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19年公布的《感染病学名词》中指出流行病学调查是指对人群中疾病或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提出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及保健对策。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例早发现、早报告非常关键,开展要早、进行要快、内容要全面、信息质量要高,否则,很可能会导致一些感染的人没有被及时发现,造成进一步传播。流行病学调查不仅用于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对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以及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也是同样重要的研究方法。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方法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为三类: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经过长期的不断发展和总结,观察法逐渐发展成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描述法)以及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分析法),实验法逐渐发展成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数理法在疾病的防治研究应用数学模型,发展成理论流行病学。1.观察法流行病学的观察法(包括描述法和分析法),是不向研究对象施加任何干预或实验措施的,即观察特定人群在自然状态下,其疾病、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分布情况。因此为了获得真实的结果,观察性研究不能人为控制实验条件,可以控制非研究因素,必须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模拟研究。描述法目的是描述分布、产生病因假设,主要揭示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现象,以及影响因素的分布现象。分析法在描述分布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找到病因或影响分布的决定因素。描述流行病学通过常规记录或专门调查获取需要的数据后,按照不同的人群、时间及地区特征分组,描述人群中疾病或健康情况、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个案报告等形式的描述性研究发展时间较早,主要作用是描述临床现象、提示病因线索和防治方向等。早期医学的个案报告主要用于研究传染病,如鼠疫、霍乱、结核病等。分析流行病学研究主要包含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早期在临床上用于寻找传染病病因,因为当时传染病是人类生存和健康的首要威胁因素,现在病例对照研究扩大了应用范围,从传染病扩大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评价癌症危险因子、研究高血压及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等。研究暴露与结局关联的最佳观察性研究方法是队列研究。队列研究在设计上(如资料收集、随访,组织管理,统计分析、研究总结等)更加复杂。2.实验法实验法是对研究对象有介入或干预行为,并前瞻性地观察介入措施的效果。实验法可以直接验证危险因素、可疑病因与疾病之间是否相关、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评价预防干预措施及其效果。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是评价干预措施效果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这是因为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应用了设立对照、随机分组、盲法和安慰剂等。目前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化实验已经被推广,并作为当前循证医学证据的主要来源。现代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三大基石就是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已成为病因学研究及疾病防治的脊梁。3.数理法数理法是通过数学模型,定量表达病因、宿主与疾病发生发展的数学关系,客观、定量地描述疾病流行状况,预测流行趋势,在理论上考虑流行规律和防治措施效果。当前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的、应对传染病疫情的一项基本工作。总体而言,它是通过寻找被感染者的“前因”和“后果”,描绘整个传播链以及传播网络。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以及聚集性疫情都是流行病学调查的对象。
