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博士教育体系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除了本土学生,其他各国的顶尖学生也选择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么多年来,美国各领域的博士们在擅长领域发光发热,做出了不可量化的贡献,同时,又有着无比宽阔的职业发展道路。近日,《美国博士学位调查》(SED:Survey of Earned Doctorates)发布了 2019 年博士学生统计数据,揭示了博士生们在不同领域和不同群体内的变化,这些信息或许会对意向攻读和正在攻读 PhD 的同学有所启示。总体趋势根据 SED 的数据显示,美国大学在 2019 年授予的博士学位数量增加到 55,703 个(2018年为 55,195;2017年为 54,559)。自 1957 年博士学位调查开展以来,学位获得者们的数量一直呈强劲的上升趋势,年均增长 3.2%,但2019年的博士学位发放数量仅增长了1%。自2017年以来,各领域博士就业承诺率一直在上升。另外,2019年科学与工程(S&E)领域(不含心理学和社会科学)博士学位获得者比例已经增长为77%,进一步拉大与非S&E领域博士学位数量差距。大多数人在获得博士学位前都拿到了硕士学位,不过生物和生物医学领域例外,该领域的2017-19届毕业生只有41%是在拿到博士学位前拥有硕士学位。国籍分布数据显示,2019 年授予临时签证持有人(S&E领域)的博士学位数量为 15,801,比2018年增加了 595 个。自2000年以来,授予临时签证持有人博士学位数量整体增长了99%,与 2010 年相比,整体增长了 35%。往前追溯,“蜜月期”是2007年,那一年是增长峰值(41%),此后每年增长率差不多稳定在36%,在2019年 S&E 领域临时签证持有人博士学位数量比前一年增长38%。相比之下,从 2018 年到 2019 年,授予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的S&E博士学位数量仅增加了 290 个博士学位,总体增长速度非常慢。尽管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基数更大,但几乎没什么增幅变化。而临时签证持有人获得博士学位的数量剧增,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在过去十年中,共授予临时签证持有人 158,996 个博士学位。其中有 10 个国家占据了这个数额的 70%,而排名前三的国家(中国、印度、韩国)占一半以上(53%)。P.S.这些国家70%-95%的博士学位获得者集中在S&E领域。2019年,共 6,305 名来自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的学生获得博士学位(P.S.在S&E领域的有 5,742 人,非S&E领域博士学位人数只有563),491名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学生获得博士学位,印度籍学生获得博士学位总数为 2,050 人。性别比例总体上,2019年女性博士学位获得者占46%,而且男性和女性博士学位数量的增长大部分都来自 S&E 领域。自2002年以来,临时签证持有人中,女性博士学位获得者比例超过31%。另外,S&E 领域的女性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数量从一个很小的基数花了十年时间增加了 75%,而2000年-2019年,男性 S&E 博士学位的数量增长了47%。在非 S&E 领域,2019年有 58% 的博士学位授予了女性。2000年-2019年,非 S&E 博士学位的女性获得者数量下降了5%,而这些领域的男性博士学位的数量下也降了15%,毕竟大环境——整个非 S&E 领域博士学位数量下降趋势。研究领域随着对世界的了解以及社会的进步,新的研究领域不断出现,现有的领域也发生变化。而观察哪些研究领域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就可以及早了解未来的就业趋势。正如上文所说,在所有领域中,科学与工程(S&E)领域的博士学位越来越多。尽管【心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数量也有所增加,但在所有领域的博士学位中占比是下降的。科学与工程(S&E)领域中,Engineering【工程学】的异军突起备受关注,在2019年【工程学】领域占18.5%。反观非 S&E 领域,不分研究学科,整体都在下降。比如,【教育学】和【人文艺术】领域的博士生规模一直在缩小。【其他非 S&E 领域】(例如:企业管理等)的份额仅仅维持相对稳定的水平,并没有较大的浮动。对于临时签证持有人(非美国公民)来说,每个研究领域,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数量都在增加。通过下图能看出,近十年来,除了【生命科学】领域没怎么变化,其他领域都是增长状态。2019年,临时签证持有人获得了工程学(57%)以及数学&计算机科学(56%)授予的大多数博士学位。自2000年以来,临时签证持有人的比例在这两个广泛领域以及其他非S&E领域类别中增长最快。不同领域的博士学生资金来源不同领域的博士学位所需时间(均超过6年)各研究领域博士学位最多的大学学术就业2019年,在所有博士学位获得者中,有 41% 的人声称他们将在学术界进行主要工作。P.S.