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熠品临床前研究与检测中心正式揭牌大天使

熠品临床前研究与检测中心正式揭牌

据白云区人民政府网消息,近日,熠品临床前研究与检测中心的揭牌仪式在白云区医疗健康产业园举行。熠品是一家长期致力于医疗器械、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公司,是目前国内实验室资产最重、技术服务能力最强的CRO机构(临床研究机构)。临床前研究是指药物进入临床研究之前所进行的化学合成或天然产物提纯研究,药物分析研究,药效学、药动学和毒理学研究以及药剂学的研究。其主要目标是评估新产品的安全性,加快药物发现和简化药物开发过程,并阻止有害和有毒的产品进入流通环节。据悉,今年3月,白云区区政府签约熠品医疗器械研发外包与检测基地项目,仅8个月就完成了土建施工和设备调试并如期竣工开业。熠品医疗器械研发外包与检测基地项目是白云区推进生物医疗器械产业、扩大招商引资、承接高质量产业转移的重要成果,是白云区“七大产业”之一,也是白云区医疗健康产业园的支柱性企业。

桂花

“小而美”的临床前一体化CRO美迪西

相关阅读:《基于工程师红利和高固定资产产出比,中长期战略性看好国内 CDMO 行业》《CXO赛道的天时、地利与人和》《国内CDMO龙头企业凯莱英》《中国医药外包龙头药明康德》《全流程优势的CXO龙头康龙化成》《国内临床CRO龙头泰格医药》《安评龙头昭衍新药》《CDMO/API双线布局九洲药业》《国内领先的CDMO企业博腾股份》今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美迪西,公司是一家专业的生物医药临床前综合研发服务CRO,为全球的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全方位的符合国内及国际申报标准的一站式新药研发服务。公司服务涵盖医药临床前新药研究的全过程,主要包括药物发现、药学研究及临床前研究。药物发现研发服务项目包括蛋白靶标验证、结构生物学、化学合成、化合物活性筛选及优化;药学研究包括原料药与制剂工艺研究、质量标准和稳定性研究;临床前研究包括药效学、药代动力学、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研究等。公司已深入中国市场,拥有众多优质的客户资源。公司前瞻性地布局中国本土创新药市场机遇,加强国内医药研发市场的开拓力度,在全国多个重要城市建立了专业服务网络;为众多国内药企提供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的医药研发服务,相关客户包括恒瑞医药、扬子江药业、石药集团、华海药业等国内著名大型药企,以及信达生物、亚盛医药、广州百奥泰、海和生物、再鼎生物等众多新兴的知名创新生物医药技术企业。公司与海外多家知名医药企业与科研机构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海外客户覆盖了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地区,至今已积累了众多国际知名医药企业及科研机构客户,包括武田制药、强生制药、葛兰素史克、吉利德、路德维希癌症研究所等。公司在业内具有良好的口碑,获得多个著名医药企业颁发的奖项。药物研发外包服务是药物研发的“卖水人”,相比于药企只有在药物研发成功上市后才可以获得巨额回报,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即可提供服务并不断确认收益,且能有效规避新药研发成功的巨大风险,实现先于药企实现业绩爆发,全球药物研发外包服务市场增速(10%左右)明显高于药品市场增速(4%左右)。在全球研发投入和外包渗透率持续提高的双轮驱动下,药物研发外包服务行业有望长期持续高景气,同时国内凭借人才、成本与病患资源等优势,成为全球药物研发外包服务产业转移的重要目标地,占全球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当下,国内医药行业正在经历“仿制药为主”向“创新为方向”的产业升级,正迎来创新药的黄金发展时代,近年来CDE 批准的新药快速增加,预计国内药物研发投入将实现20%以上的增速,同时伴随全球药物研发外包服务向国内的产业转移,国内药物研发外包服务市场全面爆发,空间巨大。