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顶级临床医学刊物《JAMA》发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研究成果戴逵

顶级临床医学刊物《JAMA》发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研究成果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29日讯 闪电新闻记者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外科获悉,2020年6月22日,神经内科刘效辉副主任医师、杜怡峰主任医师联合神经外科郭华主任医师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心房粘液瘤引起的脊髓梗死和转移”,研究成果“Spinal Cord Infarction and Metastasis Attributable to Atrial Myxoma” 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JAMA neurology杂志在线发表。刘效辉副主任医师为第一作者,杜怡峰主任医师为通讯作者。文章显示,心房粘液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心脏肿瘤,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就诊时会出现脑梗死、脑出血及脑转移脑内损害。心房粘液瘤脑损害相关的研究论文在Pubmed上已超过100篇,该研究是国际上第一次发现心房粘液瘤导致脊髓梗死和转移。该病例的发现,增加了脊髓梗死的一个新的病因,也对心房粘液瘤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有了更丰富的认识。JAMA Neurology杂志最早源于1919年开始发行的Archives of Neurology and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现为《美国医学会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的系列期刊。投稿接受率约10%。该杂志在所有神经病学期刊中排名靠前。该病例因突发下肢无力,曾在多家医院就诊,未能明确诊断。患者在省立医院就诊后,神经内科杜怡峰主任组织了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外科、影像科、呼吸科、胸外科及康复科的疑难病多学科会诊,后经神经外科郭华主任医师团队顺利完成了脊髓手术。经影像和病理研究,患者在病情初期为心房粘液瘤脱落栓塞脊髓前动脉导致脊髓梗死,脱落的粘液瘤细胞在脊髓血管定植,侵袭破坏血管内壁,瘤细胞增殖,管壁增厚,血管局部瘤样扩张,并进一步压迫临近的脊髓。近年来,在杜怡峰主任带领下,省立医院神经内科在学科建设中,重视神经系统疑难疾病诊疗平台建设,开设了神经系统疑难疾病多学科诊疗平台,并组建了由刘效辉副主任医师牵头的疑难罕见脑血管病病区。该病区自建设以来,2016年报道了国内第一例大脑淋巴瘤病,还发现和报告了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样肉芽肿、脑曲霉菌病、IgG4相关性肥厚型硬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Whipple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疑难罕见性疾病。该病区连续四年参加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年会病理学组的大会发言和学术报告,2014年和2018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获得优秀论文奖。闪电新闻记者 亓廷廷 济南报道

反监之度

《科学》杂志展望2020年十大科学头条

新华社华盛顿1月2日电(记者周舟)美国《科学》杂志2日刊文展望了2020年可能成为头条的十大科学新闻,中国建造全球首台E级超算、“基因剪刀”技术发布临床试验结果等入榜。这一权威学术刊物预测,中国有望在2020年建造出世界第一台E级超算。E级超算即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是国际上高端信息技术创新和竞争的制高点。美国、日本和欧盟均在推进各自的E级超算开发计划。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美不同团队分别进行的多项使用“基因剪刀”技术CRISPR治疗癌症等疾病的临床试验有望发布结果。同时,运用CRISPR技术进行异种器官移植的人体临床试验有望在2020年启动,解决移植肝脏、心脏、角膜等器官或组织的短缺难题。考古学领域,科研人员将利用古蛋白质分析100万年前人类或动物的身份和行为。由于蛋白质比脱氧核糖核酸(DNA)更加稳定,这种方法适合研究无法提取DNA的古老化石。物理学有两项研究进入榜单。日本将在今年春季升级“超级神冈探测器”,以探测来自超新星的中微子。另外,意大利和美国的两个暗物质探测器将启动运行,加入寻找暗物质的阵营。在生态环境领域,《科学》杂志认为2020年是应对全球变暖的关键时刻,联合国将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2015年以来最重要的气候峰会”,而美国将在今年正式退出《巴黎协定》。此外,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于今年10月在中国举办,推动全球生态多样性保护取得新进展。进入榜单的还有美国将启动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这可能在美国国内引发有关公民隐私和投票权等政治议题的激烈讨论。(完)

