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最新发布《2019国际学生报告》,中国留学生超两成,商科最受欢迎零距离

最新发布《2019国际学生报告》,中国留学生超两成,商科最受欢迎

英国高等教育向来以声誉好,质量高,包容性强,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学子,同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学生也为英国学术领域贡献良多,科研和教学领域的合作也更进一步增强了英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力。2019年7月30日,Universities UK,英国大学联盟发布最新一版英国国际教育报告,《2019国际教育事实与数据》,披露英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层面的表现,包括国际学生数量,来自哪些国家,选择的课程,国际研究合作等。报告数据显示,2017-2018学年,英国国际学生总数为458,490人,占英国高等教育学生数量的19.6%,占本科生总数的14%,研究生总数的35.8%。英国大学联盟的研究数据显示,90%的国际学生对英国大学的学习体验表示满意,80%的国际学生对英国留学期间获得的支持表示满意,82%的留学生认为攻读英国学位课程物有所值。经合组织(OECD)数据显示,英国是全球第二受欢迎的留学目的国,但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相比,增长幅度仍有提升空间。2017-18学年,有139,145名欧盟学生在英国大学学习,本科生占67.6%,授课型研究生占21.9%,科研型课程研究生占10.5%。非欧盟国际学生319,340名,本科生占50.6%,研究生占49.3%。向英国输送国际学生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中国,中国香港,印度,美国,马来西亚。中国留学生占英国国际学生总数的23.2%。欧盟国家中,选择留学英国最多的欧盟国家是意大利,其次是法国和德国。2017-2018学年,国际学生选择最多的专业是商业和行政管理,其次是工程技术和社会研究类专业,留学英国的国际学生中37.1%选择商业和行政管理类课程,31.9%选择工程技术类专业。虽然人口仅有全球的0.9%,2015年引用率最高的论文中,有15.2%来自英国高等教育机构。2018年,科研产出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和英国。值得一提的是自2017年以来,中国的研究产出增长了近10%。科研合作领域,与英国合作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德国和中国。2013年以来,与中国的研究合作增长了115.6%。亚洲是英国大学招生重点区域, 在过去两年中,三分之一的非欧盟学生都来自中国。英国大学在亚洲地区的科研继续增长,2015年至2017年间与中国合作发布论文数量增长超过35%。英国部分大学已经开放2020秋季入学申请,计划留学英国的同学尽早开始准备资料和雅思成绩哦。

