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期刊《历史研究》已划归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妙足天

期刊《历史研究》已划归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于今年1月挂牌成立,其院刊《历史研究》现已正式进入公众视野。2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网刊发了一篇题为《在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中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文章。该文作者为周群,系“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常务副主编”。这也意味着,此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双月刊《历史研究》,现已正式划归新成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公开信息显示,除了《历史研究》常务副主编一职外,周群此前还担任过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研究室主任、史学部副主任、主任等职。《历史研究》(双月刊)为历史学专业学术刊物,创刊于1954年,刊登中国史学界最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史学史、史学理论、各种专业史的科学论文和著作评价,历史文献的考证与介绍,以及读史札记、学术动态等。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官网介绍,《历史研究》一直是全国历史类期刊中居首位的核心期刊,也是中共中央“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倡议创办的历史学专业刊物。毛泽东曾就创办《历史研究》提出以“百家争鸣”为方针研究历史,郭沫若为《历史研究》第一届编委会的召集人。今年1月3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在京成立。这一研究机构的成立,中央给予了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宣传部部长黄坤明出席挂牌仪式。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的李国强在接受新华社半月谈记者采访时透露,此次新成立的中国历史研究院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现有的五个研究所进行资源整合,即古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世界史研究所、中国边疆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其中古代史研究所是由历史研究所改名而来。此外,新成立一个历史理论研究所。李国强还提到,中国历史研究院组建中国历史研究杂志社。《历史研究》编辑部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剥离出来,作为历史研究院的院刊。同时又特批再创办一个刊物,暂定名为《历史评论》。并且,还要办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

周勃

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发布“三刊一报告”

12月30日,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新刊发布会在京举行,发布《历史研究》升级改版、《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创刊、《历史评论》创刊及《中国历史学前沿报告(2019)》。《历史研究》创刊于1954年,自2019年1月《历史研究》划归中国历史研究院以来,历史研究杂志社对该刊进行了改版。据介绍,升级改版后的《历史研究》将着力开展重大选题的策划,围绕重大历史节点、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研究组织优秀稿件,并将于《历史研究》2020年第1期刊发一组笔谈,主题是“经世致用与中国史学的成长”。另悉,改版升级后,《历史研究》的选题范畴和刊文范围也有新突破;在研究领域上,对研究相对薄弱的世界地区史和国别史以及新兴史学领域予以更多支持;在研究方法上,优先选用跨学科特点鲜明的优秀论文。新刊《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为半年刊,创刊号将于2020年1月正式出版发行,新刊以中长篇、实证性专题研究成果为主,打破学术期刊的字数限制,单篇论文可达10万字,不同体例与风格的论文兼收并蓄;在聚焦具体问题、系统阐述相关学术主题的同时,倡导和鼓励学界开展对历史的深度思考和对现实具有借鉴意义的史学研究。新刊《历史评论》创刊号将于2020年1月1日正式出版发行。据介绍,《历史评论》不仅面向专业学者,也面向历史爱好者和各级党政机关干部。在融媒体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该刊设置了“文萃·网言”栏目,摘编纸媒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刊发推送的热点文章,同时选刊部分网友评论,推动线上线下互动,激发公众参与热情,使广大历史爱好者在正确历史观引导下,进一步提升历史素养。除学术刊物外,发布会还介绍了《中国历史学前沿报告(2019)》的推进工作。据介绍,《中国历史学前沿报告》是历史研究杂志社本年度启动的历史学评价项目,计划每年发布一次,系统梳理和全面呈现上一年度中国历史学学科现状、研究前沿和学术热点;总结进步,反思不足,探索新的学术增长点,助推新时代中国史学行稳致远;通过评选优秀论著,探索新的学术评价方式,鼓励学者脚踏实地,出思想出精品,做真学问大学问。该前沿报告的评价内容涵盖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学等各领域;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专家评审等方式,评选年度优秀论著及中国历史学研究年度十大关键词、十大研究热点和十大学术事件。(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辩说

2020年中国历史研究有哪些学术热词?

