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辛辛苦苦写论文总是“莫名其妙”被退,“审稿”你不知道的那些事蓬头突鬓

辛辛苦苦写论文总是“莫名其妙”被退,“审稿”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很多作者在将自己的论文投给编辑部后就非常着急,隔三差五打电话问“我的论文能发表吗?”,或者说“我一个月后要研究生毕业或职场晋升,能否快点发表?”还有的作者甚至认为“不认识编辑部的人,不能走后门,所以编辑部故意对我的稿件拖着不处理”……其实,无论你是在校学生、职场小白、还是临床经验丰富的“老司机”,抑或是我们期刊的总编;也无论你是否认识编辑、编辑部主任抑或是杂志社社长、医学会会长,所有投稿的论文,在刊发前都是要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三审五定”、“编辑质量控制”等层层把关的。所有这些程序都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在这里建议作者,如果对论文发表有严格的时限要求,至少要提前4个月将稿件投给编辑部,否则真的会来不及。今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同行评议”,以及科技论文采用同行评议的意义和价值。审稿工作是决定稿件命运,保证期刊质量的重要环节。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科技期刊对论文的审定基本均采用“同行评议”制。同行评议是指由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对其同行的研究工作进行客观、科学评议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要求科学家在评议其同行的研究工作时,仅仅以学术价值为最重要的评议标准,并且独立地做出判断,在评议过程中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有些期刊采用双盲法评议)。同行评议是科技期刊遴选高质量学术论文、维护和提高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同行评议始于18世纪中叶的英国,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同行评议作为科技出版的标志性行为,其重要性更加凸显。在现今学术界信息爆炸的环境里,通过同行评议筛选出质量相对高的文章,并以较快的速度呈现给读者,是对整个学术界的贡献。以《中华妇产科杂志》为例,目前,国内现有妇产科医师近20万,《中华妇产科杂志》编委会每4年换届一次。编委会由学术成就卓悦、专业领域造诣深、影响力大的百余位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及国际顶尖专家组成,其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程度和前沿理论与知识的更新迭代速度空前。编委会专家担负着期刊导向和学术把关的重任。就《中华妇产科杂志》而言,每年来稿2000篇左右,其中30%经编辑部初审退稿,退稿原因主要包括学术质量不高、同类研究课题重复投稿、不符合伦理学要求、统计学方法有问题等;另外70%的来稿将送给编委会专家进行同行评议。通常每篇论文至少送相同专业2位以上的专家审阅,同时每月召开一次在京编委会(不定期召开异地审稿会)对两审专家都同意刊用或一审同意刊用、另一审退稿的论文进行集体讨论(两审专家意见均为退稿的论文不上讨论会,直接退稿),最终确定论文的刊用与退稿。基本流程见图1。由于严格执行同行评议制度,《中华妇产科杂志》始终保持了国内妇产科界学术权威性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妇产科期刊称号——刊出率一直控制在20%左右,而且每篇退稿都有明确而详细的退稿意见。除定期的编委换届以外,每届编委会届中不定期召开全体编委会或总编扩大会,对编委和审稿专家进行培训、交流审稿经验,确保同行评议公正、公平、高效。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从第一本《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1887年创刊至今经历了逾越百年的历史,现在已经发展为拥有144种系列期刊的医学期刊航母。回首百年办刊历程,中华医学会对系列杂志一直有着严格的学术质量和编辑质量控制标准。所谓“内容为王”是对学术质量在期刊发展中的作用给出了最好的诠释,而同行评议又为期刊的学术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国际生物医学期刊同行评议和出版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Peer Review and Biomedical Publication)每4年召开1次,最近一次大会于2017年9月在美国芝加哥举行。近年来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多组团参加此国际会议,与国际同行交流审稿经验。与此同时,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自2008年举办了首届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审稿专家培训班以来,基本每年举办1期,每期参加培训的审稿专家多在100人以上;为保证和提高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学术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这篇论文究竟烂在哪里?

从年初的“师娘优美感”,到年末的“伦理学很烂”,作为哲学家的康德一不小心跨出了学术圈,成为2020年度最热门的社会话题之一。你说你呀,康德,好好的宅男不做,200年后怎么出来惹了这么大的风波?“师娘优美感”是轻浮,只能博得一笑;“伦理学很烂”是轻狂,却不是一笑就能够解决的。对于《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一文所引发的风波,论文作者说,不服来辩论;编辑部也说,不服来投稿。投稿真是不敢,吃瓜群众实在学力不济,但谈谈这篇论文究竟烂在哪里,还是可以的。01这篇论文的标题为什么很烂?《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加上了副标题,即《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稍微做了限制,算是谦虚。对于这篇大作,如果要做正面商榷或批驳的话,我们最多只能论证出:康德的伦理学其实“不”很烂。但可以想象,这个结论,是完全把康德伦理学拉到了烂还是不烂、到底烂得如何的粪坑里来论证。这就如同,A问B,“你昨天晚上是不是又打老婆了?”如果B要直接反驳这句话,的确可以说,“我昨天晚上没有又打老婆。”但显然,这个问句和回答都暗示了,B经常晚上打老婆。他的反驳不仅无效,反而间接坐实了这一评价。无论正文是否论证得当,这篇文章的批判主要属于康德学术圈的问题,可以先与作者同院的邓晓芒教授相互切磋一下。作为外行人,我们无从判断,康德伦理学是否不是其实很烂,但至少这个“很烂”的评价,实在是很烂。02这篇论文的论点为什么很烂?《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如果是一篇硕士或博士论文,导师看了标题,肯定会当面撕掉。这个标题是一个硕大的陷阱,在理论上几乎无法反驳。因为再多的反驳也只能证明,康德伦理学其实不很烂,却不能证明,康德伦理学其实很伟大。如果是一篇硕士或博士论文,导师看了标题,肯定会气个半死。小小的一篇文章竟然敢横扫康德伦理学,进而横扫国际康德学术圈,外加中国小半个外哲圈。如果康德伦理学其实很烂,那么研究康德的所有学者肯定更烂,智商肯定更是堪忧,否则他们怎么就看不出来,自己的研究对象很烂呢?学界有一句忠告是这样的:如果你认为前人的研究都是错的,那么只能肯定,你是错的。03文献综述在哪里?参考文献有几本?无论文、理、工科,学术研究都是严肃的,也是严格的,不是信口开河的。许多人认为,文科论文都是灌水,随便都能写写。某校处长甚至曾经放言,你们文科论文有什么难写,我一天能写三篇。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自己无知。对于康德这样的大哲学家,毫不夸张地说,他的每个问题上都至少趴着三个学者;稍微夸张地说,在他的著作的每一页纸上都至少趴着三个学者。当前国内的康德研究已经进入精耕细作的阶段,不仅参照英、法译本直接阅读德语原文,甚至连长句中的每个转折关系都要仔细释读一番才能罢休。现在还想一篇文章横扫康德学界,简直如同读书尚未入门。研究任何哲学家,至少需要三点作为基础,即语言熟练(原著语言、现代语言)、文本熟稔、二手文献熟悉。学术研究的步骤是,先做文献综述,即总结归纳二手文献即其他学者对某个问题的研究,之后依据对原著的文本分析,对前人的观点进行批判、补充或改进等,最终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只有这样,读者才可以熟悉该问题和该文本的研究现状、核心问题、基本争论,进而才能够来判定本篇论文的创新之处。如果根本不顾浩如烟海的二手文献,直接批判康德原著,就提出自己的观点,那么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你根本就没有读懂康德原著,只批判了汉语译本和自己的臆读;要么你的批判早已经在某部二手文献中给出了回答,只是你从没读过。《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这篇论文根本没有文献综述部分,最后也只列了四本参考文献,其中一本还是论文作者的著作。一如万古长夜,整整200多年的康德研究被直接抹去,只待本文横空出世,才指出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如果文献综述过关的话,这篇论文至少要先批评完过往为康德伦理学做辩护的观点,之后才能够来批判康德的原著。而不是一上来就对着原著一阵发功,让其他康德研究者们很是干着急,你到底看没看过几本二手文献的研究成果啊?04学术评价为什么不能用“很烂”?黑格尔说过,哲学史不过是尸横遍野的战场,后人总是推翻前人,建立自己的新体系。不过,这是在扬弃的意义上说的,即后人吸纳和批判前人,最终实现思想发展的螺旋上升。说别人烂很容易,因为可能自己根本就没有理解或者也不愿意去理解。如果可以直接用“很烂”来作学术评价,我们可以想象:亚里士多德说,柏拉图的理念论很烂;奥古斯丁说,异教哲学很烂;笛卡尔说,我不在却我思很烂;谢林说,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很烂;马克思说,德国古典哲学很烂;弗洛伊德说,没有性冲动的哲学很烂;德里达说,视觉中心论很烂;动保主义说,人类中心论很烂;东方人说,西方中心论很烂;三体人说,人类很烂。《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的作者说,你不服可以写文章来批评我的论文很烂。这句话说得不错。但从康德时代起,很多人都著书立说,论证康德伦理学的伟大价值,那么就不应该是别人写文章来批评你,而是你要写文章批评那些一直为康德伦理学辩护的前辈学人、同辈学人和晚辈学人,对不对?由此可见,没有了文献综述作为路标,再大牌的教授也会迷失在学术的小树林里。05这家学报编辑部为什么“很烂”?编辑部现在澄清说,在收稿之后也有争论,但认为刊发并无不可。《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的作者承认,“很烂”是“口语化的评价词”,但“法无禁止皆可为”,批判者应该就论文内容来反驳,而不是仅仅厌恶这个标题。的确“法无禁止皆可为”,但并不意味着“法无禁止皆当为”。不能否认,这个口语化的评价词已经近乎是骂街的用词,不符合基本的学术规范用词,更不应当堂而皇之地用作学术论文的标题。编辑部事先哗众取笑,事后打擦边球辩解,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如果这类文章成为热点,可以想象,一系列以“XXX思想其实很烂”的文章就会接连问世,滑天下之稽。这本期刊不久从双月刊变成单月刊,编辑部现在又主动约学术大佬的稿子,显然是想减少发文数量,提高发文质量,增加引用率,最终提升刊物的档次,要么进C刊,要么拿国家社科期刊资助等等。谁知道,这次翻车之后,编辑部还想趁热一鸡多吃,公开征求学术争鸣文章,“欢迎踊跃投稿”。可以想象,如果真去投稿,那么就必须逐条驳斥《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才能最终把作者驳倒;但到了那个时候,这些争鸣文章早已经不是康德研究,而成了《很烂》一文作者的伦理思想研究了。但凡有一小碟花生,一个人就不会醉成这个样子;但凡有三五篇二手文献,一篇论文就不会写成这个样子;但凡有一点学术规范,一家学报就不会办成这个样子。你对《很烂》一文有什么看法?欢迎关注本号“教师打怪指南”!

