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关键结论与投资建议我们对磷化工整个产业链进行了梳理,国内磷化工行业已迈入成熟期和资源整 合期,行业由粗放式发展逐渐向高质量、环保化发展。该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 供给端收缩,需求端增速放缓但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受益于供需改善带来的 周期上行,龙头公司将加快扩展市场份额,保持远高于行业的增速。磷化工行业的长期大逻辑,是围绕环保供给收缩和需求刚性增长导致的供需关 系改善。供给端:近些年我国政策层面重视磷矿石资源,加之我国磷化工行业 快速发展导致的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去产能和环保高压下国内供给 端持续收缩,未来中小企业难以复产,行业供给难以大幅回升。世界磷肥虽然 开启下一轮扩产计划,但产能集中落地期已过,未来短期新增产能有限。需求 端:世界磷化工产品需求随着社会发展将刚性持续稳步增加。国内磷矿石需求 短期下降,但是随着行业落后产能出清和下游需求回暖,磷矿石将平稳运行; 环保政策下黄磷下游传统磷酸盐需求有所下降,但国内高端磷酸盐快速发展, 草甘膦需求平稳;磷肥作为刚性需求,受益于农产品周期底部上行趋势影响, 整体需求有望稳中向上持续回暖。当前疫情和蝗灾短期内有望加速此轮磷化工行业周期继续上行。湖北省内磷化 工产品在全国产能中占比超过三成,疫情影响导致的复工延迟和交通不便可能 导致一段时间内国内磷化工产品供需失衡。今年全球粮价有望上行。2020 年是 国家十三五收官之战,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通过补贴奖励 等政策保障了农化产品的下游需求。非洲蝗灾不仅影响了全球粮食供应,支撑 农产品价格上涨,同时提升了全球防灾减灾意识,有望提高农药的潜在需求量, 整体利好农药和化肥需求增长。我们看好磷化工行业周期上行,推荐行业内具有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的龙头公 司:新洋丰(磷复肥产能 800 万吨)、澄星股份(黄磷产能 18 万吨,高端磷酸 盐)、扬农化工(农药,草甘膦产能 3 万吨) 。国内磷化工行业迈入资源整合阶段磷化工行业:发达国家进入衰退期,国内进入成熟期 磷元素广泛存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是构成基础化工和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元 素。磷存在于人体细胞中,是维持骨骼和牙齿的必要物质,几乎参与所有生理 上的化学反应。单质磷有几种同素异形体,其中白磷或黄磷是无色或者淡黄色 的透明结晶固体,黑磷是具有金属光泽的晶体, 在同素异形体中反应活性最弱, 红磷是鲜红色粉末,把黑磷加热到 125 摄氏度则变成钢蓝色的紫磷。在自然界 中,磷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在含磷化合物中磷原子通过氧原子而和别的原子 或基团联结,磷常见的氧化物有三氧化二磷和五氧化磷,除此之外还有三卤化 磷、五卤化磷和卤氧化磷。 磷化工行业是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磷化工产业以磷矿为基础原料,主要通过湿法和热法加工为湿法磷酸和元素磷,进而进行后加工,生产农业用 的化学肥料和工业用的精细磷化工。广义的磷化工行业包括磷复肥行业、黄磷 行业和后加工行业即磷酸、磷酸盐和磷化物等,目前我国磷复肥占到行业的 76% 左右,11%生产黄磷,剩下的 12%为各种磷酸盐等。国外磷化工行业起步早,在环保和现代农业影响下已步入衰退期。国外发达国 家主要是美英法德意日等国,其磷化工行业于上世纪 50 年快速起步发展,在 70 年代进入成熟期,这一阶段也是这些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期,近 20 年在环境 保护、资源供应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下,发达国家磷化工特别是磷复肥产业 进入衰退期。衰退期内,其产能、产量和消费量大幅下滑,截止 2012 年发达 国家磷复肥生产和消费整体下滑超过 50%,其中德英法下滑至零,日本下降幅 度达到 90%以上,美国下滑幅度最小为 30%左右。国内磷化工行业起步晚,已步入成熟期和资源整合期。近 30 年以来,随着我国 经济高速发展和现代化农业的进展加速,我国在磷复肥、黄磷、磷酸盐和磷化 物的生产、科研和应用方面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但是我国在高端化、 精细化化工的生产技术和装备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部分高端产 品严重依赖进口。近 10 年以来,我国磷化工行业产能过剩,环境污染严重和资 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制约着磷化工产业的发展,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环保措施 力度加大、优化行业资源配置和打造磷化工开采生产一体化战略成为当前我国 磷化工行业改革的首要目标。磷化工产业链:产品众多,用途广泛 磷化工产业链上游为磷矿石,中游为黄磷、磷酸和磷酸盐,下游主要为化肥、 农药和工业产品。按照工艺的不同,磷矿石可以直接制成磷酸,然后加工成各 种磷化工产品,也可以先制备出黄磷再制备出磷酸。磷肥行业的上游为湿法磷 酸,下游为农业生产,磷酸盐的上游为热法黄磷,制作成各种磷酸盐,下游服 务于电子、工业和食品行业。其中由热法磷酸制成的三氯化磷和三氧化二磷是 农业除草剂草甘膦的重要原料。热法磷酸可以制得高纯度的磷酸。热法磷酸是将磷矿石混合焦炭和硅石在高温 中炼制制得黄磷,然后经氧化、水化等反应而制取的磷酸称之为热法磷酸。其 中 10 吨磷矿石需要 1.9 吨焦炭、3 吨硅石、0.02 吨普通功率石墨电极。热法磷 酸的生产方法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均是电炉两步法,是将电炉还原磷矿得到的升 华磷经过除尘后使磷冷却呈液态,然后将液态磷经燃烧、水化、除雾制成磷酸。湿法制磷酸占据磷酸生产的主导地位。湿法磷酸是用无机酸分解磷矿石,分离 出粗磷酸,再经过净化后制得磷酸产品,其中 10 吨磷矿石大约需要 6.5 吨左右 硫酸。湿法磷酸比热法磷酸成本低 20%-30%,目前 75%-80%的磷酸是采取湿 法制作而成的。磷矿石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国内供给端收缩持续进行全球磷矿石分布严重不均,中国磷矿品味较差 磷矿石是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各国政府逐渐重视其利用价值。磷矿石多产于 沉积岩,现在已存的含磷 1%的矿石约有 200 种,但是有利用价值的只有几种, 磷的主要矿物为磷灰石。磷矿石的成矿条件复杂,矿石加工使用后,磷元素回 归自然界难以回收利用,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各国政府都加强对磷矿石的重视 程度,美国 2002 年命令禁止出口磷矿石,2004 年开始零出口,2005 年关闭低 产矿山。我国 2009 年开始实施磷矿石出口配额, 2016 年国务院审批通过的《全 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 年)》 首次将磷列为战略性非金属 矿产。世界磷矿石分布不均,摩洛哥和西撒哈拉占据绝对资源优势。根据美国地质局 统计,全球磷矿资源探明储量超过 3000 亿吨,基础储量达到 700 亿吨。其中 摩洛哥和西撒哈拉储量达到 500 亿吨,占到全球基础储量的 70%左右,处于绝 对领先对位。中国磷矿资源排名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储量超过 30 亿吨,占比 达到 5%,其他资源主要集中在非洲,中东和美洲。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磷矿石生产国,贡献世界超一半的产量。世界范围内磷矿石 产量主要集中在像美国、中国这样的消费大国和像摩洛哥这样的资源大国。据 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2018 年世界磷矿石产量 2.7 亿吨,其中中国产量 1.4 亿 吨,占比达到 52%,其次是摩洛哥和美国,年产量都在 0.3 亿吨左右。世界磷 矿石在近十年基本保持小幅上升趋势,从 2010 年的 1.81 亿吨增长至 2018 年 的 2.7 亿吨,年均增幅在 10%左右,近三年来,世界磷矿石产量增速大幅降低, 到 2018 年产量增速降至 0.4%,主要由于中国国内去产能导致的产量大幅下降。中国国内磷矿石地域分布集中,云贵川鄂四省的基础储量占到全国的 85%左右。2018 年中国磷矿石产量 907 万吨,其中贵州、湖北、云南和四川四省产量就达 到 881 万吨,占到总产量的 95%以上,资源优势明显,从而形成了“南磷北调, 西磷东调”的基本局面。我国磷矿石埋藏较深,开采成本大。磷矿石开采一般分为地上和地下开采,地 上露天开采成本显著低于地下开采,世界主要磷矿资源国摩洛哥磷矿资源基本都是露天矿,适用于机械开采。2013 年我国“三磷”审查表明,中国磷矿资源 中地下开采占比达到 60%,同时超过 75%的矿层呈倾斜状,磷矿层较薄不利于 集中开采,大大增加了磷矿开采的成本。我国磷矿石地形分布复杂,运输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磷矿石主要集中 在云南、四川、贵州和湖北,这些地区大部分处于内陆高原,磷矿运输成本较 高。反观美国和摩洛哥,美国磷矿资源 58%集中在弗罗里达州,位于美国中部 平原,依托港口运输,成本较低,摩洛哥磷矿资源 70%以上集中在卡萨布兰卡 东南地区,出口可以方便地通过欧云港运到世界各地。与世界磷矿平均水平相比,中国磷矿资源品位较差。世界磷矿石的平均品位在 30%左右,达到一级磷矿水平,中国平均仅为 17%,多为二三级水平。我国磷 矿资源主要以沉积型磷块岩为主,矿石中杂质较多,同时矿石结晶之间的胶结 物发育,不利于磷矿加工。其中 90%以上为中低品位矿,品味在 30%以上的磷 矿石探明储量仅为 11 亿吨,占比不到 20%。需求端:世界磷矿需求稳步提升,国内需求略有下滑 磷矿石的下游产品主要为磷肥、黄磷和磷酸盐,其中磷肥占比最高达到 76%。磷肥与氮肥和钾肥合称为我国三大肥料,其中磷肥主要为磷酸一铵(MAP)和 磷酸二铵(DAP),剩下还有普钙、重钙和三元复合肥等。黄磷作为热法磷酸、 赤磷和三氯化磷等产品的原材料,磷酸主要用于工业上金属处理及干燥剂等, 食品行业酸味剂和酵母营养剂,以及电子行业的电子晶片的清洗和蚀刻。全球范围内磷矿石需求随着人口增长稳步提升。磷矿石是现代农业和化工行业 不可或缺的原料,同时磷矿石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这种刚性和不可替代性导 致磷矿石需求不可能大幅下降。其中磷矿石下游主要需求化肥与农业、粮食和 人口关系密切,数据显示世界磷矿石消费量与世界人口呈现高度正相关,全球 磷矿石(折合 P2O5)表观消费量从 2002 年的 48 亿吨增加到 2017 年的 64 亿 吨,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加,世界磷矿石需求也将稳步提升。国内随着行业资源整合和环保政策,磷矿石需求增量有所放缓。中国磷肥市场 经过了近 20 年左右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磷肥生产大国,行业进入了成熟期, 行业竞争加剧,利润普遍下降,伴随着产能过剩和市场的激烈竞争,亏损企业 较多,行业内资源整合导致磷肥产量趋于平稳。另一方面国内磷产业高速发展 带来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国家限制磷矿开采和关闭高污染小产能公司,2018 年 11 月国务院发文提出方案,明确要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到 2020 年全国 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我国是磷矿石出口大国,基本无磷矿石进口。2000 年之前我国对磷矿石实行 13%出口退税以鼓励磷矿石出口换取外汇,2003 年我国磷矿石出口量最大达到 323 万吨。2001 年之后受到国家对磷矿石资源保护和限制出口政策影响,国内 磷矿石资源出口逐年下降, 2009 年起我国实施磷矿石配额管理,2009-2015 年我国磷矿石出口从 200 万吨降至 24 万吨,从 2016 年起,由于我国磷肥需求 疲软和供给侧改革,磷矿石出口关税逐渐降低,从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国内 磷矿石出口实现零关税,近两年出口额有小幅回升。供给端:环保限产政策持续,供给端明显收缩 环保和限产政策下,国内磷矿石产量明显下降。2015 年我国磷矿石产量达到巅 峰,年产量为 1.3 亿吨,从 2016 年开始产量实现负增长,2018 年增长率达到 -27.9%,产量降至 1 亿吨以下,目前仍保持下降趋势。从四大产区来看,2018 年四川降幅最大为 50%,其次是贵州降幅 29%,湖北与云南的降幅 25%左右。湖北省基于长江大保护政策,2018 年磷矿石产量 2900 万吨,较 2015 年高点 累计降幅 40%。湖北省率先出台限产措施,2017 年 1 月宜昌市出台磷产业整 治规划,要求关闭年产能 15 万吨以下的低产能磷矿企业,9 月的长江大保护整 治活动,要求长江干流和支流沿线禁止新建重化工项目,并且长江沿线 1 公里 内化工企业原则上清零。2019 年宜昌市磷矿石开采计划中,要求开采量控制在 1000 万吨。贵州省优化产业布局,2018 年磷矿石产量 494 万吨,较产量高点累计降幅超 过 50%。2013 年贵州省矿产业就强调对低产能矿企业进行关停,2017 年贵州 开展磷化工企业污染治理活动,计划到 2021 年关闭 18 家磷矿,2018 年排查 国家级保护区矿资源污染问题,再次强调对磷矿石开采的限制措施。云南省滇池治理,2018年磷矿石产量仅为1770万吨,较产量高点降幅达到25% 左右。2012-2018 年,云南省政府持续发文声明滇池治理问题,受到滇池环保 治理影响,位于滇池流域红线范围内的采矿权证到期后不再续期。2017 年政府 发文,对云南矿产进行规划开采,杜绝乱采乱挖现象。四川省受自然保护区和大熊猫公园设立的影响,截止 2018 年末,磷矿石年产量为 500 万吨左右,产量累计降幅高达 60%。2017 年绵竹市颁布关于加强九 顶山自然区保护区生态保护措施,同年四川省计划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 点,德阳地区磷矿石全面停产,涉及产能 300 万吨。环保高压政策持续时间长,中小型落后企业得到整合,未来产量难以大幅提高。2016 年以前,国内磷矿石开采秩序混乱,小型企业众多,这些企业技术落后, 资源利用率低,生产对环境破坏较大。2016 年 5 月中央开始第一轮环保督察, 逐步关停这些小型落后产能企业,2018 年 6 月政策持续跟进,第一批回头看又 在全国逐步展开,2019 年 7 月第二轮第一批环保政策又在上海、福建、海南等 地展开,预计到 2020 年为期三年的环保核查措施会使得中小型企业已经丧失 复产能力。我国年产超过 50 万吨的大中型磷矿占比由 2009 年的 18%上升至 2015 年的 43%,行业集中度正在不断提高。开工率中枢下降,磷矿石价格平稳运行 环保和供给持续收缩下,磷矿石开工率中枢持续下降,价格平稳运行。15-16 年磷矿石行业开工率整体在 70%左右,17 年开始行业开工率持续下降,最近一 年行业开工率维持在 50%左右。价格方面,2018 年磷矿石由于供给收缩价格 持续上升,从 18 年年初的 400 元/吨左右上涨到年末的 500 元/吨。2019 年磷 矿石价格进入下降通道,下游市场需求疲软导致一季度磷矿石库存明显上升, 价格显著下降。进入 2019 年三季度以来,由于四川和云南地区磷矿石价格已 处于较低水平,价格下跌空间有限,因此三季度磷矿石价格较为平稳。进入四 季度后,下游磷肥冬储市场行情开启对下游疲软的行情起到一定支撑,在供给 端持续收缩的刺激下,下半年磷矿石价格仍将平稳运行。国际磷矿石价格显著高于国内,大规模进口难以实现,国际供需变化对国内磷 矿石价格影响较小。一方面,国际磷矿石出厂价显著高于国内,其中印度 CFR 磷矿石出厂价是湖北宜化(28%)磷矿石的两倍多。同样,全球磷矿石资源最 丰富的摩洛哥距离中国距离遥远,运费将显著降低价格优势。第三,我国磷矿 石还是较为丰富,短期来看还是以磷矿石出口为主,国际供需和价格变化难以影响国内磷矿石价格走势。黄磷下游需求分化,央视报道引发新一轮行业治理中国黄磷生产大国,产能产量世界第一 黄磷又称为白磷,因商品白磷带黄色所以称之为黄磷,白磷分子式为 P4,是磷 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此外还有红磷,紫磷和黑磷。黄磷是由磷矿石加工而成, 白色固体质地较软。黄磷不溶于水,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常温状态下为立方 晶型,熔点为 44.1 摄氏度,密度为 1.88g/cm3,可用于制造磷酸和肥料。 黄磷的化学性质活泼,几乎大部分元素均可与磷发生反应生成磷化物,实验室 中黄磷置于冷水中保存,34 摄氏度可以在空气中自燃,生成白色烟雾,主要成 分为五氧化二磷(烟)和五氧化二磷与空气中水结合生成的磷酸(雾)。白磷常 温下可以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火焰。黄磷有剧毒,人的中毒剂量为 15mg, 致死量为 50mg。 传统的黄磷制备方法主要分为电炉法和高炉法,其中电炉法产品质量好、成本 低,高炉法很少采用。电炉法是将磷矿石、焦炭、硅石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 三相电炉中,在 1400-1500 摄氏度高温下进行熔炉还原,其中要生产 1 吨黄磷, 大约需要 5 吨磷矿石。 国外发达国家黄磷产量与磷矿石产量同步,在上世纪 80 年代达到顶峰。国外 黄磷的主要生产国和地区为美国、西欧、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加拿大等,这些国家在上世纪 80 年代产量达到历史最高,产量占到世界的 90%左右,之后 产能关闭,目前世界其他国家黄磷产量占比不到 20%。中国黄磷产业快速发展,产能产量世界第一。中国黄磷产业从 1978 年改革开 放以来得到快速发展,截止 2018 年底,中国黄磷产能约为 140 万吨,比 1978 年增长了 47 倍,生产量世界第一,占到世界总产能的 85%左右,经过 40 年的 高速发展,目前产能严重过剩。需求端:下游需求有所分化,整体消费稳中有降在环保政策高压下,我国黄磷表观消费量下降明显。2018 年我国黄磷消费量为 81 万吨,同比增速由 2017 年的 10%左右下降至 2.4%,2019 年黄磷表观消费 量仅为 64.49 万吨,同比降幅扩大至 20%。黄磷的下游需求主要为热法磷酸、三氯化磷和其他。其中热法磷酸一直都是黄 磷主要的下游需求,2019 年占比达到 43%,三氯化磷占比逐渐增加至 43%, 其他包括一些磷酸盐、赤磷、五氧化二磷等。湿法磷酸起步晚发展快,挤压黄磷下游需求 我国磷酸总产能严重过剩,需求有所回落。根据2019年BAIINFO统计数据2019 年磷酸产能下降明显,表观消费量约为 172 万吨,增长缓慢。磷酸下游近 60% 的消费还是集中在化肥领域,所以在环保政策的持续下,磷酸产能有可能将继 续下滑。 国内湿法磷酸起步晚发展快,冲击热法磷酸市场份额。热法磷酸虽然产品浓度高,但是耗能也高,生产成本平均比湿法磷酸高 25%左右,在降能耗促环保的 政策下,我国主动调整磷酸产业结构,发展高纯度湿法磷酸来替代部分热法磷 酸。2007 年之前国内一直以热法磷酸为主,湿法磷酸占比几乎为零,2019 年 我国磷酸产量约为 380 万吨,其中湿法磷酸已达到 100 万吨,占比达到 26%。国外湿法磷酸制备工业磷酸已成为主流趋势,热法磷酸市场份额将进持续下降。 上世纪 80 年代,国外工业也主要以热法磷酸为主,随后逐步被湿法磷酸所取代, 目前发达国家工业磷酸湿法制备占比已经达到 85%,美国甚至达到了 100%。 湿法磷酸具有能耗低,成本低,市场竞争强的显著优势,随着湿法磷酸净化技 术的进步,热法磷酸占比将进一步下降。环保政策打压,三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铵下游需求流失 我国热法磷酸的下游主要是工业和食品级磷酸,需求增长出现分化,整体需求 疲软。热法磷酸下游主要为磷酸盐、电镀氧化、耐火材料等,其中磷酸盐占比 达到 30%,电镀氧化为 5%,剩下 2%为耐火材料。传统磷酸盐种类繁多主要包 括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磷酸氢钙、四磷酸钠和有机磷酸盐。三聚磷酸钠因水体富营养化污染,下游需求疲软。我国三聚磷酸钠主要分布在 西南和华中地区,其中西南占比超过 70%。其下游主要应用在陶瓷工业、洗涤 工业和印刷纺织等,其中工业级三聚磷酸钠目前主要用于合成洗涤剂助剂,但 是由于磷元素排放会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目前正在被新型环保原料所替代。食 品级三聚磷酸钠主要用于持水剂,食品保鲜剂等。2014 至今,国内三聚磷酸钠 产能严重过剩,开工率不到 50%,2019 年三聚磷酸钠产量仅为 40.1 万吨,连 续 6 年下降。六偏磷酸钠是由黄磷加上纯碱在氧化炉中加热制成的,六偏磷酸钠下游需求分 为三类。一类是软水剂,用于洗涤和水处理的应用;一类是调高食品的持水性, 防止脂肪氧化,多用于肉制品、鱼肉和火腿等;一类是用于印染的分散剂或者 选矿中浮选剂。其产量地域分布较为分散,四川和湖北地区产量占比最高,分 别达到 33%和 31%。企业层面,四川启明星产能达到 5 万吨,湖北兴山县磷化 工公司和川东化工分别具有 4 万吨年产能的能力,并列第二,行业前十家企业 占行业总产能的 66.57%。六偏磷酸钠受制于环保和下游产业流失影响,国内产量趋于下降。近几年六偏磷酸钠产量持续下降,开工率持续降低,2019 年处置了 2 万吨的落后产能。根 据百川资讯 2019 年六偏磷酸钠全年产量为 17.24 万吨,同比降幅扩大至 16% 左右。产量下降一方面因为环保高压,国内部分装置开工受限,另一方面是下 游需求减少。此外受到低端货源扰乱市场,高端产品销量偏低,导致总产量下 降。国产自主化促进国内高端磷酸盐需求较快增长 国内中高端电子级和食用级磷酸盐需求增长较快。电子级磷酸电子行业使用的 一种超高纯净磷酸试剂,主要用于集成电路芯片,液晶显示器像素电极制造等 过程。 1999 年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强劲发展和集成电路芯片(IC) 含量增长的带动,加上制造业向中国大陆转移,国内电子级磷酸盐需求快速增 长。超高纯度化学试剂的纯度和洁净度对电子产品的成品率,电性能和可靠性 要求极高,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组织(SEMI)对电子级磷酸制定了相关标准。国内高端电子级磷酸多依赖进口,国产自主化将持续提升电子级磷酸的需求。据统计我国国内生产准电子级以上磷酸产能约为 20万吨, IC级磷酸缺口较大。 其中江苏澄星磷化工、广西宜州宜盛和湖北兴山县磷化工公司为电子级磷酸主 要生产商,年产能分别为 5 万、4 万和 3 万吨。随着我国磷化工特别是磷酸行 业改革和技术的突破发展,高端电子级磷酸将会带来持久增长。草甘膦需求平稳,供给侧改革有望修复产能过剩 三氯化磷是黄磷下游第二大需求,占比达到 37%。国内三氯化磷主要用于生产 农药、三氯氧磷、水处理剂、亚磷酸等,其中农药占比最高达到 52%,主要为 草甘膦。国内草甘膦收到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监督措施双重影响,行业小产能清出,虽然 产能和产量都呈下降趋势,行业整体开工率在不断上升。2019 年国内草甘膦产 能为 72.5 万吨,产量为 58.19 万吨,年度开工率达到 80.3%,相比约 2015 年 的 62%,增加了 18 个百分点。2019 年草甘膦市场供应充足,库存累积导致价 格暴跌。未来去产能继续,草甘膦行业集中度也会进一步提高,在环保压力大, 行业产能扩张可能性不大,供给端继续保持收缩,有望修复产能过剩局面,长 期利好草甘膦市场。供给端:供给侧改革,黄磷供给端收缩效果显著 国内供给侧改革影响,黄磷供给端收缩效果显著。2016 年以来国家积极推动供 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加之环保政策高压下,2017 年开始黄磷产能有所下 降,2018 年产能为 142.45 万吨,2019 年截至 8 月份产能降至 139.35 万吨。 2019 年产量明显收缩,2018 年产量为 80.8 万吨,增速从 9%下降至 3%,2019 年月度数据显示,几乎每月产量都同比负增长,2019 年全年产量仅为 60.49 万 吨,降幅将达到 20%。国内黄磷产能集中,开工率明显周期波动 国内黄磷产能分布主要集中在水电资源和磷矿石资源丰富的云贵川三省。黄磷 属于磷化工产业链中端产品,产品价差较小,所以企业多建在磷矿石矿场周边, 降低运输费用成本。此外,黄磷制备属于高能耗行业,生产 1 吨黄磷需要耗电 14000 度,电费在黄磷生产成本占比重超过 50%,水电成为国内黄磷生产主要 供电方式,尽管湖北磷矿石资源也相当丰富,但是因为缺乏水电资源支持,比 例仅达到 6%。水电资源制约下,黄磷产业具有明显的季节周期波动。云贵川地区水电资源充 沛,云贵川地区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形高度差大,水电资源丰富。国内十三大 水电基地中云贵川地区占到了 7 处,主要分布在长江干流和上游支流中,包括 雅砻江、大渡河、金沙江、怒江和乌江等。每年 6-10 月为该地区的丰水期,12-4 月为枯水期,5 月和 11 月为平水期。黄磷产量和开工率也都随着丰水期和枯水期明显的周期变化,丰水期黄磷的开工率最高可以达到 80%,枯水期开工率可 以降至 35%左右,2019 年丰水期的开工率最高也仅达到 60%,整体开工率中 枢随着供给侧改革显著下滑。央视报道黄磷污染,引发新一轮行业治理 黄磷生产尾气污染空气,生产废料中残余黄磷有剧毒,国家颁布相关准入条例 规范黄磷行业。2009 年 1 月 1 日国家工业与信息部制定严格的黄磷行业准入条 件,条件本着“控制总量、节约资源、减低能耗、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原则, 以达到产业结构升级,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提高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产业 过快增长,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目标。规定对原有和现有黄磷装置粉尘、能 耗、尾气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不能达到标准要求的必须在准入条件实施 两年内进行相关整改,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能继续生产。 央视报道黄磷企业污染问题,引发新一轮去产能措施。2019 年 7 月 3 日,央视 《焦点访谈》曝光了黄磷行业的污染问题,质问整个产业排污问题和管理问题, 其中重点涉及企业包括:贵重瓮安,云南澄江和四川等黄磷主产区。受此影响, 占比 20%左右的贵州地区黄磷企业全线停工整改,云南和四川地区部分企业停 工整改。黄磷行业治理短期趋势难以改变,行业开工率难以大幅上升。2009 年我国就颁 布了黄磷行业准入条件,但效果不达预期,本次央视曝光公司排污,政府监督 不到位,黄磷行业去产能将进入一个新阶段,19 年 7 月至今不过 3 个月,治理 监督短期内必定将持续重压态势,对应供给端也将持续收缩。黄磷中小企业难以承受高昂治污费用,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本次央视报 道中,重点强调了黄磷企业“点天灯”乱象,就是讲企业尾气不经过处理,直 接在空气中燃烧排放,由于黄磷行业企业集中度不高,多以中小企业为主,该 现象已成为行业普遍现象,同时尾气发电装置费用高昂,这些中小企业普遍不 具备能力来投资建设尾气发电装置。