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的话这是去年年末版主做的一个投票总结,主要信息来源是2018年历史学考研的统考、自主命题真题。主要作用是让大家一起来吐槽~年度最难论述题第五名东北师范大学简述《大唐开元礼》的内容和作用。票数:74票今年刚考完,版主从考东北师大的考生口中就了解到了这道题目。这道题目难度在于大家复习的过程中,很难留意这样的信息。文化史方面一般都不是我们复习的重点,更何况还是礼制的内容。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开元礼》在中国古代礼制史上的地位相当高。在唐代的文化上,也属于重要的内容。这些东西,我们可能在后来的复习中,不会接触。但是我们在第一轮的复习中,需要我们仔细看教材。我们容易忽略的,主要是文化史、思想史、史学史等部分。第一遍看书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仔细去做笔记。第四名四川大学对“新清史”的看法。票数:75票“新清史”是这些年代比较有争议的一个史学新动向。其中如欧立德、柯娇燕、罗友枝等学者比较知名的。“新清史”四书:《清代宮廷社會史》、《半透明之鏡》、《滿與漢》、《滿洲之道》。大家如果想比较便捷的了解“新清史”,可以点击 历史研习社 的文章 新清史 | 徐泓:“新清史”论争:从何炳棣、罗友枝论战说起。第三名兰州大学汉代墓葬的分类及其特点。票数:90票之前在多个场合“吐槽”过兰州大学的真题,在这里我就不接着吐槽了。考古学的内容对于历史学考生来说,比史学史的内容似乎更陌生一点。但是还记得版主跟大家讲的“黄肠题凑”么?曾经出现过这样的名词,19年的考生就可以留心了。各个朝代考古的重点内容以及代表性的考古发掘,也是我们考自主命题高校需要积累的。第三名内蒙古大学北魏六镇地名及城址发掘情况。票数:90内蒙古大学作为很有区域特点的综合性大学,在真题当中会有某些体现,六镇与六镇遗址很多都是在内蒙古境内的。像这些区域特性的大学,如云南大学、兰州大学(甘肃的考古发掘)等等,考生们需要注意这些地区特色了。第二名中国人民大学简述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票数:115票沃勒斯坦,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世界体系理论”的创始人。这个属于世界史学史的内容,年代离我们比较近。同样是史学史的内容,让大家苦不堪言。很多同学在考场上是这辈子第一次看到这个人,编都不太好编。作为自主命题的真题来讲,这道题目很好的起到了选拔的作用。但是由于难度很大,对于大多数考生,还是有些“不友好”的。第一名北京大学简述斯瓦希里的文化特征。票数:163票如果不是版主的某个朋友现在在做非洲史研究,而且本科毕业论文写的还是坦桑尼亚的历史,版主还不知道斯瓦西里文化是什么。北京大学这一篇简答题高票当选为第一名,可见大家对于斯瓦西里文明还是很陌生的。相对于北大中国史真题,北大世界史的题目总体而言难度低一些。这也是很多分科考试院校的共同点。以上就是今年年度最难的五个论述题了,总的来看,主要是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的内容。具体,主要是史学史、考古学的内容。其中,关于近些年来史学发展的新东西、新气象,成为了新的难点之一,这需要大家在平时的考研积累中,多关注历史学发展的前沿动向。
元世祖至正十六年(宋帝昺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陆秀夫背负帝昺投海殉国,宋朝覆灭。历史完全进入元朝。元朝的前身是蒙古帝国,发源于漠北,是游牧民族。占领汉地后,蒙古贵族想要推行游牧民族的那一套是行不通的,为了维护统治,元世祖忽必烈采取了一些重农措施,以恢复农业生产。如下:一.设立管理农业的政府机构中统元年设十路宣抚史,置劝农官;中统二年,设劝农司,派劝农使到各地考察农业情况。至元七年,城里司农司,旋即改称大司农司,掌农桑水利之事。另外,还将司农司编辑的《农桑辑要》颁行全国。二.保护农田,限制抑良为奴 。蒙古军所到之处,社会参破,民生凋敝。而蒙古诸王贵族的理想之一就是将良田变为牧场,这在汉地等于倒行逆施,对蒙古的统治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忽必烈即位后,多次下诏禁止占民田为牧地,并于至元八年颁布《户口条画》,对户籍进行整顿,限制诸王贵族抑良为奴。三.招集逃亡,鼓励开荒。四.开展军民屯田。五.减免租税。至元十三年(宋祥兴二年、景炎元年)元军占领临安后,忽必烈下令废除南宋苛税一百多项。此外,从世祖至元到成宗大德四十余年间,元政府多次下令减免全国或地方的租税。六.设置粮仓、长平仓。粮仓和长平仓分两种七大类,两种:供养贵族官僚、军队之用和赈济灾民、发展生产的。七类:在京诸仓、通州河西务和沿河诸仓、迆北诸仓、中原诸仓、江南诸仓、义仓、供亿仓。七.兴修水利。中央设都水监,地方置河渠司。启用郭守敬等科学家主持都水监,修复、整治唐来、汉延、滦河、卢沟河等沟渠。最大的水利工程是凿通大运河。另外,对黄河泛滥问题,元政府也曾注意防治。八.其他措施。如迁徙民户充实内地和西北地区,听民自买荒野旷土,延期课税,对贫困迁民和屯田户,给以牛、农具和种粮等。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人口增加、农业产量提高、棉花等新作物逐步推广。追逐梦想的路上,永远不能认怂
元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以蒙古族为代表的把持政权的少数民族在全体人民中的占比是很小的,因此,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征服的先后,将治下人民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是蒙古人。这是元朝社会地位最高的等级,无论是在选官用人还是征税服役方面,蒙古人都是“优人一等”。如在政府机关中,蒙古人任正职,在科举考试中蒙古人居右榜(蒙古人以右为上),在征敛如括马方面蒙古人则不括。第二等是色目人。色目,诸色名目。这是蒙古最先征服的西北、中亚、以及东欧来中国的各族人民的通称。色目人在元朝四等人制中居第二等,在蒙古人之下,但各方面的待遇优于汉人和南人。主要也是表现在为官、科举、赋税方面。蒙元贵族对色目人是比对汉人、南人放心的,如科举中色目人亦居右榜。第三等是汉人,概念不同于以往的“汉人”和现在的“汉人”,元朝四等人制中的汉人是指原金朝统治下的汉族、女真、渤海、高丽以及较早征服的四川、云南等地的人民。汉人的地位与南人差不多,处于社会的底层。如科举上,汉人居左榜,人多、题难、流程繁琐,中试比率远小于蒙古人、色目人;而在征敛如括马方面,汉人则全部括取。第四等是南人,指的是原南宋统治下的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民。南人最晚被征服,社会地位最低。如在政府机关中,南人只能任副职。虽然南人、汉人在征服机关人数占优,但仍以蒙元贵族为首。元朝实行四等人制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统治,防止人民反抗。但是,四等人制的实行并不是一概而论的,而是区别对待的。如对于各族的上层,元政府有待有加,极力笼络,最终的目的无外乎巩固统治。如真定董氏、阳城郑氏、宋朝宗室的部分人员等,均受到了元朝政府的礼遇。四等人制人为地制造民族等级,随之而来的是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所以这种制度从一开始就矛盾重重,汉人、南人的反抗从未停止,如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389年),仅江南地区就发生起义四百余起,而且规模越来越大,次数愈来越多。最终,量变引起质变,小规模的起义变为全国规模的大起义,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元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而追根溯源,则是元初即实行的四等人制。
