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美国大学的毕业率有多低?鳲鸠

美国大学的毕业率有多低?

作为一个拥有4000多所大学的学术大国,美国强大的教育质量足以让大部分准留学党们将美国作为首选的留学目的国。美国校园里多元的文化气息、自由的学术氛围,难以形容每一位宝宝拿到梦校offer时激动的心情。然而,美国的大学,名校系列“严进严出”,普通院校“宽进严出”(蒙圈儿是不是有什么误解)。能被录取当然是个完美的开头,但是真不一定就能完美结束啊。怎么适应美国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达到学校的要求按时毕业才是关键。讲真,美国大学不好“混”。根据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研究报告,所有四年制美国大学,学生能在6年内毕业的比例只有60%,公立大学是57%,私立的非盈利大学好一些66%,私立盈利大学只有32%。之前也出过这样的新闻,媒体报道“2013年美国常青藤盟校公布数据”显示,进入哈佛、耶鲁、康奈尔、哥伦比亚等14所名牌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退学率为25%。这些学生都曾是高考高分考生。学生和家长要意识到,国外教育宽进严出,成功申请名校,不等同于就能顺利毕业。虽然美国主流门户或新闻网站并没有发布类似消息,这个数据的准确性值得怀疑,但也并不是空穴来风。中西方的教育体制、语言环境不同,会导致留学生的一段时间不适应。并且,无论是普通学生还是高分学生,都可能因为不适应国外学习模式,导致学习跟不上,出现“留学中途失败”的现象。《纽约时报》曾发表过一篇名为《那些在美国大学里痛苦挣扎的中国留学生》的文章。作者写道:“耶鲁大学(Yale)的研究人员2013年发布的一项调查发现,45%的中国留学生报告称自己有抑郁症状,29%的人表示自己有焦虑症状。这个比率令人惊讶,因为美国大学生的整体抑郁症和焦虑症比例约为13%。”“中国留学生承认自己承受着在国外生活常见的那些挑战,比如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但他们认为,学业压力是最大的压力来源。尽管他们都听说过博雅教育,但他们常常对它的严苛要求感到意外。很多中国人在学业中以结果为导向,这种思维模式并不适合强调分析过程和审辩式思维的教育体系。”在美国,留学生学术表现差一般会面临三种结果:留校察看、停学和开除。一般而言,如果本科生的GPA达不到2.0、研究生的GPA达不到3.0,都有可能面临被学校开除的情况。而且,GPA的组成不仅仅是一次考试就能定夺的,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出勤率等都是组成GPA的重要部分。还有千万记住,学术不诚信也是会导致被学校开除的。美国是个十分注重学术和知识产权的国家,对待学术不端正的行为一直都十分严厉,对“抄袭”更是深恶痛绝,通常会处以重罚。一旦触碰了这个雷区,立马会被开除或退学。2017年10月,犹他大学在读博士唐晓琳被证实自杀身亡。就在上个月,犹他大学公布了唐晓琳案调查报告,并宣布暂停该系研究生招生至少一年为了调查真相,犹他大学聘请了第三方调查机构对唐晓琳在校经历和就读的研究生项目进行调查。最后公布了一份有中英文两个版本,共计六页的调查报告。报告中指出:唐晓琳7年未毕业,而且她不是唯一被拖延毕业的博士生;唐晓琳所在的实验室的工作紧张严酷,工作量经常超出预期;学院没有给她提供签证保障……繁重的课业、巨大的压力是她自杀的主要原因,一条鲜活的年轻生命就这样结束了。蒙圈儿真心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再重演了。而根据UnivStats发布的数据,美国高校的平均毕业率为53.1%。这个数字很吓人。平均毕业率为53.1%,那么有没有毕业率高一点的学校呢?哈佛、耶鲁、普林斯顿、芝大、宾大等的毕业率还是挺高的。UnivStats网站公布的藤校毕业率都在90%以上。普遍来看,录取率低,排名高的学校比排名低,录取率高的大学的毕业率高。简言之,录取的生源好,学生能力强,越容易毕业。虽然名校很难申请,但不逼自己一把,你怎么知道做不到?留学路长,且艰辛。漫长折磨的申请过程、陌生的环境、学术的巨大压力……经历过,才能拥有不一样的人生。如果你一个人走的比较辛苦,那么就让蒙圈儿来帮助你!让你了解第一手的最新留学信息资讯,跨过高昂收费的中介坑,不再尬聊高冷学长学姐,摆脱毫无规划、毫无进展的留学申请困局,让你的留学路更顺畅。

东郭顺子

美国博士PhD学位年度调查:6796名中国人,79.3%留美工作!

