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发现:博士后经历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拥有博士后经历的教师年收入比没有博士后经历的教师年收入高出11.40%。博士后经历的经济价值存在明显的异质性, 而“海归”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是“本土”博士后经历经济效应的6.46倍。前一段时间在知网上看到一篇《博士后经历能给高校教师带来经济收益吗?》的文章,小编这才发现,原来博士后的含金量是有科学依据的。以前,在搜集整理国内各高校的招聘信息时,只知道有的单位明确只要海归,有的单位海归优先,有的单位同样的岗位,给海归开出的薪酬高上一大截。反正总结一句话,去应聘,海归博士后就是有优势,这都只是归纳总结的经验之谈。这次,研究人员以科学严谨的态度,采取传统和现代对比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全国13个省份88所高校的教师进行调查,利用因果推断方法, 从微观上比较分析“海归”博士后与“本土”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得出“海归”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 (26.36%) 是“本土”博士后经历的 (4.08%) 6.46倍的结论。这也说明拥有高层次、高水平的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毫无疑问会大大提高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出国做博士后,本身也是一件益处多多的事情。比如视野更开阔的学术训练,良好的外语(英语、俄语)水平和国际人脉等,都将是个人后期发展的优势。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人总是觉得出国难、没精力、没时间、财力不足、年龄太大、家庭负担重、各种压力大等等,因为各种正当缘由,在国内兢兢业业地读完了本硕博,还想继续出国深造留学时,突然发现,出国留学好像是不可攀登的高山,只能在原地默默长叹,生活太难了。事实上,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很多国内博士出国做博士后,并非难事,而是获得出国学习/工作经历的众多方式中,难度最低、回报率最高的一种选择。简单来说:从入职上说,国外做博士后的入职门槛比博士留学低很多;国外博士后岗位空缺大,易申请;从出站来讲,国外博士后出站的难度低;国外博士后年限短,一般只要2年;从就业上看,国外博士后待遇丰厚;国内更看重的国外的博士后的价值;国外博士后是工作,结束后会有机会全球就业。从学术来谈,出国做博士后能够享受学术探索带来的乐趣,能一直有脑力上的刺激和挑战,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从经济效应与非经济效应两个角度来讲,以高校教师为例,科学研究数据表明:博士后经历增强个人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博士后经历是一种专职科研工作体验, 学者们在学术氛围活跃、学术水平较高、科研经费充足的大学、实验室和企业中成长和发展, 在这期间,快速聚焦专业定位自己及主攻的研究方向, 准确聚焦科学前沿, 深化交叉学科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规划未来学术发展道路, 寻找更高水平的学术发展平台。同时在与学术界的大佬或年轻的学者交流过程中,知识、文化、思维的碰撞会带给你新的能量和希望,可能超出你的想象,这既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锻造你成为独立的创新性培养学术研究者还会拓宽你在国内外的学术的社会网络和影响力。再有即使你最终发现自己并不热爱自己选的研究方向、研究专业或者整个学科,你拿到了博士后学位,受到严格的学术训练,完成该做的研究,收获很多可迁移的技能。这一切的努力和尝试都是有意义的。就算研究失败了,失败的经验也是有意义的。演讲、数据处理分析、文献搜集整理、写作的能力跟科学的专业研究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等等这些可迁移技能都会在各种工作派上用场。就比如说在高校教学,教师能把复杂的概念用简单的话语讲清楚、讲明白是一项很重要的可迁移能力。另外,“海归”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 (26.36%) 是“本土”博士后经历的 (4.08%) 6.46倍。这一结论不仅与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招聘政策导向直接相关, 也与博士后学术劳动力市场的现实图景高度吻合。