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理论研究的“另一种样子”做自己

理论研究的“另一种样子”

在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很多人相信理论研究“有另一种样子”。一本通俗读物、一张思维导图、一堂线上慕课……当一个课题完成后,传统的论文和结题报告,早已不是体现理论研究成果的唯一途径。一个月前,中心参与的“军营理论热点怎么看-2020”慕课正式上线。近年来,由中心创办的“强军论坛”,已成为继北京香山论坛之后的又一高端“品牌”论坛。“很多人以为研究理论就是翻翻书,写写论文,独自在一间书屋里埋头苦干,其实时代早就变了。理论研究要焕发生命力,要服务于现实。而我们做的,就是让理论之树常青,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心研究员熊杏林说。熊杏林是《军营理论热点怎么看》系列丛书的主要编撰者,临近年尾,向全军官兵征集感兴趣的时事热点的公告已经发出,新一年的《军营理论热点怎么看2021》编撰工程启动,熊杏林和同事们的工作是要将“干巴巴的理论研究成果变成官兵感兴趣、可读性强的热点话题解读”。“官兵们想学什么,喜欢看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再用相应的方式呈现出来。”主持了4年编撰工作,熊杏林笑称自己是“研究室里的新闻工作者”。她跟踪每年的“大事”和热点,课题研究的内容永远是“新鲜事”。在今年7月发行的《军营理论热点怎么看2020》里,熊杏林和同事们将疫情防控、中美贸易战、海外维和等热门话题纳入其中,全书所选的事例,一多半都是本年度内发生的新闻事件。在熊杏林看来,理论研究“要新,要快”,“时代在发展,做科研跟不上时代,做不出‘硬核’的成果,肯定是不行的。”2017年,改革强军大潮中,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应运而生。最初的党委议研会上,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沈志华便提出,“科研岗位就是战位,只有推出强军硬核成果,才能当好党的理论战士”。3年来,中心先后完成了“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研究工程”“习近平强军思想系列研究”“新时代强军研究丛书”“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慕课”等60多项成果。今年8月1日,中心组织编著的“新时代强军研究丛书”系列又一成果通过结题评审。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大学等单位的评审专家认为,该书“对于系统阐释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最新成果、填补这方面院校教育教材空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员陈东恒始终战斗在“科研战位”上。从事理论研究10余年,为了深入了解情况,他每年都要到不少基层单位调研,还曾和驻守海岛的官兵挤在一张床铺上睡觉。今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时候,陈东恒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收集归纳防疫抗疫的相关资料,为战疫提供了多项建设性建议。那段时间,陈东恒每看到一条疫情资讯,就会保存下来。由新冠肺炎疫情他想到生物安全问题,于是很快撰写出一篇题为《生物安全防控,一场输不起的战争》的文章发表。有专家看到后特意打来电话说,“这篇文章反应很快,很及时,在当下的环境里非常有借鉴意义”。“这不就是我们做研究的意义吗?服务于当下,让理论从实践中来,又通过实践去落地生根。”平时,每当“办公室坐累了”,陈东恒就和战友们相互鼓励。他们常说要做“理论研究中的领跑者、战斗机”,“要跑在时间前头,绝不能掉到任务后头”。看着如今“生机勃勃”的研究中心,从事了37年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研究和教学的研究员张树德感慨万千。他记得,早年初到军事科学院工作,那时没有手机和电脑,做研究全靠自己读书、调研、思考,手写成稿。那时,做理论研究意味着“清贫”“枯燥”,他的导师、军事理论家鲍世修先生叮嘱他,“马恩列斯军事理论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思想源泉,必须要持之以恒深入研究”。在张树德看来,尽管时代发展了,曾经的“手动摘抄”换成了“电脑打字”,但在中心研究员身上,“认真治学,一切为了建军打仗”的使命感始终没变。1996年,张树德为了撰写《国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一书,花费两年时间,广泛查阅资料,又采访了数十人积累一手资料,终于成书。如今,80后研究员李明参与了《毛泽东军事文稿》重大课题,一边搜集史料,一边对照新形势下的战争发展,已整理发表了多篇文章。中心主任周俊杰认为,中心的官兵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为打赢谋胜策’的使命感。”“理论研究很辛苦,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精神,没有使命感和足够的热情,肯定坚持不下来。”“有时候,发表的文章只有短短几百字、上千字,背后是几十万字的理论材料在支撑。看似最新、最快的研究成果,其实每一个字都有出处,都是在深厚积累的基础上完成的。”李明说。在中心,几乎每个人的电脑里,都存着海量的理论资料。大家都有一个习惯,看到最新的专业相关材料便会“顺手保存”,隔一段时间进行系统梳理归纳。从事毛泽东军事思想理论研究,李明常年和史料“打交道”。有时,为了确认一个词句的用法,他会翻好几本书去求证。有些书籍中记载的地名各不相同,无法分辨,他便坐车去当地实地考察核对。“治学必须严谨。”熊杏林非常推崇这种治学作风,她记得,在编撰《军营理论热点怎么看2020》一书时,为了一篇3000多字的稿子,编辑组收集了10多万字的资料,反复修改了21稿。最终呈现出来的成果,去掉了“枯燥感”,增添了“趣味性”。谈到海外关系时,《军营理论热点怎么看2020》中引入了电影《红海行动》的剧情,并配上“超燃”的海报图。谈到和平积弊问题,文章以“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的“灰犀牛”为例,称这种“危险生物”平时看起来体型笨重、反应迟缓,甚至还“萌萌哒”,“一旦它向你狂奔而来,定会让你猝不及防”。“做最严谨的研究,讲最通俗的白话。事实上,理论传播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兵言兵语’也是向基层官兵学的。”熊杏林介绍,每年年初的几个月,中心都会向全军官兵征集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并派人到一线部队走访调研、授课。随着理论学习方式越来越灵活,官兵对理论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有时,官兵们在网上留言提问,担心中心看不到,还会专门打热线电话来提醒。”这正是熊杏林和同事们希望看到的画面。为了增强理论学习的吸引力,他们尝试了更多改变。“以前编书是字多图少,现在年轻官兵喜欢看图,我们就改成图多字少”,熊杏林笑着说,如今新闻照片、电影海报、漫画,都会被收录到书中。担心官兵只看图片理解有偏差,编辑组又特意将以往图片下的“一句话配文”改成小段文字,“这样只看图说也能学到东西”。2018年,中心召开了一次“诸葛亮会”,探讨如何让官兵主动学、愿意学理论。在会上,研究员彭洲飞创造性地提出,可以用国际流行的逻辑工具——思维导图进行传播。很快,专项研发团队组建起来,只用了1个月时间便制作出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思维导图(2018),随后每年思维导图都会进行更新。大量文字被压缩成全景式逻辑结构图,后期调研时,不少官兵称赞如今可以“一图在手,学习不愁”。除了纸质化的传统传播方式,中心还制作了H5、Vlog、MOOC等多种新媒体产品,向“网络阵地”进军。“军营理论热点怎么看-2020”慕课开办后,不少专家和研究员走出研究室,走到镜头前,做了一回“名嘴”“网红”。“理论研究成果出来以后不能束之高阁,研究人员要站到潮头,找到理论武装的新特点新规律、新手段新方法,让理论转化为战斗力。”张树德说。如今,这位两鬓斑白的“老将”仍和年轻人一起,探索着理论传播的新方式。“这个时代需要理论,也可以产生理论。作为研究人员,我们要守好这片阵地,建好这片阵地。”张树德坚定地说,“理论研究要永远鲜活,理论之树要常青。”来源:中国青年报

