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大学的时候,老师说理工科的学生考研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以后的发展空间会很大。后来经常去实验室做实验,认识了几个研究生师哥师姐。和他们相处久了,了解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这些认识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理工科研究生的生活实在是太累了!一、看文献看文献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轻松,就是坐在椅子上喝着咖啡,静静地学习。是的,没错,就是这样。但是研究生看的文献基本上都是英文的。怕了吧,而且英文文献和大学生四六级考试的阅读理解的难度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很多专业性的单词都要重新学习,如果一开始对专业不太了解,建议还是应该看一下中文的硕士或者博士论文和综述文章。之前有一个研究生师哥,看文献一直到凌晨,后来太晚,就直接在睡在实验室了,没错,就是这么恐怖。试想,如果自己没有对研究的领域有充分的认识,又怎么能有创新的点子呢?二、做实验实验应该很好玩吧,各种颜色的溶液,奇妙的现象,想想都好玩!可是,事实不是这样子的!一个反应为了获取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数据,往往要做n多次,简单的实验还好。有的实验周期持续一个周都是正常的!有时候最后一个步骤做错了,完了,之前几天的劳动白费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不要以为做完实验就结束了,实验产物仅仅是做出来是不行的,还要证明产物是目标产物,你还要做各种数据表征,各种软件分析。师姐做的是凝胶方面的,要做生物实验,还要坐两个小时的车去另外一个校区做,做完再把产物邮寄到别高校去表征检测(检测费老贵了,烧钱哪!还好导师不差钱,也不抠门)。师哥做过一个烧结的实验,导师不让离人,后来师哥直接用几张凳子拼成了一个简单的床,在炉子旁边睡了两天。另一个实验室的学姐做的是兽药方面的,基本上每天都会听见狗叫,他们杀死的小白鼠更是不计其数。没办法,一切都是为了科学。做实验如果一开始是新奇的话,那么到最后就已经麻木了。三、发文章前面的看文献和发文章都是在为发文章做铺垫,毕竟文章是研究生的命,从就业到读博,没有一定的文章支撑,很难得到认可!没上研究生的时候,心想三年多努力,发个CNS应该可以吧哪怕是子刊呢!但是上了研究生就会发现,不说CNS,发表一篇SCI一区行吧,随着对自己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最后只能发表二区三区的文章了。发文章的过程更艰难,先是写,然后就是不停地改,如果刚开始写的话,第一篇英文文章可能需要一两个月左右,难度可想而知!到最后提交的时候审稿人又是各种“刁难”,接下来又是各种修改,还有可能被拒呦!文章发表的那一刻还是很高兴的,但是高兴劲过去之后,又是一个轮回,几个轮回之后就快毕业了。最后,毕业论文又是一道坎,研究生的硕士毕业论文的知网检测重复率不得超过10%-20%,字数在3-5万字之间。对于普通的研究生来说也要准备三四个月甚至半年。基本上每个研究生都会经历上述三个过程,真的很累,但是研究生和本科生总体的差别还是很大的,社会对研究生的认可度也很高,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也是本科生无法比拟的!小编是一个热爱科研的在读理工科本科生。原创不易,喜欢请关注。
大家都知道大学生的人数每年都在不断的增加,就拿2020年来说,今年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就高达八百多万人,大学生虽然没有到遍地都是的程度,但是现在大学生的含金量也是有所下降了,所以在每年就有很多的人想要自己有更强的竞争力,所以就打算考研,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可能很多人都认为考上研之后就没有什么事情了,就万事大吉了。你可能觉得的考研就已经非常难了,但是等你在就读研究生之后,你会发现读研会比考研难上百倍。而且没有读过研究生的人根本就想象不到读研的压力有多大,如果你碰上一个非常好的老师的话那么其实你相对来说的日子还会好过一点,一旦赶上你的运气不好,你碰上了一个品行不怎么好的导师,那么你的研究生肯定是不好读的,估计在你刚就读研究生之后,就要开始担心自己到底能不能顺利毕业,或者会不会延期毕业的问题了。只有读研的人才可以切身体会,读研真的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有很多的学生会经常熬夜做实验,毫不夸张的说,读研的人的工作强度要比一些已经工作人的强度还要大,所以看到这大家应该知道研究生有多大压力了吧。