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总是口口声声说学历不重要,但实际上在现实社会中学历就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因此而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人数不胜数,人们在硕士、博士等学位上的竞争愈发激烈。但随着人们对学历的越来越看重,在这个时代学历造假、速成的也是比比皆是,着实是让人不齿。而大洋彼岸的韩国就是这样一个博士可以速成的国家,并且对很多人来说不仅可以速成还可以得个留学镀金的美名。而这个国家博士速成甚至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只需要17万元的学费加上2-3万的中介费就能在这个国家搞定一个博士学位,并且说出去还能说是名牌大学的呢。或许有人觉得这20万是一笔巨额资金了,但是这对比起那些熬夜苦读艰苦学习而考到博士的人来说,就可以说是极度的不公平了,这样的学术不正之风是万万不能助长的,是应该遭到唾弃的。那么在这里的某些学校读博士究竟有多么速成呢?在付完钱录取之后学校就会安排上课,最快12天就完成一个学期的课程,也有比较长的也就是4个月的课程,这么算下来几十天的时间就把人家几年的书都读完了。而这样的超速度学习这些博士是不是真的学到技能,有没有水分想必就不言而喻了吧。讽刺的是这条产业链,还颇受我国各个高校的在职老师们的喜欢。光是2018年的前十个月内就有150多名我国大学教师在当地的某些学校攻读博士,其中不乏一些教授专门来“镀金”,而回国之后他们就是拥有超高学历受人尊敬的大学老师。消息传出之后一度让这所学校名声变坏了不少,但实际上这所大学在其他很多方面都是比较优秀的。发达国家留学博士的身份虽然诱人,但这样的博士产业链真的应该唾弃。其实这个国家一直以来都与我国有着各种各样的渊源,很多文化都源于中国,但是到了现代韩方却开始认为很多文化始于韩国,着实是让人觉得有些嫌弃。有趣的是,现代却是这里的文化影响了我国的年轻人,一直到各种限韩令的发布才有所收敛,着实是让人觉得有些唏嘘。但唏嘘归唏嘘,但这里的娱乐文化却也的确是走在了一个比较靠前的水平,备受年轻人喜欢。而且因为其娱乐文化,导致当地的风景也让更多人喜欢,就比如有个叫做石窟庵的地方,一度有很多我国游客前往参观,位于韩国清城的吐含山上,有745米的海拔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这是其国内典型的石窟寺庙,佛教文化还是比较深厚的,其主室内的佛像最有看点,并且因为海拔较高这里的日出颇为有名,不少人特意清晨前来。整体看上去与咱们国家古代建筑非常相似。不得不说这个国家真的很难让人有好感,尽管其风景很美妙,但不管是之前的冬奥,还是后来自己垃圾处理不过来怪中国不受洋垃圾的事件,亦或者一出现雾霾就说是我国污染的说辞,种种事件着实是对这里好感全无,不知道你们觉得呢?
文 | AI财经社 肖超编 | 明萱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韩国提供了一种既能保住头发、又能读完博士的方法。近日,据韩国《东亚日报》报道,部分韩国大学为了确保财政收入,招收来自中国的在职留学生,为他们提供获得博士学位的便利通道,成为“博士工厂”。报道援引韩国教育部的数据称,2018年前往韩国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有3636人,而2013年的这一数字为1906人,五年之中,几乎翻了一番。一方面,是国内部分职业和岗位对博士学位的“刚需”,另一方面,是韩国大学日益严峻的经营困境,两者一拍即合,经AI财经社调查发现,赴韩读博,确实已经是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市场。20万元买韩国博士学位在得知AI财经社超超经管类硕士毕业、没有韩语基础、希望拿个轻松的博士学位后,一名留学中介向AI财经社推荐了韩国某大学的国际经营学科中文博士学位课程。该课程的宣传资料中写明,申请时韩语或英语的证明材料都不需要提交,未来所有课程、论文指导、论文审查都以中文进行。中介人员还特意叮嘱,由于此课程只针对中国留学生,所以所有宣传在中国进行,而学校官网上并没有关于此课程的介绍。同时中介称,授课的教授均为能说中韩双语的中国人。在这份宣传资料中,博士课程为期三年,学费共计约为17万元左右。当AI财经社表示平时还有工作、读博期间能否长时间请假时,中介人员表示,“开学稍微送点礼物”,“和教授搞好关系”,请假的时候“教授还是很好说话的”。相比之下,另一家中介机构工作人员的处理方式更加简单粗暴。他对AI财经社表示,如果工作时间不好协调,他可以帮助联系能够提供寒暑假授课的韩国学校,且只要确定要去,他就可以跟学校“安排名额”,“99%保证入学”。这名工作人员还介绍称,现在赴韩读博十分火爆,他现在手上的一个项目本期共有20个名额,但有意向申请的人数已经超过90人。他表示现在申请需要排队,原本9月也是韩国高校的入学季,但现在排队只能排到明年3月份的入学资格。经AI财经社走访的几家中介机构均表示,这些他们推荐的课程上完回国后,均能拿到由教育部提供的学历认证,而AI财经社也确实在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上能够查询到这些大学的信息。17万元左右的学费加上均价1.8万元的中介费,这样看来,20万元确实能“买”到一个博士学位。韩国大学招生难据环球网2018年8月的报道,由于生育率低导致韩国学生数量减少,韩国政府预测,未来3年将预计有38所大学因招生困难而关门。