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虽然是211高校,也是一流重点建设学科高校,但是这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学校,因为它的学科比较冷,大家一般不愿意报考。因此,虽然学校身在北京,但高招分数在北京的部属高校中比较低的,那这所高校学科实力如何?毕业生就业去向咋样呢?北京林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与河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成立北京林学院。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造园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部分并入学校。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1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85年更名为北京林业大学。1996年被国家列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试办研究生院,2004年正式成立研究生院。2017年,学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林学和风景园林学两个学科入围“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教育部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北京林业大学有23个学科参评,有15个学科进入前70%。其中林学和风景园林学获评为A+档,生物学和生态学获评为B档。北京林业大学2019届毕业生共有毕业生4731人,总体就业率为92.24%。本科毕业生人数为3114人,就业率为90.14%;硕士生1420人(学术型硕士 636 人,专业学位硕士 784 人),就业率为96.41%;博士197 人,就业率为95.43%。北京林业大学的女生比例高,占比达到三分之二左右。北京林业大学的本科生生源结构来看,北京生源占8.35%,其后依次是山东(7.35%)、河北(6.23%)、河南(5.33%) 等。2019届本科毕业生中国内升学人数为1065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34.20%,与往年相比,国内 升学比例有所提升。一方面看,保送研究生 577 人,考取研究生 488 人。另一方面看,495 人被本校 录取,570人被其他高校或研究生培养单位录取。2019 届本科毕业生中出国(境)人数为 427 人, 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 13.71%,整体保持稳定。从出国(境)地区来看,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仍然是 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出国(境)地区,去往这三个地区的人数分别占出国(境)总数的36.07%、19.67% 和11.01%。本科毕业生中共有249人赴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 的高校留学深造,占比为51.34%。就业单位性质:1315名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就业单位性质流向从高到低依次是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部队, 分别占86.77%、6.84%、5.78%和0.61%,到企业就业仍然是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流。2019 届研究生毕业生主要去往其他企业就业,占比 39.36% ,其次去往国有企业就业,占比 23.16%。毕业生去其他事业单位和高等教育单位就业的比例均超过了 10%就业行业分布:1315名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主要在19个行业就业,其中就业量最大的行业类为“农、林、牧、渔业” (19.9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6.0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2.09%), “教育”(10.87%)。研究生行业流向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教育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按学位类型来看,博士生和学术型硕士主要去往教育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业就业,专业学位硕士主要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以及教育行业就业。就业区域:1315 名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在东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占比 72.24%,在东北地区就业的毕业 生相对较少(3.04%)。硕士毕业生主要在北京地区就业(890 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55.04%,其后依次为东部其他地区(386 人,23.87%)、西部地区(140 人,8.66%)和中部地区(117人,7.24%)毕业生积极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赴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一带 一路”地区、黄河流域地区就业。招收北京林业大学 3 名以上研究生毕业生的单位共有 54 家,主要的就业单位为:2019届本科毕业生的起始平均月收入为6711.90元,近三届毕业生起始平均月收入水平整体呈上 升趋势,其中,月收入较高的学院是外语学院(7721.43元)、信息学院(7287.50元)、人文社会科 学学院(7100.00元),月收入较高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690.00元)、自动化(8066.67元)、 商务英语(7928.57元)。2019 届未就业本科毕业生共307 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 9.86%,其中主要为拟升学, 206人准备参加2020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47人准备出国(境),待就业54人中大部分人拟参加公招考试(27人)和求职中(25 人)。北京林业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较低,实际上本科毕业生已经有超过47%的选择了读研。这个数据已经超过部属211工程高校的平均数,即便这样,还有200多人在2020年准备考研。看来这所高校在一定程度上是引导毕业生深造的。毕业生就业倾向留在北京工作。北京林业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数据已经发布,这所位置不错,分数不高,学科实力不错的大学,你会向身边的朋友推荐吗?欢迎您在下方讨论区留言参与互动
