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淘宝发布的《全国地方特色农产品上行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淘宝天猫上地方特色农产品数量达到2900多种,其中莲藕成为爆款农产品之一。通过拥抱互联网,越来越多地方尤其是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全国。而且《全国地方特色农产品上行报告》显示,淘宝天猫的特色农产品消费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80、90后人群占比达近7成,验证了年轻人热衷于网购食品的消费习惯,同时,女性消费者占比达到58%。由于电商的普及,很多区域性的农产品正在变成全国性的美食,莲藕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来自印度的作物浑身都是宝,可生食也可做菜,而且药用价值相当高,尤其适合冬季食用。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在冬至后到立春前这段时间进补最为适宜。在冬季的时令菜单里面,含丰富的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的莲藕会发挥你想不到的作用。而且最近海底捞还出现了关于藕的网红吃法——“虾滑藕片”,把虾滑夹在两片藕片的中间,黏合紧了放入火锅中煮熟,爽滑美味的虾滑藕片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另外,还有网友照着炸藕合的做法,把点的一份肉片捣碎,然后把鸡蛋分成蛋黄和蛋清,把蛋黄打碎和肉混合起来夹在两片藕之间,然后在外面再裹一层鸡蛋液放入锅中煮熟,虽然成功率不高但味道广受好评。此外还有五香炸藕片、细致面藕、芝麻藕丝、莲藕丸子等各种网红做法,这也是莲藕成为爆款农产品之一的重要原因。《全国地方特色农产品上行报告》显示目前网售莲藕主要来自湖北洪湖。但近来河南范县白莲藕也在政府电商助农活动下开始拥抱互联网,走上了电商平台。淘宝天猫也在积极发挥平台优势,配合“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当然助农工作也需要网友们的支持,最后我把河南范县白莲藕链接挂出来,有需要的大家可以购买。
昨天(8月6日),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与宝应县人民政府产学研合作签约暨莲藕研究院(宝应)揭牌仪式在宝应县行政会议中心举行,宣告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莲藕研究院在宝应正式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邹学校,宝应县委书记王逍霄,县委副书记、县长佘俊臣,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魏建,副县长王辉森等出席揭牌仪式。王逍霄在推介致辞中说,宝应作为驰名已久的“中国荷藕之乡”、里下河“鱼米之乡”,江淮交汇的地理气候、优美自然的生态环境、丰富优质的淡水资源,赋予了宝应得天独厚的农业和水产资源,宝应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水产水禽水生蔬菜主产区,特别是荷藕产业近年来保持了长足的发展势头,产量、品质和加工产品出口量均为全国各县(市)之冠。王逍霄强调,创新转型是第一动力,科技人才是第一资源。做大做强宝应农业经济特别是荷藕产业发展,更加需要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的支撑和带动。在座的各位专家教授,既是国内各知名重点高校院所的学术权威,更是农业产业关键领域的领军人才,在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等方面,有着丰富的智慧经验和深厚的技术积淀,恳请各位专家教授能带来更多的技术成果和科研经验,帮助宝应加快农业经济特别是荷藕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同时,也希望宝应农业龙头企业能够主动联系、主动沟通、主动对接,与高等院所建立人才引进、项目共建的深度合作关系。政府及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协调服务,为产业对接、校企合作、成果转化搭建共建平台、营造良好环境。活动中,佘俊臣与邹学校共同为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莲藕研究院揭牌。魏建主持揭牌仪式。王辉森代表县政府与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共同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记 者:胡华春 林梅编 辑:樊婷婷审 核:杜强
6日,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莲藕研究院在宝应县揭牌,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与宝应县政府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荷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此次成立的莲藕研究院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邹学校领衔,并组建专家委员会,指导宝应的产业规划、产业难题攻关、成果推广应用、经营主体培育、品牌打造等。 (张晨)【来源:新华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在武汉待久了,你就会发现,一到冬天,大街小巷里就氤氲缭绕,时不时传来一阵阵肉被煨烂的香味。武汉人爱煨汤,在他们眼里,万物皆可煨,最好的汤往往是那种骨头一嚼就能碎成渣渣的。毕竟一碗汤,就是武汉冬天的一把火,能轻易抚慰武汉人被寒冬刺痛的弱小心灵。那问题来了:排骨藕汤、鸡汤、羊肉汤、萝卜老鸭汤,你最爱哪个汤?没用老铫子煨的汤不算是正宗的武汉味道。真正能用老铫子煨汤的馆子已经不多了,武汉煨汤界颇有名气的【燕子煨汤馆】已经开了第8个年头了。门口一排黢黑的老铫子用蜂窝煤炉一直煨着,原本土黄的陶罐已经结了一层煤渍,就这8个老铫子,撑起了一家门面。排骨藕汤之于武汉人,就像羊肉泡馍之于西安人,米粉之于湖南人,火锅之于四川人,烩面之于河南人......多少武汉人冬天最大的慰藉,就是能喝上一碗热乎的排骨藕汤。@Mars食记排骨用筒子骨最好,藕最好用粉藕,越野的藕越粉,越粉的藕越拉丝,绵绵粉粉糯糯,就着一口汤,不要太舒服。燕子家的排骨藕汤和脊髓藕汤是街坊邻居青睐最多的单品。尝过之后,就会感悟不愧是老铫子煨的汤,味道醇厚,汤表面飘着油花,莲藕久炖不烂,赋予汤头鲜甜的滋味。肉炖到脱骨,骨头都能嚼成渣渣,脊髓经过熬煮后肉已经软烂入味,用筷子轻轻一戳就脱落。店内的位置不多,一半人堂食,一半人打包,常常能看到附近居民带着自家的碗去买汤。满满一大碗汤,性价比很高,饭点去总是要排队的。|地址 :车站路27号(新店)/中山大道1474号(老店)|营业时间 :15:30-25:00|地址 :25元“不能占座、不能不点菜等人,必须两菜一汤起,汤不能超过一份,包房有最低消费,位置听老板安排...”第一次去董厨家吃饭,还没开吃,就被这“霸王条款”唬住,好家伙,怎么顾客至上在这里不管用了?直到没一会,店里挤满了浩浩荡荡的人,还有了解到那每日限定100份的汤,我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董厨每罐藕汤需要熬制8-10小时,受时间限制,每天最多100份,因此在董厨家,一桌限点一份是规矩。下午5:30的餐厅都已经是人山人海的情形了,大家拼的,是那100份排骨藕汤,如果晚上7点半再来,基本售罄。农家院的环境让人一下就梦回童年,坐在这里喝上一碗筒子骨藕汤,还真让人想起小时候外婆炖的那一碗排骨藕汤。