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绍的专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无论你是学文科,经济学还是管理学还是工科、理科,无论是你是本科还是大专,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的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的是贯穿整个学习生涯了,高中也在学政治,大专也在学马原,本科也在学马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个小可爱都不会感到陌生,并且基本上每个高校都会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专业,招生学校是非常多的。但是这里小可爱们要区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哦,马克主义理论是法学下面的一级学科,是按法学的国家线来划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下面的一个二级学科,是按哲学的国家线来划线的。很多小伙伴不想考数学,又觉得哲学学不懂,文学国家线太高(355),跨考到法硕竞争又太大,历史学就业又比较一般,亦或者现在复习的很吃力,发现数学根本学不懂想紧急换一个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或许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哦!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哪些院校推荐呢?马克思主义理论全国招生院校多达250+所,也划分几个梯队。接下来咱们结合地区、学校、专业实力来分析下:01第一梯队(顶级985院校,适合实力强劲的学霸报考)●北京大学(从考研的角度来说,全科优势全面,几乎没有薄弱学科,全国的精尖人才都想考北大,马理也不例外)●中国人民大学(学科建制齐全,马理学科实力评估为A+,考研难度很大。)●清华大学(不是五院四系,但是法学大黑马,马理学科实力评估为A+)●武汉大学(五院四系之一,马理学科实力评估为A+)02第二梯队(师范院校为主,适合一定实力的同学报考)●东北师范大学(马理学科实力评估为A+,但由于地理因素的原因,报考热度比不了第一梯队的学校,招生人数多)●中山大学(热门地区985,招生多,报录低2-3:1,是个性价比不错的985)●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地区的211,四财一贸之一,专业课简单,招生15+,复试只刷2-3人)●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学科实力很强,又是热门地区的九大师范院校之一,考研难度大),比较推荐华南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不高,超国家线10分就比较稳了,专业课难度一般。03第三梯队(地理位置不是很好或者偏理工财经类的学校)四川大学、中南大学、兰州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这一类学校都是属于吃了地理位置的亏或者偏理工科的学校,招生人数比较多但是报录比不会很高,大概3-4:1左右,适合有一定实力想读名校的同学。04第四梯队(地方性师范院校和一般211)福建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广西大学,哈工程,辽宁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这类学校报录比低,招生人数一般,考试难度比较小)其中里面比较推荐的是河北工业大学,招生人数40个左右,报录比3:1,且学校在天津不在河北,地理位置也很不错。
一、关于择校和专业院校的选择要根据你所要想去的城市,或者是你本身就特别喜欢的学校,我觉得在选择院校方面一定要看一下学校每年招收的人数,录取的人数以及所考专业每年进入复试的最低的分数。因为有的学校招收人数会特别多,可能一个专业会收50个甚至60个人。拿天大举例来说,马原方向今年统招只招收六个,所以招收的人数越多的学校,当然报考的人也就越多,但是相对来说机会也是比较大。选择学校要多方面考虑衡量,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我是本专业,但是现在考研形势下跨专业考生也越来越多,这是一个改变自己未来的机会,所以不管是坚持本专业还是追随自己的兴趣跨专业都要珍惜并抓住这次机会。天大马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报录比官网并未公布,但是据同学们在考研咨询会上问问题老师们的回答来看大约在5:1—6:1之间,复录比不小于1.2:1,题目难度相比较其他院校来说并不太大,试题涉及内容偏重基础知识,没有偏题怪题。近几年天大马院取消了中国哲学这一专业,需要注意。二、考研初试复习经验(1)思想政治理论政治方面要想得高分,一定要把选择题练好,多去做选择题,错题要多做几遍,三遍四遍都可以把知识点扎牢。时政后期要关注,在做大题的时候一定要找到答题的点,也就是得分点。主观题可以结合知识点基本框架技艺,复习知识的同时可以更快地理清答题思路。参考书:肖秀荣精讲精练配合徐涛政治强化班肖秀荣1000题+徐涛八套卷选择题部分肖四肖八+时政(2)英语一英语一定要珍惜真题,注重生单词,重复记忆高频单词,把长难句理清楚,作文要在背诵优秀文章的基础上积累优秀的句型和例子以及最好的表述观点的方式,翻译我个人是把它放到阅读当中练习的,翻译要放在考研的早期,提升翻译技能的同时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参考书:张剑黄皮书(近三年真题一定要精读精炼)恋恋有词+百词斩APP翻译部分唐静翻译视频+讲义王江涛满分作文(背诵记忆作文的同时一定要自己动笔写,只有自己写出来的好句子才真正属于自己) (3)专业课一:毛中特参考书:高教版毛中特+习近平治国理政专业课一定要形成自己特色的清晰的答题思路,看到一道题目脑海中要有框架意识,一道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的含义、由来、原因、影响、历史意义、现代意义、相关内容、发展趋势等都是答题的素材,不能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要灵活运用记忆的素材,如果遇到没有见过的题目也不要慌,从脑海中搜集相关知识进行作答。(4)专业课二:马原理参考书:高教版马原理+政治经济学马原理涉及的内容知识较多,有一定的知识体系,知识之间相关性较强,所以在记忆知识时要有清晰的知识脉络,可以结合思维导图帮助记忆和复习,基础概念性的知识一定要做到扎实掌握,另外,结合历年真题,可以体验老师的出题方式,进而更好地应对考试。复习专业课期间我找了新祥.旭学姐给我辅导,也非常幸运能碰到这个学姐,在整个复习过程中给了我很多帮助和启发。复习中的大事件:在九月份我参加了一个全国性的大学生讲课比赛,这件事情对我来说印象非常深刻。因为这次比赛不仅给我了一个参赛经历上的比较好的体验,同时面对全国的优秀学子,面对其他高校的学生的优秀的展示,我更加坚定了我要既不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及学识这一方面的决心。虽然也投入了一定的时间,但是我也得到了相应的收获。在我再次投入到备考当中时,我的决心也更加的坚定,我的动力更加的充足。三、考研复试准备经验这次复试采取网上面试,让我们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复试,对于我来说,最大的影响就是我可以在一个比较熟悉的地方进行复试,安全感与稳定感大大提升,通过网络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因为网络比较稳定,通过镜头老师也会更加看重你对问题的回答,看重你在特殊的条件下应对问题的能力。复试内容:(1)英语自我介绍(1-2分钟)+英语短文(抽题)阅读、翻译(1-2分钟准备时间)(2)专业课(科学社会主义概论)题目回答(抽题)(3)老师了解考生个人基本情况,问问题,例如:本科上过什么课?读过哪些跟所报专业相关的书籍?这个专业对你有什么影响?证书考试、四六级情况等。复试难度:涉及面比较广,内容30分钟,复试组老师5-6人。难度大小与个人准备情况相关。复试命题偏向对于复试专业课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注意事项:天大复试前会要求考生提交简历,因此简历的制作要下一番功夫,内容要充足而不繁琐,这也是老师提问问题的基础。四、给学弟学妹们心态方面的建议备考的时候一定要保持稳定的心态,并且遇到问题要积极应对。良好的情绪可以让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增添动力,在不开心或者是有点儿丧失信心的时候一定要去想象一下自己未来的生活,去想象一下自己如果能够考上研究生,将来会面对一种怎样的人生,怎样的环境。多去积极得想象,多去鼓励自己,不要去想自己会失败或者是将来会遇到大的困难,给自己一个积极向上的,阳光的,美好的暗示。在遇到让自己沮丧的事情时,一定要尽快解决,不要让无谓的事情影响到自己的学习进度,也要做到适时适度放松,尽量让自己保持一个劳逸结合的学习状态。
考研倒计时121天!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法硕二战,去年考试英语政治分都不高,每门65左右,所以今年的重点除了提高专业课的分数,这两门科目也比较重视。近1个月的时间一直在跟徐涛老师【乘风破浪的真题】,里面讲了很多知识点以及解题的思路,一直跟着获益匪浅。今日,马原部门的内容已经结束,每个知识点我也都做了全面的总结,今天把这些内容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tips哲学体系中,出现了基础、根本、本质、核心、一切等说法时,这都是高级别的说法,是属于特别确切的说法绝对的高级概念只有:物质、实践、生产方式、生产力,只要它作为主语出现,后面跟根本、决定、一切、核心、基础等词语都不会有问题剩下的高不高级都是相对而言的,重要因素、影响因素等非常缓和的说法,要求就不一样了,一般来说是对的哲学概念中,只有谁比谁高级这个说法,A可以决定B,那么A就比B高级;但是没有谁比谁更重要的说法。但是结合某段材料,可以对某个问题进行更侧重的阐述是可以的。总结:两个概念没有谁更重要,但是两个过程却是可以说谁更重要的。例如:从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比从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更重要,这个说法是正确的有“忽略不计”、“可有可无”的选项一定是错误的1、普世价值/普适价值都是错误的说法2、自由平等博爱是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当中的核心思想,我们提倡的是:爱国敬业诚实友善;3、马恩列经典著作大总结: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个无产阶级的纲领是《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科学总结巴黎公社历史经验的是《法兰西内战》系统阐述剩余价值学硕的是《资本论》,被誉为工人阶级圣经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进行丰富的是《法兰西内战》和《哥达纲领批判》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是《反杜林论》,这篇文章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并且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包括:马哲、政经、科社三个部分,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为了恢复和捍卫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恩国家学说,列宁撰写的著作是《国家与革命》1916年列宁完成了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本质和特征的著作是《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在这篇著作中,同时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几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列宁在1908年写了《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艺术,给马赫主义反动哲学以毁灭性的打击,粉碎了唯心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攻击,深入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捍卫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关于古代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起源的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硕的代表作之一,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4、世界的物质观: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空具有客观性(非观念形式)。时间和空间是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且时空具有客观性和相对性,它依赖于物质。虽然空间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人们关于空间的观念会由于知识的增加而不断拓展时间和空间既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如果仅强调一面,过于片面,是错误的。时空具体物质的时空是有限的,但整个物质世界的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时空要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这个世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外,别的什么都没有,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决定意识,认识是对外在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物质世界的形状、状态等东西与人的实践和认识水平确实是有关的,物质世界与人的时间和认识水平有关;但是加上“客观存在”就是错误的。因为,无论怎么实践,客观存在还是客观存在,客观存在的属性是永远不会变的。任何一种东西,都有它的物质状态,也有它的意识状态5、统一性与同一性是一个意思,同一就要接斗争,统一就要接对立对立统一=斗争同一,意思就是我们常说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可分割关系属于对立统一,对立统一强调的是两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当我们只想强调它的联系的时候,我们会指出两者是不可分割的6、语言和词语,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语言和词语本身就是物质但是同样的语言和词语,人们对它的理解却各不相同,因此,语言和词语的含义就是意识7、运动和静止矛盾是运动的内在原因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静止找到它的量度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的特殊状态,而不是普遍状态运动的存在方式是时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必须要有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客观事物,就是物质8、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和利益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9、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具有多样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都属于物质,它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由原子构成,也可以不是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现实状态,例如:世界上本没有飞机、轮船,人们通过实践把它们创造出来了!但,创造物质就是错误的说法世界上的东西要么是物质、要么是意识,不存在第三种状态。