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鹿城区教育局组织召开了“鹿城区名师工作站(室)主持人工作”会议。据悉,2021年鹿城区将在全区范围开设21个特级教师名师工作站和56个名师工作室,预计招收近700名工作站(室)学员,如此大规模启动名师工作室的建设,这在鹿城区历史上尚属首次,本次会议也正式拉开了鹿城区教师队伍整体优质均衡发展的大幕。鹿城区拥有极为丰富的名师资源,这为当下大力铺开名师工作室建设提供了可靠且成熟的条件,未来要持续推进该区教育系统“名师工作室”建设。会议要求全体导师们要始终坚守自己的教育情怀,要有敢于承担和破解难题的勇气和责任担当;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更要注重实效,真正推动我区师资整体水平向高位均衡发展,凝心聚力打造教育人才新高地。会议还从目标任务、机构设置、学员选拔、工作内容以及量化考核五个方面解读了《鹿城区特级教师工作站和名师工作室设置方案》;区教育研究院概述了鹿城区名师工作站(室)的工作形式:分校设站,站室融合;线上线下,混合研训;任务驱动,团队共进;成果导向,以评促训。呼吁导师团队为培养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理念超前,富有情怀,紧跟时代步伐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队伍而努力。近年来,鹿城区教育局坚持走人才强教、人才强校之路,把卓越教师培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构建“白鹿名师工作站”的制度体系,打造教师能力提升、专业发展的高位平台。(鹿城区教育局)【来源:温州市教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4月15日,鹿城区教育共同体推进会在温州市第三十中学上戍校区举行。温州市实验中学等5所优质校晒出半年成绩单,他们通过联合教研、派驻智囊团等方式,帮助薄弱学校提升了教学质量。如温州市第二中学借助联合教研、青蓝工程、命题研究等,助力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教师素养提升;温州市实验中学推出“双师制”模式,有效提升双屿中学教学质量;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最大化敞开管理、教学、德育资源,助力仰义中学梦想课程体系落地;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派出5人“智囊团”入驻温州市第三十中学上戍校区,开展全方位指导;温州市绣山中学将学业质量数据分析体系引入鹿城实验中学,组建学科工作坊,实现两校共建共享。推进会上,温州市广场路小学、蒲鞋市小学、瓦市小学、水心小学又分别与上戍小学、岙底小学、双潮小学、临江小学建立小学教育共同体,助力薄弱小学提升教学质量。(记者 曾云毕)【来源:温州商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温商网讯(记者 曾云毕) 4月15日,鹿城区教育共同体推进会在温州市第三十中学上戍校区举行。温州市实验中学等5所优质校晒出半年成绩单,他们通过联合教研、派驻智囊团等方式,帮助薄弱学校提升了教学质量。如温州市第二中学借助联合教研、青蓝工程、命题研究等,助力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教师素养提升;温州市实验中学推出“双师制”模式,有效提升双屿中学教学质量;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最大化敞开管理、教学、德育资源,助力仰义中学梦想课程体系落地;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派出5人“智囊团”入驻温州市第三十中学上戍校区,开展全方位指导;温州市绣山中学将学业质量数据分析体系引入鹿城实验中学,组建学科工作坊,实现两校共建共享。推进会上,温州市广场路小学、蒲鞋市小学、瓦市小学、水心小学又分别与上戍小学、岙底小学、双潮小学、临江小学建立小学教育共同体,助力薄弱小学提升教学质量。来源:温州商报_温商网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cn
4月15日上午,鹿城区联合办学型教育共同体工作推进会召开,会上各共同体中学就结对后的工作成果展开交流,8所小学正式启动教育共同体结对。鹿城区初中联合办学型教育共同体是指一所城区优质初中与一所潜质初中结对形成教育共同体,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的学校发展模式。记者从会上获悉,此前,温州市实验中学与温州市双屿中学、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与温州市仰义中学、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与温州市上戍中学、温州市第二中学与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温州市绣山中学与温州市鹿城实验中学分别组建初中联合办学型教育共同体。“算上这次合作,我们与双屿中学已经是第三次结对了。”温州市实验中学校长黄慧介绍,去年10月两校正式开展“双师制”模式下的学校精准帮扶行动。“双师制”是由温州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与双屿中学的老师一起担任双屿中学九年级联盟一班、二班的班主任,共同进行班级管理、六大学科的教学等。