2020年的中国史研究学术重点突出、热点纷呈。为了量化分析2020年度中国历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河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特别推出《2020年中国历史研究学术热词分析报告》。以数据为基础反映中国历史研究的重点领域,盘点2020年中国历史研究中出现的学术热点词汇,并分析相关词汇之间的关系,希冀为当前史学研究者提供基础参考。报告数据分析由河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思享学术评价团队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中心闵祥鹏教授团队执笔。统计方法与热词概览本报告采用科学知识图谱的研究方法,整理2020年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所收录的中国史研究相关论文5740篇,通过文件导入、信息单元抽取(关键词)、建立共现矩阵、利用相似度计算对关系进行标准化处理、统计分析,进行热点词汇的可视化呈现。总体而言,2020年中国历史研究的热点时段是明清和民国时期,研究该时期的重要论文发文数量占据整个中国史研究总量的50%以上。“梁启超”为2020年度历史人物最热词汇,“抗日战争”为年度最热研究专题,“唯物史观”为史学理论研究的主要热词,“全球史”“历史书写”“地方社会”“口述历史”“民间信仰”“国家认同”“历史记忆”“社会治理”“文化交流”“文化认同”等是重要的研究视角。历史文献研究的最热词为“《史记》”,出文文献研究为“墓志”,区域研究为“徽州”。2020年中国历史学术热点词汇图谱断代研究热词就研究时段而言,2020年中国历史研究仍然保持了“详近略古”的基本态势,汉、唐、宋、明至清的研究热度逐渐增强,对长期大一统时期的学术关注要远高于对短期分裂阶段的探究。根据统计数据,断代史关键词热度依次为:清史、明史、宋史、唐史、汉史、元史、先秦史、魏晋南北朝史、西夏史、金史、辽史、五代史。2020年中国历史断代研究热词图谱专题研究热词以史为鉴、鉴古知今,是中国史学研究的传统。历史学者研究的是过去,但关注的是现实与未来。2020年中国历史研究热点依然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回眸。2020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抗日战争”是该年度最高频词汇,也是历史学者研究的重点专题,与之相关的“南京大屠杀”“中日关系”“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国民政府”“历史记忆”“历史书写”等都是频频出现的热点词汇。回顾近年来该专题的相关研究,1995年、2005年、2015年均出现研究热度的高峰,都有200篇以上的重要论文刊发,而以上年份分别是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六十周年和七十周年。站在新的时代的背景下,回顾历史、反思历史、总结历史,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是史学研究永恒的主题。2020年中国历史热词“抗日战争”图谱史学理论热词唯物史观是当前史学研究的主要理论。1920年,李大钊被聘为北京大学文科教授,为学生开设了“唯物史观”的课程,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启了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的百年历程,唯物史观逐渐成为中国历史研究的主要理论。2020年,恰逢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百年,回顾与展望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坚持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历史问题等成为该年度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命题。“唯物史观”也是2020年度史学研究中的热点词汇,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史学史”“史学史”“现代性”“全球史”等关联性较强。近二十年来,“唯物史观”的刊文数量一直保持着较为均衡的态势,2020年略有提高。从刊文的署名单位来看,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等是该领域主要的研究机构。2020年中国历史热词“唯物史观”图谱全球史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分支,它以全球的研究视角,打破以区域、国家、民族等为界限的传统研究范式。美国学者约翰·麦克尼尔、威廉·麦克尼尔曾以“网络”视角审视全球文明的进程,在其著作《人类之网》开篇中写道:“塑造人类历史的,正是(网络中)这些信息、事物、发明的交换与传播。”14至15世纪大航海时代到来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联系日益频繁。中国历史发展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以全球的眼光看待中国,或以中国视角审视世界,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史学研究的重要视角。近二十年来,“全球史”热度起起伏伏,也表明全球史的研究方法仍在不断调整。但自2016年以来,该类论文的刊文数量逐渐稳步提升,也表明全球史研究正在逐渐进入新的阶段。历史文献研究热词在传世文献研究方面,“《史记》”“《左传》”“《春秋》”“《周礼》”等是2020年中国历史研究中的重点文献热词。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性著作,《史记》是研究中国古代史与史学理论的重要典籍。一方面与《左传》《尚书》《周礼》、清华简等传世史料或出土史料相互佐证,另一方面也是解读司马迁及传统史论的基本资料。因此,2020年度与“《史记》”相关的关键词,既包括“《左传》”“《尚书》”“《周礼》”“清华简”等文献热词,又与“司马迁”“刘知畿”“章学诚”等史论学者的人物热词相关联。2020年中国历史热词“史记”图谱在出土文献研究方面,“墓志”“文书”“清华简”等是2020年的研究热点。其中“墓志”是该年度史料挖掘研究的热点,“墓葬”“瓷器”“壁画”“图像”都是与之相关的热词,其中“墓志”与“墓葬”的相关性较强。这与近年来基础建设、房屋拆迁、土地开发等因素密切相关,大量古墓葬、古遗址、古民居、石刻等被发现,新出史料为研究的拓展奠定了基础。墓志虽然一直是学界研究中关注的重要新史料,但就重要论文发表而言,每年刊发数量仍然有限。自2019年开始,“墓志”论文数量明显上升,2020年成为出土文献方面的热点词汇,更是表明学界对这一材料的重视。出土墓志的时代分期多集中于魏晋隋唐之时,西安、洛阳是新出墓志较多的地区。2020年度该类论文的研究者多来自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或科研机构,研究者也是充分利用了该地区新出墓志材料较多的区位优势。新出史料为学者发现新问题、更新旧认识提供了重要途径,也将为中国历史研究的逐步深入带来不竭动力。2020年中国历史热词“墓志”图谱区域史研究热词在区域研究方面,“徽州”“丝绸之路”“上海”“敦煌”“西藏”“台湾”、“新疆”“江南”“西域”“四川”“吐蕃”“北京”“南京”“大运河”“山西”“苏州”“洛阳”等是2020年中国历史研究的重点词汇,区域热词往往与社会治理、城市史、边疆史等研究专题相关联。其中,“徽州”研究最为突出,涉及“科举”“乡村社会”“宗族”“户籍”“教育”“日常生活”等区域社会问题。自2009年开始,“徽州”研究的重要论文刊发数量逐渐增多,一直保持着较为平稳的态势,至2020年成为区域史研究的最热词汇。这离不开安徽学者对本地文化的重视,2020年半数以上“徽州”研究成果的署名单位都位于安徽,《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设有“徽学”专栏,连续刊发社会史专题、徽商与经济史专题、宗族研究专题的系列文章。数据显示,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一直是“徽学”成果产出的主要高校。敦煌文书被称为“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古代学术的海洋”。2020年是敦煌藏经洞发现120周年,也是敦煌学研究历程中的重要节点。敦煌研究同样是今年的热点,荣新江教授曾提出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的新增长点,“在于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跨学科的研究,采用新的视角,提出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理论,为历史学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甚至推进新的学科产生。”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敦煌研究也将再起新篇。2020年中国历史热词“徽州”图谱历史人物研究热词在历史人物研究方面,该年度研究的热点人物依次为“梁启超”“司马迁”“康有为”“乾隆”“郭沫若”“陈寅恪”等。2020年度的最热门人物为“梁启超”。作为清末民初的历史见证者,梁启超学贯中西、文史兼通,不仅是近代“新史学”的奠基者,而且是文学、伦理学的研究者,是近代史、近代文学以及伦理学等多学科研究中必须涉及的重要人物。1901年和1902年,梁启超先后发表《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传统史学,宣扬“新史学”,被称为“新史学的宣言书”。“新史学”的提出以及唯物史观的传播,开启了中国百年史学研究的变革帷幕。因此,梁启超与“新史学”“中国史学史”等词汇密切相关。同时,近年来近代文学与伦理学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阶段性成果涌现,如关爱和主持的“期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陈云度主持的“近现代中国价值观念史”、徐亚州主持的“伦理学知识体系的当代中国重建”等均涉及梁启超。总体而言,“梁启超”一直是中国史研究的最热人物之一。近二十年来,有关“梁启超”研究的刊文高峰出现在2009年至2013年,虽然2020年与之前相比刊文数量有所下降,但其仍是2020年人物研究方面的最热点。2020年中国历史热词“梁启超”图谱结语总之,2020年中国历史学术热点词汇,一方面延续着史学研究以史为鉴的优良传统,对重要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再回首、再审视。如研究专题热词“抗日战争”、历史人物热词“梁启超”、史学理论研究热词“唯物史观”等,都是学者站在新时代的节点对百年历史的回顾与思考。另一方面在学术热词背后,又坚持着一份学术研究的独立意识与冷静思考。2020年度多数学术热词并不是对社会关注的热点,“墓志”“《史记》”“徽州”等,虽非社会热点,却依然是学者执着耕耘与探索的重要领域。通过以上数据分析,2021年中国历史研究热词整体趋势基本有两方面的初步判研:一是重大历史节点的周年回顾,如“党史”百年的相关研究、“新史学”的周年回眸等;二是史学核心问题的继续探讨,如史学研究的主要理论“唯物史观”、先秦秦汉研究的主要史料“《史记》”、近代史重要人物“梁启超”、史学研究的重要视角“全球史”等。编后语2020年中国历史学术热词分析,是对该年度中国历史研究内容的初步总结。如同史学研究本身一样,任何总结都仅仅是对已发生事件的回顾,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现实的发展虽源自过往的积淀,但不会完全重演历史的一幕。史学研究热点在不断更新,因此趋势研判仅基于数据分析,报告也只是与同行分享学术思路,共同讨论,仅供参考!(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吉尼塔

