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大学本科,硕士毕业后,公派又去国外读博!回国能去本校或相同的学校任教吗?可以,但是比例不高。不管是国内或国外读博,想进入一所985大学任教都极为不易,尤其是不少大学已采用5年(部分高校是3+3考核)考核制的"非升即走"模式。进校后给予"校聘"的特聘副教授、特聘教授的待遇和福利,5年内论文、国家级课题、奖项等考核合格,则转为正式副教授或教授。小西同学院的师兄,985大学本科、硕士毕业后,博士一年级时走留学基金委(CSC)渠道去国外顶尖研究团队攻读博士学位,回国后依托母校顺利拿下"青千",已是博士生导师、教授,并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小西2019年还看到他们团队发布的招聘公告,招聘2-3名师资博士后。-出国留学-小西看到部分人对于公派留学有不同"看法",小西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国家留学基金委(CSC)是不少本科生、硕士生或博士生的机会,是国内公开选拔、录取和排除留学人员的方式,具有多个项目类型,如提问中涉及的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公平研究生项目"。相对来说,有3-4年的攻博博士学位,或是0.5-1年的博士联合培养。在出国留学的三种常见模式(自费、全奖或公派出国)中,学生公派出国并不比全奖或自费的差。在小西看来,有留学的想法,走哪个渠道都可以,关键是有合适的学校、导师接受。不过,公派出国在获得资助的同时,需签订协议,毕业后得回国工作至少2年。但是,对于读博之前就有回国工作的学生而言,也许是件好事情,科研成果够牛,申请"青年千人"是回国从事科研工作的极佳选择。国内名校对于"青千"或有潜力申报"青千"的博士(依托本单位),给予的待遇是非常好的,如高额的安家费、科研启动费、职称(特聘教授)、组建团队的特殊政策等。往往这些不是国内普通博士或青年教师有机会获得的。-哈佛大学博士毕业演讲-小西之前有师妹申请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读博,导师是鼓励她走CSC渠道的。类似情况的导师不少,一是国内申请出国的学生增加不少,二是国外高校的经费一样有限。当然,也有不少人科研成果丰富、较大几率拿到全奖的学生放弃走公派出国渠道,但是普通学生提出可申请国内CSC来支撑自己读博的费用,有较大概率获得更好学校或研究团队的offer。同样,也有学生申请公派出国留学被拒,国外导师依然愿意提供资助让其继续读博的。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后,想回国内985母校工作,关键得看之前得硕导或团队有没有引进你回来的意向。若是硕导是教授、博士生导师、课题组负责人,尤其是具有一定得行政职务,你所研究的方向也是团队缺少且急需的补充,就有较大的几率引回之前读研的团队工作。-研究团队/课题组-就小西了解的,不少大牛团队就有类似的"培养方式",将自己的硕士生送到国内顶尖研究团队读博,学习他人的长处后再引回团队,提升团队的科研水平和实力,甚至是导师间联合开展一些前沿研究或共同发表一些高水平文章。当然,小西熟识的博士生中,同样有去东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几年后无法毕业而被劝退回国的。自己无法毕业,就谈不上有机会回国进高校工作的。这也是小西想说的,能去什么学校任教的"硬通货"都是自己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大学新进教师试讲-就小西观察的情况,国内不少专业毕业的博士,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都不比"海龟"差,想进985大学任教仅仅是缺少海外学习经历。选择出国做博士后的途径后,这些"土"博士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一点不比海外名校博士毕业生差。因此,小西想说遇到合适的机会,如国内一些大牛导师邮件沟通后彼此满意的,建议尽快回国办理入职手续。加油!
