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省林业局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报告会春秋不变

省林业局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报告会

红网时刻8月13日讯(记者 李璐)近日,省林业局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报告成果交流会。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省林业局围绕湖南林业中心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山头地块,进林区、访林农、察林情,开展了广泛、细致的调研,并形成了36份调研报告。本次调研时间长、举措实、观点新,调研人员均不搞层层陪同、不搞经典路线、不搞走马观花,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在了解民情、掌握实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富有针对性的具体举措,为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提供了实招硬招。交流会上,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长清就湖南省自然保护地现状调查和整合优化调研情况作了交流发言,详细介绍了全省自然保护地基本情况、主要保护工作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他表示,本次主题教育调研是湖南林业发展史上最务实的一次调研,调研选题精准、思考深入、观点清晰、数据详实、推理严谨,对策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局党组决策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特别是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完善公益林补偿机制、四大千亿产业发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优化林业政治生态等重点工作提出了对策办法。下阶段,要坚持主题教育与中心工作齐头并进,继续发扬“只做作品、不做作业”的工匠精神,对调研报告作进一步修改完善,精选若干专题开展深入研究,为湖南林业“十四五”规划编制做足理论准备,真正将调研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推动发展的实践成效。

忌也出走

把绿色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发展经济林产业调研报告

希伯花镇位于通辽市科左中旗西部,蒙语意为“长牛蒡草的坨子”。总人口3.2万人,总土地面积84.98万亩,其中林地32.66万亩、耕地23.15万亩、草牧场13.27万亩,是典型的农牧林结合区。近年来,该镇紧紧抓住通辽市实施“四个千万亩”重大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科左中旗推进“31111”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重大战略工程的机遇,以打造“内蒙古锦绣海棠第一镇”为引领,大力发展以锦绣海棠为主的果树经济林和以沙棘为主的生态经济林产业。2017年以来,在沙化退化的土地上,种出7.5万亩的锦绣海棠和沙棘林,苗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5.8%,首次实现了“林进沙退”,农牧民来自经济林的收入逐步增长,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希伯花特色的土地增绿与农牧民增收双赢的乡村振兴之路。一、绿色发展成效(一)产业生态化,奠定乡村振兴的“绿色底蕴”。希伯花镇林地、耕地、草牧场面积比为2.46:1.74 :1,以林为主特点突出。而2017年全镇实有林地仅21万亩,只占林地总面积的64.3%。由于没有做好“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始终没能走出广种薄收、边造林边沙化的怪圈,土地沙化退化趋势没有根本扭转。2017年全镇规划2018-2020年造林11万亩,主要以无立木林地弃耕退耕恢复为主,其中锦绣海棠5万亩、沙棘6万亩。两年来,累计造林7.5万亩,其中锦绣海棠3.5万亩、沙棘4万亩。目前,全镇实有林地达到28.5万亩,森林覆盖率比2017年提高9.4个百分点。沙退林进的同时,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生态效益日益增强。(二)生态产业化,打造乡村振兴的“绿色银行”。在体现生态效益的同时,11万亩生态经济林的经济效益将逐步显现。锦绣海棠:种植6年后进入盛果期,挂果期至少20年。2018年,全镇36户果农的800亩锦绣海棠进入盛果期,共销售180万斤,每斤4.5元,总收入810万元,亩均1万余元、户均22.5万元。2020年全镇锦绣海棠面积将达到5万亩,2026年全部进入盛果期。以平均亩产3000斤、每斤4.5元计算,5万亩锦绣海棠年收入6.75亿元、20年总收入至少135亿元,减去6年管护期、20年盛果期亩总成本16亿元,至少实现纯利润119亿元。种植后第7年即收回全部成本并产生利润。沙棘:种植4年后进入盛果期,挂果期至少20年。到2020年全镇沙棘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2024年全部进入盛果期。以平均亩产1200斤、每斤3元计算,6万亩、20年总收入将超过43亿元,减去4年管护期、20年盛果期总成本6亿元,可实现纯利润37亿元。种植后第5年将收回全部成本并产生利润。这就相当于,希伯花镇从2018年至2020年建成的5万亩锦绣海棠和6万亩沙棘,将从2023年开始到2046年产生超过156亿元的总利润,年均利润6亿元,建起一座定存活取的“绿色银行”。从产业链角度看,带动加工销售、物流仓储、乡村旅游等多领域发展,经济效益将倍增。(三)打造“希伯花精神”,培育乡村振兴的“绿色文明”。在三年生态建设中,镇村两级干部用实际行动打造了以“绿色发展、担当奉献、科学法治”为内涵的希伯花精神,带领全镇群众培育起“绿色文明”。坚定的绿色发展信念:克服各种困难用4-6年时间精心培育经济林产业,没有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定力,是难以做到的。敢于担当奉献的精神:海棠好吃树难栽。锦绣海棠2年育苗、6年管护,效益在将来。希伯花镇党政班子克服巨大阻力和压力,打破部分干部和村民的短期利益,让11万亩林地回归本源、绽放绿彩,需要“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和担当。依法科学推进的理念:加强《森林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落实,依法开展林地恢复工作。将尊重科学、重视科技的理念贯彻到产业发展全过程。(四)建立生态扶贫长效机制,实现“绿色减贫”。2019年引导40户贫困户在自家庭院培育沙棘苗30万株,年收入15万元,户均增收3750元。安排38名贫困农牧民任生态护林员,每人每年收入1万元。在春季造林和秋季摘果季节,种植大户、育苗基地为500余名贫困户及本地劳动力提供短期务工,可实现务工收入360余万元。支持66户贫困户于2018-2020年新建经济林2112亩,建成后每年可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二、主要做法(一)因地制宜精准谋划“造什么林”。