信息的内容本身是物质,我们对于信息的理解与思考是意识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普遍性就是共性,特殊性就是个性,“白马非马”就是将事物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割裂开了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例如,资本家给工人发工资是表象,但本质是资本家剥削了工人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例如生产力是社会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社会生产的组织形式形态和功能,是指事物本身的呈现与它所具备的作用之间的关系11、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首先,必须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才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在认识论中,实践是高级概念,只有实践才可以成为基础,认识比实践要低级,认识是来源于实践的,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掌握规律的前提,实践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规律永远都存在,规律不能被消灭,规律只能被认识和利用12、普遍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其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事物内部结构都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中;整个世界都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13、质量互变规律“坚持”“积累”意味着事物发展的持续性过程,而发展过程又经由量变到质变,再有质变到新的量变,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但是“在任何条件和情况下,量变都必然会引起质变”的说法是错误的庸俗进化论:量变可以一直持续,不发生质变,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4、永恒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之所以能战胜旧事物,是因为新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新旧事物的区分在于它是否符合历史规律、是否具有远大前途,而不是看时间先后新旧事物相互融合这个说法也是错误的,因为旧事物终将被新事物所取代15、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事物的发展变化,与时间、地点和条件都有关联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过程,符合过程论的观点,是正确的1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规律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规律,一种是人类社会的规律:人类社会历史的规律是人的活动的规律,是人类在改造社会的时间活动中所体现和实现的,且必须予以遵循的规律任何规律,无论是物质世界的规律,还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是人类创造的我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但是却不能创造规律;规律本身是不可以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是规律起作用的方式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的规律,意思是必须要通过人的活动,它才能体现出社会规律来,如果世界上没有人,没有了人类的活动,那么社会规律将无以存在17、综合性辩证法过程论: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事物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即一个事物的产生是多因素作用,但是由某个因素决定的:一个因素决定,剩下的都是重要作用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时间万物都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错觉一定是对某种客观事物的反应,这是正确的。因为错觉是主观的,那么主观的东西一定就是对客观的反映。但却并非一定是由假象导致的18、关于平衡平衡,即均衡,主要考察:质、量、度以及物质运动的相关理论。“平衡”要准确把握事物的度,善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全面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平衡亦涉及到运动与静止的问题,因为平衡并不是绝对的不懂,而是要求内部的各个要素都在动,但是却又刚好能够拿捏住那个度,都在均衡状态。平衡不是绝对不动,而是既要动又要保持着一种相对静止稳定状态19、等价概念个别=特殊共性和个性=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共性也叫普遍性,它具有抽象性;个性也叫特殊性,它具有具体性20、价值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但却并非一定是由持有者的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劳动力作为商品时,那劳动力必然会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工人的劳动力价值是养活这个工人至少需要的物资价值,劳动力的价值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交换是解决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矛盾唯一途径2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列宁指出:实践高于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即能够把人们的思想变成客观现实“预测未来最好的办法是把它创造出来”,意思是要以预见为基础,通过实践真正把科学的预测和理论转化为现实,表明:实践高于认识科学的认识往往具有超前的预见性,是实践的先导,即指导“合一”是不强调差别的一致。而实践与认识有着本质的区别,二者“合一”的观点是错误的,应该说:实践与认识是“同一”的,或者“统一”的“知行统一”、“知行同一”都是对的,但是“知行合一”确实错误的。“合一”是不强调差别的一致,只讲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抹杀了两者之间的区别,认为实践与认识“合二为一”,这是错误的统一、同一,都内在的先承认区别,是以区别差别为前提,然后再来统一或者同一的但是,现在:实行合一是正确的说法先导=指导,认识是指导实践,认识是实践的先导人们能够通过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达到对世界整体的把握,体现了通过个别推一般、个性推共性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世界是无限的,因此事物的属性也是无限多样的,但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只会有一个,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事物的本质是客观的,不随认识的变化而变化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此,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也是实践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人类获得认识的重要途径,只有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因此,不能说哪一种经验更重要。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升华与飞跃我们先有感性认识,但是它是肤浅的,在它基础之上,经过思考加工,才提升出理性认识,所以,理性认识高于高兴认识直接经验≠实践,但:直接经验与实践具有直接同一性,因为,由实践得来的一手经验和认识就是直接经验,当强调直接经验重要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强调实践很重要;当我们强调实践重要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强调直接经验很重要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并且实践和直接经验具有直接同一性22、实践的基本形式时间活动是由主体、客体、中介组成的系统人类实践活动有三种形式:生产劳动、社会政治关系和科学实验,实践最基本的形式是:物质生产实践23、认识的本质直观反映的观点是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的反映外界对象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是能动的反映论,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唯物主义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全面解释了认识的辩证过程人不仅能够认识作用于感官的感觉,而且具有抽象思维能力;不仅有感性认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上升为理性认识人类的认识能力总的来说是没有界限的,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是无限的,尽管当前的认识能力还无法认识所有的东西认识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能仅仅依靠主观感觉自身形成认识,不能否认外在客观世界在形成感觉中的作用,认为感觉单纯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24、马哲中,“高于”的应用场景场景一:A可以决定B,所以A高于B。如: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场景二:A在B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拔高,A比B更深刻,所以A比B更高级,如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25、关于认识的步骤认识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对外部世界进行摹写,第二步再来进行加工创造,进行能动反应正确说法:a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包含着摹写这个步骤;b在人们认识的形成过程中,第一步是对事物进行直观反映;c人们的认识具有摹写性和能动创造性错误说法:a我们的认识就是对外部世界的直观反映/外部世界的摹写;b我们要对外部世界去进行直观反映26、价值评价人类的认识分为两种:一是知识性(认知性)认识,解决“是什么”问题;而是价值评价性认识,解决“对我有什么用”的问题,评价一件事物到底是好与不好认知性评价属于人类认识的第一种情况,就是我们来认识眼前这个东西是什么,如:面前放了一堆水果,分别来认识这些水果是什么?这是香蕉,那是苹果,这属于认知性评价价值评价是具有客观性的活动,而不是主观性。评价行为具有主体性,但不具有主观性真理相关的问题就是对错问题真理是正确的认识,而认识归根到底是属于意识的,不是物质。真理是我们队客观事实的正确认知。真理是客观的,因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另外,真理的检验标准也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却是主观的27、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是正确的说法理论既包括正确的理论,也包括错误的理论。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是应该支持和发展的;错误的理论对实践起消极作用,是我们要打破的束缚28、认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人靠感官本身,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如动物的,但我们比动物厉害,是因为人有一种东西是动物没有的,就是理性、思考、思维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它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指导作用、解释作用和预见作用非理性因素包括人的情感、意志、联想、想象、猜测、直觉、顿悟与灵感等,它在认识活动中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心理活动是指我们在面对一件事情时心里面的想法和状态,这种想法有时候是理性的,但有时候却又是非理性的“有赖于”的含义:我决定你,你就有赖于我。故而可以说:认识有赖于实践,实践水平受认识水平的影响29、实践的环节实践的环节,也就是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中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实践的环节,即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一定方案: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二付诸实践: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借助一定手段实际作用于客体,把实践方案变为实际的实践活动;三调整结果: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区分主体与客体是人类进行实践活动的前提,而不是实践即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本环节30、实践的基本形成实践的形成包括:生产劳动、科学实验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实践的三种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无论是相对真理还是绝对真理都是真理,而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始于“认识”或者“意识”的范畴。真理是我们认识领域的东西,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认知对了就是真理,错了就是谬误,真理属于认识。“反映”属于认识31、规律及其特点自然规律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来实现客观规律都是可以再现的,具有稳定性、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只不过,自然规律是精准重复的,而社会规律确实趋势性重复32、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真理尺度就是要做符合客观规律的事情,价值尺度就是要做有用有价值的事情。人的实践活动必须要遵循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33、历史创造者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这些必须要有理论依据。在唯物史观看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我们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一个因果关系“什么是人”,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制约人民群众的活动的条件有三个: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条件,其中经济条件是根本条件人民群众≠总体的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从量上说是社会人口的大多数,只有那些顺应历史潮流并对历史的反战产生推动力的人才叫人民群众34、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不是由人民群众的主观意志随意决定的,而需要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历史的发展既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在背后起作用,但它又有人们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做出的选择,但这个选择也不是随心所欲的,这就是历史发展中我们要把握的客观规律性与人们的主体选择性之间的关系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而不是绝对稳定性,绝对稳定性意思是永远也不会灭亡,这显然是错误的3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恩格斯指出:每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生活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经济结构,是政治和精神的历史基础人的社会性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而非人的自然属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两对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36、社会形态的更替马克思所说的社会运动的“自然规律”,是指社会运动也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即也是合规律性的,因而,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客观的、不可超越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界演变与人类自觉选择的统一,是一个自觉的过程,但自然界的演变是一个自发的过程社会规律: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是自觉地;自然规律:只有客观规律,是自发的!