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从理科转为文科,我为什么要跨专业考研?徐爱

从理科转为文科,我为什么要跨专业考研?

其实,读理科是偶然,喜欢文学是必然。一直以来,我对文学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读书甚至有种偏执的满足。从小时候看小人书,到渐大时读琼瑶和席绢、古龙与梁羽生、汪国真与汪静之,再到研究生期间读《诗经》与《左传》,一路走来,颇多感慨。01 立志跨专业考研我并不是中文系科班出身,高中时期文理分科时被迫接受父亲的意见读理,2004年考入一所普通本科院校,材料化学专业。要说化学,所分科目也是种类繁杂,只所学课程就分无机、有机、分析、结构、材料、高分子等等。整整四年的大学生活就是在撰写实验准备材料、做实验、撰写实验总结材料的日子中慢慢度过。我不喜欢实验,对这些动手操作实验器具甚至有时候还会需要一两个诸如王水、浓硫酸、高锰酸钾等强酸性、高腐蚀危险品的活动兴致缺缺。我依稀还记得,室友在一次煅烧玻璃棒的时候因为用力过度,玻璃棒的碎渣溅到我的衣服上从而烧出一个小洞的“美丽”故事。我还记得同班的一位美女被浓硫酸险些烧伤手臂皮肤的惊悚经历。所以在大四那年,怀着对文学的美好期望和对人生的灿烂畅想,我立志考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并在整个纳米四氧化三铁本科论文期间不间断的搜寻跨专业的相关讯息。当年,化学系的考研率一直居高不下,学风淳朴,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开始在学校图书馆外排队等着鱼贯而入。甚至当年的考研大军把位于半山腰上的图书馆玻璃门都挤裂过两次。但我相信,这种“良好的业态”极可能与就业率的一路下滑本命相连。跨专业考研,实际上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尤其从理转文或者从文转理。我去问辅导员,辅导员说咱们化学系的历史上,似乎曾经出现过一位考入中文研究生的同学,但是已不可考。我还记得当时辅导员笑眯眯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加油,如果你考上了,你也是一个传说。02 初入先秦两汉文学我对古代文学的兴趣要远远超过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所以确定报考的专业是古代文学,方向唐宋诗词。然后就是选择院校、购买真题、制订考试计划,学习过程中也结识了不少研友,后来有一些也成为了同班同学。整个考研过程还算比较顺利,经过公共考试、复试,最终考入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分专业方向的时候,所有通过复试的考生济济一堂,我原报考的是唐诗宋词,但是工作老师说报考这一方向的人太多,结合个人意向及学校分配,部分人员进行了打乱重分配。很不幸,我被分到先秦两汉专业。说实话,在那一刹那,我是有些懵的。唐诗宋词是我一直以来的爱好,但是先秦两汉的古代典籍对我来说是不是难度大了一些?繁体字我都没认识多少,更何况我对那个时代的人文风俗、历史典故一概不知。接下来这该怎么好?刚开始的那一段时间,其实对我来说是一场折磨,我自己的内心也纠结万分。我疑惑于现实跟理想的迥异,我怀疑我自己做出的选择是否正确。我们整日的课程就是研读古籍经典,一学期研读一本。研一读程俊英的《诗经注析》和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辅修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研二读中华书局的《史记》和《战国策》。我终于知道,兴趣不是专业。前者是你的爱好,你可以肆无忌惮的享受其中,或喜或悲,或惊或怒。而后者需要学习和研究,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那些卷轶浩繁的经史子集、百家争鸣当中。或许是枯燥乏味的论文,或许是平淡无奇的资料,你都要熟读于心,信手拈来。03 文化的美好慢慢地,随着对文本的解读越来越深入,涉猎面越来越广,兴趣和专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我渐渐发现自己越来越爱自己被迫选择的这个专业方向了。我不仅读导师指定的文本,而且比较其他不同的读本与版本,这不仅仅是研究需要,更多的已经变成兴趣了。比如《诗经》有扬之水的《诗经别裁》,方玉润的《诗经原始》,余冠英的《诗经选》,还有其他分别研究诗经中的植物、女性的专门著作等;《左传》有徐中舒、朱东润的选本,高士奇的《左传纪事本末》,吴闿生的《左传微》,孔颖达的《春秋左传正义》甚至竹添光鸿的《左氏会笺》等等。这其中有今人,更多的是古人著作。而对繁体字,我也不再是“相逢不相识”了,甚至于有很长一段时间非繁体书不看。我开始喜欢这样的精读和研究,喜欢对这些古籍文本进行文学或人物方面的解读及分析。甚至于看一本解读《史记》的今人著作时,不知道看到哪个片段,或许是分析历史中的某个英雄人物时,我竟然感动得流泪了。至今,那本书还放在我的书架上面,我记得是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历史的黄钟大吕》,作者是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黄镇伟先生。其实,这本书就研究价值而言,并不算高,更多的偏向于历史读物。只是它感动了我,便没有任何道理可言。再后来,比如看王云熙的《望海楼笔记》时,为作者的深厚文学功底和知识的博学精深所惊叹;比如看钱穆的《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时,为其中分析人物形象和贵族情怀的准确和传神而击节而歌等等,这已经不是学习和研究,而是一种敬意和情怀。我不是专业文史的研究者,更无心做一个典籍的深度挖掘者。我只愿意,用我的毕生精力,探讨属于文化的独有美好,拥抱属于文学的历史情怀。如此,而已。

