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疗效就是中医药的生命力专访院士黄璐琦4月8日一大早,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打开电视,收看实时报道武汉解封的新闻。“想起我们大年初一刚到的时候,路上一个人一辆车都没有,我真的很想留下来,留下来见证这一时刻,见证解封,见证复苏,见证武汉人的雀跃心情。”4月7日晚上回到北京的黄璐琦说。黄璐琦1968年生于江西婺源,27岁获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31岁任博士生导师,38岁成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47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主要从事中药资源学和分子生药学研究,在栝楼属植物方面的研究(抗癌、抗艾滋病方面)领先于国际水平。“我选择解封之前4小时回到北京,一个人把事情做好了,就应该往后站。”黄璐琦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一踏上“战场”,我们就都变得勇敢无畏起来问:赶赴武汉时是什么样的心情?黄璐琦:我是主动要求前往武汉的,当时根本没时间多想。救治患者,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检验我们党员初心使命的时候。只有在第一线,亲自看到疫情的真实情况,发现一线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才能让中医药在抗疫中发挥更好的救治作用。我们来了,就可以与西医并肩作战,同台合作。问:当时家里人担心吗?黄璐琦:担心是肯定的。我母亲今年84岁了,是江西婺源当地的中医,得知我到武汉,很担心我的健康安全。我姐姐给母亲发了一条短信:“他是您的儿子,也是人民的医生,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职责必须要这样做,怎么可以逃避呢?多多理解他,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也是父母的宝贝孩子,他们更危险更辛苦。只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早日战胜这个病魔,平安回来,还世界一个安宁。”这是姐姐宽慰母亲的话,也道出了我的心声。问:还记得刚到武汉时的情形吗?黄璐琦:1月25日,也就是大年初一,我带着主要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广安门医院临床医护人员组成的第一支国家中医医疗队从北京出发,乘高铁赶往武汉。出发那天,正巧是医疗队队员陈盈盈的29岁生日。没有提前准备礼物,大家在高铁上送了她一个口罩,祝福她能够平安凯旋。抵达前,坦率地说医疗队员还是有些担心、害怕,但到达武汉后,看到街头空旷无人,来往的只有疾驰的救护车,那时我们就知道,已经踏上了“战场”,大家就都变得勇敢无畏起来,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问:到武汉后遇到过哪些困难和挑战?黄璐琦:到了之后,我们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了金银潭医院的一个独立病区,重点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压力还是很大的。金银潭医院是一家三级传染病专科医院,西医医院的工作理念、流程方法等与中医医院有一些差异,对中西医如何结合、中医药如何发挥作用等需要深入沟通。同时,金银潭医院中药使用量少,中药十分缺乏,也没有中药处方信息系统,这为中医药深度参与带来了重重困难。在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的政策指导下,医疗队与金银潭医院配合协作,新增中药处方信息系统、加大药品保障,迅速投入战斗,有效发挥了中医药作用。问:返京后团队主要的工作是什么?黄璐琦: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目前疫情防控已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效。4月8日零时起,武汉解除了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复对外交通,我们医疗队也已经全部返京,正在进行隔离休养。工作主要是总结在武汉救治的经验,为全球疫情防治和中医药“走出去”准备方案,另一方面就是有序恢复日常工作。临床能治好疾病才是真功夫问:刚到武汉的时候,您对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有信心吗?黄璐琦:作为一名中医药人,我们深信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瑰宝。出发前,我了解到有一位康复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就是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愈的,这让我们更加坚信中医药可以在新冠肺炎防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途中我一直在想,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院长,自己带领医疗队来武汉的使命是什么?一个是治病救人,另一个就是要发挥并证明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如果能形成一个核心方,并且把核心方研发成专治新冠肺炎的中药新药,这是中医药的幸事、国家的幸事、人民的幸事。到达武汉后,我们边救治、边总结、边研究。接管的病区2月3日第一批8名患者集体出院,我们树立了信心。2月19日我们决心实现接管病区零死亡,最后也做到了,我们的信心不言而喻。问:这个中医药新药找到了吗?黄璐琦:在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我提到了化湿败毒颗粒。这是我国首个完全具有知识产权的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药新药。根据疾病临床特点,我和张伯礼院士、仝小林院士等武汉一线专家,以及在北京的王永炎院士、国医大师晁恩祥、国医大师薛伯寿等远程连线,共同研讨了国家中医诊疗方案,在国家诊疗方案基础上,我们优化了化湿败毒方。