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调研团队根据此前获得的2729份有效调研问卷,陆续形成2020年度界面金榜律师事务所100强、最适合工作律师事务所以及最具专业能力律师事务所榜单。本文以调研问卷中的客观评分和主观答案为研究基础,解析律师群体对同行律所业内口碑、律师工作环境、以及其执业领域内最具专业实力律所的选择与评价,以数据和观点形成最终的分析报告。一、律师事务所业内知名度和影响力红圈所具有绝对优势以最终的2729份有效问卷结果看,近92%的律师会在“较为了解的律师事务所”选项中勾选主流认可的业内红圈所(“红圈”律所按年度收入作为衡量标准,包括金杜、君合、方达、竞天公诚、通商、环球、海问以及中伦八大律所),其次是规模所,区域所及精品所在整体行业的知名度上与红圈所差距较大。红圈所中的认可度也出现了阶梯式断层,近88%律师的选择集中在金杜、方达和中伦三家律师事务所之间;其次是君合、竞天公诚和环球;通商、海问被选择的频率极低。在给选出的律所按名誉度评分环节上,规模所与红圈所及精品所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最突出的是以规模著称的京师及盈科两家律所,在“较为了解的律所”中被近40%的律师选择,但在按名誉度打分上均得分不高。主观评价方面,选择红圈所的律师们提及频率最高的词汇是“待遇好”,提及频次577次,其次是“很专业”,提及频次424次。以下是随机选取的律师主观评价:规模所评价褒贬不一在给选出的律所按名誉度评分环节上,规模所与红圈所及精品所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最突出的是以规模著称的京师及盈科两家律所,在“较为了解的律所”中被近40%的律师选择,但在按名誉度打分上均得分不高。“规模大、扩张快”、“律师能力良莠不齐”、“管理参差不齐”是业内从业者评价规模所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提及频次分别是696次、432次和198次。这两家律所也是业内律师在主观评价上吐槽和质疑最多的律所,此外大成与锦天城虽然最终评分较高,但也是律师们认为的“规模所”代表,以两家律所为例进行了规模所优与劣的讨论——精品所与区域强所特征明显以天同为代表的精品所和以德衡为代表的区域强所在2729份调研问卷中整体投票率虽远不及红圈所和规模所,但在评分上均获得较高成绩,因此整体评分都较高。23%的律师在“较为了解的律所”选项中勾选了天同,9%的律师勾选了德衡。与此情况类似的律所还包括天地和、婓石、蓝白、广信君达等律所。在主观评价方面,上述律所均获得业内从业者较高的认可,以下是随机选取的律师评价——二、律师事务所的雇主品牌文化建设在收集汇总的2729份有效问卷中,相比在评价其他律所的名声与专业水平的苛刻程度,从业律师在评价自己工作的律所时则显得宽容得多。绝大部分律师都给自家律所打出了较高的综合评分。在具体列出的12项有效指标中,”律所文化”、“同事/合伙人关系”以及“律所前景”均获得了从业者们的普遍认可和较高分数,而“薪资待遇”、“工作时长”、“员工培训”则相应出现普遍评分较低的情况。“工作氛围好”是律师群体在正向评价所在律所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提及频次高达765次;“地理位置优越”紧随其后,共出现387次,给出此评价的律所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两地。相对应的,律师从业者在给律所做出负面评价时,“工资偏低”、“工作强度高”均是高频词汇,出现频次仅次于“工作氛围好”。此外,大部分律师表达了对增加培训和团建的诉求与渴望。以下是随机选取的律师主观评价:三、律师事务所专业能力的业内认可度在本次的2729份调查结果中,执业领域是公司/商事相关的律师占比最高,达37%;资本市场、争议解决及破产清算领域紧随其后,彼此相差较小。在法律界内部权威榜单评选时没有体现的刑事辩护、婚姻家事等执业领域的从业律师基数较大,不容忽视。相比挑选“较为熟悉的律所”选项,律师从业者在选择自己所在“执业领域”最专业律所时则更为谨慎和统一。金杜、方达、中伦律所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在多个与金融资本相关的执业领域处于垄断地位。但在海事海商、婚姻家事、劳动法及刑事辩护等领域,三家律所出现无一上榜的情况,一些在知名度上明显乏力的专业所脱颖而出,占据了该执业领域的Top地位。例如海事海商领域的广东敬海律师事务所、婚姻家事领域的华诚律师事务所以及刑事辩护领域的尚权律所。
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为中国律师事务所的崛起带来了突破性历史机遇。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行业发展规模已趋于稳定,律师业的竞争亦趋于成熟,律师事务所之间已从全国到区域已趋于白热化、多元化、全面化,并沿着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等方向不断向纵深推进。律师事务所业务规模趋平稳发展,从业人员和律师事务所增速双下降2013年-2016年间,我国律师事务所经历了高速发展期,数量由2013年的2.06万家增长到2016年的2.62万家,同比增速最高达到12.93%。然至2017年起,中国律师事务所增幅不断下降,至2019年同比增速为6.54%,较上一年下降1.21个百分点。降幅进一步扩大。律师数量方面2013年-2019年,律师事务所从业人员从2013年增速达到最低值6.97%,至2018年的同比增速高达18.65%,律师人数在6年间近乎翻了一番,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律师工作人员47.3万人,同比增长11.61%。