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笼罩下的武汉,也许是萧瑟的,但你却不知道,这根本不是武汉的正确打开方式。下面,让我们跟随摄影师们的镜头,感知这座神奇城市的脉搏,探索真实有趣的武汉!『作品:武汉 | 摄影师:库萨拉依~武拥抱♀长江中的朵朵浪花165条江河,日夜奔流。这就是武汉如此硬核,能够拥有“江城”别称的原因。然而,这165条江河中,有一条江河脱颖而出,让中国人都记住了它的名字——长江。『作品:武汉 鹦鹉洲长江大桥 | 摄影师长江从雪域高原奔腾而出,背负着世界水能第一大河的荣耀。可那又如何,在武汉,它第一次被征服。『作品:武汉 杨泗港长江大桥 | 摄影师武汉人在澎湃不息的长江上,筑造了11座桥。经历62年风雨变迁的武汉长江大桥、号称世界最大的三塔四跨悬索桥的鹦鹉洲长江大桥、全长1700米的杨泗港长江大桥……武汉,因长江而变得便捷,长江因桥梁而焕发生机。『作品:夜幕降临下的武汉 | 摄影师:长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寒来暑往,也经历了无数的时光流转,并且将美好记忆杂糅进了武汉人的脑海中,等待某一个关键时刻,一点一滴地被触发。『作品:二七长江大桥 | 摄影师:库萨日升月落时,去长江边逛一下吧!看一朵朵浪花在亲密拥抱,吹一吹凉爽的江风,这才是武汉的正确打开方式。『作品:杨泗港双层长江大桥 | 摄影师待到花朵烂漫时,携同好友与家人,沐浴无边的春光,手指着天空中摇曳生姿的风筝,放肆大笑。『作品:生态长江 大美武汉 | 摄影师登上黄鹤楼放飞思绪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因崔颢的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而名扬天下。『作品:武汉武汉 | 摄影师:Bolt』其中,也不乏李白大大的疯狂打call:“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从此,黄鹤楼成为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网红打卡地。『作品:黄鹤楼 | 摄影师:威摄』72根圆柱拔地而起,雄浑稳健;60个翘角凌空舒展,恰似黄鹤腾飞。10万多块琉璃瓦覆盖楼面,绚丽多姿。黑夜和白天各赋予了黄鹤楼与众不同的风韵。『作品:黄鹤楼之夜 | 摄影师:虹哥』被夜色包围的黄鹤楼,在霓虹灯的装饰下,显得富丽堂皇。若在白日里登上黄鹤楼,却感觉到其蕴藏着磅礴气势。黄鹤楼不失为一个放飞思绪的好地方,观路面上的人潮涌动,看江面上的船只穿梭。『作品:黄鹤楼 | 摄影师:一把洛阳铲收一封来自春天的樱花情书到了天晴春暖的时候,武汉人都能收到一封来自春天的樱花情书。『作品:樱花 | 摄影师:三的辣边』这封情书,有时飘散在空气中,有时掉落在你的头发上,有时紧贴着被打湿的车窗,还有时夹杂在书页里。『作品:樱花 | 摄影师:三的辣边』几乎地球上所有樱花品种,都能在武汉轻松找到,街头巷尾更是遍布了樱花的足迹。『作品:樱花 | 摄影师:三的辣边』东湖春始,珞樱缤纷,晴川吹雪。烂漫的樱花,期待得到所有人的灼灼凝视。『作品:樱花 | 摄影师:三的辣边』去涨渡湖划划船“涨水为渡,落水为湖”,名曰涨渡湖。涨渡湖,远古时为古云梦泽的边缘,由长江、倒水、举水三河环绕形成的低洼湿地。这里,有着令人流连忘返的水上森林,有着让候鸟深深依恋的栖息天堂,有着将鱼儿愉快嬉戏的广阔秘境。『作品:湿地守护者 | 摄影师:肖劲松800多棵池杉“驻足”于此,逐渐构成了“水中有树,树上有鸟,湖中有鱼”的独特美景。同时它也成为了亚太地区珍稀候鸟迁徙的中转通道和越冬场所。2002年,这里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定为湿地保护自然区,成为湖北第一个有世界性环保组织参与保护的湿地。『作品:湿地飞鹭 | 摄影师:肖劲松』阳光轻柔地洒落在这片红色的森林里,静谧美好。愿在微风不燥的时节里,你可以前往涨渡湖,欣赏波光粼粼的湖面,偷听飞鸟和鱼儿的窃窃私语,远离生活纷扰尽情享受自然之趣。『作品:水清景更美 | 摄影师:肖劲松来东湖绿道上散散步武汉是中国水域面积最大的大城市,超过四分之一的土地,被水域覆盖,人称“百湖之城”。于星罗棋布的湖泊中,武汉人将万千宠爱都给了位于武汉城区的东湖。它是一个有着33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能够媲美杭州西湖的存在。『作品:东湖之晨 | 摄影师:大雷』前有古人的感叹赞美:“野木迢迢遮去雁,渔舟点点映飞乌。如何不作钱塘景,要与江城作画图。”后有来者对东湖流连忘返。『作品:武汉 东湖绿道 | 摄影师:树下人们热爱东湖的烟波浩渺,也钟情东湖的恬静悠然。心情低落的时候,别忘了去东湖绿道上散散步,直至蔚蓝的湖泊被粉红落霞层层渲染,就是你告别自然,踏上归途的时刻了。『作品:武汉东湖秋色 | 摄影师:熊伟拥抱长江中的朵朵浪花,登上黄鹤楼放飞思绪,收一封来自春天的樱花情书,去涨渡湖划划船,来东湖绿道上散散步,这才是武汉的正确打开方式!当然,边走边吃热干面,也是!『作品:热干面 | 摄影师:一把洛阳铲我期待,我祈祷,当疫情结束后,人们可以重新认识武汉,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的梦想,用真心触及这座城市的灵魂。武汉加油,我们等着你,焕发活力。『作品:高铁武汉站 | 摄影师:某大叔
突然有点小兴奋,因为要介绍一个新栏目没有一丝丝的防备,上一期我悄咪咪新增了一个栏目:灵感研究所。小伙伴们,看得可还过瘾!你是否出现过灵感枯竭的时候没有拍照的冲动和欲望勉强呈现的照片也变得索然无味灵感研究所是这样的一个存在,它不断激发你创作的灵感,提供你思考的空间。让万物皆可拍是我们初衷,路上的行人,角落的蔷薇,天上的飞鸟,水中的倒影,皆可走进你的眼睛,占据相机或手机的镜头。作品名称:多彩生活 作者:光影相随回在外奔波的疲惫和无奈,全部都在推开家门的那一刻轰然瓦解。无数的游子在光怪陆离的城市里夜以继日地打拼,艰辛苟且地生活。只有回到那魂牵梦萦的家,才能摘下厚厚的面具,放下层层的防备,将破碎的灵魂重组,让劳累的身体安养。01:天南海北的出发成千上万的红色灯笼,并没有将喜庆的气氛牢牢把控。街道上,人烟渺渺,寂静无比,只余下那匆匆的步履、那滚滚的轮子和那突突的脉动。作品名称:归 作者:兔哥·赖柯山河的宽广辽阔,归途的困倦冗长,人潮的密集拥挤,都不抵过那颗迫切归家的心。作品名称:春运 回家 作者:周琤年轻的时候,人们不爱等待,不喜家乡,每天都热烈地寻找新鲜与刺激。年岁渐长后,蓦然回首,从前的厌恶全化作一腔热爱,开始执著于在不同的城市里,品尝家乡的味道。最终在漫长无尽的等候中,懂得生活的真谛,思念亲人的叮咛。