云南师范大学周智生教授在《历史研究》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日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周智生教授,在《历史研究》2019年第6期发表了重要学术论文成果《清末川滇边区的联防与联治》,该文是周智生教授依托其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滇藏缅印交角地区交流互动发展史研究”完成的标志性阶段成果。周智生教授的该项成果,历经多年准备,经过反复修改最终完成。文章对清末川滇区域历史关系进行了创新性梳理和探索,是全面认识和把握晚清边疆治理问题的重要窗口和途径,对我国边疆治理史特别是中缅印毗邻地区治理史研究,具有特别的意义和重要价值。《历史研究》是中国历史研究院院刊,是学界公认的我国历史学界顶级专业学术期刊。此次最新发表的该项成果,是我校继著名元史专家方龄贵先生1993年于该刊发表《<通制条格>新探》一文后,我校教师在该刊物上的再次突破,有力地支撑和推进了我校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进一步彰显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来源:云南师范大学 图文排版 | 杨思航 科研处 供稿

名理

“2019年度中国历史学研究十大热点”发布

人民网北京4月29日电 (记者 郝孟佳)28日,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澳门大学《南国学术》编辑部在澳门联合发布“2019年度中国历史学研究十大热点”: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历史学的回顾与反思,历史研究领域的“三大体系”建设,中国历史上政治治理经验的当代价值,全球视野下“丝绸之路史”研究的纵深发展,宋代文官政治的特征与影响,明清以来的身体、疾病与卫生研究,区域社会史研究的转型与重构,清末新政与中国近代化,五四运动与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回归以来的澳门历史研究。会议现场 澳门科技大学供图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庞川表示,在新的时期,国家高度重视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教育和传承。澳科大建校20年来,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不断进步,正朝着文理兼长的综合性大学迈进。澳门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澳门科技大学有责任、有条件加强历史文化研究,为增强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爱澳精神提供学术支撑,为“一国两制”事业新实践和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做出新的贡献。2019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喜见“回归以来的澳门历史研究”成为“十大热点”之一。澳門科技大学社會和文化研究所所长林广志表示,历史研究是澳門科技大学新的学术增长点。在国家及特区政府不断加强中国历史文化教育的背景下,澳門科技大学先后开展了澳门历史地图、全球史与澳门、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文化等重大研究项目。以中国史、澳门史为研究方向的历史学博士课程已面向全球招生;以唐廷枢为核心的近代历史人物、近代香山(澳门)与中国近代化的研究机构“唐廷枢研究中心”成立,出版《唐廷枢研究》集刊。林广志说,在国务院港澳办及澳门特区政府支持下,中国历史研究院与澳科大在澳门联合成立“中国历史研究院澳门历史研究中心”,致力于澳门历史研究的世界性学术平台和澳门“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建设。中国历史研究院澳门历史研究中心的成立、历史学博士学位课程的开设以及“中国历史学研究十大热点”的持续发布,有利于澳门历史学学术发展与学科建设,提高中国历史学的国际影响力,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助力构建中国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据了解,“中国历史学研究十大热点”自2017年开始评选和发布,是澳科大社文所历史学学科建设、博士生学术训练的基础工作和持续成果,其目的是客观记录和梳理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在中国历史学研究领域的特点和趋势,提高历史学的社会关注度,传播和弘扬中华历史文化。观察和评选范围包括年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等领域的热点话题。在国内外50余位著名历史学家以及海峡两岸暨港澳主要历史学期刊主编的支持和参与下,通过学界推荐、文献分析、学者研讨、专家评议、投票选择等程序而评定,相关热点介绍和专家点评在澳门大学《南国学术》刊登。2017年以来,“中国历史学研究十大热点”得到中外历史学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相关科研及教学机构项目指南、历史教学的重要参考。【来源:人民网教育】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梨沙