环保监督持续之下,短期这些排污不达标 的企业将关停企业,长期来看,落后产能淘汰和行业整合都将持续,中小企业 难有复产机会,黄磷供应端产量难以回升。整改导致黄磷开工率旺季不旺,19 年三季度价格总体大涨。6-10 月是云贵川地 区的丰水期,同时也是黄磷生产的高峰期,往年该时期企业开工率一般可以达 到 70%-80%,但 2019 年 7 月黄磷开工率仅为 49%,较上月下降 16 个百分点, 8 月开工率略有上升也仅为 54%,黄磷库存因此大幅下降,价格暴涨,从 7 与 初的 15000 元/吨上涨至 8 月的 24000 元/吨左右,涨幅达到 60%。7 月下旬-8 月中旬,由于黄磷价格快速飙升至高位,一直下游需求,价格得不到支撑迅速 回落。8 月下旬-9 月上旬,黄磷价格又有明显回升,累计上涨 4000 元/吨左右, 因为黄磷价格处于低位,供应商对价格的接受程度高,市场集中备货导致价格 回升。9 月下旬价格小幅下滑,由于黄磷下游需求持续低迷,加之价格变化幅 度大,供应商多采取观望态势,减少了集中采购。后市短期黄磷市场价格调整空间收窄,供需仍需观望。进入十月份,环保部门 将持续对云南黄磷企业进行检查,后期黄磷企业开工率情况未知,黄磷开工率 变化的不确定性将会刺激采购商的采购积极性。另一方面 11 月份进入云贵川地 区枯水期,水电价格将会上升,成本端黄磷将会有较好支撑,价格下调意愿将 减少。短期随着黄磷价格下降,下游磷酸盐采购成本相应降低,将会刺激下游 开工率提高,对黄磷的需求有所上升。中长期,随着黄磷环保治理的持续,行 业供给端也将继续收缩,黄磷价格将保持平稳运行。磷肥供给侧改革仍在持续,供需改善成为趋势中国是磷肥出口大国,高浓度肥成为发展趋势 磷肥、氮肥和钾肥合称为我国三大基础肥料,按照肥料溶解性难易程度,可以 将磷肥分为水溶性磷肥,枸溶性磷肥和难溶性磷肥。水溶性磷肥是使用最广泛 的磷肥,易被土壤吸收,适用范围广,主要品种为过磷酸钙、磷酸一铵和二铵 等。枸溶性肥料物理性质好,肥料呈碱性,代表品种有钙镁磷肥、钢渣磷肥和 沉淀磷肥。难溶性磷肥是一种高效磷肥,具有不溶于水但溶于强酸,肥效慢作 用时间长的特点,代表品种有磷矿粉和骨粉。资源矛盾和环保问题加剧,国外发达国家磷肥行业从上个世纪 50 年代开始就 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行业周期。国外磷肥自 20 世纪 50 年代初起步,70 年代迎来 了快速发展,80 和 90 年代磷肥市场由于环保监管和资源等一系列问题进入了 衰退期,该时期磷肥行业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利润率下降,磷肥企业开始兼并 和收购狂潮,行业集中度空前提高,欧洲目前仅有 1-2 家大型磷肥生产企业, 日本也仅剩 2 家磷肥生产商。同时由于发达国家提高肥效,改良品种,做到精 准施肥和提高肥料效率,从粗放型施用肥料到精细化用肥的转变使得这些发达 国家磷肥用量大幅下降。非洲的摩洛哥和突尼斯这些磷资源大国,近些年由于磷化工行业的发展和国内 政治局势的缓和,磷肥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东的沙特也是磷矿资源大国,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磷肥消费一直保持平稳, 2010年以来由于国内磷矿石、 硫磺等廉价开采导致沙特国内磷肥行业高速发展。前苏联地区也是磷矿资源丰 富的地区, 20世纪90年代政治动荡导致前苏联地区磷肥生产和消费显著下降, 近些年随着俄罗斯国内经济发展,该地区磷肥消费量逐渐回升。中国国内磷肥行业 80 年代起步,2000 年之后经过了 10 年的高速发展,行业 整体进入了成熟期。每年平均市场满足率都超过了 100%,每年需要出口 20% 左右的磷肥来平衡国内市场, 2012 年国内磷肥市场开始去产能,产量增速放缓, 近两年环保政策和供给侧改革取得成效,国内产量有所下降。我国是全球磷肥出口大国,其中磷酸二铵出口占比较高。2018 年,我国磷酸一 铵出口量达到 249 万吨,同比降低 8.2%,2019 年仍保持小幅下滑。2019 年磷 酸二铵出口量为 648 万吨,出口比例占到 46%,较 2017 年明显上升。2019 年实行零关税出口政策,但国际竞争激烈,近期磷铵出口走弱。2014 年 以来,为了改善国内磷肥供大于求的局面,尽快消化高库存,国务院不断出台 关税优惠政策,2017 年国务院颁发《2017 年关税调整方案》,规定自 2017 年 开始取消对磷肥的出口关税,2019 年对所有化肥均取消关税。今年国际磷铵价 格竞争激烈,国内出口仍显得疲软。2019 年 10 月份的印度 21 万吨磷酸二铵招 标未能达成任何交易,最低价 430 美元/吨的到岸报价对印度过高,国内生产商 在国内没有销售压力,对低于 420 美元/吨的离岸价没有兴趣,总体看来 2019 年 DAP 和 MAP 出口都相疲软。我国国内磷肥市场中磷铵产量占据八成,高浓度肥占比逐渐提高。随着农业增 产的目标,世界范围内磷肥也是向着高浓度和高肥效方面发展。高浓度肥一般 指的是P2O5含量超过20%的磷肥,我国主要的高浓度肥主要是磷酸一铵(MAP) 和磷酸二铵(DAP),占比超过 80%,除此之外还有重过磷酸钙。肥料高浓度 化也成为了趋势,2010 年我国高浓度肥占比为 80%,到 2018 年占比已经增长 至 94.9%。需求端:受益农产品上涨周期,磷肥需求有望回暖全球磷肥需求稳步增长,国内需求长期趋稳 世界范围内,每亩农田使用化肥量不断上升,拉动化肥需求稳步增长。 2010-2018 年世界磷肥需求量从 6150 万吨增长至 6980 万吨,年均增速达到 1.7%,Mosaic 预计 2019 年世界磷肥需求将达到 7220 万吨,同比增速将达到 3.29%。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02 年世界每亩化肥用量仅为 107.6 千克,到 2016 年每亩用量上升至 141 千克,年均增速达到 2.4%,并呈现不断增长趋势。 与此同时,世界人口密度稳步增长,从 1961 年的 24 人/平方公里上升至 2018 年的 60 人/平方公里,粮食需求伴随着人口增长液稳步提升,但是近 10 年农业 用地面积并未出现明显增长,再一次验证了单位面积土地用肥量的增加,肥料 作为农作物增产的主要手段,必将随着人口的增长而稳步提升。我国每亩农作物施肥量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据 2016年世界银行数据显示, 中国每亩施肥量为 503 千克,位于世界国家和地区排名第 14,远高于世界平均 水平的 140 千克,是同为发展中人口大国印度、典型发达国家日本和美国的三 倍之多。2000-2015 年随着我国社会高速发展,我国磷肥施用量也保持高速增 长,从 2000 年的 690 万吨增长至 2014 年的 845 万吨,年均增速达到 1.6%。国内化肥需求平稳,政策层面力争 2020 年施肥量零增长。2015 年国家农业部 引发《到 2020 年化肥施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来应对国内化肥使用效率低的 问题,计算在 2015-2019 年逐步将化肥施用量年增长率控制在 1%以内,力争 到 2020 年,主要农作物化肥施用量实现零增长。2015 年之后,随着磷肥行业 去产能和施肥效率提高,总用量有所下降,并趋于平稳。农产品进入上涨周期,拉动磷肥需求增长 化肥主要运用于下游农作物种植,肥的需求量与粮价正相关。施肥不仅能提高 土壤肥力,而且也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化肥也是农业生产最 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物资投入。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化肥在对农 作物增产的总份额中约占 40%~60%。从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的变化 情况来看,国内每亩化肥用量的变化与粮食价格是同向的,也就是说明在农产 品价格更好的时候,农民意愿用更多的肥,即复合肥的需求量与粮价正相关。从国内不同作物的种植面积和需要复合肥情况来看,粮食作物是复合肥的主要 下游,此外蔬菜也是用肥大户。国内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玉米、小麦、稻谷。 其中玉米的种植面积约 3500 万公顷,位居三大作物之首,对应的复合肥施用 量也更大,同时也是远大于稻谷、小麦等复合肥的需求,因此相较于其他作物, 在其他品种没有发生大的波动时,玉米和蔬菜的需肥情况将对复合肥的整体需 求造成较大影响。玉米和小麦价格对需求的传导会滞后一年,稻谷和蔬菜的传导周期更短。这可 能和品种的种植次数相关。观察不同作物的每亩产值增速和每亩化肥成本的增 速,可以发现玉米和小麦的价格对用肥成本的传导更为滞后,表现为前一年的 玉米价格上涨可能带动后一年的用肥成本提升。而水稻和蔬菜的传导却更为迅 速,当年的价格有可能直接影响当年的用肥成本。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可能是不 同作物的种植周期影响,玉米和小麦通常都是一年一种,今年的价格影响明年 的成本,而水稻和蔬菜一年可以多季,对价格的传导将更为迅速。粮食价格处于历史底部,有望相继迎来价格拐点。2015 年以来,全球价格持续 了较长时间的低迷状态,其中大豆、玉米等国内主要农作物产品库销比有明显 的回落,随着库存下降和价格低位的影响,全球作物有望开启上涨周期,带动 农资的需求回暖,并拉动复合肥需求的景气上升。当前阶段,我国三大农作物玉米、小麦和稻谷都有望迎来价格上涨趋势。长时 间的价格低迷使得玉米库存逐渐减少,自 2017 年玉米价格上涨以来,玉米价 格保持持续的上涨态势,目前已走出价格洼地,小麦和稻谷由于收购价格下调 处于较低位置,未来伴随着供给减少,也有较大上升空间。玉米在去库存、成本提升和需求增加的综合影响下,供需格局变化明显,目前仍具有较强的上涨空间。 供给端,玉米去库存效果显著。2014 年以来,由于供大于求的影响,期末库存 消费比在 14-17 年都保持超过 100%的较高水平,随着价格低迷,需求量稳步 增长,玉米去库存的效果显著,2018 年库存消费比达到 61%,2019 年持续降 低至 40%以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 2018 年玉米种值面积 4212.9 万公顷,同比减少 27 万公顷,单产减少 2 公斤/公顷,总产同比减少 174 万吨, 减幅 0.67%。成本端,土地租金和化肥上涨提高了玉米种植成本。据调研资料显示,与 2018 年相比,2019 年黑龙江地区租地成本平均每公顷上涨 500 元,涨幅达到 8%, 化肥成本平均上涨 100 元/公顷,每公顷成本总计上涨约 600 元。需求端,玉米深加工和工业需求增长拉动了需求较快增长。从 2014 年以来玉 米的工业消费就持续高增长,根据 17 年 9 月发布的《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 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到 2020 年我国将实现乙醇汽油全覆 盖,按 10%的乙醇添加量计算,对应燃料乙醇需求量将超过 1200 万吨。2018 年 6 月 27 日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要求:2019 年 7 月 1 日起,重点区域、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标准。这 些政策都促进了乙醇企业作为生物燃料的积极性,同时乙醇汽油相比于传统汽 油的低价性也会提高厂商的积极性。国内玉米消费的持续增长,叠加玉米供给减少,成本增加,我们预计玉米价格 仍会呈现上升趋势,有望拉动复合肥需求增长,进一步拉大复合肥价格的上涨 空间。小麦和水稻虽然库存处于较高水平,但是价格都处于近五年低位,价格未来有小幅上升空间。小麦和水稻价格处于低位的主要原因是供大于求的基本面,近 些年水稻生产保持较高水平,科技发展也带来了水稻产量的持续增长。另外 2018 年国家下调稻谷价,国家库存增多低价出售陈化粮也是价格低位的原因。 但是由于今年国家粮食补贴提前,南方干旱台风和北方早春低温洪涝的影响, 叠加价格低位的存在,今年下半年小麦和水稻有望实现小幅上涨。肥料复合化率继续提高,新型复合肥成为增长点 复合肥养分全面、含量高。每粒复合肥中养分分布均匀,不仅为作物提供必须 的养分,还充分发挥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而养分释放均衡,肥效平 稳,因此通常具有良好的肥效。单质肥料一般都含大量副成分,如硫酸铵只含 20%的氮素,而大量的硫酸根除土壤中缺硫外,施入土壤中是浪费。推广复合 肥也能较好的解决国内施肥不均衡的问题,也是提升施肥效率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化肥的复合化率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以传统的单质肥为主, 复合化率提升的空间还较大。1980 年我国化肥复合化率仅为 2.1%,2000 年提 高至 22.1%,2017 年进一步提高到 38%,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世界平均复 合化率 50%、发达国家复合化率 70~80%相比,我国的复合化率仍存在较大的 提升空间。复合化率的进一步提升,有望带动我国复合肥需求的以超出化肥行 业整体需求的速度发展。目前我国传统化肥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新型复合肥将成为化肥行业新的增 长点和盈利点。当前我国果树、花卉、蔬菜等经济作物比重不断提升,城镇化 进程加快,人工成本上升,耕地集中化和种植面积规模化都对肥料提出更高的 要求。我国新型肥料也刚刚起步,比如当前硝基肥在氮肥中使用比例只有 10% 左右,而欧美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 20%。未来以缓控释肥、硝基复合肥、水溶 性肥料、微生物肥料以及套餐肥等为代表的高效、环保新型肥料产品将获得迅 速发展,是复合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方向。新型化肥市场需求旺盛,行业盈利空间宽广。十三五规划已经将复合肥的产业 转型列为重点,当前新型肥料市场发展空间大,行业需求旺盛。新型肥料更多 应用于经济作物中,有助于肥料的营养提高、功能改善、减量增效、土壤改良、 环境友好等需求。2017 年中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典型经济作物蔬菜等每亩化 肥费用可以达到 421 元,而传统三大粮食作物每亩化肥费用只有 131 元,进一 步说明了新型化肥市场发展潜力突出。供给端:世界产能扩产影响有限,国内资源整合仍在持续世界磷肥产能仍处于周期底部,新增产能影响不大 世界范围内磷肥生产资源依赖性逐渐凸显,产能集中趋势明显。世界范围内, 磷肥的生产相对较为集中,主要集中与磷矿资源较为丰富或者需求较为旺盛的 国家或地区,中国是国际磷肥市场的最大供应者,国内主要企业有云天化、开 磷、瓮福和宜化。世界上主要的磷肥生产商主要有 Mosaic(美国)、Nutrien(加拿大)、OCP(摩 洛哥)、Maaden(沙特)、PhosAgro(俄罗斯)、GCT(突尼斯)。磷肥生产使 用的主要为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磷酸一铵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和俄罗 斯三个国家,综合占比达到 83%,磷酸二铵的产能 66%集中在中国、印度和美 国这样的需求大国,另一部分集中在摩洛哥这样的资源大国。世界磷肥产能增速放缓,新项目预计延期建成。上一轮世界磷肥陈能扩张是从 2010 年开始,全球磷肥产能从 3470 万吨提升到 2017 年的 4405 万吨,主要扩 产期为 2010-2013 年,产能年均增长达到 250 万吨以上,2015 年后产能增长 明显放缓,需求增长逐渐消化产能扩展。其中磷酸一铵世界新增产能从 2010 年约 200 万吨逐年递减至约 35 万吨的水平,2017 年和 2018 年新增产能都有 所回升,达到约 50 万吨的水平。因此,我们认为全球磷肥产能已经开启新一轮 的扩产周期。国外扩产计划落地不确定强,未来短期世界磷肥增量影响有限。2018 年以来受 到海外磷肥巨头美盛部分产能关闭的影响,新增磷肥产能较少,未来短期产能 将主要为摩洛哥的 OCP 公司计划在 2020 年增产的 300 万吨,平均每年 100 万吨,这些增量基本可以被世界稳定增长的需求抵消,对世界磷肥供给影响有 限,产能仍处于底部空间。沙特 Maaden 公司将在 2024 年前新增 200 万吨产 能,但是时间较远,产能落地不确定强。国内磷肥去产能重压持续,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磷肥产能过剩明显,推动供给侧改革。过去我国磷肥处于粗犷式开采,大 量磷矿开采造成了磷矿产能严重过剩,磷肥供给消费差额保持稳定,2014-2018 年,磷酸一铵产量消费差保持在 250 万吨左右,加上库存的影响,平均年过剩 产能达到 400 万吨左右。供给侧改革效果凸显,磷肥产量明显下降。2015 年、2016 年、2017 年和 2018 年磷酸一铵产量同比变化率分别为 10.0%、4.8%、-0.8%、-26.3%,2018 年产 量降低明显,2019 年截至 8 月份,产量降幅更是达到 44%。磷酸一铵基本无 新增产能。去产能力度大,行业集中度得到较大提升。2010 年以来,我国关闭整合年产不 足 15 万吨的小规模磷肥企业,加强企业的统一布局,出台磷矿行业的“三率” 指标规定,淘汰行业落后产能,实现行业高品质集中发展,对行业进行整改。 我国年产超过 50 万吨的大中型磷矿数量由 2009 年的 18%上升到 2015 年的 43%,磷肥产能也集中到“云贵川鄂”四省。截止 2019 年 6 月磷酸一铵前十 企业的产业集中度达到了 37.5%,随着落后产能企业的清出,磷肥行业格局也 区域集中,具有矿产资源的龙头企业也会趋于集中。磷肥行业开工率下降明显,并处于低位。2011-2012 年磷肥企业开工率处于较 高水平,其中磷酸一铵开工率处于 70%左右的,2013 年以来我国磷肥开工率 明显降低并处于低位,2013-2019 年,磷酸一铵开工率维持在 50%左右。磷石膏污染难以处理,政策高压行业开工率难以回升 磷石膏污染问题严重难以处理。磷肥生产多采用湿法磷酸生产,每生产 1 吨湿 法磷酸将产生 4.5 吨磷石膏渣,磷石膏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钙,并含有磷、氟化 物和部分重金属。这些污染物难以直接处理,并且处理成本都较高,在企业生 产中多以直接堆积为主,堆积的磷石膏会飘落到空气中或进入河流中,对环境 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磷石膏利用主要集中在路基建设和建材方面,国外先进的 磷石膏处理方法包括磷石膏制硫酸钾、磷石膏制备造纸填料和涂布颜料,多瑙 净化技术。随着国家重视政策和企业的处理研发,2020 年我国磷石膏利用率有 望达到 50%-60%。环保政策长期高压下,磷肥行业开工率难以大幅回升。2018 年 4 月贵州省实施 的“以渣定产”政策,并计划在未来三年安排 10 亿元资金来消化磷石膏,并对 国家级和升级企业技术中心给予 100 万元和 50 万元的一次性补助来鼓励磷石 膏利用。此外处于长江经济带磷肥企业的生产受到了严格控制,磷肥其他主要 生产地区云川鄂也都连续出台环保政策。2018 年至今第二轮“回头看”环保督 察仍处高压态势,预计到 2020 年为期三年的环保核查措施会使环保要求不达 标的磷肥企业长期难以复工,甚至可能退出市场。所以综合来看,未来磷肥行 业开工率难以大幅回升。短期磷肥市场下行为主,中期有望迎来周期景气上行 2019 年磷酸一铵市场持续走弱。2019 年上半年,我国磷酸一铵行情处于震荡 下行,2018 年末一铵价格在成本的支撑下高位运行,企业开工率高涨,市场库 存逐步上升,同时下游企业对一铵高价格接受度不高,观望态势导致下游需求 走弱,截止 2019 年一季度末一铵库存接近 50 万吨,价格也明显处于下降趋势。 二季度开始,企业订单增多,加之刚需采购,销量逐渐回暖,库存也有所下降, 价格平稳运行。三季度以来,一铵市场国内和出口双双走弱,上游原材料价格 均有所下降,特别是硫磺港口报价将至 630 元/吨,对一铵价格影响较大。另一 方面国际出口竞争加大三季度出口量也有所下降,工厂库存又持续升高。供需宽松、库存偏高和原料降价影响下,磷铵价格仍有下跌风险。三季度一铵 国内开工率为 54.17%,平均日产量 3.25 万吨,同比小幅上升,短期供给端平 稳运行,但库存呈上升趋势。目前一铵理论成本为 1650 元/吨,成本面下降较 多,价格预计仍有下降风险。磷酸二铵也呈低迷行情,三季度后国内秋季市场 开启,价格下滑,市场观望情绪加重,进入四季度后市场进入需求淡季。国际 市场上,受印度半岛高困存的影响,出口行情低迷,全年磷酸二铵市场仍将以 下行为主。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价差持续扩大,相关企业盈利将大幅改善。产品价差的变 化能够直接反映相关企业盈利能力变化趋势,从 2019 年 Q3 的价差均价同比来 看,磷铵一铵-磷矿石-液氨-硫磺价差同比增长 61.02%,二铵价差增长 7.28%, 下游利润显著增加,利好相关公司盈利能力。中长期来看,国内供给侧改革和环保政策持续都会继续收缩供给端,行业内中 小企业难以恢复产能,磷肥行业资源整合将持续进展。伴随着稳定的国内市场 需求,磷肥价格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出口方面,随着 2020-2021 年全球磷肥大 厂产能扩展和大量投产,我国磷肥国际竞争将加剧,出口需求将受到一定程度 影响。从库存周期来看,目前阶段化工行业将逐渐由主动去库存进入被动去库存阶段, 磷肥行业也有望迎来本轮库存周期的景气上行阶段。目前化肥行业整体开工率 在去产能的影响下逐渐降低,但是库存水平没有显著下降,磷肥行业仍处于主 动去库存周期,下游需求持续低迷。主动去库存的下一阶段就是被动去库存, 上一轮库存周期上行自 2016 年 1 月开始,这一阶段往往是化肥周期反弹的时 期,预计磷肥将会迎来量价齐升的局面。湖北是磷化工大省,疫情加速行业景气上行湖北是磷化工大省,疫情直接影响产业链供给 2020 年年初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传染性强,湖北省是全国重灾区。截止 2 月 10 日 24 时,全球范围内疫情已波及全球 4 大洲,共计 25 个国家,国内疫情波 及全国 34 个省市,病例超 100 个的省份达 21 个。根据国家卫健委报道,截止 2020 年 2 月 13 日 24 时,全国累计确诊病例 63851 例,其中湖北省累计确诊 病例 51986 例,占比达到 81.4%,是全国疫情防治的重灾区。为控制省内疫情 传播,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要求省内各类企业不早于 2 月 20 日 24 时前复工,复工时间显著晚于全国其他地区。湖北省内磷化工产品在全国产能中占比最大。据 BAIINFO 统计,湖北省的磷化 工产业占全国比重最大。其中磷矿石产能占到全国 40%,磷酸一铵产能占比约 为 38%,磷酸二胺产能占比约为 20%,黄磷、磷酸、草甘膦产能占比都在 10% 到 20%之间。2019 年,湖北省磷矿石产量占全国 38.1%,磷酸一铵产量占全 国 36.8%,磷酸二铵产量占全国 30.7%。我们预计本次疫情对磷化工产业链影 响最大,如果复工时间推迟或者交通运输受到限制,将对国内磷化工品供需产 生较大影响。对于磷化工产业链上市公司来讲,新洋丰的主产地分布在湖北,主要有荆门总 部、钟祥基地和宜昌基地,其中公司在湖北荆门和湖北钟祥都布局了一体化生 产基地,同时布局从磷矿石到复合肥的全产业链。湖北兴山县磷化工公司总部 建设在湖北宜昌,其下属全球最大的兴山磷矿也位于此。当前湖北地区磷矿尚 未开采,企业计划在 2 月中旬后恢复开采,下游磷复肥企业目前主要以消耗前 期库存和回运前期订单为主。疫情抗癌药中含有磷元素,利好相关磷酸企业 此次新冠病毒的主要预防和治疗药物中都有磷元素参与,利好相关磷酸企业。截至目前为止,暂时还没有专门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得到有 效证明,但是通过医学专家的努力研发,已经有几款药物被认为可能对此次病 毒的防控治疗有帮助,正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其中瑞德西韦是目前最受关注的药物,三氯氧磷是该药物合成中必备的物质。瑞德西韦为核苷类依赖的聚合酶竞争性抑制剂,在这个药物合成时利用三氯氧 磷巧妙地将几个有机官能团结合在一起,可以干扰病毒合成。瑞德西韦是美国 上市企业吉利德科学公司的在研药物,在前期体外细胞和动物实验中显示出对 多种冠状病毒(SARS、MERS 等)有较好的抗病毒活性。近日我国学者报道, 瑞德西韦在细胞水平上对 2019-nCoV 有较好的活性,但在人体应用前仍需严谨 的临床试验评价。 2 月 4 日,瑞德西韦药物抵达中国,开始开展治疗 2019-nCoV 的三期临床试验。2 月 6 日,首批感染者已经开始用药。除了瑞德西韦外,本次新冠病毒的其他主要几款抗病毒药物中都有磷的参与。比如磷酸氯喹,展示出了非常好的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活性,在药物中三氯氧磷 起到了药物中间体合成作用,磷酸起到成盐作用。磷酸奥司他韦用于甲型和乙 型流感的预防,目前也用于部分新冠病毒肺炎病例的治疗。磷酸在这个药物中 主要参与了成盐的作用,强化人体的吸收作用。国内磷酸企业有参与抗病毒药 物原材料的供给,比如国内澄星股份下属企业具有三氯氧磷生产装置。一号文件保障春耕行情,农药化肥进入景气周期 2020 年 2 月 5 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 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 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释放了鲜明的政策信号。一是压实各级责任。强化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要求各省市 2020 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要保持基 本稳定。二是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保障农民基本 收益。三是调动地方抓粮积极性。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优先安排农产品加 工用地指标。四是加强技术服务。抓好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推广统 防统治、代耕代种、土地托管服务模式,推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文件明确了 粮食产量指标,通过补贴奖励政策强化了农化产品的下游需求。化肥下游需求受农作物影响具有显著周情性,3-5 月春耕化肥需求旺季。化肥 是一个季节性行业,主要受到下游农作物种植周期的影响,节后春耕开启序幕, 下游出现不同程度的备货,我国不同地区受气候影响春耕时间不同,总体处于 3-5 月之间,刚性的农药需求加上疫情导致的交通不便,对当前磷肥市场供需宽 松的局面产生一定的改善。非洲遭遇严重蝗灾,目前已进入印度地区,造成农作物严重受损。2020 年 1 月 20 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提醒中东地区的蝗灾可能对周边地区造成灾害。起源 于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索马里这些东非国家的蝗灾正在快速扩散,目前处于 威胁的国家包括非洲的肯尼亚、索马里、中东的也门、沙特,和亚洲的印度和 巴勒斯坦。根据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此次蝗灾是东非近 25 年最严重的一次, 蝗虫数量已经增长了 6400 万倍,蝗虫在肯尼亚等国家摧毁了数万公顷农田。 蝗虫一路向北向东从东非进军至中东,目前已抵达印度,其中蝗虫灾害等级已 达到了最高级别“危险”。印度和巴基斯坦受灾对全球农作物影响较大,棉花、高粱和小麦等农作物受影 响最严重。非洲、中东等国家本身粮食产量在全球占比就较少,主要影响的还 是印度和巴基斯坦。2019 年受灾地区产量全球占比较高的农作物有棉花、糖、 高粱、小麦、花生和菜籽。