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各个大学的开学时间都推迟了,部分高校已经开始了线上授课,比如清华大学就是按计划如期开课,此外还有部分大学生们可能还要再过几天才能"上课",比如上海的各类大学等。根据目前最新的消息来看,现在已经有2个省的考研成绩公布了,分别是辽宁省和甘肃省。而全国的其它省份的考研成绩也正在公布的路上,估计接下的几天时间会有密集发布,比如湖南2020考研成绩查询时间是2月20日上午10点,广东2020考研成绩查询时间是2月20日下午5点,此外青海、山东和重庆也都是在2月20号开始查询,河南2020考研成绩查询时间是2月21日起。在这小编先预祝你心想事成啊。看来大部分的省份的考研成绩都是在2月20日以后公布,我们综合2019年和2018年的这两年考研数据,发现有的专业,它的考研录取率非常高,竟然达到40:1,比如经济学类和管理类等。一、经济学类经济学类每年的考研竞争压力都是非常激烈,而且这几年的热度也是一直冷却不了,这想这是因为它的良好的就业状况和优厚的薪酬。不仅仅如此,经济学类的高考录取分数也是比其它专业要高得多。而这几所院校,则是每年的热门报考院校,名单如下: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二、管理学类管理类学每年的的竞争压力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的跨专业考生比较多。相对其它的专业,管理学类的跨专业考研受限比较少,门槛也不高,至于最后的竞争压力,也是可想而知。 硕士文凭的管理学类的就业前景相比本科是要好很多,几乎可以称为“万金油”专业。热门报考院校有: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三、法学类本科的法学类专业就业竞争很大,因为近年来法学毕业生很多,是有种供大于求的现象存在。所以好多一部分本科生就选择考研。法学类硕士生,毕业后可以去报考公务员,律师事务所等,当然报考的热门院校有“五院四系”。五院:中国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学院 、 西北政法大学,四系:北京大学法律系 、 人民大学法律系 、 武汉大学法律系 、吉林大学法律系。四、语言类语言类专业,尤其是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压力不低于法学类,所以相当一部分的毕业生都是直接选择考研,所以竞争压力可想而知。相比英语专业,小语种的就业状况要好很多。而来自这些院校的毕业生会更受欢迎,所以考研的压力也更大一些: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北京语言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等。
这几天,有不少大学都发通知,表示2020考研初试成绩将延期公布,大部分大学都延期至2月20号以后公布。这将意味着,正在焦急等待初试成绩的考生又要等待10多天,这将可能会让他们更焦虑,毕竟,有些同学在初试成绩未公布之前,内心不踏实,很难静下心准备复试。已经确定延期公布初试成绩的大学有:南昌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工商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这些大学分布在很多省份,比如,江苏、江西、北京、上海、安徽等。但是,辽宁省招生考试之窗官网却在2月7号下午发布了由“辽宁省招生考试办公室”撰写的关于《辽宁省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即将开始公布》的通知。该通知显示,辽宁省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评卷工作已于日前全部完成,2020研究生初试成绩将于2月10日起由考生报考招生单位陆续公布。同时,也强调了研究生复试延期举行,却没有提到初试成绩公布延期。所以,这是不是就意味着辽宁省2020考研初试成绩公布将不会延期,会在2月10日以后相继公布呢?可能性很大,再加上有一所本地大学的最新通知佐证,这种可能性将会更大。这所大学,就是沈阳理工大学,在2月7日,该校通过研究生官网发布《致沈阳理工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考生的一封信》,在通知中明确:“根据辽宁省招生考试管理部门统一安排,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预计于2020年2月10日12: 00开通查询。”届时,考生可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研招网)进行查询。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官网通知除了这所大学,还有大连交通大学,曾经在1月17日,发布关于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公布的通知,在通知中明确了考研初试成绩公布时间为2月10号13:00。所以,在没有收到最新通知之前,这个通知还是有效的,所以,我们也可以默认该校2020考研成绩公布时间也是2月10号。大连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官网通知当考生们得知辽宁省的高校2月10号以后陆续公布成绩的做法后,很多报考已经确定延期到2月20号公布成绩大学的考生表示,真的是“酸了”。也让报考辽宁省高校的考生表示,“辽宁就是给力”。也让那些有还没有确定延期公布成绩的考生直接“喊话”自己省份,希望学习辽宁省,不要延期2020考研初试成绩公布。那么,面对延期考研成绩公布,我们除了只能接受,耐心等待外,在此期间,我们还可以做以下这些准备工作。首先,我们可以借助答案,重新估下分,如果自己的成绩非常不错,那公布成绩是否延期,将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及早开始准备复试即可。因为,对于成绩较高的同学,考研复试被刷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而对于感觉可能过线也可能过不了线的同学,最好做两手准备,准备复试的同时,也要准备好简历,准备参加学校的网络招聘会,投简历,找工作两不误。而对于感觉肯定没戏的同学,可以直接准备简历找工作了(很多大学都已经在准备启动网络校园招聘会了,可以多多关注)。下面,简单说下考研复试时,老师最看重哪些方面的内容?我们又如何应对!1、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这个是面试时很多老师肯定会考察的一个方面,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是相关科研竞赛活动,另外一个就是通过复试时的笔试、面试问答的方式来考察。如果没有第一个方面的经历,那就做好第二个方面的准备,尽可能将本专业的内容都有所涉猎,特别是主流专业课知识,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尤为重要。2、思维方法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考察方法,主要是老师通过提一些比较综合的问题,看考生思考、回答问题时,是否逻辑清晰,有理有据。针对这一点,考生在回答问题时,最好不要听到问题后着急回答,先进行思考,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整合出罗列成1、2、3……几点来回答。3、整个人的综合素质这一点,主要包括考生性格、习惯、品质等,而对于考生来说,不大可能通过短时间内改变现状,建议同学们尽可能表现的阳光、自信、开朗一些,特别要注意,在考场上不要怼老师。以上,就是三个小建议,希望考生初试成绩是否公布,都要认真准备复试。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吧!