十地

跨专业考研:工科跨文科考研怎么选择?

跨专业考研已经成为很多考生的选择,而且多数都是跨学校、跨专业的“双跨”,虽然跨专业考研具有一定的风险,考非本专业研究生不占优势,但是,对于本专业的倦怠、负面情绪,想通过跨专业考研找出一条职业发展道路,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除了医学,大部分的专业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学生基本都没有硬指标限制,文科方面是跨专业的一个好的选择。还有一些交叉学科更适合跨专业考生,工科背景的跨考生,可以选择考数学的一些专业,如经济学、金融、会计专硕这些专业,在跨考的时候可以占据数学的优势,行业壁垒较高,未来就业也很可期,如果不喜欢数学,不想考数学的话,可以考法律、教育学、翻译硕士、新闻传播等专业,考法律的话未来可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工作,是转专业的不错的选择。当然,文科的专业有很多,也要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决定,可以先做下性格测试,职业相关测试,先确定好职业发展方向,再确定目标专业,再选择院校,选择院校需要结合实际,建议不要报得过高,与很多文科专业考研的相比,“双跨生”在考研时是不那么占据优势的,报的志愿过高,基本没有调剂的机会,调剂失败的可能性较大,第一志愿十分重要,报考前可以多做几次模拟考试,确定自己的院校层次。避免报考失误导致的没学可上的问题。工科转文科的时候,基本要放弃原有的专业知识,重新学习一个新的专业课,会面临专业课基础薄弱的问题,这是所有跨考生容易放弃的一个点,有的考生在面对专业课备考效果差的问题时,会产生焦躁的情绪,进一步影响备考状态,难以产生学习的成就感。在备考专业课的时候,可以找一些课程资料、或是报个网课,报个辅导班,来帮忙解决专业课备考难题,可以有效提升备考效率。工科考生相对于文科考生来说,逻辑思维更占优势,但是对于概念的理解能力可能相对较弱,因此,可以发挥优势,扩展知识面,解决概念理解的弱势问题,举一反三,将看书和做题联系起来,不要单纯的看书,在应用中,理解的会更加深刻。以上就是关于工科跨专业考研的一些分析,希望对跨专业考研党有所启发。

事思

20考研:文理科,跨专业考研好考吗?难在哪里?