CRO 行业于20 世纪70 年代起源于美国,在新药研发难度增加、跨国药企间竞争加剧、药品监管趋严、医疗改革降价、原研药专利到期带来销售额断崖等压力下,全球CRO 行业在20 世纪80、90 年代经历了快速的发展;2008 年金融危机后,跨国药企研发投入增速有所放缓,全球CRO 行业进入成熟期。预计2020 年全球CRO 市场规模672 亿美元,5 年CAGR 为9.0%左右,其中临床CRO 市场规模接近432 亿美元,5 年CAGR为8.7%左右。驱动新药研发投入增长的因素趋势不变,新药研发仍将是未来医药行业发展主旋律,产品层面,专利药相对仿制药具有更高的溢价与上市回报,对于药企更具吸引力,在全球药品销售额占据大部分份额;公司层面,不断涌现的具有先进技术的小型创新药企能够为专利药研发投入贡献新鲜血液,同时小型创新药企的外包意愿更强,进一步提高外包渗透率。全球新药研发投入稳定增长与外包渗透率的持续提升有望驱动全球CRO 市场持续稳定增长,增速在10%左右。全球CRO 行业竞争格局方面,部分海外成立较早的CRO 公司经过数十年发展已发展为行业龙头,在服务能力与规模体量等方面优势明显。跨国领先CRO企业主要包括Covance、IQVIA、Parexel、药明康德等,CR10 超过40%,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由于临床前CRO具有更强的离岸外包特性,临床CRO 具有更强的属地化特性,临床CRO 占据了海外CRO市场绝大多数份额,是大部分头部跨国CRO 企业的业务主体。CRO 行业在国内发展时间相对较短,20 世纪90 年代,跨国药企药品在国内的上市需求启动了国内CRO 行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内多项促进医药创新的政策的推行、医疗改革的不断提速和医保市场的持续扩容,国内外制药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开拓与投入力度逐步增加,国内CRO 行业开始蓬勃发展。预计2020 年国内CRO 市场规模接近80 亿美元,近5 年CAGR 为27.3%左右,其中临床CRO 市场规模接近44 亿美元,5 年CAGR为29.3%左右。国内临床CRO 市场主要参与者主要包括跨国CRO 公司的国内分支机构(昆泰、科文斯、PPD 等)与本土临床CRO 公司(泰格医药、药明康德、博济医药等):前者通常具有较强的服务能力与国际化品牌优势,在承担跨国药企的国际多中心临床与境外临床项目方面更具优势;后者整体呈现多、小、散的格局,多数本土临床CRO 公司服务能力相对较低,以提供服务水平较低的注册申报为主,无法提供完整的临床试验服务;少部分领先的本土临床CRO 公司能够提供大部分临床阶段服务,在境内创新药临床项目服务方面更具优势,同时服务能力与研究经验逐步接近跨国CRO 公司,对于境外临床项目服务能力也在快速提升。公司与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昭衍新药均为国内CRO领先企业。药明康德:中国规模最大、全球排名前列的小分子化学药的发现、研发及生产的全方位、一体化服务平台,医药研发服务企业,在国内处于行业领军地位。康龙化成:核心业务,药物发现、药物开发两个阶段的全流程一体化药物研究、开发及生产的CRO服务。昭衍新药:药物临床前研究服务(安评)和实验动物的繁殖,销售,国内领先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CRO 公司。作为国内临床前CRO 业务领先的企业之一,美迪西的项目积累和经验较为丰富,公司目前拥有约300 种药效模型的成熟建模技术,2015 年以来,已有超过58 个通过NMPA 批准进入I 期临床试验,同时参与的多个新药项目通过美国FDA、澳大利亚药品管理局的审批进入临床I期试验。当前公司已建立了约300多个药效评价模型,配备了PET-CT 等高端仪器设备,长期为国内外大型医药企业提供抗肿瘤药物研发服务。