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王玲:证券公司数据治理模式和路径研究|资本市场五逆

王玲:证券公司数据治理模式和路径研究|资本市场

导语本文系统研究了证券公司数据治理,在重新定义数据治理的内涵、总结典型金融机构数据治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证券公司数据治理面向未来的发展定位、发展模式以及相关政策建议。文/华泰证券信息技术部联席负责人、数字化运营部总经理王玲数据治理的发展逻辑与发展态势近几年,数据治理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机构不断加大数字金融布局与数据生态拓展,传统金融机构出于自我革新、创新拓展的内在需要,以及迎接挑战、强化市场竞争力的现实诉求,陆续加入数字化转型的行列。而数字化转型需要高质量的数据、强大的数字化平台进行支撑,因此数据治理成为金融行业数字化发展过程中最普遍、最广泛的领域之一。近年来,国际研究和咨询机构对数据治理的定义、特征、模式及趋势等方面已有一些研究。国际数据治理研究所(DGI)与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对数据管理与数据治理进行定义,2009年国际数据管理协会(DAMA)发布数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DMBOK),数据治理理论框架基本稳定。数据治理实践研究方面,国外研究机构通常与企业管理实践相结合进行分析研究。境内学界和业界对于数据治理的专题研究相对较少,主要沿袭国外数据治理框架,早期主要为针对银行业数据治理实践的研究和总结。近年来,中国信通院积极推动数据治理实践相关研究工作,其《数据资产管理实践白皮书(4.0版)》提出,通过盘点数据资产,提升数据质量,打破数据孤岛,提高获取效率,保障数据安全,最终形成持续的闭环,而实现数据可得、可用、好用,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打下基础。综合各种研究观点,结合境内外最新业务实践和发展趋向,我们认为:数据治理并不是单纯以治理为目标的数据管理活动,而应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数据能力中心,以数据资产为核心,从组织、制度和平台等方面,打造集数据标准、数据质量、元数据、数据模型规范、数据安全、数据价值于一体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以运营思维推进数据治理,短期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数据痛点问题,中期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和运营夯实数据基础,逐步实现从数据生产到消费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长期让数据要素融入企业核心价值链,为数字化生态建设做好准备(图1)。境内金融机构数据治理现状在国内,数据治理也日益受到金融机构重视,2018年5月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2018年12月,证监会发布《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信息技术管理办法》。在发展实践过程中,国内银行在境内金融机构中最早开展数据治理实践,实践过程中表现出一些趋势和特点:一是“行政式大规模推进”的数据治理方式难以持续,麦肯锡咨询公司在其《麦肯锡中国银行业CEO季刊2019冬季刊》中指出,国内银行在大数据规模化方面存在几大共性问题:大型银行往往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从全面数据治理开始大数据规模化应用,但这些投入却久不见价值;小型银行则畏难情绪严重,较差的数据基础致使他们多止于观望。二是数据治理工作各职能板块未能形成有机统一,早期国内银行数据治理工作主要聚焦在监管部门密切关注的数据质量方面,如《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试行)》力求全面总结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先进经验,提出既符合实际、又有一定前瞻性的标准和要求,推动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的持续、全面提升,而随着数据资产管理理念的提出,国内金融机构逐步围绕数据资产开展相关数据治理工作,探索数据标准、数据质量、数据安全、元数据、数据模型规范等各管理职能于一体的数据治理途径。三是数据治理在价值输出方面有了一定探索,如招商银行探索精品数据资产管理和运营,让数据资产赋能各业务条线数据分析组织,并最终赋能公司经营管理。国内证券公司数据治理实践仍处于早期阶段,自2016年12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首次在行业内提出数据治理,证券公司在数据治理方面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证券公司数据治理业务开展情况调研报告》指出,各证券公司日益重视数据的作用,大部分证券公司在数据治理战略规划、组织机构、制度规范和数据集中等方面做出了探索和实践。证券公司数据治理的发展模式及主要路径证券公司数据治理的未来发展方向第一,数据治理以数据资产为核心。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价值越来越受到广泛的认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写入中央文件,中国信科院《数据资产管理白皮书(4.0)》从管理和实际应用的角度明确了数据资产的定义,即数据资产是指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以物理或电子的方式记录的数据资源,如文件资料、电子数据等。因此,数据并不等于数据资产,只有对企业有价值,能产生收益的那部分数据可以看作一种资产。大多数企业中,数据资产现状并不容乐观,数据质量差、数据孤岛难以实现数据共享、数据应用安全难以控制等,极大限制了数据应用深度和广度,数据价值也难以准确评估。如何管好、用好数据,最大化实现资产的价值,避免“资产”变“负债”,甚至获取附加收益是企业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数据治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本质上,数据资产管理是数据治理现阶段落地的主要形式。第二,重塑数据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20条规定:“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类比其他资产,数据资产同样存在生产、消费及相关环节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数据资产管理的过程伴随着数据生产者和消费者关系的重塑,表现为:一是数据生产者和消费者从单一供需关系逐步演变为共享众创,即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为创造者和受益者;二是拉通数据生产和消费链条,便于数据生产者管理,提升数据消费者体验,规范数据从产生、处理、使用到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结合生产者认领和消费者鉴权控制,使得各使用环节安全可控、合规使用数据;三是明确数据资产管理参与方的职责,合理认定数据归属、管理收益和人力投入等治理工作的难题;四是统筹规划数据生者和消费者与信息化平台的依存关系,让数据生产者和数据消费者的关系在平台上得以支撑和延展。