跨专业考研有一定难度,但也不全是难度巨大的,得分情况。一、跨专业的类型(一)地区院校层面1.本校跨专业这种在跨专业中难度可以说是最小的,因为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找学长、找导师可以说比较容易,甚至都可以去目标专业所在的学院蹭专业课。2.本地区跨校跨专业这种难度稍大,因为要考本地区其他学校,资源获取方面有一定难度,但好在是在同一地区,用心找资源还是可以找到的,比如学长、学姐、导师等。3.跨地区跨校跨专业这种难度最大,属于三跨,人生地不熟,俩眼一摸黑的那种。不管是了解考研信息还是找相关资源都有一定难度,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有考上的可能性。(二)专业类别层面1.同一学科门类下跨专业同一学科门类下有很多专业,如果跨考相近专业,考取难度相对较小,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跨考政治学。2.跨不同学科:理跨文理科专业跨考文科专业,比如土木工程跨考社会学,因为不考数学,难度会相对较小。3.跨不同学科:文跨理文科专业跨考理科专业,比如政治学跨考机械工程,难度极大,单说数学这一科可能就过不了关。4.跨考统考、联考专业如果选择跨考统考或联考专业,比如教育学(统考)、法硕(联考),难度相对较低一些,因为统考或联考科目有统一的大纲,复习起来没那么困难,而且如果都是跨专业,大家起步差不多。二、跨专业考研会遇到的困难1.要不要考数学数学是难度较大的科目,如果数学基础不好,最好避开考数学的专业,否则会很惨,数学满分150分,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考研的成败。2.专业课资源的获取跨专业考研其实最大的困难是专业课,如果考统考或联考专业还好一些,专业课书目和真题容易购买到,如果是跨考非统考专业,难度就提升了,参考书目如果学校公布就还好,如果不公布,就得依靠学长学姐帮忙,这方面的资源不太好找。对于专业课真题,个别学校会公布,这种属于良心学校,有的学校不公布,网上搜都搜不到,这就会对复习造成一定影响。3.自己能否坚持下来考研是一个考验毅力的过程,个中辛苦只有经历了才能体会到,中间可能会有放弃的念头,可能要协调好考研与学校课程的关系,如果有男女朋友也要处理好如何相处的关系等等。三、跨专业考研要考虑的问题1.跨专业考研要做好调查如果确定打算跨专业考研,要选合适的学校,有些学校很少录取跨专业考生,这个需要通过咨询学长学姐或者去论坛获取信息;要关注报录比,报考多少人,最终录取多少人,这个体现的是竞争程度;关注录取最低分和录取最高分,从而知道自己要考多少分才有可能被录取。2.跨专业考研要考虑资源跨专业考研资源很重要,当然不跨专业资源也很重要,如果跨专业资源更重要。一是目标院校有认识的学长学姐最重要,可以获取一手资源;二是专业课书目容易获取或者有明确公布,有利于复习的展开;三是可以获取到真题,对于专业课来说,真题尤其重要,从中可以得知命题方向和命题角度。总之,跨专业考研有难度,但如果能合理的选择目标院校和专业,则不会显得那么困难,甚至有可能比考本专业还容易。

莫若无为

“文科生”与“理科生”考研的区别,你必须知道

现在大多数综合性的学校都是文理兼修的,有很多文科专业,也有不少理科专业,但是在考研的时候同学们就面临着一个问题:我是文科生,我要不要考研?我是理科生,我要不要考研?考研对我来说有用吗?文科生与理科生想要考研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将来出来了能找一个好点的工作。可是有的同学说了,我一个学新闻的,我考不考研有什么关系吗?考研能学到啥?还不如毕业后去锻炼来的重要些。理科生也是如此。小编说一下“文科生”与“理科生”考研的区别,让大家对自己未来的道路有一个简单的指引。1、从学术角度看什么叫做是从学术角度呢?大家可能知道,如果当一个老师的话尤其是大学老师,那么就会对这个老师的学历和学术研究非常的看中,比如你是哪个学校博士毕业或者发过什么特别高端的文章等等,对于这些来说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考研是都有必要的,因为你既要学历又要学术研究,所以文理都是同等看待,只有你的学术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2、从就业角度看要是从就业角度看的话,就可以发现,企业对于理科生的学历要求也是很高的,硕士、博士、本科的起薪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你在不同的学历阶段学习的东西和研究的深度是不一样的。尤其在国企对于理科生的学历要求更是高,所以从就业的角度看来,理科生还是有考研的必要的。文科生则就不一样了,比如你学习播音主持,企业看中的更是你的经验和临时的应变能力,你读个硕士其实这些根本是学不到的,还不如早些毕业去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所以从就业的角度来看,文科生就没有考研的必要了。现在本科生遍地都是,而企业对于学生的质量也是要求越来越高,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不管考不考研,大家一定要努力拼搏,才能在这个社会活出个“人的样子”。关注励志学生,获取更多考研资讯,考研技巧和考研的学习方法

砻谷纪

理科生中的文科生适合的考研专业?

