的道路虽然艰苦,但是,坚持下来,必定成功!相信自己,相信明天,相信未来!
用人单位缺乏判断力,不会深究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学得到底如何。只用学习时间判断一个应聘者,是一种简单的判断,可以说是偏见。学位含金量与制度无关,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培养过程,就是我们怎么去安排课程,怎么挑学生,以及质量把握等方面。“和你一起面试的国内研究生都读了两三年,而你这个硕士实际只读了大概九个月,你能学到什么呢?”这是王可找工作面试时最令她尴尬的问题。香港某高校新闻学硕士王可于去年夏天结束课程,返回内地找工作。“当时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觉得很尴尬,毕竟是被质疑的感觉。也没想到会被问到这个问题。”接受采访时王可这样向记者解释。其实,不仅是香港地区的留学生,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也有大量的“一年制硕士”,美国也有少量时长为一年的硕士课程,如法律硕士(LLM)。当他们回来的时候,也常常遭到用人单位一定程度上的质疑。从未停止的争论“读MSc忠告:香港MSc(注:科学硕士,master ofscience)甚至可能成为你简历上的污点!”王可如往常一样随意地浏览网页,QQ系统忽然弹出了这么一条群消息。该消息来自一个在香港读书的内地生交流群,王可正准备打开链接看一下。群里紧接着有人发言:“老帖了。没意思。”“说得好恐怖,虽然估计部分真的被夸张了,但的确值得反思反思再反思。”出于好奇,王可搜到了原帖。帖子的出处是寄托家园论坛,发表时间为2010年1月19日,参与讨论的跟帖多达19页。“事实上,关于读授课式这种一年制硕士究竟值不值得的讨论,一直没有停过。已经是‘月经贴(讨论话题出现频次很高的帖子)’了。”王可有些无奈地笑着说。此“忠告帖”的作者叫做“hatehkust”,2009年赴港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读经济学硕士课程。在帖子中,他历数了自己在香港以及内地找工作所遭遇的种种不愉快乃至“噩梦”,内地用人单位在学习时间上对他的质疑,某银行简历筛选系统排斥港校等等。他认为,这一切都是读了这个硕士造成的。而写这个帖子是为了告知后人:“这种一年制的培训班绝对对你日后的工作之路害远大于利,来香港读MSc不仅不能给你镀上哪怕一层再假的金,甚至绝对可能成为你简历上的污点。”“对于授课式硕士含金量的讨论几乎是每一个新人都会问的问题。”王可说。在hatehkust的帖子下面留言的同学很多,有的对他MSc比国内硕士清闲的说法不以为然,也有人对于他这种“泼冷水”的行为表示肯定。香港和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地区和国家的研究生课程分两大类,一类叫做研究式课程(注:Research PostgraateProgrammes,RPG),一类叫做授课式课程(注:Taught PostgraateProgrammes,TPG),二者的区别简单讲就是一个以日后从事学术研究为导向,招生人数很少,一个以就业为导向,招生名额比较多,课程也偏实际;研究式的要两三年,授课式的一般一年到一年半。王可向记者介绍道:“研究型硕士叫做Masterof Philosophy,哲学硕士一般略写作‘mphil’,而其他的文学硕士(Master of Arts,MA)、科学硕士(Master ofScience,MSc)等等,都是授课式。”“各种声音都有,每一种选择都有得有失,关键看你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王可说,当时她也是查阅了很多资料才决定到香港读授课式硕士的。“我希望在香港可以开阔眼界,同时学习偏实用的课程,方便就业。”时间与质量的关系在简历上最一目了然的就是学习时间的长短,也是“一年制硕士”最容易被质疑的地方。因为即使按照入学时间到毕业典礼来计算,也最多一年半。这还是因为毕业典礼与课程结束时间相隔约半年。那么,姑且被统称为就读“一年制硕士”的学生们,他们的学习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呢?hatehkust称,他所认识的一些内地“985工程”学校的研究生,“起早贪黑地像头牛一样,上课、作业、考证、论文、项目、实习”,而读MSc的同学“每天打游戏到凌晨4点,中午才起床”。“其实无论在什么学校什么课程,都有认真学习的学生,也都有混日子的学生。”