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1年中国锂电池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简版)大阴解之

2021年中国锂电池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简版)

中商情报网讯:“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我国锂电池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3C数码产品等领域。一、行业发展历程锂离子电池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电池的出现、一次电池、充电电池、锂离子电池。图片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二、行业相关政策锂电池是我国核心基础工业的关键材料之一,在消费类电子产品、汽车、医疗器械、通讯产品、军事工业、航天航空等领域均可发挥重要应用,多年来国家对于锂电池产业也十分关注,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三、行业市场规模在电动汽车产量高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国锂电池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行业创新加速,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各种新电池技术相继问世。全球锂电池市场主要集中在中日韩,其中,我国锂电池市场是三个国家中规模最大和发展速度最快的。数据显示,我国的锂电池出货量从2016年的46GWh增长至2019年的120GWh,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锂电池出货量达157GWh。数据来源:GGII、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受我国近年来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鼓励政策影响,电动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动力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市场需求也逐渐提高。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为80GWh,同比增长13%。在疫情影响下,2020年较2019年仍有所提升。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动力锂电池市场将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到2021年,动力锂电池出货量将达102.6GWh,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29.4%。数据来源:GGII、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四、重点企业分析锂电池中涉及各种正极、负极材料,还有电解液、极耳、隔膜以及电芯等。锂电池包的制造核心部分就是电芯,电芯封装后再集成线束和PVC膜构成电池模组,再加入线束连接器、BMS电路板构成动力电池成品。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五、行业的发展前景1.国家政策利好支持我国出台了多项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明确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将新能源汽车产业提升至“十三五”政府产业支持发展的重点,承载着我国汽车工业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使命。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各地方也针对锂电池产业给予不同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措施。目前,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已建立了从研发、生产、购买、使用到基础设施等方面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有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2.能源危机推动行业进步我国自然资源禀赋多煤、贫油、少气,原油对外依存度高。降低机动车油耗、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是汽车产业发展的硬约束条件,加之我国电力工业发达,“以电代油”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长期趋势。近年来,在石油资源枯竭的情况之下,各国燃油汽车禁售时间表的相继发布。在国内实行双积分政策、主要城市限行的大环境之下,新能源汽车已然成为未来全球汽车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未来,动力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市场需求将会随之迅速增长。3.环保要求提高加速行业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对新型清洁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传统汽车排放的废气带来的环境问题,直接加剧了人们对应用新能源的渴望。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发展以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就锂电池的市场需求而言,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领域无疑是潜力巨大的增长点。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锂电池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曹风

机构调研聚焦锂电池板块

数据显示,截至记者27日发稿,沪深两市共有134家公司披露了上周(5月21日至5月25日)的机构调研记录。锂电池板块成为机构关注的重点,共有10余家锂电池产业相关公司接待了机构调研。当升科技上周共接待了49家机构登门拜访,调研活动分为3批,参与调研的包括摩根士丹利、新加坡政府投资等多家外资机构。当升科技方面表示,公司目前正极材料总产能为1.6万吨,其中钴酸锂产能约3000吨,其余是多元材料,产能总体仍比较紧张。当被问及新能源汽车政策趋势将对公司带来何种影响时,当升科技方面强调,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是国家早已公布的既定政策,同时后续补贴的标准将与动力汽车续航里程和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挂钩,续航里程越远、电池能量密度越高,获得的补贴额和系数也就越高。高镍动力多元材料正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引导方向,补贴政策退坡对于技术优势明显的公司来说是机遇。新宙邦上周接待了46家机构调研,摩根士丹利、新加坡政府投资等再度现身机构名单。这也显示出部分外资近期对于锂电池板块的强烈关注。新宙邦方面表示,今年一季度由于假期因素和市场竞争加剧影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产品售价下降,进而导致公司业绩同比下滑。进入二季度,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价格已经企稳,从成本收益角度考虑,2018年下半年价格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赢合科技上周接待了摩根士丹利等14家机构调研。赢合科技方面表示,公司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够提供锂电池智能生产线整线方案的提供商。公司整线模式具备高品质、低能耗、交付快、爬坡快及直通率高等优势,已获得行业客户认可。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新增股份已于2018年4月19日上市,发行完成后,公司的资金实力将得到有效提升,有利于增强公司在锂电池设备领域的核心竞争力。盐湖股份上周接待了14家机构调研,公司的盐湖提锂项目自然成为双方交流的重点。盐湖股份方面表示,公司间接控股子公司青海盐湖佛照蓝科锂业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一万吨碳酸锂装置。2017年蓝科锂业全年共生产碳酸锂成品8002吨,实现营业收入7.44亿元,实现净利润4.2亿元。盐湖股份方面称,今年全年碳酸锂成品计划产量为1万吨。截至目前,蓝科锂业共生产碳酸锂成品3600多吨,5月21日以来产量提升至约45吨/天。目前制约电池级碳酸锂产能提升的主要因素是碳酸锂中硼元素较高,针对该问题蓝科锂业正在进行除硼装置建设,该装置投运后将对提升电池级碳酸锂产量有较大作用。除上述公司之外,欣旺达、蓝晓科技、西部矿业等锂电池产业相关公司上周均接待了机构调研。

故分也者

最新机构调研榜出炉!锂电池材料龙头获百家机构扎堆调研!

3股获获百家机构调研!据统计数据数据显示,近一周机构调研个股数量有近百只。从调研机构类型来看,近一周证券公司调研相对最广泛,调研超6多家公司,即近7成上市公司调研活动有券商参与。1.当升科技:调研机构数209家;动力锂电正极材料行业技术先驱;公司锂离子电池材料业务主要产品包括多元材料、钴酸锂等正极材料以及多元前驱体等材料,多元材料产品以动力型NCM523材料为主,在NCM622、NCM811高镍多元材料方面有绝对优势,正在开展对固态锂电材料和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等前瞻性技术的研发;2.大华股份:调研机构数128家;全球安防龙头企业之一;提供城市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和运维服务的业务模式转变;在CPU、DSP、GPU和FGPA等芯片平台上深厚的软硬件研发能力;参与阿里巴巴“城市大脑”项目,并主导部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标准制定、公安部部级试点打造、全国申报城市建设与评审等多方面工作;3.捷捷微电:调研机构数101家;专业从事功率半导体芯片和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形成以芯片设计制造为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体系;采用IDM一体化的经营模式,集功率半导体芯片设计、制造、器件设计、封装、测试、终端销售与服务等纵向产业链为一体;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家用电器、漏电断路器等民用领域,无功补偿装置、电力模块等工业领域,及通讯网络、IT产品、汽车电子等防雷击和防静电保护领域4.普门科技:调研机构数82家;国内第一家取得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注册证的企业;公司主要产品覆盖治疗与康复和体外诊断,已覆盖国内1万多家医疗机构和1500多家三级医院;在治疗与康复领域,公司产品主要包括多功能清创仪、光子治疗仪、高频振动排痰仪、空气压力波治疗系统、红外治疗仪等;在体外诊断领域,公司产品主要包括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仪、特定蛋白分析仪等及相关配套试剂;5.国际医学:调研机构数72家;公司正在运营西安国际医学高新医院、中心医院、商洛医院等大型综合医疗机构,按三甲标准在建的医疗项目有高新医院二期扩建项目、商洛医院(新院区)、康复医院等,拥有医疗床位2800余张;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是国内最大的单体医院,商洛医院拥有妇儿、康复等业务;高新医院是中国第一家社会办医三级甲等医院,妇产是其优势学科;6.奥海科技:调研机构数70家;国内领先的智能终端充储电企业,公司核心产品为手机充电器,全球手机充电器市占率达到10.34%,客户群体包括华为、小米、OV、传音等知名手机品牌商和Bestbuy(百思买)、Belkin(贝尔金)、Mophie(墨菲)等国际大型数码产品提供商7.奥园美谷:调研机构数65家;明确“享老村”、“养老机构”、“社区医养中心”三个产品线基本模型;旗下福寿康(上海)医疗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从国外引进居家康护的服务模式,为老、弱、病、残人士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指导、医疗护理、长期照护、床上洗浴和失智护理等服务的综合性专业机构;8.博彦科技:调研机构数60家;国内领先的IT咨询、产品及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公司主要业务涵盖产品及解决方案、研发工程服务和IT运营维护;提供包括大数据管理平台、企业风险预警及舆情监测系统、智能运维服务、智能自动化测试平台、物联网服务平台在内的多种产品及服务;公司连续多年被工信部评为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9.中际旭创:调研机构数57家;国内唯一量产并供货100G数据中心光模块的厂商,占据行业技术领先优势,5G网络架构全面面向云化转型,数据中心光模块会是重要的需求;LightCounting预计2020年成为销售额全球第一的光模块厂商;10.华锐精密:调研机构数57家;主营业务为硬质合金数控刀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公司的主要产品为车削、铣削、钻削。公司核心产品在加工精度、加工效率和使用寿命等切削性能方面已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进入了由欧美和日韩刀具企业长期占据国内中高端市场,特别是铣削刀片已形成显著竞争优势。11.海格通信:调研机构数50家;军工通信龙头;北斗导航业务实现芯片、模块、天线、终端、系统、运营的全产业链布局;北斗导航板块,在已有的车载、舰载等基础上,持续争取弹载、机载平台的上装机会,某无人直升机北斗设备、某高精度设备获得方案竞标第一名;12.盈趣科技:调研机构数45家;公司在智能制造等领域积累了自动化设备开发及系统集成技术、工业测试机器人技术、UMS信息化系统技术、ITTS在线测试技术等核心技术,在服务公司自身智能制造的同时,也向其他中小企业提供以上述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公司以工业机器人设计原理,自主研发出自动点胶机、自动抛光机、自动铣胶口机、自动钻铣一体机等多款自动化设备,拥有标准系列的自动化平台与非标准系列的自动化解决方案;13.深科技:调研机构数42家;国资委控股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旗下;主营计算机存储、半导体存储、 通讯及消费电子、医疗设备等各类高端电子产品的先进制造服务以及集成电路半导体封装与测试、计量系统、自动化设备及相关业务的研发生产,同时也在积极布局新能 源汽车电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14.超图软件:调研机构数38家;全资子公司超图信息、上海南康、南京国图、北京安图、上海数慧等专注于GIS应用软件业务,在智慧城市、规划、国土、不动产登记、资源环境和国防军工等领域表现突出;公司在军事作战指挥领域、基地演习联合导调领域完成了新业务的解决方案和技术储备15.云图控股:调研机构数38家;围绕复合肥产业链深度开发为主营业务,复肥行业生产基地最多的供应商之一;化肥品种-复合肥;公司拥有复合肥产能510万吨/年,其中普通复合肥产能70万吨/年,硝基、缓控、水溶肥、BB肥等新型复合肥合计440万吨/年;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码字不容易,认同文章观点的朋友可以点赞,点赞支持一下,谢谢!大家也可以点击顶部蓝色关注我,有问题也可以给我发消息,每个交易日都会给大家分享最新的股市资讯,每天第一时间就能看到。

孙子

深度解读!2021年中国锂电池行业产业链全景解析价格持续下降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

