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环境问题频生,使环境保护成为各国重点关注的课题。2020年7月1日,我国正式施行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该法案的修订一方面将进一步加强我国森林经营能力,提高森林治理水平,促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林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向来被归于重要的战略层面。多年来,我国始终遵循保护自然生态及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托六大林业保护重点工程及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发展。大地量子致力于将空间大数据拓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跟随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号召,大地量子在林业监测领域,也有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为了切实将空间数据产品应用到林业生态保护领域,站在空间数据的层面呈现我国林业保护成果,大地量子从我国林业基本概况,六大林业保护工程现状等维度切入,推出《2020林业发展报告》。《2020林业发展报告》内容节选除了发布《2020林业发展报告》,大地量子在林业领域的研究成果还体现在,推出了多个已经落地应用的林业数据监测产品。大地量子利用中高分辨率遥感卫星重访周期短、数据覆盖广、服务稳定等优势,建立丰富的林地资源样本库,通过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算法库,快速开发适用于不同地区的工程化分类模型,依托高性能空间大数据引擎,能够快速生成林草资源分布地图,为开展林业资源动态监测、快捷预警、精准执法等提供数据基础。图为大地量子监测的 2019 年 4 季度重庆全市森林分布情况,面积共有约 51285.366 平方千米。大地量子的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服务平台,提供“省 - 市 - 县 - 乡镇” 四级森林资源分布信息,自动提取月度、季度、年度的变化图斑,以轻量化的方式提供数据服务接口,定期推送数据成果,辅助森林资源主管单位主动、高效的开展现地核查工作,协助各省、市林业规划设计院对各县提交的变化图斑进行质量检查。图为 2019 年 10 月 1 日到2020 年 4 月 1 日,重庆璧山区七塘镇森林变化图,黄色区域代表森林未变化,红色代表森林变其他,而绿色代表其他变成了森林。《2020林业发展报告》领取方式请注册登陆大地量子官网:terraqt.com,选择页面顶部“产品商店”点击“林业”模块底部“2020林业发展报告”,即可完成下载(仅PC端官网可下载)
我国是世界上木材及木制品的生产大国、消费大国,但我国人均占有和可供消费森林(木材)资源却很少。1998年以来,国家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国内森林采取逐年减伐措施。目前,我国木材产量基本在8500万立方米左右徘徊,林业总产值稳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完善。林业产业规模稳步上升2018年,我国林业产业受整体经济形势影响增速有所放缓,但以森林旅游为主的林业第三产业仍然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林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8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76272亿元(按现价计算),比2017年增长7.02%,增速进一步放缓。从木材产量来看,近年来,由于国家逐步加强环境保护力度以及一线城市木材使用量的减少,我国木材产量基本稳定在8500万立方米左右,2015年略有下降,为7200.29万立方米;到2018年木材产量为8811万立方米,同比增长4.92%。东部地区林业产值占比高达43.42%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林业产业总产值为33114亿元,中部地区林业产业总产值为19606亿元,西部地区林业产业总产值19488亿元,东北地区林业产业总产值为4064亿元。受我国整体经济形势影响,各地区增速均有所放缓,但中、西部地区林业产业增长势头依然强劲,增速分别达到8.84%和12.04%。东部地区林业产业总产值所占比重最大,占全部林业产业总产值的43.42%。受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采伐全面停止和森工企业转型影响,东北地区林业产业总产值连续四年出现负增长。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的身份共有9个,分别是广东、山东、福建、广西、浙江、江苏、湖南、江西和安徽,2017年相比增加安徽省,其中广东省林业产业总产值独占鳌头,是林业产业总产值唯一超过8000亿元的地区林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分产业看,超过万亿元的林业支柱产业分别是经济林产品种植与采集业、木材加工及木竹制品制造业和以森林旅游为主的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木材加工及木竹制品制造业和森林旅游为主的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产值分别达到14492亿元、12816亿元和13044亿元,森林旅游产值首次超过木材加工。以森林旅游为主的林业第三产业增速最快,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产值增速达15.38%,全年林业旅游与休闲的人数达到36.6亿人次,比2017年增加5.6亿人次。