参加完18考研,当初研究过一些院校专业选择的方式方法,现在简单达发表下自己的粗鄙之见,抛砖引玉。考研专业中共分有13个学科门类,我先武断的帮楼主排除了哲学,军事学,医学这三个门类。而题主的数学最为弱势,我帮题主排除了工学,因为它大部分好就业的专业,我也不一一列举了,都是考的数学中最难的数学一。不要想着那些好就业,又好考的工学类专业,tan90,信息共享的时代,大家都不去试探的雷区,楼主也尽量不要在边缘徘徊了。剩下的九个学科依次为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其中经济学,和管理学中所有的学硕专业它都考数学3,难度对理科生一般不是很大。专硕的专业中考2门,不考单独的数学政治,考综合能力联考与英语二,其中综合能力联考中涉及一部分数学,经济类的联考为大学高等数学即微积分,线代,概率论,管理类联考考的数学为初等数学,也基本类似于高中文科数学的水平。所以如果题主对经管类感兴趣,或者不那么排斥,可以试试金融,会计,管理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等等。图书情报档案管理这一专业开设的学校不多,但是考上的话就业一般不会有太大压力,生活波澜不惊,收入中等或中等偏上,如果楼主想要有挑战力的生活可以考虑金融,审计,资产评估。再者历史学,其实大部分就业都为走上讲台或者你是考古学你需要半年在田野挖呀挖,半年然后整理这些挖的东西,不太适合女同学。我国的考古学与文物鉴定,古玩拍卖倒卖是没多大关系的。第三,法学、教育学、文学纯粹的文科类专业。法学中我们本科非法学专业可以考虑的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法律硕士(非法学)、社会工作。前三者基本为大学老师。或者你读博做更深入的研究。后两个为专业硕士、做的工作楼主从名称也可以想得到。但是法学比较讲究地域,基本你研究生在哪读就得在哪工作,人名的名义大家也可以看到,里面大部分都是师兄师姐的校友关系。教育学,。恩,也不做过多赘述,也基本是当老师,或者辅导员、学校的行政机构,教育出版集团等等。文学中楼主可以考虑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与传播看到楼主比较文艺,爱写东西,可以考虑。就业会在新闻报社,出版社,新媒体机构等,文学类专业比较讲究圈子,建议择校时优先选择发达城市。最后的门类没提到的农学,理学,艺术学,本人当初是一个非艺考文科生没有考虑报考时没有考虑此类专业,了解的不是很多,本人本科就读于杭州,报考的新闻传播专硕。但农学里面有部分对数学要求低的专业,楼主学的农业资源与环境,想必比我更清楚