从业人员的增速均高于律师事务所的增速,从侧面说明律师事务所业务规模的扩大。同时也反映了未来律师之间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律师事务所综合排名TOP10通过综合分析律师事务所行业品牌的知名度、员工数量、企业资产规模与经营情况等各项实力数据,CNPP大数据平台,发布了最新的律师事务所品牌榜。具体排名情况如下:我国律师事务所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2019年,广东省有律师事务所2767家,占全国比重10.64%;北京市律师事务所有2100家,上海律师事务所有1364家,这两个直辖市的律师事务所均较上年数量有所增加,占全国的比重也分别为8.08%和5.25%。经济发达地区业务高端化,专业化;非经济发达地区传统业务为主律师的发展竞争主要表现在专业化、团队化、国际化、高端化、律师事务所的规模化、公司化、品牌化等方面,在北京为龙头的处于优势地位的律师事务所面对全国市场的攻城掠地已经初显端倪,律师业新一轮的“跑马圈地”运动也首先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展开,并逐步向中西部省会城市蔓延。综上所述:从全国到区域,律师的竞争趋于白热化、多元化、全面化,律师业的全面竞争已经开始,并沿着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等方向不断向纵深推进。非诉讼业务经济发达地区更充沛,主承销商方面大型律所占优势非诉讼业务中律师事务所收入最高的是企业IPO业务。2010-2019年,中国境内外IPO呈现波动的趋势,IPO企业数量在2010年达到最高值346家,融资额达到最高值4889亿元。2019年全年共计342家中企完成IPO,募资规模3432亿元,较上年上涨76.8%%,加上2020年1-11月数据,IPO募资规模正处于上升趋势。2020年1-11月,共217家中国企业在中国境内A股市场IPO融资,融资规模964.6亿元在2020年1-11月中国IPO企业律所情况统计分析当中,国内以IPO主承销为主的大型律师事务所独领风骚的。其中,中伦、锦天城、金杜三家律师事务所分别以36单、26单、23单、位列前三。另外,其他律师事务所也同样表现不俗,诸如德恒、国枫、北京天元等也紧随其后。传统业务增速放缓,市场趋于饱和随着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发展,民事案件数量不断增加,新型案件不断涌现。但同比增速自2018年以来大幅下降。整体规模趋于稳定。以民事诉讼代理为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民事案件代理业务规模自2010年的156.9万件快速增长到2017年的387.3万件。2018年增速开始放缓,至2019年中国民事案件代理业务规模约为410.4万件,同比增长率为3.4%。较2017年下降37.69个百分点。案件数量增幅明显小于律师人数增幅。我国法律服务中,民事法律服务业务所占比重为律师开展的业务中数量最大的,从2019年的数据来看,我国律师事务所开展的民事诉讼代理业务量达410.4万件,远远高于同期83.11万件的刑事诉讼代理及17.5万件的行政诉讼代理。按各项业务领域分,律师事务所各有专长以下是公开资料披露的各个服务领域专业度排名靠前的律师事务所。进一步显示,律师事务所行业竞争已形成多元化,专业化发展形势。从律师学历来看,本科及以上高学历人才占主导,低学历律师人群份额有限2019年从文化程度看,本科学历的律师35.33万多人,占74.71%,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律师9.39万多人,占19.86%,博士研究生学历的律师6600多人,占1.40%,本科学历以下的律师1.90万多人,占4.03%。在国境外接受过教育并获得学位的律师7735人,占1.48%。后备律师人才储备充足据统计,2019年,我国学院招生的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数为91.65万人,当年毕业的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数为63.97万人人,截至2019年年末,在校的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数达286.37万人。2019年招收的本科学历人数达581.84万人,毕业生人数达496.39万人,在校学生人数为2092.14万人。总体来看,我国在2019年及未来法学储备人才总量达3052万以上,远高于目前仅47.3万多的律师从业人员,由此可见,我国律师从业人才储备相对充裕。综上可知,律师事务所行业已经历过高速发展期市场早期红利不再,加上非诉讼业务和传统业务案情的复杂化,对律师的专业化要求会进一步提高。这势必会对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个人而言,未来面临的难度和竞争压力进一步扩大。因此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准和多元个性化服务水平在复杂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显得尤为重要。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律师事务所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近年来我国律师事务所代理诉讼案件数量不断增长,2020年是IPO大年,快速增长的IPO数量带动了律师事务所证券类业务的快速增长。