林业三次产业结构比进一步得到优化,由2017年的33:48:19调整为32:46:22,第三产业比重增加3个百分点。整体来看,林业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产业链条长、涵盖范围广。未来,我国仍将着力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加快培育林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开展林业重点会展,不断增强林业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林业产业快速发展。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林业建设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来源: 前瞻网
希伯花镇位于通辽市科左中旗西部,蒙语意为“长牛蒡草的坨子”。总人口3.2万人,总土地面积84.98万亩,其中林地32.66万亩、耕地23.15万亩、草牧场13.27万亩,是典型的农牧林结合区。近年来,该镇紧紧抓住通辽市实施“四个千万亩”重大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科左中旗推进“31111”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重大战略工程的机遇,以打造“内蒙古锦绣海棠第一镇”为引领,大力发展以锦绣海棠为主的果树经济林和以沙棘为主的生态经济林产业。2017年以来,在沙化退化的土地上,种出7.5万亩的锦绣海棠和沙棘林,苗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5.8%,首次实现了“林进沙退”,农牧民来自经济林的收入逐步增长,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希伯花特色的土地增绿与农牧民增收双赢的乡村振兴之路。一、绿色发展成效(一)产业生态化,奠定乡村振兴的“绿色底蕴”。希伯花镇林地、耕地、草牧场面积比为2.46:1.74 :1,以林为主特点突出。而2017年全镇实有林地仅21万亩,只占林地总面积的64.3%。由于没有做好“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始终没能走出广种薄收、边造林边沙化的怪圈,土地沙化退化趋势没有根本扭转。2017年全镇规划2018-2020年造林11万亩,主要以无立木林地弃耕退耕恢复为主,其中锦绣海棠5万亩、沙棘6万亩。两年来,累计造林7.5万亩,其中锦绣海棠3.5万亩、沙棘4万亩。目前,全镇实有林地达到28.5万亩,森林覆盖率比2017年提高9.4个百分点。沙退林进的同时,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生态效益日益增强。(二)生态产业化,打造乡村振兴的“绿色银行”。在体现生态效益的同时,11万亩生态经济林的经济效益将逐步显现。锦绣海棠:种植6年后进入盛果期,挂果期至少20年。2018年,全镇36户果农的800亩锦绣海棠进入盛果期,共销售180万斤,每斤4.5元,总收入810万元,亩均1万余元、户均22.5万元。2020年全镇锦绣海棠面积将达到5万亩,2026年全部进入盛果期。以平均亩产3000斤、每斤4.5元计算,5万亩锦绣海棠年收入6.75亿元、20年总收入至少135亿元,减去6年管护期、20年盛果期亩总成本16亿元,至少实现纯利润119亿元。种植后第7年即收回全部成本并产生利润。沙棘:种植4年后进入盛果期,挂果期至少20年。到2020年全镇沙棘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2024年全部进入盛果期。以平均亩产1200斤、每斤3元计算,6万亩、20年总收入将超过43亿元,减去4年管护期、20年盛果期总成本6亿元,可实现纯利润37亿元。种植后第5年将收回全部成本并产生利润。这就相当于,希伯花镇从2018年至2020年建成的5万亩锦绣海棠和6万亩沙棘,将从2023年开始到2046年产生超过156亿元的总利润,年均利润6亿元,建起一座定存活取的“绿色银行”。从产业链角度看,带动加工销售、物流仓储、乡村旅游等多领域发展,经济效益将倍增。(三)打造“希伯花精神”,培育乡村振兴的“绿色文明”。在三年生态建设中,镇村两级干部用实际行动打造了以“绿色发展、担当奉献、科学法治”为内涵的希伯花精神,带领全镇群众培育起“绿色文明”。坚定的绿色发展信念:克服各种困难用4-6年时间精心培育经济林产业,没有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定力,是难以做到的。敢于担当奉献的精神:海棠好吃树难栽。锦绣海棠2年育苗、6年管护,效益在将来。希伯花镇党政班子克服巨大阻力和压力,打破部分干部和村民的短期利益,让11万亩林地回归本源、绽放绿彩,需要“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和担当。依法科学推进的理念:加强《森林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落实,依法开展林地恢复工作。将尊重科学、重视科技的理念贯彻到产业发展全过程。(四)建立生态扶贫长效机制,实现“绿色减贫”。2019年引导40户贫困户在自家庭院培育沙棘苗30万株,年收入15万元,户均增收3750元。安排38名贫困农牧民任生态护林员,每人每年收入1万元。在春季造林和秋季摘果季节,种植大户、育苗基地为500余名贫困户及本地劳动力提供短期务工,可实现务工收入360余万元。支持66户贫困户于2018-2020年新建经济林2112亩,建成后每年可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二、主要做法(一)因地制宜精准谋划“造什么林”。希伯花镇党政班子紧紧抓住土地沙化退化这个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和林地资源丰富的突出优势,综合考察资源、市场、基础、品种等因素,以生态、经济性兼备为标准,把发展以锦绣海棠为主的果树经济林和以沙棘为主的生态经济林作为立镇产业。锦绣海棠是通辽市林科院选育的耐旱耐寒小苹果新品种,香、甜、脆兼具,市场需求潜力大。