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六盘水师范学院招收69名新生公告,无笔试麻妹子

六盘水师范学院招收69名新生公告,无笔试

六盘水师范学院是200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本科院校,地处享有“中国凉都”美誉的贵州省六盘水市,是“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条件引进博士教授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一)具有博士学历学位证书,能胜任教学科研工作,能为学科建设做出较大贡献,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年龄在50周岁以下;(二)具有教授职称,有很好的发展潜力,能胜任教学科研工作,能为学科建设做出较大贡献,年龄在50周岁以下;(三)具有博士学历学位证书和教授职称,有很好的发展潜力,能胜任教学科研工作,能为学科建设做出较大贡献,年龄在50周岁以下。待遇(一)住房或安家补贴1.对于引进的博士教授,学校提供一套住房或给予安家费补贴,但两种方式只能选择其中一种。(1)选择住房的,学校无偿提供120平方米的住房一套(对“特殊人才”、“紧缺人才”,学校无偿提供的住房面积为150平方米)。服务年限期满后产权办给个人。(2)选择安家费的,学校给予安家费补贴(含市补贴部分)50万元(对“特殊人才”、“紧缺人才”,给予安家费补贴60万元)。既有博士学历学位又有教授职称的,另加10万元安家费补贴。安家费补贴分3次支付,引进的第一年支付60%;引进的第二年支付20%;引进的第三年支付20%。2.引进博士教授中夫妻双方均具有博士学历学位或教授职称的,其待遇按各自的条件分别执行。(二)奖励对引进的教授(无博士学历学位的),在学校工作期间攻读博士学历学位,取得博士学历学位后,学校按《六盘水师范学院教职工攻读博士学历学位办法(修订)》规定给予35万元的安家费补贴。(三)科学研究1.对引进的博士教授,学校安排相应的科研启动经费,其中自然科学类提供科研启动经费10万元,人文社科类提供科研启动经费5万元。根据项目实施情况经考核可给予继续支持。2.对引进的博士教授,根据其所在团队和平台的建设需要,经论证审批,学校可为其配备建设经费。人文社科类最多可提供50万元科研条件平台建设经费,自然科学类最多可提供100万元科研条件平台建设经费。3.对引进的博士教授,根据其学术业绩和发展潜力,通过遴选可定岗为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四)职称对引进的博士,可根据其学术、专业技术水平直接聘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不受学校岗位职数和结构比例限制;对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可直接聘用到对应的专业技术岗位,不受学校岗位职数和结构比例限制。按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规定,对引进的具有博士学历学位的专业技术人才,可直接聘为专业技术职务七级岗位,聘期为三年,三年后未评聘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不再享受七级岗位待遇。学校内部实行“低职高聘”政策。对引进的博士,视其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由其自行选定岗位,学校进行年度考核合格后,按选定岗位与专业技术职务七级岗位的工资差额兑现“年度低职高聘待遇”。(五)配偶子女对引进博士教授的配偶,符合学校引进或调入条件的,根据学校的岗位设置情况可引进或调入学校工作;符合地方有关单位调入或引进条件的,学校协调地方有关部门办理。学校帮助联系其子女入学入托。服务年限引进博士教授的基本服务期为八年。学校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明湖路288号作者/来源:六盘水中公教育#社会百态# 内容如有不妥,请点击头像-私信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

傲爷刀

六盘水师范学院为何被称为贵州最美大学?原因要去过才知道

贵州被称为中国公园省,是中国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结合得最完美的区域之一。贵州有许多高校处于山水之间,颜值不错,其中位于中国凉都六盘水的六盘水师范学院,就是其中的代表。有不少人说,六盘水师范学院是贵州最美的大学之一,你来看看是不是。六盘水师范学院的校园风光,六盘水师范学院与明湖国家湿地公园融为一体,背靠青山,面临湖泊,山清水秀,如诗如画。尤其是这所大学的校园建筑,曲线优美,独具一格,和山水相映,构成一幅美景。六盘水师范学院就是一幅山水画廊,行走其间,宛若进入了星级景区,青山叠翠,湖水倒映青山和建筑群,成为一景。清晨,雾绕校园,如梦如幻。黄昏,夕阳西下,如诗如画。春夏秋冬,四季分时,六盘水师范学院也呈现不同几格的风景。尤其是冬天,雪映校园美若画,行走在校园之中,就是行走在景区之中。六盘水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市共建、以市为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普通本科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前身是1979年成立的贵州师范学院六盘水专科班,2009年3月,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六盘水师范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是一所高颜值的大学,被称为贵州最美大学之一。