据司法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2019年我国非诉讼案件的受理数不断增加,2019年,该业务的受理规模为133.69万件,同比上升26.29%。由此可见,我国律师事务所代理的非诉讼法律业务逐年增长。证券类律师代理业务规模近三年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创新发展,市场规模的日趋扩大,律师事务所以其特有的法律专业优势,出具法律意见,提供专业判断,进行专业把关。证券法律服务业市场规模逐渐扩大,表明该项业务需求逐渐上升。2010-2020年,中国企业IPO呈现波动的趋势,2020年A股合计完成IPO首发的企业共有396家,合计募资4699.63亿元,这个规模均高出2018年和2019年的上市企业数量和募资规模之和,但各个省份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则呈现出了较大的差异。IPO企业集中分布在经济发达城市就IPO项目数量来看,浙江、江苏、广东(含深圳)三省份属于“A股上市大户”,去年均有超过60家企业完成首发募资,合计占比近50%;募资规模来看,首发募资规模较2019年多85.57%,也超过了2018年和2019年IPO募资的总和。上海、北京这两个金融大都市则具备碾压性优势,募资规模排名前5的省市IPO募资合计超过了全国IPO募资规模的75%。这些省市,不光经济发达,而且民营企业也相对来说要强于内陆地区很多。2020年A股396家IPO发行费用总额为306.62亿元。有57家律师事务所共获得18.3亿元IPO法律服务收入。对比来看,2019年,律师事务所共获得8.39亿元IPO法律服务收入。受益于注册制改革推进的增量贡献,2020年IPO法律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18.12%。。证券类律师代理业务发展将迎来新的爆发IPO完成情况代表过去的成绩,而各省市的储备项目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其在资本市场上驰骋的后劲力量。据win数据显示,至2021年1月4日,当前拟登陆A股(含主板、科创板、中小板、创业板)的企业数量有3081家(不包含终止审查、不予注册、终止注册项目)。2021年律师事务所证券类律师代理业务有望迎来另一波爆发。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律师事务所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
12月1日傍晚,北京市律师协会向全社会正式发布《北京市律师事务所“走出去”调研报告》及《北京市律师协会涉外法律服务优秀案例汇编Ⅰ》。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疫情之年,市律协积极思考工作方法,稳步推进北京律师行业涉外法律服务发展工作。汇总北京律所“走出去”相关信息,发布北京律所境外分支机构分布图,更好为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与公民提供法律服务;摸底北京律所“走出去”现实状况,开展《北京市律师事务所“走出去”调研报告》项目;推树涉外法律服务业内先进典型,收集编纂《北京市律师协会涉外法律服务优秀案例汇编Ⅰ》。现《北京市律师事务所“走出去”调研报告》与《北京市律师协会涉外法律服务优秀案例汇编Ⅰ》终于完成。为进一步梳理北京律所“走出去”的现有相关政策,了解北京律所跨境发展的客观困难,发掘北京律所“走出去”的成功典范,市律协发起了《北京市律师事务所“走出去”调研报告》项目。《北京市律师事务所“走出去”调研报告》主要包括调研目的及说明、律师事务所“走出去”在线调研分析、律师事务所“走出去”深度专访分析、国内相关政策制度研究、重点国家(地区)外国律所设立分支机构实务问题及调研结论和建议等内容。调研报告采取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研究、内容分析等定量及定性结合的研究方式,对目前北京律所“走出去”的政策环境、现状、机遇、挑战等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提出调研结论和建议。调研项目以对律所发送的在线调研问卷为基础,并从涉外法律服务领域成绩较为突出且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的律所中选取了15家进行深入访谈,对商务部、司法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特别邀请了相关税务及外汇方面的专家进行专访,并搜集了美国、日本、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1个重点国家(地区)外国律所设立分支机构的实务操作规范,最终形成了调研报告。与此同时,为全面总结北京律师涉外法律服务经验,加强涉外法律业务交流,在北京市司法局的指导和支持之下,市律协还开展了“涉外法律服务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北京市律师协会涉外法律服务优秀案例汇编Ⅰ》是市律协从全市范围内收集到的200余个涉外法律服务案例中筛选的50个优秀案例汇编而成。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入选案例进行了评审。本次案例汇编共有22家律所的涉外法律服务案例入选,主要集中在民商法领域,业务类型多样,专业性很强。案例按类型进行分类,涉及判决和裁决的境外承认与执行、反倾销和反补贴、海外并购、知识产权争议以及海外建筑工程纠纷等10个业务领域。案例汇编通过梳理案件代理过程,分析各案的争议焦点,多层次、多角度解读了涉外法律服务项目的难点与亮点。市律协今后将继续定期推出涉外法律服务优秀案例汇编。内容来自北京头条客户端[ 北京头条客户端 ]
