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8个国外开放的硕博论文、期刊、数据库下载网站!惊天破

8个国外开放的硕博论文、期刊、数据库下载网站!

今天,早发表的小编给大家分享几个国外开放的硕博论文、期刊、数据库下载网站。1、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https://www.wpi.e/)伍斯特工学院:包括670余篇学位论文,其中有550多篇全文,硕士论文4篇。涵盖生物、电子、计算机、材料、物理、机械等学科。2、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http://etheses.nottingham.ac.uk/)诺丁汉大学的论文数据库。含131篇免费硕博论文,涵盖医学、艺术、教育、法学、工学等学科。3、Australian Digital Theses Program(http://adt.caul.e.au)澳洲数字论文计划,由澳洲大学图书馆员协会发起。包含澳洲40余所大学的15440篇硕博论文,涵盖各个学科。4、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http://www.lib.ncsu.e/ETD-db/ETD-search/search)北卡罗来纳州州立大学的3937篇免费博硕论文,涵盖了化学、物理学、电子电气、核能、机械、材料、食品、林业、土壤等各学科。5、University of Pretoria :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http://upetd.up.ac.za/)比勒陀利亚大学的电子学位论文,含3000多篇电子博硕论文,涵盖社会学、食品、建筑、经济、信息、生化、教育、管理、心理学、法学等学科,其中2876篇可免费获取全文。6、Ohio State University(http://www.ohiolink.e/etd/search.cgi)俄亥俄州立大学电子学位论文。含12677条记录,索引更新及时,还可在线翻译成中文,涵盖机械、电子、管理、哲学、化学、环境学、材料、数学、物理等学科,可免费获取。7、加利福尼亚大学国际和区域数字馆藏(http://repositories.cdlib.org/escholarship/)加利福尼亚大学国际和区域数字馆藏研究项目。eScholarshipRepository主要提供已出版的期刊论文、未出版的研究手稿、会议文献以及其他连接出版物上的文章1万多篇,均可免费阅读。8、剑桥大学机构知识库(http://www.dspace.cam.ac.uk/)由Cambridge UniversityLibrary和University ComputingService维护,提供剑桥大学相关的期刊、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等电子资源。论文发表,就上早发表

东山

攻读博士学位:出自美国博士的研究论文26条心经

尊敬的读者朋友:您好!感谢您打开《周教授大讲堂》公众号,并品味我们的作品。我们的宗旨是为朋友们提供有关人的培养和教育方面的、具有最大深度和广度的、可靠实用的系列“干货”。相信您会有所思考和感悟或有所启迪和收获!我们期待与您的交流互动,也盼望您的评论、点赞、关注、推荐、分享和收藏,谢谢!在这里没有豪言壮语或空洞说教,有的是泣血真言或实战技巧!当您手握博士生录取通知书、信步踏上攻博征程之时,也正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重新开始。在我国,2016年招收博士生的人数已经超过7万,毕业博士生人数也有5万。可见,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了攻读博士学位的潮流之中。显然,依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种趋势还将进一步持续和增强。近几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界又出现了近半数博士生延期毕业的状况。因而,如何帮助博士生按期完成学业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除外国家教育政策、大学管理机制、教师管理机制等等大政方针之外,博士生个人应该注意些哪些问题,采取哪些适宜措施来帮助自己顺利完成学业,对此类问题也可能同样值得思考。尽管从价值观、性格特征、认知偏好、习惯行为等方面来看,可能无法找到一个普适的、万全的攻博秘籍;然而,借鉴一些他人经验、选择一些适合自身情况的具体方法,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必将有助于你在学海行舟。托马斯博士(phD.M.Thomas)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不乏有益的技巧与方法。现笔者结合一些相关资料和自己的认识将其编译如下,供有兴趣者参考。尽管我们无法保证所有的方法都适合于你,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其中某些部分一定能为你所用、让你受益!(1)尽早确定你的论文主题你在研究生院,如果可能应该尽早选定论文主题,甚至题目。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从一个主题到另一个主题,以免耽误时间。不过,在确定论文主体之前确实需要经过一个严格的文献回顾和深入地调查研究,并与导师或指导教师反复沟通达成一致。从而保证你的论文主题选择的正确性。(2)尽早开始你的论文写作相对于你投入的时间,最终能更好地完成你的论文写作项目。充裕的时间,对于更好的写作和更有价值的研究工作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足够的时间有利于你的学位论文的修改和最终提交。为自己的写作计划设计一个时间安排表,并严格遵循安排表的部署完成任务。(3)直观地组织和描绘你的材料当你需要从大量的事实或想法中展开论点或叙述时,用直观的方式组织和绘制你的材料。您可以尝试在索引卡上编写所有变量、构造或源,并将其粘贴到磁性白板上,按需要移动卡片并绘制箭头以显示关系。在不同的时段对白板进行拍照,以便记录你的工作进度,或在需要时返回到早期的迭代。当然,更为简单的方法是利用思维导图程序轻松实现上述的全部功能,而且该程序在操作、修改、返回迭代、分享、打印、交流、保存等方面更具优势。(4)不要让你的论文委员会成员避开你你应该合理、适时地吸引你的论文委员会成员们的关注,不要让他们避开你。关键是不要害怕坚持让他们履行对你的义务。(5)打印长文本当你在电脑上阅读和处理一个很长的文本时,很容易丢失视点,而且屏幕的闪烁也影响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此时,你可以将文本打印到纸上。这样你将能够更轻松地查看各个部分的相对长度,组织框架来构建你的想法,修改、添加、删除字词句等。此外,让你的眼睛从电脑屏幕上中断一些时间,对你的健康有益。(6)为长的写作项目创建容易更新的大纲在需要长时间的写作项目中,使用微软 Word中的标题样式,创建一个容易更新的大纲,有利于项目的顺利进行。首先,根据标题的级别将每个子标题放在相应的标题样式中。然后,在文档的开头插入自动目录。这个自动目录本质上是你的手稿的概要。现在,你可以轻松地看到你的各种文本参数与结构,并且你可以立即更新它,或添加或更改子标题。使用自动目录 /大纲检查文本的整体结构、每节的字数等等。(7)别为文档格式化花费太多时间不要让文档格式化成为耗费时间的吸血鬼。通过聘请编辑或文件处理专家,这项工作非常容易外包。或者,你自己出面应对文档格式化的挑战,网络上关于文档格式化的工具、方法和诀窍随处可见。不过,需要权衡时间与成本的消耗是否适宜。(8)利用你的论文草案守护你的利益使用你的论文草案守护你的利益。你可以就论文向论文委员会的委员们提出问题进行咨询,欢迎委员们提出批评意见,并听取他们关于你的论文项目如何顺利进行的指导意见与线索。(9)了解微软 Word的基础知识至少掌握微软 Word的基础知识,以便你可以根据需要快速调整边距,插入表格,使用标题样式等。了解你的技术工具,以便尽可能多的为你节省时间。 (10)使用Word的跟踪更改功能学习如何使用Word的跟踪更改功能(如果你还不会),你可以随时跟踪不同版本文件的变化,优先考虑不同的读者的反馈,并选择或拒绝你不同意的更改。同时要求读者在注释框中添加评论,而不是文本本身。(11)记录你的想法如果你是那些努力将自己的想法从大脑绘制到纸上的人,那么你可以尝试自由写作。不要担心结构、组织、层次和风格,只需把它记录下来。未来的某个时候,你可能重新回来用新的眼光审视你原来留下的精彩记录,发现其中闪光的亮点,并将其纳入到你的新工作之中,成为你的成果的一个组成部分。(12)写作任务与写作能力的匹配在工作和生活中,人们会碰到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比如学术写作、法律写作、医疗文书写作等等。同时,人们在学习和掌握写作技能时,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或者说种种类型的写作任务都很擅长。因而,在现实的工作和生活情境中,需要考虑写作任务与写作能力的匹配,还要分析写作任务的时间要求及达成标准。对于自己陌生的写作类型,最好找一个写作伙伴、撰写顾问,写作教练或编辑,来帮助自己。当然,你还可以将某些写作任务外包。(13)不要让潜在的语法错误减慢你的写作进度不要痴迷于你潜在的语法错误而减慢你的写作进度。在你的写作初稿完成之后,可以使用语法工具对语法的正确使用进行修改,这是最为简单而有效的方法。(14)语法工具网络上可以搜到的语法工具已经不止一种,写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使用。比如GrammarGirl就是一款很实用、方便、可靠的语法纠错工具。(15)在写作教练网站学习显然,写作不仅是一个耗费时日的工作,也是一项需要技能的工作。为了节省你的时间、提高写作水准,如果你愿意可在一些写作教练网站上学习与交流。(16)学习段落结构无论是学术写作,还是文学写作,以及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写作,都会涉及到段落结构问题。专业教材和著作可能有些繁琐,笔者在此提出一个简要的说明。什么是段落?这是一组3-5句类似的句子吗?它是一个主题句后面跟几个说明性句子?这两个普通的学校定义的段落肯定是有用的。然而,学术争论也是存在的。一般说来,每一段就是一篇文章的一个组织单位。每段开头的是主题句,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接下来是一个或几个支持语句,最后是结论语句,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每一段集中在一个单一的想法,一个适度的篇幅,每个句子的逻辑关系前后一致。这就是段落的基本结构。(17)利用大学的学术资源充分利用大学的所有学术资源。例如,研究图书馆员的指导和帮助,在线资源,论文支持程序,写作工具等。 (18)利用大学的非学术资源在大学,人们比较容易联想到对学术资源的利用。同样,非学术资源也颇值得关注。如健身房、健康服务中心和学生生活规划处等。这些资源可以无形的促进你的进步。锻炼增加你的体能,健康服务有助于保持你的身体适应工作的需要,客人学术讲座的活动可以激发你对自己或他人工作的新见解。(19)使用Endnote或类似的工具使用Endnote或类似的工具来管理和格式化你的参考文献和引用文档,提高参考文献的写作进度和引用的正确性。(20)学术写作模式对于写作,许多写作教练都建议创建一个严格的写作时间表,并每天花费一些时间进行写作。这个要求,个人以为可能更适合书籍撰写。对于一般学术论文写作,我个人更喜欢更灵活的时间表。至于具体的写作模式,有的人喜欢先写就一个详细的大纲,依据大纲一步一步进行撰写。有的人喜欢提出一个简单的、几行字的大纲,然后就进行撰写。还有的人,只在头脑里撰写大纲,直接就进行论文撰写。无论哪种模式,只要你认可就行。最后的验证在于是否能够顺利发表或出版。(21)花时间设计好你的研究在论文主题确定的同时,必须多花时间设计好你的研究。从你的研究思路、该领域进展把握、科学问题的提炼、计划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手段、研究工具、可能的创新点、预期的研究结果等方面,都需要得到导师或专家的指导和肯定。确保你的计划很强健、可行、可靠。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研究及其结果,才有产生一篇优秀论文的基础。没有合格的研究,就没有合格的论文。(22)尽量保持论文主题精炼保持你的论文主题尽可能的狭窄精炼,而不是宽泛空洞。向本领域的专家请教,并得到指导。无论你的理想多么宏伟,企图改变世界的论文却很难造就。要专注于你所研究的具体问题,力争发现或创造出新的知识。(23)克服论文写作困境美国纽约大学写作助理教授、写作教练特里莎.麦克菲尔(T.MacPhail)在一篇题为“成功写作论文的秘密”文章中,讨论了突破论文写作困境的问题。对于论文写作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如果总要寻找秘诀的话,那么这个秘诀只有一个字“写”。你是博士候选人了,不再是研究生。 因此,写作是你工作的一部分。 事实上,这是你为自己和未来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你想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你的论文,你必须学会优先考虑自己的写作行为,并坚持写作。我建议:坐在椅子上,最好在一个安静和不会分心的空间,禁用您的互联网,并将你的手机静音。进入你的思考和写作天地,完成了当天的写作任务。而在此之前,你应该已经完成了论文主题确定、论文框架的修订、相关文献的阅读、理解、分析、综合、归纳、提炼与升华,实验的进行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参考文献的准备等等离散的任务。写作多长时间,其间可以休息多少时间?这些完全因人而异,选择你喜欢的模式就行。重要的是要保持自己思维的连续性,一般不要强行中断写作思维太长的时间,如果一定要中断,那么最好对自己的连续思维(尤其是后面写作的程序)做一个简短的备忘记录,下次重新写作时先读读备忘记录。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的前期准备不足,还有某项离散的任务需要重新补充,那么应该尽快将其补充完成,以免影响写作进程。另外,不要将工作上或生活中所产生的消极情绪带入论文写作之中。如果确实因某种原因导致论文写作无法继续,那么做好备忘记录,重新调整自己的时间规划,停止一段时间(长度依据个人情景而定)论文写作,将注意力转向别的方面,忘记论文撰写的困扰,放飞心情,重新调适,以便续写论文。一般而言,学术论文的撰写很难一蹴而就,初稿写完之后需要反复的修改。这其中包括导师和指导教师的评论修改,或者同事同学的评价修改,当然包括了自己的修改。对于自己的修改,一个可以尝试的建议是:先以段落为单元,反复朗读几遍,通过朗读你会在段落结构、遣词用句、逻辑层次、叙述论证、词句繁简、音韵起伏、表情达意等方面发,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段落修改完成之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对全文进行朗读修订。(24)别人的评论让你受益在你选择研究课题时,应该鼓励别人多多评论。通过别人的评论,可以拓宽你的思路,让你的研究受益。阅读其他学者最近对你所在领域知识现状的调查,是找出现有知识中存在的漏洞或缺陷的有效方法。对于潜在的研究主题,你也可以尝试提炼其他学者最近发表的工作的结论,特别是作者为未来研究提出建议的部分。然而,在开始研究之前,请仔细检查一下这个项目有没有完成。(25)应对类似工作被发表当你在埋头撰写某个主题的学术论文之时,很有可能在世界上别的某个地方也有人在撰写类似、甚至同样主题的论文。因此,在你的论文出版之前,你应该经常查阅该领域内可能涉及你的论文主题的学术出期刊、学术会议文集、学术专著、学术网站、知识传播媒体(包括预印本网站)等,以免自己的论文撰写成为无效劳动。如果某个类似于你的论文主题被别人发布了,应该将别人的论文与自己的论文进行详细的对比研究,判断二者的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是否完全一致?如果完全一致,那么你的论文只能放弃。如果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有任何的差异,那么都可以继续完成你的论文,并使其发表。为了保障自己撰写论文的时间优先权利,可以先将未被正式发表的论文上传预印本网站公开。(26)发表当你还在为学位课程而忙忙碌碌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对于一个博士研究生来说发表学术论文(或著作)的重要性。对此,斯普林爱伯大学英文系比尔布鲁(J.Bilbro)助理教授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首先是把自己当回事。从今天开始,努力接近你的研究和写作,就像你这个领域里的顶尖学者一样。找准你想要发表文章的期刊,遵守相关的规则,提交您的论文,坚持不懈。如果你连提交论文的勇气都没有,那么自然谈不上发表论文了。其二,参加写作社团。我读博士研究生的时候,就与另外两名博士生组成了论文写作小组。三个人经常阅读和讨论对方的论文。我们每个人都互相信任,使讨论过程更为有效。通过这些讨论,,对我们的论文写作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认为:“当人们花更多时间阅读论文和花更多时间写作的话,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其三,让你的写作分阶段发展。我的写作发展就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在研究生院的早期,专注于学习如何构建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论点、论据、论证和推理。第二阶段,注意将论文写得简明、活泼、易懂。我在心里想:“要让我的论文阅读起来轻松愉快”。同时,还用动作动词取代以往的许多被动动词,使论文显得更为生动。第三阶段,是正在研究的一种写作风格的元素,这颇具哲学意义。“我正在努力使我的文章更加实际,并且使用我可能不会认为是学术、而是有意义和有趣的例子。”这种说法的效果是展示出事物的相互联系,平凡的素材彰显出了高瞻远瞩的观念。其四,脸皮厚。我保留了一个Excel电子表格文件,“这是一个很长的文件,因为我向许多不同的期刊发出了很多东西,并得到了很多的拒绝”。不过,我也从从拒绝中学到了一些东西。我不得不习惯残酷的编辑评论,并学习“辨别和发现从他们所说的话语中,我可以学到什么?那些冗余的东西应该丢弃?”这很难,因为“你的个人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与你的写作是联系在一起的”,但为了坚持下去,不要因为每次拒绝而失去动力,你必须掌握这个技巧。其五,顺应偶然性关注必然性。发表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作者控制不了的。 对于同一篇论文,有的编辑可能十分认可,有的审稿人却可能坚决地给予否决,这些都是学术出版领域里司空见惯的事实。“我知道,即使他们不断拒绝我,我还是应该坚持不懈地投稿。”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随机提交你的论文。你需要深入了解你的领域内的期刊,弄清每个期刊的具体要求,学习同行撰写的论文,了解编辑对研究主题、行文风格、修辞手法的偏好,然后有的放矢地提交论文。对于被拒绝的论文,如果要改投另一本杂志,不能用上一个版本直接提交。同样需要参照前述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修改,然后再行投稿。对于编辑或审稿人有修改意见的论文,必须认真阅读与研究这些意见,结合自己的研究实际进行严谨的论文修订。其六,保持动力。为什么要写作和发表论文?我的一个动机是“担心毕业后无法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后来,我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在大学教书。于是有了另一个动机,这就是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对于给学生讲授写作课的我来说,“我觉得,如果我要教学生如何做到这一点,我最好也在沟渠里出汗。我总是向学生们介绍自己正在研究的写作的例子,因为我想向学生们证明我对此感兴趣,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感谢托马斯博士支持,图片来自网络,仅此致谢!)