其中受灾地区棉花产量占比达到 31%,糖和高粱在 在 25%左右,从出口角度看,主要受影响的农作物为花生和棉花。印度 2018 年水稻其出口占比高达 32.9%,棉花出口产量占到世界的 15.2%。从印度受灾 区域来看,印度西北部种植着全国 60%的油菜籽,如果蝗灾持续,可能影响印 度全国的油脂供应。蝗灾不仅可能影响全球农作物供应和价格,同时从预防意 识上提高了国内农药的潜在需求量,东非蝗灾整体利好化肥农药板块。投资建议我们对磷化工整个产业链进行了梳理,经过国内外对比,国内磷化工行业经历 近 30 年的高速发展,已迈入成熟期和资源整合期。从量上看,我国磷矿石多而 不富,从质上看,国内磷化工由粗放式发展逐渐向高质量、环保化发展。该阶 段最大的特点就是供给端收缩,行业增速放缓但集中度快速提高。受益于供需 改善带来的周期上行,龙头公司将加快扩展市场份额,保持远高于行业的增速。磷化工行业的长期大逻辑,是围绕环保供给收缩和需求刚性增长导致的供需关 系改善。供给端:近些年我国政策层面重视磷矿石资源,环保力度加大,国内 供给端持续收缩,未来中小企业复产难,行业供给难以大幅回升。世界磷肥新 一轮扩产产能集中落地期已过,未来短期新增产能有限。需求端:磷化工产品 需求随着社会发展将刚性持续增加。国内磷矿需求短期下降,但是随着行业产 能清出和下游需求回暖,价格将平稳运行;环保政策下黄磷下游磷酸盐需求有 所下降,但国内高端磷酸盐快速发展,草甘膦需求平稳;磷肥作为刚性需求, 受益于农产品周期底部上行趋势影响,整体需求有望稳中向上持续回暖。此次疫情和蝗灾作为催化剂,有望推动磷化工行业周期继续回暖。疫情和蝗灾 两个事件引起市场对磷化工供给和需求端可能受到扰动的担忧。湖北省内磷化 工产品总体国内占比超过三成,非洲蝗灾可能影响全球粮食供应,有望支撑农 产品价格上涨,利好国内农药化肥需求。我们认为磷化工行业在周期底部,无 论是供给侧还是需求端发生扰动,都有可能推动磷化工行业继续周期回暖。 我们看好磷化工行业景气周期上行,推荐行业内具有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的龙 头公司:新洋丰(磷复肥年产能 800 万吨)、澄星股份(黄磷产能 18 万吨)、 扬农化工(农药,草甘膦产能 3 万吨)。……(报告来源:国信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为推动德阳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按照市领导批示要求,市经信局近日组织召开《磷化工行业及德阳昊华清平磷矿有限公司发展前景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分析论证会。论证会邀请了磷化工行业、安全和环保相关专家以及省经信厅,市国资委、市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能源集团、德阳昊华清平磷矿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会。会上,市发展集团介绍了《报告》编制背景情况;昊华清平磷矿介绍了企业发展情况和下一步发展规划;专家通过德阳磷化工产业现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等方面对我市磷化工产业及昊华清平磷矿发展进行了分析论证,提出了安全、环保要求和建议;与会相关部门就德阳磷化工产业存在的问题、园区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防护等方面,与专家们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研究。下一步,市经信局将围绕应对论证意见提出的问题,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做好德阿生态经济产业园扩区调位、化工园区建设认定等工作,指导企业做好技改升级和未来发展规划,鼓励龙头企业做强做优,推动德阳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来源:德阳市经信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磷酸铵(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富含大量的氮、磷元素,整体养分含量丰富,较易吸收,是极为优质的氮磷复合肥。现阶段DAP(磷酸二铵)、MAP(磷酸一铵)已经占据了主要的磷肥市场,合计占比达到85%以上,是磷肥的主流产品。DAP(磷酸二铵)、MAP(磷酸一铵)合计占比超过85%我国低浓度磷肥应用较早,主要包括过磷酸钙(SSP)和钙镁磷肥(FCMP);高浓度磷肥发展于90年代初,并在2000年后得到快速发展。高浓度磷肥是指五氧化二磷含量在20%以上的磷肥,包括磷酸一铵(MAP)、磷酸二铵(DAP)、重钙(TSP)、硝酸磷肥(NP)等。磷酸铵(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富含大量的氮、磷元素,整体养分含量丰富,较易吸收,是极为优质的氮磷复合肥。现阶段DAP(磷酸二铵)、MAP(磷酸一铵)已经占据了主要的磷肥市场,合计占比达到85%以上,是磷肥的主流产品。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供需持续下滑磷酸一铵又称磷酸二氢铵,主要用作肥料和木材、纸张、织物的防火剂,也用于制药和反刍动物饲料添加剂,在我国磷酸一铵在飞亮中的应用较为广泛。2012-2015年我国磷酸一铵产量不断增加,增速有所下降,2015年后国内磷酸一铵产量下滑。近年来,受到行业亏损、环保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磷酸一铵的开工受限,产量下降,加之磷铵的主要原材料磷矿石被国务院批复成为战略性矿产,国家对磷矿石开采实施长期管制,进一步限制了磷铵的开工。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累计生产磷酸一铵1672.7万吨,同比下滑3.75%,我国磷肥产量自2017年起连续三年收缩。此外,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调控目标,到2020年,我国磷肥产能达到 2400万吨,产能利用率提升至79%。未来我国磷肥行业原料结构将持续改善,产品结构进一步升级。从需求来看,磷酸一铵是我国磷肥市场两大主要高浓度磷肥之一,近年来,磷酸一铵的表观消费量波动变化,2019年我国磷酸一铵进口量为2.08万吨;出口量为239.09万吨,依托产量计算2019年我国磷酸一铵表观消费量较2018年下降至1435.69万吨。磷酸二铵是一种高浓度的速效肥料,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土壤,特别适用于喜铵需磷的作物,作基肥或追肥均可。磷酸二铵用作脲醛树脂胶黏剂的固化剂,配成20%水溶液,固化速度最慢。还用作添加型阻燃剂。若于天然橡胶乳液中加入少量DAP,能有效地消除胶乳中的镁离子,不致降低硫化后天然胶乳的拉伸强度。2012-2019年我国磷酸二铵产量波动变化,至2019年,中国磷酸二铵产量为1441.83万吨,同比减少7.10%。从需求看,2013年后,我国磷酸二胺的表观消费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变动,2019年我国磷酸二胺产量为1441.83万吨,出口量为647.68万吨,而当年的进口量仅为1.68吨,计算得到磷酸二铵表观消费量为794.15万吨。MAP挤占DAP的市场空间MAP受到复合肥需求拉动影响,将部分挤占DAP的市场空间。根据近年来我国磷酸一铵及磷酸二铵的产量可以看到,初期由于磷酸二铵的含氮量较高,方便直接施用,磷酸二铵的年产量略高于磷酸一铵。然而近年来,磷酸一铵的产量逐渐提升,已经反超磷酸二铵产量,且与磷酸二铵的产量比逐年加大。可以说虽然磷肥整体上会受到国际磷肥市场阶段式的供需错配的影响,需求或有微幅下滑,然而其内部的主要磷肥品种MAP、DAP的变化趋势也不尽相同,MAP受到复合肥需求拉动的影响,市场需求变化相对较小。磷酸一铵区域集中 企业产能分散我国磷酸一铵产能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近三年我国磷肥行业持续出清,供给格局向好。我国超过一半的磷酸一铵产能分布在华中地区,其中湖北省占比最大。在“三磷”整治推动下,磷铵产能持续出清,据百川资讯统计,2019年至今我国长期停产的磷酸一铵产能达378万吨,尚不包含短期检修及限量减产的企业。2019年我国磷酸一铵产能2080万吨,同比下降 5.3%,产量仅为980万吨,不及2017年的一半。随着落后产能持续出清,我国磷酸一铵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2019年前四大生产商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26%,其中新洋丰磷酸一铵产能达180万吨/年,位居全国第一。磷酸二铵企业产能集中磷酸二铵行业前10企业产能占比超过90%,前4大企业产能占比66%。贵州磷化集团产能最大,占比为26%,云天化次之,占比24%。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磷化工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据瓮安县人民政府网消息 4月16日,由农工党贵州省委专职副主委黄惠玲率队的调研组赴瓮安调研磷化工产业发展情况。黔南州政协副主席、农工党黔南州工委主委解竞,瓮安县政协主席陈博,瓮安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县扶贫办党组书记孟先锋,瓮安县政协副主席龙继锋等领导陪同调研或参加座谈。调研组一行先后到金正大诺泰尔化学有限公司、贵州芭田生态工程有限公司、源翼磷系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走进企业展厅、中央控制室等地实地参观调研,通过听取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环保措施、资源匹配、政策落实、产品市场,详细了解瓮安县磷化工产业发展现状、资源优势及企业技术改革创新、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情况以及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座谈会上,孟先锋介绍了瓮安县磷化工产业发展情况。目前,瓮安共有规模以上磷及磷化工企业22家,形成了以磷矿石、磷系基础工业原料、磷肥为主的工业产品。2019年,瓮安县磷及磷化工产业实现产值94.86亿元,增长34.3%。瓮安县着力于园区规划合理布局磷化工产业,形成了瓮安磷化工产业发展矿山采选区、基础工业园、精细化工区等现有磷化工产业布局发展格局。不断完善产业道路,先后建成了矿山采选区到基础工业园、循环经济区的矿山运输快捷通道、基础工业区内产业大道及精细化工区的港口大道。优化电力要素供给,加快推进瓮安工业园区增量配电试点改革工作。瓮安县还着力于磷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新型磷化工产业链延伸、搭建磷化工高质量发展平台,将继续举办全国磷化工产业发展大会、技术交流大会、黄磷行业绿色工厂评价体系标准研讨会等大型活动。目前,瓮安县以磷及磷化工为依托,以精细化工为方向、以山地组团为载体集中建设好三个百亿级园区。突出改造、落地、建设加快推进100亿级基础工业园建设,突出要素、招商、服务、加快推进首个100亿级精细化工园建设,争取三年内形成100亿级循环工业集聚区,推动瓮安现代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组对瓮安磷化工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调研组认为,瓮安县磷化工产业发展优势突出、技术水平先进,为现代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调研组希望瓮安县要继续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努力打造行业标杆,促进贵州省磷化工产业高速发展。(瓮安县融媒体中心 宋丹)
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贵州磷化集团马场坪化工园区生产装置2019年6月26日,省委、省政府对开磷集团、瓮福集团进行战略性重组,组建贵州磷化集团,标志着贵州磷化工产业向着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迈出重要一步,对更好发挥贵州优质磷矿资源优势,推动磷资源综合开发、高效利用,打造契合贵州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区域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磷化工先锋企业有着重要意义。重组后,贵州磷化集团生产规模达全国第一、全球前三。半年来,贵州磷化集团秉承着“两磷”的各项发展优势,向着打造全球磷化工行业先锋企业目标,稳步前行。2019年,贵州磷化集团实现销售收入超630亿元,工业总产值近300亿元,工业增加值超60亿元。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光亮:用生态优先实现高质量发展专访近日,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独家专访了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光亮。记者:“两磷”合并后,带来了哪些好处?又有哪些挑战?何光亮:目前来看,整合以后的好处有以下几点:从采购环节看,我们的原料采购总量变大,谈判能力变强,采购成本有所降低;从销售环节看,我们对外的生产总量增长,供应能力变强,是市场上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另外,加强了市场协同和资源优化配置,消除了原来两家同质化企业的竞争关系,有利于提升企业整体效益;从生产技术环节看,全方位开展比学赶帮,相互取长补短,对标看齐,部分产品降本增效的成效非常明显。当然,事物都是两面的。两个企业整合后,盘子更大了,驾驭的难度也自然而然增加了,比如两个独立法人的合法合规运行与协同、当前磷化集团的脱困发展、产品产业的转型升级紧迫等,还需要付出更多的智慧和辛苦指数来加以解决。困难虽然很多,但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充分发挥优势,努力克服困难。我们将用更大的韧劲、更细的工作,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企业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创造更多更好效益,带领集团全体员工共同开创美好的明天。记者:贵州磷化集团如何实现“打造全球磷化工先锋企业”的发展目标?何光亮:下一步我们要充分利用“两磷”整合后带来的优势,全力做好自身发展,并带动行业进步。我们提出的目标是打造全球磷化工先锋企业,这种先锋性既体现在高质量发展上,也体现在对社会起到的示范效应上。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我们认为拥有先进的企业文化至关重要,我们正在组织力量对“两磷”过去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进行提炼总结。我目前想到的有四个方面——坚韧,创新,开放,共赢。坚韧是指在企业发展历程中,要有坚韧的毅力才能克服困难。当前企业整合过程中正遇到重重困难,唯有不轻言弃、坚忍不拔,才能战胜困难;创新是企业的灵魂,要体现在全产业链每个环节上,最终落实到提升产品产业的竞争力上;开放的本质就是要善于学习,保持空杯心态,放眼世界,择善而从;共赢是企业经营的基本价值观,我们认为,要尊重合作伙伴的核心利益,才能实现自我的核心利益。记者:贵州磷化集团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何光亮: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新时代企业必须回答的问题。高质量发展应包含两个内涵:就是生态文明与高效益、高效率。效益我认为是一个企业最根本的本分,而生态文明则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责任的体现。具体到贵州磷化集团而言,大概一年要开采1700万吨磷矿石。利用这些矿石,我们考虑在3年到5年之内,努力将现有工业产值水平翻一番。我们认为,通过科学技术创新,管理、商业模式、两化融合等方面的创新,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因此,贵州磷化集团成立后,我们提出以磷资源为核心要素,挖掘产业链共生耦合价值,形成磷及磷化工、氟硅产业、煤化工、绿色新型建材、生产型服务业、资产管理五个板块,实现由传统制造业向中高端制造业和生产型服务业的转型。目前,我们的煤化工技术采用世界上先进的技术,比如合成氨,此外还做出了八九种其他价值较高的化工产品。其次我们还做出了氟硅化工板块,很快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氟资源供应商。我们计划用3到5年时间,将贵州磷化集团打造成为营收超千亿元的行业领军型企业,打造成为全球磷及其共伴生资源高效利用的一流企业,打造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一流企业。记者:您提出要将磷石膏建材产业打造成为贵州绿色新增长点,理由何在?何光亮:按照省委、省政府对磷化工产业“以渣定产”的要求,贵州磷化集团正加大力度探索磷石膏资源的综合利用方法。通过大量调研,我们对磷石膏生产建材这一路径充满了信心。这条路径既能大量消纳磷石膏,又能将磷石膏建材做出更高价值。首先是石膏做建材有很多优势,一是具备防火、保温、隔热、隔音、质量轻等优良特性,这就决定了它能生产出优质建材,且磷石膏建材的辐射标准低于欧洲标准0.5的系数,仅为0.3到0.4,这显示出磷石膏建材更健康。二是磷石膏在生产过程中,经高温处理后释放的只有水蒸气,无碳排放,真正实现绿色环保加工。三是磷石膏可以循环利用,加工无碳排放过程,节能环保优势明显。另一方面,通过科研攻关,磷石膏建材防潮性不佳、强度不够等弱点和短板已得到有效解决。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石膏建材市场占有率低,发达国家石膏建材的人均占比达20%以上,但我国只占3%,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只要我们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丰富产品结构,就一定能够获得好的回报。2019年第三季度,贵州磷化集团的磷石膏建材项目已开始陆续投产。2020年,贵州磷化集团将在息烽开始投产无纸面石膏板,可有效改善过去纸面石膏板在防潮、防火方面存在的短板。我们深信,一旦多效、高端的石膏建材能大力投产,磷石膏的消纳将不是问题,同时还将成就一个新的绿色产业。贵州磷化集团产品包装装置故事一31亿元!瓮福集团完成市场化债转股2019年12月27日,贵州磷化集团旗下瓮福集团市场化债转股完成相关工商变更登记,引进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芜湖信达瓮福一号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四大债转股实施机构,增资价款31亿元全部到账,实现了瓮福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下降8.4%,年节约财务费用10%以上,标志着历时一年多的瓮福集团债转股圆满落地。“这是瓮福集团优化资本结构、提升竞争力、对接资本市场的关键一步,是瓮福集团建成投产以来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贵州磷化集团改革发展进程中里程碑式的大事件。”贵州磷化集团董事长何光亮说,这必将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磷化工行业领军型企业发挥重要作用。2018年9月,瓮福集团正式启动市场化债转股工作,通过聚焦转型升级资金需求、提升盈利水平和市场信心、对接资本市场等目标,深入研究国务院关于降低企业杠杆率等有关文件精神,研究部署通过市场化债转股方式助力集团做强做优做大。同时由于分立重组、债转股、对接资本市场等工作是一个前后衔接、紧密相连的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环节多、事项杂。瓮福集团专门成立债转股及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5个专业小组,确保该项系统工程的高质量完成。贵州磷化集团马场坪工业园区故事二近20亿元投资!贵州磷化集团5个重点项目落地2019年12月31日,贵州磷化集团2020年重大投资项目集中开工,投资近20个亿实施5个重点项目,标志着该集团“一核心五板块”战略规划的正式落地。此次集中开工5个项目,分别是40万吨/年工业级食品级磷酸PPA项目,2×3万吨/年无水氟化氢项目,年产120万吨建筑石膏粉、3000万㎡无纸面石膏板、100万块石膏模盒工业装置系列建材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增加工业产值35亿元以上。据了解,此次实施的40万吨/年工业级食品级磷酸项目,是贵州磷化集团向磷精细化工转型的重要基础性、控制性工程,可进一步巩固当前公司全球最大的湿法净化磷酸供应商地位,在提升市场话语权的同时,为下游高端精细磷酸盐产业发展构筑技术和市场门槛。实施的2×3万吨/年无水氟化氢项目,是贵州磷化集团依托掌握的磷矿伴生氟资源回收利用大型商业化核心技术,与开磷板块优质资源嫁接,规划建设的3套9万吨项目中的两套,第一套3万吨装置即将在2020年一季度建成投产,未来,将在国内形成25~30万吨、海外布局20~25万吨产能,共计50万吨/年无水氟化氢产能,打造全球最大、最具竞争力的战略性氟资源供应商。磷化集团已将磷石膏新型绿色建材作为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板块之一,此次实施的是3个具有代表性的磷石膏建材项目,未来贵州磷化集团将在全面落实“以渣定产”要求基础上,将其打造成为新的效益增长极。“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涵盖精细磷化工、共伴生资源开发以及磷石膏‘以渣定产’产业化价值化利用等未来转型升级发展方向,其中的核心关键技术和市场营销能力都经过了充分检验,兼具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贵州磷化集团公司董事长何光亮在致辞上表示,项目投产后,将有效改变当前贵州磷化集团特别是开磷板块“一肥独大”的单一产业结构,增强“造血”功能和应对市场波动能力,对公司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和走出困境将发挥关键性作用。自2019年6月26日贵州磷化集团组建以来,该集团积极谋划自身转型升级和产品产业结构调整,主动应对传统磷肥严重过剩和市场持续垮塌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提出“一核心五板块”:以磷为中心,以肥料、工业、食品、电子、医药为五个磷资源应用板块。贵州磷化集团20万吨α高强石膏生产装置故事三贵州磷化集团:把磷石膏建材做成贵州绿色经济增长点磷化工产业是贵州的优势产业,然而每生产1吨磷酸将副产4至5吨磷石膏。长期以来,贵州处理磷石膏的方法主要为安全环保堆存、井下填充和生产建材。数据显示,目前贵州省磷石膏总储量已达1.2亿吨,其中贵州磷化集团储量占80%以上。2018年,贵州率先在全国出台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的政策,将磷石膏产生企业消纳磷石膏情况与磷酸等产品生产挂钩,进一步推动了磷石膏综合利用步伐。要想可持续,必须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经过20余年不断探索,贵州磷石膏综合利用之路逐渐清晰,目前已形成建材、化工、农业、井下充填四大领域。从利用量最大、技术成熟可靠、可开发价值高等因素考虑,磷石膏建材已经成为贵州磷石膏综合利用的重点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本身磷石膏资源的丰富,贵州磷化集团在选择磷石膏建材为突破口,积极探索贵州绿色经济新的增长点。”贵州磷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光亮说,磷化集团通过近两年的时间,已经基本建立磷石膏建材产供销体系,已经拥有年产石膏砂浆140万吨,石膏条板360万平方米,石膏切块35万平方米,石膏自流平砂浆20万吨的能力。然而磷石膏发展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还有一些不良因素。长期以来群众对磷石膏建材产品的误解,市场上出现的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以及价格体系的不健全等情况的存在,对磷石膏建材的快速推广应用形成各种阻力。“新型建材进入市场必然有一个被市场所接受的过程,而我们相信石膏作为新型建材会被市场所接纳。”何光亮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石膏建材市场占有率还比较低,国内人均占比只在3%,我们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现在紧抓技术创新的优势,把供应端的可靠性做好。”何光亮表示,这个可靠性不仅表现在磷石膏建材产品数量上可观、产品上丰富,更是在质量上可靠,成本上更低,服务上更优。据统计,2019年,贵州磷化集团实现磷石膏消纳656.17万吨,消纳率65.12%;已建成石膏抹灰砂浆、建筑物内隔墙、石膏模盒等适合市场的磷石膏产业化产能,对应可处理300多万吨磷石膏,一批新的石膏建材产品将在2020年陆续实现投产和推向市场。来源:贵州日报作者:管云 王霁雯 刘小明图片由贵州磷化集团提供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金公司,贾雄伟、傅锴铭)一、资本开支三阶段:无序扩张、聚于龙头、再上台阶我们将 2011 至今化工行业的资本开支分为两个阶段:1)无序扩张:2011-2015 年期间整体 银行信贷规模增长较快以及化工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化工企业数量持续增加,行业资 本开支无序扩张;2)聚于龙头:2016 年至今,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行业落后产能逐步淘汰, 同时环保安全政策、投资规模等层面提高行业准入壁垒,化工企业数量不断下降,行业资 本开支低速增长或负增长,而龙头企业基于高标准的环保、安全能力,完善的一体化产业 链以及持续推进产业升级等,盈利能力明显提升且现金流充裕,叠加民营大炼化准入放开 吸引资本加入,2016 年至今化工行业资本开支向龙头聚集现象明显。第一阶段:2011-2015 年化工行业产能无序扩张,行业下行周期较长2011-2015 年化工企业数量明显增加,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9-2013 年银行信贷 规模扩张背景下资金容易获得,同时化工生产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以及各地区对化工项目 环评审批等相对宽松,化工行业进入壁垒相对较低,2011-2015 年期间化工生产企业数量明 显增加,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导致化工品产能快速扩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12-2015 年我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固定投资增速分别为 31%/17%/11%/3%;2015 年底我 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生产企业数量近 2.5 万家,较 2011 年初增长 16.5%(+2,342 家)。