美国的博士教育体系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除了本土学生,其他各国的顶尖学生也选择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么多年来,美国各领域的博士们在擅长领域发光发热,做出了不可量化的贡献,同时,又有着无比宽阔的职业发展道路。近日,《美国博士学位调查》(SED:Survey of Earned Doctorates)发布了 2019 年博士学生统计数据,揭示了博士生们在不同领域和不同群体内的变化,这些信息或许会对意向攻读和正在攻读 PhD 的同学有所启示。总体趋势根据 SED 的数据显示,美国大学在 2019 年授予的博士学位数量增加到 55,703 个(2018年为 55,195;2017年为 54,559)。自 1957 年博士学位调查开展以来,学位获得者们的数量一直呈强劲的上升趋势,年均增长 3.2%,但2019年的博士学位发放数量仅增长了1%。自2017年以来,各领域博士就业承诺率一直在上升。另外,2019年科学与工程(S&E)领域(不含心理学和社会科学)博士学位获得者比例已经增长为77%,进一步拉大与非S&E领域博士学位数量差距。大多数人在获得博士学位前都拿到了硕士学位,不过生物和生物医学领域例外,该领域的2017-19届毕业生只有41%是在拿到博士学位前拥有硕士学位。国籍分布数据显示,2019 年授予临时签证持有人(S&E领域)的博士学位数量为 15,801,比2018年增加了 595 个。自2000年以来,授予临时签证持有人博士学位数量整体增长了99%,与 2010 年相比,整体增长了 35%。往前追溯,“蜜月期”是2007年,那一年是增长峰值(41%),此后每年增长率差不多稳定在36%,在2019年 S&E 领域临时签证持有人博士学位数量比前一年增长38%。相比之下,从 2018 年到 2019 年,授予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的S&E博士学位数量仅增加了 290 个博士学位,总体增长速度非常慢。尽管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基数更大,但几乎没什么增幅变化。而临时签证持有人获得博士学位的数量剧增,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在过去十年中,共授予临时签证持有人 158,996 个博士学位。其中有 10 个国家占据了这个数额的 70%,而排名前三的国家(中国、印度、韩国)占一半以上(53%)。P.S.这些国家70%-95%的博士学位获得者集中在S&E领域。2019年,共 6,305 名来自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的学生获得博士学位(P.S.在S&E领域的有 5,742 人,非S&E领域博士学位人数只有563),491名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学生获得博士学位,印度籍学生获得博士学位总数为 2,050 人。性别比例总体上,2019年女性博士学位获得者占46%,而且男性和女性博士学位数量的增长大部分都来自 S&E 领域。自2002年以来,临时签证持有人中,女性博士学位获得者比例超过31%。另外,S&E 领域的女性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数量从一个很小的基数花了十年时间增加了 75%,而2000年-2019年,男性 S&E 博士学位的数量增长了47%。在非 S&E 领域,2019年有 58% 的博士学位授予了女性。2000年-2019年,非 S&E 博士学位的女性获得者数量下降了5%,而这些领域的男性博士学位的数量下也降了15%,毕竟大环境——整个非 S&E 领域博士学位数量下降趋势。研究领域随着对世界的了解以及社会的进步,新的研究领域不断出现,现有的领域也发生变化。而观察哪些研究领域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就可以及早了解未来的就业趋势。正如上文所说,在所有领域中,科学与工程(S&E)领域的博士学位越来越多。尽管【心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数量也有所增加,但在所有领域的博士学位中占比是下降的。科学与工程(S&E)领域中,Engineering【工程学】的异军突起备受关注,在2019年【工程学】领域占18.5%。反观非 S&E 领域,不分研究学科,整体都在下降。比如,【教育学】和【人文艺术】领域的博士生规模一直在缩小。【其他非 S&E 领域】(例如:企业管理等)的份额仅仅维持相对稳定的水平,并没有较大的浮动。对于临时签证持有人(非美国公民)来说,每个研究领域,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数量都在增加。通过下图能看出,近十年来,除了【生命科学】领域没怎么变化,其他领域都是增长状态。2019年,临时签证持有人获得了工程学(57%)以及数学&计算机科学(56%)授予的大多数博士学位。自2000年以来,临时签证持有人的比例在这两个广泛领域以及其他非S&E领域类别中增长最快。不同领域的博士学生资金来源不同领域的博士学位所需时间(均超过6年)各研究领域博士学位最多的大学学术就业2019年,在所有博士学位获得者中,有 41% 的人声称他们将在学术界进行主要工作。P.S.就业承诺率指在下一年度返回博士前工作或已签署了除博士后职位以外的雇用合同(或做出了明确的承诺)的博士生,他们基于报告明确承诺并计划留在美国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数量。人文艺术领域和其他非S&E领域领域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报告的学术就业承诺率最高(分别为72%和76%);S&E领域里面就业承诺率最高的为数学和计算机科学(76.3%)。不同领域的博士后承诺率平均工资SED 报告显示,博士的年薪因其研究领域和所担职位的类型而异。不过在人文艺术领域,不分类型,薪水都差不多……除却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博士后平均薪资为 60,000 美元外,其他各个领域的博士后平均薪资相对相似,从$ 50,000 到 $ 55,000不等。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博士生受雇商业公司或其他企业的平均薪水为 140,000 美元,而入职学术界的工资只有 74,000 美元,工程学领域的博士生在学术界工作平均薪资为83,000 美元,而进入商业公司等企业平均薪资为 110,000 美元,如果是入职博士后的平均薪水为 50,000 美元。工作地点2019年,在 S&E 领域中,有 79% 持有临时签证的博士学位获得者选择留在美国就业或做博士后,高于 2000 年的 74%。在获得者的学术领域中,留在美国工作最多的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的毕业生。P.S.按照国籍来看,中国籍博士学位获得者留美工作的占79.3%,印度籍博士学位获得者86%留美工作,韩国籍留美工作的博士生占65.2%。读博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也不是头脑一热的点子,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这条路上从一而终。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自己,都要考虑好读博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一旦决定,就一直走下去吧,这将是一段既让人畏惧,又怀念终生的经历。