人类的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但是历史的某些局部进程是可以跳跃式发展的规律性=客观性,目的性=能动性37、骨骼与血肉社会形态=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骨骼和血肉两个词,当然是骨骼具有决定性,先有骨骼再有血肉,如果没有骨骼,血肉将无处附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社会形态范畴的分析,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结构和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指出,社会形态的内容是全面的,既包括经济基础,有包括上层建筑,两者缺一不可,犹如“骨骼”和“血肉”经济基础是社会的“骨骼系统”,上层建筑是社会的“血肉系统”,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政治和思想的表现形态;经济基础即经济结构,是指同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并决定这整个社会形态及其发展,但同时不否认其他因素的影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上层建筑也反过来影响经济基础的发展社会存在=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这个范畴里面有很多东西不属于社会形态38、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马克思认为事物是由一个因素决定,多个因素共同重要影响的艺术、宗教、政治、法律、到的并非是对经济的简单反映,它们在反映的过程中,也同时反作用于经济机械单向作用的意思是:我对你起决定作用,但是你对我丝毫没有反作用,无论是积极地还是消极地,都没有反作用对“积极”一词应该有两种理解,其一:主动,即active;其二:正面,即positive如果只说“积极作用”,那就是主动的意思。如,意识形态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始终具有积极作用,此处的积极就是主动的意思如果说是“积极的推动作用”,那就是正面的意思。如: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发展始终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就是错误的,因为它既有正面作用,又有非正面作用39、社会关系物质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归根到底受生产关系的制约,生产关系决定社会关系虽然人与人之间有多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但最根本、最基本的是物质生产关系,这种关系决定着其他关系40、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应社会存在的同时也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社会意识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其中,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特点41、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技一般是低级概念,不应当用“根本”、“基础”、“决定”、“一切”、“核心”等词汇修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而不是科技革命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是社会制度的改变至于科技是否高级,那要看范围,在社会历史领域,对于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发展来讲,科技是个低级概念;而若在社会生产领域和劳动领域来讲,科技就可以作为高级力量,如:科学技术已经日益成为社会生产环节中的决定性力量42、社会基本矛盾首先,物质生活的矛盾首先要排除非物质内容,比如说: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等等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是拜托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社会制度的改变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43、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无论是好人还是换人,都会对历史的发展起作用,虽然坏人不创造历史,但是换人也会对历史的发展起作用(负面作用)历史是无数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的结果历史的发展方向是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决定的,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选择历史的发展方向,并且按照社会历史规律创造者历史人民群众≠人人,亦≠总体的人人们创造历史,人民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历史总进程、总方向、基本方向=历史规律,不能改变、修改、创造,但是可以跨越部分历史人物可以影响历史,但是不能创造44、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二因素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其本质是在物的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一般人类劳动其实就是抽象劳动对于上衣来说,如果裁缝自己穿,它具有使用价值,但不具有价值;但如果顾客穿,那么它同时具备使用价值和价值只有商品才有价值,普通的劳动产品,如果不是商品的话,是没有价值的抽象劳动的结果是使商品具有价值;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抽象劳动负责生产价值为别人劳动才叫社会劳动,如果裁缝自己把衣服穿了,这个行为就是为自己劳动,而不是为别人劳动,就不是社会劳动裁缝自己穿的上衣并非社会劳动的结果,而是私人劳动的结果;只有完成交换,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二因素:价值、使用价值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社会属性)价值——抽象劳动——社会属性——无差别的劳动——一般使用价值——具体劳动——自然属性——有差别——具体“价值”与“社会财富”的区分:这个社会上很多有用的东西都是社会财富,比如吃的、穿的、用的,但是光靠劳动,是做不出来财富的,必须劳动跟物质资料相结合,才能创造出财富劳动不是社会财富唯一的源泉,还有一个源泉是物质资料(物质资料在人们生产劳动过程当中,改了个名字叫生产资料)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财富都是由劳动创造的。水、空气等物质并不是劳动创造来的,但它们都属于社会财富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正确的;但是,若说劳动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就是错误的使用价值构成了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社会财富劳动力商品最大特别是:其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能够创造比自身价值还要大的价值45、影响资本积累规模大小的因素影响资本积累规模大小的因素,即:资本积累的速度、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取决于什么所用资本:资本家投入生产是的投资额/垫付资本/预付资本,也就是投资额所费资本:真正的从事生产的过程中耗掉的资本两者的差额就是省下来的钱,而利润应该是赚到的钱,是从工人身上剥削榨取到的钱46、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它内在包含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一切商品只有售卖出去,转化成货币,才能表明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被承认并转化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从而使商品的价值得到实现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只有劳动力成为了商品可以进行买卖,当你的钱能够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时候,它才能产生增值,你的钱就不再叫货币,而叫资本价值和使用价值,它们分别是商品的两重属性,是同时存在的,之间没有一个转化问题,故而“价值转化为使用价值”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商品转化为货币,是将具体形式的劳动还原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只有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才可以衡量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跟具体劳动是劳动的二重性,是每一个劳动都具有的两个方面,之间没有转化的问题所以说:价值不会转化为使用价值,抽象劳动也不会转化为具体劳动, 这两者的内在逻辑是一样的:它们两者不是转化的问题,而是同一个事情的两个角度、方面的问题47、平均利润社会上所有的部门如果利润率不同,那么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们会展开竞争,最后使得利润率平均化,睿哲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会转化为生产价格,即商品的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剩余价值的分配商业部门与产业部门之间会产生竞争,并且有资本转移,最终导致利润的平均化,这是平均利润形成的直接原因产业资本家为销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让渡给商业资本家,这是平均利润形成的外在表现形式,并不是直接原因产业部门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割给商业部门,这是商业资本获得的平均利润的来源和实质,而不是直接原因48、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资本家:自己不从事劳动,光凭借着钱去生钱、凭借自己的钱去占有别人的劳动、剥削别人的人高级管理者:虽然他的收入较高,但其实他还是从事劳动的-从事一些管理型的劳动,故而他不属于剥削者,而应当属于被剥削者,因为他的劳动一部分也被资本家榨取阶层、阶级结构发生的变化:a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离,拥有所有权的资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而是靠拥有的企业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利息收入为主;b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企业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c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发生变化,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的变化:私人资本所有制-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国家资本所有制-法人资本所有制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政治制度多元化;重视法制建设;改良主义政党影响力增大经济危机形态发生变化:去工业化、产业空心化日益严重;经济高度金融化,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脱节;周期性危机和结构性危机交织;金融危机频发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的变化: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劳动者的使命就是推翻资本家,所以劳动者不可能会成为资本家集团的力量49、商品价值量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复杂劳动等于自乘或者多倍的简单劳动,是子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实现的,而不是由谁规定协商的,也无法事先计算,否则就会造成市场扭曲和失灵,导致资源浪费50、产业资本循环产业资本循环过程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在购买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职能;在生产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生产资本职能;在售卖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借贷资本不属于产业资本循环,因为借贷资本不是一个必要条件,有的资本家可能需要借贷,但有的未必一定需要借贷来从事生产51、国际经济机构对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有一定的进步性的,它不断的向前发展,选项中说:促进了什么、加速了什么、推动了什么都是可以的;但是它也是有局限性的,再怎么发展都解决不了资本主义内在的冲突对抗的矛盾、解决不了/应对不了资本主义天然的制度缺陷、摆脱不了它必将灭亡的命运。解决不了/应对不了经济危机的问题国际经济机构的相互协调促使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使得各国和各经济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商品和服务贸易迅速增加,资本和技术要素加快流动,加剧了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这属于国际经济机构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消极作用)经济波动指导今天仍然还在持续,经济危机的影响仍然还在,并不能有效应对“有效应对”是一个非常确切的说法,它包含着对应对结果的宝异性的导向,也就是做得好,做得对!但是国际经济机构或许采取了一些措施去应对了经济危机,但谈不上有效应对52、资本主义的本质资本家存在的本质在于他能够凭借资本获取剩余价值,因此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表面上看,好像是资本家这个人在剥削你,但实质上是钱和资本在剥削你。资本家知识钱的化身,其实是一种有了钱就可以剥削、占有别人劳动的制度在剥削你资本的增值必须在周转中实现,因此可以说资本的生命在于不断运动和不断增值追逐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人的天然本性不是赚钱,只不过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本性是赚钱。赚钱是一定时代下的产物,不是人的天然本性53、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生产的东西卖得出去,能拿到钱)和实物补偿(可以买到明天生产的原料)问题经济危机的发生,实际上是资本主义条件下以强制的方式解决社会再生产的实现问题的途径,这种强制性的恢复平衡,是以社会经济生活的严重混乱和社会资源和财富的极大浪费为代价的例子:一个包子铺卖包子:购买面粉80元、雇佣工人20元,8小时做完,所有包子卖120元,产生了20元的剩余价值,用m表示从劳动方面来看:具体劳动的任务——转移面粉的价值+生产包子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的任务——生产新价值(m)从资本方面来看:全部预付资本100元(80+20):购买面粉的80元,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最终产品中去,不会增值,成为不变资本c;购买工人的20元,由工人的劳动再创造出来,并且能够增值,称为可变资本,由可变资本带来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m'=m/v,m'衡量剥削程度从时间的方面来看:全体工作8小时,前4小时,为自己劳动,创造劳动力价值(工资),称为必要劳动时间;后4小时,为资本家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称为剩余劳动时间绝对剩余价值是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产生的剩余价值,如:996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如:提高劳动效率,原先4小时后改至2小时超额剩余价值是指:由于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这个差额就是超额剩余价值每个资本家都追逐超额剩余价值,导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对剩余价值提高。