神者勿齿

2020年最新留学生报告,惊人数据告诉你疫情影响有多大

这是我们的第 1125 篇文章2020年的美国留学生报告(Open Doors Report)发布了!今年是国际教育协会(IIE)出版的《Open Doors Report》的第71年。受到疫情影响美国留学生数据变化很惊人。 在疫情爆发前,美国的国际学生人数的增长幅度已经在减缓,不过仍然连续多年都小幅度的增加。在2018/19学年美国的国际学生人数创下历史新高,连续第四年超过100万国际学生。去年,国际学生人数为1,095,299,只增加了0.05%。(图片来源:www.iie.org)根据2020年的报告,2020年的国际学生总数第一次减少了将近20000人,减至1,075,496人。所有学位的国际学生都在减少虽然国际学生的总数在2019年前都是逐年递增的,但是,美国大学里国际学生注册人数(Enrolled international students)并不是一直在增加。以2015年为分界线,15年以前,国际学生人数和注册学生人数都在增加,而且学生总数的增幅越来越大;而15年以后,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总数的增幅明显下降,而且,注册学生人数每一年都是在减少的。(图片来源:www.iie.org)就在2018年,出现了十年之间第一次的注册入学人和国际学生人数都减少的情况。这种趋势在去年并没有扭转,到了2020年,国际学生的总数出现了史上第一次的负增长!当然,注册人数也在减少,相较去年减少了2万多。学位方面,与去年的数据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到2019至2020学年,本科(Undergraate)学生人数减少了2.9%,研究生及以上(Graate)学生人数减少0.9%,非学位学生(Non-degree)学生减少6.6%。(图片来源:www.iie.org)而在过去的几年,虽然本科学生数量减少,但研究生人数都在保持增长。今年是史上第一年,所有学位的学生人数都在下降。总体上,国际学生人数较去年减少了1.8%。疫情冲击下中国依然是最大生源国!过去的十多年,中国一直是美国留学生的最大生源国。2020年,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中国的国际学生占比依然高达35%,第二大生源国是印度,留美学生人数占国际学生总数的18.%。排名第三的是韩国,留美学生人数占国际学生总数的5%。(图片来源:www.iie.org)对比去年的生源国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国际学生生源最多的五个国家排名变化不大。但是排名第三、第四的韩国和沙特阿拉伯在过去两年学生人数都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尤其是沙特阿拉伯,连续两年减少幅度超过15%,留学人数减少了15000多。图一:2018/2019年生源国数据图(图片来源:www.iie.org)STEM专业依然是热门根据专业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52%的国际学生都在学习STEM专业,和去年的51.6%比较无太大变化。根据学生人数比例,学习最多的领域有:工程学专业 21%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专业 19%商业和管理专业 16%社会科学专业 8%物理和生命科学专业 8%艺术类专业 6%健康专业 3%传播学和新闻学 2%综合数据来看,中国留学生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选择商科类专业而不是STEM专业。根据2017年报告的数据,中国学生中学习商科类专业的有23.1%,学习工程学专业的有18.7%,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专业有15.5%。2018年的数据中,中国学生中学习商科类专业的有20.7%,学习工程学专业的有19.0%,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专业有17.2%。国际学生人数最多的TOP10大学根据统计,拥有国际学生人数最多的前10所学校有:纽约大学、东北大学、南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普渡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波士顿大学。这十所学校连续几年都是国际学生人数最多的,排名基本没有变化。留学生人数最多的纽约大学今年比去年增加了1400多名国际学生。(图片来源:www.iie.org)通过这些学校,我们可以看出,热门的学校往往是位于热门的城市,或者说是排名较高的名校。受国际学生欢迎的州有:纽约州、加利福尼亚州、德克萨斯州、马萨诸塞州、伊利诺伊州、宾夕法尼亚州、佛罗里达州、俄亥俄州。受国际学生欢迎的大都市有:纽约、为洛杉矶、波士顿和芝加哥等等。60%自费留学,奖学金没那么容易通过对比过去三年的数据的数据,学生自费留学的比例一直在增加,而来自政府或者学校的资助在减少。2019年数据显示,本科留学生中,留学费用来自个人及家庭占比83.5%,2018年的数据为82.3%,来自政府或者学校资助的仅仅有6.3%,2018年数据为7.7%。(2019/2020年国际学生资金来源统计图)2019年的研究生中,留学费用由个人和家庭承担的占比57.3%(2018年为59.9%),由政府或者学校资助的比例更低,只有3.3%(2018年为3.8%)。2020年的最新数据没有具体公布不同学位的费用,从整体的统计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到,60%的国际学生资金来源都是international funding, 包括了自费和来自国家的资助。而美国大学提供的资金只有39%,这就代表对于本科留学生来说,申请奖学金是非常有难度的,甚至一些硕士和博士项目都可能没有足够的资助,需要学生自费。2020年对于留学生来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从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到疫情对美国留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美国留学在前三年就已经进入小低潮,今年简直是进入了“寒冬”!那么,未来的美国留学趋势会如何发展?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近期我们会推出专家解读文章!本文系留学每日谈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Pictures credited to Google Images

六道

中国留学生都很有钱?英学者研究揭中国生真实情况

中国侨网10月13日电 据星岛日报欧洲版微信公众号报道,有人说,中国留学生很有钱,他们不管念书,一心只想玩。也有人说,中国留学生学习能力强,成绩好,除此以外几乎没什么追求。那么事实是怎样的?这引起了英国学者的兴趣。“英国人对中国学生的刻板印象,居然出现两极化。”阿萨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Essex)社会学教授Yasemin Soysal和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社会经济学院讲师Sophia Woodman研究留学欧洲的中国学生,发现有趣现象。“但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看看中国学生人口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该计划名为“光明前景”(Bright Futures),是同类研究项目的第一个。除了内化调查,研究还会对比海外留学生和同龄的留在中国念书的学生。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学生并非全部都“很有钱”。事实上,中国留学生来自各种社会背景。有30%本科和硕士留学生,父母并非教授、高阶官员或专业人士。换句话说,这些学生的背景组成,其实与英国本土学生差不多。其次,中国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有人成绩很好,有人很差,中等水平则占大比例。情况与英国学生和同一年龄层的在中国读书的学生几乎一样。中国留学生关注期末考试分数,担心能否顺利毕业、取得学位,这些方面,英国学生也逃不掉。报告认为,留学生和留在中国的学生比较,前者的背景稍有区别:到海外留学者,家庭背景较为“靠上”,69%称自己的父母是专业人士、身居就业机构中的高位。在中国读书的学生,同样的家庭背景只占24%。经过分析,报告认为上述发现显示出中国社会的两大方面:过去20年,高等教育在中国的广泛覆盖,和中国学生、中国父母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有了父母和社会的影响,中国学生希望到英国读书,为的无非是更优质的教育。这些中国学生不仅仅是为了“有份好CV(个人履历)”,他们更想“实现自身价值”“获得更多更新的体验”“认识不同背景的朋友”等。在英国本土学生的回答中,这些答案占相似比重。可以说,无论中英,进入高等教育的学生更看重学习的价值,而非单纯看就业前景。研究更发现,英国学校缺乏“优才计划”:人人平等、有教无类的社会价值,令大部分英国大学,不再特别地把精力花在最优秀的学生身上。

