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搞科研?还是做临床?这个排行榜说了:不矛盾举群趣者

搞科研?还是做临床?这个排行榜说了:不矛盾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临床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有发现、发明以及心得,愿意和别人分享,发表论文是最好的分享方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还努力地撰写论文。”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首期“由心讲堂”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表示,临床医生做的研究应该是临床需求驱动性的研究。搞科研?还是做临床?这个以前对于临床医生地两难选择,追本溯源而言变成了一回事。“论文和专利变成治病救人的需求,整体而言就是诊断和治疗水平的创新。”宁光说。当天,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对全国1660家三甲医院和110家医学院校(学科)的科技量值进行计算,发布了权威排行榜。搞科研?还是做临床?这个排行榜说了:不矛盾!STEM重点选取如期刊论文及引用、专利及转化、标准和指南等9个直接指标考量科技活动的质量、贡献与影响。“我们希望发挥医学科技评价导向作用,导引医学的研究方向。”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说。尊重临床,让临床医生有发论文分享经验的“欲望”来自全球创新指数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创新质量整体不断提升,2019年的创新质量指数从2018年的全球排名17位上升到15位。“目前,我国的科技体量已经完成唯数量的原始积累,评价体系亟待实现向质的转变过渡。”王辰说。让更多的临床医生愿意通过论文的方式分享临床发现和心得,同时让论文发生从量到质的转变,是STEM希望引导的方向。套用那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医学科技创新工作应“源于临床,高于临床”。中国医院STEM旨在形成激励医学科技创新的正确导向,鼓励临床研究,促进医学科技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为高医疗质量理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STEM指标坚持临床导向。“如果一项扎实的临床研究改变了临床实践指南,并被国际认可和引用,那么是真正体现临床实践价值。”王辰认为,某项研究的重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难以作为临床导向的重要依据。为此,STEM在权重上突出体现了被国际权威指南引用的论文和中国临床指南的研究工作,不仅引导中国临床研究更加符合国际规范,而且充分体现了临床研究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澄明医学科技环境,维护良好学术生态医学科技评价是指导医学科技创新与学科发展的风向标。当前医学科技环境对评价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018年10月,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工程院等多部门发文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2018年7月,《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指出,使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王辰表示,科技评价工作的开展须与国家导向一致,防止人才“标签化”,引导学界打破“四唯”释放人才的创新力。STEM淡化了人才“帽子”的指标权重,注重以科技产出的“原始材料”作为测算依据,降低了人才“帽子”等间接指标权重,纳入高被引科学家和高被引学者作为直接指标。“在实际排行计算时,长江学者、杰青等称号保留加分,但大大减低了比重,而高被引学者的则增加了分值比重。”王辰说。高被引学者是指一定时期内所发表的论文在全球范围内被引用频次高的学者,所发表论文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原创性、颠覆性。同行的引用次数即是对其学术贡献的“用脚投票”。这类学术研究对其他研究也扮演了“甘做阶梯”角色。对于国家常抓不懈的科研诚信建设,STEM也在评价方法的改进上有所体现。“我们将Retraction Watch数据库公布的撤稿论文,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处罚决定纳入考量范围,对学术不端期刊论文和科研项目实施5倍减分处理。”王辰介绍,例如某个论文或者项目本来可以加5分,但如果出现学术不端,那么就会给这个机构减扣25分。2018年度中国医院、医学院校科技量值 (STEM)排行榜2018年度中国医院STEM覆盖全国1660家医院,此次发布综合了29个学科前100位医院排名。综合排名前10位的医院分别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以往发布的医院STEM的基础上,今年首次发布的中国医学院校STEM对全国110所独立医学院校和设立医学学科的综合大学科技量值进行测算,并在指标体系中增加了与高等院校相关的科技指标。综合排名位列前10位的医学院校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医学学科)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中山大学(医学学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海军军医大学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编辑:刘义阳审核:朱丽