报道中称,韩国2017年的平均生育率为1.05,排名全球最低,而预计2021学年的学生实际入学人数,将比大学招生数少5.6万人,因此韩国大学将面临大规模的招生不足。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韩国共有196家四年制大学、137所大专学院。这其中,约有五分之一为公立学校,其余为私立学校。除有强大财团支撑的少数私立大学,如背靠三星的成均馆大学、倚赖斗山集团的中央大学,对很多排名在中下游的私立大学来说,生源就是他们的经营支柱。(图为成均馆大学教授举行韩国传统的跪拜仪式,为参加毕业典礼做准备)因此,面对数量庞大的有读博需求的中国留学生,韩国大学不得不选择扩招。有报道称,去年有150名中国留学生在韩国圆光大学攻读博士课程,该校校长也经常跑到中国参加活动、卖力宣传。而并不是所有的博士留学生都有合格的个人素质,在当时的圆光大学在读生里,就有一名叫做孙赫的男子,后来因为在高铁上霸占其他乘客座位而成为“霸座哥”,被国家公共信息中心列入黑名单,限制乘坐所有火车席别。对这种大学对中国留学生读博大开方便之门的行为,韩国政府也曾采取过措施。2018年9月,据韩媒报道,因提供“12天上完5个月课程”的“博士速成班”,韩国教育部向境内的三所大学下发正式公文,要求其严格办学。但在现实的利益驱动之下,这种乱象在近期内或仍难以根除。
学费17万,中介费1.8万,20万拿下博士学位;12天修完一学期四个月课程;高比例保证入学,可以寒暑假授课,可以安排名额……据媒体报道,由于韩国高校生源与财政压力并存,近来推出不少“红利政策”,为中国高校的文凭需求者提供“绿色通道”,引发社会质疑。12天就可以修完的学期课程,如同快消品牌的应季服装,它们华丽地满足了形式的需要,却忽略了内涵的厚重。如此获得文凭的“博士”们披着这种快消式学术的外衣招摇过市,作为自己工作学历要求和职称评定的通行证,可谓荒唐。此情此景,恍如《围城》里买“克莱登”大学学位的方鸿渐穿越而来。国内博士学位获取难度有目共睹,每年有关博士毕业论文“打假”与博士生“压力山大”的新闻层出不穷,一些高校在职教师赴韩取得廉价博士文凭,无疑造成了新的社会不公。花钱取得的速食式学历,不仅对于提升高校师资力量无益,更是对学术尊严的践踏。学术从来就是勤奋、严谨与全神贯注的代名词,投机取巧只会导致学术失去应有的权威,在社会上沦为笑柄。另外,出国花钱买学历的行为也容易引起人们对于其他国外学历一概而论的质疑,那些真正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国外学历的留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也难免不同程度蒙受不白之冤。如何杜绝出国买学历的“新方鸿渐现象”?就高校而言,对于教师学历相关要求应当进一步完善:一方面,师资力量的建设不应 “唯学历论”,要看重真才实学,同时也要严格海外高校的学历认证,杜绝“水货博士”混入师资队伍。对求学者而言,也要摒弃利益指向与文凭指向的快餐式求学观,对学术心怀敬畏,为学术守护一片净土。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来源:半月谈
《围城》是中国近代以来杰出的文学名著,被许许多多的读者所喜爱。钱钟书先生塑造了方鸿渐这样一个形象的“有血有肉”的人物,通过方鸿渐的生活和经历,告诉了我们许许多多的人生道理。作品中的方鸿渐的所经历的许多事情中,有许多事是方鸿渐自己一手造成的,也有一些事自己的性格和思想问题导致的。因此,方鸿渐就一步一步地深陷在稀烂的“沼泽中”,无法自拔。当然,其中也有一些事情,对于“无用的”方鸿渐来说,也就显得十分无奈。私以为,方鸿渐造成对自己伤害最大的事情,也是最大、最吸引读者的事件就是学位造假,从骗子那里买来里一个“克莱登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方鸿渐,明知对方是骗子,明知很滑稽(自己留学德国,获得的却是美国大学的学位),但还是毫不犹豫地从骗子那里买了这么一个“有用”的博士学位。最终,成功地欺骗了父亲,欺骗了“亚岳父”。当然,也成功地欺骗了自己。方鸿渐的学位造假,对许多初识和初读《围城》这部作品的读者来说,是最大的一个吸引点,克莱登大学,也因方鸿渐而成为“名校”。在分析思考方鸿渐学位造假这件“蠢事儿”,有必要先思考三个问题。第一,方鸿渐为什么要学位造假?方鸿渐为什么要学位造假,这个问题原著里已经明明白白地给出答案:一、方鸿渐自己在留学期间,兴趣广泛,不学无术,生活一塌糊涂。没有固定的兴趣,没有特定的目标,也没学习的动力。还觉悟都没有,还是快毕业了,家里老头子来询问学位的事情,才意识到需要一个“博士头衔”。可是,为时已晚。二、方鸿渐留学经费,是那个未过门的“亡妻”家里资助的,虽不如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对这个“中产小资”的“亲戚家”来说,面子很重要。当然钱扔水里也要图个响,总是希望这个“女婿”给自己增脸面,与有荣焉。且对于自己那个出身的“线装书”家庭,也要有个交代,毕竟家里老头子乃前清孝廉,几代人的学养脸面怎能断送在自己手里呢?正是:父亲是科举中人,要看“报条”,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据。所以在这两面夹攻,逼不得已,且距离回国为时不多的的情形下,不得不进行买个博士学位,进行学位造假,粉饰太平。也许很多读者会觉得,方鸿渐其实可以撒个谎,说课程问题或找个其他原因,暂时不回国,让家里寄点钱,再花点时间,读个最快的博士也好,至少可以把问题完美的解决了。可是,如果方鸿渐能这样想到的话,他就不是方鸿渐里!以方鸿渐的品性,不管在延迟回国多久,都不过是把过往的日子延续一番罢了。就像网上流行的说法,有的人二十多岁就死了,只是要等到七八十岁的时候才埋葬。