第三,建立数字化连接和数字化信任。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建立在整个社会连接不断建立的大环境下,一方面,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人与机器、机器与组织、机器与机器的许多信息都连接在一起,并通过数字化沉淀在信息系统中;另一方面,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不断出现与应用,让这些点与点的连接越来越短,关系越来越紧密,并产生越来越多的新连接。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有效利用连接的过程,就是价值产生和发现的过程,也是数据资产管理工作的价值追求。然而,与数字化连接相伴的是数字化信任挑战,证券公司数据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从同理心、共同的价值观、数据安全可靠三个方面来构建数字化信任。同理心指数据的可查易用、数字化平台的友好性等,而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开放互通、共享众创则是共同价值观的范畴,数据安全可靠是指如何做到数据安全获取、安全应用和安全共享。第四,探索开放共享的数据服务生态。自2013年以来由于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互联网模式与传统行业的融合不断扩展,在这个过程中,证券行业依托互联网,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引流新客群的方式进行了不断尝试,从而开启和推动了证券行业数据生态体系的建设。全方位推进数据资产管理工作为证券公司参与行业数据服务生态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一是数据资产梳理和建设方面,有利于梳理存量数据资产以及评估外部数据引入需求;二是数据标准管理方面,有利于推进基础数据标准、指标标准和数据服务接口标准的统一,更进一步推进数据的互联互通;三是数据质量管理方面,有利于企业输出高质量、高价值的数据;四是数据安全管理方面,有利于推进数据分类分级工作和数据访问权限体系的构建。证券公司落地做实数据治理的重要工作第一,统一数字化战略与部署,以价值导向强化数据体系规划。证券公司数据治理和数字化建设要聚焦公司经营战略统一规划部署,需要统筹考虑对财富管理、机构服务、投资管理和国际业务的数字化支撑,评估数字化转型下各业务线和职能线的流程重组和组织联动等相关变革格局,以及数据建设和管理组织如何协同来支撑相关变革。因此,首先要在顶层设计上考虑进行统一的数据体系规划,自上而下布局数据治理和数字化建设。借鉴金融机构数据治理和数字化建设经验,负责该项工作的公司管理人员职级越高,数据治理和数字化建设的阻力越小,跨条线整合资源的能力越强。其次,数据体系规划要以价值为导向,将数据治理规划和数字化建设规划与业务规划结合起来进行,如可以将数据治理、数字化建设与数字化财富管理结合起来进行统一规划,相互协作共同推进公司经营战略目标达成。再次,数据治理和数字化建设相关制度和规范需要统一规划,制度和规范是组织数据治理工作的行为准则。最后,数据治理和数字化建设组织须统一部署,组织和人才是数据治理和数字化建设成功的关键要素,须厘清数据治理组织中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的组织和职责设置。第二,核心技术自主开发,将数据管理思路融入数据平台建设。数据治理跟其他管理活动一样,其工作推进需要与组织特点、文化相适应,而且数据治理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仍处于快速发展中,因此,证券公司数据治理没有统一、标准的推进思路,而随着企业组织扁平化发展方向及组织中个体意识的不断提升,证券公司推进数据治理须考虑以下几方面需求:一是企业柔性化管理需要,二是企业精细化管理需要,三是一体化管理需要。如柔性化管理方面,数据质量问题过程管理不再定位为用于问题管理和定责,而考虑作为连接数据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通道,流程中引入点赞、评论和排行等评价模式,以柔性化方式推进数据质量问题解决。精细化管理方面,数据访问安全控制流程设计不光要考虑数据分类分级要求,还须考虑信息隔离等要求。一体化管理方面,除须考虑通过一体化平台沉淀数据管理思路外,在数据易用性上,证券公司须考虑通过一体化设计满足端到端的数据访问需求。而核心技术自主开发,才能让数据管理思路便捷、有效地融入数据平台建设,并最终促进数据治理工作高效推进。第三,以数据资产为核心推进数字化中台建设。数据中台是当下数字化建设热点,它是一套企业可持续利用数据的机制,以及数字化战略选择和组织形式,同时也是依据企业特有业务模式和组织架构,实践中通过实施方法论支撑,构建一套持续不断把数据变成资产,并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的运转机制。工具平台建设方面,证券公司可以考虑打造集数据存储与计算、数据资产管理、数据采集、数据开发与服务、数据分析与运营为一体化工具平台,提升数据资产价值输出,形成从数据接入到消费的全链路、自动化的数据管理和服务体系。数据资产管理方面,从赋能业务、赋能管理的应用场景出发,驱动数据资产内容和服务建设,证券公司可以考虑按统一规范进行数据和服务的组织。同时在制度规范方面,围绕数据资产的产生和存续管理,证券公司须考虑数据标准、数据质量、元数据、数据分级分类、数据模型等方面的制度和规范。第四,分步落地数据标准和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数据标准是指保障数据的内外部使用和交换的一致性、准确性的规范性约束,数据标准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统一数据标准制定和发布,结合制度约束、流程保障、系统控制等手段,实现企业数据平台数据的完整性、有效性、一致性、规范性,推动数据的共享开放,构建统一的数据资产地图,为数据资产管理活动提供参考依据。证券公司可以从两方面推进数据标准管理工作:一是标准管理方面,证券公司须从组织、制度和流程方面建立相应组织机制;二是标准落地方面,证券公司可以探索标准定义工作与现有数据研发过程结合,同时与数据模型管理联动推进标准落地,将定义好的数据标准在模型设计过程中实质落标,避免数据标准化工作只停留在指标定义和维护层面。数据质量是保证数据应用效果的基础,数据质量管理是数据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整体管理机制相对成熟,涵盖规则定义、持续监控、问题处理、分析与提升、评分优化等五部分。证券公司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可以从以下步骤开展:一是建立数据质量问题处理流程,传统信息技术(IT)运维体系通常不包括数据质量问题处理流程,可以通过建立数据质量问题处理流程,明确流程中相关岗位的职责,让数据质量问题的处理简单运转起来;二是评估当前IT运维体系对数据批次时效的支持程度,完善数据时效性管理;三是结合数据研发流程,推进质量定义和质量规则自动稽核,自动发现问题并与已建立的数据质量问题处理流程对接;四是数据质量整体提升,做好数据质量问题监控,定期将经常性、典型性数据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并彻底解决导致数据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促进数据质量整体提升。