贱有

《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刊发期刊主编:尊重作者,未改标题

“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哲学学者韩东屏的一篇文章引发社会舆论广泛讨论。在一份最新声明中,韩东屏表示“很烂”并非脏话,自己静候有人写说理性文章反驳。12月19日下午,刊发韩文的《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主编李义良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报刚刚由单月刊改为双月刊,每期平均刊登15篇左右的文章。为提升学术期刊的质量,编辑部主动向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约稿,并在2020年第5期刊发了其撰写的《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一文。“学术规范并没有要求论文不能起通俗易懂的标题。”李义良告诉澎湃新闻,最早收到韩东屏的稿件时,编辑部内部也曾有过争论,但编辑们认真阅读了文章内容后认为文章本身并无不妥,于是尊重了作者的意见未对标题进行修改。12月18日,韩东屏主动向编辑部发来了作者声明。“从韩老师的声明里能看出他很自信,我们也愿意提供平台引导正常的学术讨论。有了积极引导,会对社会科学的发展有好处的。”李义良说。根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这篇名为《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的论文近期引发国内学术界热议。在知乎等网络平台上,“如何看待华科哲学系教授韩东屏发表的论文《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的讨论信息已引发十余万读者阅读,更贴讨论者众多。该论文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韩东屏,论文发表于《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文章表示:“康德的伦理学和他的其他哲学著述一样,都有大批满怀敬佩之情的追随者。可在笔者看来,康德的伦理学其实非常糟糕,错误甚多,并且有不少是基本性的大错误。”韩东屏教授的这篇文章以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为研究对象,展开对康德伦理学的分析与批判。韩东屏认为,“康德伦理学的诸多错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方法方面的错误,另一类是理论观点方面的错误。”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在知乎等网络平台的讨论中,对于韩东屏教授文章的内容讨论的并不多,而是广泛认为文章在标题中直接使用“很烂”一词评价康德的伦理学过于轻率。还有的读者认为韩东屏的这篇文章类似读书笔记,“完全就是不讲武德”。还有网友表示,“槽点根本不在于反对,而是雷人夸张(过于真实)的题目。教授您好歹也委婉一点儿”。有的评论则表示,类似文章常用的标题是“试论康德伦理学的一些弊病”“刍议康德伦理学的几点可商榷之处”等。12月19日上午,刊发了韩东屏教授文章的《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作者声明暨编辑部征集商榷稿件启事》。启事通过编者按介绍:《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刊发了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撰写的《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一文,文章刊发后,在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在网络空间出现了批判、批评、赞许等争论不休的情况。为此,文章作者通过《江苏海洋大学学报》所属的公众号发布声明,相关期刊发布征集商榷稿件启事,为争鸣提供便利。韩东屏在声明中表示,所有仅针对《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一文题目中的“很烂”一词进行攻击的行为,都是毫无意义的喧嚣。韩东屏认为:《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一文中的“很烂”是个评价词,这个评价是通过文章对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的分析和论证得出的结论。所以所有不论及和未驳倒我的那些分析和论证的攻击性言论,就也没有驳倒我所给出的“很烂”的评价。这在学术辩论中,是起码的常识。对于有部分网友指称其不该把“很烂”这样的脏话用在学术论文标题中一事,韩东屏提出:“很烂”不是脏话,而是口语化的评价词,意思类似于“很差”、“稀烂”、“纰漏百出”、“太不像样”之类,但又比后者更准确、传神。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没有任何学术规范规定在论文题目中不能用口语。既然如此,“法无禁止即可为”,又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是故,它可以被视为学术论文题目的一种尝试性创新。最后,韩东屏表示:所有不服这个“很烂”总评的人,请写说理性文章反驳,我静候。非说理性的攻击,一概不值得浪费时间反应。在声明中,刊发韩文的《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顺带发布了征稿启事:经《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研究,决定面向全社会征集与《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一文的相关学术争鸣文章,欢迎踊跃投稿。期望本次争鸣能够给我国的伦理学发展辩出一片新天地。(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子乐

CSSCI来源期刊|《世界哲学》投稿须知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世界哲学》(双月刊)是国内知名学术期刊,刊载国内外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外主要哲学流派的现状及争论的主要问题以及有关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哲学史、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等研究论著和译文;报道外国哲学界动态,提供有价值的哲学资料。本刊自2020年1月起开通唯一网上投稿系统:请登陆官网,欢迎广大专家、学者踊跃投稿。来稿应符合学术规范,严禁一稿多投。2020年起稿件体例改为页下注,并附240字左右的中英文提要和3—5个关键词。译稿需在系统中上传原文并注明出处。稿件经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后完整检测结果(即含引用文献)重复率超过(含)15%,一律不予刊用。《世界哲学》杂志的审稿周期为六个月,作者可在系统查看稿件审读进度,未录用稿件不另行通知。来源:世界哲学杂志

双恋

重磅!清华大学2020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现场实录(附答辩结果)