惠施之才

姚期智:现在的理论研究在未来会让我们获得巨大进步

来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讯 7月9日午间消息,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今日开幕,图灵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发表了《人工智能理论的新方向》主题演讲。姚期智表示,今天我们看到的AI领域新的进展以及应用,其实来自于一些基础科学,这些基础科学都来自于基础理论。所以对我们来说,应该在理论创新方面有所突破,特别是在AI方面。他提出了AI理论方面的几点新进展:一、理论很重要。AI现在面临的挑战、我们所面临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理论来分析,这种分析能够让我们更清楚地知道所面临的挑战,从而获得启迪,找到寻求解决方案的方法。二、人工智能绝对是一个跨学科的行业。有许多例证可以表明,在AI方面获得的一些巨大成果往往是因为一些看似完全不搭界学科之间的合作,这可能需要几十年的努力,因为没有其他学科科学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话,在AI方面我们是不可能取得这么快的发展。姚期智还提到一些新方向,比如机器学习和拓扑学之间的联系,这是数学非常有意思的分支;人工智能和隐私之间的关系,就是密码学,这是AI一个全新的领域;可控的超级人工——super AI,人们比较担心的是AI快速进展可能会带来对于人类社会的威胁。“总而言之,我要告诉大家的一个基本概念就是,现在的应用来自于过去的理论研究,现在做的理论研究在未来某一天会让我们获得巨大的进步。”他表示。(杨雪梅)