落经山

《临床肝胆病杂志》再度获评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总排名居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冠首

由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图书馆联合研发的2020年度RCCSE《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第六版)》于近日发布,《临床肝胆病杂志》再度获评“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在70种临床医学核心期刊(A)中排名第4位(见附件),居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冠首。在471种临床医学期刊中总排名第28名,较2017年第五版排名提升24位,实现自2013年起持续跨越式提升。RCCSE《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目前共收录中文学术期刊6390种,是国内主流的七大期刊评价体系之一,现已有2000多家出版机构和800多个科研管理部门将《报告》的评价结果作为办刊质量评估和科研成果统计的重要参考工具。临床肝胆病杂志2020年11月20日附:2020年RCCSE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临床医学(A+~A-)A+等为权威期刊,即排在最前面的5%的期刊;A等和A-等为核心期刊,A占各学科期刊总数的15%,即排在5%-20%的期刊;A-占各学科期刊总数的10%,即排在20%-30%的期刊;B+等为准核心期刊,占期刊总数的30%,即排在30%-60%的期刊(略);B等为一般期刊,占总数的30%,即排在60%-90%的期刊(略);C等为较差期刊,占总数的10%,即排在90%-100%的期刊(略)。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核心影响因子1.5982019年度核心影响因子、核心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总分在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中均排名第1位

不为功名

《世界医学研究》征稿通知杂志社征集优秀医学论文发表

《世界医学研究》杂志是公共卫生与医学研究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国际华文学术期刊,面向全球发行,提供医学科研学术支持、推动医学职业成长,始终贯彻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世界医学科研、临床、生产、管理工作者服务的宗旨,满足他们对学术信息传播与交流的需求,在传递最新科研成果的同时,更加注重具有应用价值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宣传与推广,着眼于启迪思维、激发创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期刊的学术导向作用,不断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本刊紧跟世界医学发展趋势,对医学热点予以适时追踪,以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为理念,立足世界医学前沿,把握医学的发展脉博,努力反映世界医学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为促进世界医学的交流,提高世界医学服务水平,期刊内容新颖、及时,信息量大,学术水平较高,以全球范围内从事医疗、科研的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以报道全球医学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重点课题的医学进展、医疗新技术和诊疗经验为主要内容,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促进世界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本刊的宗旨是:力求创新,关注世界,服务医学,为世界医学事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本刊设有论著、临床研究(含药物与临床、检验与临床、医学影像、麻醉等)、诊疗经验、护理园地、病例报告、医院管理等常规栏目,间有院士(专家)论坛、院长笔谈、综述、述评及专题论坛等特色栏目。CAJCED 中国知网综合评价数据库Article First(OCLC联机检索数据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文名称:世界医学研究英文名称:World Medical Research出版语言:中文刊物类别:出版,医学期刊中文收录:中国知网本刊网站:www.shijieyixue.com投稿邮箱:shijieyixue@126.com编辑电话:010-86203157中国学术期刊网收录:http://www.qikanw.com/a/yixueyiyao/2018/0503/8727.html知网收录:http://scholar.cnki.net/WebPress/brief.aspx?q=%E4%B8%96%E7%95%8C%E5%8C%BB%E5%AD%A6%E7%A0%94%E7%A9%B6&dbcode=SJUW&type=dbpub

