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辽宁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以及招生简章发布格蕾丝

辽宁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以及招生简章发布

昨天,9-18 号,辽宁大学研究生院发布了《辽宁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与《辽宁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参考》哲学院大纲下载:

既雕既琢

辽宁大学2020届保研率情况

辽宁大学,是一所辽宁省主管的具备文、史、哲、经、法、理、工、管、艺等九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重点大学,是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唯一辽宁省属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设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的十三所高校之一。辽宁大学源起于1948年11月东北人民政府在沈阳建立的商业专门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专门商科高校,建校之初即招收四年制本科生。1958年9月15日,东北财经学院、沈阳师范学院的的部分科系和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辽宁大学,朱德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据2019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三个校区,即沈阳崇山校区、沈阳蒲河校区和辽阳武圣校区,占地面积2190亩,校舍建筑面积65.4万平方米;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6个学院;本科专业7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7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有专任教师1385人,其中教授302人、副教授526人,博士生导师199人。截至2019年6月,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2.6万人,其中本科生1.7万人,研究生7300余人;有各类留学生1800余人。下面就是辽宁大学的保研资料。感谢热心网友@唯恐天下不乱提供辽宁大学2020届保研资料。“辽宁大学2016级在校本科生是4193名,保研学生数量为483名,包括正常保研(454)、支教保研和其他政策保研(29)。”据此计算,2020届保研率11.3%。根据学校2018届就业报告,2018届以毕业生为基数的保研率为9.8%,以此印证,@唯恐天下不乱 提供的资料比较准确!因辽大今年未在外网公示保研名单,故保研去向难以整理。目前已知2020届保研去向如下:保研北京大学2人。保研中国科学院大学11人。保研南京大学10人。保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人。保研中山大学8人。保研山东大学12人。保研中南大学5人。上海外国语大学2人。保研北京外国语大学5人。保研华东政法大学3人。

十戒

辽宁大学2021年保研情况

辽宁大学 ,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辽宁大学源起于1948年11月东北人民政府在沈阳建立的商业专门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专门商科高校。1953年,东北商业专科学校合入东北财经学院。1958年,东北财经学院、沈阳师范学院的部分科系与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辽宁大学,朱德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应用经济学(自定)国家重点学科(3个):金融学、国民经济学 、世界经济学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学科A类(6个):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辽宁大学学科评估结果1 10140 辽宁大学 应用经济学 B+2 10140 辽宁大学 法学 B+3 10140 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B+4 10140 辽宁大学 工商管理 B+5 10140 辽宁大学 理论经济学 B6 10140 辽宁大学 哲学 B-7 10140 辽宁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B-8 10140 辽宁大学 统计学 B-9 10140 辽宁大学 公共管理 B-10 10140 辽宁大学 新闻传播学 C+11 10140 辽宁大学 化学 C+12 10140 辽宁大学 政治学 C13 10140 辽宁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C14 10140 辽宁大学 物理学 C15 10140 辽宁大学 生态学 C16 10140 辽宁大学 戏剧与影视学 C17 10140 辽宁大学 中国史 C-18 10140 辽宁大学 世界史 C-19 10140 辽宁大学 数学 C-20 10140 辽宁大学 生物学 C-21 10140 辽宁大学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C-根据辽宁大学2021届推免公示、支教团公示:普通名单518名同学。支教团专项16人。总计534人。保研率12.71%。2021届保研去向:保研本校78人。保研其他高校456人2021年保研高校:北京大学1人,中山大学1人,厦门大学6人,华南理工大学2人,兰州大学4人,中南大学6人,上海财经大学2人,上海外国语大学5人,外交学院2人北京外国语大学1人,华东政法大学3人。另,通过姓名专业比对:保研吉林大学8人,保研东北大学26人。因其他高校拟录取尚未公示,其他去向未知。2018年11月27日,辽宁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成立,由辽宁省银行业协会和辽宁大学共同组建,并与纽约金融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

而能精焉

辽宁大学:强内涵、重特色,全面夯实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基础!

