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的发表已经成为衡量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时间、精力和基础研究上均不占优势,撰写SCI论文更是力不从心。但实际上,只要掌握了临床科研方法,用心观察,认真总结,发挥临床工作中容易获得一手数据的优势,亦能够发表高质量的SCI论文。下面,达晋编译就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怎么写出高质量SCI论文的几个相关方面进行探讨。一、早期涉足临床科研活动,加强临床实践的规范性。就临床研究而言,不论是病例报告、病例分析、诊断试验,还是临床实验方案设计,详尽完善的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都是撰写SCI论文的基础。因此,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应建立有关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科研制度,逐渐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采集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记录,随访资料保存和各种标本库的管理体系。同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当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各种资料的采集和如实记载,定期开展规范化培训、科研讨论和汇报。二、指导研究生设计课题,掌握SCI论文选题技巧。要想发表一篇高质量的SCI论文,课题的选择直接影响研究的价值。一方面,可以让研究生努力接触国际发展前沿的信息,追根溯源查阅相关文献,深度思考问题后提出课题的初步设想。在此过程中,我们往往发现研究生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设计的课题宏大而宽泛,大而不细,多而不精,这也是初涉科研工作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我们建议,研究生应当多看一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标书,获得课题设计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可以让研究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实验技术。如果实验技术不扎实,好的课题也可能做不出预期的结果,或者结果不稳定、重复性差,这样的结论很难让人信服,更不用说发表高水平的SCI论文。实验技术种类繁多,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实验技术。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专业之间的横向联系,安排研究生经常讨论实验技术问题,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其不但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验,还可以通过参与同学的实验来掌握实验技术。同时,导师还应当为研究生举办实验技术讲座,邀请某项技术的专家、甚至厂家的技术人员来进行讲解。三、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促进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的良性互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创新型导师才能实施创新性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研究生,也才能产出高质量的SCI论文,因为SCI论文的核心就是创新。也就是说,导师只有具备高水平的研究项目和充足的研究经费,才能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坚实的研究基础,才能为研究生积极创造海外学习的机会,建立起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导师责任制和与科学研究紧密联系的导师资助制;才能为研究生提供直接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促使他们掌握先进的实验技术,体验更为活跃的科研氛围,形成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良性互动;才能使研究生在课题研究中尽快了解学科前沿进展,学到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开发创新能力,产出创新性成果。四、正确认识SCI在我国医学科研成果中的评价作用。虽然强制性地要求研究生发表SCI论文才能获得学位会给研究生带来压力,但大多数研究生为了保证论文的顺利发表将会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科学研究上,尽力选择创新性的课题并进行严格的实验设计。这样,在撰写SCI论文以及投稿的过程中,不仅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更能够促进创新型科研成果的产生;同时,无形中锻炼了研究生的英文写作水平和能力。因此,在利用SCI评价体系,鼓励研究生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加强与国外同行交流的同时,也要打破医学界对SCI的盲目崇拜,不能够仅以SCI论文数量评价科研水平,更应当注重科研质量及科研创新。事实表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只要树立正确的SCI论文观,集中精力做好临床工作,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加上导师亲力亲为的指导,就能够撰写和发表高质量的SCI论文。
