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研201家餐饮品牌 无一家企业销售额正增长故生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研201家餐饮品牌 无一家企业销售额正增长

来源:经济观察报经济观察网 记者 郑淯心 3月18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连锁餐饮行业的影响调研报告》显示,连锁餐饮业作为疫情下受损最严重的行业之一,2020年1-2月企业的营业额大幅下滑。为了解连锁餐饮企业在疫情中遭受的损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于2020年2月29日至3月3日,调查连锁餐饮集团企业71家,涵盖餐饮品牌201个,门店总数61593个。样本企业中 14.1%为上市公司。样本企业2019年销售额总计约1966亿元(上市公司按照2019年前三季度季报估算)。报告显示,样本企业1月份销售额同比下滑集中在0-30%;2月份样本企业销售额同比下降集中在80-100%。同比正增长的样本企业为零。报告还称,对比2020年1月18日和2020年3月13日的数据,样本数据中所有餐饮上市公司的市值和股价都有所下降。成本高企从成本来看,租金是餐饮企业的刚性支出之一。报告显示,样本企业租金支出及减免情况差异较大。总体上看,67.9%的样本企业租金(含街边店和购物中心店等)有所下降,其余32.1%样本企业表示租金没有变化。在租金下降的企业中,超过6成企业被减免金额小于应付租金的20%。员工薪酬是餐饮企业主要支出之一,裁员、员工自然流失、降薪酬等形式是企业减少薪酬支出的常见方法。疫情之下,企业需要多种方法降低运营成本。调查显示,截至2 月底,有5.6%样本企业明确裁员,但其余94.4%企业没有裁员计划。此外,2月份员工薪酬总额的环比统计显示,有53.5%样本企业明确表示员工薪酬支出环比减少,其余的样本企业表示薪酬支出没有变化,但是部分企业会采取薪酬缓发的形式减少当下支出。除房租和薪酬支出外,连锁餐饮企业其他各类损失及额外支出一样不容小觑,包括食材的损失、员工食宿的额外支出、各类抗疫防护用品及耗材的支出等。通过对企业反馈具体损失金额的汇总分析,1月份样本企业各类支出和损失总金额占2019 年全年销售额的占比平均值为4.3%;2月份损失总额的占比进一步扩大,达5.6%。现金流《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连锁餐饮行业的影响调研报告》显示,如果疫情还将持续,5%样本企业账上已经没有现金能够支撑企业继续经营。79%样本企业表示,从3月1日算起,依靠自有现金无法再支撑3个月;有16%的企业现金流储备丰厚,能支撑6个月以上。当下,疫情还没有结束的明确时间表,报告显示,86%样本企业寻求银行授信或贷款,以缓解或为可能出现的现金流枯竭做准备,有14%样本企业表示不需要贷款。在需要贷款但尚未联系金融机构的企业中,有25%的样本企业现金流可以支持一个月;31%样本企业账上现金可以支撑2个月;31%样本企业账上现金可以支撑3个月;仅有13%样本企业能够支撑12个月以上,有充足的现金储备,贷款是他们的备选方案。已经联系贷款事宜的样本企业表示,获得银行贷款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不动产抵押和过往流水授信。样本企业中,抵押贷款的比例稍高一点占52%,信用贷款占48%。然而,尽管多层次多维度的优惠贷款政策在落地,人民银行重点保障名单内的餐饮企业数量非常少,因此,样本企业认为餐饮企业能够享受到银行贷款政策红利的占比只有43%;有 40%样本企业直接反馈,认为餐饮企业无法享受优惠利率贷款;另有 17%样本企业表示依据 相关优惠政策,自评其不符合条件。目前,18.3%样本企业选择其他方式缓解现金流压力,包括与供货商协商延迟付款、海外总部申请融资、提前解冻了银行存款和金融理财工具、启动供应链金融等。应对措施和发展计划餐饮企业也在积极开展自救,外卖成为各家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的重要手段。报告显示,91.6%样本企业在疫情期间发力外卖产品。73.2%样本企业尝试拓展团餐外卖业务;样本企业还不同程度地探索用无人车配送、无接触配送服务以及外卖“安心卡”的方式,为顾客提供更安心的服务;另有超过四成样本企业出售食材、半成品餐食以及预包装食品,一方面降低食品原材料储备的损失,一方面增加销售额。调查显示,超过61.8%样本企业将在疫情过后继续开店,到2020年年底时,企业门店总数将有所增加。近7成样本企业反馈2020年全年销售额同比将减少;超过8成样本企业反馈全年净利润会下滑。对于疫情后的发展计划,80.3%样本企业计划在疫情结束后首要工作是开店,其次,67.6%样本企业表示筹划提升供应链或企业数字化转型;63.4%样本企业将布局品牌的零售化发展,以及企业的集团化发展;22.5%样本企业要加强现金流管理,或有筹备上市计划;19.7%样本企业计划尝试无人化设备或无人餐厅。整体来看,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查的样本企业反馈的核心困难是目前仍然无法正常开展堂食,即便部分餐厅正式复工,开了堂食,顾客也非常少,销售额非常低,处于持续亏损状态。报告显示,样本企业1月份平均开店率 37.6%,2月份平均开店率为33.3%。

