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之心 & ArXiv Weekly Radiostation参与:杜伟、楚航、罗若天本周的重要论文包括谷歌提出的扩展型 BERT 架构 Tapas,以及 GCN 作者的博士论文。目录:SYNTHESIZER: Rethinking Self-Attention in Transformer ModelsInteractive Video Stylization Using Few-Shot Patch-Based TrainingTransferable, Controllable, and Inconspicuous Adversarial Attacks on Person Re-identification With Deep Mis-RankingHow to Train Your Energy-Based Model for RegressionTAPAS: Weakly Supervised Table Parsing via Pre-trainingmemeBot: Towards Automatic Image Meme GenerationDeep Learning with Graph-Structured RepresentationsArXiv Weekly Radiostation:NLP、CV、ML更多精选论文(附音频)论文 1:SYNTHESIZER: Rethinking Self-Attention in Transformer Models作者:Yi Tay、Dara Bahri、Che Zheng 等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005.00743v1.pdf摘要:众所周知,点积自注意力(dot proct self-attention)对于 SOTA Transformer 模型是至关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但有一个疑问,点积自注意力真的这么重要吗?在本文中,来自谷歌研究院的几位作者研究了点积自注意力机制对于 Transformer 模型性能的真正重要点和贡献。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者发现(1)随机对齐矩阵(random alignment matrice)的执行效果出人意料地好;(2)从 token-token(查询 - 键)交互中学习注意力权重并不是那么重要。基于此,研究者提出了 Synthesizer,这是一个无需 token-token 交互即可学习合成注意力权重的模型。本研究提出的 Synthesizer 模型架构图。在 WMT’14 英语 - 德语、WMT’14 英语 - 法语机器翻译任务以及 10 亿语言建模(LM1B)任务上的 NMT 和 LM 效果对比。在摘要式归纳(CNN / 每日邮报)和对话生成(PersonalChat)任务上归纳和对话效果对比。推荐:本研究提出的 Synthesizer 在 MT、语言建模、摘要式归纳、对话生成以及多任务语言理解等一系列任务上的性能均媲美于最原始的(vanilla)Transformer 模型。论文 2:Interactive Video Stylization Using Few-Shot Patch-Based Training作者:Ondej Texler、David Futschik、Daniel Skora 等论文链接:https://ondrejtexler.github.io/res/Texler20-SIG_patch-based_training_main.pdf摘要:在本文中,捷克理工大学和 Snap 公司的研究者提出了一种用于关键帧视频风格化的学习方法,借助这种学习方法,艺术家可以将风格从少数选定的关键帧迁移至序列其他部分。这种学习方法的主要优势在于最终的风格化在语义上有意义,也就是说,运动目标(moving object)的特定部分根据艺术家的意图进行风格化处理。与以往的风格迁移方法相比,本研究提出的学习方法既不需要任何冗长的预训练过程,也不需要大型训练数据集。研究者展示了在仅使用少数风格化范例且隐式保持时序一致性的情况下,如何从零开始训练外观转换网络。由此得出的视频风格化框架支持实时推理、并行处理以及任意输出帧的随机访问。此外,这种学习方法还可以合并多个关键帧中的内容,同时不需要执行显式混合操作。研究者验证了这种学习方法在各种交互场景中的实用性,在这些场景中,用户在选定关键帧中绘画,并且绘画风格可以迁移至已有的记录序列或实时视频流中。利用本研究中学习方法的风格化序列范例。具有关键帧的视频风格化设置。完整帧训练方法与本研究中少样本 Patch 训练方法的效果比较。推荐:本研究中少样本 Patch 训练方法的亮点在于它可以在与帧无关的模式下运行,这对当前严重依赖随机访问和并行处理的专业视频编辑工具非常有利。论文 3:Transferable, Controllable, and Inconspicuous Adversarial Attacks on Person Re-identification With Deep Mis-Ranking作者:Hongjun Wang、Guangrun Wang、Liang Lin 等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004.04199.pdf摘要:在本文中,来自中山大学、广州大学和暗物智能科技的研究者们通过提出以一种学习误排序的模型来扰乱系统输出的排序,从而检验当前性能最佳的 re-ID 模型的不安全性。由于跨数据集的可迁移性在 re-ID 域中至关重要,因此作者还通过构建新颖的多级网络体系结构进行半黑盒式攻击,该体系结构将不同级别的特征金字塔化,以提取对抗性扰动的一般和可迁移特征。该体系可以通过使用可微分的采样来控制待攻击像素的数量。为了保证攻击的不显眼性,研究者还提出了一种新的感知损失,以实现更好的视觉质量。在四个最大的 re-ID 基准数据集(即 Market1501、CUHK03、DukeMTMC 和 MSMT17)上进行的广泛实验不仅显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而且还为 re-ID 系统的鲁棒性提供了未来改进的方向。Market-1501 和 CUHK03 上 AlignedReID 被攻击前后的 Rank-10 结果。绿色代表正确匹配。红色代表错误匹配。整体架构图。多阶段判别器图示。推荐:本文的亮点在于将将 SOTA 行人再识别系统精度降至 1.4%,并已被 CVPR 大会接收为 Oral 论文。论文 4:How to Train Your Energy-Based Model for Regression作者:Fredrik K. Gustafsson、Martin Danelljan、 Thomas B. Schon 等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005.01698v1.pdf摘要:近年来,基于能量的模型(Energy-based Model,EBM)在计算机视觉领域越来越流行。虽然这些模型通常用于生成图像建模,但最近的研究已经将 EMB 应用于回归任务(Regression Task),并在目标检测和视觉跟踪领域实现 SOTA。但是训练 EBM 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另外,生成式建模(Generative Modeling)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方法,但将 EBM 应用于回归任务没有获得充分的研究。因此,如何训练 EBM 实现最佳的回归性能目前尚不清楚。在本文中,来自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者对这些问题展开了详实研究,提出了一种噪声对比估计(Noise Contrastive Estimation, NCE)的简单高效扩展,并与 1D 回归和目标检测任务上的 6 种流行方法进行了性能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训练方法应被认为实最佳。研究者还将他们的方法应用到视觉跟踪任务上,在 5 个数据集上实现新的 SOTA。对于边界框回归等任务,本研究提出以噪声对比估计的简单高效扩展(文中表示为 NCE+)来训练基于能量的模型(EBM)。1D 回归实验训练方法的 D_KL 和训练成本对比。图左:用于 1D 回归实验的四种表现最佳方法的详细比较;图右:COCO-2017 Val 数据集上,用于目标检测实验的四种表现最佳方法的详细比较。四种方法均分别为 ML-IS、KLD-IS、NCE 和本研究提出的 NCE+。推荐:本研究中的跟踪器在 LaSOT 目标跟踪数据集上实现了 63.7% 的 AUC,在 TrackingNet 目标跟踪数据集上实现了 78.7% 的 Success。论文 5:TAPAS: Weakly Supervised Table Parsing via Pre-training作者:Jonathan Herzig、Pawe Krzysztof Nowak、Julian Martin Eisenschlos 等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004.02349.pdf摘要:谷歌在本文中提出了一种扩展型的 BERT 架构。该架构可对问题与表格数据结构进行联合编码,最终得到的模型可直接指向问题答案。并且,这种新方法所创建的模型适用于多个领域的表格。要想得到优良的模型,优质的数据自然是不可或缺的。谷歌首先使用了数百万个维基百科表格对模型进行预训练,然后又在三个学术级表格问答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的准确度表现极具竞争力。不仅如此,谷歌开源了模型训练和测试代码,还公开分享了他们在维基百科数据上得到的预训练模型。本研究提出的 Tapas 模型以及对于问题 “排名前二的总天数(total number of days for the top two)” 的示例模型输出。问题 “查询(query)” 的编码以及使用 Tapas 特定嵌入的简单表格。表格(左)与对应的问题示例(右)。问题 5 是会话式。推荐:谷歌的这篇论文将 BERT 模型应用到了基于表格的问答场景中,为弱监督式的表格解析性能带来了显著提升。论文 6:memeBot: Towards Automatic Image Meme Generation作者:Aadhavan Sadasivam、Kausic Gunasekar、Yezhou Yang 等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004.14571v1.pdf摘要:近日,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研究者对 meme 图生成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升。在这篇论文中,研究者提出了一种根据给定的输入语句来生成匹配图片的方法。这是一项很有挑战性但有趣的 NLP 任务。通过对 meme 图生成机制的深入了解,研究者决定将 meme 图生成与自然语言翻译相结合。在自然语言翻译工作中,为了将输入的语句转换为目标语言,必须对语句的完整含义进行解码,分析其含义,然后将源语句的含义编码为目标语句。类似地,此处也可以通过将源语句的含义编码为一对图像和标题,传达与源语句相同的含义或情感,从而将语句翻译成「梗」。受到这种方法的启发,研究者提出了一种端到端的编码 - 解码模型「memeBot」,面向任意给定的语句来生成 meme 图。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他们制作出了首个大型 meme 图字幕数据集。memeBot 示意图。memeBot 模型架构图。对于给定输入序列,通过结合模板选择模块(template selection mole)选择的和标签生成 transformer(caption generation transformer)生成的表情包标签来创建新的表情包。附录 A:实验中所用 meme 字幕数据集包括的模版和图像。推荐:在制作沙雕表情包这件事上,AI也略胜一筹。论文 7:Deep Learning with Graph-Structured Representations作者:Thomas Kipf论文链接:https://pure.uva.nl/ws/files/46900201/Thesis.pdf摘要:近日,GoogleAI 大脑团队研究科学家、GCN 作者、阿姆斯特丹大学机器学习博士生 Thomas Kipf 宣布其博士论文《深度学习图结构表征》(Deep Learning with Graph-Structured Representations)可以下载了。在论文中,作者提出了利用结构化数据进行机器学习的新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基于结构化表示以及图表示的神经网络模型计算,由此当从具有显式和隐式模块结构的数据学习时可以提升泛化性能。GCN 作者 Thomas Kipf 宣布公开其博士论文(178 页)。论文部分目录。推荐:这篇博士论文涵盖了深度学习领域的一系列新兴主题,如图卷积网络和结构发现等。ArXiv Weekly Radiostation机器之心联合由楚航、罗若天发起的ArXiv Weekly Radiostation,在 7 Papers 的基础上,精选本周更多重要论文,包括NLP、CV、ML领域各10篇精选,并提供音频形式的论文摘要简介,详情如下:本周 10 篇 NLP 精选论文是:1. A Survey on Dialog Management: Recent Advances and Challenges. (from Yinpei Dai, Huihua Yu, Yixuan Jiang, Chengguang Tang, Yongbin Li, Jian Sun)2. Topological Sort for Sentence Ordering. (from Shrimai Prabhumoye, Ruslan Salakhutdinov, Alan W Black)3. Exploring Controllable Text Generation Techniques. (from Shrimai Prabhumoye, Alan W Black, Ruslan Salakhutdinov)4. CODA-19: Reliably Annotating Research Aspects on 10,000+ CORD-19 Abstracts Using Non-Expert Crowd. (from Ting-Hao 'Kenneth' Huang, Chieh-Yang Huang, Chien-Kuang Cornelia Ding, Yen-Chia Hsu, C. Lee Giles)5. AdapterFusion: Non-Destructive Task Composition for Transfer Learning. (from Jonas Pfeiffer, Aishwarya Kamath, Andreas Rücklé, Kyunghyun Cho, Iryna Gurevych)6. Extracting Headless MWEs from Dependency Parse Trees: Parsing, Tagging, and Joint Modeling Approaches. (from Tianze Shi, Lillian Lee)7. Soft Gazetteers for Low-Resource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from Shruti Rijhwani, Shuyan Zhou, Graham Neubig, Jaime Carbonell)8. Cross-lingual Entity Alignment for Knowledge Graphs with Incidental Supervision from Free Text. (from Muhao Chen, Weijia Shi, Ben Zhou, Dan Roth)9. TORQUE: A Reading Comprehension Dataset of Temporal Ordering Questions. (from Qiang Ning, Hao Wu, Rujun Han, Nanyun Peng, Matt Gardner, Dan Roth)10. Structured Tuning for Semantic Role Labeling. (from Tao Li, Parth Anand Jawale, Martha Palmer, Vivek Srikumar)本周 10 篇 CV 精选论文是:1. The AVA-Kinetics Localized Human Actions Video Dataset. (from Ang Li, Meghana Thotakuri, David A. Ross, Joo Carreira, Alexander Vostrikov, Andrew Zisserman)2. Adversarial Training against Location-Optimized Adversarial Patches. (from Sukrut Rao, David Stutz, Bernt Schiele)3. Streaming Object Detection for 3-D Point Clouds. (from Wei Han, Zhengdong Zhang, Benjamin Caine, Brandon Yang, Christoph Sprunk, Ouais Alsharif, Jiquan Ngiam, Vijay Vasudevan, Jonathon Shlens, Zhifeng Chen)4. StereoGAN: Bridging Synthetic-to-Real Domain Gap by Joint Optimization of