公司成功完成多个ADC 整套临床前研究,其中2 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公司在免疫肿瘤药物和抗体及抗体偶联领域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公司抓住中国医药企业向国际市场扩张、在创新药方向发展的机遇。一、“小而美”的临床前一体化CRO美迪西成立于2004年;2006年建立结构生物平台;2007年与MPI Research 成立合资公司;2008年普亚医药创立拓展非临床GLP服务;2010年达晨创投投资;2011建立一站式抗体研发平台;2016年建立ADC/I-O/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平台;2017年建立心脏安评平台、吸入/眼科给药药效评价平台、注册申报平台;2018年扩建化学工艺测试、生物分析平台;2019年科创板上市。二、业务分析2016-2019年,营业收入由2.32亿元增长至4.49亿元,复合增长率24.62%,19年同比增长38.30%,2020Q3实现营收同比增长38.25%至4.33亿元;归母净利润由0.43亿元增长至0.67亿元,复合增长率15.93%,19年同比增长9.54%,2020Q3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0.09%至0.75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由0.38亿元增长至0.58亿元,复合增长率15.14%,19年同比增长10.34%,2020Q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4.21%至0.72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由0.34亿元增长至0.58亿元,复合增长率19.49%,19年同比下降18.01%,2020Q3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增长306.93%至1.17亿元。分产品来看,2019年药物发现与药学研究实现营收同比增长39.50%至2.53亿元,占比56.37%,毛利率减少2.82pp至36.22%;临床前研究实现营收同比增长36.29%至1.96亿元,占比43.63%,毛利率增加1.91pp至35.61%。2019年公司前五大客户实现营收8546.45万元,占比19.01%,其中第一大客户实现营收2540.22万元,占比5.65%。三、核心指标2016-2019年,毛利率17年下降至低点34.30%,18年提高至高点36.68%,19年回落至35.92%;期间费用率17年上涨至高点14.50%,18年下降至11.90%,19年上涨至高点13.26%,其中销售费用率由4.86%上涨至6.21%,管理费IE用率17年上涨至高点8.75%,18年下降至7.69%,19年上涨至8.12%,财务费用率17年上涨至高点0.43%,18年下降至低点-1.68%,19年上涨至-1.07%;利润率由19.12%下降至15.25%,加权ROE由33.12%下降至13.94%。四、杜邦分析净资产收益率=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由图和数据可知,净资产收益率的下降是由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同时下降的结果。五、研发支出从 2016 年至 2019 年,公司研发费用合计从 929.78 万元上升至 2818.79 万元,年均增速为 44.73%;公司 2019 年研发支出占营收比重为 6.27%。六、估值指标PE-TTM 129.15,位于上市以来的70分位值上方。根据机构一致性预测,美迪西2022年业绩增速在53.10%左右,EPS为4.47元,17-22年5年复合增长率46.09%。目前股价270.00元,对应2022年估值是PE 60.44倍,PEG 1.14。看点:公司从临床前研究服务起家,形成了以安评为核心,以动物疾病模型为特色的特点。公司安评业务规模处于国内第一梯队,中美双报能力突出。药理方面,公司拥有300 多个成熟的药效学模型,是国内最大的肿瘤动物模型供应商之一。综合来看,公司是以药代/药效/安评为特色的国内临床前一体化CRO,具有一定竞争优势。