三元

2017年深圳连锁经营50强企业经营分析报告

一、连锁经营50强企业发展情况2017年,深圳连锁经营50强企业全国年销售总额达3373.26亿元,同比增长11.97%;深圳区域年销售总额为1219.28亿元,同比增长24.88%,占2017年深圳市社消零总额的20.27%;全国年纳税总额为107.48亿元,深圳年纳税额为38.25亿元。截止2017年底,50强企业在全国拥有门店数39226个,新增门店7118个,新增率18.15%,其在深圳地区拥有门店总数为5374个,新增门店764个,新增率14.22%。为全国提供了56.33万个就业岗位,为深圳提供了25.95万个岗位。从业态情况看,50强企业共分为8个业态,超市、百货、专业店、品牌专卖店四个业态依然是连锁发展的主力业态,这四个业态共有38家企业入选,其全国销售总额为3186.29亿元,占50强企业全国总销售额的94.46%。连锁餐饮、连锁酒店、汽车经销、购物中心等业态一共入围12家企业,销售总额占50强企业销售总额的5.54%,同比增加了0.58%。从区域分布看,50强企业总部主要分布在福田、罗湖、南山、龙岗、龙华和宝安6个区,其中尤以福田、罗湖、南山集中度最高,分别为21、14、8家,占总数的86%;龙岗、龙华和宝安三区的连锁商业发展速度很快,行业集中度和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盐田、光明、大鹏、坪山等区商业仍处于进一步开发阶段。连锁品牌专卖30强企业主要由服饰类和珠宝首饰类品牌构成,全国销售总额达292.68亿元,深圳区域销售总额159.25亿元,全国门店数量达24831个,深圳门店1855个,全国门店与深圳门店比约为27:1,深圳本土连锁品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2017年连锁餐饮10强除了以往连续上榜的几家企业外,近年兴起新品牌也开始崭露头角。连锁餐饮10强全国销售总额为107.52亿元,同比增加23.64%;平均交易数达96189.3次/天,同比增加5.12%;平均客单价为60.41元,同比增加3.05%。连锁生活服务10强包含了连锁药店、便利店、汽车服务、美容美发、干洗等经营业态,其全国销售总额为91.82亿元,同比增长14.97%;全国门店数达5253个,新增门店1018个,新增率19.38%。二、品牌专卖成增长主力2017年,50强企业全国年销售增速一改过去五年个位数增长态势,达两位数增长,深圳地区年销售增速也达到近5年最高。50强企业中销售增速超10%的企业有27家,华润万家、沃尔玛、天虹、国美、顺电等行业龙头企业均呈现6%以内的小幅增长,同时也有10家企业出现负增长,负增长保持在10%以内。从企业新开关店数量来看,50强全年新增门店7118个,新增率18.15%,其中门店数量净增长过百的企业14家,主要是品牌专卖店。传统超市、百货两个业态开店增速明显放缓,整体数量减少,存量门店调整加快。三、社区型业态发展迅猛以百果园、钱大妈为首的社区型连锁经营企业,2017年销售额同比增速均超过60%,门店新增率均超过5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生活品质提升以及新生代消费群体的增加,消费者者购物行为发生巨大变化,以满足属地居民便利和品质消费的社区商业将会是未来商业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未来市场容量巨大。四、发力线上及跨境电商2017年,50强企业网上销售额约178.08亿元,比上年增长39.38%。50强企业在自建平台上的销售额与第三方平台的销售额持平,有近一半的企业,其网上销售额全部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同时,深圳大型百货、超市、部分专卖店正积极探索跨境电商或全球采购的模式创新,通过全球采购丰富商品多样性,满足消费者更多需求,目前已开展跨境电商的50强企业有天虹、华润万家、百佳华、周大福等。五、拥抱新技术探索新业态2017年,随着新技术在零售连锁业的进一步运用,50强企业正在积极探索无人零售、虚拟现实、数字门店等新的模式和业态,同时通过新颖的门店设计,从视觉效果上提升门店的吸引力,还对销售品类进行压缩,尝试加入生鲜、餐饮、体验等新元素进行跨界组合,而且此类型门店营业额及扩张速度均非常可观。

魔术师

十张图了解2020年中国连锁零售行业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分析 行业出清进行时