食之鳅攸

新闻背后|疫情中频频出现的《柳叶刀》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是什么期刊?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徐梦龙2月29日,由钟南山院士领衔的“中国2019新型冠状病毒疾病的临床特征”研究论文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在线公开发表。该研究收集了自2019年12月11日至2020年1月29日,从全国552家医院中所提取的1099例实验室确认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信息。研究指出,严格、及时地采取流行病学措施,对遏制疫情迅速蔓延至关重要,对于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仍需持续不断努力探索。在此之前几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等人在《柳叶刀》(The Lancet)在线发表评论文章“春节期间中国人口大流动下的新冠肺炎疫情控制”。文章指出,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增加社会距离的措施,将“控疫假期”与居家隔离、基层排查等其他措施结合,有效地降低了疾病传染率。新冠肺炎疫情当前,学术界也以史上最快的速度加入了战场。《柳叶刀》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世界级著名医学杂志单独为疫情开设了专栏并免费向公众开放,中国学者的名字也频频曝光。《柳叶刀》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是什么期刊?又有怎样的重要性和权威性?《柳叶刀》是一般认为的国际四大医学期刊之一(其他包括《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英国医学杂志》),由英国外科医生汤姆·魏克莱于1823年创立。他以外科手术刀“柳叶刀”的名称为这份刊物命名,而“Lancet”在英语中也是“尖顶穹窗”的意思,借此寓意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至今,此价值理念仍存于该杂志精髓中。《柳叶刀》的办刊宗旨为:传递知识,不断更新,共享知识,独立与公正,面向全世界,敢于批评与争鸣,使医学成为一种文化。该期刊在全世界拥有很高的影响力,是目前世界医学界最权威的学术刊物之一,历史上发表的重要学术论文数不胜数。1867年,英国医生约瑟夫·李斯特在《柳叶刀》上发表文章,提出外科手术消毒的技术和理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很快接受了这一理论和方法,使手术后的病人死亡率大大下降。1940年,弗洛里在该杂志发表了有关青霉素价值的论文,证明了青霉素可以治疗细菌感染,具有治疗作用,并建立了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取青霉素的方法……《柳叶刀》从创立至今始终保持独立,未曾加入任何一个医学或科学组织。在近两百年后,《柳叶刀》在整个医学界的发言仍保持着独立性和权威性。《柳叶刀》对影响面广、特别重要的卫生疾病问题尤其关注,优先发表有可能改变临床实践或对某种疾病的观点的研究原创性论文。此次疫情期间,《柳叶刀》发布的第一批文章中,就有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曹彬及北京协和医学院王建伟作为共同通讯作者的《武汉市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该论文报告了此次疫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数据和最终的临床结局。以此为依据,大规模的研究得以展开。与上述提到的论文一样,1月29日,题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国武汉的初期传播动力学》的论文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官网上发表。论文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自2019年12月中旬以来,密切接触者之间发生了人传人。”《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注重文章的创新性与实用性,主要刊用未被刊登过的研究成果、临床发现的原创性论文。该杂志有非常严格的审稿程序,从提交到正式发布,至少需要两周时间。对此,该刊总编辑、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免疫与感染性疾病系主任埃里克·鲁宾表示,这篇论文从提交到发表仅用了48个小时,为的就是努力向公众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此外,该杂志目前还将所有的新冠肺炎相关的内容翻译成中文,以供医务人员和公众了解最新医学进展。《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是目前全球影响因子最高的医学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大概为70,而《柳叶刀》的影响因子大概为60。《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创刊于1812年,比《柳叶刀》还要早十几年,创始人为美国波士顿著名外科医生约翰·科林斯·瓦伦和麻省总医院创始人詹姆斯·杰克逊。“医学护理应该由科学来指引”。这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创办之初的理念。事实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走过的200多年的确实现了这一目标,它不但成为如今全球医疗界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医学专业刊物,也成为现代医学发展200多年以来的见证者与促进者。《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是世界上连续出版时间最久的医学期刊,每年发行52期,内容主要包含对生物医学科学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系列主题方面的医学研究新成果、综述文章和社论等,着重在内科学和过敏/免疫学、心脏病学、内分泌学、肠胃病学、血液学、肾脏疾病、肿瘤学、肺部疾病、风湿病学以及传染病等专业领域。国内外一直有“外有柳叶刀、内有新英格兰”的说法。《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以把最前沿的知识用及时的手段传播给临床学家为己任,为很多医学新技术的兴起提供了窗口,如后来的听诊器、X线、核磁共振成像等。从第一期上瓦伦发表的“对狭心症的描述”开始,该杂志报道了很多重要医学成就:1899年,发表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1928年第一次发表了“大量吸烟与肺癌相关”的研究;1970年介绍了“肺动脉插管”;20世纪80年代初该杂志首先描述了“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症—AIDS”……无论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还是《柳叶刀》,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积极关注热点问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包括上述两个杂志在内的世界顶级学术期刊已经刊发了百余篇有关疫情的论文,内容涉及预测疫情走向的流行病学、分离病毒结构的病毒学以及研究症状、诊断和治疗的医学等等。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斗争有两条战线,一条是疫情防控第一线,另一条就是科研和物资生产。科学家写论文的目的,就是把自己对病毒的研究成果共享给全世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学术工作者们和一线医护人员一样,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共同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无常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期刊名录》发布——《临床肝胆病杂志》在“消化病及腹部疾病”学科入选的8种中文期刊中排名首位