作品名称:等候 作者:02:风雨无阻的归来经受了狂风暴雨和激雷暴雪,游子终究平安归来,宛如倦鸟归巢,舒适而安然,恬静而美好。清晨,母亲在灶台上忙碌。顿时,厨房内烟雾缭绕,饭碗中香气扑鼻。你迫不及待地咽下垂涎已久的菜肴,果然,是那让人眷恋多时回想万千的只属于母亲的味道。作品名称:家的味道 作者:兔哥·赖柯唠叨问候从亲人的口中溢出,笑容热情从家人的眼角流露。小狗一路跟随你在小巷里穿行,时不时还摇摆着那短短的尾巴。回家真好,快乐常常相伴。作品名称:回家路上 作者:红红火火钟声响起归家的信号,今年你回家吗,和谁一起回去呢?在未知又确切的归途上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我很期待,你呢?友情提醒一句,由中新社主办的新春摄影大赛即将开始投稿啦!小伙伴们,准备好了吗?密切留意美丽云的任何消息,因为不知道哪一天就突然开启了投稿通道呢!『版权知识小课堂』第三课:版权主体有几类?著作权的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始主体,另一类是继受主体。一、原始主体原始主体是指作品在创作完成之时就取得了著作权的人。包括作者以及作者之外的其他根据法律的规定或合同约定可享有原始著作权的其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二、继受主体著作权还可以通过转让、继承、承受方式从原始著作权人手中继受取得。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可以通过转让、继承或承受而被他人取得。
上海–2019年8月12日 – Steelcase上海灵感办公室获得LEED金奖认证和WELL银奖认证,成为全球第一所获得国际WELL建筑研究院(IWBI)所颁发证书的Steelcase灵感办公室,同时也是亚太地区首个同时获得两家世界领先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所颁发证书的灵感办公室。Steelcase 亚太区品牌总监Maria Bourke表示,“我们非常自豪能够向大家展示办公场所设计上的一次全球最佳实践,帮助客户实现最佳的办公场所健康和生产效率。该项目是中国同时获得LEED和WELL认证的十大室内设计项目之一,也是我们对于可持续发展及以人为本的坚定信念的最好证明。我们一直在努力创造和支持能同时满足经济、环境、社会真正需求的空间范本,让人与社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LEED 标准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GBC)制定,是一项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认可的对于环境可持续性以及高效利用资源的认证。Steelcase上海灵感办公室是公司内部首个经过 “LEED v4”认证的项目。这是最新推出的一种评级系统,要求设计、运营和维护都要更加注重性能,加强建筑生命周期中每个环节的创新,从而在整体上更大程度地为环境、人体健康以及社区造福。LEED设立的标准针对的是建筑的可持续性和能效,而IWBI在2014年10所推出的WELL建筑标准则是首个专门针对建筑使用者人体工学、健康、心态和舒适度进行评级的体系。其严格的认证过程包含了多个性能验证阶段,需要进行现场性能评估以及空气、水质、灯光、热舒适度、声音、材料等各个方面的严格测试,还要评估建筑对人的心理和社区所产生的影响,这些均由WELL性能测试机构来亲自执行。测试和评估所获得的各项数据将由绿色事业认证公司(GBCI)进行审核,然后再进行最终的评估和评级。凭借Steelcase对办公场所健康和生命亲和设计的不断研究和洞察,由穆氏建筑设计公司和Steelcase设计团队共同设计的全新上海灵感办公室在首个性能验证阶段即获得了WELL认证。其中,帮助Steelcase成功获得这一认可的主要几点包括:办公中心安装了实时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系统会在公共显示屏上显示室内空气质量指数,包括PM2.5、TVOC、二氧化碳、温度和湿度。天花板上安装了空气过滤系统,以减少PM2.5颗粒。安装了日光控制系统,能够控制76%的照明,此外还通过传感器来实现能效最大化。会议室和HVAC系统管道都安装了隔音板,以减少噪音并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办公中心还设立了WorkCafe这样的餐饮设施,里面只提供低糖食品和饮料,以推广健康饮食,促进身心健康。Steelcase全新上海灵感办公室位于上海这座全球化的大都市。上海目前正成为中国推行其宏伟环保计划的先行站,而我们这所办公中心的设计也顺应了这一趋势,促进有效的回收,并能够持续监测可量化的环保指标。Steelcase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雷震宇表示,“自2019年1月投入使用之后,Steelcase上海灵感办公室已经成为展现创新设计、洞察和办公场所健康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绝佳平台。我们对这座设施目前所取得的成果激动不已,我们期待更多人加入进来,一同体验我们针对未来所设计的办公场所"。全新Steelcase上海灵感办公室位于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一路288号兴业太古汇。如需到访参观,敬请致电:+86 (001) 404 523 2201或邮件发送至:yzhao1@steelcase.com。媒体参观及相关咨询,请联系:Kiki YangSteelcase Asia Pacificjyang1@steelcase.com关于Steelcase Inc.107多年以来,Steelcase Inc.始终致力于为全球领先的企业和机构,在工作、教育和医疗环境中创造卓越高效的办公体验。Steelcase及其旗下品牌——包括Steelcase、Coalesse、Designtex、PolyVision 、 Turnstone 和AMQ,提供一应俱全的家具组合、科技产品和专业服务。Steelcase在全球拥有超过800个经销商,网络遍布世界各地。作为一所国际性上市公司,Steelcase是全球办公家具行业的领导者,2019财务年度收入约为34亿美元。