写临床医学论文,第一步是要确定选题。论文题目有了明确的选题后,才能确定,整个论文内容组成部分,也与选题不分家。而且撰写的选题如果没有一定的新颖性,是很难投刊发表的。那么,临床医学论文有哪些选题题目参考?临床医学论文有哪些选题题目参考临床医学方向的论文,每年都会有不少在发表,涉及的选题也在不断的增多,或者同一选题上,深度也在不断的增加。无疑会给后来者在选题上增加了难度,最起码要在相关领域选题上有所创新。所以,有发表论文需求的,要日常关注好的选题,为自己选题奠定基础。以下是几个选题,仅供参考,如果你有论文选题上的苦恼,不妨关注我,发留言,与您分享。1、新医改背景下福建省基层卫生人才培养路径探讨2、外科护士的术后疼痛知识和态度与疼痛知识培训效果的研究3、手法振动按压法协助成人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排痰效能评价体系构建及临床实证研究4、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X线指标观察的临床研究5、祛湿化浊通心方对老年血脂代谢异常的干预研究6、成人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课程设置研究7、儿童青少年抑郁情绪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8、成人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9、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研究10、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教学模式构建11、新生儿呼吸机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及风险评估研究12、皮肤颜色定量评价方法学研究选题只是写临床医学论文的开始,如何撰写,如何发表临床医学论文,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当论文成功见刊和收录,才算一篇论文成功发表。了解论文发表上的问题,关注知实学术。
新华社成都11月4日电(记者陈芳、胡喆)2018年,美国、中国、英国等国发表的临床医学研究论文数量位居全球前10位。中国的临床医学研究论文数量增长迅速,2018年以44279篇位居全球第二。这是记者4日从2019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上发布的《2019中国临床医学研究发展报告》中了解到的信息。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在对报告进行解读时说,为系统反映中国临床医学研究领域的年度发展概况和主要成就,总结交流科技发展经验,研判未来发展趋势,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组织开展了报告的编制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医药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针对临床医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的薄弱环节开展了大量工作。随着医学实验室、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工作不断推进,我国临床医学研究开始向集成化、规模化、精准化方向发展,临床研究规模有所提升,成果技术转化速度加快,新型产品研发取得进展。报告显示,在主要疾病领域中,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是最受关注的医学领域。2018年,全球在肿瘤领域共发表论文6.32万篇,占临床医学研究论文的19.39%。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论文数量为2.04万篇,不到肿瘤疾病的一半。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与肾脏疾病、肌肉骨骼疾病分列第3位至第5位。报告表明,2009年至2018年我国共发表临床医学研究论文30.23万篇。与全球整体变化趋势相比,我国临床医学研究论文增长速度较快,占全球总数的比重逐步提升,占比从2009年的5.06%增至2018年13.57%。下一步应在数量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论文的质量。“报告系统、全面地反映了国内外临床医学研究领域2018年度发展概况、主要成就,以及一些政策法规,能够为临床研究领域的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医药工作者、企业家,还有关心中国医药科技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魏于全说。(完)