望之久矣

美国博士学位调查报告:2018年6182名中国籍博士,79.4%欲留美

一直以来,美国博士教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因此,每年有很多的中国顶尖学子会选择前往美国攻读博士学位。12月初,《美国博士学位调查报告》(Survey of Earned Doctorates)正式公布了2018年美国博士学位的变化趋势。这个报告对于有意攻读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来说有着指导性意义。那么,近年来赴美读博趋势有何变化呢?我们一起来看看。01美国博士学位整体趋势变化自1957年来,美国博士学位获得者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长率为3.2%。到了2018年,美国授予的博士学位数量多达55195个。02美国博士学位之【性别分布情况】1999-2018,女性博士学位获得者比例有所上升,其中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女博士比例从48%上升至52%,临时签证持有者的女博士比例从27%上升到35%。而从学科领域来看,女性博士在生命科学领域占比从45%增至56%,在工程学领域占比从15%增至24%,在物理和地球科学领域占比从24%增至33%,心理学和社科领域占比从55%增至59%,在计算机与数学领域虽然增速稍缓,但也从占比23%增至24%。2008-2018年,女性博士学位增长最快的领域是工程领域中的其他类别和材料科学领域。到了2018年,有46%的博士学位授予给了女性,而临时签证持有者男性比例大于女性;在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中,男性比例小于女性。而在科学与工程领域,女性博士占比从1999年的37%增加到了2009年的42,并保持稳定。而在非科学与工程领域,自2000年以来,直到2018年,女性博士比例达到57%,变化不大。03美国博士学位之【国籍分布情况】从2008-2018年,在持有临时签证的155401个博士学位获得者中,人数占比最多的国籍前三名分别是中、印、韩,三国人数占比高达54%;人数占比最多的国籍前十位总人数占持有临时签证全体人数的71%。在2018年,有35404名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获得博士学位,有14815名亚裔学生获得博士学位。其中,在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博士群体中,白人占70%,亚裔占7%,西班牙裔占7%,非裔占7%。而在亚裔博士群体中,临时签证持有者11475人(男性7320人,女性4155人,6182人为中国籍学生,2040人为印度籍学生,1035人为韩国籍学生),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为3305人,另有国籍不明者35人。而在获得博士学位的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中,2009-2018年间,西班牙裔占比从6%增长至7%,非裔占卜稳定在7%,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则在1%以下。04美国博士学位之【院校分布情况】2018年,获颁博士学位最多的Top3院校分别为密歇根大学(853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852个)以及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770个)。05美国博士学位之【专业分布情况】2018年,在授予的55195个博士学位中,科学与工程领域占42227个,其他非科学与工程领域占12968个。其中,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中,持有临时签证的人数为15223个,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人数为25473个。长期以来,科学与工程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都超过了非科学与工程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且差距越拉越大。从1979-2018年,获得博士学位的科学与工程领域人数增加了一倍以上,占比从58%上升到了77%;而非科学与工程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在2018年时却还略低于1979年。从1998-2018,科学与工程领域里心理学和社会科学博士学位获得者数量略微增加,但在所有博士中的占比在减少;工程学博士比例增速最快,从13%增至18%。而在非科学与工程领域,教育学博士学位获得者数量和占比均有所下降;人文艺术博士数量略增,占比却下降了3%。2018年,获得博士学位人数最多的为生命科学领域,颁发了12780个学位;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领域颁发了6335个学位;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颁布了4030个学位,其中临时签证持有者占比55%;心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颁布了8899个学位;工程学颁布了10183个学位,其中临时签证持有者占比57%;教育学颁布了4834个学位;人文艺术领域颁布了5145个学位。18年获得博士学位人数最多的生命科学领域颁发了高达12780个学位,平均年龄30.9岁,男性占比44.3%,女性占比55.7%,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占比70.7%,临时签证持有者占比26.3%,已婚人士占比43.3%。这其中哈佛大学269个,佛罗里达大学247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244个。从获得学士学位算起,获得博士学位的年限平均为8.2年;从进入研究生院算起,获得博士学位的年限平均为6.8年。2018年,在获得博士学位的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群体中,亚裔在地球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及工程学等领域占比更多,非裔则在教育学、非科学与工程领域占比更大,西班牙裔则在社会科学、心理学领域占比更多。06美国博士学位之【就业情况分析】过去 20 年中,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地球科学和工程领域,博士学位获得者就业比例有所下降,包括博士后职位,尤其是 2014 年达到峰谷。2018 年,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博士就业率为 75.1%,心理学和社会科学为 73.8%,已经接近峰值。如果不包括博士后职位的话,2018 年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有就业的人群中,43% 将进入学术界。其中人文艺术领域与非 S&E 领域的其他类别比例最高,达到 75%,而工程学领域最低,只有13%。而单看博士后职位,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领域中,博士后研究一直是该群体的常见就业。2018 年,生命科学领域有 60.7% 博士学位获得者就业选择了博士后,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则有 56.5%。07美国博士学位之【毕业后待遇情况】2018 年,以生命科学领域为例,博士后待遇为 4.8 万美元,学术界为 6.5 万美元,工业界为 9.5 万美元。工资中位数:除了人文艺术领域,工业界就业薪水高于博士后和学术界,而人文艺术领域则无差异。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博士后平均薪水为 6 万美元,而其他领域在 4.7 万美元到 5.3 万美元之间。工程学和非 S&E 领域其他类别如商业的学术界薪水最高,分别为 8.1 万美元和 8.3 万美元。数学与计算机领域和工程学领域的工业就业薪水最高,分别为 13 万美元和 10.8 万美元。08美国博士学位之【中国籍博士情况】先给大家看一张图,下图红色曲线为美籍学生在中国留学的情况,绿色曲线为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情况 ——(来源: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08-2018年,在持有临时签证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中,中国籍博士有48470位。其中,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人数为44809人,非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人数为3661人。2017-2018年,赴美就读的109万国际学生中,有36万人来自中国(研究生有13万人),占比高达32%,比紧随其后的印度多了15.3%。2018年,在获得博士学位的、持有临时签证的6182名中国籍学生中,有5689人为科学与工程领域,493人为非科学与工程领域。这些中国籍博士获得者,有79.4%打算留在美国。相较于79.4%的中国籍博士愿意留美的情况,沙特阿拉伯人留美意愿最低,仅为14.9%,而伊朗人留美意愿最高,为91.6%。以上,就是美国博士学位数据的内容。为什么说社会如此重视博士学位呢,因为美国每年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数据将会成为科研投入的度量,也是各个领域创新能力的指标。当然,大家在选择是否读博的时候,肯定也不会是头脑一热就决定的,因为读博是一条很艰苦的道路,无论是时间、精力、金钱等方方面面,都需要考虑到,但是,你一旦选择了这条路,你就会发现,其实这是一段能让你怀念终身的经历。

不忘天下

中国博士:与美国博士相比,含金量差多少?高学历=科研实力?