火之地

基于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研究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设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采用了Openstack作为数据平台私有云的解决方案,应用层使用Docker容器化的方案,数据库使用了开源数据库软件PostgreSQL,平台的应用主要由科研数据中心、临床大数据治理平台、智能科研检索、临床科研采集系统、全院级科研随访系统五部分组成。通过该平台临床研究人员获取数据将更便捷、科研管理更高效、探索新的研究方向更容易。基于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能为医院各专科提供有效的科研服务,实现科研、论文和核心技术等方面的突破提升。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科研水平成为衡量医院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科研大数据平台作为医院科研、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临床科研水平和培养医学研究人才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为临床科研人员搭建平台,以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应,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支撑平台的作用,是目前大型综合性医院亟需解决的课题。研究背景 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大力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治疗新模式新手段,建立快速精准的智能医疗体系。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运用,国内外涌现了一大批借助医学信息学和机器学习技术进行临床研究数据分析挖掘,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对医疗电子化数据的建模、分析、挖掘,并且基于数据二次利用所形成的进一步应用,已经成为医疗信息化、精准化、智能化的下一个核心发展方向。我国健康大数据和医疗人工智能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薄弱。目前国内最有代表性的医疗人工智能产品,在于基于医疗影像的人工智能自动筛查和诊断系统,对胸片、皮肤照片、脑部影像等医学影像进行自动分析,并生成相应的影像诊断报告。但在其他人工智能的技术领域,例如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以及通用的机器学习方法,目前在中国形成可落地的产品尚不多见 。基于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的架构与应用目前大部分医院已经建立了较为全面的医疗信息化支撑体系,无论是电子处方、医嘱套餐,还是临床路径、电子病历,在提高临床效率服务上下足了功夫,但由于临床数据分散在多个应用系统中(如EMR、LIS、PACS等),且都是非结构化的海量数据。本文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为有兴趣致力于研究大数据的临床科研工作者提供一点思路。技术架构研究采用了Openstack作为数据平台私有云的解决方案。通过使用Openstack搭建私有云平台,既可以获得类似阿里云等公有云的灵活、弹性、扩展性等云计算的优势,又可以降低安全风险。在应用层使用Docker容器化的方案。通过使用Docker容器化部署,每个服务运行在了一个独立的环境之中,互不干扰,也不会影响宿主机的环境,解决了长久以来生产环境与开发测试环境不一致导致的各种问题。同时,通过Docker提供的集群化以及资源分配功能,提供了更高的可用性,并提供了不停机升级的特性。数据库使用了开源数据库软件PostgreSQL。PostgreSQL作为当前最先进的开源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体现了极高的性能与稳定性,支持python、perl、c、R、Java、Javascript、PL/PgSQL等多种语言编写存储语言及扩展,支持多种特殊索引结构、支持自定义的数据结构、支持机器学习库以及GPU并行计算等。基于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的应用基于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的应用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科研数据中心、临床大数据治理平台、智能科研检索、临床科研采集系统、全院级科研随访系统等应用(表1)。在此治理和科研采集的基础之上,未来可支持科研统计分析及临床辅助决策。在人工智能支撑下,通过临床辅助决策应用到电子病历等业务系统中,将治疗评价、风险预测贯穿在诊疗流程,基于医院原有临床数据进行实时决策支持,最终实现临床采集-科研分析-指导临床的闭环。表1 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应用全院级专病科研数据中心通过将原有院内临床数据中心CDR,未充分结构化的病历、报告等文本数据,经过人工智能技术处理形成高质量、多维度的结构化数据,以满足科研检索、临床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的需要。结合科研采集、随访管理等系统采集的数据,进一步丰富“以患者为中心”的科研数据库。临床大数据治理平台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机器学习等AI引擎的大数据治理平台,实现各类临床数据的结构化、标准化和归一化等处理。针对数据驱动的临床研究场景,能够将医院积存的海量临床数据自动结构化、标准化成可被临床研究直接分析、利用的科研数据。治理后的结果为后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智能科研检索提供多维度、多病种符合专病模型的检索功能,从病历、诊断、用药医嘱、检验、检查报告、体征等结构化及非结构化文本中提取检索点位,个性化定制专病检索模型。支持通过入选和排除等集合运算实现研究人群的精确筛选,实现自动发现满足条件的新病人并自动入组,实时精准从海量病历中定位研究人群。临床科研采集系统在数据治理基础上,满足科研所需的病例报告表(CRF)设计与数据采集、科研项目管理、团队管理与多中心、权限设置与隐私、数据核查与质疑、数据导入导出等常见功能模块。高度结构化、规范化的病历数据,利于病例报告单(CRF)自动填写,科研流程管理支持研究全过程协同。全院级科研随访系统可有效解决院内外数据整合、患者依从性差、失访率居高不下的难题,在全面提升随访专业度、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推进的同时,极大地提升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随访平台从患者管理和科研需求出发,整合随访计划提醒、随访量表填写、智能科普患教、在线病情咨询、患者报告结局(ePRO)信息采集等功能;自动问答功能为患者提供准确的知识问答和健康建议,实现个性化健康宣教和科普。同时为满足临床科研需要,可将患者采集结果便捷地返回给专病科研库,实现对患者离院后健康信息的全量收集。结论与展望智能化的临床科研支持系统不仅能对历史病历数据进行快速检索浏览,而且能便捷地将临床数据应用于具体研究中,成为医院各科室开展临床研究提供高效的工具,加速推进学术研究及成果转化,释放积压的大量医疗数据潜在学术价值。同时在全院级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与应用平台上,实现了各业务系统历史数据及实时数据的整合、治理。经过治理后的数据保障临床科研数据质量,在此基础上各科室临床研究人员获取数据将更便捷、科研管理更高效、探索新的研究方向更容易,从而实现科研效率整体提升,不断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实现医院临床学术研究质和量提升。【引用本文:朱明宇. 基于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研究[J]. 中国数字医学,2020,15(7):17-18,35.】新媒体部: 010-81138718;81138717