从 具体化工品看,2011-2016 年期间我国 MDI、环氧丙烷、己二酸、氨纶、PTA、乙二醇、甲醇产能年均复合增速超过 10%,有机硅、钛白粉、涤纶长丝、粘胶短纤、醋酸、味精产能 年均复合增速超过 5%。2011-2015 年产能无序扩张,行业下行周期较长。2011-2015 年期间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 快速增长,产能无序扩展现象明显,主要是:1)化工行业新进入者较多,化工生产企业数 量持续增加;2)上市公司资本开支增速从低速增长到负增长,而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 快增速,化工品产能呈现“发散式”扩张,行业竞争格局恶化;3)化工品产能快速增长导致部分化工品供应过剩。由于化工行业无序的资本开支,导致行业下行周期较长,2011-2015 年期间化工价格指数趋势下行,化工行业利润率逐步下行后处于低位。第二阶段:资本开支向龙头集聚,民营大炼化异军突起多种因素约束化工行业资本开支增长受环保政策、资金等多种因素约束,2016 年后化工行业投资进入低速增长阶段。2015 年以 来国务院、工信部、发改委以及各地方政府等先后出台多项关于化工园区、化工产业发展 的环保政策,通过环境容量、环境准入、化工园区认定、以及强化环保标准约束和提升资 金门槛等提高化工项目投资门槛和淘汰落后产能,深入推进石化和化工行业供给侧改革。 受环保政策、资金等多种因素约束,2016 年以来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处于低速增长 甚至负增长。龙头企业盈利增强、现金流充裕,为加大资本开支奠定基础2016 年以来龙头企业盈利增强,现金流充裕。2015 年供给侧改革以来,环保及安全标准提 升导致化工品及其上游中间体和原料等供应收缩,处于化工品生产成本曲线右侧的小产能 生产成本明显提升,进而推升化工品边际成本和价格;龙头企业基于较高的环保和安全能 力、工程化能力,完善的一体化产业链优势,以及较好的成本控制能力等,生产成本相对 平稳。龙头企业与小产能之间成本差距的拉大,导致化工品生产成本曲线逐步陡峭化,龙头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2016 年以来龙头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大幅提升,中证细分化 工成分股(50 家市值较高的代表性化工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占全部化工上市 公司的比例不断提升,充裕的现金流也为龙头公司的资本开支奠定良好基础。民营大炼化准入放开吸引大规模资本进入国家对民营大炼化准入放开吸引大规模资本进入。2014-2017 年,国家准入了一批由民营企 业牵头的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包括恒力大连长兴岛 2,0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浙江 石化 4,0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和盛虹连云港 1,6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恒力项目 和浙江石化一期项目分别于 2019 年 5 月和 2019 年 12 月全面投产,我们预计盛虹项目将于 2021 年底投产。民营大炼化项目由于较高的杠杆和盈利能力,项目投产后实现了较高的 ROE。 这一批获得大炼化项目准入的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公司规模和利润上了一个大台阶;我们 认为在实现几百亿元每年的现金流回流后,这些公司有能力撬动下一个大炼化项目和多个 大型化工项目。轻烃资源可得性。相比于国内炼化项目的严格控制,轻烃裂解项目的批复较为容易,PDH 项目的审批权在地方,2013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 月,国内已经投产 14 个 PDH 装置,我们 预计 40 套以上的新装置在建或在前期规划中。得益于全球丙烷贸易大市场的存在,以及 PDH 项目较好的回报率,在沿海建设 PDH 装置成为很多化工企业切入烯烃大化工的理想选 择。乙烯项目的审批难度相比 PDH 较高,选址限定在大型石化基地。对乙烷裂解制乙烯项 目而言,由于原料乙烷单一来自美国,在国内设立乙烷裂解装置需要打通从北美管输、液 化、航运、国内码头接收等一系列流程,相比丙烷裂解制乙烯难度更高。资本开支向龙头集中,促进竞争格局优化及加快成长2016 年以来资本开支向龙头企业集中,行业竞争格局优化。由于化工项目投资的环保和安 全标准、资金等门槛提升以及环境容量指标等的限制,2016 年后化工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 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但是化工上市公司的资本开支快速增长,而且龙头上市公司由于较高的环保和安全能力和充裕的现金流支持,以及民营大炼化准入放开和轻烃资源可得等吸 引社会资本加入,龙头企业资本开支增速加快,行业资本开支向龙头企业集中的趋势明显。 龙头企业加大资本开支使得其产品产能扩增,叠加行业落后产能逐步淘汰,多数化工品行 业集中度提升,行业竞争格局优化。我们梳理了 18 种化工品 2016 和 2020 年前五大企业产 能占比数据,2020 年 DMF、味精、有机硅、己二酸、草甘膦、氨纶、粘胶短纤、涤纶长丝 等多数化工品行业集中度提升明显。资本开支助力龙头企业加快成长。基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行业、化工上市公司以及代表 化工龙头的中证细分化工的资本开支增速、营收增速及利润总额增速数据对比,2016 年以 后龙头公司基于其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大的资本开支规模,营收和利润增速领先于化工行 业和化工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基于其核心竞争优势、盈利能力和较高的资本开支规模实现 了加速成长。第三阶段:龙头资本开支规模再上台阶,优质公司向全球化工龙头迈进我们将未来三年化工行业的资本开支分为第三阶段:未来三年国内主要化工龙头企业均有 大规模资本开支的计划,我们预计将继续推动龙头企业加快成长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 些优质的龙头公司有望向全球化工龙头迈进。中国是全球最大化工市场,为诞生全球化工龙头孕育机遇中国化工行业营收、资本开支位居全球第一,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根据欧洲化工协会统计, 2018 年中国化工企业资本开支 871 亿欧元,2008-2018 年资本开支复合增速 10.6%,全球领 先的资本开支规模及增速推动中国化工市场份额持续扩大,2018 年全球化工品销售额 3.35 万亿欧元,其中中国化工品销售额 1.2 万亿欧元,占全球化工品销售额的 35.8%,是全球最 大的化工市场,巴斯夫预计到 2030 年中国在全球化工市场的份额将扩大至近 50%。中国化工企业迈向全球龙头具备市场基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场,但是呈现典型的 “大而不强”格局,2019 年全球化工品销售额前 50 的化工企业中,仅中石化、台塑、中 国石油、恒力石化、先正达及万华化学 6 家中国企业,这是中国化工行业目前发展面临的 短板但也孕育着机遇,我们认为依托于中国庞大的化工市场体量,未来将会有一批优秀的 中国化工企业不断做强做大,崛起成为全球化工龙头企业。“碳达峰、碳中和”不影响产能向优势企业集中的趋势2019 年化工行业碳排放量占比约 6%。从化工品消费结构看,化工品生产中石脑油及煤炭 消费量较高,其中煤炭既是原料,也是主要能源供应之一。从化工品制造过程看,涉及碳 排放的主要是:1)能耗排放,主要是设备运转需求的电力投入,以及维持产品生产环境的 蒸汽投入;2)反应碳排放,以煤气化为例,主要是碳转化率较难达到 100%,以及难以完 全转化成有效气体成分(CO+H2)。我们测算 2019 年化工行业碳排放量占中国约 6%,其中化 工行业中甲醇、合成氨、乙烯及丙烯等重要产品合计碳排放占化工行业约 60%。“碳达峰,碳中和”基本不影响产能向化工优质龙头集中的趋势。近期“碳达峰、碳中和” 议题得到市场广泛关注与讨论,我们认为:1)能源消费总量仍将适度增长支持经济社会发 展;2)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推动能源绿色转型是未来的主旋律。我们 预计工业部门在新技术没有突破之前,将继续以节能减排为主要任务,碳达峰前化工行业 新增产能将继续向上,“碳达峰,碳中和”不影响产能向化工优质龙头集中的趋势。我们认 为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理解:1)我们认为未来化石能源将作为重要生产要素制约新增产能,新增产能将集中至低能耗/ 低排放的龙头企业,减排技术成为扩产重要壁垒。我们认为在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 要求下,化石能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将成为制约行业新增产能的重要瓶颈,生产要素将 进一步向低能耗、低排放的龙头集中。在高能效、低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目前龙头企业仍 具有明显优势。2)产能和能耗减量置换将成为发展趋势。根据内蒙古《关于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 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征求意见稿)》,内蒙古 2021 年全区能耗双控目标为单位 GDP 能 耗下降 3%,能耗增量控制在 500 万吨标准煤左右,能耗总量增速控制在 1.9%左右,单位工 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4%以上。焦炭、电石等高耗能产业不再新增产能,确有必要建设的须在 区内实施产能和能耗减量置换。 3)多数化工品减排压力相对较低。从总量看,目前石化化工行业碳排放量仅 4-6 亿吨左右, 排放量和减排压力远低于钢铁、水泥等行业;从子行业看,目前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 电石法 PVC 及煤制油等碳排放量较高,但多数子化工品碳排放系数仅有 1-3,排放量相对较 低。先进能效、碳效将成为优势,未来 3-5 年成为行业资本开支重要时间窗口。我们预计在 2030 年实现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的发展背景下,化工企业不仅新上产能难度提升,存量 产能都将面临能效和碳效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具备先进能效和碳效的一线石化化工龙头有望脱颖而出;同时我们认为未来 3-5 年可能将成为化工行业大规模资本开支 的重要时间窗口,未来几年有大规模资本开支计划的企业将占据明显的优势。龙头资本开支规模加大,优质公司有望崛起成为全球化工龙头我们梳理了未来三年资本开支规模较大的 20 家基础化工和 9 石化上市公司的资本开支规模 及主要投资项目情况。资本开支是化工制造业成长的核心投入要素之一。化工行业作为中游生产制造业,土地、 厂房机器和设备等是企业核心生产要素之一,企业通过资本开支构建长期资产,能够使产 能不断上台阶,因此资本开支是化工企业发展和成长的基础,而企业资本开支的产出效果 可以通过 ROIC 等盈利指标直观体现。化工各领域龙头核心竞争优势强,历史投资回报率较高。基于产品优势、产业链一体化及 工程化能力下的成本优势、规模优势等,聚氨酯、煤化工、钛白粉、农药、染料、食品和 饲料添加剂等化工各细分领域龙头公司盈利较强,2016-2019 年 ROE 和 ROIC 等指标领先于 化工上市公司平均水平,部分公司盈利指标远超上市公司均值水平。中长期核心竞争优势稳固+大规模资本开支驱动,龙头企业有望继续加快成长。基础化工板块,我们预计万华化学、宝丰能源未来三年资本开支有望超过 500 亿元;华鲁 恒升、鲁西化工、龙蟒佰利、中化国际、玲珑轮胎、华峰化学、合盛硅等公司未来三年资 本开支规模有望接近或超过百亿元;金禾实业、扬农化工、利尔化学、广信股份等公司未 来三年资本开支规模有望超过目前(3Q20)净资产的 60%。各领域龙头公司投资方向主要 是聚焦在原有产品产能扩张、产业链延伸以及向新材料、高端材料等领域的延展。石化化工领域,我们预计 9 家公司未来三年资本开支均有望超过 150 亿元,其中荣盛石化、 恒力石化、东方盛虹资本开支有望超过 1,000 亿元,恒逸石化和桐昆股份资本开支有望超 过 500 亿元,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大炼化项目、聚酯产业链、烯烃及下游材料配套项目。二、重点子行业资本开支2.1、MDI:全球新增产能向万华集中,低成本扩张增强万华成本优势低成本完成烟台园区技改扩能,MDI 龙头地位进一步稳固,未来三年内新增产能仍看万华。2 月 25 日万华发布公告完成烟台化工园区 MDI 装置技改扩能,从原有的 60 万吨/年增至 110 万吨/年,低成本扩建进一步增强成本优势,稳居成本曲线最左端,此次技改后万华全球产 能合计 260 万吨,市占率达 27.3%。未来三年,除 Covestro 漕泾 2021 年有 5 万吨/年破瓶颈新增产能外,2024 年前海外企业无其他扩产投放计划;而万华宁波园区 30 万吨/年技改 产能及福建园区 40 万吨/年新增产能预计在 2023/2024 年前后达到投产状态,将视市场需 求投放,全球新增产能仍看万华。同时,公司通过收购康乃尔和 Chematur Technologies AB (瑞典国际化工)100%股权,确保 MDI 等核心技术不外泄;又于2021 年 1 月以 4.2 亿元 收购中国化学子公司华陆工程 30%股权(华陆参与万华 MDIHDITDIPC 多个项目技术开发、 工程设计、流程管理等环节),进一步夯实技术壁垒,降低技术扩散风险,稳固龙头地位。疫情冲击下,万华逆势扩张,强资本开支支撑公司未来成长动力。自 2020 年初开始的疫情 仍未在全球范围内消弭,国内需求复苏强劲,海外巨头受到疫情冲击及不确定性,纷纷缩 减资本开支,万华依旧逆势扩张,福建基地 MDI/TDI 装置、烟台乙烯二期高端聚烯烃、尼 龙 12、柠檬醛、眉山改性塑料、PBAT/ BDO 一体化项目及 PLA、PC 一体化项目、新能源锂 电池项目等将持续打开公司成长空间,未来 3-5 年维持年资本开支 200 亿元,推动盈利再上台阶。2.2、钛白粉:龙蟒佰利成本竞争力最强,全球新增产能向国内龙头集中龙蟒佰利钛白粉成本竞争力、盈利能力全球领先。龙蟒佰利具备钒钛磁铁矿-钛精矿-钛白粉 完整的产业链,子公司龙蟒钛业拥有国内较大规模的钒钛磁铁矿资源,2017/18/19 年钛精 矿产量分别为 79/80/86 万吨;同时循环经济优势显著,通过利用联产法生产技术,相互嫁 接钛白粉等系列产品生产工艺,形成了完善的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并且开发硫氯耦合技术, 在实现为氯化法钛白粉提供原料的同时解决了硫酸法钛白粉工艺的废酸处理和石膏堆存问 题。受益一体化产业链及循环经济优势、规模化优势等,龙蟒佰利钛白粉生产成本远低于 竞争对手,钛白粉盈利能力全球领先。2010 以来全球钛白粉主要新增产能集中在中国。2019 年全球钛白粉产 能 869 万吨,中国钛白粉产能占比接近一半。2010 年以来全球新增产能基本集中在中国, 2019 年我国钛白粉产能约 400 万吨(有效总产能 380 万吨),较 2010 年产能翻倍。目前龙 蟒佰利钛白粉产能 101 万吨,仅次于科慕(125 万吨)和特诺(110 万吨)位居全球第三。全球钛白粉新增产能向中国龙头企业集中。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目前对国内新建硫酸 法装置存在一定限制;氯化法钛白粉由于技术壁垒高、投资规模大,并且先进技术基本被 海外企业垄断,国内自主开发能力较为薄弱,虽然国内规划建设氯化法钛白粉产线的企业 较多,但我们预计成功投产的不确定较大。龙蟒佰利是国内唯一掌握大型沸腾氯化法钛白 生产技术的企业,目前具备钛白粉产能 101 万吨/年,我们预计公司焦作二期 3 号线 10 万 吨/年氯化法钛白粉产能有望 2021 年底投产,云南基地 20 万吨/年钛白粉产能有望 2022 年 底投产,公司规划十四五期间钛白粉产能将突破 150 万吨,将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钛白粉 供应商。中核钛白主要以硫酸法产能为主,目前具备 33 万吨/年钛白粉粗品产能和 40 万吨 /年钛白粉成品产能,公司规划在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扩增钛白粉粗品和成品产能。2.3、氨纶: 景气高涨,龙头加大资本开支计划行业景气度快速修复,2021 年氨纶行业景气度有望维持高位。2020 年 8 月至今,氨纶价格 从 2.85 万元/吨上涨至当前的 6.2 万元/吨,突破上一轮景气周期 2011 年高点。产品价格的 持续上涨,导致行业扩产加速。然而新增产能集中于 2021 年末至 2022 年投放,我们预计 今年行业景气度维持高位。2015 年至今氨纶行业供应格局变化整体分为三个阶段,未来可能形成双寡头格局。氨纶行业在 2014-2020 年的七年下行周期,行业格局不断洗牌,供应端也发生较大变化。2015-2018 年是一个群雄逐鹿的阶段,在此阶段除了华峰、晓星、新乡扩产外,华海、奥神、越华等 企业也在持续投资。2019-2020 年行业寡头初现,华峰、晓星、新乡、泰和加快做大做强, 一超三强格局基本形成。展望十四五,华峰重庆拟在重庆新增产能 30 万吨,晓星拟在宁夏 新增 36 万吨,我们预计行业未来可能逐步形成双寡头格局。投资强度差异大,华峰远低于同行。我们梳理了近年来氨纶项目的投资状况,单吨投资额 从 1.5 万元/吨到 5.1 万元/吨,若以十年折旧计算,则年度成本仅折旧一项就高达 3000 元/ 吨。华峰化学重庆基地与集团共享公共配套设施,目前扩产成本大幅低于同行,我们认为 公司未来将继续维持现有的规模及成本优势。2.4、农药:龙头企业加大资本开支,中长期成长确定性强农药企业的成长主要依托原有核心产品扩产能,或者不断丰富产品种类等方式。农药行业 由于产品种类较多,多数农药产品市场规模较小,难以支撑企业通过单个品类做大规模, 仅草甘膦、草铵膦、麦草畏等大品种除草剂以及康宽、拟除虫菊酯等大品种杀虫剂市场规 模较大,并且部分品种需求增长前景较好,能够支撑企业做大规模。沿着单一品种扩产能的模式能够使得企业竞争优势随着规模扩大不断提升,但是跨品种的扩张模式,需要企业 具备较强的化学合成能力、工程化能力、成本竞争能力。扬农化工、利尔化学、广信股份 等龙头企业基于较强的合成能力、工程化能力、研发能力以及围绕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模 式等,能够结合核心产品扩产能以及丰富产品种类等模式不断成长,因此随着龙头企业的 资本开支加大,我们预计龙头企业中长期有望实现稳健成长。扬农化工优嘉三、四期项目合计投资近 45 亿元。公司总投资 21 亿元建设的优嘉三期项目 中功夫菊酯、氯氰菊酯、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产品均已稳定达产,逐步开始贡献利润。 公司优嘉四期项目将投资 23.5 亿元扩增拟除虫菊酯、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氟啶胺等原有 品种产能以及新建 6,000 吨硝磺草酮、1,000 吨虱螨脲等产品。同时扬农化工已变更为先正 达控股子公司,我们预计先正达集团每年对外采购原药超过 200 亿元,2019 年扬农化工向 先正达集团销售产品金额仅 12.2 亿元,占先正达集团对外采购额的约 6%。得益于扬农化工 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水平,以及先正达集团体系内扬农化工原药供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我们新项目的建设将助力公司持续成长。利尔化学在建及拟建项目合计固定资产投资近 38 亿元。利尔化学近年来围绕草铵膦相关产 业进行了多基地布局,其中广安基地一期项目草铵膦、丙炔氟环唑已经建设完成,氟环唑 暂时推迟。此外广安二期围绕核心中间体 MDP 及下一代产品 L-草铵膦进行了布局。荆州基 地是老工艺亚磷酸三乙酯的重要供应商,未来升级搬迁改造后将围绕磷化工继续深耕。广 安利华是公司和科迪华合资,围绕氯代吡啶类类产品布局的一个基地。我们测算公司未来 三年合计资本开支将达到 37.8 亿元。广信目前在建中间体及原药项目众多,三年资本开支有望达到 40 亿元左右。邻苯二胺技改 项目已经验收完成,我们测算可以增厚利润 3000 万元以上;对邻硝基氯苯二期有望于 1H21 投产,我们测算该项目将增厚利润 5000 万元以上;30 万吨氯碱项目有望于 2021 年一并投放,我们测算该项目将增厚利润 6500 万元以上;热电及码头项目今年将逐步运营,我们测 算该项目将增厚利润 4000 万元以上;噁唑菌酮已经试产,我们测算该项目将增厚利润 1.3 亿元左右。原药方面,我们预计肟草酮、噻嗪酮、茚虫威等有望于 2021-2022 年逐步投放, 此外公司嘧菌酯、康宽等产品也有远期规划。我们测算,公司三年期维度资本开支将达到 40 亿元。2.5、煤化工:煤炭指标成为稀缺资源,获批煤化工项目价值凸显2015 年后重点地区煤化工项目受到严格限制。2015 年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重点地区煤 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浙江、河北及广东省珠三 角等重点地区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压减过剩产能、提高煤炭等能源利用效率直接减少煤炭 消费,2015 年以来山东、江苏及浙江等化工大省严格限制新建煤化工项目。山东省煤炭指标向重大项目和高效清洁利用企业集中。在煤炭消费总量继续压减的趋势下, 2020 年 4 月山东省发布《关于印发山东省能耗指标收储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通过收储能源消费指标、煤炭替代指标、煤炭消费指标等方式腾挪出煤炭指标,以破解山 东省重大项目落地能耗指标瓶颈制约,在有限指标的约束下,山东省煤炭指标逐步向重大 项目和对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龙头企业集中。内蒙古加快推进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2021 年 2 月,内蒙古发改委等部门起草《关于确保 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征求意见稿)》提出:1)将控制高耗能 行业产能规模:20201 年起不再审批焦炭、电石、PVC、合成氨、甲醇、乙二醇、烧碱、纯 碱等项目;2)提高产业准入标准:新建高耗能项目在满足能耗双控要求的前提下,工艺技 术装备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能源利用效率须达到国家先进标准。华鲁恒升:1)德州基地定位高端化发展:公司规划德州基地未来将围绕新材料板块延伸拓 展以及提高效率等方向发展,目前德州基地所在化工园区大约 5 平方公里土地面积,16.7 万吨/年精己二酸项目已于 1Q21 投产,我们预计己内酰胺及尼龙 6 切片等新材料项目将于 2021 年中期到年底投产,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建成后公司德州基地仍有 2,000 多亩空余 土地,我们预计未来德州基地仍有百亿元以上投资规模。2)荆州基地打开成长空间:基于 荆州基地便利的铁路、水路运输条件,便宜的地价、水价,以及贴近需求市场等,我们认 为荆州基地综合条件具备优势,能够复制公司在德州基地所建立的煤化工核心竞争优势。 荆州基地一期将投资百亿元以上规模建设尿素、醋酸及有机胺系列产品,我们预计有望于 2023 年底前投产,我们认为荆州基地有望再造一个华鲁,将打开公司远期成长空间。宝丰能源:投建内蒙 400 万吨/年烯烃项目,掀起新的发展续篇1)公司具备煤矿-焦炭-聚烯烃-精细化工的全产业链布局,成本优势明显。公司 2005 年成 立以来,依托宁东煤田优质资源,不断延伸自身产业链,已打造成型焦化、烯烃及精细化 工三大产业链的发展格局,成为国内一体化的煤化工龙头,并且高度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以及卓越的成本控制能力带给公司明显的竞争优势。截至 2020 年底,公司有煤炭产能 750 万吨/年、焦化 400 万吨/年、甲醇 400 万吨/年、聚乙烯 60 万吨/年、聚丙烯 60 万吨/年、 苯加氢装置 10 万吨/年、焦油深加工装置 30 万吨/年、碳四深加工装置 20 万吨/年和重碳四 异构装置 12 万吨/年,受益于全产业链布局和精细化的经营策略,公司聚烯烃等产品成本 优势明显。2)持续资本开支,助力宁东基地全产业链布局继续完善,焦炭和烯烃产能进一步扩张。煤 矿:公司红四煤矿 2020 年 10 月正式投入试运转,公司煤炭自供率将提升至近 70%。随着 红四煤矿(240 万吨/年)的正式投产,后续马莲台煤矿(360 万吨/年)采矿区安全改造项 目的完成,以及丁家梁煤矿 90 万吨/年煤炭产能的陆续释放,公司煤炭总产能未来将提升 至 840 万吨/年,原料供应将获得充分保障。焦炭:公司在建 300 万吨/年煤焦化多联产项目,公司计划 2021 年底投产,建成后焦化产能达到 700 万吨/年,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独立 焦化企业之一。烯烃:三期 100 万吨/年烯烃项目正处于建设中,我们预计 2022 年底投产, 除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势外,碳三以上组分的利用将继续降低公司烯烃成本。3)卡位乌审旗优质原料煤资源,有望复制宁东基地成功经验,未来成长性获保障:公司公 告拟于内蒙古扩建 400 万吨/年煤制烯烃示范项目,计划投资 673 亿元,项目选址同属能源 化工“金三角”的鄂尔多斯乌审旗,使用国家现代煤化工总体规划中的烯烃指标,仍定位 于延伸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我们预计有望复制公司在宁东基地的成功经验,巩固在烯 烃行业的战略地位。中国特有的煤炭资源禀赋下煤基化工品是极具竞争优势的生产路线, 而能源结构转型、煤炭消费总量指标控制,以及煤化工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内煤炭 行业从过去的数量型短缺转变为质量型短缺,适应于煤化工的低硫、低灰分、低微量、高 热值的原料煤资源的稀缺性将逐渐显现。我们理解公司的规模化扩张有效解决了对下一阶 段发展瓶颈的问题,从营收体量和现金流入来看具备了再造一个宝丰的基础,将为公司在 下游高端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的拓展提供更多的投入保障。我们认为公司在高端聚烯烃、 EVA 和针状焦等领域持续发力,未来在规模化和差异化的发展上并行不悖。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3月23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孙志刚到贵州磷化集团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坚定不移推进“以渣定产”,以复工复产为契机,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朝着打造世界一流磷化工企业的目标不断迈进。省领导赵德明、谭炯参加调研。孙志刚在开阳化工公司考察开阳化工公司是贵州磷化集团旗下重要的煤化工产业基地,公司年产50万吨合成氨项目是全省重点建设项目。孙志刚走进项目现场,看展板、听汇报,现场了解工艺流程、技术改造、降本提效、生产经营等情况。孙志刚说,要针对磷煤化工行业下游产品多、产业链长的特点,挖掘产业潜力,加强精细管理,通过技术改造、优化工艺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新建年产3万吨无水氟化氢项目是贵州磷化集团提升共伴生氟硅等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重点项目,年产40万吨湿法净化磷酸项目、磷石膏综合利用系列项目均为贵州磷化集团新开工重点项目。孙志刚现场听取项目建设、技术创新、市场开拓情况,详细了解贵州磷化集团转型升级和磷石膏综合利用、新型建材生产销售相关情况,实地察看项目建设进度,要求开足马力复工复产,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充分利用共生、伴生资源,大力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延伸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孙志刚在贵州磷化集团新建无水氟化氢项目考察调研中,孙志刚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企业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改革发展有关情况汇报,现场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希望贵州磷化集团聚焦主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孙志刚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抢抓复工复产契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精细化工,深入推进“以渣定产”,不断提高磷石膏综合利用率,做到今年磷石膏增量为零,今后逐步减少存量。要大力拓展磷石膏新型建材应用领域,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在复工复产中要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确保防疫安全、生产安全。贵阳市和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调研。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许邵庭 杜朋城编辑 肖慧编审 赵国梁 王璐瑶