陟岵

我省新认定首批十六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福建日报讯 (记者 李珂) 为加强我省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临床研究能力,加快临床疾病诊疗技术研究和促进医学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结合我省医疗“创双高”建设,优先支持我省高水平医院,日前,省科技厅、省卫健委评审新认定了首批福建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建设依托单位。首批福建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共16家,涉及恶性肿瘤、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糖尿病与代谢、骨科与运动康复、血液系统、老年、妇产等9个疾病领域/临床专科,依托单位包括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省立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等。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按照我国疾病防控战略需求整体规划和我省疾病防治现状,在主要疾病领域和临床专科布局,并联合各级医疗机构建设覆盖全省主要地区的协同创新网络,是面向我省疾病防治需求,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以医疗机构为主体,开展临床研究、协同创新、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科技创新基地。(《福建日报》3月19日第3版)【来源: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不老屯

全球十大研发机构发布,中科院位列第三,美国占7席!

全球十大研发机构发布,中科院位列第三,美国占7席!来源:药智网|森林转化科学(translational science)是运用生物医药研究成果(临床前研究及早期临床研究)以支持药物开发的过程,是生物医学研究的骨干力量,往往在学术和研发机构中进行。如果没有这些研究机构,许多新药和诊断方法将难以问世。它们除了在癌症等传统领域的前沿工作,也更有可能涉足商业前景有限的疾病领域。尽管生物制药公司往往在后期临床试验和生产中承担重任,但这些研究机构进行的工作仍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该公司的报告显示,2018年,美国医疗健康研发总投资为1,942亿美元。其中:企业在医疗卫生研发上的投资为1,295亿美元(66.7%),联邦机构共投资430亿美元(22.2%),学术和研究机构总投资为157亿美元(8.1%)。医疗卫生研发投入增速连续三年超过卫生总支出增速。但是,研发支出仍然只占医疗支出的5%左右。近日,一家研究机构使用自然指数对全球顶尖的研发机构进行了排名。自然指数使用论文计数(AC)和分数式计数(FC)来计算研究成果。从纳入自然指数的82本期刊中,选择贡献最大的55本期刊进行计数,以下是他们使用此方法得出的前十名及其得分: 1.哈佛大学:2,312.65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1,332.543.中国科学院(CAS):1,034.324.斯坦福大学:1,027.415.马克斯·普朗克学会:991.326.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754.287.耶鲁大学:748.58.宾夕法尼亚大学(Penn):687.759.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 San Diego):680.7510牛津大学:670.641. 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常常是威望的代名词,其最大的优势是哈佛医学院,它拥有众多世界上最伟大的生命科学领域专家,例如Aviv Regev。Aviv Regev是计算生物领域的大牛之一,她开创了用于单细胞RNA测序的测定方法,在提取生物信息的机器学习算法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今年5月,罗氏(Roche)宣布Aviv Regev将加入Genentech,成为基因泰克研究与早期研发中心(Genentech Research and Early Development (gRED))的新任负责人。生物制药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很看重哈佛大学的技术和洞察力。今年早些时候,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与日本制药公司安斯泰来达成合作,专注于共同感兴趣的创新疗法和技术的研发。此外,今年7月,拜耳和晨兴创投领投了Vesigen Therapeutics公司2,850万美元的A轮融资。Vesigen将利用募集资金构建ARMMs平台,利用专有的递送技术,克服下一代疗法(如CRISPR-cas9,RNA分子及其他治疗性蛋白质)在靶向性细胞内输送的障碍。并将推动众多治疗介质进入临床前及临床开发。2.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凭借近400亿美元的资金,是美国资金最雄厚的研发机构,在此次榜单上仅次于哈佛大学。NIH的预算中约有10%用于支持近6000名科学家在其实验室中开展的项目。所有这些加在一起,不仅使它成为美国最大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医学研究公共资助机构。随着COVID-19危机,其资金的重要性在今年显得尤为重要。NIH一直是抗病毒研究的最前沿,与疫苗领先者Moderna和许多其他生物制药公司合作并为其提供资金,用于针对COVID-19的疫苗,诊断和治疗方法研究。3. 中国科学院(CAS)尽管排名前两位的研发机构都位于美国,但中国科学院(CAS)正在迅速攀升,本次位列第三。自194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以来,如今拥有12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3所大学、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70多个野外观测台站,承担2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CAS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快速响应,参与了多项重要研究。3月,中科院微生物所与君实生物合作开发新冠病毒中和抗体JS016。至7月,JS016已完成了中国I期临床试验所有受试者给药。4月,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与国药集团中生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合作开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特别审批程序,获得药物I和II期临床试验批件。目前,该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产品是全球首个获得临床试验批件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的灭活疫苗。此外,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智飞生物全资子公司智飞龙科马合作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目前正处于Ⅰ、Ⅱ期临床试验过程中。 参考来源1.https://www.fiercebiotech.com/special-report/top-10-global-r-d-institutes2.https://www.fiercebiotech.com/special-report/harvard-university-top-10-global-r-d-institutes3.https://www.fiercebiotech.com/special-report/national-institutes-health-top-10-global-r-d-institutes责任编辑:琉璃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孔阳