招商银行研究院已经成立了两年多啦!两年多来,我们产出了将近500篇研究报告举行路演培训190多场协助各行部举办超过240场客户营销活动不了解研究院的伙伴们或许觉得我们很神秘大量的研究报告背后是怎样的一群人在和数据日夜做伴今天就来给大家揭秘一下招商银行研究院招商银行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1月,为招商银行总行一级部门。研究院下设研究管理团队(博士后工作站)、宏观经济研究所、资本市场研究所、行业与区域研究所、战略规划团队,共有研究员40余名,旨在以研究为业务和管理赋能,并通过整合全行研究能力、建设开放式研究平台。在刻板印象里,研究人员都是一副不苟言笑的严肃状。实际上在研究院,各位研究人员除了认真做研究外,也是十分活泼的。经过设计团队协商讨论,通过不断修改打磨,研究院最终选定了以小狮子(分析师)作为专属IP。“招小研”诞生了!“招小研”既是招商银行研究院的IP也代表着研究院每一个研究员每天,“招小研”来到办公室元气满满的开始一天有灵感的时候我文思泉涌谁都无法打扰我工作偶尔遇到一些难题也不由得托腮沉思面对疑难杂症无从下手也是经常遭遇的情况时常感觉头上的狮子毛又掉了几根也会反复检查逻辑是否自洽工作完成之后也不由得开始放飞自我开心摸鱼路演的时候一定要沉稳大气收获满满掌声成立两年多来,为了响应各行部的研究需求,我们将研究服务升级为五大体系。“研究功夫”在身,更好地为各行部赋能。研究报告更新的时候最期待看到大家都点了“在看”在此也谢谢大家对研究员们的支持啦接下来,研究院依然会坚持“开放融合”不断发布研究成果及时向各行部“输送炮弹”“招小研”也会常常出镜哦!和“招小研”做朋友想要使用“招小研”表情包可以用以下方式添加表情1在文章中选中表情选择发送给朋友将GIF图发给微信好友2在微信对话中选中GIF并点击【添加】就添加到表情里啦有了表情包的加持写报告会更顺利快用起来吧
不管时间过去多久,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辉煌永远不会被我们忘记。而在我们记忆中,这届奥运会中最瞩目的也许就是那一抹“中国红”。让我们引以为傲的"鸟巢"也被誉为"第四代体育馆"的伟大建筑作品。“国家体育馆需要一款非常特别鲜艳亮丽的红色涂料”,这是给德爱威的一个任务,也是给这个初入中国市场不久的德国进口涂料品牌一个考验。鸟巢复杂而宏伟的建筑结构让人惊叹,这一抹“中国红”也使得鸟巢在夜晚显得更加瞩目和辉煌。在这个看似工程量庞大又需要考虑众多需求的建筑,德爱威在涂料上给这个宏伟的建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个德国进口涂料品牌以优质的服务和高质量的产品一直被国际上的客户所信赖,德爱威也因这别具一格的“中国红”而走进人们的视野。说到色彩,就离不开德爱威背后的专业团队——色彩研究院了。色彩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使用得当,颜色可以起到很多作用。它可以营造合适的氛围,与建筑风格融合并提供方向。德爱威德国色彩研究院拥有一个多元化的团队,有建筑师、室内设计师、色彩设计师、涂装大师和多媒体设计师共同协作,拥有超过60年的流行色彩经验。由此看来,德爱威的能力和观点是多种多样的,能为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需求提供最佳的建议。而在色彩灵感方面,德爱威色彩研究院围绕色彩设计主题感知趋势,为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方案。总是在不断进取与时俱进的色彩研究院每年都会在40多个研讨会和60多场讲座中传授他们的专业知识。为德国的职业院校、涂装大师、建筑师和大学提供专业指导,展示色彩设计的专业知识以及概念的可视化交流。作为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中国红”的解决方案提供者,德爱威始终致力于高水平的色彩研究和应用服务。在色彩方面如此强大的德爱威在背后还有他们的自由色浆体系。德爱威使用的是自有色Capatint色浆,不采用通用色浆,保色性耐候性好,并且ColorExpress调色机拥有超过800万条颜色配方数据库,对每个建筑领域都可以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调色方案。这个神奇的色彩研究院有着德爱威对色彩的重视和执着,多元化的思想也使德爱威对色彩的考虑更加全面,相信在未来,神奇的色彩研究院今后还会给消费者更多意想不到的色彩。
20余年来,秉承“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理念,杜玉涛将前沿的基因科研成果应用于医学健康、农业育种等领域,成为当之无愧的基因科技“领头雁”。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本文刊于《中国妇女》杂志采访杜玉涛已是晚上十点半,她刚刚散会,结束了一天14个小时的工作。她连声道:“久等了实在抱歉,开年事情太多,石家庄的疫情结束后,就马上投入到了常规的出生缺陷防控、肿瘤精准防控的工作中了。”超负荷工作对杜玉涛来说就是常态。杜玉涛 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把手工克隆技术引入中国的第一人,河北“火眼”实验室总指挥,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科技战疫,“火眼”来了2021年1月6日,新冠肺炎疫情让石家庄这座千万级人口的城市按下“暂停键”。“家乡有难,我要第一个来!”说这话时,杜玉涛的声音有些哽咽,但语气坚定。她是土生土长的石家庄人,河北医科大学毕业以后,加入华大。凌晨12点,杜玉涛到达北京后连夜驱车前往石家庄。凌晨5点,顾不上休息便带队日夜奋战,仅用10个小时就建起了华大“火眼”实验室,21个小时后投入运营使用,每日最高可检测样本100万人份,大大提高了石家庄市的核酸检测能力。“那时候,三天要完成一轮全员核酸检测,这是在刷新‘中国速度’。希望快些,再快些!”打“硬仗”容易,但要求毫发无伤地打赢“硬仗”就不是这么简单的了。特别是在这么大规模的生物安全实验室里指挥数百人,进行的又是有着强时限要求的检测,这在生命科学领域绝对是“大兵团”作战了。但仅用了半小时,杜玉涛就整理好了长长的保障清单,吃喝拉撒、医疗保障、肠道菌群补充剂、便携式保暖设备、羽绒服供给,甚至沟通用的大喇叭都已安排妥当。而后,她在朋友圈写下:“我印象中的石家庄人是爱热闹的,却从未看到如此安静的石家庄街道,转身再看到体育馆内忙碌的身影,总有种说不出的滋味。”“生于斯长于斯,我的城我来守。”在“火眼”实验室总指挥杜玉涛的精准施策下,常规实验室、软气膜实验室、硬气膜实验室、车载实验室,四种实验室都汇聚到了石家庄,高效的核酸检测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现。