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行业资讯」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喜获两项大奖萧衍

「行业资讯」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喜获两项大奖

【行业资讯】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喜获两项大奖3月24日获甘肃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4月初获2020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这是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持续坚持改革改制、推进卓越绩效模式、推动创新发展的结果。建科院是我省从事建筑科学研究和科技研发的综合性咨询与技术服务机构。近年来,该院积极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完善党建责任落实,优化企业管理体系,建立了以目标责任制为主体的绩效测量评价模式。营造了企业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干事创业环境,保证了“正能量”在企业的主流地位。五十年风雨历程,建科院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已将建科品牌打造成一面旗帜,一块金字招牌,在工程检测、技术服务、特种施工、科技研发等领域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2019年,该院开展既有办公建筑绿色健康智能化改造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在国家住建部、甘肃省住建厅、兰州市科技局成功立项科研课题11项,开启了建科院在建筑科技研发、绿色节能、健康智慧建筑改造的新篇章。(胡雷宇)

不多辟异

司法部发布第一批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公共法律服务典型案例

近日,司法部发布第一批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公共法律服务典型案例,这是司法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的具体举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等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主动履行职责,对困难群众提供有效的法律援助,为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债务偿还、资金周转等困难提供公证服务,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充分利用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实体、热线平台提供法律咨询等,最大限度地为群众在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方面提供方便快捷、精准高效的法律服务,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次发布的10个案例是从全国范围内遴选的100多个典型案例中精心挑选出的,涉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和仲裁工作五个领域,具体包括农民工法律援助,公证、“互联网+仲裁”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司法鉴定护航打击贩卖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提供核酸检测服务等内容。这些指导性案例生动典型、务实权威,不仅是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者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服务依法防控、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生动实践,也为广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者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公共法律服务案例之一为农民工工伤死亡赔偿提供法律援助【关键词】 农民工 工伤死亡赔偿【案情概况】余某是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某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一名机修工。2020年2月22日,公司通知余某等员工复工复产。余某当日回公司上班,在进行厂房卫生清扫时不慎跌落致伤,于2月24日经医院治疗无效死亡。太湖县经济开发区法律援助工作站得知情况后,了解到余某系农民工,主动通过电话与死者家属余某某取得联系,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人员在做好安抚死者家属工作的同时,宣讲了法律援助相关政策,引导其申请法律援助。2020年2月25日上午,余某某来到太湖县某某镇法律援助工作站申请法律援助,法律援助工作站受理后上报太湖县法律援助中心。太湖县法律援助中心审核认为余某某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当即指派某某镇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孙伟承办此案。法律援助承办人员接受指派后,立即与受援人余某某联系,了解到余某2018年入职公司担任机修工,月工资4000元左右,双方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公司为余某购买了工伤保险。事故发生后,公司认为余某不构成工伤,公司已经垫付医疗费44662.7元,不同意对余某某进行任何赔偿与补偿。随后,承办人员向余某某耐心讲解了《工伤保险条例》等政策法规有关工伤认定的程序、工伤保险待遇等规定,告知获取工伤保险待遇需要的法定程序。鉴于余某某的家庭经济状况,承办人员建议可通过与公司协商或调解的方式,让公司先行垫付丧葬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待遇,并对余某某等人给予补偿。2020年2月25日,承办人员先来到医院,调取了死者余某的病例资料,后到公司向案发在场人员做了调查笔录。承办人员向公司负责人详细讲解了《工伤保险条例》关于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几种情形,表明余某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清扫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希望公司能够先行垫付工伤保险待遇并给予余某某等人相应补偿。公司负责人同意本案按工伤程序处理,但拒绝先行垫付及对余某某进行补偿。2月27日,太湖县劳资纠纷调解委员会就本案再次进行调解,公司方最终同意余某某等人意见,先行垫付丧葬费与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一次性补偿余某某等人13万元,供养亲属抚恤金由工伤保险基金直接支付。2月28日,公司向余某某等人实际支付了补偿金及垫付丧葬费、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案例评析】 本案是一起发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的工伤(工亡)事故。太湖县法律援助中心认真践行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要求,做到真情服务,应援尽援;承办人员积极收集证据,证明本案构成工伤的事实,成功说服公司按工伤程序处理此案,使受援人获得利益最大化,有效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公共法律服务案例之二为农民工讨薪提供法律援助【关键词】 农民工 讨薪【案情概况】2020年2月4日,一起涉及9名农民工讨薪维权案件的庭审正在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南坝法庭进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庭审在法庭门口院坝里进行,开庭人员相隔几米远距离,所有人都佩戴着口罩。2017年8月,绵阳市平武县南坝镇的田某某在青海省祁连县承包了部分机场修建工程中的项目,雇请刘某某等9人在该项目中从事木工,工程于2017年9月29日完工,而田某某一直以工程款尚未结付为由,拒绝支付2.5万余元劳动报酬。2020年春节前夕,9名当事人来到平武县南坝镇法律援助工作站咨询,经工作站对案件初审后,向平武县法律援助中心提交了书面申请。平武县法律援助中心审核后,指派四川龙洲律师事务所律师吕建承办该案件。法律援助承办律师发现本案的难点在于受援人没有结算凭据,也无其他相关证据证明欠款金额,如无法与田某某交涉,可能因证据不足无法得到法院支持。法援律师了解到田某某会回家过年,立即将案件诉至法院,并与法官一起在年前找到田某某,将开庭传票送达到其手中。经协调,田某某因年后要出行而同意放弃举证期,法院定于2020年2月4日开庭审理此案。但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疫情期间人员不得聚集,审理法官联系法援律师商议延期审理。法援律师深知,如错过机会,田某某将难以到庭,没有任何证据的9名农民工权利无法得到有效维护。在法援律师与办案法官积极沟通后,法庭同意按期开庭。为减少人员聚集,法援律师主动联系了9名农民工,告知疫情防控期间的相关政策,9名农民工纷纷表示理解,委托法援律师全权代理。经过法援律师、法官的多方努力,被告田某某终于认可拖欠劳动报酬的事实和金额,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田某某当场支付劳动报酬1.12万元,剩余未支付部分于2020年12月31日前一次性付清。至此,该纠纷得以顺利化解。【案例评析】 疫情无情,法援有爱。本案发生在新冠肺炎暴发期内,办案及庭审也据此作出调整。本案的难点在于,刘某某等9名农民工没有结算凭据,也无其他相关证据证明欠款金额,如无田某某认同,该案可能因原告证据不足得不到法院支持。经过承办律师和法官的多方协调努力,最终达成圆满的解决方案,有效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公共法律服务案例之三公证助力企业融资 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关键词】 企业融资 保障企业复工复产【案情概况】河北省秦皇岛市某公司准备复工复产,急需一笔500万元的贷款用于购买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向银行申请信用贷款,但银行要在贷款合同公证并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后才能发放贷款。河北省秦皇岛第一公证处采用“微信确认+现场签字”的办证模式,通过微信指导企业和银行对合同条款进行了完善。公证员随即与公司的股东一一取得联系,将告知书、核实内容发送至股东个人微信,股东均确认无误。所有的微信审查完成后,2月25日,相关人员按照约定的时间依次错时来到公证处,对通过微信审查完的相关资料进行现场签字确认。公证处当天出具了公证书,银行随即发放了贷款。通过微信 “一对一”审查,既缩短了“面对面”接触时间,又保证了公证质量,高效圆满地完成了此项公证业务,受到了企业与银行的一致好评。【案例评析】本案是公证助力企业融资,缓解复工企业资金压力的案例。