隆庆六年六月神宗即位,张居正取代高拱,任内阁首辅。针对“宗室骄恣,庶管瘝旷,吏治因循,边备未修,采用大匮”等问题,张居正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如下:第一,政治改革。加强官员考核,讲求工作成效。张居正根据事情的大小、急缓,定出时限,延误者受到究治;整顿官场腐败因循作风,裁汰冗官。第二,军事改革。张居正就任前,与高拱合作,于隆庆五年册封蒙古俺答汗为顺义王,使边患问题得以缓解。并在大同、宣府、甘肃等地边设立互市,听令内地商人赴边贸易,加强内地与蒙古族之间的经济往来。另外,任用李成梁镇守辽东、戚继光镇守蓟门,与之专断之权,对保障边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创立考成法。第三,治理黄河。万历九年,张居正举荐、启用前总理河道都御史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兼治运河。潘季驯在治河中贯串了“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原则,很快取得了预期的治水效果。第四,经济改革。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是张居正改革的重点。首先是勘核各类土地。万里八年十一月,下令清查全国土地。凡勋戚田庄、民田、职田、荡地、牧地一律丈量。大体清查出了全国的土地田亩数。在此基础上,针对当时赋役制度存在的弊病,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1)田赋折银征收。(2)徭役折银上纳。(3)赋、役银合并征收。(4)赋、役银合并征收后,直接交与地方官,即“丁、粮毕输于官”。张居正清查土地和改革赋役的直接结果,使明朝的财政状况有了一定的好转和改善。由于赋、徭折银征收特别是徭役折银的实现,使赋、役合并征收成为可能。这是我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改革,极有利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张居正的全面改革,旨在解决明朝二百年间发展中所积留下的问题,以巩固明朝政权。但改革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再者,历史积弊太深、太顽,已是积重难返。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反对派立即群起攻讦。张居正成为改革的牺牲品,此后,某些改革的成果虽然被保留下来,但大部已废殆。
很多考研新人刚准备考研时不知如何复习,也不知道几门公共课怎么安排时间进度,也不了解怎么找专业的参考书,今天带着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历史学考研如何复习。历史教材在历史教材方面考生可以参考比如以下书目:古代史:朱绍侯的《中国古代史》,北师大版的《中国古代史》,复习前期有空翻看张帆的《中国古代简史》、邱树森、陈振江的《新编中国通史》、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近代史:北师大版的《中国近代史》、参看章开沅、朱英的《中国近现代史》。现代史:北师大版的《中国现代史》。史学动态:王世华《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中国通史教学教程参考》古代卷、近代卷、现代卷。历史辅导书辅导书大家可以关注长孙博系列的中国史大纲解析、名词解释、论述题、真题分析。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武月星的《中国现代史地图集》。视频课件同学们可以关注北京大学官网的中国史课件下载,有条件再看名校的中国史课件。都是视频课,学起来也有趣很多,可以当做劳逸结合。如何复习?中国古代史的复习必须是中国通史里的大头,是很重要的知识点,要下的功夫最大。所以《中国古代史教程》这本书务必做到连注解也不放过,每一章的章节引言,课后习题都要认真做下。注意对于古代史的代表性事件还要记忆时间,如安史之乱755至763年,陈桥兵变960年。对非主干的事件则要定性朝代早中晚期,可以下个大事年表记忆。古代史的复习效果整体要达到每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能整理出框架,具体要达到对边缘知识点都要事无巨细的准备到。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比较明确,大概就是几次改革和运动。而中国现代史则政权更迭的较快。故看近代史时记忆数次运动主线,而现代史则要达到能背诵具体年份发生的事件的目标。在复习上课可以参考近现代史也是刷3遍,主干教材2遍,其他教材1遍。当然具体也需要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而定。熟悉了这些资料以后要注意自己进行整理全部年份的初复试真题答案(留一年模考),结合手里的教材参考书做笔记。整理之后必须进行背诵。这个时候也可以翻看一下王世华的《中国史参考资料》、《中国通史教学教程参考》等书,将有启发的学术名家观点进行抄录。一般而言,专业课的卷子答题时间紧张,容易在考场上出现写不完的情况,所以在考前的模拟考试非常重要。如名词解释的答题时间不超过5分钟,而论述题要预留至少30分钟的答题时间。另外注意各个题型的答题思路。如名词解释,要注意将答题要点都写齐全。而论述题则有注意在基础史实的陈述上有所发散,可以适当引入学术界的一些评价。
经过2个月的暑期复习,大家对自己的专业课已经有了全面的了解,现在要开始掌握一些答题技巧了。小编给大家总结一些各个专业都适用的专业课各题型答题模板,希望让大家的复习更有效,今天我们来说论述题。论述题基本情况论述题一般总分值在40-50分左右,有3-4道题,每道题大概10-15分。在回答的时候字数一般在700-800字为佳,每道题最佳时间为15分钟左右。论述题答题方法论述题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分值往往也比较大,考察对学科整体的把握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洞悉论述题的本质,其实回答起来还是非常简单的。论述题,从本质上看,是考察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答案的组织往往是横贯全书,跨章节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课本的整体框架和参考书的作者的写书的内部逻辑。