对于方鸿渐求学,攻读学位这事儿,也是这么一个道理。第二,方鸿渐想过学位造假的后果么?学位造假这种事情,如果放到现在,很多大学生,学历造假的危害不言而喻。不管怎么造假,学信网上学历校验是过不了的。可是当时没有这些先进的手段在监督。以前的学位学历证书都手写的,且学位学历备案问题是否科学,能否保存,复查都是一个相当大的问题。另外,以前的信息不发达,就算是省内、国内的大学,对于很多人来说,听都没听过。在落后的社会,甚至现在的社会,还有多少人是连自己所在的小县城的没出过的,怎么能知道外面真实的信息呢。更何况是,国外的大学、地球另一半的大学!所以,在现在看来的一些危害,当时是看不到的。当然就算有,以方鸿渐的觉悟也看不到的。对于学位造假这件事儿,方鸿渐,可以说完全没有想到过后过,他只想了怎么把面对的问题先糊弄过去。想着,以后履历中绝不开这个学位就OK。至于这个“隐痛”往后怎么折磨自己完全没思考过,甚至连他那个“亚岳父”会登报都没思考过。学位造假这件事,方鸿渐就“只有思前没有想后”,想着解决掉眼前所面临的问题,至于后面可能面临的后果,想都不去想。第三,方鸿渐学位造假的影响是什么?方鸿渐的学位造假这件事情从他自己看来,应该是比较成功的,把他眼前的问题,处理得漂漂亮亮。可能,唯一他没想到的是,他那位“亚岳父”居然给他“获得博士学位”这件光耀门楣的事儿登了报,且和他同时登报在同一个版面的还有正正规规获得博士学位,与他同船回国的他的大学同学苏文纨。以至于,自己在老家变成大名人,在熟人面前露了馅儿。虽然他“获得博士学位”的丑事在同学面前露了馅儿,让他在同学面前难以提留学、学位甚至是学识的事儿,但这还不是其买“学位”的是给他的主要影响。私以为,关于方鸿渐买博士学位这件事儿,对他的主要影响有:1、使得他没有理由,也没有借口,改变他以前那种生活懒散、兴趣颇广、心得全无、不学无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使得他继续在他学习和生活这个泥烂的“沼泽”中继续下沉,不断沦陷,最终使得他面临各种问题时,终于变成一个“本事不大脾气不小”的“无用”之人。正如前面所说,假设方鸿渐痛改前非,彻底革新洗面。在没有学位的时候,找个借口,向家里要钱或者自己边找工作边攻读学位,哪怕再延迟个三五年攻读下来,这三五年与漫长的一生相比又能算什么呢?更何况,能够“换魂式”的生活,对一生来说也太重要了。当然,钱老的视角就是这么犀利。如同现实中一样,没有如果。毕竟方鸿渐就是这样的方鸿渐,必将一辈子困在自己的围城里的方鸿渐。2、买学位这件事,也是的他在日后的生活中身负负罪感,使得他不愿意、不敢去回忆这段往事,即使别人不知道,可是自己知道,这就很让人难受了。生活中,我们常说眼睛要向前看,过去的就过去了,可是过去真的能过去吗?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世界上的客观事物是这样的,可是人毕竟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动物,事件可以过去,但是心里的痕迹是过不去的。人一旦心里有放不下的事儿,就会影响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正如,方鸿渐,如果没这么一段黑历史,也许他的性格会好很多,也就不至于要吃那么多“性格原因的亏”。3、对于方鸿渐来说,买这个假的博士学位时,只想着以后不提这个学位就好,可是实际中呢,有多时候却不得不提。在赵辛楣与他争风吃醋时,赵辛楣是一个对于方鸿渐知根知底、情商很高的政治家,若隐若现地点他的痛楚一下;到三闾大学报到时,因自己的学历不符,被高松年校长以一封“不存在的信”死死地抓在手里,使得自己如叫花子一般,别人给什么自己就要什么;知道和自己一样有学历问题的韩学愈后,与好朋友赵辛楣嚼嚼舌头都要被挖苦。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自己不提就好,而是别人要提,自己十分敏感。更何况,与学位挂钩的利益,他将失去,即使得到也不会安心。4、最重要的是确确实实的真才实学,方鸿渐自己也没有了。如果有个真实的学位,至少相关专业知识是绝对没问题的。方鸿渐可以像与父亲信中所说“不在乎头衔”,可是他买假学位的后果是,既没有“不在乎的头衔”,也没有真才实学。就好比,马云说自己不在乎钱没问题,至少和他同一阶层的人会信,真正有钱的时候秀一秀也是可以的,可是若穷光蛋也这么说,没人相信。钱是用的,知识也是用的,两者都很重要。且两者自己有没有只有自己知道,别人看不出来,都是用时方恨少之物。如果方鸿渐有真才实学,也不至于在三闾大学的教学也不怎么样了,更不致于家里连家具都买不起,让孙柔嘉的姑姑看不起。本身性格的缺陷,加上知识的缺乏和生活的乱麻。方鸿渐那残垣断壁的围城,只能是更加死死地将他围住。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启示1、人生中,大小是要看清楚,莫因一时错误,贻害终生。任何人的一生中,都无法避免犯错误,人的一生中犯错误很正常,不犯错误才不正常呢。可是,犯错误分大小的,很多时候,一生所犯的所有小错误不及一次大的犯错。2、不要虚衔可以,但是真才实学和实实在在的利益不能不要。3、做事情要系统地看待,而不是单一的看某一个视角,需要全面地看。不能因为顾眼前,而不顾往后。4、人生中,若一时迷茫,曾今虚度,一定要逼自己振作起来。5、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万不得已,愚弄别人可以,某愚弄自己。如果可以,谁都别愚弄。最后,从方鸿渐学位造假这件事,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曾经虚度,而现在也在不停地愚弄自己呢?