获得这个方药后,我们分别在金银潭医院、东西湖方舱医院、将军街社区卫生院开展重型、轻型、普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与病例积累。同时,中国中医科学院启动了应急性任务,完成医院制剂。3月18日,化湿败毒颗粒获首个治疗新冠肺炎中药临床试验批件。问:这次新冠肺炎患者对中医药治疗认可度很高,为什么?黄璐琦:疗效就是中医药的生命力。临床治病是决不能造假的,只有临床能治好疾病才是真功夫。从临床效果看,化湿败毒颗粒的有效性能得到了很好的印证。此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从密切接触人群的防控到轻型、普通型患者及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治疗,中医药全程参与、全程发挥作用。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能较快地改善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核酸转阴率,有效减少轻型和普通型向重型、重型向危重型的发展,提高治愈率、减少病亡率。以国家中医医疗队托管的病区为例,这个病区以重症患者为主。截至3月30日医疗队返回北京,病区累计收治158例,其中重症124例、危重症26例,目前出院140人,治愈出院率88.61%。医学是有温度、需要“共情”的人学问:在您看来,“医者”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黄璐琦:“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道出了医学的本质。医学不是简单的科学,而是有着温度、需要“共情”的人学,需要注重人文关怀,给予患者必要的尊重和理解,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温暖患者同时温暖着医生自己,不能只见病不见人,要坚持爱心与技术同等并行。有一名患者的康复过程让我感触很深,我们病区26床的重症患者刚来时不了解中医,从没有用过中药治疗,入院后强烈要求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检查结果显示并非细菌感染,无需使用抗生素。医疗队员耐心讲解并进行心理疏导,制定了中药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症状、舌苔、脉象变化及时调整处方,还经常冲调中药喂患者服用。在医护队员努力下,患者病情很快好转,对服用中药的态度也有了极大转变,主动要求医生开中药并按时服用。患者出院后还特意制作了锦旗送给医护人员。医者仁心,面对疾病,我们应该拿出爱心,去关爱患者,去缓解患者情绪,填补医学技术做不到的事。我深深迷恋这门古老的科学问:您母亲也是一位中医,这对您从医有哪些影响?黄璐琦:我的老家江西婺源,是新安医学学派的发源地之一,这个中医学派对明清时期中医学说的演变有深刻的影响。母亲是新安医学学派的传承人,是家乡当地有名的中医。儿时在母亲诊所里玩耍,最常用的玩具是“处方纸”,最爱吃的“零食”是酵母片,我会常常学着母亲的样子“开药方”。我家所在的县城不大,跟着母亲在街上走时,所有人见到母亲都称呼“金医生”,患者到家里来看病,不管母亲在忙什么,她都会马上放下手里的事专心问诊,有时赶上饭点,母亲还会请患者一起吃。那时候,我觉得医生很崇高,我为母亲是一名中医感到自豪。可以说,她言传身教的“立德和仁爱”一直陪伴着我。问:您先后师承同仁堂传人乐崇熙先生、楼之岑院士、诚静容先生,这些人对您的影响有多大?黄璐琦:我儿时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1985年高考填报志愿时,父亲希望我学建筑,因为家里已经有一个学医的姐姐了,我就在志愿表上填写了建筑学专业。可是,命运偏偏安排我“子承母业”,我机缘巧合地被调剂到江西中医学院中药专业。但我当时也不后悔,建筑与医药,都是民生很大的一块,都与老百姓息息相关。后来,我先后师承乐崇熙先生、楼之岑院士、诚静容先生,他们的治学精神深深影响了我。还记得研究生复试时,乐崇熙先生耐心教我改正南方口音,还教我很多用餐规矩和说话礼仪。曾担任中国药学会理事长的楼之岑先生对待学问一向严谨。我记得一位师兄给当时国内最高水平的专业杂志投稿,编辑认为文章水平很高,但篇幅长。师兄把稿子拿给先生后,先生批注“我们不能削足适履”,并署名“生药学教授楼之岑”,之后返给编辑部,最终论文全文发表。先生们的楷模典范作用,让我坚定了要在中药领域作出一番成绩的决心,从此心无旁骛地走上了中医这条路。问:一路走来,有自己的偶像吗?黄璐琦:李时珍是我的偶像。这么多年我都把李时珍当作学习楷模,他的格物致知、深入实践、坚持真理、医药并举的精神一直影响激励着我。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读博期间,我为了调查国内栝楼属的药用植物,一个人前往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的深山老林实地考察。有一次,我在贵州做野外调查时,车在路上抛锚了,我就一个人沿着公路在月光下徒步了整整一夜。那时候交通非常不方便,从昆明到西双版纳,路上要走一星期,车也频出状况,经常是“上坡推”“下坡滑”。每当特别累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李时珍尝百草、验功效时的坚毅,自己也就有了走下去的勇气。问:在有的人眼里,学医很枯燥,是什么支撑您研究中医药?黄璐琦:是热爱。我热爱中医药,对它感兴趣。读书期间,我就被中华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所震撼,深深迷恋上了这门古老的科学。因为热爱,我不怕吃苦。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那是时隔近30年后,对国内现存中药资源进行的一次“大摸底”。三年间,我作为专家组组长,带领各地资源普查队员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走遍70余个普查试点县,几乎一半时间都在野外跟中药打交道。普查后,国内中药资源的基本现状得以探明。最近我们还启动了一项海外寻药计划,计划在海外寻找新的药物,补充进中药宝库中。因为兴趣,我愿投入全部精力。之前在进行栝楼属植物分类学研究时,我发现传统的生药学技术和方法不能很好地解决。经过20多年的持续深入研究,我引入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了中药材鉴别的新方法。