目前各地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一些中小微企业急需资金周转,但受疫情影响存在融资难问题,本案公证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指导意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积极探索创新公证服务方式,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公证法律服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公共法律服务案例之四公证协助企业办理贷款展期【关键词】贷款展期 企业复工【案情概况】重庆某民营企业根据当地政府部门安排,企业准备复工复产,但在重庆某银行的一笔1000万元贷款即将到期,急需向银行申请办理贷款展期手续。由于企业财务负责人短期内无法返渝,无法按银行的相关规定现场签订展期协议,向重庆市两江公证处求助。为保障疫情期间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针对金融机构异地客户或因疫情隔离客户不能面签的问题,重庆市两江公证处推出“赋能金融六措施”,开辟专项绿色通道,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及时开发远程核保签约监督系统,搭建图片、语音、视频实时传输通道,适时采用远程核保签约监督公证,为受疫情影响无法办理金融贷款手续的企业和个人,提供“面对面”、高效便捷的公证服务。针对上述民营企业的情况,重庆市两江公证处为企业和银行提供了远程核保签约监督公证服务。办理公证当日,把企业法人及银行工作人员请到了公证处,公证员和技术人员通过公证处的远程核保签约监督系统,连线身在新疆的企业财务负责人及身在成都的担保人,并请到公证处现场的企业法人对财务负责人的身份进行了核验,还通过专业的身份核验软件对财务负责人及担保人的身份进行了核实,在身份验证这关键环节上了“双保险”。同时,告知了当事人相关办理流程和注意事项。随后,财务负责人和担保人在银行客户经理的指导下,完成了所有合同的签订、用印流程。在此过程中,公证处的两名公证人员对全流程进行了现场监督,并采用专业软件对上述过程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形成视频资料,刻录进光盘作为公证档案留档备查,对整个远程核保签约过程办理保全证据公证。最终,该企业顺利完成了所有贷款展期手续。【案例评析】本案是通过远程核保签约监督公证协助企业办理贷款展期的案例。公证机构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为当事人提供高效便捷的公证服务,践行“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的服务理念,有效减少人员聚集,保障金融机构信贷安全,以优质公证法律服务助力企业及时复工复产。公共法律服务案例之五帮助劳动者利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关键词】解除劳动合同 经济补偿【案情概况】2019年5月,张某入职福建省三明市某公司,双方约定三个月试用期转正后,每个月有销售提成及津贴。受到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该公司进行裁员并与张某协商签订了劳动解除合同,双方约定补偿两个月基本工资。随后张某发现公司人事部门对其隐瞒了提成津贴的补偿金,只给公司部分员工发放了此部分补偿金。张某与公司人事部门协商未果,于2020年2月23日拨打三明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向平台咨询如何依法维护权益。在向张某详细了解情况后,三明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咨询人员作了如下解答:一是关于用人单位支付补偿金的法定义务。《劳动合同法》第46条对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具体情形进行了规定,其中第二款为“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第36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本案中张某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向其支付经济补偿。二是关于经济补偿的计算。《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经济补偿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张某自入职到与单位协商解除合同,工作时间为9个月,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其一个月工资的补偿金。三是关于月工资的计算。《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7条规定,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3条规定,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第4条规定,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一)计时工资;(二)计件工资;(三)奖金;(四)津贴和补贴;(五)加班加点工资;(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根据以上法律规定可知,张某所述的提成和津贴,属于工资的范畴,应当计算至补偿金数额内。四是关于维权途径。平台咨询人员建议,张某可依据法律规定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依法支付足额经济补偿。如协商不成,张某可依据本案事实和以上法律规定,依法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张某对平台咨询人员耐心细致的解答表示非常满意,并说会再次和公司人事部门协商,同时留意证据的收集,根据协商结果做进一步打算。【案例评析】2020年初,新冠病毒来势汹汹,肆虐全国,许多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了严重影响,由此也引发了劳动用工等诸多方面的法律问题。如果企业确实经营困难需要裁员,必须符合《劳动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并依法足额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本案企业裁员并进行了一定经济补偿,但漏补偿的行为损害了劳动者的权益。张某经过专业法律咨询,充分了解了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明确了依法维权途径。劳动者如遇到此类问题,可以通过拨打“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寻求专业法律帮助,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公共法律服务案例之六积极提供下沉式法律服务 以“法”助力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关键词】依法防控 社区疫情防控【案情概况】辽宁省辽阳市文圣区广场社区颐美新苑小区是一个居民众多的开放小区,大多为国企辽宁辽阳庆化公司的职工和退休职工。随着2020年2月中旬企业复工复产,居住在小区的职工陆续返岗,人员流动增加,一些居民放松了警惕,出现了对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不能充分理解、个别人不听从社区劝导的情形,对疫情防控不利,增加了病毒输入风险。从2月15日开始,辽阳市司法局根据《辽宁省司法厅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人员下沉到驻地小区,主动提供法律服务,以“法”助力疫情防控。一是向返岗工人讲解防疫法律规定,帮助社区加强防控管理。在社区疫情检查站,法律服务人员逐一向返岗工人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疫情防控法律规定,指出辽宁省已经依法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现在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听从防控指挥部命令努力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同时也是热爱国家和关爱他人的体现。通过解释,使社区居民充分理解社区防控是在执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不是将社区的想法强加到居民身上,作为社区居民要配合社区防疫管理,进行车辆登记、人员登记,凭证出入。返岗工人充分理解了防疫的重要性、必要性,更加积极主动配合社区疫情防控检查工作。二是向社区超市经营者讲解法律规定,确保居民购物环境安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人员深入社区超市,向经营者宣传,服从《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令》《全省城乡社区(村)疫情严查严控措施30条》《辽阳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令》是其应尽的法定义务,要按照规定进行消毒、佩戴口罩,确保居民购物环境安全,努力为社区居民购买生活用品提供方便。三是向一线送货司机进行防疫法律宣传,确保居民基本生活物资安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人员在社区疫情检查站向超市送货车司机发放《新型肺炎防控法律知识手册》,向其讲解手册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规定,让供应居民基本生活物资的工作者能够认识到疫情防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引导其积极配合防疫检查,确保居民基本生活物资安全。【案例评析】本案中公共法律服务以“法”助力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法律服务人员主动下沉社区,积极发挥专业特长,向社区重点群体讲解疫情防控法律规定,提高了居民依法防控的自觉性、主动性,为社区依法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法律基础。“社会治理,法治先行”,公共法律服务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及时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治的力量,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共法律服务案例之七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积极护航打击贩卖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关键词】生态环境损害 野生动物保护 司法鉴定【案情概况】2020年2月22日,河南省信阳市森林公安局查获正在贩卖交易的疑似野生动物娃娃鱼9只,为查明案情,委托宁夏绿森源司法鉴定中心对其种属、保护级别进行司法鉴定。鉴于案情紧迫,信阳市森林公安局要求尽快为其出具司法鉴定意见,以便公安部门对犯罪嫌疑人林某采取强制措施。时值疫情防控关键时刻,接到正式委托后,宁夏绿森源司法鉴定中心采用线上受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迅速安排部署专家开展鉴定工作,在当晚便为信阳市森林公安局正式出具了司法鉴定意见。经鉴定,9只野生动物均为大鲵(别称娃娃鱼),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宁夏绿森源司法鉴定中心快捷、高效、精准的鉴定得到了信阳市森林公安局的好评,为疫情期间公安机关准确高效打击贩卖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有力保障。【案件评析】本案是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积极护航助力森林公安部门依法打击贩卖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案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打击贩卖野生动物备受社会关注,成为疫情防控的初始源头,而司法鉴定是公安机关打击贩卖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的关键环节。