王可介绍道,因为香港与英美等地的高校时间安排相同,所以都没有内地的学期时间长。每学期只有13周左右的课程,而内地高校普遍都有18周或者以上。“如此一来,课程就很紧凑,节奏很快。每门课的老师都会在第一堂课就把整学期的课程安排发下来,具体包括每节课的预备阅读书目,每一次作业、什么时候作课堂报告,有个人的,也有小组为单位的。一学期上三四门课觉得比在内地时上七八门课还累。”也正因为如此,人人网上有一条被广泛转发的状态,是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位同学在考试周用网上流行的“咆哮体”进行的吐槽。该同学说,自己读研究生了还考试、闭卷考试,还要作报告、写论文,还不止一门课如此,“毕业之后还被人说你不就是TPG毕业的吗,不就是花钱买的吗,不就是很容易就申请到的吗,等姐拿到学位证非得供起来,那是姐拿血和汗换来的!”虽然是语气夸张的调侃,但是王可觉得这条状态还是很形象的,“尤其是最后两句,其实也是对质疑授课式课程的一种回应”。对于用人单位对学习时间的质疑,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侯定凯表示,用人单位有自己的想法,有的比较偏向海归,有的也会因一些质量问题有所渲染的报道而对某种类型的硕士“并不买账”。“他们缺乏判断力,不会深究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学得到底如何。只用学习时间判断一个应聘者,是一种蛮简单的判断,可以说是偏见。”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郭英剑也向记者表示,他坚决反对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用学习时间长短去质疑或者评价一个学生,“这对学生很不公平”。如何衡量含金量关于大家通常所说的含金量,侯定凯分析道:“首先是从学习时间上衡量,其次就是从写不写论文来衡量,认为写论文的情况比不写论文的情况好像要求要高一些。”而就这两方面来说,侯定凯认为,这与一个国家本身的学术传统有很大的关系,不存在哪一个制度比哪一个制度更好的问题。“如果仅从时间与论文两方面来衡量,那么我们的研究生培养无疑应该是很好的,硕士普遍的都是三年,而且全都需要做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但事实上我们的研究生培养得并不好,批评声音很多。”侯定凯说。在招聘的时候对人才进行考量,是招聘方必然要进行的活动。但是,招聘负责人或者公司领导真的具有评价一个学位含金量的能力和资格吗?对此,侯定凯认为,评价一个学位的含金量如何,实际上最终应该是由教授、学者、专家这群人来把握的,外行实际上无法判断和评价一个学位的含金量。“因此,有关学位含金量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一个培养过程的问题,就是说我们怎么去安排课程,怎么挑学生,以及质量把握等方面。”王可说,自己所读的课程没有毕业论文的硬性要求,只是作为选修。如果写论文,相当于修一门3学分的课程。“但是事实上,一些课程也会要求我们写论文、写报告。”而修读香港中文大学全球政治经济学硕士的一位同学更是向记者“诉苦”,因为学习的课程偏理论一些,除了课堂报告外,每门课都要写论文,“尤其期末快结课那一两周,写论文的压力特别大。不能因为我们没有一个所谓的毕业论文,就觉得我们很悠闲啊”。英国华威大学国际安全专业的张晨则表示,他们是需要写毕业论文的,自己当时写了一个月。“国内的想法偏传统,认为论文是控制质量的手段,喜欢从结果出发,用一次性的方式来控制整个过程,是本末倒置。”侯定凯对此分析道,据他了解的情况,国外的课程一般有系统的培养方案和考核,平时的作业、报告等形式也较为多样,“当然学校与学校的差异性也存在,也有很糟糕不负责任的教学情况存在”。“总之,学生的发展是多样性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写一篇四五万字的论文。有想法和写文章不是一回事。”侯定凯说。专学分开是大势所趋何青去年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型硕士,以一分之差被调剂为传播学的专业硕士,因为专业硕士的招生名额多于学硕。而她现在表示,“读专业硕士也不错,本来就没想要走学术路”,只是担心用人单位可能会歧视专业硕士。“国内目前的学术型硕士已经开始锐减,而是大力发展专业型即职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由学术型向专业型转型的指导思想是极其明确的。