三黜

理论研究一路扶摇直上

理论研究更是一路扶摇直上,欧洲高校理论联盟(igem)在2016年度全球igem年会上与欧洲多所著名院校展开合作,获得共计217个参赛组别的高额奖金,为参赛选手打造出一系列的比赛课题,以期为中国量子信息学的发展提供可持续性的发展动力。igem中国大赛自2013年由海外华人学生在中国大陆境内创办以来,已经取得迅猛的发展,吸引了大量优秀学子。到2016年度,igem中国大赛已更新了超过1500个参赛学校名单,其中超过700所优秀院校承办本赛事。同时,我们近期推出了国内外量子信息学最优秀的100名学子项目研究团队,着力扶持国内量子信息发展。项目成立三年来,受到了国内外量子信息领域相关领域专家以及合作单位的热情支持和厚爱,共同推动中国量子信息事业的发展。1组学实验设计示范小组,为学员提供了一个空旷的环境,可以更深入的研究量子信息理论。在每次的实验设计时,可以选择几个不同的实验设计模块,例如电磁、光子、激光及其他材料等,使得设计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论以及可用的量子信息基础知识进行综合处理、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可视化表征。在实验过程中,还可根据各个模块的需要进行自由组合,加上前馈算法、正交量子对撞等等。实验的结果一方面可以解决所选实验设计中未涉及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会指导量子信息学科研,从而也可以为各类产品的研发及测试提供科研参考。因此,我们的组学实验设计示范小组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在丰富学员的实验经验的同时,也为学员提供一个科研平台,从而大大促进中国量子信息学及相关领域的发展。量子信息生成器实验设计量子信息生成器实验设计与igem量子信息实验结合,指通过量子信息激发生成二进制量子信息,生成二进制量子信息的公式与量子比特的数量无关,在科研过程中,量子计算机并不是必需品,真正能够提高量子信息生成器性能的是信息计算中的量子比特数,其数量即正是决定量子信息生成器在性能与应用上的重要性能。量子信息生成器可以生成二进制数字量子比特,三进制,五进制量子比特,10进制量子比特,甚至十进制量子比特;既可以生成对角密度较大的量子比特,也可以生成对角密度较小的量子比特;如果要求生成对角密度较大量子比特,则需要用到量子信息大量加密方法。然而量子信息生成器生成的量子比特的所有构成单元均包含正电荷和负电荷,为量子信息的二进制的构成设置了门槛,可以有效保证量子信息生成器理论性能的实现。

