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别人和我聊起学历的时候,被问到最多的就是:在美国读博士难嘛?我只想说09年到了美国之后,我先读了硕士。硕士毕业后我利用OPT全职工作了一年(关于OPT:),在此期间,我硕士阶段的导师和我工作时的上司一直鼓励我继续读博,他们对我很有信心,认为我一定可以完成博士学业,所以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开始了漫漫读博路。先说说如何申请博士,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博士的录取要求各不相同,但也大同小异,我读的是文科类博士,首先需要有硕士或同等学历,然后要一份自我简述「personal statement」主要是说清楚为什么想读博,为什么你是一个合格的博士生候选人「doctoral candidate」等,说白了就是要说服导师录取你。接着还需要2-3封推荐信,推荐人可以是你以前的老师、工作单位的领导等,主要是向导师推荐你,其实就是夸夸你。我的专业还要求交一份写作样本「writing sample」,主要是想看看我的文字表达能力,我直接交了硕士论文,我认为这个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还有就是两年内有效的GRE成绩。作为国际学生一般还需要语言成绩,但是因为我硕士也是在美国读的,语言成绩就免掉了「wave」。这是第一轮的纸质材料,审批通过后还有第二轮的笔试和面试。笔试我觉得很像限时命题作文,考试当天给你一个跟专业有关的案例「case study」让你进行分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面试跟工作面试很像,坐着一排教授,挨个问你一些问题,你要一一作答。全部结束后,会通知你是否被录取了。被录取以后就正式开始了读博之路。根据我自己读博的经历归纳总结下来,主要是几个重要的部分:课程「curriculum」论文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博士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论文撰写「dissertation」论文答辩「final defense」博士毕业01课程curriculum课程很好理解,就是每学期都有相应的课程,每门课都要通过,美国对博士的成绩是有要求,本科阶段拿C就算通过了,博士要拿B才算通过。所以每学期的课业压力还是很大的,基本博士阶段大家都是冲着A去的。而且大量的阅读、写作、演讲等,真的很不容易。博士阶段我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时间,因为英语毕竟不是我的母语,课后要花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课业,熬夜真的是常态。02论文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我的专业是在读博第一年就开始准备论文了,每学期都有一门一个学分的课是专门指导论文的,从刚开始的选题,到后面一步步的写作,都有相应的指导,这点我觉得特别好。论文的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也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这关系着你博士论文是否能有一个好的开始。开题答辩的核心在于向教授们说明你论文选题的意义,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准备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课题,可能产生的结论是什么,这个结论有什么建设性的意义。要让教授们觉得你这个论文可行、有价值。这样你才能顺利进行下一步。03博士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读博第一年结束后会有一个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严格来说你只有通过了这个考试才能算是真正的博士生「doctoral candidate」。如果考试不通过,是会被劝退的,所以准备这个考试的时候压力真的很大。我的专业是八月和十月各有一次考试,八月没考过的十月可以补考一次,补考不过就劝退了。平心而论,我是很担心这个考试不过的。考试都是主观题,主要是考之前一年学过的所有内容以及一些融会贯通的知识,时间是四小时。为了准备这个考试,我把准备高考的劲头都使了出来,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通过了,终于可以安心继续读博了,但是我的同班同学有考两次才通过的,也有两次没考过退出的,所以这个考试真的是读博路上一个坎儿。04论文撰写dissertation贯穿读博始终的就是写论文了「dissertation」,为了这篇论文我不知道熬了多少夜,掉了多少头发,死了多少脑细胞,流了多少眼泪。不过当完成之后,回头看看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首先,在我顺利通过开题答辩以后,系里会根据我的研究方向指派一位导师给我,也就是我的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主席「committee chair」,要组成一个完整的指导委员会还需要两位教授,我的chair主要是指导我的研究方向,另一位委员「committee member」也是系里的教授,主要是指导我的研究方法「methodology」,最后一位委员「committee member」需要是相关专业从业者「professional」,因为我研究的是教育管理方向的,所以我邀请了加州州立大学多明戈山分校「CSU Dominguez Hills」的副校长作为我的指导委员。