博士对于每个国家都是无比重要的,无论是科技的创新还是学术的研究都少不了他们,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顶尖的人才。而在当今世界的众多国家中,美国的博士教育被公认是世界最好的,杰出的人才都喜欢在美国留学深造。根据《清华大学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其2018届学生共有1146人选择出国深造,美国为首选地区,占出国深造总人数的69.5%。12 月 3 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教育部等权威机构赞助的《美国博士学位调查》正式发布。根据该报告,自 1957 年博士学位调查开展以来,美国博士学位人数的年均增长率为 3.2%。去年,美国共发出博士文凭55195个,其中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博士最多,有42227位。而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数据显示,2018年,在美国各大学院的就读的国际学生共有109万人,其中来自中国的有36万人,占比高达33.2%,而排名第二的印度占比为17.9%,中印两国包揽了美国一半以上的留学生名额。根据《学位调查》的数据,去年中国共有6182 人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其中79.4%的人打算留在美国发展,愿意回国效力的人仅为20.6%,让小编感到非常遗憾。去美国读书我们可以理解,毕竟泰晤士高等教育2020世界大学排名前十的大学中,美国就占据了7个,但是为什么都想要留在美国发展?他们又能否如愿以偿?胡侃教育认为主要原因可能还是美国与国内的待遇差距问题。首先,要知道到美国留学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能够公费留学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自费去的美国,美国大学的学费又十分昂贵,动辄几万美金一年的花销,几年留学生涯下来怎么也要花费几十上百万人民币,很多家庭根本无法负担如此高额的费用,于是有很多人都会选择贷款求学,比如哈佛大学法学博士詹青云就曾贷款百万留学美国。所以我国在美国的留学生大概可以归为三类:公费、家境好的自费,家境差的贷款。一般来说,家境好的自费留学生在毕业后很多会选择回到祖国,毕竟家境殷实的他们对工资待遇不会太过苛求,他们追求的更多是学有所长,这样回到国内或者可以帮衬家里(比如:李嘉诚的两个儿子李泽钜、李泽楷,碧桂园的杨惠妍等),或者由家里帮衬自己的事业,而父母自然也是更希望孩子能陪在自己的身边。但是公费与贷款的留学生则不一样,其中尤其是贷款的学生,他们对于金钱的渴求更为迫切,他们需要金钱来偿还百万贷款、改善生活条件、帮扶家庭。而目前美国的待遇普遍要比国内好上不少,所以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的中国籍博士生选择留在美国发展。当然了,也有很多人是对于学术以及科研环境有着很深的追求,所以想要留在美国。不过,他们的想法虽然是美好的,但想要真正留在美国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美国的工作签并不好申请。美国工作签证的常规配额是8.5万个,其中2万个专门为美国硕士学位或更高学位获得者而预留,6.5个普通配额中,6800个单独留给新加坡和智利公民,剩余的才适用于具有美国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申请人。再对比109万国际学生,名额显然是不够分配的,因此到了最后,只要你没有签证,不管你愿不愿意最后都要回到祖国。不过话又说话来,现在我国有这么多的博士想要留在美国,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他们真的全部留下了这绝对是我们国家的损失,也从侧面说明了我们在留住人才的这条道路上还任重道远。对于这些博士生的选择,你怎么看?欢迎评论。最后,小编诚意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虎妈战歌》,她给女儿立了十大家规:不准夜不归宿、严禁孩子看电视、玩游戏,最后两个女儿都上了哈佛,很有意思,值得一看。注:以上仅为胡侃教育个人观点,任何不同意见欢迎交流探讨。我是胡侃教育,专注挖掘有深度的教育资讯,期待您的关注、点赞、评论、分享,谢谢。
从国家与社会的层面来说,发展教育可以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而人才则是一国发展与进步的保障;从家庭与个人的层面来说,通过接受教育这条途径可以让人在未来得到想要的生活方式,实现人的价值,同时使家庭得到荣誉感。纵观近些年的教育现象,越是成绩优异的人越是有机会出国留学,而出国留学的人中有相当大一部分选择不再回国发展。很多人都说留学生们丧失了爱国心与民族使命感,但是就个人层面而言,他们考虑更多的则是事业的发展前景与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不过,也并非是所有出国留学的人都遗忘了祖国,也有学者在国外积累到足够的知识与经验后选择回国做贡献,施一公就是其一。他早年和很多优秀的留学生情况差不多,从国内名校清华毕业后去美国深造,用了10年的艰苦奋斗获得了博士学位,因专业知识过硬受聘于国外大学,从助理教授到终身教授,这中间又是10年的勤苦耕耘。到此,施一公已经是很有名气的结构生物学家了。原本他可以继续留在国外享受高薪待遇,但是在2008年,他决定回国,到自己的母校任教,为国内生物学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此他放弃了上千万的科研经费。他也确实没有违背自己的这一初衷,从颜宁到万蕊雪,再到白蕊,都是他最为骄傲的学生,在30岁不到的年纪就成为国内顶端生物学继承人,未来的成就不言而喻。