柜里孩

攻读博士学位:美国博士吐血推荐自我鞭策的12个法宝

尊敬的读者朋友:您好!感谢您打开《周教授大讲堂》公众号,并品味我们的作品。我们的宗旨是为朋友们提供有关人的培养和教育方面的、具有最大深度和广度的、可靠实用的系列“干货”。相信您会有所思考和感悟或有所启迪和收获!我们期待与您的交流互动,也盼望您的关注、评论、点赞、推荐、分享和收藏,谢谢!在这里没有豪言壮语或空洞说教,有的是泣血真言或实战技巧!当您手握博士生录取通知书、信步踏上攻博征程之时,也正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重新开始。在我国,2016年招收博士生的人数已经超过7万,毕业博士生人数也有5万。可见,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了攻读博士学位的潮流之中。显然,依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种趋势还将进一步持续和增强。近几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界又出现了近半数博士生延期毕业的状况。因而,如何帮助博士生按期完成学业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除外国家教育政策、大学管理机制、教师管理机制等等大政方针之外,博士生个人应该注意些哪些问题,采取哪些适宜措施来帮助自己顺利完成学业,对此类问题也可能同样值得思考。尽管从价值观、性格特征、认知偏好、习惯行为等方面来看,可能无法找到一个普适的、万全的攻博秘籍;然而,借鉴一些他人经验、选择一些适合自身情况的具体方法,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必将有助于你在学海行舟。托马斯博士(phD.M.Thomas)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不乏有益的技巧与方法。现笔者结合一些相关资料和自己的认识将其编译如下,供有兴趣者参考。尽管我们无法保证所有的方法都适合于你,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其中某些部分一定能为你所用、让你受益! (1)尝试使用站立办公台尝试使用站立办公台,以便在你伏案工作时保持你的身体里的血液流动。站立办公并非一个新设想,根据英文维基百科介绍,喜欢站立办公的名人还不少,包括美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杰佛逊,英国首相温斯顿.邱吉尔,作家和哲学家艾伯特.加缪,作家厄内斯特.海明威和美国原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等。对于一位博士生来说,使用站立工作台可能更有利于健康,也许还有利于提升伏案工作的效率,甚至激发某些天才的灵感。(2)在浴室的镜子上引用励志语录在我的浴室镜子上,有我的最爱:“勇敢有天赋,有力量,有魔力。”(歌德);“只有一种方法可以避免批评:什么都不做,什么也不说,什么都不是。”(亚里士多德);“自信地朝着你的梦想前进,过你想过的生活。”(梭罗);“努力不是成功,而是要有价值”(爱因斯坦)。很显然,这里列出的语句不一定是你所喜欢的。那还等什么,将最能吸引你、激励你、感动你的语句写上去,为你自己的人生引擎加入助推剂。(3)别让教学成为你生活的全部即使你是那些真正热爱与每一个学生互动的老师之一。你还是应当适当确定每周花费多少时间在课程规划、教学办公和学生评分上,并坚持你的底线。不能让教学成为你的全部生活,因为攻博的你还不是一位职业教师。(4)不要为失败而过度沮丧失败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富兰克林(B.Franklin)说过:“我没有通过考试,只是找到了导致错误的100种原因。”对于研究人员而言,研究走入死胡同和得出错误答案几乎是一种内在的规律。发现和拒绝、排除错误,本身就代表着向正确路径和正确答案的迈进。因此,不用为暂时的失败而过度沮丧,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调整策略,更新观念,增添措施,继续前行,未来的某个时刻,成功的鲜花一定会盛开在你的面前。(5)教学需要有效的安排在教学工作中,你可以用一个详细的规划来设计学生的年级作业,以适合你的教学目标的要求。不过,你必须以学生的方式向学生提供反馈意见。记住,不要在评论上过度评论,否则你会把你自己和学生都弄得很糟糕。(6)承受挫折意识到挫折、承受挫折是博士研究生的一种能力。当挫折发生时,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为自己感到遗憾。请记住,那是研究生院赠予你的一份礼物和荣誉。研究生导师总是对你说“向前,向前!”。(7)让同事的压力使你获益让同事的压力使你获益。你知道你们系的一位研究生,总是显得比其他人更聪明、更为成功。那么,每当你自己的抱负受挫时,你至少每周花十五分钟在前面说的那位研究生旁边,交流一下经验与体会,感受一下自信和成功的氛围。从而让你重拾信心,增强自信,奋发向前。(8)不要太舒服那些需要很长时间来完成博士学位的人,往往都是身处优裕舒适环境的人,他们有最友善的朋友,有最耐心的国内合作伙伴和最烂的财政基金。如果你需要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攻读博士学位的进步,那么你需要引入一些“不舒适”到你的生活之中。答应你的朋友,你将每学期向他支付每50美元直到你的论文完成。答应你的伴侣或配偶,你在研究生院的每一年,他/她可以有一个由你买单的个人假期。(9)摆脱消极情绪当遇到困难时,将你的消极情绪(愤怒,恐惧,不安全感,悲伤)升华为你的工作。对付消极情绪是一个有些复杂的问题,升华为你的工作只是其中之一。一般说来,关键是要充分认识到消极情绪主要来自于自己不合理的认知,因而首要的是要改变自己的不合理认知为合理或者说正确的认知,从而理性地摆脱消极情绪的不良影响。当然,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寻求临床心理学家的帮助。塞缪尔.约翰逊说过:“悲伤只是灵魂的生锈,积极的活动可以净化和照亮它。”(10)对抗情绪低落当你感觉情绪低落的时候,选择你喜欢的、有效的对抗方式来抵御情绪低落。比如,想想你的某个同事或朋友,他们如在意气风发、豪情万丈的工作与生活,唤回你自己的良好心境,然后信心满满地继续下去。(11)找到激励你的东西格瑞丝(J.Gross)在2015年发表了一篇题为“除外金钱:我们工作的动机是什么?”的文章,她在文章中指出有证据表明,我们也通过我们的工作意义,通过别人的认可,通过我们的更多努力去完成更为艰难的任务,使我们获得自尊,从而驱动我们的工作。“当我们想到劳动,我们通常认为其动机和支付是一样的。但现实是,也许我们应该把多种东西:意义、创造、挑战、所有权、身份、自尊等等,囊括其中。”此外还有,花时间去欣赏你已经写好的论文,或者你已经发表的论文,保留相关的邮件和卡片,你的学生的感谢信,让亲人的照片展现在你的桌子上。(12)奖赏自己的进步每当自己获得一点进步,那么不要吝啬奖赏。一次酒吧放松,一双新鞋,一杯冰淇淋,一次郊外远足,一次温泉浸泡,一次旅行……奖励自己,既让你快乐,也让你周围的人高兴。众多的点滴进步,有可能更快为你带来大的成功!(感谢托马斯博士支持,图片来自网络,仅此致谢!)