可以说,没有热爱,我不可能走完70多个普查点,也不会提出“分子生药学”的概念。从事任何行业都要全身心投入进去,叫心无旁骛也好,还是叫全身心投入、废寝忘食也好,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绩。我觉得自己也没有过人之处,我是个有点笨的人,但我认准的方向,一定会探寻到底。一个人如果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就不会被荣誉浇灭奋斗的激情。我的理想和目标就是“善济岐黄”,为老百姓做更多更好的药。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蕴含着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问:今天,我们该如何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黄璐琦: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的一把钥匙。推动中医药现代化,首先要有传承中医药的文化自信,充分尊重中医药的历史地位。从有文字记载的《神农本草经》开始,中医药时刻都在汲取当时的先进技术方法,对药物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应当看到,中医药的“现代化”是几千年来一直不曾中断的过程。当前,中医药现代化,从药效理论、原创理论,到中医药方剂的配比技术、机体的效应等,最核心、最基本的切入点是临床疗效。问:疫情防治中,为什么强调要寻找中医药疗效的高级别循证证据?黄璐琦:当前,世界医学知识与实践的主流模式是以科学证据为核心的循证医学模式,临床证据成为评价医学治疗措施有效性、安全性的主要依据。去年3月份,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揭牌成立,体现出我们拿起现代武器为中医药学公信力进行确认的自信和气度。循证医学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医圣”张仲景在古代医籍基础上,搜集、筛选大量临床证据,验证前人方证使用效应,融辨证论治与方证理论为一体,著成《伤寒论》,奠定了中医循证研究体系的基石,是古代循证研究的真实写照。循证医学的创始人萨科特说过,使用“循证医学”这个概念的灵感,就是来源于清代乾隆时期使用“考证”的方法,就是使用证据来研究解释古代典籍。把循证医学跟中医药学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不仅能极大提高临床诊疗水平、证明中医药学的价值,还为中医药走向国际舞台提供了“门票”。问:您如何看待中医和西医之间的关系?黄璐琦:文化影响着医学的起源和发展。中医在理念上与西方现代医学有所不同,中医药学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秉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蕴含着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医学伦理观汲取了儒家文化中的“仁”“礼”等观念。正是受这些思想观念的影响,中医包容性强,不但不排斥西医,反而坚持中西医并重,倡导整合医学,保障中医、西医享有同等的发展权利。我认为,中医和西医都是我国卫生健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结合能为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本报记者 张胜军 张梓健)
10月26日,李时珍中医药大健康科技产业园项目在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奠基动工。县委书记赵少莲,县长詹才红,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江勇出席奠基仪式。李时珍中医药大健康科技产业园是我县省级重点投资项目,由李时珍蕲艾集团(湖北)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包括中医药、医疗器械、保健食(饮)品、本草日化、中药植物提取物、粮油农副产品深加工、中医药及大健康出口产品等多个产业板块。园区规划新建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的多层工业厂房及配套设施,引进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工业4.0先进生产技术,打造集中医药大健康、观光旅游于一体的新型产业集群。在热烈的掌声中,赵少莲宣布李时珍中医药大健康科技产业园奠基动工。詹才红代表县委、县政府向项目动工表示祝贺。他指出,奠基即开工,希望项目服务专班和各单位当好“店小二”,创造最优的环境,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希望项目投资方抢抓机遇,加快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为蕲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奠基动工仪式由江勇主持。项目投资方、李时珍蕲艾集团(湖北)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普生表示,将带领创业团队和合作伙伴再开新局,再创佳绩,为助推蕲春大健康产业发展再立新功!信息来源:蕲春网