孟喜

「理论研究」党员干部要时刻把对党忠诚摆在首位

忠诚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优秀品格,是每个党员入党宣誓时的庄严承诺。省委书记彭清华在省委读书班暨警示教育专题班就深刻汲取蒲波案的教训发出振聋发聩的六问,前两问即谈到是否坚持理想信念、党性原则和对党绝对忠诚问题。党员干部要把对党忠诚放在首位,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强化“四个服从”,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对党忠诚。政治忠诚,坚持树牢“四个意识”的政治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需要开创新局面,治蜀兴川事业发展时不我待。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各种风险挑战,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更需要党员干部政治坚定、忠诚可靠,树牢“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在思想上行动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党的十九大明确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中国,明确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中国,这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保障。党员干部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旗帜鲜明讲政治,在思想上高度认同,政治上坚决维护,组织上自觉服从,行动上紧紧跟随。涵养“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对党绝对忠诚既是政治标准、更是实践标准,关键是要落实在行动中。党员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要立场坚定,始终如一,敢于亮剑,在“众声喧哗”之际保持清醒、在“难啃的骨头”面前勇于担当,把讲政治、铸忠诚融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中,坚定自觉地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忠诚于党和忠诚于人民是一致的,只有站稳了党和人民的政治立场,才会自觉以人民利益为重,主动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才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才能确保在“为谁执政、为谁谋利”的问题上不出任何偏差;才会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征程中不畏艰险,努力拼搏。思想忠诚,不断坚定“四个自信”的思想自觉党员干部入党时都立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誓言,坚守理想信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辈子学习进步。因此,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切实把真理的力量变为信仰的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忠于党的革命理想。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党员干部要深刻汲取蒲波精神之钙缺失、毫无党性原则、败坏党风政风、大肆赌博敛财等教训,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必修课,坚定“四个自信”,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忠于党的创新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对党的创新理论,党员干部要聚焦学懂、弄通、做实,深刻领会其中坚定的信仰追求、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务实的思想作风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增强思想认同,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忠于党的发展战略。对党忠诚要落实到具体实务中,落实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动上。中央明确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省委结合四川实际制定了“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治蜀兴川战略部署,我们要凝聚共识、集中智慧、贡献力量,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行动忠诚,不断强化“四个服从”的行动自觉党员干部对党忠诚,重点是要落实在行动上,要严守纪律规矩、主动担当作为、大胆开拓创新,始终廉洁自律、正确履职行权,自觉做到“四个服从”。严守纪律规矩,做到令行禁止。党员干部必须把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安身立命的“压舱石”,培养和树立执行高于一切的意识和态度,自觉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格落实“五个必须”要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讲条件地执行每一项部署,不打折扣地落实好每一项工作。彻底肃清周永康流毒影响,切实做好蒲波案“以案促改”工作,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主动担当作为,全力开拓创新。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既意味着我们已经积累起促成质变的历史性成果,也意味着我们到了最艰巨的攻坚阶段,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要摈弃那些畏首畏尾、患得患失、溜奸耍滑的“骑墙派”“官油子”,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强化政治担当、主动作为,克难攻坚、干事兴业,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始终严以修身,处处廉洁自律。对共产党员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要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品行修养决定胸怀气度,做人要有品格,用权要讲原则,做人要重形象。要深刻汲取蒲波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教训,时刻牢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作者系四川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姜怡)来源: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想获取更多政务新闻及服务资讯,请下载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政务客户端──四川发布。