希伯花镇位于北纬44度,是锦绣海棠最适宜的生长区域。沙棘药食同源,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航天等领域。该镇选择种植的大果沙棘品种,抗逆性强、成活率高、结实产量高,冬季挂果,采果方便。(二)依法解决“用什么地”。 2017年底全镇开展森林资源及林地清查,依法核查二轮土地延包合同,用“排除法”“倒推法”将实际承包耕地合同之外的所有土地确认为林地,并落实林地管护义务,依法补植。对无法提供林地承包合同的一律按集体林地收回。对非法开垦林地种植作物的,责令改种经济林;拒不改正的,移交司法机关。全镇共清查出无立木林地7.6万亩、在册外耕地0.9万亩、宜林地2.5万亩,解决了发展经济林的用地问题。(三)内筹外引解决“钱从哪来”。采取发动群众自筹和公司化造林相结合、先造林后补贴的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引进造林公司,采取林农出地、公司出资或者由林农将自有林地流转给公司。2019年公司化造林解决了450万元的资金缺口。无论林户出资造林还是公司化造林,待林业部门验收成活率合格后,再发放造林补贴。(四)典型引领解决“林谁来造”。锦绣海棠和沙棘管护培育期长、投入多、回报慢,部分林农为了眼前利益,种植“来钱快”的杨树(锦绣海棠、沙棘的亩苗木成本分别是杨树的25倍、6倍);有的在种杨树的林地上自种或外包种植玉米、花生等作物,杨树“春种、夏绿、秋黄、冬死”。2018年在客商收购锦绣海棠果期间,该镇大规模组织农民实地观摩,现场算账。看到种海棠6年投入1年回本、20年持续增收的高回报,其他林民深受震撼。2019年更多林农选择种植锦绣海棠、沙棘,从“要我种”变为“我要种”。全镇林农从2017年种植锦绣海棠220户,2018年种植锦绣海棠300户、沙棘60户,发展到2019年种植锦绣海棠650户、沙棘900户。(五)责任到位解决“林怎么活”。该镇从2012年种植锦绣海棠以来,几乎是“年年种、年年死”,坚持到2018年的林农仅有8户,面积不足5000亩,而实际造林面积1.2万亩,成活率不足50%。该镇党政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经济林产业,必须要有过硬措施,首先突破苗木成活率低这个突出瓶颈。实行“规划到村、地块到户、责任到人”,强化高成活率的责任保障。细致摸清每个村的林地资源,规划到村;确认林地,使地块到户;从乡镇班子、各站所办、村“两委”到林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2018年,镇党政领导分片推进造林,每2天巡查一遍,“树活人在,树死人去”(锦绣海棠成活率达标,村支书留任,否则免职)。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全镇完成补植造林8000亩、新造林10000亩,成活率达到90%以上,形成集中连片的精品核心区。实行种苗本土化,强化高成活率、苗木纯正的源头措施。近几年,全镇建起5个锦绣海棠苗圃,2019年育苗300万株,2020年可出圃移栽4.5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锦绣海棠育苗基地。实行科学精细管护,建立高成活率的整套技术服务方案。抓好关键时间节点管护;聘请通辽市林科院、抚顺沙棘研究院等地专家长期开展技术培训;镇林科站工作人员常年实地指导。(六)谋划产业链解决“路怎么走”。该镇紧紧盯住打造产、加、贮、销以及文旅等全产业链的目标,努力谋划推动经济林产业高质量发展。严把质量关,采用疏花、疏果、开角、拉枝等技术,把锦绣海棠单株产量严格控制在50斤左右,确保果实均匀、营养充分;严格控制采摘时间,锦绣海棠果实八分熟之前不能采摘。加快组织申报“希伯花锦绣海棠”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谋划组建锦绣海棠产业协会,服务规范行业发展。利用250万元扶贫资金建设2个储藏冷库,今年实现果品冷藏,开展错季销售。探索线上线下销售模式,打通终端市场,培养稳定客户群体。深入挖掘锦绣海棠的观赏价值,发展美丽经济,成功举办了首届“希伯花海棠赏花节”。三、启示与思考(一)把绿色发展作为我区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以绿色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把生态保护修复与农牧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既落实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又体现我区农牧业优势和高质量发展方向。培育更多绿色发展的生态乡镇苏木、嘎查村,是具有内蒙古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二)实现绿色发展关键在知行合一。希伯花镇发展经济林产业的实践启示我们,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既要牢固树立更要全力践行“两山理论”。发展绿色产业需要较长的过程,要打破粗放经营方式下的既得利益格局,更面临各种困难和风险。要取得绿色发展成绩,必须要把道理和干事紧紧结合,善作善成。既要有想干事的忠诚和激情,又要有干成事的担当和本领;既要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又要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思维新能力;既要有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谋产业”的智本领,更要有坚定不移“抓落实”的硬本事。(三)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农牧业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要以现代产业理念谋划产业兴旺。希伯花镇发展经济林产业走出了“种得好”第一步。而要实现“卖得好”,实现“绿色银行”的经济效益,更要不断增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本领。不仅要提高以绿色技术防控病虫害等自然风险的能力,更要提高防控行业管理、市场风险的能力。要从抓产品向善于抓产业链、价值链、服务链转变;要从抓产量向善于抓高质量发展转变,始终牢牢抓住“希伯花锦绣海棠”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全力打造质量标准体系和追溯体系;要从直接抓产业管理向善于优化营商环境转变,以农牧业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市场主体的高质量发展,带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调研组成员:自治区派驻科左中旗脱贫攻坚工作总队马强、王磊、贾士兴、包乌日吐)