02:07疫情期间,大家常常听到流调这一说法,也就是流行病学调查,这个工作到底怎么做的呢?上海市疾控中心新冠现场工作组副组长潘浩介绍,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流行病学调查分成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主要是用于溯源,去调查追溯这个病,或者说病历、病毒的源头,感染的来源;第二块主要是用于防病,就是防止这个疾病在人群当中发生蔓延和传播,所以说溯源和防控是我们整个流调的核心。一旦有病例出来之后,当天就能看到新闻,说筛查了多少人,这个筛查的范围是怎么确定的?对此,潘浩解释,筛查的范围首先必须要依据整个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这也是科学防控的一种体现,应该说这个防控过程当中,这个流行病调查是整个防控的一个核心和基本点。举例来说,我们怎么知道有多少人纳入防控的范围,那基于流行病学调查,假如某个人是病患,这个病患经过了超市,或者是来到了某一个菜场,然后乘坐地铁、公交或者是出租车,像这样复杂的环节,也就是所谓的活动轨迹,必须要通过精细精准的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从而来框定范围。
王虎峰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国发院研究员中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遵循烈性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创新性运用了防控措施,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其中,流行病学调查手段的应用与发展对疫情的防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在疫情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传染病防控和流调策略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武汉封城为标志的大规模人员流动应对期。时值春节期间,据不完全统计,封城前约500多万人口流出武汉。这种情况下,疫情处于潜在传染源大规模快速传播阶段。在这个阶段,疫情应对最好的办法就是系统干预,群体阻断,针对个体的流行病学调查是来不及的。我国31个省(区、市)短期内全部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在春节期间以及节后这段时间,通过交通管制、取消聚集活动、延长假期、延迟复工等措施来控制疫情发展,爆发态势很快得到遏制,群体阻断效果明显。第二阶段,主要是针对境内第二代病例和境外外输入性病例以及本地关联病例,进行深入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国内有很多典型案例通过细致的流调全面控制住了疫情传播,如天津宝坻百货大楼疫情聚集,导致32例确诊的案例,经过细致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最终把传播链条完整清晰地梳理出来,对密集接触人群进行隔离观察,有效切断了疫情蔓延途径。这个阶段的流行病学调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之后的境外输入以及本地关联病例,也采取了类似办法,很快控制了局面。第三阶段,复工复产阶段,依据传染病防控规律进行了预防性筛查以及流行病学调查。首先排查重点行业,包括民航从业人员,高铁从业人员,出租车等行业,一些部门和地方通过核酸检测进行全体筛查。其次是针对重点人群,以及复工复产人员,一些单位也进行全部筛查,近期国家部署进一步扩大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筛查范围,对密切接触人员进行全部筛查。现在一些地区对差旅人员、异地就医人员等进行了全面筛查。对筛查阳性者进行流调,这些组合方法对疫情防控起到了针对性、预防性地作用。针对疫情的发生发展,我国在疫情的每个阶段采取了不同措施和策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二、大数据成为流行病学调查和管理的新手段在过去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当中,主要用到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数学模型研究。但在此次的疫情应对当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又产生了很多新的手段。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是必要的基础手段。对于一些复杂的疫情传播链条,通过详细询问,反复研究才能确定密切接触关系和时点,从而形成完整的传播链条。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部分人员不如实反映情况,谎报瞒报,针对这些问题,本次疫情广泛运用大数据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手段。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帮助形成新的证据链,使得人员的运动轨迹更加清晰准确。同时,运用健康码实现精细化管理。绝大部分地区已经可以做到运用个人健康码进行管理,各种出行包括进出写字楼、酒店等都要验证健康码。过去的流行病学调查只满足于疾病或者疫情发生之后的调查,只能做到以疾病为主线开展追踪。而健康码的运用使得疫情的管理可以在事前进行,对健康人群和潜在的风险进行管理,这对于流行病学调查是一个很重要的补充。