希伯花镇党政班子紧紧抓住土地沙化退化这个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和林地资源丰富的突出优势,综合考察资源、市场、基础、品种等因素,以生态、经济性兼备为标准,把发展以锦绣海棠为主的果树经济林和以沙棘为主的生态经济林作为立镇产业。锦绣海棠是通辽市林科院选育的耐旱耐寒小苹果新品种,香、甜、脆兼具,市场需求潜力大。希伯花镇位于北纬44度,是锦绣海棠最适宜的生长区域。沙棘药食同源,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航天等领域。该镇选择种植的大果沙棘品种,抗逆性强、成活率高、结实产量高,冬季挂果,采果方便。(二)依法解决“用什么地”。 2017年底全镇开展森林资源及林地清查,依法核查二轮土地延包合同,用“排除法”“倒推法”将实际承包耕地合同之外的所有土地确认为林地,并落实林地管护义务,依法补植。对无法提供林地承包合同的一律按集体林地收回。对非法开垦林地种植作物的,责令改种经济林;拒不改正的,移交司法机关。全镇共清查出无立木林地7.6万亩、在册外耕地0.9万亩、宜林地2.5万亩,解决了发展经济林的用地问题。(三)内筹外引解决“钱从哪来”。采取发动群众自筹和公司化造林相结合、先造林后补贴的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引进造林公司,采取林农出地、公司出资或者由林农将自有林地流转给公司。2019年公司化造林解决了450万元的资金缺口。无论林户出资造林还是公司化造林,待林业部门验收成活率合格后,再发放造林补贴。(四)典型引领解决“林谁来造”。锦绣海棠和沙棘管护培育期长、投入多、回报慢,部分林农为了眼前利益,种植“来钱快”的杨树(锦绣海棠、沙棘的亩苗木成本分别是杨树的25倍、6倍);有的在种杨树的林地上自种或外包种植玉米、花生等作物,杨树“春种、夏绿、秋黄、冬死”。2018年在客商收购锦绣海棠果期间,该镇大规模组织农民实地观摩,现场算账。看到种海棠6年投入1年回本、20年持续增收的高回报,其他林民深受震撼。2019年更多林农选择种植锦绣海棠、沙棘,从“要我种”变为“我要种”。全镇林农从2017年种植锦绣海棠220户,2018年种植锦绣海棠300户、沙棘60户,发展到2019年种植锦绣海棠650户、沙棘900户。(五)责任到位解决“林怎么活”。该镇从2012年种植锦绣海棠以来,几乎是“年年种、年年死”,坚持到2018年的林农仅有8户,面积不足5000亩,而实际造林面积1.2万亩,成活率不足50%。该镇党政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经济林产业,必须要有过硬措施,首先突破苗木成活率低这个突出瓶颈。实行“规划到村、地块到户、责任到人”,强化高成活率的责任保障。细致摸清每个村的林地资源,规划到村;确认林地,使地块到户;从乡镇班子、各站所办、村“两委”到林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2018年,镇党政领导分片推进造林,每2天巡查一遍,“树活人在,树死人去”(锦绣海棠成活率达标,村支书留任,否则免职)。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全镇完成补植造林8000亩、新造林10000亩,成活率达到90%以上,形成集中连片的精品核心区。实行种苗本土化,强化高成活率、苗木纯正的源头措施。近几年,全镇建起5个锦绣海棠苗圃,2019年育苗300万株,2020年可出圃移栽4.5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锦绣海棠育苗基地。实行科学精细管护,建立高成活率的整套技术服务方案。抓好关键时间节点管护;聘请通辽市林科院、抚顺沙棘研究院等地专家长期开展技术培训;镇林科站工作人员常年实地指导。(六)谋划产业链解决“路怎么走”。该镇紧紧盯住打造产、加、贮、销以及文旅等全产业链的目标,努力谋划推动经济林产业高质量发展。严把质量关,采用疏花、疏果、开角、拉枝等技术,把锦绣海棠单株产量严格控制在50斤左右,确保果实均匀、营养充分;严格控制采摘时间,锦绣海棠果实八分熟之前不能采摘。加快组织申报“希伯花锦绣海棠”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谋划组建锦绣海棠产业协会,服务规范行业发展。利用250万元扶贫资金建设2个储藏冷库,今年实现果品冷藏,开展错季销售。探索线上线下销售模式,打通终端市场,培养稳定客户群体。深入挖掘锦绣海棠的观赏价值,发展美丽经济,成功举办了首届“希伯花海棠赏花节”。三、启示与思考(一)把绿色发展作为我区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以绿色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把生态保护修复与农牧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既落实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又体现我区农牧业优势和高质量发展方向。培育更多绿色发展的生态乡镇苏木、嘎查村,是具有内蒙古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二)实现绿色发展关键在知行合一。希伯花镇发展经济林产业的实践启示我们,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既要牢固树立更要全力践行“两山理论”。发展绿色产业需要较长的过程,要打破粗放经营方式下的既得利益格局,更面临各种困难和风险。要取得绿色发展成绩,必须要把道理和干事紧紧结合,善作善成。既要有想干事的忠诚和激情,又要有干成事的担当和本领;既要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又要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思维新能力;既要有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谋产业”的智本领,更要有坚定不移“抓落实”的硬本事。(三)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农牧业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要以现代产业理念谋划产业兴旺。希伯花镇发展经济林产业走出了“种得好”第一步。而要实现“卖得好”,实现“绿色银行”的经济效益,更要不断增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本领。不仅要提高以绿色技术防控病虫害等自然风险的能力,更要提高防控行业管理、市场风险的能力。要从抓产品向善于抓产业链、价值链、服务链转变;要从抓产量向善于抓高质量发展转变,始终牢牢抓住“希伯花锦绣海棠”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全力打造质量标准体系和追溯体系;要从直接抓产业管理向善于优化营商环境转变,以农牧业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市场主体的高质量发展,带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调研组成员:自治区派驻科左中旗脱贫攻坚工作总队马强、王磊、贾士兴、包乌日吐)

六魔女

神农架林业管理局召开林业科技创新调研报告交流会

4月12日,神农架林业管理局召开林业科技创新调研报告交流会。神农架林区政府党组成员、林业管理局党委书记沈绍平出席并讲话。会议指出,要紧密结合退化林改造、退耕还林提质增效和天然林保护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在全局上下大力营造林业科技创新氛围。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来源:神农架林业管理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圣贤