打劫

中国凉都,滇黔相交——六盘水师范学院

六盘水师范学院坐落在我国西南地区贵州省与云南省交界的六盘水市。六盘水处在乌蒙山区,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的称号(夏季平均气温19.7℃,冬季平均气温3℃),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和物流集散中心之一,管辖2个区(包括六枝特区)、1个县级市(即盘州市)、1个县。六盘水师范学院地址位于钟山区明湖路育才巷19号。学校历史1978年,贵阳师范学院(现在的贵州师范大学)六盘水大专班建立,分别在六枝特区、盘县特区(现盘州市)、水城特区(现水城县)办学;1980年,三地办学改为在水城特区集中办学;1984年,贵州省决定将六盘水教师进修学校并入贵阳师范学院六盘水大专班;1985年,贵州省将其设立为六盘水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国家教委批准其升格为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贵州省将六盘水师范学校并入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贵州省将六盘水体育运动学校并入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六盘水师范学院;2013年,六盘水师范学院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优势专业六盘水师范学院现在共有13个二级学院,37个本科专业,12个专科专业,1所附属中学(六盘水市第二实验中学)。学校的采矿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六盘水的煤矿是我国南方少有的大型煤矿);省级重点学科有动物学、植物学、物理与电子等;学校的植物生理学、植物学为省级精品课程(乌蒙山区植物资源丰富,二本高校需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科研实力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贵州省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工程中心;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1个:煤系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验室;省级科研平台1个:贵州省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科研实验平台;省级合格实验室(主要为配合学校的师范类专业的发展):基础物理实验室、基础生物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从这些省级重点平台,我们可以看出,六盘水师范学院虽然是师范类高校,但实际上已经发展为师范专业为基础,工程专业(采矿业)为发展引擎的综合性高校。此外,学校的科研机构还有乌蒙山发展研究院、地域文化研究所、翻译研究中心(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间的翻译)、“三线”建设文化研究中心(三线建设是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为预防第三次世界大战而做的大规模建设运动)、六盘水中药材研发中心等。由此可见,虽然贵州省在大力扶持学校的工程采矿专业,但是学校并没有放弃人文社科的发展。发展前景学校虽然位于大西南地区,但是学校所在地六盘水、贵州省这些年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学生的就业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对于处在二本分数段靠后的同学,且家乡也在西南地区,那么这所学校可以考虑一下。