这样一来我的论文指导委员会就齐活了,三位教授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了很多指导和帮助,真的很感激。我的研究和我当时的工作是密切相关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教育管理者来美国学习以后的转变,所以我工作单位的上司也给了我很多理解和支持。总之,在我自己的努力和身边人的理解、关心、帮助和支持下,我终于完成了博士论文,并且发表了,回首过程虽然艰辛,成果还是喜人的。我的博士论文05论文答辩final defense最后就是论文答辩了「final defense」。论文答辩是完全公开的形式「open forum」,系里会提前通过邮件的方式公示某位博士生的论文答辩时间、地点和主题,欢迎大家都来旁听。答辩当天你要详细地将自己的论文介绍给听众,介绍完以后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三位教授会提问,你要现场作答,他们问完以后在场的其他听众也可以提问,你都要一一作答。提问全部结束后,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三位教授会集中讨论,决定是否让你通过,如果顺利通过,那么恭喜你,你的博士学位算是顺利完成了。我的论文答辩虽然读博的一路艰辛,但说实话现在很多细节都不那么清晰了,但是读博的日子让我成长了很多,也让我发现只要你愿意努力,还是有很多潜能可以发掘,有很多你原以为完不成的事情原来是可以被完成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愿每一个努力的人最后都能收获成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部叫做《穷富翁大作战》的真人秀,他们个个都是上流社会的精英,出生优渥,拥有高学历,好工作,还有花不完的钱,从来没为生活发愁。有很多人都认为,穷人之所以那么穷,是因为他们不努力,现在随便去个小工厂,工资也有两三千吧,怎么可能会养不活自己呢。这些富豪也是如此,他们觉得凭借着自己的学历和能力,就算是身处恶劣的环境,也可以反败为胜,再次成为有钱人。但是当真正处于这样的环境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原来每天的工作排得很满,回家之后只想休息,睡觉,根本没有时间思考其他的事情,而且还要为吃喝发愁,哪有多余的时间去赚钱呢,所以即使是他们,也没办法改变自己的处境。然而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一样,没有体验过得人根本不了解,美国有一位女博士也是如此,觉得自己一定可以改变,因此亲自去底层体验生活,接连换了6份工作,最终因忍受贫穷而离开。她就是芭芭拉·艾伦瑞克,出生于1941年,是洛克菲勒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美国畅销书作家,像这样优秀的履历,超过大多数人。她曾经写过一本书叫《我在底层的生活》,为了体验这样的生活,她断绝了和所有朋友的联系,身上只有1000美元,从一无所有开始。当时美国没有学历的普通人的时薪是6~7美元,一天工作8小时,平均50美元,一个月是1200~1500,这些钱用于生活是完全不够的,所以她只能尽量节省,去偏僻的地方租房子,自己做饭吃。当时这样导致她花了大量的时间在交通和生活上,一天被填得很满,根本没时间去充实自己,学习新知识,像个机器人一样工作,重复着每一天的生活。她想要改变自己的状态,但她每天都被繁重的工作所压垮,一个月的工资在她的精打细算之下还是所剩无几。于是她换了份工作,试图摆脱自己的无奈,但就在她换了六份工作还是这样的时候,她终于认识到了,原来自己之前的想法都是错的,最后穷困潦倒狼狈离开。她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请不要和他们谈诗和远方,因为他们只有眼前的苟且。如今我们虽没有生在大富大贵之家,但也衣食无忧,我们没有体验过这样的生活,但是我们要了解,原来还有很多人,他们会为了省一百块钱在火车上做一晚上,他们会为了两百块钱的全勤,不敢迟到,结果饿得晕倒在路上,醒来之后不担心自己的身体,而是我迟到了多久?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生活优越的孩子,他们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以及试错的机会,如今的成功人士,家境和家境也都不会太差。但是现在也有很多贫困子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未来,还是那句话,高考虽然不是最好的方式,但却是最有效,用时最短的方式。