完成博士后科研任务、达到出站条件、取得博士后经历证书等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 需要付出诸多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机会成本;成本高低与个人能力负相关, 能力越高, 成本越低。因此, 能否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出站是博士后人员传递自身能力信号的有效途径, 更是一种通过完成特定考核条件来证明自己能力、以获取雇主认可和优质工作岗位的资本投资,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可以帮助自己获取相应资源、机会和条件, 比如“海归”层次人才享受的工作待遇、工作条件、科研配套经费以及家庭安顿福利等,提高自身的经济回报,强化人力资本储备、提升未来工作实践表现、获取高效益。出国做博士后不是负担不是折磨,是一种选择一个机会。在这个混乱浮躁的世界里,愿意为学术付出时间付出精力,对某些知识还有纯粹的好奇,在各种压力下保持神志清醒,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你能走到这一步,这本事就已经是巨大的成功。是时候,要对自己说再努力一次,这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吃饱饭,睡足觉,照顾好自己,准备好,就出发,时不我待,看好了,选择对了,不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大踏步地迈向美好的未来!无论什么选择,都是对的,至少你去体验了你不曾体验的,你得到了不曾得到的,你失去了你注定失去的,人生就是值得的。
一、国外导师如何看待博士后博士后对实验室小组是至关重要的:他们提供科研操作所需要的专门技术;充当实验室日常的管理者;对科研提供日常和技术方面的督导;使用技术仪器和收集测量数据进行实地研究。二、国外博士后位置对英语有什么要求吗通常没有具体要求。博士是一个高端知识群体,都具有英文的读写能力,一般申请博士后职位和出国签证时对博士的英文能力是没有具体要求的。三、国外博士后有年龄的要求吗?国外博士后没有具体的年龄要求,以科研背景及工作经验为主,有些看重论文背景,有些看重实际应用能力,还有些需要很好的idea。四、没有英文文章可以找到博士后职位吗?根据国家和专业及导师的要求不同而不同,最好有英文文章,列入SCI、EI检索的更好。但有些导师也会则偏重于工作经验、研究技能,比如您参与过的项目、申请过的专利等。五、为什么国外博士后多要求申请者为博士毕业五年内?确切的说,是“有效参与科研”5年内,如果中间你歇了一年产假,或者做了两年义工,经了三年商,大部分情况下这些是不记在年份里面的。博士后post-doc在西方虽然定义不同,但多指获取博士之后的那第一个(或包括第二个)职位,属于给early career求职者设立的范畴,这里的研究年限限制是为了保证竞争公平——同一个职位,有10年研究经验的和一个有2年工作经验的去竞争肯定有10年经验的貌似更胜任——但在西方,这些senior研究员应该去申请为mid-career以上设置的职位或基金。这和足球赛分少儿组、青年组、成年组的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看的不是生理年龄而是学术年龄。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各国家、包括不同的院校、科研机构等,政策都会有所不同。六、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可以申请美国博士后吗?在美国,其它学科领域都只有博士(PHD)才可以申请博士后,只有临床医学专业才会有本科申请博士后的,这是因为中美两国的医学教育体制不同而出现的特例。经过美国普通大学四年学习,拿到学士学位(B.S.),其中的佼佼者才有可能进入医学院学习,毕业可拿到M.D.。中国的医学院系统与日本等国家相似,直接从高中毕业生招收,临床专业学制4-6年,学识课程30门以上,其中含实习1年,毕业后获医学学士学位(B.S.),虽然以后可以继续作医学硕士和博士,但课程门数(硕士7-8门,博士5门以上)不同,另外侧重科研训练。虽然中国与美国不对等,但美国权威认证机构认可中国的医学学士学位(B.S.)相当于美国的M.D.,称为M.D. equivalent,。所以在很多医学或生物医学领域的博士后招聘中,条件会写明MD或者PHD可以申请,也有的只写明PHD可以申请,因不同的学校或者研究机构的用人要求而异。一般招收方会要求,中国临床医学学士学位(本科5年),即等同于MD,可以申请博士后职位。关键是要看科研背景及研究能力。