健一

基础理论研究很重要性

主要有:①漳州作者对刊物的反应,说名家文章发得太多了;②我的厦门植物园特写《艺园流连》,想请贾老审阅;③《科学与文化》第二期的编辑情况。告贾老对《科学与文化》的内容,提了一些意见:①是否可以考虑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内容,这也是一个特色。2“地县科普作品选”栏目也是一个特色,要坚持,但缺一个接语《首次要有按语》,目的在于鼓励地县作者,在全国也显出其特点。①对科学与文化》上刊登的我采写的《在天空电影院里》《现习作2》,他笑着说:“那篇还写得查好但题目不甚好应是‘天空电影’更确切,但问题也不大。”我说本刊发表的篇纪念达尔文的文章,却用了方宗黑先生的头像,文不对题,感谢您为我们指出这个错误。他笑了笑说:“不过,那张照片还照得不错。”《1982年3月8日记》《3》“给你们看稿是应该的”贾老是我们刊物的总顾问。《科学与文化》创刊两年多来,贾老不仅给我们撰写了许多有价值、高水平的文章,而且每期给我们审稿、看清样。他看清样是那样认真,那样快,往往一个晚上七八万字的稿子他都可以看完,这对一位80多岁的老人来讲多么不容易啊!他经常发现稿件中的问题,连一个标点都不放过,不少错误都是贾老看出来的。《科学与文化》能少出差错,在读者中留下好印象,跟贾老的严格把关分不开。为此,春节之际,我们想给他老人家送点东西,表表心意。因为他从来不要审稿费,有一次开给他100元,他坚决不要,退了回来。所以我们只好买点东西给他。我跟尤廉一道上街,在八一七路南街食杂店给他买了4瓶酒《两瓶竹叶青,两瓶厦门丹凤高梁》,老人家很客气,说:“给你们看稿是应该的。”于是反而送我们两袋红枣,要我们非拿不可。《1983年2月10日记》《4》“这篇写得蛮好!我去福建日今天上午天气非常炎热,室内温度高达32C。路过贾老家,报社处理《科学与文化》1983年第4期广告事宜,就去找他并还他几本书。我每回借书时都主动留有借阅登记,我帮他找到登记本后,他就划掉了这几本书的书名。前两天《科学与文化》1983年第4期清样已送贾老审阅,我问及他对本期的意见。他问:“银耳篇[指《徐碧如和银耳》,见习作《3》》是你写的?”“是的。”他高兴地说:“这篇写得蛮好唉,但如果把徐碧如研究白木耳的事与古田县推广发展白木耳联系起来讲,就更好些。这说明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以后还可以再写一篇古田的专访。”这篇文章受到好评我很高兴,因为贾老从不轻易夸奖人,我的文章给他看过的有好多篇,得到好评的一篇是,1979年8月12日发表在《福建日报》副刊上的《动物世界之囱》《见习作《》》,后来这篇文章被《新华月报》《文摘版全文转载。现在这篇名为《徐碧如与银耳的文章,是我去三变争和香慈新品种塞定会时写的。再长植同志陪间来访,并做些文字修正工作。接着,贾老对清样中《仿生经经济学趣谈》一文提出批评,认为就文章观点有销把生物间的竞争套到人人类社会中,这是牵他提议册联制会的,是机械唯物主义,是早裁删掉这篇文章。有大马列主义批判过的东西。但格他老人家还问及作者其人,我日记》自精神很好,身体仍很健来,的始终笔不缓耕。我略作介绍。贾老层已83岁《1983年6月25《5》“可请好婷写文章”我们谈到一是改成《科学与文化》《花鸟虫鱼》;二是改名为一的成问现我据了两个看法,120版社原来办了了一个青《科学家》。他老人家对年科学家的杂去后来停办了。他主张刊名不要改。具体如何改革,他说自己考虑的不多,不过有几点想法:①文化内容要增加;②可以请舒婷给《《科学与文化》写文章;③最好改成月刊,这样可使读者有新鲜感。出接着,我又问了贾老1939年在广西桂林办《中学生》杂志的做法。他说,他办《中学生》《战时半月刊》一年多时间,主要找十几位作者写文章,一年12期,一人一期写1篇,一年就有12篇,合起来就是一本书。因为这些作者写作文平较高,所以来稿并不需要怎样修改!当然也有一些中学生来稿,那是需要修改的。发行量几千份。我告诉贾老上期已经把周家俊写的《仿生经济学趣谈》撤下来了,贾老问及作者有何看法,我说没有什么大意见。11时许告辞,老人家仍然像往常一样送我到楼梯口。《1983年9月25日记》小中个J《6》“《科学与文化》还比较正派”今天上午去省科协遇到王恭同志,谈到贾老赴京开民进大会已经返回,决定一齐去看望他。商团三句不离本行,我又谈及《科学与文化》及〈花鸟世界》的事。对再办一个刊物,贾老以为不妥。他说:“《科学与文化》还比较正派,没有什么精神污染,可改成月刊。”他问办《花鸟世界》为了什么?我说有两个原因:一是《科学与文化》内容太泛、太散;二是可以扩大发行,增加销路。贾老说,如果不会增加销路呢?他认为人力不足,且已有一个《学艺》《林珊办的》,他坚持还是集中力量办一个刊物好。《1983年12月1日记》还是办《科学与文化》好”今天登「门拜访是专门向贾老请教如何继续办好《科学与文化》的。因贾柏松调走《调至福建人民出版社政治编辑室》,冯度同志退休,胡善美同志升任副总编辑,其他同志又去办别的刊物《科学与文化仅剩下我一个人了。

检阅式

李一多年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创作相结合,专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

李一,1957年生,山东曲阜人。美术学博士。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秘书长,《美术观察》杂志副主编。出版著述多部,专著获全国艺术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005年中国书协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在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李一书画展”。书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李一多年从事美术研究,出版有《后现代主义与当代绘画》《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中西美术批评比较》《八大山人书法》《新中国书法六十年》(合著)等著述,发表论文多篇。任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重大课题《中华艺术通史》元代卷主编,《中国美术百科全书》画学著述编主编(合编),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共和国书法大系》总策划、总主编。论文《唐代书论的特色和成就》1997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专著《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2006年获文化部艺术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编著《共和国书法大系》2010年获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中国书法兰亭奖。多年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创作相结合。学生时代即曾在全国大学生书法首届书法竞赛中获奖,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展览。2005、2013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书法家协会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两次主办“李一书法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等收藏。