在消费升级、互联网环境下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诉求的变化,均在挑战连锁零售企业以往的经营模式。连锁零售百强规模增加 行业出清进行时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于2020年6月2日《2019年中国连锁百强榜单发布》2019年连锁百强销售规模近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3%。连锁百强门店总数14.4万个,同比增长5.9%。百强连锁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60余万个。苏宁易购以3787.4亿的销售规模居百强榜首。2019年连锁百强销售规模近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其次超市百强销售收入达9792亿元,同比增长4.1%,约占全年社会食品零售总额的18.1%;时尚零售百强销售总额达到7328.40亿元,同比增长12.47%,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的同比增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受到头部企业的挤压,2018年我国连锁零售总电枢呈现下滑的态势,2019年我国连锁零售总店数下滑1.3%至2897个。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2019年我国连锁零售销售额复合平均年增速不足1%,近两年受到头部企业的挤压,中尾部连锁零售企业加快出清,2019年我国连锁零售销售额为37256.93亿元,较上年下降2.0%。门店数量和营业面积增速变缓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连锁零售的门店数量整体呈现增长的态势,但增速波动明显,2019年门店数量增速下降至1.2%,门店总数为252656个。以连锁零售行业中的百货为例,在2019年经营百货店的百强中,有近一半企业对门店进行了改造,改造的门店约占企业总店数的30%;经营大型超市的百强中,有近四成的企业对大卖场进行购物中心化改造,改造门店占总店数的30%。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受到门店数量增速变缓的影响,我国连锁零售的营业面积增速也呈现下降的态势,但2019年营业面积增速高于门店增速,说明连锁零售的单店面积呈现扩大的趋势。2019年我国连锁零售营业面积为18384.9万平方米,增速下滑至2.6%。从业人员波动性减少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2019年我国连锁零售从业人员从256.35万人下降至226.61万人,主要受到如智能收银机等智能硬件设备的升级影响。从整体来看,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我国连锁零售的从业人员将呈现不断下降的态势。行业商品购进总额有所下降商品购进额指从本企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购进(包括从国外直接进口)作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金额(含增值税)。2019年我国连锁零售商品购进总额为31357.98亿元,下降2.4%。购进总额下降幅度大于商品销售额,说明行业的购进价格有所下滑。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受到商品购进总额下降的影响,2019年我国连锁零售商品统一配送金额下降3.9%至23356.28亿元。连锁零售分布在粤浙北鲁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连锁零售地区门店数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北京和山东。京津冀地区中以北京为首,长三角地区中以浙江为主,珠三角地区中以广东为王。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连锁经营商业模式设计策略与创新趋势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而民不争