三、新技术和新模式在新冠肺炎防控中的未来发展目前世界各国围绕病毒核酸检测进行集中研发,开发成本低、时间短、准确度高的检测技术。同时,对大流行的传染病的社会防控也催生了检测服务的社会化,国内一些地区内在不断扩大疫情检测定点机构范围,同时授权医疗机构取样代送检测样本,方便居民进行检测并减少聚集机会。一些地方对开工的企业员工进行上门集体检测服务。实现了“检测移动,员工不动”的服务模式。借鉴国内外经验,未来需要开发更加方便快捷的检测方式。比如参考流动献血站模式,到公共场所进行新冠肺炎病毒筛查;参考报亭服务模式,可以设置在十字路口上下班必由之路,以上两种检测模式适合于步行人员。未来还可以开发类似于收费站式的检测点,适合于驾驶车辆人员。同时启用无接触付款,短信微信等方式的检测结果通知,以适应防控常态化和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筛查。
王虎峰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国发院研究员中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遵循烈性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创新性运用了防控措施,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其中,流行病学调查手段的应用与发展对疫情的防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在疫情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传染病防控和流调策略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武汉封城为标志的大规模人员流动应对期。时值春节期间,据不完全统计,封城前约500多万人口流出武汉。这种情况下,疫情处于潜在传染源大规模快速传播阶段。在这个阶段,疫情应对最好的办法就是系统干预,群体阻断,针对个体的流行病学调查是来不及的。我国31个省(区、市)短期内全部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在春节期间以及节后这段时间,通过交通管制、取消聚集活动、延长假期、延迟复工等措施来控制疫情发展,爆发态势很快得到遏制,群体阻断效果明显。第二阶段,主要是针对境内第二代病例和境外外输入性病例以及本地关联病例,进行深入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国内有很多典型案例通过细致的流调全面控制住了疫情传播,如天津宝坻百货大楼疫情聚集,导致32例确诊的案例,经过细致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最终把传播链条完整清晰地梳理出来,对密集接触人群进行隔离观察,有效切断了疫情蔓延途径。这个阶段的流行病学调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之后的境外输入以及本地关联病例,也采取了类似办法,很快控制了局面。 第三阶段,复工复产阶段,依据传染病防控规律进行了预防性筛查以及流行病学调查。首先排查重点行业,包括民航从业人员,高铁从业人员,出租车等行业,一些部门和地方通过核酸检测进行全体筛查。其次是针对重点人群,以及复工复产人员,一些单位也进行全部筛查,近期国家部署进一步扩大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筛查范围,对密切接触人员进行全部筛查。现在一些地区对差旅人员、异地就医人员等进行了全面筛查。对筛查阳性者进行流调,这些组合方法对疫情防控起到了针对性、预防性的作用。针对疫情的发生发展,我国在疫情的每个阶段采取了不同措施和策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二、大数据成为流行病学调查和管理的新手段在过去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当中,主要用到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数学模型研究。但在此次的疫情应对当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又产生了很多新的手段。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是必要的基础手段。对于一些复杂的疫情传播链条,通过详细询问,反复研究才能确定密切接触关系和时点,从而形成完整的传播链条。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部分人员不如实反映情况,谎报瞒报,针对这些问题,本次疫情广泛运用大数据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手段。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帮助形成新的证据链,使得人员的运动轨迹更加清晰准确。同时,运用健康码实现精细化管理。绝大部分地区已经可以做到运用个人健康码进行管理,各种出行包括进出写字楼、酒店等都要验证健康码。过去的流行病学调查只满足于疾病或者疫情发生之后的调查,只能做到以疾病为主线开展追踪。而健康码的运用使得疫情的管理可以在事前进行,对健康人群和潜在的风险进行管理,这对于流行病学调查是一个很重要的补充。三、新技术和新模式在新冠肺炎防控中的未来发展目前世界各国围绕病毒核酸检测进行集中研发,开发成本低、时间短、准确度高的检测技术。同时,对大流行的传染病的社会防控也催生了检测服务的社会化,国内一些地区内在不断扩大疫情检测定点机构范围,同时授权医疗机构取样代送检测样本,方便居民进行检测并减少聚集机会。