夺命屋

将制度理论研究做实做深做透

核心阅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制度理论研究提供新的历史机遇。学者们应抓住机遇,通过深入研究,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贡献制度研究成果。■我国制度理论研究要从中国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同时,学习和借鉴国外制度理论研究的有益成果,增强中国制度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让中国制度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广大学者应着眼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构筑中国制度理论的学术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在制度理论研究上不断迈出新步伐。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制度创制和变迁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制度对于规范、塑造、调整、优化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制度建设得好、制度竞争力强,不仅有利于提升人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实现国家发展、社会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对于什么样的制度是好制度,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都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这些思想成果既推动制度建设和创新,也带来相关学术理论的繁荣。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上进行不懈探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重大问题。全会强调,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如何坚持和巩固、完善和发展、遵守和执行制度,如何使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是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制度理论研究面临的重大课题。把握制度理论研究的历史机遇研究中国的制度理论,需要从中国制度发展的历史逻辑出发。中国古代产生了丰富的关于国家制度和治理的思想。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多种政治力量纷纷探寻新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方式,但都没有成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开始自主探索实践、改革创新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后,我们把历史传承、因地制宜、学习借鉴等发展路径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从历史发展大逻辑着眼,才能正确把握中国制度理论研究的历史使命和发展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学者们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吸收借鉴人类制度文明研究成果,同时立足中国实际,积极推进中国制度理论发展完善。我们党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不懈探索的历程,改革开放突破僵化认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的历程,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历程等,为我国学者建构自主性的制度理论提供了重要实践支撑。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制度理论研究迎来新的历史机遇。2019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迈出新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对制度建设也提出更高要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需要通过制度建设来不断解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需要融入制度建设中。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一系列高度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需要制度建设予以回应,在这方面我们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学者们应抓住制度研究的历史机遇,担负起制度理论研究的历史使命,通过深入研究,探索如何完善和创新制度以更好深化改革、提高发展质量,将制度理论研究做实做深做透,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贡献制度研究成果。增强制度理论研究的自主性增强自主性是建构制度理论的前提。扎根本国土壤、汲取丰沛养分,制度理论研究才能具有解释力和指导性。制度理论研究应当立足国家制度建设实践,为国家制度的长期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当前,我国制度理论研究要从中国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努力推出能够满足我国现实需要的制度理论,形成体现原创性、具有时代性的研究成果。探索有效解决中国问题的制度理论和实践,是发展中国制度理论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创新性为中国制度理论进行自主性、原创性研究提供了源头活水和丰沃土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中国制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党在制度顶层设计和整体实现路径上的智慧,广大人民群众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实际治理经验等,都是中国制度理论研究的创新生长点。增强研究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要关起门来另起炉灶。理论是对一般性规律的总结,具有普遍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植根中国大地的制度体系,无疑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世界角度来看,中国制度建设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也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好社会制度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研究中国制度,既不能脱离中国实际,也不能脱离世界孤立地考察。中国制度要解决的大量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方面的问题,也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在研究中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和借鉴他国制度理论研究的有益成果。同时,用国际社会听得懂的话语和逻辑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国制度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制度的认识和认同,让中国制度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推动制度理论研究迈上新台阶制度成熟和定型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过程,同样,自主进行制度理论研究并形成体系化成果也要进行长期的艰辛探索。制度理论通常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逐渐发展成熟,制度理论发展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对已有学术成果进行发掘整理,经过长期研究积累才可能实现突破。当前,广大学者应着眼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构筑中国制度理论的学术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在制度理论研究上不断迈出新步伐。在制度复杂性日益凸显的情况下,如何实现高质量制度供给,是制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是当前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制度研究的重点应包括如何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使制度建设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如何确保各项制度设计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更加有效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凝聚人民智慧;如何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等。此外,还应注重研究如何优化群众和专家参与,提高制度从思想到政策、从政策到实践的转化效率,加强制度的回应性,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提供学理支持。创新是对制度理论研究的重要要求。制度理论研究要对实践作出贡献,关键在于其创新性,能够对中国制度完善发展提供新的解释、新的阐发。制度理论只有增强创新性,才能具备解释力和引领性。中国制度理论创新性的本源在于制度本身具有创新性。应坚持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努力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在提出具有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制度理念、主张、方案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系统性是理论体系的重要特征。成体系的理论通常是要素完整、逻辑严密、洞察深刻的。在我国进行制度理论研究,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需要打通学科界限,取不同学科研究范式之长,努力在核心议题、基本理论与概念、研究方法、经验归纳等多个方面形成相互呼应和支持的完整体系。同时,还应关注如何在横向、纵向和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打造相互衔接、相互融通的制度格局,如何增强制度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新技术在制度建设中的应用、机构职能和程序的优化、制度如何促进创新和发挥激励功能等,也是制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应不断总结已有研究成果,逐步突破研究中的难题,不断增强制度研究自信,推动中国制度理论研究不断迈上新台阶。(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人民日报 》( 2020年02月10日 09 版)