投票结果前十名(以下按答辩顺序排序。此结果不作为最终获奖结果,仅作为特等奖学金评选的参考材料提交校务会议,最终获奖名单将由校务会议审议确定后在校内信息门户公示。)答辩风采以下按答辩顺序排列自动化系-蔡烨怡答辩语录:在一望而就的地方,发现一无所知的事情介绍人赵千川老师说,蔡烨怡让他印象最深刻的并不仅仅是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各方面突出的能力,更是她广泛的兴趣、涉猎交叉学科。她一直对脑机接口保持着浓烈的兴趣,并同各院系的同学开展了很多有益的交流。蔡烨怡就读于自动化系,具有坚实的工科基础,三年间共23门课程获得A及以上的成绩。她还修读了汉语言文学第二学士学位,出版长篇校园小说《分享让我更快乐》。人文和工程视角的融合,令她完成了心率曲线、全唐诗平仄律统计等富于趣味的作品。在基于脑机接口的半机械蜜蜂控制系统研究中,蔡烨怡担任负责人。项目中,来自不同院系的同学通过外加电极信号,使蜜蜂产生视觉幻象,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最终能够在半自由态下完成转向、起飞的诱导。最终,这一项目成功获得清华大学第37届挑战杯二等奖。学习科研之外,蔡烨怡还通过服务集体,实现个人成长。在自动化系学生会和团委主管学生权益和发展工作,她就大作业等问题展开调研,并推动课程与学生更紧密的贴合。在清华求学的蔡烨怡,做出了许多探索。她说:“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一片巨大的森林,而我正在这片森林中探寻着许许多多前所未见的事情。”个人简介蔡烨怡,自75班,前三年推研成绩年级3/181。曾任自动化系学生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本科生课程咨询委员会委员。曾获国家奖学金、蒋南翔奖学金、清华大学好读书奖学金,清华大学优秀共青团员。2018年出版长篇小说《分享让我更快乐》,被晨光出版社列为2018年最值得期待的20种图书之一。人文学院-谢廷玉答辩语录:行走在理论与现实之间谢廷玉的介绍老师夏莹说:谢廷玉的优秀,不仅体现在学业成绩始终是年级第一上,更体现在专业研究方面。他曾以在校生的身份在权威期刊《伦理学研究》上发表论文《“塔克-伍德命题”的后半段》,也曾与他的同学张瀚文一起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饭圈文化的哲学省思》,该文章至今排在光明日报年度最受关注前三位。作为一位纯文科的学生,谢廷玉站在这里,也是人文清华的底蕴与精神的体现。谢廷玉说,哲学有非常多的领域,很多领域也有不同的理论,不同的理论又涵盖古今中外背景,因此刚刚上手会十分困难,但在老师的指导下,他逐渐了解了学科的学习方法。他曾作为英华学者到牛津访学,访学期间在要求之外仍自主选修了额外的课程。在老师的指导下,用8个月时间梳理,最后的成果也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一部分。谢廷玉认为,哲学很明晰,但现实更纷繁复杂。作为班级团支书,他曾经带领班级获得甲级团支部的荣誉,担任人文学院内联权益部部长期间创设了生权周报,而在担任院系学生会主席期间,更是设立国际组,响应团学改革调整学生会结构,并完成了迎新、舞会、院领导接待日等活动。作为一名哲学系的学生,谢廷玉不想让哲学停留在云端,而希望能够让哲学在生活中飞舞。他认为,趣闻不仅仅是趣闻,背后还有非常深邃的理论思考。今年,他发表的《饭圈文化的哲学省思》登上知乎热榜,在此期间,他曾面对了质疑与挑战,也收到了赞誉与夸奖。但是他更希望可以通过反思现实,把思考传达给大家,让大家领略哲学之美。提及自己对哲学的看法,他认为,哲学可以很有趣、很有用,可以很萌,也可以很猛。个人简介谢廷玉,人文7班,入选“林枫计划”第七期,清华大学“英华学者”计划。曾任班级团支书,人文学院学生会内联部部长、学生会主席,校团委学生科创中心学推组组长。曾获一二·九奖学金,大成国学人才奖励基金、清荷奖学金、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计算机系-张晨答辩语录:追逐我心,展青春之光;积淀力量,予未来以希望如果不是推荐人介绍,我们不会知道精神奕奕站在汇报台前的张晨同学在今天早上六点刚刚结束了长达七十二小时的超算竞赛收官战。在学业方面注重“强基固本,磨练心性”的张晨同学与团队成员完成了“奋战三星期,造台计算机”的看似不可能的任务,甚至达成了“四月肝出路由器”的成就。程设竞赛、超算竞赛,不断成长的张晨同学从梦想起航,到屡次捧杯。科研战场上,她则以学生一作的身份在计算机领域的顶刊上发表了论文。作为超算团队成立以来的第一任女队长,张晨自信能够做好领导工作,并希望更多的女生能够加入进来。除此之外,张晨同学还在体育场上展现了她的飒爽英姿。首都高校跆拳道锦标赛个人竞技亚军、新生赤足运动会拔河团体亚军、计算机系女子篮球队主力、参与马约翰杯排球、田径项目比赛、数次参加校内马拉松活动......在强健体魄的过程中,张晨同学也在不断创造优异的成绩。张晨同学最为骄傲的就是有幸参与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群众游行活动。在推车方队之中,她以高强度要求自己,无惧挑战,光荣完成了使命。个人简介张晨,计71班,前三年推研成绩年级1/205。曾任计算机系计71团支书。曾获国家奖学金、清华大学综合优秀奖、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优秀大学生奖”、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谭浩强教育基金会优秀学生(团体)奖”。论文被计算机领域期刊TC接收,与同学合作获SC19 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冠军。交叉信息院-吕欣答辩语录:献身理论研究,以人类的智慧研究计算机能力的边界推荐人陈立杰说:“我相信凭借他勤奋好学的品质和扎实的功力,一定能在未来取得更大,更优异的成绩。”通过参加算法竞赛进入清华的吕欣,在进入大学后依然怀揣着极大的竞赛热情。在校期间,他所参与的五项ICPC、CCPC竞赛均获得金奖。除了作为一名参与者,他还作为组织者参与到竞赛活动中,参加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命题、翻译和讲解等工作,“我希望通过参加这些活动,让更多的竞赛选手能够切磋智慧,感受解决难题的快乐。”投入理论学习的吕欣,发现自己对于计算机理论基础研究应用融合的技术和应用具有很高的天赋,现阶段计算机解决不了的问题,激起了他极大的好奇心。大三学年赴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学术访问,参与理论计算机科学国际旗舰会议,完成口头报告和全球公开访问;过去失败所累积的经验令吕欣能够轻松克服一些技术困难。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之外,吕欣依然希望能有一个机会得到个人的发展。带着这样的想法,他加入了交叉信息院本科生联席会,组织了线上校友论坛讲座,项目取得了极大成功。个人简介吕欣,计科 70班,前三年推研成绩年级1/42。曾任交叉信息院本科生联席会副主席。曾获国家奖学金、综合优秀奖、新生奖学金、学堂奖学金,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东大陆联盟总决赛金奖。电子系-刘泓答辩语录:做兼具家国清华和国际视野的机器学习研究者刘泓的介绍老师汪玉教授说,刘泓同学不仅优秀地完成了本系的课程,更是勇于挑战,参与了信息学院其他方向的学习,尝试交叉方向的探索。电子系的课程以硬核著称,面对电子电路系统与系统基础这一“硬课”,作为学习委员的刘泓曾经刻苦钻研,完成了整本书的所有习题,帮助整理答案和勘误、完善教材、组织答疑,为同学们扫清学习上的障碍。而刘泓本人更是有85%以上的课程获得A及以上的好成绩,因而也获得学业优秀奖、综合优秀奖、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等奖项。而在学业之外,刘泓更是做到了学业与科研双肩挑。他认为,他可以从课业中收获启示,应用于科研,而科研则可以促进他对于理论的深刻理解,从而促进学业进步。在大二上学期有六门硬核专业课的同时他还准备着CVPR的投稿,并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计算机视觉CCF A类会议CVPR 2019发表论文。而在继续深入转向迁移学习中更加基础理论的方向研究的过程中,刘泓进行了几百组实验,建立了全新的理论模型,却遭遇投稿被拒的情况。在面对被拒的挑战时,刘泓坚持现有的研究方向、并不断增强自己的理论基础,补齐自己的短板。刘泓曾在美国长滩ICML2019进行了20分钟的口头报告,也在2020年跟随斯坦福大学的马腾宇教授进行远程研修,在国际舞台上也展现了作为清华学子的风采。最后,刘泓认为,科技应当最终落实到关乎国计民生的应用上,他愿意做兼具家国清华和国际视野的机器学习研究者,不断努力,做出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将自己的理论付诸实际,为祖国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个人简介刘泓,无75班,前三年推研成绩年级2/278。曾任电子系无75班学习委员、电子系科协软件部副部长。曾获蒋南翔奖学金、学业优秀奖、科创优秀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CML 2019 、CVPR 2019 等主会议上发表论文。清华大学计算机学科推荐A类学术会议期刊审稿人。物理系-陈逸贤答辩语录:探星空之浩瀚 话宇宙之无穷初入数理大类的陈逸贤同学广泛地涉猎不同方向课题,通过SRT中分析费米望远镜探测数据,对天文方向产生了兴趣。大一下开始,明确了方向的他,成绩迅速进步。在基础课程之外,陈逸贤还选修了天文系研究生课程,完成了30分钟的全英文报告,给授课的白雪宁教授留下深刻印象。在进一步确定了行星科学领域的研究方向后,他努力投身科研,师从的林潮教授夸赞他为近十年来自己教过的最优秀的清北学生。此外,陈逸贤同学还积极参与海外研修,拓宽自己的研究方向,领略到了诸如今年新晋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加州大学银心研究组负责人Andrea Ghez教授的学术风采。专业科研之外,陈逸贤同学还关注自身全球胜任力的培养,努力在世界舞台发声。