辽宁大学源起于1948年11月东北人民政府在沈阳建立的商业专门学校,1953年东北商业专科学校合入东北财经学院,1958年东北财经学院、沈阳师范学院的部分科系与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辽宁大学。经过72年的发展建设,已成为一所经济管理学科优势明显、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现有本科专业72个,涵盖文、史、哲、经、法、理、工、管、医、艺等学科门类。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和辽宁省教育大会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和《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辽教发[2019]10号)等文件要求, 辽宁大学勇于承担“振兴本科教育”之重任,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围绕建设“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教师、一流质保、一流人才”等理念,致力于统筹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辽宁大学综合交叉之优势,全面夯实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基础。目前,学校的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汉语言文学、应用化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9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国民经济管理、英语、生物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环境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选入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辽宁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辽宁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紧密围绕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需求,按照“重点突破、学科引领、需求导向、共生发展、持续改进”的建设思路,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切实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推进“新文科、新工科”建设和“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紧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力深化专业综合改革,优化专业结构。不断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大力推进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合作育人机制。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努力培育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质量文化。依据《辽宁大学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辽宁大学本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实施方案(2018—2022年)》,学校确立了本科专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即紧密结合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立足学校整体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以社会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专业布局结构优化调整为引领,发挥综合学科交叉渗透优势,着力构建“优先建设”“重点建设”和“加强建设”三类专业群,通过3年左右的建设,形成以经、管、法等优势学科专业为龙头,文、史、哲等学科专业为骨干,理、工、艺术类等学科专业为支撑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体系。为实现专业建设目标,学校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建设基本原则。一是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提升。围绕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科学定位、分类指导,确定优先建设类、重点建设类和加强建设类专业群,通过对优先建设类专业群的投入和建设,发挥其引领作用,以重点突破带动学校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二是坚持学科引领、持续发展。统筹兼顾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增强专业学科之间的相互支撑,形成重点学科与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平台和专业群,强化学校的优势和特色,促进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三是坚持需求导向、扶优汰劣。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建设具有较强适应性的专业,不断满足社会需求,并通过实施专业动态调整,逐步淘汰不符合发展需求的专业,促进专业结构优化。四是坚持多科发展、和谐共生。构建有利于专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激发多学科专业发展的共生效应,以特色专业和优势特色专业发展带动其他专业全面发展,形成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五是坚持优化结构、持续改进。从学校实际出发,在稳定招生规模的前提下,通过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及内涵建设,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实现各类专业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辽宁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一)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程、全员、全方位“三全”育人格局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核心使命。辽宁大学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刻把握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养“品德优良、学识广博、志存高远、勇于担当”的高素质量创新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学校党委、行政部门高度重视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定期召开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研究本科教学工作。第二,学校办学经费始终坚持“统筹兼顾、教学优先”的使用原则。第三,学校各个时期的发展规划,坚持把人才培养工作作为核心任务,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改革措施和完整的教学管理制度。第四,学校不断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深入落实教育部部长陈宝生2017年来学校调研思想政治工作时提出的“八有”要求,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共产党员立德树人工程”“宣传思想工作网络提升工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和“朋辈导师育人工程”,构建形成“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一体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保障体系。(二)持续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与区域产业结构紧密对接的特色专业体系一流本科专业是一流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辽宁大学始终围绕“建设应用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综合性高水平大学”的办学定位,紧扣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地区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校学科专业发展、人才培养的新需求,系统推进本科专业建设发展。学校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分类指导”的总体发展思路,以专业群建设为立足点,全面优化调整专业结构。首先,确定优先建设类专业群,以9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为基础,继续做大做强,发挥龙头和引领作用,带动学校其他专业整体提升。其次,确定重点建设专业群,以博士和硕士授权一级学科相关专业为核心,积极增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用升级所需的应用型专业,规划转设或新增“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信息学”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等专业,突出重点、强化特色、补齐短板、加强培育,形成区域产业集群对接紧密、优势特色突出的重点专业群。第三,确定加强建设专业群,整合新闻传播学类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相关资源,加强建设或调整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学、表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生物科学等专业,主动停招和撤销15个专业点,重新定位,整合资源,建设一批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办学定位的特色专业。(三)践行以人为本,构建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科与专业是本科高校建设的两大永恒主题。一流学科是一流专业的重要支撑,是专业课程知识素材的源泉。辽宁大学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导向,凝练学科方向、汇聚高层次人才,发挥一流学科牵引带动作用,为本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有力地支撑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目标定位。首先,加强科研反哺教学。学校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以培育与时代接轨人才为目标,凝练学科方向,将学科和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教学资源,以科研促进教学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手段、加强教材建设。第二,全面开展“新文科、新工科”建设,同步抓好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课程思政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三级专业认证等重要工作。第三,重构课程模式,强化通识教育对专业教育的辅助作用,建设“通识—学科—专业”的梯状课程体系,变革课堂传授、课后作业、期末考试的线性课程运行程式,构建多课堂、多教师、多主体、团队学生、系列参考书为特征的网状核心课程运行模式,根据“金课工程”建设计划,按照通识核心课程、学科核心课程、专业核心(主干)课程构建核心课程。第四,推进课堂革命,综合应用多媒体、虚拟现实、智能化等信息技术手段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改造传统教室、建设研讨型智慧教室和轻录课教室。大力建设在线课程,推进慕课、微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和虚拟仿真金课。第五,推动实践教学建设,贯彻OBE教育理念,重视培育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建设若干具有开放性、扩展性、兼容性和前瞻性的综合实验实训教学平台,通过实验室、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推动实践教学建设,培养大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四)加强校企协同合作,建立基于真实问题导向的立体化协同育人机制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是提升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路径。