有间

六盘水师范学院建校40周年回眸

风雨兼程办学路 立德树人著华章 ——六盘水师范学院建校40周年回眸1978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贵阳师范学院六盘水大专班成立,凉都大地高等教育的种子开始萌芽;1985年,该校更名为六盘水师范专科学校;2009年,升格为六盘水师范学院,拉开了本科院校建设发展的序幕。时光荏苒,斗转星移,40年岁月变迁,在今天的明湖畔留下了深刻印记——昔日的“大专班”已经渐渐远去,蓝天下,碧水旁,万绿葱茏间,楼宇林立,书香沁人,“贵州最美大学校园”在青山碧水间拔地而起,令人惊艳。40年,风雨兼程,沧桑巨变;40年,春华秋实,灿烂辉煌。从建校之初的艰辛创业,到在改革开放春风里兴校强校之路的孜孜以求,六盘水师范学院秉承“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担负起播撒真知、传承文明、立德树人、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累计向社会输送了3万余名各界英才,在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为打造优质高等教育、提升城市文化品牌和底蕴、促进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六盘水师范学院金秋一景。校园之晨。学生正在操作综合数字电子实训台。生物标本馆。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教师正带领学生做实深秋的师院。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湖光山色相映,书声鸟鸣共和,“贵州最美大学校园”声名远播一所好的大学,离不开良好的校园环境及完善的基础设施。对于这一点,师院人底气十足,自豪满满。2017年,一场“贵州最美大学校园”网上评议活动引人眼球。夺得“桂冠”的是位于明湖国家湿地公园旁的六盘水师范学院。一时间,学校美名远播,其“高颜值”的校园风光风靡了朋友圈,获得了众多网友的频频点赞。时光回溯,40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荒山野岭,所谓校园,不过是“几排干打垒,办公室前有蛙鸣”。到2013年,学校建筑面积也仅为12.9万平方米,远远落后于国内同类高校的平均水平。对此,现任六盘水师范学院矿业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宝钢教育奖”获得者艾德春的感触尤深。2008年,刚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的艾德春,于千里之外的山东来到六盘水师范学院,踌躇满志地准备开启他的教育生涯。谁知,“丰满”的理想遭遇了“骨感”的现实。那时的师院,校内设施简陋不堪,一栋陈旧的教学楼,几栋设施落后的学生宿舍,老师们全都挤在一间屋子里办公,路是泥巴路,坑坑洼洼,一下雨,泥浆能把鞋淹没……“当时的师院就几栋旧房子,连开会的地方都腾不出来。”艾德春回忆说。2009年,学校升本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发展,累计投入建设资金约16亿元。由此,学校建设驶入了“快车道”。如今,物联网实验室、3D导游模拟实训室、基础生物学实验中心,一个个实验室相继建成,校园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目前,学校占地面积达1310亩,校舍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逾亿元,馆藏图书100余万册,建成了“2×40G核心、万兆骨干、千兆到桌面”的高速校园网。湖光山色相映,书声鸟鸣共和。优美的校园风光、完善的设施设备、怡人的育人环境,为学校赢得了“贵州最美大学校园”的美誉,并被评为“省级文明校园”和“省级人文社科示范基地”。2017年,来自新疆的张成,为与两地分居的爱人在一起,选择来到六盘水师范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任职时,有了与艾德春老师截然不同的感受。进入校园,只见博学楼、图书馆比肩而立,体育馆如一片荷叶亭亭玉立于明湖,勤学楼、奥学楼、翰学楼顺着龙山蜿蜒展开,“生态环境特别好,每天早上从教师宿舍沿着龙山步道到教学楼,一路的风景让人心情愉悦。”张成说。优美的校园环境,浓厚的文化气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子前来求学。今秋开学季,六盘水师范学院迎来新生。化学系一班新生,来自河北秦皇岛的张硕一进入校园就惊喜不已,“没想到,学校竟这么美!”见惯了北方粗犷风貌的孩子,对校园内的南方秀丽风光深感惊艳。他说,这里风景好、气候好、人更好,毕业后要留在这里,把根扎在六盘水。目前,师院在校生规模已达9800人。其中,2018年高考共录取新生约3900名,录取分数线远超贵州二本分数线。内涵建设日渐丰厚——建强教师队伍,培育时代新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有了质的提升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式正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这意味着,办好一所大学,仅有“大楼”远远不够,还得在教学质量提升上下功夫,抓好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如何适应新形势,推动学校向前发展?六盘水师范学院面临新的挑战。“大师”,成为学校推动内涵建设的关键——抓住“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个“牛鼻子”,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针对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现状,稳步扩大专任教师规模,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与此同时,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并积极参加全国人才招聘会、贵州人才博览会,加大引进人才力度,提高引进人才待遇,吸引全国各地青年才俊加入学校。学校将“人才强校”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和头等大事,紧紧抓住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如今,在近800名教职工中,有教授、副教授300余人,博士、硕士400余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随着教师队伍质量和结构的不断改善,一支高学历、高层次的青年教师队伍正日益成为学校未来更好更快发展的中坚力量。学生,成为学校推动内涵建设的重点——立德,才能树人。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六盘水师范学院把“德”放在了首位,在加强学生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培养学生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同时,在增长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时光,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倡导并推动学生培育文艺和体育两项高雅爱好、阅读和思考两个良好习惯、写作和交流两个基本能力。清晨,知行广场、龙山步道上,书声朗朗,众多学子抓紧时间进行晨读;夜晚,“经典精讲百堂课”在博学楼开讲,精心选取的国学经典,潜移默化地提升着师生的人文素养;晚自习后,朦胧夜色中跑步的学生,成为校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一个个场景,成为师院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培育时代新人的生动实践。全校学生综合素质有了大提升,创新活力不断迸发。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贵州赛区共74件作品进入终审决赛,师院就有4件作品入围,名列市州高校前茅。在艰难曲折、峰回路转中,师院攀登上了一个又一个山峰。2013年,获得了学士学位授予资格;2015年,通过了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6年,被纳入贵州省“十三五”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7年,开始与辽宁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近年来,该校大学生就业率保持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并逐年稳步提升。2018年应届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人数达31名。同时,自2009年升本以来,师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2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7项,省部级项目180余项。指导大学生参加全国各类竞赛活动,获得国家级奖项50余项、省部级奖项360余项。其中部分科研成果实现就地转化,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产生了较好的效益。未来发展前景可期——抓改革促转型强内涵,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六盘水师范学院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加强内涵建设,加快转型发展,通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学科专业结构更加合理,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建成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六盘水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周斯弼认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同年诞生,“改革”赋予了这所学校深刻的内涵。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改革”为学校的加速发展增添了动力、激发了活力。唯有牢牢抓住“改革”关键一招,促转型强内涵,从学校校情出发,拿出创新性的举措,才能走出一条后发赶超之路。如何才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让学校独具特色?“地处六盘水,就应该要思考,我们能为六盘水干什么?”六盘水师范学院校长何林认为,学校“生”于斯“长”于斯,助力地方经济腾飞责无旁贷。依托六盘水丰富的能源资源、生物资源等,探寻地方经济发展之“需”,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型科研,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学校也就有了自身特色。围绕新的奋斗目标,六盘水师范学院远谋近施,脚步铿锵——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聚焦聚力打好教育教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人才队伍建设、教风学风建设“四大攻坚战”,夯实发展基础,破解发展难题。精心打造书香名湖、生态明湖、文化明湖、科技明湖、健康明湖、智慧明湖“六个明湖”,努力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深化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台湾大叶大学、泰国博仁大学、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坚持“人才共育、平台共建、研发共推、成果共享”原则,加强与地方、行业、企业的沟通合作,推动校地互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以学校章程为统领,构建涵盖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领域且相互衔接配套的制度体系,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立足六盘水、融入六盘水、服务六盘水”,在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征程中,六盘水师范学院广大师生信心倍增、步伐稳健。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展未来任重而道远。这所年轻而富有活力的高校正紧盯目标,砥砺前行,续写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篇章!发展历程1978年3月开办贵阳师范学院六盘水师范大专班。1978年10月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六盘水大专班。1985年1月成立六盘水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6月更名为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12月六盘水师范学校建制撤销,并入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9月六盘水体育运动学校并入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3月,成立六盘水师范学院,正式拉开六盘水师范学院作为本科院校建设发展的序幕。2011年7月,省委、省政府配备了学校领导班子,学校步入发展的艰苦创业期。2012年,学校启动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前期准备工作。2013年,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2014年,学校全面推进迎评促建各项工作,软件和硬件建设突飞猛进,校园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15年6月,学校召开第一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目标、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2015年11月,学校全面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6年10月获得通过,实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15年12月,学校被确立为贵州省首批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6年,学校被增列为贵州省“十三五”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7年,学校成为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高校,各项工作转入内涵建设期。教学科研成果近3年来教育教学改革有新进展、新突破。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校级建设182项,省级144项、国家25项。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建设省级本科教学项目20项,其中: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18项,卓越人才培养计划1项,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项。建设校级本科教学工程104项,其中:双语课程11门;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9门,结题验收2门;建设精品课程20项;建设卓越人才培养计划5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4项;建设专业综合改革项目7项;建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48项。教学成果有新突破。2017年评选出校级教学成果奖18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2018年获贵州省第九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2017年12月28日,六盘水师范学院与贵州珉汇循环经济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专利转化协议,其专利“一种洗沙机”和“自动可调分流阀”成功实现转化,师院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零的突破。2018年1月4日,六盘水师范学院“中国凉都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以申创评估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得2017年省级人文社科示范基地,这是师院人文社会科学获得的第一个省级平台。2018年4月9日,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与六盘水师范学院签署科教合作协议。2018年8月26日,六盘水师范学院与辽宁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的首批硕士研究生进校就读。2018年1月18日,市科技局借鉴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模式与六盘水师范学院和水城县委宣传部联合建立的,六盘水市第一个科技小院“六盘水市科学技术局台沙科技小院”在水城县杨梅乡台沙村揭牌成立。2018年4月23日,六盘水师范学院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积极开展院士工作站的建设工作,加大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合作力度,依托刘中民院士团队,就师院建设“贵州省能源低碳催化与工程院士工作站”达成合作共识。目前师院已完成了院士工作站申请书、论证报告撰写和现场评估等相关工作。(六盘水日报)责任编辑:赵江值班主任:刘加飞值班总编:杨小天