「收藏」2019最新最全学术期刊级别分类

很多评职称的朋友都在说,我要需要省级期刊,我需要国家级期刊,我需要核心期刊,那大家到底了不了解这些期刊到底是怎么分类的?接下来就让小编给大家整理一下!保证是你从来没见过的分类!期刊级别第一级-T类:特种刊物论文,指在《SCIENCE》和《NATURE》两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第二级-A类:权威的核心期刊,指的是国际通用的SCI、EI、ISTP、SSCI、A&HCI收录检索系统的论文(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检索为准),或同一主题发表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的权威,论文中不包含其他报告总结。第三级-B类:重要核心刊物论文,指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论文(见《国外科技核心期刊手册》)或在国内同一学科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第四级-C类:一般核心刊物论文,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版》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第五级-D类:一般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有期刊号"CN""ISSN" ,有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第六级-E类:受限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但受发行限制的刊物上(仅有期刊号、无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然后国内期刊分类广义分类为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期刊级别核心期刊分类:1.南大核心:又称CSSCI、C刊,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组织评定的,两年一评;2.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其建库历史最为悠久而且专业性强、数据准确规范、检索方式多样、完整、方便,是国内自然科学类最权威的目录,两年一评;3.中文核心:又称北大核心、北核,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确定的。08年之前四年一评,08年之后三年一评;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两年一评。其中南大核心和CSCD均有扩展版核心目录,一定要分清自己发表的期刊是源刊还是扩展版;5.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又称人大复印,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该数据库从国内公开出版的近六千种核心期刊与专业特色期刊中精选全文并汇编而成,囊括了1995年至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各个学科。他是国内最具权威的文献资料宝库,严格意义来说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不属于核心期刊,但是很多学校和单位都把他等同于南大核心期刊。国内核心期刊权威度排行:南大核心>CSCD>中文核心>统计源核心非核心分类:1.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2.省级期刊: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管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其实国家从来没有对刊物做过级别之分,也就是在影响力和专业程度上没有省级和国家级的差别。所谓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之分,主要为方便管理,根据期刊主管单位的级别而做了区别。即国家单位主管期刊为国家级期刊,省单位主管期刊为省级期刊。其实还有各高校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或者是昆明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自己分类的A类B类C类期刊。这个就要因各校而异了。其实期刊分类还是比较简单,大家发表文章是一定要认清自己发表文章的刊物级别,千万不要花冤枉钱!大家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都可以评论或者私信我~~哦对了,很多小伙伴不知道怎么私信,关注之后在手机端就可以发私信了~~~

