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京理工大学2021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必看考研经验日出多伪

北京理工大学2021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必看考研经验

一、招生信息院系: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统招人数:15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3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80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本专业研究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旨在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本专业设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唯物史观与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政治制度三个研究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政治学专题研究、社会学专题研究、伦理学专题研究、全球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西方哲学史论、国际关系专题研究、当代社会思潮、廉政文化专题研究等。课程设置面广,涉及政治、经济、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专业课的核心内容:紧密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科学体系、本质特征及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实践中的创新和发展,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基本内容:1.从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批判性、建设性。2.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当代形态,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哲学革命,实践唯物主义在当代学术界的争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及其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实践的内涵、形式、物质性、社会制约性,“实践是人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三者的逻辑辩证关系。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其他专业的同学可能不了解我们专业,所以就说背就可以了,其实见解有些偏颇,我们是理解为主,记忆为辅,我们前期都需要先理解以后在进行牢记,首先你需要思想层度要达到标准以后,你才知道如何运用这些理论与思想。关于公共课(1)政治。考研政治界的大佬应该非肖老师莫属,毕竟人家驰骋考研政治战场、年年都有押中题不是随便说说的,所以我的政治是完全跟着肖秀荣老师安排的路线一步步走的。我们当时大三下学期开学就去实习,到五月份实习才正式结束,实习回来还要准备实习汇报、期末考试什么的,所以我正式入手准备考研相对其他同学来说已经很晚了,大概六月末才开始初步的准备,所有的书也是那个时候才买回来。我关注了肖秀荣老师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上面会同步发一些考研计划安排建议,我按照肖老师的计划,七八月第一轮复习,专心看那本大书,这是基础,一定要相当认真的对待,任何疑点都要查资料解决,重要的知识点着重记忆、做好笔记,我的笔记是直接记在书上的,但过一遍这本最厚的书后,我自己根据书做了几个模块的框架图,尽可能详细,这是方便以后做题查阅。我安排的政治复习时间是每天上午英语学习后,大概九点多的时候,持续两个到三个小时,根据每天的学习任务不定,然后晚上再用一个小时左右来复习或巩固。因为政治真的非常枯燥,即使对于本科就是学政治的我来说也是,而且点非常多、细,那本大书刚拿到手真的望而却步,所以我选择在每天最清醒的几个小时来看。好在肖秀荣老师的书脉络非常清晰,静下心来看真的能学到很多东西。英语复习用书:《新祥旭考研红宝书》我的英语基础不错,四六级都是600+,由于准备时间比较短,没有在英语上花过多时间。做了04年到14年的真题,查了所有阅读里不认识的单词,大致看了小作文的类型。准备留下15到18年的真题用作考前模拟,但因为最后没有时间作罢。近几年的英语真题都比较简单,完型和阅读都有明显的难度下降。英语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可以在考研文库里仔细研究一下历年的阅读真题,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可以着重注意小作文和大作文,后面给的范文就很不错。强烈建议时间充足的同学自己动手写作文,看10篇不如自己动手写1篇效果好,多写写在考场上才不会感到生疏。以上就是我的考研经验和心得,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考研这条路上以前没什么人,现在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一条宽阔的大路了。希望每个人都能如愿走上自己喜欢的路。

比丘尼

郑德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推动者

新华社长春1月4日电(记者 李双溪)“我坚决要在党的直接教育下,在各种工作中起模范作用,必要时流尽我最后一滴血,灌溉在党的事业,引为无上荣耀。”这是郑德荣入党志愿书中的一段话。这位红色理论家、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穷其一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发展。1952年,26岁的郑德荣刚刚从事党史研究时,是出于对同样年轻的一个政党如何成为执政党的兴趣。研究得越深入,他越觉得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学问,是一种真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被借调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工作两年,接触到许多珍贵的党史资料。那些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地下党员用生命保存的档案,让他对自己的信仰有了更坚定的认同。郑德荣是最早将毛泽东思想研究体系化的理论家。他与人合著的《毛泽东思想史稿》是系统研究毛泽东思想的第一部专著,在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具有开拓性地位。他主编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改革开放后最早一部创立了概论体系的教材,印刷13次发行100多万册,至今仍在全国高校广泛使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郑德荣在全国第一个成立了毛泽东思想研究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郑德荣写下大量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他的思考总是与时代同步,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党的十九大之后,又扩大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8年2月的一个深夜,92岁的郑德荣从昏迷中醒来,叮嘱家人:“告诉我的学生,要不忘初心……”3个月后,老人溘然长逝,这句话成为他留在世上最后一句完整的遗言。“他用一生践行了自己的信仰。”学生们说。(完)