这一点是专业课讲授的重点,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难度非常大,同时也很必要。【论述题答题攻略】:论述题“3w答题法”,即what,why,how。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答题结构上“总—分—总”,开头要阐述背景,解释相关的名词,然后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必要性,罗列要点,最后要做总结,还是那句话,不要给人留下突兀的感觉。①阐释论述题中重要的相关概念,并把论述题中重要的核心理论要点写出来。这部分是考察书本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后面展开分析的基础。②要分析问的原因或者必要性。这部分构成了论述题中的“论”,要写得像论文里面的分论点,对于每一个分论点要适当的“述”。这是论述题的关键,结合课本,选好切入的角度至关重要。③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并在最后做总结或者展望。【论述题答题注意事项】第一,紧扣理论。先阐释清楚相关的概念和核心理论。第二,回答的视角要广,角度要多,不能拘泥于一两个点。但是条数也不宜过多,在5-8条为好。第三,要点之间要有条理性。第四,如果没有案例分析题,论述题一般是最后一道考题,分值较大,需要考生合理规划时间,每道论述题至少留出20分钟以上的时间。以上就是中公考研网校小编为您提供的全部内容,欢迎留言,参与讨论。免责及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供个人研究学习,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公考研网校立场。
近来很多历史学考研人,来咨询参考书如何选择?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篇考研教材的选择,跟博仁君一起来看看吧~首先大家都知道,历史学考研有统考和自主之分,自主命题的学校一般都指定参考教材了,而有的学校,只给了大纲或范围,没有指定版本,不过要知道,考试通史内容,事件、发生年代都不会变,重点就是看各版本参考书的框架如何了,哪种更适合自己。目前市面上通行的所谓11本,其实只不过是历年来市面上学生通过经验流传下来的一套比较通用的版本,并没有什么官方公布建议这一说,所以其实并不是就必须11本不可,在具体复习过程中实际上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更换的。而现在博仁考研给所有学员内部推荐使用的教材也不再是所谓的11本了,而是10本。尤其是对于报考211的同学,如果仅仅靠11本,是非常危险的,具体原因老师会在后面讲到。历史学教材10版本先说说中国史部分【中国古代史】朱绍侯主编、龚留柱执行主编编写的《中国古代史》,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部教材是由河南大学、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9所高等院校为主体的17位学者共同编写。这部教材的特色是,编订时间较晚,所以反映了学术研究之前沿;但是缺点也很明显,由于这套书是多人合作编写的,既可能存在观点上的分歧,也有着表述习惯的差异,因而在某些具体内容的安排、文字表述方面存在不够严谨的情况。但是这本书在内容深度上是之前教材版本所不及的,同时这也是博仁所内部推荐的“ 十本”中的古代史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目前市面上考生选择最多的近现代史教材为李侃、李时岳的《中国近代史(第四版)》,王桧林、郭大钧主编的《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上册) (下册)》,其实这两个版本作为考研复习来说是完全适合的。但是有一个问题便是这两个版本加一起内容实在太多,而且整体编写线索不要明确,对于想要用来整理简答题或是论述题非常不适合,对于跨考生来说,读完这三本书也很难对中国近现代史形成一个完整的线索,时常需要进行多次阅读。所以你需要几本教辅书籍,这里向大家推荐章开沅、朱英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史(上)》,马敏的《中国近现代史( 1840-1949)》,对于已经了解整体的基础上阅读,这两本形成完成系统的逻辑框架来说是很适合的。首先马敏这是一部相当精炼的教材,1840- 1949整整一百多年的历史全书只用了300页就叙述完毕。其次这本书的内容也非常教材化,每个自然段第一句都是概括语言,非常适合考生拿来整理论述题内容,再者,这部教材插图相当丰富,大多数都是真实的史料照片,有助于加深记忆。但不可否认,这部教材的缺陷也非常明显,就是叙事论史不够深入,一些细小环节有所省略。但是这部书适合那些跨专业且历史基础不是很好的考生,读完之后对内容繁琐复杂的中国近现代史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线索。讲到教辅书籍,这几本也推荐大家,是帮助建立史学体系,梳理脉络也会更清晰。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上),本教材最初编写于1960年代,后陆续修订再版。翦伯赞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五老之一,这部教材的特点就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观点很正统。另外,翦伯赞是主编,具体写作者都是学界权威。如先秦部分是吴荣曾,是先秦史的权威。缺点是由于编写年代早,其中一些观点陈旧;另外,它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对考古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吸收还不充分”。但这部教材无疑是反映老北大特色一部教材。张帆的《中国古代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张传玺主编的《简明中国古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都是北大出版,这两本教辅书,可以作为一个框架参考,另外考北大的同学特别注意古代简史,张帆老师近些年似乎经常参与出题。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这部书由于成书晚,所以观点上比较新,也比较系统。但卷轶浩繁,阅读起来颇为不便。其实市面上这些书籍,可以说各有优缺点,其实随着时间的进步,教材的更替也是理所当然的。新版本内容更新、更全,并且编写体例更加完整,更适合学生复习用。考试内容在不断变化,所对应的参考书理应也是要与时俱进的。博仁推荐的10卷本更适合目前新形势下的历史学考研,即注重史学综合素养,对史学热点、史学研究动态等考查。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上,可以以一个版本为主,其余版本作为一个补充来使用。这样才好做到更充分的准备。好啦,中国史部分就说到这里,关于世界史教材选择和复习备考,可以评论提问,博仁针对考研应试,也有历史学辅导,包含配套的讲义、练习册、真题汇编、模拟题等等,都是总结好的,拿起来就用更方便哦!