动刀甚微

这些北大博士生的毕业论文,完成了关键一步!

近日,北大物理学院光学所的18位博士生在线完成了毕业论文预答辩工作受到疫情影响北大今年的博士生预答辩工作也显得格外特殊虽然北京大学已经线上开学月余但博士生和导师们无法在实验室、会议室碰面仍然困扰着大家为了保证今年应届博士毕业工作顺利身处五湖四海的博士毕业班同学和导师们都想办法利用网络技术带来的便利克服距离带来的重重挑战解决数据材料等诸多问题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关键一步线上答辩会:我准备好啦博士生预答辩是博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防疫教学两手抓,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所三月如期举办了远程视频博士毕业生预答辩会。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和临床协调,顺利完成了线上预答辩。答辩前答辩秘书提前10天通知提前测试视频软件同学们和导师远程试讲、修改报告答辩当天导师学生登录网络打开视频会议软件调试麦克风、摄像头准备屏幕共享答辩开始!虽然博士预答辩会从会议室搬到了线上,但是要求始终如一的严格,博士预答辩分为四个小组进行,各指导委员会成员全体参加了会议,对每位毕业生研究工作系统性和创新性,论文结构和内容等认真审核。视频会议过程中,为了保证会议效果,主持人根据现场情况协调安排。答辩学生报告时,答辩人打开摄像头,使答辩显得更正式,又增加了现场感。同时,关闭其他人员的麦克风避免干。答辩期间如遇卡顿,提示旁听人员关闭摄像头,答辩人重新进入解决卡顿现象。在光学所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场特殊的线上预答辩会得以圆满结束。克服困难线上开学,居家上课的我们想必都想念过宿舍里成摞的文献和参考书都怀念过图书馆丰富的馆藏都惦记着学校高速的校园网而对于毕业班研究生而言实验室里的研究成果办公室电脑里的资料更是毕业征程上的不可或缺面对从家到学校遥远的距离机智的老师和学生们是这样解决的光学所博士生曹启韬主要研究非线性光学微腔中对称性破缺,包括回音壁微腔光场手征自发对称破缺研究、自发手征对称性破缺微腔激光、微腔表面对称破缺诱导的非线性光学效应等。在上述领域已取得多个重要的研究成果。疫情期间,他按照正常学习工作安排,每天坚持在家学习并进行博士论文撰写等工作。面对网络条件限制和资料查阅困难,他使用VPN远程连接实验室电脑,阅读文献并参与研究组内同学老师的学术讨论。博士生孙风潇主要开展在超导腔、腔光力、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等系统中,对宏观量子态相干与纠缠的调控性质的理论研究。居家期间,孙风潇远程连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服务器,进行计算和数据处理工作,以解决家用电脑配置运行速度不够快、无法运行大量的计算程序的问题。光学所博士生王非凡刚刚结束在美国的半年交流,居家开始准备毕业论文。和导师面对面讨论交流的缺少,使得她一时间手足无措。其导师得知这一情况,每周和她讨论;实验室的同学们也通过学校的公共课平台和她交流,最终克服了毕业论文的总体结构构思上的困难。对毕业论文规划较晚的同学,不能返校导致对毕业论文影响颇大。博士生韩猛在导师的帮助下,远程登陆学校电脑,阅读和使用里面的资料数据。同时,导师一直与韩猛保持深入交流并对其论文提出了很多重要的修改意见。同学们更是伸出援手,同样今年毕业的博士生靳剑钊和王慕雪还无私地向韩猛分享了latex模板,助论文写作一臂之力。不同以往的毕业季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多地发生后学校积极采取多项措施保障预毕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有序平稳开展全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制定了在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培养及预毕业生工作方面的工作计划和安排学校及时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预计7月毕业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全面审查(即预答辩)组织工作的通知》指导各院系开展预毕业研究生在线预答辩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采取视频答辩和在线审议的方式,顺利完成了2020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工作。为了做好线上预答辩,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立预答辩工作筹备小组,就答辩议程进行了多次沟通,并设计了预答辩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还预先进行了视频互动演练,并多次测试了平台功能和网络环境,最终保障预答辩会议顺利进行。首次采用在线预答辩,需要克服技术难点、保证工作重点,教育学院组建了视频会议技术支持小组,制作了考生、秘书和评委视频会议系统使用手册;成立了答辩秘书工作群组,并对在线秘书统一培训,重点演示了在线匿名投票方法,为预答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近日,教育学院已圆满完成预答辩9场37人次,主席主持、考生汇报、评委提问、匿名投票、秘书协调、技术小组幕后保障,所有工作有条不紊,效果堪比现场。经济学院春季学期首场线上学位论文全面审查于近日完成。会议历时3个多小时,一共有5名参加预答辩的博士生同学,按照事先规定好的顺序和流程,利用线上系统的共享功能,依次进行了PPT展示,答辩委员提问,最后由答辩委员会通过现场讨论,经由预答辩秘书形成了对参加预答辩的博士生同学的审查意见。“本次网络视频预答辩完全遵照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的要求、标准和流程规范进行。”参加预答辩的经济学院博士生韩晨宇说,“参与此次网络视频答辩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在答辩过程中与答辩委员会的老师们在线视频交流,感觉非常亲切,收获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感谢学院的精心组织,感谢各位老师和答辩秘书的辛勤工作,保证了此次预答辩的顺利完成。”各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紧锣密鼓进行学位论文全面审查(即预答辩)工作预毕业研究生、导师、指导组成员多方联动,严格要求,精益求精视频预答辩程序严谨,步骤完备做好书面记录工作,严禁录音录像及时录入管理系统,做好备案工作关于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审批与学位审核工作安排的通知已于近日发布为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研究生深造和就业的影响保障符合条件的研究生及时获得学位学校决定本学期毕业生的学位审核工作分两个批次开展将于7月3日和8月14日先后召开两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审议学位克服困难,接受挑战在此种特殊情况我们戮力同心、共克时艰相约那场毕业典礼