“生硬”的法律加上柔性的互联网,似乎有些违和,而这份互联网法律服务行业调研报告,绝对会打破你对“互联网+法律”的认知,众多新生公司,早已渗透到了法律的各个细分领域。2018年1月29日,京都律师事务所携手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法律培训服务机构iCourt及知名法律新媒体律新社召开《2017年度互联网法律服务行业调研报告》发布会,以行业内共计 251个互联网法律机构作为样本,着重分析模式创新与技术革命带给互联网法律行业的变化,并对未来“互联网 + 法律”变革和发展的可能性方向进行预测。这已是京都律师事务所第二次发布互联网法律服务行业调研报告。一、2017年度互联网+法律行业新特点(一)互联网法律服务行业增速放缓,服务领域更细分图一:互联网法律机构上线数量变化图自2014年开始,互联网法律机构上线进入上升阶段,至2016年达到高峰(该年上线数104),2017年互联网法律机构上线数量有明显回落,跑马圈地各占山头的高峰已经过去。与此相对,新互联网法律企业中呈现了与之前不同的特点。新企业鲜有试图建立行业巨无霸的野心,而更多针对的是新的细分领域。如小纽美国法律咨询,针对的是美国移民等法律问题咨询。律驾宝针对交通事故提供家庭法律服务。同时,许多新互联网法律机构有强大的合作伙伴为其发展提供资源。如法家云,在其上线伊始,就有“阿里系”的支付宝和钉钉作为其入口,还有两家律师事务所的背景,着实不一般。其成因可能是互联网法律的创业市场已经到了转折点,各个领域的先行者已经建立了其领先优势,对于后来者构成了壁垒。所以新玩家若非另辟蹊径,或是拥有强大的资源作为支撑,很难在牌桌上拥有一席之地。(二)互联网法律服务行业融资情况好转图二:互联网法律机构融资情况对比图2016年8月前调研的互联网法律机构涉及的互联网法律运营主体为129家,其中23家获得融资,占比为18%。本次调研的互联网法律机构涉及的运营主体共计239家,其中57家获得融资,占比25%,有所上升。2017年度,“互联网+法律”机构除了在融资比例上增长外,融资金额也大幅度增加,千万、亿级的融资已屡见不鲜。(三)公检法等“国家队”入场“互联网法律”2017年3月,最高法院通过《最高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16年工作报告及2017年工作重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快建设智慧法院的意见》《人民法院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最高人民法院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法院信息化基本术语》等文件,加速将新的信息科技用于法庭审判过程中。2017年6月,最高检印发《检察大数据行动指南(2017-2020年)》,全国检察机关将统筹推进大数据应用。全国检察机关将依托大数据及智能语音等前沿科技,统筹利用以司法办案数据为核心的检察数据资源,建立检察大数据总体架构,营造大数据应用良好生态,打造“智慧检务”。而相对的,为公检法服务的一批互联网法律企业应运而生,它们通常在大数据和智能语音等领域,提供办案智能辅助系统,为检察官和法官书写文书,为定罪量刑提供数据和模板的辅助支持,同时推进大数据语音识别技术应用,在庭审合议庭评议等活动中全程同步记录。而相对于其他面向当事人或律师的互联网法律机构,这些为检察院和法院服务的互联网法律机构可以接触到大量有效的数据。同时,因公检法机关资金充足,有足够的付费意愿,其盈利模式熟悉而稳健。二、未来互联网 + 法律行业发展新趋势《2017年度互联网法律服务行业调研报告》指出,变化及创新已成为互联网法律机构存续及发展的必要条件,从现存较为成功的互联网法律机构中,总结了以下互联网法律机构进一步发展的几个趋势,或可为尝试。(一)服务领域进一步细分伴随着互联网法律机构对于法律服务各细分领域的跑马圈地,互联网法律机构面对着一片红海,越发地难以找到切入市场的突破点。这种情况推动了法律服务的进一步细分。自 2016 年 8 月以来,新设立的互联网法律机构几乎没有综合性的电商平台,大多数均将自己的服务定位在法律服务垂直领域的进一步细分上,以期实现以有限的资源将某一法律服务内容做到极致,并以此来抢占市场。(二)“互联网 + 法律”覆盖范围扩大以最高人民法院近期推出的“法信”为例,其服务的对象起初为广大的司法人员,其后扩展到面向社会公众。又如我国许多法院运用互联网进行庭审,运用人工智能记录开庭笔录,甚至筹备组建第一家互联网法庭。政府的参与对于“互联网 + 法律”的影响仅仅是个开端,政府作为服务提供者所带来的技术及政策支持,作为服务需求者所带来的用户市场,以及作为合作方所带来的服务模式创新将引起涟漪效应,在条件具备时终将引起“互联网 + 法律”覆盖范围在我国社会各领域的进一步扩张。(三)技术驱动之路从“大数据”走到“人工智能”目前所谓“人工智能”互联网法律产品多集中在人工智能审合同领域。就其试用情况而言,虽然已经能够做到秒速审合同或生成合同,但往往存在很多错漏,需要客户再次审核,其智能程度实在堪忧。“互联网 + 法律”领域的人工智能离我们还很远。现阶段“互联网 + 法律”领域的最新技术驱动还是“大数据”技术,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是“互联网+”领域必然会迈入的发展阶段。前述的互联网法律产品对于将人工智能的概念引入“互联网+法律”领域可谓功不可没。此外,报告还总结了互联网法律机构的地域分布、媒体平台,对过去一年中互联网法律产业的变化、以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对互联网法律行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互联网法律服务机构正在变革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互联网+法律”的变革趋势已经初步呈现,在模式创新以及技术变革的推动下,这条路似乎已有一点明确的方向。