北京林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 1902 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立北京林学院。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 院校。1981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85 年更名为北京林业大学。1996 年被国家列 为首批“211 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08 年,学校成为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 2017年,学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林学和风景园林学两个学科入围“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北京林业大学有23个一级学科参评,最终上榜的有15个学科,其中A+档位2个(林学和风景园林学),B档位4个(生物学、生态学、林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B-档位1个(环境科学与工程),C+档位3个(机械工程、草学、设计学),C档位2个(外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C-档位3个(统计学、城乡规划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北京林业大学 2018届本科毕业生人数为 3168人,就业率为94.54%。北京林业大学的本科生生源分布较为平均,招生人数(264人)最多的北京市,占比仅为8.33%。其次较多的是河北省(212人),山东省(205人),河南省(161人),辽宁(142人),湖南(139人)。整体数据离散度较好,也就是招生计划分布较为平均,没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在毕业生的去向中,北京林业大学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国内升学的是 972 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30.68%;出国(境)444 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14.02%; 就业 157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49.84%;未就业173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5.46%。 国内升学的 972 人中,已上博(硕博连读)31 人,已上硕 941 人;其中,考取研究生 466 人,占国内升学总数的 47.94%,推免研究生 506 人,占 52.06%。 另一方面看,国内升学的 972 人中,423人被本校录取,占国内升学总数的43.52%,549人被其他高校 或研究生培养单位录取,占 56.48%。出国(境)的 444 人中,出国(境)国家、地区人数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英国 129人,美国 99人,澳 大利亚 47人,分别占出国(境)总人数的 29.05%,22.30%和 10.59%。其中,录取进入 2018-2019年 QS 世 界大学排行前 100 的出国(境)高校的毕业生 262人,占出国(境)总数的 59.01%。2018 届本科毕业生在其中 19 个行业就业,就业人数排在前十位的行业依次为:信息传输、软件 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5.2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4.95%),农、林、牧、渔业(11.53%),教育(9.63%), 制造业(6.78%),批发和零售业(6.27%),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5.83%),金融业(5.64%), 军队(4.94%),建筑业(4.37%)。2018届本科毕业生中,去往林业行业就业的总共 380 人,林业行业包含林业相关企业、事业单位、行政单位、科研院所等。涉及农、林、牧、渔业、水利、环境 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建筑业(景观规划设计)、制造业(木工)等多个行业领域。就业的 1579 名毕业生中,1303人选择到企业工作,占就业总人数的 82.52%;112 人选择到事业单位工 作,占 7.09%;84 人选择到党政机关工作,占 5.32%;80人选择到部队服役,占 5.07%。到其他企业 1052 人,占到企业就业人数的 80.74%;到国有企业 210 人,占 16.12%;到三 资企业 41人,占 3.15%。就业的 1579 名毕业生中,818 人选择在北京地区就业,占就业毕业生总数的51.80%。从“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的角度,我校 2018届本科毕业生赴“京津冀地区”(883人)、”一带一路”地区(474人)、长江经济带地区就业(311人)。2018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国家(地方)基层项目的总共 49人,选择基层就业的总共 346 人。2018 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为 6435.46 元,比本校 2017 届本科毕业生统计数据(5832.50 元)高 602.96 元。 本科毕业生中,未落实毕业去向的 173 人中,其中拟考硕 95 人,占未就业毕业生总数的 54.91%;拟出国 28 人,占 16.18%;待就业50人,占 28.90%,其中求职中 28 人,占比 16.18%,签约中 8 人,占比 4.62%,拟参加公 招考试 14人,占比8.09%。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就算是比较冷门的林业大学,只要是在北京,就业率也是很不错的,就业率已经达到将近95%。该校的升学率(国内升学+出国留学)还是很不错的,高达44.70%的毕业生。就业的1579名毕业生中,有50%以上的留在了北京就业。冷门的林业大学的毕业生平均薪酬已经高达6400元。这么来看,已经是很不错的结果啦!对于北京林业大学的本科生就业数据,你有什么样的看法?欢迎在下方讨论区留言。注:图片来源于网络,数据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官方网站
教授点评200多个热门专业,近期陆续发出,欢迎点击上面关注我们!林学研究森林的形成、培育森林、经营管理森林、保护森林和合理利用森林。教授点评林学专业比较苦,身体素质要过硬,因为农林类院校学生大多要上山考察、实习。目前这个专业缺口大,基层的林业局、林业站没人,本科毕业后考公务员比较容易,不少人是回老家的林业局林业站工作。考研的很多,其中转专业的不少。专业综述就业上看,林学专业是:偏冷门,毕业生规模较小,社会需求较小;就业率排第19名,比较高;就业满意度在平均水平;毕业薪酬水平排第80名,比较低;林学专业适合的学生:高中生物、化学学得好, 数学还行;性格上渴望自由,希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追求生活与个性的完美融合一、专业介绍专业名称:林学专业代码: 090501所属学科类别:农学→林学类主要专业方向:经济林;城市林业;都市林业;森林防火;森林资源数字化管理。主要学习课程:森林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学、林木遗传育种、生物技术、土壤肥料学、森林环境学、森林昆虫学、林木病理学、森林生态学、测量与遥感等。培养目标与学习要求:本专业培养具备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病虫鼠害防治与检疫、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林业、农业、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森林培育(包括经济林栽培)、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病虫鼠害防治、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林木良种选育、造林、森林资源调查规划、森林病虫鼠害防治与检疫、林火管理及野生植物利用的基本训练,具有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管理的基本能力。林学类和林业工程类别容易混淆。林学:属于农学门类,注重是森林本身的研究;林业工程:属于工学门类,注重开发林业资源的设施及机械、建设工程等。二、就业形势三、深造情况对应考研专业:森林培育;林业;生态学;森林经理学深造率(含考研和出国):深造率非常高(排名一半以前)以211高校为例,出国率非常低(0%),考研率很高(67%)四、适合哪类学生文理比例:0:100与高中课程相关度:非常相关:生物、化学;比较相关:数学主要课程:森林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学、林木遗传育种、生物技术、土壤肥料学、森林环境学、森林昆虫学、林木病理学、森林生态学、测量与遥感等。男女比例:50:50适合的性格:艺术型:艺术离不开天马行空的丰富想象力,这种人的性格往往自由奔放,不愿被约束,他们有理想、易冲动、好独创,喜欢在非系统化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渴望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实现自我,追求生活环境与个性的完美融合。同时,这种自由的性格也就决定了他们无法埋头钻研,进行思维缜密、逻辑顺畅的科学研究,他们无法忍受机械化的生活方式。因此,他们更适合于能够发挥主观想象力,没有固定规律、模式约束的工作类型。林学专业对考生视力有一定要求,患有轻度色觉异常(俗称色弱)的学生不适合该专业