黑之雨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进行了艰辛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明确了基本任务、提出了根本遵循。形成丰硕的实践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其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多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了丰硕的实践和理论成果。从中国化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了一个新高度。从时代化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时代本质与时代趋势,不仅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命题,而且深刻回答了重大时代课题以及“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人类命运问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从大众化看,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吸引力大大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取得了多方面新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阐释更加系统、更加全面、更贴近实际。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当代中国实际问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理论研究能力有了比较大的提高。近年来,学术界深入研究、阐释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出版了一批精品力作。这些著作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内在逻辑以及新时代、中国梦、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党的建设等,提出了不少创新的观点。 为学者提出新任务和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当更好地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研究好阐释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际形势正在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回答一系列重大问题。比如,如何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如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如何应对逆全球化,如何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等。要想回答好这些重大问题,需要我们真正地研究好、运用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当更好地宣传、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更是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遵循。要把握其科学内涵、精髓要义,把握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把握其历史地位和鲜明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新时代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取得更多新成果,要系统全面、深入准确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并准确解决。在更加深刻系统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其人民性思想要求和话语特点,更好地理解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确保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43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他还强调:“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要理解和把握时代的本质,理解新时代是马克思阐明的历史大时代中的一个伟大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伟大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明显的大众话语特点。习近平总书记的许多重要讲话都运用了通俗易懂、让人耳目一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话语,值得我们理论工作者深入研究。例如,习近平在2015年12月11日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讲到“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形象地讲,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挨打”“挨饿”“挨骂”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比喻回答了共产党人近百年来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逻辑,概括准确、便于理解和记忆,令人印象非常深刻。我们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深入研究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种大众化的语言和话语特点,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路径。(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青青之麦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021年考研经验和备考指导

一、关于择校和定专业考哪个学校?考什么专业?考研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下面教大家怎么去进行选择。我考虑的因素包括地域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确定了学校后,专业的选择又成为了横亘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在我看来,专业的选择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兴趣所在、专业基础、就业规划。我个人建议你优先考虑自己喜欢的专业,并多了解与这个专业有关的就业岗位,大致确定自己可以接受的就业范围。你们择校的时候如果信息不好找的话,可以去考研文库里看看,里面各种信息资料还是蛮全的。二、考研初试经验英语:我的英语不算很好,我复习的较早,三月份就开始准备,主要是以单词为主。中期主攻阅读理解,在这期间,用书《阅读的逻辑》进行,对长难句进行解析。后期,在十月份开始准备新题型和大小作文。十一月份开始做真题,做真题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时间,刚开始可以不写作文,但其余时间一定要掌握好。不要追求速度,刚开始要保证好准确率。要保留最近三年的真题不要做,当作测试。思想政治理论:政治我属于比较高的分数。因为这个专业和政治还是有一些重合的。我在暑假时一边看精讲精练一边进行相关章节的练习。分为五个部分,马原、史纲、毛中特、思修和时政。其中,马原最难理解,可以看相关的视频讲解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近代史几乎是高中学过的一些历史知识,背诵记忆就可以。毛概,每年都会有新增的知识点。思修就是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次的道德法律约束。时政就是时事热点与政治,这个一般出到十二月初而且会有各家机构的老师整理并预测。十月下旬大概背诵的小手册都会出来,疾风劲草、小黄书等各个版本随便哪一本都可以进行背诵并做相关练习。十一月开始做广为熟知的肖8以及其它政治老师的模拟预测卷,十二月份背诵押题讲义再进行相应选择题的查漏补缺,就差不多了。专业课在复习毛中特这门课程的时候使用的参考书包括:毛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论(2018年版)、精讲精练、毛思想概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部分毛选。毛中特这本书以8-14章为重点,1-4章次之,5-7章再次之。第一遍:先梳理框架。例如,可以使用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来逐层梳理。需要说明的是,梳理时也可以思考编写组编写这本书时候的逻辑顺序,对构建自己的框架很有帮助。同时,要勾画并重点背诵每节的关键句。第二遍:按照框架逐句理解+背诵原文。但是背诵完不要觉得自己就能全记住了,第一遍正式背诵后忘记一大半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这个阶段大家不用感到焦虑和失落,要做的是及时调整心态,投入第三遍的背诵之中。第三遍:重点部分要反复背诵,不重要的部分理解即可。除此之外,还要关注一些比较细碎的知识,同时多看学习强国、新闻联播等等,既能积累一些时政知识,又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精讲精练主要用为辅助工具,帮助搭建框架、找出细碎知识点等等作用。总的来说,按部就班的看就可以了。在专注课本的同时,也要适当阅读一些其他专业的读物。我读的是新祥旭学姐帮我列出的书单,她们是上岸的直系学姐,指导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例如毛概、三十讲和毛选。毛概和三十讲都看了一到两遍,毛选没有全部看完,但是重点的篇章都看过一到几遍不等,例如《实践论》《矛盾论》等。  复习中后期则主要依靠纲要和院校真题,根据真题对标课本,分析真题考察的重点章节、考察内容、总结答题模板。三、小结想象一下自己如果能够考上研究生,将来会面对一种怎样的人生,怎样的环境。给自己一个积极向上的,阳光的,美好的暗示。做到适时适度放松,尽量让自己保持一个劳逸结合的学习状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相信你就能上岸!