虽然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看到哪一个机构处于完全的优势地位,但这正意味着“互联网+法律”领域机会无限,让我们继续期待互联网法律机构的颠覆性创新与变革。获取完整版报告请点击:http://www.king-capital.com/magazine/magazine_network.html来源:中外管理新媒体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界面新闻调研团队根据此前发布的界面金榜100强律师事务所评选最终入围名单,分三个渠道陆续发放了调研问卷。1、发放给名单内100家律所的专属问卷。2、线上公开的填写渠道,凡就职于入围100家律所的执业律师均可通过公开渠道对自己熟悉内的律所进行打分。3 、业内资深人士协助分发调查问卷。截至榜单发布,界面研究团队根据问卷信息真实性,问卷来源、同一来源的问卷答案是否重合等多重因素,剔除掉收集汇总的无效问卷,以最终形成2729份有效问卷为基础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在统计过程中,我们对填写人执业年限、得票数量等设置了权重系数,加权计算得出各律所得分;除此之外,我们以信息量权重法对部分资深律师问卷结果进行分析与统计,所得分数单独设置权重进行计算。资深律师具备以下特质:执业年限10年以上;在执业领域内取得一定成就;具备极强的专业鉴别能力和职业素养。以下是100家律所的最终分数排名(分数均取小数点后两位)。本排名仅针对业内律师群体对某一律所的名誉度及知名度方面较为普遍的认可与评价,不绝对等同于该律师事务所在专业领域方面的排名。第82名之后律所因打分律师人数绝对值较小,不具备真实有效的参考价值,故取消分数公布,排名代表先后顺序。界面调研团队随后将陆续公布最具执业能力律所、最适合工作律师事务所等评选结果,根据三大评选结果最终汇总为完整版详细调研报告。附各评选公布日期(详情请参考链接文章)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4379932.html)2020年度最适合工作律师事务所(8月3日)2020年度最具专业能力律师事务所(8月10日)完整版调研报告(8月14日)2020年度律所领军人物、杰出律师、新锐律师(8月17日)相关专题详情及系列报道 请点击>>
据平坝区人民政府网消息 9月3日,区政协主席杨忠到平坝区各律师事务所调研律师行业发展情况。区政协副主席王豫林,区司法局主要负责人等陪同。当天,杨忠一行先后来到贵州星藤律师事务所、贵州汇能辉(平坝)律师事务所等律所。每到一个律师事务所,杨忠一行认真听取律所负责人对律所基本情况、律所文化、律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律师行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情况汇报。目前,全区共有律师事务所4家,基层法律服务所2家。现有执业律师28名,实习律师10名,公职律师11名,法律服务工作者23名。在实地调研平坝律师行业发展情况后,杨忠充分肯定了平坝区律师行业在区司法局的管理服务下,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就下一步发展情况,杨忠说,各律师事务所要有自己的律所文化,团队要统一思想,找准发展方向。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业务知识以外的学习。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律师行业的社会责任,为平坝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要成立相应的律师协会,通过协会规范律师行业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大对律师行业的宣传,壮大律师队伍,提供社会服务,传递社会正能量。最后,杨忠表示,区政协将持续关注律师行业发展情况,进一步推进全区律师行业健康发展。(平坝区融媒体中心 陈奎英)
提起律师行业,大家心里浮现的都是西装笔挺的社会精英,然而真的每个律师都和大家想象的那样高大上吗?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从数据的视角看看律师行业。杭州以互联网经济活跃著称的城市,律师行业的现状极具代表性。下面就让我们以杭州为样本好好分析一下律师行业,据杭州司法发布的2019年杭州律师行业大数据,简单从律师执业机构、律师队伍、律师业务发展等方面的数据情况进行解读:2019年全市新设立律师事务所38家,共有律师事务所545家,同比增长5.21%,其中合伙所385家,个人所160家,但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来增长率在逐步下降,从17年的11.7%增速,降低到了19年的5.21%。杭州市律师事务所增长量全市545家律师事务所中,执业律师30人以上的有66家,同比增长26.92%;但超过百人的大型律所只有10家,全省占比62.7%,超过50%的律师事务所规模都在10人以下,业内律所规模偏小。杭州市律所规模占比情况2019年底,全市共有律师9274人,同比增长15.16%,占全省39.23%;其他从业人员3277人,同比增长19.34%,占全省45.85%。每万人律师比为9.46,律师从业者已经越来越多。