这一点,由于有教育部的行政命令在,大方向已定且已见成效。”郭英剑对专硕学硕之分表示肯定。侯定凯说,这种改变是教育部门针对现实作出的反思,包括考虑研究生缩短学制。“拖三年也不见得有积极作用。有的课程可以进行调整,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工作。”而现在研究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因此才要变革,“改革的方式不是从学术本身来考虑问题的,更多的是从人才市场的角度来作一些调整。包括以前的扩招,到现在对扩招人数的控制,以及学制的改变,都是如此”。王可觉得,授课式硕士对应为国内的专业硕士,都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从人才市场的角度来说,它们更需要学生掌握与岗位要求有更多对接的知识或者技能。侯定凯说:“现在的专业硕士,就是按照这样的方向在走的。”虽然关于这种国外的“专业型硕士”的一些不理解和争论存在,但是,身为一位高校教师,郭英剑还是鼓励自己的学生出去留学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在国内接受了多年的基础教育以及本科阶段的高等教育,应该出去看看并接受一下比我们更好的高等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在拓展个人高等教育多元经历的同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随着美国精英大学录取率纷纷降至10%或者更低,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学校到底想选择什么样的学生?仔细研读这篇文章,你也许可以找到答案……在2005年,当我开始就任耶鲁大学本科招生办主任一职时,我必须面对一系列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很快发现这些问题非常难以改变。首先,来自世界各地,为数前所未有之众多,极具才华和成就的学生正在申请进入耶鲁。在1970届和2000届学生之间的三十个年头里,申请人数从6,000增长到13,000。在此之后的一半时间内,也就是2000届和2015届之间的十五年间,申请人数从13,000爆炸式窜升至27,000人。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其他国家的申请群体人才济济,而且申请学生(对就读耶鲁的机会)可谓是梦寐以求,因此我们能够从中找到任何希望得到的精英人才。其次,我们面临根深蒂固来自群体性和社会性利益冲突的挑战。在这八年期间,就招生过程我与之讨论或者争论的群体包括:教师、学生、管理者、校友、招生办工作人员、升学顾问、媒体评论家、社会科学家、以及完全的陌生人。这些人士提出各种理由认为耶鲁应该招收更多、或更少的以下学生:国际生、运动员、来自校友家庭者、来自低收入家庭者、来自中产家庭者、来自富裕家庭者、有宗教信仰学生、来自某个特定民族或种族学生、科学家、工程师、公立学校学生、私立学校学生、具多种才能学生、怪异学生、活动家、真正的学者、音乐家、写作好手、艺术家、同性恋学生、来自都市的学生、来自乡村的学生——以及很多其他种类的学生。鉴于各种利益冲突和优先考量因素的不同,录取结果不可能让所有人感到满意。第三,美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中学教育系统所表现的不同特征令人迷惑不解。对于所有的学校而言,我们知道家庭收入和出身环境决定了一个学生获取文化资本、学术预备、以及做出出色大学申请的难易程度。因此,我们总是希望能够从一位申请者可能获取的机会前提下评估其成就是否真正出色。但对于任何特定的个人而言,如何将前者与那些仅凭能力、勤奋、和个性坚强即可获得的成就或挑战分辨清楚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第四,尽管申请中包括很多相关的数据资料——标准化考试、课程、分数、课外活动、学校推荐信、申请文章、和面试,但申请者只能将其14岁和17岁之间的材料整合在一起提供给我们。他们正处于人生最变幻莫测的青春期,还未成为独立的成年人,很多有关能力、观念、和个人品性等因素无法精确衡量或者尚未完全形成。大学招生官在工作中既没有水晶球(预测未来的工具)助阵,亦无情报网络的支持,意味着我们很多时候无法做出可靠的事前预判。