若叶

六盘水师范学院80后女教授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第一作者文章

近日,记者从六盘水师范学院了解到,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陈红及其所在团队,于北京时间2020年6月11日,在国际顶尖期刊《Nature》杂志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在中国云南省东部富含软躯体化石保存的寒武纪地层里发现了一个新的多毛类动物,距今约5.14亿年前。研究表明该动物属于现生多毛纲的长手沙虫科,是目前已知的现生环节动物支系的最早化石记录,为了解环节动物的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也揭示了寒武纪环节动物的生态和形态多样性。环节动物是当今动物界中一个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的重要门类,广泛分布于各种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中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毛类动物是环节动物中物种最丰富、进化历史最悠久的一个类群,身体具有成对带刚毛的疣足,主要生活在海洋中。对早期多毛类动物的研究一直是揭示环节动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研究热点之一。陈红不仅是六盘水师范学院的一名副教授,目前还是即将毕业于云南大学动物学研究和古生物学的博士生,从2015年开始,她便倾注于该项研究。通过近4年的不断努力,她的付出获得了回报。六盘水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陈红2016年我们采集到了丹尼多毛虫的化石,但是由于这种化石以前没有被发现过,因此没有被重视。直到2018年一个外国学者来作报告,他研究的东西与这个非常相关,也就启发了我,跟他一起合作,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进一步揭示出它内部的结构特征。在2019年1月份的时候我们完成了初稿,在10月底的时候投出去了,在2020年3月底的时候,这篇文章终于被接受了。当时我非常的兴奋,因为我从2016年到2020年,历经4年的时间,这项研究被认可了,这么多年的努力和辛苦是非常值得的。尽管环节动物是当今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动物门类,它们在寒武纪早期地层中的化石记录却非常罕见,陈红及其所在团队的该项研究成果显示,丹尼多毛虫属于现生多毛类环节动物中的长手沙虫科,具有一个典型的铁楸状头部和一对细长的触须,这是现生环节动物支系的最早化石记录。六盘水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陈红我们这个丹尼多毛虫的发现从生物多样性方面来说,因为它是冠群环节动物最早的化石记录,就证明了在早寒武(纪)的时候,冠群环节动物和干群环节动物它们是共存的。这也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方式的多样性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证据。成果的发表,激发了陈红今后对古生物学科的进一步探索。她表示,希望能发挥自己所学,组建属于自己的研究团队,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做出新的贡献。六盘水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副教授 陈红今后我有这么几个想法,首先是要加强与其他高校之间的合作和研究,第二就是加强我们六盘水师范学院,二级学院之间的合作和研究,第三我还希望在学校的支持下,能够组建自己的古生物的研究团队。期望有更多古生物方面的一些新发现,和一些重要成果的发表。据介绍,陈红副教授与其英国牛津大学的合作伙伴Luke Parry(卢克·佩里)博士为该成果共同第一作者,云南大学侯先光教授、马晓娅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作为该成果第三完成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表示,今后不仅会全力支持陈红的学术研究,更会做好学校人才培养等相关工作。六盘水师范学院院长何林这次陈红老师取得了这么大一个成就,我想是我们学校这么多年以来,关心关注人才成长的一个真实的案例。今后我校将继续不断创新,人才成长的机制、体制,着力营造好学校人才培养的环境,特别是在引、留、培、用上下好功夫,争取我校有更多的学者、有更多的成就展现给大家。全媒体记者:于涛 左宇编辑制作:视听凉都微信公众号总监制:李松涛监制:奚宽军执行监制:黄向东全媒体编辑:方妍 沈颖余忠翠(实习生)