就业承诺率指在下一年度返回博士前工作或已签署了除博士后职位以外的雇用合同(或做出了明确的承诺)的博士生,他们基于报告明确承诺并计划留在美国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数量。人文艺术领域和其他非S&E领域领域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报告的学术就业承诺率最高(分别为72%和76%);S&E领域里面就业承诺率最高的为数学和计算机科学(76.3%)。不同领域的博士后承诺率平均工资SED 报告显示,博士的年薪因其研究领域和所担职位的类型而异。不过在人文艺术领域,不分类型,薪水都差不多……除却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博士后平均薪资为 60,000 美元外,其他各个领域的博士后平均薪资相对相似,从$ 50,000 到 $ 55,000不等。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博士生受雇商业公司或其他企业的平均薪水为 140,000 美元,而入职学术界的工资只有 74,000 美元,工程学领域的博士生在学术界工作平均薪资为83,000 美元,而进入商业公司等企业平均薪资为 110,000 美元,如果是入职博士后的平均薪水为 50,000 美元。工作地点2019年,在 S&E 领域中,有 79% 持有临时签证的博士学位获得者选择留在美国就业或做博士后,高于 2000 年的 74%。在获得者的学术领域中,留在美国工作最多的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的毕业生。P.S.按照国籍来看,中国籍博士学位获得者留美工作的占79.3%,印度籍博士学位获得者86%留美工作,韩国籍留美工作的博士生占65.2%。读博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也不是头脑一热的点子,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这条路上从一而终。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自己,都要考虑好读博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一旦决定,就一直走下去吧,这将是一段既让人畏惧,又怀念终生的经历。
中国社会始终都是羡慕高学历人才的,因为自古以来也是这样,唯有高学历的人才才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所以很多学生都是从很小就树立了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报复,未来一定要考大学,考完大学考硕士,然后再考博士,博士出来虽然年龄已经比较大了,但是你的学历却决定了你的社会地位,这么多年的书没有白读,去任何一家单位都对你刮目相看。高学历人才多=科研实力强?如今的中国,高学历其实并不是是一件难事,如今的中国已经超越了美国,成为了全世界每年授予博士毕业生最多的国家,当然这也让我们本身就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相比很多人都会问,为什么中国这么多的博士,但是在科研方面的实力却和美国差了这么多?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这其实就好比,人家一门大炮等于中国一排三八大盖一样,同工不同料甚至本身的教育体制就差了太多,所以从某些角度来讲,中国的博士都不能算作博士。与美国博士相比,中国博士含金量有多少?答案是根本不值得一提,虽然我们大家都很清楚这是一个现实,但是我们却始终没法回避这个问题。中国的博士跟美国博士的含金量相比,真的是差的太多了。差在哪里?难道中国的教育本身就比人低人一等么?其实根本不是这样,而是目前中国博士的培养方式本身就很成问题。其实中国现在的学士培养方式学习的就是美国的体制,但是在这种学习和模仿中,中国却加入了自己的成分在里面,所以这一下就变得不伦不类。如今我们经常在探讨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尖锐,那就是中国的博士生和老师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其实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但是最近却因为杨宝德和陈晓武事件而被人熟知。中国的导师与学生关系“变味了”!老板与打工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现在中国博士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定义是非常模糊的,国家给了导师最大的自由,由这些导师自己去定义跟博士生之间的关系。通常来说,导师和学生之间,要么是导师关系,要么就可以是老板关系,而目前的欧美很多国家,老板关系就是一个广泛存在的方式,但是在中国,这两种关系却都是存在,美其名曰中古特色的学士培养方式,其实问题很大。不知道有没有听过这样的一件事,一名博士生导师同时带了47名博士,而之所以带这么多的学生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工资给的多,这就很尴尬了。一名博士生导师同时带47名学生,这怎么可能给学生教的好的呢?中国科研要放在刀刃上,而不是“其他东西”!所以在中国,这些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导师和学士导师不是导师,老板不是老板,大部分的学生从博士生毕业就完全不想回到科研岗位上,因为他们都发现,自己并不是搞科研的那块料,这当然跟导师的关系不可分开。博士生和博士生导师就如同当下社会的一面镜子,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难以提及的话题,因为国家的问题并不是可以轻易的拿到台面上来说,但是如今真的出现了这些问题,所以我们不说也不现实了。总之,在国外,博士是因为喜爱而考上的博士,但是在中国,确实因为实际了工作考了博士,胆识这两点的不同,就决定了博士生的品质。中国博士比国外博士差了太多,差了不止是几个层次的问题了。