超强的专业素养加上优秀的英语表达能力加成,他7次参与国际会议展示学术成果,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识器为先,文艺其从。陈逸贤同学还是校合唱队一队的骨干队员,参与校歌赛一展歌喉。从文艺委员到班长,在完善自身的同时,他也注重班团的建设,知识的共享。陈逸贤同学表示,他在未来将继续致力于基础学科的研究,以拓展人类知识的疆界。个人简介陈逸贤,物理72班,前三年推研成绩年级8/49。曾任班级文艺委员。曾获清华大学一二·九奖学金、蒋南翔奖学金、科技创新优秀奖,第24届“21世纪杯”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组全国总冠军。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pJ发表学术论文两篇。能动系-解海鹏答辩语录:在清华园里我勇敢地奔跑,在成绩上不断进步,在科研上不断探索,在体育上不断解锁新的动作解海鹏的介绍人胥蕊娜老师说,解海鹏第一次见到她时,就坚定地说“老师我想做实验”,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疫情期间,解海鹏关于纳米孔隙中渗透率无量纲模型的科研成果,已经应用于中石油在四川的页岩气开发中。他就是这样一个在逆境中不断自强、在学习中不断创新,永远保持着坚定的信念的清华学生。带着“家里第一代大学生”、“家乡中学15年来唯一考入清北学生”的两个标签,解海鹏对于进入清华求学的机会倍加珍惜。尽管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第一学期的成绩并不理想。他正视自己的薄弱基础,通过寒假期间的预习和对学习方式的及时调整,解海鹏同学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在第二学期就取得了年级第一名的成绩。对于解海鹏来说,学习的乐趣不仅在于个人的提升,更在于与同学们分享收获、共同进步。担任学习委员期间,他也对标校内小班辅导课程,在班级开展考前辅导,实现了班级同学“零挂科”的成果。我国页岩气精确勘探的关键问题之一是损失气的准确评估,解海鹏通过数学建模、数值模拟、无量纲分析等方式,成功复现了勘探全过程岩心微纳孔隙中气体的逸散规律,将实验周期从5个小时缩短至半个小时。他推免至能动系工程热物理所攻读博士,将继续为非常规油气开发、高功率芯片散热、超高速飞行器热防护等国家重要工程项目贡献力量。在清华,解海鹏接触到丰富的社会实践资源,也获得了走出去探索的信心和机遇。寒暑假中,他积极参与海内外社会实践,丰富自己的世界观。体育也是他大学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最喜欢的长跑之外,俯卧撑是他疫情期间保持运动量的主要方式。即便在运动过程中,他也不断思考,通过厚软垫和木桩的组合,解海鹏实现了类似于球铰的功能,有效地提高了俯卧撑的锻炼效果。“如果感到落后,就全力追赶。”解海鹏在展示的结尾这样说道。他想在清华继续勇敢地奔跑下去,继续保持平和的心态,继续给自己的人生创造无限的可能。个人简介解海鹏,能动72班,前三年推研成绩年级2/75,入选2018年能动系“学术优才计划”。曾任班级学习委员。曾获学习进步奖、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曾赴印度金达尔大学、俄罗斯等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和社会调研。化工系-李西尧答辩语录:科研创新、传递热爱、奉献自我、服务社会李西尧的介绍人陈筱薷说, 李西尧留心生活与科研中的小现象,时刻执着于满足自己好奇心,并且勇担挑战不服输,在过去的两年里,他攻克锂硫电池中反应动力学迟滞难题,做出能用在手机里的,续航两倍的电池。李西尧在答辩中说,谈到化工,相信很多同学可能首先想到知乎上上搜的“生化环材,四大天坑”与各种劝退,想到化工厂的安全事故频发。但是,在外界的声音中,不变的是他对化工的真心热爱。李西尧一直拥有一颗好奇心,高中时,他喜欢用家里的高锰酸钾与各种小零碎反应,享受顷刻间的美妙反应;他还好奇为何暖气片后的墙面总是黑色的、好奇笼屉中的小笼包哪一层先熟。因此,不论是高考后的志愿填报,还是大一结束后的转系分流,他都坚持选择了化工系,希望可以在好奇心驱使下收获更多的快乐。当因好奇而产生的疑问被逐个解决后,李西尧希望可以探索更多的未知。而高中时高锰酸钾的剧烈反应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也促使他加入了化工系的反应工程实验室,并加入张强老师的课题组从事极具前景的锂硫电池研究。同时,李西尧也凭借着这一工作形成论文初稿一篇,得到校挑战杯一等奖、优秀墙报奖、入选“未来学者计划”,同时还形成了国创项目一项。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个人的努力之外,李西尧也愿意将科研生活中的快乐与热爱传递。作为化工系科协主席,他带领着科协帮助同学们尽早认识并走进科研,同时举办赛事活动,让同学们化身为工程师,解决实际的化工问题。过去三年里,除了学业、科研与社工,李西尧还曾参加8项志愿项目、7次社会实践,在取得荣誉的之外,也收获了奉献自己、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后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未来,李西尧选择继续留在化工系攻读博士学位,希望在能源化工领域不断探索、取得更多突破,以自己的科研工作更好地服务国家与社会。个人简介李西尧,分7班,前三年推研成绩年级4/26。入选清华大学“未来学者”计划,“星火计划”第十三期。现任化学工程系学生科协主席。曾获清华大学第三十八届“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H奖、综合优秀奖、学业优秀奖等。土木系-李文琪答辩语录:枫叶可染千林赤,经霜犹且照丹心资助性质高中的培养,在李文琪心中埋下了一颗名为“奉献”的种子。在清华园里的三年时光,让“奉献”的种子生根发芽,让李文琪逐渐理解奉献的意义,拥有服务的能力,并用行动回应初心。正如推荐人方东平老师所说,受使命感驱动的李文琪同学,正是清华要培养的“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人才榜样。在刚入学时的谈话中,辅导员勉励李文琪,过硬的本领是一切梦想的基础。从此,奋进便成了李文琪对自己的要求。从超分数线1分进入清华,基础不牢到大二大三专业排名第一;从身体素质基础薄弱,高中时营养不良,患中度贫血到体育成绩稳步提升,积极发展体育爱好,李文琪同学在集体的影响下克服种种困难,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李文琪说,大学三年来,变的是成长中的经验能力,不变的是一以贯之的服务初心。作为土木系7字班发展的首批党员,李文琪三年来先后共参与了10份社工工作,在社工中锻炼服务本领,在实践中打开奋斗眼界。她关注行业发展与民生问题,努力将无力改变现状的遗憾,转化为为了学好本领、笃行奉献的决心。疫情期间,她更是从零开始,大量搜集资料,分析伦理冲突,应用道德原则,提出解决建议,引人思考。李文琪同学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反思能为之后类似问题提供借鉴,推动伦理规范体系的完善和城市应急管理的进步。“我希望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以微薄的涓滴汇入建设祖国,惠及民生的大流,真真正正为社会,为人民做一点事。”回首三年前在入党申请书中的誓言,李文琪自豪地表示,自己从未停止过向这个目标前进的脚步。从提升自身素质为梦想积蓄力量,到践行社会工作服务同学与集体,再到矢志科研探索为行业发展、国家需要作出贡献,李文琪同学立志奋进、奉献、开拓,将自身发展与行业、国家发展需要紧紧相连。个人简介李文琪,建管7班,前三年推研成绩年级2/35,入选“林枫计划”第七期。曾任土木17第二党支部宣传委员,现任土木17第二党支部书记,土木系、建管系TMS分会副会长。曾获国家奖学金、学业优秀奖、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以第二作者身份online发表论文一篇于SCI收录期刊《Engineering》上。车辆学院-毛烁源答辩语录:做一直奔跑的追梦人介绍人欧阳明高老师说:“毛烁源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同学,他虽然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却并不代表他是一个天生的才子,更多的是后天的努力;这一点对于我们广大的同学也许更有启发意义。”从跟跑者到领跑者,毛烁源在体育、学习、科研和集体建设的赛道上不断奔跑。毛烁源出生时身体欠佳,进入清华后,他立志改变,坚持每天锻炼、践行清华体育精神。每隔一天跑一次10km,第一年,毛烁源累计跑步里程达1200km,相当于从北京到上海的直线距离。长跑不仅让毛烁源收获了身体上的成长,更让他收获了不一样的生活态度:“再坚持一点,继续跑,我可以超越从前的自己。”初入清华,虽然已经很努力地学习,毛烁源的成绩却依然不尽如人意。他意识到:正如好的运动员不一定是一直冲刺,好的学习习惯也不是从早到晚刷题;他开始树立课程脉络,在逸夫馆没有网络的单间里完成了三十余门课程的知识构架整理,最终完成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超越。在科创的赛道上,毛烁源奋力奔跑,逐梦新能源。响应能源革命实际需求的号召,发挥团队精神,经过反复的测试对比,当同伴们一起造的赛车在赛道上开始奔跑,毛烁源相信:“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值得我奋斗一生的事业。”个人简介毛烁源,汽71班,前三年推研成绩年级1/42,入选“星火计划”第十三期,获四项专利授权证书(两项为第一发明人)。曾任汽71班学习委员,现任行健书院团工委副书记。曾获国家奖学金、综合优秀奖学金,第十六届全国“挑战杯”特等奖(集体作者,排序第六)、第十届首都“挑战杯”特等奖(排序第六)。环境学院-许晨阳答辩语录:三年来的故事已经结束,而我的治水梦才刚刚开始许晨阳的介绍人黄霞老师说,凡是教过他的老师都会有相同的感受,就是许晨阳的成果总会让人“眼前一亮”,好像他已经在这个领域已经做过扎实的研究一般。从新生研讨课的创新思维,到进入课题组之后的孜孜不倦,许晨阳一直是一位为梦想不懈努力的追梦少年。许晨阳从小就对水有着浓厚的兴趣,高中时他设计出了教室污水回路系统,实现了只用一盆水就可以洗一整天的抹布。