一些地方对开工的企业员工进行上门集体检测服务。实现了“检测移动,员工不动”的服务模式。借鉴国内外经验,未来需要开发更加方便快捷的检测方式。比如参考流动献血站模式,到公共场所进行新冠肺炎病毒筛查;参考报亭服务模式,可以设置在十字路口上下班必由之路,以上两种检测模式适合于步行人员。未来还可以开发类似于收费站式的检测点,适合于驾驶车辆人员。同时启用无接触付款,短信微信等方式的检测结果通知,以适应防控常态化和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筛查。(责任编辑:王鑫)【来源:中国网观点中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来源:OpenEpi网站,手机上阅读效果欠佳,建议用PC或平板打开,或将网页打印成PDF阅读和查询。在刘老师医学统计公众号后台回复:流行病学指标,直接获得电子版。原创经典专辑(点击直达)实用统计教程临床预测模型统计分析批量完成Kappa检验与ROC分析科研软件与浏览器插件
海关关员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对入境旅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新华社发(吴宇 摄)排队抽血、查咽拭子……4月16日,是此次武汉市居民新冠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抽样工作的最后一天。抽样调查始于4月14日,为期3天,武汉市共抽样1.1万人。抽样对象必须是今年1月至3月在社区持续居住时间不少于14天,以家庭为单位,符合条件的所有家庭成员。“这次在全国一些省市,包括武汉在内,开展社区居民新冠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目的是探寻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发生情况、了解社区人群的新冠病毒抗体水平,为新冠肺炎防控策略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驻武汉流调队队长丁钢强表示。通过寻找被感染者的“上家”和“下家”,流行病学调查把一个个病例之间的传播链展现出来只因两人都没戴口罩且有过15秒的短暂接触即被感染、同一摊位前后脚购物被感染、确诊者将生活垃圾放在楼道结果邻居被感染……正是流行病学调查通过蛛丝马迹追查到病毒行踪,为防控疫情提供了重要依据。疫情暴发以来,有近2000个流行病学调查队进入武汉,对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等进行深入的调研和交流。这些流行病学调查队反馈的信息,对掌握疫情情况,进而控制疫情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流行病学调查,在新发生的传染病早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及时发现传染病流行的基本规律参数,而这些基本规律参数既是传染病本身的特征,又是防控传染病传播扩散的科学依据。这些基本规律参数包括平均潜伏期、传染期、主要传播方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9年12月底,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时,并不知道其病因,不知道是否具有传染性,或者说,不清楚是否会造成人传人。广东深圳某家庭于2019年12月29日至2020年1月4日从深圳到武汉旅行。1月10日,一家6口中5人感染新冠肺炎。特别是家庭成员中还有1名没有去武汉,也发病了。这名没有去武汉的家庭成员,在同去过武汉的家庭成员接触后感染发病,成为确定新冠肺炎具有人传人特征的直接且重要的参考依据。仅仅这一个家庭案例,并不能证明新冠肺炎一定具有人传人的特征。需要更多一些提示人传人的证据。当武汉出现医务人员感染,似乎提供了新的人传人的证据。但是,医生也有去过华南海鲜市场的。当确认那些没有去过华南海鲜市场的医务人员,仅仅因为给患新冠肺炎病人看病就被感染了,人传人的证据就充分了。确定了人传人,还需要确定病毒是怎么传播的。病人的主要表现是“肺炎”,首先判定是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播方式依照呼吸道传染病规律,可能包括飞沫、接触、气溶胶等。据吴尊友介绍,早期的流行病学调查,还确定了新冠肺炎平均潜伏期5天,在接触病人后,如果被传染了,绝大多数人会在3至7天出现症状。极个别人可以在接触病人后长达10天,甚至14天才发病。所以,在防控策略上,把隔离观察时间确定为14天。通过寻找被感染者的“上家”和“下家”,流行病学调查把一个个病例之间的传播链展现出来。传播关系越清楚,说明流行病学调查做得越好,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把握就越大。开展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为未来疫苗接种、疫情防控策略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基础数据截至4月15日,全国累计报告无症状感染者6828例。到底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主任医师李丽介绍:“佑安医院收治过一例无症状感染者,这个病人家人确诊新冠肺炎,他作为一个密切接触者,接受核酸检测为阳性。但是,我们常说的新冠肺炎会有发热、咳嗽,甚至早期咽干、咽痒等情况,他都没有,连肺部CT也完全正常。”