第五,打造敏捷型组织,为数字化生态建设做好准备。企业无论是快速发展还是转型升级,通常都面临内部组织适应性问题,组织承接战略并且是战略落地的关键环节。在智能商业背景下,组织形态必须打破平衡,从分工转向协同,从职能转向赋能能力,从控制成本转向协同效率,因此无论是IT组织还是业务组织,证券公司都需要围绕企业核心价值链建立敏捷型组织。一是打破“部门墙”;二是跨职能闭环;三是化小业务单元,裂变敏捷团队。在证券公司数据治理和数字化建设具体活动中,一是可以以任务目标构建跨部门敏捷团队,如打造由数据治理人员、安全技术人员、风控人员、合规人员组成的联合组织来推进数据分级分类落地实践工作,又如打造由数据治理人员、业务人员、数据运营人员组成的联合组织来推进数据标准落地实践工作;二是建立共享众创的一体化数据平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将数据的生产、消费延展到各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增强对分支机构和投资顾问的授权,让一线“听得见炮火”的人员高效获取数据并做出业务决策;三是完善数据标准和数据共享工作机制,组建跨职能部门的敏捷团队,针对性地解决行业范围内数据共享互通的痛点和难点,为数字化生态建设做好准备。第六,推进数据资产安全管理。数据资产安全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在数据开放共享过程中保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防止数据丢失、被篡改、假冒、泄露和窃取。证券公司可以通过数据安全管理,规划、开发和执行安全政策与措施,提供适当的身份以确认、授权、访问与审计等功能,具体可以按以下步骤开展:一是评估数据资产管理层面数据安全需求、策略和控制措施;二是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解读和内化,如参考《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和《证券期货业数据分类分级指引》等进行数据分类分级标准制定;二是为资产目录中每一个数据资产找到对应属主;三是为数据资产进行分类并打上数据安全等级;四是构建数据资产访问鉴权控制矩阵,将数据资产管理和流通过程中,组织中的角色纳入鉴权控制矩阵,定义角色的操作列表,如敏感数据下载、报表查看、数据转存到其他系统等行为,通过角色和行为之间建立对应关系,让数据在企业内部有序可控的流动,满足“合法合规、权责一致、目的明确、最小必要”的原则,使访问数据资产充分满足合规、风控、安全的要求。促进证券公司数据治理发展的政策建议差异化数据治理监管要求自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明确指出,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健全数据治理和质量控制机制,数据治理从全面风险管理角度纳入监管部门关注范围,并作为并表监管试点券商评选考察维度之一。随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信息技术管理办法》从规划、组织、机制、制度和措施方面对证券基金经营机构数据治理提出总体职责要求。但具体实践方面,由于各证券公司规模不一、技术力量悬殊,证券公司在数据治理开展过程中面临一些典型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数据治理在行业层面没有操作细则指引,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二是数据治理前期投入大、工作周期长、短时间内成效不明显,难以获得公司尤其是中小证券公司的认可和持续支持;三是证券公司各类系统庞杂、多依赖于系统供应商,各系统间的数据梳理与对接工程量大,在专业人才缺乏的背景下相关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建议监管部门明确差异化数据治理监管要求,一方面,针对不同规模证券公司提出不同级别的监管要求;另一方面,针对涉及数据安全、监管报送数据标准和数据质量、数据流通标准等方面提出刚性要求和考察标准,而对于企业内部数据模型规范、数据资产目录等方面提出参考性意见。完善客户信息保护监管细则 提升信息安全在数据治理及数据应用的过程中,信息安全及客户信息保护是一个重要课题,然而证券公司在客户信息保护方面目前缺乏可真正用于实践落地的指导方法,主要存在三方面的挑战:一是法律法规方面,《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数据安全法》仍处在立法阶段,涉及“数据隐私”和“数据安全”等重要议题零散地分布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刑法修正案(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安全法》《民法典》等重要法律法规中;二是敏感信息和分类分级标准规范方面,目前《证券期货业数据分类分级指引》主要提供数据分类分级方法的指导性原则,在实践中证券公司仍须参考《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和《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等标准进行企业内数据分类分级标准的完善,而相关指引和标准中对数据分类和敏感信息的划分原则存在不一致,一定程度上导致数据分类分级和敏感信息识别工作难以有效推进;三是数据访问权限控制方面,由于金融数据的特殊性,目前证券公司普遍从合规角度严控数据访问和提取操作,较好地保护了客户信息安全,但“一刀切严控”也给企业正常经营和客户服务活动带来影响,需要一套分级权限控制管理规则来指导数据访问活动。因此,建议监管部门出台与客户信息保护等实践相匹配的数据分类分级、敏感信息识别相关监管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统一梳理证券、基金、期货、期权等领域的数据分类分级、敏感信息识别相关标准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明确证券公司分级权限控制管理规则。健全行业级数据共享机制 促进数据共享证券公司数据共享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数据内部共享,数据内部共享主要是打通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数据共享瓶颈,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标准与数据共享制度,除上文中“信息安全及客户信息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仍须完善外,依托证券业协会发布的《证券公司信息隔离墙制度指引》,证券公司普遍都建立了企业内部的信息隔离墙制度,从制度层面基本满足企业内部数据共享需要;二是数据外部流通,当前国内证券公司在监管类数据汇集和应用方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然而更广泛层面的数据流通、共享模式仍有待研究,建议监管部门从顶层设计上进行规划,推进行业健全,无论是在数据应用实践较成熟的零售经纪业务领域,还是在投行、信用、资管、自营等其他业务领域,制定证券公司进行数据流通的规则和规范,进一步引导行业数据价值链的完善。END 本文根据2020年中国证券业协会优秀课题改写而成。课题负责人王玲为华泰证券信息技术部联席负责人、数字化运营部总经理,课题组成员包括:朱阿柯、龙建益、蒋俐赟、陈铮、张生庭、武永兵、肖潇、王骏杰、黄春晖、施璐。本文刊发于《清华金融评论》(点击订阅)2021年3月刊,2021年3月5日出刊,本文编辑:秦婷延伸阅读