酷毙了

2020CHINC通联站论坛:聚焦基于医疗数据的临床科研平台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医疗健康业务的深度融合,医疗健康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如何有效利用健康医疗数据,服务临床科研成为医疗机构急待解决的问题。在2020年8月23日下午举办的2020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CHINC)的通联站论坛上,与会专家将集中讨论与基于临床数据的临床科研平台有关的话题。通讯站论坛由上海市儿童医院院长于广军和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冯杰共同主持,内容涉及医院数据科研利用、数据平台建设、流行病学与医疗大数据的关系等话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主办方邀请了法国科研机构,为与会学员介绍法国智慧医疗体系和医疗数据管理情况,为我国医疗行业起到借鉴作用。8月23日下午通联站论坛——基于医疗数据的临床科研平台(紫金厅)主要内容:医院数据赋能科研利用——计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信息管理与大数据中心主任法国的智慧医疗体系和医疗数据管理——雷萍 法国法中卫生研究院执行院长整合临床信息与生物信息的智慧医疗平台建设——于广军 上海市儿童医院院长流行病学与医疗大数据应用的关系是融通共进——梁会营 广东省医疗数据智能化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数据中心主任医疗数据开放与患者隐私脱敏处理——郑西川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部分主持人及授课专家介绍于广军上海市儿童医院院长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研究员,博导。上海交大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医疗信息研究所所长,上海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副会长、上海妇幼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医学会互联网医疗专委会主委、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常委儿保专委会副主委。上海第四届医务青年管理十杰。2013年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2014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5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2018年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目前研究领域为儿童保健和医疗信息化。近年来在儿保方面牵头开展了高危儿多学科合作的干预研究、多动症的医教结合研究项目。在信息化方面,承担了国家863课题《区域医疗大数据的研究与应用示范》。2011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医院协会科技创新一等奖;2013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中国医院协会科技创新二等奖。近期著作有《走进移动健康时代》、《儿童雾化治疗指南》、《健康医疗云》和《医疗大数据》。冯杰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信息中心主任1991年从事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至今。目前,担任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委会委员,中国医药信息学会上海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组委员,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大数据与智能医学发展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数字医疗技术分会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信息技术专委会委员,上海医院协会信息专委会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医院信息管理分委会委员,上海市医保支付改革咨询专家。计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信息管理与大数据中心主任硕士,研究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信息管理与大数据中心主任。从事医院信息化工作20年。任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卫生信息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疗信息化分会副会长等职;参与撰写《医院信息系统功能设计指导》、《健康医疗大数据》、《现代医院信息化建设策略与实践》等8部行业论著。曾荣获全国医院信息化杰出创新力人物、年度优秀CIO等荣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课题、国家卫健委、首发基金等多项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率领团队首批获得《国家医疗健康信息医院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五级乙等和新标准下《电子病历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六级级别。雷萍 法国法中卫生研究院执行院长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欧中公共卫生学院执行院长,法国法中卫生研究院执行院长,法国巴黎政治大学卫生政策研究中心中国项目负责人,法国英赛克高等商学院管理学终生教师。2007年开始致力于法中卫生交流。2009年获得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于2010年加入法国英赛克高等商学院从事教学科研以及中法教育合作工作。2016年担任法国法中卫生研究院( Institut Franco-Chinois pour la Santé IFCS)并执行院长职务。2018年获得法国巴黎政治大学卫生政策管理专业EHPA学位并成为巴黎政治大学卫生政策研究中心中国项目负责人。梁会营广东省医疗数据智能化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数据中心主任卫生统计学硕士,生物信息学博士,临床流行病学博士后。主要从事健康医疗数据库建设和数据挖掘方法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科研项目5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0篇,单篇论文最高引用94次。申请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11项。郑西川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硕士,上海交通大学生命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CHIMA)委员,中国生物医药技术协会医药信息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卫生信息安全与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数字医疗与医疗信息化分会常委,上海医学会互联网医疗专委会委员兼秘书。近年来,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部863课题以及上海市信息化发展项目多项,发表专业论文80余篇。关注领域:医疗信息标准、临床电子病历以及医疗大数据应用。*大会议程及内容设置以现场公布为准2020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CHINC)——看点预告2020CHINC会前透视——开幕式及主论坛精彩纷呈2020CHINC大会之精品培训课:聚焦医疗网络安全2020CHINC大会之精品培训课:医院CIO职业发展与业务管理专场2020CHINC大会之精品培训课:医疗信息化建设标准解读2020CHINC大会之新学科论坛:研究型医院信息化建设与实践2020CHINC会前预览——看看“新技术”培训课有哪些亮点?2020CHINC预告:新管理论坛内容聚焦DRG2020CHINC大会之精品培训课:医疗数据应用与治理专场简介2020CHINC大会之新数据论坛:医疗设备数据采集与应用戳这里关于召开2020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 (CHINC)的第三轮通知“全国医疗信息化防疫抗疫优秀案例评选”结果揭晓“2019年度全国医院信息化杰出领导力和创新力人物”评选结果揭晓“2020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征文活动 优秀论文评选结果揭晓新媒体部: 010-81138718;81138717 传播数字医学领域发展最新动态,关注医疗卫生信息化相关资讯。

迷恋妻

临床科研医学论文常见的选题方法

医学论文写作是一项严肃、意义重大的工作,既是交流经验、传播科技成果的重要方式,也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在临床科研医学论文写作中,选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医学论文。因此,临床科研选题要具有创新性。值得一提的是,所提出的创新,不是相对个人、本单位过去研究工作的水平而言,而是与国内外同行在所研究的领域内相比,第一次提出的见解,这种见解才是创新。或新技术开发,或提出某一假说,或找出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因此,赛恩斯编译认为,临床科研要在反复论证实践的基础上进行选题,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模仿和类比是简单、实用的常见方法。在医学科研的选题工作中,可以在充分学习他人的科研实践和自己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借助于模仿和类比的方法,提出问题,进行立题。二、以已选定的科研课题为基础,寻找细微的差异扩大选题。在科研实践中一些新的有价值的闪光点,不是以前都能想到的,在课题实施中,可能出现偶然未能预料的现象,对这些偶然现象与细微差别进行分析,形成新的科学假说,一个新的课题产生了。这种巧妙地捕捉课题实施中有价值点的方法,是医学科研选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三、选题时改变已有成果的组合因素。科研设计有三要素,即施加因素、研究对象和实验效应,在每个命题中都能找到这三个要素。如果有意地将其中的任何一个成分改变,都可以形成一个新的课题。四、注意各种学科领域的空白点。科学选题中,莫过于填补空白最容易获得成果。发现空白,立即对这方面的历史和现状作全面考证,从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此方法应是临床工作者选择科研题目的首选。五、在有争论的焦点中问题中选题。由于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同一问题持不同观点者比比皆是。如果能抓住这些矛盾的焦点,通过临床论证,提出自已的观点和意见,更易受到有关专家的重视。六、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工作单位选题。这种选题方式是针对自己特长、自己已取得的成绩、能开展的项目为依据,开始阶段选的课题更具有可行性。