吸血鬼

这七所高校的留学生和研究人员被拒绝入境美国

2020年5月29日,美国公告部分中国留学生和研究人员持F签证或J签证入境美国,除取消3000名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属大学有直接联系的在美研究生和研究人员以外,另有七所中国高校的研究生和研究人员也包括在内,它们是: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1、西北工业大学--双一流高校西北工业大学坐落于陕西西安,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是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196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七五”、“八五”均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建设的全国15所大学之一, 1995年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老牌的双一流大学。2、哈尔滨工程大学--双一流高校哈尔滨工程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北国冰城哈尔滨市。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学校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2年,获批建立研究生院;201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是国家“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3、北京理工大学--双一流高校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诞生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校名,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等40余位院士;有各个行业、各个层面的大批领袖人才和优秀建设者,被誉为“红色国防工程师的摇篮”。4、哈尔滨工业大学--双一流高校学校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曾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学校于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00年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工大,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双一流高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由当时清华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院系合并而成的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科技大学。参与组建北京航空学院的八所院校的航空院系指的是:清华大学、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华北大学工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西南工业专科学校(今重庆建筑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的航空院系。1989年,学校成为国家八五期间全国14所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1997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1年,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10年,学校成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双一流高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10月,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11年,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7、南京理工大学--双一流高校南京理工大学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学校由创建于1953年的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分建而成,经历了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1995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获批成立研究生院;2011年,获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7年,学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看了以上七所双一流高校,是不是有很振奋的感觉。希望今年参加高考的学子们踊跃报考以上七所高校,将来学业有成,成为报效祖国的栋梁之才。

若出金石

比家长更懂你,《2020中国留学白皮书》大数据下的留学生群像!