辽宁大学高度注重本科专业建设的应用性导向,加大与政府、行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首先,学校以问题为导向,成立真实问题研究中心,创建真实问题库——“砍瓜网”,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建立多学科联合、多主体参与的开放式人才培养平台。其次,整合学校科研实验室、工程中心、创客空间和创新创业孵化器等资源,完善“产学-校企融合”“多学科交叉融合”“国内-国际培养融合”“教-研-学融合”的“四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凸显“在解决问题中用什么知识、如何学习知识、怎么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品格、思维、知识和能力。第三,促进校府、校地、校企深度合作,建设校企联盟,打造跨行业、跨领域联合培养新平台,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新模式改革。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与营口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与营口市地方企业深度合作,建立校企研究院,设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法学院牵头成立辽宁省法律服务业联盟,依托联盟与法律实务机构及专业共同开发实务实训系列课程,让学生直面法律实践、习得法律经验,掌握法律技能。应用化学专业围绕辽宁“一带五基地”建设,与辽宁阜新氟产业开发区等建立实践基地。通过建设“基础训练”实验教学共享平台,构建多元化创新实验教学平台,开展互联网+等竞赛项目,形成创新创业与专业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五)完善“引育用留”制度,打造优质高效的专任教师队伍高素质、高水平和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提升高校办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辽宁大学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以教研室为根基、以学科团队和基层党支部为基础的“专业、学科、党建”三足支撑的治理架构,加快打造“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意识”的优秀教师队伍,形成优秀、多层次的本科教学团队。首先,着力提升中青年教师整体水平。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等工作,夯实教学基本功,把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相结合,大力提高中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选派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从事合作研究或进修学习,重点培养双语教学教师。通过政策倾斜、事业指导、能力培养、导师制等措施,加强对青年教师重点扶持。其次,加强学术梯队建设。不断完善学术带头人梯队、学术带头人第二梯队、中青年骨干教师梯队和优秀青年教师梯队等四个学术梯队的遴选和培养方案。加强考核及遴选指标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健全境内外访学、学术交流等培养机制,不断提升各级梯队成员的国外学习、研修经历比例。第三,创新师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以岗位、能力、贡献等为要素的专业技术职务分类考核评价机制,按照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研究教学型、研究型等岗位类别,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标准。优化分配方式,兼顾效率与公平,建立绩效奖励制度,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与导向作用。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机制,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增加教学考核评价比重,为青年教师单独设立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破格名额。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等环节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六)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建立健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提升高校办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辽宁大学基于OBE和PBL理念,着力培育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质量文化,不断提高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教师队伍和教学资源团队的保障度、质量保障运行的有效度以及学生、用人单位及社会的满意度。首先,完善质量保障体系,遵循“督导检查—信息反馈—整改措施—制度改进—督导检查”的运行机制,形成“三方评价—全程检查—效果分析—反馈提升”的教学质量保障运行模式,实现对教学过程进行全过程跟踪与监控。其次,强化质量督导评估,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有关行业标准,根据学校办学实际和发展目标,构建教学质量基本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系统实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办学绩效管理评估、学科专业教育质量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引入社会第三方评估评价,针对特殊质量问题开展专项督查检查。第三,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及时总结提炼、推广质量文化建设经验,不断固化和发扬质量文化建设成果,努力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建设质量文化的学校目标,内化为全体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辽宁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取得的基本成效(一)专业特色日益彰显紧密结合“建设应用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综合性高水平大学”的办学定位,以及“立足辽宁、服务全国、走向世界,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进程”的办学方向,学校各专业定位日渐清晰、培养特色日益鲜明。如,经济学专业实施“开放式”国际化一流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名教授执教核心课”、“本科生导师制”和“用外语讲授专业课”等措施,聘请哈佛大学、剑桥大学著名专家学者来校授课,实行“基地”和“非基地”学生双向流动,成为学校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支撑专业。应用化学专业以通用技术与共性技能的“精细化学品化学”为专业导向,注重科研反哺教学,持续将高水平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依托辽宁精细化工产业技术联盟等辽沈企业和科研团队,构建了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对接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培养适应“新工科”理念的卓越工程师和应用化学拔尖人才。(二)专业改革初见成效学校通过实施《辽宁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规程》《辽宁大学本科课堂管理规定》《辽宁大学本科生考试管理办法》和《辽宁大学本科课程考核管理办法》等系列措施,使各专业的教学管理日益规范,专业改革成果不断涌现。如,经济学专业获得辽宁省第一批优秀课程、第一批精品课程、第一届教学名师、第一批本科示范性专业、第一批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第一批本科势特色专业、第一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在辽宁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名列全省第1名;法学专业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辽宁省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省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省综合改革试点、省示范性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拥有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建有省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部级优秀教学团队和省部级创新团队,2018年获省部级教改立项7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三)师资力量日渐雄厚学校始终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并出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引育用留”措施,着力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教学水平卓越的专任教师队伍。目前,学校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双聘院士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4人,中科院“百人计划”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2人,辽宁省攀登学者9人,辽宁省特聘教授2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入选者34人;有“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1人。学校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有力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水平,有效保证了服务振兴的人才和科技能力。(四)社会认可度明显提高近年来,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得到了新的提升。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学校的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工商管理等4个学科进入全国前20%。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教育百优榜”中,辽宁大学排名36名,在地方性高校中表现最佳。一批智库研究成果得到政府领导的批示并得到应用转化,如经济学专业学科负责人关于“沈阳机床自主研发核心部件打破国外垄断”相关论述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在中南海参加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上所提建议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另有辽宁大学研究员关于“社保费税务征管出现的新情况新担忧新期待”的建议,同样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相关建议已经在国家的最新政策中得到体现。学校凭借优秀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尤其是辽宁地区党政机关、政法系统、金融机构、国有企业、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等领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赢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2018年和2019年,学校本科生就业率分别为95.99%、97.72%,分布于金融业、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建筑业、军队、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等各类岗位之中,且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2018年和2019用人单位满意度分别高达99.60%、96,93%。其中,财政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达到100%;法学专业毕业生月收入、职位晋升比例、就业现状满意度均高于全国双一流院校法学门类。来源:辽宁大学辽宁大学高教所 辽宁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