林业硕士院校分析(华东)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这个专业在崛起!林业硕士(MF)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0年批准设置的硕士专业学位,林业硕士将紧密围绕我国林业和生态建设需要,培养熟练运用现代林业技术手段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目前林业处在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重要时期,林业发展急需一批具有高度职业精神,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把先进的林业知识和技能带到山头地块,切实解决当前林业发展的各种实践问题。 因此林业硕士的就业前景看好,但是环境较为艰苦。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切实进行选择!接下来必尚考研为在职考生们对非全林业硕士华东地区院校进行分析。1、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是浙江省唯一的省属本科农林类高校,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共建高校,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获批浙江省属高校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连续七年获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浙江农林大学的非全林业硕士的学制为2年,学费为每年8000,林业专业是本校的特色专业之一,有除浙大外第二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楼里设备齐全,科研资金雄厚,师资力量更不用说。在浙江省是很优秀的。2、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位于江苏南京,是一所由国家林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非全日制学制3年,学费1万每年。初试:政治、英语、林业基础知识综合、林学概论。3、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简称安师大,学校坐落在安徽省芜湖市,创办于1928年,与民国时期的国立安徽大学相承一脉,是安徽省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安徽是防范大学的初试考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944)普通生态学。4、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中心城区,为省属重点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安徽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同建设,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成为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和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重点支持高校。安徽农业大学的非全林业硕士为3年,初试考试科目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④908森林培育学。5、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坐落于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是一所以农林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农业农村部与福建省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福建省政府共建高校,是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3所高水平大学之一。福建农林大学的林业硕士的学制为3年,初试考试科目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④862森林生态学。6、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江西省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校。江西农业大学的林业硕士初试考试科目为政治、英语二、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和自命题科目。7、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是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融农、理、工、管、经、文、法、艺术学等于一体的多科性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的林业硕士学制为2年,研究生培养校区主要在山东农业大学北校区,学费为每年8000。咨询|考研|择校|备考|经验|资料|研招指导|复试调剂私信:考研
听说林业硕士开始异军突起,想今年考林业硕士,却无从下手,感觉自己英语不好,专业课没学过?一脸懵逼怎么办?别担心,今天必尚教育特地总结了林业硕士刚刚上岸的学姐的备考经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吧!一、应该选择什么学校最先要面对的必定是选择学校和专业,因此建议结合个人的兴趣特点,并合理地分析自身实力后做出选择,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在院校选择这个问题上,一般有跨校、跨专业、跨校跨专业等,这时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妄自菲薄,要根据实际情况,一般招生人数少于5人的尽可能避开,很容易会让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谨慎是必要的。此外,要注意个人的兴趣,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较本科要枯燥无味得多,如果没有兴趣是压根学不进去的,这样又何必呢?既耽误了时间,也降低了对专业本身的好感度。二、应该怎么安排作息时间规律性是很重要的,反复做好一件事已经是非常不易的了。备考期间,要注意休息,早睡早起是最佳的状态。晚上睡得早,一天的疲惫感会最大程度地得到缓解;早上起得早,单词或专业知识记忆的效率会得到大幅提升。坚持熬夜的做法影响了正常的生物钟,甚至会压垮自己的身体。所以请记住,学习的时长不是决定上岸与否的关键,效率才是。复习期间适当的放松是必要的,当然一定要把握好度。放松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启程学习,所以,大部分时间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咬紧牙关坚持下去,等到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你会感谢曾经那么努力付出的自己。同时,复习最佳的场所是图书馆或自习室,这里有浓厚的学习氛围,会营造出一种让人想要学习的欲望。三、应该怎么规划复习节奏复习的起点一般设在4月,因此把4月到12月分为三个阶段。9月前、9至10月、考试前,具体说:9月前——主要是第一轮复习,英语要背完真题、政治要先学完一遍、专业课的书目起码看过一遍,一定要注意把握好每天的学习时间阶段,利用好对最终的成败有直接的影响,所以不能不放松;9至10月份——主要是第二轮复习,要整体着手准备答真题,弄清弄懂其中的知识点,并着手开始背诵专业科目和政治科目;考研前——主要是第三轮复习,要根据前期复习的情况查漏不出,同时进行模拟考试以提升按时答题的熟悉度。四、应该选择哪些资料政治和英语资料比较多,而且每个人所适合的也不一样,因此不作具体推荐,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重点讲一下专业课,专业课的参考书目一定要根据学校所要求的去购置,千万别买错了,而且这个专业是不涉及数学的,所以数学不好的人安心备考吧!以北林大为例,专业课两门,一是基础综合知识,二是水土保持学,共涉及林业生态工程学、荒漠化防治工程学等7本书目。书目购买时注意版本,不同的版本之间是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别的,一旦搞错了可能会导致答题上的错误,因此不能不关注参考书目的出版时间。必尚考研会为每一位备考的同学准备好专门的学习资料!私信:考研一起来安心备考吧!