留学对中国家庭来说,已经成为一件越来越普遍的事,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留学回来的“海归”,或是准备未来出国的准留学生。近日《2020中国留学白皮书》发布了,结合传统问卷调查与科技化大数据分析,耗时213天,展现了留学生的群体画像,以此来让世界更了解中国留学生。更重要的是,从白皮书中近些年的数据对比,我们还可以分析出目前中国学生的留学趋势、心态、专业选择等方向,从各个维度为中国家庭提供更细致的科学参考。留学人群:本科在读学生是出国留学群体的主流。留学国家选择:美国依然是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排名靠前的依次是美、澳、加、日、英。中国香港、韩国、德国、法国、新加坡等欧亚国家兴起,对中国留学生的吸引力上升。商科连续3年成为中国学生的首选。留学意向:更多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产生留学意向,家长普遍认为高中、本科是最适合的留学阶段,留学前&留学后服务需求占比均上升。留学决策:家庭共同进行留学决策,更加民主,更注重倾听孩子的声音。2020中国留学白皮书留学趋势解读对比5年数据,美国依然是意向留学人群最热衷选择的留学国家,但优势已不再明显,占比43%。而倾向英国的群体占比在2019年大幅上升,占比41%,大有赶超美国的趋势。与此同时,倾向选择中国香港、德国、日本的群体也逐年上升;澳大利亚、加拿大也依然占据主流留学目的国的第二和第三位。这样来看,留学目的地的选择多元化趋势仍在持续。图片来源于unsplash除此之外,在以下这些方面我们也能分析出一些端倪。普通家庭留学占比持续上升 对比5年来意向留学人群父母的职位背景,“一般员工”的比例逐年上升,成为今年占比最高的群体,占比43%;而5年前占比最高的群体则是“中层领导”,占比48%;“高管群体”5年来占比相对较稳定。除了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提高、国内就业竞争的压力增大等原因,使得很多家庭产生了留学的意向。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融合、国际教育资源的开放、国内教育服务行业的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为中国学生提供了越加多元的留学选择,也为更多普通家庭的孩子创造了出国的条件。留学生更加认可留学价值 通过多年的数据积累与对比可见,大家对留学价值的认识也有变化。为追求自我提升、拓展视野而留学的人群在增多,为移民等原因的人群比例则逐渐减少,更多人把留学当作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通道。而在留学筹备上,国家选择持续多元化,筹备前的思考也更加完备。图片来源于unsplash近9成用人单位认可留学的意义 在来自用人单位的被访者中,89%的群体认可留学带来的价值和意义,他们认为“开拓视野”、“思维方式转变”、“锻炼独立自主能力”是重要的意义,此外留学对“提升专业能力”也十分有帮助。而11%认为留学无意义的群体,则是将“改善收入水平”和“投入产出成本”作为首要标准。对工作发展的满意度有所提升 对比两年数据,有留学经验且已工作的被调研者对其目前工作的岗位、发展空间、职位的满意度均有所提升。由此可见,目前留学生的职业规划以及海归的求职技巧还是有所提升的。但是,相较去年海归就职群体对目前的薪酬满意度有所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归国群体的增加导致竞争加大,以及2019年国内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所导致。学生留学规划变得更早 如英国、澳洲这样的英联邦国家,本科和低龄阶段,有8成左右的学生提前1年半开始规划;研究生阶段多数申请者倾向提前2年规划。申请英国高校时可以补交雅思成绩单,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在申请时就已考出了理想的雅思成绩。与此同时,各个国家都开始重视学生的综合背景,学生们纷纷致力于提升软实力,也不再单单满足于拿到录取,而是尽早开始为就读后提前进行学术准备。图片来源于unsplash2019年,海外留学人数大约达到了89万人,每年人数逐渐递增。疫情之下,2020年去往海外留学的学生人数增速可能会受到影响。对于申请2021年入学的同学们或许意味着机会,竞争压力会减小。要抓紧时间哦,申请早日提上日程。疫情下的出国留学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很多人对出国留学的前景有些捉摸不定。摆在眼前的事实是很多学校因疫情关闭校园,秋季开学多数是不会延期,课程也多为线上教学(各高校具体情况见>>留学生何时能够重返校园?美国大学秋季学期最新开学计划一览),但更多针对疫情的申请变化,我们也能看到:1、藤校录取率都纷纷上升,很多学校放宽录取标准除了普林斯顿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弗吉尼亚大学的录取率稍有降低,其他大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尤其是南加大的录取率从去年的11%增长到了16%。众多美国大学均调整了今年的研究生申请截止日期或采用扩招,甚至免签等相关政策。2、标化考试不再成为敲门砖美国今年已有超过1000所大学宣布放弃强制提交SAT或ACT成绩。在U.S.News综合排名前50的大学中,至少有15所大学已采取了“Test-Optional"政策。3、美国高校财务困境,对国际生而言却是一次机遇在疫情之下出现财务危机的英美高校,国际生的学费更是一笔重要收入,部分学校财务压力之下,可能会适当放宽录取标准。总之,疫情之下,不同人对于出国留学有不同的看法,需要在收集到足够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判断。是危是机,也取决于个人的最终选择。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名校的含金量永远不会而降低。不过,近日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引用的前白宫总管拉姆·伊曼纽尔的一句话,值得细细品味:“千万不要白白浪费一次严重的危机”。