随着网络的发展,我们也是慢慢的从网络上知道一些事情,比如在最近几年,已经出了好几起研究生扛不住压力而选择极端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在今年九月份秋季学期开学之后,南京大学就有一个研究生跳楼了,但是这件事情还没有过去多久,大连理工大学又有一位学生自缢身亡了,看了其遗书的内容,我们大家不禁感到痛心和惋惜,毕竟这都已经读到研究生三年级,眼看着就要毕业了。这名研三的学生在自缢身亡之前,在网络上发布了自己写的遗书,而这篇遗书也是给我们大家有很大的触动,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这名学生是一个比较积极乐观向上的人,在遗书里面还不忘给大家来点幽默。那么遗书的大概内容主要表达的是,自己的导师授课的水平比较差,而且自己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做实验,但是得到数据之后还是不符合要求,拿到实验数据给导师去看,导师说都是没有意义的数据,然后向导师请教,导师就让他多去查查文献,去问问其他人是怎么来做的。但是可能是因为自己付出了很多的精力,但是还是没有得到回报,自己也没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就觉得自己可能是一个没用的人,在加上自己已经是研究生三年级了,而自己所在的组以前没有延迟毕业的现象发生,自己非常有可能成为组内第一个延迟毕业的学生,所以种种压力接踵而至,导致自己选择极端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其实当我看到这个消息是非常痛心的,要知道大连理工大学是我国的重点985大学,是很多学子的梦想学府,而能考上985大学的研究生,这名学生该是多么优秀啊,但是目前这样优秀的人才却自缢身亡,真的让人惋惜。我还在网上看到了这名学生在2014年的时候,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条消息,2014年也是他高考的那一年,准备进入到大学生活,那个时候他是充满着对生活的期待和好奇,当看到这个帖子,我的眼泪真的就是止不住的留下来了,而在他在写遗书的时候还不忘和大家开的玩笑,真的难以想象这样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竟然会自缢身亡。其实我们还可以在遗书中了解到,他想表达的大概意思就是导师授课水平太差,而在很多高校中这样的却不是个例,有很多导师就是在学校里面挂个名,然后自己一直忙碌于自己的公司事情,让学生免费给公司打工,而且也是无暇指导学生的论文,一直让学生自己去查文献,自己去摸索。笔者觉得这样的导师是没有资格在留在学校里面误人子弟的。
大家好,我是考研的冯胖胖。今天胖胖带大家了解一所位于成都市的大学。这所学校和天津工业大学还有宁波大学这些学校一样。这些学校全都是在2017年新进双一流学科的大学。然后因为他是新屏上的双一流大学嘛,而且双一流大学在最近几年考研是特别的热门的,也就是报录比,一直在蹭蹭的往上涨,报考人数也一直在蹭蹭的往上涨。胖胖所知道的在2018年我本科的学校有几个学长学姐,考上了成都理工大学的研究生,他们只是280多分就可以了。但是到了今年成都理工大学单,就它的通讯专业来说,它的复试分数线已经涨到了325分。可能一定原因是成都理工大学,通信专业招人招的少一点吧。但是这个分数和一个普通大学来相比的话,这个分数线已经挺高了!成都理工大学,如果大家想报考这所学校的话,求稳可以试试他的学硕,因为他的专硕的复试分数线已经达到了325分,这对于一所不是211,不是985大学来说确确实实有些高。所以说希望大家。掂量一下自己的实际情况。然后再去选择学校。
理工科考研:在国内这50所工科强校中,性价比高、容易考的有哪些理工科高校在全国无论是高考还是考研都是很热门的一系列学校,因为理工科考生多,加之工科高校的可选余地较大,所以很多本科毕业生在选择考研的时候,目标不明确,导致复习效果差,考研命中率就会大打折扣,作为国内较好的50所理工科高校,也可以分三个层次,具体哪些工科高校比较好考且性价比高呢?理工科全国高校50强在这50所工科高校中,一类高校无疑是以清华为首的一流高校,这类高校多以985双一流为主的院校,在上表中排名前13的基本上是最难考的,其中又以哈工大、大工、东北大学、西工大这些低调有实力的高校考取率相对于前面这13所一流高校更好考一些,学科实力强,各专业行业认可度较高,值得选择。东北大学第二类是一些211也称为双一流建设的这些高校,其中报考热度较高的是电子信息类以及区位优势较好的高校,比如北邮、电子科技大学、南航、南理工、武汉理工、西南交大、北京交大等;相对同档次较好考的211高校有中国矿大、长安大学、哈工程、合工大、太原理工等更好考一些,但这些学校实力也不弱,属于211类性价比较高的大学。长安大学第三类工科大学则是一些双非的高校,实力几乎与很多211差不多的,作为考研选择这些高校也很实惠,当然这里面的一些高校考取难度并不低,比如南邮、昆明理工、南京工业、燕大等其实力已经比肩甚至超过很多211高校,报考这类高校的研究生考取难度较大,而像大连海事、西安建筑、武汉科技、长沙理工、齐鲁工业大学等这些双非高校更容易些,大家觉得考取理工类高校研究生哪些高校更实惠性价比更高?