福建认定首批16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为加强福建省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临床研究能力,加快临床疾病诊疗技术研究并促进医学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结合省医疗“创双高”建设,优先支持福建省高水平医院,日前,省科技厅、省卫健委评审新认定了首批福建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建设依托单位。 本次认定的首批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共16家,涉及恶性肿瘤、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糖尿病与代谢、骨科与运动康复、血液系统、老年、妇产等9个疾病领域/临床专科; 依托单位包括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省立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等。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按照我国疾病防控战略需求整体规划和福建省疾病防治现状,在主要疾病领域和临床专科布局,并联合各级医疗机构建设覆盖全省主要地区的协同创新网络,是面向福建省疾病防治需求,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以医疗机构为主体,开展临床研究、协同创新、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科技创新基地。 来源:福建日报 【来源:健康福建】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几且伪哉

福建新认定首批十六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东南网3月1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 为加强我省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临床研究能力,加快临床疾病诊疗技术研究和促进医学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结合我省医疗“创双高”建设,优先支持我省高水平医院,日前,省科技厅、省卫健委评审新认定了首批福建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建设依托单位。首批福建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共16家,涉及恶性肿瘤、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糖尿病与代谢、骨科与运动康复、血液系统、老年、妇产等9个疾病领域/临床专科,依托单位包括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省立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等。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按照我国疾病防控战略需求整体规划和我省疾病防治现状,在主要疾病领域和临床专科布局,并联合各级医疗机构建设覆盖全省主要地区的协同创新网络,是面向我省疾病防治需求,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以医疗机构为主体,开展临床研究、协同创新、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科技创新基地。

全国首个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者协会成立 由33家临床试验机构共同发起

封面新闻记者 杨金祝近日,生物产业生态圈新药临床试验高峰论坛暨四川省医师协会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者分会会议在成都举行,来自四川省50多家医院的临床试验研究者参会。会上,四川省医师协会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者分会正式成立。据悉,这是全国首个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者(PI)协会,标志着四川省药物临床试验研究(GCP)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将进一步推动四川生物医药产业发展。33家临床试验机构共同发起聚集临床试验研究领域核心力量近年来,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申报数量逐年剧增,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层层推进,但医药产品研发的提质增速需要临床试验资源的强力支撑。在此背景下,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发展局会同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等33家临床试验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全国首个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者协会。截至目前,首期会员已有91名,聚集了四川省临床试验研究领域的核心力量,包括肿瘤、风湿免疫、内分泌、心血管、临床药理等23个专业领域临床试验研究者,其中,华西医院GCP中心主任王永生当选为协会会长。“协会将通过搭建四川乃至全国临床试验研究者技术沟通与交流平台,分层次培育具有国际、国内、区域影响力的PI储备人才,同时定期举办培训班,并每年组织开展学术研讨会,帮助成都高新区在内的省内外生物医药企业开展临床试验,加强临床试验资源整合和能力提升,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王永生表示。最高给予300万元补贴突出政策导向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全球最大医疗研究服务公司艾昆纬2019年将西部运营总部落户成都高新区。会上,艾昆纬相关负责人表示,“PI协会的成立将有效打通CRO公司与医疗机构、医药研发企业之间的连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为新药研发提供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服务,从而推进产品市场化进程。”实际上,成都高新区早在今年4月就印发《关于促进生物产业生态圈(产业功能区)成型成势发展的若干政策(修订》,明确提出:为提升临床研究服务能力和水平,针对区内CRO公司为药械企业服务,开展国内临床试验,每个项目最高给予100万元补贴;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每个项目最高给予200万余补贴。同时,该政策鼓励成都市域内医疗机构作为组长单位承接区内药械企业的临床试验,最高给予医疗机构300万元补贴;并对成都高新区医疗机构完成GCP认证(备案)的可给予最高100万元一次性补贴。这是国内高新区中首个针对临床试验机构的引导性政策。生物医药是成都高新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现已形成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较大产业规模,区内聚集生物医药企业超过2900家,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20%。当前,成都高新区正以建设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示范基地为契机,着力打造“四链一社区一体系”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同时全力为生物产业提供良好的要素保障和配套支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做大做强,为完善成都生物产业生态圈提供有力支持,助力成都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