在还没有考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很多的大学生以及老师都会说:一定要考上硕士啊!当你到了硕士毕业的时候,你就能够很容易很轻松地找到好的工作了,不像本科就业这样的难了,尤其是在当下学历越来越成为就业不可或缺的大背景下。因此很多高校的大学生为了能够找到好工作,为了能够给自己一个更加有保障的生活,纷纷参与到了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队伍中,期望着自己能够顺利的成为一名在读硕士研究生。当时的我也是这样的想法,总觉得考上硕士就能够轻松解决一切的问题,总觉得只要考研硕士研究生自己就能够有更好的未来。但是当我经历了几次校园招聘会时,这种想法已经完全的被毁灭了,因为看到很多的硕士研究生在就业中依然面临很多的困难,依然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依然有着诸多的限制,依然令很多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所苦恼。但更令我明白了,为什么硕士找工作还是这么的难?原来是因为有这些限制的存在。其中最重要的或许就是我们经常所提到的第一学历的限制了,虽然随着越来越多的硕士生以及越来越多的媒体关注校园招聘会的实况,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已经不再是明目张胆的因为第一学历直接拒绝前来投递简历的学生,但是会通过很委婉的方式告诉应聘学生,你的本科院校档次很低,不符合相关招聘条件的。我的一个师兄今年参加校招时就因为本科院校的原因导致自己无缘面试。当他提交简历时,HR说了两句话后,他就知道自己已经没戏了。一句是你的本科院校我还没有听说过啊!另一句是本科院校有点差啊!最后的结果也验证了其猜测,他的简历被筛选掉了,只能再去投递下一家企业。同时,虽然硕士文凭在就业中有一定的学历优势,但是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不可能因为学生是是硕士,所以就直接录用。还需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硕士研究生却露馅了,因为研究生三年的时间中,几乎没有任何的作为,只是保证自己顺利的毕业了,没有任何起眼的经历,并且在面试中提到很多专业领域前沿问题几乎都没有接触过,虽有高学历但却没有强实力,于是又丢失一部分优质的就业机会。此外,部分专业的属性限制,这可能是很多大学生都非常清楚的,有部分专业即使硕士研究生毕业,也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例如我所认识的一些学小学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硕士生,在毕业时都希望自己能够进学校,能够拿编制,可是现如今中小学校招聘教师的门槛越来越高,硕士学位已经成为招聘的起点了,优势并不明显,所以当硕士毕业的时候或许你最终的就业单位和本科生并无差别。于是很多这些专业的硕士生在毕业时,又纷纷的选择了公务员考试和事业编制考试了。总之,硕士研究生就业不可能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也会经历很多的波折,但这并不意味着考研就没有价值,因为之所以会遇到这样的困难,是因为我们每一位硕士研究生提升了自己的底线,所以要求更高了,于是便会更难一些。但也希望所有在读的硕士研究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为自己三年后的就业创造更完善的条件,找到最理想的工作,这次是最现实的事情。
有很多“农林类”专业都是所谓的“冷门”专业,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和家长都对这类专业不太看好;还有一些农村的学生觉得考大学就是为了脱离“农”的范畴,彻底与之划清界限。总的来说就是大家可能对农林类专业存在一定的偏见,但事实上这类专业真的这么“农”吗?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明历史悠久,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农业人口众多但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所实际上对专业的人才需求是很高的,而且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之下,即使学习这类专业、从事这类工作也肯定不是最初大家所认知的那种“农”工。国内的农林类院校应该是有40所,详细见下图:其中教育部直属院校有: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有: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还有一些是普通本科高校,比如云南农业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当然如果想要学习农林类专业最好还是要选择重点高校,因为在这些学校里学习内容比较丰富,而且对未来的就业也更有好处。农林类院校毕业之后就业方向可以在农业及其他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也可以从事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就业单位可以是林业局、花木公司、大型养殖企业、动物检疫部门等。国家目前在农业方面的专业人才缺口很大,而且经济发展也离不开农业这样的基础产业,农业发展也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客观条件,所以未来还是非常有前景的。而且农林类高校的专业设置也非常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比如园艺学、作物学、微生物学、水产养殖等专业;除此之外农林类专业也不是只有这些农林类专业,同样也有非农林类专业,就业方向也非常广。实际上农学类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是非常抢手的,所以大家在选择专业和院校时要全方位了解,不要因为偏见而错失机会,选择适合且有前景的专业与院校关乎未来的发展。