省林业局来宿开展林业工作调研

2月23日,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令峰,政策法规处处长吴菊,人教处副处长许如胜一行,围绕建立健全林业行政执法体系和加强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建设等来宿开展专项调研。张令峰一行先后来到宿州野生动物园、宿州市埇桥区艺海马戏团、安徽符离集木竹检查站和夹沟国有林场薄壳山核桃种质材料区域试验评价基地,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听取有关情况介绍。在安徽符离集木竹检查站,调研组就新《森林法》实施后,如何完善基层林政资源执法,提高林业执法能力水平,进行了交流指导。在夹沟国有林场,调研组听取了国有林场经营情况介绍,对国有林场改革后面临的形势和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结合发挥林长作用,加大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生态资源保护修复能力等给予指导。在埇桥区艺海马戏团现场调研时,调研组对宿州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期间,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帮助野生动物养殖户渡过难关,并妥善处置了在养禁食野生动物,给予了充分肯定。市政府副市长佘运九、市林业局局长胡玉、埇桥区副区长任鸿志等分别参与了调研。【来源:宿州市林业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对物

2018年中国林业建设发展现状与2019年发展趋势:林业产值稳步上升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我国是世界上木材及木制品的生产大国、消费大国,但我国人均占有和可供消费森林(木材)资源却很少。1998年以来,国家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国内森林采取逐年减伐措施。目前,我国木材产量基本在8500万立方米左右徘徊,林业总产值稳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完善。林业产业规模稳步上升2018年,我国林业产业受整体经济形势影响增速有所放缓,但以森林旅游为主的林业第三产业仍然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林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8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76272亿元(按现价计算),比2017年增长7.02%,增速进一步放缓。从木材产量来看,近年来,由于国家逐步加强环境保护力度以及一线城市木材使用量的减少,我国木材产量基本稳定在8500万立方米左右,2015年略有下降,为7200.29万立方米;到2018年木材产量为8811万立方米,同比增长4.92%。东部地区林业产值占比高达43.42%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林业产业总产值为33114亿元,中部地区林业产业总产值为19606亿元,西部地区林业产业总产值19488亿元,东北地区林业产业总产值为4064亿元。受我国整体经济形势影响,各地区增速均有所放缓,但中、西部地区林业产业增长势头依然强劲,增速分别达到8.84%和12.04%。东部地区林业产业总产值所占比重最大,占全部林业产业总产值的43.42%。受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采伐全面停止和森工企业转型影响,东北地区林业产业总产值连续四年出现负增长。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的身份共有9个,分别是广东、山东、福建、广西、浙江、江苏、湖南、江西和安徽,2017年相比增加安徽省,其中广东省林业产业总产值独占鳌头,是林业产业总产值唯一超过8000亿元的地区林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分产业看,超过万亿元的林业支柱产业分别是经济林产品种植与采集业、木材加工及木竹制品制造业和以森林旅游为主的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木材加工及木竹制品制造业和森林旅游为主的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产值分别达到14492亿元、12816亿元和13044亿元,森林旅游产值首次超过木材加工。以森林旅游为主的林业第三产业增速最快,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产值增速达15.38%,全年林业旅游与休闲的人数达到36.6亿人次,比2017年增加5.6亿人次。林业三次产业结构比进一步得到优化,由2017年的33:48:19调整为32:46:22,第三产业比重增加3个百分点。整体来看,林业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产业链条长、涵盖范围广。未来,我国仍将着力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加快培育林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开展林业重点会展,不断增强林业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林业产业快速发展。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林业建设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来源: 前瞻网

爱死你

娄底市人大调研林业产业及湿地保护工作

新湖南客户端10月18日讯(通讯员 李丽文)10月17日,娄底市人大常委会第二评议调研组组长、农业委主任委员钱局新率队前往双峰县及水府庙湿地公园,对娄底市林业产业发展和湿地保护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娄底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葛光建陪同调研。 调研组首先来到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桑圆门业,深入车间实地查看企业生产情况,参观产品陈列厅,详细了解该企业市场销售情况。在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中南神箭有限公司,听取了该公司董事长邓玉剑对该公司基本情况、销售业绩、发展规划的介绍和对竹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就如何加快全市竹产业发展进行了座谈交流。调研组充分肯定了娄底林业产业取得的成绩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并为企业家奋发拼搏的精神及在产业扶贫方面做出的贡献加以赞许。调研组表示,将积极发挥人大作用,助力娄底林业产业发展。 调研组随后来到娄底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听取了湿地管理处负责人对湿地基础设施及湿地科普馆建设的汇报,并就湿地保护、公园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责编:邹娜妮]

裸狼

省林校开展省林业人才“十四五”发展规划等调研工作

点击蓝字关注“绿动贵州”根据省林业局人事处、生态职业技术学院筹建办等工作安排,省林业学校开展省林业人才“十四五”发展规划、贵州生态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林业系统管理干部培养培训需求、生态护林员岗位技能提升和转岗培训等调研工作,4月29~30日,学校党委书记李正平率队,副校长陈登、副校长李新贵以及贵州生态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群负责人等一行12人前往播州区林业局进行实地调研。4月29日上午,在播州区林业局组织召开调研座谈会。播州区林业局相关局领导分别介绍了“十三五”期间播州区林业人才建设现状及问题建议、播州区特色林业产业发展概况及发展规划、林业系统管理干部培养培训情况及需求、生态护林员现状及培养培训需求等情况;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贵州山珍宝绿色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贵州三阁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泮水镇西安柚子专业合作社等负责人分别介绍了企业发展对人才、科技支撑、信息咨询服务等方面的需求与建议等;乌江国有林场、泮水镇林业站等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基层对涉林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与对策等。双方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就贵州生态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进行了意见征求。听取大家的意见后,播州区林业局局长孙荣辉对省林业局长期以来给予播州区林业发展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希望省林业学校一如既往地强化区校合作,共同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战略、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等。李正平指出,播州区林业局对于调研工作精心安排、高度重视,调研旨在摸清林业系统体制内、外林业人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精准摸排、认真总结成功经验、深入剖析根源、探索解决对策等,为省林业局“十四五”林业人才规划、贵州生态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生态护林员岗位技能提升和转岗培训等提供决策依据,希望强化校区合作、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多赢。座谈会后,调研组在播州区林业局相关局领导的陪同下,先后深入到乌江国有林场、太阳坪森林康阳基地、贵州山珍宝绿色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贵州三阁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审核:省林业局办公室 来源:贵州省林业学校】