学历是现在很多企业比较看重的,普遍来说高学历在工作中获得的机会会更多,许多人辛苦做研究,熬夜写论文,就是想要获得硕士、博士学位,而有些人赴韩读速成博士,12天修完一学期课程。中国人赴韩读速成博士已成风。据报道,韩国政府于2018年查处一地方大学开展短期速成博士,韩国一所地方大学被查出招来中国留学生读博后,安排他们在12天内修完一个学期的课程。目前,赴韩读博已经是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市场。17万元左右的学费加上均价1.8万元的中介费,20万元左右就能买到一个博士学位。据悉,赴韩读博士的主要群体,是我国高校的在职教师。截至2018年10月,共有150多名中国大学教师在该校攻读博士学位。韩国部分大学的文凭难以令人信服。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去韩国留学获得的高学历,都是假的,一点也不可信,事实上并非如此,与其他国家参差不齐的教学质量一样,韩国也有教学质量优异的院校。在权威的英国QS教育集团2019年度世界大学排名中,前1000内韩国共有30所高校上榜,其中排名最高的学府为首尔大学。获得学历还是要凭自身实力,即使“买”来了博士学位,知识水平不到位,也会有露马脚的一天,也得不到企业的认可。就专升本方面来说,哪种形式获得的学历含金量最高?学历都是获得认可的吗?1、普通专升本普通专升本是专升本几种形式中含金量最高的一种,获得的本科学历属于第一学历,属于全日制本科,考上之后需要到本科院校就读两年,毕业和普通本科区别不大,一般企业都是比较认可的。2、成人教育专升本成人教育专升本有自考、成人高考、网络教育、国家开放大学这四种形式,一般来说,这四种方式含金量是差不多的,有些考试难度比较高,有些人会认为含金量高一些,事实上,通过这四种方式获得的学历效力都是一样的。可以用于考研、考公务员、职称评定等。成人教育专升本的含金量比普通专升本低一些,获得的本科学历属于第二学历。以上五种方式的专升本获得的学历都是国家承认的,学信网可查,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想要了解更多学历提升信息,记得关注我们哦~
光明日报1月18日消息,高校的师生都要面临论文的考察。但你能想象,对于有些人来说,发一篇论文,可以像网购一样轻松吗?在论文买卖的流程中,买方只需要交钱,卖方代写代发“一条龙”服务。如此“简单”的操作背后,知识生产活动已经超越本应有的边界。论文买卖市场需求旺盛,博士生为求职买SCI论文在高校运行的种种标准中,论文是“硬通货”之一。事关职称晋升、评优评先,有的还是入门任教的基本门槛。2010年年初,媒体刊发一则报道,披露武汉大学沈阳研究团队的调查发现:我国买卖论文2009年产值高达10亿元人民币。10年后,论文买卖情况如何?记者辗转联系上了一位当事人。刘劲,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南方一所职业学校任教。现在,他和朋友正攻读海外一所高校的博士学位。因为疫情原因,大部分时间在上网课。关于读博的目的,刘劲直截了当:冲出重围,到一个三本或者是好的二本学校任教。在读博的“四年规划”里,最关键的一环是“发SCI论文”。按照刘劲的说法,凭借博士学位,再加上SCI论文的优势,在一般本科院校求职不成问题,运气好的话,还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安家费”。在他的盘算中,这笔投资是“划算的”。2020年年初,“经过长时间考察”后,刘劲和朋友决定买一篇SCI论文。两人合写,分别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他们打算买的是“四区论文”(注:期刊按照影响因子高低依次排序,此为SCI中最低区域),“全程一个月代写代发,前前后后一共花39000元就可以搞定。”在和朋友分别交了5000元,一共1万元订金的两个月后,刘劲收到了一份期刊的用稿通知,“不过,正式出刊还要等半年。”但是,现实很快发生了变化。2020年,科技部印发了《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试行)》,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两部委对SCI论文相关指标的使用提出了要求,“评价重点是论文的创新水平和科学价值,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直接判断依据”。刘劲发现,“算盘好像打错了。”一些高校改变了论文评价标准,不再将SCI论文与教师招聘硬性挂钩,“四区的SCI论文好像已经没有优势了。”原本打算再发一篇SCI的刘劲告诉朋友,“还是算了”。因为已经收到的第一篇论文的录用通知,他们只得“硬着头皮付尾款”。那高分区的论文能买吗?一位高校教师透露,期刊影响因子越高的论文越贵,“一区的论文叫价高达10万元以上。这种情况虽少,但并非没有。”要价2000元代写本科论文:“改到你满意为止”除了评聘职称、完成科研任务过程中存在买卖论文,这股“歪风”也开始在硕士和本科学段中蔓延。记者在一个拥有近500名学生的微信群里询问:“是否有人可以代写本科论文?”不到一分钟,一个名叫李彬,备注为新疆某大学硕士研究生的人,加上了记者微信。“如果是新闻传播或者经济学本科论文,我可以来。”在了解论文大致方向后,李彬表示:“我这个学期刚好有一个专题做的就是这个”。言下之意,他的课程论文可以“改一改”,卖给记者。