所以说:超额是原因,相对是结果54、资本积累资本积累会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产生相对过剩人口,即失业人口相对过剩人口:即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而形成的过剩人口由于资本主义自身无法克制的盲目性,资本主义生产必然呈现周期性特征,而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发挥了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有效调节了劳动力的供求关系资本主义的生产周期性特征需要有相对过剩的人口规律与之相适应:这两个规律相伴而生,如果没有一个规律,另一个规律将不会存在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波动,相对过剩人口也在波动:当经济高涨时,失业率一般会更低;当经济低迷时,失业率一般会更高失业的原因:随着资本积累越来越大,资本家越来越有钱,他们就会用更多的钱去购买不变资本,以取代手工操作,这就会导致出现事业和相对过剩人口资本主义的社会过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它不为资本价值增值所需要(相对过剩人口形成的本质)资本的积累必然会导致工人人口的供给相对于资本的需要而过剩资本主义的经济是周期性的,相对剩余人口的变动也是周期性的(故而,若是说资本积累,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失业规模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这个说法是错误的)55、c/v“机器换人”:机器用量越来越多,那么自然技术构成也会越来越高剩余价值的来源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工人的劳动一个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通俗来说,就是全社会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平均做出这个商品需要花费的时间所以率先提高生产率的个别企业,独自使用机器提高了生产率、缩短了生产时间,但是由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有缩短,所以商品的价值量应该是不变的;如果全社会都是用了机器,那么价值量应该降低个别企业通过技术进步率先攫取的是超额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不是社会平均利润社会平均利润是部门间的竞争,是由行业与行业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技术变化)资本技术有机构成(生产资料/劳动力,即物:物)=价值构成(面粉涨价)资本技术有机构成(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即钱/钱)≠价值构成工人的剩余劳动——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56、利润率平均化利润率的平均化就是全社会形成一种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现象资本家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并对其进行分配,因此各部门的资本家在加强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上,利益是一致的利润平均化的过程,就是剩余价值在各部门不同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银行资本家的利润可能高于、等于或者低于平均利润如果是部门内的,就与平均利润这个概念无关,关系到的是超额利润如果是部门间的,就与平均利润这个概念有关57、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基础,并且生产力快速发展正是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根本原因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促进了国际分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大、国际生产的大规模进行提供了适宜的体制环境和政策条件企业为了适应全球化,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和管理创新,而不是企业进行技术和管理创新就可以实现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宏观层面的问题;企业的技术管理创新,是一个微观层面的问题:把因果颠倒,是命题老师设置干扰选项一种常见的做法5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政党≠工人阶级本身,是工人阶级中的先锋队,仅仅是一部分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从工人阶级种产生的,它来源于工人阶级,但并不等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说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源于工人阶级,以工人阶级为基础,是工人阶级当中的先进分子或者要求要先进分子组成的党先有工人,再有马克思主义政党,故而不可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决定工人,是先来的决定后来的59、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列宁模式和邓小平思考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相通之处两者都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进行学习和利用、都强调生产力的突出地位、都懂得利用市场发展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快速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这是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故而这并不是共同之处60、社会主义的发展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中明确表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科学社会主义是同资本主义的斗争中诞生的,因此,必然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着重要的联系希望有需要的朋友自取,记得点赞收藏喔,后续的知识仍会坚持给大家分享的呢,别忘了关注我呀
真题是对于正在准备2020考研的同学来说,是很不错的考研复习资料哦!今天文都网校小编就为大家分享2019考研政治历年真题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顺利备考~ 考研初试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分析题。 分值分布:单选题16(16×1)分,多选题34(17×2)分,分析题50(5×10)分,共计38道题目。其中马原24分,毛中特30分,史纲14分,思修法基16分,当代占比16分。 2019考研政治真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马克思、恩格斯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沿,他们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马克思恩格斯领导创建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A.国际工人协会 B.正义者联盟 C.共产主义者同盟 D.社会主义工人国际【答案】C【解析】共产主义者同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所以本题答案为C。【试题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此知识点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中作为重点知识点。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为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橘逾淮为枳说明了( )A.事物的发展变化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B.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C.任何实体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D.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过程【答案】A【解析】“橘逾淮为枳”说明事物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变化和体现。所以答案为A。【试题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此知识点考察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中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原理。3.马克思指出,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该时代的意识为依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去解释。这里的“物质生活的矛盾”从根本上说是( )A.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现存冲突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现存冲突C.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现存冲突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现存冲突【答案】A【解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故答案为A。【试题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此知识点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的知识。4.在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是否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作为其体劳动的有用性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否能得到解决,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答案】B【解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所以答案为B。【试题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此知识点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相关知识点。 二、多项选择题:17~33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7.虚拟现实投术是一种运用计算机仿真系统创建多源信思融合的交互式三维动态实景以及动作仿真的技术,可以给使用者提供沉浸性,多感知性,交互性的互动体验,虚拟现实技术所构造的虚拟环境说明( )A.物质世界不再具有客观实在性B.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具有多样性C.信息是独立于物质和意识的第三种存在状态D.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现实状态【答案】BD【解析】A和C说法本身不正确,所以答案为BD.【试题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此知识点考察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中的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知识。18.基因编辑是应对遗传性疾病的一种潜在治疗办法,但其技术运用极具争议,这不仅是因为基因的变化会传给后代并最终有可能影响整个基因库,而且更重要的是基因编辑会产生长远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可能衍生出一系列棘手的伦理、法律和安全难题,正因如此,许多国家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制定了相应的伦理、法律规范。人类严格控制基因编辑行为的原因在于( )A.人的实践活动要遵循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B.基因编辑技术可能突破人类的伦理道德底线C.科学技术有时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力量D.人的实践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答案】ABCD【解析】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所以我们在从事实践活动的时候要遵循价值尺度和真理尺度,坚持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所以答案为ABCD。【试题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此知识点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中的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解的重要知识点。19.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追逐利润最大化。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分布在不同部门(行业)的资本家之间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而竞争的结果必将导致利润率的平均化。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意味着( )A.某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有被其他资本家侵占的可能B.各部门内不同资本家的等量投资所得到的利润大体上均等C.各部门资本家在加强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上有着共同的阶级利益D.不从事直接生产的银行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总是低于平均利润【答案】AC【解析】BD说法不对,B应该是不同部门资本家的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来瓜分剩余价值。所以答案为AC。【试题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此知识点考察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中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的知识点。20.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将在短期内自行消亡。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其原因在于( )A.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绝对稳定性B.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C.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答案】BCD【解析】A选项说法错误,任何社会形态都有相对稳定性。【试题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此知识点重点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的相关知识。21.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现,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这对我们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启示是( )A.科学社会主义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B.科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必然的联系C.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延续D.科学社会主义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答案】ACD【解析】B说法本省错误。。科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所以答案为ACD。【试题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此知识点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的知识点。