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违反野生动物保护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在现行法律规定基础上加重处罚”。司法部印发《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指引》中明确提出要积极配合司法机关和执法部门,组织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开展野生动植物及制品等有关鉴定,全力支持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野生动物保护司法鉴定将会为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有效防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重要的作用。公共法律服务案例之八四川基因格司法鉴定中心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提供核酸检测服务【关键词】科学防控 助力政府部门 企业复工复产【案情概况】疫情发生后,四川基因格司法鉴定中心组成专家团队迅速建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专项工作组,从1月27日开始积极投入到新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项目筹备工作中。鉴定中心果断引进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和高通量数字PCR仪,满足后期面临的大批量样本的快速检测需求。鉴定人蒋晓琼对技术人员进行疫情期间安全防控工作培训和新冠核酸RT-RCR检验各环节技能培训,并主导完成了以RT-RCR技术为依托的新冠病毒检测全流程检测服务体系建设,规范了冠状病毒样本采集-运输-检测-报告全流程的管理。2月10日,亓宇博士组织召开新冠筛查项目实施启动会,充分发挥法医物证鉴定实验室和医学检验实验室的专业优势,以新冠病毒筛查工作为重点,确保应检尽检,切实做好核酸筛查采样和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至此,以司法鉴定人为核心的病毒核酸检测项目组开始为成都市及周边一线防疫人员提供免费筛查检测,并为关系民生需求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核酸检测筛查服务。检测团队实行24小时全天候检测模式,在取到样本的第一时间就开始检测,力争24小时内向受检者出具检测报告。机构鉴定人员先后为战斗在防疫一线的成都市各区的公安部门防暴大队警务人员、成都市全域内看守所值勤民警及羁押犯罪嫌疑人、基层社区防疫工作的公务人员等提供持续的上门采集样本和核酸检测服务,保障了防疫一线工作人员的防控安全。同时为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施工人员、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一线工作人员、中石化西南测井及井下作业分公司复工人员、统一食品有限公司、九佳食品有限公司、成都银行网点营业人员等服务民生和重大工程的企事业复工复产人员提供核酸检测服务,助力企事业顺利复工、安全生产。同时还为省监狱、戒毒系统值班干警上门提供了核酸检测服务。截止到目前,四川基因格司法鉴定中心服务团队已经为18家政府部门、67家企事业单位12500余人,开展了筛查检测服务,减免费用 166 万元。【案例评析】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是一场非常战役,新冠病毒威胁着每个人的健康,在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疫情就是考验,防控就是责任。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和担当使命的司法鉴定机构,迅速调整法律服务方式,组织鉴定中心专家和技术人员快速搭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平台,开通 7x24 小时专项服务热线,对疫情防控引发的司法鉴定服务需求,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助力企业破解复工复产遇到的困难。公共法律服务案例之九广州“互联网+仲裁”实现战疫情、稳经济两手抓两不误【关键词】网上立案 远程庭审 速调速裁【案情概况】受疫情及有关防控措施影响,部分仲裁案件当事人、代理人乃至仲裁员无法如常进行仲裁活动,广州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广仲”)充分发挥互联网仲裁领先优势,大力推动仲裁程序线上线下相结合,既实现了人员不流动、不接触,又最大程度满足了当事人尤其是中小企业希望快速解决商事争议的期待。一是迅速研判并出台“八项工作措施”。春节期间,广仲就开始着手研判疫情及有关防控措施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迅速确定了发挥在互联网仲裁领域率先探索、技术领先的优势,全面通过科技手段保障仲裁程序顺利进行的工作方向。同时,认真开展摸查调研,及早联系相关商会、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和律师事务所,及早了解各方当事人对疫情期间仲裁服务的实际需求和工作建议。在此基础上,按照强化防控措施和保持经济平稳两方面要求,广仲在2月7日制定发布了“八项工作措施”,一揽子涵盖了网上立案、远程庭审、人员防控措施、法律适用指引等各大方面,在疫情期间打出了一系列实在、有效的组合拳。二是突出运用信息技术跨越时空阻隔。第一时间在微信公众号、网站主页上发布公告,大力提倡和鼓励当事人选择网上立案、网上缴费。2020年2月3日至28日,共收到网络立案587件,邮寄立案474件,使用非接触方式立案的数量较过往平均增长47%。第一时间联系当事人、仲裁员,需要如期开庭的案件,鼓励通过远程庭审进行,一案两地、一案三地、一案多地等各种场景均可适应。2月5日,在春节假期结束后的第三天,广仲通过远程庭审如期开庭审理一宗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广仲仲裁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叶昌富教授,身在湖北荆州老家无法回广州,坚持通过远程庭审照常处理案件,截至2月28日已主持7宗案件的庭审,学习强国平台、法制日报、南方网等均作报道。三是突出做好调解工作服务中小微企业。积极回应当事人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关切,围绕疫情相关热点法律问题,邀请各领域法律实务专家撰写系列文章给出权威解答,稳定企业预期和市场信心,为速调速裁奠定坚实基础,截至2月28日已发布8篇。起草涉疫情纠纷裁决指引,支持仲裁庭正确适用不可抗力、仲裁时效、情势变更等法律规定,审慎处理因疫情及有关防控措施引发的合同纠纷。尤其鼓励仲裁庭加大调解力度,引导当事人秉着互谅互让、共渡难关的精神,公平合理分配权利义务,尽快达成调解,尽快把商事争议处理完毕,加速资金回笼,及早投入新的生产经营周期。2月3日至28日,相继通过调解、撤回方式结案121宗,争议金额合计超过1.5亿元。【案例评析】本案是民商事仲裁机构在疫情期间创新工作开展方式、想方设法为当事人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典型案例。受疫情及有关防控措施影响,一方面,不少仲裁案件当事人甚至是仲裁员无法如常参与仲裁活动,另一方面,又有大量企业希望有关商事争议能够尽快处理结束、希望能够通过仲裁等法律服务尽可能减少带来的损失,以便尽快投入新的生产经营周期。广仲通过发挥“互联网+仲裁”领先优势,不搞“一刀切”,在提升仲裁服务质效上找准发力点,较好实现了二者的兼顾,切实做到了战疫情、稳经济两手抓两不误,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公共法律服务案例之十利用最新技术手段实现四省五地当事人“无接触”庭审【关键词】仲裁信息化技术 人脸识别“无接触”庭审【案情概况】某民营企业与某知名建工国企于2019年1月签订有建设工程材料买卖合同。双方当事人因材料款给付问题产生纠纷,涉案金额为人民币500万元;案件于2019年11月提交由上海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并原定于2020年2月5日开庭。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得包括仲裁庭、双方当事人在内的所有人都被隔离在异地,无法按照计划前往上海,线下开庭被迫取消。作为中小民营企业的仲裁申请人,尽快拿到裁决文书并实现资金回笼是其复工复产的关键;而作为建工企业的被申请人,其也盼望着能够通过仲裁程序定分止争,让双方回到应有的合作轨道。在了解到双方的切实需求后,上海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上仲”)秘书处主动与仲裁庭对接,针对案件的特点进行排摸与整理,并决心通过仲裁信息化技术,尽快解决当事人的燃眉之急。考虑到本案庭审参与人众多,合议庭三名仲裁员加之当事双方的多名代理人分别位于上海、黑龙江、四川、江苏、浙江等四省五地;而且,有人因被隔离,身边既无电脑又无案卷,如何既解决在线庭审的便利性,又实现仲裁制度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则成为重点考量的对象。对此,上仲汇同仲裁业务部门与技术人员,采取了以下应对方案: 一是安排专人与仲裁庭、双方当事人进行“一对一紧贴式”全流程仲裁程序服务与技术保障。通过《网络庭审须知》和《网络庭审技术操作指引》,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将网络庭审的要点与流程、其与现场庭审的区别,以及如何触屏式举证、质证等要素予以明确,最大程度提升网络仲裁的合规性和便捷性。二是基于微信覆盖面广、适用频率较高的特点,设计出了“上海仲裁委员会微仲裁”的小程序;双方当事人只要搜索并进入“上海仲裁委员会微仲裁”,即可快速实现注册登录。三是运用最新的人脸识别技术,在微信注册中添加了人脸识别模块。只有通过人脸识别的当事人并提交相应身份证明文件,才可以继续参与仲裁程序,有效地确保了仲裁程序安全、保密的基本要求。四是针对不同参与人所持有设备的不同类型,就网络庭审程序进行了“电脑端+手机端无缝衔接”的针对性设计。即便没有电脑,参与人只需一台手机即可直接参与到至多18人共同在线的网络庭审。所有案卷材料电子化处理,参与人只需点击屏幕,即可显示相应证据,实现在线的举证与质证。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三位仲裁员和双方当事人的代理人分别在各自家中或者办公室参与并顺利完成了整个庭审,三位仲裁员还进行了线上评议。该案件的“无接触”式庭审,切实解决了因疫情原因导致现场开庭无法进行的问题,维护了中小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合法权益,对企业的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持。【案例评析】本案是仲裁机构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务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意见的切实举措。如何在法律和仲裁规则的框架下,为企业当事人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保障,尽快协助其复工复产,是仲裁机构的使命所在。上仲通过主动对接、多方协调的方式,依托仲裁信息化手段完成了跨多地域的网络仲裁庭审,解决了因疫情导致的庭审难、见面难、评议难,体现了仲裁作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高效、便捷与公正的特点,也进一步展现出上海仲裁机构为积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亚太仲裁中心所作出的务实努力与锐意创新。(本文来源:司法部政府网)