除了在教书育人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他在生物学科研方面的成果同样令人羡慕,光是在世界学术范围内影响巨大的CNS上面就先后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如此研究成果就连国内一些知名高校都是望尘莫及。尽管在学术研究与培养人才方面都取得了傲人成果,然对他的负面报道仍不间断,尤其是从2017年开始,他因为一句话被围攻,围攻的人中不乏一些社会名人。因为他说:我的认知再度崩塌了,这世界可能真的有神。网友瞬间展开了讨论,有人批评他身为专家不应该散播迷信思想,有人指责他身为科学家,不能如此误导舆论。实则,这句话只是有心人故意歪曲的,他的原话是说,宇宙中只有4%的质量,剩余的能量与物质可以称之为暗能量、暗物质,但是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于是就有人借此添油加醋,将之曲解为:既然世界上有96%的物质是我们不知道的,那么第六感就可能是真实存在的,那么灵魂与鬼也有可能是真的。介于此事,各种关于施一公的负面内容充斥网络,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他的名声。其实,既然我们呼唤与渴望人才回国报效,那么就应该对他们保持足够的尊重与保护。
中国66万留学生在美取得博士学位后,仅有2成愿意回国发展?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家庭也开始选择让孩子出国留学深造,据统计如今我国留学生人数已经超过了66万人,其中光是赴美留学的人数早已成为了世界上人数最多的输出国,可还有一项数据令人扎心,因为很多优秀的人才在取得了美国博士学位之后,愿意选择回国发展的人数仅仅只有2成,也就是说有80%留学高材生,选择了留美发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情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我国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的原因,其实主要有3点:首先,大多数国内学子之所以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让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坦白说主要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以及个人财富,而如果这些高材生留在美国发展,一年几乎可以拿到十几二十万左右的美金,这样的收入在美国不论是房子也好还是车子也好,都不用发愁,而且还能过上中产阶级生活,自然不会选择回国重头来过。其次,出国留学一段时间后,也会对国外的生活逐渐适应,甚至在很多发达国家生活是非常惬意的,每天过的闲散舒适的生活,这当然是大家奋斗的最终目的,而国内相较而言竞争比较激烈,因此个别留学生选择留在异国他乡。最后,还有一点非常现实的原因就是,国外对于人才重视程度会更高,而且部分年龄,只要大家能做出成绩,就能获得相应的报酬,可是国内在很多情况下还要考虑资历以及人情等等,相对来说发展的复杂程度更高,所以一些想要简单生活的高材生,也会选择留在国外。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留学高材生不愿回国的3点现实原因,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纽约时报》报道,博士生大多愿意留在美国,中国占92%。这个比例确实不低。估计这92%里面会有很多公费留学生吧。可能有人会说,这些人不爱国,或者说太自私了。下面我就说说自己的看法。我国为什么要派出留学生?在中国比较早派出的公费留学生时,就有人提醒邓小平,这些人如果留在美国不回来,国家不是白白培养了吗?邓小平当时说,每年能回来1%就足够了。现在想想,邓小平还是高瞻远瞩,当年派出的留学生很多,而1%回国的人员人数也不少。明知道派出去的人员绝大多数不会回来,为什么我国还派出去呢?当时我国在科技等各个领域都比较落后,只有派出去更多留学生带回来先进技术,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如果不派出留学生,闭门造车肯定发展得比现在慢很多。中国博士为何愿意留在美国?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有很多吸引优秀人才的地方。例如,简单的人事关系、高薪待遇、舒适的工作环境等,对于搞科研的人具有极大的诱惑。另外,美国的实验室是很强大的,有些实验,特别在前些年,可能我国还不具备相应的实验室。因此,不能一概地评论那些留在美国的博士生都是自私自利,毕竟学术达到一定程度,有人会把学术看得更重。在选择何去何从时,即使普通人也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面。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回国。随着中国的强大,国家在科技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多,各种实验室也建设完备,国家还出台各种政策吸引海外留学的博士回国。一句话,条件好了,中国在海外的博士自然愿意回来。另外,美国特朗普上台后,排斥华人的动作频频出现,疫情后华人在美国更是举步维艰。当然,也有很多爱国人士,冲破重重困难回到祖国怀抱,例如钱学森。这是真正值得我们敬佩的人。当然,你也不能说人家不回国就不爱国。我最喜欢听复旦大学张维为说的那句话:“一出国就爱国”。的确,很多人在国内可能看到和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国内的问题,而出国后才感受到国内的好。这些留在美国的博士生也是如此,他们绝大多数是爱国的,在国家遭遇困境时都会伸出援手。他们也是我们建设中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家的强大和各种制度的健全,相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海外博士生回国工作。如果您认同我理性的分析,请为我点赞、评论转发和关注!