Domain Translation and Stereo Matching. (from Rui Liu, Chengxi Yang, Wenxiu Sun, Xiaogang Wang, Hongsheng Li)5. Dual-Sampling Attention Network for Diagnosis of COVID-19 from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from Xi Ouyang, Jiayu Huo, Liming Xia, Fei Shan, Jun Liu, Zhanhao Mo, Fuhua Yan, Zhongxiang Ding, Qi Yang, Bin Song, Feng Shi, Huan Yuan, Ying Wei, Xiaohuan Cao, Yaozong Gao, Dijia Wu, Qian Wang, Dinggang Shen)6. CONFIG: Controllable Neural Face Image Generation. (from Marek Kowalski, Stephan J. Garbin, Virginia Estellers, Tadas Baltruaitis, Matthew Johnson, Jamie Shotton)7. Self-Supervised Human Depth Estimation from Monocular Videos. (from Feitong Tan, Hao Zhu, Zhaopeng Cui, Siyu Zhu, Marc Pollefeys, Ping Tan)8. Occlusion resistant learning of intuitive physics from videos. (from Ronan Riochet, Josef Sivic, Ivan Laptev, Emmanuel Dupoux)9. Multi-Head Attention with Joint Agent-Map Representation for Trajectory Prediction in Autonomous Driving. (from Kaouther Messaoud, Nachiket Deo, Mohan M. Trivedi, Fawzi Nashashibi)10. Enhancing Geometric Factors in Model Learning and Inference for Object Detection and Instance Segmentation. (from Zhaohui Zheng, Ping Wang, Dongwei Ren, Wei Liu, Rongguang Ye, Qinghua Hu, Wangmeng Zuo)本周 10 篇 ML 精选论文是:1. Partially-Typed NER Datasets Integration: Connecting Practice to Theory. (from Shi Zhi, Liyuan Liu, Yu Zhang, Shiyin Wang, Qi Li, Chao Zhang, Jiawei Han)2. Time Dependence in Non-Autonomous Neural ODEs. (from Jared Quincy Davis, Krzysztof Choromanski, Jake Varley, Honglak Lee, Jean-Jacques Slotine, Valerii Likhosterov, Adrian Weller, Ameesh Makadia, Vikas Sindhwani)3. Successfully Applying the Stabilized Lottery Ticket Hypothesis to the Transformer Architecture. (from Christopher Brix, Parnia Bahar, Hermann Ney)4. Interpreting Rate-Distortion of Variational Autoencoder and Using Model Uncertainty for Anomaly Detection. (from Seonho Park, George Adosoglou, Panos M. Pardalos)5. Physics-informed neural network for ultrasound nondestructive quantification of surface breaking cracks. (from Khemraj Shukla, Patricio Clark Di Leoni, James Blackshire, Daniel Sparkman, George Em Karniadakiss)6. Bullseye Polytope: A Scalable Clean-Label Poisoning Attack with Improved Transferability. (from Hojjat Aghakhani, Dongyu Meng, Yu-Xiang Wang, Christopher Kruegel, Giovanni Vigna)7. Plan2Vec: Unsupervised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by Latent Plans. (from Ge Yang, Amy Zhang, Ari S. Morcos, Joelle Pineau, Pieter Abbeel, Roberto Calandra)8. Demand-Side Scheling Based on Deep Actor-Critic Learning for Smart Grids. (from Joash Lee, Wenbo Wang, Dusit Niyato)9. APo-VAE: Text Generation in Hyperbolic Space. (from Shuyang Dai, Zhe Gan, Yu Cheng, Chenyang Tao, Lawrence Carin, Jingjing Liu)10. EDD: Efficient Differentiable DNN Architecture and Implementation Co-search for Embedded AI Solutions. (from Yuhong Li, Cong Hao, Xiaofan Zhang, Xinheng Liu, Yao Chen, Jinjun Xiong, Wen-mei Hwu, Deming Chen)
Q1:美国大学的学制是怎样的? A1:美国本科所有专业一般为四年。完成本科学习以后,可以继续申请就读研究生。一般硕士研究生课程需要读两年,博士需要读五年。在美国具有了本科学士学位就可以直接申请硕博连读。美国大学跟中国的学校一样每年分为两学期:春季和秋季。秋季一般在8月底9月初开学,春季一般在1月初开学,各学校都有着自己的日程。另外,学生也可选择夏季继续留在学校上课。一般新生都推荐从秋季开始入学。 Q2: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院校? A2:选可靠的学校是确保方案安全的第一步。新通凭借多年的经验,建议家长在择校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学校排名及专业排名与孩子能力匹配 学校的规模,往届毕业生的升学方向 学校的监督管理机制 学校的位置和费用 Q3:美国有多少所大学? A3:学院和大学一共大约有3600所。 Q4:美国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有哪些区别?美国公立学校好,还是私立学校好? A4:只有一个区别:资金的来源不同。公立大学一般是州政府出资,而私立大学一般是个人或团体出资。除此之外在其他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尤其是教育质量上。与中国不同,学校的好坏与学校是公立还是私立没有关系,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都有顶尖大学。不过,一般来说,公立大学的规模要大于私立大学,费用公立大学相对要便宜一些。 Q5:在美国读书可以打工吗? A5:根据美国政府规定,外国留学生在校内打工,不需申办特别许可,但要注册维持全日制学生身份,在学期中每周工作时间一般限制在20小时,在假期时则可达40小时。若到校外打工,则需申办特别工作许可。美国的校园工作其实都很轻松,一般在大学食堂、书店、图书馆、健康俱乐部或大学的行政办公室等帮忙。 Q6:去美国留学,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A6:除了配合准备申请材料外,主要是需要在资金、财力上做一些相应的准备,包括存款证明、工作证明等。美国对存款的数额、期限都没有特定的要求,其灵活性比较大。 Q7:准备出国一般需要准备多长时间? A7:因为美国大学申请截止日期一般都是在开学前半年,而申请开放时间一般会在入学季提前一年,所以留学美国留学至少要提前1年到1年半准备材料,比如申请2018年秋季入学,在2017年9月份就可以递交申请了。而且随着近年来申请竞争越来越激烈,美国院校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背景软实力,一般的同学都会提前3-4年开始规划留学申请,提前参加暑期课程或实习提升自己的软实力。 Q8:去美国留学通常需要语言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A8:一般直接入读正课均需要托福80分或雅思6.5分,商科类和文科类专业要求会达到托福100分雅思7.0以上。在美国院校过往的招生经验中也会发现,即使很多学生语言分数很高,但是直接入读正课仍然没有办法短时间适应,所以美国很多知名大学也提供桥梁课程或预科课程,比如著名的南加州大学、东北大学等学校,在学生语言成绩不够时,可以进入学校的桥梁课程或预科学习,完成预科课程直接进入正课,既保证学生在申请时就可以确定拿到学校的录取,又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应环境的时间及相关语言和学术提升课程,帮助学生快速适应美国的学习和生活。 Q9:去美国留学需要准备多少钱? A9:美国大学学费从1万到6万美金不等,公立学校相对费用较低,私立学校学费则更贵。另外,在美国不同城市生活的费用也不尽相同,在大城市每月房租就要一两千美金,而在一些小城市一个月总计的生活费也许只需要一两千美金。所以根据选择的学校不同,一年的花费从15万到50万元不等。 Q10:去美国读书可以申请移民吗? A10:通过去美国读书申请移民,需要在毕业后找到正式的工作,将签证从学生签证转换成工作签证,然后申请绿卡。一般只要拿到工作签证,不出意外基本都可以申请到绿卡。在美国最难的是拿到工作签证,因为每年发放的工作签证有限,即使找到工作的学生仍然要通过抽签决定是否能获得工作签证。但是拿到美国本科或硕士学位后,学生可以获得12-36个月不等的实习期,在此期间都可以参加抽签,实习期越长也相应增加了中签的可能性。 Q:11:我在美国有亲戚朋友,他们会对我的申请有帮助吗? A11:除非他们是你申请的系的教授或是这个领域的知名人士,并且愿意帮助你做推荐人。否则,一般不会有什么帮助。 Q12:什么是有条件录取? A12:双录取,顾名思义,就是两个录取通知书,主要是针对没有考托福或者雅思成绩想出国留学的孩子们,美国学校会提供两个录取通知书,一个是语言中心的,一个是大学专业课的,只要完成了语言的要求,就可以直接读大学的专业课,所以双录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有条件录取,即前提条件是完成语言的要求。 在这里,新姐有必要对双录取进行一下简单分析,目前有很多家长或者孩子们对双录取有一些偏见,认为双录取的学校可能不太行。其实不然,现在美国很多不错的大学都开始提供双录取,注意双录取的学校也不是谁都能够去的,必须具备语言以外的所有其他条件。当然,如果孩子英语基础过硬,在短时间内可以考出学校要求的托福或者雅思成绩,那自然就可以直接录取了,选择的空间也更广,但如果基础不好,双录取的学校可以作为参考。 Q13:没有TOEFL成绩能留美吗? A13:可以,很多学校也同时接受雅思成绩。另外,只要选择的学校提供有ESL语言课程,可以同时申请语言、学位双录取。本科提供双录取的学校较多,研究生比较少。 Q14:个人在音乐、体育等其它方面的特长对申请是否会有帮助? A14:美国的大学喜欢有特长的学生,本科申请的时候作用更大一些。不过研究生申请更偏重学术,这方面的特长对申请帮助很有限,建议学生加强考研背景与实习经历。 Q15:我的大学成绩不好,能否改成绩? A15:千万别!美国很注重诚信,如果被查出做假成绩,即使到了美国,也会被退回来。不过中国有一些大学允许学生在达到一些学分之后,可以少提供几门课程的成绩,这是学校允许的。算是打个擦边球了。 Q16:如果GPA不高,如何弥补? A16:GPA不高,就需要加强背景提升,可以通过突出实习经历、学术实践(比如研究、论文)和研究能力等来弥补,证明你的能力和潜力。 Q17:申请美国研究生时,GPA和托福、GRE成绩相比,哪个更重要? A17:通常情况下,GPA会比托福、GRE成绩更重要,但是托福一般要至少达到学校的最低要求,而在其它各方面的条件都差不多的情况下,GRE分高的会更具优势。 Q18:什么专业的学生考GMAT? A18:一般申请商学院/管理学院的学生需要考GMAT,也有些交叉学科的专业接受GMAT比如体育管理,MIS。 Q19:申请美国博士一定要有硕士学位吗? A19:不一定,多数博士项目只要求申请人具有学士学位。 Q:20:申请美国大学的程序有哪些? A20:首先要参加TOEFL、GRE/GMAT/SAT/ACT等必要的考试,然后根据自己的综合条件确定要申请的学校,有目的的准备申请文书,在学校的截止日期前提交申请表并寄出全部申请材料,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和学校保持联系以及等待通知书了。 Q21:申请美国研究生需要具备什么基本条件? A21:美国研究生申请一般要求大学成绩,即GPA在3.0(约80分)以上,TOEFL成绩80分左右(不同学校不同专业要求不同),同时提供GRE或GMAT成绩(这两项通常没有最低要求,但会给出平均分供参考),且要求入学前拿到学士学位。对于GPA和TOEFL的要求,也会根据排名等有所不同。 Q22:美国大学看重学生的哪些素质? A22:与国内一考定终身不同,美国大学更看重的是学生的整个上学阶段的表现和综合素质。首先,学术成绩、标准化考试成绩和语言成绩,是最重要的几项标准。其次,个人的重要获奖经历对申请排名靠前的学校也有帮助。另外,要精心准备申请材料中的文书写作,包括Essay或个人陈述,以及老师的推荐信。最后,是个人的课外活动、兴趣特长、实习经历等。 Q23:国际生可以申请美国的公立高中吗? A23:一般申请私立高中,但也不是不可以;若申请公立高中,则为一年制的交换生,签证类别为J1。 Q24:申请美国的本科一般需要哪些条件? A24:申请美国的本科需要提供高一到高三的成绩单(平均分一般不低于80分),高中在学证明或者毕业证,托福成绩或者雅思成绩,好一些的学校同时需要SAT成绩,存款证明。 Q25:获得双录取的学生签证率如何? A25:签证和双录取本身没有直接关系,但由于双录取的同学往往英文不太好,更容易被质疑学习的能力,拒签率要高一些。大家要牢记,美国签证的几个重点: 1/真正的目的:去留学(真正的学生) 2/美国学习结束,要回国工作!(无移民倾向) 3/有足够的经济基础保证在美国读书的费用。 Q26:美国的硕士需要读几年? A26:不同学校,专业的读书时间不同,很多商科的课程需要1年到1年半,一般理工科为2年,有些设计类则要3年。 Q27:据说美国大学不承认中国的硕士学位,是这样吗? A27:美国大学并非不承认中国的硕士学位,而是由于美国的博士多为硕博连读项目,由于中美两国教育体制和课程有所不同。所以即使申请人具有了硕士学位,还是要和本科毕业生一样从硕士读起,所以才会有不承认中国硕士学位的说法。 Q28:申请美国大学一般是需要托福还是雅思? A28:托福雅思都被美国的学校认可,但是美国有极少数的学校不承认雅思。本科的话,一般雅思要求6.5,更好的学校要求7,美国比较好的学校(比如前50名)大多数需要考SAT。 如果去美国读硕士,那语言需要考托福或者雅思的同时,还需要考GRE或者GMAT(除了商学院需要考GMAT以外,文理学院需要考GRE)。 Q29:现在是大学在读,将来想申请美国的硕士,该如何规划各种考试的时间,何时开始申请学校? A29:这个问题,我们分点讨论: (1) 成绩单和在读证明都是学校提供,不需要学生本人提前做什么准备,平时学好,考试考个不错的成绩,需要的时候直接去学校开出来就行了。 (2) 托福和GRE成绩是最重要的,这两个成绩应该提前准备,如果英语基础一般,那大二就应该开始有计划的去学习英语了,争取大三结束之前就能考出理想的托福和GRE成绩,如果是秋季入学读硕士,那争取在前一年的12月之前就把上述申请材料递出,美国很多名校报名的截止日期提前一年。(也有一些学校开学前4、5个月才截止,但一般都是不太好的学校) (3) 上面说的是硬件材料,其他软件材料和资金方面随时需要随时准备,不用提前做规划。 总而言之,所谓申请规划说白了就是英语考试的规划,希望学生们根据自身的条件提前准备,做到心中有数,以不变应万变。 Q30:申请美国的硕士一般需要哪些申请材料? A30:整体来说材料是大同小异的,除了学校网站上的硬性要求之外,其他的也可以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并没有整齐划一的规定,基本材料总结如下: 1/大学成绩单中英文(有的学校至少6个学期的,有个学校至少7个学期的,绩点3.0以上) 2/大学毕业证中英文(没毕业提供在读证明) 3/大学学位证中英文(没毕业提供在读证明) 4/托福和GRE 5/英文简历 6/三封推荐(推荐人可以自行选择:教授,辅导员,主任,朋友都可以做推荐人,如果有在相关背景的学术界有头有脸的人给写推荐信当然更好,可以镀镀金,有的学校有特殊要求,根据所选择的学校而定。