13日早上7点,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的一名研究生被发现于实验室身亡。图片来自网络很快,就排除了他杀可能。他是自杀的,在此之前,他还曾在网上用诙谐的语气在网上发布了一封遗书。此后,“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自杀”的热搜久踞首页不下,引发了人们的热议。他太年轻了,才25岁啊。真可惜,明明还有大好的前途啊。可无论大家怎么感叹,一个鲜活的生命依旧凋零。那么,究竟是谁“杀死”了这个男孩?一根据网上公开的他的遗书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像很多轻生的人那样,以一种“万念俱灰”的口吻,去叙述自己的绝望与死亡。图片来自网络相反,他的语气还很幽默,提前死亡,只是轻描淡写的写了一句,他将要“一挂解千愁”。即便是后来长篇的控诉导师的不敬业与压迫时,也没有说过什么重话。平静的为自己找好了“归宿”,希望来生做一只猫,如果自己的身体有哪部分能用都可以拿走,不能就融入大地,贡献养分。比起哭天抢地,叫嚣着要死要活,这样的平静与淡然才最可怕。因为这代表着他已经做好了决定,有了足够的决心。有网友说,他在网上发布遗书的时候,如果有人及时发现他有轻生意向,然后去干预,是不是他就不会死了。有人在底下回复,没有用的,决心赴死的人留不住。我不能断言,如果当时真的有人“拉”他一把,他是否还会走上不归路,因为这个世界从来都没有“如果”。但再细读这封遗书,你会发现,在很久以前,他就过得很不开心。没有什么“头脑一热”,这从来都是“积郁已久”。二图片来自网络大连理工大学是国家985学府,能在这里读研的年轻人都是有能力的,他们前途无量,甚至还有机会成为“学术界之光”。从遗书中我们可以得知,他从一开始选择读研,并不是出于对大连理工这座学府的向往,也不是想对学术做更深层次的研究。他说他是为了逃避找工作。在考上研究生后,他与其导师Z老师在第一次见面时,感觉就不太好。为这段师生关系,埋下了不好的伏笔。研究生毕业与本科生毕业是不同的,有一定的难度,这也就注定了研究生在毕业时会面对极大心理压力。Z老师的不敬业,不尽责,傲慢与压榨,使原本就不平坦的毕业之路变得更加困难重重。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并不清楚在整个过程中,他究竟都经历了什么。但通过遗书里的叙述,我们可以体会到那种极度压抑的紧迫感和无力感。实验室的仪器总是故障,导师不负责任,不指导,全要靠自己去参考文献来做实验。疫情导致可用时间大量缩水,可他必须毕业呀,家里还等着他今年毕业,然后去考公务员呢。没有时间了,那该怎么办?如果这个小组从来没有人不能顺利毕业,如果拼尽全力,依旧没能达到想要的结果,如果注定会成为一个失败者,那么是否就没有再生存下去的意义?三事情发生后,大部分的人都在声讨老师的不尽职尽责。不置可否,这位大连理工的老师的确不配为师,别说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他连最基本的职责都没有尽到。他也该受到应有的处分与惩罚。可“杀死”这个男孩的,真的只是这位老师吗?我想并不是这样。从大学毕业,为了逃避找工作而考研,到毕业之路不顺,可能毕业不成,也考不了公务员而自杀。每次遇到压力,他所想到的最终解决方式都是逃避。之前有一部日剧叫《逃避虽然可耻但有用》。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逃避也许不可耻,但它一定没有用。逃避型人格,遇到压力,一旦避无可避,结果必然是惨烈的。在他写下遗书之后,即便被人发现并干预,也许也避免不了悲剧的发生。但如果,在无形的重压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之前,能够有人对他进行疏导,结局应该就会不同。我们声讨这位Z老师的种种行为,却不能否认,Z老师并不是一个个例。像他这样的大学老师,国内实在的太多了。类似的研究生自杀事件,也在逐年增加。我们呼吁改革,痛批老师,希望高校可以整学风,正师德,收效却甚微。这样的呼声不应该停止,因为它终会得到重视。图片来自网络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并且接受孩子的“普通”和“失败”,也教会他们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失败,这是中国的教育理念中缺失的重要一环。我们常说身体的健康是“1”,财富、名誉、地位……都是后面的“0”,没有了“1”,一切就都是“0”。心理的健康也同样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因为它是人前行的力量。只有心中的力量不熄,我们才能有勇气走下去。