阿加特

猎聘发布《2018年海外留学生归国趋势报告》

中新网1月15日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逐步提升,留学生回国发展正在成为主流。为了清晰地给业内及留学生呈现海外留学生人才归国发展情况,猎聘海外大数据研究院对海外留学生进行了调查,并结合猎聘大数据中的海归留学生数据(本报告中的“海归留学生”指海外应届毕业生),发布《2018年海外留学生归国趋势报告》。报告主要分析了海归留学生人才画像、归国意愿及诉求、归国后的求职选择、企业招聘策略等内容,旨在帮助政府、企业、人才建立海内外高效互动的桥梁,同时助力留学生“归巢”。留学仍热,外推内拉引发第三次“海归潮”留学仍热,海归更热改革开放四十年进程中,中国留学现象呈现出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趋势,并且每年留学生数量仍在不断增长。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已达519.49万人。2017年中国总共向世界各地送出60.84万留学生,比2016年增长了11.74%。同时,更多的留学生毕业后选择回国发展。根据2018年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联席会议公开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313.2万人,其中仅2017年有48.09万人回国,回流率高达79%,较10年前增长了48%,至此迎来第三次“海归潮”。之所以形成这种现象,一方面海外政策收紧,增加了留学生在当地就业难度,形成了无形的“推力”;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海外人才回国,同时中国各行业发展迅速,对留学生的吸引力加强,形成极大的“拉力”。海外“推力”VS国内“拉力”近年来,海外环境对华人的职业发展形成了一股“推力”。如美国收紧了H-1B等长期工作签证政策,增加了国际人才留美工作的难度,海外整体环境对于中国人才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相较而言,近几年国内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形成了极大的“拉力”。目前,国家及各级政府不断优化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工作及后续人才服务的各项政策,如落户便利、创业扶持、住房补贴等。同时,国家不断加大科技投资,根据科尔尼咨询分析,2017年中国在科研上的支出位居世界第二,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这些政策、科研投资等都为留学生归国发展提供了便利。留学生主动归国意识增强在猎聘对海外留学生的调研中,当海外留学生被问到为何考虑回国时,58.13%的留学生看好国内经济形势,他们认为国内的行业趋势更理想,可见良性的职场发展空间是海外人才的主要诉求。同时,国内工作机会增多也是留学生回国考虑的重要因素,这与国内市场的“拉力”不谋而合。此外,家庭、国内环境文化、国内的创业环境等也是吸引海外留学生回国的重要因素。留学数载,少年依旧,学历高升学成归来仍是少年,超六成海归为90后猎聘大数据显示,30岁以下的青年人以绝对优势成为海归的主力军,尤其到2018年,30岁的青年人在海归人群中占比将近九成。其中95后和00后已经逐渐显露头角,在未来将成为市场中的中坚力量。近八成海归取得硕士学历留学生选择出国,更多是为了在多元环境中丰富个人阅历,获取更高学历。2015年至今,拥有硕士学历的海归一直是海归主要群体,占比始终高于70%,2018年硕士学历仍为海归主流,海归人才呈现高学历化。另外,由于工作签证等因素影响,更多海归选择尽早归国发展,与2017年相比,2018年本科学历留学生增长达到78%。海归留学生竞争激烈,AI是未来趋势北上广深最具吸引力,杭州、成都成后起之秀报告显示,留学生更向往北上广深。2018年,北上广深的海归人才总占比达到46%以上。值得一提的是,超过36%的海归人才聚集在上海和北京,这是因为上海和北京这两座城市在2018年发布了全球引才相关的海归人才政策,进一步加强了引才力度。与此同时,近几年杭州和成都等城市高速发展,在城区建设、人才政策完善等方面都为各方人才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这也吸引了留学生的关注。从猎聘数据可以看出,杭州和成都对海归的吸引力已超过其他非一线城市,两地海归人才占比仅次于一线城市,分别位居第五、第六。学业背景是留学生择业的依据之一择业方向是每一个留学生在毕业时都要面临的重要选择。2018年,超过30%的海归留学生选择从事金融行业的工作,其中攻读金融专业的占比最多,说明海归留学生择业时,会慎重考虑学业背景的因素。文教传媒、互联网、服务外包三大行业属于海归留学生行业分布第二梯队,三个行业占总体的比例达到36%以上。海归留学生竞争同样激烈,六成年薪在10万以下从薪资来看,六成以上的海归留学生的平均年薪在10万元以下,而八成留学生期望的年薪平均在20万元以下。由此可见,海归留学生实际薪资与期望薪资存在一定差距。再从国内应届生来看,高达85%以上国内院校毕业生平均年薪集中在10万元以下,其薪资分布与海归留学生薪资分布大体一致。近几年,大量海归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再加上国内有越来越多的国内院校毕业生步入职场,因此增加了海归的就业难度。此外,由于海归对国内的工作环境不熟悉、工作文化差异性,其竞争力也会相对减弱。综合来看,海归留学生在国内竞争同样激烈。海归AI核心工程师爆发式增长随着我国政府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再加上企业的发展,AI领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风口,而AI领域的核心人才很受企业欢迎。猎聘大数据显示,2018年,有海外教育背景的AI核心工程师(此处AI领域工程师职位包括:算法工程师、数据挖掘工程师、语音/视频/图形开发工程师)人才呈现爆发式增长,同比增长达47.83%。海外留学生的求职优势和困惑海外留学生求职优势面对更熟悉国内市场的国内高校毕业生,回国发展的数十万海外留学生在就业上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那么,他们自身具备哪些优势可以突出重围呢?调研数据显示,80%以上的留学生认为自身语言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视野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四成左右的留学生认为他们在国际项目合作上有一定的经验。海外留学生求职困惑与企业存在信息差,不了解国情留学生一般在国外待至少2~3年,他们不能及时了解国家的政策、国内就业形势。报告显示,60.51%的留学生认为自己不了解国内的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他们回国工作的劣势之一;58.33%的留学生则认为不熟悉国内市场环境也可能会成为他们回国找工作的短板。企业需求和市场环境是留学生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他们更倾向于根据自身与企业及市场的匹配度进行选择,因此提升企业的海外认知度显得尤为重要。海投无音信,或错失机会众所周知,简历是每一位求职者获得面试机会的敲门砖,然而“海投无回复”和“不了解国情,投递效率低”成为留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其占比分别为53.62%和52.54%。同时,过半的留学生认为回国时间晚、错过了招聘季,也可能限制他们高效就业。留学生自身职业规划迷茫职业规划在职场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对于留学生而言,回国求职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职业规划,确定职业方向。然而,根据猎聘调研数据,超三分之一的留学生难以确定职业方向,这是其在回国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直接的问题。另外,有24.18%的留学生在笔试/面试方面存在困惑,这将降低他们的面试成功几率。 企业策略:知己知彼,加强内修,借力而行定位全球,知己知彼,扬长避短一方面,企业需要对海外人才有清醒的认知,深入了解海外人才求职旺季、求职习惯、求职诉求等。根据海外人才被动求职、不了解国内发展情况、地域时差等特点,灵活调整招聘策略。如拉长招聘战线,在全年不同时间制定不同的招聘活动;实现线上、线下招聘相结合,如在线视频面试、线下宣讲会等。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对自身优劣势有完整的了解,与全球同行业企业对比,根据海外人才更青睐国际化、创新、有发展空间的公司的特点,突出展示企业未来发展、全球战略、开放的企业文化环境及针对海外人才的福利等,利用当地大型活动或针对性渠道,持续正向地树立和传播企业雇主品牌。善用平台,灵活招聘,以人为本一方面,在全球高度互联网化的今天,针对海外人才归国意愿不确定的特点,企业应利用网络招聘平台发布针对海外人才的职位,并善用线上平台或第三方资源外包了解海外人才意向,提高海外招聘的精准性。另一方面,针对中高端海外人才,考虑到高昂的归国成本,企业内部应尽量简化招聘流程,并将更多招聘流程放到线上进行。同时应以人为本,体现企业的人文关怀,比如在安排笔试或面试时,尽量考虑当地时间;面试之后与候选人长期保持联系;帮助候选人解决一些回国后的个人问题(租房、配偶工作等),以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昭昭在目