慎到之道

这几大“跨专业考研”很热门的文科专业,专业性不强就业面很宽

一般来说很多人会选择跨专业考研的多数都是一些本科阶段没有选对适合自己的专业,很多高三家长和高三学生都是在高考结束之后才会仓促的选择一个看似适合的专业,但往往很容易选择到一个自己完全学不进去的专业。所以很多本科生不得不选择走考研这一条路;当然也有一些学生会因为分数、地理位置、被调剂等愿意,导致自己没能选上自己想要报考的专业,所以考研就成为了自己唯一的途径了。不过考研难度不亚于高考,也要慎重。今天要分享的这几个跨专业考研很热门的专业,基本上跨专业考研的都是一些专业性不是很强的专业,一般来说专业性不强代表着就业面比较宽,就业选择方向多。比较适合本科没有选对适合自己专业的学生报考:1、新闻学专业——新闻学专业属于文学类专业,跨专业考研还是比较容易的,比较适合文科生选择。当然这类专业未来就业都是在传媒行业就业,这一行的竞争压力是很大,很激烈的。高学历的人才也较多;2、工商管理——如果本科专业选择了工商管理专业的话,个人建议还是考研后找工作会更有利。但是如果是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跨考工商管理专业的话,还是比较合适的。考研后本身就业方向就多,解决工作不是难题;3、行政管理——别看这个专业被吐槽得多,觉得专业性不强,但很多人也看中了这一点。不过这类专业考研就业优势还是有好处的,毕业之后不管是考公务员还是去企事业单位就业都比别人要有优势得多。4、金融学——一般来说跨专业考金融学研究生的话,专业难度还是不大,不过录取相对会难一些。因为考金融研究生的门槛不高,所以竞争一直都很激烈的,分数线都比较高,考名校就更难了,考研最好还是考个211;5、旅游管理——旅游管理专业同样也是跨考的热门专业,不过想要跨考这个专业的话,英语、政治和高数要学好些才行,不过旅游管理好歹也是朝阳专业,毕业了之后好歹发展方向还是比较多的,相关工作都可以做;6、会计学——会计学专业的门槛不是很高,初试的难度还是比较小的,好好准备都能过。复试主要就要看报考的学校的相关要求的,一般来说复试相对难过一些。而且会计学现在更缺高素质人才,经济发达地区竞争激烈。最后,今天就暂时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填报志愿、高考、大学、专业、家庭教育等相关的信息,可以关注我!

京房

适合文科生跨考的热门专业,我要你知道!

今年的考研可谓是盛况空前,甚至达到了“全班皆研”的可怖地步,也难怪有学生说“管他呢,先考个研再说!”。而这两年往届生和应届生的考研比例基本持平,无形之中使得考研形势越来越严峻。这也就让一部分对本科专业丧失信心的考研er“剑走偏锋”,走上了一条“曲线救国”、跨专业考研之路。今天,我就为这部分考研er带来适合文科生跨考的5大热门专业(不考数学)。01新闻传播学该专业培养的是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高级专业人才。新闻学成为跨专业考研考研的目标概率也很难大,且本科和硕士有双学科背景的新闻行业人才是市场上很需求的,这种专业背景可以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很大的帮助。、就业前景:新媒体背景下,就业前景空前广泛;越来越多的院校招收新传的学生,无论是学硕还是专硕。02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如果你政治知识有所储备,跨考思政的研究生是很好的,热门专业,录取率高,但就业的话稍显困难,好像除了政治老师和大学辅导员,剩下的就是考公了,就业路线较为单一。03翻译翻译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具有良好的双语基础,有口笔译实践经验者优先考虑。调查显示,目前国内翻译行业翻译人才严重匮乏,人员缺口高达95%,小语种译员匮乏的问题特别突出。就业前景:翻译学毕业生能在国家机关、外事、外贸、各类涉外金融机构、商务管理公司、专业翻译机构、出版、新闻、旅游等部门,也可从事科研和教学等工作。04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也可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入行门槛不高,如果你平时对于文学类知识兴趣较高,在备战考研的过程中并不会感到很吃力,且有汉语言文学硕士点的高校也是“遍地开花”,录取概率也是极高的。05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专业以各级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事物为研究对象,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行政管理专门人才。近年来,行政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扩大了招生面。且不再有相关限制、费用合理、受到广大跨专业考研同学的青睐。就业前景:可以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政府部门;参加考试,进入各种各样的事业单位;进入学校当老师,无论是高校老师还是辅导员;等等。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后续会给大家带来理科生跨考的热门专业,记得期待哦~(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鹅卵石