一、考研背景简述诚然,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作学术。但对于考研这件事,如果有机会,还是尽量试一试吧。笔者本科来自于某双非省属师范的历史学专业,其实一开始可能并未想过这个决定。直到后面经历了一些社会的毒打,才感觉到研究生学历确实挺有价值的。因为本科期间辅修了经济学,所以一开始的目标是某211财经类院校的应用经济学学硕。后来因为对该专业缩招和跨考的担忧,再三权衡之下,7月底到8月初的时候换了目标,选择报考华中师范的大数据历史专业。这算是个相对折中的方法吧,虽然现在也时常感慨本科期间应该好好学统计学和计量工具。接下来的故事可能仍然有点曲折,不过好在最终上岸。现在写下这篇文章,希望将自己经验分享出来,以供大家参考。二、关于华中师大的历史学及中国近代史(所)我所报考的大数据历史专业隶属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培养则依托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和信息管理学院,因此本文接下来的分析主要是结合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而论。华中师大的历史学专业研究生招生方向较为齐全,包括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中国史下又分为专门史、文献学、古代史、近代史(系)、近代史(所)、大数据历史等方向。在招生人数方面,亦属于历史学名校中招生较多的高校之一,除去推免仍然能达到将近100人的规模,这在全国的历史学高校中都是比较罕见的,因此历年也不缺乏竞争者。根据上表可知,正常年份的报录比一般在10%左右。当然,去年是极其特殊的一年,这里的原因在于,华中师大在去年的9月初突然宣布更改专业课命题方式,由自命题回归313统考。这意味着,对于中国史和世界史的考生而言,需要在接下来3个月左右的时间复习所增加的与原来自命题考察范围相当的新内容。或许正是考虑到力不从心的情况,开始有大量考生转战其他自命题高校。但即便是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该学院最后的上线(国家线)人数也接近统招名额(91/93),并未出现类似于其它高校在第一年改统考命题时上线人数严重缺额而不得不依靠调剂的情况,其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另一方面,华中师范大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亦是国内这一领域的前沿阵地。尽管中国史一级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仅斩获“A—”的成绩,但近现代史方向的学术底蕴当在这一水平线上。揆诸历史,章开沅、马敏、朱英、桑兵、王奇生等这一领域的知名学者皆出于此。因此,中国近代史(所)可称得上竞争最为激烈的方向,往年在上线人数充足时,复试比例一度保持在1:2左右。因此,大家若有志于此,不仅需要取得较高的初试成绩,也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学术视野,才能尽可能提高录取机会。关于这一点,在接下来的复试经验中笔者会详细展开,在此不再赘述。三、考研初试公共课复习方法1.英语(一)关于公共课的复习策略,实际上是见仁见智。在这笔者仅就自身情况作一些阐释,不当之处,祈请方家指正。笔者大学期间四六级都是低分飘过,考研英语的最后的卷面成绩也只有69分。对于这个成绩,虽说不太满意,但总归未拖后腿。笔者以为,单词是任何一门语言学习的基础。因此,背单词应该是贯彻整个考研期间的事情,每天不一定要花多少时间,但有没有每天都背一点,很重要。笔者5月底至暑假期间都是在看恋练有词的视频和配套教材,看过之后再进行诵读。其实诵读的目的并不在于把单词默写出来,考研英语的阅读只需读懂、理解其中文含义就行。当然,也许有人会质疑《恋练有词》的学习太过耗费时间和精力,私以为其实也不尽然是这样。如果我们对于某个单词的理解能够做到视频中所要求的那样,脑海的映像+词根词缀+相近、相斥词,这便是一个较好的状态。因此,背单词本身便是长期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囫囵吞枣。英语的另一大模块是阅读,阅读提分的技巧无他,除了上文所讲的背单词,便是反复刷真题。关于“刷真题”,很多人都谈到了它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刷?私以为这不是一个机械重复的过程,而是每刷一遍,都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对单词有所精进,对真题的理解有所深化。因此,刷完真题后的纠错和巩固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是总结错题,分析错误原因,并且试着将有代表性的题归类,比如中心思想题、推理判断题、例证题、词义联想题等;另一方面,尝试自行翻译文章,尤其是长难句,然后再对照着张剑黄皮书的加以理解。至于作文、翻译、新题,个人认为这方面有三个老师是值得大家参考的,分别是王江涛、田静、宋逸轩。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模块与单词和阅读不同,属于通过短时间内的集中复习便得取得不错成绩的内容。因此,大家可在11月左右再开始也是完全来得及的,前期不必在这上面花费太多精力,专业课和英语阅读才是前期复习的重要,俗语云“好钢使在刀刃上”。这部分具体的学习方法不再赘述,大家可根据这三位老师相应的教材和视频配套练习即可。2.思想政治理论就学情而言,报考历史学的考生大部分高中阶段便是文科生,因此对考研政治的复习本身便是驾轻就熟。因此,从时间节点上看,开始复习政治的理想时间是在8月-9月。