夺命债

优秀!六盘水师范学院80后女教授一作发Nature!

近日,六盘水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陈红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A Cambrian crown annelid reconciles phylogenomics and the fossil record”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在云南发现了一个距今约5.14亿年叫做丹尼多毛虫(Dannychaeta tucolus)的寒武纪新属种。这也是目前已知的现生环节动物支系的最早化石记录,为了解环节动物的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也揭示了寒武纪环节动物的生态和形态多样性。陈红现为六盘水师范学院校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09年从四川大学生科院硕士毕业后,6月开始在六盘水师范学院任教)、云南大学在读博士,六盘水师范学院作为完成单位之一,该论文系她在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成果之一。陈红副教授和英国牛津大学的合作伙伴Luke Parry博士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的侯先光和马晓娅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陈红,女,1983年生。2006年本科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2009年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专业,2009年6月起在六盘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任教,主要教授的课程有《普通动物学》、《普通动物学实验》等,主要从事两栖爬行类动物研究,2015年9月在云南大学进化生物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环节动物(身体分节的蠕虫)是动物界中一个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的重要门类,广泛分布于各种陆地和海洋,在生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常见的蚯蚓、水蛭和沙蚕。多毛类动物是环节动物中物种最丰富、进化历史最悠久的一个类群,身体具有成对带刚毛的疣足,主要生活在海洋中。对早期多毛类动物的研究一直是揭示环节动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研究热点之一。云南省寒武纪早期丹尼多毛虫Dannychaeta tucolus复原图(Robert Nicholls绘)云南省东部寒武纪地层丰富,盛产特异保存了软躯体的寒武纪动物化石。各主要动物类群在这些特异埋藏的寒武纪岩石中已经广泛出现,为了解早期生物多样性大爆发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证据。然而,尽管环节动物是当今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动物门类,它们在寒武纪早期地层中的化石记录却非常罕见,这导致科学家们在研究环节动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有力的化石证据。来自云南大学、六盘水师范学院、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大学和布里斯托大学的国际科学家团队6月11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描述了一个叫做丹尼多毛虫(Dannychaeta tucolus)的寒武纪新属种。丹尼多毛虫Dannychaeta tucolus(陈红供图)研究表明,云南省寒武纪早期多毛类环节动物丹尼多毛虫Dannychaeta tucolus属于现生多毛类环节动物中的长手沙虫科(Magelonidae),具有一个典型的铁锹状头部(shovel-headed)和一对细长的触须(palps)。这是现生环节动物支系的最早化石记录,表明丹尼多毛虫和现生环节动物同由一个最近共同祖先演化而来,统称为环节动物冠群。此前已报道的寒武纪环节动物则均为环节动物的原始远祖。此外,不同于其他已报道的寒武纪环节动物,研究显示丹尼多毛虫营管居固着生活。现生的多毛类动物中有许多物种营管居或固定穴居的生活模式,以此来躲避捕食者或在捕食过程中隐藏自己,通常被称为固着类环节动物。现代生物学家通过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认为固着类环节动物应该代表环节动物进化树中一个比较古老的支系,但直到现在,固着生活方式一直未在早期的环节化石中发现。陈红博士已发表的部分文章:我国三种树蛙骨骼系统的比较研究.陈红,李松,熊荣川,田应洲.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3):3128-3132.山溪鲵皮肤系统的显微观察. 陈红.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4):3354-3357.贵州省六盘水明湖国家湿地公园脊椎动物调查研究. 陈红,李松,熊荣川,田应洲.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 25(6):1-20.普通动物学教学改革探索. 陈红,李松,熊荣川,田应洲.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贵州省蛇类新纪录.陈红,田应洲2010. 四川动物. 29(2):305山溪鲵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解剖. 陈红,陈欣,赵尔宓. 2009. 四川动物. 28(4):565—568.华西雨蛙景东亚种的骨骼研究. 陈红,田应洲,李松,熊荣川. 2010.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2(6):1—5.泸县沼水蛙16SrRNA基因克隆与系统发育分析. 熊荣川,田应洲,李松,陈红.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25 (5): 38-42.山溪鲵头部肌肉大体解剖. 陈欣,陈红,赵尔宓. 2009. 四川动物. 28(3):417—421.贵州省六盘水市双桥水库脊椎动物资源调查研究. 李松,田应洲,陈红.2009.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1(6):1—6.贵州省六盘水市双桥水库底栖动物调查研究.李松,田应洲,陈红. 2010.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2(3):78—80.龙里瘰螈骨骼系统的研究.李松,田应洲,熊荣川,陈红. 2009 贵州农业科学. 37(12):142—144.织金瘰螈骨骼系统的解剖研究. 李松,田应洲,熊荣川,陈红.2010. 四川动物.29(1):56—62

七面人

优秀!六盘水师范学院80后女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发了篇Nature!