陕西零售连锁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连锁经营是一种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在整体规划下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在分工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零售业处于产业链的中游,连接着上游的生产企业和下游的消费者,零售连锁成为连锁经营快速发展的主要行业,在世界各国得到快速发展。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全国各大、中城市,都能看到世界与国内著名的连锁企业在不同地区的开疆扩土,给消费者带来方便的购物机会,同时也活跃了地方经济。在这种浪潮之下,陕西零售连锁企业顺应时代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本土连锁企业与国际、国内连锁品牌多层次多方位的发展格局,陕西零售连锁行业也由规模经济逐渐走向了高经济效益的转型之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零售连锁经营也在不断融入高质量发展理念,在不同零售业态上不断拓展,呈现集约化、小型化等发展趋势。本文通过研究历年来陕西零售连锁市场的发展变化,挖掘陕西零售连锁市场的优势及问题,找寻未来陕西零售市场的发展之路。一、陕西本土零售连锁企业发展状况及特点(一)零售连锁数量不断增多,连锁经营欣欣向荣1、连锁数量不断攀升,规模效益不断扩大2008—2018年,连锁企业数量不断提高,从26个提高至71个,增长了近两倍。经营门店数从2008年的444家不断扩大,至2018年,已达到3958家,年均增长率高达24.5%。与此同时,连锁领域为社会不断创造就业机会,2008年连锁领域从业人员为22192人,2018年从业人数增长近一倍,达到41531人。连锁企业最大的经营优势在于形成规模效益,陕西连锁企业在不断的发展中,规模效益不断凸显。从连锁企业的发展规模来看,平均每一连锁企业拥有的门店数从2008年的17个提高到2018年的56个,年均增长12.7%。与此同时,经营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经营效率逐步提高。2008年,平均每一连锁门店的从业人员为50人,年均下降14.9%,2018年,平均从业人员已降至10人。平均每一连锁门店的营业面积也在不断缩小,平均营业面积从2008年1669.84平方米缩小至2018年的654.11平方米,形成小型化,多门店的发展趋势。2、连锁经营欣欣向荣,平均效益不断攀升2008—2018年,陕西连锁企业经营快速增长,虽在中期出现波动,但整体增长趋势不变。2008年,商品购进总额仅107.61亿元,10年间增长7倍多,2018年达到884.74亿元,年均增长23.5%。其中,商品供应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统一配送的商品购进额从2008年35.30亿元,提升至2018年713.19亿元,统一配送占商品购进总额的比重也从2008年的32.8%提高到2018年的80.6%。商品销售总额和零售额同样持续增长。2008年,商品销售总额为124.25亿元,年均增长23.7%,2018年超千亿,达到1044.05亿元。而毛利润(商品销售总额扣除购进总额)也从2008年的16.64亿元增长到2018年159.32亿元,年均增长25.3%。2008年,实现零售额61.81亿元,年均增长23.0%,2018年则达到490.89亿元。再以从业人员的角度看连锁门店经营情况,平均经济效益不断攀升。2008—2018年,每一从业人员产生的商品销售额增长快速,虽在2013年开始出现轻微波动,但直至2018年仍处于高位。2008年,每一从业人员产生的商品销售额为55.99万元,2013年达到最高点289.38万元,而2018年则为251.49万元,10年间年均增长16.2%。每一从业人员产生的零售额持续平稳增长,2008年平均零售额为27.85万元,至2018年达到118.20亿元,年均增长15.6%。(二)直营店成为陕西零售连锁企业首选在连锁经营中,直营店和加盟店的选择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管理运营模式。直营店有连锁企业总部投资开设并统一管理,而加盟店由总部授权后,自行承担日常管理销售工作。因陕西大部分零售连锁企业发展规模较小,加盟店可控性较小,对于品牌的初期建立和产品的质量控制,直营店更具有优势。从2008—2018年陕西零售连锁企业的发展可以看出,直营店的经营模式更易被选择。从门店发展来看,直营店较加盟店整体规模更为庞大。2018年,直营店的门店数达到3661个,占总门店数的92.5%,占比较2008年提高了12.1个百分点。而加盟店仅有297个,占总门店数的7.5%。2018年,直营店的年末零售营业面积达到256.76万平方米,平均每一门店的年末零售营业面积为701.34平方米;加盟店的年末零售营业面积为2.13万平方米,而平均每一门店的年末零售营业面积仅为71.85平方米,两者相差近10倍。2018年,直营店的从业人员达到40339人,平均每一门店的从业人员达到11人,人数逐年下降,较2008年减少了49人。而加盟店从业人员数在2018年仅为1192人,平均每一门店的从业人员为4人,少于直营店7人。从门店经营来看,直营店较加盟店更具经济效益。2018年,直营店实现商品销售额1041.00亿元,占全省商品销售总额的99.7%,平均每一从业人员带来的商品销售额为258.06万元,平均每一平方米实现的商品销售额为4.05万元;而加盟店在2018年实现商品销售额3.04亿元,平均每一从业人员带来的商品销售额为25.54万元,少于直营店232.52万元,平均每一平方米实现的商品销售额为1.43万元,少于直营店2.62万元。2018年,直营店实现零售额487.84亿元,占直营店商品销售额的46.9%,占全省零售总额99.4%;而加盟店实现零售额3.04亿元,加盟店商品销售额百分之百来源于商品零售。(三)专业店占市场主流,便利店快速提升专业店连锁主导地位稳固。2018年,连锁企业中的专业店连锁46家,门店3123个,实现商品销售额876.97亿元,占全省商品销售总额的84.0%,实现零售额426.44亿元,占全省零售总额的86.9%。其中,是专业店的主力军,2018年,加油站所在的连锁企业19家,门店1248个,实现商品销售额645.59亿元,占全省商品销售总额的61.8%,实现零售额350.96亿元,占全省零售总额的71.5%。剔除加油站之后,专业店涵盖烟草、医药、文化产品、家电、生活日常品等多种类型,并实现快速增长,2008-2018年剔除加油站之后的专业店零售额年均增长30.1%。便利店连锁市场份额较小,但扩张快速,潜力巨大。2011年,陕西连锁企业中的便利店连锁仅2家,门店43个,商品销售额和零售额仅1.04亿元,2010-2018年,便利店商品销售额年平均增长32.3%,直至2018年,便利店所在的连锁企业已达到46家,门店559个,实现商品销售额和零售额7.51亿元,占全省零售额的1.5%。市场体量扩大的同事,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2018年,平均每一从业人员带来的零售额为49.56万元,较2010年提高31.89万元;平均每一平方米营业面积实现的零售额为2.17万元,较2010年提高1.56万元。2008-2018年,超市连锁保持平稳增长,零售额年均增长10.4%。便利店连锁的快速发展,使得超市连锁在近年来逐渐转型升级。2018年,连锁企业中的超市连锁8家,门店163个,实现商品销售额24.67亿元,占全省商品销售总额的2.4%,实现零售额23.86亿元,占全省零售总额的4.9%。在商品销售额以及其中的零售额逐渐增长的同时,超市逐渐向“微超”方面发展,以缩小门店的营业面积提高经济效益,2008年,超市连锁每一门店的营业面积为1805.82平方米;在2011年达到最高点,每一门店的营业面积为2485.59平方米;至2018年,每一门店的营业面积仅为1042.82平方米,较2008年缩小763平方米,较2011年缩小1442.77平方米,缩小近6成,连锁超市扩张步伐逐渐以小型超市为发展重点。大型超市和百货连锁呈现逐年萎缩,2008-2018年销售规模均出现下降。2008年,大型超市所在的连锁企业在陕有4家,门店36个,实现商品销售额39.63亿元,占全省商品销售总额的31.9%,实现零售额20.68亿元,占全省零售总额的33.5%。直至2018年,连锁企业中的大型超市连锁在陕仅存1家,门店仅有4个,实现商品销售额5.03亿元,是2008年的八分之一,实现零售额5.03亿元,是2008年的四分之一。而百货有同样的境遇,2008年,百货所在的连锁企业在陕有3家,门店10个,实现商品销售额38.98亿元,占全省商品销售总额的31.4%,实现零售额26.38亿元,占全省零售总额的42.7%。2014年,连锁企业中百货连锁出现制高点,3家连锁企业的门店数增长到17个,实现商品销售额和零售额75.02亿元。直至2018年,百货连锁的商品销售额和零售额出现了2008-2018年的最低点。2018年,连锁企业中的百货连锁为2家,门店13个,实现商品销售额和零售额25.14亿元,较2014年减少了66.5%。陕西连锁企业中专卖店连锁以批发为主,商品涵盖烟草、食品、体育、儿童用品等。2018年,连锁企业中的专卖店连锁在陕有6家,门店75个,实现商品销售额70.62亿元,占全省商品销售总额的6.8%,零售额仅为2.83亿元,零售额占商品销售额的份额仅有4.0%。(四)批发业零售连锁份额过半,零售连锁行业愈加丰富2018年,批发业连锁企业20家,门店1094个,实现商品销售额808.14亿元,占全省商品销售总额的77.4%,实现零售额287.12亿元,占全省零售总额的58.5%。批发业连锁企业主要集中在国有能源公司与烟草公司,这两者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占批发业商品销售总额的99.2%。其中,2018年,矿产品、建材及电子产品批发企业14家,门店1036个,实现商品销售额560.87亿元,占批发业商品销售总额的69.4%,实现零售额286.94亿元,占批发业零售总额的比重高达99.9%;烟草制品批发企业5家,门店53个,实现商品销售额241.02亿元,占批发业商品销售总额的29.8%,实现零售额0.12亿元。2018年,零售业连锁企业51家,门店2864个,实现商品销售额235.90亿元,实现零售额203.77亿元。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陕西零售连锁的商业类型也在不断丰富。其中,综合零售连锁占比最高。2018年,综合零售连锁企业19家,门店902个,实现商品销售额93.66亿元,占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的39.7%,实现零售额82.47亿元,占零售业零售总额的40.5%。在2008年,陕西零售业连锁企业基本集中在综合零售,2009年,综合零售的零售额占比高达91.0%,因新型商业类别的加入,市场份额不断下降。但总量有所上升,2008-2018年,综合零售的零售额年均增长4.0%。