2020年12月17日,中国科协正式发布《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该报告通过全新的期刊评价系统,实现了国内外期刊“同一指标,同场竞技”,期刊评价公平公正、科学客观、同质等效。《WJCI 2020期刊名录》显示,“消化病及腹部疾病”学科(包含外科手术学、传染病学、儿科学、药理学、医学生理学、分子医学、微生物学、病毒学、实验医学、营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成像技术等交叉学科期刊)共有国内外132种期刊入选,其中《临床肝胆病杂志》WJCI为0.818,位列全球同学科期刊前64.4%,在仅入选的8种中文期刊中排名首位。什么是"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是中国科协课题《面向国际的科技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的研究成果,旨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面向全球的全新期刊评价系统。项目汇聚多方期刊评价研究力量,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科技文献评价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价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万方数据有限公司、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等单位联合攻关,得到北京大学图书馆 、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CrossRef、Digital Science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0科技版)》从世界各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科研论文产出、科研人员数量、期刊规模和水平四个维度确定各国入编来源期刊的比例,从全球6.3万余种活跃科技学术期刊中遴选出各国最具地区代表性、学科代表性、行业代表性的优秀期刊14286种为来源期刊,创编了包含5个一级类、45个二级类、279个三级类,全面覆盖科学技术各领域的、体现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的期刊分类体系。先后有多位院士在期刊遴选关键节点把关,全国各专业学会80多位高级行业专家参与来源期刊名单分类审核。《WJCI期刊名录》研究成果将为转变我国科研评价的“唯影响因子”“唯SCI”“重洋轻中”等不良导向起到积极作用,更加公平、公正、科学、客观地呈现世界和中国优秀科技期刊的真实水平,全面推动世界科技期刊公平评价、同质等效使用,以引导更多高水平论文在本国科技期刊首发,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WJCI 2020期刊索引目录:https://wjci.cnki.net/Home/JournalList《WJCI 2020“消化病及腹部疾病”学科期刊名录》132种期刊排名如下:《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2020年12月23日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核心影响因子1.5982019年度核心影响因子、核心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总分在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中均排名第1位