博士对于每个国家都是无比重要的,无论是科技的创新还是学术的研究都少不了他们,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顶尖的人才。而在当今世界的众多国家中,美国的博士教育被公认是世界最好的,杰出的人才都喜欢在美国留学深造。根据《清华大学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其2018届学生共有1146人选择出国深造,美国为首选地区,占出国深造总人数的69.5%。12 月 3 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教育部等权威机构赞助的《美国博士学位调查》正式发布。根据该报告,自 1957 年博士学位调查开展以来,美国博士学位人数的年均增长率为 3.2%。去年,美国共发出博士文凭55195个,其中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博士最多,有42227位。而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数据显示,2018年,在美国各大学院的就读的国际学生共有109万人,其中来自中国的有36万人,占比高达33.2%,而排名第二的印度占比为17.9%,中印两国包揽了美国一半以上的留学生名额。根据《学位调查》的数据,去年中国共有6182 人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其中79.4%的人打算留在美国发展,愿意回国效力的人仅为20.6%,让小编感到非常遗憾。去美国读书我们可以理解,毕竟泰晤士高等教育2020世界大学排名前十的大学中,美国就占据了7个,但是为什么都想要留在美国发展?他们又能否如愿以偿?胡侃教育认为主要原因可能还是美国与国内的待遇差距问题。首先,要知道到美国留学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能够公费留学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自费去的美国,美国大学的学费又十分昂贵,动辄几万美金一年的花销,几年留学生涯下来怎么也要花费几十上百万人民币,很多家庭根本无法负担如此高额的费用,于是有很多人都会选择贷款求学,比如哈佛大学法学博士詹青云就曾贷款百万留学美国。所以我国在美国的留学生大概可以归为三类:公费、家境好的自费,家境差的贷款。一般来说,家境好的自费留学生在毕业后很多会选择回到祖国,毕竟家境殷实的他们对工资待遇不会太过苛求,他们追求的更多是学有所长,这样回到国内或者可以帮衬家里(比如:李嘉诚的两个儿子李泽钜、李泽楷,碧桂园的杨惠妍等),或者由家里帮衬自己的事业,而父母自然也是更希望孩子能陪在自己的身边。但是公费与贷款的留学生则不一样,其中尤其是贷款的学生,他们对于金钱的渴求更为迫切,他们需要金钱来偿还百万贷款、改善生活条件、帮扶家庭。而目前美国的待遇普遍要比国内好上不少,所以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的中国籍博士生选择留在美国发展。当然了,也有很多人是对于学术以及科研环境有着很深的追求,所以想要留在美国。不过,他们的想法虽然是美好的,但想要真正留在美国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美国的工作签并不好申请。美国工作签证的常规配额是8.5万个,其中2万个专门为美国硕士学位或更高学位获得者而预留,6.5个普通配额中,6800个单独留给新加坡和智利公民,剩余的才适用于具有美国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申请人。再对比109万国际学生,名额显然是不够分配的,因此到了最后,只要你没有签证,不管你愿不愿意最后都要回到祖国。不过话又说话来,现在我国有这么多的博士想要留在美国,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他们真的全部留下了这绝对是我们国家的损失,也从侧面说明了我们在留住人才的这条道路上还任重道远。对于这些博士生的选择,你怎么看?欢迎评论。最后,小编诚意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虎妈战歌》,她给女儿立了十大家规:不准夜不归宿、严禁孩子看电视、玩游戏,最后两个女儿都上了哈佛,很有意思,值得一看。注:以上仅为胡侃教育个人观点,任何不同意见欢迎交流探讨。我是胡侃教育,专注挖掘有深度的教育资讯,期待您的关注、点赞、评论、分享,谢谢。