大卫镇

阿尔伯塔大学博士毕业论文:基于图结构的自然语言处理

机器之心发布机器之心编辑部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是人工智能的核心问题之一,旨在让计算机理解语言,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用自然语言进行通信。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刘邦博士在他的毕业论文《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Text Mining with Graph-Structured Representations》中,对基于图结构(graph-structured representations)的自然语言处理和文本挖掘进行了深入研究。这篇博士论文将自然语言处理和文本挖掘的多个核心任务与图结构的强大表示能力结合起来,从而充分利用深度学习的表示能力和文本中的结构信息来解决诸多问题:(1)组织信息(Information Organization):提出了基于树/图结构的短文本/长文本对的分解算法以提高语意匹配任务(semantic matching)。基于文本匹配,进一步提出事件粒度的新闻聚类和组织系统 Story Forest;(2)推荐信息(Information Recommendation):提出了 ConcepT 概念挖掘系统以及 GIANT 系统,用于构建建模用户兴趣点以及长短文本主题的图谱(Ontology)。构建的兴趣图谱 Attention Ontology 有助于对用户与文本的理解,并显著提高推荐系统的效果;(3)理解信息(Information Comprehension):提出了 ACS-Aware Question Generation 系统,用于从无标注的文本中生成高质量的问答对,大大降低问答系统的数据集构建成本,并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系统的效果。论文链接:https://sites.ualberta.ca/~bang3/files/PhD-Thesis.pdf引言自然语言处理(NLP)旨在读取和理解未结构化的自然语言文本来完成不同的任务。「如何表示文本」以及「如何进行计算」是其中的两个核心问题。早期的 NLP 研究中,利用 bag-of-words 模型表示文本,通过统计不同单词的频次来形成文本的向量表示,同时结合统计方法进行文本处理,这丢失了文本的词序信息以及单词之间的联系,本质上是用 one hot encoding 来表示每个单词;在深度学习中,研究者根据单词的共现来学习词向量,每个单词由一个 dense vector 表示,语意相似或联系紧密的词在向量空间中距离更小,再结合 RNN 模型(LSTM,GRU 等)进行文本编码完成各种任务;其后又有研究工作将文本类比图像,编码形成矩阵表示,结合 CNN 类模型进行计算;近年来,预训练语言模型,利用自监督学习训练各类大型语言模型,从而给单词或文本赋予上下文敏感的(context-sensitive),多层的语义向量表示,其采用的模型是多层的 Transformer。自然语言的形式及其语意具有层次性(hierarchical),组合性(compositional)和灵活性(flexible)。已有的研究并未充分利用各类文本中存在的语义结构。图(graph)是一种通用且强大的表示形式,可以表达各种不同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无论是在自然语言处理,还是在社交网络,现实世界等各种场景都无处不在。本论文在深度学习强大的表示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设计并结合了不同的文本的图结构化表示,并利用图结构计算模型,例如图神经网络(Graph Neural Networks), 去解决不同的自然语言处理和文本挖掘问题。论文包含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文本的聚类和匹配,提出各类匹配问题的结构化算法,并进一步提出 Story Forest 系统用于新闻事件的聚类组织和结构化表示。该系统落地到腾讯 QQ 浏览器热点事件挖掘。第二部分关注文本挖掘,提出了 Attention Ontology 兴趣图谱,挖掘和描述用户不同粒度的兴趣点,建立不同兴趣点之间的联系,并可用于刻画文章主题。这部分工作显著提高了 QQ 浏览器,手机 QQ,微信等应用中的信息流推荐系统的效果。第三部分关注文本生成,提出了 ACS-QG 系统,自动从无标注文本中生成高质量的问答对,可用于问答系统的训练,有助于大大减少数据集创建成本,以及提高机器阅读理解的能力。图 1. 文本表示形式以及计算模型的演化图 2. 论文的组成框架第一部分:文本的匹配与聚类第三章 Story Forest 事件聚类组织系统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查询并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对用户而言并不是非常简单的任务。目前的搜索引擎或者信息流服务,会给用户提供一个文章列表。这些新闻文章会包含大量冗余信息,缺乏结构化的组织。本文提出 Story Forest 系统,对新闻文章做事件(event)粒度的聚类,使得报道同一个现实中的事件的不同文章聚类成一个节点,相关联的事件形成结构化的故事树(story tree), 来表征关联事件之间的时间顺序和发展关系。图 3.「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故事树,树中的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事件已有的文本聚类方法不能很好地对文章进行事件粒度的聚类效果。本文提出 EventX 聚类算法,它是一种双层聚类算法:在第一层聚类中,利用所有文章中的关键词,形成关键词网络(Keyword Graph)并对其进行图分割,分割后的每一个关键词子图,代表一个大的话题,再利用相似度将每篇文章分配到一个最相似的关键词子图之下;在第二层聚类中,每一个关键词子图下的文章形成一个文章图(doc graph), 相连的边代表两篇文章讲述同一个事件,再对文章图进行社区检测(community detection),从而做了第二次聚类。每一个文章子图里的文章代表一个事件。通过双层聚类,即可以对文章对之间做细粒度的语义比较,又可以控制时间复杂度。在得到事件聚类之后,不同的事件节点通过故事结构组织算法,在线插入到已有的故事树中形成故事结构。如果一个事件不属于任何已有的故事树,则形成一个新的故事。图 4. Story Forest 系统以及 EventX 聚类算法第四章 基于图分解和图卷积的长文本匹配文本匹配是判断两个文本之间的关系或者相关度,是 NLP 中的核心问题,有很多的任务其核心都可视为一个文本匹配任务。根据匹配的源文本和目标文本的长短,我们可以将文本匹配任务分成四大类:长文本匹配任务,例如 Story Forest 系统中,一个核心的任务是判断两个文章是否在讲同一个事件;短-长文本匹配,例如输入 query 搜索匹配的文章;短文本匹配,例如问答对匹配,句子对相似度衡量等;长-短文本匹配,例如文本主题分类等等。图 5. 根据源文本和目标文本的长短,将不同文本匹配任务分成四类本章专注于长文本匹配任务,这是很重要的研究问题,然而在此之前,很少的研究工作专注于此。已有的算法基于 Siamese Neural Network 或者 CNN 来编码句子对或者句子之间的交互,无法很好的处理长文本匹配的任务。因为长文本的长度,导致计算复杂度较高;语言的灵活性,导致文本对之间对应的内容难以对齐;同时编码器也难以准确地编码长文本的语义。本文提出 Concept Interaction Graph 用于分解一篇或者一对文章。其主要思想是「化整为零,分而治之」。CIG 中的每个节点包含几个高度关联的关键字,以及和这些关键字高度相关的句子集。当进行文本对匹配时,每个节点包含来自两篇文章的两个句子集。这样,多个节点代表了两篇文章中的不同的子话题,并囊括了文章中的一部分句子并进行了对齐。节点之间的边代表不同子话题之间的联系紧密度。图 6. 根据文章构建 Concept Interaction Graph 的 toy example基于 Concept Interaction Graph,论文进一步提出通过图神经网络(Graph Neural Networks)对文本对进行局部和全局匹配。具体而言,对每个节点上的文本对,利用编码器进行局部匹配,从而将长文本匹配转化为节点上的短文本匹配;再通过图神经网络来将文章结构信息嵌入到匹配结果中,综合所有的局部匹配结果,来得到全局匹配的结果。图 7. 基于 Concept Interaction Graph 和图卷积神经网络的长文本匹配第五章 基于层次化分解和对齐的短文本匹配对于短文本匹配,论文提出了层次化句子分解(Hierarchical Sentence Factorization)来将句子分解为多层的表达,每一层都包含完整的所有单词,并且语句重排列为「predicate-argument」的顺序。随着层数的增加,一个句子逐渐被分解为更加细粒度的语义单元。因此,利用这种多层次,重排序的句子表示,我们可以对齐两个句子,并结合不同的语义粒度去比较他们的语义距离。图 8. 基于层次化句子分解(Hierarchical Sentence Factorization)的句子匹配这种句子分解技术利用了 Abstract Meaning Representation 来对句子做 semantic parsing。然后,它通过一系列的操作,使得每一层都包含句子中的所有单词。对于每一个语义单元,都是谓词(predicate)在前,参数(argument)在后。这种表示充分展现了自然语言的层次性,组合性,并利用归一化的词序来克服自然语言表达的灵活顺序。基于句子的层次分解,论文进一步提出无监督的 Ordered Word Mover's Distance, 结合了最优传输理论的思想去建模句子之间的语义距离。其效果经试验验证显著优于 Word Mover's Distance。同时,论文也提出了将句子的多语义粒度表达,应用于不同的文本匹配模型中,例如 Siamese Neural Networks 中。实验证明,多粒度的匹配效果,显著优于只利用原句进行匹配的效果。第二部分:文本挖掘第六章 ConcepT 概念挖掘系统概念蕴涵了世界的知识,促进了人类的认知过程。从文档中提取概念并构建它们之间的联系对于文本理解以及下游任务有着重要的作用。认识「概念」(concept)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基石。例如,当看到本田思域(Honda Civic)或者现代伊兰特(Hyundai Elantra)时,人们可以联想到「油耗低的车」或者「经济型车」这类的概念,并且能进而联想到福特福克斯(Ford Focus)或者尼桑 Versa(Nissan Versa)等车型。图 9. 人类能对事物进行概念化并产生联想过去的研究工作,包括 DBPedia, YAGO, Probase 等等知识图谱或者概念库,从维基百科或者网页文章中提取各种不同的概念。但是这样提取的概念和用户的认知视角并不一致。例如,与其认识到丰田 4Runner 是一款丰田 SUV 或者说是一种汽车,我们更感兴趣是否能把它概念化为「底盘高的汽车」或者「越野型汽车」。类似地,如果一篇文章在讨论《简爱》,《呼啸山庄》,《了不起的盖斯比》等电影,如果我们能认识到它在讨论「小说改编的电影」这个概念,那么会帮助极大。然而,目前的知识图谱等工作目的是建立一个关于这个世界的结构化知识表示,概念提取自语法严谨的文章。因此,它们不能从用户的视角去对文本(例如 query 和 document)进行概念化,从而理解用户的意图。另一方面,目前的工作也主要在于提取长期稳定的概念,难以提取短时间出现的热门概念以(例如「贺岁大片」,「2019 七月新番」)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我们提出了 ConcepT 概念挖掘系统,用以提取符合用户兴趣和认知粒度的概念。与以往工作不同的是,ConcepT 系统从大量的用户 query 搜索点击日志中提取概念,并进一步将主题,概念,和实体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分层级的认知系统。目前,ConcepT 被部署在腾讯 QQ 浏览器中,用以挖掘不同的概念,增强对用户 query 意图的理解和对长文章的主题刻画,并支持搜索推荐等业务。目前它已经提取了超过 20 万高质量的基于用户视角的概念,并以每天挖掘超过 11000 个新概念的速度在不断成长。ConcepT 系统的核心算法架构同样适用于英语等其他语言。图 10. ConceptT 概念挖掘流程:从用户搜索点击日志中挖掘概念ConcepT 系统还可以用于给文章打上概念标签。主要包含两种策略:基于匹配的标记算法和基于概率推断的标记算法。图 11. ConcepT 文章标记流程:将文章打上关联的概念标签图 12. ConcepT 系统从用户搜索 query 中提取的概念展示图 13. 在线 A/B test 结果。ConcepT 系统对 QQ 浏览器信息流业务各项指标有明显提升。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曝光效率(IE)相对提升了 6.01%。图 14. ConcepT 系统对文章打上概念标签。目前每天可处理 96700 篇文章,其中约 35% 可以打上概念标签。我们创建了一个包含 11547 篇文章的概念标记数据用以评测标记的准确率。人工评测发现,目前系统的标记准确度达 96%。第七章 用户兴趣点建模 Attention Ontology上一章中,我们介绍了概念挖掘系统。为了更加全面的刻画用户兴趣点,我们进一步挖掘包括概念(concept)和事件(event),话题(topic)等等在内的多种短语,并和预定义的主题(category)以及实体库中的实体(entity)等形成上下位等关系。我们将这个包含多种节点,多种边关系,用于用户兴趣点或关注点建模的图谱命名为 Attention Ontology。图 15. Attention Ontology,包含五种节点,代表不同语义粒度的用户兴趣点;三种关系,代表节点之间的上下位,包含,以及关联。Attention Ontology 可以解决「推荐不准」和「推荐单调」的问题。例如:当一个用户看了关于「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辞职讲话」的文章后,目前基于关键词的推荐系统可能会识别关键词「特蕾莎梅」,从而推荐给用户很多关于特蕾莎梅的文章。然而这大概率并不是用户的兴趣点。这是「推荐不准」的问题,原因在于系统中缺乏或无法识别合适粒度的兴趣点。另一方面,系统也可能继续推荐更多关于「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发表演讲」的文章,这些文章与用户已经浏览过的文章产生了冗余,无法带给用户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因此用户也不感兴趣。这是「推荐单调」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缺乏不同兴趣点之间的联系。Attention Ontology 中包含不同粒度的用户兴趣点,并且不同的节点之间有边来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例如根据 Attention Ontology,我们可以认识到「特蕾莎梅辞职讲话」是和「英国脱欧」这一中等粒度的兴趣点相关的。如果用户浏览了「英国脱欧」这一兴趣点下的不同事件的文章,我们便可以识别出用户不是关注「特蕾莎梅」这个人或者「特蕾莎梅辞职演讲」这一个特定事件,而是关心「英国脱欧」这一话题。而另一方面,知道了用户关注这一话题之后,利用不同兴趣点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给用户推荐相关的文章,从而解决推荐不准和推荐单调的问题。为了挖掘不同性质的短语,如概念和事件短语,论文提出了 Query-Title Interaction Graph(QTIG)用于建模 query 文章 title 之间的联系。这种表示结构将不同 query 和 title 之间的对齐信息,词的 tag,词之间的距离,语法依赖等等信息嵌入在节点特征和边的特征中。利用这种表示,论文进一步提出 GCTSP-Net 模型,将短语挖掘问题建模为「节点分类+节点排序」的问题。该模型对 QTIG 进行节点二分类,抽取出属于目标短语的词;再将节点排序建模为一个旅行商问题,寻找一个最优路径将所有的分类为正的节点进行排序。按照得到的路径,将分类为正的节点串联起来,便得到了输出短语。图 16. Query-Title Interaction Graph. 图中绿色节点为属于输出短语的词。每一个节点代表 query 或 title 中的一个独特的词,边代表两个词相邻或者存在语法依赖。论文设计并实现了构建 Attention Ontology 并将其应用在不同应用中的 GIANT 系统。GIANT 系统包含几大模块:首先,根据用户的搜索 query 和点击日志形成的二分图,来进行聚类得到不同的 query-doc clusters。每个 query-doc cluster 包含一个或多个相似的 query,以及他们的 top 点击的文章。对每一个 query-doc cluster, 我们将其转化为 Query-Title Interaction Graph 表示,并利用 GCTSP-Net 抽取潜在的短语。接下来,我们再利用不同的算法去抽取不同短语之间的关系,形成 Attention Ontology。最后,利用 Attention Ontology 去实现多种应用,包括文章的 tagging,query 的概念化,文本的聚类组织等。同时,Attention Ontology 中的节点可用于在用户画像中描述用户的兴趣点。这样可以提高用户和其感兴趣的文章之间的匹配,从而提高推荐系统的效果。图 17. GIANT 系统架构第三部分:文本生成第八-九章 问答对自动生成问题生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本生成问题,它可以应用在问答系统的训练数据生成,对话系统,教育等等应用中。图 18. 问题生成的不同应用及重要性已有的问题生成系统一般给定一句话和一个答案,要求系统生成某个特定的问题。这种系统属于 answer-aware question generation 系统。然而,它们生成的问题质量并不够好。一个核心问题在于,给定输入的句子和一个答案,我们能问出多个不同的并且合理的问题,是「一对多匹配(one-to-many mapping)」,而训练集中每个输入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是「一对一匹配(one-to-one mapping)」。图 19. 根据同样的输入可以问不同的问题本文提出 answer-clue-style aware question generation(ACS-QG)任务,将人提问的过程建模成四步:第一,根据输入选择一部分作为答案(answer);第二,选择一部分和答案相关的信息作为线索(clue)在问题中复述或转述;第三,根据答案选择问题的种类(style),例如 who, where, why 等等,共 9 种;第四,根据输入的句子和以上三种信息(答案 answer,线索 clue, 问题种类 style),生成问题。图 20. 根据输入生成问题的过程问题生成的过程可以从语法树的角度去观察:选择答案片段就像是从语法树中覆盖了一部分信息,而选择线索片段(clue)的过程就是在覆盖的信息附近,选择一部分节点作为提示输出到问题中。图 21. 利用语法树建模问题生成过程本文提出的 ACS-QG 系统,可以从无标注的句子中,生成高质量的问答对数据。它由以下模块组成:数据集创建模块,可以从目前已有的问答数据集(例如 SQuAD)中,创建 ACS-QG 任务的训练数据集;输入选择模块,可以从无标注的句子中,合理的选择和创建(answer, clue, style)三元组作为问题生成的输入;问题生成模块,可以利用输入三元组生成问题,这个模块的训练数据来自于第一个数据集创建模块;质量控制模块,用于过滤低质量的问答对。图 22. ACS-QG 问题生成系统实验证明,ACS-QG 系统能生成大量高质量的问答对,并且效果显著优于一系列已有的问题生成算法。第十章 结论和未来工作本论文利用图结构建模了一系列 NLP 问题中的文本数据,并结合深度学习模型,提高了多种任务的效果。论文中的各种研究,对信息的聚类组织,推荐,以及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长文本理解,多任务协同学习,以及通用的基于图结构的表示,学习与推理。本论文中的研究已经发表在 SIGMOD,KDD,ACL,WWW,TKDD,CIKM 等各类 top conference 中,论文列表可在作者个人主页找到:https://sites.ualberta.ca/~bang3/publication.html