近日,六盘水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陈红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A Cambrian crown annelid reconciles phylogenomics and the fossil record”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在云南发现了一个距今约5.14亿年叫做丹尼多毛虫(Dannychaeta tucolus)的寒武纪新属种。这也是目前已知的现生环节动物支系的最早化石记录,为了解环节动物的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也揭示了寒武纪环节动物的生态和形态多样性。陈红现为六盘水师范学院校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09年从四川大学生科院硕士毕业后,6月开始在六盘水师范学院任教)、云南大学在读博士,六盘水师范学院作为完成单位之一,该论文系她在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成果之一。陈红副教授和英国牛津大学的合作伙伴Luke Parry博士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的侯先光和马晓娅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陈红,女,1983年生。2006年本科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2009年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专业,2009年6月起在六盘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任教,主要教授的课程有《普通动物学》、《普通动物学实验》等,主要从事两栖爬行类动物研究,2015年9月在云南大学进化生物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环节动物(身体分节的蠕虫)是动物界中一个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的重要门类,广泛分布于各种陆地和海洋,在生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常见的蚯蚓、水蛭和沙蚕。多毛类动物是环节动物中物种最丰富、进化历史最悠久的一个类群,身体具有成对带刚毛的疣足,主要生活在海洋中。对早期多毛类动物的研究一直是揭示环节动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研究热点之一。云南省寒武纪早期丹尼多毛虫Dannychaeta tucolus复原图(Robert Nicholls绘)云南省东部寒武纪地层丰富,盛产特异保存了软躯体的寒武纪动物化石。各主要动物类群在这些特异埋藏的寒武纪岩石中已经广泛出现,为了解早期生物多样性大爆发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证据。然而,尽管环节动物是当今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动物门类,它们在寒武纪早期地层中的化石记录却非常罕见,这导致科学家们在研究环节动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有力的化石证据。来自云南大学、六盘水师范学院、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大学和布里斯托大学的国际科学家团队6月11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描述了一个叫做丹尼多毛虫(Dannychaeta tucolus)的寒武纪新属种。丹尼多毛虫Dannychaeta tucolus(陈红供图)研究表明,云南省寒武纪早期多毛类环节动物丹尼多毛虫Dannychaeta tucolus属于现生多毛类环节动物中的长手沙虫科(Magelonidae),具有一个典型的铁锹状头部(shovel-headed)和一对细长的触须(palps)。这是现生环节动物支系的最早化石记录,表明丹尼多毛虫和现生环节动物同由一个最近共同祖先演化而来,统称为环节动物冠群。此前已报道的寒武纪环节动物则均为环节动物的原始远祖。此外,不同于其他已报道的寒武纪环节动物,研究显示丹尼多毛虫营管居固着生活。现生的多毛类动物中有许多物种营管居或固定穴居的生活模式,以此来躲避捕食者或在捕食过程中隐藏自己,通常被称为固着类环节动物。现代生物学家通过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认为固着类环节动物应该代表环节动物进化树中一个比较古老的支系,但直到现在,固着生活方式一直未在早期的环节化石中发现。陈红博士已发表的部分文章:我国三种树蛙骨骼系统的比较研究.陈红,李松,熊荣川,田应洲.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3):3128-3132.山溪鲵皮肤系统的显微观察. 陈红.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4):3354-3357.贵州省六盘水明湖国家湿地公园脊椎动物调查研究. 陈红,李松,熊荣川,田应洲.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 25(6):1-20.普通动物学教学改革探索. 陈红,李松,熊荣川,田应洲.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贵州省蛇类新纪录.陈红,田应洲2010. 四川动物. 29(2):305山溪鲵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解剖. 陈红,陈欣,赵尔宓. 2009. 四川动物. 28(4):565—568.华西雨蛙景东亚种的骨骼研究. 陈红,田应洲,李松,熊荣川. 2010.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2(6):1—5.泸县沼水蛙16SrRNA基因克隆与系统发育分析. 熊荣川,田应洲,李松,陈红.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25 (5): 38-42.山溪鲵头部肌肉大体解剖. 陈欣,陈红,赵尔宓. 2009. 四川动物. 28(3):417—421.贵州省六盘水市双桥水库脊椎动物资源调查研究. 李松,田应洲,陈红.2009.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1(6):1—6.贵州省六盘水市双桥水库底栖动物调查研究.李松,田应洲,陈红. 2010.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2(3):78—80.龙里瘰螈骨骼系统的研究.李松,田应洲,熊荣川,陈红. 2009 贵州农业科学. 37(12):142—144.织金瘰螈骨骼系统的解剖研究. 李松,田应洲,熊荣川,陈红.2010. 四川动物.29(1):56—62来源 | 六盘水师范学院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384-8http://www.lpssy.e.cn/smkxx/2020/0611/c1659a59252/page.htmhttp://www.lpssy.e.cn/smkxx/2015/0623/c1560a19791/page.htm