辽宁大学,位于沈阳,是一所具备文、史、哲、经、法、理、工、管、医、艺等学科门类的,211工程综合性大学,相比来说文科更加强大。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即沈阳崇山校区、沈阳蒲河校区和辽阳武圣校区。辽宁大学源起于1948年11月东北人民政府在沈阳建立的商业专门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专门商科高校。1953年,东北商业专科学校合入东北财经学院。1958年,东北财经学院、沈阳师范学院的部分科系与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辽宁大学。辽宁大学新闻传播教育历史悠久,新闻与传播学科起始于1980年代,1983年辽宁大学设立新闻学专业,时为全国最早设立此专业的高校之一,1993年设立广告学专业,1999年设立广播电视学专业,2003年设立编辑出版学专业。2014年辽宁大学与辽宁省宣传部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年设置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新闻与传播学院具有新闻传播学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MJC)学位授予资格。一、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招生目录及人数1、招生院系:新闻与传播学院2、招生专业:055200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3、研究方向:不区分研究方向,全日制学制2年,非全日制学制3年。4、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 204英语二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复试笔试科目:传播史论同等学力加试笔试科目:①中国新闻史②写作6、招生人数:2019年招生计划(2018年9月份发布的第一次招生计划):全日制35人,非全日制10人,均含推免。2019年3月份发布的调整招生计划:全日制50人(推免7人);非全日制10人。育明考研点评:辽宁大学有一点需要大家注意下,就是这个学费比一般学校都高,其中全日制3.5W/年,非全日制5W/年。另外辽宁大学复试时的招生人数会比原定的招生计划要多,比如2018年全日制第一志愿实际统招录取41人,最终录取近50人。二、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复试分数线(近三年)2019年:政治:51,外语:51,专业课:77,总分:376分(非全355分)2018年:政治:55,外语:55,专业课:83,总分:364分2017年:政治:53,外语:53,专业课:80,总分:365分(非全345分)育明考研点评:辽宁大学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只要进入复试,很少会被刷下来,如果很不幸你是几人中的一个,那实在是运气太背或者你复试的表现确实比较差。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辽宁大学大部分时候全日制和非全是单独划线的,其中全日制的分数会比国家线高十几到20分,非全日制大约到达国家线即可。三、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参考书目初试参考书目《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现代广告学教程》(第一版),张金海、余晓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新闻学导论》,李良荣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复试参考书目《媒介经营管理学》,邵培仁、刘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中外广告史新编》, 陈培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全球新闻传播史》 ,李彬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同等学力加试笔试《高等文体写作训练教程》(上下册),马正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四、云南大学考研真题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一、简述题:1.集合行为及其三个发生条件2.纽曼预言的媒介4C趋势3.观点的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的理论假设二、论述题1.大数据对未来传播的影响。2.人工智能对新闻工作者影响和要求。3.谈两个舆论场。4.人际传播的动力,特点,社会功能。5.麦克卢汉的理论,意义,局限。三、现象分析用传播学分析高铁座霸事件。五、复习攻略1、零基础复习阶段(6月前)本阶段根据考研科目,选择适当的参考教材,有目的地把教材过一遍,全面熟悉教材,适当扩展知识面,熟悉专业课各科的经典教材。这个期间非常痛苦,要尽量避免钻牛角尖,遇到实在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先跳过去,要把握全局。系统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对各门课程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所在等,但不要求记住,最终基本达到清华本科水平。2、基础复习阶段(6-8月)本阶段要求考生熟读教材,攻克重难点,全面掌握每本教材的知识点,结合真题找出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有相配套的专业课知识点笔记,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同时多练习相关参考书目课后习题、习题册,提高自己快速解答能力,熟悉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要求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3、强化提高阶段(9月-11月)本阶段要求考生将知识积累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动手做真题,形成答题模式,做完的真题可以请考上目标院校的师兄、师姐帮忙批改,注意遗漏的知识点和答题模式;总结并熟记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