周昌

新冠肺炎论文爆棚,全球190篇中国115篇,科学家们都发现了什么?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图片来源:每经制图近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当地时间2月26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表示,25日中国境外上报的新冠肺炎新增病例数首次超过中国境内新增病例数,目前意大利、伊朗、韩国的情况令人十分担忧。面对疫情,学术界以最快速度加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柳叶刀》(The Lancet)等世界级著名医学杂志还单独为新冠肺炎开设了专栏。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从12月26日至3月1日,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献目录以及全球权威医学期刊的各类新冠病毒的研究文章共计190篇,身在全球抗疫一线的中国医学研究者是发稿的主要力量,其中115篇出自中国研究团队,占61%。面对医学界在学术领域的积极发文,国内质疑声不断: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是否该着急抢发论文?究竟是科研重要,还是疫情防控重要?“疫情防控有两条主线,一是防控和诊治,二是科学研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从病毒溯源、病原检测、基因测序,到药物试验、疫苗开发,抗“疫”既是人类同病毒的殊死较量,也是科研与疫情的激烈搏斗。“科学及医学研究在理解这一新型冠状病毒及与之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寻求解决方案以遏制其蔓延。“全球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自然》(Nature)的总编辑玛格达琳娜·斯凯珀(Magdalena Skipper)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术抗疫:66天,139篇原创论文随着对疫情及病例的不断研究,国内外学者发表的关于新冠病毒的论文也在日益增多。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表示,“鉴于目前的疫情,我们已经加快论文发表的进程,从提交到发布的时间短达48小时。”打响这场科学抗疫之战的第一枪要追溯至1月中上旬。彼时,中国疾控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以及中国科学院三方均在掌握到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后,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了病毒序列,且在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GISAID,Global Initiative on Sharing All Influenza Data)发布。自此之后,这一神秘的病毒开始在科学家的显微镜下逐渐显形。据《每日经济新闻》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1日,各类新冠病毒的研究文章共计190篇。值得注意的是,这190篇文章并非都属原创论文,其中有27%的通讯文章和新闻等其他类稿件,而原创论文共计139篇,占比达73%。通常,原创论文的内容需包含研究假设、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发现解释和讨论可能的含义,发稿要求较高。在具体的研究方向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此前划分的九大重点,即新冠病毒的自然史、传播模式和诊断方法;识别动物宿主;流行病学研究;临床特征和管理;疫情防控;候选疗法的研发;候选疫苗的研发;伦理评估;应对疫情相关的社会科学层面诸多问题的潜在驱动因素来看,以“新冠病毒的自然史,传播模式和诊断方法”这一研究方向最为热门,共计发稿38篇,占比27%;其次是“流行病学研究”,发稿33篇,占比24%;位列第三的是“临床特征和管理”,发稿30篇,占比21.6%。图片来源:每经制图在这一系列研究成果名录之下,有武汉金银潭医院全球首发的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有香港大学团队基于家庭发病案例研究得出新冠病毒人传人的事实,有美国华盛顿州卫生部公共卫生实验室首发的在患者粪便中检测到新冠病毒的研究,还有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和香港大学管轶团队在锲而不舍地追溯新冠病毒的宿主……“有关研究及成果预计在今年及之后会出现激增,“《自然》总编辑斯凯珀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预印本平台:科研文献最快发布的主战场据《每日经济新闻》梳理的文章发布平台看,除了广为人知的《柳叶刀》外,bioRxiv和medRxiv的发稿量最大,合占总稿量的45%。