每一位实验老师与联盟一、二班中9位学生进行结对帮扶,日常通过互联网+钉钉或微信进行指导。据鹿城区教育局反馈,双屿中学九年级2019年和2020年教学质量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全科平均分增长10.43分。下一步,两校计划继续深入结对帮扶,将“双师制”在双屿中学的八年级与七年级中进行推广。推进会现场还举行了鹿城区小学教育共同体的启动仪式,温州市广场路小学与温州市上戍小学、温州市蒲鞋市小学与温州市岙底小学、温州市瓦市小学与温州市双潮小学、温州市水心小学与温州市临江小学启动教育共同体结对。据悉,今年鹿城区计划组建“联合办学型”“片区集群型”“初小组合型”教育共同体15个以上。 (见习记者 梁盈盈)【来源:温州晚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温都讯 今天上午,鹿城区联合办学型教育共同体工作推进会召开,各共同体初中交流结对后的工作成果,8所小学启动教育共同体结对。鹿城区初中联合办学型教育共同体是指一所城区优质初中与一所潜质初中结对形成教育共同体,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记者从会上获悉,温州市实验中学与温州市双屿中学、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与温州市仰义中学、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与温州市上戍中学、温州市第二中学与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温州市绣山中学与温州市鹿城实验中学已分别组建初中联合办学型教育共同体,为第一轮试点。鹿城区教育局反馈,将双屿中学九年级2019年和2020年教学质量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全科平均分增长了10.43分。下一步两校计划深入结对帮扶,将“双师制”在双屿中学的八年级与七年级中进行推广。今天现场,温州市广场路小学与温州市上戍小学、温州市蒲鞋市小学与温州市岙底小学、温州市瓦市小学与温州市双潮小学、温州市水心小学与温州市临江小学启动教育共同体结对。今年鹿城区计划组建“联合办学型”“片区集群型”“初小组合型”教育共同体15个以上。温都记者 姜瑾瑾编辑 孙立彭版式 邵海若审核 林剑静监制 陈侄辉来源:温州都市网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cn
火炬手导读从普校到名校,从乡村到城市,她过五关斩六将,成为了许多教师心中的偶像。但,她最看重的还是学生对她的评价:"三分童心两分质朴,余下的便是她对我们的关怀"。三代从教,出生教育世家,立志做一名好老师她出生在教育世家家人延续三代从教自小就立志当一名好教师八年乡村教师的经历奠定了她淳朴简约、随性活泼的教风也收获了教坛新秀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一跃而上,迭代生长,用行动践行一所学校的使命2002年她通过公开选调过五关斩六将成为温州市实验小学首批教师从乡村进入城市十年名校成长之路她不断实践-反思-迭代-成长勤恳践行着一所名校的使命、价值和创意她将"关注世界 关爱生命"的承诺写进自己的教学里写进自己的班级管理中写进自己的成长记录里捍卫儿童 ,践行教育承诺 ,让班级立足世界成为儿童阅读推广人后她体会到教室是一副扁担一头挑着生命一头挑着课程她不仅精耕教学更带领学生们开启寻找自我生命之旅一次又一次践行"关注世界 关爱生命"的教育承诺作为温州市名班主任她发现很多老师的班会课无趣、无料、无效内容缺乏对儿童世界的真实问题的回应课堂形式机械刻板她说,班会课要有班味、活动味和思考味学生才能经历真实的学习走上美好的自我发展之路火炬手简介王晓君,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教育研究院小学道德与法治、“爱阅读”研训员,中学高级教师。浙派名师,温州市名班主任,温州市推动读书人物,温州市亲子阅读优秀推广人。火炬手寄语中国教育均衡发展火炬手计划“中国教育均衡发展火炬手计划”由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21世纪教育研究院、小对勾教育共同发起,致力于让东部地区、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教育优质资源输送到西部及乡村偏远地区,依托中央倡导的 “新基建”普及趋势,以教育专业内容+互联网技术融合的方式,助力中西部与城乡之间教育更均衡优质发展。中国教育均衡发展火炬手已走过12个城市,31873位老师为教育均衡发展助力,成为火炬手志愿者,诚邀您加入志愿者,把教育之火分享给更多的人,点燃教育均衡梦想的火种。
2018-03-23 18:49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见习记者 张亦盈 通讯员 黄宇慧 许晓琴“你看,我再攒10分,就可以担任校长助理啦!”下课铃刚响,水心小学二校区的孩子们便聚集在走廊上的积分礼品展示柜前,一名身着校服的小女孩正兴奋地指着礼品柜中的兑换券跟一旁的小伙伴讨论着。“这可是现在学校里最人气的角落呢!”在一旁的学校德育处主任叶臻笑着说道。原来,水心小学自去年九月份便开始试点推进鹿城区大数据建设工作,而积分礼品则是校方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对学生提高课业活跃度的一种激励。电影《哈利波特》有这么一个情节,在霍格沃兹期间,学生如果遵守纪律就会加分,如果违反规矩就会被扣分,这些数据通过魔法就能直接被记录在案,现如今这样的“魔法”在普通校园也能实现了。