一、国内经济逐步恢复,产业链抗风险能力提升1.1、疫情对国内最大的影响已经过去,国内经济持续恢复 国内制造业经历了疫情后,开工逐步恢复,国内化工企业开工也超过往常 年的水平,国内企业在满足国内需求恢复的同时,由于稳定的供货能力, 国内也在承接海外由于开工不畅短缺的产品供应订单。 由于海外疫情影响,国内出口二季度受到较大冲击,而随着国内供应稳定, 以及海外复工复产逐步恢复,我国工业出口交货值在逐步提升,其中纺织 业受到海外订单转移的影响,出口订单迅速提升;而电气机械及器材领域 受到疫情的冲击相对较小,恢复良好,而相比之下家具行业的冲击更大, 仍需一定时间的恢复。1.2、领先企业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加强,中国整体竞争力获得进一步体现 整体来看,我国大中小型工业企业的 PMI 指数本就有一定程度的分化,相比而言,大型企业资金实力更强,规模优势更为突出,具有较强的延伸和 扩展能力,大型企业基本处于高水平的扩张发展中。而我国大中型工业企 业中亏损企业数量增长也低于工业企业行业的平均水平,整体对于风险的 抗冲击能力较强。而同时规模及成本优势也不断强化领先企业的竞争优势, 使其保持更高的产品盈利水平,形成盈利缓冲垫。 继成本因素后,产业链供应稳定将是全球产业布局的另一重要因素。受到 疫情的影响,不同国家恢复速度有明显的差异,疫情的程度不同,各个多 家抗风险的能力不同,对于其本国制造业的恢复也有明显差异。相比之下 国内对于疫情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强,经历了非典疫情后,中国在疫情前期 的管控明显严格,对于疫情的早期控制还是具有明显的效果,后期在海外 疫情爆发后,众多细分领域受到海外冲击较为严重,而国内整体市场空间 较大,基础产业链完整,整体的经济生产调节能力明显较强,在后期海外 细分领域供给不足的状态下,我国的橡胶制品、纺织服装等领域的原料及 制品出口迅速提升,一定程度上承接了海外的产品供应。 中国在经历了环保安全监管之后,整体市场稳定供应能力提升,抗风险能 力增强。在 2019 年 3.21 事故后,我国主要的化工大省皆进行了环保、安 全监管的整治,退城入园工作持续推进,其中江苏省内较多化工企业经历 了环保安监检查,部分企业进行长时间的停产检修,对于部分细分领域的 产业供给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重新定位化工园区,工业企业严格监管检 修后,今年疫情冲击下,江苏省整体化工行业的运行能力有明显提升,淘 汰落后小规模企业,提升园区内企业的良好经营能力,江苏省的工业复苏 水平明显提升,抗冲击能力也较强。 而此前浙江省的化工园区管控相对较为严格,伴随着江苏省、山东省等主 要的工业大省对于省内的环保、安监的治理逐步优化,环保、安监对于稳 定供应的冲击将逐步减弱,随之而来的是更为稳定的产业链供应能力和抗 风险能力,其后环保、安监带来的边际影响将有明显的下降。 我国化工产业实力进一步彰显,在未来承接高要求生产制造环节转移的过 程,我国将同时兼具成本、产业链优势和稳定供应能力: 生产成本优势: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印度的人工成本优势较为突 出,差距持续拉大,虽然整体比较上,印度的用工成本相对较低,但 中国的劳动生产率较印度高出 5 成左右,生产效率更高且具有更强的 生产灵活性。 市场调节能力:中国人口众多,终端需求广泛,巨大的市场空间使得 中国具有更强的容纳能力和调节能力,终端需求的提升带动上游及中游材料领域需求不断提升,中国在发展化工领域兼具市场调节能力和 发展区位优势。 稳定供应能力:经历过环保、安监管理,我国化工行业格局获得进一 步改善,整体的抗风险能力有效提升,具有更强的产品稳定供应能力。 凭借成本优势、市场优势、持续的研发资本投入以及稳定的供应能力,我 国有实力持续承接海外高端制造生产环节,同时不断实现多领域材料端的 国产替代。 而在基础制造业领域,短期疫情的冲击影响或将难以长期持续。相较于高 端制造及高端材料领域,基础制造领域例如纺织服装,低端橡胶塑料制品 等对于技术、员工要求相对较低,产品差异度较小,市场和成本是驱动基 础制造领域进行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而此次由于疫情的影响,部分国家 及地区短期基础制造生产难以持续,短期造成的订单转移在疫情恢复后的 长期竞争中难以长期持续。二、海外需求恢复短期仍将支撑产品出口,我国经济预期将平稳运行2.1、海外需求逐步恢复,短期支撑我国部分领域产品出口 海外经济运行逐步恢复,疫情虽短期影响海外恢复速度,但整体趋势并不 改变。二季度海外疫情最为严重,多个国家的制造业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冲 击,全球供需影响严重,经济生产活动大幅削减,作为多数生产经营活动 的原料或者能源供应的源头,原油价格大幅暴跌。而整体经过 3 季度的调 整和修复,海外主要国家的生产经营情况获得了一定程度恢复。 疫情对于经济恢复的边际冲击持续减弱。三季度,全球各国基本都处于控 制疫情的状态下进行复工复产,疫情在短期确实将有一定程度的反复,但 是经济生产的抵抗力将有提升。以美国为例,美国疫情在四季度开始 呈现回升迹象,但整体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相对有限,而疫苗的成功研制 也将一定程度是减弱疫情后续反复对于海外供给及需求的冲击。美国、欧 盟等零售销售水平基本大幅度恢复,需求持续回升,疫情对于经济恢复的 边际影响在持续减弱。 美国、欧洲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有望整体拉动需求持续提 升。美国抵押贷款利率持续走低,以房地产为主的需求提升有望持续待定 经济复苏;同时欧元区的将保持宽松货币政策,不断带动经济复苏,整体 海外需求有望持续回升。 海外二次疫情冲击边际影响下降,但在疫情影响下,生产经营活动恢 复速度略有放缓。整体来看海外各个国家都不同程度上经历了二次疫情, 多数国家当日新增的确诊病例超过第一次的峰值。各个国家都已经对疫情 有了基本的了解,经历过疫情的冲击后,二次疫情的边际影响有下降, 但整体恢复速度有所放缓。其中日韩等国家对于疫情的控制相对较好,而 欧洲新增确诊人数虽然大幅提升,但是至 11 月下旬也已获得了有效的控制, 美国疫情人数虽然增多,但整体疫情对于美国的冲击相对有限,美国的生 产经营活动在缓慢恢复。 相比之下,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国内的生产经营调节能力相对有限,而整 体的医疗能力相对有限,疫情早期对于经济的冲击较为严重,部分行业还 未获得有效恢复,二次疫情仍然具有较大压力。在全球分工的背景下,印 度、越南等国家近 10 年来凭借人口红利等优势快速承接基础制造行业,成 为全球的主要供应力量,而疫情对于个别行业的影响仍将在短期形成细分 领域的连锁反应,带来供需短期错配,其中印度纺织品、服装等领域,劳 动力密集度高,同时受到上下游产业链的联动影响,生产恢复明显较慢, 因而对全球相关细分领域形成了短期影响。 中国疫情控制相对较好,生产经营恢复水平更高,在细分领域有望承接更 多的全球订单。相比之下,海外疫情的影响仍然持续,较难在短期有效管 控,一定程度的反复或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常态,而经过第一次疫情 的冲击,后续疫情带来的边际影响将有明显减弱,但整体供给恢复在二次 疫情压制下仍显相对缓慢。从我国进出口数据来看,下半年由于海外供给 仍然受到较大影响,我国承接海外短期转移订单提升,带动我国出口 增长,贸易差额增大,而未来伴随海外国家相继以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 回升,海外的需求将逐步恢复,而中国整体供应能力更强,在全球需求逐 步复苏的过程中,有望承接更多的供给订单。2.2、国内投资、消费稳步回升,支撑经济稳步发展 整体来看,化工行业下游需求恢复情况相对较好,汽车、家电行业需求基 本超过疫情前水平,纺服领域仍在修复,农业领域需求相对刚性,农产品 价格提升有望支撑农化需求。 而化工虽然短期受到疫情的影响,一、二季度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 持续下降,但至三季度,化工行业的营收及利润增速已经开始小幅回升, 受到行业景气度恢复支撑,整体行业的盈利能力也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整体来看,疫情对于化工行业最大的边际影响已经过去,随着下游需求的 逐步恢复,化工行业的整体盈利情况逐步改善,行业格局经过疫情的冲击 也有望获得进一步优化。2.3、货币及信用政策宽松空间有限,收益更多依靠业绩提升 全行业整体估值上移,化工行业的估值位于中分位水平。今年受到疫情影 响,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下,市场流动性良好。公司由于上半年受到国内外疫情冲击,生产经营,产品销售受到影响,业绩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同时叠加市场流动性充足,行业整体估值有明显上移。其中化工行业的估 值较年初有明显的提升,行业整体估值位于历史中分位水平。 若后期信用和货币政策不再继续宽松,整体市场的流动性将有一定的减弱, 而今年估值较前期已经有较为明显的提升,预期明年整体估值进一步大幅 提升的空间相对有限,收益率则更多的来自于公司业绩的持续提升,因而 建议关注确定性高,具有持续增长性的细分领域。 化工细分子板块中聚氨酯、其他塑料制品、炭黑等估值水平处于高位,氯 碱、氨纶、石油贸易等估值水平处于低位。从当前值来看,各细分子板块 估值分位数排名前 5 的分别是聚氨酯(34x,75%)、其他塑料制品(53x, 74%)、炭黑(109x,70%)、民爆用品(58x,61%)和氟化工及制冷剂 (172x,61%),排名后五的分别是氯碱(30x,6%)、氨纶(19x,5%)、 石油贸易(43x,4%)、磷化工及磷酸盐(43x,3%)和其他纤维(77x, 2%)。三、疫情短期形成周期波动,龙头企业内在价值获得进一步认可3.1、疫情短期冲击周期运行,建议关注格局相对较好的细分行业 受到疫情的短期冲击,化工行业经历了被动累库、去库的短期波动。今年 上半年短期受到疫情的影响,下游需求受到较大冲击,叠加前期运输不畅, 行业库存被动大幅提升,工业品价格大幅下落,作为化工产品的核心原料, 石油期货价格更是首次跌入负值;而后伴随国内经济的逐步恢复,交通运 输顺畅,国内需求逐步恢复,海外在控制疫情的状态下,需求也有明显回 升,国内化工产品开始进入短期的被动去库存阶段,产品价格大幅上行。 短期的周期扰动需要良好的市场基础加持。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较多 产品由于短期的供需错配,经历了产品价格短期的大幅波动,但整体市场 对于产品价格上行呈现分化。具有较好行业基础,没有库存压力,市场格 局相对较好,具有持续的需求支撑的产品,具有相对较长的持续性,而对 于需求短期回升带来的脉冲式的产品价格变化,难以有效提升周期标的估 值。疫情冲击下,对于价格的周期波动,估值相对理性,对于产品价格上 行的确定性、持续性的要求相对较高。 行业的集中度有进一步提升,企业协同性有所改善。自 2018 年以来,化 学原料及制品行业整体盈利水平略有下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行业内亏 损企业数量不断提升,叠加环保、安监审核严格,行业内小规模企业不断 退出行业,行业内企业数量大幅下降。至今年行业历经了连续两年盈利能 力和增速下行阶段,多数小规模企业难以支撑,逐步退出行业竞争,行业 内价格竞争格局略有好转;同时由于疫情爆发,终端需求或多或少受到一 定程度的冲击,行业整体盈利空间有限,多数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减产, 以控量方式维持基础盈利空间,企业之间的协同性有一定程度的提升。3.2、龙头企业价值进一步显现,广阔的发展空间提升龙头溢价 我国正经历由化工大国向化工强国转型阶段,多年的研发和资本 投入正在持续提升中国化工行业竞争实力。经过过去多年的发展,我国化 工产业持续发展,基础产业链不断完善,产能持续扩充,已经超越北美和 欧盟两大经济体,成为全球第一大化工销售国家,凭借庞大的产业链基础 和市场调节能力,我国化工行业的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 龙头企业经历多轮周期,在发展淘汰中不断强化自身的竞争壁垒。我国化 工行业经历了从无至有,行业历经了粗放式发展时期和供给侧改革的产能 出清阶段,在众多细分领域,行业多次经历了投资扩产——供给过剩——产能出清的多个周期,而现阶段的龙头企业经历了多轮淘汰,不断发展壮 大,构建了产业链、成本、平台等多重发展优势,龙头企业可以不断优化 原有业务的竞争力,通过产业链延伸抵御风险或者进行技术优化降低成本, 形成基础的业绩支撑。 疫情冲击下,龙头企业的竞争力获得进一步认可,更多聚焦公司长期成长。经历过历史多轮经济周期的历练,龙头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在规 模,成本,产业链基础,产品调节,行业影响等多个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国内龙头企业在疫情发生过程中,普遍保持了稳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下 游需求受到冲击后,仍能保证相对良好的公司业绩;在疫情获得逐步控制 后,能够快速的实现业绩修复。 龙头企业具有技术和资金实力,已在原有业务领域构建了良好的竞争优势, 具有更好基础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发展。经过过去的几十年大手笔的 产线布局和产能扩充,我国已经在上游原料、中游加工品、下游产品等方 面具有了良好的产业链布局,在各个环节都获得了有效地突破,实现了从 无至有,由少至多的持续发展。而正是受益于这样完整的产业链布局,我 国化工行业具备了向优质化方向升级发展的基础。而多年来我国化工行业 持续进行大规模的技术研发和资本投入,正逐步由规模化向精细化 高端化方向延伸,实现产业的结构升级。而相比之下,龙头企业经过 历史的积累,在原有布局业务领域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未来也更有基础和实力进行高附加值的产品延伸,延伸产业链布局,依托产品 形成技术附加值输出。 小规模落后企业发展多方受阻,龙头企业仍将持续扩展,进入强者恒强 的正向循环。经历了我国前期的粗放式发展,国内多数细分领域存在众多 小规模企业,环保监管不到位,节省环保成本构建企业盈利空间,而伴随 环保安监逐步趋严,小规模企业想要生存就需要较大规模环保处理设备投 入,进行安全监督改造;想要发展,就需要搬迁至化工园区,通过合理规 划投建优质项目,因而缺少资金实力的小企业未来发展多方受阻。 相反,伴随环保要求逐步趋严,行业逐步进行产能出清,规范化的行业竞 争将有望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的盈利空间,借助多方资源整合,龙头企业 将持续扩充产能,通过资本和研发支出进行产业升级,进一步强化企业的 竞争优势,形成强者恒强的正向循环。 可以说在疫情的冲击下,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再次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企 业经过不断的发展,具有更高的抗风险能力,盈利缓冲垫相对较高。再此基础上,市场将更多的关注企业的长期成长空间:①历史再次验证企业核 心竞争力,在未来获得持续稳定盈利的概率较大;②公司具有更强的抗风 险能力,相比于一般企业具有更长的寿命;③公司已经具有良好的规模、 产业链、技术等方面的基础,可以支撑公司进行多领域,上下游延伸,进 一步带动公司获得持续发展,因而相比于一般企业,公司的业绩成长空间 更大。综合来看,简单考虑贴现模型,公司价值进一步凸显,折现值进一步提升,而短期系统性的风险带来的业绩波动影响对公司核心价值的 影响相对较小。3.3、国有企业潜力巨大,改革焕发新活力 国有企业经营活力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国有企业相比我国整体工业企业 而言,在资金和规模上更具有优势,但在整体经营活力方面仍有很大差距。 相比于整体工业企业,国有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较行业水平低 30%,产成品周转天数高 30%。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率和经营活力仍然低于 行业平均水平,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而近几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换发国有资产活力,虽然仍有 较大的差距,但国有资产创收能力较行业平均水平的差距有所收窄,国有 企业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对标世界一流管理体系,结合数字化转型,数化业务链,优化产业链,提 升大局观。国有企业相比于一般企业,规模大,人员多,涉及的领域产业 较为复杂,在综合管理过程中,层级多而繁杂,发展活力一定程度上被压 制。通过数字化转型,借助网络平台建设,提高信息传输及时性,提升产 业链资源配置效率,在捋顺业务管理链条的基础,优化产业链配置,进一 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扩展发展空间。以化工企业为例,借助数字化平 台的构建,实时监控生产环节高效进行,及时反馈市场最新变化,综合搭 配企业的订单,采购,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有效监管成本节约,提高 运营生产效率。而对标世界一流管理,将传统的企业管理综合落实到企业 长久发展的更多维度,助力国有企业长久持续发展。四、重点关注成长确定性高,市场发展空间大的细分领域4.1、供应链安全引起重视,上游材料供应商获得产业发展机遇4.1.1、胶黏剂——千亿市场空间,高端领域国产替代 伴随全球经济趋缓以及贸易摩擦的抬头,我国胶粘剂行业迎来极佳的发展 机遇。我们认为,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以及下游与材料企业研发合作的 加强,胶粘剂龙头企业将迎来切入中高端领域的契机,调整产品结构、提 升盈利能力将是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 胶黏剂被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材料、汽车与交通运输、电子电器、新能 源等领域。全球胶黏剂市场规模达到千亿级别,中国在全球胶黏剂行业中 具有举足轻重的低位,市场规模约占三分之一。胶黏剂高端市场目前被国 外化工巨头占据,我国新兴产业正在经历着高速发展,一方面给胶黏剂行 业带来井喷式需求,另一方面也对胶黏剂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附加 值、高技术含量胶黏剂的研发已迫在眉睫,这将驱动我国胶黏剂企业的研 发创新和产品升级。 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资源向龙头企业倾斜。我国胶黏剂低端市场的生产 企业为中小型企业,整体产能过剩、利润率低;少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国内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可以生产较高技术含量和较高利润率的 产品,逐步占据了中高端市场;而高端市场主要是国际化工巨头占据,他 们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品牌优势,通过在国内建立合资企业或生产基地, 占据着高端市场。预计未来,随着环保风暴及安全检查的要求,大量的不 在化工园区,不能达到安全标准的胶黏剂企业会持续退出市场。在安全、 环保的政策推动下,我国胶粘剂行业将会逐步向集中格局转变,小而多的 中小型企业将很难在利润率低的低档产品市场中生存,规模化将是未来发 展的趋势。 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国内胶黏剂龙头企业回天新材:1.胶黏剂市场空间超 1000 亿,胶黏剂市场重心往中国转移;2.公司整体通过华为认证,消费电 子领域逐步放量;3.目前主业光伏胶黏剂及太阳能背板业务受益于下游行 业增长。我们预测公司 2020-2021 年 EPS 分别为 0.56 元和 0.7 元,当前 市值所对应 PE 分别为 25.5 和 20.3。4.1.2、 LCP——5G 高频场景持续渗透,市场空间不断提升 随着对 5G 材料的研究热度不断升温,LCP 材料在 5G 天线中的渗透率不 断提升。5G 时代对于天线材料的要求极高,一方面需要满足毫米波对于天 线材料的特殊要求,同时还需要极大程度上缩减天线所占空间。与传统 PI 材料相比,LCP 材料的使用能够降低高频信号在天线传输中的损耗,并且 可以减少天线占用空间。预计 LCP 材料在 5G 天线中的渗透率不断提升。 液晶高分子(LCP)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以液晶相存在的高分子,其特点 为分子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又具有取向有序。LCP 材料性能优异,低介电损耗的优质特性带动 LCP 在 5G 高频信号传输的应用场景中加速应用;良好的挠性材料方便组合设计,满足电子产品小型化的趋势要求;良好的机械 性能将有望拓展 LCP 在工程领域的应用空间。LCP 主要以 LCP 树脂材料 作为主要的下游应用产品,由于应用领域和要求不同,目前 LCP 树脂主要 分为注塑加工产品、薄膜加工产品和纤维产品。 5G 时代对天线材料的高要求加速 LCP 的推广。5G 天线一方面需要满足毫 米波对于天线材料的特殊要求,同时还需要极大程度上缩减天线所占空间。 传统 PI 基材的介电常数和损耗因子较大、吸潮性较大、可靠性较差,因此 导致了高频传输损耗严重、结构特性较差,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高频高速 趋势,LCP 材料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极低,降低高频信号在天线传输中的 损耗,此外,LCP 作为挠性材料,能够有效地将射频前端的同轴连接器进 行整合,减少天线占用空间。2019 年我国进入 5G 手机元年,随着 5G 手 机技术的不断成熟,5G 手机的出货速度有望进入高速增长期,LCP 天线 需求有望进入爆发阶段,带动前端薄膜级 LCP 树脂需求持续增长。 我们建议重点关注最早进入 LCP 研发领域的普利特:1、公司2007 年布 局 LCP 材料研发,具备 LCP 产能 2500 吨,已建立了从树脂聚合到复合改 性的一系列完整的研发与批量化生产体系;2、公司传统主业车用改性塑料 业绩拐点显现。我们预测公司 2020-2021 年 EPS 分别为 0.58 元和 0.59 元, 当前市值所对应 PE 分别为 25.9 和 25.4。4.1.3、碳纤维——自主可控叠加进口替代,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 技术革新推动成本下降,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随着碳纤维技术的进步发 展,一方面,现有产品的成本将逐步降低,下游需求领域有望提高对碳纤 维及其复合材料的使用率,另一方面,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进一步 提高,也将被广泛应用于更多的新兴产业领域,新材料行业将趁着新兴产 业的发展东风起飞。我国政策大力扶持相关产业,对于碳纤维行业的扶持 将加速企业的一体化和规模化发展,推动整个行业的整合。 国内下游应用结构有望持续优化。碳纤维下游主要应用于风电叶片、航天 航空和汽车领域,风电叶片逐步从内陆转向海上,大功率风电机组开始推 广使用,推动叶片轻量化发展;商用客机订单巨大,军用飞机更新迭代, 无人机井喷普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都促进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需求,随 着技术工艺的发展,产品成本的降低将推动更大规模应用。4.1.4、高分子助剂——烯烃投产带来需求持续增长,行业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伴随着下游高分子材料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内烯烃产能的大量投放,我国高 分子助剂行业需求将逐步增长,企业迎来极佳的发展机遇;随着环保的趋 严,行业资源将向有技术和资金优势的头部企业倾斜;随着企业产品种类 的不断丰富,高分子助剂企业有望由单一产品向综合服务供应商转变,产 品多元化扩张,下游客户多元化导入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 高分子助剂在高分子材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几乎每一种高分子材料各 方面性能的实现依赖于相对应的化学助剂,伴随着下游塑料、橡胶、涂料、 纤维、胶黏剂的发展,高分子助剂发展迅速。我国炼化一体化项目快速发 展,乙烷裂解制乙烯和丙烷脱氢制取丙烯项目纷纷上马,煤制烯烃装置建 设如火如荼。根据中国石化联合会统计,预计 2021 年之前,我国将新增 聚乙烯产能 1167 万吨,聚丙烯产能 1535 万吨,这将大大带动高分子助剂 行业的需求增长。 近年来,随着环保趋严,多数中小企业开工不畅,面临生产经营困难,部 分企业逐步被并购,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预计未来,伴随着国内需求的 增加,我国助剂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的契机。