验收会现场。红网时刻9月25日讯(记者 李璐)9月24日,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重点项目——《林业特色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验收会在湖南省林科院举行。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林科院、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贵州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多个单位的专家参加了会议并发表意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巡视员厉建祝,湖南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顺喜出席。蒋剑春,江苏省溧阳市人,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我国著名林业工程专家,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会议上,蒋剑春院士团队组作了《林业特色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报告,对我国林业特色资源与加工利用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对策建议。与会院士和专家就我国林业特色资源培育与产业协调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并就完善项目内容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工作报告明确了林业特色资源内涵,厘清了资源现状、分布和发展潜力,提出了智能化林机设备、木本粮油、木本饲料、木本调料、木本药材、林源日化、林源肥料、木本基料、生物基材料、生物质能源等十大特色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了原料林建设、核心技术产品开发、产业化示范、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产业集群发展等重点任务。专家组研究讨论后认为,项目调研分析了林业特色资源的蕴藏量等基础数据,剖析了典型企业的规模化产业利用案例,研究形成了红豆杉、樟树、桑树、构树、银杏、八角、花椒、肉桂、油茶、杜仲、五倍子、枸杞、沙棘、红松、核桃、松脂、生漆、生物炭等20项系列分研究报告,编著《中国林业特色资源加工利用产业现状专论》一部,待出版科技论文10篇,为相关林业特色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战略性科技支撑,对构建我国林业特色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中新网南京5月29日电(徐珊珊 通讯员 方彦蘅)29日,生态林业蓝皮书在南京发布。蓝皮书指出,全国总体生态林业发展指数从2011年的31.57上升至2017年的51.63,增长了64%,其中,2011年至2012年单年增长幅度最大,增长率为12%。生态林业发展指数呈现稳定增长态势。这份蓝皮书全名为《生态林业蓝皮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报告(2019~2020)》(以下简称《报告》),由南京林业大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报告》显示,2011—2017年,全国总体生态林业发展指数从31.57跃升至51.63,增长了64%,年均增长率为8.5%,生态林业发展指数呈现高速稳定增长态势。在地区发展方面,生态林业呈现长江、珠江流域省份发展指数较高,西北、东北地区发展指数偏缓的情况。从各项生态保护工作对指数的贡献来看,人工造林是中国生态保护最重要的措施。人工造林指数从2011年的2.75上升至2017年的3.52,上升幅度为28%;退耕还林指数增长幅度最大,从2011年的0.31上升至2017年的0.51,增长幅度为65%。《报告》指出,经过国家数十年的森林生态保护事业推进,适宜树木生长、改造难度较低的区域大多根据规划完成。目前退耕还林与人工造林全面进入攻坚期,下一阶段的造林区域集中在气候严酷的地区。《报告》还指出,江苏省森林资源总量在全国来说并不占优势,但是在可持续发展和林业产业开发方面,江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作为非森林资源丰富地区,江苏因地制宜重视林业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兴林富民、特色明显、优质高效的林业产业发展之路。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规划财务司发布的《2018年全国林业和草原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国内林业产业总产值达76272亿元,同比增长7.02%。其中,东部地区林业产业总产值所占比重最大,占全部林业产业总产值的43.42%。江苏以4739亿元位列全国第六。(完)