进入清华后,他开始意识到生活中常见的水竟然隐藏着诸多隐患,对水的认知也上升到安全的高度上,也在心中种下了一颗“治水梦”的种子。他认为新型污染物是最迫切的隐患之一,结合光伏发电和膜材料的运用,提出了使用光电催化功能膜处理新型污染物的概念,开发出一种高增长稳定低能耗的新技术。在追寻“治水梦”的过程中,许晨阳也没有放松学习,扎实的基础不仅让他获得专业第一名的成绩,也让他对水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学以致用是他一直以来的目标,他希望能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追寻梦想的过程中去。许晨阳的“治水梦”并不局限于实验室的研究,他也将科研项目与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担任清源协会副会长期间,许晨阳完成了新一代电化学强化除砷滤池的设计,助力社团蝉联了“十佳社团”的荣誉称号。许晨阳还带队前往塞罕坝,在实践中调研水质与生境情况。担任环境学院科协主席期间,许晨阳结合自己的科研积累,推动院系知识竞赛的改革,设计了连接领域前沿与基础知识的全新竞赛题目。学院的老师在参加活动之后评价道,“竞赛内容令人耳目一新,题目的设置就像老师上课一样用心。”担任团支书期间,他也依托班团活动激发同学们的科研志趣,将自己的梦想传递给更多的同学。新冠疫情爆发期间,许晨阳积极思考污水传播对疫情的影响,在老师的鼓励下将科研方向转为污水病毒控制技术。在他看来,他的“治水梦”背后是沉甸甸的社会责任,他将带着这份责任和期许,继续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个人简介许晨阳,环74班,前三年推研成绩年级1/13。现任环境学院第39届科协主席,曾任清华大学学生清源协会副会长、环74班团支书。曾获国家奖学金、第十五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一等奖、第38届清华大学挑战杯一等奖,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第十届全国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发表会议论文。工物系-王佳恒答辩语录:愿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书桌和实验室,为实现通用量子计算,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除了工物系学生之外,王佳恒同学还有一重特殊的身份:中物院的定向生。入学之初,学业、科研、体育、社工,处处受挫,迷茫无措的王佳恒同学的人生转折点自观看《马兰花开》始:从“两弹元勋”邓稼先的身上,他明白了面对困难应有的态度,以及身为中物院定向生应承担的使命。为实现自己量子计算的梦想,王佳恒同学除专业课程外,还选修了物理系的多门相关课程,为科研夯实了知识基础。他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谈随前沿方向——量子声学,参加海外研修学习实验技术,并与实验室其他伙伴们一同历时数月,完成从理论到器件加工的第一步。此外,体育不再是困扰王佳恒同学的老大难问题,他成为了工物73&71班的篮球和足球队队员以及校C类无数代表队队员,将运动变成了习惯。星火班理事、校科协副主席、志愿服务68工时、每年无偿献血一次......王佳恒同学在集体中不断成长。答辩的最后,王佳恒同学再次向大家展示了他入学之初手写的一张四年规划,他说其中的很多想法当时在旁人看来都有些不切实际,三年过去了,他用行动实现了80%的目标,坚守住了自己的初心。个人简介王佳恒,工物73班,前三年推研成绩专业8/278。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定向生,入选清华大学“未来学者”计划,“星火计划”第十三期。现任校学生科协副主席。曾获蒋南翔奖学金、一二·九奖学金,2018年、2019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物院定向生奖学金”,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社科学院-宫栋宇答辩语录:我希望成为一名认知神经科学家,以理解人类认知功能的神经基础为突破口,为中国脑计划的实施做出自己的贡献“我相信你会成为一名顶尖的科研工作者。”宫栋宇的两名推荐老师,来自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的孙沛和来自荷兰皇家科学院的Jan Theeuwes都如是说。宫栋宇是一名文科生,而他却将脑与认知的学术作为自己未来的志业。大一上学期,宫栋宇在心理学入门课程中同大脑结缘,他开始好奇“大脑是怎样产生我们的意识、心理和行为的呢?人类的认知功能是如何运作的?”因此,他选择了心理学专业,在心中埋下一颗科研的种子。通过对生活中灯光干扰、广告牌等司空见惯现象的观察研究,宫栋宇发现,不同的人大脑注意系统抑制干扰的能力不同。因此他推测,存在一个干扰阈值,并且这个阈值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使得干扰在阈值以上时注意能够被捕获。通过大量的阅读,宫栋宇注意到Jan Theeuwes在这一领域中取得的科研成果,他在会议上主动了联系Jan,向他介绍自己的研究,并赴阿姆斯特丹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研修。最终,宫栋宇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身份在注意领域的重要SCI期刊上发表研究结果,并获得了清华大学“挑战杯”一等奖等荣誉。为了在交叉科研领域取得更好的成果,宫栋宇积极夯实学业基础,前三年学分绩排名专业第一。同时,他还参加了多项实践调研和社会工作,担任社科学院科协主席,实现从学术科研到学术服务的转向。答辩之中宫栋宇也对未来寄予了期许:“我希望成为一名认知神经科学家,以理解人类认知功能的神经基础为突破口,为中国脑计划的实施做出自己的贡献。”个人简介宫栋宇,社科74班,前三年推研成绩年级1/31,入选清华大学“未来学者”计划。曾任社科学院学生科协主席,清华大学本科生课程咨询委员会委员。曾获清华大学第38届“挑战杯”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国家奖学金、科技创新优秀奖、学业优秀奖、综合优秀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北京赛区二等奖(团队获奖)。水利系-刘素嘉答辩语录:自强不息、坚韧成长刘素嘉的班主任傅旭东老师介绍说,三年来,他见证了刘素嘉的不断成长。三年来,刘素嘉从成绩平平进步到名列前茅,从社工中的普通成员成长为骨干成员,在科研上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刘素嘉说,在学习中,她坚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刻苦学习、勤学好问。不仅推研综合考核成绩排名本系第一,更是获得了26门课A及以上,专业核心课全部4.0的好成绩。而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样激励着刘素嘉的科研探索。大一时期课程的“微科研”激发了她对于科研的兴趣,而对于水位变动带土坡安全问题的思考更推动着刘素嘉进一步感知科研的意义。她主动找到老师请教、自主立项进行研究,在反复的实验、思考、与老师的讨论和分析中,验证了大量的数据,并最终发现了规律,提出新型L型抗滑桩的模型。该新型抗滑桩在水位骤降的情况下加固效果明显提高,安全性与经济性良好。在科研方面,刘素嘉更是入选2020清华大学“未来学者”项目,并排名第一。同时,她以第一作者发表一篇SCI期刊论文,以第一作者发表一篇EI论文,并一第一作者申请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实质审查阶段)。在学习与科研之外,刘素嘉更是不断锻炼体育,考核从不及格到满分,强健体魄,带动了自己的学习与科研。在社工方面,刘素嘉担任了清华大学“未来灾害调控”兴趣团队队长,制定团队制度,引领队员们参与SRT、大创等十余科研项目,锻炼了自己的社工能力。个人简介刘素嘉,水工72班,前三年推研成绩年级2/77,入选清华大学“未来学者”计划。曾获钱正英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曾第一作者获SRT计划优秀项目一等奖、第三十八届“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第十二届水利创新大赛一等奖。以第一作者身份online发表SCI期刊论文1篇,EI论文1篇。新雅书院-王雷捷答辩语录:做文理通识的践行者,去认识算法背后热血的人“平实、害羞、内秀、注重观察”是新雅书院副院长兼教学委员会主任曹莉老师对王雷捷同学的第一印象。从第一次牛津之旅掉队,到第二次以“英华学者”的身份回到牛津,王雷捷同学立志成为一位通专融合,有温度的计算机科学家。怀揣对文理通识的热爱,勇敢面对贯通文理之难。当王雷捷同学迎难而上、深入通识和专业的天地时,他发现了“无穷的欣喜”。作为新雅书院中的计算机学生,王雷捷同学不断自己通识教育的意义是什么。赴印度德里调研高等教育、赴陕西商南支教、赴牛津三次调研通识教育、于北京参与全球暑期学校助教,王雷捷同学在观中国和大世界的过程中,探索教育真谛。他认识到:通识教育以人为本,它鼓励着学生“去认识”、“去关怀”社会中的人。计算机加哲学,王雷捷同学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落脚于人工智能公平,希望借自己受益于文理通识,能够跳脱出算法本身,去认识“算法”背后“热血的人”。作为浙江新高考不分文理的第一届考生、新雅书院高考招收的第二届本科生,王雷捷同学表示:“探寻我们所热爱的旅途从来艰辛,可只要有敢做梦的‘狂妄’,清华这大舞台上便有着无限可能。”个人简介王雷捷,新雅71班,前三年推研成绩年级2/73,入选“思源计划”第十七期,“英华学者”计划。曾获蒋南翔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新生奖学金、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F奖。注:本文由小五爷根据答辩现场实录整理。来源:清华大学 清华小五爷园 实录 | 梅倩诗 丁洁 包晗 李静珂 甘泽霖摄影 | 李若佳 甘泽霖 张可编辑 | 王淏玥