出国留学能够在不一样的语言和文化中学习。能够体验到新的文化,对自己所处的世界能够从另一方面得到新的认识,这些都是一直接受本国文化教育的学生所不能体验到的。在新的、陌生的环境里,学生必须学会用更短的时间去与人沟通,以便满足自己最基本的需求。这使学生更加融入社会,这是当今社会及其需要年轻人具备的素质。从学术角度出发,有留学经验的学生在求职市场上更加受欢迎。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的全球化,因此对于多元文化的学生的需求更加的强烈。企业迫切需要寻找流利使用他国语言,对他国文化高度融入的应征者。2019年3月27日教育部官网发布《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情况统计》,其中的数据反映了中国出国留学市场的最新动态。2018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达到66.21万人,同比增长8.8%。近四年的官方数据,自2015年中国留学生首次突破50万人后,除了2016年出现增幅放缓(3.97%)外,2017年、2018年的增幅分别达到11.7%和8.8%。相关数据资料显示,在北大大学、清华大学新任教师中海归博士所占比例约为47.5%,按研究机构所在的国家划分,在清华、北大的新任教师(2011-2017)中,本土博士所占比例约为51.9%。其中,北大新任教师中约有178名拥有本土博士学历(占49.4%);清华新任教师中约有235名拥有本土博士学历(占52.2%)。在清华、北大新任教师中八成以上拥有一段或多段海外科研经历,完全没有海外经历的教师仅占总体的18.6%。尽管本土博士在北大、清华新任教师中所占比例最大(约为51.9%),但是这些本土博士中很大一部分具有境外博士后经历。2018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数为51.94万人。根据教育部统计,1978年—2018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到585.71万人,其中完成学业的432.32万人,学成归国的365.14万人,学成归国率接近85%。2018年的中国出国留学市场仍然是自费生为主。自费留学人数接近60万人,占比达到90.1%。出国留学的市场化程度很高,而公派比例不到10%。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其中4+0(4年本科在国内进行,一定比例的师资来自海外合作院校)的模式呈现主流趋势。中外办学有相当多的中国学生在国内完成本科,研究生阶段大多还是选择出国留学,留学的主体仍然以较快速度增长。由于留学热的不断升温,专家预测,2019年中国出国留学市场预计总量将超过70万人。出国留学是挑战,往往伴随着各种困难。然而正是这些挑战和困难能够帮助人成长,变得成熟。不论是直接去海外院校求学,或者参加学校的短期交换交流,学生都能够在学术能力上、个人能力上、社会能力上得到长足的进步。一旦完成在国外的镀金,大多数都会选择回归故里,尤其国外知名大学毕业生,回国后更容易被用人单位接纳。虽然出国留学生不断刷新,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高科技人才的需求比,毕业回国率也在不断刷新。
近来,国内外医疗现状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尤其是当海外人士惊叹于国内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准的事件,总能成为热议话题。比如,2015年12月23日,国内女星李冰冰发文为祖国医护人员点赞,讲述自己在澳大利亚的看病波折,持续二十多天高烧最终辗转回国治疗。再比如,一位在美留学的中国女生,生病昏迷前讲得最后一句话竟然是“不要叫救护车”,原因是高昂的账单费用……最近,又有一位留学归国的博士感受到了祖国医护人员的高超技艺……12日,微博ID为“@屠龙的胭脂井”发布一条帖子讲述自己在北京看牙的美好体验,“北大口腔医院的医生简直是神医,全面碾压我美国的牙医,虽然美国匹大(匹茨堡大学)牙学院已经是美国很牛的地方了。”