生产经营规范、技术先进 的头部企业纷纷通过内生增长或外延并购的方式不断扩张,行业资源将逐 步向头部企业集中。 目前国内助剂企业产品线单一,而国外巨头企业采用的经营策略是与大型 树脂生产商和塑料加工企业紧密合作,共同解决终端用户的生产、经营、 研发等各方面的问题。随着国内企业的不断发展,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国 内企业将逐步向综合服务供应商转型。我们建议重点关注高分子助剂龙头企业利安隆:1、产能扩产带来收入和业绩 增长;2、下游客户多元化导入,未来有望在多个领域持续放量;3、公司 外延润滑油添加剂行业。我们预测公司 2020-2021 年 EPS 分别为 1.63 元 和 2.17 元,当前市值所对应 PE 分别为 26.8 和 20。4.1.5、平板显示材料——产业链加速国产化,平板显示材料掀开新篇章 LCD 产业链正在向国内转移,面板产能高速扩张。过去十年,我国面板显 示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内面板产能超过韩国位列全球第一。根据 IHS 预计,未来五年,全球平板显示市场中大尺寸超高清面板年复合增长 率将超过 25%。 下游需求和国内政策双重驱动,LCD 上游材料国产化进程加速。(1)国内混晶材料行业将率先受益。从产业链利润瓶颈看,液晶产业链中, 国内已经突破上游单晶及中间体技术,产业链下游液晶面板已经向国内转 移,而混晶环节仍受限于国外企业垄断,因此混晶国产化是产业链发展的 必然趋势;从面板厂商成本角度看,混晶国产化提升有较强推动力;从国 内混晶技术来看,国内和成显示、八亿时空、诚志永华对混晶经过多年研 发,在专利、生产、质量控制方面已经追上国外厂商的水平。2018 年全球 混合液晶市场需求量为 757 吨,德国 MERCK、日本 JNC 和日本 DIC 合计 达到了 80%以上,其中德国 MERCK 占比约 55%,日本 JNC 占比约 20%, DIC 占比约 8%,国内混晶产能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全球偏光片市场超过百亿美元,核心原材料 TAC、PVA 进口替代空 间广阔。TAC、PVA 膜是偏光片核心原材料,TAC 膜占偏光片成本 54%,PVA 膜占偏光片成本 16%。目前中国大陆偏光片全球产能占比仅为 21%, 而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分别为 35%、27%、17%,国内偏光片进口替代 空间广阔。(3)新代线加速布局,湿电子化学品需求极速扩张。湿电子化学品存在较 高的行业壁垒,欧美以及、日本市场份额分别为 34%、30%,我国大陆市 占率为 11%,湿电子化学品长期被国外垄断。2018 年平板显示、半导体用 湿电子化学品国产化率为 35%、23%,我国湿电子化学品行业增长空间巨 大。 全球 OLED 产业进入高速扩张期,国内加速布局。OLED 显示面板的产能有限且集中、供应链相对封闭,OLED 面板几乎被 三星和 LG 垄断。我国正在加速布局 OLED 产线,目前主要有和辉、京东 方、天马、维信诺、信利、华星光电等厂商。2019 年 OLED 成品材料占 OLED 材料的 83%,目前我国主要提供 OLED 有机材料的中间体和单体粗 品,在 OLED 有机发光材料成品领域进口依赖严重。目前我国 OLED 中间 体企业已经率先切入全球产业链,将显著受益于 OLED 面板市场的爆发, 进口替代空间较大。4.2、政策推动行业空间大幅提升,关注成长空间大的细分领域4.2.1、尾气催化——国六标准带动需求大幅提升,产业链逐步开启国产供应叠加政策法规驱动,尾气催化产品要求持续升级。近年来,我国在环境治理方 面的力度不断加深,汽车尾气严重影响城市空气质量,成为我国环境治理 的重要方向。进入 21 世纪,从国一到国五,我国不断提升对汽车尾气排放 标准的要求,2016 年、2018 年我国相继制定了轻型汽油车、重型柴油车 的国六执行标准,大幅提升了尾气排放污染物处理要求,成为全球最为严 格的尾气排放标准。尾气催化产品在原有的发展方向上叠加了政策及法规 的驱动力,产品技术要求和使用量都将有明显提升,尾气催化行业将有望 迎来快速发展的风口。 机后处理是目前最主流也是最行之有效的尾气处理方法。目前,控制汽车 尾气排放的主要措施包括机前措施、机内措施和机后措施三种,其中机前 和机内措施技术难度高,减排效果有限,机后措施是目前最主流也是最行 之有效的尾气处理方法。而其中催化剂是净化效果的关键:目前,控制汽 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措施包括机前措施、机内措施和机后措施三种,机后措 施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催化剂是关键。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主要分 为 4 部分,分别为贵金属活性组分、载体、助剂及涂层。 国六标准出台,尾气污染物治理要求大幅趋严。不同于前期国四、国五尾 气排放标准,国六标准不仅在原有检测污染物标准的基础上大幅提升排放 标准,更增加了新的排放检测指标。由于标准的全面提升,原有适用于国 四、国五的尾气催化线路亦需要进行全面升级,汽油车在 TWC 载体的基 础上需要加装 GPF 装置,而柴油车在常规的 SCR 载体的基础上需要联合 DOC、DPF、SCR 和 ASC 四套载体,形成有效的污染物处理。国六阶段,不同类型汽车均需加装催化器,其中重型柴油车需加装 DOC、 DPF、ASC 催化器,汽油车需加装 GPF 催化器。设备加装也带来了尾气 催化材料用量的大幅增长,其中蜂窝陶瓷材料作为催化剂载体需求量增加 约 1 倍,市场空间达到 95 亿;高纯纳米氧化铝作为基础涂层材料需求量将 增加 14776 吨,新增 10 亿左右的市场空间,沸石分子筛由于其在柴油车 的应用突破需求量将增加 7225 吨,新增 20 亿左右的市场空间。同时车用 尿素作为柴油车 SCR 系统工作的易耗品,市场需求有望提升 5 倍以上,年 需求量超过 1200 万吨,市场规模超过 200 亿元。建议关注尾气催化个细分领域企业:车用尿素龙头企业龙蟠科技:①赛道好:市场空间足够大,国六新车带来的需 求增量有望在 5 年内超越 1200 万吨;②基础好:公司的具有良好的品牌 和渠道优势,在产品销售方面结合了经销+直销的模式,从而不断加深对车 用消费品的渠道把控能力;③产能持续扩充,把握市场需求放量机遇,公 司 18 万吨新建产能预期将年底建成,加速在全国构建多区域生产基地,形 成区域及规模优势;尾气催化器供应企业艾可蓝:兼具催化剂配方及涂覆、电控技术、系统配套和 集成能力,整体供应尾气催化器或者一体化的尾气催化装置,公司从轻柴 行业开始逐步向汽油车、重柴领域延伸,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伴随 公司在下游客户的认证逐步提升,公司有望受益于供应链国产化的趋势, 获得快速发展;蜂窝陶瓷载体供应企业奥福环保:国内蜂窝陶瓷载体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其 产品线丰富,不仅实现了汽油、柴油尾气处理双领域布局,也实现了直通 式和壁流式载体的双重技术储备,在瞄准国六标准实施后国内广阔的新增 市场以及进口替代空间的同时,也积极布局海外汽车后市场;已经与国内 多家主机厂以及全球主要催化剂供应商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这将极大的 帮助公司在未来行业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取得先发优势。蜂窝陶瓷载体供应企业国瓷材料:公司多年来主要从事粉体材料领域,其 子公司王子制陶是国内主要的蜂窝陶瓷供应企业,在汽车后市场领域布局 多年,具有良好的后市场基础,而伴随着企业在蜂窝陶瓷领域技术不断突 破,公司逐步布局延伸至国六标准产品,目前母公司在积极进行产能扩建, 有望充分收益与国六标准推行带来的需求快速提升。沸石分子筛供应企业万润股份:公司从事沸石分子筛领域,是全球主要的 催化剂生产企业庄信万丰的原料供应商,伴随国六需求提升,庄信万丰作 为主要的催化剂供应企业,产品需求大幅提升,公司在生产技术,生产成 本等方面具有优势,不仅伴随行业增速提升,同时有望加大在下游客户的 份额,从而带动公司沸石分子筛业务快速提升。4.2.2、可降解塑料——禁塑令逐步推进落实,需求空间有望大幅提升农膜、购物袋及塑料包装是可降解塑料发展的重点领域,未来政策驱动的市场 空间将十分巨大。根据国家的政策要求,一次性塑料用品、包装袋、购物 袋、农膜等产品将是国家禁塑令重点监管领域,也是可降解塑料发展的重 要领域。根据全球的塑料应用领域统计,约有 4 成以上的塑料用品应用于 包装领域,也是产生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根据初步统计,中国目前购物 袋消耗量约为 300-400 万吨;农用膜约 200 万吨;外卖包装类约 200 万吨, 三大领域的总体需求空间就超过了 800 万吨以上,以单吨可降解塑料价格 2 万元计算,替代率达到 30%,预期可降解塑料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近 500 亿元。PLA 和 PBAT 是目前功能性可降级塑料领域的主要材料,伴随政策的逐步落 地,需求有望持续增长。可降解塑料的种类较多,其中 PLA 和 PBAT 是发 展较为成熟的主要的功能性材料,多数可降解材料可作为填充料复合使用。 PLA 为生物基材料,以乳酸作为原料聚合生产,目前生产链条中仍存在较 高的技术壁垒,而 PBAT 是石油基产品,原料来源广泛,技术程度相对较 高,进行产能布局规划的企业相对较多。伴随着国内众多企业相继布局可 降解塑料产能,规模化生产有望逐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进一步推动可 降解塑在应用领域的替换趋势。建议关注具有相关产品布局的企业金丹科 技、金发科技、彤程新材、瑞丰高材等公司。4.2.3、生物柴油——欧盟 REDⅡ带动需求提升,废旧再生属性提升产品溢价碳减排推动生物能源应用,生物柴油获得推广:自《京都议定书》后,欧盟加 紧落实碳减排问题,2003 年,欧洲开始批准发展和使用生物燃料,根据欧 盟先后出台《可再生能源指令》及修改版,要求 2020 年及 2030 年可再生 能源消费比例分别达到 27%和 32%,其中可再生燃料在运输部门的占比需 达到 10%和 14%,生物柴油作为可再生能源逐步获得推广使用。生物柴油原料呈现显著差异,我国主要以废弃油脂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生物 柴油来源多样,从原料主要分为三大类:①豆油、菜籽油等传统油料;② 棕榈树结的棕榈果生产的棕榈油;③废弃油脂。多年来,伴随着生物柴油 的推广使用,全球的生物柴油产量持续提升,2019 年,全球共生产生物柴 油 474 亿升,10 年间生物柴油产量的复合增速达到了 10.3%。政策推动生物柴油添加比例提升,产品供给缺口放大带来市场机遇。随着时间 的逐步推移,众多国家的掺混比例要求也在不断提升,2019 年,欧洲生物 柴油消费量约为 174 亿升,过去 5 年的复合增速为 3.69%,伴随着添加比 例在新一阶段的进一步升级,欧洲生物柴油产能将难以满足燃料添加需求, 生物柴油缺口有望进一步放大,2019 年欧洲净进口生物柴油约 30 亿升, 为我国企业出口以废弃油脂生产的生物提供充足的市场空间。生物柴油使用结构性升级,碳减排优势构建产品环保溢价,废旧油脂为原料的 生物柴油更具发展优势。根据欧盟出台的《可再生能源指令》,以废旧油脂 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享双倍计数原则,可以节约单位成品油中生物柴油 使用量,使得废旧油脂生产的生物柴油和其他油料制生物柴油之间形成了 天然的价格差距。同时 REDII 在提升生物柴油参混比例的同时,设定了第 一代生物柴油的掺混上限和第二代生物燃料的掺混下限,生物柴油添加比 例的结构性调整为废弃油脂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产业链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产品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从而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 我国食用油尚不能自给,但废弃油脂产量约 1000 万吨以上,因而我国逐步发展以废弃油脂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产链条,伴随着地沟油整治行动以 及垃圾分类的推广,我国废弃油脂产业逐步向正规化发展。技术进步及工艺优化促使国内生物柴油品质提升,产品规模化出口带动行业盈 利中枢提升。相比国内,欧美等生物柴油的标准更高,过去受到技术限制, 我国生物柴油主要以自用为主,产品出口较少,随着国内生物柴油技术水 平的突破,国内生物柴油企业开始出口海外,同时规模化的企业建立自身 的成本优势的同时借助规模化供给提升产品的溢价能力,从而形成获得更 高的产品盈利水平。全球多数国家尤其是欧盟国家持续加大生物柴油的推广力度,添加比例持续提 升,带动生物柴油需求量不断提升,收益与碳减排双倍积分及生物柴油的 结构性升级,废弃油脂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具有竞争优势和更大的需求 市场,建议关注国内生物柴油领先企业卓越新能:公司多年以布局生物柴 油及相关延伸产品,通过技术突破和工艺优化,公司产品大量出口海外, 持续进行产能扩建,带动公司业绩持续提升。4.3、产业链重构,行业集中度提升,相关农化标的将持续受益4.3.1、农药行业格局分化,重点关注持续成长的龙头企业 海外巨头并购整合接近尾声,原有供应商亦呈现逐步集中态势。受到创新 难度下降以及终端一体化服务要求提升的影响,2015 年之后,各大农化巨 头的发展压力逐步加大,相继开始酝酿整合,优势互补。从 2017 年开始, 国际农化巨头相继开启了整合之路,通过企业收购合并,各大巨头互补短 板,逐渐进行全品类农化服务的业务布局,目前全球农化巨头的整合逐步 接近尾声,原来的六大农化巨头整合成为四大集团:科迪华(陶氏杜邦农 化资产合并)、拜耳(收购孟都山)、巴斯夫(收购部分拜耳业务)、先正达 集团(整合中国化工和中化集团的资产——先正达、扬农化工、安道麦), 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农化巨头整合带动其原药、中间体供应商逐步集中。随着农化巨头不断整 合,产品的原有供应商亦呈现逐步集中态势,这将带动原药、中间体龙头 企业获得更多巨头客户订单,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我们选取扬农化工、利尔化学、中旗股份、丰山集团、利民股份、广信股 份、苏利股份、先达股份、江山股份、长青股份等十家主要以原药为主的 上市公司,通过分析其财务指标变化来拟合头部农化企业的整体运行情况。 从收入端来看,2016 年之后,十家企业的销售收入保持稳步增长;从归母 净利润来看,2016-2018 年农化行业利润表现较好,2019 年出现负增长, 2020 年三季度之后,头部企业的利润增速由负转正。我们认为 2016-2018 年十家公司业绩的增长更多取决于价格的因素;2019 年-2020 年三季度, 在农化周期下行的背景下,考虑到疫情的影响,十家公司收入仍有 13%以 上的收入增速,归母净利润保持相对稳定,我们认为头部农化企业以量的 增长弥补价的下行,其市场份额持续增长,行业集中度呈现集中趋势。 同样的,从毛利率和净利率来看,十家企业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在 2016 年 之后逐步增长,在 2018 达到顶峰,2019 年受价格因素的影响而逐步回落。 我们认为,未来农化企业的毛利率、净利率仍有下行的可能,但是下行空 间有限。 头部企业逐步去库,且目前处于产能扩张周期。从库存端来看,2020 三季 度库存较 2019 年下滑 7%。从在建工程来看,2020 年三季度在建工程增速58%,较 2019 年有所下滑,头部企业投产的产能正在逐步释放,行业 处于结构性调整阶段,拥有资金优势和规模优势的头部企业纷纷扩产抢占 更多市场份额。 我们看好技术领先、具备一体化产业链优势、研产销全面推进的优质农药 龙头。此外,伴随着产业链转移及海外巨头的兼并整合,我国农药中间体 行业仍然具有较大增长空间,凭借成熟的供应链优势,我们建议关注承接 全球农药生产关键环节转移的国内中间体企业。4.3.2、扬农化工——持续成长的农药龙头.4.3.3、联化科技——医药中间体高速成长,农药进入繁荣发展新阶段.4.3.4、中旗股份——不断成长的小而美公司.4.4、消费升级带来投资机遇,看好代糖、人造肉、植物胶囊等行业发展 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后,投资增速回落,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财富和居民的整体收入大幅增加,个人及家 庭财富的增长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消费意愿,居民消费将从生存型消费向 享受、发展型消费转变,消费升级成为大趋势,看好代糖、人造肉、植物胶囊等行业在消费升级背景下具备广阔发展空间。4.4.1、金禾实业——消费升级叠加持政府推动,代糖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4.1.2、山东赫达——纤维素醚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植物胶囊持续放量。五、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对细分领域的行业冲击:目前海外经历二次疫情,若疫情变化 或反复,将一定程度上影响个别地区的供给及需求,由于全球产业链一体 化布局,若终端需求仍然受到较大影响,或将对下游需求产生持续影响, 进而形成产业链延伸效应; 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原油是多数化工产品的源头,原油价格的剧烈波动会 对延伸产业链产生较大的联动影响; 贸易政策变动影响产业布局:产业全球化发展持续推进,中国同其他国家 的贸易相关政策会极大影响产业链布局和进出口变化,对相关产品的投资 和生产、销售产生影响。(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国金证券)如需完整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官网】。
(报告出品方/作者:广发证券,陈子坤、纪成炜)一、磷酸铁锂助力实现双碳目标2020年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21年需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近日深改委第十八次会议强调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统筹制定 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磷酸铁锂电池以其成本优势应用于新能源行业,需 求将受益于国内“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总体目标。磷酸铁锂趋势回暖,2020年底开始大幅放量。2019年后新出台的补贴政策淡化 能量密度和续航指标,开启了以高安全性、低成本为导向的补贴政策新周期,新能 源汽车逐步回归市场化需求,同时补贴政策的退坡与平价周期的来临迫使企业选择 成本更低的动力电池,磷酸铁锂行业景气度逐渐回暖。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 新联盟,2020全年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24.4GWh,同比增长20.6%,占总装车 量38.3%,同比增长15.6%,是装车量整体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而同期三元电池装车 量同比下降4.1%。分季度看,2020年Q4磷酸铁锂电池共计装车14GWh,同比上升 149.3%,环比上升69.1%,同期三元电池装车量同比仅上升32.3%,环比上升2.2%。 磷酸铁锂装机量占比从2020年初的12.83%提升至53.51%,增长趋势显著。磷酸铁锂助力打造高性价比爆款车型。2020年底以来磷酸铁锂电池凭借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等优势,结合宁德时代CTP、比亚迪刀片、国轩高科JTM等结构创新不 断突破技术上限,降本增效打造从A00级五菱Mini到B级特斯拉Model 3等爆款车型。 2020年9月到2021年2月,宏光mini EV和特斯拉Model 3始终占据销量前二,此外比 亚迪汉EV也基本保持月销前五。磷酸铁锂电池后续配套小鹏G3/P7、长城欧拉R1、 上汽荣威Ei5等车型,有望进一步提高国内装机占比,同时2020年特斯拉、2023年 大众有望先后启动海外磷酸铁锂车型周期,海外客户接受度逐渐提升。磷酸铁锂电池以高安全性、长循环优势成为电化学储能市场的不二之选。国内 储能市场尚处发展初期,应用领域以大型电力储能为主,其中电化学储能增长潜力 较大。据CNESA统计,2019年全球新增已投运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为2895.1MW, 累计达9520.5MW,2019年国内新增装机量为636.9MW,新增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 第一。储能电池的使用场景复杂,对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的要求较高,因而磷 酸铁锂电池相比三元电池更契合储能需求。配套新能源发展,储能市场有望快速增长。储能按照应用场景主要分为发电侧、 电网侧、用户侧。目前国内储能装机以大型电力储能为主,河北、河南、湖北、湖 南、山东、青海等十余个省市对配套比例出台强制要求,风光发电配套储能增长相 对较快。受益于碳中和目标推动,配套风光发电、配套电网服务以及用户用电需求, 储能市场有望快速发展。(1)发电侧:储能可以弥补火电调频响应速度慢的劣势,提高机组运行效率; 也可以与间歇性能源如风电和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配套使用,起到缓和波动和平滑控 制的作用,满足并网要求,同时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弃风弃光”.(2)电网侧:储能除了可以提供调频、调峰等辅助服务外,还可以缓解电网阻 塞,延缓输配电设备扩容升级,减少低效电网投资,提高电网盈利能力。(3)用户侧:储能可以与分布式光伏配套使用,实现电力自发自用从而降低用 电成本,此外还可用于峰谷价差套利,低电价时预先充电,高电价时放电,也可作 为备用电源,在电路故障时保证供电可靠。磷酸铁锂趋势成长,五年十五倍需求空间。动力应用方面,磷酸铁锂电池凭借 成本优势,结合CTP、刀片、JTM等技术创新不断突破上限,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打 开应用空间,打造销量爆款。非动力领域,2020年受5G基站建设加快以及国外家储 市场增长带动,储能锂电池出货同比增长超50%,预计未来五年仍处于高速发展期, 复合增速68%。预计2025年磷酸铁锂材料总需求量可达210万吨,五年复合增速 76%。二、电池:TWh 时代,中国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迈过1000GWh大关,正式进入TWh时代, 中国电池企业凭借磷酸铁锂、CTP技术创新引领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全球竞争力, 加快出海进度。从技术储备来看,宁德时代凭借在结构创新和材料体系上完善的技 术布局获得领先的全球竞争优势,比亚迪和国轩高科分别通过刀片和JTM等结构创 新拓展磷酸铁锂应用范围。国内磷酸铁锂产品不断突破瓶颈。2020年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和比亚迪的磷酸 铁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均达到140Wh/kg,打开乘用车市场应用范围。国轩高科以磷 酸铁锂技术见长,未来结合软包、硅碳负极、JTM等工艺和技术,实验室系统能量 密度有望达到200Wh/kg,而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系统能量密度在刀片电池技术带动下 也将不断上探。磷酸铁锂电池结合CTP、刀片、JTM结构创新不断突破技术上限。(1)CTP(Cell to Pack,无模组动力电池包)技术:将电芯直接集成至电池 包,省去模组环节可以有效提升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宁德时代率先推 出的CTP电池包较传统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高15%-20%,零部件数量减少40%,生 产效率提升了50%,系统成本降低10%,冷却性能提升10%。在能量密度上,传统 的电池包能量密度平均为140-150Wh/kg,CTP电池包能量密度则可达到200Wh/kg 以上。根据搜狐新闻,宁德时代研发联席总裁梁成都在2020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 的介绍,公司计划于2022年实现无热扩散的CTP电池技术。宁德时代CTP电池包现 已配套北汽新能源、蔚来、戴姆勒等车企。宁德时代的CTC(Cell to Chassis)电池技术,即将电池集成至底盘,可视为 CTP技术的进一步延伸。CTC技术不仅对电池进行重新排布,还会纳入三电系统, 通过智能化动力域控制器优化动力分配和降低能耗,目标2030年前完成技术开发。 据乘用车解决方案部总裁林永寿在第五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上的介绍,采用 CTC技术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可减重8%,动力系统成本至少降低20%,续航里程提升 至少40%至1000公里,百公里电耗降低12度。基于宁德时代和长安汽车、华为共同 打造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的合作关系,以及长安新能源规划突破CTV(Cell to Vehicle)、MTV(Mole to Vehicle)关键技术,宁德时代CTC技术有望加快产业 化进度。(2)刀片电池:比亚迪刀片电池改变了电芯排布方式和结构,使得电池包形状 薄而长,采用无模组化设计,电芯长度范围从435mm到2500mm,具有高安全、长 续航、长寿命的特点,与传统电池相比,体积比能量将会增加50%,成本下降30%, 续航里程达到600km,寿命长达8年120万公里。比亚迪磷酸铁锂刀片电池于2020 年3月量产,搭载的首款车型为2020年7月上市的比亚迪汉EV,后续将搭载2021款 唐EV和宋Plus EV以及滴滴定制车型D1等车型。(3)国轩高科JTM(Jelly Roll to Mole)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卷芯到模组集成技术,可大幅降低生产周期及电池成本,同时电池及模组零部件也将显著减 少。据公司介绍,该技术兼具低成本和高成效效率,单体到模组成组效率可超过90%。使用磷酸 铁锂 材料体系 的模组 能量 密度可接 近 200Wh/kg,系 统能 量密 度 180Wh/kg,可达到高镍三元电池的水平,工艺简单易形成标准化模组,具有较强 适应性,可兼容不同模组的尺寸规格。随着上限的不断突破,磷酸铁锂电池应用于更多乘用车客户。在技术不断进步 的推动下,国轩高科磷酸铁锂产品从A00、A0级不断突破至A级车型,顺利供应江淮 iEVA50、北汽EU系列等。宁德时代磷酸铁锂产品结合CTP技术切入北汽EU系列等 车型,2020年起磷酸铁锂电池供应特斯拉Model 3,以125Wh/kg的系统能量密度达 到468km的NEDC续航里程,相比三元版续航提升23km。比亚迪刀片电池供应汉EV 和2021款唐EV,推出滴滴定制车型D1加快外供步伐。经过2017-2019年能量密度快速提升,阶段性满足了消费者的续航里程要求, 2020年开始动力电池行业更加考验降本能力。