1月28日,国家卫健委将无症状感染者纳入到第三版防控方案,把无症状感染者作为重点管控的对象之一,要求2小时内报告,24小时内要完成无症状感染者的个案流行病学调查。4月1日起,国家卫健委通报国内疫情多了一项内容:开始披露无症状感染者确诊人数。国家卫健委在官网发布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防控工作答问》中明确,从当天起,国家卫健委将每日通报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报告、转归和管理情况,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记者注意到,武汉市已将无症状感染者所在区域纳入考评范围。在近日公布的无疫情社区中,因无症状感染者等原因,取消或暂停无疫情命名的小区70个、社区87个、村(大队)2个、街道(乡镇)11个。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介绍,现在没有人知道这种疾病是像SARS一样戛然而止、倏然而去,还是像流感一样长期存在,间断流行,或是同乙肝一样可长期存在于一部分缺乏足够免疫力的人体,进而传染其他人。只有进行科学研究才能回答这些问题,而研究的主要方法就是核酸与血清抗体流行病学调查。“由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部署,目前已在全国不同流行水平地区组织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响应机制防控技术组副组长冯录召告诉记者,调查目的是了解不同流行地区不同人群中新冠病毒感染率。调查地区为湖北省武汉市及其他所有地市,以及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四川省和辽宁省,预计调查人数在2.6至2.8万人,其他省份可参照国家方案自行开展调查。该调查是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以家庭为单位,针对1岁以上常住人口,开展问卷调查及血标本采集,进行抗体检测,部分地区同时采集了呼吸道样本开展病毒核酸检测。目前,均已完成人群抽样工作,并进入现场调查阶段,预计4月底之前能完成现场工作。“开展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有助于我们了解新冠病毒在人群中的感染水平,为未来疫苗接种、疫情防控策略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基础数据。”冯录召说。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得到全面加强随着复工复产稳步推进,一些单位可能存在暴发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再加上疫情在境外蔓延,境外输入性病例不断增加,疫情风险在不停地转移、转化,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压力一点也没有减少,丝毫不能松懈。冯录召认为,针对当前疫情形势,要落实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加强精准防控和规范处置,排查消除疫情反弹风险隐患,为推进全面复工复产创造有利条件。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有几方面重点:第一,入境人员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有发热症状的人群以及密切接触者;第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社区、家庭发现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和聚集性疫情;第三,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学校在复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异常情况;第四,养老机构、残障人员福利机构、监管场所等出现1例及以上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流行病学调查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的、应对传染病疫情的一项基本工作。在此次疫情中,我国的制度优势与全民参与度高,都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得到充分体现。记者查询资料发现,疫情发生后,通过前后印发的6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及配套的流行病学调查指南,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得到了全面加强。在此次战疫中,国家卫生健康委从中国疾控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和30个省份的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7批选派近千名优秀疾控和公共卫生人员,组成36支防疫队驰援湖北,与当地疾控人员并肩战斗,积极参与分析研判和流调队、检测队、消杀队、安抚队工作。“一批公共卫生专家与临床专家以严谨审慎的态度,深入一线调查,多次集中研判疫情形势,对新冠病毒的潜伏期、传染性、传播途径、感染来源等做出了准确的判断,为中央果断决策提供了最直接的科学依据,起到了参谋部、预警机、侦察兵、战斗队的重要作用。”