将军日

浙江省林业有关情况

浙江省林业有关情况一、基本情况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国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浙江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为山地,中部为丘陵,东北部为冲积平原。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浙江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8℃,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主要山脉有天目山、四明山、天台山、怀玉山、雁荡山等,主要河流有钱塘江、甬江、灵江、瓯江、飞云江和鳌江等, 海岸线长6400余公里。浙江省下辖11个地级市, 89个县(市、区、自治县)。据2018年全省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737万人。二、机构改革情况浙江省机构改革后,浙江省林业厅改为浙江省林业局,改为副厅级单位,内设机构包括办公室、国土绿化处、森林资源管理处、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管理处、自然保护地管理处、林业改革和产业发展处、规划财务处、科学技术处(挂林产品质量监管处牌子)、人事处、直属机关党委,局机关编制数73名。 主要职责:1、负责林业和草原及其生态保护修复的监督管理。2、组织林业和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和国土绿化工作。3、负责森林、湿地和草原资源的监督管理。组织编制并监督执行全省森林采伐限额。4、负责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监督管理。5、负责监督管理国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6、负责推进林业改革相关工作。7、拟订林业和草原资源优化配置及利用政策,拟订林草产业相关标准并监督实施,组织、指导林产品质量监督。8、负责林业和草原种苗监督管理。9、指导全省森林公安工作。10、负责落实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相关要求,组织编制森林和草原火灾防治规划和防护标准并指导实施,指导开展森林和草原防火巡护、野外用火管理、防火设施建设等工作。11、参与拟订林业经济调节政策。12、负责林业和草原科技、教育和对外交流工作。13、完成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职能转变后浙江省林业局将切实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强森林、湿地、草原监督管理的统筹协调,大力推进国土绿化、提升森林质量,保障生态安全。加快国家公园建设,推进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归并整合和规范管理,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自然保护地保护体系。三、森林资源情况全省林地面积660.95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607.82万公顷;活立木蓄积3.67亿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3.30亿立方米。全省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76.79立方米/公顷,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1.17%,年净增0.17个百分点,为自2004年开展省级森林资源年度监测以来的最高值,位居全国前列。与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相比,森林面积增加2.83万公顷,森林蓄积增加0.16亿立方米,按浙江同口径计算,森林覆盖率增加了0.21个百分点,在高位保持相对稳定并实现稳中有增。四、野生动植物情况全省陆生野生动物分布有126科689种,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8种,其中爬行类有鼋等2种;鸟类有黑鹳等10种;兽类有云豹等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7种,其中两栖类有镇海棘螈等2种;爬行类有蠵龟等5种;鸟类有角䴙䴘等67种;兽类有鬣羚等22种。全省高等植物5500余种,其总科、属、种数分别占全国的60%、41%和18%,其中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东方水韭等11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金毛狗等42种。五、各类自然保护地情况全省已建有各类自然保护地300多处,总面积超1万平方公里,其中:国家公园试点1处,面积252平方公里;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26处,面积1853平方公里;世界自然遗产1处、风景名胜区59处,面积6163平方公里;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27处,总经营面积36.11万公顷;省级以上湿地公园61个,合计面积59936.11公顷;地质公园14处,面积936平方公里;海洋特别保护区13处,面积2407平方公里。六、2018年度工作情况201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林业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八八战略”为总纲,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最多跑一次”改革和大花园建设等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深化林业改革,加强资源保护,强化生态建设,推进产业富民,弘扬生态文化,全省林业改革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一)机构改革顺利实施。按照省委推进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全省各级林业部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服从工作大局,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机构改革的部署要求,做好机构挂牌、人员转隶、职能划转、“三定”方案制订等各项工作。在推进机构改革过程中,我们认真做好思想工作,克服各种困难,机构改革进展顺利,做到了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二)林业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认真做好事项数据需求梳理、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改革深化和“双随机一公开”等相关工作,推进“最多跑一次”事项标准化全覆盖,实现了办事事项100%“最多跑一次”, 林业政务服务事项100%进驻行政服务中心,林业办事事项100%实现“八统一”。实行省内森林植物调运检疫目录管理,2018年共签发省内调运森林植物检疫证书7.1万份,较去年同期28.8万份下降75.3%。提请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林业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化林权流转机制改革,探索开展责任山、自留山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试点,探索培育了林业改革综合体12个,林业新型经营主体已达到6000个。推进林业金融改革,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超过100亿元,覆盖全省近50个县市。深化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试点,联合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印发了管理办法,全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累计发放额超过3.5亿元,贷款余额突破3亿元。推进林业保险工作,全省森林保险参保面积近4800万亩,保额突破220亿元,开展了常山龙泉油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安吉毛竹价格指数保险、余杭早园竹(笋)成本(收益)保险等试点。(三)森林生态建设深入推进。提请省政府印发了《浙江省高水平推进国土绿化美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全面部署今后五年国土绿化工作。全省完成造林更新面积25.37万亩,是年度计划的168.6%。深入实施“新植1亿株珍贵树”行动,完成新植珍贵树2413万株,是年度任务的112.2%。持续推进平原绿化,完成平原绿化16.05万亩,是计划任务的160.5%。扎实推进珍贵彩色森林建设,完成森林抚育补助43.6万亩,是年度任务的101.6%;完成彩色健康森林和木材战略储备林29.8万亩,是年度任务的104.3%。启动实施“一村万树”行动,得到了省委书记车俊和省长袁家军的充分肯定,经省政府同意,制定印发了《浙江省“一村万树”三年行动计划》,全省建成示范村353个、推进村3174个。