1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在实验室自杀事件的热度还没有褪去,热搜榜上又曝出了江苏大学一大学生跳楼自杀的事件,最近悲惨的事件一个接着一个,让人不由的痛心,更引人思考。在这两起学生自杀案中你可能会听到一种声音就是现在的学生心里太脆弱了,父母辛辛苦苦供养读书十几年,就这么不负责任的说走就走了。但我觉得死者为大,我们不是当事人,我们并不能对当事人的痛苦感同身受。但究竟是经历了什么样的挫折与变故让他们深感绝望选择结束生命呢?当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个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留下的遗言,虽然没有说明离开的原因,只是轻描淡写以吐槽加自嘲的方式写了一些让它无奈崩溃的研究生生活经历,比如说老师授课质量差以及给出的指导比较敷衍、实验设备不给力经常出问题让人崩溃、实验结果被否定感觉做了无用功、怀疑自己无法完成课题担心不能毕业等等。这些事在我们很多人眼里会觉得算不上什么大事,放在别人身上只会以为无法按时毕业又能怎么样,研究生生涯只不过是人生中小小的一段经历,何况毕业后也不一定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啊,有啥大不了的。但其实你知道吗?恰恰让人崩溃的就是来自于一件件小事的堆积。我曾在微博上看过这样一段话我觉得给出了很好解释:成年人的崩溃就像枝头的积雪,开始只是慢慢累积压弯树枝,知道最后一片轻飘飘的雪花落上,整只树枝便顷刻塌落,压断树枝的从来不是最后一片雪花,而是前面无数片雪花。所以不要对为一点小事崩溃的人嗤之以鼻,因为你不是他,你永远不知道他在崩溃前都经历了什么,我们会觉得奇怪,我们总是低估了我们在遭遇大事面前的承受能力,却在一些小事面前缴械投降,委屈痛哭。那是因为这些小事一次次消磨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我们原以为咬咬牙,忍一忍,生活就会慢慢好起来,却没想到连小事都不放过自己。如果我们本身也有过令人崩溃的经历,或许可以理解他们崩溃绝望的瞬间感受。2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的自残自杀现象越来越普遍呢?我觉得跟现代人的心理健康是分不开的,在如今高压和快节奏的环境下,尤其是那些长期处在崩溃和痛苦的边缘的人都很容易面临抑郁的困扰。据数据披露,我国抑郁症患病率高达2.1%,作为一个14亿人的人口大国,那么就相当于有近3000万人正在遭受抑郁症的困扰。而且我认为这个数据应该是被低估的,在很多角落一定还存在一些没能接受治疗的轻度患者。但如今抑郁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而且就在前不久国家卫健委将抑郁症纳入高中及高校学生体检当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加剧了抑郁症的发展,而且存在一定的年轻化。我觉得有应该从两个层面分析:01从社会的大环境来看,单身独居的人群比例越来越高。现在的人越来越倾向于单身独居的生活了,我记得看过一项数据说中国有40.18%的中国白领处于单身状态,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对待交友和恋爱都很佛系。很多人白天工作时看起来很积极,充满热忱。但到了晚上回到家打开房门不免有一股孤独感萦绕身旁。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单身独居的人越来越多,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但我觉得主要是两方面原因。1.城市的兴起以及基础设施完善。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高校扩招,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娃和小镇青年走出大山,从小县城来到了北上广,我们的见识获得提升,视野得以开阔,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放牛娃了,我们突然发现人生除了结婚生子,还有很多更有趣更精彩事去体验,比如旅行、摄影、创业等等,脱离了家乡和父母亲人的束缚,天高皇帝远,再也没有人催着你恋爱结婚了。而且城市为独居者提供了必要的便利条件,便捷的交通和物流、随处可见的餐厅和便利店、安全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医疗条件,任何一个正常人都能实现自理,男生不再需要女生洗衣服,女生不再需要搬水换灯泡,更不需要男生来养活,城市同样给了女性很多可以自立自强的机会和岗位,女性经济的独立意味着思想的独立,再也不用非要依附于婚姻,这就导致了很多人身边缺少了个能够谈心和倾诉的人。2.互联网让人与人之间的“强链接”过渡到“弱连接”。