笔者和本公司可以做具体指导。) 7/个人陈述(个人陈述比较重要,里面体现了本人的整体概况和学术思想,让教授看到这封信时就能对你有个立体的认识, 8/自己的获奖证书,比较有重量级的,翻译成中英文提供给学校。 9/如果曾经发表过论文,可以提供,最好是中英文的。 10/最后学校的申请表和申请费肯定是少不了的。 11/如果申请建筑类的或艺术类的需要提供作品集。 12/通常文史类或社会科学类专业要求提交Writing Sample,比如文化研究类、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传媒、经济学等。 13/存款证明,作为第一年学费和生活费的担保金。 Q31:申请美国研究生院需要申请多少所学校? A31:5-10所基本就可以,当然这方面没有规定,你可以随意申请。但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调节。申请太少了,录取的几率会降低。申请太多了,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钱财,在有效的时间内可能会降低申请的质量。 Q32:申请美国大学一般什么时间提交申请材料? A32:提交申请材料的时间要看学校规定的截止日期,只要保证在截止日期前提交网上申请,寄送出材料即可。不过一些学校要求寄送材料在截止日期前到达学校,要特别注意,建议尽早准备。一般来说,申请材料寄送应尽可能不错过学校的申请截止日期。 Q33:研究生申请截止日期一般在什么时候? A33:通常美国研究生院的录取截至日期集中在12月,1月,2月几个月。有些学校早到11月截止,有些晚到5月份截止。要注意的是,有些专业和学校的奖学金申请截止日期比录取截至日期早。具体以学校网站为准。 Q34:什么时候可以知道研究生申请结果? A34:得知申请结果的时间通常和学校截止日期相关。多数学校会在3-5月份发出通知书,少数申请人可以在1月份得知申请结果,极个别的学校在6月7月也会收到学校的录取通知。 Q35:申请美国大学的费用有哪些? A35:申请美国大学的费用主要包括学校和签证两部分的费用。其中学校申请的费用会有:学校申请费、材料邮寄费、寄送TOEFL、GRE/GMAT成绩的费用。签证申请的费用主要有:签证申请费,SEVIS费,如果当地没有使馆或领馆,那赴外地面签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Q36:如何交纳申请费? A36:如果在线申请,一般是通过国际信用卡支付申请费;此外也可以用银行汇票或者美国银行支取的支票来支付(具体查看学校接受的付费方式)。 Q37:申请完学校以后,录取通知书和i-20要多长时间能到? A37:各个学校不完全一致,本科和硕士也各不相同。一般本科1-2个月,研究生2-4个月。 Q38:拿到录取通知书以后多久去签证?美国是面签吗?多久能知道签证结果? A38:签证一般是在i-20上开学时间的前3个月,美国需要面签,即学生本人拿着所有的签证材料去使馆与签证官面对面交流,当时就可以知道签证结果,一般2-3个工作日之后就可以去领取。 Q39:美国签证一般担保金要多少钱? A39:美国签证原则要求担保金涵盖第一年学费和生活费,但为了把握起见,建议提供在美国读书期间所有的学费和生活费。具体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计算。 Q40:美国可以转专业或者转学么? A40:当然可以转,很自由。具体细则,和新姐家老师聊一聊吧! Q41:什么是学生签证? A41:美国移民法为赴美留学人员提供了两种非移民签证类别。“F”签证发放给赴美进行学术学习的留学生;而“M”签证则发放给进行非学术或职业学习的留学生。要获得学生签证,申请人必须首先申请一所美国学校并被其接收。申请赴美留学签证的申请人必须首先证明自己有能力在美国做全日制学生。申请人还必须证明其进入美国并短暂停留的唯一目的是在已建立的学术机构完成学业。 Q42:谁需要学生签证和学生许可,谁不需要? A42:如果你到美国学习,任何人都需要办理学生签证和学生许可。如果你是以旅游或工作为理由来美国,则要办理旅游或工作签证,而不是学生签证。美国公民或永久居民则不需要。 Q43:留学生是否可由美去澳洲/新西兰/新加坡/英国?是否需要回到中国签证? A43:可以,一般在美国留学满1年的学生,不需要回到中国签证,可以直接在美国申请。 Q44:我的签证会被拒签吗? A44:假如你没有达到入境条件、或非学习目的、或者因为欺骗等问题,可能会被拒签。但是你可以再次申请。但如果是因出具假材料或提供伪造的证明资料而被拒签,是没有机会获得批准的。 Q45:续签需要哪些材料? A45:成绩单,在读证明,新的I-20,DS160表格,签证费。 Q46:父母可以随行或者将来去探望留学的子女吗? A46:可以,办理相应的探亲签证即可。 Q47:申请美国大学的奖学金需要哪些条件? A47:美国不存在奖学金申请条件这一说法,只能说综合条件好可以提高奖学金的胜算,但没有什么条件能够保证100%拿到奖学金。 Q48:申请美国大学需要提供中国高考成绩吗? A48:具体看学校而定,有的学校要求,有的学校不需要。 Q49:留学美国,有年龄的限制吗? A49:没有,不过18岁以前需要提供未成年人担保。18岁以前可以申请美国中学进行学习。18岁以后,就可以直接选择美国大学或学院。 Q50:美国大学是如何排名的? A50:美国著名的US NEWS杂志每年会从所有3600多所美国大学中选取约1300所左右进入"全美最佳大学"名单,并根据各大学提供最高学位的不同以及规模、地域等将这1300所大学分为四个种类进行排名:博士类全国排名、文科学院全国排名、硕士类地区排名和本科类地区排名。但是也不能只重视排名,每所学校有自己不同的特色,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如果想申请美国前三十、五十院校还想被保录,推荐选择尚友留学名校申请保录留学服务,申请不成功不收钱。全文出自尚友网
如果不是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站出来,说自己可能在中国疫情发生前就患有不明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人们不会搜索一个冷门的词汇——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提及这个基地,外媒在显眼位置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美国政府进行最黑暗实验的中心。”美国疫情,关于该基地的谜题重重。为何能言善辩的美国政客至今仍不摆出事实自证清白?中国日报新媒体推出三期深度长文,起底德特里克堡里的“猫腻”。疫情以来,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Fort Detrick)这个冷门词汇频频被提及。该生物基地之所以频被关注,系因为美国媒体曝出在中国发生疫情前的几个月,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附近暴发了一种不明原因的呼吸系统致命性疾病。更重要的是,去年7月,不明传染性疾病出现前,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神秘关闭,而美国政府至今不愿解释清楚突然关闭的原因。美国国内质疑声音不断,要求查清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关闭与“大流感”和新冠肺炎之间关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3月10日,名为B.Z.的网民在白宫请愿网站发起一条请愿贴,请愿者列出了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与新冠病毒暴发有关的时间线,希望美国政府给出合理解释:2019年7月,位于德特里克堡的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被关闭;7/2019, the top secret US army's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t Fort Detrick was closed;2019年8月,一场大规模“流感”暴发,导致1万多人死亡;8/2019, a large-scale "influenza" killed more than 10,000 people;2019年10月,美国在中情局副局长的参与下组织了“事件201”-全球流行病演习;10/2019, the United States organized Event 201 - A Global Pandemic Exercise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Deputy Director of CIA;2019年11月,中国发现不明原因肺炎;11/2019, pneumonia of undetermined origin was found in China;2020年2月,世界暴发流行病;2/2020, the epidemic in world broke out;2020年3月,有关德特里克堡关闭的大量英语新闻报道被删除,显示“ 404未找到”......3/2020, a large number of English news reports about the close of Fort Detrick were deleted, displaying "404 not found" ...让事情更加扑朔迷离的是,时间线上提到的,代号为201的全球流行病演习。这场美国全球流行病演习2019年10月举办,因为演习的脚本与今天疫情发展的相似度颇高,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持续关注。据“事件201”官网介绍,当时演习的场景是:模拟了一种新型人畜共患病冠状病毒(CAPS)的暴发。该病毒比SARS更容易传播,可能由症状较轻的个体传播。这种病毒起初由蝙蝠传播给猪,再传播给人,最终变异为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从而导致一场传染严重的流行病。是否是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泄露?全球流行病演习为何剧情跟现实如此类似?随着美国疫情暴发,社交媒体上,对美国政府的问号越来越多。闭口不谈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还倒打一耙2020年5月3日,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采访时,蓬佩奥不顾世界上几乎所有顶级科学家和疾控专家的反对,坚持“新冠病毒来自于中国武汉实验室事故”等荒谬言论,甚至毫无根据地谎称:到目前为止最好的专家似乎都认为它是人造的。我现在也没有理由不认可这一点。POMPEO: Look, the best experts so far seem to think it was manmade. I have no reason to disbelieve that atthispoint.想“甩锅”中国武汉实验室的蓬佩奥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事实上,包括美国媒体、民众在内的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最应接受国际调查的,恰恰是不愿告知公众真相的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生活在德特里克堡附近的网友说,自己可能2019年11月就患有可怕的不明呼吸道疾病。我住在特拉华州,就在马里兰州旁边,相隔1英里的样子。11月末12月初,我们这里的每个人都得了一种可怕的不明呼吸道疾病,有流感症状。我的家人就有,并且我母亲差点死于其中。去看了三次医生,症状持续了21天。很糟糕,这不是普通的流感,医生也无能为力。我那个治疗中心每个人都有这种症状。整整三周,他们都说医生们无法确定病因。我认为这种病毒先在我们这里有,然后在中国发生了变异,又传了回来。从那时起,我母亲就在隔离了。因此我们看看她是否有抗体就知道了。而且他们拒绝在这里给我们进行检测,仿佛不想让我们知道似的。我甚至说过,我的推测可能是错的,但事情的发展某种程度上证实了我的想法。他们现在已经证明病毒在第一例病例出现之前就已经开始传播了,这个县的这个小镇已经被定义为是危险地区。有点疯狂。我住的地方靠近一个度假区,冬天这里死气沉沉,而且已经关闭了。所以我不明白我们这里人这么少,怎么会成为危险地区。但是,当我说这里的每个人都得病时,这确实证实了这一点。我感谢这些话,并欢迎其他信息的提供。我真的不希望事情变成现在这样。我甚至不反对特朗普。我想他根本不会知道。但是这些都是我的经历和基于我所掌握的信息来进行的推测。所以骂我傻瓜根本没有用。我受过大学教育,从事一份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如果你不同意我的观点,随便你,但我不能改变这里正在发生的事实,不管你们说我什么。4月29日,《纽约时报》也提出疑问,在报道中震惊地写道:美国8周内新冠肺炎死亡人数竟然超过8年越战期间死亡人数。the reported death toll from the virus in the United States topped 60,000 — more killed in eight weeks than the 58,000 American troops killed in eight years of major combat in Vietnam.有最高医疗水平的美国,却成为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美国政府难道不需要查清真正的问题根源么?究竟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猫腻”作为美国中情局(CIA)前局长,蓬佩奥对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应该不陌生。美国“政治”新闻网站的一篇报道,标题加粗,大写着这样一段话:德特里克堡秘史——中央情报局意识操控实验基地The Secret History of Fort Detrick, the CIA's Base for Mind Control Experiments美国媒体直言,如今这是一个前沿的实验室。但是在上世纪50、60年代,这是美国政府进行最黑暗实验的中心。Today,it's a cutting-edge lab.In the 1950s and 1960s, it was the center of the USgovernment's darkest experiments.美国媒体为何敢公开说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是“美国政府最黑暗的实验中心”?不如来看看美国媒体梳理的这条时间线:1942年,日本军队在中国发动细菌战的报道引起了美军的警惕,因此,美国陆军决定启动一项秘密计划,研发生物武器。In 1942, alarmed by reports that Japanese forces were waging germ warfare in China, the Army decided to launch a secret program to develop biological weapons.陆军雇用威斯康星大学生物化学家艾拉·鲍德温运行该项目,要求他为新的生物研究基地寻找一个场所。鲍德温选择了科多克顿山下被废弃的国民警卫队基地,被称为“德特里克场地”。1943年3月9日,陆军宣布将其改名为“德特里克营地”,将其指定为陆军生物战争实验室的总部。On March 9, 1943, the Army announced that it had renamed the field Camp Detrick, designated it as headquarters of the Army Biological Warfare Laboratories.1949年春天,陆军在德特里克营地建立了一支小型的、超级机密的化学家小组,称为特别行动部队,任务是寻找可供军事作战使用的有毒细菌。In the spring of 1949 the Army created a small, super-secret team of chemists at Camp Detrick called the Special Operations Division. Its assignment was to find military uses for toxic bacteria.艾伦·杜勒斯曾担任中情局秘密行动局局长,他认为这个意识操控计划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关乎美国生存或毁灭的命运。不久后,杜勒斯被提拔为该计划的领导。据悉,这就是后来中情局臭名昭著的“大脑控制”(MK-ULTRA)计划的雏形。《007》系列电影中,英国间谍詹姆斯·邦德有一个“Q博士”,专门为他设计各种小巧致命的间谍工具;尽管这是虚构的电影故事,但是在冷战时期的美国中情局,却的确有一个货真价实的“Q博士”∶西德尼·戈特利布博士。1951年,杜勒斯聘请了一位化学家,设计并监督,意识操控关键信息的系统性搜索。In 1951, Dulles hired a chemist to design and oversee a systematic search for the key to mind control.艾伦·杜勒斯选定了中情局里的“Q博士”——西德尼·戈特利布。而德特里克堡正是这位“Q博士”进行实验不可分割的基地。戈特利布孜孜不倦地寻找一种方法来“炸毁”人的意识,包括电击和剥夺感官。他测试了数量惊人的药物组合,并且经常辅助其他酷刑一起使用,包括电击、剥夺感官等。在美国,他的受害者一般是监狱或医院中不知情的人,他们来自亚特兰大的联邦监狱以及肯塔基州莱克星顿的毒瘾研究中心等地方。1954年,肯塔基州的一名监狱医生隔离了7名黑人囚犯,并且连续77天喂他们食用“双倍、三倍以及四倍”剂量的致幻药。