帖子中还赞叹道,已不足以用五星来形容北大口腔医院的就医体验了,建议留美的小伙伴们可以在美国买便宜的牙科保险,不到万不得已,可以在假期回国时看牙。以下是她罗列的各种理由:据@屠龙的胭脂井微博介绍显示,是前卡内基梅隆大学认知脑成像中心博士后研究员这条微博发布后,截至目前已得到了网友上万的点赞,五千多的转发和及四千多的回复。影响力多大呢?又传回到她夸奖的医生耳朵里了……最近,一条蹿红的微博让网友们纷纷同情起离家万里的留学生来——“有个在美国留学的学姐,走在路上突然觉得眼前一黑,双腿发软,昏迷前最后一句话是,‘千万别叫救护车’。”这条微博被瞬间转发、评论过万,还登上了新浪微博的热搜榜。留学生们对此有强烈共鸣,纷纷道出在国外看病的辛酸体验,原来大家都是“谈救护车色变”、“说看病色变”。救护车跑了5分钟,要价800美元“在国内的时候我们总是抱怨看病难、看病贵,到了美国才知道,用那6个字概括国内的医疗制度太过简单粗暴,在美国看病才是分分钟要破产的节奏。”现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留学的北京姑娘Nikki告诉《青年参考》记者。Nikki说,去年年底她的脚被柜子砸伤,情急之下室友叫了救护车,虽然宿舍离医院不过5分钟车程,但事后的账单让她吓了一跳:救护车费用高达800美元,约合人民币5500元。这还不是全部。医生拍过片子后就让Nikki回家了,说未伤及骨头,休养即可。一周后,Nikki收到了来自医院的账单,挂号费700美元,不能走医保,需要自理。一个月后她收到了来自医生的账单,“原来美国的医疗系统是医院和医生分开结算的”。“对留学生来说,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看各种条款,虽然上面写了很多,但真正看懂的人没几个,只有亲身经历一回才明白在美国看病的艰辛。”Nikki说,美国的医疗服务分为公立和私人两种,如果有医保,在公立医院看病能获得一定的费用减免,但减免程度很有限。私立医院则收费高昂,但拥有比公立医院更精良的服务。Nikki提到,一位在芝加哥生活多年的朋友告诉她,那些富有的美国人是不会去公立医院看病的,原因很简单,公立医院的服务水平有限,私立医院能提供更舒适更高效的就医体验,即使费用高,照样受欢迎。“在美国生活,只要不是懒得过分,大多数人的衣食住行是没问题的,但万一不幸生了病,情况就难说了,美国的医疗费真是贵到吓人。”Nikki表示。美国医疗系统费用高昂由来已久。2013年,美国人均医疗费用为9255美元,是经合组织成员平均水平的2.7倍。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中心曾撰文分析称,医院在美国是一个强势利益集团,拥有强大的政府游说能力,往往能成功瓦解各种试图控制医院费用的努力。同时,根据美国联邦医疗保险和救助总局2015年发布的报告,美国医生的收费水平和收入水平均为全球最高,医师(含诊所)费用占了美国医疗总费用的23%。生场病,钱包“一夜回到解放前”因为一场病,钱包“一夜回到解放前”的经历在Nikki的同学和朋友中非常普遍。Nikki有个朋友半夜肚子疼,先是去了宿舍旁边的一个健康中心,因为工作人员下班,她又被紧急送往市中心的医院,结果被查出是急性阑尾炎,需要紧急手术。几个星期后,邮寄来的账单显示,那晚看病共花了3万多美元,其中CT费用是4000多美元;手术后在观察间停留是按分钟收费的,睡了一小时的费用接近1000美元。去年年底利用圣诞节假期回国时,Nikki特意到医院做了全面体检,看牙、验光配镜等,Nikki也在国内搞定。目前在加拿大读书的网友黄佳怡表示,每次回国第一件事就是看牙,其他小毛病也会忍着,留着回国看。“前年暑假牙疼得不行,吃了很多止痛药都不管用,跑去医院看大夫被诊断为智齿发炎。当时夏校已经开课了,但硬是打了个‘飞的’回国拔牙。为啥不在美国拔?因为贵到想哭。”黄佳怡表示。目前在日本京都留学的徐同学告诉《青年参考》记者,刚到日本的时候想戴牙套整牙,听说日本医疗保险不受理该项目,自费整牙至少得花120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7万多元。徐同学算了一笔账,哪怕先回国一趟,然后每3个月再回去复查一次,也比在日本看牙便宜。