我们这代人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然后跳槽在多个城市辗转,频繁搬家,邻居换了一拨又一拨,但从来都很少有几句交流。我们原先熟人社会里那套稳固的社会关系正在被打破瓦解。但并不代表我们没有社交需求,互联网帮我们重新建立了一种新型的社交关系。有了互联网,天涯若比邻。通过微信、微博、知乎以及各种同学群、兴趣群、学习群帮我们打造出了一个“弱连接”的社会,“弱连接”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们更多选择的自由和空间。当适应了这种“弱连接”的我们,开始和故乡以及从小的好友间有了隔阂。慢慢我们开始丧失了亲密沟通的能力,在现实世界里我们开始害怕和人面对面沟通,患上社交恐惧症,但在虚拟的世界里却又像完全变了一个人。这样的弱连接关系网也导致我们之间更多谈论的是工作和八卦,却很少能够有人去倾听我们内心的不安和焦虑。午夜降临,白天的狂欢归于沉寂,内心的孤独感就会不自觉冒了出来。当独居成了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连很多商业活动都是围绕独居的人设计的。比如本来以为宠物行业是为了帮老年人排解孤独,没想到被一帮单身狗给带火了,他们自愿成为“猫奴”和“狗奴”。孤独经济带火的不仅是宠物行业,还出现了一人食的餐厅、一人住的单身公寓、一人游的单人定制游、一人用的迷你洗衣机和微波炉等等,这又反过来加速独居大军的加入。而且现在的人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共情也越来越淡了。所以当我们在享受自由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孤独”。独居的到来的确为滋生抑郁提供了土壤。02从个人层面来讲,存在自我认知层次不够高以及性格缺陷问题。认知层次的高低决定了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有些我们眼中觉得不对的问题,很多时候却是有些人眼中的解决方案,比如说我们会觉得抽烟喝酒对身体不好,但他们眼里认为这吸不是烟,喝的不是酒。而是一种缓解焦虑和压力的解决方案,所以心情压抑是想到的事吸烟喝酒,也不知道也可以去跟朋友倾诉或者通过运动来发泄出来。再比如有一个学生经常逃课翘课,我们会以为这个孩子是个不务正业的坏学生,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可能他翘课是因为在学校里经常被同学欺负,所以他的解决方案就是躲起来而不会想到去跟老师反应和举报。这可能是认知的问题,也可能是性格的问题。包括我们在看到实验室自杀的研究生留下的遗书中,他说他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临死前才第一次跟人倾吐这么多,说到有一次在课上,因为吃坏了肚子,感觉都快绷不住了,也不好意思打断老师请示上厕所,还是维持认真听讲的表情坚持到下课。在遗书的最后我能看得出来他是一个很温柔懂事的人,应该是父母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经历绝望临死前还不忘祝福别人和祖国,但为什么就是这样一个高学历的高知人才却想不开呢,其实我们仔细想想越是这样的人越是面临着比别人更高的压力,被身边的亲人寄予了厚望,是长辈眼中的好孩子,他们通常严格要求自己,在别人眼里通常都是优秀没有瑕疵,是那种自带光环的人,而正是这样的目光和期许让他们背上沉甸甸的包袱,时刻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有问题不敢向身边的人倾诉和求助,不敢表露自己的内心,怕别人投来异样的眼光。长久积压的压力和情绪自然得不到释放。再加上如今的社交媒体如此的发达,内向消极的人会为看到国内国际不好的形势而焦虑,会为身边的同龄人都混的比自己好而感到自我怀疑,在这样的心态和环境下一步步把自己逼入一个死角走不出来。3我们现在的人,思想解放、认知提升。有了更高的追求和欲望,但也面临着时刻与迷茫、焦虑、紧张、压抑等不良情绪为伴。面对生活中的不堪经历以及不良情绪带来的崩溃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在这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我看过的有关幸福与什么有关的研究。你听过格兰特研究吗?这是哈佛大学曾做过的一项耗时最长的研究。1938年,哈佛大学的阿列伯克教授提出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研究计划,追踪一批人从青少年到人生终结,关注他们的状态境遇,记录他们的生活点滴,研究持续了70多年,跟踪记录了724位观察对象的一生,观察分为两组,第一组哈佛大学本科中的268名高材生。