目前,国内共有8所传媒本科院校,其中公办院校3所,分别为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山西传媒学院,另有5所民办本科传媒学院,分别为河北传媒学院、四川传媒学院、辽宁传媒学院、武汉传媒学院、南京传媒学院(原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在这8所高校中,最难考的非中国传媒大学莫属,中国传媒大学名气最大,实力最强,因而备受外界关注,学校高考录取分数长期位居8所传媒本科院校首位。学校为211高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始创于1954年,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在信息传播领域享盛名,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学校办学实力学校学科实力突出,拥有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新闻传播学和戏剧与影视学两个学科获评A+,在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此外学校艺术学理论、设计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也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校整体学科实力相对突出。相比动辄数万人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的办学规模并不突出,学校仅拥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5000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9000余人。不过相比以上这些,大家更加关注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下面我们就重点介绍一下学校的就业情况。学校发布的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学校共有本科毕业生2119人,硕士毕业生1632人,博士毕业生119人,其中男生1065人,女生2813人,男女比例为 1:2.64,女生占比较高。这个毕业生规模并不算大,学校发布的2019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7.19%(其中本科就业率为96.98%),本科毕业生中有34.83%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本科毕业生深造情况总体来看,34.83%的本科深造率并不算高,因为同为211高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深造率高达51.3%,多所985高校的本科升学率达到了60%。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毕业生选择出国(境)留学的人数相对较多,达到了359人。根据2020年TIMES 世界大学排名,学校共有201名2019届毕业生进入前100名的高校留学,其中,120人进入排名前50名的高校留学。学校有379人选择国内升学,其中保研人数占比较多,达到了205人,仅有174人为考研,其中245人选择继续攻读本校研究生,选择校外深造的毕业生中有86人升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可见学校的升学质量还是非常不错的。毕业生签约工作情况学校2019届毕业生签约工作到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比例最高,其次为教育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以签约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传媒类单位为主,博士毕业生签约高等院校比例较高。毕业生薪资待遇水平下面来看一下大家比较关心的毕业生就业薪资,学校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9届本科毕业生占比最高的薪资范围在5万至10万(包括各类奖金与现金奖励),占比高达47%,在10万至15万之间的占比30%,薪资20万及以上占比为5.20%;硕士毕业生薪资占比最高的范围在10万至15 万占比 35%,20万及以上占比超过15%;博士毕业生薪资占比最高的范围在10万至15万占比超过40%,20万及以上占比超过10%,总体毕业生薪资超过20万的比例超过了12%,毕业生薪资待遇在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总体来看,学校的办学实力比较突出,很多学科在国内位居前列,深受传媒行业认可,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对较高,尤其是伴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相关行业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学校毕业生就业前景相对较好,建议有相关爱好的考生重点关注。
工作交接是责任心的交接,是职业道德操守的体现……看似职场中简单的工作交接,体现的是一个人的职场素养和工作能力,更是彰显一个人的内在品德。工作交接如何交、交什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7月3日,辽宁传媒学院组织召开2020年人事制度培训,人事处副处长许娜以“如何做好工作交接”为题,为全校在校教职工作了一次深刻而有意义的培训。“据统计,一个人在职场生涯中要经历多则十余次,少则三五次的工作交接。”在培训中,许娜表示,工作交接是单位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工作的有效延续,使接任者尽快形成工作思路,作出具体工作部署,尽快取得新成绩。从六个方面诠释工作交接会上,许娜分别从工作交接的内容、工作交接的方式、工作交接容易出现的问题、工作交接时的注意事项、确保工作交接质量的五大因素,以及工作交接诠释的意义等六个方面,详细、清晰、全面的阐述了工作交接的内涵和意义,全方位提升了大家对工作交接的认识。她表示,工作交接其本质就是责任心的交接,是职业道德操守的体现。在人员轮岗、兼任、调整过程中,能否做好工作交接,是该项工作持续高效、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单位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前提。最后,徐颖副校长发表讲话。她表示,所谓工作交接,交接的不仅是工作,是态度,更是人品。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是分不开的,认真的态度改变的不仅是工作成绩,更可能是人生轨迹。希望每个人从事任何工作,都有美好的开始,圆满的结束。本次培训内涵深刻、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的阐明了工作交接的内涵和意义,且佐以生动的事例分析,使与会教职工审视自我、查找不足,同时更深入的认知自己在学校中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20考研初试已经结束一个星期多啦,21的小伙伴是不是也在开始忙碌于自己的期末考试啦,图书馆里已经看不到学长学姐背书的身影啦,想想他们的样子,就是你们明年的样子。