夫有土者

六盘水师范学院举行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

秋日的金风捎来约定的信笺。10月11日上午,六盘水师范学院2000余名新生相会学校体育馆,带着老师和家长的殷切祝福,共同开启人生绚丽新华章。开学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国旗护卫队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主席台,护送鲜艳的五星红旗正步走向旗杆,举行升国旗仪式。升旗结束后,进入到全体新生现场集体佩戴校徽的环节,这个庄严的举动象征着新生从此刻起成为了学校的一员。接下来《劝学》的朗诵声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在体育馆内回荡起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典礼上,六盘水师范学院校长何林深情寄语全体新生,弘扬好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练就新时代开创伟大事业的本领、锤炼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思想品德,不负青春韶华,建功伟大时代。此外,教师代表、高年级学生代表、新生代表各进行了发言。   开学典礼在校歌《扬帆远航》的歌声中落下帷幕。据悉,本次开学典礼学校进行了实况网络直播,线上观看观众超过2.3万人次,让不能来到现场的师生和新生家长共同见证2020级新同学新征程的开始。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谌晗编辑 谢勇勇编审 马刚

余祭

贵州省最美大学校园,明湖之滨,六盘水师范学院

明湖之滨,响水河畔。六盘水师范学院(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六盘水师院,她是贵州省与六盘水市共建、六盘水市建设为主的省属师范类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这里是贵州省省级教师发展中心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学院代码4152010977,她地处有中国凉都之称的六盘水市钟山区明湖路;因与明湖国家湿地公园融为一体,被誉为贵州最美大学校园。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她是由河流、库塘、森林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六盘水中心城区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乌江上游支流水城河的源头;由龙贵地水库、窑上水库、水城河源头段、明湖村湿地、明湖小山峡(一线天)五个湿地以及师院人工湖组成学院占地面积1315亩,馆藏图书160余万册,有全日制在校生1.1万,成人教育学生4500多人;现有教育科学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矿业与土木工程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5个二级学院;有乌蒙山发展研究院、布依文化研究中心、贵州省矿山装备数字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设有涵盖工学、理学、教育学、文学等10个学科门的44个本科专业,部分专业按大类招生。1978年贵阳师范学院六盘水大专班成立,有原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特区三个办学点。1980年集中到原水城特区朝阳新村(今钟山区职业中学)办学,仍名贵阳师范学院六盘水大专班。1984年六盘水市教师进修学校并入贵阳师范学院六盘水大专班;同年撤销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特区这三个特区的师范学校,集中在今明湖路(原六盘水市机关子弟学校)办学,定名为六盘水师范学校。1985年1月贵阳师范学院六盘水大专班更名六盘水师范专科学校。1987年六盘水市体育运动学校成立。1993年6月再次更名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同年六盘水师范学校迁至松坪南路(今六盘水师范学院附中)办学。2003年9月六盘水市师范学校并入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9月六盘水市体育运动学校并入。2009年3月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六盘水师范学院。2015年12月被确定为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试点学校。2017年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目前与辽宁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大连大学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校歌《扬帆远航》乌蒙磅礴,地久天长,凉都学子,沐浴朝阳。我们踏着书籍的阶梯,勇攀高峰奋发图强!啊!啊!你是文明的殿堂殿堂!培育我们茁壮成长。成就我们人生的辉煌,成就我们摇篮摇篮!成就我们人生的辉煌,成就我们人生的辉煌,成就我们人生的辉煌。扬帆远航,扬帆远航。北盘红水,千年流淌,薪火传承,桃李芬芳。我们积蓄知识的力量,大鹏展翅蓝天翱翔!啊!啊!你是熊熊的火焰,照亮我们心中的梦想。你是希望的灯塔火焰火焰!,照亮我们心中的梦想。引导我们扬帆远航,引导我们灯塔灯塔!引导我们扬帆远航,引导我们扬帆远航,引导我们扬帆远航。扬帆远航,扬帆远航。学院注重对外交流合作,先后与与马来西亚国立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华北科技学院等国内外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建校以来始终秉持“厚德博学,范行求真”的校训;遵循“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面向未来学院坚持以转型发展为主线,致力于建成一所特色鲜明、部分学科专业在同类高校中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努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地狱变