过年好

努力开创新时代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新局面

本报北京7月24日电 (记者冯春梅)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理论研讨会24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人民政协事业进入了新时代,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盯时代之问、实践所需,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领悟好、研究好,把人民政协70年的宝贵历史经验总结好、宣传好,把关系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从理论上阐释好、回答好,为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提供理论支撑,努力开创新时代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新局面。汪洋对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他指出,近年来人民政协理论研究紧跟时代步伐,坚持高举旗帜,注重问题导向,取得了丰硕成果,呈现出研究深度广度不断拓展、研究成果支撑引领实践作用不断增强、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的良好势头,为推动人民政协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汪洋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民政协制度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优势作用日益凸显,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是更好发挥党的人民政协理论指导作用的需要,是把牢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政治定力的需要,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需要。要正确把握人民政协理论研究的着力点,在人民政协制度基础理论研究、特色优势研究、新的使命担当研究上下功夫。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营造良好学术研究氛围相结合,坚持理论研究和推动实践相结合,坚持继承性和原创性相结合,坚持练好内功和借助外力相结合。要注重理论研究成果的宣传,运用好相关平台载体,扩大社会影响力,促进研究成果多层次、多形式应用。研讨会以“深刻认识专门协商机构的历史贡献和新时代的新使命”为主题,共收到理论研究文章460多篇。来自中央有关部门、政协系统、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有关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近300人出席会议,13位同志作大会发言。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夏宝龙分别主持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卢展工、王正伟、马飚、陈晓光、李斌、巴特尔、汪永清、苏辉、郑建邦、辜胜阻、何维、高云龙出席会议。

武贤

敬乂嘉:将制度理论研究做实做深做透

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制度创制和变迁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制度对于规范、塑造、调整、优化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制度建设得好、制度竞争力强,不仅有利于提升人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实现国家发展、社会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对于什么样的制度是好制度,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都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这些思想成果既推动制度建设和创新,也带来相关学术理论的繁荣。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上进行不懈探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重大问题。全会强调,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如何坚持和巩固、完善和发展、遵守和执行制度,如何使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是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制度理论研究面临的重大课题。把握制度理论研究的历史机遇研究中国的制度理论,需要从中国制度发展的历史逻辑出发。中国古代产生了丰富的关于国家制度和治理的思想。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多种政治力量纷纷探寻新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方式,但都没有成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开始自主探索实践、改革创新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后,我们把历史传承、因地制宜、学习借鉴等发展路径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从历史发展大逻辑着眼,才能正确把握中国制度理论研究的历史使命和发展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学者们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吸收借鉴人类制度文明研究成果,同时立足中国实际,积极推进中国制度理论发展完善。我们党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不懈探索的历程,改革开放突破僵化认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的历程,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历程等,为我国学者建构自主性的制度理论提供了重要实践支撑。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制度理论研究迎来新的历史机遇。2019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迈出新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对制度建设也提出更高要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需要通过制度建设来不断解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需要融入制度建设中。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一系列高度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需要制度建设予以回应,在这方面我们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学者们应抓住制度研究的历史机遇,担负起制度理论研究的历史使命,通过深入研究,探索如何完善和创新制度以更好深化改革、提高发展质量,将制度理论研究做实做深做透,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贡献制度研究成果。增强制度理论研究的自主性增强自主性是建构制度理论的前提。扎根本国土壤、汲取丰沛养分,制度理论研究才能具有解释力和指导性。制度理论研究应当立足国家制度建设实践,为国家制度的长期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当前,我国制度理论研究要从中国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努力推出能够满足我国现实需要的制度理论,形成体现原创性、具有时代性的研究成果。探索有效解决中国问题的制度理论和实践,是发展中国制度理论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创新性为中国制度理论进行自主性、原创性研究提供了源头活水和丰沃土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中国制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党在制度顶层设计和整体实现路径上的智慧,广大人民群众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实际治理经验等,都是中国制度理论研究的创新生长点。增强研究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要关起门来另起炉灶。理论是对一般性规律的总结,具有普遍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植根中国大地的制度体系,无疑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世界角度来看,中国制度建设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也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好社会制度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研究中国制度,既不能脱离中国实际,也不能脱离世界孤立地考察。中国制度要解决的大量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方面的问题,也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在研究中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和借鉴他国制度理论研究的有益成果。同时,用国际社会听得懂的话语和逻辑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国制度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制度的认识和认同,让中国制度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推动制度理论研究迈上新台阶制度成熟和定型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过程,同样,自主进行制度理论研究并形成体系化成果也要进行长期的艰辛探索。制度理论通常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逐渐发展成熟,制度理论发展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对已有学术成果进行发掘整理,经过长期研究积累才可能实现突破。当前,广大学者应着眼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构筑中国制度理论的学术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在制度理论研究上不断迈出新步伐。在制度复杂性日益凸显的情况下,如何实现高质量制度供给,是制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是当前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制度研究的重点应包括如何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使制度建设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如何确保各项制度设计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更加有效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凝聚人民智慧;如何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等。此外,还应注重研究如何优化群众和专家参与,提高制度从思想到政策、从政策到实践的转化效率,加强制度的回应性,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提供学理支持。创新是对制度理论研究的重要要求。制度理论研究要对实践作出贡献,关键在于其创新性,能够对中国制度完善发展提供新的解释、新的阐发。制度理论只有增强创新性,才能具备解释力和引领性。中国制度理论创新性的本源在于制度本身具有创新性。应坚持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努力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在提出具有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制度理念、主张、方案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系统性是理论体系的重要特征。成体系的理论通常是要素完整、逻辑严密、洞察深刻的。在我国进行制度理论研究,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需要打通学科界限,取不同学科研究范式之长,努力在核心议题、基本理论与概念、研究方法、经验归纳等多个方面形成相互呼应和支持的完整体系。同时,还应关注如何在横向、纵向和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打造相互衔接、相互融通的制度格局,如何增强制度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新技术在制度建设中的应用、机构职能和程序的优化、制度如何促进创新和发挥激励功能等,也是制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应不断总结已有研究成果,逐步突破研究中的难题,不断增强制度研究自信,推动中国制度理论研究不断迈上新台阶。(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瀛男