狗仔队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课题启动会顺利召开

4月1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课题启动会暨系列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大厦顺利召开。课题指导单位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战略研究处处长彭丽红、课题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北京检查部处长杨超及课题组成员陕西西部资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许杰夫、龙盾数据(北京)有限公司合伙人蔡宇轩、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政务大数据事业部总经理冯文丹、悦享数字市场营销经理王兰兰、东方微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经理赵加俊、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副秘书长王维等30余名专家和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理事长助理姜春玲主持。彭丽红处长首先介绍了课题背景,也强调了课题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课题负责人毛基业院长介绍了课题整体情况、研究内容、研究路径,并表示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被重构,替代趋势从蓝领转向白领,中国的数字经济非常超前,也有了不少的最佳实践,同时强调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一定要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支持中小企业降低数字化转型成本、缩短转型周期、提高转型成功率。希望社会各主体和参与单位共同努力、大量赋能,保证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课题组联合负责人赵国栋秘书长也就数字化转型的相关初步成果进行了分享。杨超处长也谈到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参与到此课题中来的意图和作用。课题组成员也一一就各自企业所具备的可用于此课题的资源和能力进行了说明。讨论进行的热烈充实。出席启动会的课题组专家充分肯定了课题的重要性,并从现实应用实践出发,逐一分享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体会、经验和面临的挑战,并表示努力在课题研究期间给予大力地支持,确保课题顺利实施。启动会的顺利召开,标志着“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课题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本课题将通过对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实践路径进行研究,多角度立体刻画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成效和最佳实践,为数字化时代非数字化的传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路径建议。课题报告预计5月底完成,拟于6月底在中国科协举办的2021中小企业数字经济全球论坛上进行发布。

人含其知

高新处参加山西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战略与实现路径研究项目专家研讨会

4月13日,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山西研究院在综改示范区富音科技产业园召开了山西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战略与实现路径研究项目专家研讨会,有关院士、专家及相关厅局参加会议,高新处派人参加了研讨会。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山西研究院是中国工程院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公益性、咨询性学术机构和工程科技区域高端智库。山西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战略与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产大飞机C919系列总设计师吴光辉领衔,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航天科工第三研究院、太原理工大学等单位相关专家参与。会议由吴光辉院士主持,课题组围绕一个总报告、十一个分报告,聚焦“一体”“两翼”“四驱”及“商业航天”阐述了研究情况,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山西研究院院长、太原理工大学校长黄庆学院士讲话,中国工程院金智新院士及相关领域专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这次研讨会对促进我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助推山西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来源:高新处】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诗学