央广网黄冈1月4日消息(记者黄炎秋 通讯员王东)黄冈师范学院东校区建设工程近日正式破土动工。据了解,该项目是黄冈市创新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总用地面积300亩,主要建设李时珍中医中药学院、生物和农业资源学院和化学化工学院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总建筑面积约19.18万平方米,总投资10.226亿元,学生规模5000人,建设周期5年。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高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着重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应用型人才,实现校企互助合作共赢。黄冈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立兵表示,东校区建设项目是学校打造产教融合新高地的战略部署,是融入黄冈“一极两区三城”定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是学校拓展办学空间、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创建“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高水平师范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经济网4月15日讯(记者朱国旺 郭文培) 神农、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中医历史悠久,名家更是数不胜数。如今,与之相关的药企已经有很多。然而,这些药企近年来却频繁曝出药品质量缺陷。4月12日,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7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的通告,亳州市张仲景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药品又在列。公告显示,经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检验,标示为亳州市张仲景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金银花(200404)含量测定不符合规定。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该公司曾频繁现质量缺陷。国家药监局数据库显示,该公司生产的醋没药、土鳖虫、白芷、防风都曾抽检不合格。无独有偶。事实上,抽检不合格的并非只有挂着“张仲景”名衔的药品,含有“李时珍”“扁鹊”“神农”“华佗”等中医名家名字的企业也频频“上榜”。比如“李时珍”,记者梳理发现,标示李时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舒胸片、标示湖北李时珍现代生物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时珍黄金视力眼贴、标示湖北李时珍中药材专业市场有限公司生产的桔梗等药品都曾抽检不合格。比如“神农”,仅标示邵阳神农中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不合格药品记录就达20条,涉17个品规。包括醋没药、前胡、牛膝、杜仲等常用中药饮片。标示广西贵港市神农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13个品规也不合格,涉及天冬、浮萍、白茅根、黄芪等。同时,标示武威市神农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小通草、地龙、海金沙等多批次中药饮片也曾抽检不合格。再如“华佗”和“扁鹊”。标示华佗国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清火片,标示河北恒祥医药集团扁鹊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藿香正气水都曾被曝质量问题。(责任编辑:韩肖)【来源:中国经济网】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一、早年李时珍1518年,诗人、文士、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出生于蕲州镇(位于今湖北蕲春县)一个中医世家,祖父为乡村医生,父亲精通医术,曾被推荐为太医院吏目;14岁,到黄州参加童试考中秀才;23岁,到武昌参加第三次乡试失败后,弃文从医;26岁,开始独立行医。李时珍的落第,对于中国人来说,实为幸事!于是中国少了一个循吏,多了几部高价值医书,一部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于李时珍也是幸事,正直善良的李时珍在黑暗腐朽的明代官场是很难立足和生存的。李时珍采药问医地:湖北武当山二、明代的瘟疫1545年,位于长江之滨的蕲州地区及周边接连遭遇大旱和水灾,瘟疫大肆流行,李时珍与父亲全力救治,深受乡民爱戴。相信,冠状病毒等病毒疫情绝不会只存在于现在,在中国古代也会经常爆发,而且频率更高!在古代,病毒类传染病一般称为瘟疫!那时医生可没有护目镜戴,隔离服穿,以纱巾遮挡口鼻亦是不多。古代中医主要是以中医药来强化自身、抵抗病毒、救治病患,成效显著,在中华民族先民繁衍生息的过程中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湖北神农架:神农尝百草三、本草纲目路李时珍在医学实践的过程中钻研了大批古代名贵医学典籍,发现了古代药学上的很多错误,药物种类不全,图文存在缺失。于是35岁的李时珍开始了自己漫长而艰辛的重修本草之路,从采方问药到最终的修改定稿,先后经过了数十年,将医学和药学进行了高度融合。1556年,李时珍在武昌楚王府为七品官奉祠正,兼管王府良医所,并在武昌蛇山观音阁等处为民行医。1559年李时珍被楚王推荐入太医院,一年后托故回家。1564年李时珍完成医学专著《濒湖脉学》。之后李时珍带着儿子和徒弟遍访名山大川,足迹遍及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广泛接触下层人民,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访问笔录。1578年,190万字的本草纲目完成,但由于时局等因素,一直无人愿意承印。1590年得到南京绅士胡承龙的支持并予以刻印,名士王世贞做序,1593年李时珍病逝。1596年本草纲目印成,之后在国内和海外得到迅速传播!李时珍付出的艰辛,就是中国古代医者付出的艰辛;李时珍以一己之力推动了中医药的巨大发展,这是中华先民筚路蓝缕、勇于开拓的光辉写照!湖北钟祥:莫愁湖畔,莫愁女家乡!四、中医药发展随着工业革命和现代科技的推进,物理、化学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因明确的化学成分,数据化的临床实验,标准化的医疗流程,西医药快速崛起。依靠长期民间医疗经验的中医药迅速衰落,并被打上落后、不科学的烙印。这其中不排除有西方财团和药企的刻意打压!如今,医学全面学历化、制度化、规范化,医学考试认证制度也在全面推行,民间中医群体快速消亡,大批民间中医或转行或沦为非法行医的状态,承担了极大的道德和法律风险!