中国社会始终都是羡慕高学历人才的,因为自古以来也是这样,唯有高学历的人才才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所以很多学生都是从很小就树立了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报复,未来一定要考大学,考完大学考硕士,然后再考博士,博士出来虽然年龄已经比较大了,但是你的学历却决定了你的社会地位,这么多年的书没有白读,去任何一家单位都对你刮目相看。高学历人才多=科研实力强?如今的中国,高学历其实并不是是一件难事,如今的中国已经超越了美国,成为了全世界每年授予博士毕业生最多的国家,当然这也让我们本身就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相比很多人都会问,为什么中国这么多的博士,但是在科研方面的实力却和美国差了这么多?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这其实就好比,人家一门大炮等于中国一排三八大盖一样,同工不同料甚至本身的教育体制就差了太多,所以从某些角度来讲,中国的博士都不能算作博士。与美国博士相比,中国博士含金量有多少?答案是根本不值得一提,虽然我们大家都很清楚这是一个现实,但是我们却始终没法回避这个问题。中国的博士跟美国博士的含金量相比,真的是差的太多了。差在哪里?难道中国的教育本身就比人低人一等么?其实根本不是这样,而是目前中国博士的培养方式本身就很成问题。其实中国现在的学士培养方式学习的就是美国的体制,但是在这种学习和模仿中,中国却加入了自己的成分在里面,所以这一下就变得不伦不类。如今我们经常在探讨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尖锐,那就是中国的博士生和老师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其实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但是最近却因为杨宝德和陈晓武事件而被人熟知。中国的导师与学生关系“变味了”!老板与打工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现在中国博士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定义是非常模糊的,国家给了导师最大的自由,由这些导师自己去定义跟博士生之间的关系。通常来说,导师和学生之间,要么是导师关系,要么就可以是老板关系,而目前的欧美很多国家,老板关系就是一个广泛存在的方式,但是在中国,这两种关系却都是存在,美其名曰中古特色的学士培养方式,其实问题很大。不知道有没有听过这样的一件事,一名博士生导师同时带了47名博士,而之所以带这么多的学生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工资给的多,这就很尴尬了。一名博士生导师同时带47名学生,这怎么可能给学生教的好的呢?中国科研要放在刀刃上,而不是“其他东西”!所以在中国,这些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导师和学士导师不是导师,老板不是老板,大部分的学生从博士生毕业就完全不想回到科研岗位上,因为他们都发现,自己并不是搞科研的那块料,这当然跟导师的关系不可分开。博士生和博士生导师就如同当下社会的一面镜子,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难以提及的话题,因为国家的问题并不是可以轻易的拿到台面上来说,但是如今真的出现了这些问题,所以我们不说也不现实了。总之,在国外,博士是因为喜爱而考上的博士,但是在中国,确实因为实际了工作考了博士,胆识这两点的不同,就决定了博士生的品质。中国博士比国外博士差了太多,差了不止是几个层次的问题了。

郭公

美国博士在私人企业就业的比例几乎等同于教育机构

美国理工科博士的就业市场即将迎来一个期待已久的里程碑。数十年来,教育机构一直是博士的最大就业单位。例如,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对博士们两年一次的调查,发现1997年他们在教育机构的就业率比私人单位高11%。但学术领域的就业市场并没有跟上博士扩张的步伐,上个月发布的2017年同等数据则显示了截然不同的情况:私人单位首次以42%的就业率几乎等同于教育机构43%的水平。这一趋势在生命与健康科学领域尤为明显,因为这两个领域的博士毕业人数最多。2017年,在这些博士当中,只有23%的人在学术界拥有终身职位,相比1997年下降了10%。而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降幅更大,在学术领域就业的比例从49%降到33%。这两个领域20年来的变化超过了心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从35%到30%)、工程学领域(从23%到16%)以及物理学和地球科学领域(从22%到19%)的变化。不断变化的职业生涯博士学位授予人数研究科学劳动力的Georgia State University劳动经济学家Paula Stephan说,这些数字低估了当今学术界对求职者的影响。这是因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数据涵盖了所有在美国接受教育,年龄低于76岁,且有全职工作的博士。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非营利组织Future of Research的执行董事Paula Stephan说,新加入的博士不太可能获得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终身职位。Gary McDowell补充道:“我们所处的体系中,许多非常聪明的人将获得教职,同时也有许多非常聪明的人却没有得到教职。”一些大学开始通过收集他们自己的博士就业数据来应对这一现实。不同机构的毕业生可能会有很大差异。这种更细致的数据可以帮助大学改进当前学生的培养并指导潜在的求职者。例如,当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发现其许多毕业生在生物技术公司工作时,学校开始通过提供实习、交流和其他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早地接触这些工作。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研究生院院长Elizabeth Watkins说。她说,“我们应该为未来的学生提供透明度。这是广告界的真理“Watkins是“下一代生命科学联盟”(Coalition for Next Generation Life science)的联合领导人。该联盟是一个致力于收集和传播博士和博士后数据的组织,执行2017年统一认可的标准。到目前为止,这10家创办机构已经在网上发布了有关博士们职业成就的数据。(尽管该联盟名为生命科学联盟,但它也追踪生命科学以外的职业)。另有25家机构将在明年年底前公布他们的数据,其中包括博士后职业生涯的数据。“这是一个巨大的第一步,巨大的”Stephan说,他没有参与联盟,但几十年来一直倡导这样一个数据收集的计划。“这已经晚了25年,但它太棒了。”McDowell也十分赞同,机构层面的数据可能对许多早期职业人士来说非常有启发性。在学术界,你身边总是围绕着那些成为学者的人,但你永远不会看到离开的人,所以很难理解这些学者有多少人。多伦多大学医学研究所的专业发展和校友参与主任Reinhart Reithmeier说,这些数据也可以作为教师的“现实检查”,他们仍然认为终身职位是当今学员的标准途径。加拿大。他领导了一项收集博士数据的类似举措。他和他的同事在1月份在PLOS ONE上发表了他所在机构的受助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科学研究所(University of Toronto 's 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ce)专业发展和校友参与主任Reinhart Reithmeier表示,这些数据还可以作为教员的“现实检验”,否则他们仍然认为终身职位是当今学员的标准路径。他带头发起了一项类似的行动,收集他所在机构的博士毕业生的数据。他和同事们于今年1月在《PLOS ONE》上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鉴于年轻学者很少获得终身职位,很明显传统的学徒制模式正如Reithmeier所描述的那样 - “我是一位成功的科学家; 他说,只要做我做的事情,你就会成功,“ - 过时了。” 他现在为研究生教授专业发展课程 - 帮助他们培养可转移的技能,如沟通,并为他们提供搜索和申请工作的技巧。考虑到年轻学者很少获得终身教职,很明显,如Reithmeier描述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我是一位成功的科学家,只要做我做过的事情,你就会成功”已经过时了。现在,他为研究生教授一门专业发展课程,帮助他们发展可转移的技能,比如沟通能力,并为他们寻找和申请工作提供建议。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院长Barbara Knuth也是该联盟的创始成员之一,他注意到一些教师对指导那些不想追求学术职业道路的学生并不感兴趣。她称这种态度是一种“有害的文化问题”,但表示这些教师主要指那些没有看到近期毕业生的数据。Watkins现在正在努力说服更多大学收集类似的数据,为了鼓励这些学校,她和她的同事为其他学校制作了一个“工具包”,并在上个月将其发布在一个服务器上。“我们希望人们可以从我们过去的失误和错误中吸取教训,”她说。“我们越了解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就越能想到我们能否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杨泉