可谓

2020辽宁大学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布

20200709日辽宁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发布《辽宁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我们先看一下哲学院情况:今年马哲录取29人中哲4人外哲3人伦理学3人对比去年可以发发现,马哲扩招很大。其他学院名单也可以查到。欢迎小伙伴报考辽宁大学!

崧高

考研211院校推荐之辽宁大学,考研的“性价比”很高哦!

很多的同学考研想冲名校,有人想要更好的学历,有人想遇到更优秀的人,211和985双一流成为很多考研人的目标院校,今天辽小都为大家介绍一所考研211院校不错的选择——辽宁大学。一、院校介绍辽宁大学是一所具备文、史、哲、经、法、理、工、管、医、艺等学科门类的省属综合性大学。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即沈阳崇山校区、沈阳蒲河校区和辽阳武圣校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辽宁大学源起于1948年11月东北人民政府在沈阳建立的商业专门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专门商科高校。1953年,东北商业专科学校合入东北财经学院。公元1958年,东北财经学院、沈阳师范学院的部分科系与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辽宁大学。设有27个学院,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设有MBA(工商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JM(法律硕士)、MTCSOL(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FA(艺术硕士)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1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后流动站;世界经济、国民经济学和金融学3个国家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6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A类行列。现有专任教师1385人,其中教授302人、副教授526人,博士生导师19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双聘院士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1人,辽宁省攀登学者8人,辽宁省特聘教授19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入选者21人。二、优势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金融学 国民经济学 世界经济学国家特色专业(一级):经济学 法学省级一级重点学科(3个):理论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工商管理 中国语言文学 哲学 法学省级二级重点学科(29个):政治经济学 经济思想史 经济史 西方经济学 世界经济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国民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财政学 金融学 产业经济学 国际贸易学 劳动经济学 统计学 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学会计学 企业管理 旅游管理 技术经济与管理 社会保障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济法学 国际法学 思想政治教育 国际关系 社会保障无机化学文艺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中国语言文学、哲学、法学、化学、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外国语言文学、生物学、数学、物理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哲学、中国语言文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政治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统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报考指南四、复试分数由于今年的特殊情况,具体的复试分数和方案可以到辽宁大学的研究生网站查看,大家记得多多留意哦!辽宁大学作为辽宁省的211和一流院校,不管是学科还是地区,都是很不错的选择,希望21考研人能够把握机会,一战成硕!

蹲乎会稽

每经专访辽宁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院长王振宇:减税降费将刺激消费 对地方财政承受能力是个考验

2019年近2万亿元规模的减税降费中,降低增值税率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主力”。本月起,降低增值税税率正式落地,此次调整不仅仅是企业获利,老百姓的“钱袋子”也受惠,不少车企下调厂商建议零售价,苹果官网也全面降价……但减税降费的同时,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平衡起来难度较大,地方将如何解决财政收支平衡问题?4月13日,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共同主办的“2019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举行。《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在会议间隙专访了辽宁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院长王振宇。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债务不一定等于风险NBD:您长期研究我国财政体制,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我国推出多项减税降费举措,您如何判断当前地方财政压力?王振宇:我个人判断这一轮减税降费,会给地方财政带来较大压力。地方财政预算在年初把今年的盘子定下来,国家3月份做出减税降费的决策,对地方财政承受能力是个考验。近年来,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关系方面,收入上地方占据半壁江山,约为50%权重,而支出上地方占比高达85%,从中可以看出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现象。梳理现有的数据,改革开放以来,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增长100倍,而支出则增长了300倍。从地方财政角度来看,地方财政增长速度从高速向中低速甚至负增长方向演进。分税制后地方财政曾多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甚至长期徘徊在20%-30%,近几年增长速度逐渐降低。还需要关注的是地方财政的债务问题。存量债务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地方政府承担的压力很大。但是,我们不应该妖魔化债务,债务不一定等于风险,债务做好了是良性资产。NBD:地方政府推进减税降费、政府部门要过紧日子,加之地方债的监管,您认为地方政府该如何缓解财政压力?王振宇:我个人认为,现在地方财政的支出刚性特点突出,压减一般性项目经费的空间不大。希望地方债的管理能有所突破,此次大力推行减税降费,应该将地方债务管理做个升级。央地财政关系改革要继续深化NBD:2018年,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提速,在医疗卫生等领域出台了划分方案,您认为今年央地财政改革将有哪些进展?王振宇: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目前在中央和省级政府划分明晰,增加了政策确定性,但这是一个长期的改革任务,目前在省级以下的划分改革还不够深入,我认为还要继续深化改革。目前支出责任及分担方式按地方财政状况划为几个档次,中央支出责任最小的是北京、上海、深圳、大连、青岛、厦门等地区,仅为10%,而一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地方支出责任较小。现有的分类、分档划分方式,更多是基于区域经济以往情况来划分的,建议在政策实施几年之后重新进行评估,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避免这一分担机制的长期“固化”。NBD:2019年减税降费规模达到近2万亿元,您认为本轮减税降费有哪些特点和作用?王振宇:4月1日起,增值税税率下调政策正式实施,此次增值税改革涉及交通运输、邮政、建筑等行业,力度和涉及面很大,电价、油价等都有不同程度下调。从目前来看,政策刚开始实施,市场还需要一段时间反馈。预计半年左右,随着调价商品范围的扩大,普通百姓深切感受到实惠后,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对消费的刺激体现更明显。(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小辛