建议先结合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和徐涛的网课配合着看,权当是背书累了换换思维。到了9月中下旬,就可以跟着刷肖秀荣的1000题。具体怎么用可参照刷历年英语真题的方法,要看答案解析,自己错在哪,错误选项错在哪,通过反复的联系达到回忆、巩固知识点,查漏补缺之目的。一般而言,利用好肖秀荣的1000题,就足以应对考研政治的客观题部分了。主观题部分,主要是以跟随者肖秀荣的四套卷和八套卷。没有别的技巧,背就完事了。建议可以一个版块一个板块的背,比如先背马原四道题,再背毛概四道题,以此类推,这样形成在脑海中的知识框架是完整的。四、考研初试专业课复习方法1.使用过的教材与视频首先要明确一点的是,对于想要报考同学来说,现在不必纠结要考古代史还是近代史还是大数据,历史学(学硕)专业课考的都是313历史学基础,其内容是两通,即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教材首选是通行的11本教材,即:吴于廑的 《世界史古代史》两本、《世界史近代史》两本、《世界史现代史》两本、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两本、李侃《中国近代史》(第四版)、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两本。在暑假开始之前,这套书至少要大致过一遍,对于有些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可能一时无法有较深的理解,这也没有关系,但至少要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其次是对于报考中国史的同学,可着重看一看以下两本书:分别是朱绍侯、龚留柱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教程》,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章开沅、朱英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史》,也是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前者相对于通行教材更侧重学术动态,因此更适合考研复习,后者是华中师范大学的老师所编写的教材,不仅适用于初试,在复试也有用武之地。视频部分,B站上有阎步克、邓小南、张帆老师的《中国古代史》,这个公开课很适合学习累了的时候看一看,阎老师讲的很细致,会带你读史料,然后分析。同样能在B站上找到华中师范大学的《中国近代史》,这个课程和章开沅、朱英老师编的那本《中国近现代史》内容差不多,适合看完书后再来加深印象。世界史部分,宫秀华、周巩固等东北师大老师的课程同样能在这上面找到。2.“313”历史学统考的复习策略暑假的复习还是应该以教材为主,但需要有重点的看。中国古代史部分,毫无疑问,战国、秦汉、唐宋、明清应该是重点;世界古代史部分,古希腊、西罗马、拜占庭是经常考察的内容……以上只是举例,具体的还是大家自己去把握。这里需要推荐一本复习书,仝晰纲主编的历史学辅导全书,这本书几乎是统考复习人手一本。这本书为了方便考生复习,对可能以选择题型出现的知识点,在对应的文字下面划了波纹曲线。对可能以名词解释题型出现的知识点,在对应的文字上铺了浅色底纹。对题型练习中出现的各类题目,都找出对应的答案,并注明所在的页数。然后,对于知识点归纳整理部分不能包含的史料分析题,则在题后制定了参考答案。总的来说,专业课的诀窍两个字,背诵,《长孙博》上相关的名词解释和论述题至少要过四遍左右吧。但背诵不是唯一的途径,输入的同时也需要保持适当的输出。如何输出呢?一个比较理想的方法是,以专题形式自己尝试总结论述题。大家在看书的过程中,不自觉就会对重点内容有所注意。比如,复习到宋朝时候,会发现科举制度在宋朝得到的很大完善,这个时候就可以对其加以整理;另一方面,宋朝的“祖宗之法”、王安石变法也是值得关注和整理的内容。其他一些大的专题,比如中国古代各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赋税制度变化、监察制度变化、地方行政体制变化等等,虽然教辅资料上也有呈现,但我还是建议大家自行整理,这样印象更深。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整理论述题这一步可以开始得尽量早一些,给后期背书留出较为充分的时间。五、考研复试经验漫谈复试最重要的经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需要承认,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有边界的,更何况我们还是学生。所以,切忌不懂装懂。结合近几年的经验,复试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基础知识考察、专业素养考察、英语口语。今年因为疫情,复试期间没有再安排笔试,对基础知识这部分的考察融入到了其它环节。因此,笔者接下来主要结合自身经验谈其他两个模块。专业素养其实是通过谈话来体现的。笔者毕业论文做的是清代财政相关的,然后老师问我有无看过黄仁宇关于明代财政的那本书,又问是如何看待其所谓“洪武型财政”的说法。然后我结合最近学界关于《万历会计录》的整理,说了下“洪武型财政”的缺陷。接下来,是列举建国以后的经济史研究的两个重要问题和代表性学者。因为没怎么思考,就只列举了两个,宋代的江南农业革命和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或早期工业化。其实类似的问题,如果稍微了解一点,多举一两个可能还会好一点,只要不是“不懂装懂”即可。至于英语口语部分,大家不必太担心。建议还是背好一篇自我介绍,然后准备几个关于自己学校、专业、为什么想考这个专业、学校、还有自己的家乡类似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抽签回答问题时,文不对题也不要紧,重要的是“说出来”。比如,老师问我的是“是否赞同贷款买车”,我因为词穷一直在扯“交通拥堵”。如果实在答不出来也不要紧,老师会换一些其他简单的问题问你。这部分,大家的分也差不多,所以准备时英语口语不应占据太多时间。至于复试有没有必要报班这个问题,如果想让自己复试更稳妥,有条件的话当然可以报,毕竟有很多面试逆袭的例子,面试可以找新祥旭的学长学姐,他们都是目标院校直系的学长学姐,对复试更有优势。