2018年中国有36万人在美留学,博士学位获得者79.4%不愿回国!

博士对于每个国家都是无比重要的,无论是科技的创新还是学术的研究都少不了他们,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顶尖的人才。而在当今世界的众多国家中,美国的博士教育被公认是世界最好的,杰出的人才都喜欢在美国留学深造。根据《清华大学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其2018届学生共有1146人选择出国深造,美国为首选地区,占出国深造总人数的69.5%。12 月 3 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教育部等权威机构赞助的《美国博士学位调查》正式发布。根据该报告,自 1957 年博士学位调查开展以来,美国博士学位人数的年均增长率为 3.2%。去年,美国共发出博士文凭55195个,其中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博士最多,有42227位。而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数据显示,2018年,在美国各大学院的就读的国际学生共有109万人,其中来自中国的有36万人,占比高达33.2%,而排名第二的印度占比为17.9%,中印两国包揽了美国一半以上的留学生名额。根据《学位调查》的数据,去年中国共有6182 人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其中79.4%的人打算留在美国发展,愿意回国效力的人仅为20.6%,让小编感到非常遗憾。去美国读书我们可以理解,毕竟泰晤士高等教育2020世界大学排名前十的大学中,美国就占据了7个,但是为什么都想要留在美国发展?他们又能否如愿以偿?胡侃教育认为主要原因可能还是美国与国内的待遇差距问题。首先,要知道到美国留学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能够公费留学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自费去的美国,美国大学的学费又十分昂贵,动辄几万美金一年的花销,几年留学生涯下来怎么也要花费几十上百万人民币,很多家庭根本无法负担如此高额的费用,于是有很多人都会选择贷款求学,比如哈佛大学法学博士詹青云就曾贷款百万留学美国。所以我国在美国的留学生大概可以归为三类:公费、家境好的自费,家境差的贷款。一般来说,家境好的自费留学生在毕业后很多会选择回到祖国,毕竟家境殷实的他们对工资待遇不会太过苛求,他们追求的更多是学有所长,这样回到国内或者可以帮衬家里(比如:李嘉诚的两个儿子李泽钜、李泽楷,碧桂园的杨惠妍等),或者由家里帮衬自己的事业,而父母自然也是更希望孩子能陪在自己的身边。但是公费与贷款的留学生则不一样,其中尤其是贷款的学生,他们对于金钱的渴求更为迫切,他们需要金钱来偿还百万贷款、改善生活条件、帮扶家庭。而目前美国的待遇普遍要比国内好上不少,所以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的中国籍博士生选择留在美国发展。当然了,也有很多人是对于学术以及科研环境有着很深的追求,所以想要留在美国。不过,他们的想法虽然是美好的,但想要真正留在美国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美国的工作签并不好申请。美国工作签证的常规配额是8.5万个,其中2万个专门为美国硕士学位或更高学位获得者而预留,6.5个普通配额中,6800个单独留给新加坡和智利公民,剩余的才适用于具有美国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申请人。再对比109万国际学生,名额显然是不够分配的,因此到了最后,只要你没有签证,不管你愿不愿意最后都要回到祖国。不过话又说话来,现在我国有这么多的博士想要留在美国,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他们真的全部留下了这绝对是我们国家的损失,也从侧面说明了我们在留住人才的这条道路上还任重道远。对于这些博士生的选择,你怎么看?欢迎评论。最后,小编诚意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虎妈战歌》,她给女儿立了十大家规:不准夜不归宿、严禁孩子看电视、玩游戏,最后两个女儿都上了哈佛,很有意思,值得一看。注:以上仅为胡侃教育个人观点,任何不同意见欢迎交流探讨。我是胡侃教育,专注挖掘有深度的教育资讯,期待您的关注、点赞、评论、分享,谢谢。

杜鹃

中国每年有多少博士毕业生,博士过剩了吗?