锂离子电池,简称锂电池,是现代高性能电池的代表,主要应用在新能源电动汽车。上游原材料中,正极材料是锂电池最为关键的原材料,直接决定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和电池能否大型化,正极材料出货量趋于上升,部分材料价格趋于上升;锂电池产量不断上升,各企业产能稳定,锂电池价格持续下降,有望降至100美元/千瓦时。锂离子电池价格的不断下降将推动新能源汽车驱动成本下降,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锂离子电池,简称锂电池,是一种充电电池,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是现代高性能电池的代表。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9修改版),我国把锂离子电池制造归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国统局代码38)中的电池制造(C384)下面的锂离子电池制造(3841),指以锂离子嵌入化合物为正极材料电池的制造。产业链:正极材料属于关键材料锂电池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极基材、隔离膜和罐材等。其中,正极材料是锂电池最为关键的原材料,直接决定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和电池能否大型化,同时也是锂电池成本占比最高的材料,约占锂电池电芯材料成本的40%左右。目前,正极材料主要是锰酸锂和磷酸亚铁锂、氧化钴锂和钴酸锂等,负极材料主要为石墨。锂电池具有的优点使其成为了人类21世纪重点发展的理想二次能源。在过去5年来,锂电池在消费品领域发展迅速,其中,笔记本和手机是锂电池的两大应用领域。从长远来看,随着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电动车将逐渐成为锂电池的第一大需求产业。上游:正极材料出货量趋于上升锂电池正极材料包括三元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材料、钴酸锂材料、锰酸锂材料等,其中三元正极材料为主要材料,2020年出货量占比达46%;其次为磷酸铁锂材料,2020年出货量占比达25%。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锂电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23.6万吨,同比增长23%,增长主要系国内外市场需求提升双重带动,三元材料增速高于锂电池的增速。其次锰酸锂出货量同样持续增长,2020年达到6.6万吨,同比增长16%。2021年春节期间,由于锰酸锂停车检修企业较多,开工率下降,其他正极开工持稳为主。根据隆众资讯,国内多家正极生产企业正极材料生产大多处于高位运行或正常运行;其中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正极材料三元前驱体产品年产能达到14万吨,整体而言,供应情况呈积极良好发展的趋势。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2020年2月-2021年2月全国国产动力型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月最高均价整体波动向上发展,尤其在2020年年底至2021年2月期间,价格上涨迅速。2021年2月19日,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市场最高价达到4.6万元/吨,国产小动力锰酸锂市场最高价也达到了3.6万元/吨。中游:价格持续下降近年来3C产品对锂电池需求量的稳定增加,以及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和储能电池的需求扩大,我国锂电池产量规模逐年扩大。2015-2020年我国锂电池的产量不断增长。2020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188.45亿只,同比增长19.87%。近年来,我国锂电池总出货量逐年增加,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出货量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锂电池总出货量158.5GWh,同比增长20.4%,增长速度五年来首次出现下滑,但是整体而言,增长速度仍然较高。随着锂电池产业链的逐渐完善,锂离子电池组的价格不断朝着人们预期的方向发展。2013-2020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组平均价格不断下降,由2013年的668美元/千瓦时下降至2020年的137美元/千瓦时,8年间下降了79%。BNEF预测到2023年,行业平均价格将接近100美元/千瓦时。下游:电池占新能源汽车成本40-50%锂电池下游行业中,我国锂电池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电动工具、数码相机等众多下游领域。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规模的扩大,预计未来我国电动汽车对锂离子电池需求比例将会进一步提高。根据GGII数据显示,全球锂离子电池产品应用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占比达到46.7%;其次为其他下佛诶电子产品,占比达20.2%。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新能源汽车电机和电机控制器为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系统。新能源汽车成本结构中最重要的三大部分分别是电池、电机和电控。电池成本占新能源汽车成本比约40-50%。2019年12月3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新能源汽车的规划与市场引导将增加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锂离子电池价格的不断下降将推动新能源汽车驱动成本的下降,锂离子电池行业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暴力链

深度解读!2021年中国锂电池行业产业链全景解析 价格持续下降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

锂离子电池,简称锂电池,是现代高性能电池的代表,主要应用在新能源电动汽车。上游原材料中,正极材料是锂电池最为关键的原材料,直接决定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和电池能否大型化,正极材料出货量趋于上升,部分材料价格趋于上升;锂电池产量不断上升,各企业产能稳定,锂电池价格持续下降,有望降至100美元/千瓦时。锂离子电池价格的不断下降将推动新能源汽车驱动成本下降,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锂离子电池,简称锂电池,是一种充电电池,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是现代高性能电池的代表。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9修改版),我国把锂离子电池制造归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国统局代码38)中的电池制造(C384)下面的锂离子电池制造(3841),指以锂离子嵌入化合物为正极材料电池的制造。产业链:正极材料属于关键材料锂电池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极基材、隔离膜和罐材等。其中,正极材料是锂电池最为关键的原材料,直接决定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和电池能否大型化,同时也是锂电池成本占比最高的材料,约占锂电池电芯材料成本的40%左右。目前,正极材料主要是锰酸锂和磷酸亚铁锂、氧化钴锂和钴酸锂等,负极材料主要为石墨。锂电池具有的优点使其成为了人类21世纪重点发展的理想二次能源。在过去5年来,锂电池在消费品领域发展迅速,其中,笔记本和手机是锂电池的两大应用领域。从长远来看,随着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电动车将逐渐成为锂电池的第一大需求产业。上游:正极材料出货量趋于上升锂电池正极材料包括三元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材料、钴酸锂材料、锰酸锂材料等,其中三元正极材料为主要材料,2020年出货量占比达46%;其次为磷酸铁锂材料,2020年出货量占比达25%。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锂电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23.6万吨,同比增长23%,增长主要系国内外市场需求提升双重带动,三元材料增速高于锂电池的增速。其次锰酸锂出货量同样持续增长,2020年达到6.6万吨,同比增长16%。2021年春节期间,由于锰酸锂停车检修企业较多,开工率下降,其他正极开工持稳为主。根据隆众资讯,国内多家正极生产企业正极材料生产大多处于高位运行或正常运行;其中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正极材料三元前驱体产品年产能达到14万吨,整体而言,供应情况呈积极良好发展的趋势。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2020年2月-2021年2月全国国产动力型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月最高均价整体波动向上发展,尤其在2020年年底至2021年2月期间,价格上涨迅速。2021年2月19日,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市场最高价达到4.6万元/吨,国产小动力锰酸锂市场最高价也达到了3.6万元/吨。中游:价格持续下降近年来3C产品对锂电池需求量的稳定增加,以及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和储能电池的需求扩大,我国锂电池产量规模逐年扩大。2015-2020年我国锂电池的产量不断增长。2020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188.45亿只,同比增长19.87%。近年来,我国锂电池总出货量逐年增加,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出货量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锂电池总出货量158.5GWh,同比增长20.4%,增长速度五年来首次出现下滑,但是整体而言,增长速度仍然较高。随着锂电池产业链的逐渐完善,锂离子电池组的价格不断朝着人们预期的方向发展。2013-2020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组平均价格不断下降,由2013年的668美元/千瓦时下降至2020年的137美元/千瓦时,8年间下降了79%。BNEF预测到2023年,行业平均价格将接近100美元/千瓦时。下游:电池占新能源汽车成本40-50%锂电池下游行业中,我国锂电池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电动工具、数码相机等众多下游领域。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规模的扩大,预计未来我国电动汽车对锂离子电池需求比例将会进一步提高。根据GGII数据显示,全球锂离子电池产品应用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占比达到46.7%;其次为其他下佛诶电子产品,占比达20.2%。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新能源汽车电机和电机控制器为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系统。新能源汽车成本结构中最重要的三大部分分别是电池、电机和电控。电池成本占新能源汽车成本比约40-50%。2019年12月3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新能源汽车的规划与市场引导将增加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锂离子电池价格的不断下降将推动新能源汽车驱动成本的下降,锂离子电池行业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锂电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

年轻人

30年回顾:锂电池成本下降97%成多行业增长驱动力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针对过去三十多年锂电池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发现,自1991年首次商用以来,这些电池的成本下降了97%。这一改善速度比许多分析师宣称的要快得多,可与太阳能光伏板的成本下降相媲美。这项新发现发表在《能源与环境科学》杂志上。在过去三十年里,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汽车的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的成本大幅下降,成为这些技术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研究人员指出,新的发现不仅仅是追溯电池发展的历史,而且有助于指导未来的研究方向。团队梳理了所有关于降低锂离子电池成本的已发表文献,在各种不同的论文中,先前的研究人员利用这些趋势就如何进一步降低锂离子技术的成本或何时达到成本目标提出了建议。但是因为潜在的数据变化幅度太大,“研究人员提出的建议可能会有很大不同。”一些研究表明,对于某些应用场景来说,锂离子电池的成本不会很快下降。这种数据差异最终会对研究重点和政府优惠政策的设定产生切实影响。研究人员还表示,这项新研究可以在能源相关政策制定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少数几项清洁技术(风能、太阳能和锂离子电池)的成本大幅降低。。。。。。许多重要的气候政策结论都是基于这些下降趋势。”编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原文链接:https://news.mit.e/2021/lithium-ion-battery-costs-0323?utm_source=miragenews&utm_medium=miragenews&utm_campaign=news从学术到产业,更多锂电池行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2021-2026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相关深度报告 REPORTS2021-2026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报告主要分析了锂电池行业的发展环境;锂电池行业产业链上游;锂电池行业发展现状;锂电池行业竞争状况;锂电池行业主要产品市场;锂电池行业下游需求市场;行业领先企业。。。查看详情(文章来源:前瞻网)