如何保证日最高可检测样本量达到100万人份?杜玉涛解释:“实验室以前是通过技术人员做病毒核酸提取,而现在是由国产的华大智造的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进行一站式核酸提取,自动化程度高,大大加快规模化样本检测速度。”如今,单台核酸提取自动化设备每小时可提取最高384个样本。目前,“火眼”实验室已在北京、武汉、深圳、天津、河北及海外等多个城市落地,可在世界范围为各地突发疫情防控贡献科技力量。心怀梦想,就要去拼“敢”,是70后杜玉涛身上最明显的特质,凭着这个“敢”字,她成为了华大的1号员工。杜玉涛出生于医生家庭,在父母耳濡目染的影响下,年幼的她对医生这个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像父母一样成为救死扶伤、受人尊敬的医生。1994年,杜玉涛考上了河北医科大学,遗憾的是因为没发挥好,她与向往的临床医学专业失之交臂,被公共卫生专业录取。“命运有时候有点鬼使神差,但也总带着点鬼斧神工。”杜玉涛笑着说,公共卫生专业的课业非常繁重,班里的学习氛围浓厚异常,让她打下了扎实的医学基础。1999年,随着“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部分测序项目(1%)”的正式启动,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当时华大面向全国各地许多大学发出了实习邀请函,杜玉涛便是其中之一。“当时的课题是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中国部分的研究。作为一家民营科研机构,我们当时想的就是在这样一个重量级的国家科研计划中,中国应该有一席之地。”在北京空港工业区的一层楼里,完全按照国际标准建设的高规格实验室,以及实验室墙上刻着的大字“为了祖国的荣誉”,深深震撼了年轻的杜玉涛。“每次走进实验楼,看到墙上的字就感觉自己在为祖国而战,热血沸腾满身斗志。”杜玉涛回忆,刚进入华大的时候,压根不知道什么叫“人类基因组测序”,对基因领域的了解还停留在生物课本的知识层面。当时仪器自动化程度低,但时间紧任务重,几个实习生每天都三班倒,以确保仪器24小时满负荷运转。尽管工作技术含量不高,但对于杜玉涛来说,每天都很新鲜且充满挑战。“有时灵感来了,一干就是一个通宵。”18年的顽强奋斗,杜玉涛和团队终于收获了成功。以华大基因科学家为代表破译的人类3号染色体,其研究成果被永久地镌刻在中华世纪坛的青铜甬道上,得以向世人展示中国的成就。以“中国速度”,走在科技前沿党的十九大代表、华大基因常务副总裁、国家一级运动员……杜玉涛身上有多重角色,然而,她最喜欢的是“杜小猪”这个绰号,这源于她在手工克隆猪领域闯出的一番天地。杜玉涛全程参与了华大的水稻基因组计划,还获得了去丹麦交流学习的机会。交流期间,她接触到了以前从没接触过的手工克隆技术的科研课题。敢闯敢拼的杜玉涛从零开始学习胚胎发育学,经过了半年多勤学苦读,终于克服了理论知识的难关,于2006年6月和团队一起见证了世界首例手工克隆猪的诞生,成为这项专利的获得者之一。次年,杜玉涛回国后立刻在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进行“手工克隆猪”等项目的研究。“从实验室设计、设备购买、饲养基地选择等整个流程都要由我独自完成,甚至连实验都要从头开始,真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杜玉涛说。“我犹记得第一次走进华大办公室时,简陋的办公室放着几台老式仪器,其中一台仪器上还放着几根玉米棒子,那是华大的‘穷棒子精神’,这再次激励着我,拼下去!”杜玉涛说,建立手工克隆实验室不仅是工作,更是使命。杜玉涛每天“泡”在文献里,并借助当时还不很发达的网络,与读博时的导师进行了成百上千封邮件往来,终于成功地把丹麦的实验室“复制”到了深圳。不到一年,国内首批8头手工克隆猪就在深圳市农牧公司种猪场顺利诞生。从实验室筹建、运转,到成果产出,8头克隆猪的窝产仔数亦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样的“中国速度”令世界惊叹,杜玉涛也成为了把手工克隆技术引入中国的第一人。保持“领跑”,是奋斗的动力“基因科技造福人类”一直是华大的企业理念,也是杜玉涛一生的追求。杜玉涛介绍,各种与基因相关的出生缺陷、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死,如果未来能以基因技术推进生物医药跨越发展,将能为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质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早在10年前杜玉涛就代表华大与中南大学生殖与干细胞工程研究所等机构合作,将胚胎的全基因组测序检测应用到试管婴儿项目中。“染色体数目异常对体外受精胚胎的发育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全新的胚胎植入前大规模测序的筛查方案,可以克服过去只能针对特定的少数几条染色体进行检测的局限性,也可以筛查全部染色体数目是否异常,确保植入子宫的是染色体数目正常的胚胎,有效提高试管婴儿的成功率,帮助患有遗传病的家庭生育健康宝宝。”杜玉涛解释这一项目的价值。首批有33对因习惯性流产、高龄或自身为染色体异常携带者的夫妇接受这项检测,有15对夫妇成功生育了17个健康的孩子,这意味着中国已成功将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应用于体外受精的胚胎进行遗传学检测,并走在世界前列。后来,杜玉涛又与多家单位联合进行的中国第一例胚胎植入前枫糖尿病基因试管婴儿遗传学诊断取得成功,让一对枫糖尿病基因携带者夫妇,生下了健康的宝宝。而在此之前,这对夫妇曾两次怀孕失败。“每当看到自己的研究应用能够让大家受惠,那种幸福感和满足感足以成为我奋斗的动力。”杜玉涛动容地说。“既走在前列,就要一直‘领跑’!”杜玉涛对基因科技引领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她说,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寻找生命发展的规律,尤其利用基因科技及时鉴定一些遗传疾病。“与基因有关的疾病众多,所以我必须一直‘在线’。人类的想象是有限的,而基因测序的未来是无限的。”杜玉涛说,基因科技将在“健康中国”战略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而她也将继续建功生命健康产业,通过基因科技助力“健康中国”战略,一步步朝着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伟大梦想奋进。