紫砂锅里筒子骨打底,奶白的汤头里藕块浮在表面,筒子骨熬出来的汤油水多,各个都有骨髓,很合武汉本地人的口味。藕块也比较大,但不妨碍它粉糯,这一口下去,任谁吃都会被这个糯劲儿征服。@娓娓语路必点的两菜一汤少不了点菜,粉蒸肉干、糯、甜;撒了白芝麻的干煸土豆丝焦、翠、香;话梅排骨是好甜口的最爱。总之,想要寻找儿时味道的人可千万不能错过这一家。|地址 :汉口车站路33号|营业时间 :11:00-14:00;16:00-20:00|人均 :81元2008年开业的【爱上汤】起初叫【靳师傅营养煨汤】,因为生僻字的关系,名号一直没有传开。直到2010年更名后,【爱上汤】这才声名大噪。老板曾是是赫赫有名的小桃园的大厨,这家汤馆里,有曾经小桃园的味道。兰陵路那家小桃园煨汤馆曾是70后、80后的神仙汤馆,小桃园停业之后,无数人留下遗憾。为了尝一口熟悉的味道,很多食客不惜从大老远赶来,就为喝一口汤。店铺的面积不大,但摆设却整齐划一,位置最够宽敞。墙上的点汤区挂着19个汤牌,糯米土鸡汤是店里的特色。土鸡的营养价值自是不用多说鸡肉鲜嫩,入口即可脱骨,,糯米香软不粘牙,红枣的甘甜中和了鸡汤的油腻。由于人气太旺,汤一般都是提前熬制,等到点餐加热时,还可以搭配宽粉或细粉一起吃。想喝到最鲜美的汤,中午12点到下午5点是最佳时间。|地址 :江汉二路149号(南京路金宝大厦)|营业时间 :9:00开始营业 |人均 :31元身在宝裕路的卢罐鸡汤专做宵夜生意,每天下午五点,天开始蒙蒙灰的时候,鸡汤的香味漫过整条街道。曾被小桃园的味道折服,老板索性开一家自己的汤馆,99年刚步入这行的时候,每天只能卖出10罐。后来不断摸索,反复调试,用21年的时间煲出了这些小罐罐网红鸡汤。早在大锅里熬了两三个小时的鸡汤被分装在小铫子里,小火慢煨着,等待着晚归的食客们前来品尝。炖得发白的鸡肉略柴,看一眼底下浓白的鸡汤,才知道这一口精华全融在鸡汤里了。在这家店喝的不止是汤,也算吃个小粉丝煲,粉丝连带着鸡汤在罐里熬了许久,入口依旧软中带脆。用筒子骨煨出来的汤,融合了肉香和藕香,粉藕入口绵密微甜,筒子骨的骨髓更是美容养颜的补品。天寒地冻的,深夜鸡汤非这一碗莫属了!|地址 :宝丰路与宝裕路交叉口|营业时间 :16:30开始营业|人均:24元前阵子,蒙古赠送给武汉的羊已抵汉的消息沸沸腾腾,在汉网友顺着网线看到肥美的小羊们,哈喇子流的老长。@尼瓦瓜拉多o大脑疯狂转动一圈后,搜索出青山的一家开了几十年的老店——『郭氏胖胖羊肉汤馆』,在我眼里是秒杀青山所有清汤羊肉的存在。胖胖羊家做的汤选用淮北山羊,并且是两到三个月的乳羊,扎扎实实地用小火炖上6个小时,汤头清甜鲜美,乳羊肉质口齿留香。@炸鱼排配塔塔酱羊肉羊杂锅底是他家的招牌,一锅清汤煮开就可以喝了,在下其他肉之前,先喝几碗清汤,最原滋原味。在这里,羊肝、羊肉、羊脸、羊宝、羊脑,羊身上的任何一个部位,都能发挥它最大的价值,比如羊肉适合涮火锅,羊肝卤一道就是下酒神奇。店内现在新增了鸳鸯锅,除了和羊肉汤,还能点一些小炒菜和烧烤,总之来这家店吃饭,算是齐活,什么都有。|地址 :和平大道1544号青山公园旁|营业时间 :9:00-24:00|人均:61元喝汤喝汤身体健康今晚早点下班去喝一碗热乎的汤#城市探店指南#
大众日报记者 娄和军 贾瑞君 杨学莹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编者按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了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九曲黄河从山东入海。做好黄河三角洲保护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殷切嘱托。地处黄河下游,工作力争上游。山东省委、省政府坚决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突出黄河三角洲保护,打造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先行区。山东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首要任务,狠抓水体、河岸、河口系统治理和修复,实施黄河沿岸湿地资源、植被、动物等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高标准推进一批骨干生态修复工程。为全面生动反映山东做好黄河三角洲保护工作的新进展、新成效,本报记者以黄河入海之地东营作为观察样本,深入采访调研,推出此文。敬请关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万里黄河,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奔流而下,蜿蜒5464公里,从东营注入渤海。河海交汇,大河息壤,创造出年轻的土地,也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土地——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面积5450平方公里,其中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530平方公里,这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这里既有沧海桑田的神奇与远阔,又有黄龙入海的壮观与长河落日的静美。“坚决做到保护第一,坚决做到生态优先,坚决做到系统治理。”省委书记刘家义的话,代表了山东人民坚决扛起做好黄河三角洲保护工作这一重大责任的心声。面对大自然的慷慨馈赠,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正用心用情用力呵护这份独一无二的宝贵自然财富!鸟儿恋上这座城【题记】水和鸟——在三角洲,尽是黄河水与鸟儿的故事。黄蓝交汇处,芦花飞雪,百鸟翔集,迎接着万里大河。鸟儿欢叫,鸣啼比四季悠长。河海相激,三角洲是物种保育的方舟;水盐拉锯,三角洲又处在脆弱的边缘。缺水严重、土地盐碱,在重重制约中,这里的人们,自觉担当起黄河入海口对全流域、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责任,坚定守护着“鸟类国际机场”和“渤海鱼仓”,让全世界的鸟儿恋上这里。世界大江大河治理经验表明,河流是流动的有机体,全流域是一个生命整体。江河治理,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美国在治理“大泥河”密西西比河过程中,将整个流域分干流、支流和小支流三级进行统筹,上中下游工程管理协调全线联动,扭转百年来“三年一洪水”的局面;曾经被称为“欧洲下水道”的莱茵河,二战后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多国共治一河水。万里黄河治理,更需“一盘棋”思想。地处入海口的东营,在黄三角保护治理中,正彰显了这一点。黄河入海口,有一远望楼。盛夏七月,登高远眺,三角洲平坦广袤,绿色芦苇无边无际。黄河滚滚,奔入大海。雄浑黄、沧桑蓝、苍莽绿,在这里涂抹出一幅天然画……画卷之间,一只只鸟儿,飞起飞落,飘然而来,怡然远去。鸟类是生态质量的晴雨表。“照顾好了鸟类,你就解决了世界上大部分的环境问题。”黄河入海口的人,有多么爱鸟?东营市德州路与东二路交叉口,德州路在这里向北拐了个慢弯儿,绕开了一片小树林。树林里,栖息着6000多只白鹭。7月28日,东营市观鸟协会秘书长单凯,向我们讲起“道路让白鹭”的故事。德州路向西建设延长线,规划线路穿过这片树林。观鸟协会找政府反映,很快,施工即被叫停。接着,方案修改,道路向北移了200多米。为了这200多米,附近油田设施进行了迁移,市里多花了5000万元。受呵护的,岂止是白鹭。单凯喜欢拍鸟,聊起鸟来,滔滔不绝:东方白鹳喜欢在高处做巢,人们就竖起水泥杆,顶端搭起碗状的“巢托”,让鸟儿在上面衔枝做巢;秋天,大雁等候鸟需要吃食,人们有意把稻子收割七八成,留下一些给鸟吃;鸟儿繁殖需要隐蔽场所,人们便在幽静之处给鸟堆造了几十个“繁殖岛”;遇到受伤的珍稀鸟类,市民不惜往返百余公里,把鸟儿送到保护区疗伤……黄河入海口的人,为何这样珍爱生态?1972年至1998年,黄河有21年发生断流。