大家都看过《美国派》吧?什么?没有看过,那你可以去搜搜,瞅瞅了,绝对宅男的福利。当你在没有亲自体会一种生活而只是通过媒体,照片,视频,他人等途经了解一种生活时,并对其及其向往的时候,也许在不久的未来,你会哭着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美国派绝对是一个美好的成人童话。就如你看了尼加拉大瀑布的宣传照,静谧优美,油绿的是树,高悬的瀑布像白练低垂,宛如仙女散开的秀发。可是,当你不远万里,舟车劳顿,过五关,斩六卡到达“美人”面前的时候,你首先是听到那巨大的轰鸣,周围湿度明显上升几个维度,并不是照片中那种上帝视角啊。事实是尼加拉瀑布确实美,可是,那种美不是通过照片中看到的那种静态美,那是一种自己体会的动态美,那种感觉完全不一样。是的,吃过猪肉就比看猪跑要理解的深刻一些。于是在这里,我想以个人的生活经验为大家展示真实的留美博士的生活。首先,作为一个博士,一年工资除去税收是两万四美元左右,其中一个月房租在六百左右,所以一年一半工资都又回到了山姆大叔的口袋里。然后还有车,车险,车油,网络,一个月将近二百刀,这两千多又飞走了。如果一年还要回国一次,飞机往返,探亲购物,得有个小三千刀,所以在加上吃喝拉撒,可以想一下博士能攒几个子。应该十个手指够数了。穿美国衣服真的很便宜,我最喜欢买的牌子是 A&F, 在国内大陆没有专卖店。然鹅,在美国,A&F 有点白菜价,经常有折扣可以买到五六刀的 T 恤,我现在一身都是 A&F,包括内裤。为什么呢,因为便宜,而且还时尚,符合亚洲人口味(大部分亚洲哥们都穿这个牌子)。这边有很多工厂店,取其名曰 outlets,就是有点批发的样子。有些耳熟能详的牌子,诸如耐克,阿迪,阿玛尼,巴宝莉,蔻驰啊之类的在这里批量销售。一般大型节假日这里都会有很大的折扣,那是人山人海,熬夜排队。我们也是其中茫茫人海中穿梭的一员。基本穿的东西就是网上和工厂店买了。物美价廉,童叟无欺。所以,男生博士,起码在我的圈子里,是不存在逛街的概念的。(私以为逛街应该等于出去吃饭)吃论吃,我泱泱中华绝对大当家。记得在国内,吃过几次 KFC,麦当劳,觉得滋味不错。但是,滋味不错遇到天天都吃,那就变了模样,而且还是西化的滋味,那滋味,只能看什么舌尖上的中国、西瓜视频、二更来慰藉一下饥渴的心灵。美国人吃东西很豪放,他们吃海鲜那就一个就往里扔。首先准备个大桶,不锈钢,里面有一个内胆,全是小孔,最后直接把内胆一提就能把所有干货拿出来。水烧开,接着放入海鲜,龙虾,小龙虾,蟹腿,冷冻鱿鱼,整个土豆,整个没扒皮的玉米,整个没拨的大蒜,一整个姜,无数个完整的还带着老皮的洋葱,整个都放在一起,要吃辣的就加点辣椒面。大火闷煮,准备好一张大木桌子。待到食材都飘起来了,OK,上桌,直接干货捞出来,桌上一倒。是的,没有盘子,桌子就是盘子。然后大家一拥而上,齐心协力清理桌面。我好像有点为这些食材感到怀才不遇。拿起桌上的一只小龙虾,看着那水煮的惨白,对着主人家说,nice,it is fabulous. 心中在想这些人吃到麻辣小龙虾会哭出来吧。汉堡,薯条之类的,我真的不知道有人喜欢它哪里,我觉得和汉堡薯条相处一次就可以,作朋友,那早晚要崩。转眼看看中华美食,蒸煮煎炸,大家比我清楚。说到这里,我的神经反射已经让我流口水了。住当然买不起房子了。我生活在非常偏僻的农村,我们学校就是附近最有人气的地方了。就算是这样的地方,买房子也不是那么便宜。如果真的是平级和国内对比的话,美国的房价真的还是挺高的。但依照工资水平,应该算是持平。我们教授,在学校附近买的一个二层木楼,有一个小的泳池,一大片草地,房屋面积超过一百平米,花了十多万刀,确实很气派,很幽美。但是每年要交房产税,将近一万刀。我们老板是副教授,一年大概十万刀的工资,生活还是很惬意。博士就一般租房子住,可以在小区租,一般小区就是和国内小区一样,一个物业租给大家,各种人都有。也可以租一个 house,独立的一栋房子,一般可以四五个人住,有很多中国人在这边买房子,然后租出去,以房养房。基本租一栋楼,里面都是一个人种,大家能够比较好融合。这边基本都是木质结构的房屋,太吵了的时候,就敲敲墙,实在不行,就只能跑上去沟通了。我有个学长天天被楼下一个老奶奶投诉,其实他们什么也没干,那老奶奶可能是神经衰弱,经不起一点声响。这边在农村,大多小区都坐落在森林里,晚上要是不熟悉路绝对迷路。就算美国人自己也是,我实验室朋友的女朋友一次来看他,就迷失在了他家旁边的小树林里,怎么都开不出去了,差点急哭了,都想着要分手了,就有这么难找。这里比较好的是,小区清理比较及时,秋天满地的落叶都会被清理掉,冬天雪也会一边下一遍清理。行车轮上的国家不是白叫的,在美国,如果没有车,你就和残疾差不多了,尤其在我们这农村。大城市会好很多,有公共交通系统。在刚来这里的时候,没有车,只能住离学校很近的地方,说近其实步行也得半个小时。只有学校附近有比较完善的公交系统,一般都是半个小时一趟车。所以,必须赶着点去,如果错过点了,好吧,那就再等半个小时吧您嘞。再远一点的小区很多都不包含在这个公交系统里,只有学校周围的一些小区有公交站点。所以,第一个学期我租住在学校附近,周末买菜都是蹭室友博士后的车。在这边考驾照确实要比在国内简单和廉价一些,也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剃光头发威的权利。未成年也可以考驾照,但是得有成年人陪护。上完安全知识课,可以领到一个小黄条,证明你过了。然后就可以预约知识考试,相当于国内的科目一。但是水平却和国内天差地别。只有二十五道题,还允许错五道。这放到国内,不知道车祸率要上升多少个百分点。过了知识考试,可以拿到一个learner permit,就可以预约路考,相当于科目二,一般路考就考泊车,路边泊车,各种看路标、车速等一些基础知识。总共考试下来花了不到二百刀,没有报任何班。连练车都是自己先有 learner permit 然后买的车,自己偷偷练,偷偷开的。一般都在学校附近。而且这边车少,所以没有出什么事故。买了车,就感觉整个人都自由了,仿佛哪里都能去了一般。其实过了一阵子,发现自己还是愿意宅在家里。还有很多的故事就不一一细讲了。这差不多就是我博士狗的生活,每天两点一线,天没亮,出来了,天黑了又回去了。所以美国派,那是电影,也许在美国的哪个学校的哪个角落,那是真的,那种生活存在。但是,那就像是幸福的金色马车,或者是戈多。作为博士,私生活真的一点都不乱。因为博士生没有时间去乱,天天实验室老师逼着要试验数据,一天压力都很大,试验不顺利的时候,自己都不知道哪里有问题,真的感觉有心无力。博士的圈子也很小,很多都不怎么出去社交,自己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呢,怎么去维持这些社交的关系。