金佰利

《川北医学院学报》征稿

《川北医学院学报》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川北医学院主办,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川北医学院学报》前身是《南充医专学报》,于1975年创刊。创刊以来,《川北医学院学报》一直秉承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科技、卫生工作方针,严格遵守有关法令、法规和条例,展示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2014年,《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学报》入编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网络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等国内外主要的大型检索系统,根据CNKI的统计,《川北医学院学报》的机构用户有3600多个,国际个人读者分布在13个国家和地区,像北美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欧洲的拜耳生物实验室,韩国国家图书馆,日本国会图书馆等,都能找到《川北医学院学报》。在《2018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川北医学院学报》的影响因子为1.440,学报获得“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全国医学期刊协作网优秀期刊”、“四川省优秀学报”、“四川省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执行规范优秀奖”等荣誉。本刊主要报道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研究的新成果、新动态、新进展。设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影像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临床检验、护理学、综述与讲座等栏目。作者须知:1. 本刊实行严格的专家审稿制度,依据学术质量取舍稿件。对于经审稿、定稿认定为有重要创新的研究成果,本刊将以最快的速度刊出。来稿若有重大意义或为国际首报者请予以说明并提供相关证据。2. 来稿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数字准确、文字精炼,图表简明。文章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其遵循的程序应该获得本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取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3. 来稿必须保证稿件内容真实、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问题、署名无争议等。请务必提供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联系方式,包括电话、传真、E-mail等。4. 凡来稿在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收到稿件处理通知者,作者在征求我刊同意后,可改投他刊。5.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应对论文的科学性、真实性和伦理学问题等负责。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应对稿件的真实性和伦理学问题等负第二责任。本刊对稿件有删改权,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将征得作者同意。修改稿逾2个月不寄回者,视为自动撤稿。6. 本刊发表的论文,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期刊、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华艺电子出版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如作者不同意将论文纳入这些数据库,请来稿时声明。7. 来稿要求7.1 题目、摘要来稿标题应鲜明,字数一般在20字以内,不使用外文缩写词。尽量不用副标题,避免使用非通用的缩略词、字符等。中文摘要文字达到200-300字,包括4要素: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英文摘要要求句型简单、语句顺畅、意义完整。摘要须用第三人称撰写。个案报道、短篇文章不必写摘要。7.2 关键词、中图分类号选用能反映论文内容特征的3-6个关键词和中图分类号。第1个关键词列出该文章主要工作所属学科名称。第2个关键词列出该文研究得到的成果名称。第3个关键词列出该文在得到上述成果或结论时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具体名称。第4个关键词列出在前三个关键词没有出现的,但是被该文作为主要研究对对象的事或物质名称。如有需要,第5、第6个关键词等列出作者认为有利于检索和文献利用的其他关键词。7.3 基金资助、作者简介首页页脚标注论文受资助情况和作者简介。基金项目应标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批准号)。作者简介(含通信作者简介)按以下格式给出: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学历,职称,E-mail。7.4 文字要求文字简洁、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表述流畅、可读性强、易混淆的大小写,上、下角标,文种、算符的字母,请注明清晰。专业术语、外文缩写词须符合规范。中、英文的缩略语,首次出现时要写出其全称。外文新名词尚无统一译名时要注出原文。7.5 图表图表在论文中按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并排在正文相应位置。照片需清晰,线图成比例。图像最好单独用JPEG或TIFF等文件格式编辑、保存。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表和图的设计应正确、合理、易懂。数据表采用“三线表”。7.6 计量单位与数字计量单位应执行国家标准GB3100-3102-93规定。单位换算不应影响数据有效位数,处理后的数字的精度或有效数字位数不可能超过原始数据的精度或有效数字位数。7.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是公开出版物,以便审者、编者、读者查证。一般须有如下信息:作者(至少三位),文题[文献类型],期刊名(或书名,会议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8. 版权、学术规范在审稿通过后,作者须转让著作权人作品版权(包括各种介质、媒体的版权)给编辑部,并寄送全部作者签名的版权转让函。投稿作者必须遵守学术规范和准则。来源:医技无忧医学研究院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留言或关注医技无忧(微信公众号)医技无忧为您推送健康科普