江西省碳达峰碳中和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项目启动

4月9日,我院参与的中国工程院院地合作重点研究项目“江西碳达峰与碳中和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启动会在南昌顺利召开。项目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主持会议,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章国勇,院首席科学家熊继海出席会议。章国勇对王金南院士团队一行莅临江西指导表示感谢,简要介绍了我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以及我院碳达峰与碳中和相关研究工作进展,并表示对引入院士专家智力资源助力我省碳达峰与碳中和充满期待。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雷宇所长代表项目组介绍了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及内容、成果的产出和项目时间进度安排。参会的领导与专家主要围绕江西省碳达峰和碳中和研究模型、实现路径及成果产出展开了热烈讨论,并为下一步研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项目最终为江西省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决策、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和规划制定提供技术支撑。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科技处、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与规划院、我院科研处和能源所负责人参加会议。【来源:能源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亚瑟王

「重点论文推荐」智慧露天矿山规划发展路径研究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智慧露天矿山规划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概要当前以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给中国煤炭工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智能化露天矿将是我国矿山建设发展的最新目标。基于国内外对智慧露天矿山研究现状,归纳了智慧露天矿山的基础理论、矿山总体规划;并针对国内露天矿在设备与工艺智慧化方面的不足,以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安全可靠为原则,构建露天矿山设备及工艺智慧化系统建设规划,对矿山建设开采工艺系统中各主要生产环节的规划内容进行设计;最后对智慧露天矿山发展路径进行总结,为智能化露天矿山未来规划发展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提供了依据。赵红泽(1978-),男,山西河津人,副教授,博士,从事露天采矿技术及边坡工程、煤矿安全管理及智能矿山方面的研究。E-mail:hzzhao78@163.com主要内容首先,根据露天矿山发展目标和政策要求,结合国内外智能矿山研究现状,对智慧化露天矿的建设目标、内涵以及发展路径进行归纳总结。作者认为,所谓智慧露天矿山,就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集成各类传感器、自动控制器、组件式软件等,形成一套智慧体系,能够对矿山生产、技术支持及后勤保障等,能进行主动感知、自动分析、快速处理,依据深度学习的知识库,从而形成最优决策模型并对各环节实施自动调控,最终实现安全矿山、无人矿山、高效矿山、绿色矿山的建设。其次,在智能化矿山技术动态进展的基础上,分别从矿山基础支撑平台建设、透明地质、设备及工艺、生产计划与工程管理和综合管理智慧化系统几个方面,阐述了智慧露天矿山的系统规划。再次,针对露天矿山建设的核心——设备与工艺智慧化,提出了露天矿山穿孔、爆破、作业、采装、运输、排土各生产环节设备及工艺智能化子系统设计,并对各个环节之间以及各智慧化系统之间逻辑关系进行了梳理和研究。最后,明确了智慧露天矿山建设的技术路径以及系统智慧化的最高目标。指出,智慧露天矿山的建设应遵循“基础支撑平台及标准体系建设—智能工艺装备体系建设(包含无人矿卡、无人挖掘等)—智能化设计体系—智慧化管控体系”技术路径和“先基础平台后管控体系、先环节智能化再系统智能化、先智能化后智慧化”建设原则。主要图表图3 露天矿设备及工艺智慧化系统图4 穿孔作业智慧化逻辑关联图5 爆破作业智慧化逻辑关联图6 采装作业智慧化逻辑关联图7 运输作业智慧化逻辑关联图8 排土作业智慧化逻辑关联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煤炭杂志,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犯罪学

市政协赴新吴区调研“十四五”富民路径研究重点课题

3月17日,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王国中带领市政协研究室、市委党校等“十四五”富民路径研究重点课题组人员赴新吴区开展调研,并邀请新吴区发改委、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新吴区政协主席吴胜荣参加调研。“十三五”以来,新吴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动大众创业致富、就业政策激励、公共服务保障等方面工作成效明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 年的4.4 万元增长至2020 年的6.3 万元,增幅达43.2% ;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20 年底实现村级集体总收入3.7 亿元。王国中副主席对新吴区“十三五”以来推动居民增收致富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希望新吴区“十四五”时期勇当全市高质量发展“全能冠军”,在居民增收致富方面走在全市前列。要继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创业就业生态,推动居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稳健增长,牢牢夯实居民增收致富的根基;要创新破解富民瓶颈问题,着眼于实现共同富裕,拓宽思路、多途径推动居民转移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增长,确保最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要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特别是针对养老、医疗、教育等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加大投入力度,实现老有好养、病有好医、学有好教,在全市实现共同富裕上体现“新吴担当”、作出“新吴贡献”。(研究室)【来源:江苏政协】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竹井

文旅资产盘活与上市路径研究,我们一直在探索!