好经大事

锂电设备龙头先导智能专题研究报告

(报告出品方/作者:申港证券,夏纾雨)1. 立足优质赛道 公司迎来行业爆发期1.1 电池厂商争相扩产 锂电设备市场广阔公司作为国内锂电设备龙头,未来发展确定性强。作为国内甚至是全球技术领先的 锂电设备龙头,公司立足新能源赛道,将从加速扩产的下游客户中获得超额的订单 增长,未来发展确定性强。锂电池需求端急速上涨,或迎来供需缺口。根据 SNE Research2021 年 1 月 13 日 发布的报告,其测算 2025 年全球锂电池的装机量将达到 1258GWh,2030 年将达 到 3166GWh;2020 年锂电池供需比为 1.92,但其根据现有产能及扩产项目预测, 2023 年供需比将进入到 0.94,即从 2023 年起,全球锂电池供应或将进入短缺, 呼吁各大电池厂商提前扩充产能。各大锂电厂商争相扩产,投资规模超千亿元。对于刚过去的 2020 年,各大锂电池 供应商的主题词都是扩产。根据高工锂电不完全统计数据,2020 年动力电池投扩 项目 26 起,总金额超 1370 亿元,扩产规模超 400GWh。以国内锂电池龙头供应商宁德时代来说,从 2020 年 2 月至今年 2 月份,宁德时代 就相继发布了 5 次扩产公告,总扩产投资规模达 965 亿元,分别是:2020 年 2 月 27 日公告:投资建设宁德车里湾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不超过人民币 100 亿元;2020 年 8 月 12 日公告:时代吉利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动力电池宜宾项目80 亿元;2020 年 12 月 29 日公告:投资 390 亿元扩产,其中,建设福鼎基地 170 亿、江苏溧阳四期 120 亿及扩建宜宾基地 100 亿;2021 年 2 月 2 日公告:新增产能合计投资上限为 290 亿元,其中投资建设动力电池宜宾制造基地五、六期项目 12 亿元,投资建设宁德时代动力及储能电池肇庆项目(一期)120 亿元,时代一汽动力电池生产线扩建项目 50 亿元;2021 年 2 月 25 日公告:时代上汽动力电池生产线扩建项目 105 亿元。各大动力锂电池厂商的加速扩产必将带动锂电设备市场的高速增长。动力锂电池厂 商的扩产项目,投资主要用于两方面:厂房建设及设备投资,超千亿规模的扩产规 模必将带来数百亿级别的锂电设备市场。而先导智能作为锂电设备行业的龙头代表, 将从中受益,公司订单将迎来爆发期。1.2 国内动力锂电设备市场空间测算1.2.1 测算逻辑及假设测算逻辑:由最下游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开始,结合单台车锂电池装机容量,得到动力锂电池装 机总量;再根据每年动力锂电池装机总量估算出扩产需求;最后根据扩产成本和扩 产需求量计算得出动力锂电池设备的市场空间。测算前提假设:1)假设 2021-2025 年中国汽车销量分别为 2600、2700、2800、2900 和 3000 万辆。2)2025 年新能源车渗透率为 20%(基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 发展规划(2021—2035 年)的通知》)。3)随着技术和工艺提升,单车电池装机量不断提升。4)扩产建设周期为 2 年,第一年体现 50%,第二年体现剩下 50%。5)随着设备生产效率提升,动力锂电设备单 GWh 投资单价逐年递减。1.2.2 我国新能源车市场规模预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2021 年销量迎来开门红。根据 EV Sales 统计数据, 2020年全球汽车销量7803万辆,其中新能源车销量为310万辆,同比增长41.6%。 渗透率增长明显,从 2015 年的 0.56%上涨至 3.98%。其原因主要是:国外方面 2020 年 1 月欧盟开始执行全球最严碳排放法规并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国内方面双 积分政策及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共同刺激导致新能源车销量大幅上涨。再看国内,2020 年国内汽车销量 2531 万辆,其中新能源车销量 136.7 万辆,渗透 率已达到 5.4%。2021 年国内汽车市场更是强力复苏,2021 年 1-2 月,国内汽车 累计销量395.8万辆,其中新能源车1-2月累计销量为28.9万辆,同比增长389.8%, 与 2019 年同期相比增长 94%。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到 2025 年, 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 12 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 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左右。由此预计 2021-2025 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分别为 200、 246.27、331.85、446.61 和 600 万辆,平均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29.94%。1.2.3 锂电设备市场规模测算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数据,2018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 池装机量为 57.02 GWh,2019 年为 62.19 GWh,2020 达到 63.63 GWh。 动力锂电池的装机量取决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和单车锂电池装机容量两大因素。当 前市场,里程焦虑仍是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主要顾虑,但随着技术发展,未来新能 源汽车的单车锂电池装机容量将进一步提升。根据测算,2020-2025 年动力锂电设备市场空间如下表所示,年复合增长率为 20%。2. 公司通过定增深度绑定下游第一大客户2.1 国际锂电池行业竞争格局宁德时代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动力锂电池生产商。根据韩国分析机构 SNE Research 发布的 2020 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最新统计数据,2020 年全球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 上的装机量达 137GWh,同比增长 17%。其中,宁德时代以 34GWh 的装机量(同比增长 2%),居动力电池装机量榜首,市 场份额为 24.82%;LG 新能源以 31GWh(同比增长 150%)的装机量,位居全球 第二,市场份额为 22.63%。并且,装机量排名前 9 位中,国内企业占了 4 席,除 宁德时代外,比亚迪,国轩高科,中航锂电分别位于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的第 6 位、 第 8 位和第 9 位。这几家国内厂商的锂电池装机量约占全球装机量的 36.5%。2.2 国内锂电池行业竞争格局动力锂电池行业集中度高,宁德时代占据半壁江山。以 2020 年统计数据看,锂电 池装机量前 10 的供应商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LG 化学、中航锂电、国轩高科、 松下、亿纬锂能、瑞浦能源、力神电池和孚能科技。其中,宁德时代排在第一位, 占比高达 50%;第二位是比亚迪,占比 14.9%;第三位是 LG 化学,占比 6.5%。 行业集中度方面,CR10 为 91.8%。2.3 公司实现下游龙头客户全覆盖锂电池设备业务客户覆盖下游行业龙头,公司成长为锂电设备龙头。公司动力锂电 池设备业务作为第一大主营业务,占比超过 80%。下游客户包括两类:各大动力锂电池厂商:宁德时代、比亚迪、LG 化学、中航锂电、国轩高科、松 下、亿纬锂能、瑞浦能源、力神电池、孚能科技、三星、韩国 SK 集团、索尼、 日本村田制作所等。各大具备动力锂电池自制能力的汽车主机厂:特斯拉、比亚迪等。 可以看出,公司下游客户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动力锂电池厂商。受益于各大厂商近几 年的连续扩产,公司已成长为锂电设备行业的绝对龙头。2.4 强强联合 公司未来订单获保证公司引入宁德时代作为战略投资者,未来订单获保证。公司发布公告,发布 25 亿 元定增,宁德时代认购本次发行全部股份,成为先导智能战略投资者,发行完成后 宁德时代将持有先导智能 7.1% 的股份,两家公司深度绑定。宁德时代是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系统提供商,也是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动力电池提 供商,在电池材料、电池系统、电池回收等产业链关键领域拥有核心技术优势及可 持续研发能力。并且,宁德时代是公司下游的重要客户,2019 年宁德时代及其控股子公司的销售 订单总额占公司当年度营收的 38.65%。双方通过本次定增会进一步绑定,加强合 作关系,公司能从宁德时代获得的订单量也会进一步提升。本次定增将为公司从技术资源、采购订单、全球商务协调三方面带来巨大收益。 根据公司发布的《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之补充协议的公告》,本次定增完成后,宁德时代将从 以下几方面为公司发展提供强大助力:1. 技术资源支持(1)宁德已建立了涵盖产品研发、工程设计、测试验证、工艺制造等领域完善 的研发体系,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等领域的研发实力、技术资源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宁德时代将在未来新电池技术研发流程的 DVT(Design Verification Test,设计验证测试)阶段,允许和鼓励先导智能共同参与联合研发,由宁德时 代提供设备技术需求、工艺培训并由先导智能进行设备的研发和配套,先导智能 需就此承担保密义务。(2)宁德时代具有行业内领先的验证测试环境,支持先导智能自研设备有偿利 用宁德时代产线进行产业化验证并提供验证报告。(3)宁德时代工艺团队在动力电池及相关领域积累了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 实践经验,在行业内具备国际国内领先的竞争优势。双方拟建立并加强常态化技 术交流机制,组建技术研发合作团队,定期召开技术交流会、专题研讨会,定期 开展前瞻性的工艺交流。(4)宁德掌握行业内领先的电池技术方向,并将定期就电池技术方向,向先导 智能提供指引。2. 采购订单及供应商资源支持(1)新增设备采购订单优先。未来三年,在先导产品质量、服务、技术、价格 等条件有竞争力的前提下,宁德时代按不低于电芯生产核心设备(包括涂布、卷 绕、化成等)新投资额 50%的额度给予先导智能优先权,即在前述额度内优先采 购先导智能产品。宁德时代提前共享新建产能的信息,先导智能据此提前进行供 应链的准备,以确保设备交付能力。(2)运维服务订单。先导智能 2021 年起开始试点由先导智能提供其自产锂电设 备的日常运维服务,具体内容包括产线故障处理、设备运行顺畅保障、产线切拉 换型等,以最大限度提升宁德时代的产线效率。试点项目成熟后,将逐步增加由 先导智能提供其自产锂电设备的日常运维服务。(3)智能物流设备订单。未来三年内,在先导智能产品、服务具有优势的情况 下,宁德时代亦将逐步加大向先导智能采购智能物流设备(包括材料库、立体库、 物流线、AGV)。(4)汽车产业链业务订单。宁德时代将协助先导智能开拓汽车产业链相关客户, 并通过自身品牌影响力扩大先导智能的行业占有率。(5)供应商资源共享,创造规模效应。先导智能和宁德时代双方将联合分析并 共享供应商资源,扩大采购规模,进一步集采以降低产品价格,同时共同锁定供 应商产能,确保交付时间。3. 全球商务协同支持先导智能将依托宁德时代方的海外基地,布局海外生产,加大海外研发、销售、售 后支持团队的建设,通过协同互补降低海外建厂成本和布局风险。2.5 定增后对营收及利润影响本次战略合作在未来三年预计将增加公司订单规模 247.44 亿元,增加毛利 90.18 亿元, 增加净利润 38.79 亿元。根据 2 月 26 股票募集说明书(修订版)》,本次战略投资注入公司后,能够促进公司发展,销售 业绩也会大幅提升。测算方式:1) 根据对全球动力电池未来需求量的预测,在宁德时代未来产能快速增长的情况 下,预计宁德时代 2021 年、2022 年、2023 年电芯生产核心设备总采购额分 别约为 100 亿元、120 亿元和 155 亿元。2) 预计 2021-2023 年宁德时代累计电芯生产核心设备总额约 200 亿元、320 亿元 和 475 亿元,按照运维费用占设备总额比例 5%测算,按先导智能提供的运维 服务约占宁德时代设备运维额度的 25%测算。3) 根据宁德时代对物流设备的规划,预计 2021 年物流线订单需求约为 24 亿元, 且未来订单年均增速约 30%。4) 2020 年先导智能中标宁德时代物流线的数量比例为 55.89%,假设按先导智能 约占宁德时代智能物流设备采购额 50%测算。5) 预计联合采购后,采购量提升能够节省采购成本约 3%-5%。3. 公司以锂电设备为核心 多业务协同发展3.1 新的业务增长点新业务增长速度快,未来或成为新的营收增长点。根据 2019 年年报,主营中排在 第一的是锂电池设备收入 38.12 亿元,占总收入的 81.38%;第二是光伏自动化生 产配套设备,营收 4.95 亿元,占比 10.56%;第三是由智能物流设备、燃料电池设 备、汽车智能制造设备、激光设备等构成的其他业务,这部分业务营收 2.73 亿元, 占总营收的 5.84%,虽然占比还不高,但同比增长 235.08%,未来或将进一步成为 除锂电池设备以外的营收增长的另一个重要支撑点。3.2 公司产业结构演变过程先导智能最初是以薄膜电容器设备起家,2012 年薄膜电容器设备占营收比重为 67.78%。随后开始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锂电池设备业务,由于锂电池在隔膜 分切、电芯卷绕等工艺上与薄膜电容器相类似,先导智能将在薄膜电容器设备制造 领域掌握的成熟技术移植到动力/储能锂电池设备的研发和设计中。至 2015 年公司 上市时,锂电池设备业务收入已经占到总营业收入的 67.06%。上市后锂电池设备业务高速增长,公司持续加大对锂电设备全产业链的布局,2018 年锂电池设备业 务收入 34.44 亿元,占总营收的 88.53%。随后公司开始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布局智能物流设备、燃料电池设备、汽 车智能制造设备、激光设备等业务。3.3 公司当前业务结构锂电设备业务方面, 2017 年,先导全资收购国内领先的化成电源、分容测试和后 道物流产线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珠海泰坦新动力电子有限公司。如今,先导可提 供从浆料、搅拌、涂布、辊压、分切、卷绕/叠片、组装、化成、分容测试和物流系 统等锂电池整线设备,并配备先导自主研发的 MES 生产执行系统,为锂电池企业 打造智能化工厂。智能物流业务方面,公司已先后为中航锂电、宁德时代、通威集团、阿特斯、力信、 亿纬锂能、瑞浦等客户提供领先的智能仓储物流解决方案,以“柔性制造”、“智慧 制造”为核心,帮助客户解决仓储物流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全面提升仓储 作业效率,提高库存准确率和周转率,为客户提供柔性化管理平台和智能化解决方 案。燃料电池业务方面,公司为客户提供燃料电池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包括膜电极生 产线、双极板生产线、电堆及系统生产线及测试平台等。先导依托强大的研发、生 产制造以及综合配套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生产工艺论证及燃料电池小试、中试、 量产设备,已经为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燃料电池自动生产线。汽车智能产线业务方面,先导以自主研发的视觉软件平台、铝车身连接、动力学/ 热力学/流体力学仿真、大数据分析、智能物流及 MES 等技术为特色,在汽车及关 键总成智能装备领域,提供电池模组/PACK 产线、汽车新型智能装备、电机智能产 线等一系列整体解决方案。并且该业务板块已有订单支撑,根据先导智能公司官网 1 月新闻,先导智能与宝马汽车签订合作协议,为其提供新能源汽车 PACK 智能产 线整体解决方案。激光设备业务方面,公司整合激光优势,布局激光全产业链,依靠强大的视觉算法 和软件研发能力,提供成套设备和整体解决方案。以高精度数控系统为核心,形成 了针对 LED、消费电子、面板、半导体、光伏等行业的精细微加工和相关联行业的 测量和自动化智能车间解决方案。目前,先导智能已探索出一条与头部客户“以协同联合开发带动项目合作”的深度 合作模式,以锂电设备为核心,多业务协同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营收获多点 支撑。4. 技术驱动 造就公司护城河4.1 两大因素驱动设备技术升级下游成本压力:由于新能源汽车中电池成本占比较高,约占整车成本的 35-40%, 故下游客户对于动力电池降成本的需求一直比较强烈,而动力电池厂商为了进一步 降低动力电池成本自动,势必要通过提升生产线自动化率及生产效率来提高劳动生 产效率。工艺升级驱动:动力电池技术及工艺一直在不断迭代提升,反过来也要求设备升级, 以匹配新的动力电池生产工艺:2020 年 3 月 29 日,比亚迪宣布正式推出“刀片电池”。2020 年 9 月 23 日,在特斯拉股东大会暨电池日活动的现场,特斯拉发布了无极耳、 硅负极、无钴技术加持的最新 4680 电池。2021 年 3 月 10 日,广汽埃安发布“弹匣电池系统”。还有短期内只是技术概念,还未具备量产条件的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和石墨烯电 池技术,都是工艺上的革新。虽然短期内无法实现,但在可见的未来是具备应用可 能性的,所以随着技术的成熟,也会要求设备根据工艺进行技术升级。基于以上两点,动力电池设备厂商需要不断根据市场最新的生产工艺,进行技术升 级,研发并生产新的设备,以匹配最新的生产工艺,并且不断提升单体设备的生产 效率、整线自动化率,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这就要求动力电池设备厂商要有过硬的 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4.2 注重研发 技术实力铸就公司护城河公司领先的行业竞争力,得益于公司对技术能力的持续提升和对研发的持续投入。 公司 2019 年研发人员数量为 2439 人(目前已增长至 2500 人),占全公司人数的 36.09%,远超行业内其他可比公司。研发费用方面,公司也是持续保持高投入。2015 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 3101.83 万 元,占公司总营收的 5.79%。近几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持续保持高增长,至 2019 年公司研发费用已增长至 53189.43 万元,占公司总营收的 11.36%。近 4 年研发费 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103.5%。公司的研发费投入占公司营收比例在行业可比公司中也处于前列。正是公司在研发 中的大投入,打造了公司的技术护城河,使得公司的技术水平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 位,被市场所认可,目前公司具有授权专利 1150 余项。4.3 公司整线设备研发生产能力铸就其核心竞争力目前先导智能目前已经能提供锂电池生产前、中、后道全工艺设备,并且具备整线 设备研发生产能力。整线设备企业具有三大优势:成本更低:因为整线由一家供应商提供,部分工艺可以在设计之初合并,使得整 线更加精简,设备数量减少,使得整线采购价格更低。交付周期短:因为整线设备可以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调试,提供商为同一 家,不存在接口不兼容问题,故交付周期更短。客户黏性较高:若整线设备为一家设备提供商提供,则后续设备升级会大概率采 用同一家供应商,其原因是厂商对设备更加了解,升级成本更低,兼容性更好。 反而如果要更换供应商,则会带来成本、设备兼容性等问题。所以,能够提供整线设备解决方案,对于一些中大型客户具备很大的吸引力。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盗窃之行