中国大陆留学生是目前世界留学生中最庞大的一个群体,根据教育部官方的数据统计:2018年大陆留学生总数高达66.2万人。从2008年开始近10年来,大陆留学生人数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9%。其中,有超过50%的留学生选择了美国作为目的地。2018年赴美留学生人数高达有36.3万人,硕博留学生占比过半。国内留学生市场非常活跃,催生了一条庞大的产业链。每年如此多人数选择出国留学,真正归国效力的又有多少呢?从目前得到的数据来看,真实情况并不容乐观。2018年,有51.9万留学生选择回国,占留学生出国总数的80%左右。表面看来,这一数据还是不错的。但如果看含金量最高的博士留学生群体,情况并没有数据显示的那么好。根据《纽约时报》的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就在美国拿到科学或工程学博士学位的留学生群体中,2017年依旧还留在美国的有62%。其中,中国的博士留下来数量最多,占所有赴美读博留学生人数比例的92%。看到这一数据简直触目惊心,我们的这些高等级人才为何不愿回国效力呢?不可否认的是,国内多数高校的教学和科研环境和国外顶级大学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博士毕业后的收入上,国内外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这也是现实情况。美国博士学位的含金量很高,毕业后每年年收入会有20万美金,基本可以一步跨入中产。但在国内,很多刚毕业的博士在没有帽子的情况下,每个月只有几千元的月薪,只能勉强温饱。这种强烈的对比让更多的人选择留在美国,选择一种更加稳定和舒适的生活。可能要不是这次疫情,大家还不会关注到国外还有如此庞大的留学生群体。1.5万“小留学生”在国外疫情最紧急的时候选择回国,家长希望政府包机将他们接回。很多网友就表示,从小在外的这些留学生真的会对国家有真感情吗?还是说只是因为觉得在国外危险了,才选择回国来避难?在这次疫情中,还出现了像徐可馨这样的“恨国党”,甚至还有恬不知耻的代表中国向世界道歉的留美博士后。部分害群之马的丑态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尤其部分还是公派留学生。可能在他们心里,一旦出去就没想过要回国。不知道这次疫情国外对抗疫情的表现,是否能让他们真正清醒:哪里才是真正的依靠?最近几年,国内顶级人才出国一直牵动着不少人的心。清华大学美女教授颜宁回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事件当时就引发了网友的诸多议论。如果连国内最顶级的清华大学都留不住这些人才的话,那么其余高校情况会更加严峻。但从趋势来看,国内高等教育发展速度非常快,对于海外各级别人才的引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除了允诺不低于国外高校的高薪之外,还包括提供配套的科研资源。可以说,在高级别人才的待遇方面,国内目前已经做到了持平甚至更高。但在青年人才方面,国内高校提供的待遇还是太低了,很多人博士毕业之后薪资只能温饱。在大龄和高昂房价的现实面前,还有多少人有动力去专注做科研呢?这次疫情其实是一次大考,让那些真正在外留学并定居的人才们看到国家的真面目。国内团结一心抗疫,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不利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国外搞群体免疫,真正控制疫情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相信这次疫情过后,会有一个大的留学生归国潮。那些每天做着“美国梦”的一群人也该醒醒了,国外的月亮并不真的比国内圆!
有的人活着为了权,有的人活着为了钱,但是有这么一群神秘的人,他们本可以拥有权利和财富,但却为了自己的祖国,甘愿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8年前的一天,林文楚、任涛、张欣、张钠、刘青松、刘静、王俊峰、王文超这八位哈佛博士后悄无声息的回归了祖国的怀抱,来到了安徽的合肥。这8位博士后用自己8年的青春让中国重新书写了历史,正因为他们持之以恒的努力,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拥有第二大人工制造的强磁场的国家,八年的时间他们都是在安徽合肥,他们甘于平凡,却不甘于平庸。要知道安徽合肥建造的"稳态强磁场试验装置"这一设备强度达到40T级,与世界第一强度的美国仅相差5T级,这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质的飞跃。虽然这8位博士后只是哈佛每年博士后毕业生中很普通的几位,但是他们毕业后要是留在美国,是可以住上别墅开上豪车并且拥有不一份不错的工作的,因为哈佛大学曾经承诺他们会向美国政府申请巨额研究基金,但是他们还是选择了拒绝,淡泊名利的他们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回国,回国后也不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繁华都市,而是选择了一座普通的城市。能支撑他们8年来不懈努力的就是他们的信念,一颗报效祖国的心。如今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在毕业之际都选择了回国,据媒体称在2017年已经有超过60万的中国留学生回国了,这是一个好的趋势,意味着我国将会涌现更多的人才。这8位科学家中的张欣表示哪怕是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生也愿意。在我们眼里,他们才是我们心中真正的大明星!