10月2日出差,感觉就像正月初二,身边不是探亲的就是旅行的,有种混入人群蹭旅行的感觉。整个假期一直到现在我们团队在宁乡文旅投现场办公,一方面在准备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材料同时不断优化反复数稿论证文旅产业规划的可行性、落地性;一方面进入实战,推动文旅项目与具体的投资商运营商对接并带方案洽谈。岭南集团来宁乡投资运营文旅产业对接会宁乡文旅投文旅资产盘活与上市路径研究现场办公内部讨论宁乡文旅投文旅资产盘活与上市路径汇报材料讨论会宁乡市贺立权副市长组织召开宁乡文旅投文旅资产盘活与上市路径听证会宁乡市文旅产业听证会后内部讨论修改意见

大耳窿

理论学习丨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研究

党建工作是联系党与人民群众的纽带,新形势下如何通过不断创新党建工作的路径,推动基层干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使党的方针、政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广大干职工所了解熟悉,并将其在工作中全面贯彻执行,从而真正体现党执政为民的理念是一项极其重要且富有时代意义的工作。 一、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重视和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新形势下将党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对于我党和基层组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是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基层党组织作是党联系广大群众的重要纽带,可以将党的政策主张通过多种方式传达给群众,使党的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得到贯彻落实,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哪里有群众,就一定到哪里去工作”,这是党贯彻群众路线和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的重要方式方法。因此,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可以充分有效的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实现群众对党的政策主张的认同和支持,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二)加强基层党建有利于基层组织政治意识的提高在新形势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在不断变化,社会问题、国际问题日益趋向复杂化,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培养基层党员干部坚定的政治立场,不断提高基层组织政治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这就需要基层组织从工作、学习中认识到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当前,在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的情形下,利用学习国强、青年大学习等数据平台,定期进行自我学习,在开展思想普及工作的同时,增加管理的灵活性,从组织成员共同的角度出发,加强与基层组织的沟通与交流,开展各种形式的党建思想教育工作,从而营造更和谐团结的组织氛围。 (三)加强基层党建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何通过加强党的领导,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各种社会矛盾,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形象。党建工作中涉及国情工作的内容有很多,只有让基层组织充分了解国内、国际大事,并充分认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基本情况,基层党员干部才能知国,才能坚定政治立场,才能理性爱国和报国,才能让基层组织党员干部建立起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才能让基层组织有基本的政治自信。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最本质的特征,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因此,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在新形势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意义。 二、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现状与困境虽然,当前全国各地基层组织都开展了党建工作,但其思想认识、重视程度、工作水平、手段方法和实际效果尚不平衡,总的来说存在以下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自党建活动实施以来,基层组织开展了一些列的党建主题教育活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总体而言,由于对党建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有的基层组织认为开展党建理论学习,工作成绩不明显;有的认为党建学习占据了过多的业务工作的时间,对业务工作的促进作用,更不能在根本上认识到政治理论学习的价值。有些基层组织旨在针对党员开展思想教育方面比较被动,党员与群众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交流沟通与活动形式创新程度不够,优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民主评议环节的形式感较强,导致党支部的活动实效性受到影响。 (二)政治站位不高有的基层组织对党建工作仅仅停留在读一读、看一看的层面,浅尝辄止,缺少研究,理论学习的深度与基层组织肩负的工作职责不相匹配。如果基层党建组织的组织者都不能深刻认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又怎能让其他干职工认真对待党建工作和学习。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要求,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对党组织发展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新形势下基层组织在党建工作中,应不断提高党建思想认识和党建工作水平,在党建活动的设计和创新方面增强党组织的活力,从而让党员与群众认识到党建工作的政治重要性。 (三)党建工作的方法不科学理论与实践如鸟之两翼,互相联系。只有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才能让基层党员干部认识到党建工作的意义。然而,有些基层党建工作中,在理论学习方法上不科学,缺乏恰当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习惯于通过读报纸、文件或者开会等方式来学习,使得党员干部学习兴趣不高。有的甚至是为学习而学习,使得党员干部在实践中无法体会到党建理论学习对于实践工作的意义,从而使得党建工作流于形式。 (四)党建工作体系缺乏创新良好的工作体系是党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当前,基层组织党建工作中随意性较大,缺乏制度建设,导致党建工作缺乏制度支持。有的基层组织没有安排专职的党建工作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具体的党建工作大多是有单位或部分的负责人、工作人员兼职,因此在精力的投入上十分有限,自然也就无法取得良好的党建工作效果。有些基层组织在党建工作过程中,流于形式主义,一味强调“凡工作必留痕迹”,而并没有真正了解党建工作的实质和本质内涵。在党建工作中,不务实、喜欢做一些表面功夫,工作方法墨守成规,在党员干部群众中产生了极其不好的影响,因此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设计(一) 强化对党建工作的思想认识,做到党建引领与人民中心相结合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许多基层党建工作人员甚至是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往往只重视业务管理或者是产品效益,而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人可以对行为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基层组织应大力提升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使得工作走向科学化以及合理化,让党建工作的进行可以更加标准化以及规范化。