从成本控制的角度来看,宁德时代、 LG化学纵向产业链一体化和横向跨领域布局最为完善,其次为比亚迪和国轩高科均 拥有全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且领先布局轻型车等应用领域。2019年主流纯电动乘用车续航里程超过350km,与2017年相比明显提升,至 2020年突破400km,最高超过700km,续航焦虑大为减轻,随着电池材料新工艺应用与海外客户拓展取得阶段性成果,产业链红利也由材料环节逐渐向电池环节切换。 动力电池企业通过提升成本与技术的综合制造能力推动出口替代进度,如宁德时代 的CTP和CTC技术、比亚迪刀片电池、国轩高科JTM技术等结构创新以及磷酸铁锂 技术均推动电池成本显著下降,大幅提升中国本土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继2017年最 早宁德时代获得PSA订单之后,2019年以来中国电池企业拓展海外客户进程提速, 孚能科技、比亚迪、国轩高科、欣旺达等企业也陆续斩获海外订单,配套戴姆勒、 丰田、TATA、雷诺日产等车企。从全球市场来看,本土电池企业背靠庞大中国内需市场已崭露头角。根据SNE Research披露,伴随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2017年宁德时代超越日本松 下成为全球第一大动力电池生产企业,销量达到11.85GWh,2018、2019年销量蝉 联冠军,市占率分别达21.9%、27.9%。磷酸铁锂电池打开海外接受度,助推中国电池企业全球市占率提高。2020年以 来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已经陆续启动对国际车企的输出供应,其中宁德时代海外订单 2020年率先起量,2022年迎来交付拐点,国轩高科也开始供货TATA,孚能科技2021 年起供应戴姆勒,其他如蜂巢能源等企业的海外订单进入规模化供应准备阶段。随 着2020年特斯拉、2023年大众开启磷酸铁锂车型周期,磷酸铁锂电池有望打开海外 接受度,推动中国企业全球市占率的持续提高。三、材料:兼具精细与大宗属性,新格局大幕拉开(一)转向大宗化学品,化工思维注入锂电材料锂电材料将逐渐具备大宗化学品属性。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对锂电池需 求的日益扩张,行业即将迈入TWh时代,我们预计2025年磷酸铁锂需求量约为200 万吨级别,接近小型化工行业体量。相较三元材料的NCM5系、6系、8系、9系、NCA 等丰富的产品矩阵,磷酸铁锂材料种类较为单一,且由于材料技术迭代趋于平稳,大宗化趋势使得化工龙头企业得以凭借纵向一体化、横向循环化优势进入磷酸 铁锂行业。(1)钛白粉龙头规模优势明显。根据钛白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9年 国内钛白粉综合有效产能达到384.5万吨,其中硫酸法346万吨,氯化法38.5万吨, 硫酸法前两大龙头企业分别为龙蟒佰利、中核钛白,产能分别达到65万吨和33万吨, 占比18.8%和9.5%。氯化法工艺更为高端,龙蟒佰利以26万吨产能、67.5%的市占 率大幅领先。总体来看,龙蟒佰利作为钛白粉龙头领先优势较大,第二梯队包括中 核钛白、金浦钛业等五家市占率较为接近的企业。2019年全行业产能利用率83.68%, 其中大中型企业产能利用率普遍较高。钛白粉企业不断涌入布局磷酸铁锂产业链。2021年1月30日中核钛白公告拟在 甘肃白银高新区银东工业园投资建设年产5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配套其同一园区的 50万吨钛白粉产能和50万吨磷酸一铵产能。龙蟒佰利于2021年2月19日公告成立新 子公司河南龙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加码磷酸铁锂材料业务。安纳达是安徽省最大 的钛白粉企业,2020年7月31日公告追加投资扩建年产5万吨电池级磷酸铁项目,总 投资约1.3亿元,一期工程已于2021年2月度建成投产,预计2021-2022年磷酸铁产 能分别达到3、5万吨。(2)磷化工产业集中度较高。磷化工是以磷矿石为原料,经过物理化学加工制得各种含磷制品的工业,产品主要包括磷肥、含磷农药、元素磷、磷酸、磷酸盐、 有机磷化物等。根据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数据,国内磷肥产量中44%是磷酸二胺, 41%是磷酸一铵,为主要磷肥。而国内磷肥一梯队龙头企业为云天化和贵州磷化, 2019年的市占率分别为17.2%和15.8%,远高于二梯队企业新洋丰、湖北宜化、湖 北祥云等。根据卓创资讯数据,国内磷酸一铵一梯队龙头为湖北祥云、新洋丰,2020 年市占率分别为11.5%和10.5%,磷酸二铵格局则更加集中,云天化、贵州开磷为一 梯队龙头,2020年市占率分别为21.4%和18.7%。磷化工企业凭借磷源优势展开布局。贵州瓮福(与开磷集团合并为贵州磷化) 年产磷酸一铵和磷酸二胺分别为110和260万吨,是国内磷肥一梯队企业, 2017年 时已具备年产5000吨电池级无水磷酸铁生产规模,2020年二期扩产1.5万吨项目正 在推进。鲁北化工主业为磷铵、硫酸、水泥、复肥等,规模庞大,根据公司官网, 公司目前具备3万吨/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联产3万吨/年磷酸铁项目。(二)前驱体工艺百花齐放,打开降本空间磷酸铁锂行业竞争以成本为核心。磷酸铁锂材料相较三元材料技术难度较低, 投产周期较短,随着下游电池厂商推动行业供给出清,行业竞争逐渐以成本为核心, 高效益、低成本的产品才能拥有终极竞争力。锂源、磷源和电费是磷酸铁锂成本主要构成部分。据德方纳米的招股说明书, 以碳酸锂和前驱体为主的原材料占总成本比例接近70%,磷酸铁锂成本和性能主要 取决于前驱体的材料体系和制备工艺。此外,电费、水费等能源成本也是重要构成 部分,其中用电成本约占总成本比例10%,主要取决于区位,例如云南地区大工业 用电单价低至0.3496元/kWh,使德方纳米位于云南曲靖基地享有较低的用电成本。磷酸铁锂制备工艺百花齐放。根据主流磷酸铁锂企业的情况,可以将生产工艺 分为固相法+磷酸铁、固相法+草酸亚铁、液相法+硝酸铁这三种路线。固相法+磷酸 铁工艺简单,产品克容量较高,但相比液相法物料混合不均匀,且较为依赖磷酸铁 产能;固相法+草酸亚铁路线工艺简单,制成材料压实密度较高,循环衰减较少,具 有较高的挖掘潜力,但生产安全风险较高;液相法+硝酸铁技术能够让物料在溶剂中 均匀混合,产品一致性高,且缓解前驱体供应瓶颈,但生产管控难度较大。工艺路线直接决定生产成本及其下降潜力。草酸亚铁供应链配套不足,使得铁 源成本高于其他路线;磷酸铁制备过程中需要氨水(氨法)或氢氧化钠(钠法)调 节PH值,氨水单吨成本比氢氧化钠更低,但出于环保原因,生成的副产品硫酸铵无 法直排产生环保成本,通过硫酸铵外售可补贴部分后处理成本;液相法采用工业级 碳酸锂成本较低,但使用硝酸后续也会产生氮氧化物副产品,环保要求高,工艺控 制难。磷酸铁锂材料毛利率逐渐走低,降本空间打开将提振行业盈利能力。以德方纳 米为例,伴随碳酸锂价格的持续下跌,行业单季度毛利率和净利率自2019年以来呈 现下滑趋势。随着后续新工艺新产能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企业新工厂电费降低, 贴近上游磷源、铁源,行业成本可能进一步下探,盈利有望扩张。(三)新一轮扩产周期开启,迎接景气趋势行业需求短期快速拉升,磷酸铁锂供给缺口显现。2020年四季度以来随着下游 需求激增,磷酸铁锂材料供需缺口逐渐扩大,叠加上游碳酸锂价格增长,材料报价 进入上升通道,从2020年三季度3.4万元/吨提升至2021年三月的4.85万元/吨,涨幅 幅达到42.6%。我们预计磷酸铁锂材料2021-2022年需求26.5、51.0万吨,至2025 年209.9万吨,而当前有效供应高度不足,尤其前驱体磷酸铁偏化工环节,扩产难度 较大,磷酸铁锂企业自给率难以有效提升。预计短期内供需缺口仍将不断扩大。行业新一轮扩产周期开启。经历了2016-2017年的疯狂扩产和2017-2019年的产 能过剩,2020年起磷酸铁锂材料开启了新一轮扩产周期,以响应下游快速增长的需 求。材料企业中德方纳米于2021年1月18日公告与宁德时代、四川江安人民政府签 署投资协议书,拟在四川宜宾江安县投资建设年产8万吨磷酸铁锂项目,我们预计 2021、2022年产能分别为8、18.5万吨。2021年1月11日富临精工公告,旗下湖南 升华联手宁德时代、长江晨道分别以2.72、0.3、1.64亿元共同增资江西升华,江西 升华将投资6亿元扩产5万吨磷酸铁锂材料,建设期12个月。此外,钛白粉龙头中核 钛白、龙蟒佰利也分别于2021年1月和2月公告加码磷酸铁锂业务。磷酸铁扩产周期更长,供需关系更加紧张。由于客户对金属杂质和磁性物质的 需求标准不断提高,磷酸铁产线水处理能力亟需增强,相关设备均需要更换,扩产 难度较高,周期长于磷酸铁锂材料。2020年8月21日合纵科技公告拟在四川宜宾投 资7亿元建设正极材料前驱体基地,而旗下湖南雅城长沙宁乡二期项目将于2021年 上半年投产,预计产能可达6万吨。除此之外,安纳达子公司铜陵钠源2020年磷酸 铁年产1万吨,2020年7月31日安纳达公告追加投资扩建年产5万吨电池级磷酸铁项 目,总投资约1.3亿元,分2期建设,一期工程已于于2021年2月底建成投产,预计 2021-2022年磷酸铁产能分别达到3、5万吨。旧产能加速整合出清,新产能发挥新优势。2020年12月26日湘潭电化公告参股 公司湖南裕能完成8.98亿元增资,成功引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战略投资者。同日 贝特瑞发布公告,为集中资源聚焦高镍正极、硅碳负极等核心业务,拟向龙蟠科技 或其下属公司出售贝特瑞合并报表范围内的磷酸铁锂相关资产和业务。随着下游电 池企业推动供应商整合,低效益产能加快退出,而随着化工企业等新产能纷纷进入, 磷酸铁锂材料企业将进入新一轮深度洗牌,当前行业主要企业可主要分为专业磷酸 铁锂材料企业、锂电材料企业、化工企业这三类。(1)专业磷酸铁锂材料企业:如德方纳米、湖南裕能、湖北万润等,专注磷酸 铁锂生产,深刻理解全流程工艺,产品品质较好。但成本管控以靠近原材料产地、 在电费较低地区设厂寻求产业链协同为主要方式,比如德方纳米在云南曲靖、裕能 在四川遂宁设厂,结合前驱体自产、技改及技术创新等方法。(2)锂电材料企业:如天赐材料、当升科技、贝特瑞等,由三元材料或电解液 业务转向磷酸铁锂材料,基础研究能力强,在锂电领域耕耘已久,熟悉电化学性能, 能够变现自身技术能力。(3)化工企业:如中核钛白、龙蟒佰利、安纳达等,利用自身循环优势进入, 靠近磷源铁源,一方面节省副产品排放成本,一方面在制造磷酸铁锂时拥有更为彻 底的一体化优势,鉴于磷源一般占磷酸铁成本约30-40%,铁源一般占前驱体成本约 10%,钛白粉企业拥有硫酸亚铁、废酸等原料,磷化工企业则能提供磷酸、磷酸一 铵等常用磷源,成本优势比较显著。钛白粉企业配套磷化工制造磷酸铁锂,可以消纳钛白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酸、 硫酸亚铁等副产品,节省中间环节成本。2021年2月4日中核钛白公告将在甘肃白银 钛白粉产能基础上,建设年产50万吨水溶性磷酸一铵(水溶肥)资源循环项目和年 产5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打造绿色循环产业布局:①废酸循环:磷化工消纳钛白粉 生产过程中的废硫酸和酸性废水,以及工业园区内的液氨,酸性废水用于磷矿除杂, 废硫酸用于制成磷酸,结合液氨制成磷酸一铵,为磷酸铁锂提供磷源;②亚铁循环: 硫酸亚铁为磷酸铁锂带来铁源,大大降低综合处理成本。钛铁矿元素丰富,降低磷酸铁锂生产额外掺杂成本。磷酸铁锂生产时通常用高纯度磷酸铁作为前驱体,大多由矿石经过一系列除杂工序获得,为提高产品电化学 性能,往往需要掺杂Mg、Mn、Al和Cr等元素。而钛铁矿中含二氧化锰、氧化铝等多 种杂质,利用钛铁矿或其生产后的废料生产磷酸铁锂,能够减少除杂、掺杂重复工 序,从而降低成本。磷化工企业则可以凭借磷-氟综合开发带来的成本优势,向下延伸产业链拓展磷 酸铁锂业务。磷矿石含氟量约2%-4%,磷肥生产过程产生的大量含氟气体(主要是 四氟化硅)会产生巨大的环境污染,将四氟化硅气体用水吸收生成氟硅酸,也仅仅 是把废气转化成废水。少数有实力的磷肥企业能将氟硅酸转化成氟硅酸钠,然而副 产低浓度盐酸又形成了二次污染。磷化工配套氟化工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多氟多开发的氟硅酸钠法制冰晶石联产优质白炭黑生产技术,该技术以氟硅酸 为原料生产高分子冰晶石,可以同时解决氟化工资源瓶颈和磷化工的环保问题,降 低磷化工企业的综合成本,使其得以用更低的磷源成本向下延伸产业链,开发磷酸 铁锂材料。磷-氟化工配套建设的模式已经在多家企业验证,比如贵州瓮福引入瑞士 技术,回收氟硅酸加工成无水氟化氢,云天化拟与多氟多投资3亿设立合资公司,生 产无水氢氟酸(中间产品)联产优质白炭黑、六氟磷酸锂和电子级氢氟酸生产装置 及配套设施。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十四五”行业发展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传统化工行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传统化工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1.1发展成绩和突出问题(一)传统化工研究范围:化肥、氯碱、轮胎、农药、纯碱、精细化工(二)传统化工行业地位:1)2019年,传统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石化化工行业的20%,利润总额1725亿,占石化化工行业利润总额的35%。2)我国是世界传统化工行业大国,化肥、纯碱、烧碱、PVC、农药等份额均占世界排名第一。传统化工产业成熟,除钾肥因国内资源不足而接近一半依赖进口外,其他主要传统化工产品均在世界占有领先位置,部分产品高比例出口,满足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产品需要。2019年,磷肥行业产品出口率30%,农药行业产品出口率65%,轮胎行业产品出口率40%,染料行业出口率30%。重点传统化工产品全球市场份额(三)传统化工行业“十三五”取得成绩1)提质增效成果明显。①淘汰落后产能成效大,化肥行业尿素产能(实物量)净减少1395万吨,磷铵产能(实物量)净减少174万吨,电石产能净减少500万吨;②膜(零)极距电解槽所占的比例提高到约88%;③湿法磷酸精制产能已达到约75万/年(折100%P2O5),成为磷肥企业多元化的重要方向;④氮肥原料结构优化,先进煤气化产能比例提高到37.2%。合成氨工业消费增长显著,年均增速高达16%;⑤纯碱行业全卤制碱技术在江苏井神、江西晶昊等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⑥我国农药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得到了明显改善,环保型农药制剂达到65%;⑦环保型涂料、助剂等精细化工产品比例达到35%,绿色轮胎比例达到40%。2)化肥行业提前实现零增长。①“十三五”以来,我国化肥消费总量呈下降趋势,提前实现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农发〔2015〕2号)。2019年,化肥表观消费量共计5686万吨(折纯),相比于2015年累计下降8.2%;②氮肥、磷肥表观消费量在五年前即进入下降通道,产量受出口缓冲作用,“十三五”开始进入下降通道。2015-2019年,我国氮肥产量下降17.28%,磷肥产量下降11.9%。3)氮肥行业产能结构优化成效显著。①截止2019年底,氮肥、合成氨、尿素产能分别为5428万吨(折纯氮)、6619万吨(实物量)、6668万吨(实物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10.3%、12.1%、17.3%,行业去产能效果十分显著。“十三五”以来,氮肥行业新旧产能更替加速,间歇式固定床合成氨产能缩减了近1500万吨,缩减约40%;同时期,总产能下降700万吨左右。2019年中国共有尿素企业106家、合成氨企业数量218家,五年累计下降约50%。企业数量减少、产业集中度提高,行业发展质量明显改善;②截止到2019年底,国内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产能4938万吨,占总产能的74.6%,是合成氨产能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以非无烟煤为原料的合成氨产能2718万吨(实物量),占总产能41.1%,较2015年提高12个百分点。4)氮肥拓展化工品等消费领域,产能过剩程度缓解。①2019年氮肥表观消费量约3433万吨,合成氨表观消费量为5867万吨,相比2018年增长3.0%,是连续三年下降后的首次上升。合成氨下游消费整体呈现“减肥增化”的转型趋势,即农业消费量缓慢下降、工业消费量逐年增长。②2019年占合成氨消费比例约为67%,农业消费领域中下降最快的为尿素和碳铵,近五年年均降幅分别为9%和21%。合成氨工业消费近年增长显著。受惠于环保治理不断加强,车用尿素和电厂脱硫脱硝领域的消费增长最快,近五年年均增幅均超出50%。其次己内酰胺、三聚氰胺、脲醛树脂等化工新材料方向也显著拉动了合成氨消费增长,近五年年均增速在10%以上。氮肥工业消费情况5)氮肥出口数量下滑明显,国际竞争处于劣势。据海关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出口氮肥584万吨,同比增长24.2%,其中出口尿素494万吨(折纯)。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氮肥出口国家,包括尿素、磷酸铵、硫酸铵等氮肥主流产品。“十三五”以来,我国氮肥呈现出口逐年下滑的趋势。自2015年出口达到历史最高值、成为全球第一大肥料出口国后,我国氮肥出口量一直下降,2019年是2015年后首次出口上涨。从2019年出口数据看,中国出口流向在亚洲的销售明显增多,主要流向印度、韩国。6)磷肥行业消费负增长。①按照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统计,我国磷肥产量由2015的1795万吨降低至2019年的1582万吨,下降12%。我国磷肥表观消费量持续降低,由2015年的1245万吨降至2019年的1092万吨,下降了近12%,充分说明我国磷肥行业已经实现了消费负增长;②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取得积极效果,使得行业由整体亏损的边缘转为略有盈利。但是在2019年受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行业效益大幅下滑,跌至2015年以来的最低点。2015-2019年我国磷肥行业产销情况7)磷肥行业结构化和资源综合利用效果明显。①湿法磷酸装置升级,到2019年湿法磷酸精制产能已达到约75万吨/年;②磷矿伴生资源利用取得长足进步,2019年磷肥副产物氟化物产能达到15万吨/年,磷肥副产提碘产能250万吨/年;③磷石膏综合利用取得积极进展,综合利用率由2015年的33%提升至2018年的40%,大大超过世界对磷石膏的平均利用率(小于10%)。8)钾肥国内自给率增加,产品和技术升级取得进展。①截至2019年底,我国资源型钾肥有效生产能力约690万吨/年(K2O计,非注明下同),产量645万吨,自给率相比2015年增加了8个百分点,达到了56.5%。按地域统计,我国钾肥总产量中青海省占80.79%,新疆占14.01%。②钾肥产品种类基本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适应水溶肥发展的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等产品规模快速增长,适应新能源产业的熔盐级硝酸钾产品出口至西班牙。③我国先后突破了低品位固体钾盐、尾矿利用、深部卤水开采等技术,使得钾盐可采量成倍增加。我国在盐湖提取氯化钾和硫酸钾方面拥有了自主技术,并在主要工艺上及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上有了重大突破;主体设备实现了国产化。2015-2019年我国钾肥行业供需情况(折纯)9)农药产销总体下降,出口依赖性增强。①2019年全行业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46.4亿元,实现利润197.8亿元;农药出口146.8万吨,出口金额48.6亿美元,农药出口的目标市场超过175个国家或地区,农药行业具有明显的出口导向型产业特征;②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9年农药原药总产量225.4万吨,其中,除草剂产量93.1万吨,杀虫剂产量38.9万吨,杀菌剂产量16.5万吨,连续多年为全球最大的农药原药生产国;③目前,我国农药行业已拥有原研药开发、原药生产和制剂加工、原材料及专用中间体等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全国有农药生产企业近2000家,其中原药生产企业500多家。江浙沪一带部分生产企业的外迁,带动一些省市农药生产能力和产量增加。10)农药行业兼并重组进程加速。①农药行业进入新一轮整合期。2019年,利民股份收购威远生化,陶氏杜邦完成拆分,扬农化工收购中化作物,南通江山收购哈尔滨利民,印度联合磷化(UPL)收购燕化永乐;中国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集团开启全产业链战略重组;②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百强企业2018年总销售额达1718.09亿元,同比增长11.47%,入围门槛为4.04亿元,较上年提高0.165亿元,同比增长4.26%。榜单前10强企业销售总额达667.04亿元,同比增长9.50%,占百强销售总额的38.82%;百强排行榜上,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56家;③农药行业国际竞争能力增强,在2019年Philips McDougall公布的全球农化企业20强榜单中,有10家中国公司入围,占据该榜单的半壁江山,中国元素愈加突显。11)氯碱行业保持较高开工率。①2019年,我国烧碱和PVC生产能力分别达到约4300万吨/年和2470万吨/年,稳居世界首位;产量分别达到约3464.4万吨和2010.7万吨;近年保持较高开工率,2019年生产装置的平均开工率分别为79.1%和79.9%。②近年来,对资源和能源依赖程度较强的氯碱企业将发展重点逐渐转移到了自然资源储量丰富的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氯碱化工迅速崛起。12)氯碱行业技术进步快。①能耗低,污染小的离子膜法烧碱的产能比例已接近100%,隔膜法生产装置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已基本被完全淘汰;②国产离子膜制造,氧阴极(ODC)电解槽、煤粉等离子制乙炔等国际尖端技术的研发也在稳步推进;③膜法盐水精制、膜法脱硝、高密度自然循环膜(零)极距离子膜电解槽、干法乙炔、低汞触媒、100m3以上大型聚合釜、余热回收、盐酸深度脱吸、PVC聚合母液处理和电石渣综合利用等一批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开始在行业内得到推广。2014-2019年烧碱产量、表观消费量和开工率分析2014-2019年PVC产量、表观消费量和开工率分析13)纯碱产能增速较快,集中度相对较高。①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纯碱行业有效生产能力3370万吨/年,产量2923万,开工率86.7%,出口量143.5万吨,进口量18.7万吨,国内表观消费量2797.9万吨。我国纯碱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产能和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分别占全球产能和产量的47%和45%。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纯碱的净出口维持在150万吨左右,近10年自给率维持在105%-110%之间,产业总体供需结构从“满足内需型”向“内需为主、输出为辅”转变。②纯碱产能排在前五位的省份分别是青海省、江苏省、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占全国总能力的68.8%。纯碱产量排名前20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达到83%。烧碱产量、表观消费量和自给率纯碱产能分布14)纯碱不同技术类别区域性发展特点日益明显。①联碱装置具有盐利用率高、污染少、能耗低等优点但需配套建设合成氨系统,一次性投资较大,联产氯化铵又易受农业生产和复合肥行业发展的制约;产能扩张主要集中在老厂扩能改造和搬迁,新建装置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②氨碱装置建设规模大、产品质量高,但需要丰富的原盐、石灰石、焦炭、水等资源供应,且要排放大量废渣、废液,因此扩能和新建装置主要集中在西北等相关资源丰富且具有荒滩或排污条件的地方;③天然碱装置集中在河南等地的天然碱资源区,具有高质量、低成本优势,具备规模化生产条件,近年来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但受资源限制,进一步大规模扩产的可能性不大;④我国纯碱工业技术装备相对先进,部分企业工艺技术水平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由于纯碱企业数量多,平均技术水平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纯碱生产技术产能结构15)轮胎产业规模不断增长,行业整合步伐加快。①我国轮胎行业国际地位不断提升,2019年度75强排名中除台湾外的我国企业全球份额达到20.3%;②行业整合步伐加快。十三五”期间,除倍耐力和锦湖两单海外整合案例外,国内也有大量轮胎企业破产清算或被并购,仅2017和2018年国内轮胎企业破产重组数量就分别为27和25家,2019年涉及轮胎业务的破产企业又有37家;③“十三五”期间,虽然我国轮胎行业增速与前期相比显著下降,但总量仍保持稳定增长,从产量来看,2019年与2015年相比增长15.4%,年均增速3.6%;④国内轮胎产品结构也持续优化,轮胎子午化率不断提高,2019年国内轮胎子午化率达到94.5%,除保持少量满足特定需求的斜交胎外,其他轮胎全部实现子午化。16)精细化工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①2019年,精细化工共实现销售收入约2.65万亿元,占全国化工总收入的38.46%;创销售利润约1600亿元,占全国化工总销售利润约40%,是推动化学工业发展的动力源之一;②我国作为全球精细化工生产大国,不仅具有了较好的自我供应能力,而且一些产品生产规模已经跻身世界前列,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③染料产量占全球产量55%,橡胶加工助剂超过全球产量的50%,柠檬酸、高倍人工合成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的出口量超过全球贸易量的80%,赖氨酸、饲用维生素和饲料磷酸氢钙等饲料添加剂年出口量也分别占到全球贸易量的50%左右。17)涂料集中度低,染料面临产能过剩和产业转移。①2019年我国涂料总产量为2438.8万吨,同比增长2.6%;主营业务收入为3132.3亿元,去年同期为3150.1亿元,同比降低0.6%;利润总额为229.5亿元,同比增长9.4%;长期处于“大行业、小企业”的状态,产业集中度低,100家企业累计销售收入为1371.064亿元,仅仅占全国总销售收入比例为33.56%;CR10中包含7家外资企业(包含港澳台)与3家本土企业,且达到百亿元以上的企业均为外资品牌,外资涂料品牌在中国市场仍然强势。②2019年染料产量79万吨,有机颜料21.5万吨染料中间体46.3万吨。主营业务收入688.3亿元;我国生产的染(颜)料每年有30%左右的产品供应国际市场。近年来国内染料和颜料也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除部分企业因搬迁入园和技术提升等原因实施投资外,新建产能较少。18)专用发化学品发展较快。