考研时跨专业是容许的

大一,大二考生如何规划考研?我应该考研的时候如何去选择专业,目前针对很多大一或者大二准备考研的人,谈点看法:1考虑专业第一个就是说如果我们说现在的专业确实不感兴趣,我在本科阶段我应该做好什么事情?做好考研的准备的时候我们应该提前了解换专业考研占有优势的学科一般是什么呀?数学和英语。因为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就是你本科我学的数学或者说学的英语这两个专业学生在全国统考里边儿是非常占便宜的。理工类的课的专业课基础几乎都跟数学有关系,就学好了数学,你未来转金融方向,转经济方向,转自动化方向,转计算机方向,你都有优势而且基础还比较扎实的就是数学。这个学科给我们带来的优势第二个相对而言呢,文科转理科比较容易。你数学没学好,这不行,所以文科转理科的时候,他关键就是在这个地方,所以我们要看清楚你在报考的时候,如果现在的专业不感兴趣,那我数学就要好好学啊,数学学得越好,未来的优势就会越大,另外转专业的基础最好是就近原则。其实如果你多学习一下就会找到在一个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本科学的内容基本一样,考研时内容也一样。也就是学科门类里面的前4位代码一样就可。(也是考研调剂的条件)你考的时候尽可能的联系什么呀?相关院系的导师,有的学校和院系里是非常欢迎人跨院系报考的,但是这些信息的相对有的公开,有的不公开,从这几年呢,整个考研的情况来看,跨专业考研所跨的几个方向,基本上就是像经济类的专业都要考数学,对于理工类的学生来说,选择这个专业要考虑两点,第一个这个专业对数学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可能对理科生比较有利。第二个就是什么呢?像我们考的专业课的科目比较少,理科改文科的时候,我们不用担心专业课的问题,而理科之间跨专业报考的时候,选择专业的时候,最好选择自己本专业相近的一些专业,因为文科和社会科学之间还比较好,因为理论的东西还是容易学,如果说理工科的话,他毕竟说还有很多的实验课啊,还有很多的操作性的课,这样的话,报考其他专业的时候,你可能说要重头开始学习,付出的辛苦就会比较多一点。2考虑院校:考研是只能报一个学校一个专业。一个学校一个作业,往往会出现什么情况啊?好学校扎堆,很多学生不甘心,我现在的学校不好是二本,是三本,我一定要考个985,211那会出现很多的知名的院校和知名的专业,像我们说的计算机类,电子类,自动化类等的扎堆现象。有些专业就招不满就很好理解了,你这么多的学生都报这个专业,其他的专业没人报啊,因为这个是一对一的比例,所以这种情况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应该考虑的,这也是有许多400多分进不来复试的根本原因。(考研总分500分)考研有个国家线,包括总分线,单科线。是你初试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比较好一点的院校如:自划线的34所院校,是有特殊权利的:一般要比国家线高。但也有少量的专业低于国家线的,这都是容许的。理工类的考生想考文史类的话,我们要考虑我们平常说的报录比。现在理工类的专业的报考录取比例一般是2:1和4:1,但是文科,基本上是6:1或者9:1,这个比例就非常可怕了,但是理科生考文史类考数学的专业是比较占优势的。工科的计算机和自动化一直是热门,文科的法律和财经一直是热门。在这些专业里边报考和录取的比例往往会有的时候达到20:1。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报录比。有多少人参加报考这个专业,统考录取名额有多少,这就是报录比。我们尽可能去了解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报录比的具体情况是多少。这些信息对于我们未来考研的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每年考研结束以后,你拿考研的题自己看看,你准备报考哪个专业?他属于哪个门类拿过来做一下,看看你能考多少分儿能不能过:国家线,校线,然后对自己有一个清醒认知以后再去复习,准备,收集你需要的资料这样是比较合适的。了解了这些知识点,对你选择哪个院校与专业是会很有帮助的。