12年前,我和媳妇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去美国发展。当时我出国的原因就是听信一些人说,在国外赚钱如何容易,媳妇也多次在我的耳边吹风。出国前我在国内拿到了博士学位并晋升了副教授,媳妇硕士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收入很一般。在媳妇的竭力鼓动下,我同意她先通过考试去美国读博士,然后我去美国读博士后。我们计划两年内两人都可以到美国,可媳妇用了5年时间才通过考试。为了支持她出国,我牺牲了很多,想各种办法挣钱养家,到处找兼职挣钱,却荒废了我的研究工作,几年都没有写一篇论文。媳妇到美国半年后,我便以探亲身份去了美国,之后才发现我曾学的专业在美国找博士后很难。由于我的英语表达很差,想找份工作也是困难重重,只好转了身份开始读书,一边训练自己的语言,一边通过学生身份作为找工作之前的缓冲时间,来适应美国的环境。所以,我选择了另外一个专业重新读博士,因为成绩好申请到了奖学金,经济上才开始好转,和媳妇一商量,决定把孩子也接到美国来。孩子之前一直由岳父岳母带着,正好他们以送孩子的名义,到美国游玩。我没有想到,岳父岳母的到来,竟给我们的家庭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危机。本来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全部靠我的奖学金和在外兼职挣钱维持。媳妇在家就娇生惯养,从不做家务,岳母又是一个强势的人,来美国后不了解美国的行情,总是惹事儿,我不得不经常为她擦屁股,有时候还不得不缴纳罚金。家庭条件越发拮据,岳父岳母却不给我们钱,我就提议岳父岳母把孩子留下,提前回国。没想到因为这事儿,一家人给我开批斗会,把我说得无地自容。岳父岳母硬是在美国留了半年才回去,那个时候我已囊中羞涩,甚至吃饭的钱都是找朋友借来的,可为了面子,我还不敢跟媳妇提。儿子留下来后,媳妇为了照顾儿子,放弃了很多学习时间,以至于她迟迟不能毕业。终于毕业后,又遇到了美国经济萧条,她找工作找了近一年也没有找到。这期间,我们之间的矛盾因为她没有找到工作而激化,她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认为是儿子到来影响了她毕业,我们因此争吵不休。后来她的OPT身份到期了,却突然要回国找工作。我说费了这么多周折,出来不容易,让她转成F2 继续在美国,但她却一意孤行,和她父母商量后执意回国。媳妇回国后,把儿子也带回去了,一年后我博士毕业。这期间,我和媳妇联系不多,但每一次联系,我们之间都免不了一些争吵,以至于我和她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薄,婚姻也是名存实亡。博士毕业前,我已经在美国找到接收单位,毕业后决定回去一趟,把我和媳妇之间的事情了结了。尽管我已经有回去跟她离婚的打算,但是,她却并不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经过多次反复的交涉,她终于同意离婚,却又在财产上提很多要求。我是一个从农村出来打拼的普通农民家的孩子,家里没什么背景,还有父母要赡养。在国外时,虽然我过得很苦,但是每隔一段时间,还是偷偷的给他们寄点儿钱回去以表孝心。而且我也十分愧疚他们,我在国外多年,一直都没有回过家,如果这次不是为了和媳妇离婚,我恐怕要等到在那边立足之后才会回来。回国后,我和媳妇的家庭展开了离婚大战,矛盾不可调和。最后我不得已将她诉上法庭,经过了一审和二审判决才把离婚的事情解决了。可是因为离婚的事情拖得太久,美国那边的工作也不得不辞掉。离婚后,我对于再次去美国的激情已彻底消退了,又重新回到原来的单位工作,终点又回到了起点。我和前妻用了十二年的时间,想圆一个在国外工作的梦想,没想到最终确实两人都黯然回国,婚姻破裂。出国这么大的事情,最后为何搞成这样?回想这12年来走过的历程,我通过反思得出结论,除了我媳妇的无能之外,就是我太轻信在国外发展一定比国内好的传言,实际上美国也有很多穷人,在美国那些年我的付出与回报根本不成比例,试想如果当初我安心的在国内工作,12年的奋斗,绝对不是如今的下场。所以就想劝一劝那些还在为出国发展徘徊的人们,留在中国可能是最正确的选择。原创作品,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
【欧洲时报凯文编译】法国国民议会9月23日完成投票,将博士后(post-doctorat)的就读年限初步限定为最长4年、最短1年。 法新社报道,国民议会正在一读审议“多年研究计划法案”(LPPR),在最初版本草案中规定,博士后最长就读年限为6年(起步3年,可延长一次),但在政府方面的支持下,议员们采纳了一项修正案,将最长年限缩减至4年(起步两年,可延长一次)。某些议员—例如共和国前进党的图海纳(Jean-Louis Touraine),以及从共和国前进党退出的著名数学家维拉尼(Cédric Villani)此前希望将最长年限规定为3年,但后来转而同意修正案所提出的4年。投票后,维拉尼表示,他本人对此的反应是“积极的”,因为6年实在不合理,“安排合理的博士后阶段,是一段很好的自主研究经历,但毕竟这是一个不稳定的岗位,不应该持续太久。”与此同时,政府方面提出另一项修正案规定,博士后的最短时限为一年。 在法国,博士后是面向已经取得博士学位的年轻研究者的一种短期合同(CDD),但它经常受到学生工会和就读者的批评,因为其“不稳定性”,使得年轻研究者处于前景不确定的状态。