博士其实就是一种工作,相当于学术界的农名工,大概是这个阶层。所以很多博士单身也是合情合理。大多数博士都维持着异地恋或者异国恋。这中间的苦楚,只有当事人才能知道。要想真正了解一种生活,你必须去自己体会,别人说的都是别人的。同时珍惜自己的生活,你现在的生活,不知道是多少在其他角落里的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因为每种生活都有每种生活的意义和乐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何不食肉糜”的故事,它讲述的是西晋时期发生了一次饥荒,没有粮食吃的老百姓们只能挖草根、吃树皮,即使这样每天都有人活活饿死。得知此事的晋惠帝十分苦恼,“善解人意”的他说道:“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为什么人们饿了就不吃粥,不吃米饭呢?我相信,当我们看到这句话时,大家都会说不出话来,只有高高在上、衣食无忧的皇帝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但“为什么不吃碎肉”的故事每天都在世界上演。比如王思聪在自己的微博上说:“2010年,还没有一个出国过,每次看到农村家庭年收入只有2000元的消息,就会出现这样一句话:“谁让他们不努力学习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评论。2001年,一本名为《我生活在底层》的书在美国各地出版,并被翻译成14种语言。芭芭拉·艾伦瑞克毕业于一所著名的大学,挣了很多钱,她到美国的底层去体验他们的生活。后来怎么了?这个故事也始于几十年前,当时芭芭拉是美国《时代》杂志的专栏作家,出版了几本书。此外,她还是洛克菲勒大学的细胞生物学博士,在美国过着轻松的上流社会生活。一天,她和另一位编辑聊起“低收入者”。在当时的美国,她每小时挣6-7美元(约合45元人民币),每天8小时挣360元人民币。即使是“低收入者”,芭芭拉一天只挣360元也“不可思议”。她认为造成这种差距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没有足够的教育背景和能力”。两人争论起来。突然,芭芭拉想到了一个主意。纸上谈兵是没用的。对她来说,亲眼看看“低收入者”的生活更好。就这样,芭芭拉挑了几个美国贫民窟,收拾好简单的行李出发了。首先,芭芭拉花了500美元租了一间没有床、只有床垫的小房子,但是房子很干净,离市中心45分钟车程。放下行李后,芭芭拉跑到劳动力市场找工作。幸运的是,她很快就任了餐厅接待岗,从下午2点到晚上10点,总共8个小时,每小时工资2.43美元。当时,芭芭拉只有1300美元起家,花500美元租房子,付500美元抵押,花100美元买食物和基本生活用品。芭芭拉全身只有200美元。一想到以后每天开车上班的燃料费,她就很苦恼。但她坚持。第一个月,她赚了1039美元,其中517美元用于日常开支。下个月的房租付了500美元。辛苦一个月后,芭芭拉只剩下22美元。为了继续体验底层生活,芭芭拉开始做两份工作。她白天在一家连锁餐厅工作,下午赶去这家餐厅。她没有时间喝水。三天后,芭芭拉需要服用止痛药才能继续工作。她的身体很快就垮了,但她没钱看医生!没有办法。芭芭拉辞职了。后来,她去了缅因州的贫民窟,发现公寓的最低租金是1000美元。她根本住不起。她每周只能进120元的汽车旅馆(非常危险)。她做了一到五个星期的女佣。她在周末两天照顾老年痴呆症患者。芭芭拉跪下打扫地板,清理老人的粪便是很常见的。芭芭拉觉得她将无法养活自己,她有头发,她没有多少钱后,她的工资。后来,她换了好几份工作,但没有足够的工资来维持她的“生活”(指看病的钱),芭芭拉遭受了很多歧视和羞辱,老板觉得她有“臭味”。这个芭芭拉,以为自己有学位和能力,肯定会从底层脱颖而出,崩溃了。自从她来到这里,她就没有一天读书了。她知道她不能领先。于是芭芭拉回到了宽敞明亮的家,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那时,她觉得自己的呼吸更顺畅了。所有过去的记忆都是生动的。芭芭拉写了这本书“我的生活在底层”,并告诉那些不了解底层社会的人她的经历。“人若喝水,便知冷暖”,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人,不具备随意评论他人的资格。
人的一生总会面临着几次事关自己命运走向的选择,选择对了就会名利双收,选择错了,就会万劫不复。比如近期骂声一片的余茂春,曾经是南开大学的高材生,学校里的骄傲,村里人的光荣。可后来他选择伤害自己祖国母亲来换取自己留在美国的机,成为了学校和村里的耻辱。而有一位叫做姚期智的人,他也很年轻来到了美国留学,在美国成绩斐然。可他在自己最荣耀时刻却选择回国,成为了万人敬仰的英雄。姚期智,1946年出生于上海,后来跟随父亲来到台湾避战乱。在姚期智很小的时候就对物理很感兴趣,他的父母也希望他能像杨振宁等人一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来,姚期智凭借着优异成绩考入台湾大学物理系,后来赴美留学。在1972年,26岁的姚期智就获得了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在读博期间,在一次野餐会上,他认识了自己的妻子储枫。当时妻子是麻省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的在读学生,两人一见倾心,从此走坠入爱河。受妻子影响,姚期智开始研究电子计算机,并到伊利诺大学计算机技术攻读博士学位。29岁时,已经是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双料博士学位。