为了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水平以及效果,在工作中应做到: 一方面,不断提升基层组织所有人员的思想认识,保证其可以认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行的初心使命和动力源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以实现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前提,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在这个过程中夯实党建扎下根的能力、提升群众跟着走的自觉。而要实现号、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因此,党建工作重于泰山。另一方面,应该不断对基层组织党员干部思想觉悟进行提升,强化基层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让其感染广大群众,保证基层群众思想认识的提升。同时,必须要坚持问题意识,从当前困扰基层党 建的问题出发,克服“只低头干活,不抬头看路”的问题,要在坚持问题导向、关注实践发展的同时,让党建引领基层组织更好地契合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好 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而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二)提高党建工作的政治站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既是世界观、价值观,又是认识论、方法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继承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真理力量与人格力量的有机统一。 首先,基层组织党建工作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各项工作必须全面坚持党的领导,这是政治底线。基层组织作为党和人民联系的纽带,必须将党的政策、方针如实、全面传达给人民群众,不能为了自己的私利,和中央玩花样,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一套,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基层党建工作全局,推进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治生态一体化建设,努力做好“三个表率”。必须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抓紧抓实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全面提升机关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促进机关党支部建设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其次,基层组织必须统一思想,真正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在工作和管理中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自觉把思想统一起来,用实际行动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把基层工作落到实处,把手头的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才能腾出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支部建设中去。然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必须牢固树立纪律意识、规则意识,切实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守纪律、讲规矩首先要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机关党员的灵魂,没有对党的绝对忠诚,机关党员就会丢掉“灵魂”、迷失“方向”。最后,基层党支部要引导广大党员实现工作作风的根本性转变,处处时时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对照审视,找准机关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契合点,鼓励担当作为,增强业务本领,提高服务效能,创造一流成绩。 (三)创新党建工作方法,以信息化促进党建工作新形势下,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迅猛发展,党建工作也应顺应科技的发展与变化,在工作方法上推陈出新,不断创新。开展党建工作,不仅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服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还必须保证宣传的及时性与有效性,保证党建工作党建工作要落实落地出成效。因此,当前应充分利用微信、腾讯QQ等交流工具和OA办公平台等工作软件进行党建工作。为此,党务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这些软件工具的操作与使用,及时掌握信息、发布通知、了解情况,有效提升办公效率。另外,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党建”模式,创建更新高效的工作平台系统,实现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同时,还应在创新党建工作管理体系,保证党员个人信息或单位组织信息安全的同时,提高党组织成员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 (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体系,以科学的制度规范党建工作基层党建工作要创新,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党建工作体系,建立责任机制,例如设立专职党建工作人员和负责人、党建组织机构,以保证党建工作顺利进行。只有创新党建工作体系,才能使党建工作效率化、简易化。另外,重视党建制度的建设,做到制度先行。只有形成一定的制度规范,才能有效推进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得党建工作不断的规范化、制度化。在建立健全党建工作体系和完善党建工作规章制度的同时,基层组织的党建工作人员必须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与时俱进,注重各类制度的贯彻落实,避免党建工作流于形式主义,使制度优势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更好地推定党的各项惠民政策,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关怀与温暖。 新形势下基层党建,不但要符合党的建设的总要求,而且要服务于基层组织的工作大局。新形势下基层党支部,不仅是团结群众的核心,而且是教育党员的学校,还是攻坚克难的堡垒。基层组织在党建过程中要正确审视、认真研究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时刻不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主动服务于人民,自觉将党建融入业务,积极探索二者的深度融合,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方法,让党建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且更具活力,从而推动和促进党建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责编:曾璇][来源:新湖南客户端]【来源:新湖南】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两秒钟