草丛中

学位论文的本质与目的

学位论文的本质与目的在研究学位论文质量之前,有必要先了解学位论文的本质与进行学位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一、学位论文的本质学位论文是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独立完成的总结性作业,是研究生为获得学位而撰写和提交的论文。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技能和独立地进行科研能力的一个主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可以衡量出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培养质量。从学位论文的产生以及学位获取的条件分析,可以认为:学位论文的本质在于其研究性。(一)从学位论文的产生看其研究性学位论文产生于19世纪,而在此之前,学位的获得并没有撰写学位论文的要求。13世纪的巴黎大学,对博士学位获得者的要求是先在文学(又称“艺术”)院修习4~6年的“七种自由艺术”,合格者可进入医学、神学或法学院,分别再修习5~6年、8~14年和10~13年。在此期间参加一系列的口试、演讲和辩论,经过相关评议会或本学科全体教师同意,即可获得博士学位。19世纪,德国大学中开始建立起大量研究所,教师不仅自己进行科学研究,还承担了培养科学研究者的任务。博士生在研究所中跟随导师以科研助手的身份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接受教育。博士生要获得学位,需要完成一篇对科学发展有所贡献的学术论文,经过答辩或口试,获得学位。至此,学位论文开始出现了。因此,学位论文的产生,是与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学位论文就是“研究”的代名词。在《教育大辞典》中,对硕士学位论文的定义是:“硕士学位申请者根据学位授予单位要求提交的研究论文”;对博士学位论文的定义是:“博士学位申请者为获得学位所提交的研究论文,是学位授予单位评审、决定是否授予博士学位的最主要或全部根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对学位论文作了更进一步的解释,认为“学位论文可以被更详尽地定义为是一项对学术思想有所丰富的重要研究。这项工作可以根据归纳推理或演绎推理的科学范例来进行,也可以用人文科学的方法去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一篇学位论文就是一个学者的研究产品,通常要写成一本书。”②可见,学位论文属于研究论文,研究性是学位论文的本质属性。(二)从学位的获取方式看学位论文的研究性研究生学位的获得并不一定以学位论文作为必要条件。美国的硕士学位是获得学士学位后再攻读一至两年研究生课程而授予的高级学位,它通常是作为学士与博士之间的中间学位。对于硕士学位是否要求提交,在看法上并不一致,有的要求课程和论文并重,而有的认为硕士阶段基础较差,做不出有创造性的论文,不如不做论文,而需加强基础,多学些课程。在实践中,各学院之间,甚至同学院的系与系之间也执行不一,但一般趋势是取消学位论文。通常硕士学位培养计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论文硕士,另一类是课程硕士。论文硕士需呈交学位论文,而课程硕士可以不要求提交学位论文,只要比论文硕士多修6个学分,并完成一个以上的“科研项目”,据此写出调查报告即可。另有一种哲学硕士学位,授予那些已完成博士学位所要求的课程计划但未写论文和答辩的博士学位候选人。对于博士学位申请者申请学位,在英美等一些发达国家,按规定也可以用其他形式代替学位论文。如英国达勒姆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条例规定,音乐系的学生可以提交重要作品或一份主要作品(如一个歌剧)来代替学位论文,作品须表现出在创意和对现有音乐技巧处理上的协调性和独创性,并值得公演。在美国,一些专业性强的学位,如工商管理、心理学博士等,可以用实习报告代替学位论文;一些实践性强的博士学位,允许用高质量的创造性的工作来代替学位论文。CGS1997报告指出,在所调查的大学中,康奈尔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佐治亚大学、依利诺大学、爱荷华州立大学、密歇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北卡罗来州立大学以及俄亥俄州立大学等允许博士学位论文用已发表的一组论文或其他形式代替;在密歇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佐治亚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音乐博士(D.M.A)学位可以通过公开演奏交响乐、现场指挥或者公开表演等形式获取而不必提交学位论文。对于一些学位申请者来说,他们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学术研究没有多大的联系,因此对于这些学位申请者,并不一定要求他们提交学位论文。这事实上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学位论文应当是学位申请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证明,学位论文的研究性应当是学位论文的本质属性。对于学位的获取需要以学位论文作为必要条件的,必然也对学位论文在研究方面加以明确规定。在我国,要求硕士学位获得者具有在导师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博士学位获得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国内各大学在学位论文评审表中,都对论文的论点、论据及论证过程是否符合研究规范提出明确要求。国外对学位论文的评审,也对论文在研究方面的要求作出明确规定(详见本书附表九)。二、学位论文的目的国外有学者认为:学位论文反映了作者的能力———所接受的训练、被培养的技术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学位论文也反映了导师的工作———一篇优秀的学位论文出版后将提高指导教师的声望与在学术界的地位,而一篇质量不高的学位论文将使导师的指导能力受到影响;学位论文还具有非正式的(infor-mal)、感情的(emotional)和历史的(historical)一面,它把与学位论文有关的人员与学者的学术经历联系在一起;学位论文还将影响到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的发展。美国研究生院协会认为,博士学位论文有两个最主要的目的:(1)它代表一个训练的经历,通过训练和博士学位论文的完成显示出候选人在本领域独自地提出重要问题的能力;(2)它代表着“对知识作出独创性的贡献”②。进行学位论文特别是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也就在于两个方面:一、从学位论文作为一种结果来说,它是对学位申请者已经具备的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的证明;二、从学位论文的科研与写作过程来说,通过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对研究生进行学术训练。(一)学位论文是申请者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的证明学位是指授权机构对在学术上具有一定水平和能力的学者所授予的一种称号。作为向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学位而提交的学位论文,它本身应当能够表明申请者已经达到学位授予的要求和标准。这样的要求和标准一般是由学位条例进行明确规定的,如我国在1980年2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五条与第六条对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的授予条件作了明确规定,要求硕士学位申请者必须是“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必须“通过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在学术水平上达到“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对于博士学位申请者,要求“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在学术水平上达到“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在国外,一般学位授予单位都对学位申请者应当达到的学术水平作出具体规定,如英国达勒姆大学对哲学博士学位申请者所应具备的条件的规定是:“必须从事研究生院委员会批准的研究”,“研究与结果须圆满地体现在一篇学位论文上,并须进行口试和其他考试”,“学位论文必须明确、简洁、表达良好、有条不紊。论文应对知识作出独创性的贡献。”学位论文作为学位申请者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的证明,只有在满足学位条例规定的条件后,才能被授予相应的学位。“作论文的原因是为了展示你具备从事研究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当能够反映出学位申请者的能力以及学术水平。因此,将学位论文作为进行学位申请的必要条件,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学位论文这种形式来判定申请者的能力和水平。CGS1997报告指出,博士学位论文应当:(1)表现学生分析、解释和综合信息的能力;(2)显示出学生掌握了该领域的相关文献知识,或者至少对论文赖以建立的前人的学术成果表示承认;(3)描述研究所用的方法和程序;(4)根据一定的顺序和按逻辑方式得出结论;(5)展示学生对问题的意义进行充分和连贯的论证的能力。对于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CGS1997报告指出,“尽管不同的学科领域的研究当然地(certainly)和自然地(naturally)存在着不同,但博士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延伸的(extend)和连贯的(coherent)创新性的研究工作,显示出博士候选人的复杂的知识与掌握的相关领域的方法的(methodo-logical)、历史的(historical)、主题的(topical)、实证的(empirical)、理论的(theo-retical)问题”。学位论文是否“是一篇延伸的和连贯的创新性的研究工作”,是否表现出了学生“分析、解释和综合信息的能力”,是否展示了学生“对问题的意义进行充分和连贯的论证的能力”,是判断学位论文是否合格的标准,也是通过这种标准衡量学生的学术水平和能力的手段。(二)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进行学术训练的一种方式对于学位论文来说,它的作用除了是作为一种文献(document)对申请者的能力进行鉴别外,还在于它作为一种过程(process)对学位申请者进行学术能力的训练。1960年,美国研究生教育专家柏瑞森(BernardBerelson)在其著写的《美国研究生教育》一书中,提出了“博士学位论文的目的到底更应该是一种训练工具还是更应该对知识作出创新性的贡献”这一问题。他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是由于他就博士学位论文的目的进行了调查。对于博士学位论文的目的,柏瑞森同时对研究生院院长、研究生教学人员以及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果是:被调查者中有56%的研究生院院长、45%的教学人员和40%的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认为博士学位应当首先是作为训练的工具,其次才是对知识作出创新性的贡献。这一结果说明大部分的研究生院院长认为应当将重点放在研究生的训练过程而不是对结果的要求上,但对这一观点表示支持的教学人员和博士学位获得者人数却未达到半数。1984年,美国研究生院协会将哲学博士学位论文的作用归结为三方面:(1)学位论文是一种创造性的研究或学术工作,能丰富人类知识宝库;(2)它是一种教育体验,可表明学位申请人熟悉专业领域的研究方法或掌握工具的技能;(3)它可表明学生有能力针对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出有用的结论。美国一所研究生院也曾于20世纪90年代专门就博士学位论文的目的作过一次大型的调查,调查结果为,选择博士学位论文是为了“展示研究能力”的占46%,是为了“训练研究能力”的占31%,是为了“对知识作出贡献”的占25%。也就是说,博士学位论文最主要的目的是展示研究能力与训练研究能力。“展示研究能力”的意思是指其研究能力已经在研究训练中获得了,而接受研究训练的意思则是指博士学位论文只是开始研究的第一步或者至少是继续进行研究工作经历的一部分。以上调查结论说明,主张将学位论文作为一种训练工具,通过学位论文这种形式对研究生进行研究能力训练的观点已经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尽管传统的‘产品’观,即博士论文是否对研究领域的知识有显著贡献仍然是一些学者衡量博士学位授予质量的重要标准,但现代的‘过程’观,即将博士生在科研过程、方法、技巧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训练作为博士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