他们可能至死都不知道自己是中情局高度机密计划的一部分。这一计划旨在研发意识操控的方法,项目基地就在这个鲜为人知却拥有一段黑色历史的美国陆军基地——德特里克堡。They may have died without knowing they were part of the CIA's highly secretive program to develop ways to control minds — a program based out of a little-known Army base with a dark past, Fort Detrick.“大脑控制”(MK-ULTRA)计划最终在上世纪60年代初以失败告终。然而,这里仍然是戈特利布的化学基地。1956年,这里更名为德特里克堡。“大脑控制”(MK-ULTRA)计划结束后,他用这里来研发中情局的毒药库。在他的冰柜中,储存着可能引起诸如天花、结核和炭疽等疾病的生物制剂,以及多种有机毒素(包括蛇毒和麻痹性贝类毒素)。直到1970年,尼克松总统命令所有政府机构销毁其生物毒素的供应。陆军科学家照办了。但直到1975年,能杀死5.5万人的蛤蚌毒素才最终被销毁。生物基地附近100多位居民患癌外媒:数量惊人在人们以为这段黑暗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的时候,2011年,美国广播公司的新闻再次引发了关注。详见视频↓↓还是在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附近100多位居民患上致命癌症。外媒报道称,当地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发现生活在该地区的癌症患者数量惊人。(... startling number of people with cancer living in that area.)美国广播公司报道里,用上了日常中并不多见的词汇——致命的癌症集群( deadly cancer cluster) 。癌症集群意味着什么?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给出的定义是,固定时间段、特定区域,患病超过普通预期。We decided a deadly cancer cluster. More than a hundred people living in that area have developed cancer.什么原因导致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100位居民集体患癌?媒体称,不可否认的是,几十年来,德特里克堡一直是美军生物武器项目的基地。但马里兰州卫生署当时并没有给出满意的答复,称没有找到确切的证据。如此重要基地突然关闭却不愿公开原因时隔8年,这个抹不去黑历史的生物基地又出事了。蓬佩奥不愿意解释清楚事情的始末,自证清白,反而拿中国当挡箭牌。2019年7月,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突然关闭,但美国疾控中心却以“国家安全”(national security reasons)为由,拒绝公布关键信息。据《纽约时报》报道称,由于危险材料的处理问题,政府暂停了军方在前沿生物防御中心的研究。据悉,暂停的研究中一共涉及67种“选择剂”和毒素,例如引起埃博拉、天花,炭疽和瘟疫的微生物,还有引起毒蓖麻毒素的有机体。据今俄罗斯电视台报道,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不信任他们的废水系统,这个系统发生了一些疯狂的事。..in the fact of the CDC doesn’t trust their wastewater system it gets a little crazy something.《纽约时报》援引了发言人凯瑞·范德·林登(Caree Vander Linden)的介绍称,是因为新化学去污系统的机械故障以及泄漏招致了“终止令”。范德林登说,这些问题可以追溯到2018年5月,当时暴风雨频发,摧毁了该地一座厂龄高达数十年的用于处理试验室废水的蒸汽消毒厂。在研究所开发出新的用化学物质去污系统之前,暴风雨让研究暂停了几个月。The problems date back to May 2018, when storms flooded and ruined a decades-old steam sterilization plant that the institute had been using to treat wastewater from its labs, Ms. Vander Linden said. The damage halted research for months, until the institute developed a new decontamination system using chemicals.而新的去污系统需要改变实验室的某些程序。在6月份的一次检查中,疾控预防中心发现新程序没有贯彻落实。范德林登说,检查人员还发现了新化学去污系统的机械故障以及泄漏,不过她补充说,泄露仅发生在实验室内,没有泄露到外部。The new system required changes in certain proceres in the laboratories. During an inspection in June, the C.D.C. found that the new proceres were not being followed consistently. Inspectors also found mechanical problems with the chemical-based decontamination system, as well as leaks, Ms. Vander Linden said, though she added that the leaks were within the lab and not to the outside world.她说,这“一系列的事情”招来了中止令,研究所还丢了登记执照。"A combination of things" led to the cease and desist order, and the loss of registration, she said.生物基地与“电子烟疾病”在德特里克堡基地关闭(2019年7月)后不久,附近地区就暴发了莫名其妙的“电子烟疾病”(vaping illness)。据悉,2019年8月,美国突然暴发“电子烟疾病”,即与电子烟或雾化产品相关的肺损伤(EVALI),病例数量在9月份达到高峰。CDC数据截图截至2019年10月3日,德特里克堡基地所在的马里兰州出现23例(仅包括自愿报告的病例)电子烟疾病病例后,该州卫生部长罗伯特·尼尔对医生发布了新的命令。Maryland Secretary of Health Robert R. Neall issued a new mandate for doctors after 23 lung-related illnesses have been linked to vaping in the state of Maryland as of Thursday, Oct. 3. The number only includes voluntarily-made reports.电子烟患者的病状和流行程度,在美国引发了长期的讨论。医生甚至直呼情况不对劲儿。据美国媒体报道,电子烟疾病患者大多是身体健康、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通常会连续几天出现呕吐、发烧和疲劳等症状,之后则会感到严重的呼吸短促。有些人需要在重症监护室或使用呼吸机治疗好几个星期。2019年11月1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一档节目中,报道了一起疑似电子烟肺病死亡病例。患者玛丽·凯利在去世两个月后,其家人仍然无法确定死因是否与电子烟有关。CNN首席医疗记者桑杰·古普塔在连线时表示,美国从2007年开始售卖电子烟,此前从未出现过类似的神秘肺病案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仍然值得探讨。《纽约时报》2019年9月11日报道援引纽约温斯普罗医院儿科首席医生麦乐迪·皮扎达的话称,暴发的电子烟疾病疫情正在“成为一种流行病”,“情况非常不对劲”。Dr. Melodi Pirzada, chief pediatric pulmonologist at NYU Winthrop Hospital in Mineola, N.Y…The outbreak is "becoming an epidemic," she said."Something is very wrong."《纽约时报》报道截图2019年10月2日,《纽约时报》在另一篇报道中详细介绍了电子烟疾病的病例。报道称,美国梅奥诊所研究了17位电子烟疾病患者的肺组织样本后,发现其损伤像是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导致的。Doctors at the Mayo Clinic examined samples of lung tissue from 17 patients, all of which looked as if the people had been exposed to toxic chemicals, the researchers said.《纽约时报》报道截图梅奥诊所的外科病理学家布兰登·拉森表示:“他们看起来像是不幸的工人在工业事故中的遭遇,相当于一大桶有毒化学品泄漏后,整个人暴露在有毒气体中,呼吸道里有化学物质在灼烧。”他说,这些肺部损伤看起来也像那些暴露在芥子气等有毒物质下的状态。芥子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一种化学武器。The injuries also look like those seen in people exposed to poisons like mustard gas, a chemical weapon used in World War I, he said.伴随着电子烟疾病而来的是美国十年来最严重的流感季之一。美国疾控中心今年2月底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2020流感季造成美国至少3200万人感染,31万人因流感相关疾病入院治疗,1.8万人死于流感相关疾病。The latest data from the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indicate that there have been at least 32 million cases of influenza in the 2019-20 US flu season.So far, there have been 310,000 flu-related hospitalizations and 18,000 associated deaths this season.基地关闭与当地不明原因的流感根据美国广播公司去年7月12日的报道,弗吉尼亚州斯普林菲尔德的“绿色春天”(Greenspring)退休人员社区暴发了一种致命性疾病。据ABC报道,该社区距去年神秘关闭、今年又迅速重启的美国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仅一小时车程。有人怀疑去年社区暴发的疫情是新冠病毒,但报道该新闻的记者否认这一说法,称当地卫生部门的检测结论是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传播。不过,不少网民建议对该社区人员进行检测,看是否携带新冠病毒抗体。据费尔法克斯县卫生局称,2019年6月30日,“绿色春天”社区首次发现这种不明原因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例。截至2019年7月15日,该社区与该疾病相关的死亡病例升至3人,共计63名社区居民患病,19名工作人员也出现了症状。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县卫生局官网报道称,患者症状包括“发烧、咳嗽、浑身疼痛、气喘、声音沙哑和全身无力”等,也有患者出现肺炎症状。病亡的两名老年患者由于出现肺炎症状住院治疗,本身的健康状况比较复杂。美疾控中心主任承认:一些“流感”死者可能是患新冠肺炎当地时间3月11日上午9:30,美国疾控中心主任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承认:一些“流感”死者可能是患新冠肺炎。在听证会上众议员哈利·鲁达(Harley Rouda)问疾控中心主任罗伯特·雷德菲尔德,是否有可能有些流感患者被误诊为冠状病毒携带者。if it's possible that some flu patients may have been misdiagnosed and actually had coronavirus.众议员哈利·鲁达紧接着问道:“所以在美国有一些人表面上看死于流感,而实际上可能是冠状病毒?”Rouda followed up and asked, "So we could have some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dying for what appears to be influenza when in fact it could be the coronavirus?"雷德菲尔德坦言:迄今在美国,一些病例的诊断情况确实如此。The doctor replied that "some cases have actually been diagnosed that way in the United States today."近日,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新泽西州贝尔维尔市市长迈克尔·梅勒姆表示,自己在2019年11月就已感染新冠病毒。梅勒姆拿到的最新检测结果也显示,他已有新冠病毒抗体。而美国此前报道的本土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时间是在1月下旬。梅勒姆认为,此前许多重症流感很可能就是新冠肺炎,他身边也有很多人曾在去年11、12月生病且症状严重。迈克尔·梅勒姆不是个例,多名网友也纷纷表示,在中国疫情之前,感觉新冠病毒已经在美国传播。我一直在思考并告诉他人我的经历。我住在纽约,在纳索县工作。一月初,每个人——我说的“每”是指我80%的同事,朋友,家人,包括我的儿子,他的同学和父母。我们都有发烧和类似流感的症状。我发誓我的直觉一直告诉我,当中国宣布他们的问题逐渐严峻时,我们已经有了新冠病毒在传播。太多人被蒙在鼓里中,太多人相信并遵循着政府所说的一切。是时候让人们觉醒了!!时至今日,新冠病毒的来源依旧无法确认。但全世界专家和科学家都认可的观点是,最早报告病例的地方不一定就是病毒的来源。2019年4月15日,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一脸自信地说:“我曾担任美国中情局的局长。我们撒谎、我们欺骗、我们偷窃。我们还有一门课程专门来教这些。这才是美国不断探索进取的荣耀。”看来蓬佩奥还是在用中情局那套来应对新冠病毒的疫情与舆情。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究竟还有哪些不敢公开的秘密,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关闭与“电子烟疾病”、大流感和新冠肺炎之间的时间线为何会吻合,美国政客敢不敢以开放的态度给美国民众一个解释?来源 中国日报编辑 李志刚编审 李劼
一项经过同行评议的研究证实,新冠大流行期间影响儿童的炎症状况与新冠病毒感染有关。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这种被称为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的疾病与川崎病不同。这种疾病可能表现为皮疹、发烧和腹痛,并与之前感染新冠病毒有关。迄今为止,COVID-19已导致全球77万人死亡。科学家无法解释为什么成年人更容易发展成COVID-19重症,而儿童更容易感染MIS-C,尽管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的。人们认为,这种高度炎症状态是对感染的延迟免疫反应。但是,在最新的研究中,超过三分之二(68%)的儿童检测出SARS-CoV-2抗体呈阳性,证明他们过去曾被感染。此前,欧美多国的医生都称,发现当地许多儿童患上罕见炎症综合征,与川崎病十分相似。研究人员现在发表了第一份研究报告,证实MIS-C是一种自身独特的情况,与过去的SARS-CoV-2感染有关。目前的治疗似乎是有效的,包括类固醇、抗凝剂、免疫球蛋白,偶尔还包括通风和重症监护。然而,这两种情况的症状非常相似。Manu Shankar-Hari博士是这项最新研究的合著者,他告诉每日邮报网站说:“对于川崎病或MIS-C没有诊断测试。”“它们有共同的临床特征。因此,如果你的孩子感到不适,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看医生。”《每日邮报》网站5月报道称,伯明翰的研究人员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但他们的研究还有待同行评议,并由独立学者进行审查。伦敦国王学院的这项最新研究最初于7月以预印本的形式在网上发表。现在发表在《自然医学》期刊上。尚卡尔-哈里博士(Shankar-Hari)是这项最新研究的合著者,他告诉《每日邮报》:“这项研究强调,与川崎病不同,MIS-C与SARS-CoV-2感染有关,临床和免疫结果不同。”这项研究观察了患有MIS-C的25名7-14岁儿童(15名男孩和10名女孩)的免疫反应,这些儿童在盖伊和圣托马斯NHS信托基金和伦敦国王学院接受治疗。所有的孩子都有症状,这让医生怀疑他们患了MIS-C。18人有明显的胃肠问题,7人有肺炎的症状。这些病人接受了抗体测试,以确定他们之前是否感染过SARS-CoV-2。17人的测试结果呈阳性(68%)。虽然其中8人的抗体检测为阴性,但他们的临床医生认为,他们在某个时刻可能接触了SARS-CoV-2。这是因为,在这8人中,有6人以前曾出现SARS-CoV-2感染症状,曾与COVID-19确诊病例患者密切接触,或其父母曾是卫生保健工作者。研究人员对这些患者进行了三个阶段的研究:入院后的前三天、症状好转时以及第一次门诊就诊时。他们将血样和其他检测结果与7名同龄且健康状况良好的儿童进行了比较。研究人员发现,MIS-C条件导致身体产生较少的B细胞和T细胞,这是身体免疫反应的一部分,有助于抵御疾病。这种下降也反映在成年COVID-19患者身上。然而,对川崎病的免疫反应却截然不同。研究人员在研究报告中写道,总体而言,MIS-C表现为一种免疫致病性疾病,似乎有别于川崎病。尚卡尔-哈里博士说,很难量化MIS-C到底有多普遍,因为SARS-CoV-2在儿童中的流行仍然是个谜。MIS-C是一种罕见的由SARS-CoV-2引起的疾病,其症状与川崎病相似,但不完全相同,除此之外,人们对MIS-C知之甚少。今年早些时候,不少父母分享了他们的孩子在医院里、浑身是亮红色疹子的照片。今年5月,在COVID-19疫情爆发的高峰期,美国的医生说,炎症可能会影响到20岁出头的成年人。虽然MIS-C造成的死亡非常罕见,但有记录。伦敦一名14岁的男孩死于此病。据报道,美国至少有4人因此死亡。编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原文来源: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8639007/Coronavirus-DOES-trigger-inflammatory-condition-MIS-C-children.html