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1978年,中国正徘徊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中国发展的逻辑是什么,中国现代化到底要通过何种方式抵达?自近代以来盘桓在中华民族头上的问题,再次成为时代之问。时间定格在这一刻。中国上百台印刷机转动,不同的报头之下,出现了同一个标题;校园的阅报栏前挤满年轻的面孔,无数学子闻风而至,阅读同一篇文章;千百人重新铺展稿纸,千百支笔重新抖落尘埃,准备书写同一个主题;被一种沉重的沉默笼罩的中国大地,随着第一声响动,忽然爆发出轰鸣。这是1978年5月,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在《光明日报》一版刊发,掀起了席卷中国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成为那支撬动改革开放的哲学杠杆。这场讨论,成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哲学宣言,不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凝聚了思想共识,而且确立了中国改革进程的理论原则和思维模式。这场讨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深入,既成为改革开放的前奏,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奏,使中国在道路探索上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检验的良性互动。这场讨论,成为中国社会思想现代化的重要一环,解放思想的力量、实事求是的精神,强有力地推动着中国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演进,从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过渡。摘编自《光明日报》 (2018年5月11日)材料2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时代是思想之母,时间是理论之源。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摘自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分)(2)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谈谈你对“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的认识。(5分)【答案解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这种情况决定了检验标准既不能在纯粹主观范围内去寻找,也不能在纯粹客观范围内去解决,而只能是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而确定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和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明主观与客观是否一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唯一性、归根到底性、最终性,离开实践,再也没有其他公正合理的标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条件性。一方面,任何实践都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不可能完全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实践,由于历史条件的种种限制,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有相对性、有限性,表现为具体的实践往往只是在总体上证实认识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而不可能绝对地、永恒地、一劳永逸地予以确证。所以说,实践标准又具有不确定性。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一个包含着创新的发展过程。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努力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实践没有止境在不断变化,理论创新也会随之变化。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是指具体实践水平受到历史条件的影响,理论创新要随着实践所处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试题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此知识点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中的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的重点知识。
一、选择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理由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年招生名额大致在42左右,其中推免的会占去10-13个名额。在双一流高校中,重庆大学是性价比最高的,竞争力相对较低,容易上岸。同一地区,相较于西南大学而言,它只是211,竞争力大,都是高手过招,没有400分+都不稳妥。我希望大家在择校上,看得长远一点。首先,如果是为了考选调生(公务员),那么双一流高校重庆大学无疑是好选择,在岗位选择上,能优先分配到好的地区。其次,如果是毕业以后想从事教师岗,有些岗位要求必须双一流高校毕业,不管硕士毕业去中小学任教还是高职院校任教都是有学历优势的。再者,如果是为了考博,双一流高校能给你的资源自然不同于其它普通院校,现在考博都是申请考核制,简历筛选是第一步,相信在重庆大学能有更好的社团任职经历和学术项目资源为你加持。具体而言,第一,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2013年成立的,重庆大学作为一个理工类学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上稍弱,学业压力一般。第二,近几届生源多在重庆一些学校,比如重庆师范和一些周边的学院。所以在竞争力上,就其它双一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而言,备考学生的能力总体上一般,不会像复旦、人大那样,都是高手过招。第三,重庆大学马理论的复习书目少,专业考题向来基础,只要复习肯下功夫,全面且深入,拿高分一般没问题。第四,就跨考生而言,学院每届都有跨考过来的学生,工科、政治学、艺术等等。不歧视本科学校,只要成绩优秀,面试表现好,简历也不错,都能脱颖而出。二、参考书目和专业课题型(1)参考书目:重庆大学的参考书目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郑永廷主编2016版。需要说明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2018年7月左右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官网通知的官方教材,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目前已经有了第二版。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关系,所以建议以第二版为主,对比校对第一版的不同,一定不能忽视新增内容。(2)专业课题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考察都是常规题型,为名词解释题(一般5分)、简答题(一般15分)、论述题(一般25分),题量大致都在3—5道左右;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考察为简答题(一般15-25分)、论述题(一般25—35分),题量大致在3—5道左右。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招生较晚,所以前几年题型不够定型,近两年随着参考书目的更新,题型也逐渐固定。但这并不意味着2013—2018年的真题没有参考价值,最充分的备考,是必须在研究真题的基础上展开的。要熟悉考点演化的脉络,知道哪些是始终不变的考点,哪些年考察过本院老师的论文,真题是怎样结合时政考察的。三、备考规划考研是持续一年的长久战。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好规划,并在践行中根据自身情况调正学习规划是最为重要的,有时候甚至决定你的复习走向。(1)英语一因为是考察英语一,因此需要多下功夫。我起初给自己定的目标是60分+,到中期提升到了65分+,最后冲刺阶段就模拟情况来说给自己定了70分+。我刚开始特别纠结于单词书的选择,觉得一本好的单词书能决定我成败,于是从十二月就结合师兄师姐的推荐选购单词书。我自己买了红宝书、恋恋有词,书本大致过了三遍,到暑假开始用墨墨背单词对单词进行巩固。前期对书本单词背诵觉得有点吃不消的可以放慢点速度,重点是记住,做到凡是看过的都有印象。到第二遍过单词书的时候,可以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规定自己每天早上和晚上背诵的词汇量,确保一单词在近几天内反复被记忆,从而提升效率。把一单词本书从头背到尾是最低效率的复习。如果自己对自己要求较高的,还可以从真题中摘取更难的词汇进行整理归纳,每天进行定量复习。(2)思想政治理论因为政治科目的内容与本专业课马原有重合部分,所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选择题和大题上会有相对优势,能比其他专业的考生轻松一点。公共政治在马克思主义原理考生面前,不太可能有太大的差距分,大家实力基本相当。所以建议目标设在70分+,优秀者往80分+冲刺也是不难的。政治复习建议从暑假开始,每天给自己规定一定刷题任务量,不用刻意花费太多时间复习,但对自己比较严格的考生可以每科都倾力而为。(3)专业课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虽然专业课一的复习书目是大学通识课教材之一,但是相信跨专业的考生未必都认真听过。跨专业的考生一定注意,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复习上,不要期望复习了考研政治的复习能对于学习专业课一有绝对性的帮助。专业课的理论深度远比考研政治难,考研政治只是考察基础知识,即便有大题考察,但机械式地答题也能得分。但专业课答题需要你在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在把握每个板块知识点基础之上对整本书内容做一个融会贯通。要用专业的术语和学科前沿来解答简答题和论述题。在背书上,一定要有板块意识,对整本书有几个大板块的知识点,每个内容板块下面有哪些考点要做到了如指掌。这就需要你把书本越背越薄!第一遍背书,一般都是从头到尾的尾硬拉硬啃,需要对每个知识点的背诵内容进行精心的划分和补充。从第二遍开始,就会相较于第一遍轻松了,第一遍就算已经画好背诵内容了,也不意味着你第二遍背诵就可以不经大脑的加以背诵,你需要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上,再对划定内容进行调正。这里的调正包含两个注意点:一是真题的考察的题型;二是真题分值。这将直接决定背诵的版式和字数。(4)专业课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从这本参考书目的目录来看,内容清晰,但难点在于勾画出背诵要点。一个知识点横跨十一页是常态,因此需要在有一定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之上,对书本背诵内容进行一定的整理,理出自己的背诵思路。建议在整理背诵要点的同时可以借鉴其它马工程类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相关书籍进行整理;二次背诵时通过研究真题的题量与分值对背诵内容进行再一次的调整。不要试图在第一次就能勾画出一个很完美的背诵内容,这需要翻阅大量的相关书籍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因此会耗费掉大量时间。这可能导致,你在刚开始复习的时候就会逐渐丧失斗志。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整理背诵要点会有一定难度,但也是能攻克的。另外建议在背诵时,通过书本目录建构起一个框架意识,按框架进行背诵记忆,事半功倍!四、最后总结在专业课的备考上,虽然书目简单,但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现在考研竞争力逐年上升,不要小瞧对手的实力。而且思想政治教育本专业的同学还要在大四期间进行为期几月的实习,无疑是增加了备考的压力。相应地,跨专业考生可以好好利用这段时间赶上甚至超过思想政治教育本专业的竞争对手。征途漫漫,一定要放平心态,慢慢努力,不要着急!大家如果专业课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专业课辅导班,比如新祥旭考研专业课一对一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专业课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非常明显。(本文来源新祥旭考研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大家好,我是20上岸的考研儿,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本科省内二本师范学校,往届生,跨考郑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初试成绩407多。2019年9月辞职考研,直至今年6月通过复试,成功上岸。首先想谈一些关于郑大的事情,我在工作的一年中看到了身边很多高学历的同事,我们单位对于招来郑大毕业的同事总会带着去看待成功者的眼光,所以作为211双一流院校,郑大在用人单位眼中是非常不错的。我相信郑大是很多不愿离开父母离开家乡的学生群体最渴望的学府,我也如此!很多人都觉得郑大的竞争力太大了,不敢选择,并且随着每年报考人数的急剧增加,许多同学更是望而生畏。但是考研本就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无论哪里都是如此大的考验在等着你。虽然这两年马原报考人数在小幅增加,从最初的几十人到现在的120多人,但与此同时招收的人数也在增加,2020录取18人,这样的报录比并不是非常可怕的,(其他几个专业也是如此)。近三年分数线基本是375-385之间,很多同学看到分数线也会害怕,实际上是郑大老师们很好,不会刻意去压分。综合分析,我认为真的努力了,这一定是可以够得到的果实。在这里我想先重点谈一谈专业课的复习经验:专业课需要用到两本书,一本2018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本是2018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另外就是题库和历年真题了。9月:这一阶段我主要参照考纲对两门专业课的考点进行了总结和圈划,然后对书本进行了第一遍的背诵和记忆,自己对书本便有了一个大体的掌握。对于马原这本书建议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否则难背不说,背会了还非常容易忘记。毛中特的特点是篇幅大但是容易背诵。这个阶段专业课书本只过了一遍,但是第一遍一定要扎实,每天都要把前一天背诵的章节复习和巩固,以加深印象。10-11月:10月份我对专业课书本进行更深一层的学习和细化,结合我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核心重点汇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核心重点汇编进行更系统的复习。较之前已经掌握得比较熟练,我开始练习一些课后题目和着手题库,我买的题库中的题型是比较好的接近考研的形式也有近几年考研的重难点。11月:我开始练习历年真题,对题型和答案进行分析,总结答题方法,同时在书本上标注了重点和考频。这一阶段通过做真题查漏补缺,把之前遗漏的或者是答案组织不够完整的知识点进行补充。这两个月边背书边做题,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最后达到了一个月可以复习6遍的效果。12月:这一阶段我对书本进行最后冲刺阶段的记忆和巩固,适当的拓展一些书本之外的知识,因为毛中特是一门比较时政的学科,多学有益。也买来了一些模拟冲刺题目来检验学习成果,检验自己输入的东西能不能有效的输出,当然也是体验考试节奏,把握考试时间,因为考试的时候会给十几页的白纸,答题的字数也会很多,需要自己能够合理安排好时间。可以从近三年真题中看得出来,专业课考察的东西越来越细致,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利用好真题和答案给大家推荐天任郑大考研网的资料,内容比较齐全也比较精炼,题库也很优秀,从考场上下来后发现有题目是押中的,所以真心推荐。如果基础不好的同学,或者准备时间紧张比较迷茫的同学可以选择一个专业课辅导班,这样老师带着你学习可以迅速走上正轨,毕竟初试成绩高了,复试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的。除了专业课之外,英语和政治的学习也不能荒废。我的英语基础一般,四级500+,六级过线的水平。但个人认为与考研英语不太相关吧,考研英语算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打开了一个新世界:难!我认为攻克英语一最重要的是积累和练习,推荐大家用张剑的黄皮书,里面都是真题解析。我是每天早上都要背几页新单词,英语学习时间就先自己做题,然后再矫正答案,遇到不懂的单词和句子先划出来,最后要查阅和分析,每天早上再抽出来点时间背背这些生词难句,在这个过程中,阅读和翻译都得到了练习。真题一定是非常有价值的东西,要二刷三刷,真正去摸透真题的套路,可以把最新一年的真题留到最后做检验,也可以购买模拟题,但是模拟题一般都是很难的,保持的是做题的感觉,而不要太重视正确率,否则会打击自己的自信心。另外,作文不要开始的太晚,平时就可以每天背一篇英语真题作文,练习练习写作。我买的王江涛老师的作文书,不过他的作文比较难,基础一般的同学可以背一背真题后边推荐的高分作文。政治的学习也要尽早开始,每天规划好读书章节,不用刻意去背,读得多了练得多了,政治选择题也就能做得下来了。我买的徐涛老师的核心考案这本书,平时是读书结合练习肖秀荣1000题中对应的选择题,在做题中加深理解,1000题我练了三遍,后两遍只看错题。选择题一定要足够重视,因为比较容易拉开差距,所以说政治要早些复习,指的就是选择题一定要抓得住。这个专业比较轻松的一点是,专业课已经对应了政治中的两科,压力不会很大,重要的是把剩下的两科仔细学一学。冲刺阶段,徐涛老师会出一本形势与政策,把它作为时事政治这部分选择题的救命稻草还是很不错的,肖秀荣老师会出《最后八套题》和《最后四套题》,这十二套题基本上每年都会押中一些大题,但是时间不够用的情况下熟背四套卷即可。在此想提一下,专业课和政治是相通的,要学会融汇,比如20年马中化的一道拓展题是我在政治上看到的,政治考试时候没被押中的大题刚好是专业课的知识点,做到这一点才能取得好成绩。我开始得相对来说比较晚,因为这个过程中感觉到了必须要牺牲一些科目的时间才能抓好专业课,所以时间是非常紧凑,也非常辛苦。建议大家考研如果不是特殊原因,早做准备,早找状态,才能保证每一个科目都有充足的学习时间,这样成绩一定会更好。关于复试这一块,现在可以简单聊聊,复试的参考书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没有规定哪一个版本的书,所以还是选择初试用的马原课本就可以。2020年是网络复试,省去了笔试的环节,全部改为面试,其中英语面试占比低,可以日常练习口语水平,并且总结一些比较常见的话题,比如我的朋友,我最喜欢的书本,颜色,季节等等,只要准备了,面试的时候还是可以说出来一些东西的。专业面试比重很大,全程是老师随机提问,老师很喜欢问著作、跨考原因、毕业论文等,这些都可以提前准备好。遇到不会的问题要实事求是,全程要大方谦逊就可以了。最后我想说,只有努力是不够的,良好的心态也是重要的法宝。每天保持一个积极稳定的状态,才能学得进去,吃得安心,睡得踏实。我也经历过怀疑、退缩,我想你们也许也正在经历着这些,但是咬咬牙都能坚持下来。既然选择考研,就抛开所有的烦恼,投入其中,期待一个奋斗后的黎明。