单凯说,黄河断流是从入海口慢慢向上赶,河床干透,海水倒灌,大片耕地撂荒,渴死的草木,远去的鸟鸣,那场景让人一辈子都忘不掉。这里的人,对生态之殇,有切肤之痛。人们对生态的珍爱,源于这里生态的脆弱。在东营市垦利区,有一个路口叫“一棵树”。胜利油田孤东会战时,人们在白茫茫的盐碱滩上,发现了一棵孤零零的柳树。大家从这走,都会停下来看看它。“一棵树”成了地名和地标。人们对这棵树,格外珍爱,给它换土、浇水、砌砖保护。但这棵树,还是死了。现在,人们在此见到的“一棵树”,已是第三代了。土壤含盐量达17‰的东营,一度被列为绿化“禁区”,生态之脆弱,可见一斑。人们对生态的珍爱,源于这里区位独特,责任重大。9月7日,黄河水利委员会原黄河河口研究院院长由宝宏说,黄河三角洲在世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极具特色,对于保持河海生态系统平衡、调节气候、蓄洪防旱、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其资源禀赋和生态功能具有全球性保护价值和国家代表性。全球有8条候鸟迁徙路线,其中2条从黄河三角洲经过,每年有600万只鸟儿经此迁徙,这里被誉为“鸟类国际机场”。黄河口近岸海域还是渤黄海区域海洋生物的重要种质资源库和生命起源地,物种数量占渤海渔业的80%。然而,做好生态保护,何其难也。东营是典型的缺水型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11%。黄河来水减少,湿地淡水短缺,入海流路单一,土地盐碱化加速。在重重制约中,如何守护好“鸟类国际机场”“渤海鱼仓”,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增加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须全局思维。山东自觉把黄三角放在全流域来审视,提出打造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先行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制度,编制实施黄河三角洲大保护专项规划;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实施水环境联防联控联治;以河长制、湖长制为重要支撑,建立健全运作规范、协调统一的管理体制。2019年10月,东营成立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市委半年9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与国家、省同步启动编制规划,站在全流域谋划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服从服务全国全省大局中展现东营作为,努力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示范区。打造示范区,要制度保障。8月10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苟宏水说,东营开创了全国自然保护区详规编制的先河,为这片1530平方公里的保护区编制了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水系连通等专项规划。2018年,东营又出台湿地保护条例,明确建立湿地补水制度,将湿地生态用水纳入市、县(区)用水总量控制计划。不仅如此,东营还将黄河口附近5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的部分管理权移交给保护区统一行使,三角洲生态保护进入“陆海统筹”时代。2020年,东营又赋予保护区119项市级执法权,变“九龙治水”为“一龙管水”。呵护生态绿洲,需真金白银投入。各级财政对生态保护投入越来越大。苟宏水说,1992年保护区成立之初,一个黑嘴鸥保护项目,只批了4万元;2000年前后,每年只能申请到两三个项目,几百万元经费。而2018年,一个“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国家拨款1亿元。2013年以来,保护区仅湿地恢复工程资金,就达到3.3亿元。为呵护生态绿洲,当地用生态方式修复生态。这些年,用水指标再紧张,山东也坚持向河口湿地生态补水。今年补水量达到了空前的1.33亿立方米,首次人工控制黄河漫滩补水。苟宏水说,这是最自然的一种生态修复方式,该淹没的地方淹没一段时间,水该退的时候退下去,至于具体长什么,交给大自然。他们还疏通水系促进水循环、保育原生植被、构建多样化鸟类栖息地、促进鱼类等水生生物繁衍生息,这种湿地保护与修复模式,被业内认为对世界同类型湿地具有重要示范作用。近20年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明水面积占比由原来的15%增加到了现在的60%。2020年,保护区实施了退塘还河、退耕还湿、退田还滩7.25万亩,退出的土地将进行生态修复。目前,黄三角地区已经完成35万亩退化湿地的恢复工程。苟宏水说,赶上旱年,农民浇地都困难,看着金贵的黄河水“白白”流入湿地,有人不理解。殊不知,这是为了保护河口生态,换来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效益。生态优先,换来了芦苇叠翠、柽柳摇曳、百鸟欢腾。在保护区,鸟类由建区时的187种增至36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2种,二级保护鸟类51种。黄河三角洲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的繁殖地、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白鹤全球第二大越冬地。生态美了旅游旺。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常光兴说,2018年起,东营紧扣“黄河入海”地域标识特色,擦亮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生态景观,“黄河入海、我们回家”文化旅游品牌越叫越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不动摇,治理不松劲。山东正高标准筹建陆海统筹的黄河口国家公园,对多个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优化;东营正加快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三线一单”编制……尊重每滴黄河水【题记】水和土——在这里,黄河水和土的故事,是年轻而又永恒的话题。黄河携带泥沙在此入海,年复一年,沧海变桑田。这里,如同神话中能自己生长的息壤,生生不息,最多时每年新增土地3万余亩,成为一块不断“生长”的土地。黄河三角洲虽然土地辽阔,但大多是白花花的盐碱地,是世界盐碱地的典型代表之一。江河治理是人与河流的对话,只有尊重河流,对话才能和谐。从世界大江大河治理历史看,人类往往更多关心自身需求,忽视江河的生命和个性,为此常受到河流的反抗与报复。亚马孙河,曾因森林过度砍伐引起流域内严重水土流失,沿河民众苦不堪言;科罗拉多河,曾一度因沿线水权之争,缺水断流。每一条河流都是独一无二的,江河治理须因河制宜。黄河三角洲的治理,越来越顺应自然,尊重每一滴黄河水,敬惜每一寸土地,找到水与土和谐相处之道,让荒原变为绿洲。黄河三角洲,草木最懂脚下的土地。海边十几米,是碱蓬的领地,它们赤红如血,不惧土中盐碱;海边一二百米,是芦苇的领地,这里的土壤最适宜,它们长得密密麻麻;海边三四百米,是柽柳的最爱,它们喜欢脚下的土壤……草木布局,源自水土。水和土,在这里相生相克:缺水,盐碱上侵,草木尽枯,土地荒凉;水足,盐碱冲走,土壤肥沃,草木生长。黄河水多一分,土里的盐碱退一分,大地上的绿色增一分。8月30日一大早,河口区新户镇永合村,种粮大户邓文博来到自己承包的500亩玉米田中,看着鼓起肚子的玉米,眼中流露出一丝喜悦。这片玉米田曾是重度盐碱地。几年前,区里在这一带实施了暗管排碱技术项目,地下2米埋入了带孔的暗管,暗管通到地头,把土壤表层盐分溶解排走,并且节水率提高30%。