第一次

辽宁人注意!一大批好企业招人!就在明天!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稳就业和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做好促进高校毕业生留辽回辽来辽就业创业和“百校千企”人才对接计划等相关工作,结合疫情防控有关要求,省国资委、省妇联、省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联合举办2020年度秋季辽宁国有企业走进校园人才招聘活动。时间:2020年9月21日9:00—12:00地点:沈阳工业大学体育馆(辽宁省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沈辽西路111号)参与对象:本钢集团有限公司等70余家省(中)直、市属国有企业以下国企都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岗位:本钢集团有限公司辽宁大唐国际阜新煤制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抚顺煤矿电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抚顺市立城排水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葫芦岛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葫芦岛市自来水公司辽宁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旅游集团华之达人力资源公司沈阳绿色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市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大连机械设备成套有限公司辽宁省粮食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省分行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中国华录·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鞍山市公共服务集团抚顺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抚顺市供水(集团)有限公司抚顺市粮食集团有限公司葫芦岛市城建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葫芦岛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葫芦岛市后勤集团有限公司葫芦岛市巨浪保安服务有限公司葫芦岛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葫芦岛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锦西化工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沈阳惠天热电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沈阳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北方联合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抚顺矿业中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阜新市生态环境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辽宁北方环境保护有限公司辽宁省高速公路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辽宁省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沈阳焦煤鸡西盛隆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沈阳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沈阳三鑫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市市政工程修建集团有限公司沈阳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鞍山市规划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阜新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锦西化工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辽宁省环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玖伍苑文化有限公司沈阳粮油集团有限公司鞍山盛盟煤气化有限公司鞍山市供热有限责任公司鞍山市规划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鞍山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鞍山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阜新环发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阜新市农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阜新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北方环境保护有限公司辽宁北方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辽宁辽阳铁西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辽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柴河水库管理局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辽宁省辽勤集团有限公司辽宁省闹德海水库管理局有限责任公司辽渔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沈阳粮油集团有限公司铁法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有色集团抚顺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中天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来源:辽宁日报、沈阳晚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通天塔