"灵魂回来了,不要去别的国家,灵魂回来了,永远看着母国。"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为了祖国的成长,无数民族志士呕心沥血,将毕生的青春和心血倾注在这片土地上。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无论身在何处,心中都有"家国情怀",因为我们是天生的中华儿女,爱国情怀早已刻在骨子里。中华儿女无论走到哪里,心中都不会忘记祖国。"国有难,必有后顾",所以才有那么多留学生不怕祖国贫穷,不贪图国外的优越条件,因为爱国是一种信仰而不是一种工作。只因为祖国需要我,无论在哪里,跨越千山万水,也要回来。作为祖国的儿女,为了国家的发展,我们可能不得不远离自己的故土,所谓"操千歌然后晓声,观千剑然后识器",从我国近代史开始,很多有志青年就开始了他们的异国求学之旅。近代中国的留学历史始终与整个近代史一脉相承,为近代中国的发展输送了新鲜血液,对近代中国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曾经积贫积弱、封闭落后、浸透血泪的中国,把一批又一批的中国孩子送到美国、日本、欧洲学习,就是为了让他们在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方面向国外先进国家学习,然后学成回国,用他们先进的思想知识改变当时中国的落后面貌,推动中国的发展。他们带着中国人民的希望而去,最终不负中国人民的希望,学成归来,为中国带来了宝贵的新鲜血液。他们中的一些人精通多种语言和法律,成为出色的外交官。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祖国新时代的发展面临诸多考验,苦难造就英雄,祖国的发展面临困境,非常需要人才,就是那一群熟悉的身影,他们继承了老一辈的坚忍不拔,带着拳拳爱国之心,不畏艰难险阻,以不可动摇的坚定决心回归祖国。钱学森、郭永怀、黄旭华等科学家不为名、不为利,为中国国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一生兢兢业业,不敢懈怠。我们常常感叹他们的伟大,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进步的殷切希望,使他们有必要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去。因为祖国需要我,无论国外给予我多么优厚的待遇,甚至制造多少障碍,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一批批中国留学生毅然踏上了回国的征程,回到祖国的怀抱。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他们把自己可以轻松拿到国外的"光明前途"抛在脑后,因为他们有一颗火热的"中国心"。在国外豪车、别墅又如何,在国内粗茶淡饭又怕什么?他们是新中国科技建设的灵魂。他们推动了一个伟大民族的崛起!21世纪的今天,这一幕还在上演。也许是时代变了,如今的中国强大了,"海归潮"似乎让留学生的归国不再显得珍贵。但我想,无论中国处在什么样的时代,中华儿女的爱国之心都不会改变。只要祖国需要,跋山涉水也责无旁贷。正是因为"八剑"们不敢忘记先烈们一路走来的努力和祖国的不易,所以无论身在何处,他们炽热的爱国情怀总是与祖国相关,祖国的需要,被西方媒体称为"八剑"的科学家分别是王俊峰、刘青松、刘静、王文超、张欣、张娜、林文初和任涛。他们8人在美国科学界辛勤耕耘十余年,在哈佛大学"同一走廊"共同工作。但从2009年开始,他们8人陆续回国,被西方媒体称为"八剑下的哈佛、科学岛"。21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进步是世界各国有目共睹的,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愿意回国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愿意来到中国,留学生回国已是家常便饭。但与此同时,这8人放弃了在美国的实验室,没有被美国的优厚待遇所诱惑,集体回到中国,这在当前团队合作的科研背景下,依然弥足珍贵。