老兵传

美国读博士是种什么样的体验?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

每当别人和我聊起学历的时候,被问到最多的就是:在美国读博士难嘛?我只想说09年到了美国之后,我先读了硕士。硕士毕业后我利用OPT全职工作了一年(关于OPT:),在此期间,我硕士阶段的导师和我工作时的上司一直鼓励我继续读博,他们对我很有信心,认为我一定可以完成博士学业,所以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开始了漫漫读博路。先说说如何申请博士,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博士的录取要求各不相同,但也大同小异,我读的是文科类博士,首先需要有硕士或同等学历,然后要一份自我简述「personal statement」主要是说清楚为什么想读博,为什么你是一个合格的博士生候选人「doctoral candidate」等,说白了就是要说服导师录取你。接着还需要2-3封推荐信,推荐人可以是你以前的老师、工作单位的领导等,主要是向导师推荐你,其实就是夸夸你。我的专业还要求交一份写作样本「writing sample」,主要是想看看我的文字表达能力,我直接交了硕士论文,我认为这个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还有就是两年内有效的GRE成绩。作为国际学生一般还需要语言成绩,但是因为我硕士也是在美国读的,语言成绩就免掉了「wave」。这是第一轮的纸质材料,审批通过后还有第二轮的笔试和面试。笔试我觉得很像限时命题作文,考试当天给你一个跟专业有关的案例「case study」让你进行分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面试跟工作面试很像,坐着一排教授,挨个问你一些问题,你要一一作答。全部结束后,会通知你是否被录取了。被录取以后就正式开始了读博之路。根据我自己读博的经历归纳总结下来,主要是几个重要的部分:课程「curriculum」论文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博士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论文撰写「dissertation」论文答辩「final defense」博士毕业01课程curriculum课程很好理解,就是每学期都有相应的课程,每门课都要通过,美国对博士的成绩是有要求,本科阶段拿C就算通过了,博士要拿B才算通过。所以每学期的课业压力还是很大的,基本博士阶段大家都是冲着A去的。而且大量的阅读、写作、演讲等,真的很不容易。博士阶段我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时间,因为英语毕竟不是我的母语,课后要花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课业,熬夜真的是常态。02论文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我的专业是在读博第一年就开始准备论文了,每学期都有一门一个学分的课是专门指导论文的,从刚开始的选题,到后面一步步的写作,都有相应的指导,这点我觉得特别好。论文的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也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这关系着你博士论文是否能有一个好的开始。开题答辩的核心在于向教授们说明你论文选题的意义,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准备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课题,可能产生的结论是什么,这个结论有什么建设性的意义。要让教授们觉得你这个论文可行、有价值。这样你才能顺利进行下一步。03博士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读博第一年结束后会有一个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严格来说你只有通过了这个考试才能算是真正的博士生「doctoral candidate」。如果考试不通过,是会被劝退的,所以准备这个考试的时候压力真的很大。我的专业是八月和十月各有一次考试,八月没考过的十月可以补考一次,补考不过就劝退了。平心而论,我是很担心这个考试不过的。考试都是主观题,主要是考之前一年学过的所有内容以及一些融会贯通的知识,时间是四小时。为了准备这个考试,我把准备高考的劲头都使了出来,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通过了,终于可以安心继续读博了,但是我的同班同学有考两次才通过的,也有两次没考过退出的,所以这个考试真的是读博路上一个坎儿。04论文撰写dissertation贯穿读博始终的就是写论文了「dissertation」,为了这篇论文我不知道熬了多少夜,掉了多少头发,死了多少脑细胞,流了多少眼泪。不过当完成之后,回头看看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首先,在我顺利通过开题答辩以后,系里会根据我的研究方向指派一位导师给我,也就是我的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主席「committee chair」,要组成一个完整的指导委员会还需要两位教授,我的chair主要是指导我的研究方向,另一位委员「committee member」也是系里的教授,主要是指导我的研究方法「methodology」,最后一位委员「committee member」需要是相关专业从业者「professional」,因为我研究的是教育管理方向的,所以我邀请了加州州立大学多明戈山分校「CSU Dominguez Hills」的副校长作为我的指导委员。这样一来我的论文指导委员会就齐活了,三位教授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了很多指导和帮助,真的很感激。我的研究和我当时的工作是密切相关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教育管理者来美国学习以后的转变,所以我工作单位的上司也给了我很多理解和支持。总之,在我自己的努力和身边人的理解、关心、帮助和支持下,我终于完成了博士论文,并且发表了,回首过程虽然艰辛,成果还是喜人的。我的博士论文05论文答辩final defense最后就是论文答辩了「final defense」。论文答辩是完全公开的形式「open forum」,系里会提前通过邮件的方式公示某位博士生的论文答辩时间、地点和主题,欢迎大家都来旁听。答辩当天你要详细地将自己的论文介绍给听众,介绍完以后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三位教授会提问,你要现场作答,他们问完以后在场的其他听众也可以提问,你都要一一作答。提问全部结束后,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三位教授会集中讨论,决定是否让你通过,如果顺利通过,那么恭喜你,你的博士学位算是顺利完成了。我的论文答辩虽然读博的一路艰辛,但说实话现在很多细节都不那么清晰了,但是读博的日子让我成长了很多,也让我发现只要你愿意努力,还是有很多潜能可以发掘,有很多你原以为完不成的事情原来是可以被完成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愿每一个努力的人最后都能收获成功