国内高校开设的专业越来越名目繁多,很多专业名字听起来非常厉害,实际上应用性并不强,找起工作来颇有难度。许多高考生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也只是根据分数的高低、家人的建议来选择,对于专业本身并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很多人在本科阶段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便试图通过考研来换一个专业。那么,对于专业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天,小苏就为大家盘点一下,那些据说即使读完硕士,也很难就业的十大专业,大家结合自身的情况理性判断哦。电子商务这个专业初听起来还是很高大上的,毕竟在当下,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互联网经济下,电子商务都在经历着高速的发展,这方面的人才缺口自然也是非常大的。但是,根据数据显示,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前景却不容乐观,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行业对岗位的需求区分不明确,这使得毕业生在寻找对口工作时缺乏明确的方向;其二,这个行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而高校的课程都是理论性的,也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法学很多人一提起这个专业,脑海里浮现的是顶尖的律所,威严的法庭,和那些穿着考究的律师们,但是,电视剧和现实还是有很大差距的。随着高校们纷纷开设这个专业,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每年的法学毕业生也一抓一大把,就业十分严峻。要想找到好工作,法学生们还是要考到含金量高的证书,拿到名校的毕业文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实力。新闻学文科中的“万金油”专业,毕业生的境遇和文学类有些相似,除了极少数会选择进媒体之外,大部分都是选择考公务员,或者流向互联网等各行各业。新闻业本身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从业者的采、写、编,评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而高校的教学上,却缺乏对于业务能力的培养。市场营销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从这个专业毕业的,很多人从事的是销售岗位。销售岗位相对来说,门槛低一些,但是有业绩要求,对于人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工作经验等等,都有比较高的要求。而这些能力,通过书本是不容易习得的。生物工程生物工程专业的就业率低,恐怕在很多人的心里已经形成了强烈的认知。但实际上,这个锅可不应该甩到专业本身头上,这个行业本身是受到国家政策扶持的,对于人才需求也并不小。但它对于人才的研究能力要求也是很高的,大部分本科生并不能达到要求,所以建议真正喜欢这个专业的同学,要做好读到硕士甚至博士的心理准备。
很多同学在读了几年大学之后,发现自己对于自己在大学的这几年究竟学了什么知识并没有什么印象,反而学完了之后再回忆起的时候发现自己根本记不住。现在本科生的就业成了一大难题,很多学生可是加入了考研这场战役中。但现在报名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那些成绩较为普通的同学可能在专业选择方面就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还有一些同学比较想考上一所名校但由于自己的分数可能不高,就只能选择一些比较冷门,没有太多人愿意报考的专业来增加自己被录取的机会。但在一些朋友眼里看来,既然选择读研,就必须选择一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毕竟在毕业之后肯定就直接走向岗位了,如果选择一个不是特别有前途的专业,那么不是给自己挖坑吗?但其实就专业本身而言,没有绝对的冷热。一些真心学习某个专业并且能把知识学好的同学,在进入社会之后,仍然能找到一份特别不错的工作。前段时间小编的亲戚跟我说,自己家的孩子今年研究生刚刚毕业。到现在已经进入企业工作了一段时间了,上个月他到手的工资竟然超过了两万。小编还记得当初她说自己考研的时候选择的专业并不是特别好,现在竟然能赚这么多钱,他选择的究竟是什么专业呢?这个专业其实真的很神秘,可能很多朋友连听说都没有听说过。全称叫做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看名字就知道这个专业偏向于管理学但还有点农业和经济学的意思。但我们都知道选择一个专业的时候,自然是越具体越好。像这种涉及知识比较广泛的专业,出来之后学得不精,能找到好工作吗?其实这个专业在大学期间主要是学习一些比较基础的课程,这些课程和学经济学专业的同学们差不多。但是他们还是要学习一些关于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多少还要接触到运筹以及农业知识。因为这个专业开设的课程确实比较多,每一项课程学习的内容是有限的,所以这个孩子在读书期间会经常跑到其他专业的课堂中蹭课。研究生期间每一位同学最重要的工作其实是要做研究写论文,这个孩子对知识的涉猎比较广泛,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并且若他所感兴趣的方向,在毕业之前竟然发表了四篇论文。毕业之后他没有打算继续读下去的念头,所以他在最后一年的时候就开始找各种工作。的确,在找工作的时候,别人一听到自己是这个专业出身的,可能第一个想法就是不接受。