值得警惕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些中国人又在网络上对中医进行了污名化、妖魔化的大肆攻击,全面否定中医药、否定中华先民、否定中华文化,恬不知耻、丧心病狂!日本一直在用中医药来赚中国和世界的钱,并向中国进行了工业延伸,中国人却在肆意蹂躏自己的民族瑰宝,实在是亲者痛仇者快!中医药,无论是在非典还是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其显著疗效和卓越功勋,都是有目共睹的!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药产业及文化的扶持和整治力度,国人也要珍视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大家一起发挥中医药预防控制的功效,遏制西医药过度商业化,过度医疗化,沦为赚钱工具的态势!相信,随着中医药的继承、发展和壮大,一定会更大范围更大程度造福全体中国人,造福全人类!
近日,鄂东职教集团赴李时珍故里——蕲春县开展专题调研,该校拟联合湖北李时珍现代生物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李时珍现代生物),在当地筹建湖北李时珍中医药学院,深化产学研合作,共同推动中医药产业提档升级。调研组一行,先后考察了蕲春县株林镇中药材示范基地、株林药旅小镇、李时珍现代生物,并与蕲春县、李时珍现代生物开展座谈,详细了解蕲春县中医药资源禀赋、交通区位条件、品牌建设和科研力量发展情况,共同探讨筹建湖北李时珍中医药学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鄂东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刘海平在座谈会上表示,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希望同李时珍现代生物进一步加强联系,积极探索校地、校企产学研教合作新模式,利用鄂东教育集团的资源优势,推动合作办学项目的落实。李时珍现代生物集团董事长陈明权说,该集团拥有13家子公司及蕲艾系列产品、医疗器械、消毒产品等多条生产线,研发实力雄厚,将整合优势资源,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实践实训、双师型教师培养、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贡献力量。蕲春县人大副主任张勰表示,在蕲春创建一所中医药职业教育为特色的高职高专为起点的院校,是蕲春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需要。蕲春县将成立专班,配合李时珍现代生物,做好筹办湖北李时珍中医药学院的相关事宜。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戴小巍 程珊)在黄冈蕲春,有这么一位“老先生”,用半辈子专心研究一件事——中医药,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李时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夏恒建。他将半辈子精力都投入到中医药科研和中药种植产业扶贫中,用实际行动推动湖北中医药科研进步和困难群众的脱贫致富。夏恒建(右)指导农户进行艾草优良品种繁育。通讯员供图情系家乡,医圣指引归故里50多年前,夏恒建在黄冈出生,从小耳濡目染让他对中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1982年,21岁的夏恒建从黑龙江商学院中药制药专业毕业,进入武汉市一家国有知名药企从事药品研发工作,一干就是27年。当时国内市场经济繁荣活跃,中医药营销如火如荼,但人们对中医药研究却少了些认同。醉心于中医药科研的他在专业上谋划着更大发展,加上对故乡黄冈有着难以割舍的乡情,2009年,他离开武汉,回到故乡黄冈,来到医圣故里——蕲春县,进入李时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工作。“对于我们中医药研究者来说,李时珍和他的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在我的内心可以用尊崇有加来形容。我的故乡在黄冈,这里也有更适合我发展的环境。所以我回来了。”夏恒建说。心系群众,产业输血助脱贫任职李时珍医药集团后,夏恒建主要从事产品研发、人才培养和质量管理等技术工作,同时还承担企业精准扶贫工作。2015年,夏恒建牵头的“大别山区夏枯草规范化种植及产业链构建”项目获湖北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奖后,“推广种植、产业扶贫”八个字在他的脑海里萦绕。“党中央对精准扶贫有要求,蕲春是国家级贫困县,又属大别山区,山区具有种植中药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何不推广艾草、夏枯草等中药材种植,带动贫困村‘造血’,实现脱贫目标?”结合李时珍医药集团中药产业优势,夏恒建将公司药材基地建到了贫困村。创新“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合作社+农户”五位一体模式,由企业免费提供种子、种苗,对农户种植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与合作社和药材种植大户签订保收协议——集团按高于市场10%的价格统一收购,并确保每户年收益不少于3200元。达到脱贫验收标准的,按每户1000元给予奖励;对种植达到一定规模并在当年脱贫的贫困村,给予2万至3万元奖励。每年8月中下旬至9月底是夏枯草最好的播种育苗时节。此时,夏恒建便将办公地点搬到田间地头,每天走家串户,向农户传授技术、规范种植标准,既提高了药材的质量和产量,又调动农户种药积极性,帮助农民种出好药材,卖出好价钱。此间,夏恒建在蕲春及大别山周边地区推广种植夏枯草1万余亩,帮助当地贫困农民年增收3000余万元,带动2381户贫困户脱贫。努力付出终得回报,他所在的李时珍医药集团也荣获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称号。危中寻机,做大做强大健康产业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夏恒建所在的企业也受到很大影响。疫情期间,李时珍医药集团的效益、税收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好在党中央在关键时刻出台一系列惠企政策,帮助湖北以最快的速度步入正轨。