撰写医学科技论文是临床医学工作者经常碰到的难题,对此,医刊汇编译认为,临床医学工作者应根据自己的工作阅历、研究领域及专业特长,量体裁衣,循序渐进,在日常工作中注意资料的搜集,并了解一些常见论文体例的书写形式,将自己的研究素材撰写成文。具体撰写策略建议如下:一、量体裁衣、循序渐进。对于初入行的临床工作者而言,由于临床工作经验有限,建议以病例报告、论著摘要形式作为书写论文的开端,因为这两种形式的论文要求的病例数不多,文章的形式相对简单,对文章逻辑性的要求也没有论著类文章高。而后随着工作经验及阅历的积累,加之平时注意系统、全面的收集、积累资料,可以逐步尝试论著类及综述类文章的撰写。二、找准定位,确定方向。对于临床医学工作者而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他们工作类型更加细化,如有的从事技术工作,有的从事诊断工作。因此,建议从自身工作特性出发,撰写与自己工作相关内容的文章,例如从事技术工作的工作者,可以撰写技术探索类的文章。此外,还应根据专业特点撰文,根据自己专业优势着手写论文。因为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写起论文来通常会更得心应手。三、搜集素材,找准选题。在实践工作中,临床医学工作者应注意资料的搜集。有些临床工作者常常因为工作繁忙而忽视平时素材、资料的收集和积累,不注意或不善于观察、分析、总结、提炼发生在自己工作中有价值的材料,到需要论文时才仓促动笔,东拼西凑,被动应付。选题即是根据自己研究的内容选定论文的题目。对于临床医学工作者而言,选题最好能密切联系临床,面向临床服务。一般来说,好的选题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才有可能得到刊用。一是创新性,即与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如使用的新方法,得出的新结论等,科技有创新才有发展,只有具创新性的选题才有研究的价值;二是实用性,即该选题能否用于临床实际并解决问题。四、构建框架,撰写成文。根据选题构建论文的框架。医学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临床医学工作者应了解各部分的写作要求及方法,将搜集到的素材撰写成文。五、参考稿约,格式规范。参考各医学期刊编辑部的“稿约”撰写,“稿约”是各编辑部制订的对作者投稿方面所作的规定性文件,临床医学工作者在投稿前应认真阅读,按照规范撰写论文。文章能否刊出固然主要看学术水平,但也不可忽视书写形式。
新华社成都11月4日电(记者陈芳、胡喆)2018年,美国、中国、英国等国发表的临床医学研究论文数量位居全球前10位。中国的临床医学研究论文数量增长迅速,2018年以44279篇位居全球第二。这是记者4日从2019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上发布的《2019中国临床医学研究发展报告》中了解到的信息。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在对报告进行解读时说,为系统反映中国临床医学研究领域的年度发展概况和主要成就,总结交流科技发展经验,研判未来发展趋势,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组织开展了报告的编制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医药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针对临床医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的薄弱环节开展了大量工作。随着医学实验室、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工作不断推进,我国临床医学研究开始向集成化、规模化、精准化方向发展,临床研究规模有所提升,成果技术转化速度加快,新型产品研发取得进展。报告显示,在主要疾病领域中,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是最受关注的医学领域。2018年,全球在肿瘤领域共发表论文6.32万篇,占临床医学研究论文的19.39%。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论文数量为2.04万篇,不到肿瘤疾病的一半。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与肾脏疾病、肌肉骨骼疾病分列第3位至第5位。报告表明,2009年至2018年我国共发表临床医学研究论文30.23万篇。与全球整体变化趋势相比,我国临床医学研究论文增长速度较快,占全球总数的比重逐步提升,占比从2009年的5.06%增至2018年13.57%。下一步应在数量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论文的质量。“报告系统、全面地反映了国内外临床医学研究领域2018年度发展概况、主要成就,以及一些政策法规,能够为临床研究领域的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医药工作者、企业家,还有关心中国医药科技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魏于全说。