辽宁大学与省属理工科高校重组综合类大学?网友:根本不缺好大学

近日,有心系辽宁高等教育的网友在地方留言板上提出,“一直以来,辽宁都缺乏一所学科门类齐全,专业实力过硬的综合类重点本科院校”。因此,建议辽宁方面本着“资源整合、聚力增能、共同发展”的方针,按照“辽宁大学+沈阳某省属理工科强校(如沈阳工业大学)+沈阳某省属医药类高校(如辽宁中医药大学或沈阳药科大学)”的模式重新组建新的辽宁大学,并努力实现省部共建。同时辽宁教育厅对此进行了回复,对这个建议,省教育厅并没有直接否决。而是表示会记录下来,交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进行考虑,这说明将辽宁大学与其他类型的省属高校合并并非没有可能。但平心而论,辽宁是我国最不缺好大学的省份之一,制约辽宁高等教育发展的也并非缺乏一个重点综合性大学。辽宁大学辽宁的高等教育有多强?这是因为辽宁的高等教育水平,真的被低估了。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曾经是我国经济上的一颗明珠。在我国成立之初,辽宁为我国贡献出了“1000多个全国第一”,堪称我国工业的摇篮。建国之初,我国曾有14个直辖市,辽宁就独占5个,风头可谓一时无两。在教育领域,辽宁更是一直被低估。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辽宁的受教育水平排名全国第四,仅次于京津沪三个发达直辖市。而辽宁的高等教育实力同样居于我国各省市前列,辽宁现有高等学校116所,其中4所“双一流”高校,5所部委直属高校和多所老牌重点省属大学。其中,辽宁的“双一流”高校和部属高校数量都占到了东北三省的半壁江山。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和辽宁大学这四所双一流高校,数量在全国并列第9,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江苏等省份。大连理工大学除了国家重点建设的这四所高校外,辽宁还拥有中国医科大学、沈阳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等老牌省属重点高校。可以说,辽宁在高等教育领域仍然具有很强的实力。以教育部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例,辽宁4所高校的15个学科进入A类(列在前10%),在全国范围内仍处于领先地位。东北大学辽宁高校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但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下,辽宁高校的退步同样是明显的。辽宁高校的领头羊大连理工大学尽管在2017年的双一流大洗牌中进入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但仅入围两个世界一流学科。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几乎垫底,入围数量甚至远不如原211高校东北师范大学(6个)。而东北大学的表现则更为惨淡,其不仅与湖南大学一起进入世界一流大学B类建设高校,更是仅入围1个世界一流学科,入围数量并列双一流高校倒数第一。不仅两所985领头羊高校表现不佳,大连海事大学和辽宁大学两所211高校的表现同样惨淡。大连海事大学和辽宁大学尽管都进入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但这两所高校进入的两个世界一流学科都是自定。即两所高校都不符合进入双一流的硬性条件,是依靠211政策的连贯性进入的。大连海事大学除此之外,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辽宁高校表现不错,有5个A类学科,10个A-类学科(共计15个A类学科)。但大连理工大学和东北大学两所高校仅有3个A类学科,对四大工学院之一的大连理工大学和曾经的东北工学院是很难接受的。而辽宁高校质量的整体下滑,与东北经济的整体不景气有很大的关系。在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大连理工大学和东北大学分别以65.26亿和51.46亿排在第23位和第32位。尽管大连理工大学和东北大学两所高校的经费都不能算少,但两所高校的表现与他们获得的经费数量还是很成正相关的。大连风光而东北经济的不景气对顶尖优秀人才的吸引度也有一定程度的下滑,而数量众多的东北高校培养出的学子只有少数选择留在东北,绝大多数都奔赴沿海地区。举例来说,2019年东北大学仅有不到20%的毕业生选择留在辽宁工作,其中还有很多人选择到大连工作。辽宁大学+就能破解问题吗?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辽宁缺的不是好大学,辽宁的高校在全国仍然具有很强的实力和地位。因此,辽宁大学再次进行合并,对解决辽宁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根本于事无补。更何况,辽宁大学本身就是一所具备文、史、哲、经、法、理、工、管、医、艺等学科门类的省属综合性大学,再进行大规模合并,反而不美。毕竟,以大规模合并著称的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和山东大学近年来实力都有所下滑。吉林大学更何况,如今早已过了以规模论实力的年代。您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评论!如果喜欢,一定记得关注本百家号,带给你好看的高校历史和发展现状研究!