狼跋

跨专业考研,没有问题,掌握这三点选择标准,成功上岸

在每年的考研大军中,有一只队伍是前行最为困难的,就是那些既跨学校又跨专业的人,考研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如果还是从双非跨985,那难度一定是最大的。但是,很多考生们之所以选择放弃四年所学专业,而去跨考一个个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一般都是出自于考虑到未来就业情况或者是自己的兴趣所在。那么,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探讨一下,对于那些跨专业的同学,怎样最大程度地保证前期选择的风险最低,从而最大希望成功上岸呢?首先,理工专业跨考文科专业。这一点真的是很多理工学生的优势了。当然,排除个别天生不喜欢语文文学之类的同学。因为理科和文科思维是完全不一样的。理工思维是要求精确无误,或者说答案只有一个,而文科的思维是自圆其说,是辩证地看待问题。如果理工生带着原有的思维去学习文科,或许会有点吃力,但接触不同的学科思维,会让自身的思维更加开阔,从更多角度去解决问题。但是,大多数文科生要跨考理科的话,就十分困难了,光是数学一门,就击退了很多文科生了。因此,理科生跨考文科是比较有优势的。例如,新闻与传播专业就十分适合理科生跨考。因为新闻传播其实是一门包含极广的综合性社会学科,对于各科的包容性很强。但这也是它的缺点之一,就是缺乏某个专业的精细化人才。而如果理科生去报考的话,不是将自己的转专业丢掉,而是将自己原本专业作为优势,与新闻学相融合,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其次,自己的兴趣最重要。其实在每年的跨考生中,有很大一部人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甚至是出于对那年高考的遗憾和不甘。而这类人,往往是最累也是最容易成功的。因为,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整个世界真的都会为你让路的。或许在考研过程中,他们会感到非常的累,非常的疲倦,但同时也会感到很充实与快乐。因为这是他们的兴趣与真正喜爱的事情,能将学习或者工作这一类枯燥的事情和自己喜爱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所以,如果有自己喜欢的专业,不妨跨考试一下。最后,选择相对冷门的专业。这是倾向于比较现实社会环境的选择。毕竟,很多人考研就是为了提升自我学历与价值,如果能降低考研风险,获得研究生的学历,那么即使是一门相对冷门的专业,这也没有什么。当然,前提是自己不讨厌所选专业。研究生一般都是两到三年的时间,其实就是眨眼之间的事情,毕业后还是会面临就业的问题。所以,如果选择一门相对冷门的专业,却能提升自己学历,增加就业机会的话,这一选择标准也是十分推荐的。以上三个方面就是跨考生在选择自己专业时可以参考的意见。考研本身就是不易之事,跨考生就更是要做好最初的选择,这一点真的非常重要。相信大家在今后的考研道路上,无论是跨考其他什么专业或者还是本专业,无论结果如何,都能收获许多,感谢当初自己的这个决定,因为遗憾不是失败,是曾经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其实,选择考研并坚持采取的人都是勇士。而对于跨考生而言,在复习时一定更加要保持心态的平稳与自我的鼓励,因为面对不熟悉的知识或者思维方式,是很容易陷入困境的,尤其是在后期背诵的时候。但是,请一定要相信自己,跨考是优势,不是劣势。

烈祖

从理科转为文科,我为什么要跨专业考研?