迷魂药

为何青年教授百余论文凭空消失?连硕士博士学位论文都删除

青年长江学者与她“404”的论文梁莹的一些论文与别人论文存在大面积雷同。社会学教授梁莹的很多论文都凭空消失了。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网站上,这位教授的个人成果页面目前只张贴着英文论著目录,没有任何中文论文。这对一位本土的人文社科学者来说,是非常少见的情形。但梁莹事实上著述颇丰,仅中国青年报记者所能查到的,以她为第一或第二作者的中文文献就超过了120篇。不过在过去几年里,她的这些学术成果陆续被从网上删除了:包括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在内的主要学术期刊数据库中,现在都已检索不到任何她的中文论文;在那些期刊官网上,对应页码处也已无法查看。一家学术平台上仍能检索到论文条目,但页面已显示“404”(无法查看)。从学术头衔来看,39岁的梁莹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她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计划等多个人才支持计划的入选者。从南京化工大学毕业后,她先后在苏州大学和南京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在北京大学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做过博士后研究,并于2009年起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任教。论著是一位学者成长路上的重要垫脚石。那些如今无法检索的论文,曾帮助梁莹申请学位、获得研究经费、入选各项人才计划。用她一位同事的话说,她“几乎拿到了所有她那个年龄文科教授能够拿到的头衔”。但对梁莹的声誉来说,这些“垫脚石”存在着潜在的威胁。记者比对论文时发现,其中至少有15篇存在抄袭或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问题。例如,梁莹2002年发表的论文《转变中的国家公务员制度——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改革与发展趋势及其比较》,是厦门大学陈振明2001年的论文《转变中的国家公务员制度——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及其比较》的缩减版,只有极少数句子有说法上的差别。这些学术上的污点,随着那些论文的删除,都被从数据库里暂时抹掉了。“这个是很不正常的事情”一位同意接受采访但要求匿名的学术期刊负责人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回忆,2014年前后,这份期刊收到了梁莹从知网撤下其已经刊发的文章的要求。这位负责人对此事印象很深,主要是因为作者主动要求下撤文章的情况极其少见。自创刊以来,这“可能是唯一一次”。梁莹希望这份期刊从知网上撤掉的两篇论文发表于十几年前,均是她在苏州大学行政管理学院读硕士时期发表的。她告知的撤稿理由有两条,一是发表论文时研究水平很低,文章很粗浅,二是现在自己只发英文论文了。“这个是很不正常的事情。”这位负责人说,“我不认可这个原因。学问都是逐步精深的,难道现在成熟了,成了教授了,就不承认当时学术的粗浅了吗?”因此,这家期刊没有答应梁莹的要求,之后也与她再无联系。但那两篇论文还是从数据库中消失了。中国知网负责期刊采编业务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们也不清楚文章下线的原因,但按照撤稿流程,需要期刊社出具撤稿函。数据库是与期刊社合作,论文作者个人没有资格撤稿。万方数据库资源合作中心工作人员赵书杰则称,撤下文章“原则上要编辑部同意”,但梁莹这次的情况是作者要求的,“有特殊原因”却“不便透露”,但确实是符合撤稿流程的。上述期刊负责人则告诉记者,他们从来没有向数据库出具过撤稿函。主动下撤文章一般是发现文章在重复率检测中不合格,或存在数据造假、一稿多投等问题。数据库不可以未经编辑部允许就撤稿。两家数据库方面均表示,会对新收入的论文进行重复率检测,以鉴定是否存在抄袭等问题,但很早以前的文章都是直接收入。前述期刊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年的论文查重技术还不普及,审稿专家无法保证阅尽相关学科、相关专业方向上的所有刊发论文,出现学术不端的情况难以避免。连硕士博士学位论文都删除了截至发稿时,记者在“百度学术”检索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梁莹,得到125条检索结果,每一篇都给出了引向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的链接,但点击后,均显示文章不存在。引向百度文库、豆丁网、道客巴巴等国内文档分享平台的链接,对应网页也无法查看。这些消失的文献甚至包括梁莹的硕士学位论文《善治视野中我国公民的行政参与——现状、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和博士学位论文《当代公民文化培育中的社会资本因素研究——以南京市调查为例》。即使是提供电子版的相应期刊官网上,绝大多数也无法检索到文章,对应页码有图片预览,但无法查看具体内容。记者到图书馆期刊室里逐一对比后发现,120多篇文章都确实在期刊上白纸黑字发表过的。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一位教授说,2016年和2017年,该院多名教师从不同渠道获悉了梁莹撤稿之事,但没有料到会有100多篇。这位教授说,梁莹2009年进入南京大学任教时,学院内部曾有不同意见。不同意见主要是认为她才30岁,就发表了30多篇论文,以文科的标准来看,担心她不太严谨,而且这些论文中并无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她仍然凭借论文数量上的优势通过了投票。时任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梁莹参加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选聘时,虽有不同意见,但考虑到当时社工系的总体科研能力弱,而梁莹的科研能力比较强,所以顺利通过了。从程序上说,梁莹的入职没有什么问题。记者查询到,梁莹2009年之前发表的论文远多于30篇。仅2003、2004、2005年,她就分别发表论文22、11、17篇,2006年至2008年共发表16篇,且绝大多数都是独立署名。她2003年发表的论文《治理:面对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新选择》与《走出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困境的一种新思维——来自治理理论的启示》属一稿多投,且全文约三分之二的篇幅与厦门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的两篇论文存在雷同。在数据库中,记者还发现数十篇其他作者的论文与梁莹的论文内容十分接近,但发表时间要晚于梁莹。2009年到南京大学任教后,梁莹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都高于4篇,其中2011年~2013年各发表中文论文12篇、14篇、10篇。从2014年起,梁莹开始发表英文论文,鲜少发中文论文。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网站介绍,梁莹近几年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期刊发表英文论文50余篇。2011年,梁莹入选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度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计划,2017年又成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周晓虹回忆,梁莹进入学院后对工作“十分投入”,怀孕时都挺着大肚子、手上托着电脑边走边看,比较刻苦,发表的中英文论文数量较多。因此,她申请各种人才计划,院里都给予了支持。她通过了包括“青年长江”在内的多项人才评审,这些评审都是由国家各部委组织专家进行的,能够选上说明其具备了相应的研究能力。得知梁莹撤稿的情况后,周晓虹曾与她交流过。他向记者回忆,几年前,梁莹能连续发英文论文后,对发表中文文章就有些不屑。所以面对周晓虹的询问,她回答称自己以前的文章“都是垃圾”“不能代表我的水平”,所以拿掉了。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另一位要求匿名的教授则说,关于此事,现在没有什么“客观的证据”,都是传闻。他强调,该院的学风整体上是非常好的,也产出了很多具有内涵和思想的学术作品。但如果按照国外某些学术期刊模块化的方式来做论文,那就会影响文章的内涵,对学术本身是一种伤害。“我这条路有多难你知道吗”据梁莹的同事介绍,社会学院6位教授曾向学校领导反映过关于梁莹的传闻,建议校方调查核实,否则“可能迟早要出事”,影响南大和社会学院的声誉。当时接待的一位校党委副书记表示会认真对待,但迄今没有反馈结果。此外,2017年3月,社会学院社工系2014级全体学生曾联名举报梁莹的教学态度极不端正,南京大学的学风督导员曾在课堂督察中发现她有这方面的问题。梁莹开设过社工系大三年级的专业课《社会工作行政》以及大一年级通选课《社会工作概论》。社工系2014级本科生张云开(化名)告诉记者,梁莹常常早退1节课的时间,每节课都会长时间安排学生发言,自己玩手机或打电话,课堂上会出现10分钟里她自己玩手机而全班鸦雀无声的状况。张云开回忆,梁莹还在课堂中炫耀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荣誉,表达对教学的不屑,“我已经混到头了,没什么好怕的了”“我已经评上教授了,学校说必须每年上三门课我才来给你们上课的”。她还会将期末考试的题目提前透露给学生,给绝大多数人打出高分。2015级本科生刘明萱(化名)告诉记者,梁莹上课就是坐着念课件,还时常在课堂讨论时吃零食。上《社会工作行政》课时,18周的课时,老师有五六次没有到堂,前3次安排了研究生讲课,后面只是安排助教盯着学生,让学生自习。他们还反映,梁莹经常利用这门课让学生帮自己做私活儿,例如课程作业是帮她录入问卷,或安排学生去做与课程主题毫不相关的课题的回访工作。社工系要求本科生在大三结束时完成一篇学术论文,2015级学生没有一个人选择梁莹当导师。上述情况,周晓虹对记者表示基本属实。为此,去年周晓虹根据学生的反映,专门组织了学院的5位领导去轮番听课,并根据听课的情况对梁莹提出过相应的批评,也组织梁莹与学生作过交流。梁莹表示愿意改正。社会学院现任院长成伯清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学院已经注意到相关情况,学术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已经启动调查工作。如果梁莹教授学术不端的情况属实,一定会公正处理。10月23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梁莹承认自己的一些论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她表示,上述情况只在自己学术生涯最早期,即2005年以前出现。当时她刚读研究生,学术刚入门,不懂规范,所以存在这样的情况。关于一稿多投,梁莹解释说,当时期刊即使不接收论文也不会给回复,所以等一段时间还没有下文,她会将论文修改后另外投稿。梁莹说,强调学术规范是2005年开始的,“你这样查,全中国所有的人,很多教授、博导都有问题。”“如果你这样追究下去,所有中国的学者,那么多,人人都有问题了。”她说,没有人会追究早年的事情,不希望早年的错误影响自己的前途。自己从最开始什么都不懂到现在能在顶级英文刊物发表论文,“我这条路有多难你知道吗?”“如果现在的英文论文有问题,我认。”她还告诉记者,自己撤稿的一个原因是,很多学生告诉她,她以前的中文论文水平比较低。她通过联系数据库公司的法务部门撤了稿,理由是这些数据库刊载她的论文没有经过作者允许,也未支付报酬。在数据库里,那些论文的痕迹一点点被消除了。但这种删除有点像是掩耳盗铃——它们已经被保存在众多图书馆的书架上,白纸黑字,并将继续存在下去。(见习记者 王嘉兴)