花枝俏

美迪西专注一体化医药临床前综合研发服务

本报记者 傅苏颖美迪西科创板上市首发申请将于9月20日审议。美迪西专业从事生物医药临床前综合研发CRO服务,为全球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全方位的符合国内及国际申报标准的一站式新药研发服务。公司本次拟募资3.47亿元,用于创新药研究及国际申报中心之药物发现和药学研究及申报平台新建等项目。公司目前已回复五轮问询,薪酬、核心技术人员认定等是关注重点。业绩稳健增长美迪西提供一站式生物医药临床前研发服务,可以完成从先导化合物筛选优化到新药临床批件申报的新药研发流程的综合性CRO。公司临床前研究服务沉淀多年技术研发及项目合作经验,拥有约300种药效模型的成熟建模技术。抓住生物医药研发CRO市场的良好发展机遇,美迪西业绩快速增长。2016年-2018年和2019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32亿元、2.48亿元、3.24亿元和1.99亿元,2016年至201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18.01%;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291.73万元、4017.68万元、5897.51万元以及2862.48万元。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来自药物发现与药学研究服务及临床前研究服务。其中,药物发现与药学研究服务主要包括化合物合成及筛选、原料药及制剂工艺研究等服务。报告期内各期,药物发现与药学研究服务占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5.77%、55.33%、55.99%以及56.55%,2016年至2018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8.24%;临床前研究服务主要包括药效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毒理研究等服务,2016年至2018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7.71%。公司两部分主体业务协同发展,整体增速保持稳健。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5.94%、33.79%、36.13%和36.60%。2017年公司对部分实验室进行了装修改造并扩建了部分实验室,实验设备等固定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增加,导致公司固定成本有所上升;同时,人工成本有所上升。2017年公司综合毛利率较2016年下降2.15个百分点。2018年毛利率较2017年增长2.34个百分点,2019年1-6月毛利率较2018年度增长0.47个百分点。公司综合毛利率较平稳。万联证券表示,伴随外包行业整体较快增长,一批优质的创新药外包企业逐渐登陆资本市场。A股市场已有药明康德、泰格医药、昭衍新药、康龙化成等一批外包服务公司。CRO公司有望借助融资平台开展海外业务及并购活动。随着龙头企业竞争实力渐强,研发外包行业市场集中度有望逐步提升。万联证券认为,公司整体业绩保持稳健增长。通过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打造功能更为齐全、更为先进的药物发展和药学研究及申报平台、临床前研究及申报平台,有利于满足更多客户更新升级的研发战略和研发需求,为客户提供更高难度、更高附加值的药学发现和药学研究服务,夯实公司一站式临床前CRO服务战略。行业发展空间大CRO是通过合同形式为医药企业和其他医药研发机构的研发过程中提供专业化外包服务的组织或机构。作为医药企业可借用的一种外部资源,CRO公司可以缩短新药研发周期,降低新药研发费用,帮助医药企业新药研发过程中实现高质量的研究和低成本的投入。万联证券认为,受靶点开发难度增加、分子结构日益复杂、安全性要求提高等因素影响,创新药的研发成本急剧攀升。同时,新药研发整体成功率逐渐下滑。从临床到审批阶段看,临床I期和II期的研发成功率由12%和25%分别下降至4%和12%;III期和审批阶段成功率也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新药研发成本不断攀升和新药项目研发成功率下降,促使制药公司不断改变研发策略,加大研发外包力度。招股说明书显示,近年来CRO行业发展迅猛。2015年至2021年,全球CRO市场规模将从318.5亿美元增长到645.8亿美元,预计年复合增长率为12.8%。在专业分工和风险分担等因素的驱动下,CRO渗透率将持续上升,市场规模继续扩大,预计2020年CRO渗透率将达到54%。2015年国内CRO市场规模达到37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9.5%。在研发需求增长与药审药评加速等因素驱动下,未来五年国内CRO市场规模将持续大幅增长,市场空间巨大。万联证券预计,未来几年在国内CRO企业承接全球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国内创新药研发渐入佳境以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陆续展开等背景下,国内CRO行业仍可以保持20%以上增速,到2020年行业规模有望达到近千亿。招股说明书显示,由于新药研发成功率较低,出于谨慎考虑,药物研发企业倾向与规模化的大型CRO企业合作。从海外市场情况看,国际CRO巨头在发展过程中积极拓展核心业务向一站式CRO服务发展,从新药研发到新药上市均能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国内CRO行业未来将围绕领先企业提高行业集中度,形成多家规模较大、技术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综合性CRO公司。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小型CRO企业将被市场淘汰,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升。经历五轮问询目前,美迪西申请科创板上市已经历五轮问询,薪酬、核心技术人员认定等是关注重点。对于美迪西的副总裁级各部门负责人薪酬较低,部分人员薪酬显著低于同行业公司水平等问题,公司表示,公司部门副总裁级员工为了寻求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取得事业上的更大成就,并结合各自家庭的因素考虑加入公司。同时,公司未来对部门副总裁实施股权激励的确定性较高、收益可期,因此公司部门副总裁加入公司存在合理性。公司称,考虑到目前的业务规模、经营效益等因素,公司制定了符合自身发展阶段的薪酬制度,希望在保证合理薪酬及适当股权激励等措施下,与员工共同做大做强,共同分享公司未来持续发展的成果。公司薪酬政策中对各职级员工的工资范围,做出了指导性的约定。其中,部门副总裁级员工的年均薪酬范围为48万元左右。保荐机构认为,公司部门副总裁级员工由于各自自身情况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加入公司,个别部门副总裁放弃以前单位的较高薪酬和上市公司平台加入公司,一方面考虑到个人家庭因素,另一方面为了寻求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报告期内,公司处于快速扩张阶段,能让上述人才施展其才华。公司部门副总裁级员工薪酬水平处于同行业及上海地区市场薪酬范围。