斗牛舞

东北名校——辽宁大学

辽宁大学,简称“辽大”,是一所辽宁省主管的具备文、史、哲、经、法、理、工、管、艺等九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重点大学,是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唯一辽宁省属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设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的十三所高校之一。辽大辽宁大学是全国211类重点院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分为崇山校区和蒲河校区两部分,两校区相隔较远。崇山校区主要是理科校区,位于商业圈附近,交通便利,购物方便:蒲河校区主要是文科校区,位于沈北开发区,离市中心较远,环境优美。条件:总体较为优越,需要看你选择的专业。学校师资力量在辽宁省内文科院校是比较强的,教学水平也很好。冬天宿舍比较冷,但是食堂很好吃。学校比较热门的专业有经济、会计一类的,学习氛围比较浓,图书馆开学就满。作为东北地区一名校,其在东北名气颇大,辽大最大的特点就是美食众多,男方一些美食在辽大都能品尝到。小编一发小就在辽大读的本科,一学期回来胖了30斤,可见其伙食不错。辽大当前学费情况:3800-5200元/年(普通本科专业)文史类普通本科专业的学费为3800-5200元/年不等。理工类普通本科专业的学费为4600-5200元/年不等。其中表演(影视表演方向、民间艺术表演方向、导演方向、民间器乐方向)、戏剧影视文学各专业学费15000元/年,其他艺术类专业学费每年10000元/年;亚澳商学院各专业学费为一、二年级每年23000元/年,三、四年级(如在国内就读)每年25000元/年;新华国际商学院各专业学费每年28000元/年(国内就读阶段)。每学年住宿费1000—1200元。辽大就业情况介绍就业地区:沈阳本地就业的较多,辽宁大学45%左右的毕业生会选择毕业后留在沈阳工作,也有部分学生会选择在辽宁其他城市例如大连、鞍山就业,其他学生多选择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就业行业:房地产行业较多辽宁大学毕业生的出路主要是在企业就业或者选择升学。从就业来看,学生从事房地产建筑、教育培训、金融行业的较多,也有部分学生选择在影视类行业中就业。薪资水平:毕业五年排全国前65.74%以下为部分王牌专业薪资水平介绍,仅供参考。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五年薪酬排全国前56.77%新闻学专业的毕业五年薪酬排全国前73.87%金融学专业的毕业五年薪酬排全国前64.01%辽宁大学作为东北知名211高校,其名气在国内也是闻名的,学校文史类新闻类专业比较强,沈阳也是一个文化厚重的城市,所以有想去东北度过大学时光,感受东北人的豪迈奔放可以考虑。