锂电回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全面梳理

(报告出品方/作者:光大证券)1、 着眼于未来:我们为什么要回收锂电?1.1、 电动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退役量庞大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2020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 309.52 万辆,同比 +40.16%,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 212.61 万辆,同比+29.58%,在新冠肺炎疫情 的冲击下逆势增长。我们预计 2021-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有望在 30% 以上,到 2025 年销量将突破 1300 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于 21 世纪初期兴起,自 09 年“十城千辆”工程启动, 2013-14 年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并免征购置税,2015 年 4 月财政部发布《关于 2016-2020 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对新能源汽车购买给 予补助实行普惠制,财政补贴成为推动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主要增长力量。随着新 能源汽车购置补贴逐步退坡,2017 年开始推行的“双积分”政策接力继续推动 新能源产业发展。我们预计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未来 5 年增长率稳定在 30%-40%,到 2025 年有望超过 600 万辆。在电动汽车市场快速增长带动下,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按 照正极材料动力电池可分为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及其他电池。目前看,海外 以三元电池为主,国内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同步发展。全球动力电池年新增装机 量保持稳定增长,我们预计 2025 年装机量可达 623GWh;国内装机量可达 312GWh。其中三元电池装机量达 174.5GWh,磷酸铁锂装机量达 137.4GWh。1.2、 全球电动化趋势下,锂资源约束几何在碳中和背景下,电动车和储能市场将快速增长,根据 BNEF 在 2020 年的预测:(1)2020-2040 年,全球电动乘用车销售量将从约 200 余万辆,增加至约 5500 万辆(约 3300GWh,以 60kWh/辆计算),是 2020 年的 27.5 倍;(2)2020-2050 年,全球储能市场累计装机量将从约 20GWh,增至约 1700GWh, 是 2020 年的 85 倍。如果以电动车 8 年一个更换周期计算累计量,并假设储能装机大部分采用锂电, 对锂电需求量进行测算,2020-2060 年累计将达到 25TWh,若按 1GWh 电池对 应碳酸锂需求约 600 吨,则碳酸锂需求约为 1500 万吨。从世界锂资源的勘探量来看,我们并不需要担心锂资源不够用,但我们依然需要 关注区域上的资源约束。(1)资源量较高的是盐湖中的锂,如果提纯技术能够进步、生产成本能够降低, 问题将能够较好的解决;(2)中国优质的锂资源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较少,考虑我国是锂电中游产业链 以及下游应用市场核心,因此需要考虑资源掣肘;(3)从锂盐产能、成本分布和锂价趋势看,不同资源禀赋、地区政策导致开采 难度和投资、成本不同,未来不同时间、不同区域供需有一定的错配,锂价格大 幅波动也再所难免,若锂价大幅上涨,将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愿景。因此,综合考虑环保因素、锂资源区域约束、锂价格因素,对使用过的锂电池进行回收也是一项必要的工作。1.3、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材料回收市场空间1.3.1、动力电池报废量及梯次利用量空间预测我们对未来三元电池的金属回收市场空间及磷酸铁锂电池的梯次利用与回收市 场空间设计了测算模型,首先作出如下假设:(1)三元电池:1)在循环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容量会逐渐衰减,当衰减至 80%以下时,便达到退 役状态。通常,动力电池的服役年限在 5 年左右。我们假设三元电池与磷酸铁锂 电池的有效寿命均为 5 年。因此,截至目前,第一批动力电池己经到达退役年 限,今后将迎来较为持续且不断扩大的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在此假设下,2014 年装机的三元(磷酸铁锂)电池将在 2019 年全部拆解回收,2015 年装机的三 元(磷酸铁锂)电池将在 2020 年全部拆解回收,以此类推。2)对退役三元电池的处理主要采取拆解回收的方式。拆解回收主要是对正极材 料中的钴、镍、锰、锂等金属材料的回收再利用,而正极材料又分为 NCM333、 NCM523、NCM622、NCM811 等,且不同的技术路线能量密度不同。随着三元 电池行业的发展,高镍、无钴成为主要发展趋势,我们对未来年份正极材料各金 属占比进行假设,并进行测算。(2)磷酸铁锂电池:1)2017 年 9 月 28 日,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等五部门联合公布了《乘用车 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即“双积分”政策,强调 提高新能源车电池能量密度。由于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的劣势,其市场竞争力 一度下滑。补贴政策退坡后,由于钴价的持续走高,无钴电池受到市场青睐,而 高镍三元电池的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 CTP 技术的不断深化及对低成 本电池的需求提升,磷酸铁锂电池重新焕发生机。2)磷酸铁锂退役电池宜采用先梯次利用,后拆解回收的处理顺序。目前,回收 及梯次利用体系尚不健全,锂元素回收也存在经济性问题,但我们相信,随着政 策的支持,以及随着储能市场兴起以及锂资源约束,市场和经济性会逐步好转。 在测算中,我们对梯次利用比例进行了假设,比例从 2019 年的 5%逐步提高到 2030 年的 80%,而对没进入梯次利用体系的磷酸铁锂电池做了相对极端的假设, 即假设其进入了拆解及材料回收体系,否则将污染环境,产生环境成本。3)我们假设提升前的磷酸铁锂正极度电质量为 2.4kg/kWh,提升后变为 2.3kg/kWh,并假设 17-20 年市场逐步从低能量密度铁锂电池过渡为高能量密度 铁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报废前后的能量密度不变。4)储能是磷酸铁锂电池的应用场景之一,但由于其应用周期较长,一般是 15-20 年以上,故暂时不考虑储能市场磷酸铁锂电池的报废。5)对于梯次利用后的磷酸铁锂电池,3 年后再进行拆解回收锂元素。 对于三元电池,我们估算:2019 年预计可回收三元正极 0.13 万吨,随后逐年递 增至 2030 年的 29.25 万吨。根据各类型三元正极测算金属回收量,加总得到三元电池总的各金属回收量:1)NCM333:随着 2014 年安装的 NCM333 三元电池于2019 年开始退役, 2019 到 2022 年 NCM333 回收量逐步增加,2022 年达峰值 1.28 万吨,随后 由于 NCM333 的退出而逐步减少,至 2026 年回收量归零;2)NCM523:2016 年开始进入市场的 NCM523 于 2021 年开始报废回收,随 后回收量于 23-28 年稳定在 4-6 万吨之间,预计 2030 年上涨至 10.78 万吨;3)NCM622:2017 年流入市场的 NCM622 于 2022 年开始报废回收,回收量 小幅上涨,直到 28 年上涨幅度增加,预计 2030 年可回收 6.03 万吨;4)NCM811:2018 年流入市场的 NCM811 于 2023 年开始报废回收,预计 2030 年可增长至 12.44 万吨。预计 2030 年可回收锂 2.09 万吨,镍 11.47 万吨,钴 2.80 万吨,锰 3.23 万吨。对于磷酸铁锂电池,我们预测:1)2030 年,报废铁锂电池将达到 31.33 万吨;2)随着梯次利用逐年上升,预计 2030 年可梯次利用的铁锂电池达 109.93GWh, 共 25.06 万吨;其余 6.27 万吨进行拆解回收,可回收锂元素 0.28 万吨;3)2027 年梯次利用的磷酸铁锂电池将在 2030 年达到报废标准,此时拆解回收 8.604 万吨,可回收锂元素 0.379 万吨。二者总计可以回收锂元素 0.65 万吨。1.3.2、动力电池报废及梯次利用市场空间敏感性预测由于金属价格变动对动力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经济性、市场释放和产值空间有着 巨大影响,我们对未来三元电池的金属回收市场空间及铁锂电池的回收与梯次利 用市场空间设计了价格敏感性分析,并作出如下假设:1)为测算市场空间,我们选取了三个不同时期的金属价格进行敏感性测算,分 为高价、现价(2021/1/22)、低价。其中高价与低价分别采用 2014Q1-2018Q4 的历史高价与历史低价进行评估测算。2)进行敏感性分析时,我们在改变金属市场价格的同时,三元电池正极材料占 比与磷酸铁锂电池梯次回收比例不变。3)我们假设磷酸铁锂电池的每瓦时价格从 2014 年的 2.17 元/Wh 降低至 2025 年的 0.55 元/Wh,其中 21-25 年降低速度逐渐减慢。梯次利用的残值价格分为 高(40%)、中(30%)、低(20%)三档分别进行残值折算。在金属处于高价时,到 2030 年三元电池锂/镍/钴/锰回收市场空间预计 195.82/176.63/186.13/6.40 亿元。在金属处于现价时,2030 年三元电池锂/镍/ 钴/锰回收市场空间预计 103.67/154.24/85.80/5.29 亿元。在金属处于低价时, 2030 年三元电池锂/镍/钴/锰回收市场空间预计 81.68/73.65/54.41/3.00 亿元。 2020-2030 年三元电池累计回收空间在现价情况下将达到 1305 亿元。在高残值下,2030 年铁锂电池梯次利用市场空间预计 241.24 亿元,中残值时预 计 180.93 亿元,低残值时预计 120.62 亿元。中残值情况下,2020-2030 年铁 锂电池梯次利用累计市场空间将达到 680 亿元。在锂金属处于高价时,2030 年磷酸铁锂电池锂元素回收市场空间预计 61.17 亿 元,现价时预计 32.38 亿元,低价时预计 25.52 亿元。2020-2030 年磷酸铁锂电 池锂累计回收市场空间在现价情况下将达到 163 亿元。2、 聚焦产业链:应当如何回收动力电池?2.1、 政策正在完善,标准、价格是核心掣肘2016 年 12 月,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主体责任。生产 者责任延伸制度(EPR)是指将生产者的责任延伸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特别 是产品消费后的回收处理与再生利用阶段,要求生产者在产品全生命周期担责, 把生产和回收串联起来,提升回收利用率。2018 年 7 月,工信部、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 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京津冀地区、山西、上海、江苏、浙江、 安徽、广东等 17 个地区及中国铁塔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 作,并确定各试点地区相应的目标任务,这有助于建立相对集中、跨区联动的回 收体系。随着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动力电池回收体系也将加速完善。动力电池 回收试点工作的开展,标志着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进入大规模实施阶段。2020 年 7 月,工信部发布《2020 年工作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要求推动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试点工作,加快探索推广技 术经济性强、环境友好的回收利用市场化模式,培育一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骨 干企业;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建立梯次利用 产品评价机制;依托“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 平台”,健全法规,督促企业加快履行溯源和回收责任。