美国:6月1日起禁止部分中国留学生和研究人员入境

编辑:拾遗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全世界的国家都在积极地抗击疫情,中国也不例外,中国作为第一个发现病毒是会进行人传人的,就第一时间地采取了严格的封城措施。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整个中国的政民一心,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好不容易才让国内的疫情不再恶化,能够被控制住,让人们恢复正常的生活。美国污蔑中国盗取知识产权在抗疫的大背景下,美国也是一直不认可中国的抗疫行为,不仅否认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而且还想方设法地污蔑中国。这种污蔑不仅是来自抗疫放呢,还来自其他各个领域,只要逮到了机会,美国就会甩锅给中国。近日,白宫又称中国的一些留学生以及研究人员,已经盗取了美国的知识产权,称他们的行为极其的恶劣,并且用这个作为理由禁止其入境美国。根据相关报道显示,美国最近发布了一个公告,在这个公告上面表示,有一些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还有从事研究的人员,他们在美国获得了F签证或J签证,在美国境内求学或者是从事一些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都必须要受到严格的限制,不然他们会盗取美国的知识产权,对美国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损失,这是不好的现象。中国很快便给予了强硬的回应针对这件事,中国也不会一味地背黑锅,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我国的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美国针对中国的一些留学生等做出了制裁的举措,两国元首在电话交谈的时候,特朗普曾经表示会很尊敬和爱护中国人民,并且也认可中国留学生对美国教育事业所发挥的巨大的作用,称会好好地对待在美中国公民。美国的承诺还清晰地在耳边回荡着,没想到如今美国又一次地准备说话不算数了。赵立坚指出,中美两国在人文,科学等领域上面的交流,一直都是以两国共同利益为主的,如今美国采取的措施背离了美国所谓的开放自由的理念。美国如今的行为,让人忍不住要思考,是不是臭名昭著的“麦卡锡主义”已经在美国出现了回潮现象呢?美国政府公开地对中国留学生和研究人员进行合法权益的剥夺,这样的做法也是侵犯了人权,敦促美方立即停止这样的做法。消息参考来源:中国军网免责声明:本文由《奇迹中国》原创创作,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

田何

国内出国留学生一去不复返的背后?崇洋媚外?或者有现实因素?