9成留美博士愿意留在美国,为建设美国出力,美国有多少华人博士随着这两年国家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都开始去国外留学,毕竟接受国外先进的经验,回到国家建设祖国是一件非常不错的事情,但是各位朋友们知道吗,现在有90%的中国籍博士都愿意留在美国,而不愿意回到中国,为自己的国家出力。到目前为止,在美的华人大约有550万左右,而这些来自中国的移民基本上都是高学历高收入人群。在这些人之中,不乏那些高材生被送到国外留学之后,就愿意留在异国他乡,而不愿意回到自己的祖国怀抱。美国作为人工智能领域非常先进的一个缔约方,除了学术界持续几十年的研发,而且政府也多给人工智能大量的资金,最重要的是全世界各地的人才都源源不断地进入到美国,而这些人才之中,大多数都是来自中国的高材生,据说美国那些顶级的人工智能公司,研究人员之中有30%左右都是来自中国。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人工智能本科学历以上的研究人员之中,只有34%左右的人愿意留在中国,而56%的人愿意去美国继续深造,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之后,有90%的人都愿意留在美国继续工作,至少5年的时间。目前美军正在研究一项关于人工智能的军事技术,而这项技术主要靠在谷歌工作的十几名工程师团队,据有关人士透露,这个团队之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中国人。而美国人工智能领域最出名的华人,可能就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谷歌首席科学家李飞飞了,这位教授就是典型的在美国读完博士之后愿意留在美工作的华人,她在谷歌工作了差不多两年左右的时间,就推动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场革命,决算上是人工领域之中的大佬了。虽然现在特朗普对于移民政策越来越严格,但是对于那些真正的高级人才,特朗普的这一政策却影响不大,甚至很多地方都欢迎各国的人才来美国深造。不得不说,这些被中国培养出来的人才全部流向了美国,真的是让人非常心动,这些人如果像老一辈的客家一样,在美国学习完之后回到国家建设祖国的话,那该多好呀。也不知道他们每日为我们的敌国做研究,做贡献心里面会不会过得去呢,不知道各位朋友们对此是怎么看的。
博士对于每个国家都是无比重要的,无论是科技的创新还是学术的研究都是少不了他们,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顶尖的人才之一。而在众多国家中,美国的博士教育则是众所周知的好,优秀的人才都喜欢到那里去继续深造,根据月初的《美国博士学位调查》所发布的信息,从1957年这个调查展开开始以后,每年到美国去读博的人数增长率为3.2%。去年,美国所授予的博士学位的数量55195,而其中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博士则有42227位。而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数据显示,在2017年与2018年中,在美国各大学院的就读的国际学生共有109万人,而在其中有36万人是来自我国,占比高达33.2%,而排名第二的则是印度,要比我们低上15.3%。在去年的这些留学生中,有14815人获得了博士学位,其中持有临时签证的人有11475人,而来自于中国的就有6182人。最主要的是,在这些人中其中79.4%的人打算未来就留在这里发展,而留在美国意最低的国家是阿拉伯人,伊朗人的留美意愿则是最强。去美国读书我们都可以理解,毕竟在全球排行前十的学院中,美国就占据了5个,但是为什么都想要在美国发展呢?这真的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吗?首先,要知道到美国留学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公里留学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人还是自费去的美国,但是美国留学的的费用可不低,几年下来怎么也要花费上百八十万,很多家庭分本就无法负担如此高额的费用,于是有很多人都会选择贷款求学,比如说詹青云。所以现在在美国的留学生大概为三类:公费、家境好的自费,家境差的贷款。一般来说,家境好的自费留学生在毕业后后悔选择回到祖国,毕竟家境殷实的他们其实并不会对工资又很深的追求,他们追求的多是学有所得,这样回到国内或者可以帮衬家里,或者由家里帮衬自己的事业,而父母自然也是更希望孩子能够陪在自己的身边的。但是公费与贷款的留学生不一样,其中尤其是贷款的学生,他们对于金钱的渴求更为迫切,他们需要金钱来周转生活或者是改善生活条件,而关于这点,无疑是在美国更具有诱惑力,所以这也很好的解释了很多留学生结束学业后更愿意留在美国。当然了,也有很多人是对于学术有着很深的追求,所以想要留在这里继续发展。只不过想法虽然是美好的,但是真正想要留在美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美国的工作签并不好申请。美国大概每年都会给85000名申请者发放签证,其实中有65000发放给本科学历的,剩下的还是硕士以上的,所以说名额自然是不够分配的。因此到了最后,只要你没有签证,不管你是怎么想的最后都要回到祖国。不顾话又说话来,现在我国有这么多的博士想要留在美国,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真的这样了这绝对是我们的损失,从这我也可以看出现在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你们说呢?