近日,在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行政一楼中型会议室举办了苏州大学2019级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参加本次博士研究生开题学生3名,分别为外科学神经外科专业、外科学普外科专业和内科学布鲁氏菌病专业,导师为杜彦李教授、梁秀文教授、王闯教授。开题报告考核小组邀请苏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免疫学张进平教授作为组长,以网络会议的模式指导开题工作。根据专业分为三组进行开题,5名专家为一组。市医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及全体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了开题报告会议。报告会上3名学生分别从论文的研究背景与选题理论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选题理论意义、研究目标和创新点、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和可行性分析、总体安排进展情况作了详细汇报。 汇报结束后,各专业考核小组针对每位研究生的论文选题、研究内容和方法及预实验结果等方面及环节进行评估。专家认为,博士研究生的论文在选题方面符合本专业要求,前期具有一定的实验基础;同时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围绕研究思路及课题设计等提供了切实的指导。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课题研究设想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并且得到了下一步修改方案。会后,各专业考核小组根据苏大研2018[65]号关于印发《苏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进行研究讨论,考核小组组长张进平教授宣读考核小组研究决议,2名外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通过本次开题,1名内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未通过本次开题需进行二次开题。并对学生课题下一步研究及实施情况提出了建议和要求。2019级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会的召开,对博士研究生课题的下一步实施指明了方向。促进研究生的过程管理,重点抓住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答辩等关键环节,加强研究生的分流机制,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来源: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临床医学论文是临床医务人员将工作中的原始发现和科研实践中的观察结果,通过分析、比较、鉴别、概括总结而成的医学论文。赛恩斯编译指出,临床医学论文结构的优劣,取决于作者思路的明确性与科学性。只有思路清晰,才能表达清楚;只有思路周密,文章的结构才能严谨;只有充分地揭示与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内在联系,才能把事物逻辑地、顺理成章地表现出来。临床医学论文结构的层次就是作者思路的具体体现,使论文的内容逐层、有条理、有步骤地展开,论述、表达错落有致地进行。临床医学论文通常有较规范的前言、临床资料、结果、讨论等四个基本层次,现将临床医学论文写作层次的合理安排概述如下:一、前言的写作层次。前言是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作用是补充强化主题,简要地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意义、范围、背景、现状,包括问题的提出、解决的方法、结果和见解,使作者了解论文的概貌,认识文章的价值和意义,引导作者进入正文。前言的写作层次一般包括:说明概念、提出问题、概述全文、引出下文。如果没有需要解释的概念,这一层可以省略。提出问题是前言的主要内容,只有先提出问题,才能引出下文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讨论问题。概括全文,指概括地介绍全文的资料、方法和结果,但不涉及具体内容,具体内容留待下文。引出下文,是用一句过渡性的语句点出下文的主要内容。二、临床资料的写作层次。临床资料是临床医学论文的基础部分,交代的目的是使他人看明白,并能采用类似的方法解决相同的临床问题。尽管临床医学论文有不同的体裁,这部分包括的层次(小标题)不一致,但其基本层次都是两个:资料和方法。然后根据论文研究的需要分别在这两个层次下再分若干个层次叙述,例如:资料部分可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各种特殊检查、既往史、随机分组、诊断标准 、分型标准等多个层次。当然了,在每篇临床医学论文中的临床资料层次的内容并非都一样。三、结果的写作层次。结果是论文的核心,是结论的依据。有的作者在论文中将研究得到的所有结果毫无层次地罗列在一起,或将结果与讨论内容相混淆,使读者难以理清头绪。因此,结果部分内容的撰写要求将临床观察中所得的一手资料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处理和推断后,按论文的中心思想有程序有逻辑地既保持它们的内在联系,又从不同角度或深度,连续说明论文的中心思想。临床医学论文结果写作层次划分的依据主要有两个,一是根据不同的施加因素分层次,二是根据不同观察内容分层次,比如根据研究或观察某一对象的不同方面特点分层次。四、讨论的写作层次。讨论是以自己的研究结果为主线,通过对自己研究的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比较,从机理上探讨,从理论上论证,从而引出研究结论的部分。一篇好的临床医学论文,讨论部分往往尤为精彩。不仅言简意赅、结构严谨,而且层次分明,透出作者清晰的思路。