平均每一从业人员实现的零售额也从2008年33.85万元增长到95.12万元。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动力连锁销售紧随其后,主要集中在能源销售。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动力行业拥有零售连锁企业6家,门店221个,实现商品销售额89.68亿元,占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的38%,实现零售额68.97亿元,占零售业零售总额的33.8%。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连锁快速发展,2008-2018年,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的年均增长率为22.3%。2018年,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行业拥有零售连锁企业13家,门店1442个,实现商品销售额29.99亿元,占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的12.7%,实现零售额29.99亿元,占零售业的市场份额已达到14.7%,较2008年增长了8.5个百分点。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卖、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以及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等连锁的市场份额较小,这四者的零售额总计占零售业连锁企业的11.0%,但未来发展潜力十足。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卖和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是陕西连锁企业的传统行业,其中,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虽发展良久,在10年间依旧能保持快速发展,年均增长37.9%;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卖连锁企业的零售额虽稍有波动,但向前发展的趋势不变,零售额年均增长22.1%。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和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是陕西零售连锁企业的后起之秀,其中,陕西在2016年才拥有了第一家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连锁,2018年,已发展至4家零售连锁企业,门店56个,实现商品销售额1.56亿元,零售额1.34亿元,三年间年均增长83.9%。二、入驻陕西的零售连锁企业特点(一)健康的消费市场带来连锁行业持续发展陕西,作为西部的枢纽,西北的龙头,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为陕西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从对在陕连锁品牌的调研中发现,不论是近年在陕落户还是多年积淀的连锁品牌,发展状况均表现优异,足以看出陕西消费市场发展的十足潜力。从国内的苏宁、国美、华润万家、小米之家等等,到国际的优衣库、哈根达斯、7-11等等,都看好陕西发展的前景。在陕发展32年的西安国美已拥有89家门店,西安苏宁易购2001年进入陕西,已达到254家门店、华润万家已在陕西发展2003年,连锁门店达到130家,以手机起家并向智能化家居发展的小米之家,2016年在陕西第一家门店开业,截止目前已发展到11个门店,2017年入住陕西的盒马鲜生,目前已发展到11家门店;2012年进入陕西的外国连锁品牌优衣库(UYK),目前相继开业已达到16家门店,此外,无印良品、哈根达斯、7-11等等进入陕西后扩张步伐不断加快。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崛起,线上线下不断融合,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些大的品牌连锁在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上不断推陈出新。以苏宁易购、西安国美为代表成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典范,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新零售为连锁经营注入了新的活力,华润万家、苏宁易购在集约化发展的同时,在发展大型连锁超市的基础上,零售连锁业态同时向小型化的微超、便利店业态发展,为企业连锁经营建立了新的发展空间,从而实现盈利的最大化,企业连锁经营在跨业态发展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越来越多的连锁知名品牌选择陕西,作为西北甚至西部的首个地区落户发展,特别是西安全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的吸引下,以7-11便利店为例,作为全球顶尖的便利店连锁品牌,在西安开设西北首店,首店开业便引来数日的抢购风潮,现7-11便利店在陕签约门店已达15家。多年在陕连锁品牌,发展势头更是强劲,无论是单店销售量还是年销售额均处西部前列,连锁品牌在陕的累计销售额从千万到数亿不等,逐年依旧在稳定增长,并且未来在陕仍保留开店计划,企业家对陕西消费市场的发展前景信心十足,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二)直营是连锁企业的主导潮流在陕发展的国内、国际零售连锁,以直营店发展为主。直营店和加盟店在企业经营中的区别主要在于管理与成本之中,直营店直属于企业总部,从质量控制到门店管理均可得到有效的保障;加盟店成本较低,利润率较高,但总部对加盟店的管理无法有限控制。从调研中看,成熟的连锁企业在运行中更多倾向直营店。加盟店虽利润率高,但自负盈亏,实际经营情况品牌总部无从得知,品牌统一定位无法保障,往往会出现由于一家加盟店的疏于管理,影响品牌的整体建设。从人员管理方面,直营店从店长到一般员工,大多经过品牌总部的完成职能培训,员工从企业文化、品牌理念到顾客需求等均有详细的了解,门店运营得心应手。并且,企业拥有成熟的标准化人员管理机制,员工对企业信任度强。从风险控制方面,总部对所有直营店从运营和经营各方面情况随时掌握,对直营店无法自身解决的问题,及时介入处理;对经营不善的门店,可根据不同门店的情况,进行门店调整或战略转移。以芭斯罗缤为例,火极一时的美国品牌,进入陕西市场,由陕西企业自主经营,以加盟店为主,但因经营管理等问题,已退出陕西市场。反之,均以冰激凌为主要商品的国际品牌哈根达斯,一直坚持总部直营的理念,虽经营成本高,但直营有效进行了品质控制和门店管理,哈根达斯进陕十余年,依然发展稳定。不仅国际品牌如此,国内品牌也是以自营店为主,诸如西安国美、苏宁易购、华润万家、小米之家等国内品牌在连锁门店扩张中都是直营店。三、当前陕西零售业连锁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一)陕西零售连锁企业整体发展步伐迟缓陕西零售连锁企业虽在十年间得到快速发展,但不论从发展规模还是经营体量,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较远。2017年,全国平均连锁总店数93个,而陕西仅69个;全国平均门店数7616个,而陕西仅3014个,不足一半;全国平均商品销售总额1149.32亿元,而陕西并未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仅985.38亿元;全国平均零售额890.88亿元,而陕西仅402.41亿元。(二)陕西零售连锁企业发展极不均衡以2018年的数据为例,仅成品油连锁加油站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占全省商品销售总额的61.8%,实现的零售额占全省零售总额的71.5%;而烟草企业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占全省商品销售总额的23.1%,这两者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就占到全省商品销售总额的84.9%。其他行业分布较少,仅个别单位留存,部分行业甚至未实现零突破,例如饮料零售、汽车销售、五金零售。(三)陕西零售企业内生发展动力不足随着全国商业零售连锁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以及国外零售连锁企业进入到中国市场,很多陕西本土知名零售连锁企业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公司总部与门店、配送中心的联系纽带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内部控制水平相对低下,管理方式守旧等问题,致使陕西本土企业不断被吞并重组。而外来连锁企业在陕西能不断发展壮大,也说明并非陕西零售缺乏市场,而是陕西企业本身的经营存在问题。例如,陕西本土百货企业秋林、民生均在陕西发展多年,根基较深,但近年来,多家全国知名城市商业综合体落户陕西,新的经营模式给传统百货零售带来冲击,因没有及时转型升级,出现了大量闭店的现象,而王府井百货等外来企业,在陕西得到快速发展。(四)政策导向影响经营成本陕西,“一带一路”的枢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也为陕西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加之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招商引资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企业来陕落户。但企业在陕发展,不单是“引”的问题,更是“留”的问题,而成本则是企业长期经营的重要指标。从目前企业经营中了解到,与发达地区相比,陕西门店的销售额还有一定差距,企业综合税率和人工成本均较高。从税收角度,陕西多项税种均高于其他省份,大大增加了企业经营压力。例如,地方教育费附加陕西地区收取标准为2%,而在江浙地区不予征收;房屋租赁等综合税率陕西高达13%-26%,而重庆、成都等地区仅为6%-8%。从人工成本角度,在全国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工用工标准可以看出,陕西用工最低标准均居全国前列。以小时工为例,陕西最低标准为16-18元/小时,而浙江等地为13.6-18.4元/小时。此外,商贸企业电价远高于工业电价,特别是错峰用电,商贸企业由于经营原因是高峰用电大户,电价不降反增,商贸企业承担的税负居高不下已是不争的事实。