美丽的化学反应以各种奇幻的姿态登上屏幕,带你走进不一样的化学世界;陌生又遥远的前沿科学,变成一幅幅活泼灵动又充满艺术感的图像作品;打开手机应用,早已灭绝的古生物“复活”在你面前,栩栩如生地向你走来……在位于合肥高新区的中国科大先研院新媒体研究院,就有这样一群科普工作者,不断致力于科学可视化的探索和尝试,让冷冰冰的科学变得生动而又温暖,让青少年在娱乐中受到知识的启迪。日前,中国科大先研院新媒体研究院创始人之一、副院长徐奇智向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讲述了团队的发展史以及背后的故事。让你看见“美丽”的化学反应“2014 年,中国科大先研院新媒体研究院成立,获得了文化部科技文化类孵化器项目的支持。”徐奇智说,到2016 年,中国科大先研院新媒体研究院获得文化部“沉浸式媒体技术重点实验室”的称号,同时也获得了中国科协颁发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称号。“《美丽化学》是我们新媒体研究院发布的第一个体验式数字传播作品,也是目前国际影响力最大的项目。主创梁琰老师是化学博士,同时也是CG 艺术家,因此才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徐奇智向记者展示了一组影片,画面中一幅幅美丽的化学反应过程令人惊叹。记者看到,在深蓝的底色中,棱角分明的细碎晶体不断生长、坠落,如同冰雹带雪……“梁琰老师当时带队拍摄了8 组化学反应,包括金属置换、沉淀反应、结晶过程等。团队的工作非常辛苦,平均下来,每个反应的拍摄加后期制作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徐奇智说,这些美不胜收的化学反应就是在科大的化学实验室用相机和微距镜头拍摄而成的,“都是中学生上课做的化学反应实验,希望呈现化学之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给公众播放, 也能破除很多人心目中对化学死板枯燥的误解。”针对脱落酸对脑胶质瘤的抑制作用,徐奇智设计了风格不同的三组创意。“拍起来还是有些费劲的,你看到铅树长出来就像圣诞树一样,画面很美,但这个反应如果在水溶液中去做,就看不到;要在硅胶溶液中拍摄才行。”徐奇智说,除了拍摄技巧,画面的成败与化学实验反应现象是否明显也有关系,需要反复实验溶液浓度,就连反应容器也试了很多,“传统的烧杯由于玻璃反光很难拍摄,梁老师多次尝试,最终使用的是特殊的容器比色皿。如果不懂化学,或者不懂摄影,都不可能拍摄出这样的影片。”《美丽化学》将科学的神奇与美丽通过可视化影像传播给大众,一炮打响,引起全球轰动。截至目前,作品已有超过千万的独立访问量,得到《时代周刊》等全球140 余家媒体的重点关注与报道,2015 年2 月获得由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NSF)和美国《大众科学》杂志举办的Vizzies 国际科学可视化竞赛大奖。使普通人也能看懂顶级期刊为Nature、Science、Cell 等世界前沿的科学杂志绘制科研成果海报与杂志封面,把一篇篇抽象的论文,变成一张张生动的科学图像,这也是团队的工作之一。“我们要将晦涩的科学原理通过易懂的方式传播给大众。”徐奇智说,科研成果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需要在绘制前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场景,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也非常考验逻辑思维。2016 年,中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周江宁教授发现脱落酸对脑胶质瘤有抑制作用。脑胶质瘤常为恶性肿瘤,而脱落酸是一种植物激素,它能够加速胶质瘤细胞凋亡,抑制胶质瘤生长。徐奇智要将这一成果设计成杂志封面,“最难的是首先要听得懂科学概念,还要在脑海里想象出它的样子,并且制作出的成果要能被普通大众所接受。”喜欢看电影、热爱自然并充满童心的徐奇智,也会从电影、生活的各个方面汲取创作的灵感。徐奇智说,首先在研究成果中提炼出主要视觉元素,“像脱落酸和胶质细胞,我就做了三组创意来呈现,一组是借鉴了科幻电影《第三类接触》,表现脱落酸和胶质细胞的接触,带有强烈的科幻色彩;一组将脱落酸的造型变形处理成毛毛虫,在网状的胶质细胞上啃食,有卡通风格;还有一组创意来自胶质细胞的外观,采用中国水墨的风格,用泼墨的手法展示胶质细胞,充满浓郁的中国风。”经过反复讨论和沟通,最终采用了科幻电影的创意,“ 看起来既深邃神秘,又能准确表达。”设计科学海报和封面给徐奇智既带来了挑战,也增添了很多乐趣。他告诉记者,这需要了解不同科学领域的实验成果,“有时候一天要跨好几个领域听科学家讲解,像‘光晶格中的多原子纠缠’,听明白什么是‘光晶格’就需要花很长时间,确实很烧脑。”徐奇智笑着说,“但我很喜欢科学,也喜欢和科学家交流,在这些成果还没有正式对外公布之前,我就成了第一个被科普的对象。”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笔难得的提升科学素养的财富。早已灭绝的古生物“复活”始祖鸟、剑齿虎、巨脉蜻蜓……一批早已灭绝的地球古生物又重新“活”了过来,变得能看、能听、能玩、能合影。2015 年,新媒体研究院实验室利用自主研发的基于手机与PAD的增强现实出版技术平台“科学荟”,与电子工业出版社合作研发了我国首个AR 科普绘本《消失的世界》,一经面市就被抢购一空。“‘科学荟’平台是我们开发的移动端APP,里面有很多的科学内容,用特殊的交互式技术——AR 技术——将绘本的艺术形象用三维的形式还原。用手机一扫,生物就能从屏幕上‘站’起来。”徐奇智说,这些绘本因为需要阅读文字,原本仅针对7 至10 岁或更大的孩子;但使用AR 技术后,让孩子身临其境,可以听到语音介绍,然后通过手指与它进行互动,甚至还可以进行拍照,能够让年龄更小的孩子阅读它。另一个面向中小学教育的项目则是互动式多媒体课件演示平台“火花学院”。2016 年,在与蚌埠二中合作开展的化学公开课过程中,新媒体研究院引入AR 技术,最终呈现出来的分子结构模型,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这门课也获得了全国公开课大赛的特等奖,作品还入选国家级公开课名录。“AR 技术最初是用于图书出版领域,比如把儿童科普绘本和增强现实结合起来,收到了很好的市场效果。