32篇机关党建理论研究成果获市级奖项

遂宁新闻网讯(张杰 全媒体记者 梁惠)近日,记者获悉,市直机关工委、遂宁市机关党的建设研究会联合印发《关于2020年度机关党建理论研究获奖成果的通报》,共有32篇优秀研究成果获奖。评选过程中,市直机关工委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本着严格标准、注重质量、鼓励创新的原则进行了公平、公正的评审,共评出一等奖2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10篇、优秀奖16篇。一年来,市直机关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新时代机关党的建设工作实际,围绕机关党建工作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形成了一批质量较高的研究成果,努力以机关党建研究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推动市直机关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获奖名单:一等奖(2篇)1.压实主体责任提升全面从严治党效能(市委党校)2.关于机关党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实践和思考(市委宣传部)二等奖(4篇)1.党建引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公安力量的探析(市公安局)2.坚持“党建+”为引领助力脱贫攻坚(市文化广电旅游局)3.健全机关党建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的思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4.关于建立机关党建激励和考核“双机制”推动责任和任务“双落实”的调研报告(市生态环境局)三等奖(10篇)1.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应急系统党的建设走深走实(市应急局)2.机关党建考核工作初探(市委办)3.充分发挥党委在人才发展中的领导作用 扎实推进“双培养一输送”工作(市中心医院)4.党建在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现实实践(遂宁传媒集团)5.坚持党建引领发挥示范作用 以高质量机关党建助力联系村脱贫攻坚(市税务局)6.党建工作在脱贫攻坚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市审计局)7.机关党建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研究(市政协)8.强化主责意识构筑责任网络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地生根(市教体局)9.对机构改革背景下构建政务、服务窗口党建新模式的思考(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10.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金融思想 加强金融体系党建工作(市金融工作局)优秀奖(16篇)1.健全和完善机关党的建设制度体系 不断提升机关党组织建设水平(市老干局)2.加强自身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营造检察机关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市检察院)3.公立医院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实践与思考(市第一人民医院)4.加强机关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思考(市供销社)5.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研究(市城管局)6.坚持党建引领攻坚住房安全有保障(市住建局)7.关于机关党建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实践和思考(市人社局)8.加强机关党建助力脱贫攻坚(市侨联)9.以体系建设为重点推动公立医院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市中医院)10.党建引领夺胜利 脱贫攻坚奔小康(市经信局)11.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的思考(市市场监管局)12.规范机关党支部建设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市邮管局)13.发挥机关党建引领作用 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市农业农村局)14.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的实践与思考(市委编办)15.发挥机关党建引领作用 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市经济合作局)16.机关党建与医保业务深度融合 精准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市医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