其实,读理科是偶然,喜欢文学是必然。一直以来,我对文学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读书甚至有种偏执的满足。从小时候看小人书,到渐大时读琼瑶和席绢、古龙与梁羽生、汪国真与汪静之,再到研究生期间读《诗经》与《左传》,一路走来,颇多感慨。01 立志跨专业考研我并不是中文系科班出身,高中时期文理分科时被迫接受父亲的意见读理,2004年考入一所普通本科院校,材料化学专业。要说化学,所分科目也是种类繁杂,只所学课程就分无机、有机、分析、结构、材料、高分子等等。整整四年的大学生活就是在撰写实验准备材料、做实验、撰写实验总结材料的日子中慢慢度过。我不喜欢实验,对这些动手操作实验器具甚至有时候还会需要一两个诸如王水、浓硫酸、高锰酸钾等强酸性、高腐蚀危险品的活动兴致缺缺。我依稀还记得,室友在一次煅烧玻璃棒的时候因为用力过度,玻璃棒的碎渣溅到我的衣服上从而烧出一个小洞的“美丽”故事。我还记得同班的一位美女被浓硫酸险些烧伤手臂皮肤的惊悚经历。所以在大四那年,怀着对文学的美好期望和对人生的灿烂畅想,我立志考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并在整个纳米四氧化三铁本科论文期间不间断的搜寻跨专业的相关讯息。当年,化学系的考研率一直居高不下,学风淳朴,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开始在学校图书馆外排队等着鱼贯而入。甚至当年的考研大军把位于半山腰上的图书馆玻璃门都挤裂过两次。但我相信,这种“良好的业态”极可能与就业率的一路下滑本命相连。跨专业考研,实际上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尤其从理转文或者从文转理。我去问辅导员,辅导员说咱们化学系的历史上,似乎曾经出现过一位考入中文研究生的同学,但是已不可考。我还记得当时辅导员笑眯眯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加油,如果你考上了,你也是一个传说。02 初入先秦两汉文学我对古代文学的兴趣要远远超过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所以确定报考的专业是古代文学,方向唐宋诗词。然后就是选择院校、购买真题、制订考试计划,学习过程中也结识了不少研友,后来有一些也成为了同班同学。整个考研过程还算比较顺利,经过公共考试、复试,最终考入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分专业方向的时候,所有通过复试的考生济济一堂,我原报考的是唐诗宋词,但是工作老师说报考这一方向的人太多,结合个人意向及学校分配,部分人员进行了打乱重分配。很不幸,我被分到先秦两汉专业。说实话,在那一刹那,我是有些懵的。唐诗宋词是我一直以来的爱好,但是先秦两汉的古代典籍对我来说是不是难度大了一些?繁体字我都没认识多少,更何况我对那个时代的人文风俗、历史典故一概不知。接下来这该怎么好?刚开始的那一段时间,其实对我来说是一场折磨,我自己的内心也纠结万分。我疑惑于现实跟理想的迥异,我怀疑我自己做出的选择是否正确。我们整日的课程就是研读古籍经典,一学期研读一本。研一读程俊英的《诗经注析》和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辅修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研二读中华书局的《史记》和《战国策》。我终于知道,兴趣不是专业。前者是你的爱好,你可以肆无忌惮的享受其中,或喜或悲,或惊或怒。而后者需要学习和研究,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那些卷轶浩繁的经史子集、百家争鸣当中。或许是枯燥乏味的论文,或许是平淡无奇的资料,你都要熟读于心,信手拈来。03 文化的美好慢慢地,随着对文本的解读越来越深入,涉猎面越来越广,兴趣和专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我渐渐发现自己越来越爱自己被迫选择的这个专业方向了。我不仅读导师指定的文本,而且比较其他不同的读本与版本,这不仅仅是研究需要,更多的已经变成兴趣了。比如《诗经》有扬之水的《诗经别裁》,方玉润的《诗经原始》,余冠英的《诗经选》,还有其他分别研究诗经中的植物、女性的专门著作等;《左传》有徐中舒、朱东润的选本,高士奇的《左传纪事本末》,吴闿生的《左传微》,孔颖达的《春秋左传正义》甚至竹添光鸿的《左氏会笺》等等。这其中有今人,更多的是古人著作。而对繁体字,我也不再是“相逢不相识”了,甚至于有很长一段时间非繁体书不看。我开始喜欢这样的精读和研究,喜欢对这些古籍文本进行文学或人物方面的解读及分析。甚至于看一本解读《史记》的今人著作时,不知道看到哪个片段,或许是分析历史中的某个英雄人物时,我竟然感动得流泪了。至今,那本书还放在我的书架上面,我记得是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历史的黄钟大吕》,作者是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黄镇伟先生。其实,这本书就研究价值而言,并不算高,更多的偏向于历史读物。只是它感动了我,便没有任何道理可言。再后来,比如看王云熙的《望海楼笔记》时,为作者的深厚文学功底和知识的博学精深所惊叹;比如看钱穆的《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时,为其中分析人物形象和贵族情怀的准确和传神而击节而歌等等,这已经不是学习和研究,而是一种敬意和情怀。我不是专业文史的研究者,更无心做一个典籍的深度挖掘者。我只愿意,用我的毕生精力,探讨属于文化的独有美好,拥抱属于文学的历史情怀。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