不考不鸣

为什么说美国研究生教育已经“病入膏肓”了

前几天,一读EDU关注了我国研究生教育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在大洋彼岸,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趁着周末,让我们读一篇书评感受下美国的困境与出路。 我们总是关注美国博士生教育的光鲜一面,而忽略了藏在影子中的问题。(来源:pixabay网) 多年来,国内文献较少直面美国高等教育的问题,存在不少认识误区和似是而非的观点。即使美国不少文献涉及其博士生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但依然有国内文献认为,美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是世界博士生教育改革的“金本位”。《研究生院之道》的翻译出版,为我们了解和借鉴美国研究生教育,提供了一个有益的窗口。“The graate school mess: what caused it and how can fix it”一书于2015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莱纳德·卡苏托是美国福德汉姆大学教授、《高等教育纪事报》“研究生”专栏的撰稿人。他本科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在哈佛大学获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美国文学和文化的教学科研工作,对美国研究生教育有亲身体会和理论思考。此书出版后引用和评论不少。书商在推介该书时强调:美国研究生教育处于混乱(disarray)已不是秘密。 《研究生院之道》英文原著的封面图(来源:哈佛大学出版社官网) 主要问题作者在书中毫不掩饰对于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不满,在前言中的首句就发问:“我们的研究生制度已经‘病入膏肓’了吗?”作者回顾总结了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并着重以人文学科为例,深入剖析了美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双轨模式在19世纪末,美国高校注册学生仅23.8万人,1947增加到233.8万人。学生数量的快速增加使得高校教师供不应求,博士生培养重心转向准备和提供师资,为此,有批评意见认为研究生院成了“伪装的师范学院”。面对上述问题,不少大学尝试分设学术博士与专业博士,构成了博士生教育的“双轨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于应用型高级人才需求的矛盾。但是,文科等专业博士解决美国高校师资紧缺的角色正在受到冲击,伴随美国高等教育规模增速趋缓,对高校教师的需求也随之减弱,加之学术博士也对本科教学岗位趋之若鹜,导致一些大学取消了文科博士培养项目,文科博士学位的授予规模也有所缩小。尽管学术博士与专业博士之间的界限纠缠不清,专业博士的声誉也不高,但在美国大学,专业博士培养模式仍持续实施。(来源:一读EDU编辑部制作)课程教学有文献认为,我国研究生对于课程体系合理性及前沿性的满意度较低,与美国相比,我国博士生的课程教学更加松散、随意、不严格。而作者却认为,美国博士生的课程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包括管理者)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去了解研究生的学习,并提供指导,甚至根本就不愿去了解研究生想学什么、应该学什么。另外,尽管国内文献对研讨课(seminar)赞赏有加,但作者认为,一些不负责任的教师使得这种教学方式问题频出。有的研讨课从一个话题蹦到另一个话题,“就像一场多人沙滩球游戏,球从一人传到另一人”而有的教师非但不加以组织引导,甚至根本就没有遵循教学大纲。综合考试在美国,研究生的“综合考试”(comprehensive exams)是基于教学内容而设计的考试,它所注重的考察范围是一个学科领域内的全部知识。同时,与综合考试相似的“通识考试”(general exams)、“资格考试”(qualifying exams)也在使用。作者认为,上述考试都太过专注于“折磨”研究生而缺乏目的性。这种“覆盖其专业领域中所学全部知识的口头审查”,将“考查重点放在费时的死知识上”,对于博士生撰写学位论文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就像通过跳高来“测试他们是否具备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资质”。论文写作作者指出,“全世界的博士生几乎都有学位论文的要求”,也有大量书籍指导如何书写论文,但导师不仅很少讲授如何撰写学位论文,反而误导博士生“坚信他们的学位论文是应该被出版的”。不少博士生花费大量时间“过分修饰”论文的语言文字,这已成为他们延长学业的又一重要原因。完成学业时间作者批评,美国博士生“获取学位的时间过长,在人文领域严重到了滑稽而令人蒙羞的程度”。20世纪60年代之前,在美国完成博士学位很少超过四五年,但现在获得人文博士学位大约需要9年。同时,由于学术就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学教师聘用委员会一般会优先选择那些学习时间较长、学术成就更多及工作经验更丰富的申请者,迫使产出能力较强的研究生“延长学习时间”,以顺应这种标准,也使得“有保障的经济资助”反而会增加学位获取时间。调查显示,我国42所研究生院2007年以前入学并于2010年7月毕业的博士生获得学位的平均时间为4.5年,而美国博士生完成学业往往需要8到10年。(来源:一读EDU编辑部制作)辍学率在美国,有高达50%的博士生最终放弃学业。一些博士生处于获得学位希望不大、但又不甘终止学业的两难境地,不仅浪费紧缺的教育资源,也浪费这些学生的青春年华。美国的学术文化不支持研究生辍学,博士生自身也会认为辍学是人生经历的失败,尽管有的博士生入学后很快就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读研、特别是写论文,他们也会不得不努力拼搏至最后一刻。学术就业市场作者批评美国大学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很少顾及培养对象的职业需求,未能使他们准备好面对多种多样的职业生涯。在美国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教职岗位需求量很大。此后,“大多数人文学科博士并不能进入研究型大学的终身教职岗位”,不得不重新开始新的职业生涯,或在高校从事低收入的辅助工作。不少博士学位获得者并未做好在高校学术岗位以外就职的心理和技能准备。加之学术就业市场的门槛不断提高。竞聘者为了一个助教职位都要发表很多文章,甚至……比他们面试者的发文量还要多。攻读博士学位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来源:学岛网) 措施建议加强道德规范美国研究生院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研究生以及大众的信任,要“重新赢回信任”,就必须证明研究生院“值得被信任”。因此,“高等教育需要一个新的共同的道德规范”,特别是应更加专注对学生的关怀,把人文社科的博士生教育与其个人发展目标相结合。研究生和教授必须共同努力,实际上,这也就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关键所在。为了使公众了解和理解学术工作及其价值,作者主张,应教给研究生“沟通”的技巧,并加强与各级教育的联系,促使博士生“学会如何接触不同知识层次的受众”,引导他们开眼看世界,帮助其与专业圈子之外的社会建立联系。调整培养目标国内已有文献介绍美国博士生教育目标从“学科看护者”到“可雇佣的人”的转变,培养学者不再是博士生教育的唯一目标。作者也认为:大学、研究生院与导师都必须对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负责,必须明确告知能为他们提供何种教育,以及他们毕业后会有哪些出路,特别是这些出路绝不仅仅局限于学术圈。要拓展对于研究生成功的定义,不能将成功仅仅局限于很多博士毕业后实际上难以进入的学术工作。21世纪的研究生教育应当包括实用的技能训练,为毕业生在高等教育系统外部的就业做准备。为此,应定期审查进度,并提供更好的财政支持和更加友善的就读环境。同时,要奖励那些能力出众、努力缩短就读时间的研究生,建立长效的奖励机制。作者认为,大学、研究生院与导师都必须对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负责,必须明确告知能为他们提供何种教育,以及他们毕业后会有哪些出路,特别是这些出路绝不仅仅局限于学术圈。(来源:学岛网)改革课程教学研究生教育回归公共服务的使命,必须改革研究生院的教学,更新研究生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要从现行的“教师中心型课程”向“学生中心型设置”的课程转变,着力改进课程设置和标准,为学生进入更广阔的就业市场做好准备。★ 课程内容:关于课程内容,作者主张,要为研究生设置“一个核心课程群”,并“兼容不同就业需求的学生”,从“无视学生需求的内容主导式教学”转向更加“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诸多在圈外岗位就业的力”。★ 综合考试:关于综合考试的范围和重点,作者建议,应该与研究方法及实践相互关联起来,将长期以来把综合考试作为对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顶石法),变为将其看作论文阶段开始的标志(基石法),象征着学生可以从通用基本知识的学习阶段进入具体专业领域的研究工作。明确论文要求既然研究生的职业生涯具有多样性,就应“对博士论文格式的要求更加灵活”,明确撰写学位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使其获得指导委员会的批准认同,以获得博士学位,而不是为了出书。尽管“要么出版、要么离开”(write a book or else)是年轻学者接到的命令而不是建议,但并非所有的博士论文都适合出版。为此,作者建议,在博士学位论文真正达到专著的水平后,再去出版。拓宽就业选择关于“学术就业市场”的范围,作者认为,应包含学术工作、学术圈内的非教职工作与非学术工作,并建议统计并公布历届博士的就业情况,以使研究生、导师乃至社会都明了学术就业形势。★ 就业教育:同时,应从研究生一入学就加强就业教育,如召开职业发展研讨会、强化就业服务合作关系等,使研究生在入学时就清楚他们的前景,尽职尽责地辅导并帮助他们做出选择,为他们提供咨询和实习机会。 强化导师责任美国高校对于研究生导师的称谓并不一致,作者主张用“adviser”,并将其界定为“大学里那些辅导毕业生论文并在上面署名的教授”。导师可以改变研究生的一生,为此作者提出,导师应该有两个目标:第一,帮助学生完成学位论文,或者劝退;第二,为学生在其自主选定的学术或非学术就业领域做准备。特别是导师应该“理解和支持学生辍学”。作者强调,导师应根据研究生的日趋多样性,来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建议,并训练其朝着确定的目标努力,并主张导师“每月见一次学生,检查他们的笔记和草稿,或者规定最后期限,或者让学生集体开会汇报进度,导师还可以指定参考书目或建议一个研究主题,等等”,特别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应竭尽全力帮助他们,“与学习上有困难的研究生坐下来好好谈谈。”相形之下,国内文献对于导师的期望和要求更高,主张导师要对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品德及生活等各方面个别指导并全面负责,并强调这是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核心因素。调查显示,对师生关系满意或很满意的研究生和导师分别达到了79.6%和91.9%,对师生关系不满意的研究生和导师分别只占3.2%和0.4%。(来源:一读EDU编辑部制作)小结本书写得通俗易懂,翻译得也准确流畅,适合高校研究生、教师、研究人员,乃至关心关注高等教育的人士阅读。当然,本书也有一些可以完善之处。例如,叙事较多,但说理不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更多的高层次拔尖人才。我国博士生教育的规模还需扩大、结构更要优化,统筹协调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实现内涵式发展,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教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学理论和学科体系。

鼬佐

读了7年博士,写不出毕业论文,美女博士被清退,颜值再高也无用

近日,国内很多高校对留学生开始了清退,一大批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水货留学生被清退。武汉大学一次清退92名,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也清退了一批不合乎要求的留学生。其中湖北大学清退的博士留学生备受关注,原因无他,只因为这位博士生是位乌克兰美女,还上过“非诚勿扰”节目。乌克兰女留学生乔丽娅,2013年在湖北大学获得国际教育硕士后,继续攻读该校的中国现代文学博士学位。2014年,这位美女留学生参加了著名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引起了极大关注。高颜值,高学历,这位乌克兰美女成为了节目中最受欢迎的女嘉宾之一。乔丽娅不仅有迷人的脸蛋,傲人的身材,歌也唱得相当不错,这样一位女嘉宾自然吸引眼球,被称为众多男嘉宾的心目中的女神人选。甚至有不少男嘉宾专程为她而来,她也成为了节目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在节目的最终,她和一位新西兰帅哥牵手成功,才走下了“非诚勿扰”的舞台。然而这位美女并未收心专心于她的学业。离开“非诚勿扰”后,由于人气高涨,这位美女一发不可收拾,不停地参加各大卫视和综艺节目,忙着捞金,大有向演艺圈发展的趋势,把学业完全扔在脑后。她博士念了整整7年,依然写不出毕业论文,这次也成了众多被清退的留学生中的一员,最近被湖北大学清退。学生的主业就是学习,可以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即使参加一些综艺节目也无可厚非。但所有的这些都必须具备一个前提,就是不耽误学业。留学生群体也是一样。在我国的很多留学生,一边拿着高额的奖学金,一边忙着享受娱乐,或者参加各种综艺,这类的留学生数量还相当不少。纵观几个主要的卫视和综艺节目,不乏留学生的身影,其中不少还是常客。这些留学生根本就无心学习,或者说,本来就不是来学习的。他们把高额的奖学金当成了工资,把留学当成了工作,延边大学甚至还有15年没有毕业的留学生,显然,这位是打定主意能混多久就混多久。这位乌克兰美女也是一样,虽然博士在读,但自从参加完“非常勿扰”后,找到了一条捞金的路子,所有的心思和精力全部都放在参加各种节目捞金上面,自然也没时间关注学业。然后我国的大学虽然对留学生相对宽饶,但也绝不可能让他们无视校规,这次各大高校清退违规留学生和水货留学生只不过是一个开始。随着高校严进严出的加强,无论是本地学生还是留学生,想继续在大学混日子已经不太现实。清考制度的取消,对留学生的清退,无不显示高校的决心。这位乌克兰美女,颜值再高,学业不行依然难逃被清退的结果。想必被清退了,各大卫视和综艺节目也不会再邀请她担任嘉宾或者选手来吸引眼球。她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回国,留学10多年未拿到博士学位,不知道这位美女心中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