后来我们把它用到了教育领域,成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新型工具。”在徐奇智看来,这些项目取得的成功,说明增强现实在教育领域会有广泛的应用。目前,新媒体研究院正在开发AR 编辑平台,打算把它应用到整个出版行业及教育等其他行业,并开发了相应产品。让青少年的学习更富有乐趣“科学可视化用在教育当中,可以让课堂更灵动,效果也更好。”徐奇智说,人的眼睛接受了外界信息的近90%,在大脑中不管看到文字还是图片,都是转换成类似视觉的东西。“传统课堂上,老师上课都是用语言的形式,学生听讲久了,会出现认知过载的现象,产生疲劳的感觉;在课堂上更多植入视觉的东西,可以达到认知平衡、不易瞌睡、帮助记忆和理解、提高注意力的效果。”谈及未来发展,徐奇智说,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青少年教育这块。“从认知的角度做研究,人是怎样认知世界的,如何通过视觉获取信息,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利用视觉给他信息,才能让他正确建立一个科学概念和正确地理解科学知识。”徐奇智说,这就应该在课堂上更多应用科学可视化的东西。“做科普让我很快乐,也觉得很幸运。”徐奇智说,其实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既能产生价值,又能满足自己,实现了自我的社会价值。“我目前正在做的和所追求的,也是社会急需的,帮助中国青少年更有乐趣地去学习,这也是我最大的收获。”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很快就要上小学,他很喜欢这些科普产品,会经常看火花学院的内容,“里面有很多互动的东西,比如《声光热能》这本书,有个可视化的小实验,孩子可以通过拖动将空气抽走,从而感受声音的传播。”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也是徐奇智内心深处所期望的。杨玉婷 吴衡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陈牧 刘旸 项磊 采写
【来源:周末画报】第42届普利兹克建筑奖在3月3日揭晓得主:来自爱尔兰格拉夫顿建筑事务所的伊凡娜·法瑞尔和雪莉·麦克纳马拉。她们是女性建筑师在普利兹克奖的第四次获奖,也是爱尔兰的首次获奖者。与大多数知名建筑家不同,她们既是建筑实践从业者,也是建筑教育家,以强劲细致的实践方式和思想脱颖而出。1978年,她们合伙创办了格拉夫顿建筑事务所。过去40多年来,她们在爱尔兰、英国、法国、意大利、秘鲁等国完成了大量城市改善项目,尤其是教育类建筑项目。普利兹克奖评审词称,她们有着追求卓越建筑的长久承诺,对环境担负责任的创作态度,她们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同时对各个项目地点的独特性兼收并蓄。雪莉·麦克纳马拉(左)与伊凡娜·法瑞尔(右)。格拉夫顿建筑事务所为秘鲁利马工程技术大学完成的校园建筑。得知获奖后,伊凡娜·法瑞尔和雪莉·麦克纳马拉在她们接到的电话采访里显得颇为平静,在建筑界被视为至高殊荣的普利兹克奖似乎对于她们只是一片雪花落在肩头。“我们投身建筑行业并非为了追求这样的公众认可度。”麦克纳马拉说。比起被视为某种典型性的标杆,这对合作伙伴更希望以自身“思考的方式和价值导向”而扬名。“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当然无惧于摆出有影响力的姿态,但我们同样准备好了退居幕后。我们不仅是想象某个空间,与此同时,也会想象一个人将如何在这个空间中感受和体验。我们的建筑议程在本质上是一种人本主义的议程,这是最重要的。”与新生代建筑艺术家们不断试图通过建筑语言表达新知、表达与众不同的观念、表达特立独行的个性不同,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法瑞尔和麦克纳马拉算不得这个领域的先锋,她们的成就不是枝丫延伸向天空的无垠创造力,而是根系不断向大地更深处蔓延的扎实与厚重。以建筑作品致敬建筑艺术,为人类社会做出持续贡献—这是普利兹克奖的宗旨,也是这两名来自爱尔兰的女建筑师的实践准则。法瑞尔与麦克纳马拉相识于1974年的都柏林大学建筑学院,但她们各自对建筑的热爱则要比这早得多。多年以后,麦克纳马拉仍能忆起儿时拜访姑妈时,那栋18世纪的宏伟住宅中,建筑空间和光线留给她的感觉;法瑞尔则深深为她的家乡——爱尔兰奥法利郡的塔拉莫尔小镇中极为贴近自然的景观而着迷。1978年,她们与另外三名同行联合创立了格拉夫顿建筑事务所,名字正取自事务所最初的所在地—爱尔兰首都都柏林最著名的商业街格拉夫顿大街。有心者大概会留意到,这个命名方式与建筑事务所普遍流行的命名方式——以合伙人名字命名——截然不同。“我们是五个建筑师组成的群体,我们想做一个集体实践,因此以大街的名字命名,将我们固定在这个处所,固定在我们自己的文化之中。”格拉夫顿大街人潮熙攘,格拉夫顿建筑事务所却并非一开始就扬名立万,它的合伙人从最初的5人,很快变成只剩下2人,但法瑞尔和麦克纳马拉始终坚持着。就如普利兹克奖的评语所说,在这个传统上以男性为主导的职业领域中,她们作为女性力量异军突起,成为先驱,在开创出模范性的专业道路的同时也为其他人点亮明灯。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互联网和电脑的普及,全球性的建筑文化网络也开始迅速拓展,1979年,也就是格拉夫顿建筑事务所成立的第二年,第一个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发,当73岁的美国人菲利普·约翰逊成为首位获奖者时,法瑞尔和麦克纳马拉还是朝气洋溢的年轻建筑师。再往后一年,1980年,第一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举办,那时她们大概也未曾料到,38年后,自己会成为这个展览的第16组策展人。格拉夫顿建筑事务所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设计的马歇尔大厦(未完工)。比之国际上的起步时间,爱尔兰的建筑发展要来得稍晚一些,1990年前后,爱尔兰经济以“凯尔特之虎”的速度开始腾飞,建筑领域也出现大进展,沉寂了十来年的格拉夫顿建筑事务所终于有重大的建筑项目得以实现。1996年,她们的第一个重要项目——都柏林圣三一学院机械工程系大楼一期建成。也是在同一时间,她们与其他几名年轻建筑师一起,受都柏林市政厅委托共同改造的圣殿酒吧广场竣工,它坐落于都柏林最著名的文化艺术中心圣殿酒吧区当中,在酒吧和画廊、爱尔兰手风琴和威士忌的簇拥下,从古老的建筑历史里焕发出新生的力量,成为都柏林街头最负盛名的景点之一。