人与之名

科普贴:论文投稿后发生了什么

阿旺闲来没事总喜欢逛小木虫和丁香园,在论文投稿版块看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对投稿后论文处理流程的疑惑或者焦虑。作为科研“老司机”,阿旺自然非常明白这些“后浪们”的心情,毕竟阿旺多年前也是跟这些大朋友、小朋友们一样的心态。只是现在阿旺经历了太多失败,历经各种血泪史,自然心态也就淡然了。想想当年,阿旺曾有过论文提交后一字不改直接接受的辉煌,也有历经15次投稿才被经受的“折磨”,更有被同一本期刊接受-拒稿-接受的悲喜两重天经历。所以,阿旺看到这些问题,总想唠叨点什么,那就唠10块钱的吧,也算是科普一下我们千辛万苦磨出来的文章递交后发生了什么。首先,阿旺想说说中文论文投稿后发生了什么。当然,对于那些依然通过邮箱投稿的期刊,其实也与建有在线办公系统的期刊稿件处理流程差不多。关键词1:查重。任何一本中文期刊,无论是中文核心、CSCD核心、统计源核心的三核心高端大气上档次期刊,还是所谓的普刊(指不是被上述三种核心收录的期刊),收到来稿后做的第一件事肯定是查重。目前,主要通过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提供的查重系统,而这两种系统都会向收录的期刊编辑部提供查重账户,供各家期刊编辑部在收稿时查重用。所以,各位作者在淘宝上购买查重时需慎重,很多查重不准或者不严。有的杂志查重没有通过不会收稿入库,直接拒稿;也有的杂志收稿后再拒稿。总之,这一步耗时较短,一般1~5个工作日就可完成。(相关阅读:论文重复率太高怎么办?哪个软件查重比较靠谱?)关键词2:初审。查重通过后,期刊社或者期刊编辑部的编务或编辑会将论文提交给编辑部主任或负责期刊质量的常务副主编,由编辑部主任或常务副主编对论文质量进行初审。很多期刊,这一步退稿率就达到了30%。这一步耗时也不长,一般1~5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关键词3:外审。这里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编辑部主任或常务副主编觉得有潜在价值的论文会送交负责外审的编辑进行同行专家评议;第二种是编辑部主任或常务副主编根据文章内容和研究方向指定一名责任编辑,具体负责这篇论文后续的外审、编辑加工、校对直至出版。目前国内能做到双盲同行评议(审稿人不知道论文作者、作者不知道论文审稿人)的期刊还比较少,大多是单盲(作者不知道论文审稿人)。这一步耗时相对较长,一般期刊给审稿人的审稿时间是15天。考虑到审稿人自身工作和审稿人数量,这一步一般需要3~30天。关键词4:复审。责任编辑或编辑部主任或常务副主编根据同行评议意见,作出第一次结论:退稿、退修或接受。大多数论文被拒就是在这一步。当然,如果同行评议意见相左,还可能增加一名同行评议专家外审。很少有论文在这一步直接接受。这一步也很快,多数一周内即可完成。关键词5:退修。作者根据同行评议意见和编辑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修回时最好可以提供一份修回说明,对同行评议和编辑提出的意见逐一进行解释。这一步,期刊编辑部一般给作者一个月时间。关键词6:修回后。各家期刊在处理修回后的稿件差异较多,比较严格的期刊会在稿件修回后再次同行评议,有的期刊会根据稿件修回情况直接作出决定。有一点需要说明:并非每本期刊都会发送录用通知;但是进入到编辑加工状态的论文,99%可能性是已经接受发表。图1 中文期刊处理稿件一般流程下面,阿旺再唠叨一下投稿到英文期刊后发生了什么。有一点与中文期刊不同的是:英文期刊很少有单独的一本期刊,多数是从属于Springer、Elsevier、Wiley、SAGE这样大型出版社。所以中英文稿件处理流程和处理人差异较大。同样,任何一本英文期刊收到稿件后,第一步肯定是crosscheck查重。不同期刊对查重率要求不同,但是重复率超过25%的论文肯定会拒稿。这一步一般由出版社的助理编辑完成,稿件状态为Submitted to the journal。请注意:这时稿件还没有到主编或编辑手中。(相关阅读:论文重复率太高怎么办?哪个软件查重比较靠谱?)二:出版社助理编辑对稿件进行查重、形式审查(主要是看格式)后,如果认为不符合格式要求,可以直接将稿件退回给作者,稿件状态为sent back to authors。如果查重和形式审查通过,助理编辑会将稿件分配给主编或编辑,这时稿件状态为With editor。有些期刊稿件状态为Editor assigned,或者Editor invited,这个阶段都是在寻找可以处理这篇稿件的责任编辑(handling editor)。三:主编/编辑/责任编辑会根据稿件内容及质量作出外审(external evaluation)或拒稿的意见,这一步相当于中文期刊的初审。当然,也有像BBRC这样的期刊,可以有编委直接作出final decision。多数期刊会邀请不少于2位同行评议专家对稿件的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及语言质量进行评价。这时,稿件状态为under review/in evaluation。论坛中有人经常问,为什么peer review的时间一直在变,这是在不停更换审稿人。有些期刊投稿后,稿件状态直接为peer review,其实这是并没有进入同行评议程序,而是系统自动默认的状态。四:主编/编辑/责任编辑根据同行评议意见作出decision。同样,不排除再次邀请专家进行同行评议。还有一种可能,同行评议意见很好,但是主编/编辑/责任编辑拒稿,这是期刊赋予他们的权力。遇到这种情况appeal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五:与中文期刊不同,英文期刊文章接受后绝大多数直接转到出版社了,这个时候与期刊编辑部的关系就不是很大了。出版社会要求作者签署版权转让协议等等一系列文件,部分期刊还需要支付稿件处理费(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s)。六:校样返回后,多数论文会首先在数据库online publication,相当于中文论文的网络首发。所以,对于一些需要有页码的童鞋来说,要想加急,联系主编作用就不大了;要想早点正式见刊,那就需要联系给您发送proof的出版社publication department。图2 英文期刊处理稿件一般流程几个小tips:1、 无论中文还是英文期刊,现在对伦理学要求都很严格,而且会越来越严格。所以,所有涉及人体或动物的研究,均需要在文中阐述伦理学声明,最好能提供伦理审查批准机构名称和批准号。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必须要提供临床注册号。2、 越来越多的期刊投稿时,需要提供通信作者的机构邮箱,而国内目前机构邮箱尚未普及。所以,这就需要各家机构的科技处负责人在单位网站建设时添加邮箱功能,以方便单位科研人员论文投稿。3、 ORCID号在中、英文期刊中的使用频次越来越高,部分期刊强制性要求提供通信作者ORCID号,否则无法完成投稿或者出版流程。作为科研人员的“学术身份证”,ORCID号今后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所以花一分钟去注册吧https://orcid.org/ 。(相关阅读:被科研人员忽略的ORCID —— 如何注册和使用?意义何在?)4、 无论中文还是英文期刊,在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指南或者Guidelines for authors/authors’ instructions,一份结构清晰、语言流畅、格式符合要求的论文会赢得编辑的好感,甚至于有些期刊对于不符合格式要求的论文会直接拒稿。5、 投稿前,请确定好作者姓名和单位,无论中文还是英文期刊,很多期刊都已经不接受在投稿后更改作者姓名了。6、 关于英文论文是否需要润色。听听一本Q1区的欧洲期刊主编怎么说吧,“如果作者的语言不过关,建议在投稿前润色,因为投稿后主编还是会要求语言润色;与其投稿后浪费时间,还不如投稿前早点润色,一方面语言好会赢得编辑好感,另一方面也没有浪费后续稿件处理时间”。7、 任何期刊提供的稿件处理时间,都是平均时间,所以您的文章可能就是被平均的那篇。那就耐心等待,注意查看邮箱,不必一直登陆系统查看。8、 不必埋怨国外期刊编辑不给你回邮件,大多数期刊编辑都是无偿兼职,他们本身的科研和工作任务就非常繁重,而且老外处理事情都有schele,他们会安排好处理你论文的优先级的。所以,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The End-版权声明本文由阿旺老师原创欢迎转发本文至朋友圈公众号转载请后台留言联系时刻关注问题论文!为中国科研诚信体系建设添一份力!优秀的你肯定↓↓↓

期刊发文《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你怎么看?