网上各种数据显示考研的人越来越多,那弃考的人呢?21的小可爱们不要怕,小编今天给大家梳理梳理20考研的各种数据2020考研大数据!首先:考研人数近年来增长越来越快从2016年的177万,到2020年的341万,4年时间,考研报名人数接近翻番。其中以近三年增长幅度最大,18、19、20考研增长率分别为18.4%,21.8%,17.6%。 其次:山东省以31.3万稳居第一,这意味着全国几乎每10人中就有1名山东考生。除了山东,江苏、河南、四川、广东、安徽、湖北也是考研大省,20考研报名人数,江苏超过20万,河南省官方虽未发布报考人数,但从往年数据来看,报考人数也不会低。四川、广东、安徽、湖北超过15万。再次:北京大学近3万(29990余人),高居榜首;浙江大 学,以2.88万报考人数居于第二;复旦大学报考人数近2.7万 人,居于第三。今年这些院校报考过万:北京大学 、深圳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复旦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昌大学 、云南大学 、天津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南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大学 、清华大学 、青岛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宁波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新疆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最后:从备受关注的双一流高校的招生计划来看,推免生普遍占据较高比例,基本都接近50%的上限,部分高校学术型硕士招生人数中推免生占比近70%,部分热门专业或学院推免生的比例甚至超过80%。2020考研弃考率最近几年,考研的队伍不断壮大,前年,考研生报名238万人,去年,290万人次,今年报名人数超过341万人,近三年来竟以每年递增50多万人的迅速增长,足可见考研的竞争激烈。据说2020年考研生,今年考研的第一天就有37万人弃考,弃考率已经超过10%,所以2020年硕士研究生网报人数为341万,但事实上真正参加考试,并考完试的人并没有那么多,如果以这个比例推算,最终走进考场的考研生人数可能不到300万。据有关机构统计,在2019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广东省的的考试人数应为14万人左右,而实际到场人数为12.4万人,弃考率达到约11%;·辽宁省的应考人数为11万人左右,而实际到场人数为9.7万人,弃考率都在10%以上;这几天通过仔细的对比和推算近几年的考研各专业报录比,同时结合今年的考研招生简章、专业课目录,今年这些专业复试的报录比非常大,竞争力是很大的。希望考这些专业的同学做好准备!第四:从备受关注的双一流高校的招生计划来看,推免生普遍占据较高比例,基本都接近50%的上限,部分高校学术型硕士招生人数中推免生占比近70%,部分热门专业或学院推免生的比例甚至超过80%。
原标题:考研大军首次突破300万,报录比创新高:2020,他们因何考研这个周末,341万人考研大军将走进考场,迎战人生又一场大考。而这个数字意味着,2020年逐鹿考研“战场”的考生人数比去年再增51万人。12月18日,教育部发布2020年考研权威数据,报考人数首次突破300万人,引人瞩目。中国教育在线随即发布了《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为什么考研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考生报名呈现哪些新态势?考生结构有哪些特点?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奋斗者的梦想,走近考研人群,记者力图勾勒一幅鲜活的考研图鉴。1 341万!较2019年增长17.59%●考生说考研已是一种流行趋势考生:王泉目标院校及专业: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考研已经是一种流行趋势,宿舍中的四个人都考研,周边的同学也有六、七成报了名。不管准备充分与否,大家都愿意尝试。我四年的本科学习不够扎实,期望在更好的大学和喜欢的专业里继续深造。争取在能力和简历上,能比别人更高一筹。●报告数说哲学、文学、军事学招生人数下降,其他学科上涨弃考率居高不下,部分地区及高校超过10%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290万人,增幅达21.85%。继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次打破纪录,达到341万人,较2019年增长17.59%。2015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长是考研群体增加的重要推手。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74万人,较上一年增加40万人。而事实上,高校毕业生数量近20年来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近10年来,各学科的招生人数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与10年前相比,哲学、文学、军事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其他学科则有不同程度的上涨。2008年至2018年,工学在各学科门类中招生人数占比最高,在2018年占比达34.29%。其次则是管理学,所占比例在2018年上升至16.01%。从变化趋势来看,工学、医学、艺术学招生人数占比变化不大。占比下降的有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理学、军事学。教育学占比从2008年的3.83%增至2018年的7.65%,增加了近一倍。农学、管理学招生人数占比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考研人数持续增长的同时,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弃考率也一直居高不下。2019年,广东省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应考人数约1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约12.4万人,弃考率约11%。2019年,辽宁省应考人数为109539人,实际参加考试为97365人,缺考人数为12174人,弃考率约11%。同年,深圳大学网报确认16019人,实考14083人,弃考人数近2000人,弃考率达到12%。在硕士研究生报考热度居高不下的同时,不少地区及高校考研弃考率超过10%以上,这一现象说明,一些报考者只是把考研作为选项之一,当找到合适的工作或没有准备好时,便会选择放弃考研。此外在职备考的考生也容易在工作和学习的双重压力下放弃考试。2 经济转型期,自我提升、提高就业竞争力诉求越来越强●考生说我对“本科毕业马上就业”没有底气考生:刘达庆目标院校及专业:厦门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我考研主要为了找个好工作,为了将来赢得更大主动权。