(四)资源保护力度持续加大。省政府充分肯定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专门发文对全省50个先进集体、200名先进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切实加强涉林垦造耕地监管,会同原省国土资源厅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全面叫停涉林垦造耕地行为,部署开展涉林造地清查整改工作,督促各地查处整改547个疑似违规项目,违规造地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积极协调原省国土资源厅建立健全征地前置审批协调机制,服务保障全省高质量发展合理的用地用林需求,全年办理长期占用林地项目3214个、面积9.5万亩,较上年增长20.19%;全年累计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29060份、蓄积211.47万立方米,限额使用率较上年度提高8.91个百分点,凭证采伐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推进“一区两园”建设,新建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森林公园4处、省级湿地公园12处。加强湿地保护修复,组织开展《浙江省湿地保护修复工程规划》编制工作,完成湿地保护数据上报,编制了《浙江省湿地资源年度变更调查技术方案》。积极推进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拯救保护,有序推进朱鹮、华南虎、扬子鳄等19个濒危动物种群繁育保护,在宁波慈溪、余姚举办浙江省獐易地保护和宁波种群重建活动,在宁波北仑举办镇海棘螈放归活动,积极开展天目铁木、银缕梅、浙江安息香等28个濒危植物原生境调查和保护,成功实现了世界首例百山祖冷杉胚胎培养幼苗。(五)林业监管执法切实加强。全省森林资源“一张图”信息管理平台正式启用,全面应用遥感影像变化图斑开展年度动态监测,首次实现省、市、县三级年度出数全覆盖。首次完成省市两级林业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首次全面部署开展森林督查工作,全省共计自查变化图斑23169个,发现违法占用林地和违法采伐林木图斑共1620个,深入推进林地使用和林木采伐“双随机”检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推进常态化执法监管取得积极进展。严打涉林违法犯罪,查处和侦破各类涉林案件3992起,其中:刑事案件520起、行政案件3472起,侦办大要案32起。(六)森林灾害防控得到强化。森林消防工作取得了历史同期最好成绩,全年共发生森林火灾45起,同比下降30.77%,受害森林面积1758亩,同比下降51.29%,没有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人员伤亡和火烧连营事故。大力实施松材线虫病除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冯飞对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经省政府同意,召开了全省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省投入防治资金2.69亿元,完成松材线虫病除治286.19万亩,清理病枯死木、衰弱木等338.56万株,拔除平湖、海盐、普陀、西湖等4个疫区县(市、区)。(七)现代林业经济加快发展。全省林业行业总产值超过62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加快木本油料、竹子、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启动了新一轮产业发展行动,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安吉竹产业示范园区成功入选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新增木本油料基地11.3万亩。深化“一亩山万元钱”推广行动,编制了五年行动计划,建成示范基地89.58万亩,实现总产值80.86亿元。加快森林休闲养生业发展,命名首批森林特色小镇14个、命名森林人家111个,公布森林特色小镇创建名单22个,举办了浙江省森林旅游节和浙江省花博会,衢州市、桐庐县分别被国家林草局命名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示范县,8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被列为国家重点推介森林旅游地,2018年全省森林休闲养生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成为我省林业第一大产业。举办了第11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吸引了33个国家和地区的1673家企业参展,设国际标准展位3633个,到会客商累计25.21万人次,实现成交额50.36亿元,相比上一届增长3.5%。加快现代国有林场建设,建成现代国有林场8个。全面开展森林风景资源普查工作。(八)林业科技创新不断加强。省政府和中国林科院续签了新一轮省院全面合作协议(2019年-2023年),省院第四轮林业科技合作正式启动。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的突破,首个浙江杭州国家林业科技示范园区获国家林草局认定,首次获批2个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和4个林业和草原国家创新联盟,新认定2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取得一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成果和项目,主持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特色经济林重要性状形成与调控”。清新空气(负氧离子)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全省已建清新空气(负氧离子)林业功能站44家。“标准化+”行动持续推进,9家林业企业被评为2018年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企业,首个林业标准获浙江省标准创新优秀贡献奖,19项林产品获“浙江制造”品字标,34个品牌获得浙江名牌产品。加强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扎实推进追溯体系建设,省级抽检2450批次,合格率达99.7%以上,质量总体向好。获得国家授权林业植物新品种和审(认)定品种74个,是近年来自主选育品种最多的一年。(九)森林生态文化广泛弘扬。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舟山市、桐庐县、安吉县、江山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创建森林城镇95个,编制并实施《浙江省金义都市区森林城市群建设规划(2018-2027年)》。加强生态文化基地建设,6个行政村被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获评数量列全国之首,新增65个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推进森林生态文化全媒融合宣传。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出台了《浙江省古树名木认定办法》和《浙江省古树名木认养办法》,开展古树名木全面普查,完成26.43万株古树名木挂牌,实施完成1406株古树名木的救助复壮保护,建成古树名木主题公园52个。加快推进森林古道保护与利用,开展了全省森林古道资源普查。2019年北京世园会参展工作进展顺利,浙江展园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花卉展品征集和浙江日活动筹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得到了北京世园会执委会的充分肯定。(十)支撑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浙江省公益林和森林公园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公益林区划落界完善工作基本完成,天然商品林区划落界和协议签订工作全面启动。全面强化林业资金监管,制定出台了《浙江省林业资金稽查和绩效评价实施办法》,完善资金监督机制,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实现省级资金绩效评价全覆盖,加大中央资金监管力度,扎实推进整改落实,确保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狠抓理论武装和政治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七、资源管护情况截止2018年底,浙江省有省级以上公益林4548.7万亩,占全省林业用地总面积的46%,分布于全省11个市85个县(市、区)。公益林补偿标准从最初的2004年每年每亩8元提高到目前的31元(重要生态区域最高40元),各级财政累计投入135亿元,惠及全省333万户农户、1.5万余个村集体组织、330多个国有管护单位和2.2万名护林员。2018年正式启用“一张图”信息平台,基本实现森林资源年度变化数据落地上图,有效促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民生项目和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使用林地的服务保障工作,办理林地项目5102项、使用林地面积8247公顷。