为了打消记者的“顾虑”,李彬向记者展示自己的丰富经验,他此前还接过经济学本科论文代写,因为他本科学经济,研究生学的是新闻传播。在费用方面,他补充说,如果加上开题的内容,要价2000元。不过,他一再强调“包修改”,“会根据导师提供的修改意见,改到你满意为止”。此外,李彬还透露一些网店论文买卖的“套路”,劝记者小心“买论文上当”:“网上的代写要便宜些,大概1300元左右。他们会找一篇论文,翻译成小语种,再翻译回中文,直接发给你。这样的论文,虽然看上去是原创,但是语句不通顺。如果让他们修改,需要再加钱。”为了印证这种说法,他随后给记者发来一张截图,有“客户”抱怨网店的论文代写业务,“改一次,还要花一次钱。”记者问由他代写论文,会不会有被查出来的风险?李彬痛快地回答:“你不说我不说,谁能知道?”不过他也提醒,“在交论文和答辩前,你要提前看一下论文,不然你答辩回答不上来,我可没办法。”网店论文售卖屡禁不绝:遇发稿高峰“需等待半年”临近毕业,北京某高校博士生佑青正努力撰写20万字的博士论文。“写论文”和“发论文”的要求,一直让她和同学们感受到很大压力。面对有人一年之内发好几篇SSCI论文的情况,佑青觉得“有问题”。但是有同学似乎看透了此中玄机,对此轻描淡写,“这很正常,出钱买知识版权而已”。这弄得佑青“很无语”,她告诉记者。“一些网店可以提供论文代写服务,还可以保证质量”。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一名工作在上海的博士生在网上公开售卖SCI论文已10年,先后卖出了100多篇论文,发表于国内外学术期刊,牟利数百万元,买家多为高校师生。记者调查发现,此类明目张胆的店家已被下架处理,但并非销声匿迹。顺着佑青的提示,记者找到一家网店,搜索“期刊”,出现大量“期刊查重”等店面信息。记者随机进入一家网店提出:“就读研究生,评奖学金,需要买论文。”迅速得到回复,“加微信聊,方便安排期刊专员,一对一推荐合适的期刊。”随后,期刊专员粒粒加上记者微信,询问要求后,迅速为记者选定了一家普通期刊,代写代发,报价1600元。这一费用包括文章修改润色费、公关费、版面费等全流程费用。粒粒催促记者赶快确定,“现在发刊高峰期,很多2021年毕业生要发刊,现在都来提前准备了,满稿很快。如果要上那种可在知网上查到的期刊,需要等半年左右。”佑青的疑问是:“如果学术道德不足以约束这些行为,为何不把论文买卖判定为违法行为,至少在知识产权领域可以探讨。”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对从事学术论文买卖、代写代投以及伪造、虚构、篡改研究数据等违法违规活动的中介服务机构,市场监督管理、公安等部门应主动开展调查,严肃惩处。法律监管缺位、学校不愿公开处理,遏制论文买卖难很多人都有发表论文的需求,但期刊本身是稀缺资源,发核心期刊、发SCI收录期刊的要求,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情况。武汉大学教授张琳坦言,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还难以有效惩治买卖论文行为,对论文的需求方、代写方、第三方中介机构没有产生足够威慑。她建议,“对论文买卖行为和涉及的相关主体,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加以规制”。“有刚需就会有市场。”张琳说,论文买卖十分隐蔽,查处难度大,学校一般很难实施有效管理。即使查到了,出于对学校声誉的保护,也大多不愿意公开处理,甚至可能有意遮蔽。事实上,每位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都相对明确、固定,想在论文买卖市场上找到与自己研究方向完全一致的论文是很难的。张琳举例说,自己一直从事科技评价与科技政策研究,假如她某天突然在SCI期刊发表了一篇企业管理的论文,“必定非常可疑”。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教师花钱买论文,发表和日常研究相关性不大的论文,并不鲜见。在论文买卖链条上,这是一个容易发现的破绽。“在未来,我国建立起负责任的同行评议制度与良好的科研文化氛围下,一般科研人员应该不敢冒这个风险。”张琳口中的“同行评议制度”,指的是评审专家需要针对论文实质内容和价值作出高质量评判,进行事前把关。“创新性强、高质量的论文,在相对低端的论文买卖市场是很难找到的,因此会大大减少论文买卖的需求。”此外,针对本科和研究生层面参与论文买卖的问题,张琳认为,需要导师落实全程指导和监管责任,加强各层级学位论文的审核审查,“校内校外盲审不能为保毕业率而流于形式”。在破“五唯”的背景下,我国亟待建立具有实操性的多维综合评价体系,张琳补充道,“当新的评价体系逐步完善后,学界对论文发表的单纯性依赖自然会降低”。建立学术成果终身问责制,治理学术交易近些年,在高校盛行以论文考核方式的背景下,当买版面发展成买论文,与论文有关的违规行为愈演愈烈。清华大学副教授王传毅认为:“论文买卖是一种学术交易,与论著的不正当署名一样,是人情、权力、资本以不合规的方式换取知识产权的活动,从性质上来说是学术造假。”“根治学术交易,要充分认识到‘三个不可能’。”王传毅提醒,同行评议不可能完全解决问题,论文署上自己未成年孩子名字,也能发在经过严格同行评议的SCI期刊上。完全摒弃论文标准也不可能,其他形式的学术成果一旦纳入评价,也同样会被“交易”,还可能出现“因噎废食”的情况,毕竟论文是经过学术共同体评价后的知识增值,存在其合理性。