连锁经营协会发布报告:餐饮零售化存在泡沫,切忌盲目跟风

新京报讯(记者 秦胜南)在11月19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举办的“2020中国全零售大会”上,《品牌餐饮企业预包装食品零售状况研究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指出长远看餐饮零售化是大趋势,值得企业投入,但现阶段餐饮零售化存在比较严重的泡沫化。对于不具备零售化基础条件的企业,切忌盲目跟风。该报告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测评机构餐宝典联合推出。报告显示,疫情对餐饮零售化有一定助推作用,部分餐饮企业加快了零售化的步伐。疫情期间,90%以上的受访餐饮企业发力外卖产品,有46.5%的企业出售半成品。报告指出,餐饮零售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旦开始就需要做好长期投入的准备,甚至要做好在最开始几年“亏损”的准备。现阶段餐饮零售化存在比较严重的泡沫化,那些作为短期自救,零售化基础不牢的企业,随着投入的降低,其零售业务会逐渐下滑。 什么规模和类型的餐饮企业适合开展零售化业务?报告分析称,如果餐饮企业已经具备较高的知名度,可以组建具备零售基因的团队,就可以去尝试发展。如果企业暂时不具备这样的资源,就需要重新审视自己,沉淀品牌,寻求人才,积累资源。据新京报记者了解,今年疫情期间很多餐饮企业通过将其线下门店的“招牌拳头产品”打造成预包装食品,通过线上线下的各种渠道进行销售。比如全聚德的烤鸭、霸蛮的牛肉粉、海底捞的“自煮火锅”等。此外,还有西贝、眉州东坡等与超市合作试水半成品菜等。对于餐饮零售化问题,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表示,餐饮企业在产品测试环节距离消费者很近,可以很方便地对产品的购买、复购以及评价等进行测试。但在整个零售化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洪涛也称,在零售领域,餐饮企业专业度相对弱一点,在半成品菜销售的包装、配送、温控、供应链等方面都面临较大的挑战。 新京报记者 秦胜南编辑 王琳 校对 贾宁