美国理工科博士的就业市场即将迎来一个期待已久的里程碑。数十年来,教育机构一直是博士的最大就业单位。例如,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对博士们两年一次的调查,发现1997年他们在教育机构的就业率比私人单位高11%。但学术领域的就业市场并没有跟上博士扩张的步伐,上个月发布的2017年同等数据则显示了截然不同的情况:私人单位首次以42%的就业率几乎等同于教育机构43%的水平。这一趋势在生命与健康科学领域尤为明显,因为这两个领域的博士毕业人数最多。2017年,在这些博士当中,只有23%的人在学术界拥有终身职位,相比1997年下降了10%。而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降幅更大,在学术领域就业的比例从49%降到33%。这两个领域20年来的变化超过了心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从35%到30%)、工程学领域(从23%到16%)以及物理学和地球科学领域(从22%到19%)的变化。不断变化的职业生涯博士学位授予人数研究科学劳动力的Georgia State University劳动经济学家Paula Stephan说,这些数字低估了当今学术界对求职者的影响。这是因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数据涵盖了所有在美国接受教育,年龄低于76岁,且有全职工作的博士。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非营利组织Future of Research的执行董事Paula Stephan说,新加入的博士不太可能获得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终身职位。Gary McDowell补充道:“我们所处的体系中,许多非常聪明的人将获得教职,同时也有许多非常聪明的人却没有得到教职。”一些大学开始通过收集他们自己的博士就业数据来应对这一现实。不同机构的毕业生可能会有很大差异。这种更细致的数据可以帮助大学改进当前学生的培养并指导潜在的求职者。例如,当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发现其许多毕业生在生物技术公司工作时,学校开始通过提供实习、交流和其他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早地接触这些工作。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研究生院院长Elizabeth Watkins说。她说,“我们应该为未来的学生提供透明度。这是广告界的真理“Watkins是“下一代生命科学联盟”(Coalition for Next Generation Life science)的联合领导人。该联盟是一个致力于收集和传播博士和博士后数据的组织,执行2017年统一认可的标准。到目前为止,这10家创办机构已经在网上发布了有关博士们职业成就的数据。(尽管该联盟名为生命科学联盟,但它也追踪生命科学以外的职业)。另有25家机构将在明年年底前公布他们的数据,其中包括博士后职业生涯的数据。“这是一个巨大的第一步,巨大的”Stephan说,他没有参与联盟,但几十年来一直倡导这样一个数据收集的计划。“这已经晚了25年,但它太棒了。”McDowell也十分赞同,机构层面的数据可能对许多早期职业人士来说非常有启发性。在学术界,你身边总是围绕着那些成为学者的人,但你永远不会看到离开的人,所以很难理解这些学者有多少人。多伦多大学医学研究所的专业发展和校友参与主任Reinhart Reithmeier说,这些数据也可以作为教师的“现实检查”,他们仍然认为终身职位是当今学员的标准途径。加拿大。他领导了一项收集博士数据的类似举措。他和他的同事在1月份在PLOS ONE上发表了他所在机构的受助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科学研究所(University of Toronto 's 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ce)专业发展和校友参与主任Reinhart Reithmeier表示,这些数据还可以作为教员的“现实检验”,否则他们仍然认为终身职位是当今学员的标准路径。他带头发起了一项类似的行动,收集他所在机构的博士毕业生的数据。他和同事们于今年1月在《PLOS ONE》上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鉴于年轻学者很少获得终身职位,很明显传统的学徒制模式正如Reithmeier所描述的那样 - “我是一位成功的科学家; 他说,只要做我做的事情,你就会成功,“ - 过时了。” 他现在为研究生教授专业发展课程 - 帮助他们培养可转移的技能,如沟通,并为他们提供搜索和申请工作的技巧。考虑到年轻学者很少获得终身教职,很明显,如Reithmeier描述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我是一位成功的科学家,只要做我做过的事情,你就会成功”已经过时了。现在,他为研究生教授一门专业发展课程,帮助他们发展可转移的技能,比如沟通能力,并为他们寻找和申请工作提供建议。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院长Barbara Knuth也是该联盟的创始成员之一,他注意到一些教师对指导那些不想追求学术职业道路的学生并不感兴趣。她称这种态度是一种“有害的文化问题”,但表示这些教师主要指那些没有看到近期毕业生的数据。Watkins现在正在努力说服更多大学收集类似的数据,为了鼓励这些学校,她和她的同事为其他学校制作了一个“工具包”,并在上个月将其发布在一个服务器上。“我们希望人们可以从我们过去的失误和错误中吸取教训,”她说。“我们越了解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就越能想到我们能否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西湖大学施一公教授在访谈中说道:美国有34个州,在研究型大学科学院里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的华人大约有2600人,其中教授超过800人。