这片土地又活了过来。“夏玉米比较节水,净灌溉定额为105毫米;冬小麦吃水是玉米的两倍多,为270毫米;水稻喝水最厉害,为973毫米。”当地农业和水利部门的同志,对每种庄稼耗水量熟得很。为何如此敏感?农业用水,是东营用水大头,占用水量的60%以上。如何用好黄河水,他们曾有痛苦的经历。黄河岸边生,黄河岸边长,工作在黄河,退休研究河,71岁的利津县黄河河务局原副局长崔光被人称作“老黄河”。9月1日,他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利津河段沿着黄河大堤上行25公里,来到博兴县黄河右岸,有个叫王旺庄的村子。1956年,村子落成了山东第一个大型引黄灌溉工程——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滔滔黄河水穿过十二道巨大闸孔,顺着密如蛛网的渠道,流向农田……荒滩变绿洲似乎指日可待。然而短短6年,1962年引黄闸闭上了“嘴巴”,灌区停灌了。这是因为,滩区地下一米多就是盐碱水,工程只灌不排,片面地大引大灌,盐碱随水返上来,耕地成了盐碱地。灌区里的北隋村,1961年一亩地只收了21斤麦子。崔光说,没有认识三角洲土地盐碱特点,照搬外地灌溉方式,黄河很快就给人以教训。这次挫折,让人们对这方水土有了新认识。经3年调整改建,1965年灌区恢复运行。尊重盐碱地的水盐运动规律,人们探索台田改碱、盲沟排碱等多种改良方法,盐碱地变成粮田。复灌好景不长,黄河断流了。首次断流是1972年4月初,当时崔光作为知青,正在利津县石家营村下乡。黄河露出了淤泥底,乡亲们惴惴不安地等到了第19天,村里老会计激动地跑来喊:“好消息!黄河来水了!”顿时,地头上掌声雷动,人们一蹦三尺高,“黄河来水了,我们有粮吃了!”但没想到,这仅是个开始。1972年至1998年,26年间有21年出现河干断流。1997年,断流达226天,人可步行过黄河。好多土地,水稻不能种了,只能种玉米;玉米不能种了,只能撂荒。断流让人们看到这片土地对黄河的极度依赖,治理黄河必须真正尊重黄河!经全流域系统治理,1999年以来黄河再未断流。不过,崔光注意到,看到盐碱地改良办法越来越多,有些地方似乎“好了伤疤忘了疼”,又盲目发展苜蓿、莲藕等高耗水作物。但黄河水资源是刚性的——近年来黄河来水偏少,而用水指标固定,很多地浇不上,最终只能弃种。黄河治理,水是最大刚性约束,必须以水定产。我们见到东营市水务局水利灌溉管理处副处长刘韶华时,他正忙着引黄灌区节水工程的事情。这项工程估算总投资近15亿元,计划2020年10月开建,2021年6月完成主体工程。“今后要把用水计量设施安到农田里,实现用水精准计量。”刘韶华说,因为盐碱地需大水压碱,喷灌、滴灌节水方法在这里行不通。减少土渠跑冒滴漏,是灌溉节水的最优选择。2009年至今,东营投资7亿元,完成360公里土渠硬化和防渗处理,水利用率提高20%。绿色节水,要靠科技。东营发挥黄三角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平台作用,联合高校院所,围绕盐碱地农业开展创新研发、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为黄河流域乃至世界盐碱地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示范。不仅如此,人们还将目光放到调整种植结构上。东营计划2022年年底前完成压减高耗水作物面积30%,预计2025年农业需水量比现在减少1.2亿立方米。庄稼懂这里的水土,草木也懂。河口区孤岛镇,有10万亩槐林,绿树成荫,鸟语蝉鸣,这是亚洲最大的人工刺槐林。“孤岛本无人,居者皆移民。大战渤海滩,造起万顷林。”孤岛采油厂文联副主席刘庆堂说,刺槐抗旱抗盐,能在这里扎根。“种活一棵树,难于养娃娃。”挖深坑,放碱管,铺沙石,用稻草隔碱,贴隔离膜防盐碱渗透,再用运来的好土填坑栽树。数十年匆匆而过,当年的知青、军马场官兵已青春不再,但他们手植的幼苗长成了一望无际的槐林。40年前,刘庆堂来东营时,夏天听不到知了的叫声。而今,孤岛镇春来满眼绿,夏到一树香,还有不绝于耳的知了声。这是草木生灵对河水和大地的吟唱。尊重每一滴水,敬惜每一寸土,核心要义是“以水而定”,促进经济社会“量水而行”。2020年4月,东营开始统筹推进水资源配置、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水灾害防治和水文化传扬体系建设;8月,东营出台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意见,提出取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项目规划建设前期先开展节水评价,到2025年主要高耗水行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降到50%以下。“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东营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用好每一滴黄河水。”东营市水务局水资源科科长梅仲河说,到2022年,全市万元GDP用水量将较2015年降低18%。绿色经济入画来【题记】水和油——在黄河三角洲,水和油是绕不开的话题。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胜利油田所在地。东营因油而建、因油而兴,石油及相关产业一度占到其工业总产值60%以上,多数都是高耗水行业。水和油,相“杀”相“爱”:油不溶于水,采油炼油又离不开水。处理好水与油的关系,实则是处理好生态和发展的关系。江河问题,表在河流,根在岸上。从世界大江大河看,江河治理早已进入综合治理时代。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治理,涉及农业土地资源、文化遗产及旅游娱乐等十多项内容;美国密西西比河治理,兼顾防洪、航运、渔业、文化娱乐等多重目标,实现沿河经济带提升。好的江河治理不是排斥发展,而是要高质量发展。黄河三角洲绿起来,不仅需要草木之绿,更需经济社会发展之绿。见过这样的油井吗?翠绿的草、清清的水、郁郁葱葱的树、橘红色的抽油机……井在景中,景在井间。这里是东营广利河森林湿地公园,也是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六户采油管理区。采油区怎么变成了景区?油田人说,他们是用景区的标准在绿色采油。对石油和黄河水,六户采油管理区的李心明有着别样的感情。李心明是“油二代”,他从小就知道:“磕头虫”,两条线,涂黑漆的是油线,抹绿漆的是水线。采油需要水,注水给地层加压,油才能随水从地下抽上来。今天的胜利油田,每天从地下抽出液量80万立方米,原油生产不用一滴黄河水。从几千米地下采出的是油水混合液,只有10%左右是油。油水分离后,剩余液体再回注原地层,补充地层能量。1994年,李心明大学毕业分到桩西采油厂。当时打井,需引黄河水。如今,这里不仅不需要黄河水,而且早已实现采出水零外排、零污染。不仅水高效利用,整个油田都在追求绿色,努力实现“水不外排、油不落地、气不上天、噪声不超标”。油不落地,采出液沉积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循环利用,做到“变废为宝”。气不上天,联合站储油罐采用大罐抽气措施,油井使用套管气回收装置,既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又为水套炉加热、冬季取暖、食堂做饭提供气源。噪声不超标,环境敏感区域使用静音抽油机,其运行声音和一台电脑差不多。刚参加工作时,李心明的工服经常要用轻质油洗。管线冒油,常染一身污。下班回宿舍,先拿轻质油洗头,再用清水来洗澡。而今,采油区女工上下班,工服难得见一点油污。油田从“黑”变“绿”了。2019年11月,胜利油田首次以绿色发展为主题发布专项报告,把“环保优先”放到开发建设的重要战略位置,建立10个专业委员会,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经营全流程、全环节。水和油的故事,不仅发生在胜利油田,更在整个东营石化行业上演。这里是全国民营炼化企业数量最多、炼油能力最大的地级市。