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的评 价机制及法律法规的完善,标志着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框架正在日趋成熟。虽然顶层设计逐步在完善,但目前动力电池回收受到以下三个问题的掣肘,使政 策开展较为困难:1.电池残值量的测量标准难以估计:动力电池在循环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容量会逐 渐衰减,当衰减至 80%以下时,便达到退役状态。而目前对于动力电池的健康 度 SOH(State-of-health)有很多种定义,包括根据容量衰减定义、根据剩余 放电量定义剩余循环次数定义以及根据内阻定义。因此政策制定者对于动力电池 残值剩余量的标准测定标准存在一定困难。2.金属价格波动影响材料回收经济性:金属价格的波动会最终决定动力电池回收 市场的盈亏,而金属价格又是受资源供给、技术进步、下游市场综合因素所影响, 存在技术周期、产能周期,故金属价格是动力电池回收的市场驱动的决定性要素, 既影响动力电池的商业模式,也影响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有效性。3.梯次利用技术标准:对于磷酸铁锂电池一个重要的回收方式就是梯次利用,梯 次利用方式、安全性等因素困扰着标准制定,标准过高会造成梯次利用市场的萎 缩,标准过低又不利于梯次利用市场长期发展。因此,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反馈,进一步完善政策标准、以 及商业模式。2.2、 动力电池回收渠道与再生利用方法论动力电池的回收过程中有不同的参与主体和回收路径,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动力电 池间存在销售方式、使用形式、所有权归属的不同。目前在我国,动力电池的回 收渠道主要有小型回收公司、专业回收公司、政府回收中心。近年来,为规范动 力电池回收市场,我国相继出台了动力电池拆解回收相关技术标准:参考欧美发达国家的电池回收路径,动力电池生产商往往承担电池回收的主要责 任,而参与主体中的电动汽车生产商和电池租赁公司起到配合动力电池生产商回 收的作用。根据动力电池从消费者回收至动力电池生产商的路径经过的参与主体 差异,理论上可分为三种回收路线。第一种回收路径为废旧动力电池通过电动汽车经销商回收;第二种回收路径为通 过电池租赁公司回收,废旧动力电池经过上述两种回收路径最终流向动力电池生 产商(部分生产商也可以联合形成生产商联盟)进行回收处理;第三种回收路径 最终流向为第三方回收公司回收处理,但是第三方回收公司需要依靠自主建立的 动力电池的回收网点。具体的,根据上述三种回收路线,参考逆向物流理论,可以建立不同的动力电池 回收路径模式。分别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动力电池生产商回收模式(包括经过电动 汽车经销商、电池租赁公司)、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行业联盟回收模式(动力电 池生产商联合形成回收联盟)以及第三方回收模式。对于不同的公司类型,由于 公司现状的区别,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回收路径模式使得利益最大化。2.2.1、磷酸铁锂电池的梯次利用和金属回收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后两大利用途径:梯次利用与拆解回收,这两个途径并不是排 斥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废旧电池梯次利用是指动力电池在达到设计使用寿命时,通过修复、改装或再制 造等方法使其能够在合适的工作位置继续使用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一般是同级或 降级的应用形式。废旧电池的拆解回收则主要指通过化学、物理或生物手段拆解废旧电池并回收其 中的可利用资源。2017 年 2 月,国家出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 管理暂行办法》提到,鼓励电池生产企业与综合利用企业合作,在保证安全可控 前提下,按照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利用原则,对废旧动力蓄电池开展多层次、多用 途的合理利用。废旧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回收后先梯次利用,后拆解回收,将最大化电池的退役后 价值。动力电池的性能会随使用次数的增加而衰减,但当动力电池不能达到电动 汽车的使用标准而退役时,其性能(电池容量)往往只下降到原性能的 80%。 在电池性能仍维持在 80%-20%时,退役的动力电池可以经过相关的检测评价依 次用于低功率电动车、电网储能、家庭储能领域。而当电池性能下降至 20%时, 可以对其进行报废处理。现行条件下,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在技术、市场上仍然存在较大的难度。(1)技术角度看,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遵循的技术标准不同、储能领域对电池 的温度性能要求高,而部分退役的动力电池可能达不到储能电池的使用要求、基 于容量衰减机理分析建立电池寿命预测模型还不完善,造成梯度利用退役动力电 池在评价检测环节出现困难。(2)市场角度看,建立梯次利用逆向物流系统较为复杂,中间涉及的环节较多, 比直接的物理、化学、生物拆解回收复杂、消费者心理上对梯次利用电芯的市场 接受度较低。相较于梯次利用,退役动力电池拆解回收在技术上则相对成熟。废旧的动力电池 处理技术可以分为物理法、生物法及化学法;物理方法包括破碎浮选法和机械研 磨法,但其分离效率极低,有价金属回收一般还需要后续的处理流程;生物法利 用微生物分解代谢,实现金属离子的选择性浸出与回收,但是生物法基本还停留 在实验室研究侧层面,离大规模应用有一定距离。拆解回收的主流方法基本上属于化学法,包括三种处理工艺,火法处理、湿法处 理、电极修复再生。火法处理是一种比较初级的废物处理方法,主要原理是将电 池拆解或破碎后高温焚烧使电池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电极材料和包装材料中的 金属元素转变为稳定的金属氧化物,然后再进行分离回收。湿法处理工艺的相关 研究开展较多,主要原理是利用酸液和碱液将电极材料溶解,然后在液相中实现 各元素的分离和提纯。电极修复再生工艺是近些年兴起的处理工艺,将废旧锂离 子电池中的电极材料拆解分离,使用电化学或物理化学等方法处理,恢复其受损 的结构、电化学性能,使得材料可以再次用于使用场合或作为制备新的电极材料 的前驱体。2.2.2、三元电池正极材料回收与再生目前,三元正极材料回收与再生的技术路线主要分以下两种形式:物理修复再生,对只是失去活性锂元素的三元正极材料,直接添加锂元素并通过 高温烧结进行修复再生;对于严重容量衰减、表面晶体结构发生改变的正极材料, 进行水热处理和短暂的高温烧结再生;冶金法回收,主要有火法、湿法、生物浸出法三种方式。其中火法耗能高,会产 生有价成分损失,且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生物浸出法处理效果差,周期较长,且 菌群培养困难;相比之下,湿法具有效率高、运行可靠、能耗低、不产生有毒有 害气体等优点,因此应用更普遍。2.3、 他山之石,海外动力电池回收模式2.3.1、美国:健全的电池回收法律与回收知识普及美国废旧电池的回收法律健全,其相关法律的体系涉及联邦、州和地方各级。三 个层次的法律互相补充、互相规范,从而使得美国的电池回收法律体系完善、全 面、具体。在联邦政府层级,政府通过颁发许可证用于监管电池制造商和废电池回收公司。在州层级,大多数州已经采纳了由美国国际电池理事会(BCI)提出的电池回收法 规,通过参与废旧电池回收的价格机制来指导零售商和消费者。例如,《纽约州 可充电电池法》和《加州可充电电池回收法案》要求可充电电池零售商回收消费 者的一次性可充电电池而不收取任何费用。在地方层级,美国大多数城市已经制定了电力电池回收法规,以减轻废旧电池的 环境危害。美国国际电池理事会颁布了《电池产品管理法》,该法案创建了一个 电池回收押金制度来鼓励消费者收集和交还用过的电池。美国废旧电池的回收知识普及机构众多,国民回收意识普遍较强。以美国国家国 际电池理事会为例(BCI)为例,作为一个权威的电池回收第三方组织,该组织 不仅统筹各州的电池回收,并且具体细化到了电池回收的分类流程、规范等知识 的普及。BCI 在其官网有大量的文件与图片用于指导个人、企业的电池回收,并 且,由于铅酸电池和锂电池的回收处理方式不同,BCI 的流程指导甚至包括了指 导回收电池中个人、企业对于铅酸电池和锂电池的区分。2.3.2、欧盟:生产者责任制度+联盟体系欧盟是最早关注电池回收并采取措施的地区。1991 年推出《含有某些危险物质 的电池与蓄电池指令》,规定了这些电池需要单独回收。欧盟在 3C 电池,铅酸 电池的回收方面起步较早,积累了很多相关经验。2006 年出台废旧电池处理和 回收政策(2006/66/EC),形成由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来承担回收主体的配套体 系(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其中德国,生产者责任意识与回收分工明确是源动力,对于动力电池回收的重视,使得德国在电池回收的法律制度、责任分工、技术路 线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责任、义务、法律三者之间的互相融合贯穿,是德国完整的动力电池回收系统的 基础。德国政府根据《废物框架指令》(Directive 2008/98/ EC)、《电池回收指 令》(Directive 2006/66/EC)、《报废汽车指令》(Directive 2000/53/EC)等指令, 颁布了《回收法》、《电池回收法》、《报废汽车回收法》等一系列相关回收法 律。在相关法律框架的约束下,德国的废旧电池回收系统具有明确的分工。产业链中 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回收者都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电池生产商生产或进口电池 需要在政府进行登记,下游经销商需要负责构建电池回收网络,用户同样有义务 将废旧电池交还相应的回收机构。此外,德国在动力回收非常强调“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例如,大众、宝马等 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积极回收废旧电池。其中,宝马致力于通过建立产业闭环实现 动力电池价值链,在这一价值链中,从电池生产的原材料、电池研发、电池生产、 电池装机,至电池回收利用得到有价值的电池生产原材料,形成了闭环,实现动 力电池的价值最大化。同时,BMW 也与优美科、Vattenfall、Bosch、NextEra 等进行合作,致力于探讨退役动力电池在储能系统中的梯次利用。宝马已经成功 地利用宝马 i3 和 MINI E 原型车的废旧动力电池实现了储能电网稳定。其位于宝 马集团莱比锡工厂的能量储存场共储存了 700 节宝马 i3 电池,展示了在汽车电 池使用寿命结束时,可以通过给电池第二次使用寿命(作为可持续能源模式的一 部分)来实现利润。2.3.3、日本:“未雨绸缪”发展下的动力电池回收模式受原材料短缺的影响,日本在废旧电池回收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日本的电池 回收体系构建时间较早,在 1994 年时,日本已经开始推行电池回收计划,并建 立了“电池生产-销售-回收”的回收体系。发展至今,日本已经建立了主要由电 池企业主导构建,以“逆向物流”为思路的回收渠道。该回收渠道由电池生产商 利用零售商家、汽车销售商和加油站等的服务网络,免费从消费者那里回收废旧 电池,再交给专业的电池回收利用公司进行处理。为了规范废旧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日本从基本法、综合法、特别法三个层面出 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且鼓励汽车制造商关注与汽车电池回收技术相关的资源 回收研究。丰田、日产和三菱等汽车制造商都积极投资于电池回收的研究和开发 以响应日本政府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有义务对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处理”理念。同时,日本频繁的自然灾害促使了应急电源的使用,促进了退役动力电池在该领 域上的梯次利用。