律师数量增长数以上图表反映出几点现状:五年内,杭州律师事务所从401家增至545家,平均每年增长接近30家;从律师规模上看,杭州律师事务所呈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其中10人以下的小律所比重较大,占据56.33%;从律师总数上看,平均年增长在10%以上,杭州律师接近全省律师的四成,说明律师数量持续激增,大量律师执业集中在省会城市。2019年,全市律师担任各类法律顾问19400 家,同比增长18.08%;办理各类案件176361件,同比增长28.09%,其中刑事诉讼案件15902件,同比增长38.70%,民商事诉讼案件121669 件,同比增长27.22%,行政诉讼案件4792件,同比增长48.82%,非诉讼法律事务14274件,同比增长19.03%。杭州律师案件办理情况全市律师2019年收费为59.07亿元,占全省创收总额的51.52%,其中民商事诉讼代理业务占46.84%,非诉讼法律事务占19.35%,法律顾问业务占18.4%,刑事案件辩护及代理占11.21%,行政诉讼代理业务占1.6%。全市收费千万以上律师事务所104家,亿元以上律师事务所13家。杭州市律师业务创收占比简而言之,这份律师行业大数据充分说明了律师行业的二八定律,即20%的律师律所承揽了80%的业务,而剩下的80%律师从业者在努力争取剩余20%的业务。律师案源拓展方式了解一下1借力内容运营,社群高频率高质量的发言一篇优秀的文章,一次深度的发言,都将成为人脉积累的途径。网络时代律师与用户之间很难建立起信任的关系,只有律师主动出击,发挥专业领域的优势,才能有效地打消用户的疑虑。2利用短视频传递法律干货,吸引更多粉丝一说起短视频,有律师就说:平时那么忙,哪有时间搞?想说的是,千万不要小瞧短视频,短视频的优势就在于“后劲大”。它跟内容运营一样,虽然要花费时间去经营,但是一旦某个视频或某个文章“火”,那就意味着你将拥有大批量精准用户,所谓是“厚积薄发”。3认真对待每位客户,积极维护好人脉圈律师职业属性属于服务性行业范畴的,这就意味着客户花钱买的不仅仅是你的专业知识,也包含你的服务态度。当然,结果是客户最看重的一点,但过程也将成为你的加分项,这些加分项将为你的人脉产生连锁效应。4学无止境,提高专业技能今年受疫情影响,网课发展趋势极好。律师可以通过线上课程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或者也可以多听些感兴趣的课程,以此开拓眼界,充实自我。每一次的知识积累,都将为下次案件的准备奠定结实的基础和办案新思路。END
近日,一份2万多字的《徐州市律师事务所整合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正式出炉。这一课题是2019年度徐州律协十大重点工作之一,目的在于查明至2019年底徐州市律师事务所的整合与发展情况,分析现有数据及现象,找出问题、提出对策,推动律师行业良性成长、增速发展。这一课题,对徐州,对江苏,乃至全国律师行业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参考借鉴价值。数据汇总截至2019年底,徐州市共有执业律师2386名(其中“两公律师”386名)。律师事务所144家,执业律师50人以上的律所3家,占比2%;30—50人之间的律所20家,占比14%;10-30人之间的律所86家,占比60%;10人以下律所35家,占比24%。业务创收1000万元以上的律所10家,500万-1000万元之间的律所7家,200万-500万元之间的律所16家,200万元以下的111家。样本分析徐州本土品牌律师事务所数量较多,课题组按照律所规模、律所专业化、所在地域等标准,抽取了8家律师事务所进行样本分析。这8家律师事务所均存在注重专业化发展、注重创新型管理及规范化建设等特点,业务发展较好,但在发展中也面临着各种困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抽取的样本是江苏彭城律师事务所、江苏永伦律师事务所、江苏汇君律师事务所、江苏智临律师事务所、江苏瀛苏律师事务所、江苏铸品律师事务所、江苏世君律师事务所、江苏恒久律师事务所,均在某一方面具有突出的标本意义。01彭城律师事务所样本意义:规模化基本情况:彭城所成立于1994年5月,综合性律师事务所,是徐州市3家50名以上执业律师的较大规模律所之一。现有执业律师56名,实习律师16名,行政人员4名,其中:硕士9名,硕士以上学历占比12.5%;党员律师16名,占比22%。业务较为全面,以建设工程房地产、刑事、民商事争议解决、政府机关与企业法律服务为重点方向,以破产清算重整、PPP业务为未来的发展方向。目标方向:1、扩大规模:正在进行3家律师事务所和其他团队的整合,预计整合完成后将会是徐州市第一家百人大所。目的是冀望成为徐州市区规模最大、专业领域最广的律师事务所,向下辐射县区、向周边辐射淮海经济区的专业化综合律师事务所。其目标是在一两年内,实现专职律师110人左右、非律师助理和行政人员30人左右、设立两三家区域分所、整体业务收入达到3000万-5000万元。2、深化专业:以服务政府企业为中心,开拓新类型服务产品,保持传统业务领域的深耕细作,强化重点专业如:建设工程房地产业务的新类型问题、新争议解决;刑事业务向刑民交叉、企业合规业务拓展;破产业务和PPP业务(特别后PPP时代争议解决)。已在整合执行团队与破产团队,实现执行破产一体化团队;继续精细化发展法律顾问业务和普通民事业务。难点痛点:需要深度进行制度改革,以实现合伙人共同的发展愿景与律所公共积累制度的深度匹配,不断厚植事务所发展内核的持久动力;不断扩大公共案源的数量;需要更大财力及精力投入,对律师进行专业化培养,打造更多有影响力的专业团队,持续提升业务资源的影响力、吸附力;需要进一步创新理念、提升人员融合度,以促进律所更好更快发展。成长亮点:高级合伙人队伍稳定,事务所组织架构合理,改革制度、合伙人分级制度及人才培养模式对青年律师具有吸引力。集中财力改善办公环境、集中精力办大事的模式得到全所律师的认可。