但他在大学所在的城市里面试一家比较知名的企业,由于他在面试环节中表现特别优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企业为了留住他,更是答应给他丰厚的薪水。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他现在每个月能够拿将近两万块钱的工资。当我问到他为什么会被选中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在面试环节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虽然他研究生所在的院校并不是很出色,但是他非常自信,在面对询问的时候他更是知道主动展现自己的优势,把自己的论文拿给管理层的人看。面试的时候是讲究很多技巧的,很多时候决定我们是否能够留在这家企业的主要因素就是别人对你的印象如何。从这个孩子的身上,我们也能够明白一些道理,即使一些专业每年招收的学生数量比较少,但这并不会阻碍一些真正有才华的人寻找他们的伯乐。不管是否选择读研,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利用现有的资源,永远不要觉得我们是普通院校出生的学生,没有过人的能力。自信和对自己的认可是我们的最大法宝,除此之外,我们的成就和努力便是我们的加分项了。你觉得“冷门”专业的学生应该提早做好哪些准备呢?
九张面孔,被缩进电脑屏幕上呈一列排开的小格子里,陆可姝穿一件条纹衬衫,梳着马尾,出现在最右侧的格子里。每个人都精心打扮过,白衬衣干净熨贴,头发抹着发蜡,一丝不乱地向后梳,或者用小发卡别住碎发。大家调整着前方摄像头的距离,挺直腰背,注视屏幕。14:00,正式开始。“我是高洋,本科和硕士都在北京林业大学,专业是企业管理。”左上角格子里的一个男生开始自我介绍。第二个格子里的人调整了坐姿,小臂上下叠着,放在桌上,“我是吴润铭,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硕士,在银行和证券公司都实习过。”“我在湖南大学读研究生,在投行实习时做过尽职调查报告”,“我本科在广东,研究生在英国,今年毕业”一名女生用英文说出学校名字,“我在四川大学读企业管理硕士”、“在加拿大学金融”……3 个 985,2 个 211,3 个留学生,陆可姝在心里默默地数着。“我是陆可姝,硕士在北京工商大学读经济,”轮到自己,陆可姝飞快地说出学校名称,紧接着小声补了一句:“我是一个积极、向上,爱旅游的人。”屏幕里似乎有人抿着嘴,她觉得是在笑她,“要是他们刚刚网速变差就好了,”她心想,这样就没人能听出她的窘迫。群面正式环节。九个候选人要围绕一个酒店餐厅收入亏损情况展开讨论。央财的男生先就题目内容进行了要点梳理---这像是一个领导者的身份。英国留学生在他说话的空隙插入,“我来记录。”川大的女生马上接着说,“那我来计时吧。”这是一次无领导小组面试。十月底,陆可姝收到一个群面通知,是很早之前投递的华润置地集团的运营统筹岗位。网上经验帖里写,想在无领导小组面试中脱颖而出,需要第一时间抢占一个角色:存在感较强的是领导者,工作简单又必不可少的角色是计时者,还会需要一个能快速思考的记录者,其他人的代号是,其他成员。从概率上来判断,能让在一旁观察的考官记住、通过这轮面试的是有角色的人。陆可姝原本想做计时者,既有存在感,又很简单。不过她没能成功。“可以从服务和管理这个框架入手,对外的服务没有到位,比如餐厅菜品把握,对内的管理也有疏忽。”抢到领导者角色的央财男生,抛出观点。“我觉得是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不到位,造成了信息错位。”企业管理专业的女生用了个专业名词。陆可姝默默点头,她不知道这个词,感觉对方比自己厉害。在整个十五分钟的讨论里,她只说了“嗯”、“没错”、“我也这样认为”。“肯定没戏。”合上电脑后,靠在椅背上,陆可姝望着天花板发呆,十月就要过去,秋招没有实质性进展,每一次竞争中,学历垫底的总是她,唯一收到的一场群面,似乎从报出学校名字的那一刻就被淘汰了。“北京是985、211的,我们双非没机会。”陆可姝口中所说的“双非”,是网络上对于非985、非211院校的简称。上世纪90年代,中国为了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先后实施了“985”以及“211”工程大学的建设项目,共有112所大学在名单之上。2016年6月,教育部宣布这两个工程的规范性文件失效,并不断强调企业招聘时不准设置“985”、“211”门槛。但实施了十多年之后,“985”、“211”这两组数字在人们的意识里已经代表着中国最重点的大学,无论事业单位选拔、公务员招考,以及企业前期简历筛选,都在向这两个标签倾斜。在“名校毕业生更可能是优质人才”的大众印象之下,“双非”硕士生成为一个沉默而形象黯淡的群体。网络上浮现的也多是“小镇做题家”“废柴联盟”的自我嘲讽。一方面,他们是拥有硕士学历的高端人才,另一方面,“双非”这个标签又给他们的未来盖上了一块玻璃天花板,看起来光明,触及却难。秋招“你知道吗?当985、211(毕业生)为面试结果而焦虑的时候,我们还巴巴地跟在HR后面,赶完这家赶下家,只是为了自己的简历别被遗落在哪个犄角旮旯了。”陆可姝说起招聘会的残酷时,脸上带着笑,一副无奈又装作轻松的样子。2020年,秋招笔试几次因为难度问题冲上热搜, “三层矩阵”、“粒子的静态能源公式”、“不定积分”、“洛朗级数展示”,参加中国银行笔试的毕业生称,感觉自己参加了一次低配版的《最强大脑》。腾讯笔试则让毕业生们形容自己“宛如智障”、“第一道题就脱发”。客观题限时一个小时40道题,包括数据分析、图表分析、逻辑分析,然后是30分钟主观题,根据岗位不同、内容不同,比如,运营岗要求回答“微信小程序电商已经打通,谈一谈小程序电商相比于天猫京东淘宝有什么差异化特点?”看这些新闻的时候,陆可姝一直在想,是很难,但好歹有人还得到了这样被“虐打”的机会。这一届秋招季,也被媒体称为“最难秋招季”。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综合影响下,企业用人需求与求职人数都受到了影响。《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中统计,与去年同期相比,各大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招聘需求人数减少了16.77%,具体说从1486万人降到了1237万人,但,求职申请人数却增加了69.82°%,从528万人增长到了896万人。