博士是我国学位体系中的最高学位,拥有博士学位意味着一个人的能力已经从实习阶段进入了学术阶段,博士也是我国科学研究未来的“主力军”。而每年我国大约有5万左右是博士毕业生,这基本上和美国差不多,大约是硕士毕业生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如下如是各个地区研究生毕业人数。2016年博士毕业生人数由上图可以看出,我国的博士毕业生分布和高等教育资源分布是相似的,北京、江苏、上海三个地区每年的博士毕业生人数最多,其中,近半的博士毕业生来自这三个省份。当然,就博士毕业生来说,在很多“省份”仍旧是“稀缺”的,比如重庆、河北、河南、福建、云南、江西等中西部地区,每年的博士毕业生也就几百个人。为什么要读博?首先,对于很多名校的毕业生来说,硕士和博士的待遇实际上是差不多的,而且读博还需要多花3-5年的时间,对于单身女青年来说,读博是一个艰难的选择。然而,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会选择读博?一是理想和情怀。从小学开始,我们的理想随着自己的长大而慢慢“变小”,从开始的科学家、发明家,到现在只要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理想在随我们越来越远。而当硕士毕业,似乎儿时的理想又离我们如此的近,而读博让你走上学术之路,从此踏上实现儿时理想的舞台。二是现实让我选择读博。对于很多普通大学的硕士生来说,有些不吃香的专业,毕业后不上不下,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如果家庭不算富裕,毕业后买房买车又是一个困难的问题。而读博毕业到高校,一套安置房,解决配偶工作等等,足以吸引大量的人选择读博,当然,随着博士毕业生的增加,这类待遇正在缩水,中西部可能还有,东部高校、科研单位引进博士可能这类待遇少了。中国博士学位含金量多高?实际上,我国很多的学历学位并不被国外认可,甚至港澳台的也不承认大陆的很多文凭。那么我国的博士含金量有多高呢?小编没有找到很好的例子来说明,但是我们也可以从各大高校人才引进的要求来看,起码我们自己的大学,对自己培育的博士认可度是不高的。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等国内一流名校,人才引进基本上只要一些国外的名校,自己培养的博士基本上很难直接留在本校,只能到国内的二流大学,继续做科研,而二流大学的博士,只能去三流大学,三流大学的博士只能去九流大学了。我们虽然博士毕业生和美国相当,但含金量就差了一大截,这与我们的博导制有关,导师带的博士越多,自己的“收益”也会越多,就如曾经有一个博导一同时带了47名博士,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中国博士过剩了吗?犹如前文所说的,我国博士学位的含金量参差不齐,那么我们的博士过剩了吗?从数量上看,我国是一个产博的大国,每年博士毕业生超过5万人,这和美国是相当的,但从质量上,还有差的比较多。因而小编认为,从数量上看,我们的博士实际上已经过剩了,但从质量上看,博士仍旧还是稀缺的,不然我们的那么多名校为什么不招自己的博士呢?反而还要大量的外国“博士”?

泣涕沾襟

中国留学生对美国有多重要?每年毕业的博士生就有近6千人

前不久,美国政府发布了一则公告,将暂停部分中国留学生和研究人员以非移民身份入境。但很快就遭到了自己人的打脸,美国密歇根大学工业与运营工程系教授布莱恩·丹顿,发表了一篇题为《对中国留学生的禁令将使美国企业、大学和创新力窒息》的文章,白宫没有意识到中国人才在美国科技领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美国为什么要限制中国留学生?白宫的理由是因为部分中国留学生威胁到了美国的“安全和利益”、“窃取美国敏感技术和知识产权”,所以美方认为中国留学生应该受到限制。但这些所谓的“罪状”,美方没有实质性的证据做支撑,和限制中国企业与美国合作如出一辙,是单方面的行为。布莱恩教授认为白宫政府的举措将阻挡中国学生赴美求学,完全没有考虑到美国企业和大学的利益,是弊大于利的。白宫政客习惯性地通过抹黑和甩锅等举措转移国内矛盾,但针对中国留学生的做法不仅无法转移自身的矛盾,反而令多个大国的学术研究遭遇了困境,甚至可能令一些项目夭折。事实上,中国留学生为代表的华裔研究人员占美国科技领域的很大一部分,他们广泛分布于医疗、军工、电子等领域。据美资料显示,中国一直是最大的留美生源国,这些留学人员每年不仅为美国创造数百亿美元的收入,还推动了该国的科学研发,中国赴美留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占大多数,每年毕业的博士生就有近6千人,即便他们最后没有留在美国,在美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也作出了不少贡献。如果将这些留学生拒之门外,美国将面临着重大损失,甚至可能导致美国无法抢占未来科技的先机。美国媒体日前发布报道,称中国人才是美国人工智能(AI)的秘密武器。报道具体举例了美国国防部的AI项目,美军旨在通过AI提升美军技术,而其中一个重要项目所依赖的谷歌团队,有不少都是中国人。有趣的是,白宫强调中国人才可能存在“问题”的关头,五角大楼依然要保全这些中国技术人员。中国研究人员在越来越多的未来科技领域中崭露头角,去年推广的神经信息处理系统进展大会中,受到中国教育的研究者贡献率超过33%。美国技术部门认为白宫阻截中国人才的行为将影响美国在AI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因为这些人很可能回到中国全力为中方的项目服务,届时美国将很难超越中国。值得关注的是,最新的世界大学排名发布,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的中国顶尖大学获得了在排名史上的最高排位,其中清华由16名上升到第15名,亚洲前三。英美大学则遭遇集体下滑,美国的153所学府中有112所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再排除优秀科技人才,不是明智之举。

大老千

博士生的延期毕业率到底有多高?39.68%!