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喜获两项大奖

新甘肃客户端兰州4月12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沈丽莉)记者今天从甘肃建投获悉,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简称建科院)连日来喜事连连:3月24日获甘肃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4月初获2020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这是该院持续坚持改革改制、推进卓越绩效模式、推动创新发展的结果。建科院是甘肃省最大的从事建筑科学研究和科技研发的综合技术服务机构。(甘肃建投供图)建科院是甘肃省从事建筑科学研究和科技研发的综合性咨询与技术服务机构。近年来,该院积极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完善党建责任落实,优化企业管理体系,建立了以目标责任制为主体的绩效测量评价模式。营造了企业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干事创业环境,保证了“正能量”在企业的主流地位。 五十年风雨历程,建科院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已将建科品牌打造成一面旗帜,一块金字招牌,在工程检测、技术服务、特种施工、科技研发等领域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先后完成了兰石环球港基坑支护、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甘肃省分行结构加固、西北书城升级改造、西北永新产业园区边坡治理、永靖县东山片区矿山环境治理等重点工程项目。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和“全国地基基础百强企业”称号,使建科品牌熠熠生辉。2019年,该院开展既有办公建筑绿色健康智能化改造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在国家住建部、甘肃省住建厅、兰州市科技局成功立项科研课题11项,开启了建科院在建筑科技研发、绿色节能、健康智慧建筑改造的新篇章。

祖罗

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相继斩获两项大奖

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相继斩获两项大奖荣获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三等奖的兰州市建研大厦绿色智慧科研综合类改造工程。赵孟超顾轩之 赵欣2021年3月,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荣获第七届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同年4月,“兰州市建研大厦绿色智慧科研综合类改造工程”又荣获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三等奖。相继斩获两项殊荣,标志着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科院公司)在科技领域和质量领域两方面都已取得长足的突破和进步。建科院公司也是此次唯一获得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的建筑技术科研服务企业,充分代表了行业和市场对其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的认可。凭借过硬的实力,建科院公司打造出了2020年我省唯一荣获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既有建筑改造项目。在此之前,该项目还先后获得了“首届智能建造技术创新大赛运维组三等奖”“第五届‘科创杯’中国BIM技术交流大赛专项组三等奖”“甘肃省第二届BIM技术应用大赛专项组二等奖”等荣誉。建研大厦的成功改造,更为我省乃至西北地区大量的既有办公建筑改造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成熟方案。践行绿色理念 铺就发展底色近年来,绿色发展理念逐渐进入到大众的生活中。坚持绿色发展,让老百姓生活在宜居的环境当中,则是新时代建设科技工作者的追求。“十三五”伊始,建科院公司就高起点助推绿色建筑与健康建筑的发展,将绿色建筑综合技术与评价研究、超低能耗建筑研究、室内环境提升、既有建筑综合改造作为重点技术发展方向列入五年发展规划,以标准体系建设、知识产权开发、科研课题研发为载体,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荣誉的背后,少不了建科院公司人的努力和付出。建研大厦改造项目是我省首幢“绿色建筑设计三星级+健康建筑设计二星级”既有办公建筑。2018年,建科院公司为扩大发展规模、改善办公环境,在兰州市北滨河路购置了一幢2015年竣工,闲置已久的12层办公楼,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为打造绿色、健康、智能的现代化办公楼,建科院公司综合运用了20多项绿色建筑新技术,搭建了IBMS建筑信息化综合运维平台,实现了对办公楼能源管理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光伏发电系统、除尘净化新风系统、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电梯及门禁一卡通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报警系统等系统综合管理,有效改善了员工的办公环境,提高了建筑的运营管理水平和节能效果,实现了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缜密部署、全员联动,建科院公司搭建起了环环相扣的全流程管控体系,保证项目绿色改造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管理都能在严密监控之下,最终使得建研大厦改造项目顺利完成。——前期规划与设计。建研大厦改造工程项目正式确定后,建科院公司随即成立改造项目组,召开规划设计研讨会,确定了改造目标,对应用的主要技术进行专项论证,最终形成项目改造方案和全套的施工图纸。——施工与落地。自然与和谐是贯穿改造始终的主题,“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环境友好”是改造中遵循的三种生态理念。在最大化利用的前提下,项目组结合兰州气候特征,在改造方案中引入了许多新技术、新材料和工艺系统,有“汲日月之精华”的导光管采光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有“采天地之气”的新风净化与除尘系统,也有作为建筑中枢神经的IBMS系统、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和环境监测系统。——运营与管理。建研大厦项目以绿色运营为实施目标,构建新型物业管理架构,应用绿色物业管理项目。深挖机制潜力 夯实质量底色每个优秀企业都有独特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此次获得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足以说明建科院公司在技术创新、管理水平都具有不寻常之处。作为科研型技术服务企业,建科院公司的工作效率和转化率与业主的工程质量息息相关。多年来,建科院公司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价值导向,践行“市场化、合约化、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管理理念,在质量控制、提升的道路上不断追求一流标准,致力于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建科院公司持续推进企业管理机制创新,着力打造高科技、高素质、高质量、高效益的优势企业。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渗透在各个过程中的质量教育,形成了建科院公司上下重视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在过程管理上严格把关,在责任上压严扛实。近年来,建科院公司积极落实党建责任,两级党组织严格执行“一岗双责”,细化落实“两个责任”,使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更加稳固。通过推广目标责任制等多种方法,建科院公司从粗放型管理向制度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模式推进,先后导入财务、质量、科研、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先进管理模块,完善管理流程、健全各项制度,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证。在这样严格的质量把控体系和责任落实体系下,建科院公司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4年至2017年连续获得“甘肃省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单位”;2017年获得“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单位”;2019年荣膺全国“用户满意标杆企业”,成为西北地区唯一一家获得全国市场质量信用AAA级(用户满意)的企业;2020年荣获“全国市场质量信用等级(用户满意)企业”和年度“建筑业AAA级信用企业”称号;2021年荣获甘肃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锚定前沿科技 擦亮创新底色作为科技研发服务型企业,科技创新是引领建科院公司发展的第一动力。近五年,建科院公司确定了绿色建筑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建筑业BIM技术、建筑物抗震与减隔震加固改造技术、岩土地基技术、建筑结构检测与健康监测技术、建筑新材料与钢结构产业化等七大重点发展方向,开展质量创新和技术创新,突出科研对生产的指导性、服务性,努力解决疑难技术问题,提升了科技研发在质量管理中的贡献率,为实施质量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可以看出,建科院公司前进的每一步,都有其理论基础、用户需求、实践积累和数据支撑,并成为扎扎实实、科学严谨、推广性强的规范和技术体系。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让建科院公司拥有了一支研究型的科技团队。建科院公司以科技团队建设为抓手,对科技资源进行整合,成立了专家(教授)工作室,聘请省内、国内知名专家、教授担任科研技术顾问,为科技团队“坐诊把脉”,实现了老、中、青三代人才的合理搭配。组建了12个专业科技团队,依托重点项目,特别是高、大、难的项目开展科技攻关,提炼能落地、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成果,形成了“科研促进生产,生产带动科研”的良性循环体系。目前,建科院公司拥有2个国家级技术平台、2个省级技术平台、2个市级技术平台;2016年,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科技创新型企业;2018年至2020年,我省以建科院公司为依托,先后成立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物鉴定与加固专业委员会甘肃专家委员会”和“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城市更新与既有建筑改造专业委员会”,进一步提升了建科院公司在建设行业的影响力和关注度。增强科技实力 描绘未来底色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持续循环发展,是因为源源不断的人才输入和交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建科院公司全方位开展与省内高校院所、企业的深层次合作。先后与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中国移动等高校和央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联合几十家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开展了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产品研发,举办了一系列高规格学术交流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建科院公司的品牌影响力。近年来,建科院公司在红外热像无损检测与诊断技术、建筑基桩承载力自平衡检测技术、既有灌注桩后注浆补强加固技术、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BIM技术、建筑基坑信息化监测技术、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等领域,取得36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起草40余部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图集,包括国家标准1部,行业标准2部,地方标准11部,地方标准设计图集14部,企业标准4部;发表科技论文百余篇;主持30余项省部级和市厅级科技项目。2018年,建科院公司研发团队牵头编制的《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75%)设计标准》,填补了我省居住建筑“四步节能”空白。2019年,建科院公司受省住建厅委托,主持编制了《甘肃省农房建筑风貌图集》,下发至全省14个市州所辖乡、镇、村。“十三五”期间,建科院公司有2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市级奖项。3个科研项目分别获得了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以及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获批省级工法2项;获第十届、第十一届全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二等奖各一项;有2项地方标准获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科技创新三等奖。当前,绿色建筑的内涵外延在不断变化,城市更新与既有建筑绿色化、健康化、智能化发展更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在“十四五”期间,作为行业的“领跑者”,建科院公司将持续深耕“城市更新与既有建筑绿色化综合改造”领域,为未来企业高质量发展积蓄更大力量。