在整个秋招季,她一共投递了 141 份简历,参加线上直播宣讲会4场,线下宣讲会6场,双选会3场。而那次群面,是她得到的唯一一次反馈。“疫情闹的很多线下宣讲会都没法去,学校管得太严了。”陆可姝很遗憾没机会去参加更多宣讲会。每年秋天校园招聘季,会有很多企业来办宣讲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宣讲会是陆可姝这样的“双非”们可以避开网络筛选,直接面对企业HR的机会。陆可姝早就做好了跟着企业行程单、每个学校的宣讲会都跑一趟的心理准备。结果许多线下宣讲会改成了线上直播,听起来更便利了,拿着手机在哪都能参加。但没有了线下的投递简历环节,宣讲会于她其实就没有了参加的必要。陆可姝坐在电脑前,点开直播链接,左下角不停弹出问题,“请问市场岗位今年招几个人?”、“多久会有面试消息?”,屏幕里出现网申链接,她看了几分钟,下线了。一些公司有内推通道,内推给人的感觉像是“正大光明地找关系”——有些经验帖里说,用内推码可以越过机刷简历关,直接进面试。但陆可姝的熟人关系不多,她问少数一两个在外企的学长学姐,对方婉拒了,说内推其实也没有保证。一些公众号里也会有内推的信息,当然不是无条件的。她需要先在官网完成网申,再按照要求,把公号的这篇推文无分组地转发到朋友圈,或者发到三百人以上的微信群里,最后再凭借截图来领取“内推码”。一般情况下,陆可姝会把这样的文章转发到家人或者同学群里,碰到粉丝或者阅读数比较少的公众号发内推消息时,干脆切换微信小号来发朋友圈、截图。她不想让更多在求职的人看到这个消息,这意味着给自己增加了竞争对手。网申邮件的正文,她总是以对这家公司的赞赏开头,“一直很喜欢公司开放的企业文化……”她知道这些公众号提供的内推码其实没什么效果,更像是一种自我安慰---可以把邮件发送成功“咻”的一声,想象成简历快速铺展在一位HR的面前。陆可姝记得,两年前,她刚刚研究生入学,迎接新生的学姐陈栗站在黑板前,一手撑着讲台,另一只手的食指反复敲打着桌面,“如果你们毕业之后想在北京混好点,就得立马确认方向,没有时间留给你们尝试不同领域。最好是在一个方向上做三份实习!才有机会和别人竞争。”学姐表情严肃地盯着新生们说。那时陆可姝觉得陈栗太夸张,刚入学,就要考虑就业吗?更何况,硕士研究生还会比本科毕业生差吗?一张纸陈栗并不是危言耸听。陈栗本科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一所211大学。不幸的是,考研失利,她被调剂到了北京工商大学。本科时,陈栗一个班二十五人,只有五个人选择工作,其余的人都继续读研究生。在当时的就业市场中,已经较少人敢用本科的学历上场拼杀。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报告统计,2015年,学生平均投递25.71个简历,能获得10.97 个左右的面试机会。而到了2019年,学生平均要投递36个简历,才能获得13个左右的面试机会。今年六月,陈栗从学校毕业,进入一家城市商业银行做管培生。她说,“只是在支行工作”,“进不了北京分行,学历不够,没得选。”她的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的本科同学,去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北京的总行。银行体系里,分为总行、地方分行、区域支行,这些层级代表了工作地点与城中心的距离、日后是奔走营销还是坐办公室。陈栗不觉得自己比同学差,说到这儿,她有点生气,声音一下子大起来。本科成绩、在校表现,获奖荣誉、证书,她一条条对比梳理,都处于上游,唯独考研失利。陈栗说,自己很清楚选择接受调剂那一刻,就意味着就业竞争时的压力更大。研究生刚开学,她去参加公众号“金融小伙伴”的线下免费修改简历活动。二三十个学生围成一圈,主持人拿着他们的简历,一张张翻看,拿起一份来遮住名字和照片,“这就是 HR 喜欢的简历,实习经验丰富,实习内容也有专业的项目……”那页简历密密麻麻,陈栗凑近了看,只能看清加粗的公司名,是两家证券公司。主持人又挑选出一张,折了一节,学校信息也隐去,指着实习栏的那一行字——银行,业务经理助理实习生。陈栗瞄了一眼,是自己的,旁边的同学往前挤着看,被当成反面教材拎了出来,她感觉很羞愧,慢慢地,退到最外圈。回到宿舍,她去问在互联网工作的本科同学工资有多少,再对比本校研究生上一届毕业的学长学姐的薪资,前者比后者的收入还高一倍,再想到那场活动,她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第一个学期过去,寒假,她跟学校的校外导师申请事务所实习,一起去外地勘察项目;研一快结束时,她每天查找公众号、微博的实习生招聘信息,盯着基金和证券公司投,“少说投了三四十家。”考上人大硕士的本科同学很快收到了几个实习面试通知。她没有,就更广泛地投,哪怕过期的实习生招聘信息,也把简历发过去,在邮件正文里强调,自己时间多,不求留用。暑假,她进入一个私募公司的投资银行部,秋招时,部门领导告诉她今年没有招人的计划,她就又找了一份实习,两份工作穿插着来,周一、周二、周三去私募公司,周四、周五去证券公司。“别人一般是两段实习经历,我是双倍。”按照当初简历修改活动给出的经验,陈栗后来的简历,在实习经历写了四段,获奖荣誉一堆,是全班最丰富的,一页纸,五号字,只留了一个小拇指指甲盖大小的页边距,满满当当。然而,从去年秋招开始到今年四月,春招结束,她没有收到满意的offer。基金、证券、国企,这些公司的简历关直接把她拒之门外。对比本科毕业直接就业的同学当年收到的面试通知,她说,“双非硕士真的就是一张纸。最终,陈栗选择了现在的城市商业银行做管培生。她不想让以前的同学、老师知道自己的现状,被问起去处,就支吾着找个话题岔开,每一次发朋友圈,也会小心地进行分组发布。上个星期三中午,陈栗接到 Hr 电话,最近多出了户口名额,需要去填资料申请。按照之前的惯例,户口流程是一年左右,这个时间她可以接受。可到下午去填资料 ,时间那一栏里显示的是三年,她犹豫了。“你一个双非毕业的学生,落户北京的机会摆在面前,”HR盯着陈栗,手指着材料右下方的签名处,敲了敲说,“还有什么好犹豫的?”户口的吸引力很大,可是三年的时间她拿不准了。她给自己的计划是一年后去英国,再读个硕士,目标院校是英国 G5 ——包括剑桥、牛津在内的五所超级精英大学。她想等再次回到招聘现场时,自己得是名校生,还是双硕士,“这是最稳妥的路线。”双非沉默者11月1日,抖音博主“伍萌同学”发了一条关于双非找工作的视频,一夜收获了5.1万点赞和2.2万转发。