加强网络监管,也不可能杜绝第三方中介的出现,只要获益超过成本,学术交易就会以更加隐蔽的形式出现。王传毅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学术成果终身问责制,使企图学术造假、学术寻租、学术交易者不敢干、不易干、不愿干。在成果发表前的评阅阶段,增加学术伦理审查环节,评阅人可随机联系任一作者,要求提供与其贡献相匹配的材料。”事实上,当前国际学界倡导开放数据、开放同行评议、建立国家级公开透明的科技成果交流平台。“一旦需要发表论文,就必须把论文相关数据、过程、成果,上传到一个公共平台向所有人开放,接受借鉴、质询和监督。”张琳认为,“使科研数据信息、评审信息和成果信息最大程度开放和透明,将大大增加论文买卖等学术不端行为被发现的可能性,有助于促进科研诚信建设。”“论文刊出后,并不应该一劳永逸。”王传毅建议,当论文成果用于后续学术评价活动,如招聘、评奖、面试及项目申报等,同样增设学术伦理审查环节,按需采用面试、电话或邮件方式,随机对作者学术成果贡献的真实性进行核验。他表示,“一旦发现做假行为,或经举报查实,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终身追责。”(本文部分受访者采用化名)
光明日报1月18日消息,高校的师生都要面临论文的考察。但你能想象,对于有些人来说,发一篇论文,可以像网购一样轻松吗?在论文买卖的流程中,买方只需要交钱,卖方代写代发“一条龙”服务。如此“简单”的操作背后,知识生产活动已经超越本应有的边界。论文买卖市场需求旺盛,博士生为求职买SCI论文在高校运行的种种标准中,论文是“硬通货”之一。事关职称晋升、评优评先,有的还是入门任教的基本门槛。2010年年初,媒体刊发一则报道,披露武汉大学沈阳研究团队的调查发现:我国买卖论文2009年产值高达10亿元人民币。10年后,论文买卖情况如何?记者辗转联系上了一位当事人。刘劲,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南方一所职业学校任教。现在,他和朋友正攻读海外一所高校的博士学位。因为疫情原因,大部分时间在上网课。关于读博的目的,刘劲直截了当:冲出重围,到一个三本或者是好的二本学校任教。在读博的“四年规划”里,最关键的一环是“发SCI论文”。按照刘劲的说法,凭借博士学位,再加上SCI论文的优势,在一般本科院校求职不成问题,运气好的话,还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安家费”。在他的盘算中,这笔投资是“划算的”。2020年年初,“经过长时间考察”后,刘劲和朋友决定买一篇SCI论文。两人合写,分别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他们打算买的是“四区论文”(注:期刊按照影响因子高低依次排序,此为SCI中最低区域),“全程一个月代写代发,前前后后一共花39000元就可以搞定。”在和朋友分别交了5000元,一共1万元订金的两个月后,刘劲收到了一份期刊的用稿通知,“不过,正式出刊还要等半年。”但是,现实很快发生了变化。2020年,科技部印发了《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试行)》,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两部委对SCI论文相关指标的使用提出了要求,“评价重点是论文的创新水平和科学价值,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直接判断依据”。刘劲发现,“算盘好像打错了。”一些高校改变了论文评价标准,不再将SCI论文与教师招聘硬性挂钩,“四区的SCI论文好像已经没有优势了。”原本打算再发一篇SCI的刘劲告诉朋友,“还是算了”。因为已经收到的第一篇论文的录用通知,他们只得“硬着头皮付尾款”。那高分区的论文能买吗?一位高校教师透露,期刊影响因子越高的论文越贵,“一区的论文叫价高达10万元以上。这种情况虽少,但并非没有。”要价2000元代写本科论文:“改到你满意为止”除了评聘职称、完成科研任务过程中存在买卖论文,这股“歪风”也开始在硕士和本科学段中蔓延。记者在一个拥有近500名学生的微信群里询问:“是否有人可以代写本科论文?”不到一分钟,一个名叫李彬,备注为新疆某大学硕士研究生的人,加上了记者微信。“如果是新闻传播或者经济学本科论文,我可以来。”在了解论文大致方向后,李彬表示:“我这个学期刚好有一个专题做的就是这个”。言下之意,他的课程论文可以“改一改”,卖给记者。为了打消记者的“顾虑”,李彬向记者展示自己的丰富经验,他此前还接过经济学本科论文代写,因为他本科学经济,研究生学的是新闻传播。在费用方面,他补充说,如果加上开题的内容,要价2000元。不过,他一再强调“包修改”,“会根据导师提供的修改意见,改到你满意为止”。此外,李彬还透露一些网店论文买卖的“套路”,劝记者小心“买论文上当”:“网上的代写要便宜些,大概1300元左右。他们会找一篇论文,翻译成小语种,再翻译回中文,直接发给你。这样的论文,虽然看上去是原创,但是语句不通顺。如果让他们修改,需要再加钱。”为了印证这种说法,他随后给记者发来一张截图,有“客户”抱怨网店的论文代写业务,“改一次,还要花一次钱。”记者问由他代写论文,会不会有被查出来的风险?李彬痛快地回答:“你不说我不说,谁能知道?”不过他也提醒,“在交论文和答辩前,你要提前看一下论文,不然你答辩回答不上来,我可没办法。”