工业文明之后的第三次技术浪潮,曾经让诞生了半导体以及电脑行业的美国西岸一跃成为技术主义者的朝圣天堂。至于诞生了现代物理学、宇宙天体学的欧洲,在这一轮疯狂的技术狂欢里,声音微弱。它似乎早就被人「封印」在了历史的前一夜。那里不该,也不能被遗忘。在代表现代前沿技术的起点和原点的大西洋彼岸,带有传统反叛精神的技术变革从来都没有缺位:DeepMind 把总部设置在这里,尝试让 AI 与医疗、能源尽快建立关联;位于剑桥的未来智能研究中心覆盖了从智能手机,外科手术机器人甚至到「终结者」式的军用机器人的人工智能所有应用领域。更难得的是,成长于这片厚重的历史土壤上,这些前沿技术的创新和探索又天然带着浓厚的人文色彩。这也是极客公园前沿社超频之旅此次前往英国探索的重要原因。在刚刚结束的英国行程里,极客公园前沿社带领国内优秀创业公司的管理者一起走访了剑桥卡文迪许实验室、帝国理工学院哈姆林研究中心、汇丰银行、DeepMind、迈凯伦公司、捷豹等公司和机构,对英国的技术思潮和商业探索进行了深入了解。如果硅谷为人们描绘出的未来图景是乐观至上、充满冒险意味,那么当我们来到「前沿之前」,就能发现英国创新者对于时间哲学的理解无形中渗透到了各个层面。无论是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帝国理工大学哈姆林中心里正在攻克的课题方向,还是老牌跑车公司捷豹设计的一款新能源汽车,都在执着地平衡着前沿和人文、大胆创新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在这里,你几乎不会看到「风口」和「概念」,「能否解决实际问题,给人类带来更好的未来」是最重要的风向标。这也是几个世纪以来,英国推动技术社会进步的一贯思维体现。它看似少了锋芒,但如果我们必将要回答人类社会如何与技术共存的终极问题,这种典型的英式思考或许又是更先进和超前的,它值得被关注和重视。在此次英国超频之旅中,小米作为「超频伙伴」全程为我们提供了新一代全面屏 2.0 旗舰手机小米 MIX 2S,帮助大家记录下了英国沿途风景和精彩交流瞬间(根据双摄水印所示,本文文章配图均由小米 MIX 2S 拍摄完成)技术融进历史:英式创新的现实主义或许你也听到过不少关于「大英帝国技术走向衰落」的言论,但穿越伦敦、剑桥和考文垂三个城市,拜访了多家科学机构和商业组织后,我们明显感受到,这个国度依然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抵达未来的机会。在曾经诞生过「电子」、「中子」、「波粒二象性」等奠基性的物理学重要发现的剑桥卡文迪许实验室里,资深教授、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张祥成教授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下一代的精准传感器是实验室正在重点攻克的方向。目前突破毫米级的传感器已经是业界公认的发展方向。其中,基于激光冷却原子的量子传感器可以大幅提升性能。和现在的解决方案相比,量子传感器不仅可以实现微型化,而且在人工智能、物联网、智慧城市和医疗的应用上有很大的前景。但想要实现大规模的应用,则需要核心材料技术和激光冷却技术获得同步发展。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资深教授、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张祥成不过,将科学孕育成技术,再向产业推进的节奏里,卡文迪许实验室一贯坚持的是从产业中发现问题,再建立课题、解决问题。实际上,在 1874 年,当时剑桥大学威廉·卡文迪许出资建立这所科学殿堂的初衷就是如此。张祥成教授反复跟我们强调着,自己和同事们正在攻克的方向关乎「实际」,而不是「时髦」:「工业界有许多难题因为工程和时间没办法解决,但这是科学家必须要做的事情。」包括张祥成在内的许多科学家正在研究的许多课题都来自产业界提出的问题。比如,张祥成目前重点的工作方向就包括寻找更耐受的陶瓷材料,或者功能更灵活的人工合成骨素材料。卡文迪许实验室博物馆,几乎就是一部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史,陈列着历年诺贝尔奖得主取得重大突破的设备和珍贵合影卡文迪许实验室曾经诞生过 29 位诺贝尔奖学者,也是世界上诺贝尔奖获得者数量最多的单个实验室/系,它代表着人类物理学的光辉历史,直到现在,也依然保持着世界领先的地位。这充分说明,英国从来没有失去过在科研世界里的优势地位。但开拓者们从不会用「改变世界」的浮夸口径装饰自己的想法,他们更愿意强调节奏的合理、效用的最大化。事实上,这种「从实际问题出发寻找创新突破口」的现实主义思维,也是我们此次英国行程到访各个机构时不断被反复提及的一点。汇丰银行全球数字主管 Josh Bottomley当汇丰银行全球数字主管 Josh Bottomley 和我们谈起汇丰在区块链上的探索时,重点解释的是怎样利用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更好地保护用户资产、提升运转效率,并且反复强调,技术没有高下之分,更重要的是从什么角度切入解决问题;而当帝国理工大学下的哈姆林中心主任杨广中聊到这个世界级医疗机器人实验室的创新模式时,重点展示的也是如何搭建技术走向临床、并且最大效率实现商业化的通道。杨广中教授告诉我们,哈姆林中心相信好的技术必须和产业更靠近、联合研发,才能快速落地。这个实验室最初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发高效便捷的医疗成像技术、传感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目前,这家机构最让人兴奋的突破是一款运用于外科手术的蛇形机器人。在外媒的评价中,这款将集成图像和感应器结合起来的超微型手术机器人,将超越知名手术机器人「达芬奇」在微创手术上的应用能力,原因是它的灵活性已经可以突破达芬奇到不了的解剖部位,精准度和灵活性也被大大提升。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体积庞大,哈姆林中心正在研发的蛇形机器人将把手术机器人做得更加小巧灵活能让这款蛇形机器人能很快走向临床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充分利用了一套「实验-孵化-应用-反馈调整」的机制。为了让有价值的技术创新真正有机会走向实用,哈姆林中心甚至愿意尝试用一套更加合理的股权分配方式孵化实验室里走出的团队,等到某一技术或者产品已经被临床试验证明拥有了落地可能,甚至实现量产,再将团队推向资本市场。杨广中教授相信,无论从高效运营技术型创业公司,还是降低投资风险的角度来说,这都是更「保险」的一条路。在这条通道上坐落着许许多多的小实验室,我们看到了更多尚不能透露的前沿实验技术和遍布科学狂人的硅谷相比,我们感受到的「英式创新」好像不够激进,也没那么「魔幻」。和国内相比,诞生在这里的科技创业公司估值也普遍偏低。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坏事,至少在这里,我们没有看到不切实际的疯狂和「泡沫」乱象。但回头再看看这个国家的历史就会明白,这也是英国对待技术创新的一贯态度。就像悬跨在泰晤士河之上的伦敦塔桥,建造初衷就是为了解决伦敦塔地铁运载能力不足的问题。这架在 1894 年被看做技术奇迹的双层开启桥最初依靠蒸汽机作为驱动系统,随后转而由电力系统驱动,但桥身整体的机械结构,则自建成之日起一直保持这正常运行,几无故障。俯瞰泰晤士河两岸,跨越百年的古老建筑与现代摩天大楼并存或许是这样的文化传统让英国在看待技术进步时持有着独特的态度:即便他们一直保持着制造「黑科技」的能力,这些实验室和机构也不愿意牺牲效能,一味追求技术炫酷。在这里的文化中,创新不该是惊艳的装点,它应该拥有更长久和实际的意义。带有批判主义的创新,和从未止步的人文思考除了「追求实际」的创新模式,英国整个商业社会对于「态度」的坚持、对于人文的思考,更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一点。如果拿中国正在发生的技术商业变革和英国相比,这个海上帝国的商业生态并非一片蛮荒,现实也没有给诞生在这里的公司太多上下游延展探索的机会。所以无论是科研机构,还是商业公司,都会把对「连续性」和「极致」的思考放在首位。在哈姆林中心,包括博士后在内的员工上限被限定在了 100 人,杨广中教授认为,这才能让员工珍惜进入这家世界顶尖研究机构的机会,让哈姆林中心最好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且保持哈姆林中心的品牌效用;顶级跑车俱乐部迈凯伦公司自创立起就坚持只做跑车,并且将年产量控制在 5000 台以内,也是这种思维的体现;而捷豹即便在大胆开发豪华纯电轿跑 SUV I-PACE 时,也在用汽车设计语言强调着新车型和捷豹品牌形象、性能可靠性的延续。捷豹设计总监 Ian Callum捷豹设计总监 Ian Callum 在向我们展示捷豹的新款豪华纯电轿跑 SUV I-PACE 时,强调捷豹并非没有实现完全自动化驾驶的能力,但相比于特斯拉在智能化方面「惊人」的大踏步,I-PACE 更愿意坚持捷豹作为老牌跑车厂商的价值观。Ian Callum 强调,稳定和让人能够依赖的性能才是汽车工业稳定发展的基础。而捷豹未来的使命是,在保持跑车性能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至于如何在汽车行业变革的大势里保持优势,捷豹首席产品工程师 Graham Wilkins 反而觉得,目前捷豹拥有的空间反而更大,「在看到竞争的同时,也要「照照镜子」。」因为这意味着,这家公司有机会去重新「定义未来客户想要看到的车」,而不是被困在「是 SUV 还是跑车?」这样的思维讨论中,从而限制了创新的步伐。捷豹已经是英国在技术研发上投入最多的汽车企业。在 I-PACE 的研发过程中,概念车和量产车的工作几乎是同时进行,I-PACE 的突破承载了捷豹的开放创新除此之外,关于人文话题的思考,几乎和英伦式技术创新以同样的步伐前进着。在伦敦,我们见到了微软剑桥研究院主任张海燕。她所带领的团队工作重点,是探索如何用科技做善事、让科技进步带动社会进步。2017 年微软 Build 年度开发者大会上,微软 CEO 纳德拉曾经展示过一款名为 The Emma Watch 的智能手表,这款能让帕金森症(Parkinson's disease)患者克服手部颤抖的手表,就是张海燕的研究成果。在微软体系下,张海燕带领的团队几乎没有营收指标。但他们的探索,似乎被微软看做了自己作为科技公司的「责任」。张海燕告诉我们,团队还在研究一个名叫为 Fizzyo 的产品,帮助囊肿纤维化的儿童将他们的物理治疗变成视频游戏。此外,张海燕还在和同事合作开发 Torino 项目,用可触摸的玩具帮助视力受损的儿童学习计算机编程。在 2017 年微软 Build 开发大会上,纳德拉曾把「黄金时间」留给了张海燕和她研发的 The Emma Watch。张海燕一直致力于推动游戏和健康的跨领域结合这种对于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在英国几乎无处不在。当我们拜访霍金生前的好友,著名的宇宙学家,同时也是剑桥未来研究中心创始人之一的 Martin Rees 时,他也给出了他关于基因剪辑技术、宇宙探索等技术发展背后的隐忧。Martin Rees 向我们指出,如果从宇宙历史角度来说,人类正短暂地处于单一物种引导地球文明的阶段,但如果基因剪辑技术被大规模使用、机器智能无节制地发展,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达尔文进化论很快就会被技术进化所取代。Martin Rees 教授事实上,在英国,各种设施的信息化程度远远不如中国和美国,同时,人们关于「技术带来的隐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遏制在商业上的狂飙突进。但如果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思考和英国历史思潮的发展紧密相关,也是我们在许多「市值高企」、「愿景远大」的科技公司身上还没有看到的闪光点。巧合的是,就在我们的英国行程中,欧盟个人资产保护新法 GDPR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也正式上路。它几乎对科技公司用个人数据来赚钱的所有环节进行了规定和限制。就当下来说,当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开始面临用户数据资产安全拷问时,这种前置式的「预警」价值正在凸显出来。而欧盟之后,也一定会有更多地区重视这个问题,再立数据严法。所以,如果从更广的范围探讨技术与未来人类社会如何共存的终极问题,我们在这趟旅途中接触到的思考或许都是有意义的。它揭示了这个国家一贯以来的创新路径和逻辑:从「人」的角度出发,解决问题。这个诞生过一级方程式赛车、英伦摇滚的古老国家依然还留存着反叛式的创新精神,但它也擅长用温和的方式推动社会革命。迈凯伦的创始人迈凯伦和俱乐部顶级车手塞纳都牺牲在了赛场上,塞纳曾说,「我不是为了成为第二或者第三而出生的,我的使命就是去赢!」就像镜子的两面,深厚的文化哲学也浸染了技术商业变革的每一个细节。这个国家或许没有追上轰轰烈烈的风口,可在谨慎的步伐中,同样不甘平庸。在此次英国超频之旅中,MIS 2S 充分展现了它作为「迄今拍照最好的小米手机」的优异实力:在实际日常使用中,骁龙 845 处理器配合 8GB 内存+256GB 闪存的至尊配置,让手机的流畅度和易用度得到一致好评;面对雾都伦敦阴晴不定的天气和室内外不同光线的频繁地转场,AI 技术的加持也让拥有后置超感光双摄相机的 MIX 2S 拍照性能得以充分发挥,以按照 25 种标签、针对多达 206 种场景实现智能优化,同时让前置单摄相机也有堪称完美的背景虚化效果;另外,结合骁龙 845 新增的硬件多帧降噪能力,拍照对焦又快又准,在逆光、弱光环境下也能拍出纯净画质。值得一提的是,MIS 2S 针对商务人士进行了特别优化,在拍照时可以智能识别 PPT,多帧画面超分辨率合成,保证上面的文字放大后也清晰可见。而小米对产品设计一贯坚持的努力与投入,也赢得了大英博物馆在内的三大世界级博物馆的认可,并惊艳推出与大英联合设计的「小米 MIX 2S 大英博物馆特别版」,向科技与艺术致敬。从惊艳的技术实力,再到携手大英博物馆推出艺术特别版,我们从小米 MIX 系列中,也看到了恰如本次英国超频「科技与艺术相融合」的风格特性。伦敦眼大英博物馆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礼拜堂编辑:张鹏图片来源:极客公园、视觉中国