第二组是波士顿贫民区456名家庭贫困的小男孩,在这70多年间,研究人员年复一年地询问和记录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状况。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有人结婚生子,幸福美满。有人离婚、失业患上了心理疾病。有人从社会底层一路青云直上,也有人恰恰相反,掉落云端、一蹶不振。有人顺利退休安度晚年,有人自毁健康早早夭亡。很多人估计都会好奇,这70多年来几十万页的访谈资料和生活医疗等记录究竟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研究结果和启发呢?2015年第四任负责此项目的主管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瓦尔丁格在TED上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得到的最明确的结论就是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让人更加快乐和健康。这个答案让很多人瞠目结舌,大呼不敢相信。这个经过了几代人坚持不懈,用了75年的时间做出的研究就得到这么一个普通的答案,这碗浓浓的鸡汤实在让人难以接受。瓦尔丁格教授进一步补充说,人际关系重在质量,不在数量。爱和温暖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应对机制,一个活在爱里的人在面对挫折时他可能会选择拿自己开个玩笑,和好友一起流汗运动宣泄。接受家人的抚慰和鼓励。正是这种应对机制能帮一个人快速的进入到健康振奋的良性循环。相反一个缺乏爱的人,遇到挫折时需要独自疗伤。酗酒吸烟、暴饮暴食等常见的自我疗伤方式,则是早死的主要诱因。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如此重要,那些所谓心存抑郁和绝望的人恰恰是把自己困在那个黑暗小匣子里走不出来的人,在这个群居的社会中,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都应该不断尝试这把自己连接到社会中来,主动去结交那些充满温暖与阳光的人。与亲密的人大胆吐露心声,我们不是钢铁侠,刀枪不入;我们要承认自己存在软肋,也要感觉敢于接受自己的平庸。最后,也希望我们的社会上每一个人都能心存善良,多一些共情和理解,不要吝啬去表达爱与温暖,你不经意间一段温暖的话,可能就足以帮助他人走出阴霾。就像我主页签名中写的一样,保持内心的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此走出黑暗。
8月30日至31日,北京理工大学迎来了2019级研究生新生,2019年,北京理工大学共录取了5528名研究生,学校分别安排于8月30日和31日,在中关村校区和良乡校区组织迎新报到,学校各处都一片迎新祥和的气氛,校园里各处都摆放了迎新的指路标志,而且还为新同学开设了绿色通道,设立校园一卡通和体检表发放处,为新同学做好了开学相关服务工作。今年北京理工大学的5528名研究生新生中,其中硕士生4482人,博士生1046人,硕博比例为4.3:1,可以看出来,硕士研究生比较多一点,占比81%。北京理工大学在理工科方面是强项,所以博士生所在学科中,机电学院博士生最多,收获139名博士生,机械与车辆学院收获127名博士生,材料学院收获112名博士生,宇航学院收获104名博士生,信息与电子学院收获102名博士生。总体研究生性别比例为6:4,其中硕士研究生的男女比例比较均衡一点,博士研究生中,女生比例只占到了27%,女生还是稀缺的,一所理工科大学,这样的男女比例可以说是正常操作。在硕士生中,拥有一些女生比例高校的学院,排第一的就要属外国语学院了,男女比例高达1:11,哇塞,该学院的男生肯定要成为被嫉妒的对象了,其他学院的小哥哥肯定会纷纷去外国语学院找女朋友,其次就是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男女比例为1:4.2,女生也是非常多了,再往下就是设计与艺术学院了,男女比例为1:2.3,这就是女生比例排前三的学院。最让人意外的就是物理学院和化学与化工学院,女生比例也不低,其中物理学院男女比例为1:1.8,化学与化工学院男女比例为1:1.7,没想到这样的理工科女生还有这么多。北京理工学院一向都是充满阳刚之气,女生能超过男生十分难得,那些想找女朋友的男同学,学校不欠你一个女朋友了。在博士生中,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男女生比例最高1:4,紧随其后的就是设计与艺术学院的男女比例为1:2,第三名就是生命学院,男女比例为1:1.29。在年龄层次分析中,硕士研究生中数量最多的是90后,199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有3913人,80后新生则有522人,70后有41人,在硕士研究生队伍中,还出现了00后,19岁就上研究生的同学有6人,真是太厉害了。在博士研究生中,90后依然是最多的,有849人,80后165人,70后29人,60后1人,这位60后的博士研究生,真是太抢眼了,应了那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在博士研究生中也出现了00后的身影,19岁读博,只能说:大神,请收下我的膝盖。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来到北京理工大学,希望这些学子都如初生的太阳,未来一定会非常耀眼。为了梦想而奋斗,未来一定大有可为。