中新社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 高凯 张蔚然)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9日共同发布《生态林业蓝皮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报告(2019~2020)》(下称报告),报告称,中国生态林业发展指数近年稳步增长。报告根据2011至2017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相关数据称,全国生态林业发展指数稳步增长,从2011年的31.57上升至2017年的51.63,增长了64%,年均增长率为8.5%,其中,2011到2012年单年增长幅度最大,增长率为12%。报告指出,2011至2017年中国生态林业受重视程度整体提高,2017年各省份林业受重视程度指数中,广西、天津、上海、黑龙江四地指数较高,得益于林业生态保护投资比重较高,广西为1.8,高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报告分析指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面临三方面挑战。其一,中国生态保护任务艰巨。尽管中国森林保护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提高了森林的总体覆盖率,但是人均森林面积、高质量森林面积等指标较低,森林生态系统依旧脆弱,森林保护事业仍然需要持续推进。其二,林业亟待进行新一轮产业升级,中国林业发展仍然处于较低的产业水平,小、散、低附加值和资源浪费是林业加工产业的普遍现象。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展林业产业再造、升级,推进生态林业形成合理的一二三产业结构,实现第一产业收入多元化,第二产业科技含量提高,第三产业服务覆盖范围加大,是生态林业产业升级的主要任务。其三,生态林业体制机制仍需健全。报告建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促进生态林业发展的管理体制,以科学规划为引导,加快生态林业产业聚集、产业升级,提高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两方面的管理水平,构建平衡和谐的生态林业发展体制机制。(完)
我国森林面积有多少、森林覆盖面多少、人工造林面积多少、各省份对于生态林业的重视程度如何……5月29日,《生态林业蓝皮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报告(2019—2020)》在南京林业大学发布,从多个角度和层次对我国生态林业发展现状、趋势、地区经验和政策实施等展开研究,为国家和地方制定生态林业发展政策、开展生态林业学术研究提供参考和支撑。《报告》显示,2011—2017年,我国生态林业发展指数呈现高速稳定增长态势。人工造林是我国生态保护最重要的措施,人工造林指数从2011年的2.75上升至2017年的3.52,上升幅度为28%;退耕还林指数增长幅度最大,从2011年的0.31上升至2017年的0.51,增长幅度为65%。在全面限制天然林砍伐的背景下,林业产出受益于第三产业及带动产业的高速增长。但目前我国林业发展仍然处于较低的产业水平,具体表现在产业聚集度低,林业高端品牌和深加工程度低,林业产品技术与工业设计应用较少,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高附加值森林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等。《报告》显示,江苏省森林资源总量在全国来说并不占优势,但是在可持续发展和林业产业方面江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18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76272亿元,同比增长7.02%,其中江苏以4739亿元位列全国第六。“蓝皮书填补了我国林业发展评估方法的空白,为生态林业政策制定、学术研究提供了支撑和参考。”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缪子梅介绍,蓝皮书由该校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研创,是研究院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希望发挥学校林科特色,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林业行业发展提供南林智慧”。(文章来源:南京日报)
县委书记张扬(右二)在林麝科技推广中心调研张扬与林业系统干部面对面交流凤县资讯网讯 12月17日,凤县县委书记张扬前往凤县林麝疫病防治中心、林麝基础工程研究中心、县林业局等地,就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工作开展调研。实地调研结束后,张扬在县林业局召开座谈会,听取林业局班子工作汇报,并与林业系统干部面对面交流。在座谈会上,张扬首先对林业系统近年来所取得的工作成绩予以充分肯定。他强调,凤县作为宝鸡地区的林业大县,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全县各级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大优势,不断发展壮大林业产业,为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支撑。张扬指出,林麝养殖和花椒产业作为凤县林业产业的金字招牌,在全国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林业局目前正在建设的林麝疫病防治中心、基础工程研究中心、良种繁育中心对全县林麝养殖产业具有重大意义,要想方设法进一步扩大全县林麝养殖规模和花椒种植面积,在产业深加工和林旅融合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延伸产业链;要加强科研交流,加大招企引校力度,切实解决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要加大品牌营销和推广力度,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科研基地、花椒交易中心,让更多群众从中受益。在调研中,张扬还对冬春季造林绿化、森林防火、机关党建等工作进行强调安排。张扬强调,党建工作是引领各项工作走向胜利的关键,各级党组织一定要守住底线,把抓党建和抓发展结合起来,切实加强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为高品质幸福凤县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副县长赵晓斌参加调研。(田俊雅)作者/来源:凤县宣传内容如有不妥,请点击头像-私信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