若亡其一

临床需求痛点推动科研创新转化

“肿瘤、正常器官的精准勾画是决定放疗疗效的最重要因素,也是相关医务人员投入时间精力最多的环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近日举办的第二届创新转化大赛暨第三届科技成果推介会上,该院肿瘤放疗科副研究员杨瑞杰介绍,团队在2016年启动肿瘤放疗自动结构勾画人工智能系统开发项目,“利用患者影像进行大数据的深度学习和算法训练,同时使用强化和自适应学习来改善勾画的效果。”临床需求往往是医疗科技的灵感设计和转化驱动的源泉。运动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余家阔对于全膝置换人工关节的研发,正是基于我国在该领域渗透率太低的需求。20年前,他在德国亲身经历的一场全膝置换手术为其研发提供了契机,“考虑到运动医学患者的特殊性,我们按照微创、精准、数字化、个性化、智能化的要求一步步展开实施”。超声诊断主任崔立刚,研发超声腔内探头隔离及导声一体化装置时有类似的初心。国内现有的超声腔内探头多采用在探头顶端涂抹医用超声耦合剂作为导声方式以清晰成像,并且还需采用男式避孕安全套作隔离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这一模式沿用多年后,崔立刚发现,鉴于与探头接触的人体面结构复杂,安全套很难与之完全贴合,同时在安全套外再涂抹未经严格灭菌处理的耦合剂,甚至还存在逆行性感染的风险。“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我们发明了这种超声腔内探头隔离及导声一体化装置。”崔立刚说,“套儿很小,事儿很大。”参与医疗科技成果的研发转化,并不是医生的专利。“我作为今天唯一的护理人站在这里非常骄傲。”笑称自己“打酱油”的呼吸科病房护士长赵东芳说,在临床工作中,她发现鼻饲患者在鼻胃管营养过程中极易出现食物反流和误吸,这将大大增加引发吸入性肺炎的风险,“因此我们设计了防误吸安全型胃管及检测系统。”“如今的医务工作者把握住了‘转化’的真正内涵。”北京市卫健委科教处处长宋玫点评道,“原来临床医生谈到‘转化’,大家想的都是如何把临床工作做得更好,例如发表一篇文章或者出版一项指南。但是现在我们推动的是一个深度的转化,贴合临床诊疗实际需求,形成产品走向市场,从而帮助临床医生得以率先使用相关产品,创造出临床疾病最好的诊疗技术和手段。”北医三院院长乔杰表示,科技创新对于医学发展非常重要,举办这样的创新转化大赛,就是希望鼓励医护人员能够带着更多的思考去做临床工作,从而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乔杰看来,该院现有的平台,是将政府导向的自上而下和医生临床需求的自下而上两种路径联动起来进行管理,创新转化中心安排专职人员为医务工作者在申请专利保护、对接落地企业、签写合同等方面提供支持,这样能够加快推动想法变成现实的过程。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医生权益的保障,是提升创新氛围和激发创新活力的一大关键。如今北医三院给出的方案是,“70%的收益属于医生,15%属于科室,15%属于医院”。“我们要落实中央解放思想的精神,让医生合理合法地拿到劳动所得,去展现他们的价值。”该院党委书记金昌晓说。最近3年,北医三院转让了16个项目、43项专利,转让金额超过8000万元。除此之外,该院还分别在今年4月和6月牵头成立了医学创新研究院基础医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实现了院内多科室和院外多单位下医疗科技创新孵化全周期的贯通。

候车厅

2020年度医院科研工作成果

2020年,医院在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全院医务人员同时也尽力做好科研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全年全院共获院外科研经费2757万元,其中学科建设经费1640万元,课题资助1117万元。医院科研经费投入共计1606.5万元。一、学科建设方面1、获学科建设经费资助情况今年,我院共获学科建设经费资助1640万元,其中自治区卫健委资助480万元,内蒙古医科大学资助1160万元。2、获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情况截止目前,先后有血液系统疾病(2个,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感染性疾病(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代谢性疾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4个入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耳鼻咽喉疾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个核心成员单位;今年医院组织心血管内科三个区、心血管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联合申报了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已进入二轮评审)。3、医院科研实验室的建设情况今年,医院重点支持建设的临床免疫与风湿免疫病实验室挂牌正式投入运行,该实验室是我区集临床、科研和技术转化为一体的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科研中心,是德国欧盟的风湿免疫研究协作中心。投入运行后,可解决免疫系统疾病的临床检验难题,填补区内对于风湿免疫性疾病和罕见病的相关检验确诊的空白。2020年医院有3个自治区科技厅重点实验室和2个自治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完成了验收工作。二、科研成果1、获得科技成果情况今年,医院共登记科技成果68项,组织申报省部级科研奖项20 项,医学会科学技术奖17项。截止目前,今年公布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奖、自然奖10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获中青年技术创新奖1人;获自治区医学会科学技术奖11项,其中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截止目前统计,SCI收录论文64篇,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51篇。2、科研项目管理及资助情况今年,我院共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74项,获资助院外科研立项139项,科研经费资助1117万元分别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资助经费240万元;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5项,资助经费339万元;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4项,资助经费100万元;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英才项目3项,资助经费70万元;自治区教育厅项目9项,资助经费34万元;医科大学项目44项,资助经费72项;卫健委推广项目4项,资助经费4万元;自治区草原英才项目10项,资助经费220万元。今年医院有合作课题8项,资助经费55万元。组织对256项项目进行了结题验收,共有207项课题达到结题要求,同意结题;有49项课题申请延期。今年医院对部分科研项目给予配套经费资助(自治区面上项目、重点学科、教育厅科技领军人才、核医学科),共计投入727.5万元。科技成果推广及专利今年,我院有4项内蒙古自治区卫计委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进行推广,获资助经费4万元;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项目35项,发明专利1项。三、学术交流2020年,由于受疫情影响,派出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约150人次。2020年共举办了4次科研项目研究进展及多学科学术交流研讨会,主题以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经验及体会为主。四、科普活动情况今年,我院获批成立“内蒙古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我们组织参加2020了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医院体检中心、肾内科、呼吸内科制作的科普视频参加比赛,并已通过自治区审核。组织“科技抗疫,创新强国”为主题的2020年内蒙古科技活动周暨全区第二十五届科普活动宣传周系列活动,被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科研部 肖艳二O二一年一月十二日