除了传统的汽车生产企业投身于梯次利用,日本涌现了一批以 “4R Energy”为代表的致力于退役电池梯次利用(特别是在应急电源、储能等 方面)的公司,该类型公司遵从着较好的回收理念,比如 4R 公司提出的“再利 用、再转售、再制造、再循环”的回收理念,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在梯次利用方面,日本 4R 公司在住宅用途上将高容量退役动力电池与太阳能电 池板组合进行能源储藏的技术发展快速,从而给退役电池在住宅停电时作为备用 能源、房屋节能等功能上树立了梯次利用的范本。另外,4R 株式会社对于不同 电池容量的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领域进行划分,其中 10-24KWh、100KWh 是 当前 4R 公司发展的重点。2.3.4、韩国:新能源车快速起量,回收模式发展正当时韩国新能源汽车快速起量,配套的充电桩等产业快速发展,其相应的电池回收也 将在近年迎来加速增长,但是,韩国的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仍不健全,亟待发展。根据韩国的《清洁空气保护条例》,所有购买电动汽车并获得补贴的消费者必须 向地方政府归还电动汽车的电池,但是,对于电动汽车报废电池的回收在韩国仍 然没有具体的规定。因此,在韩国,有必要制定计划,使得电动汽车报废电池回 收的储存区域的规范、运输和回收标准有法律可以依据。有鉴于此,有韩国学者也提出基于 EPR 制度的适用于韩国可行的动力电池回收 体系,在该回收体系中,电池生产者成立生产者责任组织以统筹安排回收动力电 池的相关费用,并且政府通过补助金形式促进消费者将电池转交给政府指定回收 中心,材料企业通过拆解回收获得金属并流转回生产商或进口商,从而形成电池 回收的良好循环。值得注意的是,在韩国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立中,也有中国 公司的身影,例如,格林美在 2019 年 10 月与韩国浦项市政府、ECOPRO,就 新能源汽车电池梯次利用及循环再生项目推进,签署谅解备忘录。2.3.5、海外公司电池回收技术路线相较于国内,国外的技术路线以火法为主。以优美科为例,优美科利用高温冶金 法将动力电池直接高温还原,电池外壳、负极材料、塑料隔膜等部分分别提供还 原剂和能量,最终金属以合金的方式回收,并且在回收过程中对气体进行净化。 高温还原的金属合金将经过酸浸后经萃取得到金属盐,并通过高温还原回收金属 单质。3、 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链全梳理3.1、 国内动力电池回收“素描”: “分羹者”众多由于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潜在价值和其回收的社会必要性与需求,众多类型企业 在动力电池回收的产业布局中都有所行动。这其中,梯次利用对于退役动力电池 可以更好的发挥其余热,一直是相关的企业布局较频繁的领域。经过相关企业前期的尝试以及代表企业(如中国铁塔等)“筚路蓝缕”,国内动 力电池回收商业化正逐渐走向规模化发展。作为退役电池梯次利用领域最大的用 户单位,中国铁塔规划继续扩大梯次利用电池的使用规模,并且停止采购铅酸电 池,以梯次利用锂电池作为替代。同时,参与动力电池回收的企业类型逐渐多元化,这也渐渐成为未来趋势。布局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企业包括了电池生产链上的大部分企业类型,如电池用户单 位、电池生产企业、材料企业、储能企业、设备制造商、车企等。国内主要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共有 12 家,主要技术路线为湿法。其中北京赛德 美以磷酸铁锂修复再生为技术路线,衢州华友、哈尔滨巴特瑞、山东威能生产电 池原材料,其余均为三元材料的生产。以荆门格林美为例,回收得到的动力电池 经放电、拆解、破碎及分选等预处理步骤后,经过硫酸进行浸出,其滤渣进行无 害化处理。滤液经过中和除去 Fe、Al 等杂质离子,再经萃取得到 Mn、Cu、Zn 硫酸盐,再经电沉积得到 Cu 和 Zn。利用化学沉淀分离 Ni 盐 Co 盐,并经过酸 浸,最后氢还原得到金属单质。3.2、 互利共赢:电池产业链间回收业务合作逐渐加强电池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是未来必然趋势,这是动力电池回收过程的复杂性所决 定的。(1)责任角度:无论是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建立还是环保成本内部化的必然 要求,位于消费终端的车企对所销售的电动车有义务开展相关工作,也是最直接 与消费者对接的环节,其优势在渠道,但其劣势在于再利用和材料制造能力。因 此,车企与电池企业的合作是重要趋势。(2)方法角度:低速车、家用储能等是梯次利用重要去向,而三元前躯体、正 极制备则是其材料回收后的重要去向,因此,回收企业与下游应用企业的合作也 是重要趋势。(3)经济性角度:经济性是推动回收利用市场兴起的核心要素,此前电池企业 因资源约束和上游价格问题,通常采用向上游纵向拓展手段,而锂电回收市场发 展起来后,可以起到降本作用,因此材料制造企业、电池企业均有动力进行相关 业务的拓展。目前,我国电池产业链间的合作已在许多龙头企业中有所展现。从开始的动力电 池企业、材料企业、相关再生利用企业合作,越来越多的车企也将随着梯次利用 市场的打开而参与“合作联盟”的模式。3.3、 “降本”与“闭环”为商业模式的源动力根据国内现有的商业模式主导企业性质的不同,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催生出 了:动力电池企业回收商业模式、锂电材料企业回收商业模式、梯次利用商业模 式。(1)动力电池企业回收商业模式以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为主导,卡位“回收处 理”,提高原料的上游议价能力,降低电池生产成本,成为该类商业模式的源动 力。国内代表性的企业有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另一方面,从生产责 任延伸制度的要求看,动力电池生产商往往肩负着动力电池回收的责任。目前, 随着动力电池市场潜力的进一步扩大,各大动力电池企业纷纷以建立战略联盟、 参股等形式与材料企业、第三方回收机构合作,布局电池回收业务。例如,宁德时代巧妙绕过布局原材料开采行业,通过布局回收业务,一定程度上 提升了自身电池的降本空间。宁德时代在 2013 和 2015 年分别增持邦普循环,持有邦普 69.02%的股份,之 后于 2019 年 9 月,又与邦普循环合资 36 亿元设立了宁波邦普时代新能源有限 公司,标志着宁德时代在上游正极材料方面的布局进一步扩大。宁德时代控股子公司邦普循环早在 2008 年就创造性地提出“上下游”回收结合 的概念,在政府引导下首创了中国废旧电池回收体系。目前,邦普已在全国范围 内设置 15 个回收网点,这些网点直接对接车企销售售后服务网络,从而可以部 分解决车企回收网点的短板。在资源回收技术上,邦普对废锂电池进行破碎、热 解、粉碎及反复筛分磁选等全自动化预处理后得到含镍、钴的精料,然后经过一 系列化学除杂等工艺生成特定形状的三元材料前驱体(镍氢锰氢氧化物)。三元 前驱体和碳酸锂作为反应物,在氧气氛围中按照设定的温度程序进行烧结,即得 到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2)锂电材料企业回收商业模式以锂电材料企业为主导,通过回收废弃电池中 的关键金属资源,从而形成产业闭环与降本空间,成为该类商业模式发展的源动 力。其中,三元前驱体企业纷纷布局锂电回收领域,光华科技、格林美、湖南邦 普、华友钴业、赣州豪鹏(厦门钨业控股)入选第一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 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另外,中伟股份、赣锋锂业、广东佳纳、金驰能 源等也具备了锂电回收的能力。1)华友钴业在加码上游资源布局、购买矿产资源的同时,布局其下游的回收产 业,可以潜在地拓宽其在钴资源领域原料供应的渠道,保证资源供应稳定与成本 稳定。“华友钴业”拥有全资子公司——“浙江华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华友循环在 2018 年被浙江省经信委举荐为省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牵头 单位,主要任务为回收拆解网点建设、环保拆解线研发等。华友循环 2018 年投 产的再生利用专用生产线,已实现年处理退役动力蓄电池 64680 吨,每年可综合回收钴 5783 吨(金属量)、镍 9432 吨(金属量)、锂 2050 吨(金属量) 以及锰、铜箔、铝箔等有价元素。2)格林美公司通过整合资源、加强产业间合作,积累了动力电池再生产业上的 技术优势、规模优势。格林美按照“电池回收—原料再造—材料再造—电池包再造—新能源汽车服务” 的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开展业务布局。公司联合北汽、比亚迪、三星等国内 外知名企业,开启汽车厂牵头、电池厂参与、回收企业承办的社会责任大循环体 系,实现全生命周期价值链模式的落地实施。同时,公司先后与 160 多家车企、 电池企业签订了车用电池回收处理协议。(3)梯次利用商业模式的代表企业为中国铁塔。作为第三方企业,其主业并非 电池以及电池回收业务,但是其主营业务类型与动力电池回收的梯次利用有比较 好的契合点,例如,中国铁塔既是退役电池的消费者,也是退役电池的回收者, 根据中国铁塔经验,总结出了三种梯次利用锂电池的方式,分别为重新组装、直 接组合电池模组与整包使用。中国铁塔的商业回收模式关键在于与车企、动力电池企业合作,从而共建共享回 收网络。目前,中国铁塔与一汽、东风、江淮、比亚迪、蔚来等众多新能源车企 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些合作协议主要服务于新能源汽车退役电池的回收利 用。同时,中国铁塔也积极与动力电池企业进行战略合作,2018 年 1 月,中国 铁塔与国轩高科签订动力电池梯级再生利用战略合作协议,国轩高科与中国铁塔 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协力推动梯级动力电池在通讯基站领域的应用。中国铁塔以退役动力电池作为基站用储能电池的梯次利用潜力巨大,市场广阔。 中国铁塔公司早在 2015 年便陆续在 12 个省市 3 000 多个基站开展梯次利用电 池替换铅酸电池试验,充分验证了梯次利用安全性和技术经济性可行。2018 年, 中国铁塔公司已停止采购铅酸电池,而是从深圳比亚迪等 20 个企业采购退役动 力电池。截至 2018 年,中国铁塔在全国约 12 万个基站中使用梯次回收电池共 计约 1.5GWh,替代铅酸电池约 4.5 万吨,成为全国梯次利用行业的领先企业。随着 5G 时代来临,中国铁塔的 5G 基站建设将在未来几年内迎来快速增长,若 梯次利用电池应用于 5G 基站,则铁塔对于梯次利用电池的需求将进一步攀升。 我们以每个基站使用 12.5kWh 梯次利用电池为基础,综合 5G 频谱及相应覆盖 增强方案,预计未来十年国内 5G 宏基站约为现有 4G 基站数量的 1-1.2 倍(截 至 2019 年,国内现有 4G 基站 445 万个),合计约 500-600 万,对应梯次利用 电池的总需求将达到 62.5GWh-75GWh,基本可以被未来的退役梯次利用电池有效消化。3.4、 构建降本模型: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降本逻辑3.4.1、拆解回收降本测算:锂电材料企业的降本逻辑废旧动力电池资源的拆解回收能够缓解资源紧张,从而减少相关资源的开采以及 对市场材料的依赖。同时,材料企业还能通过回收利用的金属直接销售带来一定 的经济效益。为此,我们构建经济性评估模型,针对动力电池回收过程中投入成 本和回收材料用于后续动力电池生产产生的成本降低,以相应的数学模型的形式 表达出来,便于定量化分析。按成本分析法建立废旧动力电池的收益模型,收益(E)可以用下式表示: 其中 Esell表示拆解回收的有价金属全部直接出售(这里只考虑镍、钴、锰、锂), CRecycle表示拆解回收得到有价金属过程中所需要考虑的相关成本。根据上表测算:回收 1 吨废弃的三元电池,其成本为 21900 元,而回收 1 吨废 弃的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为 21400 元。我们后续将测算三元电池拆解回收得到 的 Ni、Co、Mn、Li 的循环利用效益。由于磷酸铁锂电池拆解回收每吨回收的产 物为磷酸铁、碳酸锂、铝料,直接拆解回收的经济效益并不大,优先梯次利用, 或处理成本通过行政手段、补贴内部化后,经济性才会出现。确定了拆解回收成本 CRecycle后,我们需要确定 Esell,即拆解回收的有价金属直接 销售的收益。3.4.2、梯次利用之“峰谷套利”降本测算鉴于未来大量的磷酸铁锂电池退役,而单纯的磷酸铁锂电池的拆解回收没有太大 的经济效益。因此,梯次利用将成为退役磷酸铁锂电池最佳的选择。退役的磷酸 铁锂电池的电池容量往往仍在 70%-80%,在某些场合,仍然具有很好的储能效 益。 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使用退役的磷酸铁锂电池为基础的储能电站模型,利用“峰 谷套利”获得收益。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夔谓铉曰