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太大,本科毕业生工资低提升慢。一些岗位还有明确的研究生学历要求,即便是写着“本科及以上学历”,很多同学的简历很快就被淘汰,只留下了研究生学历的求职者。我对本科毕业马上就业,没有底气。报考厦门大学是想实现我的名校情结。●报告数说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帮助很大考研热度较高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相关考研热不断升温,多种因素促使考生报考。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从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个主要动机则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这两项相较以往调查比例有所提升,可见很多考生对自我提升的诉求更加强烈。为了获得研究生学历而考研为第三动机。同时,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考生对自我提升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亦成为考生读研的重要因素。报告显示,将近六成的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将对就业有很大帮助。两成考生持谨慎态度,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有一些帮助,但作用不大。另外有两成考生认为视专业而定。同时,研究生报名热度较高,考研人数激增,与我国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的实际情况密不可分。据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在1999年至2018年间,我国GDP增长率大致在6%至14%之间,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大致在-6%~36%之间。其中,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了20年间的最大值,约为14.20%,但我国2008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增长率却几乎达到了20年来的最低值,约为-6.4%。当前,经济稳步发展和结构转型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考生对于提升自我竞争力的要求越来越高。3 追求“热门专业”,社科类热度增加但就业不及预期●考生说追逐潮流是大部分年轻人的普遍心态考生:管嫣然目标院校及专业: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近几年,互联网、新媒体领域的发展非常快。我在实习过程中,深入接触了这个行业。在这里,我可以充分发挥我的创意。我的职业规划是想从事广告或者新媒体领域的工作。我想,追逐潮流是大部分年轻人的普遍心态吧。●报告数说管理类、法学类等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远高于工科类专业社科类分数线上涨,但就业前景不好“双一流”启动后,高校发展进入新的竞争阶段,研究生群体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招生培养规模显著增长。但在就业压力的刺激下,考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使得社科类专业的报考人数远多于工科类专业。报告显示,在高校的报考热门专业中,社科类专业常常占据众多席位,而工科类专业寥寥无几。2019年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最多的专业中,工商管理专业以绝对优势位居第一,其后依次是金融、法律(非法学)、新闻与传播等专业。而在这前十专业中,理工科类专业仅有两个,即计算机技术和化学专业,其余8个专业皆为社科类专业。2019年,暨南大学报考热度最高的前十专业中,金融专业的报名人数最多,达到1290人。新闻与传播、计算机技术、工商管理、会计等专业仍然榜上有名。只有计算机技术是工科类专业。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持续增长而招生计划增长稳定,使得分数线整体呈上涨趋势,相比之下工科类专业的分数线有所下降。报告显示,高校专业的报考上明显呈现出冷热不均的现象。管理类、法学类等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远高于工科类专业。社科类专业报考人数增长,报名录取比例也随之拉高,体现了考生报考专业的较强趋同性,喜欢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从近年来研究生报名的热门专业可以看出,考生在选择读研时更青睐金融、法律、新闻与传播、工商管理等社科类专业,而工科类专业报名热度远低于社科类专业,报录比差异明显。但从本科及研究生就业情况看,社科类专业无论从就业率、薪资待遇方面,表现均不如工科类。显然社会需求量更大的是理工科专业,尤其是工科专业。这也提醒高考考生,虽然文科学习难度低,相对容易获得高分,但目前的就业前景不尽如人意。4 报考比例达57%,专业硕士受追捧●考生说专硕性价比高考生:刘易同目标院校及专业:南京理工大学金融学专硕金融专业就业形势相对较好,薪资待遇较高,更考验个人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术型硕士偏向于学术理论研究,可能不适合我。我报考金融学专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中了专硕培养注重应用型人才,考试难度低于学硕,竞争压力也小很多,性价比相对较高。●报告数说工程专业学位占比最高考生看重其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就业从2009年起,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实行全日制培养,10年来,以应用为方向的专业硕士招生数量逐年递增,占比持续增大。2009年专业硕士占比仅15.9%,其后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比近58%。《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在社会对专硕认可度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日趋完善的背景下,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比例持续增加。