23日上午,温州市鹿城区教育大数据建设工作推进大会在水心小学二校区举行,会上发布了《鹿城区教育大数据三年行动计划》,鹿城区教育大数据平台正式上线开通,新增区级教育大数据试点学校11所。今后该区学校将分批引进魔法棒、电子班牌、运动手环、多屏展示、云阅卷等信息技术手段,为精细化教育教学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服务。据悉,鹿城去年在全省率先成立教育大数据研究中心,启动教育大数据研究的基础工作,聘请温州中津研究院的5名博士、专家组成团队与该区教育信息中心一起,以水心集团校为试点启动了数据采集工作。作为鹿城首批教育大数据试点学校代表,水心小学自去年9月份起着力推行智能硬件成套解决方案,先后引进了魔法棒、电子班牌、多屏展示、云阅卷等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开展大数据采集、分析、应用工作,并已初步建立起学校大数据框架。记者在学校的大数据显示屏上看到,这里分布有六大板块,包括显示鹿城整个区位教育数据的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以及水心小学二校区、班级、教师、学生个人的数据信息,各类数据让人一目了然。“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班与班’、‘校与校’之间的对比,让授课老师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点,从而根据学生的情况调节授课方式。”叶臻说。利用大数据,学生上课发言积极、平时表现优秀还会被教师用“魔法棒”点赞。“我们每个班级配备了一根‘魔法棒’,如果某位学生上课表现积极,任课老师只要通过扫描学生桌上的二维码就能给学生点赞加分。”该校区教导主任杨素素向记者展示了一番“魔法棒”的操作。她还告诉记者,每个班级门口都有一块电子班牌,学生的评价积分会实时同步到电子班牌,上传学校的数据平台。班牌上不仅能察看到学生各学科评价的占比,学生还能用来刷心情、进行拓展课的选课、查看当天的课程表。学生们获得积分后,还可以向班主任兑换相应的礼品。叶臻表示,学校大队部专门设置积分礼品兑换处,准备了很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奖励供学生选择。“最受孩子欢迎的有在教师食堂吃一次饭、成为红领巾广播站的广播员、担任校长助理、德育处助理和教导处助理。自从有了积分兑换后,孩子课堂上更加积极,表现更好了。”“同时,我们还为学生免费发放了运动手环,这些运动手环具有运动监测,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通过它能解决学生在校安全管理、健康管理及学生教学优化等问题。这种手环能实时采集学生的心率、肺活量、睡眠指数等数据,并实时传送至学校数据端。”说着,叶臻叫住了一名在旁玩耍的男孩,为记者展示了学生手上的运动手环。记者看到,该手环记录了学生的步数、心率、睡眠时间等数据。“学校借助大数据,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教师的育人观念得以更新,家校沟通更加顺畅,师生成长更具个性,教学评价更为精准,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水心小学校长陈静介绍道。由此,鹿城当天发布的《鹿城区教育大数据三年行动计划》,致力于形成与鹿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智慧教育体系,实现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教学精准管理和个性化服务,实现学校管理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变革,建成智慧型校园环境,建成“课程无处不在、教师无处不在、学习无处不在”的泛在学习环境。该计划提出,实施教育大数据“6个1”工程:即建成一个教育大数据中心;一个大数据平台;一套数据标准;一组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应用服务;一套基于教育大数据的评估体系;一批教育大数据应用示范校。到2020年,鹿城将建成智慧校园10个,智慧教室100个,基于无感知认证技术的无线校园网覆盖全部中小学幼儿园。
2019-02-16 13:12 | 温州都市报2月15日,2019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明确提出今年温州将致力打造“未来教育”品牌和构建“未来教育”体系,并将发放一批教育“红包”,包括计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261所等。市教育局局长郑建海表示,“今年是温州教育全面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冲刺之年。我们要深入打造‘未来教育’品牌,加强理念创新、整体谋划、统筹部署,构建形成质量一流、人民满意的‘未来教育’体系。聚焦未来区域教育新愿景、未来学校新样态、未来学生和教师新素养。”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教育设施:今年新改扩建中小学181所、幼儿园80所今年,温州市将继续加快补齐教育基础设施短板,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81所,其中秋季开学前投用29所;新开工建设校舍面积51.4万平方米,中小学生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分别提升0.75平方米。