其次是《柳叶刀》,占比23%,随后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占5%,《自然》排名第四,占比4%。图片来源:每经制图bioRxiv和medRxiv属于预印本网站,均由大名鼎鼎的冷泉港实验室(The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缩写CSHL)创立。CSHL被称为世界生命科学的圣地与分子生物学的摇篮,在该研究所一共诞生了8位诺贝尔奖得主。预印本网站是储存及发布医学类学术论文的平台,预印本指的是在同行评审前就公开分享的科研论文手稿。同行评审是现代学术交流的基石,被公认为是科技期刊判别研究论文的科学价值和保障文章学术质量的重要手段。发表在预印本平台的文章同时可以提交给学术期刊,经过专业人员进行相关学术及非学术审查(如抄袭、明显错误等)后,便可作为正式文章发表。跟预印本平台不同,《柳叶刀》这类著名期刊就像是“精英俱乐部”,发稿要求自然也很高。按照惯例,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论文,从提交到正式发布,至少需要两周时间。《柳叶刀》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美国医学期刊》(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和《英国医学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并称为历史最悠久的四大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之一。根据2019年6月20日发布的2018年SCI学术期刊影响因子,《柳叶刀》排名第四,影响力因子为59.102,位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之后,后者影响力因子为70.67。《美国医学会杂志》以 51.273 的影响因子排名第九。《Nature》排名第13位,影响因子为43.07。《英国医学杂志》排名38位,影响因子为27.604。bioRxiv等预印本网站不属于期刊,因此没有影响因子。SCI 外文期刊影响因子每年六月份由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旗下数据库 Web of Science中的《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发布。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两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研究文章一旦在期刊上登载出来,就属于“完成时”,原则上除了允许对个别文字进行刊误外,文本内容和数据是不能更改的。预印本则处于可以被不停修改其内容和数据的“进行时”发布状态,在期刊正式接受文章之前,作者可以随时通过点击作者区域内的“提交修订”来提交文章的修订版本,就如同计算机程序一样,从初稿发表之日起可以被陆续“迭代”更为完善的版本。“在开放的科学平台上,应该更多地共享研究成果,而不必等待出版。”澳洲皇家病理科医学院荣授院士、香港大学病理学系临床医学教授黎国思(John M Nicholls)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道。黎国思教授曾在《柳叶刀》期刊发表有关SARS的解剖病理学研究论文。为促进学术交流,加快科研成果传播,权威学术期刊如《自然》也发布了明确的预印本政策。“自新型冠状病毒暴发以来,我们便要求作者在向我们期刊提交与此次疫情相关的稿件时,尽可能快速和广泛地分享期中和最终的基础数据集,包括与公共卫生机构、研究机构及世界卫生组织进行分享,并将论文稿件存储在预印本服务器上。”《自然》总编辑斯凯珀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道。世卫组织:科研成果助力抗疫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国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一个新型流行病暴发的初期,很多论文是预防医学的流行病学总结或临床医学的病例总结。这对实时实地的疾病防控与诊治有直接的指导或参考价值,是非常需要及时开展交流的。“新的科研成果以及在SARS和MERS等疫情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为抗击疫情提供了支持。中国是疫情暴发的中心,因此,来自中国科学家的科研报告将是无价的。”世界卫生组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冠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疫情趋势越发严峻的情况下,为了打赢这场“抗疫战“,如何保障新冠病毒的信息能够通畅、快速共享,是对抗疫情的努力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信息是疫情防控的关键,”2月1日,《柳叶刀》在一篇评论文章中肯定了科学研究在公共卫生应对措施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科学界反应迅速,实时调查和报告疫情,提供重要的公共卫生、临床和病毒学数据来指导中国和全球应对疫情。”以解剖病理研究为例。