报告显示,参考往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规模,工程专业学位在招生规模中占比最高,其次是工商管理,第三是临床医学,此外,教育、公共管理、法律、会计等热门专业学位均榜上有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以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量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式工程技术人才,服务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调查显示,选择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比例达到57%。考生倾向选择专业学位硕士的主要原因是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就业,第二原因是考试难度低于学硕,竞争压力小。调查显示,近八成的考生愿意从学硕调剂到专硕,考生对于专硕的接受程度较高。5 报录比达4:1,20年来最高●考生说不是为了“注水”的研究生学历考生:王星目标院校及专业:北大考古系文博专业父母对我考研计划非常在意。此前,他们主张我拿到一个研究生学位即可,建议选择难度不大的学校。但是,我是为了提高学习能力和见识,不是为了“注水”的研究生学历。即便是考研失败,我也会从事文博专业方面的工作。最后,我说服了他们,坚持报考北京大学。●报告数说过半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贬值延期毕业率持续增长,“严进严出”渐成大势虽然研究生招生数量不断增长,但增幅远低于报名人数增长幅度,这导致研究生报录比不断提升。2019年考研报名人数增至290万人,报录比为3.6:1,较2018年明显提升。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再次上涨,报录比预计为4:1,达到近20年来最高。而在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下,研究生实际毕业生数却低于预计毕业生数,并且两者之间差距不断拉大。2003年预计当年研究生毕业生数为13.1万人,实际毕业生数为11.1万人,近15%的人未能按期毕业。到2018年,研究生预计毕业生数为77.3万人,实际毕业生数为60.4万人,超两成延期毕业。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正常毕业的研究生人数不断增多,延毕率持续增长,足见研究生毕业标准愈加严格,而其中博士研究生延期问题不容忽视。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提出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基于现状,研究生分流的有效推行面临不小的挑战。而今年以来,已有多所高校对超期研究生予以清退。而在“严进严出”渐成大势的背景下,对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仍存争议。调查显示,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较之前有所贬值。考生认为其中最大原因是研究生招生规模过大,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多;其次是“注水文凭”层出不穷;第三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质量要求不严格。研究生教育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任重道远,考研热趋势下如何提高研究生质量成为招生单位必须面对的长久课题。(本报记者 陈鹏 本文所涉及考生均为化名)链接女性考生比例上升近年来,我国在读研究生中的女性占比明显呈上升趋势。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中女性占比首次超过50%;201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中女性占比首次超过40%。据了解,2005年到2014年,美国注册研究生中女性比例保持在58%以上,基本保持稳定。我国与美国的研究生女性比例差距在逐渐缩小。“双一流”高校推免竞争激烈推荐免试是近年研究生招生中的一种招生模式,成为“双一流”高校重要招生途径之一,推免生人数不断上涨,但占比总体都在教育部要求的50%之内。“双一流”高校推免生比例远高于非“双一流”,推免竞争激烈,同时名校推免生源多数来自“双一流”。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招生单位认为推免生的质量普遍高于统考生,超过半数招生单位认为推免生与统考生的质量差异明显。“大体量”招生院校2020年,42.5万考生报考北京市硕士招生单位,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11%,在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中约占12.5%。其中,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17个在京招生单位报考人数过万人。非全日制生源不足自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以来,非全日制生源不足是招生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近两年,大部分院校未完成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部分专业存在无人报考、无人上线、考生不愿调剂到非全日制等现象。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的数据看,生源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考生认为非全日制社会认可度偏低。(本报记者 杜冰整理)[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三人目]
从博客到微博,再到微信到抖音,随着互联网发展的不断深入,结合图、文、声、像技术的网络新媒体已经深深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个新媒体时代,传媒高校成为近年来行业关注的热点。浙江传媒学院和辽宁传媒学院作为两所国内赫赫有名的传媒类院校,一直备受考生和家长的关注,素有“南浙北辽”的美誉。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览这两所优质传媒高校,深入了解“南浙北辽”。一、 辽宁传媒学院辽宁传媒学院坐落于辽宁省省会城市沈阳,辽宁传媒学院始建于1991年, 是传媒类本科大学、辽宁省应用型大学建设试点高校、辽宁省文化产业校企联盟理事长单位。学校的师资力量强大,拥有正高、副高级职称203人,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342人,公开发表核心期刊112篇,获批国家级专利技术158项,软件著作67项。同时,教师团队指导学生获得“互联网+”辽宁省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一等奖等。