实施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17个,完成投资3.43亿元。同时,加快推进学前教育补短扩容,新建、改扩建幼儿园80所。加快乡镇公办中心园建设,全市未建有公办园的38个乡镇(街道)全部开工建设。学前教育:创建民办“公益园”,让民办园学费更低温州市教育局局长郑建海说:“今年我市计划实施民办幼儿园办学机制改革,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在民办性质不变的前提下,探索以政府购买学位方式将民办幼儿园转型为公益园的新路子,着力建构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据了解,公益园是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补足收费差价,实施公办园标准收费,且管理规范、品质优良的民办幼儿园。市教育局基教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积极实施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与管理工作,因其能享受政府生均经费补助,规定其保教费收费标准不得高于同等级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2倍,且不得随意调价,为适龄儿童入园提供了许多实惠。“然而今年计划创建的民办公益园,政府将进一步加大购买服务力度,公益园按照公办园标准收费,对于上民办公益园的家长来说,所需支付学费就更低了。”义务教育:小学开展校内托管,中小学实施“明眸皓齿”会议透露,全市范围有托管服务刚性需求学生的小学全面开展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温州市教育局基教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小学放学后托管,将坚持学生和家长自愿申报、公益服务于成本分担相结合等原则来实施相关工作。目前,温州的具体实施方案已经在讨论制定之中。温州市今年将启动实施温州市中小学生“明眸皓齿”工程,实现全市中小学生每学期两次免费视力监测全覆盖,完成8000个中小学教室采光和照明标准改造,使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和患龋率各降低0.5至1个百分点,率先全省打造儿童青少年近视和龋齿综合防控示范城市。高中及高等教育:举办两所新高中,争取创办工科类大学今年温州市将继续加快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并举办温州中学国际部(温州外国语学校高中部)和温州市人文高中(温州第二高级中学分校)。据悉,温州中学国际部(温州外国语学校高中部)已于去年底挂牌成立,计划于今年秋季开始招收高一新生,招生规模6个班。而温州市人文高中(温州第二高级中学分校)位于鹿城区藤桥镇,占地面积185亩,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今年也将面向市区、辐射全市招收6至8个班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今年温州市将深化实施高水平大学引育工程,推动温州高校与学科排名世界前50位的大学或国内“双一流”大学建立合作,引进设立大院名校温州分校、研究院,争取创办工科类大学。(原标题《今年温州将有两所新高中招生 争取创办工科类大学》,编辑 王艳琼)
诺贝尔获奖者、院士、著名科学家、医学大咖,随着2020年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温州举行,他们成了温州人心目中最亮的星;而其中回乡参会的温籍“两院院士”更是引人注目。日前,温州本土设立的“瓯越院士之家”迎来10多位院士入驻,而位于温州医科大学校园的“院士林”也正式揭牌,以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温州人文渊薮,历史上人才辈出;到了近现代,随着留学生的外出求学,温州人在科技等领域走出大批领军人物,温籍“两院院士”则是其中的佼佼者。那么,最早当选的“院士”有哪些人?温籍两院院士大都来自哪几个县(市区)?他们在各自领域作出哪些杰出贡献?学部委员和院士制度1949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成立后,设置学部和学部委员制。1954年6月,经中共中央和政务院批准,学部开始筹备,并于1955年6月召开中科院学部成立暨第一次学部委员大会。这时的学部委员不仅仅是一种荣誉称号,更重要的是,他们还需要承担中国科学院乃至全国科学技术的学术领导工作。因此,一批在学术界关键岗位上的党员领导干部,也被聘为学部委员。第一批学部委员为233人。1993年10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改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6月,国务院设立了中国工程院,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被合称为“两院院士”,为终身荣誉称号。目前,温州已先后有苏步青、谷超豪等29位(已故8位)专家学者,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从大气科学到地质科学,从数学研究到材料物理,从细胞遗传到基因组研究,在多个重要领域不懈耕耘,取得重大成就。他们不仅是中国的科技脊梁,也是温州人最值得骄傲的一个学术群体。