编者按:自1950年湖南省政府单独设立湖南省林业局以来,湖南林业已走过70年的光辉历程。70年来,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代代务林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积极投身生态建设,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唯美动人的绿色旋律,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美丽画卷,把绿水青山打造成湖南的一张靓丽名片,为建设生态强省、实现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红网时刻推出《湖南林业70年》系列报道,敬请关注。高空俯瞰,怒放如潮水般的油茶花,宛如在红土地上“绣”上了一幅美绝又壮观的画卷。落户湖南的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红网时刻记者 李璐 长沙报道70年来,湖南林业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践行到三湘大地上,2019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030亿元。回顾过去的70年,湖南林业产业乘着改革春风破浪前行;展望未来,湖南林业产业将采取更加有效的发展举措,为满足人们对绿色、健康、品质生活的需求作出更大贡献。改革开放之后,逐步启动林业产业化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湖南林业产业开始进入到恢复振兴产业化阶段。湖南形成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放开了木材和其它林产品的价格,林业产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20亿元发展到1999年的190亿元。林业第二产业,由单一木材加工发展到林产工业的产业领域。林业第三产业以森林旅游业作为突破口发展很快。竹林。竹木加工业。林业产业战略转型2010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了千亿元大关,达到1150亿元,成为湖南第八个年产值超过千亿元的行业,实现了湖南林业建设的新跨越。第一产业以油茶、毛竹为主,年产值达到411亿元。经连年新造、低改抚育,全省油茶林面积已达122.47万公顷,年产茶油12.1万吨,油茶产业产值72亿多元,稳坐全国头把交椅;毛竹发展到84.67万公顷,蓄竹超过18亿株,列全国第二。第二产业已形成木竹浆纸、人造板、家具制品、林产化工、森林食品、森林药材等六大支柱产业,年产值达到484亿元。第三产业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依托,以生态旅游为特色,年接待游客超过3000万人次,年产值达255亿元。湖南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力发展绿色富民林业产业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调控高耗能传统行业、巩固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可循环的农林优势产业,特别是大力发展油茶、花卉、楠竹、家具、森林旅游、林下种养等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绿色产业,是湖南实现绿色化发展的现实途径。“十二五”期间,全省基本形成了林纸、林板、家具、林化、林药、林食六大支柱产业,2011~2015年,湖南林业产业总产值由1150亿元增长到3225亿元,增幅达180%。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林业产业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富民林业产业,林业总产值保持高速增长,2016 年一、二、三产业产值均突破千亿元大关,圆满完成“千亿产业培育行动”目标。2019 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 5030 亿元,同比增长7.9%。依托平台建设,推动产业转型林业产业要持续不断发展,需立足调结构、稳增长,加快产业园区和林权交易平台建设,推动生态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型。2014年以来,省林业局认真落实省政府两个“百千万”工程,积极推进湖南省现代林业特色产业园建设取得较好成效。目前,全省共建设180家特色产业园,省财政对每个产业园支持100万元。涵盖特色油茶、楠竹、花卉苗木、林产加工、木本中药材、经济林、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利用、林下经济、森林旅游(康养)九大产业。目前,湖南已经建立了中部林业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并与全省120个市县区的林权交易中心实现了互联互通。累计发布交易信息、实现在线流转、资产评估森林面积达113.53万公顷,成交金额62亿元,业务辐射到了四川、云南、江西等 13 个省市(区)。