翡翠谷

如何培养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关于如何培养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达晋编译认为,首先要明确科研的重要性。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纠正医学研究生,甚至指导老师、教学单位,重临床轻科研的观念。诚然,医学研究生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临床医生,治病救人。然而,临床医生技术的提高和业务的进步,离不开科研。事实上,现代医学中,临床与科研并不对立,而是浑然一体,无法分割。因此,要想成为一名适应时代的临床医生,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还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要加强研究生培养体制的改革,建立创新环境。研究性和创新性是研究生教育区别于本科生教育的显著特征。研究性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创新性是研究生教育的内在要求。创新性培养应贯穿医学研究生培养的始终,包括课程选择、科研课题的选题、设计、实施及科研论文的撰写等一系列过程,倡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培养模式上,研究生入学后尽早参与指导老师的科研工作,对实验室常用实验技术、方法及课题研究有初步的了解,并根据研究内容选择课程学习,这样在理论课学习中有侧重点,更容易掌握所学内容,且有亲身参与科研工作,书写科研流程,有助于其科研创新能力的增长。2.在课程设置上,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增加文献检索、文献管理软件、科研成果转化及英文国际交流等方面的课程,注重相邻学科和交叉学科课程的设置,这样有助于学生快速、准确地获得需要的专业信息,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动态,提高学生科研思维、文献检索、文献阅读等学习和探索能力,通过阅读他人的研究思路、培养正确的研究思维。3.在教学模式上,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增加师生互动环节,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发现、理解以及应用知识的主要参与者。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法的教学法就是创新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该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等过程,引导他们对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主动思考、分析、解决,增强创新意识。第三要促进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是推动科学发展,造就科学人才的重要条件。在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时,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以获取知识和灵感,是进行科研创新的必要条件。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并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必然会充分准备,对自己的课题更加深入思考,这样有助于提高其独立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听取他人的学术观点、前沿动态,有助于研究生及时掌握国内外的学术动态,更好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增加创新意识。学术交流不仅仅是很多专家的学术会议,也可以是课题组内部,甚至两三个同学之间的讨论。通过交流讨论,解决自己或他人实验中的小问题,也是收获,同样可以激发学术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科研思维能力。此外,学术交流不仅限于本研究领域,相关学科的交叉于融合往往更能有所启发。因此,研究生应积极关注各种学术动态,各高校、研究院所、研究生管理部门应积极组织高层次、多学科、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第四要合理优化导师队伍结构。导师队伍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型的导师队伍。临床与科研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工作,对人的素质要求不同,临床工作要求医生熟练掌握临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时还必须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而科研工作要求科研人员能准确地发现并提出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力、想象力及缜密的逻辑思考能力。