今天惊动很多老师转发的新闻莫过于武汉理工大学的研究生陶同学不堪忍受其导师带来的精神压力,而选择跳楼自杀。这样的事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之前也发生过研究生跳楼的例子。相同点都是研究生们的导师对他们的精神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而他们由于学位、年龄等等原因只能选择忍气吞声。陶同学成了牺牲品。自从入学后,他的生活更像是围绕着导师转的。帮导师买饭,还帮洗衣服,竟然还要叫导师爸爸!或许他对父母只能三言两语地抱怨几句,然后继续忍受这一切,满足变态导师的欺压。可他自己的内心世界,又有谁能理解呢?一个学术上小有成就,大学期间获得奖状无数,论文质量优秀,还擅长运动的研究生,因为一纸毕业证书,受一个品德有问题的老师的无理要求,被当成佣人一般使唤。每当夜里,他想到自己可能最美好的几年都会在这种暗无天日的日子里度过,是不是会留下绝望的眼泪呢?陶同学啊,明明是你自己受到了伤害,作为一个受害者,你为什么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呢,错不在你啊!你纵身跳下高楼的那一瞬间,有想到父母吗?你可能会有学术上的顾虑,也有精神上的折磨。但是你就算退学,不要这禽兽老师的批准同意的毕业证,也不见得就会过得差。只要选择生,你就有机会改变啊。退一万步讲,如果退学,你的父母还是会理解你的选择。或许你会有不甘,可与自己的精神健康比起来,那又算什么呢?你停下来,再看看父母的眼神。这段可怕的师生情哪里比得上和父母之间的亲情?他们默默地付出,不指望你出人头地,只希望你平平安安。就让亲情,成为你在这世上最坚固的保险绳吧!当你想纵身一跃的时候,亲情把你牢牢地牵住。陶同学,你再等一等该多好,看看背后父母的身影。如今无论你到了哪,他们都还是牵挂着你。你不会孤单。
01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和男朋友日常说话的画风就变得极其学术了总觉得讨论一个事情不揭示出它的本质来似乎话就没说清楚似的比如说,他今天在家尝试但做失败了一个冰激凌就有了如下对话02我和男朋友是高中同学,准确地说我们是先在一起他后成为985学校的研究生的他考研复习那阵子我每天听得最多的话就是“姑娘啊,单词背不过啊!”“姑娘啊,题目算不对啊!”“姑娘啊,我压力好大啊!”后来出分之后,我问他结果如何答,一般般,400零几吧!我说哦03可能是我心理作用,读研之后男朋友就越发向“理工直男”的方向靠拢了自以为美美地穿件衬衫裙大概就长这种样子见了面来被一句:“怎么今天白大褂没脱?”蓄个长头发,一起吃饭被提醒回头做实验要扎起来:“你这都掉汤里了,回头去实验室小心不要把样品污染了……”七夕节一起逛商场,说给买支口红结账的时候当着人家收款台的小姐姐的面还不忘记提点“饭前一定要擦掉,蜜蜡和溴酸红吃多了对人体不好……”气得人真想当场掀桌子:“我求你送了吗,我自己能买!”04坦白说男朋友并不是特别帅的类型想象中的高等学校的研究生是那种牛仔裤、白衬衫在阳光下的林荫路上拿一本《原子核物理》潇洒地走路的样子可惜他一样都不沾边瘦瘦矮矮的,像还没长起来的高中生我问:“为什么物质比反物质多?”答:“目前人类还不知道……”我问:“真的存在平行宇宙吗?”答:“我不是研究这个方向的,我不知道……”我问:“你到底研究什么方向的,计算真空中的球形鸡吗?”答:“研究方向涉密,我只能回答你不知道……”我好奇:“咋啥都不知道,你不是研究生嘛?”结果人家答:“我回答不知道是实事求是,说起话来天南海北啥都能门儿清的那是江湖骗子……”我:“那你知不知道,你的头发为什么掉这么多?”