其与光也

「打赢两线战役,助力复工复产」辽宁省科协:为抗疫复工提供科技支撑

编者按:日前,国务院做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对进一步加强科学防疫和有序复工复产提出明确要求。中国科协积极响应,把统筹科学防疫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继续做好科学防疫和应急科普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一体两翼”组织优势和科技工作者的专业优势,助力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企业疫后发展,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服务高质量发展。“科协改革进行时”将为您陆续刊发相关案例,敬请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辽宁省科协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人才优势,积极开展应急科普、助力复工复产、组织建言献策、宣传典型人物等,全力为抗疫复工提供科技支撑。发挥科协系统作用,抓好组织动员省科协先后3次召开党组扩大会议,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印发应急科普工作、疫情防控工作、征集科技工作者建议、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做好典型宣传工作等5个文件,动员全省科协系统、学会系统和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协及广大科技工作者认真履行服务职责,发挥专业优势,加强系统联动,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全省科协系统积极行动,纷纷结合自身实际投入抗疫复工当中。积极开展应急科普,稳定公众情绪组织全省科协系统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疫情防控、心理卫生、营养健康、饮食安全、畜禽管理等方面进行科普宣传和技术指导。全省2000余个“科普e站”发布图文视频5.9万余篇次,全省2.1万余名科普员推送科普知识14.5万余篇次,各地微信平台转载权威信息2700余条,报纸专栏刊发科普文章383篇,电视专栏播放科普知识114期,发送科普宣传单17.2万余份,张贴科普挂图1.1万余份。组织近百名相关学科专家通过V课堂工作群开展应急科普讲座,招募100余名心理志愿者开通10条热线服务电话。强化协同服务,助力企业复产复工开展“信息、技术、人才、科普”等四项服务,组织动员326个学会服务站、 262个企业(园区)科协,广泛征集企业技术、人才需求,动员全省80多个理、工、农、医类省级学会针对需求组织专家委员会或专家进行线上研判、线上对接,组织全省800多家企业使用网上“助力企业(园区)复工疫情防控平台”、6000余家企业使用中国科协“绿平台”(企业创新资源共享平台),为200多家企业在平台上找服务、找设备、找专家、找技术、找资金提供服务。发挥科协组织作用,针对企业在复工复产中的设备运行、产品检验、原材料供应、市场拓展等遇到跨学科和跨行业的技术问题,开展协同助力服务。省创新方法研究会研发的新冠病毒检测仪器新型滤光器件已为多省配套供应近7000套。省环境科学学会研发的北方寒冷气候面罩、隔离衣已开始向湖北武汉批量保障供应。省机械工程学会研制出用于新冠病毒消杀、预防的“蓝百洁”消毒粉,已申报第二批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定向项目。省计算机学会联合奇安信集团,免费为会员单位提供“蓝信”移动远程工作平台服务。省机械工程学会以“尚云智能装备研究院学会服务站”为平台为多家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人才、设备和流动资金等配套服务。省自动化学会积极协调国家科技资源服务企业研发,确保新松机器人有限公司生产抗疫设备的顺利研发生产。省土木建筑学会协同沈阳建筑大学开发方舱隔断装置,快速投入武汉防控一线。省园艺学会等一批农口学会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和农村疫情防控,开展技术服务。凝聚科技工作者智慧,做好建言献策辽宁省科协组织科技工作者围绕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和区域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动员百余家省级学会,联系省内百余名院士专家开展专题调研和决策咨询,通过《科技工作者建议》形式,服务决策参考。已提出建议28条,其中3条得到辽宁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和肯定。来源:中国科协网