此后,她们又设计了都柏林国王北街住宅项目(2000年),一个可以让人“从邻近的繁忙街道中得到良好休憩”的内庭院;爱尔兰城市研究院项目(202年),一个采用“精心制作的表皮”,通过材料的变化来回应开口、褶皱、阴影等需求的有趣建筑。2003年,格拉夫顿建筑事务所迎来第一个走出爱尔兰的国际项目:她们赢下意大利米兰博科尼大学经济学院的建筑设计权。为了完成这个项目,团队成员甚至从起初的8人扩展到22人。2008年,项目最终完成,便获得了当年度世界建筑节的年度建筑大奖。这个坐拥一处完整城市街区的巨型石材幕墙建筑分为三个不同的部分:容纳着令人瞩目的大礼堂和其他区域的下沉空间,位于首层的流动空间,以及承载更多功能性的“悬浮式”体块。大礼堂占据着主立面,大面积的通透元素和多重景观的运用使光线充溢整座建筑,将人们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吸引到室内空间的生活情境中。这是第一个由爱尔兰女建筑师在意大利建造的实用性作品,在竣工之时,她们邀请了一个工地旁的邻居参加开幕仪式,在建筑里兜了一圈之后,她告诉两名建筑师:“这个房子大极了,但是它拥抱着你。”这句简单传神的话似乎正概括出了格拉夫顿建筑事务所作品的特征。博科尼大学项目让格拉夫顿建筑事务所“一战成名”,第一次让爱尔兰以外的世界认识了她们,也奠定了她们在教育类建筑领域的领军地位。她们先后在意大利、英国、法国、秘鲁又设计建造了多处校园建筑,其中,2015年完工的秘鲁利马工程技术大学是近年来法瑞尔和麦克纳马拉所完成的最具挑战性的项目之一。校园坐落在居民区与深谷里的高速公路之间,一个极具高难度的建筑场地。未经修饰的混凝土原始肌理呈现出建筑的力量感,内部空间构成的循环景观创造出大量人性化的聚集空间;而在外部结构上,则采用了垂直布局的退台式建筑,退台形成的开放空间可以引入海风,缓解当地的湿热天气,回应着秘鲁独特的地形条件和城市传统。这个由开放和封闭空间错落组成的垂直校园,赢得了英国皇家建筑师(RIBA)于2016年首度创立的RIBA国际奖,评委们称其为“现代版的马丘比丘”。事实上,法瑞尔和麦克纳马拉也承认,她们的设计灵感正是受到了这个秘鲁最知名的印加遗迹的启发,尤其是那些像坐垫一样彼此交叠的露台和石头。“我们在当地的例子中寻找线索,就像是建筑侦探。”法瑞尔说道。2011年1月24日,意大利米兰,格拉夫顿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博科尼大学建筑。2018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由法瑞尔和麦克纳马拉担任策展人。在格拉夫顿建筑事务所的所有项目中,教育类建筑显然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这大概与她们始终不曾离开建筑学教学息息相关。直到2006年,法瑞尔和麦克纳马拉都是一边从事建筑设计,一边任教于母校都柏林大学。而在此之后,她们也在全球多家高校授课。对于有着像她们这样地位和声望的建筑师而言,还能如此辛勤地耕耘于教育一线属实罕见。2015年在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一次演讲中,麦克纳马拉说,她们总是对教育抱有高度热情,“大学应当是一个可以让知识像花园一样被呵护的地方,而我们就是知识的守护者。”她们守护的既是建筑外部的坚硬躯壳,也是内在的教育理念。法瑞尔将建筑教育形容为“平行现实”,她说,“建筑学教育是一种总结提炼我们的经验并将其赠予后辈,以便他们能够在这种文化中成长并发挥作用的方式,这种教育是双向的,我们向学生学习,学生也向我们学习”。但教育并不是法瑞尔和麦克纳马拉唯一的主题,就像她们的建筑项目所呈现的,如何使建筑物更好地适应当地气候、地形,更好地与周围环境进行对话,也是法瑞尔和麦克纳马拉的作品中始终关注的实用性思考。2018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作为策展人的法瑞尔和麦克纳马拉以“自由空间”为主题,在不限定空间、不限定时间、不限定对象的情况下,给参展建筑师们最大范围的自由进行设想和建设。法瑞尔和麦克纳马拉认为,建筑也是一种生命体,既主动又被动,而“自由空间”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民主的空间,具有未经安排的、自由的功能,让不曾构想过的使用成为可能。在“自由空间”中,会发生人与建筑的交流,即使没有刻意设计,即使建筑师与建筑的联系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剥离,建筑自身也能找到与人分享交流的方式。“每一个项目都是一场重新开始,然后继续的历程。”法瑞尔说。“我们就像是空间的创造者,用这个词吧,‘文化物理学’。我们的建筑要回应的不仅是人们的物质需求,也关乎它在世界上的位置。”她接着说道:“建筑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当人们需要某样东西,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栋将雨挡在外面的大楼,而是一种可以表达自我的东西。”法瑞尔和麦克纳马拉获得了大大小小的荣誉,但在她们看来,对明星建筑师的赞美从来都是一种错误的舆论导向。“有些人的工作更应当得到认可。但媒体只追求最简单的东西——养眼的花瓶。建筑本身要比它表面的东西复杂得多,它会以更深刻的方式深入我们的生活。”法瑞尔说。她呼吁人们关注身边的世界,关注人与自然的微妙平衡。“我们需要记住,地球是美丽的,阳光是流动的黄金。可太多建筑排除了这些自然现象——日出和日落,春天穿透泥土的力量。”