有一篇报道说,美国的博士中有很多是中国博士,选择留在美国的中国博士占总人数的92%,位居世界第一,其次是印度占82%。很多人都说清华北大不爱国,因为从清华北大出来的人才20%都去了美国,加上研究生和博士的比例会更高。这些数据带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中国的人才在世界上是很多的,黄种人不比欧美人差,如果中国没有人才流失的话,在世界上的地位会更高。为什么卧我国人才流失那么严重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过于严重,需要改变我们把出国留学叫深造,回国的人叫海归,是高端人才,好像出国留学几年就比没有出国留学的人厉害,也会得到重用。很多用人单位总是先用海归,看看985高校的老师,没有过国的人好像不配当老师一样。中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很严重,只要这个现象不改变那么出国留学的人会越来越多,回来的人也没有几个。很多博士找的工作不是对口专业,很多博士都浪费了其实中国的博士一点都不少,但是毕业之后很多人从事的工作和自己的专业根本不对口。关键是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很正常的,如果博士和自己专业不对口,那是不是就说明这些博士都是培养失败了呢?现在用人机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很多人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做和自己专业不对口的人才有的是,这样的人越多,就说明我国人才浪费严重。规矩太多,科研环境有待改善高端人才不愿意回来,我们就要想为什么人们都不愿意回来,他们为什么都喜欢在国外?其实原因很简单,国内的规矩太多,国外没有这么多规矩,科研环境很透明,每个人都可以专心搞科研,不会受到各种规矩的束缚。现在很多大学的环境已经很不清净了,做的很多事情跟教学没有什么关系,很多学校布置的任务都是上级布置的,这些事情让老师没有很多的精力去认真教学了。用学校的目的已经不纯洁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做得再好也没用现在我国的学校不管小学还是大学,都是以金钱为主要目的,不管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在以挣钱为主要目的。老师忙着评职称,学校为了好名声,大家也很努力为了好的成绩,但是现在学校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出好学生了。孩子小时候在学校就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差学生也是又差老师教,好的学生是好老师教的,甚至还有的地方老师会劝退学习不好的学生不让学生参加考试,这样的学校怎么能教出好学生呢?我国人才流失真是很严重,因为人才流失才没有人研究芯片,导致华为现在被扼住了咽喉,现在哪个国家拥有的高端人才多,哪个国家就赢了。重视科研人员,不是靠喊话,而是要真真切切的行动,首先要改变的就是我国的科研环境金额用人机制,让高端人才都能发挥自己的潜力,这样人们就不会去外国了,因为没有人愿意离开自己的国家。
近日,《纽约时报》公布数据:中国博士留美工作的人数达到了92%,高居世界第一。2019年根据教育部门此前统计的数据情况来看:在2018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了66.21万,除去国家公派单位公派人员,自费留学人数达到了46.76万人,将2018年出国留学人数与2017年作比较,又增加了5.37万人,增长比例达到8.83%,留学生回国人数增加了8%。对于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在2018年留学回国人数增加了3.85万,这种增加其实并没有多大实质上的意义,其实可以看做在2017年基础上增加了5.37万人中,有3.85万选择回国,同样折射出当样本基数越大,可能性越多的情况。博士生选择留美工作人数达到92%,这个情况不容乐观!对于博士生而言,他们都有较高的科研工作水平,选择留美工作,那么对于国家的建设来讲是一种损失。出现这类问题主要原因还是:科研人员待遇水平过低导致。美国经常从各大高校当中挖掘人才,并且以丰厚的待遇、绿卡为陪衬,让这些尖端人才意识到留在美国的好处。科研是一项漫长的工作,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其实他们更愿意选择一种长期适合科研工作的环境,和国内对于这种环境的培养过于缺乏,甚至有很多的人赞同尖端知识分子留在美国,认为他们一旦回到国内,就会受环境的影响变得浮躁,从而不能过继续前进。有时候出现这种问题,我们不应该去攻击这个群体,更多的是要对于现在的整个社会风气做出深刻的反思。为何出国留学人数越来越多?难道真的是国外的空气格外“香甜”?解决了困扰物理界107年难题的天才少年曹原,此前就表示:“我是中国人,我要回到中国!”值得深思,在科研待遇没有别人一首歌、一部电影、一场直播值钱的情况下,怎么让这些精英回国?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快速发展,而各国对于AI人才的需求是没有止境的:大家都在培养和争夺人才上做文章。前不久,教育部批准了国内35所大学的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加拿大正希望通过“全球技能战略签证”吸引国外人才流入。今天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分布是什么样子?中美在AI领域的差距究竟有多大?最近,加拿大Element AI的首席执行官JF Gagne发布了2019版的《全球AI人才报告》,为我们解答了这些问题。