视频中,伍萌同学带着口罩,披散着头发,边走边对着镜头诉说自己的求职经历,“又是感觉到学历重要的一天。”正在广西民族大学读研的张窗,高考结束的那天就承受到双非的压力。他的成绩刚刚踩一本线,仅可以选择一个好一点的二本校。做医生的父亲、做生意的母亲都不满意,“你这个二本学历不行,考个研晋升一下,得是985、211”,“向你哥学习,去好学校深造一下。”张窗记得自己上初中的时候,哥哥本科是在武汉一所985高校下属的三本学院,寒暑假回家,上初中的张窗问他学校生活是怎样的?他连学校的名字也不提。那时候,哥哥很沉默,家里发生的事情一般都不发表意见。直到考上本校的研究生,他开始邀请家人去湖北玩耍,带他们游览学校,回家也总以过来人的身份向张窗传授经验。后来,去北京找在中国人民大学读博的哥哥吃饭,他指着图书馆炫耀,“我们图书馆的藏书量是全国第一,这才是好学校。”实际上,高校藏书量第一名是北京大学。张窗也想复制哥哥的路径,从二本大学考研逆袭进入985。他的研究生第一志愿是华南理工大学,专业是法律。结果以一名之差,被调剂至广西民族大学。张窗记得,打电话给招生办确认复试名单的时候,妈妈直接说“去二战吧。”他攥着手机不说话。“二战吗?”整整一年的重复生活,靠着肌肉记忆做过的很多遍的习题。“我觉得没有那么大的勇气了。”本科班上只有两个人考上了研究生,张窗是其中的一个,不过他知道,不会有学弟学妹打听自己的联系方式来咨询。他也不愿意和本科同学们联系。大四的暑假,许多备考二战的同学在学校附近租个小单间,像以前在宿舍一样,每天去图书馆自习十几个小时。放弃二战的他,有时候觉得自己像是个逃兵。高中同学的聚会,他也很少出现,从广西考到天津,最后又回到了广西,没什么可说的。哥哥暑假回来和他一块吃饭,吃到一半,调侃他,“你之后就呆在广西了吧。”张窗讪讪地笑。985、211的符号总是在眼前晃。手机里弹出一个消息,“985、211 毕业生就业困难”,但他点开微博、知乎,用 140 字发表漂亮言论的人、回答出能获得大量认同的用户,好像都是名校毕业,研究生或者硕士。而双非们,聚在一起,也老是在咀嚼共同的迷茫:“我就是一个废柴了”,“后浪,我不配”。张窗在被外界否定自己身份的同时,又会以同样的标准判断自己的学校。他曾在网上查学校排名,152,比本科学校排名还靠后。他还在纸上写等式,计算两者差值,“非但没有逆袭,反而来了个更‘差’的学校。”学校与广西大学在同一条地铁线上。回学校时,地铁报广播报站,“广西大学”到了,他的反应是,这是一所 211。哥哥打来电话,他看到手机上的名字,条件反射地想到哥哥去名校读研,逆转了本科三本的局面。选课时,他去学校官网查老师的背景信息,也对老师们进行区别划分。先看博士是否毕业于985,再看硕士和本科。看到他的导师本硕都在211学校,博士在广西这所学校读的,他会替老师感到憋屈,同时,也感慨起自己的未来。他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读博,博士有两条路线,申请审核和考试,前者意味着材料的繁杂,后者在于考试准备,但最后绕不过的是导师的接收。对于双非硕士生的身份,张窗没有把握能找到愿意带他的导师,同学之间的讨论总是在自嘲,“哪个老师愿意带双非硕士生嘛?”有一次,一位某所北京 985 学校的退休教授来学校办讲座,“大家,一定要考博啊,”他说着博士可以拥有的学术资源、毕业前景,“不过,你们这种学校的学生我是不会要的。”老教授不紧不慢说完,下面80 名学生都不作声了。学历,能力?9月,豆瓣里建立了“双非硕士讨论人生组”,现在已有6000余人,这个小组成了许多双非硕士生们寻找鼓励的角落。无论表达焦虑、吐槽、学术交流,都会有人在底下留言“加油”。小组简介写着,“985、211学校就那么几所/所有人都在讨论985、211的人生生活/双非本科都在忙着逆袭985、211/双非硕士好像是消失在互联网上的一个群体/我们在干嘛 我们该做什么 我们何去何从。”当陆可姝刷不到新邮件通知时,她就会来小组刷帖子,在这里,她可以感受到不是一个人的失败。有时候,她会发现像是自己发的贴子:没有收到任何 offer,面试通知也没有几个,去过的两个也只有她一个双非,其余都是央财上财,发帖的人形容自己像是简历筛漏的,“这不是跟我一样嘛。最近,大家在讨论热播的综艺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张窗、陆可姝不约而同地对实习生丁辉表示好感,他的学历是 8 位实习生的最末端——本科就读常熟理工学院,一个二本院校,硕士考到了华东政法大学,属于法律系统认可的“五院四系”,但也不是985、211。面试时,史欣悦律师直接评价:“像你这样的简历,在初选的时候就会被筛掉,根本没有进入到面试的机会。”节目第二期有场辩论赛,八人分成两组。自由辩论环节中,丁辉所在的员工代理方稍显弱势,小组四人沉默,低头翻材料,丁辉推推眼镜,站了起来,“首先,她是不属于无故旷工行为……”,他流利地背出法条,由浅入深进行逻辑论证,一条条驳倒对方的论据。这个小组赢得了这场辩论赛的胜利。陆可姝一直在追这个节目,丁辉给了她一个印证,学历与能力是两回事,“特别想看丁辉吊打这群精英们!” 不过,最佳辩手最终给了同组一位海外留学生。陆可姝为丁辉不平,“和许多人一样,再努力都无法超越那些学历,早就输了。”11 月 3 日,陆可姝又收到一封邮件,“现邀请您参加初面……”这是她秋招以来,收到的第一个真实的“面对面”面试。面试地点长沙,距离北京1483公里。湖南是她的家乡。秋招无望后,她听从了妈妈和男友的劝说,“回来试试吧,这儿也有好单位。”列车到达长沙南。南方城市湿润,陆可姝把口罩摘掉,深呼吸一口,空气里的水分爬进鼻腔,不再感觉干得刺痛。去年第一次在北京过冬天,早上醒来桌上的水杯干了,皮肤表面用手指划一下就有一道白色的皮屑,呼吸时的感觉像是空气在鼻子里冲撞,不舒畅。但那时她还是想毕业留在北京生活一段时间。她去北京工作的朋友家里玩,两层楼的 Loft,一整面墙的落地窗,躺在沙发上,猫在她身上踩来踩去,远处还在继续盖小区高楼,她当时想,等自己毕业时是不是就可以租在那儿。陆可姝在湖南湘潭出生、长大,本科时在长沙一所三本院校读财管专业。“留在长沙”是那时同学里最有出息的目标了。后来,她通过英语六级、在北京读研、获得硕士学历......如今,再回到长沙。第二天就要去北辰三角洲的一家银行面试了。她从衣柜最下面翻出一件白衬衫,抖了抖,衣服挤在一起,袖口被褶皱分成了三节,站在镜子前,这衬衫让她看起来像是某位工作了一整天的教导主任,疲惫、严肃。她又翻出一件挂着的条纹衬衫和一条西装裤,这个脸上总是带着笑的清瘦女孩,对着镜子歪了歪头,这回有点满意了。(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