精细化工行业中,专用化学品行业发展较快。行业主要包括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胶粘剂、表面活性剂、电子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皮革化工品、水处理化学品、油田化学品、建筑化学品、塑料助剂及橡胶加工助剂等。2019年专用化学品销售收入达1.7万亿元,总产量近9000万吨(实物量),市场满足率达95%以上。19)精细化工行业总体大而不强。①供应过剩与不足并存。部分产品供应能力过剩,染料、颜料、橡胶助剂、典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部分专用化学品自给率不高,如光刻胶、特殊表面活性剂、食用香精香料、复合抗氧剂等。②企业多而小,缺乏领军企业。国内规上精细化工企业9000余家,2019年平均销售收入不足3亿元,远低于国外同行。如全球最大的橡塑助剂企业德国朗盛公司,2018年各种助剂的销售收入达19.8亿欧元,超过我国橡胶助剂2018年总收入的60%;③长期以“跟跑”的模式而被市场选择,而不是创造市场而且一些高端领域至今甚至空白,例如,目前国内很多电子化工材料都还依赖进口,其中液晶材料的自给率只有10%,光刻胶自给率不足30%,半导体化工材料的自给率总体不足15%;④定制服务能力弱。国际知名生产商基本能根据用户的需求特点,定制生产符合差异化要求的产品,助力用户产品增值。但我国绝大多数精细化工企业应用研究缺乏甚至空白,基本只为用户提供原料型的产品;⑤产品档次有差距。产品档次落后于发达国家,总体相差1-2个档次,其中电子化学品差距最大,因而导致应用端产品品质差于世界先进水平;⑥企业入园率偏低,智能化建设难。企业规模小、经济贡献能力有限,许多精细化工企业面临入园难的问题。此外,由于间歇化和配方式生产,精细化工企业智能化建设也面临很大挑战。1.2关注重点和行业热点1)化肥利用效率要求进一步提高。化肥是“粮食的粮食”,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需求增长是化肥增长的主要动因。根据IFA预测,未来5年,化肥消费增速年均约1.1%,其中氮肥、磷肥、钾肥年均增速分别为1.1%、1.6%、1.9%。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在2000至2018阶段,天然气在原料组合中处于支配地位,份额稳定在70%;其次是煤炭原料占比28%;其他原料包括石脑油、氢、燃油和炼油副产物等,占比由4%缩小到2%。国务院在2018年印发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提高化肥利用率,到2020年,京津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达到40%以上。农业发展更加重视环境友好,对有机肥、土壤改良肥、测土配方施肥的需求将进一步放大,促进化肥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2)氮肥行业常压间歇固定床工艺面临退出压力。我国氮肥行业面临常压间歇固定床装置退出压力,国务院、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以及各地方政府对间歇固定床装置的整改和退出都提出了要求。3)磷肥行业面临消费负增长和磷石膏处理等问题。①消费负增长。2015到2019年连续消费4年负增长,目前磷肥产能已经达到国内表观消费量的2倍左右,2019年产能利用率在72.6%左右。磷肥产能处于过剩状态与国内消费处于负增长状态的矛盾比较突出。出口是磷肥行业生存的重要手段,2019年出口量占磷肥总产量比例达32%。然而随着北非和中东磷铵装置的投产,其磷硫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国内企业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我国磷肥行业过剩产能通过国内外市场消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小。②环保倒逼,以渣定产。国家对长江流域的环境治理,给我国磷矿主要产地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的磷矿企业带来不小的影响,加速国内磷肥行业去产能,湖北省政府要求2025年年底完成沿江范围内的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贵州省从2018年开始全面实施磷石膏“以用定产”模式,并要求后期销大于产。四川省绵竹市出台“产销平衡”限产方案。2019年《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三磷”综合整治等污染防治相关工作持续深入,将提升全产业链绿色化发展水平。4)我国土壤缺钾严重,消费缺口大。全球钾资源分布严重不均,我国钾矿资源储量仅占世界基础储量的8.4%,是钾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之一。国内钾盐资源主要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新疆罗布泊。5)农药行业更注重原始创新,关注产业转移。①全球大型农药公司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研发和创制新产品的能力竞争,只有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研发活动才是最有效率的,农药新品种的创制要作为战略性投入;②寡头垄断与兼并重组。由于农药新产品开发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和周期长的特点,为加强研究开发实力,增强产品渗透率和客户粘性,寻求规模效应和协同作用,增加市场份额、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农药公司兼井、合并更趋频繁;除中国化工控制的先正达、安道麦外,国内多数企业十分依赖跨国公司的供应链。③渠道和品牌。各国普遍实行先登记后进行生产、加工、销售、贮存、使用和进出口等,建立适合各国管理特点的营销渠道和品牌维护必不可少;④重复建设问题突出。重复建设和产品同质化是农药行业多年来的通病,其根源在于我国农药创制能力弱,绝大多数生产企业生产的品种为过专利保护期品种,再加上登记制度不设额度限制,从而造成一个品种有多家生产企业登记生产的局面;⑤农药行业产业转移趋势加速。随着安全环保要求提高,园区整治、清理持续不断,农药行业产业转移有加速趋势。近年来农药及中间体转移集中于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安徽、江西、湖北等地;⑥环保治理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农药装置反应步骤多,整体收率偏低;部分污染物具有毒性和危害性,环保处理难度大,费用高;部分污染物(主要是挥发性有机物)嗅阈值低,异味,副产盐问题。6)氯碱行业无汞化和离子膜国产化步伐缓慢。①低汞触媒消耗量差距很大落后企业的低汞触媒消耗是先进企业的3-4倍;②无汞触媒研发还处于中试阶段,还没有工业化试用和示范项目建设;③乙烯法逐步取代电石法工艺受到严控新增产能政策、高昂的替代成本和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制约推进困难;④我国每年需消耗20万m2左右离子膜,基本全部依赖从美国和日本的三家公司进口存在一定的稳定供应风险;⑤国产化离子膜在电耗、长周期运行稳定性、氯纯度及碱中含盐等综合性能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国产化率较低,仅1%。7)纯碱行业关注原卤制碱技术推广。①原卤制碱相比传统氨碱法具有无三废排放,相比联碱法能耗相对较低,产品质量好,且无副产氯化铵。②在有条件的区域,推进井下循环属于全卤制碱的一种,该技术成本优势明显,且解决了氨液废渣和地质沉降问题,在江苏、江西、和湖北获得了推广应用。8)轮胎行业关注提升产品档次和品牌建设。①产品档次上看,国内轮胎企业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而高端市场80%被外资占据,大量中低端产能导致同质化竞争和贸易争端。而更先进的汽车性能对轮胎提出更高的性能和负载要求,将推动高性能(HP)和高等级轮胎的市场需求;②行业集中度需要提升,国内轮胎企业超过400家,排名靠前的几十家企业平均产能低于2000万条/年,与普利司通2亿条/年产能差距巨大。③国内轮胎企业品牌建设的不足导致国内消费者对品牌认知度和接受度不高,对产品销售影响较大。9)涂料染料行业更重视环保高性能产品。①根据2019年11月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目前主要鼓励水性木器、工业、船舶用涂料,高固体分、无溶剂、辐射固化涂料,低VOCs含量的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涂料,用于大飞机、高铁等重点领域的高性能防腐涂料生产;单线产能3万吨/年及以上氯化法钛白粉生产;水性涂料成为行业重点投资布局领域,工业涂料“油转水”成为行业趋势。②随环保政策日益严厉,国民环保意识增强,市场对环保型、节能型涂料需求将不断增长,工业涂料行业也应加快技术变革,调整产业结构,向水性涂料、辐射固化涂料等环保化、多功能化产品方向转变,实现新旧产能替代;染料行业面临实现由传统的开放式工艺,转向高端型、高功能性、环保型产品转变。③低VOC含量的环境友好型涂料得到认可,同时,高性能的防腐涂料目前仍是工业涂料行业重点需求。目前国内航空业、交通运输行业、工程机械行业对高性能防腐涂料的需求较高。10)专用化学品关注档次和应用普及率提升。①我国虽已基本解决了精细化工产品有无问题,但产品档次落后于发达国家,总体相差10年左右,因而导致应用端产品的品质偏低,不仅与高质量生活和“中国制造2025”的需求存在差距,也不能平等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②虽然我国专用化学品应用普及率,我国人均消费水平仍落后与发达国家。以日用消费占比达70%的表面活性剂为例,2018年我国人均表面活性剂的年用量仅为3.04公斤,而美国达9.38公斤,欧盟和日本的人均消费量也都是我国的两倍之多。全球主要地区表面活性剂产品人均年消费量1.3市场环境和发展趋势1)我国化肥需求逐年降低。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化肥需求年增长率为-3%。2)全球农药市场有刚性需求,国内农药使用量零增长。①由于人口增长、气候变化以及农业生产的需要,全球农药市场总体呈缓慢上升态势。②2000-201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6%。专业研究机构Phillips McDougall公司预计2023年作物保护用农药市场规模为667.03亿美元,2018-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③多年来,农业部对国内农药使用量预测均在30万吨(折纯,不含非农用)上下;④预计2025年国内农药使用量为48万吨(折纯,含非农用),2018-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0.9%。3)纯碱需求低速增长。我国纯碱产能约占世界总产能的47%,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5%。我国纯碱行业已进入成熟期,周期性变化相对显著。纯碱“十二五”消费增速放缓,增长率从“十一五”期间的8.4%下降到4.8%到2.8%。预计2019-2025年需求增长率进一步下降到约1.2%,到2025年,预计我国纯碱消费量3000万吨。4)氯碱产品保持高速稳步增长。①市场需求变化趋势是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情况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PVC树脂在建筑领域的消费量占PVC产品消费总量的67%在整个下游消费结构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根据下游行业发展趋势,预计PVC消费需求年均增长率约4.0%。②根据下游行业发展趋势,作为烧碱重要需求领域的氧化铝行业增速将有所放缓。造纸纺织、印染等行业对烧碱的需求增速将保平稳。预计未来几年国内烧碱下游消费需增长率将在2.9%左右。2019-2025年PVC需求预测2019-2025年烧碱需求预测5)轮胎消费稳定增长,以替换市场为主。①“十三五”期间,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轮胎消费已经从以原配市场主导过渡到以替换市场为主导,中国轮胎2019年出口41%,替换37%,汽车原配胎22%。“十四五”期间这一特征将更加明显。②2025年国内汽车产量约3000万辆,在2019年的基础上增长400万辆,配套胎市场增加2000万条以上;③2015年,汽车保有量将达到约3.6亿辆,与2019年相比增加1亿辆,按照1.1的替换系数,替换胎市场增长1.1亿条;④考虑轮胎行业产能“走出去”趋势,假定出口市场保持目前水平不变;预计2025年我国轮胎市场规模约8亿条,年均增长3%。6)涂料染料产品保持一定增速。①人口增长、一带一路推动中国涂料产量和消费量仍会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会有所放缓,年均增速2%,预计到2025年我国涂料需求量将达到2750万吨左右。产品结构将进一步改善,性价比优良、环境友好的涂料品种占涂料总产量的80%。涂料行业的企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并将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涂料企业集团。②预计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和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国内染(颜)料的需求量将会有所增长,而且绿色安全和高性能的产品需求会增加,2025年的需求量为染料78万吨,颜料25万吨。考虑国际市场对我国染(颜)料的需求,预计2025年国内染料颜料产销量130-140万吨。7)专用化学品市场长期向好。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精细化学品需求量与经济与生活水平紧密相关。根据“十九大”提出的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的奋斗目标,“十四五”期间精细化工产品需求按数量计总体将保持年均4-5%,按价值计将达到年均6%;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总需求量将达到1.1亿吨左右。重点精细化工产品2025年需求预测1.4发展重点和实施路径1)化肥行业减肥增效,推进原料路线改造。①产品升级,形成以高端肥料为主导的化肥产品结构,鼓励磷肥企业发展水溶肥、液体肥、专用肥特种肥等高端肥料;②传统化肥企业探索转型新途径,氮肥企业以碳一化工为纽带发展新型煤化工、和石化相关产品;③继续推进氮肥行业原料路线改造升级,逐步淘汰常压固定床气化工艺,提高先进气化技术路线的比重;④加大加快资源勘探力度,优化钾肥品种结构,建立钾肥储备机制,做好难溶性钾资源开发技术储备;⑤鼓励现有湿法磷酸装置配套湿法磷酸精制装置,实现湿法磷酸的梯级利用;⑥鼓励利用已被列入石化行业绿色工艺的半水-二水法/半水法湿法磷酸工艺就地改造现有二水法湿法磷酸装置,包括在搬迁改造时将二水法湿法磷酸装置改为半水-二水法/半水法装置。2)以提高化肥利用率为目标,大力发展新型肥料。从产品种类上看,新型肥料主要发展缓释/控释肥料、稳定肥料、增值肥料。新型肥料3)推进氮肥行业原料路线改造升级。①继续推进氮肥行业原料路线改造升级,提高先进气化技术线的比重;②政策推动,逐步淘汰常压固定床气化工艺,新建先进气化装置;③市场推动,有竞争优势的地区(西北地区、石化基地)新建以非无烟煤为原料的合成氨或煤气化多联产项目,实现优胜劣汰。4)磷肥企业产品多元化发展。①鼓励现有湿法磷酸装置配套湿法磷酸精制装置,实现湿法磷酸的梯级利用利用氟硅碘等伴生资源高效利用的磷化工和氟化工;②以大宗的磷酸及盐、氯化物为主,转向精细化、高端化、功能化、专用化,新产业链有较大空间。磷化工产品分级5)强化化肥行业资源利用。①从国内、国外两个层面拓展钾资源可获得量、加大对钾长石等难溶性钾矿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提高锂、硼、溴、碘等有用组分的综合利用;②我国高品位磷矿有限,但行业目前对中低品位矿的利用不够。未来行业将着眼发展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等产品,有效提高磷资源转化效率,实现磷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③湿法磷酸净化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行业内优质企业仍具有很大发展潜力,为生产高端磷酸盐创造了前提;④我国磷石膏利用规模、处理水平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力争2025年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50%以上;⑤磷石膏制硫酸(30万吨/年)联产水泥(40万吨/年)的装置已运行多年。磷矿中的氟、碘回收规模进一步扩大。6)发展环境友好型创制农药。①坚持创制高效安全农药;②持续生产工艺改进。基于我国生产的农药主要为过专利保护期的老品种,为了提高竞争力,需不断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提高装置规模化和自动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安全性,减少“三废”排放量;③多路径探索创新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对大型企业,坚持创新同时结合国内农化企业兼并重组新成果,加快农化板块的国际化运营布局,增加本土企业及产品的话语权和市场控制力;对中型企业,摸索农药创制新模式、新方法,同时依托现有生产能力、产品品种和装备水平,努力挤进全球前20名企业名单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市场地位;对其它规模较小企业,要凭借优势产品或技术依附于这些二梯队企业,形成稳定的供应链体系。7)纯碱推进结构调整和新技术应用。①以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约束指标为手段,淘汰落后产能;鼓励采用先进技术的有竞争绿色的装置扩能,推动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资源要素向有竞争力的纯碱企业集聚;②加快原卤制碱(井下循环制碱工艺、热法联碱工艺、天然碱制碱)和一步法重灰工艺的推广力度;③通过联合、兼并等方式,形成3-5家大纯碱龙头企业。提高仓储、物流能力,打造世界纯碱供应体系,在国际纯碱市场供应方面有一席之地。8)氯碱行业推进原料路线改造、促进汞污染防治。①行业减汞化:加大电石法PVC各项减汞技术和汞污染防治技术的推广力度,推动行业和企业提高低汞触媒应用水平,建立行业汞平衡和低汞触媒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②推进原料路线改造,从工艺源头实现无汞化: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动氯碱化工与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和石油化工等相结合,采用非电石法PVC生产工艺替代电石法;适度开展姜钟法(乙炔一二氯乙烷合成氯乙烯)等技术推广应用;③无汞触媒示范:鼓励电石法PVC无汞触媒应用和非电石法PVC新工艺路线工业化示范;④推动融合发展:氯碱行业通过与石油化工、现代煤化工融合发展实现产业深度融合,探索解决氯碱化工汞污染及现代煤化工高浓含盐废水和结晶盐处理问题的途径。9)推进轮胎行业整合和技术创新。①支持轮胎企业间的整合,提升行业集中度,增强龙头企业竞争力;推动轮胎行业与上游原料企业也下游轮胎用户间的协作,提高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效率;②支持轮胎行业技术创新和推广加大对行业内绿色工艺、智能化工厂、新产品研发、废旧轮胎绿色利用技术等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③完善行业配套体系建设。包括加强第三方试验场、检测实验室建设,为行业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提供支撑;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根据行业实际修订旧标准、制定新标准。10)发展环保涂料和染料产品。①发展环保型涂料a)提升工艺技术、质量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绿色发展,发展环境友好型品种,发展高功能性涂料;b)水性涂料:降低助溶剂含量、解决快干问题、缩短固化时间;c)粉末涂料:降低固化温度、改善减少漆膜缺陷、改进粘度分布、提高重复使用的能力、寻求较好的抗石击性、保光性、耐化学品性等;研制薄膜型粉末涂料;开发新型特种效果面漆;双重固化技术;d)辐射固化涂料:改进功能(耐磨损及耐腐蚀性、UV活性硬度、较低粘度及鲜硬性的提高);改进光引发剂效果,附着力等;e)高固体份及无溶剂涂料:研制新型流变控制剂来减少高固体分涂料在施工时所添加的溶剂②优化染料生产国车过,开发适应新需求的产品。a)推动染料生产全过程优化升级,避免和有效削减生产过程中有害有机杂质的产生,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b)连续化示范生产线,通过改造和示范推广,提升行业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c)满足纺织印染工业新工艺、新纤维以及节能减排要求的染料;d)适用于具有阻隔有害物质和病菌的纺织品,高阻燃、防火纺织品要求的染颜料产品;e)适用于超临界染色用染料、生命体标识用染料、暂溶性染料。11)大力发展新型安全绿色精细专用化学品。①提升产品性能和档次,以满足人民高质量生活和"中国制造2025"对精细化工产品性能档次的要求。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和表面活性剂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和绿色性,积极发展食品营养强化剂、新型动物营养化学品、化妆品添加剂、香精香料、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及生物基表面活性剂等为高品质生活配套的精细化工产品;②大力开发连续化生产工艺(连续磺化、连续硝化、链续酰化、连续重氮偶合等)和安全绿色化生产工艺(催化加氢、三氧化硫磺化、定向氯化、双氧水氧化以及硫酸二甲酯和光气原料取代技术等);③大力发展针对特定应用领定用途和功能的定制精细化学品;④大力发展绿色产品,包括绿色水处理剂、环境友好表面活性剂、无VOCs胶粘剂、安全的食品与饲料添加剂等。传统化工行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总论1.1项目总论1.2可研报告编制原则及依据1.3项目基本情况1.4建设工期1.5建设条件1.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7结论和建议第二章项目背景、必要性2.1项目政策背景2.2项目行业背景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4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2.5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结论第三章市场分析及预测3.1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3.2我国传统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3.3项目SW0T分析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4.1场址现状4.2场址条件4.3建设条件4.4项目选址4.5结论第五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5.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5.2建设目标和任务第六章建设方案6.1设计原则指导思想6.2基本原则6.3项目建设内容6.4核心工程设计方案第七章劳动安全及卫生7.1安全管理7.2安全制度7.3其它安全措施第八章项目组织管理8.1组织体系8.2管理模式8.3人员的来源和培训8.4质量控制第九章招标方案9.1编制依据9.2招标方案9.3招标应遵循的原则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0.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10.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0.3预备费10.4总投资估算第十一章财务分析11.1评价概述11.2编制原则11.3项目年营业收入估算11.4运营期年成本估算11.5税费11.6利润与利润分配11.7盈亏平衡分析11.8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二章效益分析12.1经济效益12.2社会效益12.3生态效益第十三章项目风险分析13.1主要风险因素13.2项目风险的分析评估13.3风险防范对策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14.1结论14.2建议一、财务附表附表一: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附表二: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三: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四: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附表五: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六: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七:财务现金流量表服务流程:1.客户问询,双方初步沟通了解项目和服务概况;2.双方协商签订合同协议,约定主要撰写内容、保密注意事项、企业相关材料的提供方法、服务金额等;3.由项目方支付预付款(50%),本公司成立项目团队正式工作;4.项目团队交初稿,项目方可提出补充修改意见;5.项目方付清余款,项目团队向项目方交付报告电子版;另:提供甲级、乙级工程资信资质关联报告:传统化工行业项目申请报告传统化工行业项目建议书传统化工行业项目商业计划书传统化工行业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传统化工行业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传统化工行业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传统化工行业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传统化工行业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传统化工行业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传统化工行业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