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成长空间广阔(附报告目录)

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成长空间广阔(附报告目录)1、全球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日渐明朗的背景下,中日韩三国在动力电池行业快速发展并已占据全球领先地位。2019年全球锂离子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15.21GWh,同比增长22%,排名前十位企业的市场份额达88.88%,市场集中度高。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力神、亿纬锂能等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在全球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其中宁德时代2019年保持着全球领先的市场地位,市场份额达28.04%。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产业链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全球动力锂离子电池排名前十位企业的市场份额资料来源:普华有策受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补贴政策调整、国内外新冠疫情爆发等因素影响,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及装机量短期内存在一定波动,长期来看将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成长空间广阔。2、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长期来看将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成长空间广阔动力锂离子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动力电池行业近年来整体发展迅速。2017年、2018年、2019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分别为36.26GWh、56.89GWh、62.2GWh,其中2018年装机量较2017年增长56.88%,2019年装机量较2018年增长9.33%。受国内外新冠疫情爆发等因素影响,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2020年1月以来同比呈下滑态势,随着新冠疫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趋于稳定、新能源汽车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逐渐得到恢复并于2020年7月起同比实现正增长。随着国内新冠疫情逐渐得到有效防控、各地企业逐渐复工复产、补贴政策趋于稳定,同时在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不断升级及规模效应不断体现的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车型的性能不断提升,价格不断走低,且在续航里程、智能化、安全性等方面不断突破,性价比的提升使得新能源车型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上述因素使得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逐渐恢复并于2020年7月起同比实现正增长: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2020年7-9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分别为5.02GWh、5.13GWh、6.58GWh,同比分别增长6%、48%、67%。长期来看,随着补贴政策调整趋于平缓,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通过逐步提高技术水准、扩容实现规模效应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行业良性发展,补贴政策调整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影响将得到逐步消除。此外,以新“双积分政策”为主的多项行业政策持续引导汽车生产企业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生产,提高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比例,最终实现提高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容量的目标。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在续航里程、安全性能、智能网联等方面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可度的不断增强,终端需求呈不断扩大趋势,预计我国动力电池市场将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成长空间广阔。3、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在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整体保持增长的背景下,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装机量前十名动力锂离子电池企业的合计市场份额不断上升。2017年、2018年、2019年,我国装机量前十名动力锂离子电池企业合计市场份额分别为73.64%、82.84%、87.97%,其中装机量第一名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9.07%、41.28%、51.79%。报告目录:第1章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概况1.1 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概述1.1.1 动力锂离子电池概念及分类1.1.2 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关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1.1.3 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研究方法与统计标准(1)统计口径(2)行业统计方法1.2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经济环境分析1.2.1 国家宏观经济现状分析1.2.2 国家宏观经济预测分析1.2.3 宏观经济对行业的影响分析1.3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政策环境分析1.3.1 行业监管体系及机构介绍1.3.2 行业相关标准统计1.3.3 行业发展政策1.3.4 行业发展规划1.3.5 行业相关补贴政策1.3.6 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分析1.4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技术环境分析1.5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社会环境分析1.5.1 新能源汽车普及率分析1.5.2 电动自行车普及率分析1.5.3 居民动力汽车使用意识第2章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产品结构及原材料分析2.1 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分析2.1.1 正极材料在锂电池中的作用2.1.2 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品分析(1)锰酸锂(2)磷酸铁锂(3)三元材料2.1.3 正极材料行业发展现状(1)正极材料行业发展概况(2)正极材料行业市场格局分析(3)正极材料产量规模分析(4)正极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分析2.1.4 正极材料典型生产企业(1)A公司(2)B公司(3)C公司(4)D公司(5)E公司2.1.5 正极材料发展趋势分析(1)三元材料高镍化趋势进一步加快(2)磷酸铁锂材料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2.2 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分析2.2.1 负极材料在锂电池中的作用2.2.2 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分类分析(1)碳负极材料(2)非碳负极材料(3)中国负极材料市场分析2.2.3 锂电池负极材料典型生产企业(1)A公司(2)B公司(3)C公司(4)D公司(5)E公司2.2.4 锂电池负极材料未来发展方向2.3 锂电池电解液市场分析2.3.1 电解液在锂电池中的应用2.3.2 全球锂电池电解液市场分析2.3.3 中国锂电池电解液市场分析(1)产量状况(2)市场需求(3)竞争分析2.3.4 锂电池电解液市场价格分析2.3.5 锂电池电解液典型生产企业(1)A公司(2)B公司(3)C公司(4)D公司(5)E公司2.4 锂电池隔膜市场分析2.4.1 隔膜在锂电池中的作用2.4.2 全球锂电池隔膜市场发展现状(1)全球锂电池隔膜产量分析(2)全球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市场需求2.4.3 中国锂电池隔膜市场分析(1)中国锂电池隔膜产量分析(2)中国锂电池隔膜需求分析(3)中国锂电池隔膜市场发展趋势(4)市场竞争分析2.4.4 中国锂电池隔膜典型生产企业(1)A公司(2)B公司(3)C公司(4)D公司(5)E公司2.5 铝塑膜市场分析2.5.1 铝塑膜在锂电池中的作用2.5.2 铝塑膜产品市场规模分析第3章 国际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市场运行分析3.1 国际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发展状况分析3.1.1 国际动力锂离子电池发展概况3.1.2 国际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1)动力锂离子电池出货量(2)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3.1.3 国际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变化3.1.4 国际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格局(1)全球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电池)主要供应商(2)国际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格局分析3.1.5 国际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分析(1)各国高度重视电池生产制造技术(2)日本动力电池技术发展规划(3)韩国动力电池技术发展规划(4)美国动力电池技术发展规划3.2 典型国家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分析3.2.1 美国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分析3.2.2 欧洲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分析3.2.3 日本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分析3.3 国际动力锂离子电池典型企业分析3.3.1 A公司3.3.2 B公司3.3.3 C公司3.4 国际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3.4.1 行业整体市场趋势3.4.2 市场发展趋势3.4.3 技术发展趋势3.4.4 电池成本发展趋势第4章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市场运行分析4.1.2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产量分析4.1.3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需求量分析4.1.4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市场规模(1)中国锂电池市场规模(2)中国锂电池产品结构分析(3)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4.1.5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成本结构分析4.1.6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经营效益分析(1)营收与研发(2)净利润与毛利率4.1.7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区域分布4.2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竞争分析4.2.1 行业现有竞争者分析4.2.2 行业新进入者威胁分析4.2.3 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1)铅酸蓄电池发展分析(2)镍氢电池发展分析(3)镉镍电池发展分析(4)燃料电池发展分析(5)动力锂离子电池替代品威胁分析4.2.4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4.2.5 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4.2.6 竞争情况总结4.3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兼并重组分析4.3.1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兼并重组案例分析(1)万华化学收购卓能材料(2)大众汽车成国轩高科第一大股东4.3.2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兼并重组趋势分析(1)国际车企资本疯狂涌向中国电池(2)材料领域横纵向兼并购趋势进一步突显(3)动力电池与上游供应绑定关系加深第5章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应用领域分析5.1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应用结构分析5.2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锂电池应用分析5.2.1 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现状分析5.2.2 电动汽车锂电池应用市场分析(1)电动汽车电池适用性分析(2)电动汽车锂电池需求分析5.2.3 电动汽车锂电池应用前景分析(1)发展电动汽车是未来趋势(2)国家政策支持电动汽车发展(3)全球电动汽车量产计划带来机遇5.3 电动自行车市场锂电池应用分析5.3.1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现状(1)电动自行车行业生产情况(2)电动自行车行业运行情况5.3.2 电动自行车锂电池需求分析(1)电动自行车电池需求现状(2)电动自行车锂电池需求分析5.3.3 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应用前景分析(1)锂电池电动自行车的价格有望下降(2)锰酸锂材料的用量或会有所提升5.4 电动摩托车市场锂电池应用分析5.4.3 电动摩托车锂电池应用前景分析5.5 动力船舶市场锂电池应用分析5.5.1 中国动力船舶行业发展现状5.5.2 动力船舶锂电池需求分析5.5.3 动力船舶锂电池应用前景分析5.6 无人机市场锂电池应用分析5.6.1 中国无人机行业发展现状5.6.2 中国无人机锂电池需求分析5.6.3 中国无人机锂电池应用前景分析第6章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典型企业分析6.1 动力锂离子电池材料生产企业格局分析6.1.1 正极材料企业格局6.1.2 负极材料企业格局6.1.3 电解液企业格局6.1.4 隔膜企业竞争格局6.2 动力锂离子电池重点生产企业分析6.2.1 A公司(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产品结构分析(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5)企业研发情况分析(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6.2.2 B公司(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产品结构分析(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4)企业产品全球布局分析(5)企业研发实力分析(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6.2.3 C公司(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5)企业研发实力分析(6)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6.2.4 D公司(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4)企业市场布局分析(5)企业技术实力分析(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6.2.5 E公司(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5)企业技术实力分析(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第7章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分析7.1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前景预测7.1.1 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高能量密度成未来发展趋势(2)4.5μm极薄锂电铜箔成主流企业布局重心(3)动力电池企业产能大幅扩张(4)动力电池及高端数码电池成为锂离子电池市场主要增长点7.1.2 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前景预测7.2 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投资现状分析7.2.1 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投资主体分析7.2.2 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投资切入方式分析7.2.3 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投资规模分析(1)动力锂电吸引大量投资,但短期仍供不应求7.3.1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投资方向建议7.3.2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投资方式建议7.3.3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产品布局建议7.3.4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建议