荷叶青青荷花粉红,蜻蜓翩飞锦鲤嬉戏。这里是利华益利津炼化有限公司的污水处理厂。利华益集团副总经理、利华益利津炼化有限公司董事长索树城说:“这里一天能处理3.8万吨工业废水,污水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经得起锦鲤的检验。”这个炼化公司,一年用水800余万吨,这些水来自十几里外的黄河。“处理后的水,我们反复循环利用。”说话时,索树城身边的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显示牌上,跳动着处理废水量的实时数字。一滴油,要让它支撑起更大的效益,办法就是产业高端化。在离污水处理厂不远的地方,利华益一个投资66亿元的新项目正拔地而起。索树城说,今明两年,集团将形成国内领先的“炼化精细化学新材料一体化”石化产业集群,产品附加值将比现在提高数倍。黄河三角洲发展绿色经济,靠的不是单个企业。东营向布局要效益,将全市化工产业进行整合,构建“一区、一片、多点”的发展格局,加快打造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突出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向上整合炼化产能,向下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万亿级高端石化产业集群,志在成为国家级绿色循环能源石化基地。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2019年引进的山东启恒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在与一路之隔的万达集团宏旭化学和科鲁尔化学“隔墙建厂”。启恒公司生产光学镜片、汽车塑料制品,后两家企业生产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刚好是启恒公司的生产原料。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同贤说,后两家企业的原料通过管道直接接入启恒公司,光运输费用一年可省近6000万元。原料通过管道随用随取,产品质量可大幅提升。像这个链条一样,他们绘制了招商图谱,确定了以炼化一体化为龙头,芳烃、乙烯、丙烯、碳四等4大链条为发展方向的“油头化身”产业格局,走向高质高效高端。在这里,绿色发展不限于石化行业。石化、橡胶、石油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是东营的五大优势产业。2019年起,东营启动“优势产业+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围绕五大优势产业,以及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两大特色产业,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两大未来产业等“5+2+2”产业体系,东营正实施总投资1108亿元的115个产业项目,让产业更新更绿更强。“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站在全流域谋划入海口,以入海口服务全流域。”东营市委书记李宽端说,我们坚决扛起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责任,努力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示范区,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家战略落地落实。令爱鸟的单凯惊喜的是,今春在东营城区,离他家不远的高压线塔架上,来了一巢东方白鹳落户,孵出了3只幼鸟。单凯说,环境越来越绿色,不仅保护区里鸟儿欢,城区的鸟儿也越来越多,和人做起了邻居。空闲时,利津“老黄河”崔光,喜欢漫步绿树成荫的大堤,看看这熟悉又陌生的黄河。清风徐来,大河安澜。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编者按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了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九曲黄河从山东入海。做好黄河三角洲保护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殷切嘱托。地处黄河下游,工作力争上游。山东省委、省政府坚决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突出黄河三角洲保护,打造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先行区。山东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首要任务,狠抓水体、河岸、河口系统治理和修复,实施黄河沿岸湿地资源、植被、动物等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高标准推进一批骨干生态修复工程。为全面生动反映山东做好黄河三角洲保护工作的新进展、新成效,本报记者以黄河入海之地东营作为观察样本,深入采访调研,推出此文。敬请关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万里黄河,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奔流而下,蜿蜒5464公里,从东营注入渤海。河海交汇,大河息壤,创造出年轻的土地,也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土地——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面积5450平方公里,其中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530平方公里,这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这里既有沧海桑田的神奇与远阔,又有黄龙入海的壮观与长河落日的静美。“坚决做到保护第一,坚决做到生态优先,坚决做到系统治理。”省委书记刘家义的话,代表了山东人民坚决扛起做好黄河三角洲保护工作这一重大责任的心声。面对大自然的慷慨馈赠,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正用心用情用力呵护这份独一无二的宝贵自然财富!鸟儿恋上这座城【题记】水和鸟——在三角洲,尽是黄河水与鸟儿的故事。黄蓝交汇处,芦花飞雪,百鸟翔集,迎接着万里大河。鸟儿欢叫,鸣啼比四季悠长。河海相激,三角洲是物种保育的方舟;水盐拉锯,三角洲又处在脆弱的边缘。缺水严重、土地盐碱,在重重制约中,这里的人们,自觉担当起黄河入海口对全流域、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责任,坚定守护着“鸟类国际机场”和“渤海鱼仓”,让全世界的鸟儿恋上这里。世界大江大河治理经验表明,河流是流动的有机体,全流域是一个生命整体。江河治理,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美国在治理“大泥河”密西西比河过程中,将整个流域分干流、支流和小支流三级进行统筹,上中下游工程管理协调全线联动,扭转百年来“三年一洪水”的局面;曾经被称为“欧洲下水道”的莱茵河,二战后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多国共治一河水。万里黄河治理,更需“一盘棋”思想。地处入海口的东营,在黄三角保护治理中,正彰显了这一点。黄河入海口,有一远望楼。盛夏七月,登高远眺,三角洲平坦广袤,绿色芦苇无边无际。黄河滚滚,奔入大海。雄浑黄、沧桑蓝、苍莽绿,在这里涂抹出一幅天然画……画卷之间,一只只鸟儿,飞起飞落,飘然而来,怡然远去。鸟类是生态质量的晴雨表。“照顾好了鸟类,你就解决了世界上大部分的环境问题。”