其出不忻

连锁经营协会发布报告:餐饮零售化存在泡沫 切忌盲目跟风

来源:新京报网新京报讯(记者 秦胜南)在11月19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举办的“2020中国全零售大会”上,《品牌餐饮企业预包装食品零售状况研究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指出长远看餐饮零售化是大趋势,值得企业投入,但现阶段餐饮零售化存在比较严重的泡沫化。对于不具备零售化基础条件的企业,切忌盲目跟风。该报告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测评机构餐宝典联合推出。报告显示,疫情对餐饮零售化有一定助推作用,部分餐饮企业加快了零售化的步伐。疫情期间,90%以上的受访餐饮企业发力外卖产品,有46.5%的企业出售半成品。报告指出,餐饮零售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旦开始就需要做好长期投入的准备,甚至要做好在最开始几年“亏损”的准备。现阶段餐饮零售化存在比较严重的泡沫化,那些作为短期自救,零售化基础不牢的企业,随着投入的降低,其零售业务会逐渐下滑。 什么规模和类型的餐饮企业适合开展零售化业务?报告分析称,如果餐饮企业已经具备较高的知名度,可以组建具备零售基因的团队,就可以去尝试发展。如果企业暂时不具备这样的资源,就需要重新审视自己,沉淀品牌,寻求人才,积累资源。据新京报记者了解,今年疫情期间很多餐饮企业通过将其线下门店的“招牌拳头产品”打造成预包装食品,通过线上线下的各种渠道进行销售。比如全聚德的烤鸭、霸蛮的牛肉粉、海底捞的“自煮火锅”等。此外,还有西贝、眉州东坡等与超市合作试水半成品菜等。对于餐饮零售化问题,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表示,餐饮企业在产品测试环节距离消费者很近,可以很方便地对产品的购买、复购以及评价等进行测试。但在整个零售化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洪涛也称,在零售领域,餐饮企业专业度相对弱一点,在半成品菜销售的包装、配送、温控、供应链等方面都面临较大的挑战。 新京报记者 秦胜南编辑 王琳 校对 贾宁

决绝之行

连锁经营协会发布报告:餐饮零售化存在泡沫切忌盲目跟风

在11月19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举办的“2020中国全零售大会”上,《品牌餐饮企业预包装食品零售状况研究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指出长远看餐饮零售化是大趋势,值得企业投入,但现阶段餐饮零售化存在比较严重的泡沫化。对于不具备零售化基础条件的企业,切忌盲目跟风。该报告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测评机构餐宝典联合推出。报告显示,疫情对餐饮零售化有一定助推作用,部分餐饮企业加快了零售化的步伐。疫情期间,90%以上的受访餐饮企业发力外卖产品,有46.5%的企业出售半成品。报告指出,餐饮零售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旦开始就需要做好长期投入的准备,甚至要做好在最开始几年“亏损”的准备。现阶段餐饮零售化存在比较严重的泡沫化,那些作为短期自救,零售化基础不牢的企业,随着投入的降低,其零售业务会逐渐下滑。 什么规模和类型的餐饮企业适合开展零售化业务?报告分析称,如果餐饮企业已经具备较高的知名度,可以组建具备零售基因的团队,就可以去尝试发展。如果企业暂时不具备这样的资源,就需要重新审视自己,沉淀品牌,寻求人才,积累资源。据新京报记者了解,今年疫情期间很多餐饮企业通过将其线下门店的“招牌拳头产品”打造成预包装食品,通过线上线下的各种渠道进行销售。比如全聚德的烤鸭、霸蛮的牛肉粉、海底捞的“自煮火锅”等。此外,还有西贝、眉州东坡等与超市合作试水半成品菜等。对于餐饮零售化问题,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表示,餐饮企业在产品测试环节距离消费者很近,可以很方便地对产品的购买、复购以及评价等进行测试。但在整个零售化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洪涛也称,在零售领域,餐饮企业专业度相对弱一点,在半成品菜销售的包装、配送、温控、供应链等方面都面临较大的挑战。 (文章来源:贝壳财经)

形魂

连锁餐饮行业首个减少食物浪费调研报告发布

工人日报客户端8月27日讯 在日前举行的2020中国连锁餐饮峰会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2019-2020年度报告—中国连锁餐饮业食物损失与浪费初探》(简称《报告》),基于2018-2019年开展的消费者问卷调研和餐饮企业从业者调研和访谈,对中国连锁餐饮行业食物损失和浪费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报告》指出,在消费者端,通过对6639位消费者的调查分析,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为餐饮企业未来能够在减少食物浪费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企业端,近九成的受调查企业表达了积极意愿和关注,希望进一步了解减少食物浪费的相关技术手段和方法,认可并愿意参与“CCFA餐饮连锁企业减少食物浪费倡议自愿行动书”。同时针对推进减少食物浪费的主要举措,超过五成的受调查企业认为通过制定相应管理手段,例如:制定考核指标和管理制度,加强提示和宣传,开发新品消化过量食材,对食物进行记录测量等,能有效减少食物浪费。其他还包括:加强宣传、后厨及餐台摆放提示牌、通过开发新品消化过量食材、每日对食物损失量进行记录、要求服务员提醒消费者酌量点菜等措施。同时《报告》发现,餐饮企业在减少食物浪费行动中面临着四大挑战,包括:从业人员意识有待提高、对食物浪费测量缺乏关注、食物损失和浪费的关键环节识别有待进一步研究、餐厅业绩与适量消费的平衡。本报告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现阶段餐饮企业减少食物浪费的“技能解锁”行动路线图和解决方案,主要包括:纳入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用数字说话——开展测量和评估;运营环节的有效控制;供应链环节的系统化管理;与消费者共同实践。(工人日报记者杨召奎)