指环王

学术期刊的级别、种类、等级,这篇文章全讲清楚了!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只要一脚踏进了学术圈,那就真的满眼都是北核、SCI、CSSCI…… 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专业名词是指什么?又是怎么评级如何分类的呢?01什么是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Academic Journal)是一种经过同行评审的期刊,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通常涉及特定的学科。学术期刊展示了研究领域的成果,并起到了公示的作用,其内容主要以原创研究、综述文章、书评等形式的文章为主。▲《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知网截图。可以看到期刊基本信息、被收录情况、期刊等级划分、期刊影响因子等信息。02刊物等级划分 按照注册地划分 ● CN类刊物所谓CN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内注册、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均标注有CN字母,人们习惯称之为CN类刊物。● ISSN类刊物现在许多杂志则同时具有CN和ISSN两种刊号。所谓ISSN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地外注册,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前标注有ISSN字母。▲《国家图书馆学刊》知网截图。可以看到 CN 和 ISSN 两种刊号。按主管部门划分 ● “国家级”期刊一般说来,“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 “省级”期刊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统计与信息论坛》知网截图。该期刊主办单位是西安财经学院和中国统计教育学会高教分会,出版地是陕西省西安市,但该期刊是核心期刊,所以也可将其视为国家级期刊。按期刊质量划分 ※ 这里是你最关注的常见核心期刊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是某学科的主要期刊。一般是指所含专业情报信息量大,质量高,能够代表专业学科发展水平并受到本学科读者重视的专业期刊。1931年著名文献学家布拉德福首先揭示了文献集中与分散规律,发现某时期某学科1/3的论文刊登在3.2%的期刊上;196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了二次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发现75%的文献出现在10%的期刊中;1971年,SCI的创始人加菲尔德统计了参考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情况,发现24%的引文出现在1.25%的期刊上,等等,这些研究都表明期刊存在“核心效应”,从而衍生了“核心期刊”的概念。目前,国内有七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又称北大核心)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等诸多因素所划分的期刊,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目前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按照惯例,北大核心期刊每四年由北大图书馆评定一次,并出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要览》一书。▲《国家图书馆学刊》知网截图。核心期刊标识为北核标识,表明该期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总览》来源期刊收录。● 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又称南大核心)注:CSSCI (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是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是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组织评定的,两年一评。通过对全国所有符合两月以下出版及非一刊号多版的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学术性期刊,进行他引影响因子分析,指某刊在统计当年被CSSCI来源期刊文献引用该刊前2年所登载的文章的篇次(不含该刊自引)与前2年该刊载文量之比;总被引频次指某刊被统计当年被CSSCI来源期刊文献所引用该刊创刊以来登载的文章的总篇次。▲《国家图书馆学刊》知网截图。CSSCI标识表示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收录。●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经过严格的定量和定性分析选取的各个学科的重要科技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受科技部委托,每年进行遴选和调整 ,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注:CSCD (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被誉为中国的CS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每两年遴选一次。每次遴选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数据来自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定性评价则通过聘请国内专家定性评估对期刊进行评审。定量与定性综合评估结果构成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知网截图。CSCD标识表示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收录。●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社科院核心)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于2018年11月16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文社科高峰论坛暨期刊评价会”上发布《中国人文社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年)》(简称《报告》)。《报告》基于学科与期刊特点构建了不同的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1291种人文社会科学期刊(2012年及以前创刊)、164种新刊(2013-2017年创刊或更名)及68种英文期刊进行了评价。●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这种核心期刊说法目前缺乏公认性,国内运用较少,评选周期和有效期不祥,也难见其出核心期刊的目录。●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国际上被国内普遍认可的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 SCI 最为重要。● SCI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注: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 SCI )于1957 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 ISI)在美国费城创办,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 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创办人为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 September 16,1925-2017)。● SSCI 美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注:美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 简称 SSCI )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在CNKI学术搜索上的文章截图。来源是Elsevier期刊数据库。● EI 《工程索引》注:美国《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 简称 EI )工程索引(EI)是由美国工程师学会联合会于1884年创办的历史上最悠久的一部大型综合性检索工具。EI在全球的学术界、工程界、信息界中享有盛誉,是科技界共同认可的重要检索工具。▲《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知网截图。EI标识表示被工程索引(美)收录。● ISTP 《科技会议录索引》注:美国《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 简称 ISTP )创刊于1978年,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该索引收录生命科学、物理与化学科学、农业、生物和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等学科的会议文献,包括一般性会议、座谈会、研究会、讨论会、发表会等。其中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类文献约占35%,其他涉及学科基本与SCI相同。03其他常见刊物收录等级 日本-JST●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注: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是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厅下设的一个国家级的科学技术管理组织,同时也是发达国家中具有代表性和最为成功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之一。JST的建立就是为了顺应日本的“科学技术创造立国”战略目标总需求。▲《国家图书馆学刊》知网截图。JST标识表示被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收录。美国-CA● CA 《化学文摘》注: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是世界最大的化学文摘库。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最为重要的化学、化工及相关学科的检索工具。创刊于1907年,由美国化学学会化学文摘社(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CAS)编辑出版,CA报道的内容几乎涉及了化学家感兴趣的所有领域,其中除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外,还包括冶金学、地球化学、药物学、毒物学、环境化学、生物学以及物理学等诸多学科领域。▲《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知网截图。CA标识表示被化学文摘(美)收录。俄罗斯-РЖ,AJ● РЖ,AJ 《文摘杂志》注:文摘杂志(Реферативный журнал)是供查阅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工业经济等方面文献资料的综合性信息检索刊物。1953年创刊,苏联全苏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现名:全俄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世界三大综合性文摘杂志之一。▲ РЖ,AJ标识表示被文摘杂志(俄)收录。来源 | 龙江知网免责声明本公众号部分转载的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其专利、版权和文责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您是原作者且不希望文章被转载,请联系我们处理(TEL:0519-86998217)。信息提供:盛男 图文编辑:张聚 审 核 :王晖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工矿自动化,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入曰