调查发现,全球AI论文发表最多的学者之中,有44%是在美国获得的博士学位,国内博士数量占11%。另一方面,AI人才的流动性很高,大约1/3的人工智能博士都不会在培养国工作,在这方面,中美都是人才净流入国。种种证据表明,当前顶级 AI 人才明显供不应求。但这种人才到底有多稀缺以及他们分布在全球哪些地方,却鲜为人知。本报告总结了我们对全球 AI 人才库范围和广度的第二次调查。我们的研究依赖于三个主要的数据源。首先,为了了解正在推进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情况,我们回顾了 AI 领域 21 个主要科学会议的出版物,并分析了作者的概况。其次,我们分析了领英网几个定向搜索的结果,结果显示了世界各地有多少人有博士学位以及必备技能。最后,我们寻求外部报告和其它二手资料,以帮助我们将发现的东西放在上下文语境中,并更好地理解快速变化的全球 AI 环境中的人才库。我们的发现表明,2018 年有 22,400 人在一个或多个机器学习顶级会议上发表过论文,与 2015 年相比上涨了 36%,与去年相比上涨了 19%。同行评审的出版物数量也同步增长,比之 2015 年上涨了 25%,比去年上涨了 16%。女性较少,仅占在这些会议上发表论文的研究人员的 18%。我们还发现,AI 人才库流动性很大,大约有 1/3 的研究人员不在自己获得博士学位的地方工作。在本文调查的 21 个顶级会议上发表过论文的作者中,约 18% 的人(约 4000)贡献了过去两年对该领域有重大影响的研究。高影响力研究人员(即那 18%)数量最多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对领英搜索的调查发现,根据我们的搜索标准,总共有 36524 人自报告为 AI 专家。相比去年,这个数字增长了 66%。本次调查显示,不论是自报告的 AI 专家,还是在 AI 会议上发表科学论文的作者及论文数量,都有显著的增长和扩张趋势。根据 21 个顶级会议的出版信息,我们计算了会议论文的作者数量,得到的结果是 2018 年有 22400 人在一个或多个顶级会议上发表过论文。为了与前几年的情况对比,我们收集了 2015、2016、2017 年同样的 21 个会议的出版信息。结果显示了明显的增长趋势。培养高级 AI 专家的国家也在引领就业根据参与大会的研究人员数据,我们可以观察这些发表论文的作者是在哪里接受培训的。首先,那些高产的作者主要是毕业于美国的博士。在我们的会议作者样本中,超过 44% 的人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在中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作者约占 11%,其次是英国(6%)、德国(5%)、加拿大(4%)、法国(4%)和日本(4%)。AI 专家在哪里就业?主要在五个国家:美国、中国、英国、德国和加拿大,在这些国家工作的 AI 专家占 72%。就业数据也具有相似的地域分布。我们的调查显示,美国继续吸引 AI 研究人员为之工作,占样本的 46%。在中国工作的 AI 研究人员占样本的 11% 以上,其次是英国(7%)。加拿大、德国和日本各占样本的 4%。总之,18 个最大国家的 AI 研究人员占作者的 94%,其中美国、中国、英国、德国和加拿大位列前五名(占样本的 72%)。绝大多数会议作者(77%)在学界工作,而 23% 在业界工作。为了评估 AI 专家的工作地点,我们观察他们所在公司的总部位置,而不是实际工作和生活的地点。举例而言,如果一些人在法国获得博士学位,而在谷歌的巴黎办公室工作,我们的数据则会显示其在法国接受培训,但为美国公司工作(谷歌是美国公司)。在这种情况下,外国公司的出现会为东道国带来本地投资、培训等效益,并且专家依然归属于东道国。但是,该外国公司将对其本地创造的知识产权拥有所有权。虽然这种计算方法降低了许多生态系统的价值,主要是对美国有利,但我们觉得它更好地反映了人才在世界各地流动的方式和地点。培养博士生的国家并不总是受益方人才流往何处AI 人才流动性很大,大约三分之一的研究人员并没有在获得博士学位的国家工作。我们的会议数据也了解了 AI 研究人员在完成其博士学位后将去往哪里工作。总的说来,大约三分之一(27%)的研究人员并没有选择在其读博的国家工作。在至少拥有 150 名作者的国家,这一比例更是高达 32%。这些 AI 人才的全球流动性非常复杂,并且流动背后的故事各有不同。尽管如此,这一数据依然可以使我们观察到 AI 人才在全球的流动情况。首先,我们的数据显示,一些国家对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人员特别具有吸引力。根据调查,美国最能吸引那些在其它国家接受培训的 AI 研究人员为之工作。中国其次,其能吸引的研究人员绝对数量约占美国的四分之一。我们认为每个国家的工作机会等几个不同因素会对这些结果产生影响。根据我们的数据,这 10 个地区和国家流入的 AI 研究人员比例高于流出的人员比例:台湾、瑞典、韩国、西班牙、美国、瑞士、中国、日本、英国和澳大利亚。其中,瑞士和瑞典在接收世界各地 AI 专家方面处于领先位置,其拥有的在外国接受培训的 AI 人才分别占 50% 和 49%。英国位列第三,在外国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比例占 44%。在未来的项目中,我们希望探究一些国家为何有如此多流入的研究人员;这大概由于一系列原因,包括工作机会和研究人员回归故国。比较各个国家的人才流入与流出根据各个国家 AI 人才的流入与流出,我们绘制了下图:今年的调查发现,在这些顶级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的作者总量比去年上涨了 19%。为了评估这些作者当前对这一领域的影响力,我们分析了他们的论文在 2017 和 2018 年的被引用次数。结果发现,约 18%(约 4000)的人这两年里对该领域有显著的影响。这些作者在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多,而且他们的知识也很渊博,相信他们会继续为这个领域做出重大贡献。对致力于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团队来说,这些专家也是潜在的人才来源。