男朋友:05男朋友在的课题组是大组每天做起课题来水都顾不上喝一口周末也没什么闲暇跑腿、报账、写基金、写本子、改文章、带本科生非常充实常年异地,平时也没什么见面的机会他偶尔忙得顾不上回消息而我又刚好比较闲的时候老觉得这恋爱就像谈了个寂寞我心里很希望他多多努力,又担心他干活儿太拼、太辛苦科研和生活的平衡大概是每个研究生的必修课吧06男朋友很多时候在我眼里超级厉害他足球踢得很棒,乒乓球和羽毛球也打得极好在街上吹口琴会有漂亮的小姐姐过来过来搭讪很擅长在很小很深的巷子里发掘到超级好吃的店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找到灯泡不亮的原因然后换个新的会在旅行前花两三天时间做一份密密麻麻的、尽善尽美的攻略跟着他出门旅行,只要带个脑子就够了不过,也有些时候我会觉得男朋友还像个智障比如和师兄合租了很久的房子却学不会做饭比如不止一次把深色的床单会和白T恤衫一起塞洗衣机“不是,您都研究生了啊”“这不是彰显您以后的家庭地位高嘛……”这样的对象,除了宠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07和男朋友聊到以后要孩子的问题我说我挺害怕的他问你具体怕什么我说不知道,大家都说(生孩子)很可怕于是男朋友花了两天的时间专门查资料、找数据、搜文献整理了一篇两万来字的综述开了个远程桌面共享,细致地给我讲从怀孕到生产妇女体内会有什么激素变化、可能出现什么病症、会遇见什么危险、临床上怎么预防和缓解,很多很多最后对我说,姑娘对不起,我之前不知道生孩子竟然这么多危险的并发症我也很抱歉不能替你痛苦不过你别怕呀,我会陪你经历这一切的当即泣不成声这大概真的是理工男最浪漫的告白了吧于是我同样款款深情的回答了一句:谢谢先生不过你看,你这个参考文献的格式好像错了08即使是985学校的研究生也无非是在专业领域比别人学习地多一点的普通人罢了(除了学科大佬)虽然进了实验室门就像上了战场一样刻苦努力可是平时的生活里,他们也会有喜怒哀乐会抱怨科研辛苦会回到家里对着屏幕打游戏会半夜和朋友喝酒撸串吹牛逼会憧憬和渴望甜甜的恋爱并不是学历高了他们就飞离地面了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遇见问题,真的会尽一切努力来寻找解决的办法靠谱、稳妥绝大多数时候非常幸福我从未后悔和男朋友在一起09顺便说一句我是博士生!特别声明:本文发布仅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代表本公共号观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公众号转载使用,请向原作者申请,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大连理工大学西部校区-化工实验楼再见研究生在学校身亡看到这样一条微博,或许你以为这只是某个学子和母校做的最普通的告别,但其实这是一名研三学生和这个世界最后的告别。10.14日凌晨2点,大连理工一名化工研究生因不堪毕业压力,写下了一篇千字长文与世界告别,选择在化工实验室自杀……事件经舆论发酵后大连理工通报一研究生在学校身亡内容如下:大连理工通报一研究生在学校身亡10月13日早7时左右,我校化工学院一名研究生被发现在实验室身亡。经公安部门初步调查,排除他杀,具体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中。事件发生后,学校立即成立工作专班,全力配合公安机关和家属处理相关事宜。家长失去孩子,学校失去学生,我们深感惋惜并沉痛哀悼!遗书内容年仅25岁的学生,就这样舍弃了自己的花样年华,用这样的方式选择离开。遗书内容曝光后,让看到的众多网友倍感揪心,实验做不出来,设备跟不上、数据无意义。他不断的怀疑自己的能力,我们不知道这名大学生有多少个自我纠结又难熬的黑夜,放弃自己生命的念头又是从何时开始盘旋于他的脑海中。研究生做实验一条鲜活的生命,选择用这样的方式和这个世界说再见,如今我们只能感到惋惜与痛心……一些同样在读研的朋友看完了这封遗书,表示其实有些能够感同身受,读研这条路仿佛是一堵墙,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实验室没有人告诉你一天应该看多少篇文献,没有人告诉你一天应该有怎样的实验进度,开一次会议,或许很多成果就要重新再来。那些被否定被推翻的成果,或许是一个研究生熬过几个通宵后所得到的。对于绝大多数研究生来说,那些为了顺利毕业难熬的日子里,或许只有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这一条信念能够支撑他们。研究生压力近年来,有关博士自杀的事件屡屡发生,基本都和科研压力大或者学业路途坎坷无法毕业有关,科研人员的压力究竟有多大恐怕使我们无法想象的,通过一组数据来看,在机器之心的一项调研里,67% 的研究生说他们在过去一年里至少有一次感到绝望;54% 的人情绪低落,无法正常工作。心理上精神上的压力,让人感到喘不过气,这也是大连理工这名研究生选择和这个世界说再见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自我心理调节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否该普及到高校去,如何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都是我们该思考的。文章的最后,希望大连理工的这名同学真的能够如他在遗书中所言,来世能做一只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