黄河入海口的人,有多么爱鸟?东营市德州路与东二路交叉口,德州路在这里向北拐了个慢弯儿,绕开了一片小树林。树林里,栖息着6000多只白鹭。7月28日,东营市观鸟协会秘书长单凯,向我们讲起“道路让白鹭”的故事。德州路向西建设延长线,规划线路穿过这片树林。观鸟协会找政府反映,很快,施工即被叫停。接着,方案修改,道路向北移了200多米。为了这200多米,附近油田设施进行了迁移,市里多花了5000万元。受呵护的,岂止是白鹭。单凯喜欢拍鸟,聊起鸟来,滔滔不绝:东方白鹳喜欢在高处做巢,人们就竖起水泥杆,顶端搭起碗状的“巢托”,让鸟儿在上面衔枝做巢;秋天,大雁等候鸟需要吃食,人们有意把稻子收割七八成,留下一些给鸟吃;鸟儿繁殖需要隐蔽场所,人们便在幽静之处给鸟堆造了几十个“繁殖岛”;遇到受伤的珍稀鸟类,市民不惜往返百余公里,把鸟儿送到保护区疗伤……黄河入海口的人,为何这样珍爱生态?1972年至1998年,黄河有21年发生断流。单凯说,黄河断流是从入海口慢慢向上赶,河床干透,海水倒灌,大片耕地撂荒,渴死的草木,远去的鸟鸣,那场景让人一辈子都忘不掉。这里的人,对生态之殇,有切肤之痛。人们对生态的珍爱,源于这里生态的脆弱。在东营市垦利区,有一个路口叫“一棵树”。胜利油田孤东会战时,人们在白茫茫的盐碱滩上,发现了一棵孤零零的柳树。大家从这走,都会停下来看看它。“一棵树”成了地名和地标。人们对这棵树,格外珍爱,给它换土、浇水、砌砖保护。但这棵树,还是死了。现在,人们在此见到的“一棵树”,已是第三代了。土壤含盐量达17‰的东营,一度被列为绿化“禁区”,生态之脆弱,可见一斑。人们对生态的珍爱,源于这里区位独特,责任重大。9月7日,黄河水利委员会原黄河河口研究院院长由宝宏说,黄河三角洲在世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极具特色,对于保持河海生态系统平衡、调节气候、蓄洪防旱、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其资源禀赋和生态功能具有全球性保护价值和国家代表性。全球有8条候鸟迁徙路线,其中2条从黄河三角洲经过,每年有600万只鸟儿经此迁徙,这里被誉为“鸟类国际机场”。黄河口近岸海域还是渤黄海区域海洋生物的重要种质资源库和生命起源地,物种数量占渤海渔业的80%。然而,做好生态保护,何其难也。东营是典型的缺水型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11%。黄河来水减少,湿地淡水短缺,入海流路单一,土地盐碱化加速。在重重制约中,如何守护好“鸟类国际机场”“渤海鱼仓”,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增加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须全局思维。山东自觉把黄三角放在全流域来审视,提出打造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先行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制度,编制实施黄河三角洲大保护专项规划;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实施水环境联防联控联治;以河长制、湖长制为重要支撑,建立健全运作规范、协调统一的管理体制。2019年10月,东营成立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市委半年9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与国家、省同步启动编制规划,站在全流域谋划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服从服务全国全省大局中展现东营作为,努力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示范区。打造示范区,要制度保障。8月10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苟宏水说,东营开创了全国自然保护区详规编制的先河,为这片1530平方公里的保护区编制了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水系连通等专项规划。2018年,东营又出台湿地保护条例,明确建立湿地补水制度,将湿地生态用水纳入市、县(区)用水总量控制计划。不仅如此,东营还将黄河口附近5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的部分管理权移交给保护区统一行使,三角洲生态保护进入“陆海统筹”时代。2020年,东营又赋予保护区119项市级执法权,变“九龙治水”为“一龙管水”。呵护生态绿洲,需真金白银投入。各级财政对生态保护投入越来越大。苟宏水说,1992年保护区成立之初,一个黑嘴鸥保护项目,只批了4万元;2000年前后,每年只能申请到两三个项目,几百万元经费。而2018年,一个“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国家拨款1亿元。2013年以来,保护区仅湿地恢复工程资金,就达到3.3亿元。为呵护生态绿洲,当地用生态方式修复生态。这些年,用水指标再紧张,山东也坚持向河口湿地生态补水。今年补水量达到了空前的1.33亿立方米,首次人工控制黄河漫滩补水。苟宏水说,这是最自然的一种生态修复方式,该淹没的地方淹没一段时间,水该退的时候退下去,至于具体长什么,交给大自然。他们还疏通水系促进水循环、保育原生植被、构建多样化鸟类栖息地、促进鱼类等水生生物繁衍生息,这种湿地保护与修复模式,被业内认为对世界同类型湿地具有重要示范作用。近20年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明水面积占比由原来的15%增加到了现在的60%。2020年,保护区实施了退塘还河、退耕还湿、退田还滩7.25万亩,退出的土地将进行生态修复。目前,黄三角地区已经完成35万亩退化湿地的恢复工程。苟宏水说,赶上旱年,农民浇地都困难,看着金贵的黄河水“白白”流入湿地,有人不理解。殊不知,这是为了保护河口生态,换来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效益。生态优先,换来了芦苇叠翠、柽柳摇曳、百鸟欢腾。在保护区,鸟类由建区时的187种增至36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2种,二级保护鸟类51种。黄河三角洲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的繁殖地、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白鹤全球第二大越冬地。生态美了旅游旺。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常光兴说,2018年起,东营紧扣“黄河入海”地域标识特色,擦亮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生态景观,“黄河入海、我们回家”文化旅游品牌越叫越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不动摇,治理不松劲。山东正高标准筹建陆海统筹的黄河口国家公园,对多个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优化;东营正加快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三线一单”编制……尊重每滴黄河水【题记】水和土——在这里,黄河水和土的故事,是年轻而又永恒的话题。黄河携带泥沙在此入海,年复一年,沧海变桑田。这里,如同神话中能自己生长的息壤,生生不息,最多时每年新增土地3万余亩,成为一块不断“生长”的土地。黄河三角洲虽然土地辽阔,但大多是白花花的盐碱地,是世界盐碱地的典型代表之一。江河治理是人与河流的对话,只有尊重河流,对话才能和谐。从世界大江大河治理历史看,人类往往更多关心自身需求,忽视江河的生命和个性,为此常受到河流的反抗与报复。