孙叔敖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内在统一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为增强理论自信,推进理论创新,中国理论网特推出系列解读文章,阐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渊源,以飨读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是普遍真理与实践发展的逻辑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一个理论发展的历史过程,也是在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上“中国特色”形成的过程。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历史经验。在中国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领导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经过了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惨重教训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才开始探索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途径,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并在革命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最基本的历史经验总结之一。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努力贯穿社会主义建设全过程。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党一刻也没有停止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一刻也没有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停止进行理论探索。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围绕社会主义建设做了大量探索,并做出了许多宝贵的理论概括。比如,关于“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两步走”的战略步骤,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关系的思想等,都为之后的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经验。改革开放就是从理论探索、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开始的。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坚持从“中国情况”出发,成功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并且要努力“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对在实践中初步形成的“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从理论层面初次作了系统概括,表明我们党开始形成一整套与以往不同的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认识。改革开放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延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一方面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老祖宗要讲”;一方面根据形势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经验总结,讲出了中国“新话”,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同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范畴,但两者形成于不同历史阶段,面对的时代背景和需要解答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都不同,因而是两个具有不同理论主题的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应用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现时代的传承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历史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应对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突破新障碍的基本理论要求。现在,习近平又根据新的形势发展需要、新的实践经验需要和新的理论创新需要,提出要建设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也是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的表现,是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发展的理论自觉的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迈向新阶段、当今世界经历新变局、我们党面临执政新考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一思想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创造性运用实践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群众的观点、全面发展的观点,树立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提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既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指南,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本文摘编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内在逻辑研究》一书,内容有删减。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理论网【责任编辑:徐匆】来源: 中国理论网

合租客

郑德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推动者(2)

新华社照片,北京,2019年1月4日 郑德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推动者 郑德荣在东北师范大学校门前留念(1985年6月21日摄)。 (配本社同题文字稿)新华社发

九月刊

吴昌德: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读《中国共产党简史》,一个深刻感受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一个又一个个伟大胜利,一条根本性的经验就是,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列宁有句名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然而如果不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只是简单地照抄照搬马列的词句和外国的成功经验,同样解决不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以教条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导致革命和建设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的教训非常深刻。早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同志就说过:“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他还曾尖锐地批评那些动辄拿本本来的教条主义说:“教条主义只会对党的事业产生危害。”我们党正是在斗争实践中,总结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伟大飞跃,从而引领中国取得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巨变,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第一次伟大飞跃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成功创造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人民战争、统一战线等一整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团结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第二次伟大飞跃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地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第三次伟大飞跃是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要解决中国的问题,需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也不能脱离、背离、否定马克思主义,而要立足并扎根中国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与生命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家发展面临多重风险挑战,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行更为艰巨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开始迈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我们必须在新阶段新起点上,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理论创新发展到哪里,理论武装工作就应该跟进到哪里。马克思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党的创新理论只有让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才能变成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开拓创新,更有成效地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用鲜活丰富的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夫天地者