五位早期“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于1955年首次评选的学部委员,温州有五位入选,分别是郑振铎、伍献文、张肇骞、苏步青、夏鼐等人。郑振铎(1898-1958)郑振铎出生在市区乘凉桥,原籍福建。他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化界“全才大师”,集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艺术史家、文献学家、藏书家、考古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于一身,在众多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郑振铎曾在广场路小学、温二中、温州中学就读。1931年起,任北平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国文系教授;后去上海工作,任商务印书馆编辑等职。1949年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被誉为“文化全才”,1958年10月17日,因飞机失事殉职。伍献文(1900-1985)伍献文是瑞安屿头村人,1918年毕业于瑞安中学。动物学家,鱼类学家,线虫学家。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研究鱼类学和水生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主持撰写的《中国鲤科鱼类志》是研究中国淡水鱼类的必备文献,也是研究全世界鲤科鱼类的重要资料。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29年,伍献文赴法国留学,从事鱼类研究,获得巴黎大学科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他主持中央研究院国立自然博物馆动物学部工作,任研究员兼任巴黎博物馆客籍研究员,从事鱼类、蠕虫类、河蟹和蝎类生物研究,发表了《中国沙蟹志略》、《中国之蝎及蝎蛛》等论文,这些都是国内学者研究该类动物的领先之作。伍献文还发起成立中国动物学会,当选为理事,曾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广西、贵州、云南等边远地区,采集了大量的生物标本,发现一批未曾记载过的新物种。1935年6月至11月,他组织了我国第一次海洋科学综合考察,对渤海湾及山东半岛的海洋及海洋生物进行调查。1970年,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动工兴建后,如何保护中华鲟等长江鱼类资源,成为一个难题。在伍献文的建议及许多专家的不懈努力下,经国家批准,葛洲坝工程取消兴建鱼道,节约投资5300万元,也为今后兴建水利工程创造宝贵的经验。 2008年,柴达木盆地发现一种奇特鱼化石,被命名为“伍氏献文鱼”,这是后人为纪念他而命名。张肇骞(1900-1972)张肇骞,号冠超,龙湾人,植物学家,主要从事亚热带植物分类及生态研究,精通英法德等多种语言,先后发现植物新种75个、新变种7个及新改名的植物13个。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张肇骞1920年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毕业,192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生物系,1933年赴英国皇家植物园及爱丁堡植物园留学。1935年回国后,张肇骞历任广西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他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代所长,擅长植物分类学和植物区系研究,对中国华南地区植物学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张肇骞精通英、德、法、俄、拉丁文等多种语言,曾翻译出版了达尔文著的《攀援植物的运动和习性》一书。他一生发现植物新种75个,新变种7个,新改名植物13个,为我国植物学建设作出巨大贡献。苏步青(1902-2003)苏步青,平阳人,著名数学家、教育家,历任复旦大学教授、教务长、数学研究所所长、校长,复旦大学名誉校长。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苏步青中学就读今温州中学毕业,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1931年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他 从1927年起,在国内外发表数学论文160余篇,出版了10多部专著,创立了国际公认的浙江大学微分几何学学派。他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高维空间共轭理论、几何外型设计、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夏鼐(1910-1985)夏鼐,鹿城区人,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考古研究所所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27年,夏鼐从省立十中(温州中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在陈寅恪、钱穆、蒋廷黻等学者的指导下,打下深厚的史学基础。