来源 | 《研究生教育研究》2020年第2期作者 | 高耀、陈洪捷、王东芳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来源于2017年度“研究生培养质量反馈调查”中的“全国博士生离校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进行,各阶段的抽样单位是:第一阶段以全国范围内的研究生培养单位为抽样单位,综合考虑不同研究生培养规模;第二阶段以全国省域划分为二级抽样单位;第三阶段以院校类型为三级抽样单位,兼顾综合类大学及行业特色类大学。抽样兼顾院校层次、所在地区、学科大类及培养规模,突出代表性。在具体抽样过程中,为保证抽样单位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和异质性,首先按照各培养单位研究生学位授予规模大小进行排序,然后按照抽样方案设定的院校样本量需求计算出一定比例进行等比例选取,并综合考虑培养单位的省域分布、层次分布、类型分布等因素,最终确定了100所研究生培养单位作为此次调查的样本单位,并对这100所院校的毕业研究生进行全覆盖调查。本次调查中全国共有61所院校完成调查,博士生问卷共计发放18367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820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44.68%。根据研究问题需要,本文仅统计脱产博士毕业生数据,纳入最终统计范围的问卷数为7367份。01博士生延期率有多高?1.多维度下的博士生延期率首先,个体特征方面,从性别、入学年龄、选拔方式及出国(境)经历四个维度分析,见表1。 由表1可知,整体而言,博士生的平均延期率为39.68%。性别方面,女博士生的平均延期率要略高于男博士生。入学年龄方面,博士生的入学年龄越大,则平均延期率也越高,且26岁以下毕业的博士生群体,其平均延期率不足35%,而在大于30岁的博士生群体中,其延期率则上升至43%左右。选拔方式方面,总体来看,贯通式培养(含提前攻博、硕博连读和直接攻博三种类型。为便于分析,本文将非提前攻博和硕博连读归入“硕转博”类型)的博士生,其平均延期率要明显低于分段式培养的博士生,且贯通程度越高,则博士生的平均延期率也越低。既有研究指出,贯通培养可以提升人才培养效率,而且可以将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关键节点的“质量控制”落到实处。本研究则为上述观点从延期率角度提供了新的证据。出国(境)经历来看,在读期间有出国经历的博士生群体的平均延期率要略高于没有出国(境)经历的群体。出国(境)经历对拓展博士生的国际学术视野、增强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促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有重要作用,但也可能会对其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能否正常毕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根据博士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更具弹性的学制应是博士生培养机制改革中的重要议题。其次,学科特征方面,从学科类型和“一流学科”入选情况两个维度展开分析,见表2。一方面,从学科大类来看,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类博士生的平均延期率均在35%左右,而自然科学类的平均延期率则略高于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为36%左右。在各学科大类内部,不同学科门类的平均延期率差异明显。具体而言,人文学科中,历史学的平均延期率最高,为45%左右,哲学和文学学科的延期率在40%左右,而艺术学延期率最低,不足20%。社会科学中,博士毕业生的平均延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教育学(44.44%)、管理学(38.72%)、法学(31.79%)和经济学(27.23%)。自然科学中,农学的平均延期率最高(45.93%),其次为工学(39.52%)和理学(38.95%),医学的延期率最低(20.62%)。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CGS)的一项研究指出,十年内博士学业完成率呈现明显的学科差异,工程领域最高(64%)而人文社科领域最低(49%)。2008年日本人文、社会专业博士生延期比例高达84.9%和68.2%。另一方面,从是否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情况来看,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学科,其博士生的平均延期率为30%左右,这一比例要明显低于未入选“一流学科”博士生的平均延期率(41.90%)。第三,院校特征方面,从院校层次和院校地域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之所以将院校所在地域纳入分析框架,主要考虑到目前我国区域之间博士生培养的规模、条件差异较大,博士生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少数高水平大学,这些差异可能会对博士生的培养效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便于分析,根据最新的国家“双一流”建设入选情况,结合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简称“中国社科大”)侧重科学研究的特色,将院校划分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科大和中国社科大及其他高校四个层次;将院校所在地域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类。表3的分析结果显示,从院校层次来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博士生的平均延期率最低(37.06%),其次为其他高校(37.42%),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科大和中国社科大的博士生平均延期率均超过40%。从院校所在地域来看,博士生的延期毕业率在东部(35.79%)、中部(42.38%)、西部(44.99%)三大区域之间依次上升。若单纯从博士生培养的效率视角来看,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博士生培养存在“低效率”问题,这一发现值得引起重视。02博士生延期时间有多久?1.多维度下的博士生延期时间首先,个体特征方面,整体而言,延期群体中,有48.15%的延期时间为一年,19.05%的延期时间为两年,而延期时间在半年左右和超过两年的比例分别为13.01%和12.50%。性别方面,男性和女性在延期时间分布上呈现较为一致的分布规律,平均有接近一半群体的延期时间为一年,但也有三成左右的群体延期时间在两年及以上。入学年龄方面,大致呈现出入学年龄越大,延期时间越长的分布规律。具体而言,在26岁以下群体中,延期一年的比例接近55%,而延期时间在两年及两年以上的比例在7%左右,但随着入学年龄的上升,延期时间在两年及两年以上的比例明显上升,在大于30岁的群体中,延期时间在两年及两年以上的比例超过27%。选拔方式方面,直博生、硕转博及普通招生群体延期时间在一年左右的比例逐渐下降,而普通招考这类非贯通式培养博士生延期时间在两年以上的比例要明显高于直博生和硕转博博士生群体。出国(境)经历方面,有出国(境)经历的博士生群体延期时间在一年的比例明显高于没有出国(境)经历的群体,但后者延期时间在两年及两年以上的比例则要明显高于前者(见表5)。 其次,学科特征方面,从学科大类及门类来看:人文学科中,延期时间为一年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历史学(65.00%)、哲学(52.94%)、文学(46.39%)和艺术学(40.00%),但艺术学博士生延期时间为两年的比例占到60%,文学博士生延期时间在两年以上的比例明显超过历史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中,经济学博士生延期时间为一年的比例(65.00%)明显高于其他学科,但教育学和管理学延期时间在两年以上的比例则明显高于法学和经济学。自然科学中,农学博士生延期时间为一年和两年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学科,而延期时间在两年以上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工学、医学、理学和农学。从“一流学科”入选情况来看,相对于未入选的学科而言,“一流学科”博士生群体延期时间在半年的比例略高而延期时间在两年以上的比例则略低(见表6)。 院校特征方面:从院校层次来看,国科大和中国社科大博士生的延期时间在半年及以下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院校,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博士生延期时间为两年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院校。从院校所在地域来看,中部地区院校博士生延期时间在半年及以下的比例要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院校博士生延期时间为两年的比例要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博士生延期时间为一年的比例则要略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见表7)。 03基本结论本文利用2017年全国博士生离校调查大样本数据对博士生的延期毕业率、具体延期时间及其差异进行了量化研究,得出如下四点主要结论:第一,整体而言,博士生的平均延期率为39.68%,在延期的博士生群体中,有48.15%的延期时间为一年,19.05%的延期时间为两年,而延期时间半年和超过两年的比例分别为13.01%和12.50%。第二,从个体差异来看,性别方面,女博士生的平均延期率要略高于男博士生,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显示,在自然科学中,男性延期概率要显著低于女性;入学年龄方面,入学年龄越大,博士生延期的概率越高,且延期的时间也越长;选拔方式方面,硕转博、直博生这类贯通式培养博士生的延期率要明显低于普通招考类分段式培养的博士生,且博士生培养的贯通程度越高,则延期概率越低;出国(境)经历方面,在读期间有出国(境)经历博士生的延期概率要显著高于没有出国(境)经历的群体,且这种差异尤其体现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类学科中。第二、从学科差异来看,人文学科大类中,历史学(45.05%)的延期率最高,其次为哲学(40.48%)和文学(39.52%),艺术学(18.52%)延期率最低;社会科学大类中,教育学(44.44%)的延期率最高,其次为管理学(38.72%)和法学(31.79%),经济学(27.23%)的延期率最低;自然科学大类中,农学(45.93%)的延期率最高,其次为工学(39.52%)和理学(38.95%),医学(20.62%)的延期率最低。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与人文学科相比,农学博士生的延期概率显著更高,而社科和医学博士生延期概率则显著更低。此外,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计划的博士生延期概率要显著低于非“一流学科”博士生,且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第三,从院校差异来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博士生的平均延期率最低(37.06%),而国科大和中国社科大博士生延期率最高(43.93%),博士生的延期毕业率在东部(35.79%)、中部(42.38%)、西部(44.99%)三大区域之间依次上升,进一步的回归结果显示,在自然科学中,院校层次越高,博士生延期概率越高,但不同区域间延期率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04相关讨论首先,博士生是否延期及延期时间长短直接取决于博士生学制长短的规定。我国博士生学制规定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1-1990年)的学制为2~3年,第二阶段(1990-2000年)的学制为3~4年,第三阶段(2000-至今)采取弹性学制的现象日益普遍。一些学者对博士生的学制规定及变革方向进行了相关研究,建议未来改革方向应适当延长博士生学制并扩大弹性区间。这需要相关部门协调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特别要做好延长学制后博士生的资助、心理辅导、就业服务等辅助工作,确保博士生能够安心且专心进行学位论文撰写和研究工作。其次,博士生是否延期及延期时间长短也取决于学位论文选题的难度和挑战性。实行弹性学制有助于鼓励博士生选择难度更高、更具挑战性的选题,而不是仅仅为了顺利毕业而选择一些四平八稳、难度较低和挑战性很小的选题。任何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选题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培养单位应在一定程度上营造宽松、容错的良好研究氛围,鼓励博士生能够静下心来从事学术研究,为取得更具创新价值的成果创造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第三,博士生是否延期及延期时间长短也取决于不同的学科文化及学科知识生产的方式和规律。不同学科研究成果的产出规律和产出周期有较大差异,因此不必制定出整齐划一的培养年限和学制,而应该充分遵循学科知识生产的“内在规定性”,充分发挥基层学术组织和导师(组)在博士生培养中的基础作用,任何外部培养管理方面的“规定动作”均应建立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而不宜采取由上到下的行政命令式干预。硬学科、软学科、纯学科、应用学科等不同学科博士生培养及学位论文撰写呈现较大差异,因此需要培养单位更具个性化、灵活性和动态性的培养过程及管理服务作为支撑。第四,博士生是否延期及延期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到我国博士生培养的效率和质量。理论上讲,博士生培养的高效率必须是建立在高质量的基础之上,而在很多时候,质量和效率之间又会产生矛盾性—过分追求高效率可能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而过分追求高质量又可能以牺牲效率为代价。因此,如何能在博士生培养的质量和效率两大价值取向之间取得平衡,努力达成高质量基础上的高效率,是未来亟待深入探索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博士生培养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博士生的延期毕业率到底有多高—基于2017年全国离校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表于《研究生教育研究》,2020年第2期;作者:高耀,陈洪捷,王东芳。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七围八围