亚马孙河,曾因森林过度砍伐引起流域内严重水土流失,沿河民众苦不堪言;科罗拉多河,曾一度因沿线水权之争,缺水断流。每一条河流都是独一无二的,江河治理须因河制宜。黄河三角洲的治理,越来越顺应自然,尊重每一滴黄河水,敬惜每一寸土地,找到水与土和谐相处之道,让荒原变为绿洲。黄河三角洲,草木最懂脚下的土地。海边十几米,是碱蓬的领地,它们赤红如血,不惧土中盐碱;海边一二百米,是芦苇的领地,这里的土壤最适宜,它们长得密密麻麻;海边三四百米,是柽柳的最爱,它们喜欢脚下的土壤……草木布局,源自水土。水和土,在这里相生相克:缺水,盐碱上侵,草木尽枯,土地荒凉;水足,盐碱冲走,土壤肥沃,草木生长。黄河水多一分,土里的盐碱退一分,大地上的绿色增一分。8月30日一大早,河口区新户镇永合村,种粮大户邓文博来到自己承包的500亩玉米田中,看着鼓起肚子的玉米,眼中流露出一丝喜悦。这片玉米田曾是重度盐碱地。几年前,区里在这一带实施了暗管排碱技术项目,地下2米埋入了带孔的暗管,暗管通到地头,把土壤表层盐分溶解排走,并且节水率提高30%。这片土地又活了过来。“夏玉米比较节水,净灌溉定额为105毫米;冬小麦吃水是玉米的两倍多,为270毫米;水稻喝水最厉害,为973毫米。”当地农业和水利部门的同志,对每种庄稼耗水量熟得很。为何如此敏感?农业用水,是东营用水大头,占用水量的60%以上。如何用好黄河水,他们曾有痛苦的经历。黄河岸边生,黄河岸边长,工作在黄河,退休研究河,71岁的利津县黄河河务局原副局长崔光被人称作“老黄河”。9月1日,他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利津河段沿着黄河大堤上行25公里,来到博兴县黄河右岸,有个叫王旺庄的村子。1956年,村子落成了山东第一个大型引黄灌溉工程——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滔滔黄河水穿过十二道巨大闸孔,顺着密如蛛网的渠道,流向农田……荒滩变绿洲似乎指日可待。然而短短6年,1962年引黄闸闭上了“嘴巴”,灌区停灌了。这是因为,滩区地下一米多就是盐碱水,工程只灌不排,片面地大引大灌,盐碱随水返上来,耕地成了盐碱地。灌区里的北隋村,1961年一亩地只收了21斤麦子。崔光说,没有认识三角洲土地盐碱特点,照搬外地灌溉方式,黄河很快就给人以教训。这次挫折,让人们对这方水土有了新认识。经3年调整改建,1965年灌区恢复运行。尊重盐碱地的水盐运动规律,人们探索台田改碱、盲沟排碱等多种改良方法,盐碱地变成粮田。复灌好景不长,黄河断流了。首次断流是1972年4月初,当时崔光作为知青,正在利津县石家营村下乡。黄河露出了淤泥底,乡亲们惴惴不安地等到了第19天,村里老会计激动地跑来喊:“好消息!黄河来水了!”顿时,地头上掌声雷动,人们一蹦三尺高,“黄河来水了,我们有粮吃了!”但没想到,这仅是个开始。1972年至1998年,26年间有21年出现河干断流。1997年,断流达226天,人可步行过黄河。好多土地,水稻不能种了,只能种玉米;玉米不能种了,只能撂荒。断流让人们看到这片土地对黄河的极度依赖,治理黄河必须真正尊重黄河!经全流域系统治理,1999年以来黄河再未断流。不过,崔光注意到,看到盐碱地改良办法越来越多,有些地方似乎“好了伤疤忘了疼”,又盲目发展苜蓿、莲藕等高耗水作物。但黄河水资源是刚性的——近年来黄河来水偏少,而用水指标固定,很多地浇不上,最终只能弃种。黄河治理,水是最大刚性约束,必须以水定产。我们见到东营市水务局水利灌溉管理处副处长刘韶华时,他正忙着引黄灌区节水工程的事情。这项工程估算总投资近15亿元,计划2020年10月开建,2021年6月完成主体工程。“今后要把用水计量设施安到农田里,实现用水精准计量。”刘韶华说,因为盐碱地需大水压碱,喷灌、滴灌节水方法在这里行不通。减少土渠跑冒滴漏,是灌溉节水的最优选择。2009年至今,东营投资7亿元,完成360公里土渠硬化和防渗处理,水利用率提高20%。绿色节水,要靠科技。东营发挥黄三角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平台作用,联合高校院所,围绕盐碱地农业开展创新研发、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为黄河流域乃至世界盐碱地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示范。不仅如此,人们还将目光放到调整种植结构上。东营计划2022年年底前完成压减高耗水作物面积30%,预计2025年农业需水量比现在减少1.2亿立方米。庄稼懂这里的水土,草木也懂。河口区孤岛镇,有10万亩槐林,绿树成荫,鸟语蝉鸣,这是亚洲最大的人工刺槐林。“孤岛本无人,居者皆移民。大战渤海滩,造起万顷林。”孤岛采油厂文联副主席刘庆堂说,刺槐抗旱抗盐,能在这里扎根。“种活一棵树,难于养娃娃。”挖深坑,放碱管,铺沙石,用稻草隔碱,贴隔离膜防盐碱渗透,再用运来的好土填坑栽树。数十年匆匆而过,当年的知青、军马场官兵已青春不再,但他们手植的幼苗长成了一望无际的槐林。40年前,刘庆堂来东营时,夏天听不到知了的叫声。而今,孤岛镇春来满眼绿,夏到一树香,还有不绝于耳的知了声。这是草木生灵对河水和大地的吟唱。尊重每一滴水,敬惜每一寸土,核心要义是“以水而定”,促进经济社会“量水而行”。2020年4月,东营开始统筹推进水资源配置、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水灾害防治和水文化传扬体系建设;8月,东营出台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意见,提出取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项目规划建设前期先开展节水评价,到2025年主要高耗水行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降到50%以下。“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东营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用好每一滴黄河水。”东营市水务局水资源科科长梅仲河说,到2022年,全市万元GDP用水量将较2015年降低18%。绿色经济入画来【题记】水和油——在黄河三角洲,水和油是绕不开的话题。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胜利油田所在地。东营因油而建、因油而兴,石油及相关产业一度占到其工业总产值60%以上,多数都是高耗水行业。水和油,相“杀”相“爱”:油不溶于水,采油炼油又离不开水。处理好水与油的关系,实则是处理好生态和发展的关系。江河问题,表在河流,根在岸上。从世界大江大河看,江河治理早已进入综合治理时代。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治理,涉及农业土地资源、文化遗产及旅游娱乐等十多项内容;美国密西西比河治理,兼顾防洪、航运、渔业、文化娱乐等多重目标,实现沿河经济带提升。好的江河治理不是排斥发展,而是要高质量发展。黄河三角洲绿起来,不仅需要草木之绿,更需经济社会发展之绿。见过这样的油井吗?翠绿的草、清清的水、郁郁葱葱的树、橘红色的抽油机……井在景中,景在井间。这里是东营广利河森林湿地公园,也是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六户采油管理区。采油区怎么变成了景区?油田人说,他们是用景区的标准在绿色采油。对石油和黄河水,六户采油管理区的李心明有着别样的感情。李心明是“油二代”,他从小就知道:“磕头虫”,两条线,涂黑漆的是油线,抹绿漆的是水线。采油需要水,注水给地层加压,油才能随水从地下抽上来。今天的胜利油田,每天从地下抽出液量80万立方米,原油生产不用一滴黄河水。从几千米地下采出的是油水混合液,只有10%左右是油。油水分离后,剩余液体再回注原地层,补充地层能量。1994年,李心明大学毕业分到桩西采油厂。当时打井,需引黄河水。如今,这里不仅不需要黄河水,而且早已实现采出水零外排、零污染。不仅水高效利用,整个油田都在追求绿色,努力实现“水不外排、油不落地、气不上天、噪声不超标”。油不落地,采出液沉积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循环利用,做到“变废为宝”。