网店论文售卖屡禁不绝:遇发稿高峰“需等待半年”临近毕业,北京某高校博士生佑青正努力撰写20万字的博士论文。“写论文”和“发论文”的要求,一直让她和同学们感受到很大压力。面对有人一年之内发好几篇SSCI论文的情况,佑青觉得“有问题”。但是有同学似乎看透了此中玄机,对此轻描淡写,“这很正常,出钱买知识版权而已”。这弄得佑青“很无语”,她告诉记者。“一些网店可以提供论文代写服务,还可以保证质量”。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一名工作在上海的博士生在网上公开售卖SCI论文已10年,先后卖出了100多篇论文,发表于国内外学术期刊,牟利数百万元,买家多为高校师生。记者调查发现,此类明目张胆的店家已被下架处理,但并非销声匿迹。顺着佑青的提示,记者找到一家网店,搜索“期刊”,出现大量“期刊查重”等店面信息。记者随机进入一家网店提出:“就读研究生,评奖学金,需要买论文。”迅速得到回复,“加微信聊,方便安排期刊专员,一对一推荐合适的期刊。”随后,期刊专员粒粒加上记者微信,询问要求后,迅速为记者选定了一家普通期刊,代写代发,报价1600元。这一费用包括文章修改润色费、公关费、版面费等全流程费用。粒粒催促记者赶快确定,“现在发刊高峰期,很多2021年毕业生要发刊,现在都来提前准备了,满稿很快。如果要上那种可在知网上查到的期刊,需要等半年左右。”佑青的疑问是:“如果学术道德不足以约束这些行为,为何不把论文买卖判定为违法行为,至少在知识产权领域可以探讨。”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对从事学术论文买卖、代写代投以及伪造、虚构、篡改研究数据等违法违规活动的中介服务机构,市场监督管理、公安等部门应主动开展调查,严肃惩处。法律监管缺位、学校不愿公开处理,遏制论文买卖难很多人都有发表论文的需求,但期刊本身是稀缺资源,发核心期刊、发SCI收录期刊的要求,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情况。武汉大学教授张琳坦言,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还难以有效惩治买卖论文行为,对论文的需求方、代写方、第三方中介机构没有产生足够威慑。她建议,“对论文买卖行为和涉及的相关主体,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加以规制”。“有刚需就会有市场。”张琳说,论文买卖十分隐蔽,查处难度大,学校一般很难实施有效管理。即使查到了,出于对学校声誉的保护,也大多不愿意公开处理,甚至可能有意遮蔽。事实上,每位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都相对明确、固定,想在论文买卖市场上找到与自己研究方向完全一致的论文是很难的。张琳举例说,自己一直从事科技评价与科技政策研究,假如她某天突然在SCI期刊发表了一篇企业管理的论文,“必定非常可疑”。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教师花钱买论文,发表和日常研究相关性不大的论文,并不鲜见。在论文买卖链条上,这是一个容易发现的破绽。“在未来,我国建立起负责任的同行评议制度与良好的科研文化氛围下,一般科研人员应该不敢冒这个风险。”张琳口中的“同行评议制度”,指的是评审专家需要针对论文实质内容和价值作出高质量评判,进行事前把关。“创新性强、高质量的论文,在相对低端的论文买卖市场是很难找到的,因此会大大减少论文买卖的需求。”此外,针对本科和研究生层面参与论文买卖的问题,张琳认为,需要导师落实全程指导和监管责任,加强各层级学位论文的审核审查,“校内校外盲审不能为保毕业率而流于形式”。在破“五唯”的背景下,我国亟待建立具有实操性的多维综合评价体系,张琳补充道,“当新的评价体系逐步完善后,学界对论文发表的单纯性依赖自然会降低”。建立学术成果终身问责制,治理学术交易近些年,在高校盛行以论文考核方式的背景下,当买版面发展成买论文,与论文有关的违规行为愈演愈烈。清华大学副教授王传毅认为:“论文买卖是一种学术交易,与论著的不正当署名一样,是人情、权力、资本以不合规的方式换取知识产权的活动,从性质上来说是学术造假。”“根治学术交易,要充分认识到‘三个不可能’。”王传毅提醒,同行评议不可能完全解决问题,论文署上自己未成年孩子名字,也能发在经过严格同行评议的SCI期刊上。完全摒弃论文标准也不可能,其他形式的学术成果一旦纳入评价,也同样会被“交易”,还可能出现“因噎废食”的情况,毕竟论文是经过学术共同体评价后的知识增值,存在其合理性。加强网络监管,也不可能杜绝第三方中介的出现,只要获益超过成本,学术交易就会以更加隐蔽的形式出现。王传毅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学术成果终身问责制,使企图学术造假、学术寻租、学术交易者不敢干、不易干、不愿干。在成果发表前的评阅阶段,增加学术伦理审查环节,评阅人可随机联系任一作者,要求提供与其贡献相匹配的材料。”事实上,当前国际学界倡导开放数据、开放同行评议、建立国家级公开透明的科技成果交流平台。“一旦需要发表论文,就必须把论文相关数据、过程、成果,上传到一个公共平台向所有人开放,接受借鉴、质询和监督。”张琳认为,“使科研数据信息、评审信息和成果信息最大程度开放和透明,将大大增加论文买卖等学术不端行为被发现的可能性,有助于促进科研诚信建设。”“论文刊出后,并不应该一劳永逸。”王传毅建议,当论文成果用于后续学术评价活动,如招聘、评奖、面试及项目申报等,同样增设学术伦理审查环节,按需采用面试、电话或邮件方式,随机对作者学术成果贡献的真实性进行核验。他表示,“一旦发现做假行为,或经举报查实,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终身追责。”(本文部分受访者采用化名)