风骨

刘必成教授:我国临床科研从追赶、并跑到领跑 药物创新未来可期

前言: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脏科初创于1979年。近年来,东南大学肾脏病研究所在中华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内肾病专家刘必成教授带领下,狠抓学科建设,紧紧瞄准肾脏病学国际前沿,先后承担多项国家及江苏省重大、重点项目,获得多项国家及省部级成果奖励。与刘必成的对话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他对改革开放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他称自己既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受益者,更是改革开放事业的参与者、实践者。作为肾脏科医生,刘必成深感荣幸能参与到罗沙司他的三期临床试验,见证“诺贝尔医学奖”研究成果在中国的开花结果,率先惠及中国患者。刘必成认为,我国医院科研发展70年,经历从追赶、并跑到领跑的转变,已经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在未来科研探索过程中,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将坚持创新合作两手抓,同时帮扶基层一起发展,不断提高医疗水平,为建设健康中国而努力。“我是60年代出生,80年代上大学,90年代出国留学,可以说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受益者、见证者,也是改革开放事业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改革开放四十年是我国医疗卫生发展最快的四十年。四十年中,我们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实现从追赶、并跑到领跑的转变。”90年代,我们在追赶20多年前,出国留学时的所见所闻依然历历在目。刘必成回忆,“90年代初,国外电脑已经普及,信息化程度也很高,教学科研资源和设备都是很先进的,医疗水平也非常高。我们看到国外医院的肾脏科是单独的一幢楼,既有漂亮的病房,也有先进的实验室,几个透析分中心加起来可以容纳800多个透析病人。当时感到很震惊。”回国以后,刘必成一心扑在肾脏科事业上,他说:“看到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我们自己发奋图强也有了方向。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最重要还是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从疾病诊疗水平、就诊环境到医学科研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我们明显地感到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刘必成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医学科研工作已经积累了相当好的基础,第一,我国人口多,疾病资源丰富;第二,国家已经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临床科研人才,为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第三,现在各级政府都很重视科研创新工作,给予的科研经费也逐年增加,有了很好的物力基础。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离不开医学科研创新医学科研为什么这么重要?刘必成介绍,医学科研包括基础科研和临床科研,基础科研提供原创性理论发现,而临床科研就是将这些基础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来解决病人所关心的疾病诊治问题。“所以我觉得,没有临床科研,没有医学研究,就没有我国医学的可持续发展。”刘必成表示:“作为医学工作者,我们如何才能助力实现健康中国?我觉得关键要在重大疾病防治方面实现一系列的创新和突破。以前我们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跑,没有自信心。现在我们认识到只有实现创新,才能引领发展,真正地实现独立和自强。因此,医学科研工作的进步对于我们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是极其重要的。“与国际科研并跑,ICH助力中国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国际化水平。科学无国界,我们国家过去四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功,得益于改革开放。“2017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成为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成员,我国药品监管体系已经真正融入国际社会认可的监管体系中,也为药物临床试验工作打开了全新的局面。“过去我们参加国际会议,看到新药上市,过了十几年,国内还是没有这个新药,那时候觉得很遗憾,我们只是旁观者,并不能参与到其中。”刘必成说,新药开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国际上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临床上应用的绝大部分西药来自西方,只有和国际全面接轨,我国医药行业才能得到全面提高,人民也能够及时享受现代科技及创新药给健康带来的保证。所以,我国加入ICH,是非常正确的,是我们的医药科技迈向国际化的一个重要举措,意味着我国在ICH规则制定中拥有了话语权和决策参与权,中国医药行业的国际化进程会大大加快。刘必成进一步指出,加入ICH后,在今后的新药临床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积极地争取,尽快地加入到临床试验过程中,最好能同步进行;与此同时,我们要结合国内临床实际情况进行自己的课题设计,拿出适用于中国病人的应用方案,更好地造福中国病人。新药研究获国际认可,中国创新药未来可期根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消息,1类创新药罗沙司他胶囊(商品名:爱瑞卓)于2018年12月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正在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因慢性肾脏病(CKD)引起的贫血,在中国获批上市之前未在其他任何国家上市。口服药物罗沙司他胶囊是全球首个开发的小分子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 PHI)类治疗肾性贫血的药物。罗沙司他这一首创新药物的研发基于低氧诱导因子(HIF)和氧感应理论的创新突破,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发现氧气感应机制的三位科学家。作为参与罗沙司他三期临床试验的专家之一,刘必成说,“这次氧感应适应机制获得诺奖,我们肾科医生感到尤其兴奋,因为中国肾科医生在比较早的阶段就参与到罗沙司他的临床试验中来,对这个理论也一直抱有信心。”刘必成表示,“临床多中心研究是新药走向临床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新药不经历二期、三期临床试验是无法真正走向临床的。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国的临床药学研究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罗沙司他两项研究在NEJM发表,这是NEJM首次发表由中国大陆医生作为第一和通讯作者的新药Ⅲ期临床试验,也是NEJM首次背靠背发表中国团队的临床试验。文章的发表印证了氧感应机理在肾性贫血治疗领域的临床应用已走在所有疾病治疗领域前列。我们医院对能作为主要参研单位参与罗沙司他的临床试验非常高兴,也格外重视。我们组建了专门的研究小组,对如何执行GCP规范,确保试验过程的严谨性和研究结果的科学性进行了全程严格的管理,我们成为单中心完成病例数最多、完成质量最好的单位,完成接近整个研究所需样本数的十分之一,多次受到有关部门的称赞。”他补充道。罗沙司他率先在中国完成临床试验,率先在中国获批,引起各界的普遍关注。刘必成认为,这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未来,他呼吁产学研要紧密结合,既要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也要鼓励科学家和企业家之间紧密合作,缩短实验室和工厂的距离,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力求更快造福患者。他说:“相信今后中国会有更多世界级的新药或本土原创新药,在中国先研发,先上市,并从中国开始惠及全球病患。”国际合作促创新,国内合作扶基层在科研建设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脏科注重与国外同行之间的交流合作,“我们通过邀请国外高校和同行定期讲课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的学术会议交流,不断开阔视野,了解世界的变化,了解学术的前沿。在学术交流中,我们也感受到在创新意识方面还需要再下一番功夫。作为科研人员,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创新的沃土,我们医学科技工作者应更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热情,心无旁骛地做科研,解决临床问题,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中大医院一直将医教研协同发展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在与国际一流学术机构合作的同时,也重视国内兄弟单位之间的合作。刘必成告诉记者,“客观地讲,我国医疗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中心城市和基层,东部地区和偏远地区之间都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作为相对先发展起来的医院,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来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水平。”近些年,东南大学肾脏病研究所作为江苏省肾脏病临床研究中心,建立了60多家基层医院的医疗联合体,通过定期派专家坐诊、查房和远程会诊,解决基层医院医疗工作中的难题,同时为危重病人开通绿色通道。在最后,刘必成说:“我们的合作是不同的层面,既有顶端层面,也有与基层兄弟单位之间的合作。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大家相互支持,只有相互支持,携手合作,才能把工作做大做好。健康中国的实现,不能靠大医院一花独放,要靠基层医院万花齐放。只有基层医院都强起来了,我们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才会是真正地强大。“(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供稿)