“出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发展史”研讨会在京召开

研讨会现场(房程 摄)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活动,4月1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出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发展史”研讨会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图书出版史”开题报告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在座谈会上表示,出版工作在百年党史中始终发挥着传播真理、坚定信仰、教化育人的功能,对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系统梳理、深入研究出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发展史以及当代中国出版图书出版史,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党史研究的理论视野,为当下新闻出版实践提供了有益指引。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表示,党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十分重视出版工作,出版也在党的各项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出版的本质是传播知识、传递文明,我们需要站在知识和文明的高度来看待出版,自觉发挥出版宣传真理、陈述事实的功能,将其作为一项严肃的文化事业推进。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集团原总裁聂震宁概括了出版工作在中华文明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发展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并从出版的延伸环节“阅读”的角度强调了出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重要作用。随后,中国编辑学会会长、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原院长郝振省,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贺耀敏,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国仓,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辛广伟,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黄晓新,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王关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周勇分别就“当代中国图书出版史”项目的研究方法与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新中国的出版事业和出版学科的建设等话题阐述了观点。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李永强主持。当天下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图书出版史”开题报告会正式召开。会议由项目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周蔚华教授主持,各子课题组负责人介绍了项目进展情况,与会专家就该课题内容进行热烈讨论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周蔚华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和提供的建议表示感谢,并表示接下来会与各子课题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沟通,做好进一步的详细规划与任务安排,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责编: 常薇薇)本文来源:中国西藏网

苍之茧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研究

#三大体系#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站在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起点上,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研究基础,加强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学理阐释,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4月11日,百年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事业学术论坛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上海举办。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在会上表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全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不仅可以更精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深刻内涵,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还可以从实践上和理论上更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当代中国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对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构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取向的国际话语权也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胡劲军认为,在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奋斗的100年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忠诚地传承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并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书写了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篇章。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如何改变长期以来国际舆论格局“西强东弱”的局面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提出,通过分析中国共产党从一大到十九大报告中的高频词,可以归纳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话语变迁的几个鲜明特点。一是旗帜鲜明,亮出自己的观点;二是针对性强,对普通大众,对国民党反动派,对国外列强,各有一套话语表达的策略;三是平实晓畅,说群众话,说大白话,说人人都能听得懂的话;四是与时俱进,在百年历史的不同阶段始终保持着话语的新鲜感与时代感。我们应从历史上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构建的成功经验中汲取营养,加快构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 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舆论环境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徐光春提出,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和话语体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家国情怀、丰富的政治经验、广阔的知识阅历、熟练的传播技能、积极的创新精神。应坚持不懈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舆论环境和发展空间。要用实践激发真理的战斗力,用事实说明真理的科学性,用实心扩大真理的影响力,用实力增强真理的关注度,用实效求得真理的话语权,用新思想开创真理的新局面。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君超表示,“十四五”规划强调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不仅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的新闻学学科体系,而且从更加宏观、系统的角度审视当前学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问题。为此,应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发展。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严三九认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不仅能够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实践创新,还能够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因此,在不断寻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道路上,需要通过研究与实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新的风向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研究,需要理论与实践相协同、传承与创新相协同、研究与育人相协同,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联动探索。学术界应总结好、阐释好、运用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共同推进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通过学术阐释讲好中国故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米博华表示,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具有双重意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但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与中国发展成就、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相比,我们在学术命题、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能力建设上,仍需付出更多努力。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作出新的阐释,形成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表达修辞和语义;运用多种传播方式讲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动故事。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龚云表示,话语权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权的本质就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创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旨在推进理论工作创新;打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的通道,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传播。我们要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经验,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通过学术阐释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新时代中国人的故事,掌握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塑造主动权,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问题,让全世界听到并听懂中国声音。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查建国 夏立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实自回也

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读《中国共产党简史》,一个深刻感受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一个又一个个伟大胜利,一条根本性的经验就是,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列宁有句名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然而如果不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只是简单地照抄照搬马列的词句和外国的成功经验,同样解决不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以教条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导致革命和建设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的教训非常深刻。早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同志就说过:“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他还曾尖锐地批评那些动辄拿本本来的教条主义说:“教条主义只会对党的事业产生危害。”我们党正是在斗争实践中,总结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伟大飞跃,从而引领中国取得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巨变,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第一次伟大飞跃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成功创造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人民战争、统一战线等一整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团结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第二次伟大飞跃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地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第三次伟大飞跃是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要解决中国的问题,需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也不能脱离、背离、否定马克思主义,而要立足并扎根中国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与生命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家发展面临多重风险挑战,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行更为艰巨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开始迈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我们必须在新阶段新起点上,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理论创新发展到哪里,理论武装工作就应该跟进到哪里。马克思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党的创新理论只有让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才能变成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开拓创新,更有成效地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用鲜活丰富的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编辑 刘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