1935年,他远渡重洋到英国伦敦大学留学,获埃及考古学博士学位。夏鼐担任中国考古研究所所长达20年,曾主持并参加了河南辉县商代遗址、北京明定陵、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挖掘工作。他对中国各地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年代序列作全面研究,创造性地利用考古学的资料和方法阐明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并对当时中西交通的路线提出创见;曾荣获英国学术院、德意志考古研究所、美国国家科学院等七个国家最高学术机构颁发的荣誉称号,人称“七国院士”。“两院院士”风采谷超豪(1926-2012),1926年出生于鹿城高盈里,曾在瓯江小学(现广场路小学)、温州二中、温州中学读书;数学家,专长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伯驹,1937年出生于天津,祖籍平阳,著名数学家姜立夫之子;数学家,主要从事拓扑学中的不动点理论和低维拓扑学等领域的研究,1988年获陈省身数学奖,2002年获华罗庚数学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施立明(1939-1994),出生在乐清,1959年从温州中学毕业;遗传专家,毕生致力真核细胞染色体结构与功能、细胞分类学和核型进化、减数分裂的细胞遗传学、遗传毒理学和辐射细胞遗传学研究,并建立第一个野生动物细胞库;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施立明张淑仪,1935年出生于龙湾,曾在龙湾永兴乡中心小学、温州中学就读;声学家,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光声光谱仪、扫描光电显微镜和激光扫描显微镜等一系列设备,填补国内空白;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戴金星,1935年出生于瑞安白门(今属瓯海区),曾就读温州第九小学(现温州瓦市小学)、温二中;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和地球化学专家,我国煤成气理论的先驱和奠基人,我国天然气地质科学主要带头人,被称为“中国天然气之父”;1995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孙义燧,籍贯瑞安,1936年出生于江苏南京,第二年随父母回到瑞安生活,1954年毕业于瑞安中学;天体力学家,长期从事天体力学和非线性动力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启虎,1939年出生在鹿城,曾在广场路小学和温州中学读书;水声信号处理和声纳设计专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信号处理理论和声纳设计、研制工作;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伍荣生,1934年出生在瑞安,1950年从瑞安中学毕业;大气科学家,研究领域为大气波动与大气动力学;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式刚,1935年出生在鹿城永宁巷,7岁入康乐小学读书,13岁考入温州中学;理论物理学家,主要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和核武器理论研究和设计,是我国混沌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之一;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大业,祖籍温州,1937年出生在杭州,1948年回温读书,1955年从温州市第二中学毕业;细胞生物学家,长期从事“植物细胞信号转导”领域的研究;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邦河 1942年出生在乐清,在雁荡中学度过初中时代;数学家,主要从事微分拓朴、低维拓朴的量子不变量、非标准分析和广义函数等领域的研究;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超然,1940年出生在鹿城虞师里,曾在温州四中、温州中学就读;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在高混凝土拱坝设计计算方法与准则、高拱坝泄洪消能等关键技术研究和成果应用上取得重大成果;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振民,1941年出生在龙湾,曾就读温州勤俭中学高中部;构造地质学家,长期从事构造地质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国洪,1939年出生在瑞安,1956年毕业于瑞安中学;海洋物理学家,我国海洋潮汐学主要开拓者,主要从事海洋潮汐、海洋环流和海洋数值建模等领域研究;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克明(1939-2013),出生在乐清,1957年温州中学毕业;材料物理学家,长期从事离子束与固体相互作用及材料改性的研究工作;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大鹏,1950年出生在永嘉;中药制药学家,持有中美日24项发明专利及5项新药证书;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中药制药学界第一位院士)。