无锡市政协赴新吴区调研“十四五”富民路径研究重点课题

3月17日,无锡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王国中带领市政协研究室、市委党校等“十四五”富民路径研究重点课题组人员赴新吴区开展调研,并邀请新吴区发改委、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新吴区政协主席吴胜荣参加调研。“十三五”以来,新吴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动大众创业致富、就业政策激励、公共服务保障等方面工作成效明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4.4万元增长至2020年的6.3万元,增幅达43.2%;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20年底实现村级集体总收入3.7亿元。王国中副主席对新吴区“十三五”以来推动居民增收致富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希望新吴区“十四五”时期勇当全市高质量发展“全能冠军”,在居民增收致富方面走在全市前列。要继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创业就业生态,推动居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稳健增长,牢牢夯实居民增收致富的根基;要创新破解富民瓶颈问题,着眼于实现共同富裕,拓宽思路、多途径推动居民转移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增长,确保最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要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特别是针对养老、医疗、教育等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加大投入力度,实现老有好养、病有好医、学有好教,在全市实现共同富裕上体现“新吴担当”、作出“新吴贡献”。(研究室)

检察履职企业刑事合规路径研究

卞传山柳慧敏3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在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作的工作报告指出,“对民营企业负责人涉经营类犯罪,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提出适用缓刑建议,同时探索督促涉案企业合规管理,促进‘严管’制度化,不让‘厚爱’被滥用。”企业合规既是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合规既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内在保障机制,也是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基础性保障机制。有效引导犯罪企业合规建设,贯彻少捕慎诉慎押理念,加强法定范围的容错,给主观恶性不大、情节不严重、确实通过合规整改的涉案企业一个纠错的机会,推动企业“治未病”,通过促进企业刑事合规来防范刑事法律风险,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检察机关在企业刑事合规构建中且有不可替代作用。检察机关不仅要履行好逮捕、起诉、抗诉等职能,实现刑罚的惩治和威慑功能,还应当通过督促、吸引企业建立合规机制,来发挥改造企业经营模式、加强企业自我监管、预防企业犯罪的社会功能。在推行刑事合规机制时,不仅要督促其建立一套合规管理体系,还要注重推动企业“展开实质性的合规整改”,也就是针对既有的违法违规情况,对其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改造,防止企业重蹈覆辙,再次走上犯罪的道路。检察机关履职刑事合规的主要路径有:第一,建立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全面调查分析评估机制。 检企双方共同对企业的全部经营管理进行调查,充分认识法律事务的重要性,加强法律风险防控知识的普及,对企业刑事法律风险进行全面识别、评估。企业刑事法律风险识别,是指对企业各业务单元、经营活动、业务流程中存在的刑事法律风险进行查找与辨别,并对应归入相应刑事法律风险类型的过程。企业刑事犯罪的罪名看起来有限,对犯罪行为的界定,理论上也很清晰,然而涉及到具体犯罪行为,罪与非罪的界限较难掌握,因此必须要运用结构化的识别模型,考虑行业属性和企业自身特点,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具体经营管理,按职权查风险,按风险设防线,按权力定流程,着力构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救济的刑事法律风险防控机制。科学评估是有效防控的前提。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后果可能不仅仅是刑法中规定的内容,其引发的间接法律后果可能更加严重。在评估一个刑事法律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时,要将刑法规定的惩罚与企业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与企业整体的目标和发展战略联系起来,将刑事法律风险对企业的最终影响作出科学评价,列出企业的刑事法律风险清单。 第二,建立企业刑事犯罪风险事先预防机制。 科学合理地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控和管理计划,是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管理体系最终的落脚点。对每一个刑事法律风险的科学评价以及相应的法律意见和管理建议,可以在分清企业所有被识别出来的刑事法律风险轻重缓急的同时,估算防控和管理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成本和代价,从而为科学合理地制定防控和管理计划,合理分配企业资源,最终实现对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有效防控和管理。建立事先防范机制是法律风险防控最有效、最低成本的防控方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对于某项业务或企业内容关联行为是否具有刑事法律风险的考察,应当作为企业行为的必备前置程序,通过事先预防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避免企业陷入到刑事犯罪的风险之中,也有助于整个企业树立较强的危机意识,防患于未然。 第三,建立和完善刑事合规激励机制。 刑事合规激励可以分为作为违法阻却事由或责任阻却事由、起诉激励方式(不起诉或暂缓起诉)、量刑激励方式、个人责任联结点(刑法中未涉及单位犯罪的领域)四种类型。而刑事合规激励是双向的,对于企业而言,正向激励是企业建立合规计划可以作为排除、减轻企业罪责或暂缓起诉、不起诉的事由;反向激励是不实施合规计划可以成为从重刑罚的依据。就起诉激励方式而言,要建立和完善涉罪企业合规考察制度,即在企业涉嫌犯罪案件审查起诉过程中,设立考察期,在考察期内检察机关会同行政监管机关,指导涉罪企业制定合规计划,通过健全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生产经营方式,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涉罪企业在合规考察期内,由检察机关对企业的合规计划及其执行情况进行考察,检察机关可以就涉罪企业在合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考察建议,责令涉罪企业重建合规计划,完善合规管理体系,也可以通过委任合规监督员对涉罪企业进行合规监督;企业应当定期以书面形式向检察机关报告合规计划执行情况,同时将执行情况抄报行政监管机关。在考察期结束后,检察机关将综合考虑犯罪事实、犯罪情节、合规计划完成情况、行政机关意见等因素,决定是否提起公诉。第四,建立企业刑事合规文化的培训教育机制。 企业要想合规经营,就要通过刑事合规文化的落地,树立企业全员刑事合规意识,培育企业的刑事合规文化。企业各级人员都要有刑事合规意识,充分认识到防范刑事法律风险的重要性,把防范刑事法律风险贯彻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全过程中。通过合规意识的培养和法律知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监控、自我约束的能力,在刑事风险高发区域构筑警戒线,让企业每个员工在所有行为和关系中都能自觉遵守法律,履行诚信和道德。企业刑事合规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企业内部规范化、制度化、动态化的刑事犯罪防控机制,而这一目标的最终实现高度依赖企业内部成员主观上的认可和客观上的行为遵循,因此对企业人员的刑事合规风险培训应当具有全面性和长期性。(作者单位分别为:江苏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本文来源:正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