论文作者韩东屏教授回应称当前对该文的攻击行为“都是毫无意义的喧嚣”,因为“不论及和未驳倒我的那些分析和论证的攻击性言论,就也没有驳倒我所给出的“很烂”的评价”。同时,韩教授也提出欢迎学界进行“理性反驳”,开展学术辩论。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回应“决定面向全社会征集与《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一文的相关学术争鸣文章”。公开信息显示,作者韩东屏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伦理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价值哲学、文化哲学和社会历史哲学。《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原为《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在淮海工学院2019年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后,学报随之更为现名。作者及编辑部回应《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作者声明暨编辑部征集商榷稿件启事对此,你怎么看?本文来源:根据微信公众号知汇海洋(ID:jszhhy2020) 内容整理。社科学术圈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势为天子

在医学论文写作中需要把握这些关键问题

虽然医学论文有着与其他学科显著的不同特征,但是,在论文的写作方面,仍然应该遵循科技论文写作的一般规律,必须认真严谨、一丝不苟,既要准确表达科学研究结果,也要注意防止传递错误信息。因此,赛恩斯编译认为,在在医学论文写作中需要把握以下这些关键问题。一、真实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章资料、数据来源、时间真实;二是己或与他人共同实验、检测、收集、整理、总结分析;三是引用资料、数据、文献真实,且是自己亲自查阅,尽量避免引用二次文献;四是采用研究设备、材料、动物、患者、研究场所的型号、文号、生产者、数量、质量、品系、标准等完整准确;五是自己或与他人共同完成论文的撰写;六是其他信息真实,如课题类别及编号、共同作者署名等。二、科学性。科学研究的科学性是建立在正确的科研设计的基础上。临床试验是按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疾病临床阶段的规律的试验,包括研究某一疾病的病因或机理,寻求早期诊断指标;根据病因或临床转归等制定疾病的临床分型;研究影响疗效的因素及疗效对比等。临床试验除应遵循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外,在病例选择、对照设立、疗法选择、试验偏性避免及效果评价等方面均有其自身特点。三、重复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有意为之,包括抄袭、重复投稿、多重投稿,这是严重违反科学道德的行为,必须坚决反对。二是作者无意为之,主要表现所写论文在与已发表文献的重复率过高。近年来,为了防止抄袭论文的重复发表,很多负责任的期刊编辑部都采用了投稿筛查软件,对所有投稿首先进行筛查,凡是重复率超过一定比例的,就被视为重复而予以拒绝。四、创新性。是提供新的非传统、非常规而又具有一定理论实际意义的产物的活动,它可以是科学新事物、新规律的发现,也可以是新概念、新理论和新学说的提出,还可以是技术上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新仪器的发明。创新不论大小,只要能推动医学科技的发展,都是有价值的。五、先进性。一篇论文是否具有先进性很难界定。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在实际水平如疗效水平、技术水平等提高程度,在理论水平如阐明机制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较是否领先或处于先进行列;研究的方法、措施、对策等,是否提高了患者、医务人员、管理人员的依从性;研究成果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否具有引导意义等。由于不同期刊的读者群定位不同,所要求的先进性也不同。因此,论文完成后,应选择相应的期刊发表。六、指导性。写论文不仅是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更重要的是对他人有启发和借鉴作用。一篇文章被他人引用得越多,说明这篇文章的价值越大。在另一个方面,有些读者可能没有写文章引用你的文章,但是,他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受到你的文章启发,对他自己原有的认识、疗法、研究等进行了改进,甚至直接借鉴你的方法或理论,这种情况更为普遍。七、规范性。医学论文作为一种科学著作,在文字表达上要求准确,既要符合实际,又要不至引起歧义,各种名词、术语一定应该规范统一。此外,虽然国家对于期刊编排有具体的标准规定,但是,各期刊编辑部仍然有一些格式细节上的专门要求,因此,在论文写作完成后,如果想要在某个杂志上发表,还必须首先阅读该杂志的“稿约”,并对照其要求,对自己的论文进行格式修改。八、伦理性。医学研究与其他学科研究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伦理性,在医学论文写作中,必须遵守伦理学原则。比如,凡是涉及到人的研究,必须经过有关的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必须向患者或其监护人履行真实的知情告知义务,并取得书面知情同意,等等。九、法规性。对于国家、行业等已制定有相关的法规性标准时,如果是强制性的标准,必须严格执行;如果是推荐性的,应该尽量采用。所采用的药品、器械、耗材、设备等,必须是国家或有关部门批准使用。十、抢先性。在进行自身研究的同时,应该关注他人的研究及进度。必要时,可以将研究成果分阶段抢先发表,甚至可以先发简讯、个案报道等,以取得优先权。目前已经有期刊电子版优先出版的方式。

见王不拜

医学科研论文写作与投稿的几个注意点

科研论文是作者对具体选题所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和临床工作经验的总结。它是具体单位和个人科研水平的反映,具有一定的严肃性,所以科研论文更必须符合一定的写作规范。科研论文的一般格式要求必须有篇名、署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这几个主要部分。下面,医刊汇编译就科研论文主要部分写作要点和投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一、科研论文写作的几个注意要点:1.题目的选择既要简洁、准确,也要高度概括论文的内容,题目字数最好不超过10~12个单词,并且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2.摘要是一篇概括全文的独立短文,检索时便于读者能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其写作要点是不宜太详尽,也不宜太简短,应将论文的研究体系、主要方法、重要发现、主要结论等简明扼要地加以概括。ISO规定大多数实验研究性文章,字数在1000~5000字的论文,其摘要长度限于100~250个单词。3.正文是一篇论文的主体,主要体现作者的研究过程、方法和结果的分析过程。结果的安排要符合实验过程的逻辑和严谨的推导论证等。部分结果描述可自成体系,读者不必参考论文其它部分,也能了解作者的研究成果。4.讨论和结论的重点在于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推断,并说明作者的结果是否支持或反对某种观点、是否提出了新的问题或观点等,并且要说明研究答案的意义和重要性。有些作者在讨论中重复引言中的内容,大谈别人的研究成果,而没有把自己的研究结果结合进去,不知道自己研究的结果有什么意义,这都是没有深度的讨论。5.关于参考文献的引用方面,许多作者不够重视,问题最多。有些作者把自己看过和没看过的论文复制了一大堆,感觉读了许多文章,然而经过审稿人一查发现许多参考文献内容与人名与正文中的内容不一致。二、论文投稿的几个注意点:1.注重期刊对论文的投稿要求。在投稿前认真阅读所投期刊的投稿要求。每个期刊对论文的稿件都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如论文的各部分的排列、结果图表、文字行距等,作者投稿时要考虑到如何让审稿人方便和不费力地看懂自己的稿子,而不是故弄玄虚,让人揣摩你的意图。2.投稿时要注意准备以下材料:一是介绍信,向国外投稿,Cover letter尤其重要,Cover letter一般由通讯作者写并签字;二是要版权授权书,有的期刊要求所有作者签名,有的只要求通讯作者签名;三是要写清作者的联系方式,尤其要有自己的电子信箱。3.临床研究要注意伦理学问题,尤其是前瞻性研究不能把病人简单地描述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用人作为受试者的临床研究必须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并经过所属单位的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没有这一条文章再好也是会被退稿的。4.投稿后应注意经常看自己的信箱;查看审稿进展情况;如果得到编辑部的修稿通知,说明稿件有可能被接受,所以作者要对审稿专家提出的问题要逐一回答,回答问题要中肯和礼貌,就算是不同的意见要写出理由,而不是随意回答了事。要知道如果回答问题得不到审稿人和编辑部的认可,稿件有可能不被接受。另外,稿件要在编辑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修改,耽误了修改时间编辑部将视为撤稿。总之,一篇书写规范、结构完整、表述严密的论文能直接反映出作者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没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很难让人相信其科学研究的结果。一篇好的论文不但要有好的内容也要有好的形式,要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这样才容易被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