一般可将临床医学论文的讨论内容分为4个层次:(1)对研究结果的理论阐述,通过对自己研究结果的总结,运用归纳、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方式,从中发现问题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引经据典予以佐证,得出令人信服的可重复的结论;(2)本研究结果与当前国内外有关研究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尤其突出新发现、新理论、新观点,说明本研究具有的水平;(3)对本研究结果的意义、价值作出评价,在理论上有什么指导作用,在实践上有何应用价值,有什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4)还存在哪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吸取的教训,或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和设想。也可将讨论内容的层次简言之:解决了什么问题;对历史的修改是什么;解释因果关系,说明偶然性与必然性;不足之处以及目前可望解决的问题。当讨论的问题较多时,为了避免前后重复,应先理清本研究到底向读者说明哪几个问题,确定分哪几个层次写,然后由浅人深,由表及里,合理排序。一个层次集中围绕一个重点,提出论据加以论证。综上所述,写出一篇具有恰当、完美结构形式的临床医学论文,一是要安排好以主题为中心的宏观结构,将大的层次内容布局好;二是将以逻辑关系建立起来的微观结构安排好,即按论点、论据的不同层次将资料有主次、详略得当地组合起来,成为一篇观点鲜明、资料丰富、论述深刻的临床医学论文。因此,作者必须锻炼自己的思路,训练思维的逻辑性与条理性。只有想的合情合理,才能写得有条不紊。同时,临床医学论文结构的层次安排无定法,要根据论文的不同体裁和论文的具体内容进行独具匠心的精心构思。
很多医学工作者写作的医学论文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因此,达晋编译认为有必要进行归纳探讨如何写好医学论文问题。一、文题部分。文题是全文内容的主题,常见一些论文存在着文题准确性欠佳,有的文题比实际内容过大,如明明是一篇非对照组的临床观察性文章,却冠与某某的临床研究。有的文题抽提不彻底,造成文题过长。二、摘要部分。对全文核心内容的抽提必须做到简洁、准确、全面。很多论文目的项问题多出在与文题有所重复或交叉上,实际上它应是文题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内容的抽提;方法项的问题多出在过多交代一般临床资料上,应主要从材料与方法中选取与研究内容紧密相关的部分加以简练而成;结果项的问题多出在内容过于简单化,缺乏实际数值结果,应与研究目的密切相关的部分加以精简和提炼;结论项的问题多出在要么过于简单或绝对,要么是结果内容的过多叙述,它应是讨论后总结部分的浓缩。英文摘要应不少于中文摘要内容,应在中文摘要基础上适当在方法与结果部分中增加一些较重要内容。三、前言部分。前言是文章开场白,外文文章中还有研究背景资料。鉴于中文文章书写要求前言不要超过250字,因此可将多余内容放到讨论开始部分里。使前言部分只简要交代作者开展此项工作或研究的意图和主要依据即可。四、材料与方法部分。材料与方法是作者围绕文章内容所选取的资料和采用的方法,应与结果内容遥相呼应。很多论文这方面问题主要出在观察指标、随访方法、统计方法描写不细致。临床资料有时也存在着交代不清楚的问题,如例数分布总合与总例数不一样,成组研究时组问比较缺乏可比性资料内容,甚至缺乏组间可比性检验。五、结果部分。结果部分应比照材料与方法内容进行写作。有的材料与方法交代比较清楚而结果却缺失部分内容,但在讨论中又出现了。对回顾研究资料还应交代清楚随访时间、例数和随访率,当计算不同年生存率时还要特别注意所对应的年随访例数和随访率是否交代清楚。早晚期副反应的计算和失败原因分析也应注意交代清楚各自的观察例数。简明叙述结果的最好形式就是图表结合,图与表的结合可省去文字的描述且还一目了然。对结果的统计学检验必不可少,有的作者对结果的检验方法不准确。六、讨论部分。除了在讨论开始安置前言部分多余内容外,主要进行作者结果与国内外学者结果的比较,发现彼此间异同之处,对彼此存在问题进行合理解释。有的作者讨论不够客观,为佐证自己结果的正确多引用相同结果文献加以熏染,而不用或很少用相反结果文献。要做到讨论扎实就应对所引用文献除真实、准确、可靠外,还要新鲜、完整,要中外文献兼顾。结论部分往往用总之或综上所述而代之,其内容应该是讨论完成后的客观总结,除了要有一个科学、真实、准确的结论外,还应指出不足之处。七、参考文献部分。应按文献出现的先后在正文中顺序标注,常见一些论文存在作者不全、无卷号、无出版单位、有起页无止页等,逻辑错误往往发生在修改时引用了晚于写稿时的文献。有时还出现1篇文献当作2、3篇不同文献标出不同号码。个别现象是引用的文献内容与本文关系不大。
鉴于SCI论文在临床型研究生的学习及后续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熟练掌握SCI论文的撰写及发表是每位优秀的临床型医学研究生在求学阶段必须掌握的技能。以下是蓝译编译总结临床型研究生SCI论文撰写及发表的一些见解:一、扎根临床,合理选题。与科研型研究生相比,临床型研究生更容易收集到一线临床患者的相关资料和标本,只要选题得当,临床型研究生可以通过临床工作中获取的资料,发表高质量的SCI论文。1.从临床患者特殊疾病的诊疗体会中选题。临床型研究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对不符合常规临床表现的疾病进行细致分析,从特殊疾病的诊疗过程选题,SCI论文撰写中重点突出疾病诊疗过程中的困难、疗效和启示。2.从临床发现的常见问题中选题。临床工作中只要留心,其实可以发现很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而一旦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则可以更好指导我们临床工作的开展。3.从已发表的临床 SCI 研究论文或综述中选题。已发表的SCI研究论文或综述绝大多数会覆盖临床某一领域发现的问题以及相关研究进展,临床型研究生可通过查阅文献,结合自身临床工作的条件和特色,合理选题。二、资料全面,统计合理。