虏其人民

2021年中国电池新能源行业六大预测:潜力与隐忧并存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导语 mybattery新的一年,中国电池新能源行业六大趋势已现端倪: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升温,动力电池迎来新一轮扩产周期,全产业链订单出现新一轮爆发期,矿产资源新一轮争夺战开启,细分市场迎来快速扩容期,电池新能源市场更加热闹。 2021年,电池新能源行业新赛道、新生态、新势力开启,“牛”转乾坤可期。综合国内外、行业内外整体环境和趋势,新的一年,中国电池新能源行业六大趋势已现端倪: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升温,动力电池迎来新一轮扩产周期,全产业链订单出现新一轮爆发期,矿产资源新一轮争夺战开启,细分市场迎来快速扩容期,电池新能源市场更加热闹。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升温:预期180万辆 冲刺200万辆2月19日,企查查发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23.2万家,2020年全年新注册企业7.86万家,同比增长70.8%。另据企查查1月底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1月,我国共有动力电池相关企业1.8万家,2020年全年新注册企业5253家,同比增长66.1%。(以上数据存在一定“水分”,经营范围包含电池、新能源等关键词不代表有技术、有产品、有营业性收入,仅供参考。)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方面,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增速较上年实现了由负转正。今年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高起步,刷新单月销量历史纪录:产销分别完成19.4万辆和1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5.8%和238.5%。在动力电池出货量方面,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294.5GWh,其中,中国市场为158.5GWh。得益于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超预期增长,全球汽车用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26.4%,达到158.2GWh,中国市场汽车用动力电池出货量为84.5GWh。在政策层面,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等多部委发布了多项政策文件,旨在不断完善汽车消费政策,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加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力度。地方政府积极出台并实施各项汽车促消费政策,如优化汽车限购政策,加大公共交通领域置换新能源汽车工作力度,实施新车消费补贴、老旧汽车淘汰补贴、“以旧换新”补贴,完善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政策等。在企业层面,国内多家车企已公布2021年销量目标,对新能源车市场销量预期乐观,且将有更多高品质、长续航电动车型推出。外资、合资品牌也在加速国产电动车型落地。综上预测,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预计将突破180万辆,乐观预计甚至有望冲刺200万辆。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成长期。动力电池迎来新一轮扩产周期:品质提升 价格下行在新能源汽车产销持续升温预期下,动力电池迎来新一轮扩产周期。电池网综合相关机构统计数据以及企业官宣的信息发现,宁德时代目前电池总规划产能超过360GWh,比亚迪目前已投产及规划中的刀片电池产能合计达到75GWh,中航锂电2021年量产、在建及新建产能突破100GWh,韩国LG化学2023年产能规划达260GWh,SKI 2025年产能规划达100GWh,国轩高科计划在2025年产能规模达到100GWh,蜂巢能源2025年总产能规划提升至200GWh……1月16日,宁德时代创始人、董事长曾毓群表示,未来5年,锂产业市场将迎来井喷期,快速进入TWh时代。目前,“2025年全球锂电池行业预计将进入TWh时代”这一观点已广受业内人士的认可。动力电池产能扩张的同时,“品质提升,价格下行”也是大势所趋。在“国产化”与“走出去”步伐双双提速的大背景下,头部企业正引领全行业技术持续升级,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降低电池新能源相关产品制造成本。政策层面也不断释放信号,鼓励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2月1日,科技部高新司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新能源汽车”等18个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可以预见,以降低成本、迎合市场需求为目标的新一轮技术创新升级也将加速到来。全产业链订单出现新一轮爆发期:设备商率先受益 电池材料跟进据电池网此前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电池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公告及公开报道订单已达42个,24家公布订单金额总计约401.27亿元。其中,锂电池领域订单16个,锂电设备订单15个,电池材料领域订单11个。今年元旦以来,特别是春节前后,电池新能源行业相关原材料“涨声一片”,产业链企业不断传出“订单饱和”、“订单暴涨”、“停止接单”、“暂停报价”、“价格连涨”等消息,不少企业春节期间也保持较高开工率:1月初,青岛国际院士港氢雄宣布获3亿元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意向订单;1月25日,大族激光透露,收到宁德时代及其控股子公司中标通知,中标金额累计11.94亿元;1月26日,远东股份宣布签下小牛电动1.5亿支18650三元锂电芯采购订单;2月3日,欣旺达公告,其全资子公司欣旺达电动汽车被选定为东风柳汽磷酸铁锂菱智CM5EV电池包供应商;远东股份也2月2日宣布1月锂电铜箔中标、签约千万元以上合同订单3955万元;2月22日,华自科技公告称,公司中标宁德时代4.99亿锂电设备订单……不难发现,新能源汽车新车型的大量推出,以及头部企业掀起的新一轮产能扩张,也带动全产业链订单出现新一轮爆发期,锂电设备厂商率先受益,部分企业甚至由一家“靠谱”的大客户撑起了大部分营收。此外,电池材料领域也受益明显。钴盐、电池级硫酸镍、三元材料及前驱体、碳酸锂、氢氧化锂、六氟磷酸锂、电解液、磷酸铁锂、铜箔等材料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供应紧张与价格上涨。矿产资源新一轮争夺战开启:需求扩容 价格回升紧随动力电池企业扩产步伐,材料端企业扩产明显,市场有效需求成为有力支撑,矿产资源热度回升。今年以来,钴、锂、铜、镍等有色金属资源股频获机构调研。考虑到新能源汽车等下游需求市场回暖势头较为强劲,钴、锂等资源需求相对利好,但矿产资源供应收紧,钴、锂价格走高趋势较强。赣锋锂业等多家上市公司表示,今年产品订单饱满,预计全年锂盐产品都将处于供应偏紧的状态。受国际供应影响,多家机构也预计,钴、锂、镍、铜等资源短缺在今年是大概率事件。矿产资源新一轮争夺战开启,今年开年,已有多家企业在行动:1月12日,天华超净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天宜锂业与巴西AMG矿业公司签署了锂辉石精矿扩产及5年独家合作协议;1月18日,蜂巢能源与华友钴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升供应链竞争力;1月26日,亿纬锂能发布公告称,公司携控股股东18亿元参与华友钴业定增,开拓上游产业链布局;1月27日,格尔木比亚迪锂电材料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含矿产资源开采等……车企及电池企业在价格方面拥有较强的话语权,其通过战略合作、投资入股等方式提前锁定钴、锂资源,主要是为了保障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以及进一步增强经营话语权。随着车企电动化的加速推进以及动力电池企业大手笔产能扩张,矿产资源新一轮争夺战,将出现更多车企及电池企业的身影。锂电细分市场迎快速扩容期:小动力发力 储能升温EVTank在《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中提到,由于电动两轮车、电动工具、无线吸尘器、便携式储能电源等产品的超预期增长,导致部分小型锂离子电池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尤其是随着包括碳酸锂、铜箔、电解液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部分小型锂离子电池开始主动上调价格,以应对原料价格上涨和产能供不应求的局面。从2020年的数据来看,EVTank统计的中国市场小型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59.8GWh,同比增长28.6%,增速高于中国汽车用动力电池出货量的增速。2020年包括电动二轮车、电动工具和电动吸尘器在内的小动力电池市场增长明显,2021年以及接下来的几年,这一趋势有望得到延续。中高倍率的优质小型锂电池产品仍将得到更多应用市场场景的青睐。此外,该白皮书还提到,2020年全球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出货量为28.5GWh,同比增长35.8%。当下,全球新增储能装机量中锂电池储能占比不断提升,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增电化学储能市场,在全球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出货量中占据半壁江山:2020年,中国包括通信基站储能、家庭储能、电力系统储能在内的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出货量为14.2GWh,同比增长65.1%,远高于全球增速。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2020年10月份在ABEC 2020论坛上表示,储能产业正处于产业化初期,产业链个环节均存在投资机会。吴辉建议重点关注海外储能市场、光伏平价之后的发电侧储能项目、家庭储能市场、新基建带来的5G及数据中心UPS的储能机会以及电动船舶、轨道交通、军事领域的储能机会;重点关注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提供等模式和新型储能技术。电池新能源市场更加热闹:巨头领跑投资 外资重金加持锂电池细分市场迎快速扩容期的同时,电池新能源市场也更加热闹,新一轮投资小高峰也将到来。本轮的投资热潮,预计将呈现以下趋势:巨头领跑投资,外资重金加持。作为技术密集、资本密集投入产业,电池新能源产业一直是吸金“大户”。1月初,企查查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十年新能源汽车品牌投融资事件共897起,披露投融资金额3841.1亿元。从融资事件数和披露的金额来看,2020年新能源汽车品牌融资事件数比去年下降了18.3%,但披露的融资金额同比大涨159.4%,达到1292.1亿元,近十年来首次突破千亿。 今年以来,除了电池新能源各细分领域头部企业以及新势力的大手笔投资扩产、并购入股、融资“补血”以外,资本巨头、互联网巨头也不断重仓新能源赛道:继去年斥资百亿参与宁德时代定增之后,2月18日,高瓴资本斥资2亿美元认购比亚迪的最新一轮港股定增;2月19日,继百度、苹果、华为、鸿海集团之后,小米也被爆将造车。虽然在最新的公告中,小米回应称其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但小米造车的呼声依旧较高。此外,外资在港股和A股市场对新能源车相关个股重金加持,且外资在华电池新能源领域布局也在加速,跨国车企入股国内电池企业的案例不断增多,产业链头部企业股价纷纷创历史新高。结语:新赛道开启更需行稳致远电池新能源行业处于景气向上阶段,新赛道开启,政策正从主导走向引导,产品正从制造走向智造,技术正从困顿走向觉醒,产能正从迟钝走向敏锐,市场正从分散走向共融,产业正从独大走向并进,资本正从狂热走向理性。我们认为,这一轮的爆发有别于上一个十年的市场打基础,这一轮是在全球减碳、碳中和、疫情抑制产业链等大背景下的内外循环、市场基础量增大的结构性增长,矿产资源和市场的争夺战将成为今后市场竞争的常态,得资源者得天下,得市场者得天下,得生态者得天下。可以预见,2021年,电池新能源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与此同时,行业泡沫、应收账款高企、原材料短缺问题、电池回收困局、充电桩等基础设备配套完善、消费者信任危机等问题依然存在,电池新能源行业潜力与隐忧并存,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需行稳致远。新的一年,志同道合、同频共振,新能源之路必将更加值得、更加美好!(作者:于清教,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我的电池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