“我认识的留学生,几乎都是回国看牙,因为国外的口腔治疗是高消费领域,留学生往往‘谈牙色变’。”徐同学说。医生不是你想看,想看就能看如果在美国是“看病贵”,在英国就是“看病难”。“去英国前就听外教说,英国人看病的效率非常低,英国人看病采取预约制,一般的病症需要电话或现场预约,只有急症能在第一时间被受理。当地人有句戏言:没大病的没等到见医生,病就好了,有大病的没等到被治疗,人就没了。”目前在英国读博士的Melody告诉《青年参考》记者。“英国实行国民医疗保健服务(NHS),看病基本不用花钱。”Melody表示。根据前不久英国广播公司(BBC)对NHS的报道,去年英国政府在NHS上的预算是1164亿英镑。从英国民众的平均医疗费用看,救护车出动一次是344英镑,住院一天是250英镑,看一次急诊是111英镑,看一次家庭医生是44英镑,如果你购买了NHS服务,那以上项目几乎不用自费。据了解,国际学生,比如在英中国留学生,只要在当地的学习时间超过6个月,就可享受NHS福利。“留学生刚到英国时,都会被要求注册一个全科医生(GP),未来如果生病,只要打电话预约GP就可以了。不过,如果你以为看病那么简单,就大错特错了。”Melody回忆,有一次她腹部疼痛难忍,于是去找英国全科医生看病。然而,一般预约GP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3天后,Melody才见到了医生,医生进行完例行检查后开了一些止疼药,就让Melody回去了。郁闷不已的Melody这才开始研究英国看病的规矩。英国虽然有较全面的国民医保服务,但医疗体系也比较细化,一般小病去药店,症状持续去找GP,需要做化验去大医院,危及生命才能去急诊。如果你着急就随意去看急诊,未必会被受理。你一气之下,想换个医院或是找私立医院就诊?不好意思,只有你的全科医生同意并给出转诊建议,你才可能转到其他医院就诊。“即便是个小病,经过前前后后的预约和检查,可能也要拖一两个月才能获知病因。更麻烦的是,刻板严谨的英国人坚持一次预约只能看一种病,而门诊医生不分专业,直到病人做完各种检查,才会进一步通知专业医生来诊断。在就诊初期,医生开得最多的就是止疼药,这对病人来说只是减轻疼痛而已,无法缓解病情。”Melody表示。从GP转去大医院就诊的Melody,后来还想预约一个全身体检,不料医院拒绝了她的请求,原因是“若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NHS没有义务提供全身常规健康检查”。直到后来学校放春假,Melody才回国做了一次全面体检。Melody觉得,国内的“看病难”关键是看病的人多,医疗资源紧张。在英国,虽然是免费医疗,但看个病耗时太久,效果也不理想。“各国医疗体系各有优劣,不能一概而论。”
导语:北大博士留学生回国后当上了总统:以后让我儿子也来中国留学最近这些年,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这说明中国的综合实力越来越强,人们对中国的综合实力越来越认可,可前些年却不是这样的,中国的方方面面都被质疑,包括教育,其中一些人鼓吹西方教育体制远高于中国,中国教育水平低的言论甚嚣尘上,中国人似乎也举不出什么特别好的例子反驳,现在小编可以自豪的举出一个例子,证明中国的教育水平并不差!年轻的穆拉图1976年,一名叫穆拉图·特肖梅的埃塞尔比亚年轻人来到中国留学,1977年,他进入了北京大学学习,并且在1991年拿到了北大国政系博士学位,2013年,这名年轻人当选了埃塞尔比亚总统!穆拉图参观上场埃塞尔比亚是哪里呢,埃塞尔比亚位于非洲东北部,高原占全国面积的2/3,平均海拔高达3000米左右,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穆拉图就出生在这里,1976年,他作为公派生来到中国留学,现在北京语言学院学习了一年汉语基础,77年,他进入了北京大学哲学系,82年他获得了学士学位,毕业后,他回到了本国,但在1984年又回到了北大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91年博士毕业后,他回到埃塞尔比亚,凭借他的个人能力,穆拉图平步青云,最终当上了埃塞尔比亚第四任总统!