杨焕明,1952年出生在乐清,曾就读乐清中学;基因组学家,长期从事基因组科学的研究,致力参加“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晓静,1958年5月生于湖北省武汉,籍贯乐清;主要从事力学学科中的高雷诺数两相壁湍流、电磁固体力学、板壳非线性固体力学等方向的研究;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滕锦光,1964年出生在永嘉,1979年毕业于永嘉劳武中学(今罗浮中学);结构工程专家,主要从事土木工程复合材料结构和钢结构领域的研究;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志勋,1962年出生在温州,美国籍,曾就读瓦市小学、温州市第二中学;物理学家,主要研究凝聚态物理、复杂材料包括超导材料、磁性材料与其他绝缘材料。2015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外籍)。吴朝晖,1966年出生在温州,曾就读温州中学;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计算机应用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谢作伟,1964年出生在苍南,曾就读苍南县灵溪中学;金属有机化学家,主要从事碳硼烷、超级碳硼烷、金属碳硼烷及硼化学的研究,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017年获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志镇,1955年出生在苍南,曾就读苍南县灵溪中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半导体薄膜制备、物性调控与光电应用研究;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献华,1961年生于江苏南京,籍贯温州;地球化学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同位素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前寒武纪地质,火成岩成因与超大陆演化;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感谢温州市科协提供资料编 辑 陈 复美 编 陈 澄
近日,温州大学基础教育发展中心忙着“招兵买马”,准备筹建“未来教育”研究中心,设立温大附属学校“未来教育”项目实验室,以更好地服务不断扩容的附属学校队伍。记者了解到,温大附属学校的总数已经达到10所,来自各地的意向合作项目还在不断增加,“温大附校”这个招牌的名声越来越大了。“温大附校”总数不断增加今年1月5日,温州大学与龙港市人民政府创新战略合作正式签约。作为战略合作项目之一,温州大学附属龙港幼儿园当天正式开园。该幼儿园位于龙港新城核心区,园舍总占地面积10亩,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按照浙江省一级幼儿园标准建设,是一所办园规模12个班的全日制公办幼儿园。至此,温州大学附属学校总数达到10所。其中,采用托管模式的有2所,包括温州大学附属龙港幼儿园和温州大学附属滨海幼儿园;主办的有1所,即温州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3个园区);合作办学的有7所,分别为:温州大学附属第一实验小学、温州大学附属茶山第一实验幼儿园、温州大学附属茶山第二实验幼儿园、温州大学附属茶山第三幼儿园、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中学、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小学、温州大学附属南白象实验小学。集团化办学样态已初步形成2018年5月,温州大学专门成立温大基础教育发展中心,由其具体负责温州大学与基础教育合作办学项目。三年来,该中心充分利用温州大学的优质资源为基础教育服务,不断拓展校地合作的范围,不断创新校地合作模式,初步形成了以温州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为核心的学前教育集团与温州大学附属小学教育集团。办学成果也是取得了大丰收,他们通过组建智囊团队、柔性引进教育人才、深度介入指导各校课程改革等手段,助推各附校的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进步显著。温大外教到温大附属茶山实验中学给学生上课。学校供图温大基础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张作仁介绍说,他们正在筹建“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与六大项目实验室,整合温州大学和基础教育专家资源,提升温州大学服务地方基础教育质量,深化基础教育战略合作,助力区域课程改革与学校特色培育,打造“未来教育”标杆,打响“温大附校”品牌,扩大温州大学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影响力。 