对于每一个打算考博的人来说,都有一个让他考博士的理由,有的人说自己考博士是为了找一份满意的工作,也有人说是为追求自己对科研事业的热爱,还有人说是为了完成人生的一次修行。但是不管是哪一个原因,选择了读博说明博士学位是有一定价值的。那么自不而然会想到一个问题:一个博士学位到底值多少钱?有的人会用博士期间自己的花费角度来计算,认为三年的学分大概3-4万块钱,加上三年的生活费3-4万块钱,再加上其他的费用2万块左右,因此读一个博士的成本大概是8-10万块钱。也有人认为,博士学位的价值不能仅仅用花费的角度考虑,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博士只值10万块钱的话,那么就没有那么多人考虑去读博士了。也有人认为,博士的价值应当从35岁的年龄来计算,也就是说博士的优势一般是在35岁以前较为突显,35岁以后毕业的博士就没有较多的优势了,包括失去申请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等的资格,按脱产博士毕业的平均年龄30岁来算,博士平均一年能多赚10万块钱,那么博士学位的价值大概值50万块钱。也有人说博士学位是无法计算值多少钱的,因为对于不同的博士,收入差距非常大,有的博士年薪能达到上百万,有的就十来万块钱,因此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价值来衡量博士的价值,但是话说回来,除了行业差距,个人的差距也造成博士收入差距非常大,有的博士善于经营,有的博士不愿经营,这也是无法计算的一个原因。那么一个博士学位到底值多少钱,其实无论从花费成本,年龄以及个体差异来看,都是仅仅反映了某个方面,而并不能客观反映这个问题。博士只是人生中的一段经历其实,从导师的角度来说,不论是硕士还是博士,就是在人生道路上的一段求学经历而已,也就是说读博就是第一次真正加入到科研团队,培养自己完成科研任务的素质和能力,为自己未来从事科研工作提供了一个前期的训练和奠定了自己未来研究的方向。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定的成本,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个很有未来的希望。博士的价值本质上是人生价值的一种反映塔主认为博士的价值还真不能用具体的金额来衡量,博士学位其实是给了你一个职称,一个平台,一个方向和一个起点,但是这些东西的价值都是无法具体衡量的,也不能直接变成金钱放到你的兜里,而是在这种环境下,看你的人生该怎样活,是利用这些东西体现人生价值,还是抛掉这些选择其他的环境实现人生价值。所以,博士的价值就是你人生价值中的一个选项而已。以上就是塔主对博士学位价值问题的一点看法,希望大家和塔主一起讨论!
近日,“翟天临不知知网是什么?”的新闻成为热搜。小编一时好奇,点进去看了看。就是一段小视频,有网友问“我的博士论文能不能在知网搜到?”翟天临当即表示知网是什么,一脸懵逼!看了视频,小编若有所思。由于不认识翟天临是谁,所以上网百科了一下。原来翟天临是一名演员,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科班出身,2014级博士生,并且是北京大学博士后。看了翟天临的这份简历,小编不由得一阵佩服。然而,读过大学的朋友都知道,上了大学之后,无一例外,老师都会推荐大家登录中国知网(CNKI)查找资料,很多高校还会专门开设一门课“文献检索”,教大学生如何在中国知网、维普、读秀、万方等期刊论文收录平台检索资料。想到这里,小编就觉得哪里不对劲。翟天临可是名牌大学生,学历如此之高。不说别的,就说三次毕业论文: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怎么也得上中国知网查查资料什么的,再不济,也得上知网查个重吧!而翟天临竟然说不知知网为何物,着实令人吃惊,难道他的高学历都是假的?
博士经常和少年侦探团一起玩,偶尔还会给他们买一些小礼物,这不,在动漫898中,博士获得了一个商场一万日元的代金券,大家都会选择什么礼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大家在听见这个好消息都兴奋的跑开了,一瞬间就没影了,博士还觉得很奇怪啊,人呢,怎么都不见了,原来他们都去商量买什么去了。听着他们打算买的礼物,可有点吓坏了博士,我中的只是一万元的代金券啊。。还是小哀比较淡定,打算去看看最新款的包包。博士和柯南慢慢的走在商场里面,突然柯南上的手机响了,原来是他们都各自都选好了心仪的礼物,等着博士去付款了。元太选的是体育用品,看起来是棒球棒会和手套。光彦在数码区。因为他说自己想买一个天文望远镜。步美是一个小女孩,最喜欢的当然是大娃娃了,所以在玩具区选好了心仪的毛绒熊。灰原在一楼的奢侈品包包区,灰原虽然身体变小了,但是还是非常喜欢包包啊。柯南都有点无奈了,怎么都发给我,一副等着我去结账的样子啊。还是灰原选的礼物最高端,按照目前的节奏来看,名侦探柯南距离大结局应该不会太远了,你希望结局是怎样呢?和小编在评论区讨论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