2月17日,《柳叶刀》发表了首份新冠肺炎病理学报告,研究团队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该研究基于患者死亡后的微创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新冠肺炎的病理特征与SARS和MERS非常相似。“这意味着,新冠病毒与SARS和MERS病毒有相同的攻击目标,即用于气体交换的肺泡细胞。新冠病毒致死的主要原因是肺部损伤,但更重要的是弄清死因到底是病毒引起的主要损害,还是机体对病毒的过度反应引起的变化(如弥漫性肺泡损害),亦或是使用类固醇引起的继发性细菌感染,”黎国思(John M Nicholls)教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对于病毒检测和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损害是由机体对病毒的反应引起的,这将影响治疗的选择,“黎教授解释道。“进行病毒培养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可以观察到病毒在体内存在多长时间、患者是否产生相应的抗体,”他进一步表示,“如果在解剖时(假设生病后7天)未发现有残留活性病毒,则意味着在临床治疗中对生病超过7天的患者不必使用抗病毒药物。“与此同时,有关新冠病毒的病毒学研究也为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月10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研究人员宣布成功培养出基于患者病毒样本的活病毒,且已经能够构建该病毒的两个完整基因组序列。在新南威尔士州卫生部公共卫生病理学主任多米尼克德威尔(Dominic Dwyer)看来,这除了能帮助进行病毒测试外,还能推进疫苗研发。2月19日,知名学术期刊《科学》发表了一篇论文,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McLellan实验室团队首次利用冷冻电镜展示了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3D分子结构,再度确认刺突蛋白结构是疫苗应对的关键区域。“知道了病毒背后的机制就能更好地指导疫苗研发。”该实验团队的分子生物学博士Wang Nianshuang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们正在使用一种称为‘基于结构的疫苗设计’方案来研发更好的疫苗。现在已经获得了性能良好的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和3D结构,基于这个结构可以进一步设计和改造该刺突蛋白以取得品质更优的疫苗。”Wang Nianshuang博士也是该论文的主要作者之一。纽约大学生物学、神经科学教授卡罗尔肖克斯赖斯(Carol Shoshkes Reiss)也对记者表示,“科研透明性有助于全世界的科学家和临床医生了解新冠病毒以对抗疫情。”事实上,新冠病毒肺炎研究进行至今,全球科学家都在竭尽全力探寻这一新型病毒的真实面貌和应对疫情的有效手段。越是在这种紧要关头,传递正确的信息越是马虎不得。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于2月27日发表的一份音频文件中,该杂志执行主编斯蒂芬莫里西(Stephen Morrissey)就认为,如果并未处于卫生紧急事件且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严格审阅、编辑论文非常重要,这样才能确保医生和公众看到的信息是可靠的,而遇到新冠肺炎的紧急情况,需要要加快速度。“但是,我们不可能做到每一篇论文都能如此之快。”在该杂志责任编辑林赛巴登(Lindsey Baden)博士看来,在紧张的氛围当中,如何传递正确的信息非常重要。他认为,当前很多心怀善意的科研者做出了许多观察报告,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都是正确的。“当前我们都很担心疫情,这意味着我们更要非常小心地传达信息,以公平和平衡的方式帮助公众了解实情。需要相当多的努力才能找到最佳的速度和平衡。”莫里西博士鼓励论文作者及时跟当地的卫生部门分享他们的信息,还可以先在预印本网站发表他们的发现。“《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也会加快审阅和发布的速度。”他补充道。记者手记丨66天的139篇原创论文仅是新冠研究的开始科普同样任重道远权威医学期刊上刊载的外语论文因其大量的专业术语,复杂的计算模型,繁琐的实验过程而显得曲高和寡,然而一场疫情的到来让这些期刊以及论文走进了平常人家的生活,成为屡次占据社交媒体的话题词。借由媒体、意见领袖的传播,这些小众的“期刊论文”开始展现科普力量,当家人转发了一篇《柳叶刀》刊载的新冠研究成果给我时,那一刻感觉朋友圈养生文好像已战败,科普时代已到来。然而当疫情发展的时间线,封城后武汉推行各项措施的时间线在读者中广为流传之时,对新冠病毒肺炎科学研究发展的时间线却未见踪影。同时,那些质疑研究者在疫情蔓延期间抢发论文的声音并未消停。在梳理这篇报道的材料时,那些生僻的外文词汇带来了巨大的阅读障碍,让我们三几位记者几次在深夜时分感到崩溃。可是当我们走进这些论文后,当连线这些期刊或者背后的发文团队后,当我们将科学研究与疫情发展加以联系后,深知这场抗疫之战最终胜利的军功章上一定有这些科学家的名字。多位科学家告诉记者,疫苗研究正昼夜不歇地进行中,现在还仅是开始。记者:兰素英 余佩颖 文巧 张凌霄