所以,当时姚期智留在美国顺理成章,没有阻力。普林斯顿大学就曾聘请姚期智为学校终身教授。后来,姚期智凭借着在计算机领域取得的成绩,获得了被称作世界计算机“诺贝尔奖”的图灵奖。在美国要学术研究有学术研究,要名望有名望,要过上富足生活也不难。而如果姚期智选择呆在美国,那么姚期智会成为一个被遗忘的华裔。但姚期智不同,2004年在杨振宁的邀请下,姚期智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义无反顾地回到国内教学。他来到了清华大学,组建了清华大学尖子生中的尖子班——“姚班”。一开始,他把重心放在培养博士生上,后来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本科生身上,致力于培养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本科生具有同等、甚至更高竞争力的领跑国家拔尖创新的计算机人才。在姚期智的培养下,从姚家班走出了许多中国、乃至世界计算机领域杰出人物。比如在2008年、2009年谷歌全球挑战塞中斩获冠军的楼天城,旷视科技三位联合创始人印奇、唐文斌、杨沐等。在中国一穷二白的时刻,美国优越的生活令好多人向往之、迷恋之,甚至为了待在美国不惜突破人生的底线。但也有的留美学子,比如钱学森、姚期智等人,不被美国生活所迷惑,为了国家的富强,毅然而然回到了祖国。这些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崇拜的偶像。对此,你怎看呢?
一名中科院的硕士,韩国大学在读博士,就是这样接受了高等教育的精英,却在高铁之上霸座,让一名无辜的姑娘苦苦站了一路。高铁霸座渣博士成了网络热词,其本人也被同学、网友扒了精光:原来劣迹斑斑,彻底渣男。有人曝光说,此人曾假冒房东授权,骗取房租金,被扭送公安局,并且还要涉嫌相诈骗。当然,这些都是网友爆料,没有经过司法的调查,不能定罪。但高铁霸座却渣男实锤。想这样一个信用缺失,枉顾社会公德的人,如果生活在美国,如果他此前真有哪些恶劣事迹记录在案,会是怎样一个结局?首先,他很难坐上高铁,其次,他会生活很惨,不像现在,依然生活的逍遥自在。在美国,你可以缺钱,但不能缺信用。因为,一旦在美国失信,你将寸步难行。美国人一出生就要向联邦政府申请一个社会安全号码(SSN),这个号码将跟随终身。美国信用制度冷酷无情,可我说信用面前人人平等学生查询考试成绩、申请学校、找工作、领工资甚至到银行开户、申请贷款、租房等都需要它。只要在查询系统里输入社会保险号,就立刻可以看到所有的信用记录。一个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人,无论是就业、经商或做其他事情,都比有信用污点的人要容易得多。一般来说,个人信用记录的保存期限是 7 年,但一些重要信息则会被无限期保存。所以,失信的后果影响非常深远。如果渣男真的此前用失信手段骗取租金,留下信用污点,他别说继续读博士,就是做高铁都要受限制。最重要的是美国在教育上,也非常诚信建设。失信者不论地位多高,身份多显贵,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都要接受法律的制裁。这里举两个例子。美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许买酒,也不许喝酒,而布什总统的两个15岁的女儿都爱酗酒,2001年5月詹娜在酒店使用别人的证件买酒被警察抓住,芭芭拉喝酒也被人指控,每人被罚款100美元,处罚在社区进行义务劳动,并强制参加戒酒治疗班。邓白氏公司一位经理的儿子只有9岁,因为和两个大孩子一起玩时,两个大孩子拔了别人奔驰车上的标志放到了他手里,结果被少年法庭判决到公园扫10天树叶,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不仅陪孩子一起到法庭接受宣判,还监督孩子扫树叶。这种处罚无疑当然,说这些,并不是告诉大家美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而是美国在诚信体系管理上,起步早,他们早在1860年,就成了诚信局,开始探索个人诚信的社会管理。现在,中国的诚信管理立法和机制也在逐步完善。期待,在良好的诚信管理的社会中,让这类的高铁霸座渣男寸步难行。
大学本科毕业之后,很多同学出于现实情况考虑会选择继续深造。毕竟现代社会大学学历已经不吃香了。想要未来有更好的发展,那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学历。学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我们进入企业就职的硬性条件。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了“考研热”这种趋势,很多人读研只是为了让自己在艰难的就业环境中更好地生存下去,但也有一部分同学抱着对学术的热爱攻读研究生学位。这些学生在研究生毕业之后,仍然会选择继续读博。无论是研究生还是博士,考上容易毕业难。很多高校对于硕博生毕业要求非常严格,对于读书期间发表的论文数量,也有着明确的要求。对于那些对学术并不是真心感兴趣的学生来说,写论文是一件非常折磨人的事。但是如果博士阶段能够顺利毕业,我们便掌握了挑选工作的主动权。更是有一些同学不满足于在国内读博,选择申请国外的名校攻读博士学位。但到国外留学除了需要自身学术能力和英语能力的支持之外,还需要有物质条件的支持。即便是有一些同学获得了全额奖学金,但是在国外生活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能够到国外高校读博的学生,将来势必会成为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以留美博士为例,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有90%以上的留美博士在毕业之后选择留在美国。