凤兮凤兮

苏州高新区打造医疗器械临床前研究大动物实验服务平台

新华网南京7月12日电(记者刘巍巍)记者11日举行的2019年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高新区分会场活动上获悉,西京医院副教授、江苏美凤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家魏旭峰携项目落户苏州高新区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拟建立符合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标准的医疗器械临床前研究大动物实验服务平台。魏旭峰介绍,该平台将以大动物实验技术服务为核心,完善实验动物术前、术中及术后监管和数据采集,承接医疗器械研发、申报、推广所需的大型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并向CFDA提供相关动物实验报告,打造规范化第三方服务平台。位于苏州高新区的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成立于2009年,是由苏州高新区联合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共建的国家级医疗特色产业基地,目前入驻企业总注册资金达20亿元,总投资超过70亿元。除大动物实验服务平台项目外,此次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高新区分会场活动共吸引350名海内外人才携500余个创新创业项目参与对接,并举行引智机构集中签约、领军人才企业投融资签约、人才服务流动站挂牌等活动。一年一度的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高新区分会场活动,是苏州高新区目前规模最大、层次最高、收效最显著的人才交流、项目对接、信息互通平台。活动自2009年举办以来,共吸引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高层次人才前来对接洽谈。截至目前,苏州高新区通过这一活动累计吸引落户项目635个,注册资本超50亿元。苏州高新区是1992年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目前,全区人才总量达到25万人,高层次人才3万人,累计集聚各类领军人才1200多人次。区内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3家、瞪羚企业92家、上市企业1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7家、首批科创板企业1家。2018年,苏州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6亿元,工业总产值3500亿元,在国家高新区排名中名列前茅。(完)