一、考研择校择专业我是一战三跨考生上岸郑大中国史,所考科目为313。在你有读研念头的时候,你就面临着许多选择:保研还是考研,如何选择考研目标院校,跨考其他专业还是考本专业的研究生,备考研究生的时候要不要谈恋爱等等。我要说的是正确的选择和努力同样重要,能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基于你是否正确认识自己。1.你要对自己的实力和学习能力有个大概认识。考研选择专业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因为研究生专业课学习会很无聊。如果你学习能力强,意志坚定而且本科是211的话,我建议可以报考985甚至top10的那些学校,而目前国内考研普遍规律是本科双非学生考研报考211,本科211学生考研报考985。如何确定考研目标院校首先看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其次看学校地理位置,学科实力以及自己以后的就业发展。选择一些自己努力就能考上的学校,不要好高骛远,切记考研最低也要选择211院校和行业内认可度较高的双非院校,功利一些说,这些211高校或者行业特色院校会为你带来巨大的利益,比如;奖学金,出国留学的名额,以后就业发展前景,接触国家项目的机会,接触学术大咖或行业大佬的机会等等。2.你要对自己的内心有个清晰认识。要对考研的困难有个充分估计,相信看到这篇文章的同学都是普通学生(稍微有点背景的学生要么保研,要么本科毕业进入家族企业,要么出国)。考研的过程中,已经谈恋爱的同学不要分手,单身的尽量保持单身,因为普通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在其他方面浪费太多时间,那就注定是考研的炮灰。新闻上也偶尔报道一对情侣考取了北大硕士研究生,但背后是几万对情侣都成为了考研炮灰。二、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研概况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是建国后成立的,与郑大相始终,是老牌院系。其下有四个专业:考古,文博,中国史,世界史。学院以考古学最强,中国史次之,世界史稍弱。郑州大学2017年入选一流大学B类以后,竞争难度不断增大。郑大历史学院考研招生有以下特点:1.不歧视本科双非考生。2.不会刷掉高分考生(名次高)3.招生人数多。4.相比其他学校更公平,内部操作少。基于种种原因,郑州大学考研难度年年增加,只有尽可能取得高分成绩才能提高录取机会。三、初试复习经验专业课的复习因为我参加的是313统考,所以下面分享的专业课学习经验是针对313统考而言的。所谓统考就是教育部组织专家统一命题,出题质量很高,出题过程很规范,相比之下,那些自命题院校考研试卷由于自己出题出现了大量乌龙事件,甚至试卷出现大面积雷同现象。总之,统考一方面减少了高校的责任,一方面保证了学生的权益,统考是大势所趋。统考所用书为朱绍侯他们编的十一本或者北师大十本都可,教辅资料是长孙博和范无聊的书,山东紫色大本也可。我的专业课整张研究生试卷只有一道法国的名词解释不知道,但是我的成绩并不是很高,我现在想来研究生专业课考试时有两个教训值得说一下,第一是字体很重要。论述题120分,字体好的和字体丑的可以相差几十分,我的字太丑整个论述题显得缺乏逻辑性。第二是看清要求再答题。论述题题干会出现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一点一定要看清,切勿答非所问。以2020年历史学论述题为例,介绍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世纪的佛教形成和传播。我却从孔雀王朝笈多王朝一直说到了阿育王,我的回答显然错了,这一点我在答完题后意识到了。一定要有自己的时间计划和学习安排。时间计划可以远近结合,比如几月前必须完成什么任务。学习计划有助于帮你把握学习节奏,掌握学习主动权,不至于出现考试前发现自己大量知识没看的情况。学习计划要是动态的,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调整的。3月份到6月份完成十一本教材的第一遍学习。这第一遍学习只是让你对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有个大概掌握来增加自己信心,掌握多少知识不重要。看完教材以后,你所能记住的知识点并不多,但是后面还有系统学习,不要担心。暑假开始看名词解释,一遍看名词解释,一遍刷课程,我觉得单纯看书太枯燥,不利于记忆,所以我是刷课和看名词解释相结合着学习,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一定要找自己的学习方法。我看完一遍开始背,背完一遍再背一遍,每天具体的学习时间以自己的情况安排。2021年研究生考试今年取消了名词解释题,但我觉得名词解释有一定价值可以用来检验自己学习情况。八月份开始背论述题,论述题以长孙博和范无聊论述题为主,先看完论述题再开始背论述题。论述题必须背四遍以上。考前一个月开始论述题从前往后翻一遍,遇到不熟悉的必须多背几遍。我当时把论述题和名词解释背了五遍以上,看到试卷心里就乐了知道自己一定可以考上研究生。