按理来说,中国如今发展的越来越好,这些留美博士为什么还会选择留在美国呢?一、为了获得美国国籍正如很多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会选择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一样,一些到美国留学的博士也是为了能够拿到国外的绿卡,加入国外的国籍。这些博士在毕业之后,无论身在何处,势必会利用自己的能力促进当地的发展。所以大多数国家是非常欢迎高技术人才在本国落户的。而能够出国留学的孩子,家里条件肯定不错,他们顺利地加入美国国籍之后,其家人也能同孩子一起去美国生活。二、工作待遇好在美国的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的待遇是非常好的。这是因为美国人口少,劳动力资源不足,所以相对国内劳动者报酬要更多。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国内的人选择到国外打工的原因。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一个关于福耀玻璃在美国办厂的纪录片,一开始在美国工作的工人受不了中国传统的朝九晚五的工作环境,以及在他们眼里看来非常低的薪资报酬,频频闹到工会那里去,想要为自己讨说法。但是这些美国工人所接受的工资待遇已经非常好了,可是在他们眼里看来却很不公平。虽然留美博士回到中国之后,找工作肯定不成问题。但是在同样能够找到工作的情况下,留在美国每个月的薪水可能会比回国高几倍。在这种物质条件的诱惑下,大多数留美博士在利益条件的驱使下,就会选择留在国外发展。三、科研环境好能够读到博士学位的学生对于科研的热爱是不容置疑的,他们也具备常人没有的科研能力。但是能否做出出色的科研成果,不仅要靠自己的能力,更要靠周围环境的支持,以及学校能否给个人充足的科研经费。目前国内的某些高校尚未达到这方面的条件,科研经费不充足,导致一些研究人员的科研热情有所下降。除此之外,在一些特定的领域,美国的科技发展的确要好与我国,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学生,留在那里,也许会学到更多的知识。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学生仍然是中国人。毕业之后的他们选择留在哪是他们的个人选择,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希望他们在真正学好知识和技术之后,能够回到祖国效力。毕竟祖国未来的发展离不开这些高知识分子的推动。我国内部的环境也的确有待改善,但是在国外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在任何国家不可能一点缺点都没有。我们生于中国,成才后自当回到国内发展,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还是有一些留美博士还是更愿意回到自己生长的地方。对于多数留美学生不愿回国这种现象,你是怎么看的呢?是支持还是反对呢?
近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劝退两名博士研究生:两名学生违反《清华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未请假或请假未获批准,“失联”超过两个星期的两名博士研究生被清华大学以公告形式劝退了。作家李笑来说过:浪费生命、虚度年华的人,有个共同的特征—他们拼命想控制自己完全不能控制的,却在自己真正能掌控的地方彻底失控。不仅清华大学清退博士研究生,陆续已有近百名研究生接二连三被其它高校劝退,这些处理充分说明,高校对学业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国内高校的学生面临学业压力,国外的高校,特别是优秀留学生聚集的美国八所“常青藤盟校”,学生面临的压力不输于清华大学。在常青藤盟校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来到这里,就像来到一个危机四伏的雨林,你要准备好应对禽兽般的教授、野兽般的同学,以及巨兽般的压力。”通过获得常青藤盟校录取的学生都是非常优秀、非常努力,但在这些高校里,即使从小的尖子生,不仅仅要认真应对学业、无休止的教师发问,还要在巨大的朋辈压力中谋求生存,每天的“生活就是读书、睡觉和哭。”一位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媒体新闻的清华大学留学生,自认为出国前已经做好万全的思想准备,结果入学后发现,在这里学习的压力,简直尤如“群狼环伺”,丝毫不能懈怠。虽然他在学校旁边租了房子,但是,一周七天,三天校内上课,两天外出采访,两天写作或剪辑,根本没有休息日,疲惫的程度是留学前想象中的数倍:“一周总有个几天要在学校通宵。比我想象的累多了。”不过,能坚持到毕业的学生,多数会成为“走上巅峰的人生赢家”,他们在拼过“被痛苦崩溃与自我怀疑缠绕的日子”之后,日后的成就往往无可比拟:经历先苦后甜,最后笑的才是赢家。流多少汗,就会有多少薪资回报,这句话似乎有些落入俗窠,但事实的确是这样的。前几天,某地的一所职业学院旅游系学生参加中介公司介绍的实习就业,结果1.6万元的中介费,淘换来一份“在列车上卖水果”卖水果的工作。这件事固然掩藏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因素,但从另一方面证明:学历低,找到的工作岗位层次也不会高。但若以时下最热门、也是分数要求最高的“清北交复”金融经营专业分析,清北年薪的平均基数超过20万元,上交的平均基数在10万元,两相比较,再次说明:文凭的分量很重要,档次差一点,薪酬相差一倍有余。人生何尝不像稼穑一样!有其自然之道,也应验一句话:越努力,越幸运。清华学子如此,世界性名校的学生亦如此。