他们见到了中科院院士匡光力,匡光力向他们介绍了强磁场科学中心的规划,看重他们的科研能力和科学精神,随后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希望他们能回国发展中国的高磁场。当时中国的强磁场中心刚刚起步,相当于一张白纸,非常需要一支精干默契的科学家队伍,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几乎是从零开始。强磁场与超低温、超高压一样,可以为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提供极端的实验环境,如果能够取得强劲的发展成果,将成为科学探索的"国之重器"。面对匡光力院士的邀请和祖国的需要,8人共同决定接受匡光力院士的橄榄枝,并立即开始了回国的准备工作。似乎天平的一边是熟悉的实验室环境和美国给予的优厚条件,另一边是未知的回国旅程,但他们没有丝毫动摇,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集体回国开展实验研究,因为这个天平上还有一个隐含的筹码,那就是他们对国家的热爱。自2009年起,8名博士后先后回国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工作,进而完成了多学科交叉研究网络"学术链"的组合,该网络依托强大的科学装置和技术,主要开展面向重大疾病的研究工作。其中,林文初主要研究磁场和磁性材料对肿瘤的治疗和诊断,张欣研究磁的生物学效应,王俊峰和张娜研究结构生物学,包括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任涛、刘青松、刘静和王文超研究分子生物学和肿瘤药物。自此,这8位科学家回国后在中科院实验室开始了他们兢兢业业的科学之旅。"八剑"中的女科学家张欣曾说:"他们只是八个普通的留学生,如果说他们有什么特别,那就是我们八个人决定集体回国。"。他们在哈佛一起做科研,现在决定与祖国相见,为从小种在心中的爱国种子,为心中强大祖国的梦想而奋斗。我认为这个梦想值得他们放下已经拥有的安逸,去面对新的挑战。她说,他们的目标是"认真踏实地做好自己的科研工作,为祖国和同胞奋斗50年"。为了祖国的发展,这些人甘愿抛下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畏艰险,不图安逸,他们不是和平年代的中国脊梁、民族英雄,他们不为名利,只为祖国的发展,只为民生。他们用自己平凡的人生谱写着不平凡的生命乐章!我觉得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每个人为了自己幸福的今天,这些人值得我们尊敬。
国内一流大学的博士,只能去三流的高校工作;国外三流高校的博士,却能进入国内一流大学。不要不相信,当我们查阅了国内高校的招聘信息后,的确能明显的看到这个情况。当前,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明确只要海归,甚至是有的单位同样的岗位,给海归开出的薪资能比相同学历的人高上一大截。这一方面表明了用人单位可能存在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拥有海外的学习工作经历,确实在就业市场上拥有很大的竞争力。比如更加开阔的学术视野、良好的英语水平和来自国际的人脉等,都是加分项。这并不是贬低国内高学历人士的价值和能力,只是在工作中,阅历和经验、视野、思维真的很重要。但现在的问题是,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博士并不是那么好读的!有的人在国内本硕博读完倒是想去国外镀镀金,但是一方面国外的博士不好申请,另一方面年龄等现实因素也不允许了,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出国去做博士后!原因如下:1、在国外,申请博士后的门槛比申请博士留学低很多;2、外国人做博士后的少,很多岗位都招不到人,容易申请;3、国外博士后出站的难度要远远低于国外读博;4、时间短,只要2年。5、待遇丰厚,一年几十万不成问题。6、做了博士后以后有机会全球就业,相比国内的博士、博士后去国外就业简单很多......所以,当你真的无心科研,博士毕业后,申请出国做个博士后也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前提是你要把博士读完,因为做个博士后也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