“我们集团也享受到多项帮扶政策。2020年3月,减免税费达千万元,3天内获得3000多万元的政策性贷款,集团复工复产势头强劲。”夏恒建感慨良多。“疫情虽然给企业带来冲击,但又蕴含着机遇。”夏恒建介绍,“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医药和大健康产业,老百姓的健康意识提高了,去年虽然公司效益下滑,但一些养生产品的销量却呈现2至3倍增长。大健康产业迎来发展的春天,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对做大做强大健康产业,夏恒建充满信心。今年是夏恒建履行代表职责的第四年。作为中医药科研领域的专家,他非常关心中医药、“三农”等问题。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夏恒建提出以中药种植产业扶贫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他表示,由于中医药种植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多、风险大、周期长,很多企业不愿意投资中医药种植产业。他希望国家尽快出台政策,形成以国家主导、市场参与、群众为主体的中医药种植发展模式,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1月22日,湖北李时珍中医药控股集团与湖北中医药大学科研战略合作暨高层次人才授聘仪式在县开发区龙族百年基地举行。湖北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水清、药学院院长吴和珍,县委副书记罗剑锋、副县长张丽萍、县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周冬凌,湖北李时珍中医药控股集团董事长范金锦出席活动。由湖北李时珍中医药控股集团投资的龙族百年大健康科技产业园,落户县开发区两型产业园以来,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目前一二期主体工程建设全部完成,部分生产线已开始试生产。该项目的投产,将为我县大健康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仪式上,范金锦为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尤朋涛和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但汉雄颁发聘书,并为两位高层次人才分别授予“科技副总”和“湖北李时珍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的职务。李水清在讲话中说,深化校企合作对促进企业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希望通过这次的战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科研技术交流与合作、人才培养、构建产学研长期合作等方面,实现新时期下的“校企合作、产学共赢” 将双方的合作推向更高的水平、更深的层次。罗剑锋指出,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是深化校企合作、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抓手,希望今后双方要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改造、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期待双方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合作理念,为深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向成果转化提供重要的支撑平台,为推进中药现代化产业化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力量。孝昌将大力支持校企合作,助推校企需求精准对接,为平台建设、科技合作等营造最优营商环境,促进园区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周潇)【来源:孝昌县融媒体中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5月26日,近千名嘉宾与身着古装的小学生颂读《拜医圣文》,深情缅怀医圣李时珍。书成千秋迹,丹心泽后人。5月26日,古城蕲州,迎来八方宾客,齐聚雨湖畔。细雨纷飞,他们为伟大的古代科学家李时珍和他用生命写就的科学巨著《本草纲目》而来。拜谒人群蜿蜒一公里,他们手拿菊花,身披黄丝带,缓缓走向李时珍陵园。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医药专家,也有自发前来拜谒的普通民众。陵园正前方,牌坊高高耸立,镌刻着“医中之圣”和“科学之光”八个大字,这是对他一生最精彩的概括。22岁时,李时珍弃文从医。“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硬,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潜心苦读之际,以诗言志。家乡蕲河决堤,他背起药囊,走出家门救死扶伤;经常为穷人免费治病,“千里就药于门,立活不取值。”为修订本草,他跋山涉水,寻访采药,拜渔民、樵夫、猎人为师;白天寻药行医,夜晚挑灯著述,呕心沥血27载,完成《本草纲目》。中科院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原校长陈凯先随着人群缓缓前行,凝望着李时珍雕像,作为一辈子研究《本草纲目》的专家,有太多话要说。“这是人类伟大的科学家,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今天的纪念,是为了更好传承。”陈凯先铿锵有力的声音,道出李时珍精神的时代光芒。李时珍参阅古籍医书800多本,对前辈论断批判继承,指出或纠正诸多不足与谬误,传递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立正纲分目,遵循生物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属性,比现代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一个半世纪,彰显了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李时珍精神感召的不仅是国人,还有不少外国专家。