在我们普遍的认知里,如果一个人获得了博士学位了,那便是最高的学位了。一、关于博士学位的设置现如今主要有两种分法,是按照所上课程的方向性和引导性来分的。博士学位中有一种是主要为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将来的科研工作做准备,这类别的博士称为研究型博士。这类别的博士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一些含高端技术的的地方,就比如生物,数学,人文这些专业。在一些美国的很知名很厉害的大学中,他们学校的老师差不多都获得了博士学位。但是,也不是说有了博士学位的都去了大学教书,也有很多那些研究领域在高端产业或者技术领域的博士生也走向了企业或者政府。还有一种是学术型的博士,是为了传授其他人一定要具备的实践能力,在很多情况下会成为一些特定,比如商业,临床医学等领域的领军人物。这类博士是很难考的,只要是想要去尝试的都知道,这种博士他们要经历专业的课程培训和学习,然后再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最后还要缴出一片最后关于自己研究的领域的学术研究论文,这篇论文实则十分的难写,有将近一半的人不能在所给的时间里上交自己的论文。二、如果说要考取博士,那么最先需要的是“兴趣”。在考取博士学位的过程中,要花费掉自己大量的精力以及时间,所以最明智的选择是做好自己的时间和任务计划再去落实考博这件事情。佛罗里达大学有一位学术研究管理者斯泰西·皮赞特说过如果没有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就不要随意去申请博士了。皮赞特曾经在哈佛大学任博士生的学术顾问,他指出学生们当开始了上课之后才发现自己并不是很适合他们所选的课程时,这才是最难过的事情。所以在开始考取博士的时候,首先要从自己本身考虑,思考清楚自己的感兴趣的地方。除了兴趣还有一方面是要考虑自己家里的经济条件和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感情方面。瑞秋·D·米勒,正攻读阿德勒大学的博士学位,她就在学习和个人生活之间选择了前者,这让她牺牲了很多关于自己的其他生活,同时承受着来自学习和经济方面的压力。值得一提的是她还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工作,而且是全天的工作。米勒说,她现在在念博士这条路上所做的努力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有所收获,而且学位的攻读还能帮助到她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努力寻找出如何治愈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的办法。米勒也说出了一定要考虑清楚,到底自己的工作和这份学业有没有相辅的功能。三、关于录取的标准关于这个录取的标准,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学校里的教授和管理者都提出了工作经验对于一个学生录取有着一定的重要性。除了这种考虑工作经验的录取标准,更普遍的还是会要考虑学业能力,要从他们以前的学术成绩里考虑,考察他们的专业能力。亚杭德罗德·拉·普恩特在纽约科学院任副主任,他说如果一个人如果想要对自己所选的学术领域有贡献的时候,那么说明他具备读取博士的基本条件。美国野生动物学家斯蒂芬妮·舒特勒提出,判断自己是不是适合或者该不该去读博,要考虑自己的博士学历对自己的工作有没有帮助。如果他们寻求的工作不需要博士这样的学位,那么这个学位就不是必然的,而如果一个学生所渴望的工作类型只需要硕士学位,那么追求更高的学位并不符合这个学生的兴趣。舒特勒认为,如果人们总是在考虑科学思想和研究问题,那么他们绝对适合攻读博士学位。
尊敬的读者朋友:您好!感谢您打开《周教授大讲堂》百家号,并品味我们的作品。相信您会有所思考和感悟或有所启迪和收获!我们期待与您的交流互动,也盼望您的关注、评论、点赞、推荐、分享和收藏,谢谢! 这里没有豪言壮语或空洞说教,有的是泣血真言或实用妙招!当您手握博士生录取通知书、信步踏上攻博征程之时,也正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重新开始。在我国,2016年招收博士生的人数已经超过7万,毕业博士生人数也有5万。可见,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了攻读博士学位的潮流之中。显然,依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种趋势还将进一步持续和增强。近几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界又出现了近半数博士生延期毕业的状况。因而,如何帮助博士生按期完成学业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除外国家教育政策、大学管理机制、教师管理机制等等大政方针之外,博士生个人应该注意些哪些问题,采取哪些适宜措施来帮助自己顺利完成学业,对此类问题也可能同样值得思考。