优秀!六盘水师范学院80后女教授一作发Nature

近日,六盘水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陈红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A Cambrian crown annelid reconciles phylogenomics and the fossil record”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在云南发现了一个距今约5.14亿年叫做丹尼多毛虫(Dannychaeta tucolus)的寒武纪新属种。这也是目前已知的现生环节动物支系的最早化石记录,为了解环节动物的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也揭示了寒武纪环节动物的生态和形态多样性。陈红现为六盘水师范学院校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09年从四川大学生科院硕士毕业后,6月开始在六盘水师范学院任教)、云南大学在读博士,六盘水师范学院作为完成单位之一,该论文系她在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成果之一。陈红副教授和英国牛津大学的合作伙伴Luke Parry博士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的侯先光和马晓娅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陈红,女,1983年生。2006年本科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2009年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专业,2009年6月起在六盘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任教,主要教授的课程有《普通动物学》、《普通动物学实验》等,主要从事两栖爬行类动物研究,2015年9月在云南大学进化生物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环节动物(身体分节的蠕虫)是动物界中一个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的重要门类,广泛分布于各种陆地和海洋,在生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常见的蚯蚓、水蛭和沙蚕。多毛类动物是环节动物中物种最丰富、进化历史最悠久的一个类群,身体具有成对带刚毛的疣足,主要生活在海洋中。对早期多毛类动物的研究一直是揭示环节动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研究热点之一。云南省寒武纪早期丹尼多毛虫Dannychaeta tucolus复原图(Robert Nicholls绘)云南省东部寒武纪地层丰富,盛产特异保存了软躯体的寒武纪动物化石。各主要动物类群在这些特异埋藏的寒武纪岩石中已经广泛出现,为了解早期生物多样性大爆发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证据。然而,尽管环节动物是当今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动物门类,它们在寒武纪早期地层中的化石记录却非常罕见,这导致科学家们在研究环节动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有力的化石证据。来自云南大学、六盘水师范学院、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大学和布里斯托大学的国际科学家团队6月11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描述了一个叫做丹尼多毛虫(Dannychaeta tucolus)的寒武纪新属种。丹尼多毛虫Dannychaeta tucolus(陈红供图)研究表明,云南省寒武纪早期多毛类环节动物丹尼多毛虫Dannychaeta tucolus属于现生多毛类环节动物中的长手沙虫科(Magelonidae),具有一个典型的铁锹状头部(shovel-headed)和一对细长的触须(palps)。这是现生环节动物支系的最早化石记录,表明丹尼多毛虫和现生环节动物同由一个最近共同祖先演化而来,统称为环节动物冠群。此前已报道的寒武纪环节动物则均为环节动物的原始远祖。此外,不同于其他已报道的寒武纪环节动物,研究显示丹尼多毛虫营管居固着生活。现生的多毛类动物中有许多物种营管居或固定穴居的生活模式,以此来躲避捕食者或在捕食过程中隐藏自己,通常被称为固着类环节动物。现代生物学家通过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认为固着类环节动物应该代表环节动物进化树中一个比较古老的支系,但直到现在,固着生活方式一直未在早期的环节化石中发现。陈红博士已发表的部分文章:我国三种树蛙骨骼系统的比较研究.陈红,李松,熊荣川,田应洲.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3):3128-3132.山溪鲵皮肤系统的显微观察. 陈红.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4):3354-3357.贵州省六盘水明湖国家湿地公园脊椎动物调查研究. 陈红,李松,熊荣川,田应洲.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 25(6):1-20.普通动物学教学改革探索. 陈红,李松,熊荣川,田应洲.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贵州省蛇类新纪录.陈红,田应洲2010. 四川动物. 29(2):305山溪鲵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解剖. 陈红,陈欣,赵尔宓. 2009. 四川动物. 28(4):565—568.华西雨蛙景东亚种的骨骼研究. 陈红,田应洲,李松,熊荣川. 2010.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2(6):1—5.泸县沼水蛙16SrRNA基因克隆与系统发育分析. 熊荣川,田应洲,李松,陈红.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25 (5): 38-42.山溪鲵头部肌肉大体解剖. 陈欣,陈红,赵尔宓. 2009. 四川动物. 28(3):417—421.贵州省六盘水市双桥水库脊椎动物资源调查研究. 李松,田应洲,陈红.2009.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1(6):1—6.贵州省六盘水市双桥水库底栖动物调查研究.李松,田应洲,陈红. 2010.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2(3):78—80.龙里瘰螈骨骼系统的研究.李松,田应洲,熊荣川,陈红. 2009 贵州农业科学. 37(12):142—144.织金瘰螈骨骼系统的解剖研究. 李松,田应洲,熊荣川,陈红.2010. 四川动物.29(1):56—62本公众号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与大数据中心承办2019年热文TOP101. 逆转2型糖尿病的大牛又发文了:2型糖尿病是简单的疾病,减肥或逆转病情!2. 刚刚,Science发布2019十大科学突破!3. Science重磅!西兰花“唤醒”抗肿瘤基因4. 读者泪目!《柳叶刀》全中文发表中国医学博士「家书」:给父亲的一封信5. 《Science》重磅!汝之“蜜糖”,吾之“砒霜...”6. 喝酒,尤其还脸红的人,或面临更高的痴呆风险7. Nature重磅!第一个完全合成且彻底改变DNA密码的生物诞生了8. 这不是一颗大榛子!Science发表新型口服胰岛素,或将取代传统注射9. Science为防秃顶支招:先从不脱发开始...10. 改变精子速度,可以影响后代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