近三年,辽传承担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辽瓷艺术创新人才培养》,抢救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辽瓷工艺传承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主持国家教科规划课题《我国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设研究》,开创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体系先河。另外,辽传获得文化部科技创新重大项目1项,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2项;出版专著65部。学校下设11个二级学院,四大学科门类, 41个专业。 其中,网络与新媒体、广告学、数字出版等专业作为学校特色专业广受好评和认可。二、 浙江传媒学院浙江传媒学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始建于1978年,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多年来为中央和各级各类传媒领域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学校办学条件优越,开设本科专业41个,其中艺术类专业18个。学院设有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电视艺术学院、华策电影学院、媒体工程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音乐学院11个二级学院和大学外语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部)、大学体育教学部、公共艺术教育部4个教学部及继续教育学院、创业学院。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面向未来,如何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已成为中国高校的必答题。两所院校各有千秋,无论报考哪一所都不会让人失望。如想了解更多权威的传媒类招生咨询,敬请关注我们的服务账号。
准备上岸2021考研的小伙伴们,你知道吗?2020考研全国总报考人数突破300万,创下341万的新高,相比2019年增幅17.59%。而且考研报考人数正在逐年增加,其中,有些院校的报考人数已达一万以上,准备报考这些院校的小伙伴们,一定要谨慎报考哦~20考研报考人数超过2万的部分院校数据统计:20考研报考人数超过1万的部分院校数据统计:20考研报考人数接近1万的部分院校数据统计:除此之外,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大学等院校虽目前未查到20考研的报考人数,但也都是报考人数非常多的院校,基本都在2万以上.这类学校基本要么是国内一批最热门院校,无论是专业性还是知名度,大都是一流的。要么地理位置优越,专业实力强,因此,人满为患也不足为怪。附上:2020考研报名人数/院校/专业分析报告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报名人数增幅达21.85%。继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次打破纪录,达到341万人,较2019年增长17.59%。数据来源:教育部由于就业压力增大,以及非全日制招生制度逐渐完善,考研报名人数中往届生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从2016年到2020年,辽宁省考研人数中往届生比例从34.5%上升到41.8%。数据来源:辽宁省教育考试院从2016年到2019年,湖北省考研人数中往届生比例逐渐上升,从34.45%增加到39.43%。数据来源:湖北省教育考试院2020年各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逐年递增近年来,全国各省研究生报名人数也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2020年,42.5万考生报考北京市硕士招生单位,较去年增幅达到11%,在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中约占12.5%。据统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17个在京招生单位报考人数过万人。数据来源:北京市教育考试院2020年辽宁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约为11.9万人,较2019年增幅超过8.7%。同时,全国报考辽宁省域内45个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的考生总数为13.1万人,比2019年增加了19926人,增幅为17.9%。硕士研究生考试弃考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在硕士研究生报考热度居高不下的同时,不少地区及高校考研弃考率超过10%以上,这一现象说明,一些报考者只是把考研作为选项之一,当找到合适的工作或没有准备好,便会选择放弃考研。此外在职备考的考生也容易在工作和学习的双重压力下放弃考试。广东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应考人数约1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约12.4万人,弃考率达到约11%。数据来源: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辽宁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应考人数为109539人,实际参加考试为97365人,缺考人数为12174人,弃考率约11%。深圳大学2019年网报确认16019人,实考14083人,弃考人数近2千人,弃考率达到12%。数据来源:深圳大学研究生院“双一流”院校招生规模继续扩张“双一流”启动后,高校发展进入新的竞争阶段,研究生群体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招生培养规模显著增长。北京理工大学2019年计划招生人数较2018年4000人,增加了300人。在2020年,招生人数再次上涨200人,达到4500人。数据来源: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东南大学在2017年至2020年招生规模也在持续增长,2020年招生数量达到5100人,比2017年增加了1100人。数据来源: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各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增幅存在明显差异。近十年来,各学科的招生人数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从各学科招生人数来看,与10年前相比,哲学、文学、军事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其他学科则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而历史学虽较10年前有所增长,但增长率仅为11.6%。