博士后训练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帮助吗?美国和欧洲的两项研究探讨了这个问题,结果发现博士后的经历对于学术职业发展并没有什么帮助,而对于想要在企业工作的人来说,博士后经历甚至可能是减分项。对那些招聘博士后的课题组长们来说,他们只是想找一个能干活的人,而不是找一个合适的人加以培养。10 月 8 日《研究政策》(Research Policy)在线发表了美国学者的一篇关于这个话题的论文,论文的落脚点在博士后这个群体上。论文的第一作者,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高等教育研究员 Christopher Hayter 在 2016 年和 2017 年年初采访了 5 所研究机构(其中 4 所是美国的顶尖大学)的 97 位博士后,其中有 84 位计划在未来从事学术研究工作。而在今年 10 月 8 日之前,84 位博士后中只有 6 位找到了助理教授(tenure-track)的职位,而剩下的大部分人,最终都将不得不做出其他的选择。“一个顶尖研究机构的博士后在学术界无法找到工作,这种情况虽然令人震惊,不过也在意料之中。” Hayter 说。教职的饱和、竞争激烈是欧美学界普遍面临的问题。“在麻省理工(比如工程学院),每次开放一个助教职位,就会收到 400 份申请,这些申请人中很大一部分都十分优秀。”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理查·拉森博士说。博士后不仅在学界难有出路,去企业找工作也困难重重。一位企业雇主在接受 Hayter 访谈时表示博士后“所有的那些学科技巧你都不需要,而你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他们却没有。”Hayter 建议更多的大学提供教授博士后企业技能的项目。“他们或许不会确定他们就想进企业,但是这样的项目至少能打开他们的思维,看到别的可能性,”他说。另一项于今年 12 月发表在《斯堪的纳维亚管理期刊》(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的研究则将目光投向了与博士后密切相关的另一个群体——课题组长(principal investigators, PI),研究人员想知道博士后的招募和遴选标准是怎样的。研究人员调查了四所欧洲大学的博士后招募和聘用过程。通过对 21 名课题组长的访谈,研究人员发现,他们对于博士后的要求是有用、熟悉以及为短期项目工作的意愿,而这些素质对于博士后产出最好的科学成果或者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最好的准备却不是必须的。一位瑞士的受访者表示他通常招聘的博士后要“能马上上手,能对项目有帮助,但不需要特别杰出,不需要是顶尖人才”。聘用过程常常基于非正式的联系和熟悉程度。“课题组长们时间有限,所以他们更喜欢已经认识的人。”论文的第一作者荷兰拉德堡德大学(Radbound University)的管理学博士生 Channah Herschberg 说。Herschberg 认为如果能够找到愿意给研究者更多时间完成项目的资助机构会有所帮助。另一方面,选择更为正式的招募过程也会有帮助——这能为职位找到最合适的候选人。她说:“如果课题组长能够更加公开地进行职位招募,他们将会给新人机会,而研究的质量也可能会提高。”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in Chapel Hill)的博士后事务办公室主管 Sibby Anderson-Thompkins 认为这两项研究说明了美国和欧洲博士后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真的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我们需要对如何设计博士后训练计划、如何招募和聘用博士后人选的方法进行重新调整。”她说。图片来自:The Blue Diamond Gallery
申请美国的访问学者或博士后职位时,我们会在外方导师的主页上看到各式各样的title。如果按照国内职称来理解,往往会有一些偏差,这些“偏差”会对职位申请产生影响吗?今天知识人网将简要介绍美国的教职体系以及申请注意事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终身聘用制Tenure Track美国高校教职体系的核心是 Tenure Track,即“终身聘用制”。一般来说正教授(Full Professor)和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都是所谓的“终身教授”。取得终身教授职位后,除非刑事犯罪、严重的学术不端,或学校遭遇财政危机,否则不得不对终身教授做出裁员,可以说是非常强的就业保障。以获得终身教职为目标的教师和研究人员,被称为“on the tenure track”,即“走上终身聘用的道路”,而成为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是“这条道路”上的第一站。助理教授需要学校在社会公开招聘,所看重的也并非求职者已有的成就,而是对方的学术潜力。根据院校要求不同,助理教授要用5至7年的时间通过Tenure track的考核,来获得终身聘用的资格。