爱别离

辽宁省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建设工程中心领导调研沈阳化工大学

未来网高校频道7月30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刘珊珊)7月23日,辽宁省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建设工程中心(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党组书记、主任田东泉,副主任王国辉一行6人到沈阳化工大学进行工作调研,与该校校长许光文、副校长笪可宁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田东泉一行抵达学校后,在笪可宁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首先参观了辽宁省化工静态混合反应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全国模范教师、辽宁省领军人才吴剑华教授介绍了国际领先的化工静态混合反应技术在辽宁应用情况。田东泉主任指出,静态混合反应技术助力了辽宁省许多国有企业产业技术转型升级,今后要将此项技术在环保领域进一步推广应用。随后,调研组来到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训中心,田东泉主任听取了省劳动模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方庆红关于天然杜仲胶新材料基础与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的汇报以及橡胶、塑料两条生产线的介绍。田东泉主任表示,在东北地区,化大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特别是橡塑材料高性能化方向是很有特色的,今后要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多出成果,进一步为航空、国防领域贡献力量。在资源化工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校长许光文教授介绍了团队研发的具有国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相关技术成果在辽宁的应用情况,包括废轮胎炼油、生物质废弃物能源化、菱镁矿轻烧技术都已经在辽宁落地。田东泉主任对学校的创新科技和科技成果转化给予了高度肯定,并表示中心会继续支持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数量快速增长和质量提升,共同推动辽宁省“一带五基地”建设发展。参观结束后,在校部第八会议室召开省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建设工程中心与沈阳化工大学调研座谈会,校长许光文、副校长笪可宁与田东泉主任一行进行了深入交流。校党委宣传部、科学技术研究院、发展规划处、人事处、大学科技园、化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部门、学院负责人和相关教授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副校长笪可宁主持。座谈会上,许光文首先致欢迎词,对田东泉主任一行来校视察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对省技术创新研发工程中心对学校发展的关心表示由衷的感谢。许光文校长从学校的历史沿革和办学特色、科技创新及主要成果、引进人才发挥关键作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请示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情况。他表示,在人才培养方面,沈阳化工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专门服务化工行业的高校,以工为主,以化工为特色,对社会实践工作有着优良的传统和深厚的积淀,是辽宁省高校中建立联盟最多的学校,与产业、企业接触密切,68年来为国家和地方输送近10万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科技创新方面,学校立足辽宁的资源,在前沿科技化、资源化工、资源与环境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并落地转化,为辽宁的精细化工发展贡献了大量的人力与智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了几千亿产值。在引进人才发挥作用方面,学校实施引育并举措施汇聚高端人才,以最大的诚意为辽宁化工产业发展吸引人才,以干事创业和服务辽宁振兴用好人才,高端人才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重大成果转化与应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方面都成果显著。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请示方面,许光文校长希望,中心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学校的发展,在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产教融合等方面与学校进行深度合作。田东泉对该校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介绍了省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建设工程中心的建设发展情况。他表示,中心围绕辽宁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和科技供给侧改革,开展战略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创新布局、人才聚集等协调服务工作。近期正在推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即省市共建、省市联动,经常到各市调研,了解地方的人才、技术需求。此次到沈阳化工大学走访调研,感触颇多,特别是了解到化大的科技创新成果,有许多方面可以与地方和企业合作。比如,在鞍山调研时发现当地将菱镁产业作为重点工作,希望化大在菱镁技术多给予支持,通过三方的努力,让菱镁产业在鞍山落地生根。另外,在朝阳调研时发现当地材料企业的科技创新需求,化大可以与其进行有效的对接,争取推动朝阳的新材料产业化。他指出,中心不断以科技创新为纽带,进一步做好政府和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对接沟通桥梁,着力扩大“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平台各方资源,不断推动企业、高校院所和投融资机构深度融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辽宁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双方就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分析测试中心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具体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据了解,辽宁省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建设工程中心(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是全省“一带五基地”建设与发展的一个服务保障新平台,由省科技厅所属辽宁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服务中心(辽宁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辽宁省科技人才服务中心)、辽宁省分析科学研究院、辽宁生产力促进中心、辽宁省科技情报研究所(辽宁省科技档案馆),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所属辽宁省引进俄罗斯专家工作管理办公室整合组建,为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可谓疾矣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转企改制 将建设卓越科技型企业

11月13日,是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发展史上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刻!“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完成转企改制,“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林增忠、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组副书记、纪检组组长、董事徐凯、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阮锦发、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监事、经营管理班子及员工代表共同出席了揭牌仪式。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8年,前身是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所,创建初期职工仅13人,主要从事建筑材料的理化试验。六十年代围绕“三废”利用和节约“三材”等开展建筑材料、工程结构、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开展了自然养护煤渣砖、粉煤灰中型砌块墙体、民用建筑混凝土空心楼板和大型预应力屋架的试制生产,传统的木材、石材在建筑工程的应用技术以及重要工程新型工程新型结构的试制检验分析等,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为当时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发挥了很大作用。1985年以后,按照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所开始施行改革,包括所长负责制、中层干部任期制和职工内部聘用制,迈出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坚实一步。1990年,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所事业费减拨到位,真正走上了以市场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的道路。1997年,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所经省编办批准,更名为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2004年,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由福建省建设厅剥离,并入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如今的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已拥有员工1500名,2018年营业收入将超过6亿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曾先后被建设部授予“科技成果推广先进集体”“全国建设技术创新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建设科技进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历史上的多数变革,不仅为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带来了市场化的活力,也为转企改制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正式由事业单位改制成为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增加至1亿元,意义重大。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林增忠在致辞中指出,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标志着省建科院转企改制迈出了实质性、关键性的第一步,也是省建科院从传统的科研院所向现代科技型企业发展转型的必经之路,是适应新时代城市发展从高速的“增量建设市场”向稳步的“存量置换市场”变化的必然趋势,将为福建科技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他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四点意见:一是要以转企改制为新契机,树立党建思维,抓好国企党建工作;二是要以转企改制为新起点,探索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是要以转企改制为新征程,优化产业布局,拓宽业务发展领域;四是要以转企改制为新动力,激发创新活力,加大科学研究力度。他指出,要以结合市场需求开展科研工作的原则,逐步建立灵活的创新运营机制,以研究院、孵化器等形式促进产品产业化业务发展,不断激励和提升科研人员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推动科研成果市场化,融入产业链,积极探索BIM技术、绿色技术、建筑产业化技术的积累升级,并加强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他期望,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在崭新的起点上,不断创造新的辉煌成就。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健表示,转企改制后,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将以城市建设、运营维护、更新改造一体化服务商的战略定位,致力于通过领先的建筑科技成果,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绿色发展,帮助人们提高生活品质,为建设美好人居环境贡献自身力量。十三五期间,国家宏观环境整体呈现“新常态”“大战略”及“新需求”三大趋势。一方面,经济仍保持稳定较快增长,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发展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一去不复返,发展方式正在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省内建设领域的重要科研机构,其战略格局正在由“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调整,大力发展城市双修、装配式建筑、地下综合管廊、智慧城市建设、建筑产业化、海绵城市、绿色建筑等技术领域,积极探索传统业务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领域融合发展。始终以先进技术和优质服务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为城乡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贡献自身力量。