加强涉林垦造耕地监管,部署开展了清查整改行动,会同省国土资源厅研究制定严格加强涉林垦造耕地监管的配套文件,全面叫停涉林造地行为,为近年来我省出台的最严造地管控措施。持续深化林木采伐管理改革,着力化解结构性矛盾,认真落实凭证采伐管理制度,全年累计发证采伐蓄积211.47万立方米,凭证采伐比率全口径增长。首次开展森林督查,提高发现违法占用林地和采伐林木图斑的时效性和准确率。八、造林绿化情况一是加快村庄绿化,全面实施“一村万树”三年行动。印发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制定验收管理办法,先后在江山、德清、柯城召开现场推进会、工作座谈会和培训班,组织省督导组进行全过程督导,强力推进村庄绿化。2018年全省建成示范村346个,平均1个村植树1.41万株、增绿274亩;落实推进村3174个。二是提升森林质量,深入实施“新植1亿株珍贵树”行动。突出抓好珍贵树种片林基地建设,切实抓好222片局长示范林、228个示范点和218个示范单位建设,完成新植珍贵树2413万株,近三年累计种植珍贵树6957.7万株,是“十三五”目标的69.5%。三是加大营造林力度,严格落实营造林计划。2018年,全省完成造林90.8万亩,是国家下达计划任务59万亩的153.9%,其中:人工造林11.2万亩、封山育林0.9万亩、退化林修复(含人工更新)78.7万亩;完成森林抚育192.9万亩,是国家下达计划任务163万亩的118.3%。2019年,全省下达造林计划59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5万亩、封山育林0.2万亩、退化林修复(含人工更新)54.3万亩;下达森林抚育计划100万亩。九、林业产值情况2018年度,全省林业行业总产值约6207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其中,一产1007.1亿元、二产2649.3亿元、三产2550.6亿元,占总产值占比为1.6:4.3:4.1。为加快木本油料、竹子、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全省启动新一轮产业发展行动,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安吉竹产业示范园区成功入选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新增木本油料基地11.3万亩。加快森林休闲养生业发展,命名首批森林特色小镇14个、命名森林人家111个,公布森林特色小镇创建名单22个。十、国家公园试点建设情况2015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三个部委办局正式启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省政府选择在探索国家公园试点起步早、成效明显且生态环境优良的开化县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2016年6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试点实施方案》,标志着试点工作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2017年3月,整合开化国家公园管委会、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钱江源省级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建立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内设管委会综合办公室,核定行政编制6人。下设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资源保护中心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64人,直接承担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各项任务的推进和落实工作。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位于浙江最大水系——钱塘江的源头,是浙江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承担着维系钱塘江全流域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试点区面积252平方公里,包括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钱江源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上述自然保护地之间的连接地带(大部分为生态公益林),涉及4个乡镇、21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人口9744人。试点区内集体所有土地面积占比81.3%。总面积252平方公里,是中国目前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是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唯一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是中国东部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具有全球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依据保护对象的敏感度、濒危度、分布特征和遗产展示的必要性,将试点区划分为核心保护区(72.33平方公里)、生态保育区(135.8平方公里)、游憩展示区(8.12平方公里)和传统利用区(36.13平方公里)等四个功能区块。钱江源国家公园分布着全球保存最为完好、呈原始状态的大片低海拔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有高等植物248科950属2062种,珍稀濒危植物32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14种、省级珍稀濒危植物17种。有两栖爬行类77种、鸟类237种、兽类58种、昆虫15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3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白鹇、黑熊、小灵猫等39种)、省重点保护动物46种。十一、国有林场改革情况2015年,浙江省全面完成了国有林场主体改革任务,率先通过了国家验收,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充分肯定。通过改革,明确了浙江省国有林场公益性质定位,科学核定了事业编制,落实了经费,职工收入大幅度提高,富余职工得到妥善安置,林场面貌进一步改善,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林场发展活力得到释放,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得保护、民生得发展”的成功路径,取得了明显成效。国有林场主体改革完成后,为巩固国有林场改革成果,创新国有林场发展机制,浙江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了“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建设现代国有林场”的重大决策,为浙江省国有林场建设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2016年7月,浙江省政府同意印发《关于开展“浙江省现代国有林场”创建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创建工作,并纳入省政府对各市政府森林浙江建设目标责任考核,确定了“生态保护优先、产业发展充分、基础设施完备、林区富裕和谐”的现代国有林场建设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已命名“浙江省现代国有林场”23个,获国家林业草局充分肯定及高度评价。十二、集体林改情况积极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林业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扎实推进我省全国深化林改综合工作,继续完善“三权分置”机制,加快推进林权流转机制,不断培育壮大林业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开展责任山、自留山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试点,探索培育了林业改革综合体12个,林业新型经营主体已达到6000个。推进林业金融改革,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超过100亿元,覆盖全省近50个县市。深化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试点,联合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印发了管理办法,全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累计发放额超过3.5亿元,贷款余额突破3亿元。推进林业保险工作,全省森林保险参保面积近4800万亩,保额突破220亿元,开展了常山龙泉油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安吉毛竹价格指数保险、余杭早园竹(笋)成本(收益)保险等试点。