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据黑龙江卫健委通报,4月9日至12日,黑龙江连续4天共计出现11例本土确诊病例。其中4月12日一天确诊病例就达到7例。郭某明和王某苓一人为确诊者,一人为无症状感染者,他们的隐瞒,对流行病学调查造成了很大困扰。“郭某明及王某苓,在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有故意隐瞒病情和真实行程的行为,导致卫生防疫机构无法及时全面掌握其行动轨迹及相关信息,无法形成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给追溯病毒源头、查找密切接触者、切断传染源带来极大困难。”日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通报称,以上两人不配合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经初步核实密切接触人员和回溯其活动轨迹,已经确认两人有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等违法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尽管现在疫情控制相对平稳,但是不可有丝毫松懈。以上病例告诉我们,病毒有可能就在你我身边。流行病学调查对于控制、防治疫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配合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吴尊友说。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疫情报道中“流行病学调查”经常听到,你知道“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些什么,怎么调查吗?这些天,小编跟随黄浦区疾控中心的流调小组,带你一探究竟。2月19日下午,黄浦区疾控中心收到了定点医院发来的一份疑似病例报告,中心立刻启动相应的流程,流行病学调查小组带上装备箱,第一时间出发,来到医院的发热门诊。在正式进入发热门诊的隔离区域前,流调小组中的两名主调查人员小黄和他的同事换上了全套的防疫装备,进入隔离区域后,调查人员首先是找到了相关的医生了解情况。在跟医生的沟通中,小黄询问了关于患者目前的基本情况、临床诊断、以及患者告知过医生的一些信息。该患者持续多日体温在37.4附近,但CT结果被专家组判断有疑似的可能,为此,小黄还专门向读取报告的医生进行了询问。初步的调查结束后,小黄发现这名患者的情绪有些不稳定,隔着一扇门,小黄简单的对患者进行了安抚,告知患者将在5分钟以后与她进行电话联系。小黄介绍说,眼下疫情期间,流行病学调查非常重要,但并没有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必要,所以一般都以电话的方式进行沟通。离开隔离区域后,小黄和同事脱下防疫服,为了尽快跟患者进行沟通,两人顾不上喘口气,立刻找房间坐下,拨通的患者的电话。在电话中,小黄对于患者的发热情况以及发然前14天里面去过的地方进行了相对详细的询问,由于目前患者只是疑似,并没有确诊,询问并没有具体到精确的时间、人物等。在询问结束后,小黄和同事要完成一份个人信息调查表,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发病和就诊情况、基础疾病情况、发病前14天的居住史和旅行史、活动情况、人员接触等。黄浦区疾控中心流调小组黄钰亮称:“我们会第一时间去现场跟病人进行沟通,了解他的流行病学史,还有他的基本情况,临床诊断等情况,还要跟医生沟通了解一下他的临床情况,进行一些采样,然后回实验室进行检测。如果确诊的话我们要写一份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这份报告会比较详实,之前一些情况就要具体细化,之前只是问有过和没有过,去过哪些地方,具体的话就是几点钟到,买了什么东西,买了几样东西,见了超市的收银员是谁,还记不记得几点离开,都会非常详细的去了解。”小黄表示,大多数的老百姓对于流行病学调查不太了解,其实它有点像公安的破案工作,通过各种线索的调查排摸,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了解病例的基本情况,掌握人员活动轨迹,明确传播途径,以便于尽快采取医学观察隔离等措施,阻断疾病的传播。通过这样一些调查,为判定病例的感染来源和密切接触者提供了依据。此外,疾控中心还设有消毒小组、检验小组、密切接触者小组等多个小组,共同对抗疫情。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是个相对模糊的名词。不过,昨天一则”西城大爷”为北京疫情防控立功的新闻,无意中为这个名词提供了最好的注解。“能回忆起自5月30日以来在北京去过的所有地方,能回忆起过去2周接触的每个人并提供了一份38人的详细名单……”以上是媒体披露的由“西城大爷”唐某某提供的部分流调信息。有关部门通过大数据去验证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在行动轨迹一致的情况下,利用大数据分析相关风险人群在哪里。难怪有人说,流调就是从“蛛丝马迹”中追查病毒痕迹,整个过程堪比公安破案。1什么是流行病学调查?当我们说到医学研究,脑子里很可能浮现出实验室里的各种玻璃器皿。其实,这些生理生化分析技术,很可能是某种医学研究到了第二阶段才能做的事。研究疾病的第一步,更有可能是先做调查,详细记录一种疾病在人群里如何分布,看看这种分布是不是有某种规律。这就是流行病学调查要做的事。简单来说,流调就是通过寻找被感染者的“上家”和“下家”,把一个个病例之间的传播链展现出来。因此,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以及聚集性疫情都是“流调”的对象。