从英国伦敦慕名而来的迈克尔·海因里希说,《本草纲目》首次出版后,很快传到国外,打开了中医药走向世界之门,实为“东方医药巨典”,李时珍的学术造诣,令后世敬仰。五百年,沧海桑田;五百年,本草依旧。李时珍之墓鲜花簇拥,掩映在苍柏中;拜谒人群静静伫立,仿佛与李时珍在穿越时空进行对话。此时,童音响起,身着古装的孩子们诵起《拜医圣文》:李时珍精神,民族之魂;华夏子孙,万代感恩……(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陈世昌、龙华通讯员余立鹏、陈钰)医圣故里,赤龙湖畔,首届李时珍中医药大健康国际高峰论坛牵引着世界的目光,海内外中医药界群贤聚集,仰先贤之伟绩,思振兴之重任。聆听思想的浪花,朵朵晶莹,一幅画卷展现:国运兴,中医兴。中华民族的中医智慧历久弥新,赓续传承好一代医圣的光辉,加快推动中医药开新图强,努力实现人民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是使命,更是责任。李时珍论坛专家主旨发言推进中医药传承提升获得感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与时俱进,积极运用现代科技、促进中西医融合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医药发展的内在要求。李时珍思想不仅涵盖了先贤的用药经验及理论凝练,还深入探究,实现了创新发展。我们纪念李时珍,就要求每一位中医药人都要适应新环境、启迪新思路、展现新作为,挖掘李时珍思想的科学价值,从思想上、认识上、技术上积极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要凝聚全行业力量,在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和独特优势的基础上,善于应用现代化技术大力发展中医药,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促进中西医融合,推动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重大新药创制、重大技术攻关方面有所突破。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有力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实现大健康产业提质增效,向多元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要学习他大医精诚、普救含灵的医学思想、人文精神,发挥李时珍思想的永恒价值,真正做到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需求,切实在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上狠下功夫,使人民群众有更多、更好的中医药获得感。切实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发挥中医药作为卫生资源的独特作用及文化资源的共融互通作用,让中医药真正“走出去”,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谱写崭新华章助力健康中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黄璐琦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中医药学家和植物学家的杰出代表,是集中国药物学之大成者,他所著的《本草纲目》有很多创新之举:一是开创“纲目”体系,解决了药物分类与检索问题,使其“博而不繁,详而有要”;二是取材广博,不局限于医药学,包含药物来源、形态,相关人文知识等,受到近现代国内外动植物矿物学、化学、物候学、农学等许多自然科学家重视;三是作者坚持真理,立言破惑,抨击陋习,纠正药物品种来源、功效等错误,对后世本草发挥了积极指导作用,在保证药物安全有效方面做出巨大贡献。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长期以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院屠呦呦研究员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就是向世人证明,包括《本草纲目》在内的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在李时珍诞辰500周年之际,我们要学习李时珍深入实践、刻苦钻研、坚持真理的伟大精神,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让中医药谱写新篇章,助力健康中国。伟大实践精神启示中医药之路国医大师、河北省中医院名誉院长李佃贵继承、质疑、实践、创新,这四个核心要素造就伟大的李时珍,造就伟大的《本草纲目》。继承,成就《本草纲目》的前提条件。李时珍在27年间,他充分研读医学书籍,“上至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集。”这些前人的宝贵知识财富大大开阔他的视野,拓宽他的知识结构,为编写《本草纲目》奠定坚实基础。质疑,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一方面,他采用传统的“通考据”治学方法,通过对文献的占有、校勘和订正,考据、诠释、整理和疏通等工作,纠正旧说的错误。另一方面,他对书中记载的内容也是批判性地继承,求得正解。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李时珍翻山越岭,访医采药,广收民间蕴藏的药物知识,记录药物特征,搜罗百氏。他访问无数有实践经验的铃医、老农、樵夫和猎户等,力图将所研究的药物逐一调查,详细考证,力辟邪说,绳谬补遗。创新,彰显伟大的历史高度。李时珍追求创新,尤其是他在编写《本草纲目》时,采用“以纲挈目”的分门别类方法,这种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以及可贵的生物进化发展思想,成为中国和世界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大道至简,贵在躬行。