视子所言

海南省林业有关情况

海南省林业有关情况一、基本情况海南省地处我国南端,是我国第二大岛,陆地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本岛面积3.39万平方公里,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交界,西以北部湾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相接,东、南与南海相连。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主要山脉有五指山、鹦哥岭、吊罗山,主要河流有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海南是全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既有独特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也有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素有中国热带动植物物种基因库的美誉。海南气候属热带季风气候,被保护国际(CI)认定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确定为全球200个优先保护的陆地生态区之一,素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7℃,年均降水量1000~2600毫米。全省下辖4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4个县,6个民族自治县,1个经济开发区,常住人口967.9万人。二、机构改革情况根据《中共海南省委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部门职责机构编制职数框架的通知》(琼改办〔2018〕 119号)精神,“海南省林业厅”改为“海南省林业局”。主要职责:(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家有关林业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执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 )政策措施。(二)研究拟订并组织实施全省林业工作政策规定、规章制度和发展战略,研究推进林业改革,研究提出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自由贸易港 )林业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三)负责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和造林绿化工作。(四)负责森林、湿地资源、自然保护地的监督管理。(五)负责全省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监督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六)负责推进林业改革相关工作。(七)指导全省森林公安工作,监督管理森林公安队伍,指导全省林业重大违法案件的查处。(八)负责落实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相关要求,组 织编制全省森林火灾防治规划和防护标准并指导实施。(九)负责省级林业资金和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十)负责全省林业科技、教育和对外交流合作,指导全省林业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上述职责,海南省林业局内设办公室、生态保护修复处(海南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森林资源和湿地保护管理处、自然保护地管理处、林业改革发展处、规划财务处、政策法规处(行政审批办公室)、人事处(审计处)8个处级职能机构,行政编制46名 。设局长1名,副局长3名。处级领导职数20名 [其中正处级11名(含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总工程师和老干部工作处处长1名),副处级9名]。2018年12月底,海南省森林公安局整体划归海南省公安厅管理。三、森林资源情况根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成果(2018),海南省森林面积为194.49万公顷,森林蓄积量为15340.1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57.36%。与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相比,海南省森林面积由前期的187.77万公顷增加到本期的194.49万公顷,5年净增6.72万公顷;森林蓄积量由8903.83万立方米增加到15340.15万立方米,净增6436.3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55.38%增加到57.36%,增加了1.98个百分点。海南省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呈现“三增长”之势。四、野生动植物情况海南省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97种,其中Ⅰ级保护野生动物有8种,包括:海南坡鹿、海南长臂猿、云豹、巨蜥、蟒蛇、黑鹳、海南孔雀雉、海南山鹧鸪等;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有97种,包括:猕猴、穿山甲、黑熊、灵猫、水鹿、白鹇、游隼灰鹤等。全省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46种,其中Ⅰ级保护野生植物8种,包括:海南苏铁、葫芦苏铁、念珠苏铁、龙尾苏铁、台湾苏铁、三亚苏铁、伯乐树、坡垒等;Ⅱ级保护野生植物有38种,包括:桫椤、华南五针松、海南粗榧、海南风吹楠、土沉香、青梅等。五、各类自然保护地情况海南省建有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31处,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17个。森林公园28处,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17个,市县级2处,面积共计255万亩。国家湿地公园7处,全省湿地面积32万公顷,其中:天然湿地24.2万公顷,人工湿地7.8万公顷。自然保护区共计48处,其中:国家级10处,省级22处,市县级16处。六、中央林业投入情况我局历来高度重视海南省林业生态建设,在政策、资金和项目等方面给予了积极支持,先后将海南省纳入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沿海防护林、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林业重点工程实施范围。“十三五”以来,我局累计安排海南省中央林业投入达到12.47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846万元,财政补助资金11.98亿元。2019年我局安排海南省基本建设投资 万元。七、2018年度工作情况(一)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019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6次会议,审议通过《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018年10月19日,海南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成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的通知》(琼委办〔2018〕35号)。(二)中央环保督察涉林问题整改和“绿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及时制定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涉林问题整改工作方案,梳理涉林整改47项工作任务,逐项明确整改责任单位、整改措施、整改时限等。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7项牵头整改事项销号6项,销号率85.7%。“绿盾行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77个问题中73个已整改,销号率90%以上。(三)以红树林为重点的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出台并实施《海南省湿地保护条例》。全省完成林业和山体及湿地修复7.82万亩,完成率183%。高度重视红树林保护恢复,全省红树林退塘还林(湿)1.67万亩。发布第一批省级重要湿地名录,海口市荣获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四)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效。发挥林业特殊优势助力脱贫攻坚。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争取到海南生态护林员岗位和资金,与省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海南省2018年新增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方案》,将2018年2000个新增生态护林员岗位分配至各市县。将2018年热带高效特色产业资金3500万元向贫困地区倾斜,其中安排5个国定贫困县790万元。做好我局定点帮扶村保亭县南林乡东方村和什玲镇界村扶贫工作。(五)造林绿化任务超额完成。面对全省区域性降雨分布不均等不利因素,及时指导市县和农垦部门开展抗旱造林、抗涝护苗和抗风补苗。广泛宣传“爱绿、植绿、护绿”。支持昌江、琼中和文昌3个市县申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全省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市县达6个。陵水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六)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积极参加2018年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冬易会、中国海南(屯昌)农民博览会。积极打造北京世园会海南园。大力开展“爱鸟周”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动植物科普进社区”等系列主题宣传。妥善应对定安“12·30”环剥树皮、海口陈某等9人跨省非法网络出售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儋州蓝洋樱花庄园特大滥伐林木等涉林热点新闻事件,为海南林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凝聚了正能量。