考核标准Tenure track的考核标准(performance standard)是faculty根据CBA(collective bargaining agreement劳资谈判合同)的条文制定的,相当于法律文件,措辞非常严谨。考核标准分三个部分:(1)教学(含主要任务)Teaching/Primary Duties,比如授课,为学生提供建议;(2)学术研究Scholarship,比如在track期间发表文章A类多少篇,B类多少篇,有明确规定;(3)委员会服务Service,比如参加各种活动等。如果在任期内三方面都表现出色,助理教授就可以获得终身教职,成为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但是如果表现不佳,其终身教职将被拒绝,未得到续聘的助理教授必须离职,一般学校会给出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让助理教授找新工作。副教授晋升正教授有另外一套考核标准。因为要求非常高,在美国拿到正教授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如果副教授没有晋升的追求,也可以一直作为副教授。注意:助理教授可以独立指导博士或者硕士,也就是说助理教授可以是博士生导师或硕士生导师,只要系里开设相应的博士点或硕士点即可。其同样可以招收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美国常见教职1 正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正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是美国科研主力军,也是访问学者/博士后的主要套磁对象。正教授、副教授的优势在于,已经获得终身教职,没有太大的文章发表压力,拥有一定的学术自由,也愿意接受或开展新的课题研究。劣势在于申请竞争激烈,导师忙碌可能沟通机会较少,且有部分教授因此缺乏外部压力,科研动力不足。有些申请者主观认为出国就要跟正教授牛导,助理教授不做考虑,这其实也是申请的一大误区。在我们看来,助理教授具有以下优势:(1)能被名校聘为助理教授的导师,必然是该领域的学术新秀,大多是名校博士获曾在名校做博士后,眼界格局,人脉资源,学术素养被招聘委员会认可;(2)可以经常见面,经常沟通,有显著的指导优势;(3)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导师的晋升息息相关,大家互相督促,共同进步。知识人网曾有博士后案例,在几年的研究过程中,博士后与导师发表多篇高分文章,导师成功获得终身教职,其也在导师的帮助下成功移民。所以选择导师不能光看title,还需要根据自身需求综合考虑。美国高校还有一类研究助理教授(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这类教授只负责研究,并且经费来自于科研基金,而不是学校的常规预算。研究助理教授通过科研成绩可晋升为研究副教授、研究正教授,但并不算作终身教授。2 讲师与国内不同,讲师(Instructor或Lecturer)不算在“Tenure Track”中,如果想要获得终身教职,必须先获得本专业的最终学位(terminal degree),然后应聘助理教授。讲师(Lecturer)主要负责教授本科课程。讲师的职位通常可以续约,有些学校的讲师在服务满一定年限后可晋升到高级讲师(Senior Lecturer),但是,高级讲师仍然不是终身教职,期满需要续约。3 访问助理教授访问助理教授(Visiting Assistant Professor),主要负责教授本科生课程,一学期3-4门课。与助理教授不同,访问教授是个临时职位,对科研无明确要求,并且职位的期限通常较短,比如1-2年。4 代课教授代课教授(Adjunct Professor)在美国高校需求量很大。前面提到的教授职位,无论是否终身,都是全职,享受年薪及福利,比如退休金和医疗保险。相比之下,代课教授的薪水取决于教授几门课,并且通常无福利。5 荣誉教授美国的荣誉教授是额外加在最高级别上的称号,一般叫做Distinguished Professor。 该称号一般授予拿到重大奖项的正教授,如诺贝尔奖,普利策奖,图灵奖等等。但是拿了奖项不等于直接授予荣誉教授,但是荣誉教授一般都是获得过该等级奖项的正教授。之后,知识人网老师将对美国终身聘用体系内教授们的职责进行介绍说明,如果对美国高等教育体系感兴趣,或将来有意在美国从事高等教育行业,您可继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文章,同时欢迎有相关经验的读者留言,与大家一起分享。明天既是五一假期,知识人网老师们提前祝海内外学者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