孔鲋

2020年十大科学头条是什么?看看《科学》杂志的展望

美国《科学》杂志2日刊文展望了2020年可能成为头条的十大科学新闻,中国建造全球首台E级超算、“基因剪刀”技术发布临床试验结果等入榜。这一权威学术刊物预测,中国有望在2020年建造出世界第一台E级超算。E级超算即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是国际上高端信息技术创新和竞争的制高点。美国、日本和欧盟均在推进各自的E级超算开发计划。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美不同团队分别进行的多项使用“基因剪刀”技术CRISPR治疗癌症等疾病的临床试验有望发布结果。同时,运用CRISPR技术进行异种器官移植的人体临床试验有望在2020年启动,解决移植肝脏、心脏、角膜等器官或组织的短缺难题。考古学领域,科研人员将利用古蛋白质分析100万年前人类或动物的身份和行为。由于蛋白质比脱氧核糖核酸(DNA)更加稳定,这种方法适合研究无法提取DNA的古老化石。物理学有两项研究进入榜单。日本将在今年春季升级“超级神冈探测器”,以探测来自超新星的中微子。另外,意大利和美国的两个暗物质探测器将启动运行,加入寻找暗物质的阵营。在生态环境领域,《科学》杂志认为2020年是应对全球变暖的关键时刻,联合国将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2015年以来最重要的气候峰会”,而美国将在今年正式退出《巴黎协定》。此外,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于今年10月在中国举办,推动全球生态多样性保护取得新进展。进入榜单的还有美国将启动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这可能在美国国内引发有关公民隐私和投票权等政治议题的激烈讨论。

狗故事

张元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战疫的世界贡献

抗疫期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虽然身处疫情风暴中心,但依然秉承“大医精诚 敬畏生命”院训精神,一次次勇挑重担,一次次冲锋向前,先后开辟了武汉市第七医院、首批规模最大的东西湖方舱医院(也称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本院重症4大战场,开设5400张床位,救治了武汉市10.69%的新冠肺炎患者;接诊3万多名发热病人;开展了百余场国际连线,在《柳叶刀》《JAMA》等刊物上发表了近200篇与抗击新冠肺炎相关的科技论文,将中南经验传至五湖四海……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还创造了6个全球首个或最早,1个全球第二和1个全国首家:全球最早破译新冠肺炎病毒基因序列的医院;全球首家应用ECMO治愈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全球第一家有能力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医院;在柳叶刀发布母婴相关的全球首篇论文,为全球抗疫提供了专业指导;制定了国际第一部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快速建议指南英文版;全球最早发现新冠康复患者出现复阳现象的医院;国际著名科研数据服务机构“数字科学”(Digital Science)评价:抗疫科技贡献值排名全球第二;全国首家备案成功开展干细胞治疗重症新冠肺炎临床研究的医疗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为中国战“疫”贡献了中南力量,为世界战“疫”奉献了中南智慧,以最美“逆行”彰显了中南“担当”。【来源:新华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鬼熄灯

岳阳市一人民医院一项科研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

岳阳晚报全媒体讯(通讯员 邓费慧)近日,岳阳市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科研团队在国际知名专业期刊《Biological Research》(该杂志是生物学和肿瘤学领域的国际顶级刊物,2019影响因子达3.092)全文发表题为“Evaluating the clinical signiicance of SHMT2 and its co-expressed gene in human kidney cancer”(肾癌中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SHMT2)及其共表达基因的临床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泌尿外科博士王欢为第一作者,泌尿外科指导主任李波涌、医务科科长程晓叁为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种铁教授为通讯作者。科研团队部分成员合影据科研团队介绍,晚期肾癌是一种致命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限制较多、放化疗敏感性不强、药物治疗可能“无效”或“耐药”。因此,寻找新的治疗靶点,让无法手术、无药可治、产生耐药的患者重新获得治疗的机会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通过临床实践与数据整理,科研团队创新性地证实SHMT-2(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2)基因高表达与肾癌患者的预后有关联,同时发现SHMT-2的共表达基因NDUFA4L2也参与这一过程,从而为肾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下阶段,市一医院泌尿外科科研团队将继续探讨SHMT-2与NDUFA4L2基因在线粒体一碳代谢通路中的作用,寻找其上游和下游的生物标志物,探索其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机制,为晚期肾癌患者带来更多福音。【来源:岳阳晚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