尽管从价值观、性格特征、认知偏好、习惯行为等方面来看,可能无法找到一个普适的、万全的攻博秘籍;然而,借鉴一些他人经验、选择一些适合自身情况的具体方法,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必将有助于你在学海行舟。托马斯博士(phD.M.Thomas)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不乏有益的技巧与方法。现笔者结合一些相关资料和自己的认识将其编译如下,供有兴趣者参考。尽管我们无法保证所有的方法都适合于你,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其中某些部分一定能为你所用、让你受益! (1)不要在未确认的平台上保存详细的记录不要在任意一个平台保留详细的记录,除非你与该平台有经过确认的、有协议制约的合作。(2)备份一切在多个地方妥善备份所有数据文件。不要成为那些在硬盘崩溃时,失去某个时间段的重要工作的人之一。 (3)使用适合你的工作应用程序找到和使用适合你的工作应用程序。我喜欢Evernote,Mind Node和Caffeine。自从我最后一次收索以来,肯定又有超过一百个很酷的、新的应用程序出来了。(4)使用你喜欢的学校用品使用你喜欢的学校用品。比如文件夹、钢笔等,颜色也应该是激励你学习上进的那些色彩。(5)如果可能选择你喜欢的色彩环境对于攻博学生而言,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室内工作,尤其是在自己的实验室或研究室呆的时间更长。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人对色彩的感受各不相同,有的人喜欢红色,有的人喜欢绿色。倒霉的科学作家李赫尔(J.Lehrer)也说过,人们在蓝色墙壁的房间里最有创意。当然,他的主张是基于对单一研究的误解。不过,色彩环境能够给人们的心理感受带来不同的影响,这几乎已是共识。因此,在你偏爱的色彩环境中工作,一定有所收获,也许是较高的工作效率,也有可能是智慧火花被点燃,甚至是研究成功盛开的鲜花将你的色彩环境装点得更加绚丽斑斓。(6)找到适合你的睡眠咖啡方程式人生总是觉醒和睡眠中度过。对于攻博学生而言,他们更要在觉醒、工作、休闲、睡眠中不断循环。不仅如此,在某些时候他们还需要应对有时间限制的极速挑战,因而他们不得不通过咖啡来有限缩短睡眠和提升自己在觉醒状态下的大脑工作效率。所以,需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睡眠咖啡方程式,合理的调节自己的人生节律,充分发挥大脑的工作效率,确保自己的学业成功。足够的睡眠对记忆形成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不要通宵达旦的工作。(7)打盹:应对疲惫在研究生院的时候,我在办公室里放了一条羊毛毯。这样当我的精力实在疲惫不堪的时候,我就在桌子下面小睡10分钟。当然,事前你得在你的手机上设置和启动闹铃应用程序。如果你被一位老师或学生抓住,只要假装你的行为是正常的就可以了。(8)应对失眠对于一个长期失眠的人来说,我曾经认为我花太多的时间躺在床上试图入睡。为了改变这一状态,我制定了一个规则,如果我在睡觉的一个小时内没有睡着,我就起床去上班。后来我从播客中得知,睡眠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支持我的实践。(9)不要盲目盯着电脑屏幕如果你已经在电脑旁工作了一段时间,此时此刻,因种种原因导致你无法继续工作。那么,不如站起身来走动走动,喝一杯茶,听一段音乐,或者打开一本书,甚至凝视一会儿窗外的风景,让你的眼睛和大脑都能得到休息。为继续有效工作提供准备。(10)将你的毕业日期告诉每个可能影响你学业的人将你的毕业日期告诉每个可能影响你学业的人,以便得到恰逢其时的帮助。比如,你的导师可能会加快对你的毕业论文的修改。这就像一个孕妇将自己孩子的预产期告诉家人和亲友一样,这样有利于家人和亲友在她怀孕期间提供合适的帮助和指导。(11)意识到你总是会有更多的学习今天,科学技术正处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中。电子芯片高容量存储技术已经成熟,人类脑机接口技术也初现端倪,一旦相关技术取得新的突破,成功实现人类大脑顺利对电子存储信息的链接、查询、理解、复制、传输和使用,那么人类取消学习的那一天就会到来。在此之前,人类还无法放弃学习行为。对于博士研究生而言,不仅完成学业需要学习,未来的工作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就当前而言,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未知的东西,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某些方面比你懂得更多。而且,你的工作和生活也促使你不得不去学习更多的知识。无可否认的是,人需要不断学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依然是一条普遍规律。(12)合理饮食我在学校时的快速力量食物包括煮熟的鸡蛋、奥华甜(Ovaltine)和麦麸。这三种食物营养丰富,价格便宜,需要零准备时间。如果你想更具禅味的饮食,尽量坚持简单的食物,素食促进冥想。尽管如此,人对饮食的摄入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准备食物和餐饮的时间。(13)在办公室保存一些应急的方便食品无论是你专注于研究,还是醉心于论文写作,当你忘记进餐之时,你可以用办公室的方便食品充饥,不用外出购买食品,以免中断你的思路。(感谢托马斯博士支持,图片来自网络,仅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