穆拉图回到北大在中国的学生生涯,让穆拉图爱上了中国,他把中国当成他的第二故乡,2003年,他回访母校北京大学是说自己曾经说的是地地道道的北京话,2009年,他还作为留学生校友代表在新中国接受外国留学生60周年的活动上讲话!穆拉图还曾经表示希望有一天他的儿子也能和他一样,来到中国留学!穆拉图参加发布会穆拉图致力于与帮助自己的祖国埃塞尔比亚更强大,他的故事同时也鼓励着许多中国人,因为他的成功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成功,更是中国教育的成功,他的成功证明了中国教育也能教育出世界上最顶尖人才!穆拉图与中方代表合影十年以前,中国人总是自卑中国没有产生过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后来,莫言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但那部分看低中国教育水平的人还是不能闭嘴,说诺贝尔文学奖的客观性值得怀疑,在后来屠呦呦拿到了诺贝尔生物学和医学奖,这下这些人才闭上嘴了,其实中国一直也有人拿到过诺贝尔奖,杨振宁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时候,他的国籍还是中国,只不过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他才将自己的国籍改成了美国,但现在杨振宁又主动放弃了很多人梦想的美国国籍,回到祖国来报答祖国母亲,中国早就有了许许多多的华人顶尖人才,再加上这名非洲总统,中国教育水平低的帽子早就摘掉了!
一些文章令人揪心,比如留美70%留学生不回国,比如中国留不住人才等等危言耸听的文章。事实上是这样吗?非也,听听留学生怎么说。留学生大家都知道,大学刚刚毕业并不代表他马上成才,还需要历练才能发挥作用。而这个历练有的一两年,有的十年二十年,如此的长时间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才。而所谓的70%留美博士不回国,大多都是刚刚毕业的学生。请问一下,如果得不到锻炼,这些博士能立刻发挥作用吗?我觉得很难,如果没有经过工作经验,几乎都是理想主义。所以这个70%留美博士不回国本身就是不实际的统计数据,换一个角度,一个有工作经验的博士和一个刚刚毕业的博士,你会聘用哪个?或许应该感谢美国给予这些留学生历练的机会,让他们回国能够迅速发挥作用。看看今天科技企业的大佬们、骨干们,很多都是美国留学,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成才后才回国。比如百度的李彦宏、创新工场的李开复、拼多多的黄峥等人,都是美国留学,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而后再回国创业。从这些大佬们的经历来看,你还觉得中国留不住人才吗?什么是人才,他们会懂得历练自己,在合适的时候回国效力,而不是仅仅凭借满腔热情就说自己报国的人。我认识一个百度的高级工程师,这哥们也是美国留学,毕业后在美国发展。在此期间,家人都叫他回来,然而他还是坚持留在美国5年。然后才回国,凭借在硅谷5年的“镀金”,让他回国马上可以得到理想的职位。如果这哥们毕业马上回国,可能今天还是普普通通的码农。别说那种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话,没有锻炼,金子也会黯然失色。镀金,也是大多数高级人才非常重要的经历,或者到贫困落后的地方磨练,或者到发达地区历练。这些经历,一方面锻炼自己,一方面增加阅历。于公于私,都是人生进阶的重要过程。而美国有硅谷和华尔街,有了这两个标签,个人肯定得到更多关注,为什么一些人要片面理解为留不住人才呢?高晓松最近看了高晓松的一个节目,他采访在硅谷的成功华人,得到的答案和我们国内自媒体截然相反。比如华人比硅谷只是工程师,而印度人则是管理层,嘉宾的回答是国内机会更多,华人选择在硅谷当工程师更多是锻炼自己,工作几年就回国了。印度国内机会并不多,所以他们长留硅谷,自然可以得到更好的机会。从这不难理解特朗普为什么对在美国的中国人才进行限制了,因为中国人大概率学了技术就回国,然后成为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尤其对高技术人才的吸引有独到的眼光。