如果爱

2020年中国连锁超市百强经营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运营质量有所提升

2020年11月12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连锁超市经营情况报告(2020)》发布。参与调研的超市企业销售规模合计达9792亿元(2019年超市百强),门店总数2.6万个,覆盖中国大陆除西藏以外的其他省级行政区域。中国超市前20强变动明显2020年6月29日晚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了《2019年中国超市百强》。华润、大润发、永辉、沃尔玛、联华、盒马鲜生、物美、家乐福、家家悦、步步高位列榜单前10位。华润以951亿的销售规模位居榜首,大润发以947亿元的销售规模位居榜单第二,永辉以931.5亿元的销售规模位居第三。前三甲均以900亿以上规模存在,无千亿规模企业。2019年中国超市百强销售规模近9792亿元,同比增长4.1%约占全年社会食品零售总额的18.1%;超市百强企业门店总数为2.6万个,比上年增长6.6%。根据2019年和2018年的排名情况,前20强中仅有沃尔玛和家乐福的排名出现下滑,华润、大润发、欧尚、易初莲花和丹尼斯排名未发生变化,其他企业排名均出现上升。连锁超市前20强中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盒马鲜生,从2018年的第18名上升到2019年的第6名。超市百强主要分布一二三线城市和东部地区2019年中国超市百强主要分布在一二三线城市,总部在四线城市的百强企业数量最少。在一线城市的的企业数量数量虽然不是最多的,但是销售规模最高,说明一线城市的超市百强竞争格局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而在三线城市竞争激烈,有价格战的态势。2019年中国超市百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门店范围覆盖最广,其次为中部地区,最后是西部地区的平均规模和覆盖区域都最小。超市百强运营质量有所提升数据显示,中国连锁经营超市运营质量有所提升。虽然门店客流量普遍下降,平均减少4.9%,同店可比销售增速放缓至3.2%,但平均人效提升至100.4万元/人,企业统一配送率平均达到59.3%,线下平均客单价从上年的61.9元提升到65.5元。企业基本化解成本上涨压力,毛利率维持在18%左右,净利润率达2.3%。单位员工应付薪酬由平均5.2万元/年上涨为5.5万元/年,但行业应付员工薪酬占销售比保持稳定,平均占比为6.1%。租金上涨依然是大部分企业绕不开的压力,但超市业整体租金占销售的比例保持平稳,为2.7%。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零售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渐化

2020年中国连锁超市百强经营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 运营质量有所提升

2020年11月12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连锁超市经营情况报告(2020)》发布。参与调研的超市企业销售规模合计达9792亿元(2019年 超市百强),门店总数2.6万个,覆盖中国大陆除西藏以外的其他省级行政区域。中国超市前20强变动明显2020年6月29日晚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了《2019年中国超市百强》。华润、大润发、永辉、沃尔玛、联华、盒马鲜生、物美、家乐福、家家悦、步步高位列榜单前10位。华润以951亿的销售规模位居榜首,大润发以947亿元的销售规模位居榜单第二,永辉以931.5亿元的销售规模位居第三。前三甲均以900亿以上规模存在,无千亿规模企业。2019年中国超市百强销售规模近9792亿元,同比增长4.1%约占全年社会食品零售总额的18.1%;超市百强企业门店总数为2.6万个,比上年增长6.6%。根据2019年和2018年的排名情况,前20强中仅有沃尔玛和家乐福的排名出现下滑,华润、大润发、欧尚、易初莲花和丹尼斯排名未发生变化,其他企业排名均出现上升。连锁超市前20强中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盒马鲜生,从2018年的第18名上升到2019年的第6名。超市百强主要分布一二三线城市和东部地区2019年中国超市百强主要分布在一二三线城市,总部在四线城市的百强企业数量最少。在一线城市的的企业数量数量虽然不是最多的,但是销售规模最高,说明一线城市的超市百强竞争格局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而在三线城市竞争激烈,有价格战的态势。2019年中国超市百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门店范围覆盖最广,其次为中部地区,最后是西部地区的平均规模和覆盖区域都最小。超市百强运营质量有所提升数据显示,中国连锁经营超市运营质量有所提升。虽然门店客流量普遍下降,平均减少4.9%,同店可比销售增速放缓至3.2%,但平均人效提升至100.4万元/人,企业统一配送率平均达到59.3%,线下平均客单价从上年的61.9元提升到65.5元。企业基本化解成本上涨压力,毛利率维持在18%左右,净利润率达2.3%。单位员工应付薪酬由平均5.2万元/年上涨为5.5万元/年,但行业应付员工薪酬占销售比保持稳定,平均占比为6.1%。租金上涨依然是大部分企业绕不开的压力,但超市业整体租金占销售的比例保持平稳,为2.7%。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零售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