掘墓人

辽宁大学六位教授建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关键

中宏网沈阳10月18日电(记者王镜榕)近日,由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辽宁大学联合主办,辽宁大学和中宏网承办的"突破东北振兴座谈会暨东北亚发展论坛"在辽宁大学蒲河校区召开。会议上,辽宁大学的六位专家代表围绕辽宁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建言献策,为突破东北振兴与辽宁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出精准建议与决策参考。国企改革攻坚须结合八大任务推进"十四五规划要与国家2035目标结合起来做,不要就十四五谈十四五。"辽宁大学新华国际商学院院长霍伟东教授认为,解放思想、务实行动、重振东北经济与辽宁雄风,重点在落实如何实现沈阳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大连如何作为国际性旅游城市的创新举措。他强调,东北振兴亟待梳理:我们做了什么?我们还没有做什么?哪些需要国家支持、哪些需要我们借鉴与创新?作为昔日国企重镇,聚焦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辽宁如何实现战略突围?霍伟东建言结合八大任务推进:一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将党的领导与现代企业治理机制相结合,建立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的决策事项清单。二是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通过所有权的改革,实现国有资本增值,搞活国有经济,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三是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增强国有企业内生动力。四是着重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发挥行业龙头企业主导作用,建立企业、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集聚创新资源,组织开展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采取联合开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模式,加快成果转化和工程示范,促进科技同经济、创新成果同产业无缝对接。建立研发创新成果转化的利益激励机制,打造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五是着重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国有经济可以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制造强国建设等国家使命中发挥关键作用,应该将国有资本更多投入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领域,投入需要国有企业发挥控制力、影响力的关键领域,比如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六是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深入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形成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不断拓展国际发展新空间。把握好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格局、大趋势,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国家队作用,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技术标准、行业规范、经贸规则的制定,更好地融入全球创新和产业分工体系。七是打造更加开放融合的体制机制,让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需要协同考虑有利于建设公平竞争环境、有利于形成兼有规模经济和竞争效率的市场结构、有利于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等各方面要求,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使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形成共赢格局,国有大企业发挥产业价值链条带动作用,提供平台,整合资源;民营企业提供有效的竞争环境、市场需求,通过相互补充发展,向着大中小企业血脉相连、命运相依的生态发展。八是着重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继续落实好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快国有资产监管职能转变。实行权力和责任清单管理制度,监管重点转向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和维护资本安全。加大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授权,探索新的运营机制,在推动国有资本形态转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存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更好地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用。眺望未来,霍伟东强调,国资委数据显示,目前各级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大概占A股市场的26%,市值大概占36%左右。要通过推动国有企业上市,围绕上市加大包括混改在内的各种改革力度。相信经过三年的改革,代表混合所有制重要特征的国有资本绝对控股、相对控股,以及国有资本参与的上市公司会越来越多。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助于显著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效稳定投资者预期、充分聚集经济资源要素,进而切实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水平。"辽宁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和军强调,优化营商环境对于推动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无疑具有深刻战略意义。他强调,一方面,营商环境是东北经济发展的关键短板,亟需加快改革迎头赶上;另一方面,破解阻碍东北经济发展的关键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问题,唯有通过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才能实现公平竞争、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此目的,首先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效率的保证、创新的原动力和社会福利的源泉。应加快竞争性领域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步伐,通过健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制度、引入战略投资者、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使其真正成为公平竞争的市场主体。由于东北民营经济发展相对较弱,因而更应坚决破除针对民间投资的各类隐性门槛,使东北成为各类资本创新创业、公平竞争的沃土。其次,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目前,东北地区"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深化,政务环境更加开放、便利、高效。但调研显示,在主动服务市场主体、充分落实优惠政策、全面优化服务流程等方面,东北地区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政务环境好坏的评价在市场主体、表现在服务质量、根源在干部的思想观念。只有以区域发展为己任、以企业利益为目标、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才能切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社会主体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助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三是营造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东北总体上思想相对保守、创新创业活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应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东北淳朴厚道、豪放义气、幽默风趣黑土地文化的同时,着力打造诚信文化、创新创业文化,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文化氛围。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东北冰雪、森林、滨海等生态资源优势,营造好宜居宜业的生态生活环境,吸引各类人才及创业者在东北工作创业,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在新经济时代,还要对各类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秉持开放包容心态,鼓励、支持新经济发展壮大,开拓东北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营造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要强化执法规范和依法行政,放松经济性管制、加强社会性监管,坚决杜绝与企业争利及地方保护主义等行为,营造法治化亲商环境,汇聚人财等发展宝贵要素,推动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该看到,东北具有较好的工业和农业基础、高素质的技术劳动力、优质的科教体系、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军强调,将营商环境优化作为改革发展的突破口,牵住了东北全面振兴的"牛鼻子",也为人民群众分享振兴成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以"新基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升级据最新发布的《中国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白皮书》显示,辽宁"新基建"竞争力指数排名在全国第23位。辽宁大学亚奥商学院院长霍春辉认为,差距背后也意味着辽宁"新基建"发展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首先,"新基建"对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具有先导作用。近年来,辽宁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辽宁省数字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方案,加速布局5G应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产业。但是,在工信部发布的《全国数据中心应用发展指引》中,截至2019年整个东北地区数据中心测算可用机架9.2万个,仅占全国总数的3.8%,暴露出东北地区"新基建"信息化基础设施规模普遍偏低的问题。因此,加大辽宁省"新基建"建设规模、提升建设水平,这对于进一步发展辽宁数字经济具有重要先导作用。其次,"新基建"对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具有引领作用。近年来,辽宁基建投资增速处于低位,2015-2019年间,辽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分别为-27.8%,-63.5%,0.1%,3.7%,0.5%,其中基础设施占比分别为20.8%,20.9%,23.9%,22.2%,17.3%。随着传统基建对经济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改革起到的作用逐渐减弱,加快推进"新基建"建设有助于实现全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弯道超车"和经济增长的持续发展。