逆向思维思考美国限制中国人才,不难理解中国留学生对中国的重要性了。就算留在美国,难道是长留?或者说留在美国就对中国没有贡献了?非也。留在美国对于传播中国文化也非常重要。笔者曾到德国旅行,碰到当地华人,他们已经在德国生活了三四代,甚至代表德军参加二战。因为他们的存在,让地方社区知道中国了解中国接受中国。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他们,至少这个社区的人们不了解中国。所以海外华人,他们无形间起到了宣传中国文化的作用,而不是一些自媒体说的“不为国做贡献”。结语:尽管有些反面例子,但总体来说,留美学生对中国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当年的两弹一星到今天的互联网浪潮,留美学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留美学生这个群体,坦白说今天的中国不会这么富强。我们不能因为一两个反面例子而用有色眼镜看待留学生,他们的热情和能量是我们无法估计的。文|蓝心劳尔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很多优秀的学生选择深造,我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数量很多。有人选择在国内攻读博士,也有一部分学生去国外读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建设发展,我国本土博士质量已经有所提升。但很多高校招聘博士的工作还是写明有留学经验者优先。那么本木硕士和海归硕士之间到底有哪些差异呢?一、科研环境不得不承认我国在理工科专业方向上,我国科研经验比较少,很多高新科技领域没有一些外国发达,人文学科方面也存在不足。很多欧美国家的科研经验比较丰富,优秀的老师比较多,学校给博士提供了很多先进的科研设备,科研资源比较丰富。外国还有很多前沿研究项目,激励机制比较好,奖金丰富。虽然我国科研资源比较丰富,但总体科研环境还是不如一些欧美国家,外国一些名校和研究所的科研设备和技术都是世界一流的,我国只有少数重点大学和科研所资源设备比较先进,剩下院校的科研环境确实一般。二、视野格局海归博士可以接触到先进前沿的科研项目,参加一些国际交流会,可以和一些优秀的外国学者交流,外国名校的老师也非常优秀,对博士的科研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这样的学术科研环境下,海归博士的学术视野比较开阔,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格局也更加高。而国内的名师数量有限,学术峰会的数量和级别也是有限的,本土博士的科研视野格局就会受到影响。三、就业发展很多优秀的留学博士可能会留在外国继续做科研,也有一些海归博士回来找工作。海归博士的就业发展还要看毕业院校、科研成果、个人能力,所以并不是所有海归博士发展前景都非常好。当然名校毕业的海归博士,科研成果还比较丰硕,回国的就业机会都比较好。如果要在高校任教,那留学经历还是挺重要的,因为高校希望老师要有科研学术能力,还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新鲜的事物。四、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其实一个博士的成绩还是要看个人,很多海归博士并不是非常有优秀,科研成果和本土博士差不多,学术水平也差不多。我国本土博士的科研成果也逐渐增多,很多学术论文得到了国际认可,这也是非常可喜的,看到了我国高等人才的潜力。所以一些企业和院校确实没有必要只关注是否有留学经历,本土博士也非常优秀。根据以上四点分析看来,海归博士和本土博士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享有的科研资源、国际视野等方向,海归博士的科研前景更好。而博士的就业发展还是要看个人的能力和科研成果,所以即使海归博士有一定优势,也不能过分崇拜,企业和高校要客观看待海归博士和本土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