2021年研究生考试开始,313选择题占了八十分。这就要学生深耕教材,暑假后再仔细认真看一遍教材(注意历史史实细节和背景)。最后希望每天都要给专业课留出一定的学习时间,因为论述题每道40分,两道题你不会,很可能一年努力白费。思想政治理论暑假开始学习政治是完全可以的,我不建议过早或过晚学习政治。比如如果十月份学习政治就会很仓促,历史学专业后期需要大量背诵,如果政治准备过晚会造成后期背诵压力激增。我暑假开始刷徐涛网课,一边刷网课一边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练。九月份的时候背诵精讲精练,十月份刷一千题。十一月背诵徐涛的书。十二月背诵肖四肖八和徐涛的考前押题。考试之前,自习室和食堂全是背政治的,现在想想当时的学习气氛真是太疯狂了。英语一我英语每天背单词,从你决定考研那一天起一直背到你上考场,即使第二天全部忘了,接着背。暑假过后开始刷真题,保持每天两篇阅读的频率,重视真题,死磕真题,反复琢磨阅读理解,不要做模拟题。如果你做英语题速度慢,建议放弃完形填空,因为每个空是0.5分,价值不大。完形填空20道题,每个选项各出现5次,这意味着你全部选A也能得2.5分。教育部这样出题是为了降低瞎蒙高分出现的概率,高考选择题也有此理。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理解很多题是同义句转换,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然后比对。如果你做某年真题的正确率特别高,那就每周回头再做一遍它,把握做题的思路,把握做题的感觉。四、复试准备经验郑大的今年的复试线和录取线不具有参考价值,因为疫情,郑大扩招了而且接受很多优质生源(本科为211或985)。郑大往年初试成绩占比百分之六十,今年初试成绩占综合成绩百分之七十,复试成绩占百分之三十,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复试包括专业课面试和英语面试。五、其它所有重要资料做个备份,备份资料一定要放好.考研那天失眠不要紧,因为你会很亢奋,在考场根本没有困意。我凌晨两点还没睡,早上五点半起来去准备考试,政治答题哇啊哇,状态很佳。每天锻炼,好处多多。注意信息搜集,很多人十月份临近考试才发现学校招生政策发生变化,白白浪费一年时间。当你焦虑的时候,就去学习,就去背书。最后一句话:自助者,天亦助之。(本文来源新祥旭考研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选择报考历史系研究生的人,都是有梦想的人。对于自身能被北师大录取,我深感幸运,同时也觉得这是自己孜孜以求应得的结果。梦想终究要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考研是一场需要努力付出的应试,就初试而言尤其如此。既然是应试,就会涉及技巧、方法、效率等,那么借鉴他人的成功考研经验也就十分必要了。在这里分享一下我个人的考研经验,以资参考,于诸君考研有所裨益。一、择校和专业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科在全国排名靠前,而它的考研试题又与历史学统考试卷相似,这些对一个跨考生来说,自然极大吸引力。而从备考角度考虑,即使最终放弃报名北师大,那么选择其他统考院校也就避免了专业课方面的麻烦。此外,因为很多自主命题院校的世界史和中国史两个专业各自命题、考试,自然吸引了不少考生。相对而言,选择考历史学综合的院校,竞争压力自然要小一些。考虑到这些因素,我坚定了报考北师大的决心。至于具体的专业方向,作为跨考生,学科素养自然没法跟历史专业本科生比,为了减小面试竞争,选择避开那些名师的专业方向。当然,对于历史系本科生或者平时历史知识积累深厚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决定专业方向的选择。北师大历史学专业课考历史学综合,总体难度并不大,特别是材料题和论述题,都是很常规的命题,没有偏、难、怪,也不会考查学术动态和学术热点。只是在名词解释中,为求新,会有1-2个稍微冷僻一点的词。至于报录情况,除了北大、川大、人大、复旦这类特殊院校,其他院校的报录比情况没有太大必要关注。北师大历史学维持的10%左右,世界史高了,中国史相应就会低一点(极端年份不考虑)。二、初试经验(1)英语资料:考研单词红宝书+历年真题(有详细解析和全篇翻译的辅导资料即可)往年真题是最好的学习资料。初试方面,专业课自然是重中之重,其次是英语。但关于英语要先多说一点,因为专业课和政治课都很容易提升分数,过单科线也就不存在什么问题,反倒是英语拖了不少人的后腿——低于60分而在单科线上挣扎。因此,英语学习要和专业课同步,前期一定要要把单词量提升上去。在这里建议大家拿一套真题测试一下自己的目前的水平,如果完型和阅读的得分率低于60%,那么就需要在单词方面多下些功夫。具体的记忆方法,因人而异。我自认记忆力稍差,每天抽时间背单词,先把特别熟悉的单词划掉,剩余单词一遍又一遍的过,尤其是考研的高频单词。单词按照红宝书背过一遍之后,我才开始做往年真题。这样可以减少做题时很多不必要的错误——尤其是一些常规单词不认识带来的错误,同时也不必费时间整理真题上碰到的陌生单词。(2)政治资料:肖秀荣考研政治全套政治课的学习以肖的这一套为主,后期除了肖秀荣的八套、四套卷,其他一些热销的试卷也可以买来看一下,都很便宜。政治备考我开始的很晚,是在8月底才着手的,因为很容易得分。选择题最容易失分的,只要能结合肖的1000题,把这部分拿下来,那么65+是没有审核问题的。备考历史的考生在学习中还有一件好事,那就是政治的近代史部分会非常轻松。按照教辅资料按部就班的学习和背诵资料给出的重难点,政治备考不会有什么难度和压力。