会议数据表明,这些研究人员主要集中在一些国家,此类研究人员数量最多的前五个国家分别是美国(1095)、中国(255)、英国(140)、澳大利亚(80)、加拿大(45)。各国 AI 人才的学术背景根据领英网(LinkedIn)的统计,大约 1/3 的 AI 人才都接受过计算机科学方面的教育,不过学术背景的分布在各国略有不同。这一统计中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所有领英网的数据都是自报告的:自愿选择加入网站,并自我解释受教育、工作经验和目前工作情况。第二,虽然领英网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但它在一些国家中的代表性不佳。在美国,已有 1.44 亿美国人拥有 LinkedIn 档案——这大约代表了 44% 的美国人口。在加拿大,领英网也有 38% 人口的高注册率。但在俄罗斯,领英网的渗透率仅有 5%。在中国这个机器学习领域举足轻重的国家,领英网注册人数只有人口的 3%。去年与 Wired 合作时,我们分析了人才库中机器学习领域的女性研究人员所占比例。结果表明该领域离性别平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去年我们调查的 AI 领域三个主要科学会议中,仅有 12% 的作者是女性。在今年的调查中,这 21 个顶级会议中,女性研究人员仍然很少,仅占了发表论文作者的 18%。我们的调查发现,AI 领域的这种性别失衡在业界和学界都存在:在学界中,在会议上发表论文的作者中有 19% 为女性,而在业界,发表论文的作者中仅有 16% 为女性。结论2019 全球 AI 人才报告展示了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影响力学术论文作者,以及自报告 AI 专家的数量。他们的数量在过去的几年里有了显著的增长。在 AI 领域里,女性的影响力仍然不足,但一些国家相比其他国家更加接近于平等。
近些年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各方面都发展迅速,其中教育领域也是一样。例如在今年公布的各大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高校的名字都有明显提升。但是与世界顶尖高校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于是对于类似国内清华北大之类的名校毕业生而言,他们更倾向于前往美国等教育强国前往留学。近日《美国博士学位》调查公布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数据。2018年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的亚裔人,总共有14815人。而其中中国籍博士就高达6182名。然而让人比较心酸的是,其中79.4%都打算留在美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如果大家对近些年公布的世界大学排名有所关注,那么就应该能够理解其中的一些原因。比如2019年公布的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排名前十位的大学美国就占了5所,更夸张的是前四位都是美国高校。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对于中国大学的毕业生而言也是如此。当他们在选择留学的高校是肯定会选择综合实力比较强的,这样也便于对于自己个人能力的提升。此外,这些世界一流高校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高度认可,所以在这些学校留学对于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也是大有裨益。不过站在我们的角度,我们还是希望这些外出留学的毕业生以后能够学成归来报效祖国。毕竟除了部分是自费留学以外,还有一部分是国家公费留学。我们难免觉得有些惋惜。那们为什么他们毕业之后不愿意选择回国,而是愿意先在美国工作一段时间呢?这里就不得不简单提一下美国和中国相同行业的不同待遇。毕竟大家之所以如此努力的上学,如此想办法的外出留学提升自己,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能够有更好的职业发展,能够获得更高的薪资待遇和社会认同。以法律专业毕业生为例,如果在国内从事相关的工作,那么他们的年薪大概在12万左右。当然不排除有特别优秀的少部分,可能年薪会比这高甚至高很多。而如果同样的毕业生在美国就业的话,那么他们的年薪大概能达到19万美元左右,也就是100多万人民币。两者之间可能就是十倍的差距。当然其他行业之间的差距或许没有这么大,但是不得不承认现如今美国的薪资水平相对而言是要比中国高的。另外目前国内的科研环境相对而言不是特别的好。许多高校仍以学术成果的发表情况作为职称评定或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这就导致部分不能按时发表学术成果的教授,通过一些不合规的方法,以实现文章发表的目的。这也是近些年为什么学术造假,学术不端事件较多的原因之一。如果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发生。毕竟造假的成本很低,所需要的时间也很短,而真正用心花时间搞科研的教授,反而短时间内不能产出如此“突出”的学术成果,那么在他的科研道路上难免会受挫。不过大家也不用过于悲观,随着近些年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近些年学成归来的学生比例在持续增加。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家这些年一直在进步。毕竟国家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离不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