从“西城大爷”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当病例确诊时,疾控人员会通过观察、询问、查阅资料等方式,与患者本人,或者是诊治医生、家属和知情者进行接触。调查病人活动轨迹,明确是如何传染的,列出密切接触者,确认是否把病毒传染给其他人。而“西城大爷”凭借自己惊人的记忆力,提供了详实准确的“流调”信息,这的确为流调的信息采集节省了宝贵的时间。时间就是生命,这样就可以跟病毒在时间上赛跑。2“不带镜片的显微镜”世界上最早使用流行病调查研究方法的人是英国内科医生约翰·斯诺,他也是公共卫生医学和麻醉学的开拓者。19世纪中叶的伦敦闹过几次霍乱,因当时医疗水平有限,针对霍乱尚无特效药,所以当时伦敦卫生局的官员们非常急切地想要找到疫情暴发的原因,加强预防。斯诺则通过一系列的调查,逐步将目标聚焦到水源上。他根据霍乱死亡病人的资料画了一个统计地图,通过比对发现一个水井周围的居民,发病率显著高于伦敦市其他地区。随后,斯诺在参加伦敦卫生局临时委员会的会议时,请求拆掉那个水井的抽水摇柄,让人们无法继续从那里取水。采取行动之后,霍乱疫情很快停止,但人们不确定到底是哪项措施起了作用,因为在拆除水井手柄的同时,伦敦卫生局也在街道上大面积喷洒石灰用于消毒。斯诺不能解释这一点,只有继续调查。经过努力,斯诺和他的搭档确定了此次霍乱的第一病例——一个五个月大的女婴。这个女婴家的大门,正好对着那口为居民提供饮水的水井。女婴发病后,她的母亲常常把清洗尿布的污水,倒入门口的污水井中。污水井距离饮水井不到一米,由于年久失修,饮水井外壁已缺损,污水井和饮水井之间的土壤已能看出有污水渗透的痕迹。后来这个女婴因为霍乱死亡,她的母亲也没有继续往污水井里倾倒污水,加之饮水井的手柄已经拆除,人们也无法从井中取水,因此霍乱疫情只持续了几天就戛然而止。斯诺认为,这次可以下最后结论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直到斯诺去世后,他的理论才被世人接受。通过斯诺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出流调的重要性,它能起到类似显微镜的作用,是个不带镜片的显微镜。它也能从环境证据里找出规律,从而帮我们判断一种疾病的病因,即使我们目前还看不见这个病因本身。3北京此次为何实施最严格的流调?浙江大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陈坤认为,发生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的新发地批发市场占地上千亩,人流密集,不仅关系到首都市民的生活需要,还直接影响着首都甚至全国疫情防控的大局,只有采取最严格的流调才能最大限度地迅速控制疫情。最严格的流调,从范围上来说就是扩大范围,扩大对病例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扩大相关人员的隔离和医学观察范围;从力度上来说就是更加强化,强化对市场的环境和物品采样监测,强化对北京市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借助工信、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的大数据技术对病例进行更加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确保密切接触者能够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落实病例2小时网络直报,12小时反馈实验室检测结果,24小时完成流行病学调查。4普通人面对流调时应做些什么?流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是依法开展的活动。新冠肺炎在我国被划分为乙类传染病、实施甲类管理,公民配合流行病学调查,不仅是应当履行的责任,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主动配合流调,主要是按要求主动并如实报告个人健康状况和接触史,包括到过的地方、接触过的人员,不隐瞒、不谎报,积极配合专业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尽可能不外出不聚集,减少接触,人群密集时佩戴口罩、注意手部卫生,出现症状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由此可见,即便是在医学昌明的今天,流调仍然是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工具。比如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我们追踪确诊者的活动轨迹,可以分析这种传染病的起源、传播方式、传播力度等。有了这些知识,我们制定防疫措施就能更有依据,更有可能精准阻断传播链,也更可能避免无谓的恐慌和混乱。参考资料:1.《北京此次疫情首例确诊患者“西城大爷”,又让网友惊讶了》,人民日报,2020年6月18日2.《蛛丝马迹中如何追查病毒痕迹?“流行病学调查” 堪比公安破案》,央视财经,2020年3月13日3.《从9个问答看北京如何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0年6月14日4.《追踪“霍乱”170年前英国医生的流行病学调查》,读库,2020年6月15日5.《北京为何实施最严格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0年6月16日6. 《伦敦宽街的压水井》,澎湃新闻,2020年2月15日来源:新华网思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