(七)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党组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宪法、保密法并专题安排部署工作任务,认真组织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保密检查,不断完善健全制度建设,省林业系统依法行政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修订发布《海南经济特区林地管理条例》。由中国科学院唐守正院士领衔的海南省林业院士工作站于2018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海南省油茶、白木香、降香黄檀、木麻黄等4项第一批地方林木种苗标准正式实施。加强林业政务信息整合共享,将全省林业审批事项和办事指南录入到省政务服务网。“全国林木采伐管理系统”、“全国木材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和省政务服务网实现对接,办事群众可在省政务服务网上实现相关林业审批事项一网通办。按照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标准改版省林业局网站,并整合海南林木种苗网。协办“首届中国(海南)大数据创新应用大赛”。(八)交流合作亮点纷呈。主动争取国家林草局的支持,承办第10届中国生态文化高峰论坛、粤桂琼三省区林业局第13次联席会议;承办“北极候鸟倡议(AMBI)执行研讨会”、“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关系(EAAFP)第10次成员大会”等两个国际会议。从四川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引进两只大熊猫“贡贡”和“舜舜”到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国宝”入岛为海南旅游增添独特吸引物。与国开行海南分行签署了《建设生态文明美好新海南开发性合作备忘录》。八、资源管护情况海南省1994年在全国率先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1999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目标,2008年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全省的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2018年全省生态公益林管护面积为906.7546万亩,其中国家重点公益林面积660.85万亩,地方重点公益林面积245.904万亩。全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为:国家级公益林将达到28元/亩,省级公益林为23元/亩,全年全省共计划投入2.4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0.73万元,省财政投入1.69万元。所有资金已全部投入到位,有效确保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管护。与11个天保工程实施单位签订天保工程森林资源保护目标管理责任书,将森林管护责任落实到个人和山头地块。目前,海南省拥有全国保存最完整的热带天然林989万亩,全国最大橡胶生产基地1100多万亩,槟榔220多万亩,全国独有的椰子产业基地70多万亩,全国连片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的红树林(总面积7万多亩),全国唯一的滨海青皮林1.4万亩。实施林业生态修复与湿地保护专项行动,全省共完成生态修复21.77万亩,其中林业生态修复20.92万亩、湿地生态修复0.85万亩。加快湿地立法,《海南省湿地保护条例》已上报省人大、省政府准备立法。九、造林绿化情况2018年,全省完成造林绿化15.7万亩,2019年预计可完成造林绿化10万亩;积极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参加义务植树336万人次,种植大中小各类苗木766万株。2018年,海南省实际完成营造林面积86.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9万亩,人工更新11.8,森林抚育70.3万亩。2019年国家安排海南营造林任务3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7万亩,退化林修(含人工更新)18万亩,森林抚育9万亩。十、林业产值情况2018年,海南省完成林业产业总产值63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319亿元,占比50%;第二产业产值276亿元,占比44%;第三产业产值42亿元,占比6%。2018年,海南省木材产量198万立方米,竹材产量861万根,锯材产量103万立方米,人造板产量42.72万立方米,木竹地板产量16.49万平方米。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达13.2万亩,全省花卉产业实现销售额79.2亿元,出口创汇约7990万美元。全省油茶种植面积达到9万亩。培育油茶新品种9个,建设油茶良种采穗圃200亩,良种示范园1000亩。截至2018年底,海南省木材加工行业完成产值94.8亿元;森林旅游总人数772.2万人,旅游总收入10.18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森林旅游总收入增长了54.24%,游客总人数增长35.47%;林下经济新增面积16.12万亩、产值11.39亿元, 新增就业人数5878人,截止2018年底累计从业人数达60.85万人次,面积254.62万亩,产值148.88亿元。十一、国家储备林建设情况我局与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集约人工林栽培、现有林改培和中幼林抚育等集约经营措施,优化橡胶林分结构,提高林业生产能力。建设范围涉及17个市县,项目总投资78亿元,其中利用国开行贷款60亿元。建设面积118.7万亩,其中:集约人工林栽培71.3万亩;中幼林抚育41.9万亩;林下经济5.5万亩。十二、国家公园试点建设情况海南省把设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刘赐贵书记、沈晓明省长多次作出批示指示,由李军副书记、刘平治副省长分别主持专题会议,研究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论证、范围划定、建设方案、保障政策等。在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和国家林草局公园办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六轮实地调研,多次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市县意见。省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省委深改委审议通过《建设方案》并上报国家林草局,国家林草局征求国家12个部委意见后,形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以下简称《体制试点方案》)。中央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会议审议《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送审稿)》。目前海南省正在按程序报中央深改委审议。十三、林业生态扶贫情况2018年新增生态护林员2000个岗位,已全部分配至各市县。将热带高效特色产业资金3500万元向贫困地区倾斜,其中安排5个国定贫困县790万元。定点帮扶村保亭县南林乡东方村和什玲镇界村,确定副处以上干部作为帮扶人与贫困户“一对一”定点包户。选派6名优秀干部组成界村扶贫工作队驻村帮扶,改善界村生产生活条件,解决自来水饮水问题和水田排水不畅问题,推进整村美化绿化。提升贫困户职业技能,开展槟榔种植技术培训。引入企业利用配套资金发展界村50亩百香果产业项目。继续支持东方村2个兰花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消费扶贫行动,省局及直属单位消费总计近7万元。2018年底,南林乡东方村和什玲镇界村都已顺利脱贫出列。全省共安排1349户贫困户1349人作为生态护林员,1349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十四、国有林场林改情况海南省现有国有林场32个(其中省林业厅直属13个,市县管理19个),林地面积624万亩,有职工8845人,其中在职3558人,退休5287人。按测算标准,中央财政补助海南省国有林场改革资金1.8亿元,2018年已全部安排拨付。2016年1月,海南省上报了《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并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我局批复,根据国家批复,海南省委、省政府印发《海南省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28个国有林场确定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其中定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8个,公益二类事业单位20个。2017年7月,15个市县和32个国有林场已全部上报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并已批复,2018年7月,全省32个国有林场改革已完成省级自验收。十五、集体林改情况集体林改以来,海南省累计流转林地面积达105.87万亩,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2.13亿元;成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936家,林木保险范围不断扩大,全省政策性林木保险面积1118.35万亩,公益林基本实现全部参保。

封神劫

到楚雄州调研林业产业发展

近日,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文才到楚雄州永仁县、武定县开展林业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省林草局改产处处长李承胜,州林草局局长陈如军、副局长黄大斌,永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厚禹等陪同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省级龙头企业永仁野森达菌业有限公司、永仁太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及永仁哲林实业有限公司进行实地查看,听取相关负责人情况介绍。在实地查看了松露产品研发及块菌菌根苗仿生栽培情况、6万亩油橄榄基地及生产加工区、4万亩晚熟芒果连片种植基地后,又到武定县云南宝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查看年产600余万株重楼苗、10吨优质重楼药材的种植繁育基地。李文才表示,要因地制宜,加强统筹协调,聚集发展要素,突出规划引领,努力破解林产品市场不畅、品牌不响问题;要坚持龙头企业带动,提升产业化水平,提高林草产业发展质量;要加强品牌建设,着力打造云南知名品牌,大力实施“绿色+”“特色+”“互联网++”,坚定不移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子,打造好“一县一业”发展格局。(文章来源:云南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