明故

基于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研究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设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采用了Openstack作为数据平台私有云的解决方案,应用层使用Docker容器化的方案,数据库使用了开源数据库软件PostgreSQL,平台的应用主要由科研数据中心、临床大数据治理平台、智能科研检索、临床科研采集系统、全院级科研随访系统五部分组成。通过该平台临床研究人员获取数据将更便捷、科研管理更高效、探索新的研究方向更容易。基于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能为医院各专科提供有效的科研服务,实现科研、论文和核心技术等方面的突破提升。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科研水平成为衡量医院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科研大数据平台作为医院科研、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临床科研水平和培养医学研究人才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为临床科研人员搭建平台,以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应,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支撑平台的作用,是目前大型综合性医院亟需解决的课题。研究背景 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大力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治疗新模式新手段,建立快速精准的智能医疗体系。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运用,国内外涌现了一大批借助医学信息学和机器学习技术进行临床研究数据分析挖掘,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对医疗电子化数据的建模、分析、挖掘,并且基于数据二次利用所形成的进一步应用,已经成为医疗信息化、精准化、智能化的下一个核心发展方向。我国健康大数据和医疗人工智能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薄弱。目前国内最有代表性的医疗人工智能产品,在于基于医疗影像的人工智能自动筛查和诊断系统,对胸片、皮肤照片、脑部影像等医学影像进行自动分析,并生成相应的影像诊断报告。但在其他人工智能的技术领域,例如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以及通用的机器学习方法,目前在中国形成可落地的产品尚不多见 。基于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的架构与应用目前大部分医院已经建立了较为全面的医疗信息化支撑体系,无论是电子处方、医嘱套餐,还是临床路径、电子病历,在提高临床效率服务上下足了功夫,但由于临床数据分散在多个应用系统中(如EMR、LIS、PACS等),且都是非结构化的海量数据。本文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为有兴趣致力于研究大数据的临床科研工作者提供一点思路。技术架构研究采用了Openstack作为数据平台私有云的解决方案。通过使用Openstack搭建私有云平台,既可以获得类似阿里云等公有云的灵活、弹性、扩展性等云计算的优势,又可以降低安全风险。在应用层使用Docker容器化的方案。通过使用Docker容器化部署,每个服务运行在了一个独立的环境之中,互不干扰,也不会影响宿主机的环境,解决了长久以来生产环境与开发测试环境不一致导致的各种问题。同时,通过Docker提供的集群化以及资源分配功能,提供了更高的可用性,并提供了不停机升级的特性。数据库使用了开源数据库软件PostgreSQL。PostgreSQL作为当前最先进的开源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体现了极高的性能与稳定性,支持python、perl、c、R、Java、Javascript、PL/PgSQL等多种语言编写存储语言及扩展,支持多种特殊索引结构、支持自定义的数据结构、支持机器学习库以及GPU并行计算等。基于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的应用基于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的应用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科研数据中心、临床大数据治理平台、智能科研检索、临床科研采集系统、全院级科研随访系统等应用(表1)。在此治理和科研采集的基础之上,未来可支持科研统计分析及临床辅助决策。在人工智能支撑下,通过临床辅助决策应用到电子病历等业务系统中,将治疗评价、风险预测贯穿在诊疗流程,基于医院原有临床数据进行实时决策支持,最终实现临床采集-科研分析-指导临床的闭环。表1 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应用全院级专病科研数据中心通过将原有院内临床数据中心CDR,未充分结构化的病历、报告等文本数据,经过人工智能技术处理形成高质量、多维度的结构化数据,以满足科研检索、临床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的需要。结合科研采集、随访管理等系统采集的数据,进一步丰富“以患者为中心”的科研数据库。临床大数据治理平台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机器学习等AI引擎的大数据治理平台,实现各类临床数据的结构化、标准化和归一化等处理。针对数据驱动的临床研究场景,能够将医院积存的海量临床数据自动结构化、标准化成可被临床研究直接分析、利用的科研数据。治理后的结果为后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智能科研检索提供多维度、多病种符合专病模型的检索功能,从病历、诊断、用药医嘱、检验、检查报告、体征等结构化及非结构化文本中提取检索点位,个性化定制专病检索模型。支持通过入选和排除等集合运算实现研究人群的精确筛选,实现自动发现满足条件的新病人并自动入组,实时精准从海量病历中定位研究人群。临床科研采集系统在数据治理基础上,满足科研所需的病例报告表(CRF)设计与数据采集、科研项目管理、团队管理与多中心、权限设置与隐私、数据核查与质疑、数据导入导出等常见功能模块。高度结构化、规范化的病历数据,利于病例报告单(CRF)自动填写,科研流程管理支持研究全过程协同。全院级科研随访系统可有效解决院内外数据整合、患者依从性差、失访率居高不下的难题,在全面提升随访专业度、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推进的同时,极大地提升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随访平台从患者管理和科研需求出发,整合随访计划提醒、随访量表填写、智能科普患教、在线病情咨询、患者报告结局(ePRO)信息采集等功能;自动问答功能为患者提供准确的知识问答和健康建议,实现个性化健康宣教和科普。同时为满足临床科研需要,可将患者采集结果便捷地返回给专病科研库,实现对患者离院后健康信息的全量收集。结论与展望智能化的临床科研支持系统不仅能对历史病历数据进行快速检索浏览,而且能便捷地将临床数据应用于具体研究中,成为医院各科室开展临床研究提供高效的工具,加速推进学术研究及成果转化,释放积压的大量医疗数据潜在学术价值。同时在全院级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与应用平台上,实现了各业务系统历史数据及实时数据的整合、治理。经过治理后的数据保障临床科研数据质量,在此基础上各科室临床研究人员获取数据将更便捷、科研管理更高效、探索新的研究方向更容易,从而实现科研效率整体提升,不断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实现医院临床学术研究质和量提升。【引用本文:朱明宇. 基于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研究[J]. 中国数字医学,2020,15(7):17-18,35.】新媒体部: 010-81138718;81138717