一篇优秀的SCI论文,和其详实全面的临床资料收集以及后续的合理统计分析密不可分。临床型研究生在开始SCI论文撰写时应牢记这两点。1.未雨绸缪,详尽全面的收集临床受试者资料。临床型研究生应在SCI论文撰写之前,充分查阅与课题相关的SCI论文,为全面收集受试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做好准备。需要注意的是,临床型研究生应充分认识到收集受试者资料的时效性,有些统计指标一旦错过时间窗口期,将再无机会收集。2.数据分析合理详尽,统计图表规范美观。一篇优秀的临床SCI论著,作者最需要做的是通过各种统计学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度剖析,最终通过各种统计图表规范美观的展示给读者。所以,临床型研究生一方面要在统计学的理论和实践课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处理和分析数据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学习统计学常规教材中并未涉及的统计方法,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去学习相关作图软件。三、行文流畅,善于模仿。临床型研究生应首先认识到,熟练的SCI论文撰写是一个长期积累、反复打磨、耗时耗力的痛苦历程。其次,临床型研究生在撰写SCI论文过程中,应大量查阅与其研究课题密切相关的已发表的SCI论文,通过仔细研读相关论文的写作方式和用词习惯,达到使用别人的句型来表达自己研究成果的目的。四、了解期刊,正确投稿。不同的SCI期刊对投稿论文有着不同的要求,有些期刊偏向临床研究,拒收纯基础研究,有些期刊仅接受综述,或仅接受约稿等,而且几乎所有的SCI期刊对投稿论文均有相关的排版要求。所以,在投稿之前,建议先通过国内的主流SCI期刊介绍网站,查找同行既往投稿目标期刊的相关经验,也可通过数据库明确目标期刊是否已发表了和自己课题类似的相关研究。五、尊重意见,修稿彻底。几乎绝大多数的SCI论文在被期刊接受前,都会经历一次到多次的修稿。这里给研究生的建议是,如果在投稿过程中接收到同行评阅人的意见并获得修稿机会后,务必在充分尊重评阅人的基础上,对评阅人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进行详尽细致的回复并在论文中进行相应修改,评阅人提出的某些建议或问题,由于受到科研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完成,也应坦诚布公的告知评阅人实际情况,并在研究缺陷中加入内容。总之,临床型研究生需要熟练掌握SCI论文的撰写和发表技能,通过临床问题设计合理的科研课题,依靠扎实的数据统计分析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实现SCI论文的发表。
关于临床医学论文讨论部分的撰写,其目的一般是解释研究的结果,判断前面解释,并得出结论。该研究想说明什么?得出的数据和结果能说明什么?结果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切忌脱离该研究的结果而只根据文献对论文标题中几个关键词展开文献综述。蓝译编译认为,在开始撰写之前,先要明确自己准备下几个结论,每个结论分别从这个研究的哪些结果中推导出,如何推导。其次,需要复习文献,复习与该研究相关的文献,如类似的研究目的、研究指标、结果或结论。需要研究有关文献全文,而不仅是摘要。需要分析研究其方法、结果及结论的异同,而不仅是分析结论。可以参考综述类文章,但应以原始研究文章为主。总之,一定要紧紧围绕该研究的主要结果和主要结论,讨论主要结论、比较主要结论、应用主要结论。下面几点往往是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一、论述该研究的主要结论。要再次强调主要结果,进而强调主要结论。要清晰地论述结果为什么支持结论,结论与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强调结论与研究目的的关系。如果该研究存在第二、第三个结论,最好分段分别论述。不同类型研究的结论对于“病因”和“疗效”的肯定程度有很大的区别。“描述性研究”研究结果中的“分布特征”就只能提示“可能有关”的结论,“分析性研究”研究结果中的“危险因素”就只能提示“可能病因”的结论,“实验性研究”研究结果中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效果差异”就可以下“是因果关系”的结论。可以从该研究的方法学角度对该研究结果及结论的可靠性进行讨论,但切忌对该研究的结果及结论的可能机理进行过多的讨论,并试图用以证明该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二、论述该研究结论与文献中结论的区别。在将该研究与文献中的结论和结果进行比较时,需注意对样本、总体、研究方法、研究指标、指标测定方法等各方面均进行分析比较,从方法学的异同进而分析结果和结论的异同。三、强调该研究的强项及创新点,讨论该研究的不足及局限性。一般每一项研究都有其创新点,如果某项研究毫无创新点,那么这项研究就失去存在的意义。该研究的强项和创新点应由研究者对该研究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与文献中相关研究项目进行比较而得出。如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与文献有所不同,或由于该研究的测定方法更先进、样本量更大、观察时间更长、质控方法更严密、研究方法更权威,因此该研究的结果更可靠,结论更可信。反之,研究的不足及局限性往往也是由于该研究的方法学所决定的。四、提出建议。作者可以根据该研究的结论对目前临床实践中的程序、常规、流程提出修改建议。可以对进一步的相关临床科学研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