年度书单︱英国杂志《今日历史》评选的2017最佳历史书

《今日历史》是英国一份著名的插图历史杂志,同时也有官方网站(http://www.historytoday.com/)。从1951年创刊起,该杂志按月发行,致力于将严肃而权威的历史以有趣的方式展现给广大民众。它覆盖各个时段和各个地区,既刊登传统史学类文章,也聚焦于最新历史研究。近年来,《今日历史》每年在年末刊登当年最佳的历史书,以供读者参考,具体内容可以在官网进行阅读。(本文原载于《今日历史》第67卷第12期,2017年12月,原文链接:http://www.historytoday.com/history-today/best-history-books-2017 )从古希腊到二战,从罗马教皇到反基督者,从拜占庭到中国再到犹太人的传说,历史学家们精心挑选出了他们在2017年最喜爱的书。评荐人:埃弗丽尔·卡梅隆(Averil Cameron,牛津大学教授,主要研究古代晚期与拜占庭史)我的选择是米努·丁肖(Minoo Dinshaw)所写的传记——《异域骑士:史蒂夫·朗西曼的拜占庭人生》(Outlandish Knight: The Byzantine Life of Steven Runciman,艾伦·莱恩出版社)。史蒂夫·朗西曼(Steven Runciman)是一位拜占庭历史学家,同时也是1920年代剑桥新潮社交场的常客,其身影还出现在著名摄影师塞西尔·比顿(Cecil Beaton)的镜头之中。除此之外,他也是学者兼戏剧导演达迪耶·瑞兰兹(Dadie Rylands)的朋友,连盖伊·伯吉斯(Guy Burgess)都是他的学生。年轻时候的史蒂夫·朗西曼朗西曼心醉于有关皇室的一切。他尤其喜爱旅游,一攒够钱就从剑桥三一学院辞职,从此过上了周游列国,与朋友谈天说地的生活。即便如此,他依然撰写了一系列和拜占庭相关的历史书,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他的三卷《十字军历史》。他于2000年去世,享年九十七岁。丁肖的书读起来非常精彩,同时也给我们对朗西曼的想象留出了足够空间。评荐人:迈克尔·伯利(Michael Burleigh,英国作家与历史学家,主要研究纳粹德国)不论是从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克里斯托弗·科克(Christopher Coker)都是英国在战争领域最前沿的思想家之一。不同于寻常的国际关系专家,他在历史和文学领域有着宽广的知识面,综合运用使得其作品如虎添翼。他的《未置信之战:中国,美国与大国冲突的逻辑》(The Improbable War: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Logic of Great Power Conflict,赫斯特出版社)一书阐述了强大经济联合体的必然性,并说明了中美的共同利益会防止两国陷入亚太战争。科克关于“非理性”在战争冲突中扮演的角色有许多有趣的见解,无论这种“非理性”是否基于荣耀与怨恨,也不论文化如何影响与塑造决策的构思。此书对战争展开的各种角度,海、陆、空甚至网络空间的分析达到了顶峰。鉴于作者脚踏实地的学术成果,此书同时也颇具启发意义。他并不追随时下流行的“修西德底斯陷阱”的论调而盲目认为大国的兴衰必定会造就战乱的发生。评荐人:露西·德拉普(Lucy Delap)塞尼娅·比塞塔(Senia Peeta)的《爱尔兰民族主义女性,1900-1918》(Irish Nationalist Women, 1900-1918,剑桥出版社)一书从长时且活跃的女权切面入手来探讨爱尔兰民族主义政治,同时也绘制了“先进女性”(advanced women)所面临的一系列阻挠。此书有助于我们重现思考了爱尔兰的政治场域,并将其视作一个同先前历史叙述相比的更具论辩色彩的、多元的话语空间。在同一时期,安妮·萨默斯(Anne Summers)也出版了一部可读性极强的学术著作——《英国的天主教和犹太女性,1880-1914》(Christian and Jewish Women in Britain, 1880-1914,帕尔格雷夫出版社)。她的多元主义书写对维多利亚和爱德华时期历史叙述作出了杰出贡献。她将目光聚焦于政治运动里那些博爱仁慈的女性,并将性别放置在叙事的焦点。最后,杜尔班·高希(Durba Ghosh)的《绅士恐怖分子》(Gentlemanly Terrorists,剑桥出版社)则着眼于1919-1947年间印度的精英反殖民武装者的暴力。不同于甘地的非暴力,高希将暴动置于印度民族主义的中心,并追溯了其持续性的影响。评荐人:戈登·坎贝尔(Gordon Campbell,英国莱切斯特大学教授,从事文艺复兴研究,以研究弥尔顿与詹姆斯一世钦定版圣经闻名于学界)自英格兰与苏格兰改革以来,清教徒们试图将英国变成一个清教徒国家,其中一些激进者甚至宣称教皇是反耶稣的。而教皇是如何看待英国则很少被人们所讨论。斯特拉·弗莱彻(Stella Fletcher)在《教皇与英国》(The Popes and Britain,I.B. Tauris出版社)中,叙述了一部详尽的关于天主教会与英国从古代晚期到当今的关系的历史。此书涵盖甚广,其学术成果也令人敬畏。弗莱彻博士主要是一位意大利历史学家,但同时也出版了讲述英国红衣主教沃尔西的作品,往往将沃尔西放置在整个欧洲背景下进行考量。也正因此,她对于英国和教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独到见解。她的行文很优雅,易读,并不卖弄辞藻。我很享受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从中获益匪浅。评荐人:朱迪斯·弗兰德斯(Judith Flanders,历史学家、新闻工作者兼作家,定居英国伦敦,作品主要集中于维多利亚时代)这个夏天,我很荣幸做了坎迪尔奖(Cundill Prize)的顾问。坎迪尔奖是为了历史写作而设立的奖项,因此我审阅了上百本历史书,每一本我都很喜欢。其中我的最爱是来自詹姆斯·夏普(James Sharpe)的《狂怒的人们:英国暴力史》(A Fiery & Furious People: A History of Violence in England,兰登书屋)。这本书的详尽令人满意,其论点也颇具说服力。而丹尼尔·科尔曼(Daniel Coleman)的《庭院劳作:城市空间的传记》(Yardwork: A Biography of an Urban Place,沃萨克与韦恩出版社)则从社会历史、生态学以及政治史的角度剖析了我们称作为“家”的一切。而我最想评述的一本书,还是罗斯玛丽·阿什顿(Rosemary Ashton)的《火热一夏:狄更斯、达尔文、迪斯雷利以及1858年的大恶臭》(One Hot Summer: Dickens, Darwin, Disraeli and the Great Stink of 1858,耶鲁出版社)。论揭露生活、政治、艺术与流行文化背后的暗潮涌动,她是最出色的。评荐人:莎拉·莫蒂默(Sarah Mortimer)我选择了罗伯特·柏尔勒(Robert Bireley)对于乔瓦尼·贝特罗(Giovanni Betero)的《国家理性》(The Reason of State,CUP出版社)新版本的翻译。