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已落地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记者获悉,2021年,研究院将在上海举办“中国游戏创新大赛”评选活动。守正创新,是上海游戏产业近几年领跑全国的内在基因。而在记者采访沪上几家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游戏公司过程中,听到的一个共识是:上海具备有利于游戏产业不断发展的土壤,上海积淀下来的游戏环境适合创新型公司孵化、成长。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到来后,这些发展中的游戏公司十分期待研究院能带来一些指导性的意见,促进游戏市场的精品化运作。创新大赛与上海游戏产业基因不谋而合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明年在上海举办的“中国游戏创新大赛”,将设有最佳创新社会价值、最佳创新传统文化、最佳创新游戏等10个类别,共计50个奖项,可以窥见研究院在引导游戏行业致力创新、创造方面的用意。事实上,上海游戏产业从来不缺创新基因,“精品游戏”早已成为上海游戏产业的一个代名词,“中国游戏创新大赛” 可谓与上海游戏产业的创新基因不谋而合。在过去的10年里,上海游戏产业诞生了一批守正创新、敢为人先的企业,其中代表包括莉莉丝网络、米哈游网络、心动网络、叠纸网络等。这些游戏公司是如何在创新中走出属于自己道路的?莉莉丝用7年时间跻身国内一线手游发行商,拥有《小冰冰传奇》、《剑与远征》、《万国觉醒》等爆款。莉莉丝网络副总裁胡睿告诉记者,“我们的秘诀就在于坚持游戏精品化发展策略、品类进化理念,致力于为玩家提供全所未有的娱乐体验。”胡睿说,“如果一个游戏满足好玩且好看,加上新玩法的融合,就区别于过去同质化的游戏,能给玩家带来新的体验。玩法创新也是莉莉丝一直在努力的方向,目的是为玩家创造前所未有的游戏体验,给玩家持续的新鲜感。”叠纸网络的“暖暖”系列不仅在“换装游戏界”享有很大的名气,还成功将换装游戏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恋与制作人》也是叠纸的经典作品。叠纸游戏COO(首席运营官)刘辰西告诉记者,他们的创新首先来自于一群在故事创作、美术等领域有旺盛创造欲望的原创团队,将游戏视为自己的“作品”对待,从0到1做出有自身特色的原创游戏;另外一方面,创新来自于技术升级。心动网络在页游、手游、出海领域都有着亮眼表现,其最大产品Tap Tap更是改变了渠道格局。作为一个游戏推荐平台,Tap Tap对内容提供商零分成,成为其独特之处。“这对国内一些小微的(游戏)企业,在前期发展过程中至少省去30%的成本,争取更多的曝光机会,就会很友好,这就是Tap Tap比较差异化的方向。”心动网络副总裁邵珅表示。由三名热爱技术和动漫文化的上海交大学生创办的米哈游以研发能力见长,拥有《崩坏3》《原神》等产品,其中《崩坏3》游戏软件也被上海市科委评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为了最大程度上促进米哈游原创IP的成长,米哈游坚持研发运营一体化的游戏经营策略。” 米哈游政府事务高级经理周宏仁告诉记者。在600多人团队、数亿元投入、三年精心制作之后,米哈游下一代旗舰游戏产品《原神》预计在2020年下半年正式推出。审批、税收等政策让沪上游戏产业受惠上海游戏、电竞产业已步入快速发展轨道,2019年上海网络游戏实现营收802亿元,同比增长12.3%,占全国比重的34.7%。“这些数据表明上海在创新型游戏研发这块已经有比较深厚的游戏根基和土壤,吸引了很多优秀的游戏公司聚集,也孕育了大批业内顶尖的游戏人才。”叠纸游戏COO刘辰西说,“而一家公司的创新离不开这些人才的输入和环境的培育,上海积淀下来的游戏环境适合创新型公司孵化。”心动网络副总裁邵珅也赞同这一观点,“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为什么选择上海,而非其它城市,这也印证了上海游戏产业在全国的位置。这几年来上海的游戏土壤养分越来越丰富,聚集效应也愈发明显,人才也逐渐往这边汇拢,包括上海一些高校已经成立了游戏设计的专业。”在莉莉丝网络副总裁胡睿看来,上海各界对于游戏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使得上海在信息产业基础、网络基础设施、人才资源、政策环境上,都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和人文条件,具备有利于游戏产业不断发展的土壤。上海便利的审批环节、优惠的税收,鼓励出海的政策等等,都是利好因素。“游戏企业受益于上海便利的游戏审批环节,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降低成本。另外上海有诸多举措保护知识产权,对游戏产业有许多税收政策优惠,还有诸多鼓励游戏企业加速走出去的政策。”胡睿说,“在这样的土壤与环境里,游戏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创新想法,做出更好的游戏,更便利地走向国际,更快速地让全球玩家玩上来自中国的好游戏。”游戏公司想从研究院获得怎样的助力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落户上海,对这些正处于迅速发展期的沪上游戏公司而言,也是一件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情。“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的落地对游戏发展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说明游戏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叠纸游戏COO刘辰西表示,“作为游戏从业者,我们希望并相信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可以给游戏行业带来正向的引导和规范,促进游戏市场的精品化运作,同时也能给我们提供权威的行业视角,帮助我们从全局洞察游戏产业的趋势和变化。”心动网络副总裁邵珅也期待研究院能带来一些指导性的意见,“比如我们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和方向是比较合适的;又比如出海,我们选择哪些国家,对于企业来说是更为友好的,或者说更能成功的,这个可能是研究院落地上海之后,我们想获得灵感和助力的方面。”莉莉丝网络副总裁胡睿相信研究院将继续推动游戏行业创新发展,“游戏产业研究院落户上海,将为整个行业在新技术运用、内容创新、用户需求研究等方面起到引领作用,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完善行业生态建设,摆脱以往同质化产品多、粗制滥造的问题,促使行业持续产出高质量产品。”胡睿还期待研究院能在青少年沉迷游戏以及游戏内容分级管理上提供指导,“青少年保护的问题一直是困扰整个游戏行业的难题。我们寄希望于游戏产业研究院的到来,能够结合行业实际情况,在政策层面,尤其是青少年沉迷游戏以及游戏内容分级管理上提供指导和引领,使行业既能迸发出文化产业的活力,又能长远健康发展。”(文章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