实施精细管理,提升产品质量近年来,湖南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实施精细化管理,着力提升生态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打造精品园区。全省着力将产业园打造成结构调整的精品区、转型升级的样板区、三次产业融合的示范区产业扶贫的主导区、美丽乡村的先行区、农村改革的试验区。为提高湖南林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大力推进品牌建设。目前,全省共培育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589家,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32家。加强对省级龙头企业开展运行监测,切实增强企业的品牌意识和精品意识。连续举办四届湖南家博会等会展,扩大了湖南林产品的市场影响力。严格质量监管。2010年,湖南率先在全国制定颁布了关于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的地方法规——《湖南省林产品质量安全条例》,明确了林产品质量监管标准。建立了省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对全省林产品分类进行监测抽查,并依法向全社会公布抽查结果。通过加强林产品质量监管,全省林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茶旅融合,成为林下经济发展新趋势。着眼绿色需求,培育千亿产业根据生态强省建设要求与湖南林业产业现状,湖南省培育了一批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新业态,着力打造油茶、竹木加工、森林旅游、林下经济四大千亿产业。提质发展油茶产业。湖南是国内油茶主产区之一,目前,全省已推动形成衡阳、永州、湘中等7个区域油茶产业集群,着力发展永州伊园等油茶产业示范园、常宁等48个国家油茶重点县,培育中国驰名商标9个。2019年,全省油茶林总面积达144.65万公顷,茶油年总产量达26.3万吨,年产值达471.6亿元,三项指标继续稳居全国第一。转型发展竹木加工产业,湖南省积极引导扶持企业加强产品研发、技术升级,拓展竹木加工产品门类。全省大力开拓竹木加工产品国内外市场,竹凉席、竹胶板、一次性竹筷、竹地板等远销东南亚和欧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生产竹木地板 1163.39万平方米、人造板568.8万立方米,竹产业产值达323亿元。加快发展森林旅游产业。近年来,湖南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森林旅游地、森林旅游线路和森林康养基地。2019年全省森林旅游接待游客1.85亿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200亿元,直接提供就业岗位8万个,间接带动200多万林农致富奔小康。示范发展林下经济。目前,湖南累计创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6家(为全国最多省份),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51家,全省共有林业大户、家庭林场、农民林业合作社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17704个,合作经营林地面积226.43万公顷。2019年,全省林下经济总产值达 412 亿元。靖州的茯苓、新宁铁皮石斛、新化黄精等产品渐成规模,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度计划安排,县人大常委会对全县林业产业发展规划中期执行情况进行调研。连日来,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深入乡镇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深入了解林业产业发展规划执行情况。调研组指出,2015年县人大常委会依法作出《关于批准的决议》是县人大常委会贯彻县委决策的一项重要举措。《决议》作出五年来,县人大常委会连年跟踪,监督推动《决议》落地见效。按照《决议》要求,县政府五年内要向县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林业产业发展规划》执行情况,在即将召开的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县政府要提交该项报告,为做好大会审议报告的有关工作,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此次中期评估调研。就《规划》执行工作,调研组指出,一要积极推进。要坚持《规划》不动摇,进一步加强宣传鼓动,切实增强《规划》刚性,增进林业产业发展信心。二要科学推进。要讲究方式方法,巩固已有成效,稳步拓展范围;要做好评估论证,为优化《规划》提供科学方案;要做好经营、技术、资源等方面整合,完善考核机制,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林业经济。三要加力推进。主管部门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在政策扶持、人才培养、奖惩机制、风险把控等方面再加力,持续推动林业产业发展;林业企业要坚定发展信心,适应市场形势,研究政策,强化管理,多元发展,不断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努力将企业做大做强,为我县林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望江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储琳)【来源:安庆人大】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