湖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4个学院,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11大门类。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20个、本科招生专业60个,建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03年3月,是新时期成立较早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之一。拥有“科技哲学”、“中GD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学院建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拥有“哲学” 、“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3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一、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考试科目(1)所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研究方向: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4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05思想政治教育06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07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研究(3)招生人数:32人(4)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720马克思主义发展史842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5)复试专业课:01、02、0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03、05、07:毛概论06: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二、参考书目1.720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庄福龄具体考试题型为: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2.842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陈万柏、张耀灿(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郑永廷(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考试题型一般为选择题、辩析题、简答题、论述题等。3.备注:官网公布的大纲有业务课一、业务课二、以及复试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而参考书只有业务课二公布了,业务课一的参考书是小编在贴吧找到的学姐学长推荐的,复试的参考书没有找到,仅供参考。三、分数线及招生人数备注:这是进入学校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学院可根据学科专业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向上调整复试分数线,但是学校没有公布具体院线,小编找到了录取名单,大家稍后可以把最低分参考为院线。2019年统招27人,其中最高分407分,最低分330分。2018年统招15人,其中最高分383分,最低分342分。2017年统招15人,没有具体分数数据。四、考研真题(2019年842业务科二)一、简答题(80分,每题20分)1.如何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2.如何理解爱国主义教育3.思想政治教育有哪些基本载体4.如何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疏导教育法二、论述题(70分,每题35分)1.X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提出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试论述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并结合实际谈谈新时代如何开展理想信念教育2.何为实践教育法,有何理论基础,请结合实际谈谈实践教育法的方式。五、考研心得之英语英语,我中学时期语法底子就比较扎实,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忘,什么主语从句定语从句复合结构限制性定语从句等都牢记在心。我觉得读好阅读之前你有个很大的必要是搞明白句子结构,虽然东西很多内容很杂,但是你如果学好结构的话,阅读起来得心应手。但这有个前提就是如果你的单词量不过关,你就算是语法王也是弄不明白不到好汉非长城到底什么意思。我虽然底子好但我毕竟也只是个六级蒙过的单词量。所以考研期间我是踏踏实实把5000+单词背了不下7遍。不是一个单词同一时间看七遍也不是两天都看算两遍。我是一轮5000单词都复习完算一遍当然第一遍花的时间很长。后面会越来越快。我最初开始背单词是用的软件。我不喜欢用书。老实讲看书背单词效率低也容易疲乏。我用的那个背单词的软件只是有道词典里以前云图书功能里的一本书,不过它是根据艾斯宾浩曲线做的。所以我不推荐什么背单词软件,很多你们可以具体去找,现在有道词典更新了已经没有了云图书。那个云图书的功能我用了三年,真的很好,现在没了。英语确实难但是你按照我说的,你单词背到看到一个单词0.1秒就可以反应出它多个意思的时候,句子结构学的不错了之后,你就会发现阅读没那么难,难的是陷阱。我当时只买了一本书张剑黄皮书,其他的我不推荐我没用过,基础差的可以考虑买何凯文讲句子成分什么的。黄皮书很好用,你用了就知道,不管基础好坏,黄皮书要买。其他的关于作文这个我建议平时抽时间练吧,我不主张背。很多人都背,其实你到后期背政治的时候你就知道拿时间背英语是多么崩溃的事情。所以平时练好一点写一个属于自己风格的万能模版是最好的。最后祝大家考研成功!
绪论1、马克思主义(16年):概括的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章世界观(08年):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08年):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08年):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是含有阶级性的社会意识形态。主观世界(09年):是指人的意识、观念世界,是人的头脑反映和把握物质世界的精神活动以及心理活动的总和。它既包括意识活动的过程又包括意识活动过程所创造的观念,这些意识、观念一起形成了一个物质世界所派生的主观世界。客观世界(09年):指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人的意识活动之外的一切物质运动的总和。从内容上来看包括两个部分,自然存在和人的社会存在。二者都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存在。唯物主义(12/16年):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12/16年):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意识,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唯心主义又可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自省的结果”是心灵自由的创造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有神论:有神论以不同的方式承认着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存在,认为神是世界的主宰,神支配和决定着人的命运。无神论:无神论以不同的方式肯定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否认超越物质世界的神的存在和作用。物质(10/13年):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13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运动:物质存在的方式,是标志着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时间:时间是指事物运动的连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物质性、客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特征,实践的方式是丰富多样的,实践是人存在的方式。规律: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在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不依赖与人的意识。人的意识受其支配。自然规律(11/15年):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社会规律(11/15年):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历史趋向:所谓的社会历史趋向属于历史决定论的内容,讲的是社会历史规律的决定作用。人们的活动要受到规律性的制约。不否认人在可能性空间的选择主体选择。主体选择:主体选择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生活的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方向、目标、方式的选择。讲的是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的特点。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定整体性,开放性观念,动态中考察事物联系。发展(12年):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新事物是指符合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和谐: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完全同一。质: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和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内在规定性。度:度是保持事物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做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此物转化为他物。量变(10年):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10年):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必然性(08/09年):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趋势,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体现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前途。偶然性(08/09年):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是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现实性: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可能性: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象:现象是指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本质是指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内容: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形式是事物存在和表现的方式。感性的具体:所谓感性的具体就是人的感觉器官所能得到的生动而具体的知觉表象。感性的具体是人们认识的起点,为了实现从感性的认识到思维的具体的过渡,必须首先否定感性的具体。抽象:抽象是通过分析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区分开必然的本质的方面和偶然的现象的方面,从中抽取出各个必然的本质的因素,以表达对具体事物的某一本质方面的认识。第二章实践:(15年)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的活动。认识:认识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能动的反映。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和客体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认识的主体:(13年):认识的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认识的客体:(13年):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标准:(14年)::时间标准实质是决不能完全的证实或驳人类的任何表象,它是不确定的,又是确定的。任何表象世界中制定的参照物的标准都只有相对确定性。认识过程:是指人们在改造对象的实践中辩地反映对象的过程。实践的目的:实践的目的指实践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对实践客体的认识而对实践结果的构想,是实践主体对未来实践结果的预测、预见。实践方案:是指人们为实现实践目的而制定的实践活动的规则、程序、和步骤。先验论(12年):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表现形式,同唯物主义根本对立,认为人的认识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社会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亦称经验主义。反映论(12年):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关于认识的理论。即认为人的知识不是来自天赋的观念,不是来自头脑本身,而是后天形成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现三种形式。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非理性因素 :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意志、欲望、动机、习惯、本能等意识形式。真理(10年):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即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差别和变化而改变。谬误:谬误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歪曲的反映。检验真理: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的目标。