一方面,"新基建"可以弥补传统基建在脱贫攻坚、污染防治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另一方面,"新基建"承接了传统基建的经济增长引擎的功能,能够提升与未来科技创新和新产业发展相配套的基础设施水平,有助于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经济体系建设。"新基建"将引领辽宁城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与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第三,"新基建"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驱动作用。长期以来,辽宁以大型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钢铁冶炼加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为主要产业,存在着旧产业体量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较小等问题。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基建"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中作用突出,利用"新基建"补产业发展短板、促产业转型升级正当其时。加快推进"新基建"建设将进一步巩固辽宁传统制造业的优势,对于辽宁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驱动作用。霍春辉还就加快推进辽宁"新基建"投资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统筹规划。以汽车生产、船舶制造、钢铁冶炼等辽宁工业企业为样板持续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示范园区,推动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落地。做好"新基建"的顶层设计,认真审视新基建的投资特点和投资机会,做好专项规划,防止"一拥而上"、重复建设和"新瓶装旧酒"等问题出现。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培育行业龙头。重点支持经济基础较好、科教资源相对丰富、宜居宜业的枢纽型城市率先布局。加快推进对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需求领域的"新基建"进程。着力突破"新基建"领域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建立"新基建"评估制度,发挥重点示范项目的示范带动效应。三是鼓励市场合作,放宽市场准入。推动国家部委和重点企业在辽宁布局建设"新基建"基础设施。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鼓励"四新"企业开发利用"外脑",完善创新网络,培育创新生态体系。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为"新基建"发展中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四是创新建设方式,激发要素活力。在投资方式上,灵活安排融资模式,鼓励商业金融机构通过债权、股权、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方式,尝试建立开发性政社合作模式来助推"新基建"。引导构建以地方优质服务商为核心的产业生态,推进"新基建"产业规模化、分工精细化进程。构建以人才为核心的精准引培机制,提升人才对"新基建"所需的技能与素质。积极发展产业中间节点,抢抓"国内大循环"机遇"全球产业链的中间节点正在崛起,"辽宁大学产业转型研究院院长王澜教授指出,在某一产业形成的初期,终端产品创新居于主导地位,承担设计、组装和营销等为终端产品交付责任的"总成节点"控制整个产业链,附加值高于组件制造和过程制造;而到了产业成熟期,终端产品完全定型,创新的重点转移到组件制造和过程制造等"中间节点",中间节点是否"更高、更快、更强",决定着产业链的整体水平,附加值高于总成节点。"以智能手机为例,整机的设计、营销在今天已经日臻成熟,中国涌现出华为、小米、OPPO、vivo等一批品牌,传音、一加甚至在国际市场中站稳了脚跟,这说明我们完全掌握了终端产品运作的总成节点,但在芯片等中间节点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王澜指出,更进一步,如果我们把芯片作为一个产业来分析,芯片的生产可以分为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和芯片测试封装三个主要环节,其中芯片设计和测试封装都是总成节点,而晶圆制造是中间节点。"在中美贸易战中,为什么美国封锁晶圆制造就能够对我国手机行业造成严重打击?为什么华为有了海思这个手机芯片的总成节点还会受制于人?可见中间节点的影响之大。"王澜认为,上述规律不单反映在智能手机和芯片产业,在其他行业也是如此。比如,彩电产业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由总成节点也就是整机厂主导,而现在则是比拼的是液晶屏幕的技术水平,所以京东方这样的中间节点就崛起了。个人电脑在本世纪初以前一直由IBM、康柏、戴尔这些总成节点主导,而现在则是微处理器CPU水平的高低代表了电脑水平的高低。甚至连运动服装这样的产业,决定产品和产业链水平的高低也越来越依赖高科技面料这个中间节点。"发展中间节点是参与'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中央政治局7月30日会议指出,'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王澜建言,开展国内大循环一方面靠需求侧通过改善居民收入、教育、养老等民生环节,进一步扩大内需;另一方面,是通过供给侧改革推动产业升级,更好地满足国内的需求升级。从中国制造业现状出发,我们在总成节点方面的能力独步全球,但在芯片、新材料等诸多中间节点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从供给侧的角度来看,制造业参与"国内大循环"的重点在于把原来建立在国外的中间节点,转移到国内来。某种程度上来说,"技术补短板"和建立产业链"中间节点"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有了中间节点但技术落后,没法满足产业链现代化的需要,就成了"无源之水";光有先进技术没有产业节点来承载,高技术就成了"无本之木"。"可以预见,随着双循环体系的不断深化,发展中间节点将成为各省区产业经济的新热点。"王澜表示,"可以预见,产业中间节点决定产业链发展水平,必将将在"国内大循环"中扮演核心角色。"那么,辽宁如何抓住战略新契机,在发展产业中间节点上实现关键性突破?王澜认为须聚焦三大关键词:大工业、东北亚、产学研。首先,大工业。辽宁工业经济偏重于国有资本,而中间节点企业往往单体投资高,投资周期长,国有资本较之民营资本更具优势。中间节点在经营上不像总成节点那样必须紧跟市场需求,对产业链进行灵活整合,更强调"自己跟自己较劲",追求产品"硬科技"含量,更需要工匠精神而不是商业精神。中间节点企业运营效率要求高,较之于总成节点适合于科层制管理,辽宁带有运营导向的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更容易发挥优势。其次,东北亚。随着中美科技战的加剧,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引进普遍不信任感增强。而辽宁地处东北亚中心,与日本、韩国等国家一衣带水,文化相近,地理气候相同,而日韩恰恰是全球中间节点领先的国家,其中间产品对中国市场期待颇高。辽宁更有条件通过技术合作、合资和并购,引入日韩系先进的产业中间节点,进一步推动东北亚高水平的产业经济一体化。第三,产学研。与总成节点更加面向市场相比,中间节点更加面向技术,需要不断引入科技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将之转化到产品中。因此,科研资源是否丰富,科技成果是否能够快速、成功转化为生产力是发展中间节点的关键。辽宁辖区内高校、科研院所众多,具备完整的"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工业应用"的链条和体系,只要机制和政策到位,更有机会实现产学研高效、深度融合,更有利于建设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中间节点。夯实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之基辽宁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金刚教授长期致力于社会保障、社会保险与人口经济领域前沿问题研究。他认为,着眼十四五辽宁须着力解决以下关键问题:一是辽宁地区养老保险实际缴费率一直较高。而且早已实现税务征收,征缴基数也是才调整为上年缴费基数之和,之前一直是上月工资总额,企业养老保险成本较高,这与基金收支压力有关,可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区吸引力和竞争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尽快实现全国统筹,2020年底将实现省级统筹。辽宁地区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压力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建议推动全国统筹的实现,有效解决辽宁以及东北地区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压力。在全国统筹的基础之上,国有资产划拨的进度也会加快。二是税收地、税源地分离的问题。央企分公司落实振兴东北战略落户到辽宁,但央企分公司的税收由总公司在所在地上缴,央企对当地的贡献仅仅是解决了部分就业,对于当地财政贡献度很低。三是正视经济增速的下滑。2003-2012年是东北地区发展的黄金期,当中工业面临转型,去产能等措施,东北经济出现断崖式的下降,这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不只是东北,山西、河北等地区也有较快的下滑。衡量发展的指标从GDP增速向高质量发展转移。关注基本公共服务和区域生活条件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关于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关注现代化交通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发掘新时代文化软实力文化泉源"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辽宁大学考古系张星德教授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辽宁,乃至整个东北经济发展速度逐渐落后,尽管国家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但是辽宁区域产业优势仍在不断丧失,经济下滑。"辽宁是一个文化遗产丰富的省份,辽宁是龙的故乡,是玉文化的源头,从中国最早的红山古国,到现代的工业文化,从辽西,到辽东,讲述着这个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特色区域的特色文化。是对内提升自信、对外展示形象的最生动、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资料。"张星德强调,在提升辽宁文化软实力、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和新支撑点等方面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一是政治层面:展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展示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以文明交流互鉴加深世界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明镜照形,古事知今,总结历史规律,揭示辽宁历史文化的优势,政府提供可资参考的经验。二是社会层面:通过各种媒体、博物馆、文学艺术再创作等等讲好辽宁历史故事,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与人们的现代生活建立和谐的联系,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成为辽宁人民的自觉行动。三是经济层面: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实现文化遗产的新活力新价值。首先,依托文化遗产,推动文化旅游,发展与之配套的观光农业、特色农业、特色工业、非遗展示园和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建设等;其次,依托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通过文创产品、沉浸式交互项目、数字化博物馆等,创造不菲的经济价值。"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以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强调要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传达出重视文化遗产的价值是民族振兴不可忽视的内容的重要思想,"张星德强调,这也应当为辽宁振兴中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