CS一直是美国留学非常热门的专业,这两年依然热度不减,关注的同学也比较多,本文我主要对CS专业的申请来进行分解。美国Computer Science学科细分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美国CS学科的分类。平时我们所说的CS其实是一个很广的概念,就像医学一样,很多不同的细的分科,这里我列了一些美国比较常见的分科。软件工程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和多媒体体系结构/编译器和并行计算人机交互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理论和算法软件工程,是关于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简单一点可以理解为CS+管理科学。是整个CS里最弱化数学能力的分支,但概念性很强,有点像半个文科,而且特别强调实践,是所有分支里就业机会最多的方向,但可能不是最尖端,最有趣的方向。数据库,涉及与数据管理相关的所有方面,可应用的领域有电脑游戏设计,数据隐私与安全等。数据库是CS各领域中最抽象和枯燥的方向。抽象体现在所用的数学知识全部基于离散数学和抽象代数,而不是连续数学,所以要学好并不容易;枯燥体现在它不像很多其它方向那样可以做出非常花哨的结果或图形界面。但学好数据库的话,就业非常稳定。人工智能,AI可以说是目前CS最热门的方向了。说得通俗一点,例如人脸识别,虹膜识别,google的自动驾驶,微软的Hanover系统自动开药,医学领域的自动影像学、金融领域的自动算法交易都是AI的成果。大多数的科技公司,比如亚马逊、特斯拉、谷歌都把AI看成下一个十年里,公司的创新驱动力。学习AI需要非常广泛的知识面和训练,不仅需要CS的雄厚的基础知识,还需要了解一些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哲学和工程学的知识。除此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技能和工具,例如统计学、神经科学、控制、优化和运筹学。对于大多数计算机科学排名较高的高校,他们往往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也会极为出色。包括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佐治亚理工大学等。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 Graphics,多媒体Multimedia。这个专业与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全都有交叉。研究图像的表达、处理等。计算机成像,三维动画,甚至网络影像传播都属于这个方向的范畴。学习这个专业的同学可以去游戏设计公司,电影视频制作公司找工作。总之,现在的生活离不开图形图像的数字表达处理,也就离不开学计算机图形学和多媒体的同学。人机交互(HCI)也是最近大热的新兴专业。不过很多人对HCI都存在一个误区——人机交互就是设计界面,这是把人机交互和交互设计(Interactive Design)混为一谈了。事实上HCI是一个大型的交叉学科,它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学,CS,需要涉猎的知识也包括软件,硬件,算法,Machine Learning, Deep Learning, 社会调查等。举个大家熟悉的例子,多点触控技术就是人机交互研究的一大成果,这里面既包括算法的研究也包括硬件设备的开发以及软硬件整合的系统技术,以及手势规则的定义等,而交互设计,则可能是指在设计一个APP时,如何将产品的各个功能与特定的手势操作对应起来,以及实现这些功能的次序和条件是什么样的。HCI有两个大方向: 1) 偏Design的(属于艺术类方向,需要portfolio); 2)偏工程方向。理工科背景的学生一般都申请工程方向。还有比如管理信息系统MIS本质上说就是一个数据库系统,它和其他数据库系统的不同就在于其目的用于整合必要的信息用于决策。MIS专业还分成在工程院(计算机学院)或者商学院(管理)下面。前者偏技术,后者是偏商科了。咱们中国人去美国读Master,当然是偏技术的那种毕业以后路子平坦一些。还有信息安全和计算机网络,其实严格一点说是属于Computer engineering, 一些学校也会放在EE系下面。体系结构/编译器和并行计算,Computer Architecture 计算机架构是讲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属于CE或EE;编译器和并行计算申请的人也很少,理论和算法方向是理论层面的。美国CS学校排名(USNews)和录取要求美国学校排名版本特别多,但大部分参考的都是USNews的排名,而USNews也有两个排名,一个综合排名,一个专业排名。其实综合排名这个说法是不太准确的,因为这本来是属于本科类学科的排名。你会发现在综合排名里,很多公立学校的排名不是很靠前,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公立学校在招收本科生的时候,会考虑到不同州由于教学水平不一样,学生素质也不太一样,为了相对公平,会招收一部分可能不那么优秀的学生进来,所以就会拉低公立学校的录取水平,所以排名不是很靠前。但我们在申请Master或Ph.D的时候,应该参考专业排名,专业排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研究生院的水平。这里我们把学校大概分为三档:Top10这一档是相对是比较难申请的。申请Top10你必须要有一定的亮点,不能有特别明显的短板。拿到录取的学生背景都是非常强的,研究经历、实习经历都很丰富,并且这些学生都很会包装自己,在文书中把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最大化的展现。申请硬件的话也有一个大概的衡量标准可以给大家参考,当然申请也不是只看硬件,肯定是一个比较综合的过程:GPA3.8 ,T105,G320。虽然Top10学校的CS都不太好申请,但也有相对比较好申的学校,当然只是相对,这种相对是跟斯坦福、麻省理工、伯克利这些学校来比较的。了解计算机专业都会知道CMU, 申请CMU有一个好处,因为这个学校的CS专业很大,所以相对的录取概率也会比较大,UIUC也同理。另外还有Georgia Tech,UT-Austin也会相对容易一点。Top30Top30的申请要求相对会容易一些,你可以有1~2个不太明显的缺点,但是也不能来一个GPA60,这肯定是不行的。这一档里我们会比较推荐哥大、普度、宾大、南加州、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这些学校的毕业生还是比较好找工作的。如果你达不到Top10的水平,这些学校是很好的选择。TOP30的话,GPA3.5 、T100 、G 315以上是比较推荐的。Top100TOP100这个档次的学校跨度会比较大,但是在申请难度上的差别却不是特别明显,申请合理、条件中规中矩一些就能拿到录取。GPA3.0、T90、G310以上即可。这里面比较推荐的学校就有UC-Davis,UC-Riverside,TAMU, Stony Brook,NCSU等。在申请这些学校的时候,排名不用看的太重,60名到70名差距不是很大。申请这些学校,首先需要考虑地域条件。地域好的地方,往往工作会比较好找。举个例子,加州部分学校虽然排名比较靠后,但是毕业生的工作也会相当好找。除了加州之外,还有德州。因为德州现在在达拉斯那边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强势的IT圈。另外还有亚特兰大,亚特兰大北部的IT公司也是非常多的。还有纽约、波士顿,以及西雅图。如何弥补申请中无法改变的短板?有些申请短板是无法改变的,比如本科学校、GPA。想要大幅度改变GPA,这是比较难的,往往是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重修但是还是提升不了多少。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定位是在TOP50,想冲一下TOP30,或者想TOP30冲TOP10,这种情况下,你就要想其他办法来弥补你的不足了。比较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两个:争取发表学术论文第一个是发表论文,发表论文主要有三个比较好的方法。第一个是进你们学校教授的实验室,这个需要你去和教授谈,一般如果你成绩不错,表明缘由的话,教授一般都不会拒绝你,免费的劳动力一般他们都会要的。如果你进了实验室,他一般会让博士生或者硕士生带你。如果你运气比较好,你碰到一些博士或者硕士师兄,他们正好要发论文,你去帮他们整理一下数据,画画图,哪怕做一些技术含量比较低的活,他们也有可能会把你的名字挂在上面,这样就可以完成你的论文任务了。完成这一步你可以淘汰一大部分的同学。第二个方法,你可以利用暑假去中科院或者其他研究机构去实习,中科院和微软亚洲研究院的论文产量都是非常高的。还有第三个方法,其实你不用把论文想的太难,你可以和你几个成绩好的同学做个项目,组队去出一篇论文,能找到老师指导的话肯定会更好。增加自己的研究经历这个方法其实和以上发表论文的三个方法差不多,但对于工业界的实习来说,最好是能找外资公司,能进名气大并且能接触一些核心工作肯定是比较好的,如果这两者不能兼得时间也比较充分的情况下,也可以做一个大公司类似打杂的实习,然后再去一个小公司接触一些核心,这也是比较好的。找外资公司还有一个好处,有机会可以拿到比较好的推荐信,一般如果学校是要求三封推荐信,最好是一篇来自于自己学校的教授,一篇来自企业,还有一篇来自研究所,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搭配。CS类交叉学科与跨专业肯定有同学实在没有条件去弥补这些不足,但又想申请比较好的学校怎么办?其实还有一种曲线救国的方法——申请交叉学科。因为如果你想申请CS,你不仅在和国人竞争,还有美国本土学生在和你一起申请,而美国学校在录取的时候肯定会多考虑自己国家的学生,所以CS申请难度相对会比其他专业更难一点。但是我们可以去申请一些交叉的学科,这些学科往往会比CS专业申请要求低一些,竞争也不会那么激烈。比如ECE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听起来名字也非常像CS,还有比如计算科学与工程,这主要是偏向于理论计算的一个学科,但这个学科里面都是有偏向于Computer Science部分的。而且这些专业在找工作的时候,在难度和工资收入上和传统的CS没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录取要求会低很多,性价比很高。CS如此热门,自然也是吸引了一大批同学想跨专业申请,如果想转CS,有哪些课程可以推荐?具体需要学哪些课程呢?首先,大家可以在MOOC平台,包括Coursera,edx Udacity等等这些平台上修计算机的课,他们的课程是非常全面的,理工和商科类的都有,可以修完拿证书,认可度是比较不错的;另外就是可以去巴鲁克的官网修C++的网课也是可以的,在美国的认可度很高。数学方面: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和离散数学这几门是必修课,基本上国内的工科开设离散数学的比较少,如果没有这门课程的话看看学校可不可以选修,如果不可以选修这门课的话可以在Coursera,edx,Udacity等等平台上修这门课拿到证书也是可以的。另外就是可以参加国赛或者美赛,争取拿到比较好的奖项,也可以很有利于证明自己的数学能力。计算机的课程包括:数据结构和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如果时间有限,建议先攻数据结构和算法。编程语言方面最好会C语言,C++,Java和python等;跨专业申请有难度,但也并不完全不可能。还有一种法子,你可以试着到美国后再本校转专业,在美国转专业是比国内容易很多的。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但是也不能够保证是一定可以的,而且你也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同时学两个专业的课程是非常累的。其他关于美国CS申请的问题也可以在文末给我留言,我会给大家一一解答
原标题:美国生物基地与病毒相关的两条时间线!外媒:毛骨悚然!如果不是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站出来,说自己可能在中国疫情发生前就患有不明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人们不会搜索一个冷门的词汇——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提及这个基地,外媒在显眼位置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美国政府进行最黑暗实验的中心。”美国疫情,关于该基地的谜题重重。为何能言善辩的美国政客至今仍不摆出事实自证清白?中国日报新媒体推出三期深度长文,起底德特里克堡里的“猫腻”。疫情以来,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Fort Detrick)这个冷门词汇频频被提及。该生物基地之所以频被关注,系因为美国媒体曝出在中国发生疫情前的几个月,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附近暴发了一种不明原因的呼吸系统致命性疾病。更重要的是,去年7月,不明传染性疾病出现前,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神秘关闭,而美国政府至今不愿解释清楚突然关闭的原因。美国国内质疑声音不断,要求查清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关闭与“大流感”和新冠肺炎之间关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3月10日,名为B.Z.的网民在白宫请愿网站发起一条请愿贴,请愿者列出了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与新冠病毒暴发有关的时间线,希望美国政府给出合理解释:2019年7月,位于德特里克堡的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被关闭;7/2019, the top secret US army's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t Fort Detrick was closed;2019年8月,一场大规模“流感”暴发,导致1万多人死亡;8/2019, a large-scale "influenza" killed more than 10,000 people;2019年10月,美国在中情局副局长的参与下组织了“事件201”-全球流行病演习;10/2019, the United States organized Event 201 - A Global Pandemic Exercise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Deputy Director of CIA;2019年11月,中国发现不明原因肺炎;11/2019, pneumonia of undetermined origin was found in China;2020年2月,世界暴发流行病;2/2020, the epidemic in world broke out;2020年3月,有关德特里克堡关闭的大量英语新闻报道被删除,显示“404未找到”......3/2020, a large number of English news reports about the close of Fort Detrick were deleted, displaying "404 not found" ...让事情更加扑朔迷离的是,时间线上提到的,代号为201的全球流行病演习。这场美国全球流行病演习2019年10月举办,因为演习的脚本与今天疫情发展的相似度颇高,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持续关注。据“事件201”官网介绍,当时演习的场景是:模拟了一种新型人畜共患病冠状病毒(CAPS)的暴发。该病毒比SARS更容易传播,可能由症状较轻的个体传播。这种病毒起初由蝙蝠传播给猪,再传播给人,最终变异为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从而导致一场传染严重的流行病。是否是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泄露?全球流行病演习为何剧情跟现实如此类似?随着美国疫情暴发,社交媒体上,对美国政府的问号越来越多。闭口不谈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还倒打一耙2020年5月3日,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采访时,蓬佩奥不顾世界上几乎所有顶级科学家和疾控专家的反对,坚持“新冠病毒来自于中国武汉实验室事故”等荒谬言论,甚至毫无根据地谎称:到目前为止最好的专家似乎都认为它是人造的。我现在也没有理由不认可这一点。POMPEO: Look, the best experts so far seem to think it was manmade. I have no reason to disbelieve that at this point.想“甩锅”中国武汉实验室的蓬佩奥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事实上,包括美国媒体、民众在内的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最应接受国际调查的,恰恰是不愿告知公众真相的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生活在德特里克堡附近的网友说,自己可能2019年11月就患有可怕的不明呼吸道疾病。我住在特拉华州,就在马里兰州旁边,相隔1英里的样子。11月末12月初,我们这里的每个人都得了一种可怕的不明呼吸道疾病,有流感症状。我的家人就有,并且我母亲差点死于其中。去看了三次医生,症状持续了21天。很糟糕,这不是普通的流感,医生也无能为力。我那个治疗中心每个人都有这种症状。整整三周,他们都说医生们无法确定病因。我认为这种病毒先在我们这里有,然后在中国发生了变异,又传了回来。从那时起,我母亲就在隔离了。因此我们看看她是否有抗体就知道了。而且他们拒绝在这里给我们进行检测,仿佛不想让我们知道似的。我甚至说过,我的推测可能是错的,但事情的发展某种程度上证实了我的想法。他们现在已经证明病毒在第一例病例出现之前就已经开始传播了,这个县的这个小镇已经被定义为是危险地区。有点疯狂。我住的地方靠近一个度假区,冬天这里死气沉沉,而且已经关闭了。所以我不明白我们这里人这么少,怎么会成为危险地区。但是,当我说这里的每个人都得病时,这确实证实了这一点。我感谢这些话,并欢迎其他信息的提供。我真的不希望事情变成现在这样。我甚至不反对特朗普。我想他根本不会知道。但是这些都是我的经历和基于我所掌握的信息来进行的推测。所以骂我傻瓜根本没有用。