达有三必

全球至少有24种新冠病毒疫苗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另有142种候选疫苗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 综述:新冠疫苗临床试验数据密集发布 多国取得进展  新华社记者新冠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人们期待安全有效的新冠病毒疫苗。最近一段时间,多个国家的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取得进展,在有关医学期刊上密集发布了疫苗的临床试验数据。世界卫生组织7月20日更新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至少有24种新冠病毒疫苗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另有142种候选疫苗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仅20日一天就有多个好消息出炉。当天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分别发表了来自中国团队和英国团队的两项新冠病毒疫苗研究成果。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江苏省疾控中心朱凤才教授等研究人员当天发表论文说,他们对一种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开展了2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这种疫苗是安全的,并能诱导人体产生免疫应答。朱凤才在《柳叶刀》发布的新闻稿中说,与1期临床试验相比,2期临床试验为疫苗在更大范围人群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这是评估候选疫苗的“重要一步”,团队目前正在开展3期临床试验。同一天,英国牛津大学团队在《柳叶刀》发表报告说,一项涉及1077名健康成年人的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取得初步成果。试验中接受评估的黑猩猩腺病毒载体疫苗能诱导人体免疫系统出现较强免疫应答,并且不会引起严重副作用。团队目前正在英国、巴西和南非开展更大规模的疫苗临床试验。同样在20日,俄罗斯、德国等国科研人员也公布了有关疫苗项目的研发进展。俄罗斯国防部和“加马列亚”流行病与微生物学国家研究中心的新冠病毒疫苗项目完成了一些志愿者的临床试验。俄国防部表示,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接种疫苗的志愿者都产生了免疫反应,而且没有副作用。该疫苗由“加马列亚”流行病与微生物学国家研究中心研制,6月启动1期临床试验,共计38名志愿者分两批接种。当天,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和辉瑞公司也公布了双方共同开发的一种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的临床试验初步数据,疫苗诱导人体产生了稳健的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应答。总计48名志愿者间隔21天,接受了两次不同剂量的疫苗接种,另有12名志愿者接受了一次疫苗接种。本月早些时候,其他一些国家的科研机构也报告了新冠病毒疫苗研究进展。7月14日发表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在美国开展2期临床试验的疫苗mRNA-1273激发了人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反应,且未报告严重不良反应。这种疫苗由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与美国生物技术企业莫德纳公司合作研发。莫德纳公司将于7月27日启动3期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估疫苗的功效、安全性和免疫原性。3期临床试验将在全美87个地区进行,计划招募3万名志愿者。美国政府5月启动“曲速行动”,推动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国防部等多部门加速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目标是在2021年1月前生产3亿剂疫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局长斯蒂芬·哈恩6月30日说,药管局已批准4种疫苗投入临床试验,另外6种疫苗正在准备中。此外,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等机构的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团队也在本月报告了积极成果。尽管有关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究捷报频传,但专家也指出,疫苗开发和临床试验存在不确定性,还存在病毒变异等诸多风险和挑战。专家呼吁对待疫苗研究要保持客观、理性的科学态度。世卫组织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7月3日说,新冠病毒疫苗的交付暂无确切时间表。虽然目前有些候选疫苗的初步试验数据让人充满希望,但仍无法预测哪一种疫苗在临床上完全有效。到今年年底可能会有候选疫苗显示出对新冠病毒有效,但关键问题是疫苗产能能否跟上需求。沙特阿拉伯《中东报》近日刊文称,虽然一些医药公司宣布其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在临床试验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科研人员警告不要过于乐观,要等待进一步的试验结果。美国默克制药公司首席执行官肯尼思·弗雷泽说,不能保证正在研制的疫苗会有效。还有研究显示,新冠病毒感染者痊愈一段时间后,体内抗体水平会下降。新冠病毒疫苗如何提供足够长久的免疫保障、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病毒变异问题,都需要各国科研团队共同努力。在新冠病毒疫苗正式面世之前,世卫组织呼吁,所有国家应始终如一地采取“全政府、全社会”的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