价值(10年):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哲学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的主体:是指价值本身的特点直接同主体的特点联系,价值的特点表现或反映着主体性的内容。价值观: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自由:自由的标示人的活动状态的范畴,指的是人在活动中通过认识和利用必然所表现出的一种自觉、自为、自主的状态。必然性:必然性即规律性,指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自然和社会发展所固有的客观规律。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体现在实际工作中的认识路线。第三章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政治思想:是人们关于社会政治关系、政治制度和设施的观点、理论的总和。法律思想;是人们关于法的关系、制度和设施的观点、理论的总和。道德: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来起作用的精神力量。道德是一定生产方式的产物,是对经济基础比较直接的反映。艺术:艺术是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它靠形象来表现人们对生活的理解、情感、愿望和意志,按照审美的规则来把握和再现社会生活的,并通过美的感染力来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和社会生活。宗教: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的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宗教本质上是一种颠倒的世界观,是对神灵的信仰和崇拜来支配人们命运的一种意识形态。生产力(16年):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深入的理解生产力的范畴需要把握生产力的水平、性质、状况和发展要求的现实程度。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它是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所运用的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劳动者: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运用一定的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人。生产关系:(16年):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的体系。经济基础(13年):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理解经济基础主要包括两点:一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二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对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国家: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它是经济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而建立起来的强制性的暴力机关、以保障其在政治上也成为统治阶级。国家是一种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的有组织的力量。国体:国体是指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明国家掌握在那个阶级的手里,那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那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政体:是指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具体组织形式,也就是政权构成形式。它表明统治阶级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去组织自己的政权,实现自己的统治。社会形态(14/11年):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同意。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规律: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的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社会的基本矛盾:就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着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推动作用的矛盾。经济结构:广义的经济结构是指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狭义的经济结构是指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政治结构: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基础之上的政治上层建筑,即政治法律制度即设施和政治组织。观念结构:主要是指以经济结构为基础,并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社会意识形态,即观念上层建筑。阶级:所谓阶级,就是这样的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同经济发展过程联系在一起。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阶级斗争根源于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社会革命:(15年):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是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改革(原题):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举措。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科学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技术: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现实的人:所谓现实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发展过程中的人。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来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指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个人(15年):是指社会群体中的单个成员,是社会的一个“分子”个人在历史上起的作用存在着差别。英雄(15年):或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历史人物对社会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第四章经济增长(08年):通常是在一个较长的跨度上,一个国家的人均产出(或人均收人)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发展(08年):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口的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它不仅是财富和经济体的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还意味着其质的方面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简而言之,就是在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基础上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结构和和社会结构的高级化的高级过程或变化过程。公平(08年):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公平的分配的特性,经济中的公平是是收人分配的相对公平,即要求全体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即要求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效率(08年):指资源投入与产出的比率。资本原始积累(09/11年):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 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商品经济(11年):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的历史的条件下的产物。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两个历史条件是;社会分工条件下的产物,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社会分工:所谓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专门生产各种不同产品的生产者和经济单位。商品(13年):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 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物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价值(09/12/13年):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劳动和体 力的耗费。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具体劳动(08年):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 之为有用劳动。抽象劳动(08年):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 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二是商品的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指某个商品的价值的大小,而价值总量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劳动生产出来的所有商品价值量的总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 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价值规律(10年):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的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劳动力: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这 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产品(利润或超额利润)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法律原则决定的劳动过程: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即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 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生产的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所谓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 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剩余价值(12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 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 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不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 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 所以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作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 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由 于这一部分资本的价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马克思把这一部分 资本叫作可变资本。绝对剩余价值(09年):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 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09年):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 价值的差额。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 积累。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家瓜分到剩余价值后,如果将其完全用于个人消 费,则生产就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重复进行,这叫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的有机构成(09年):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技术构成的变化往 往会引起价值构成的相应变化,而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着技术构成的变化。这种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作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资本的总量。资本集中:是指个别资本通过结合而形成较大的资本。相对过剩人口:所谓相对过剩人口,就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这种过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它并不是社会发展所绝对不需要的,而是它不为资本增值所需要,成为了“过剩”的或“多余”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些列的变化,又回到了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资本周转:资本在运动中增值,资本必须不断地周而复始的循环,才能不断带来剩余价值,这种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着的资本循环,就叫做资本的周转。社会总产品:所谓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 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是资产阶级制定某种原则和程序,通过竞选产生议会 和国家元首的一种政治制度。政党: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 益,为达到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而建立的一种政治组织。两党制:是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争夺执政地位,交替组织政府, 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多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两个以上的政党轮流或联合执政的政党制度。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 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第五章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 程,其结果是大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资本集中:是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 其结果是越来越多的资本为少数大资本家所支配。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结果。