在聚人、聚气、聚力、聚智方面的尝试效果明显,得到了全所内外的高度认同。02永伦律师事务所样本意义:团队化基础上的专业化基本情况:永伦所成立于2014年3月,现有执业律师40名,实习律师10名,行政人员4名,其中:硕士研究生5名,硕士占比10%;党员人数17人,占比38.6%;办公面积2000平方米。该所主要以专业化作为品牌定位,将精品化作为品牌的保障和深入。目标方向:1、专业化、团队化建设在提速。通过以往专业化、团队化建设的经验积累,对团队进行调整和优化,目前,所里分为8个团队,分别是:高端婚姻家事团队、知识产权与环境资源团队、破产法团队、劳动团队法、法税团队、金融团队、刑事辩护团队、工程法团队。上述8个团队的建设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能够较好地将业务特点与团队建设相融合,初步实现了团队基础上的专业化。2、律所的制度化在形成中。对于制度化的建设较为关注,具有调整管理制度的灵活性,初步掌握了律所良性发展的思路。3、重点关注品牌建设:注重专业的品牌建设、注重党建工作力度、注重成立永伦公益品牌。难点痛点:青年律师比重较大,创收能力不足,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培养人才。随着人员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不断探索管理机制,提高案源拓展能力,进一步保持蓬勃的生命力。成长亮点:永伦所的团队化建设是其发展特色。各团队有着自己的制度建设、业务拓展、业务培训、案件研讨、薪酬分配制度等,不仅在业务处理上不断精进,收入上不断增加,且均打造出各团队的法律服务产品,得到服务客户的一致好评。通过案件代理、永伦法律讲堂、专业法律讲座、企业的专项法律服务等,不断提升与促进团队化建设。此外,各团队相互支撑建立政府法律服务公益体系、社会责任法律服务体系。注重党建工作和社会公益事业,通过党建引领及公益事业的推进,强化了内部的向上精神和凝聚力,进一步提升了律所影响力。03汇君律师事务所样本意义:品牌化基本情况:汇君所成立于1995年11月。现有执业律师38名,实习律师4名,行政人员4名,其中:硕士7名,博士1名,硕士以上学历占比21%;党员律师7名,占比18%;办公面积约为900平方米。有较强竞争力的业务方向为清算重整、投融资、建筑房地产等专业法律领域。目标方向:1、继续扩大规模:目标是达到专职律师50名左右,非律师人员10名左右。2、继续提高专业化:聚焦清算重整、投融资、建筑房地产等优势业务,打响“一体两翼”汇君品牌。难点痛点:律所公共积累较少;分配制度改革的阻力较大。成长亮点:注册主任、执行主任由80后的青年律师担任,管理工作新人带来新思路;已形成清算重整、投融资、建筑房地产等优势业务,在徐州法律服务市场有一定的竞争力;投融资团队进行公司化运营。04世君律师事务所样本意义:专业化基本情况:江苏世君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9年1月。现有人员16名,专职律师10名,实习律师4名,行政及辅助人员2名,办公面积约500平方米。以刑事辩护作为业务主要发展方向。目标方向:1、以刑事专业化为主要业务方向。2016年提出放弃民商事案源,专注于刑事专业。于2017年加入中国刑事律所联盟,成为苏北首家专业办理刑事案件的律师事务所。未来,将在刑辩领域继续细分,专注刑事辩护精细化、品牌化。2、坚持走小型精品化律所路线。基于律所的刑事专业定位,将利用区域优势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不盲目扩充人员,坚持走精品化路线。难点痛点:转型初期案源压力较大;刑事辩护法律援助案件补贴标准较低、发放不及时,难以覆盖办案支出;刑事业务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展。成长亮点:举办专业活动,如世君刑辩论坛、世君刑辩沙龙、多种主题的专业研讨会等活动,在本地及周边地区打响了世君刑辩品牌;参与法检两院法律帮助值班及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为刑事辩护全覆盖工作贡献力量;积极撰写论文、参与学术界研讨会,为刑辩事业发展建言献策。05铸品律师事务所样本意义:参照公司化管理基本情况:江苏铸品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16年12月1日。现有律师及行政辅助人员17人,其中专职执业律师12名,兼职律师(高校法学副教授)2名,行政辅助人员3名。目标方向:以办理企业破产、公司清算、并购重组、企业改制等非诉讼业务为主,兼顾民商事诉讼、刑事辩护等传统律师业务办理。不刻意追求规模化,将来律所的执业律师人数在20人左右。难点痛点:破产清算项目的难易不同、收益不同,造成内部统筹有一定的难度;随着项目的不断增加,优秀项目负责人人才不足。成长亮点:参照“公司制”管理,实行“一体化”服务的运营模式,打破传统上律师个人及团队执业的局限与藩篱,整合全体合伙人及律师的知识、专长及经验,实现资源互通与知识共享,在专业化分工中同时实现紧密协作,以期始终以铸品所最专业的队伍与资源满足客户的需求。铸品所坚持“每日晨会”“周六例会”制度,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确保工作安排调度及时、有效。06智临律师事务所样本意义:国际化基本情况:成立于2015年,现有办公面积共计约1500平方米,员工共计72人,其中执业律师43名,兼职律师1名,实习律师19名,行政辅助人员9名。所内律师均具有本科学历,其中硕士12人。目标方向:事务所自成立之初就树立了团队化的理念,并致力于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的律所品牌建设。难点痛点:事务所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的最大问题就是人才资源短缺。