(3)专业课资料:北师大版教材+朱绍侯版《中国古代史》+长孙博的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解析+北师大往年真题+统考往年真题推荐书目:中国史: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国史大纲》(观点很重要);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赵翼《廿二史札记》严耕望《治史三书》柯文《历史三调》主要是推荐给跨专业考的同学。对近代史感兴趣的看看陈、柯;古代史感兴趣,推荐看赵翼《札记》和《陔余丛考》,周良霄《皇帝与皇权》。断代史著作根据喜好,找一下前辈学者的奠基之作,这里就不赘言了。世界史:著作一般都太厚,初试不推荐。感兴趣的可以看: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剑桥系列或《企鹅欧洲史》(电子版很容易找到)具体学习方面,世界史和中国史要同等对待。19年考研开始取消了选做题,最后两道论述都要写,无法从世界、中国中选做一道了。历史专业课最重要的是形成逻辑框架,框架有形成了,那么整理和记忆就会很容易。首先,要把教材(北师大版为主)掌握熟练,建议至少看三篇。当然看的时候要根据具体内容,有详、有略。比如中国史中远古时期部分,考名词的几率极低(2014年以来只考过一次),可以直接跳过去不看,后期背几个名词就可以了。世界史同样有这种情况,兹不赘述。此外,教材中纯粹的文学、艺术部分,因为试题没有选择题,也根本就不会考到。朱版古代史部分教材,作为查缺补漏也需要翻阅,尤其是有些内容朱版更详细。两版教材详略不同,互有长短,但报考北师大自然要以它的教材为主。至于其他版的中国史教材,根据个人精力浏览一下,一般都有电子版。其次,统考的大纲解析和统考真题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跨考学生而言如此。因为院校一般都不指定参考书,而且更不会出版辅导资料,所以统考资料算是历史学考研唯一可参考的官方出版物。大纲解析给出的重点内容都是要掌握的,当然,因为北师大没有选择题,前面提到的一些东西则可以忽略。另外,就是统考真题了,真题是有官方参考答案的,对于不会答题的同学,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再次,是北师大自己的真题,这是最重要的参考资料。一方面要分析命题特点,另一方面要反复动手去写。通过练题来培养答题思路和拟答的形式,并控制答题的时间、提高写字的速度。考试时间很紧张,要通过后期的练习来掌握答题节奏。知道的内容不一定都要写出来,因为时间不允许,尤其是在名词解释部分不能耽误太多时间,要控制字数和时间,把剩下的时间投入到论述题上。在这里提醒大家一个小点:如果名词解释碰到了不知道的,不要担心,也不要浪费时间去猜,把这个时间放到其他名词的书写上,可以弥补回来不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此外,不会的这题即使空着,也不能瞎猜、胡说八道,给老师的观感不好。如果刚好有一道论述题也是他的,那么前面那个名词解释的“奇葩”答案会直接影响这道题的得分(这是一位本校老师曾告诫过的)。最后,在说说其他参考资料。根据个人情况,选择购买一套机构的辅导资料作为参考。我当时也报了考研的专业课一对一辅导课程,赠送了我一大本专业课复习全书,编的还是非常不错的。因为资料里面肯定有些名词、论述的参考答案拟写得很好,值得作为标准答案去记忆。一些教材上的知识点说的不清楚,可以参考这些资料去梳理明白。但我个人认为,教材是根本,把教材掌握熟练、形成体系框架后,这些资料使用起来才更能得心应手。三、复试经验北师大复试流程:专业课笔试+英语口语和翻译+专业面试专业课笔试主要还是基础题。各面试小组分开命题,比如中国古代史组只考古代史。所以笔试部分不用担心。不放心的话,可以联系师兄、师姐问一问。文献学、史学史方向的复试题会特殊一点,需要复试前自己再学习一下专业课知识,北师大都有相应的教材可以用。英语:学生与老师一对一交流。一般都有自我介绍,根据你所说的内容,再几个简单问题。所以注意不要自己给自己挖坑。口语交流结束后,老师会让你口头翻译给定的一段英文。基本流程如此,老师会说的比较慢,没听不清就请老师再说一遍。面试:复试最重要的部分。初试结束后建议提前着手准备,主要是看报考方向的一些著作,多多益善,要做笔记。我做过面试笔录,发现学生面试时有一些同病:1.经常都会说看了钱穆《国史大纲》、陈寅恪《两稿》、某某几篇文章。一是看的东西太少;二是报考方向最基本专著没有读;不仅接下来面试老师不好,而且问了你不知道的会更尴尬。2.老师问一句,学生就只答一句。这样的话即使学生知道的很多,老师没问的话,他也就不知道你真实情况怎么样。因为面试有很多人,老师一直问问题也就会有疲劳,所以老师问了一个问题后,根据问题情况适当发挥和延伸(当然,如果你认识老师,那就另当别论)。3.面试像是在背课文,把提前准备好的东西一股脑背出来。自然表述就可以了,不要像是在背或者在读一些你准备好的字句,当然,准备还是要准备的。4.当面拍老师马屁。这种情况较少,但也不是没有。这会让老师很尴尬。说到某人学者,就说某某先生或教授即可,不要在前面什么著名、知名之类的头衔。其他情况还有很多,有些甚至堪称“奇葩”,不具有代表性就不提了。总之,面试很重要,需要好好准备,高分进复试线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要把认真的态度从备考初试坚持到复试结果出来。四、建议行百里者半九十。考研最多的是半途而废,坚持就成功了大半,遇到流言不要为其干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拿到录取才是结束,切记不要再在初试后放松警惕。希望以上浅陋之见,能给大家的有所帮助。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不要简单地照搬照抄。长风破浪会有时,愿诸君成功登岸,迈入心仪高校。(本文为新祥旭学员自身考研经验,未经允许,不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