原书写于1589年,大概是在尼可罗·马基雅维利(Niccolò Machiavelli)的《君主论》(The Prince)几代之后的作品,《君主论》一书揭露了政治游戏的黑暗艺术,让一整个欧洲陷入了介于颤栗和狂欢间的恐怖刺激。贝特罗则执着地认为,君主可以做到道德与威望兼备,而在《国家理性》里,治国版图也被构建成一个天主教新版本,为了让统治者能满足这个腐化堕落并且瞬息万变的社会之需求。这本书影响深远,同样也十分精彩,但还不怎么为人所知。好在柏尔勒的的新译本颇具贝特罗本人的神韵,不仅十分生动,而且让贝特罗的书得以展现出其深远的重要性。事实上,贝特罗在16世纪对于政治成功和道德标准的见解显然也很切合当今时局。评荐人:保罗·卡特里奇(Paul Cartledge,英国古代史学家,剑桥大学希腊文化教授)从夏洛茨维尔到牛津,再到卡尔卡斯,这是如此“雕塑焦虑”的一年。文森特·阿祖莱(Vincent Azoulay)2014年的 《弑君者》(Les Tyrannicides)现在已经可以从牛津大学出版社官网上读到,并被极为恰当地翻译成《古代雅典的弑君者:两座雕塑的故事》(Tyrant-Slayers of Ancient Athens: A Tale of Two Statues)。实际上,弑君在古希腊是一件十分常见的事情,从公元六世纪后就开始频频发生了,然而却没有一个地方如同雅典频繁。阿祖莱则凭借其敏锐而广泛的研究,全力为人们展示了两位雅典杀害暴君者——哈尔莫迪乌斯(Harmodius)和阿里斯托吉顿(Aritogeiton)的形象。两位弑君者的雕塑对于那些已经熟知那不勒斯考古博物馆(Naples’ Museo Archeologico)所藏的低质量罗马复制品的人来说,这个优雅的专题著作将极具参考价值。而对于这两位不寻常的年轻贵族的似是而非的英雄崇拜的细微差别,也会让宗教史学者和政治史学者陷入沉思。评荐人:彼得·弗兰科潘(Peter Frankopan,牛津伍斯特学院高级研究员,拜占庭牛津研究中心主任,《丝绸之路:一部新的世界史》作者)今年我最喜欢的历史书有两本。其一是西蒙·沙玛(Simon Schama)的《犹太人的故事:1492-1900》(Story of the Jews: Belonging 1492-1900,博德利·海德出版社)。这本书引人入胜,引经据典,文采飞扬。沙玛通过独立的小故事来描绘恐怖与受难,但同时也不放过其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气、成就与希望。其二是尼古拉斯·莎士比亚(Nicholas Shakespeare)的《五月的六分钟:丘吉尔如何出人意料地成为首相》(Six Minutes in May: How Churchill Unexpectedly became Prime Minister,哈维尔·塞柯出版社)。此书如同小说一般扣人心弦!除了一丝不苟的学术研究、新颖优雅的造句行文,此书还提醒人们注意这一事实:历史的走向可以被如此立刻地决定。他还对当下学界有关丘吉尔上位的研究做了一些重要的修正,并且展示了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丘吉尔首相生涯的记忆是如何被排列整理的。实属佳作。评荐人:卡罗尔·理查德森(Carol Richardson)潘卡·米什拉(Pankaj Mishra)与《愤怒的时代:一部当代史》人类喜爱模式(愿意的话你也可以叫它历史),它意味着确定与预示,意味着控制。黑白分明,没有灰色。成王败寇,并无中立。潘卡·米什拉(Pankaj Mishra)的书,《愤怒的时代:一部当代史》(Age of Anger: A History of the Present,企鹅出版社)致力于探寻当今世界混乱的根源。以1922年卡尔·曼海姆(karl Mannheim)强有力的名句开篇,“我们与爱同行,并报以本时代所无法满足的热烈期望”,米什拉与以赛亚·柏林(Isaih Berlin)的行文呼应,认为人性借由启蒙的自私本能所联结,但同时也会被弗洛伊德所说的“细小差距的自恋”所分割。当然,一些评论者也询问米什拉有关当代大众不满情绪和与历史上知识精英的大概念之间的关联。这一时刻,米什拉因而总结道,“是为真正的颠覆性思想所准备的,是关于自我与世界的时刻”,正如模仿比尔·克林顿的口号一般——“这就是历史,笨蛋”。评荐人:菲丽帕·约瑟夫(Philippa Joseph)在《西西里与启蒙运动》(Sicily and the Enlightenment,I.B. Tauris出版社)一书中,安格斯·坎贝尔(Angus Campbell)给我们展示了多米尼克·卡拉西尔罗(Domenico Caracciolo)即两西西里王国(Two Sicilies)总督与部长在1715-1789年间的外交公文与私人信件。这让西西里尘封的封建律令和岛上贵族家庭奢华的生活方式跃然纸上。在卡拉西尔罗抵达西西里时,他已经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领袖和法国的外交部长。虽然他试图改革贵族特权的激进做法不了了之,但他确实帮助废止了西西里宗教裁判所(Inquisition on Sicily),解放了身处野蛮统治下的农民。莎拉·杜南(Sarah Dunant)一丝不苟的研究性小说《以家族的名义》(In the Name of the Family,Virago出版社)则给我们讲述了亚历山大六世的教皇生涯,胜过诸多学术著作。我特别喜欢作者对卢克雷奇娅(Lucrezia)名声的“翻案”。至于亚历山大,他的名声却从未较前者优胜,毕竟他所招揽的“公关经理”是(臭名昭著)的切萨雷·波吉亚(Cesare)。评荐人:保罗·雷(Paul Lay)英国的保守党被视作是当代最为成功的民主党派之一,只不过鉴于该党派的现状,人们很少了解到这一点。该党派的奠基者埃德蒙·柏克(Edmund Burke)也是该党派的精英智囊和砥柱中流。他还是艾米莉·琼斯(Emily Jones)引人入胜而令人惊奇的研究成果的主人公。在《埃德蒙·柏克与现代保守主义的发明》(Edmund Burke and the Invention of Modern Conservatism, 1830-1914,牛津大学出版社)一书中,作者追溯了1830-1914年间这位爱尔兰辉格党人所经历的坎坷路程及其与保守主义的托利党先驱的水火不容,并且阐述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他是如何被英国保守主义传统所奉为圭臬的。英国保守党派的奠基者埃德蒙·柏克弗朗西斯·欧·戈尔曼(Francis O’Gorman)的 《健忘:构建记忆缺失的当代文化》(Forgetfulness: Making the Modern Culture of Amnesia,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是一本及时的、解释西方历史的“缓慢漂移”的著作。从天主教对来日救赎的痴迷到对当代教育系统的批判,作者指出人类的过往不过只是一个被嫌恶、被碎片化,或是被检测之事。