我受过大学教育,从事一份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如果你不同意我的观点,随便你,但我不能改变这里正在发生的事实,不管你们说我什么。4月29日,《纽约时报》也提出疑问,在报道中震惊地写道:美国8周内新冠肺炎死亡人数竟然超过8年越战期间死亡人数。the reported death toll from the virus in the United States topped 60,000 — more killed in eight weeks than the 58,000 American troops killed in eight years of major combat in Vietnam.有最高医疗水平的美国,却成为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美国政府难道不需要查清真正的问题根源么?究竟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猫腻”作为美国中情局(CIA)前局长,蓬佩奥对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应该不陌生。美国“政治”新闻网站的一篇报道,标题加粗,大写着这样一段话:德特里克堡秘史——中央情报局意识操控实验基地The Secret History of Fort Detrick, the CIA's Base for Mind Control Experiments美国媒体直言,如今这是一个前沿的实验室。但是在上世纪50、60年代,这是美国政府进行最黑暗实验的中心。Today, it's a cutting-edge lab. In the 1950s and 1960s, it was the center of the US government's darkest experiments.美国媒体为何敢公开说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是“美国政府最黑暗的实验中心”?不如来看看美国媒体梳理的这条时间线:1942年,日本军队在中国发动细菌战的报道引起了美军的警惕,因此,美国陆军决定启动一项秘密计划,研发生物武器。In 1942, alarmed by reports that Japanese forces were waging germ warfare in China, the Army decided to launch a secret program to develop biological weapons.陆军雇用威斯康星大学生物化学家艾拉·鲍德温运行该项目,要求他为新的生物研究基地寻找一个场所。鲍德温选择了科多克顿山下被废弃的国民警卫队基地,被称为“德特里克场地”。1943年3月9日,陆军宣布将其改名为“德特里克营地”,将其指定为陆军生物战争实验室的总部。On March 9, 1943, the Army announced that it had renamed the field Camp Detrick, designated it as headquarters of the Army Biological Warfare Laboratories.1949年春天,陆军在德特里克营地建立了一支小型的、超级机密的化学家小组,称为特别行动部队,任务是寻找可供军事作战使用的有毒细菌。In the spring of 1949 the Army created a small, super-secret team of chemists at Camp Detrick called the Special Operations Division. Its assignment was to find military uses for toxic bacteria.艾伦·杜勒斯曾担任中情局秘密行动局局长,他认为这个意识操控计划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关乎美国生存或毁灭的命运。不久后,杜勒斯被提拔为该计划的领导。据悉,这就是后来中情局臭名昭著的“大脑控制”(MK-ULTRA)计划的雏形。《007》系列电影中,英国间谍詹姆斯·邦德有一个“Q博士”,专门为他设计各种小巧致命的间谍工具;尽管这是虚构的电影故事,但是在冷战时期的美国中情局,却的确有一个货真价实的“Q博士”∶西德尼·戈特利布博士。1951年,杜勒斯聘请了一位化学家,设计并监督,意识操控关键信息的系统性搜索。In 1951, Dulles hired a chemist to design and oversee a systematic search for the key to mind control.艾伦·杜勒斯选定了中情局里的“Q博士”——西德尼·戈特利布。而德特里克堡正是这位“Q博士”进行实验不可分割的基地。戈特利布孜孜不倦地寻找一种方法来“炸毁”人的意识,包括电击和剥夺感官。他测试了数量惊人的药物组合,并且经常辅助其他酷刑一起使用,包括电击、剥夺感官等。在美国,他的受害者一般是监狱或医院中不知情的人,他们来自亚特兰大的联邦监狱以及肯塔基州莱克星顿的毒瘾研究中心等地方。1954年,肯塔基州的一名监狱医生隔离了7名黑人囚犯,并且连续77天喂他们食用“双倍、三倍以及四倍”剂量的致幻药。他们可能至死都不知道自己是中情局高度机密计划的一部分。这一计划旨在研发意识操控的方法,项目基地就在这个鲜为人知却拥有一段黑色历史的美国陆军基地——德特里克堡。They may have died without knowing they were part of the CIA's highly secretive program to develop ways to control minds — a program based out of a little-known Army base with a dark past, Fort Detrick.“大脑控制”(MK-ULTRA)计划最终在上世纪60年代初以失败告终。然而,这里仍然是戈特利布的化学基地。1956年,这里更名为德特里克堡。“大脑控制”(MK-ULTRA)计划结束后,他用这里来研发中情局的毒药库。在他的冰柜中,储存着可能引起诸如天花、结核和炭疽等疾病的生物制剂,以及多种有机毒素(包括蛇毒和麻痹性贝类毒素)。直到1970年,尼克松总统命令所有政府机构销毁其生物毒素的供应。陆军科学家照办了。但直到1975年,能杀死5.5万人的蛤蚌毒素才最终被销毁。生物基地附近100多位居民患癌外媒:数量惊人在人们以为这段黑暗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的时候,2011年,美国广播公司的新闻再次引发了关注。还是在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附近100多位居民患上致命癌症。外媒报道称,当地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发现生活在该地区的癌症患者数量惊人。(... startling number of people with cancer living in that area.)美国广播公司报道里,用上了日常中并不多见的词汇——致命的癌症集群( deadly cancer cluster) 。癌症集群意味着什么?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给出的定义是,固定时间段、特定区域,患病超过普通预期。We decided a deadly cancer cluster. More than a hundred people living in that area have developed cancer.什么原因导致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100位居民集体患癌?媒体称,不可否认的是,几十年来,德特里克堡一直是美军生物武器项目的基地。但马里兰州卫生署当时并没有给出满意的答复,称没有找到确切的证据。如此重要基地突然关闭却不愿公开原因时隔8年,这个抹不去黑历史的生物基地又出事了。蓬佩奥不愿意解释清楚事情的始末,自证清白,反而拿中国当挡箭牌。2019年7月,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突然关闭,但美国疾控中心却以“国家安全”(national security reasons)为由,拒绝公布关键信息。据《纽约时报》报道称,由于危险材料的处理问题,政府暂停了军方在前沿生物防御中心的研究。据悉,暂停的研究中一共涉及67种“选择剂”和毒素,例如引起埃博拉、天花,炭疽和瘟疫的微生物,还有引起毒蓖麻毒素的有机体。据今俄罗斯电视台报道,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不信任他们的废水系统,这个系统发生了一些疯狂的事。..in the fact of the CDC doesn’t trust their wastewater system it gets a little crazy something.《纽约时报》援引了发言人凯瑞·范德·林登(Caree Vander Linden)的介绍称,是因为新化学去污系统的机械故障以及泄漏招致了“终止令”。范德林登说,这些问题可以追溯到2018年5月,当时暴风雨频发,摧毁了该地一座厂龄高达数十年的用于处理试验室废水的蒸汽消毒厂。在研究所开发出新的用化学物质去污系统之前,暴风雨让研究暂停了几个月。The problems date back to May 2018, when storms flooded and ruined a decades-old steam sterilization plant that the institute had been using to treat wastewater from its labs, Ms. Vander Linden said. The damage halted research for months, until the institute developed a new decontamination system using chemicals.而新的去污系统需要改变实验室的某些程序。在6月份的一次检查中,疾控预防中心发现新程序没有贯彻落实。范德林登说,检查人员还发现了新化学去污系统的机械故障以及泄漏,不过她补充说,泄露仅发生在实验室内,没有泄露到外部。The new system required changes in certain proceres in the laboratories. During an inspection in June, the C.D.C. found that the new proceres were not being followed consistently. Inspectors also found mechanical problems with the chemical-based decontamination system, as well as leaks, Ms. Vander Linden said, though she added that the leaks were within the lab and not to the outside world.她说,这“一系列的事情”招来了中止令,研究所还丢了登记执照。"A combination of things" led to the cease and desist order, and the loss of registration, she said.生物基地与“电子烟疾病”在德特里克堡基地关闭(2019年7月)后不久,附近地区就暴发了莫名其妙的“电子烟疾病”(vaping illness)。据悉,2019年8月,美国突然暴发“电子烟疾病”,即与电子烟或雾化产品相关的肺损伤(EVALI),病例数量在9月份达到高峰。CDC数据截图截至2019年10月3日,德特里克堡基地所在的马里兰州出现23例(仅包括自愿报告的病例)电子烟疾病病例后,该州卫生部长罗伯特·尼尔对医生发布了新的命令。Maryland Secretary of Health Robert R. Neall issued a new mandate for doctors after 23 lung-related illnesses have been linked to vaping in the state of Maryland as of Thursday, Oct. 3. The number only includes voluntarily-made reports.电子烟患者的病状和流行程度,在美国引发了长期的讨论。医生甚至直呼情况不对劲儿。据美国媒体报道,电子烟疾病患者大多是身体健康、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通常会连续几天出现呕吐、发烧和疲劳等症状,之后则会感到严重的呼吸短促。有些人需要在重症监护室或使用呼吸机治疗好几个星期。2019年11月1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一档节目中,报道了一起疑似电子烟肺病死亡病例。患者玛丽·凯利在去世两个月后,其家人仍然无法确定死因是否与电子烟有关。CNN首席医疗记者桑杰·古普塔在连线时表示,美国从2007年开始售卖电子烟,此前从未出现过类似的神秘肺病案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仍然值得探讨。《纽约时报》2019年9月11日报道援引纽约温斯普罗医院儿科首席医生麦乐迪·皮扎达的话称,暴发的电子烟疾病疫情正在“成为一种流行病”,“情况非常不对劲”。Dr. Melodi Pirzada, chief pediatric pulmonologist at NYU Winthrop Hospital in Mineola, N.Y…The outbreak is "becoming an epidemic," she said."Something is very wrong."《纽约时报》报道截图2019年10月2日,《纽约时报》在另一篇报道中详细介绍了电子烟疾病的病例。报道称,美国梅奥诊所研究了17位电子烟疾病患者的肺组织样本后,发现其损伤像是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导致的。Doctors at the Mayo Clinic examined samples of lung tissue from 17 patients, all of which looked as if the people had been exposed to toxic chemicals, the researchers said.《纽约时报》报道截图梅奥诊所的外科病理学家布兰登·拉森表示:“他们看起来像是不幸的工人在工业事故中的遭遇,相当于一大桶有毒化学品泄漏后,整个人暴露在有毒气体中,呼吸道里有化学物质在灼烧。”他说,这些肺部损伤看起来也像那些暴露在芥子气等有毒物质下的状态。芥子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一种化学武器。The injuries also look like those seen in people exposed to poisons like mustard gas, a chemical weapon used in World War I, he said.伴随着电子烟疾病而来的是美国十年来最严重的流感季之一。美国疾控中心今年2月底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2020流感季造成美国至少3200万人感染,31万人因流感相关疾病入院治疗,1.8万人死于流感相关疾病。The latest data from the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indicate that there have been at least 32 million cases of influenza in the 2019-20 US flu season.So far, there have been 310,000 flu-related hospitalizations and 18,000 associated deaths this season.基地关闭与当地不明原因的流感根据美国广播公司去年7月12日的报道,弗吉尼亚州斯普林菲尔德的“绿色春天”(Greenspring)退休人员社区暴发了一种致命性疾病。据ABC报道,该社区距去年神秘关闭、今年又迅速重启的美国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仅一小时车程。有人怀疑去年社区暴发的疫情是新冠病毒,但报道该新闻的记者否认这一说法,称当地卫生部门的检测结论是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传播。不过,不少网民建议对该社区人员进行检测,看是否携带新冠病毒抗体。据费尔法克斯县卫生局称,2019年6月30日,“绿色春天”社区首次发现这种不明原因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例。截至2019年7月15日,该社区与该疾病相关的死亡病例升至3人,共计63名社区居民患病,19名工作人员也出现了症状。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县卫生局官网报道称,患者症状包括“发烧、咳嗽、浑身疼痛、气喘、声音沙哑和全身无力”等,也有患者出现肺炎症状。病亡的两名老年患者由于出现肺炎症状住院治疗,本身的健康状况比较复杂。美疾控中心主任承认:一些“流感”死者可能是患新冠肺炎当地时间3月11日上午9:30,美国疾控中心主任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承认:一些“流感”死者可能是患新冠肺炎。在听证会上众议员哈利·鲁达(Harley Rouda)问疾控中心主任罗伯特·雷德菲尔德,是否有可能有些流感患者被误诊为冠状病毒携带者。