声名鹊起吸引各地寻求合作目前,温州大学附属第一实验小学、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中学、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小学、温州大学附属南白象实验小学等校的教学质量、综合办学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在学生学业水平提升、区级以上“三坛”教师等名优教师培养工作、校本课程开发与改革、教师各层次论文发表与课题立项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如温州大学附属第一实验小学等已树立了极好的温大附校品牌声誉。“‘温大附校’这个金子招牌的名声真的是越来越响了。”温大基础教育发展中心主任蒋金崇说,最大的体会是,意向合作办学项目不断增加,“最近,各县市区教育部门纷纷主动联系中心,表达出与温大合作发展当地基础教育事业的强烈意愿,积极与我们商讨各项新的合作框架与办学项目。” 10所“温大附校”简介01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中学2018年3月,瓯海区茶山中学更名为“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中学” 。附中现有16个班级,在校学生600多名,教职员工近50人。二期扩建工程占地65亩,办学规模36个班。学校现有各学科名师工作室及特级教师工作站6个。学校彰显科学学科特色,各年级设立溯初班,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科学学科特长生。02温州大学附属第一实验小学温州大学附属第一实验小学创办于2015年,是由鹿城区人民政府、鹿城区教育学会与温州大学、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联合创办的民办事业单位学校,系出名门高校,越名而卓远,静水而流深。学校师资队伍主要由“三坛”教师和骨干教师以及优秀师范毕业生组成。学校系统创建“智圆慧行BAC”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文化的真正提升。03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小学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小学于2018年3月6日挂牌成立,由原茶山一小、二小、三小撤并而成,占地面积49亩,学校办学规模为36个班级,背靠大罗山,近依大学城,是“山水瓯海,科教新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学校通过“五美”课程体系的建设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学生“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04温州大学附属南白象实验小学温州大学附属南白象实验小学于2013年8月由南白象一小、二小、金竹小学三校合并成立,占地面30970.39㎡。学校有教学班24个,在校学生912名,市(区)级三坛、学科骨干教师等25人。学校现代化设施设备齐全,有28个功能教室(馆)。学校曾获得温州市义务教育办学水平一级学校等荣誉称号。05温州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温州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创办于1996年, 1998年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幼儿园,2009年评为省一级幼儿园,2015年6月评定为一级幼儿园。温大附幼采用集团化办学模式,现有宏德、锦东和高教3个园区,33个班级,1012名幼儿、150名教职工,包括专任教师90名,中、高级职称占40%。其中,宏德园区创办于1996年,园舍占地约6.3亩,办学规模9个班级,在园学生278人。锦东园区创办于2015年,占地11亩,办学规模18个班级,在园学生565人。高教园区创办于2016年,占地5亩,办学规模6个班级,在园学生169人。06温州大学附属茶山第一实验幼儿园温州大学附属茶山第一实验幼儿园坐落于瓯海区茶山街道花园路,是2018年瓯海区新建公办幼儿园,幼儿园占地6.9亩,办园规模为9个班,可容纳270名适龄儿童就学。07温州大学附属茶山第二实验幼儿园温州大学附属茶山第二实验幼儿园是瓯海区2018年新建公办幼儿园。园所坐落于瓯海区茶山街道高科路,办学规模为15个班级,可容纳450名幼儿入园。08温州大学附属茶山第三幼儿园温州大学附属茶山第三幼儿园创建于2019年秋,幼儿园坐落于茶山街道山根社区,隶属温大附属茶山第二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校园占地面积2733.4㎡,办学规模为6个班级,可容纳180名幼儿入园。09温州大学附属滨海幼儿园温州大学附属滨海幼儿园原名为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第二幼儿园,设有“温州市名园长工作室”,办学规模15个班级,可容纳450名幼儿。10温州大学附属龙港幼儿园温州大学附属龙港幼儿园位于龙港新城核心区,园舍总占地面积10亩,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按照浙江省一级幼儿园标准建设,是一所办园规模12个班的全日制公办幼儿园,是龙港市建成投用的第二所公办幼儿园。来源:温州商报初审编辑:郑坚责任编辑:陈玫审核:繆健丽主任监制:陈泰涨监制:陈亦全 陈希瑜总监制:陈振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