荀子

打造学术传播高端平台,推动新时代中国史学融合发展——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新刊发布会在京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12月30日北京电(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聂北茵)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新刊发布会今天在北京举行。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发布《历史研究》升级改版、《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创刊情况。《历史研究》创刊于1954年,是中国史学界的一面旗帜,享有崇高学术威望。据李国强介绍,自2019年1月以来,《历史研究》改版后呈现六大亮点。一是主动设置议题,加大重大专题策划力度。二是注重思想厚度、理论深度,彰显《历史研究》引领史学学术思潮的功能。三是倡导和鼓励基于严肃、严谨、科学的“百家争鸣”。四是拓宽选题范畴,扩大发文范围,始终保持刊物旺盛的生命力。五是拓宽海外交流渠道,将《历史研究》打造成国内外历史学界良性互动的一张名片。六是升级稿件培育机制,推动办刊质量再上新台阶。李国强介绍说,《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是中国历史研究院组建方案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该集刊为半年刊,创刊号将于2020年1月正式出版发行。该集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贯彻“双百”方针,突出原创性、厚重性、系统性和思想性,主要刊发学术积累深厚、不乏思想创见的专题研究成果。以中长篇、实证性专题研究成果为主,打破学术期刊的字数限制,单篇论文可达10万字,不同体例与风格的论文兼收并蓄;在聚焦具体问题、系统阐述相关学术主题的同时,倡导和鼓励学界开展对历史的深度思考和对现实具有借鉴意义的史学研究。据《历史评论》主编余新华介绍,《历史评论》创刊号将于2020年1月1日正式出版发行。该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创刊号首页刊登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在“特稿”栏目刊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同志的重要文章《开创新时代中国史学繁荣发展新局面》。余新华表示,《历史评论》着力于对重大历史问题的评论、对历史难题的辨析、对历史话题的引导,突出思想性、争鸣性和引领性,在认清历史事实、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历史学知古鉴今、资政育人作用,为新时代治国理政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历史启迪。发布会上,李国强还介绍了《中国历史学前沿报告(2019)》的推进工作。据介绍,《中国历史学前沿报告(2019)》是历史研究杂志社本年度启动的历史学评价项目,计划每年发布一次,系统梳理和全面呈现上一年度中国历史学学科现状、研究前沿和学术热点;总结进步,反思不足,探索新的学术增长点,助推新时代中国史学行稳致远;通过评选优秀论著,探索新的学术评价方式,鼓励学者脚踏实地,出思想出精品,做真学问大学问。据悉,本次发布会公布的“三刊一报告”,是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一年来全面落实统筹指导全国史学研究的又一项创新实践,以此将构成中国历史研究院高端学术出版和传播平台,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文化副刊部编辑)

天野

值得收藏!2020年中科院1区11大类700多本期刊名单汇总

近日,万众瞩目的《2020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终于出炉,2020基础版和升级版分区表继续突出支持本土品牌期刊国际化的导向,形成了“中国SCI期刊评价方案”,收录期刊为自然科学期刊(SCIE)、社会科学期刊(SSCI)和ESCI收录的中国期刊。易智编译汇总了2020年中科院1区11大类700多本期刊名单!大类设置2020年期刊分区表,通过期刊引用关系生成学科结构,参考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的学科内涵和外延,设置18个大类。人文科学,只包括被SCIE和SSCI收录的哲学、历史、语言学和新闻传播学期刊,未囊括A&HCI的期刊。主要看点1、国产期刊继续扶持,National Science Review、Science Bulletin依然是综合性期刊一区;2、两大化学综述期刊Chemical Review和Chemical Society Review依然霸榜化学类期刊前两名,新刊Chem在化学类非综述期刊中,仅次于Nature Catalysis和Nature Chemistry,超越JACS和Angew;3、Energy Storage Materials首次入选中科院分区,成为工程技术类1区;4、Nature Energy近三年平均影响因子49.118,超越Nature、Science,霸榜工程技术类非综述类期刊第1名;5、Joule入选工程技术类第六名,仅次于Nature Review Materials,Nature Energy, Nature Materials, Nature Nanotechnology和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就目前来看,医学和工程技术类1区收录的期刊数较多。物理类3年平均影响因子在4.052以上的分区表中收录的有40本期刊。综合性期刊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类化学类地球科学类农林科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学工程技术医学物理类(前40名)期刊大类调整8本期刊的大类学科被调整,新增385本SCIE/SSCI期刊及77本ESCI中国期刊。8本被调整大类学科的期刊新增的77本ESCI中国期刊由于篇幅有限,暂未将所有期刊都列入表格,如果您想免费获取完整的中科院Jcr分区表或者有关于论文投稿方面的问题都可以给我们留言或私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