前面我们聊了外国留学生为什么在国内高校受到追捧的深层次体制原因,在于教育经费分配不公,以及国内现有的高校量化评价体系对高校的影响。那我们国内出国的精英留学生(不是出国混文凭的那些人,而是真正的实干人才)又为什么不愿回国呢?除了美国的糖衣炮弹外,我们国内又存在哪些问题,以至于他们不想回国呢?甚至近几年来频频出现留学生对国家恶意中伤的事件呢?(比如最近的留学生许可馨和黄嘉毅事件,当然我们不针对某个例发声,只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毕竟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吗?出国留学热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指出“自改革开放至2013 年底,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305.86 万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在出国热的今天,留学归国者95%在22-34 岁间。回国人员硕士占63%,博士仅占6%,这组数据意味着留学归国人员随着学历的提高而递减,然而就是这群高学历人才掌握着先进的经验,头脑中储备着顶尖的技术,他们有可能就是未来科技的希望。出国留学各阶层比例在2014 年1 月份的联合日报上曾出过一组数据,出国留学生回国率仅2.06:5,这说明中国的留学生有一半以上学成后正在为其他国家效力。由于我国的教育属于九年义务教育外加国家资助个人拿少部分费用的教育机制,所以培养一名大学生国家要至少拿出20 万元人民币(包括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费用)这样算一下我国每年光这块费用就损失600 亿人民币。时至今日也没有多大改变,根据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的负责人曾指出:“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到87%。”正是我国产业升级最缺乏的人才。那么他们为什么不愿回来呢?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过一篇文章《如何吸引优秀留学人才回国?》当中提到阻挡优秀留学生回国的主要方面中,社会环境方面人情社会关系复杂占78.84%,生活质量低与法制不健全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5.13%和67.72%,66.7%海归首选健全法制,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占61.90%,房价高买不起房占61.38%,此外,居住环境恶劣、养老机制不完善子女入学难等问题都属于留学生不想回国的主要原因。就业环境方面则是对薪酬方面的不满、职业发展压力大空间小、所学知识无用武之地位列前三所占比率分别为71.43%、60.32%和49.74%。归纳一下有两大主要原因不重视人才和生活环境差。一、不重视人才首先不尊重表现在待遇方面。举个例子,中国航天系统,其普通员工工资在2010年左右每月不到3000,这是难以想象的。(还有去的原因是给北京户口),基本上国内对于人才的态度是"既要马跑的快,跑的远,又不让马吃草",老是讲奉献精神。你老是要求别人讲奉献,一个两个可以,不可能所有人都这样搞吧。而且建国之初,国家没条件,硬是挤出条件,给回国专家最好的待遇,别人看到了诚意。但是你现在有条件了,还不给别人提高待遇,你让别人怎么想。想想现在西湖大学招聘人才给的待遇吧。西湖大学换句话说,待遇你给不给是你的责任,但是人家要不要是人家的事,你不能不想给,上来就讲奉献,那人家怎么受得了。再对比下国外的高薪高福利,你怎么选啊。还有就是国内的产业链处于中低端,部分留学生会来可能面临知识无用武之地以及发展空间有限等原因。然后是表现在人情关系复杂、学术和科技环境及体制不公平因素。一般高学历的研究人员更喜欢简单的人际关系,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处理复杂的人情世故,这是高学历人才普遍的心声,那国内是如何做的呢?软科大学排行榜评价量化指标在国内由于科研体制问题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往往有资源、人脉和会发论文的科研人员,更容易申请到大的项目和资金,而那些从国外回来的年轻留学人才哪有什么人脉和资源啊,自然不肯回来,评职称也不利。而发论文又急功近利,有的项目要成功需要苦心专研数年之久,哪有文章啊,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结果就是基本几年拿不到工资,那人家不走怎么办?不过近两年随着国内的产业升级,企业越来越重视研发,希望今后能改善这些人才的待遇和重视程度。二、生活环境差环境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突出,这个不用提,只要是在国内生活过的大家都清楚。还有子女教育问题,这些在国外求学期间结婚生子,子女回国教育会面临对接不上的问题,毕竟中外教育差别很大。还有一个就是国内的高房价、物价问题。据国际不动产代理商戈登罗克(Gordon Rock)最新研究显示:美国人想买一套房子平均只需要几年的时间,例如迈阿密需要4 年,纽约需要5.7年,洛杉矶需要5.9 年。而北京的房价却令人咂舌,北京的学区房能够达到4 万元一平米的房价,按国内副教授的工资计算了一下,如果只是买普通的商品房,也得2 万元一平米,一个30 岁的副教授想有一套100 平米的房子也要奋斗三十年。也就是说工作一辈子只为了一套房。高房价当然这几年国家一直在努力改善的大家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具体效果如何,我们再看吧。还有本文并不排除可能有部分人确实有崇洋媚外心理,但是小编窃以为这是少数,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的,何况我们国内培养人才的高校带的好头,不过顶尖的出国留学人才大部分都是出去见过世面的,不可能都是崇洋媚外。所以更有可能的还是基于上述的现实原因考虑。

摇摇晃晃

留学生抢走当地人饭碗?英国研究:没有的事!