且无所逃

2019建设美丽中国与乡村振兴论坛"在昆明成功召开

4月27日,由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人文精神研究院牵头主办的“2019建设美丽中国与乡村振兴论坛"在昆明召开。出席此次会议的领导有: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市原副主席朱相远,中联部原副部长马文普,住建部村镇司原司长李兵弟,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原司长张学俭,国家旅游局红办原副主任胡呈军等。参会人员来自山东、江苏、安徽、陕西、海南、辽宁等地的分管三农县(市)长,乡镇、街道办主要领导,文旅局主要领导等,共计100余人出席了会议。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市政 协原副主席朱相远致辞会上,首先由论坛组委会主任、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人文精神研究院长刘晓钟致欢迎辞并作了活动情况汇报。朱相远主席、马文普部长、张学俭司长分别结合工作和活动主题作了精彩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希望。住建部李兵弟司长就当前即将推行的农村房屋制度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见,引发了与会人员的共鸣。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马文普致辞经全国各单位积极申报,组委会严格筛选,共同评审,共评选出40家人文地蕴好、经济基础好、生态环境好、发展潜力大的示范单位。分别是(排名不分先后):湖南省岳阳市贵州省六盘水市陕西省华阴市甘肃省临夏市陕西省宜川县河北省平乡县河北省内丘县江苏省射阳县江苏省睢宁县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广西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江苏省宜兴市太华镇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姚集镇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宿城街道江苏省东台市弶港镇江苏省东台市弶港镇巴斗村江苏省宜兴市张渚镇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侍庄街道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绣惠街道山东省蓬莱市南王街道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张格庄镇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孙武街道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汀罗镇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郑山街道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贾庄镇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泊里镇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大集镇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胡集镇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党集镇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柳林镇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东厅街道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粥店街道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烟墩街道安徽省大风车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安徽省合肥市牛角大圩农业生态示范园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辛寨子街道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芙蓉街道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南岗街道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石板滩镇其中:有11家获评单位分别作了典型发言和宣传片形象展示,这些展示单位亮点纷呈、优势亮点明显,获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会后,组委会将根据各单位需求,开展一对一的文化、项目、资金帮扶等后续服务,与获评单位共同制定科学、高端、特色鲜明、不易复制的乡村振兴总体工作方案,把建设美丽中国与乡村振兴工作不断推向深入。来源:东方网

凭神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重庆分院

央广网重庆11月4日消息(记者陈鹏)记者今日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建研院”)获悉,该院将以重庆两江新区为平台,建设“建研院重庆分院”项目,统筹建设围绕1个中心、8个平台、1个基地的战略部署开展全面合作。旨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通过与两江新区合作,构建绿色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现代生态新城。1中心8平台1基地 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支撑据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将以重庆两江新区为平台,建设“建研院重庆分院”项目,统筹建设围绕1个中心、8个平台、1个基地的战略部署开展全面合作。其中,在中心板块,中国建研院将依托其下属“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丰富的技术经验和雄厚的技术实力,在两江新区设立“国检中心重庆分中心”,投资建设实验环境,布局中国建研院的科研资源,面向西部地区开展桥梁隧道、结构工程、地基工程、建筑防火、建筑节能、建筑设备系统、建筑幕墙、环境材料等方面的检测业务,在两江新区内搭建西部地区的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在平台板块,中国建研院将依托中国建研院下属的生态城市设计研究院、建筑工业化设计研究院、数据中心研究院、建筑地下空间研究院等4家双创平台研究机构,在两江新区内搭建生态城市建设与技术管控平台、绿色建筑建设与技术管控平台、海绵城市建设与技术管控平台、智慧城市建设与技术管控平台、建筑工业化建设与技术管控平台、数据中心建设与技术管控平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技术平台、既有城区改造与技术管控平台等8个平台;同时,充分应用中国建研院在以上领域中的先进技术与理念,建立相关标准体系,推动成果转化,促进既有城区的优化、提升、改造,促进待建设区域的绿色、生态、智慧城区建设,为重庆的建设提供建筑领域全面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在基地板块,中国建研院作为全国建筑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和开发机构,承担了大量的“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任务,并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中国建研院将在两江新区建设新技术和产业孵化基地,通过打造示范基地的形式,实现中国建研院科研成果在两江新区的落地与转化。“选择落户两江新区,充分发挥中国建研院的综合技术优势和多年来参与国家级新区建设的宝贵经验,与两江新区一起精诚合作,做两江新区的智库,落实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实现生态城区、绿色发展和创新领地,将两江新区建设成生态、宜居、宜业的国际化新城,打造城市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宫剑飞研究员认为,这对于双方来说是双赢的战略性合作。两江新区非常重视与中国建研院的战略性合作,将其作为重要的引智项目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在注册登记、资质备案、人才保障、业务运行、办公环境、科创政策等方面给予了积极支持。立足重庆两江新区 建新型城市示范区据了解,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3年,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建研院科研及业务工作涵盖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抗震、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环境与节能、建筑软件、建筑机械化、建筑防火、施工技术、建筑材料等专业中的70个研究领域,近年来又加强了绿色建筑成套技术、新能源应用技术、防灾减灾技术以及智能化集成技术等研究与开发。记者获悉,在创新创业高地两江新区,中国建研院在两江新区的工作将在建设8个创新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中国建研院在西部地区现有机构的资源和力量,在两江新区建设中国建研院的西部总部基地,为两江新区提供建筑领域全产业链的技术支撑,力争将两江新区建设成为能应用、能复制、能推广的新型城市示范区。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两江新区是由国务院直接批复的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和重庆自贸试验区核心区,是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和西部创新中心的核心展示区,始终坚持以产业为支撑,以绿色为本底,城市建设正在加快发展,积极建设成为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中国建研院作为全国建筑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科研院所,其科研技术水平一直处于前沿,将其在建筑工程领域研发的新技术体系应用于两江新区的规划建设中,实现建筑行业国家级重要科研成果的集中落地和转化,引领建筑行业高新技术的发展。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建研院在建筑领域的综合技术优势与两江新区的定位于发展目标存在着良好的契合点。通过合作,中国建研院将在生态城市、绿色建筑、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筑工业化、数据中心、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既有城区改造、建筑工程质量评估鉴定等新兴的专业技术领域,为两江新区提供建筑领域全产业链的技术支撑,将两江新区打造成绿色生态、高端现代、创新引领同时又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城市示范区,为央企与新区政府合作探索创新模式,为建设行业建设新型城市树立示范和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