垄断(10年):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 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垄断是通过一定垄断组织形式实现的,垄断组织:是指在一个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 业联合。金融资本: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 的一种垄断资本。金融寡头(09年):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 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他们实际控制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控制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上层建筑,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实际统治者。参与制:所谓参与制,即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垄断利润(13/15年):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利润的形成,关键在于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其了决定作用阻碍了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限制了利益的平均化趋势。垄断价格(13/15年):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 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其公式是: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垄断利润。垄断价格包括垄断低价和垄断高价。垄断高价:垄断高价是指垄断组织出售商品时规定的高于生产价格的价格。垄断低价:垄断低价是指垄断组织在购买非垄断企业所生产的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 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宏观调节:主要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 给和总需求进行调节,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 衡的基本目标。微观规制:主要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 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经济全球化(14年):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 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 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 过程。贸易全球化:贸易全球化是指商品和劳务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在金融业务、金融政策等 方面相互协调、相互渗透、相互竞争不断加强,使全球金融市场更加开放、金融 体系更加融合、金融交易更加自由的过程。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指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 分支机构,借助母公司与分支机构之间各种形式的联系,实行跨国投资和生产的过程。金融危机(10年):指的是金融资产或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国家资本所有制:指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并服务于垄断资本的所有制形式。国家资本所有制的主要特点,国家是作为出资人,拥有国有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国有企业的重要职能是推动政府的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提供服务保障。法人资本所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的新形式,法人资本所有制是法人股东化的产物,法人资本所有制的特点是:各类法人取代个人或家族股东成为企业的主要出资人,企业的股票高度集中在少数法人手中,凭借控股权敢于或直接参与公司治理。包括两种所有制形式:企业和机构。第六章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十六世纪初,作为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愿望,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的共产主义、和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工人阶级领导全体劳动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以消灭剥削、消灭阶级为使命的新型国 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国家和社会必须按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意志进行改造。政党: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意志,有独立的纲领、路线、 策略,为参与或掌握政权而斗争的政治组织。政党是阶级的一部分,由本阶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分子组成。
01专题一:唯物论 1. 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从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角度分析为什么要节约资源、杜绝浪费?& 光盘行动 & 垃圾分类) 原理: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运用正确、科学、合理的实践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2.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疫情防控中为什么既要“坚定信心”,又要“科学防治”)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另一方面,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表现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可 以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可以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02专题二:辩证法 1. 普遍联系原理(经济全球化时代“脱钩”为什么注定一损俱损?& RCEP的签署 & 英国脱欧) 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是普遍的,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普遍联系是需要条件的,条件可以改变,改变条件需要尊重客观规律。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 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结合全球化现实意义: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顺应世界潮流,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2. 永恒发展(为什么“直播经济的火热,可谓顺势而为”?) 原理: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 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 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3.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如何理解新发展阶段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 转机”?) 原理 = 涵义 + 关系涵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是矛盾双方 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关系:二者相互联结、相互制约: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二者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发展。方法论:这要求我们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结合脱贫攻坚中“六个精准”) 普遍 = 一般 = 共性 & 特殊 = 个别 = 个性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我们要承认 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是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 个方面都有其特点。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普遍性即共性,特殊性即个性。共性无条件 的、绝对的,个性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认识一般到认识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5. 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如何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思维、辩证思 维和底线思维?) 辩证思维能力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是指从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出发,分析矛盾、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就是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就是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03专题三:认识论 1.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为什么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认识对 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使其成功,反之则失败。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敢于实践,勇于实践;重视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2.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实践到认识)涵义:感性认识是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的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具 有直接性;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借助抽象思维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关系: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 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方法论: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首先要通过实践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 际的感性材料;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3.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嫦娥五号任务对于我们“绕、落、回”整体规划来说,是收官之作;对于未来的我国月球探测来说,是奠基之作。如何理解嫦娥五号既是”收官之作”,又是“奠基之作”?从“东方红”到“北斗”、“嫦娥”,为什么太空探索永无止境?) 原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 的飞跃,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经历两次飞跃,实践与认识的运动既完成了,又没有完成。说它“完成了”,是针对具体事物的认识而言的。说它“又没有完成”,是针对实践和认识运动过程的向前推移、向前发展而言的。方法论:我们要继续通过实践获得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向前发展。4. 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为什么“不能身子进入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 原理: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 反复和无限发展,这是人类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 的客观实践相适应。方法论:主观认识要随客观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做到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 的、历史的统一。5.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区别:真理尺度是必须遵循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真理。价值尺度是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联系:任何成功的实践都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 一。一方面,价值尺度必须以真理为前提。另一方面,人类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推动着人们不断发现新的真理。04专题四:唯物史观 1. 人与自然(如何理解“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原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二者相互依存。一方面,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人从自然界获取生产和生活资料;另一方面,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界,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方法论: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2.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什么“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 原理: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革命是推 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是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动力。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科学技术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发展以造福于人类,科学技术的作用既受到一定客观条件,诸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也要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方法论:正确认识和运用科学技术,首要的就是有合理的社会制度保障科学技术的正 确运用,始终坚持使科学技术为人类的健康发展服务,让科技为人类造福。3. 人民群众的作用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伟大抗疫精神中的“生命至上”体现了什么?)原理: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 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运用: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