这是制约事务所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成长亮点:事务所是徐州市人民政府的立法联络点,事务所基于此投资设立了“徐州和盈法律研究院”。研究院的专业研究员由所内律师和特邀其他业内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担任。研究院成立以来,已多次完成立法项目起草工作的承接。党建工作。对事务所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涉外服务。在涉外团队努力和全所的支持下,先后取得不小的成就,涉外业务实现新突破。07瀛苏律师事务所样本意义:数字化、公司化基本情况:江苏瀛苏律师事务所系瀛和律师机构成员所之一,前身为江苏佘勇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9年,是个人制律师事务所。有专职律师19名,实习律师2名,行政工作人员3名,办公面积1200平方米。目标方向:技术上,从传统律所向数字化律所转型;制度上,从传统提成制律所向公司制、一体化律所转型。难点痛点:最大的困难是专业化,缺乏案源营销专业化方法和人才,法律实务技能缺乏专业化,缺乏客户服务专业化。成长亮点:政治引领;科技支撑;一体化运营;高质量发展。08恒久律师事务所样本特色:县域典型所基本情况:江苏恒久律师事务所是国资所改制的综合性合伙律师事务所,目前有执业律师17人。执业20年以上老律师2人,执业10年-20年的骨干律师5人,执业5年-10年的少壮派律师4人,5年以下青年律师7人。目标方向:组建专业团队、号召律师加强自己专业方向的培养。注重制度化改革及专业化打造,注重获取律师业务、整合律所资源、提高客户法律服务体验。难点痛点:县域地区律师行业发展相对滞后;律所现运营机制难以适应发展需要,制度改革阻力较大。成长亮点:具有创新意识及改革勇气,以国家僵尸企业退市政策的启动为契机,组建破产业务团队,以期打开县域律所改革新局面。09总结课题组认为,这八家律师事务所均存在着相同的优点:其一,均在管理制度具有各自的特点,在未来发展方向上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其二,律所管理制度与发展方向与人员状况的切合度较高;其三,律所管理人均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具有忧患意识及相应的领导能力,能引领律所发展。但上述律所对于律所的发展仍处在摸索、试行的初级阶段,具体效果有待观察。课题组负责人:王新忠成员:陈 秋、赵 强、陈 辉、颜茂苏、陈 芳(执笔)— The End —
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市律师协会会长调研小型律所——生存与发展拟组织召开全市小型律所“生存与发展”交流会据市律师协会统计,截至2019年7月28日,全市共有102家律师事务所,其中5人以下40家,10人以下68家,15人以下81家。在102家律师事务所中,有个人所42家,占41.18%。研究解决小型律所的发展困难,已成为我市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对全市小型律师事务所进行把脉,了解小型律师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019年7月26日,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市律师协会会长令狐兴中一行,在贵州法渡源律师事务所组织部分小型律所代表进行了座谈。会上,法渡源律师事务所主任胡双林、慕远律师事务所主任杜君恋、悠南律师事务所主任赵伟、上善律师事务所代表黄慧君等分别就小型律所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讨论。在他们看来,小型律所面临着许多问题,包括引领青年律师的方向感不强,培育力度不够;人数受限,发展困难,但又负担不起更高的人力成本,形成恶性循环;案源拓展渠道狭窄,压缩生存空间等。期间,参会代表们还提出希望协会可以组织召开全市小型律所发展的交流会,让更多地小型律所管理者们参与讨论。听取汇报后,令狐兴中结合中国律师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律所如何生存、如何学习、如何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小型律所和年轻律师拨开了迷雾。他认为,小型律所首先应当认真做好每个案件,坚持初心、信心、耐心和信仰,要学会把科技与现状相结合,把中长期目标与现状相结合,把生存与发展相结合,把终极梦想与现状相结合。同时,要学会向科技学习,向案例学习,向法律知识学习,向文史哲经学习,向先进发达的所学习,并向生活本身学习。在律所发展上,一定要制定规划,要立足区域,参与构成本地的法律生活;要耐得住寂寞,做好沉淀的准备,循序渐进;要坚持培育形成自己的文化;积极参与司法行政和协会的活动;做好适度的宣传。最后,令狐兴中表示,在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将争取择期召开小型律所的交流研讨会。此次调研活动以剖析法渡源律所为切入点,为小型律所的生存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充分体现了省、市律协对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发展的关怀。市律师协会秘书长向东、副秘书长周涛、张明等陪同调研并参与座谈。(来源:遵义律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