李时珍伟大的实践精神,启示着中医药学的发展之路。根植华夏沃土矗立文明之林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赵中振《本草纲目》是科学的史诗,李时珍在书中记载了很多宝贵的知识与临床经验,同时也留下了众多的未解之谜,有待后人去继续探索,这正是《本草纲目》的魅力所在。李时珍是蕲春的、湖北的、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医药所涉及的话题是超越时空、跨越国界的。我们今天纪念李时珍,不会停留在500年前,我们应当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将世界传统医药的宝贵经验与资源兼容并蓄。这将有利于丰富中医药的宝库,对于中医药理论、实验、临床的大发展也将有所促进。《本草纲目》是一部百科全书,其中讲了中国人的一天、中国人的一年、中国人的一生,上下五千年的故事。中医药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植根于华夏沃土,数千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发展、在现代科学的实验中创新,在文献中记录总结,逐渐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矗立于世界传统医药之林,可谓根深叶茂、枝繁果丰。还应当说,我们的中医药是一个无限花序,在这棵大树上还有很多未成熟的幼果。观天下,中医药的种子已经撒遍全球,中医药之花也必将开遍世界。(来源:湖北日报)
2020年7月17日上午,2020年度李时珍中医药教育基金会(艾基金)奖励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优秀博、硕士奖学金颁奖仪式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药科楼举行。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邓劲松书记、刘中秋院长、陈其煌副书记、赵钟祥副院长,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杨光义副院长,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中药学科带头人、李时珍中医药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梅全喜,李时珍中医药教育基金会理事、中山市印象蕲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谭战等出席颁奖仪式,为获奖的六名优秀博、硕士颁发奖学金。仪式由中药学院赵钟祥副院长主持。颁奖仪式现场颁奖仪式上,经个人申报、学院审核,报李时珍中医药教育基金会审定,6名优秀的博、硕士研究生阮清锋、陶盛昌(以上为博士)、陈思璇、张宜、张凯敏、陈勇儿(以上为硕士)荣获2020年度李时珍中医药教育基金会奖学金。6名获奖优秀学子会上,中药学院刘中秋院长致辞,他代表学院向李时珍中医药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梅教授,理事谭总表示衷心感谢,对获奖同学表示祝贺,同时也嘱咐获奖的学子,要戒骄戒躁,做诚信的中医药科研人员,继续努力学习,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将祖国的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中药学院刘中秋院长致辞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杨光义副院长感触颇多,感慨自己以师兄的身份回到母校,看到中药学院近些年的发展变化,倍感欣慰。在对获奖的六位同学表示祝贺的同时提出殷切希望,勉励同学们要向梅教授学习,希望能领会梅教授设立李时珍中医药教育基金的初心,以及致力于毕生为中医药事业奋斗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做坚守和弘扬中医药事业的有志青年。杨光义副院长讲话梅全喜教授在讲话中回顾了设立李时珍中医药教育基金的初衷,艾基金是国内第一个获民政部门正式批准的以古代中医药学家名字命名的中医药教育基金。这是基金会成立4年来第8次颁发的资助与奖励,也是首次离开湖北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设立优秀奖学金,以后每年将在该校奖励优秀学生,未来将会在更多的中医药高等院校设立研究生奖学金,以此促进和推动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他同时勉励同学们继续努力,激发带动全院学生的学习热情,持续奋斗,为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梅全喜教授讲话18级博士生阮清锋作为获奖学生代表发言。他对梅全喜教授的关心与鼓励表示由衷感谢,表示作为一名中医药学子会更加努力学习专业本领,不断的突破新的节点和自我,为中医药事业努力奋斗,贡献自己的力量!阮清锋作为获奖学生代表发言活动最后由刘中秋院长、梅全喜教授、谭战总经理为获奖学子颁奖,并合影留念。刘中秋院长、梅全喜教授、谭战总经理为获奖学子颁奖会领导与获奖学子合影留念李时珍中医药教育基金会(艾基金)是由我国知名的中药学专家、著名的艾叶研究专家、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中药学科带头人、湖北中医药大学78级杰出校友梅全喜教授于2017年4月在我国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湖北省蕲春县发起成立的非公募性公益组织,是国内第一个获民政部门正式批准的以古代中医药学家名字命名的中医药教育基金。基金会的资金来自于梅全喜教授个人多年来获得的科研成果奖励、主编出版的学术专著稿酬以及讲课费等100万元现金的捐赠,同时还将他担任科技顾问的多家企业的顾问费150多万元如数捐出,目前已连续4年资助了蕲春县报考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专业的贫困学子20人和湖北中医药大学优秀研究生24人,广州中医药大学优秀博、硕士生6名,以此促进和推动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欢迎有爱心的企业家、专家参与到基金会中来奉献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