中国高端人才流失有多严重?权威数据:博士生留美率高达79.4%!

最近,美国高等教育数据权威机构的数据表示,自2006年起,中国赴美留学生数量成倍增加,而美国前往中国留学的学生数量,却在多年来几乎都维持在一个恒定不变的数据。相反,美国博士授予量逐年增长,自1957年开始至今,平均的增长率约为 3.2%,其中排名前三的国际留学生博士授予人数最多的国家分别来自于中国,印度以及韩国。仅拿2018年的数据来说,美国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博士学位获奖者人中,中国国籍的学生数量多达6182名,而其中有79.4%的博士毕业生决定留在美国继续工作。相比之下沙特的留美率仅14.9%,伊朗则是最高,约为91.6%。这份调查数据的参考性非常强,该数据报告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下属的科学工程,人文基金以及医学卫生等权威机构负责提供的数据情报。而我们从这份报告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优秀高端人才流失量高的惊人,在欧美国家,学位的授予是相当严格且专业的,因此每年接近40万的中国留学生中仅有6000多位博士毕业生,再加上中国目前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带动家庭经济的提升,自费留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硕士成为了目前的主导,这样的大环境下含金量最高的博士毕业生数量依旧没有变化。目前我国为了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不断提升国内的各项试验设施水平,还将大把大把的钱投入到了海外归国学子的福利问题上,可以说是软件硬件都在不断往上抬,只求那些出国留学的人才能回到国内为国家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与此同时,对外招募大量的外籍科学人才,来弥补国内高端人才不足的问题。虽然这政策带来的效果非常理想,但是真正含金量高的海归博士毕业生的数量却不容乐观,这也一直都是我国的一块心头病,如何才能吸引那些高端顶尖的学子归国。要知道,目前仅全球材料科学界影响力最高的十位科学家中,美籍华人就占了6席,并且其中5席都是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学子,这样的数据让人不得不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