if it's possible that some flu patients may have been misdiagnosed and actually had coronavirus.众议员哈利·鲁达紧接着问道:“所以在美国有一些人表面上看死于流感,而实际上可能是冠状病毒?”Rouda followed up and asked, "So we could have some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dying for what appears to be influenza when in fact it could be the coronavirus?"雷德菲尔德坦言:迄今在美国,一些病例的诊断情况确实如此。The doctor replied that "some cases have actually been diagnosed that way in the United States today."近日,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新泽西州贝尔维尔市市长迈克尔·梅勒姆表示,自己在2019年11月就已感染新冠病毒。梅勒姆拿到的最新检测结果也显示,他已有新冠病毒抗体。而美国此前报道的本土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时间是在1月下旬。梅勒姆认为,此前许多重症流感很可能就是新冠肺炎,他身边也有很多人曾在去年11、12月生病且症状严重。迈克尔·梅勒姆不是个例,多名网友也纷纷表示,在中国疫情之前,感觉新冠病毒已经在美国传播。我一直在思考并告诉他人我的经历。我住在纽约,在纳索县工作。一月初,每个人——我说的“每”是指我80%的同事,朋友,家人,包括我的儿子,他的同学和父母。我们都有发烧和类似流感的症状。我发誓我的直觉一直告诉我,当中国宣布他们的问题逐渐严峻时,我们已经有了新冠病毒在传播。太多人被蒙在鼓里中,太多人相信并遵循着政府所说的一切。是时候让人们觉醒了!!时至今日,新冠病毒的来源依旧无法确认。但全世界专家和科学家都认可的观点是,最早报告病例的地方不一定就是病毒的来源。2019年4月15日,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一脸自信地说:“我曾担任美国中情局的局长。我们撒谎、我们欺骗、我们偷窃。我们还有一门课程专门来教这些。这才是美国不断探索进取的荣耀。”看来蓬佩奥还是在用中情局那套来应对新冠病毒的疫情与舆情。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究竟还有哪些不敢公开的秘密,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关闭与“电子烟疾病”、大流感和新冠肺炎之间的时间线为何会吻合,美国政客敢不敢以开放的态度给美国民众一个解释?来源:中国日报来源:中国日报
“我做事不喜欢拖拉,早规划早准备总比后期时间不够慌慌张张要好,想好了就去做,积极主动一点总是没错的,毕竟“第一步”很重要!”祝贺W同学(GPA85 T110 GMAT700)获得加拿大顶尖级商学院IveyMSc in Digital Management录取offer申请过程回顾“未雨绸缪”的W同学W同学属于典型的“未雨绸缪”类型的同学。为何这样说呢?与大部分学生不同,W同学在大一下学期就找到了明德,并正式签约,开始对美国留学申请做早期规划,如今拿到顶级商学院的offer,也正是应了那句话: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只能说,真的很有先见之明!用W同学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我做事不喜欢拖拉,早规划早准备总比后期时间不够慌慌张张要好,想好了就去做,积极主动一点总是没错的,毕竟“第一步”很重要!而在规划期间,W同学与老师更是一起经历了专业背景的准备和提升、申请海外交换学校、实习的规划和指导、标化成绩的早准备以及指导等,也是在这些经历中逐渐明确和选择了专业以及留学国家。在沟通的整个过程,W同学还充分展现出了自己作为一名数据小达人的天分,不断分享小达人的天分和热情,在不断的沟通交流中互通有无,彼此信任,默契配合,这也为后续申请提供了更多的依据,这一波操作堪称完美~但没有一个学生的申请过程是一帆风顺的,随着申请季的临近,一些小问题渐渐浮出了水面.......问题一GPAW同学就读的211院校是国内有名的财经类院校,学校限制优秀率,经常用GPA压人,就连院系里种子选手的GPA也就仅有3.6。所以,近三年来,W同学的GPA总是上来一点点,又下去一点点,虽然上下浮动不大,但对于申请留学的学生来说,GPA成绩还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这对配合默契的“师生组合”随即又开始了新一轮操作:不管学校如何限制优秀率,该修的课,一定要修!因此,在校期间,应该哪个学期选什么课?哪些必修课怎么避坑?哪些课必须修?老师都跟W同学一一进行了讲解和规划,部分课程还通过coursera进行了深化学习。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的努力,疫情前期,W同学用于申请大学的三年的GPA最终过了85,努力没有白费~小贴士美国大学中的很多专业,尤其是商科文科类专业,大部分都会要求做第三方机构譬如WES的成绩认证,同时要求提供一个国际权威认可的GPA成绩(美国大学4.0标准),所以早早准备,将这些工作在提早完成,你的申请季可能就会容易一点。问题二陆本出国优势逐渐丧失由于近几年美本申请群体对陆本的冲击非常严重,W同学对自己(陆本211但没有海外背景)的情况有所担心。无独有偶,这也是很多同学遇到的问题。尤其是今年很多高校免提交GRE、GMAT的情况下,学生的背景和自身的优势考核就会相对严苛。针对这个情况,老师和W同学也做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规划一段海外交换的学习经历。于是,从大二下学期开始,老师和W同学就开始从众多海外交换院校项目中进行筛选,最终选中了Top20+某商学院的海外交换项目。由于准备的时间充裕,W同学也积极配合,所以,从开始准备交换院校的申请材料、攥写文书、提交申请到拿到录取、成功面签,所有环节几乎一气呵成!海外交换回国后,令人惊喜的是,W同学有了一个更大的收获:更加明晰了自己职业道路的选择!回想这小半年经历的点滴,很难用文字表达,只能说未来某一刻回望时,这一定是我学生时代最“纯粹”的一段时光。异国他乡,不念过往,我明晰了自己职业道路的选择,也不枉当年背井离乡横跨大西洋到达亚美利加的人所创立的“公民社会”中,我变得更加敬畏所有伟大的文明了。我很感谢父母的支持和大家的帮助,以及小组合作时来自地球村各个角落的人们。这是W同学在归国后产生的新的认知,中西方文化的结合可能真的会改变一个人原本的思考方式,这也是很多留学生在学成归国以后尤其明显的一个特征。小贴士从申请的角度来说,海外交换的经历、国际化的课程学习和工作经验都是非常出彩的申请加分项。另一方面,事实证明,海外学习经历对于学生明确专业选择和职业道路发展方向也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问题三选专业、选学校在签约初期,W同学对自己的专业规划是申请金融,但实习经历和海外学习又让W同学有了新的想法。这个时候,早期规划的优势逐渐显露。因为W同学对留学的规划很早,又在老师的建议下进行了专业学习、实习以及海外交换,所以W同学对专业的选择和职业定位有了一个较为明晰的方向。所以,从最初的金融专业,到会计专业,经济专业,MIS专业,再到后来逐渐清晰的BA专业,虽然也曾想过CS专业,但最终还是非常精准的定位到像Ivey的MSc in Digital Management这样的商科和技术相结合的专业。专业选择逐渐明朗的同时,留学国家的选择也是历经坎坷。从最初的美国,到考虑同申新加坡,到放弃新加坡,调整为美加一起,再到调整为主攻加拿大,最终,W同学选择了最心仪的Ivey商学院,在结合背景匹配项目后并没有选择BA,而是选择了digital management,一步一步走向了“革命性的胜利”。而在回忆那段申请流程时,老师感慨道:我有幸见证了一个有担当、有规划,责任感十足的青年的成长,我非常感慨。从8.7号Ivey开放申请——到9.1提交申请——到9.9收到Ivey通知面试延期——到9.26收到面试通知——到10.22 近凌晨面试——到11.5号收到电话和邮件录取通知,耗时近三个月终于拿到第一枚录取,时间非常紧凑和集中。而W同学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是我见过的最明晰的、最有想法的。这一次的申请,无论是文书撰写、学校申请还是面试辅导,W同学全程都在积极参与并及时给出自己的建议,这才得到了皆大欢喜的结果。正如W同学所说,接下来就是放开手去搞其他的学校了。小贴士每年的申请季都是学生们最纠结的时刻。一个专业纠结几天,一个学校犹豫几天,你的时间肯定不够用。再加上每个学校所需的材料各有不同,选校以后一定还要留时间进行准备。所以,提早规划一定要提上日程!切忌临时抱佛脚,这是绝对不可取的!最终,在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以后,W同学得到了心仪的offer,守得云开见月明,希望W同学在Ivey商学院一切顺利~关于韦仕敦大学韦仕敦大学 (Western University),原用名西安大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是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伦敦的一所世界著名学府,加拿大顶尖医学博士类公立大学之一,有超过130多年的学术积累及深厚的人力资源背景,被誉为“加拿大最美丽的大学”。关于Ivey商学院Ivey商学院是西安大略大学的核心,也是加拿大唯一一所可以授予HBA(Honours Business Administration)荣誉工商管理学士的商学院。Ivey以案例教学为主,同时也是除哈佛商学院之外最大的案例产地。但该院从2007年开始就没有再对外提供过数据,因此很多排名也都是从外部数据得出,即使是这样,Ivey也并没有输过:图/2019QS排名在19年Bloomberg世界商科学校排名中位居全加第1;在19年QS的商学院排名中,位居全加第2;在19年麦考林商学院排名中,位居全加第5。只能这样说:Ivey的确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不仅如此,据说在Ivey商学院MBA毕业生里,每6个人就有一个是CEO,HBA毕业的学生50%以上都是公司主管及以上级别。有句话说的好:你今天的同学,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个华尔街之狼,Bay街精英~
想象一下,如果你参加大学考试,而不是交一份蓝皮书,几周后从教授那里得到一个分数,当你完成作业后,点击“发送”按钮,立即得到一个分数,你的论文就会被一个软件程序评分。然后,不要再做考试了,想象一下系统会立即让你重写考试以提高你的成绩。Edx,刚刚介绍了这样一个系统,将使其自动化(自动的)软件免费在网上任何institutioons想使用它。该软件使用人工智能来给学生的作文和简短的书面回答打分,让教授们有时间去完成其他任务。这项新服务将带来教育联盟(联盟)变成一个日益自动化的角色冲突教育。利用现代技术对作文题进行打分还没有得到权威部门的广泛认可,也招致了不少批评。电子工程师、Edx总裁阿南特·阿加瓦尔(Anant Agarwal)预测,即时评分软件将成为一种有用的教学工具,让学生能够一遍又一遍地参加考试、写论文,并提高答卷的质量。他说,与传统的教室系统相比,这项技术将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传统的教室系统中,学生通常要等上几天或几周才能拿到分数。阿加瓦尔博士说:“即时反馈对学习有很大的价值,学生们告诉我们,即时反馈让他们学得更好。”但怀疑论者(怀疑者)说,自动化系统无论对生活老师。一个资深评论家,莱斯佩雷尔曼,却吸引了全国上下的注意论文放在一起胡说八道几次,骗软件分级程序给高分。他还对那些声称该软件能与人类的成绩相媲美的研究提出了高度批评。他是一群教师上个月开始流传一份请愿书(呼吁)反对自动评估软件。该组织自称专业人士,反对在高风险评估中对学生论文进行机器评分。该组织已收集了近2000个签名,其中一些来自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等名人。“让我们面对自动论文评分的现实,”该组织的声明部分写道。“电脑不能“读”。他们不能测量有效的书面沟通的要点:准确性、推理、证据的充分性,明智、伦理(伦理)位置,令人信服的论点,有意义的组织,和清晰。”但是EdX专家认为它的软件将被学校和大学广泛使用。EdX提供课程结业证书,并表示计划明年继续扩张,包括增加国际学校。EdX评估工具要求有真人教师,或评分员100个论文或论文问题。软件将分配一个年级根据评分系统由老师,无论是信等级或数字(数字的)等级。Edx并不是第一个使用自动评估技术的公司,这种技术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早期计算机。现在有很多公司提供商业项目来给笔试答案打分,在第二学校使用某种形式的技术。五分之一的印第安纳州已经进行了试验。在某些情况下,该软件被用作“第二阅读者”,以检查人类评分者的可靠性。但是,Edx联盟在制定标准方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可能会推动这项技术的发展。周二,斯坦福大学宣布将与EdX合作开发一个联合教育系统,利用自动评估技术。企业Coursera和Udacity,它们也致力于自动评估系统,因为即时反馈的价值。“它允许学生在他们的工作,获得即时反馈,这样学习变成一个游戏,学生自然引力(吸引)病房重新提交工作直到他们做对了,”达芙妮科勒说,计算机科学家和Coursera创始人。去年,休利特基金会赞助了两项10万美元的奖项,旨在改进论文评分和简短答案的软件。每一组有150多支队伍。作为休利特目录的赢家,Vik Paruchurt被EdX雇佣来帮助设计它的评估软件。官方人员Vuchic说:“我们的重点之一是帮助孩子们学会批判性思考。”“做选择题是不可能的”。挑战在于,这需要人类的评分者,所以他们要花更多的钱,花更多的时间。马克他监督了休利特基金会的自动论文评分竞赛,并写了一篇关于这个实验的论文。在他看来,这项技术虽然有他不完美的地方,但在教育领域还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班级人数的增加,大多数教师不可能对学生的写作作业给予有意义的反馈,他说,此外,他指出,批评这项技术的人往往来自美国最好的大学,那里的教学水平比大多数学校都要高得多。[问]“他们通常来自非常著名的机构,事实上,他们在提供反馈方面做得比机器更好,”Shermis博士说。“人们似乎缺乏对现实世界中实际发生的事情的认识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观看了福克斯新闻的一个片段后呼吁美国学校尽快重新开学,该片段称学生间不会传播冠状病毒,“更有可能在过马路时死亡”。特朗普周日晚间在推特上写道:“我们国家的学校应该尽快开学。”他在给福克斯新闻主播史蒂夫·希尔顿和这家报纸打上标签时说,现在有很多非常好的信息。这条推特显然是对希尔顿不到两小时前在他的节目《下一次革命》中发表的评论的回应。希尔顿曾说:“在你造成更多不必要的破坏前,现在就行动起来,让学校重新开学吧。”希尔顿还批评了旨在遏制冠状病毒传播的措施,称温度检测“毫无意义”,某些社交距离规则“完全武断”。他说,一次只允许一两个人进入电梯,希望纽约能在这方面重开。包括学校在内的许多机构被迫关门,并在3月中旬开始实施广泛的居家禁令。在他的节目中,希尔顿引用了一些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学生不会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孩子会传染他人吗?”他说:“我们经常被告知要遵循科学和数据,好吧,就在这里。一项研究发现,即使儿童真的被感染,他们传染给他人的可能性也低于成年人。我们还没有发现一例儿童感染父母的病例。”他还引用了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本月早些时候发表的一份报告,该报告说,在冠状病毒大流行期间,儿童待在家里,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了不利影响。希尔顿欢迎福克斯新闻的撰稿人、特朗普的前顾问史蒂夫·摩尔来支持他的观点。摩尔说:“你的孩子更有可能死于过马路而不是上学。这主要是一种影响老年人的疾病,我们对自己处理这件事的方式太愚蠢了。”Politico/Morning Consult上周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41%的美国人认为今秋学校重新开学是个坏主意,约三分之一的人认为是个好主意。白宫冠状病毒特别工作组高级成员、美国首席传染病专家安东尼·福奇博士多次敦促学校重开时要谨慎行事。近几周,随着一种被认为与新型冠状病毒有关的严重儿童炎症综合征的出现,人们越来越担心送孩子回校园的问题。虽然发现冠状病毒对儿童的危害较小,通常只表现出轻微症状,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本月早些时候发布了一份报告,指出这种可能致命的儿童疾病被称为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MIS-C会导致全身中型动脉肿胀,产生各种类似于川崎病或中毒性休克的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持续数天的高烧、皮疹、红眼睛、红嘴唇或红舌头、红或肿胀的手或脚、低血压、异常腹痛和持续性腹泻。据信,美国至少有4名儿童死于该综合征。福奇本月早些时候在参议院作证时说,“我们对这种病毒并不完全了解,我们真的最好非常小心,尤其是涉及到儿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