我列举了上述事实是因为我们的招生过程及其结果必然受其影响。鉴于申请者的众多、招生名额的限制、相互冲突的优先考量因素、以及预判能力的不确定等制约因素,那什么是我们的(招生)目标?耶鲁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为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服务,是这个研究型大学的核心部门。耶鲁大学基本上就是一个学者的团体,而耶鲁本科学院则为拥有卓越天赋、潜心准备、雄心勃勃的学生传道解惑。同时,我们录取本科生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下一代的学者和研究者,虽然我们知道部分本科生将选择学术道路并在该领域获得成功。耶鲁的那些顶尖研究生院和专业学院更多地是完成上述特定使命(培养学术人才),因此这些学院的招生工作也更多地集中在衡量和证明(申请者)学术成就方面。在本科招生领域,我们必须秉承耶鲁长久以来的使命,即培养拥有责任感的公民和领导者,即那些在企业界、在公共服务领域、在专业服务领域、在宗教领域、在艺术界、在教育界,通过创办和管理实体获得杰出成就的毕业生。关于如何界定“领导者”:我并不是指获得崇高地位或者超常收入者。培养领导者指的是教育那些具有超常合作能力、服务导向、高创新动力、以及拥有为公共利益做出最大贡献的热情和品格之人士。我们的职责是将富有勇气和远见卓识的人士送到那些最需要他们的全球性事业、组织和社区中去。耶鲁招生办将此目标牢记在心,数十年来我们招生中最优先考虑因素一贯就是多元化,这里指的多元化反映在社会经济阶层、种族、国籍、性别、技能、信仰等各方面。一些批评家认为我们的招生筛选过程无非就是再造一些社会精英,这些精英与社会底层的距离将渐行渐远。这些评论家的指责没有顾及到以下事实:耶鲁和其他同级别的大学是世界上最为慷慨的助学资金提供者,助学金发放是基于家庭经济状况单一因素;在所有选择性私立大学中,选拔性最高的大学同样也是拥有学生群体最多样化的大学(无论是就种族还是社会阶层而言)。我们将多元化置于首要地位还因为这与耶鲁的教育息息相关。学生从来自不同背景同学不断重复的接触中获益良多。如果我们假设通识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那么我们必须考虑到不同的经历、背景和身份认同感将深刻地影响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一事实。耶鲁大学校长Peter Salovey(1986届哲学博士)在向2006届新生致辞中指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和国家的学生对于类似的经历和描述的认知出奇的不同。不是任何人都能在多元化环境下充分体会到(自己观念中)内含假设和认知局限。但是,没有机会听到不同声音的人甚至不会开始去体会。批判性思维不仅只是质疑他人所言所行,而且要反思自己最信奉的观念之根本和基础。另外,在课堂和学校宿舍之中的高度多元化能够充实讨论内容、激发新思路、并且拓展交友范围。总而言之,我们必须使学生们做好充分准备应对一个要求他们跨越各种界限、在一种难以预测和高度动态的全球化环境中与来自不同背景同事紧密协同工作的世界。除非我们据此提供教育,否则无法完成任务。在耶鲁大学,追求多元化和追求卓越是紧密相连的,因为在这个全球化的社会中两者同样地紧密相关。作为一名招生办负责人如何在影响招生过程的众多制约因素和利益冲突中达到这些目标呢?我只能以自己为例,当然,我现在已经不再担任招生办主任了。我认为我的工作是招收一个最多元化的学生群体,那些在各自的成长环境下真正显示出无与伦比发展潜力的学生;以及那些一旦有机会接触到耶鲁大学的资源和同学后,将对公共利益(common good)做出毕生贡献的学生。我希望能够招收的是那些能够从(耶鲁)求学经历中收获最多,并且对于彼此和整个世界,做出最多回报的学生。我对于招生任务的思路反映了耶鲁大学一项与众不同的特质,这项特质我相信甚至那些为数不多与耶鲁同一级别的大学也并不具备。在招生工作中以及我个人在耶鲁作为一名学生、校友协会主任、教师、招生主任、和校舍管理者的经历中,我总是能够感受到耶鲁培育和支持其毕业生、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所反映出来的那种深刻的团体感。耶鲁团体永远不会是完全的和谐,但我的期望是我们在此学到珍惜那些在一个互相合作支持、茁壮成长的集体中的真正公民才能拥有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