人伦虽难

2020CHINC通联站论坛:聚焦基于医疗数据的临床科研平台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医疗健康业务的深度融合,医疗健康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如何有效利用健康医疗数据,服务临床科研成为医疗机构急待解决的问题。在2020年8月23日下午举办的2020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CHINC)的通联站论坛上,与会专家将集中讨论与基于临床数据的临床科研平台有关的话题。通讯站论坛由上海市儿童医院院长于广军和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冯杰共同主持,内容涉及医院数据科研利用、数据平台建设、流行病学与医疗大数据的关系等话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主办方邀请了法国科研机构,为与会学员介绍法国智慧医疗体系和医疗数据管理情况,为我国医疗行业起到借鉴作用。8月23日下午通联站论坛——基于医疗数据的临床科研平台(紫金厅)主要内容:医院数据赋能科研利用——计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信息管理与大数据中心主任法国的智慧医疗体系和医疗数据管理——雷萍 法国法中卫生研究院执行院长整合临床信息与生物信息的智慧医疗平台建设——于广军 上海市儿童医院院长流行病学与医疗大数据应用的关系是融通共进——梁会营 广东省医疗数据智能化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数据中心主任医疗数据开放与患者隐私脱敏处理——郑西川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部分主持人及授课专家介绍于广军上海市儿童医院院长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研究员,博导。上海交大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医疗信息研究所所长,上海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副会长、上海妇幼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医学会互联网医疗专委会主委、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常委儿保专委会副主委。上海第四届医务青年管理十杰。2013年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2014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5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2018年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目前研究领域为儿童保健和医疗信息化。近年来在儿保方面牵头开展了高危儿多学科合作的干预研究、多动症的医教结合研究项目。在信息化方面,承担了国家863课题《区域医疗大数据的研究与应用示范》。2011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医院协会科技创新一等奖;2013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中国医院协会科技创新二等奖。近期著作有《走进移动健康时代》、《儿童雾化治疗指南》、《健康医疗云》和《医疗大数据》。冯杰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信息中心主任1991年从事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至今。目前,担任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委会委员,中国医药信息学会上海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组委员,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大数据与智能医学发展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数字医疗技术分会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信息技术专委会委员,上海医院协会信息专委会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医院信息管理分委会委员,上海市医保支付改革咨询专家。计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信息管理与大数据中心主任硕士,研究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信息管理与大数据中心主任。从事医院信息化工作20年。任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卫生信息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疗信息化分会副会长等职;参与撰写《医院信息系统功能设计指导》、《健康医疗大数据》、《现代医院信息化建设策略与实践》等8部行业论著。曾荣获全国医院信息化杰出创新力人物、年度优秀CIO等荣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课题、国家卫健委、首发基金等多项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率领团队首批获得《国家医疗健康信息医院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五级乙等和新标准下《电子病历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六级级别。雷萍 法国法中卫生研究院执行院长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欧中公共卫生学院执行院长,法国法中卫生研究院执行院长,法国巴黎政治大学卫生政策研究中心中国项目负责人,法国英赛克高等商学院管理学终生教师。2007年开始致力于法中卫生交流。2009年获得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于2010年加入法国英赛克高等商学院从事教学科研以及中法教育合作工作。2016年担任法国法中卫生研究院( Institut Franco-Chinois pour la Santé IFCS)并执行院长职务。2018年获得法国巴黎政治大学卫生政策管理专业EHPA学位并成为巴黎政治大学卫生政策研究中心中国项目负责人。梁会营广东省医疗数据智能化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数据中心主任卫生统计学硕士,生物信息学博士,临床流行病学博士后。主要从事健康医疗数据库建设和数据挖掘方法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科研项目5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0篇,单篇论文最高引用94次。申请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11项。郑西川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硕士,上海交通大学生命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CHIMA)委员,中国生物医药技术协会医药信息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卫生信息安全与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数字医疗与医疗信息化分会常委,上海医学会互联网医疗专委会委员兼秘书。近年来,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部863课题以及上海市信息化发展项目多项,发表专业论文80余篇。关注领域:医疗信息标准、临床电子病历以及医疗大数据应用。*大会议程及内容设置以现场公布为准2020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CHINC)——看点预告2020CHINC会前透视——开幕式及主论坛精彩纷呈2020CHINC大会之精品培训课:聚焦医疗网络安全2020CHINC大会之精品培训课:医院CIO职业发展与业务管理专场2020CHINC大会之精品培训课:医疗信息化建设标准解读2020CHINC大会之新学科论坛:研究型医院信息化建设与实践2020CHINC会前预览——看看“新技术”培训课有哪些亮点?2020CHINC预告:新管理论坛内容聚焦DRG2020CHINC大会之精品培训课:医疗数据应用与治理专场简介2020CHINC大会之新数据论坛:医疗设备数据采集与应用戳这里关于召开2020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 (CHINC)的第三轮通知“全国医疗信息化防疫抗疫优秀案例评选”结果揭晓“2019年度全国医院信息化杰出领导力和创新力人物”评选结果揭晓“2020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征文活动 优秀论文评选结果揭晓新媒体部: 010-81138718;81138717 传播数字医学领域发展最新动态,关注医疗卫生信息化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