教育学增长幅度最大,为294%;其次是农学,增长率达225%。医学、管理学的招生人数较10年前翻了一倍以上。2008年至2018年的数据显示,工学在各学科门类中招生人数占比最高,在2018年占比达34.29%。其次则是管理学,所占比例在2018年上升至16.01%。从变化趋势来看,工学、医学、艺术学招生人数占比变化不大。占比下降的有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理学、军事学。教育学占比从2008年的3.83%增至2018年的7.65%,增加了近一倍。农学、管理学招生人数占比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高校专业报考热度差异明显在就业压力的刺激下,考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使得社科类专业的报考人数远多于工科类专业。在高校的报考热门专业中,社科类专业常常占据前列众多席位,而工科类专业寥寥无几。湖南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最多的专业中,工商管理专业以绝对优势位居第一,其后依次是金融、法律(非法学)、新闻与传播等专业。而在这前十专业中,理工科类专业仅有两个,即计算机技术和化学专业,其余8个专业皆为社科类专业。数据来源:湖南大学暨南大学2019年报考热度最高的前十专业中,金融专业的报名人数最多,达到1290人。新闻与传播、计算机技术、工商管理、会计等专业仍然榜上有名。只有计算机技术是工科类专业。数据来源:暨南大学苏州大学2019年报考的热门专业中,报名人数最多的前两个专业是法学类专业。十个专业中有两个是理工科类专业,即化学和计算机技术专业,其他为社科类专业。数据来源:苏州大学南开大学2019年各院系硕士报录比中,金融学院报录比14.1:1,法学院报录比为12.7:1,经济学院报录比10:1,而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报录比6:1,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报录比4.1: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报录比3.5:1。数据来源:南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是以工科见长的学校,社科类专业相对薄弱,但仍然出现了类似现象。2019年各院系硕士报录比中,建设工程学部3.3:1,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报录比2.8:1,能源与动力学院报录比2.6:1,相比之下社科类学院报录比更高,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7.3:1,外国语学院6.2:1,管理与经济学部5.3:1。数据来源: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各院系硕士报录比中,安全工程学院报录比2.9: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7:1,矿业工程学院2.1:1,而管理学院报录比达到了5.5:1,公共管理学院4.5:1,马克思主义学院4.2:1。数据来源:中国矿业大学云南大学2019年各院系硕士报录比中,社科类院系的报录比明显高于工科类院系。例如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报录比1.2:1,建筑与规划学院报录比3.6:1,软件学院报录比4:1,社科类院系中的法学院报录比8.1:1,公共管理学院报录比7.5:1,经济学院报录比更是达到10.6:1。数据来源:云南大学社科类专业分数线上涨幅度高于工科类专业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持续增长而招生计划增长稳定,使得分数线整体呈上涨趋势,而相比之下工科类专业的分数线有所下降。从2015年至2019年,社科类专业分数线全部上涨了5分至25分不等,其中历史学上涨了25分。工学分数线从2015年起逐年下降,2019年虽然相较有所增长,但整体看近五年间下降了10分。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报名热度较高,考研人数激增,与我国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的实际情况是密不可分的。目前考研热度较高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相关。经济稳步发展和结构转型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考生对于提升自我竞争力的要求越来越高。《20200年研究生调查报告——2020考研报名人数/院校/专业分析报告》来源于中国教育在线,内容有所删减。
2020届毕业生线上答辩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精神,确保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创作)质量不打折、毕业工作不延误”的工作要求,6月3日~7日,辽宁传媒学院2020届毕业生线上答辩工作如期举行。校长姜立,党委书记任伟,副校长夏敏、徐颖巡查了答辩会,检查指导答辩工作。校领导检查指导毕业答辩工作校领导检查指导毕业答辩工作线上答辩严格坚持标准 确保质量今年,辽传线上毕业生论文答辩共涉及27个专业2152名毕业生,答辩场次112场。为确保答辩工作顺利进行,学校科学制定《辽宁传媒学院2020届毕业论文(设计、创作)线上答辩实施方案》,统筹安排各项环节,严格遵循答辩的程序和质量标准,做到“两个一致”,即在线答辩的各项要求与线下答辩要求一致,答辩关键程序与线下答辩要求一致。各二级学院制定线上答辩工作预案,按要求认真组织答辩委员、按计划预约网络会议室并对答辩软硬件设做了精心调试;学生按计划进入网络会议室汇报答辩,根据线上答辩工作预案,线上答辩严格坚持标准,整个过程严谨规范,秩序井然。各二级学院对答辩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对关键画面截屏保留,并与答辩记录一并留存,实现整个答辩过程可回溯、可复查,以确保线上答辩质量。线上答辩截图特殊毕业年 师生努力克难关答辩结束后,各二级学院及时组织各答辩小组、指导教师进行总结,查找本次线上答辩工作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制定今后改进的措施。学校历来高度重视毕业答辩工作,把毕业答辩工作作为检验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严把毕业生的出口质量。特殊毕业年,“答辩时间不延期,答辩环节不降标,答辩质量不打折”。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 2020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创作)线上答辩工作圆满结束。对于2020届毕业生而言,在线答辩是一次难忘而特殊的“毕业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