3月21日,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Hepi)和咨询公司伦敦经济学院(London Economics)公布的研究表明,在英留学生毕业后10年里预计将向英国财政部缴纳估计32亿英镑的所得税、增值税、国民保险和其他收入。而且这些非英国毕业生并不会从当地居民那里抢走工作,因为他们大多在经济或科学等高素质领域,或在教学和护理等严重短缺的行业里就业。该研究利用现有毕业生就业数据,根据非英国本地学生学习的课程和学位类型来推断他们日后的收入,并根据留在英国的国际毕业生比例进行了调整。该报告还估计,由于政府对留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限制,英国每年还会损失1.5亿英镑的税收收入,自2012年实施限制以来,税收损失预计达10亿英镑.数据显示,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申请数量从去年的逾1.7万份增至今年的2.1万份。相比之下,只有18850份申请来自威尔士,这意味着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在英国大学就读的中国本科生数量将很快超过威尔士学生。3月18日,英国驻华大使吴百纳在广州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8年,英国向中国签发了将近10万第四层级学生签证,同比增长13%,约占全球学生签证总量的40%。但留学生毕业后想留在英国就业仍然困难。从签证数据来看,英国驻广州总领馆向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2018年英国签发了超过3.1万短期学习签证,增幅26%,但发放的工作签证只有6000份。英国大学协会首席执行官Alistair Jarvis说:“我们呼吁发放一种新的毕业生签证,这将使英国对国际学生更具吸引力,使英国各地更广泛的雇主能够受益于世界各地有才华的毕业生。”今年,英国各项签证有望继续放宽。2月,英国政府宣布取消对国际毕业生的部分就业限制,将他们毕业后仍可继续找工作的时间从4个月延长至6个月,而那些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寻找工作的时间则可延长至一年。这一举动被认为是英国脱欧后增加海外留学生数量的策略之一。除了延长签证期限,英国教育部和国际贸易部(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Trade)还将公布一项国际教育战略,以便未来10年让英国高等教育的海外留学生数量增加30%。罗素大学研究集团(Russell Group of research universities)高级政策分析师Hollie Chandler则认为,英国需要改善签证政策,确保一个受欢迎的环境。为期两年的毕业后工作机会将增强英国作为顶级留学目的地的吸引力,并帮助英国留住对社会和经济有益的优秀毕业生。

寡欲

留学生抢走当地人饭碗?英国研究:没有的事!

3月21日,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Hepi)和咨询公司伦敦经济学院(London Economics)公布的研究表明,在英留学生毕业后10年里预计将向英国财政部缴纳估计32亿英镑的所得税、增值税、国民保险和其他收入。而且这些非英国毕业生并不会从当地居民那里抢走工作,因为他们大多在经济或科学等高素质领域,或在教学和护理等严重短缺的行业里就业。该研究利用现有毕业生就业数据,根据非英国本地学生学习的课程和学位类型来推断他们日后的收入,并根据留在英国的国际毕业生比例进行了调整。该报告还估计,由于政府对留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限制,英国每年还会损失1.5亿英镑的税收收入,自2012年实施限制以来,税收损失预计达10亿英镑.数据显示,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申请数量从去年的逾1.7万份增至今年的2.1万份。相比之下,只有18850份申请来自威尔士,这意味着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在英国大学就读的中国本科生数量将很快超过威尔士学生。3月18日,英国驻华大使吴百纳在广州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8年,英国向中国签发了将近10万第四层级学生签证,同比增长13%,约占全球学生签证总量的40%。但留学生毕业后想留在英国就业仍然困难。从签证数据来看,英国驻广州总领馆向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2018年英国签发了超过3.1万短期学习签证,增幅26%,但发放的工作签证只有6000份。英国大学协会首席执行官Alistair Jarvis说:“我们呼吁发放一种新的毕业生签证,这将使英国对国际学生更具吸引力,使英国各地更广泛的雇主能够受益于世界各地有才华的毕业生。”今年,英国各项签证有望继续放宽。2月,英国政府宣布取消对国际毕业生的部分就业限制,将他们毕业后仍可继续找工作的时间从4个月延长至6个月,而那些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寻找工作的时间则可延长至一年。这一举动被认为是英国脱欧后增加海外留学生数量的策略之一。除了延长签证期限,英国教育部和国际贸易部(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Trade)还将公布一项国际教育战略,以便未来10年让英国高等教育的海外留学生数量增加30%。罗素大学研究集团(Russell Group of research universities)高级政策分析师Hollie Chandler则认为,英国需要改善签证政策,确保一个受欢迎的环境。为期两年的毕业后工作机会将增强英国作为顶级留学目的地的吸引力,并帮助英国留住对社会和经济有益的优秀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