气不上天,联合站储油罐采用大罐抽气措施,油井使用套管气回收装置,既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又为水套炉加热、冬季取暖、食堂做饭提供气源。噪声不超标,环境敏感区域使用静音抽油机,其运行声音和一台电脑差不多。刚参加工作时,李心明的工服经常要用轻质油洗。管线冒油,常染一身污。下班回宿舍,先拿轻质油洗头,再用清水来洗澡。而今,采油区女工上下班,工服难得见一点油污。油田从“黑”变“绿”了。2019年11月,胜利油田首次以绿色发展为主题发布专项报告,把“环保优先”放到开发建设的重要战略位置,建立10个专业委员会,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经营全流程、全环节。水和油的故事,不仅发生在胜利油田,更在整个东营石化行业上演。这里是全国民营炼化企业数量最多、炼油能力最大的地级市。荷叶青青荷花粉红,蜻蜓翩飞锦鲤嬉戏。这里是利华益利津炼化有限公司的污水处理厂。利华益集团副总经理、利华益利津炼化有限公司董事长索树城说:“这里一天能处理3.8万吨工业废水,污水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经得起锦鲤的检验。”这个炼化公司,一年用水800余万吨,这些水来自十几里外的黄河。“处理后的水,我们反复循环利用。”说话时,索树城身边的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显示牌上,跳动着处理废水量的实时数字。一滴油,要让它支撑起更大的效益,办法就是产业高端化。在离污水处理厂不远的地方,利华益一个投资66亿元的新项目正拔地而起。索树城说,今明两年,集团将形成国内领先的“炼化精细化学新材料一体化”石化产业集群,产品附加值将比现在提高数倍。黄河三角洲发展绿色经济,靠的不是单个企业。东营向布局要效益,将全市化工产业进行整合,构建“一区、一片、多点”的发展格局,加快打造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突出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向上整合炼化产能,向下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万亿级高端石化产业集群,志在成为国家级绿色循环能源石化基地。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2019年引进的山东启恒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在与一路之隔的万达集团宏旭化学和科鲁尔化学“隔墙建厂”。启恒公司生产光学镜片、汽车塑料制品,后两家企业生产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刚好是启恒公司的生产原料。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同贤说,后两家企业的原料通过管道直接接入启恒公司,光运输费用一年可省近6000万元。原料通过管道随用随取,产品质量可大幅提升。像这个链条一样,他们绘制了招商图谱,确定了以炼化一体化为龙头,芳烃、乙烯、丙烯、碳四等4大链条为发展方向的“油头化身”产业格局,走向高质高效高端。在这里,绿色发展不限于石化行业。石化、橡胶、石油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是东营的五大优势产业。2019年起,东营启动“优势产业+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围绕五大优势产业,以及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两大特色产业,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两大未来产业等“5+2+2”产业体系,东营正实施总投资1108亿元的115个产业项目,让产业更新更绿更强。“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站在全流域谋划入海口,以入海口服务全流域。”东营市委书记李宽端说,我们坚决扛起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责任,努力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示范区,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家战略落地落实。令爱鸟的单凯惊喜的是,今春在东营城区,离他家不远的高压线塔架上,来了一巢东方白鹳落户,孵出了3只幼鸟。单凯说,环境越来越绿色,不仅保护区里鸟儿欢,城区的鸟儿也越来越多,和人做起了邻居。空闲时,利津“老黄河”崔光,喜欢漫步绿树成荫的大堤,看看这熟悉又陌生的黄河。清风徐来,大河安澜。(作者:娄和军 贾瑞君 杨学莹,系本报记者)
河南话声音模特、互联网营销师(带货主播)、残疾人云客服……7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发布《阿里巴巴全生态就业体系与就业质量研究报告》。《报告》测算,仅通过淘系平台,河南就有39.2万人直接就业,位居全国前10。该学院去年发布的报告显示,阿里巴巴电商零售平台2018年创造就业机会4082万个。今年除了以往的电商零售版块,课题组还将就业机会测算范围拓展至服务新消费(饿了么、口碑、飞猪、淘票票)、大文娱(虾米、UC、阿里影业、大麦、优酷、阿里体育等)、互联网基础设施(菜鸟、蚂蚁、钉钉、阿里云、高德、阿里妈妈)三大领域。今年《报告》显示,电商零售平台2019年共带动就业机会4976万个,相较去年增长894万个;同时,互联网基础设施共带动就业机会1070万个,服务新消费平台共带动就业机会553万个,大文娱平台共带动就业机会302万个。这份长达53页的报告以阿里巴巴数字生态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数字经济拉动就业的特点和价值:新基建创造就业机会首次超过千万,蓬勃的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就业新引擎,新业态催生新职业,新技术带来新增量。特点一:更多就业,新基建带来岗位新增量疫情加快了全社会数字化转型,新基建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一批因新基建而生的工作岗位迎来了时代机遇。根据《报告》,阿里巴巴数字生态中,以蚂蚁金服、菜鸟、阿里云、钉钉等互联网金融、物流、科技和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为主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共带动就业机会1070万个,成为电商之外带来最大就业机会增量的版块。今年4年,一则招聘信息在河南引发关注:天猫精灵招募“河南话”声模,日薪高达8000元。这是因为,河南话版本的天猫精灵研发提上日程,新的研发需求也催生了新的岗位,招募声模是为开发提供语料研究。目前,候选人的初步筛选已经完成,河南话版本的天猫精灵预计也会很快上线。除此之外,街头巷尾的150万名菜鸟物流小哥,向中西部、三四线城市小商家推广收钱码的170万名“数字微客”,130万名小程序开发师,都是新基建洪流中的浪花。特点二:更好就业,创新科技提升工作新质量《报告》显示,数字科技的进步,从工作便利化、工作流程改善、产业数字化、用工灵活化、技能赋能和信用体系五个方面,将人从重复性生产中解放出来,极大改善了劳动者的就业质量。以设计集团洛可可为例,2018年,一场大火使洛可可的数据信息毁于一旦。全面上“云”后,集团千余名设计师实现了全面数字标签化,设计项目不再局限于地域,而能精准匹配到最适合的设计师。与达摩院的合作,也把设计师从重复性的素材搜寻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在提升业务上。此外,今年疫情期间,郑州联手阿里云紧急上线的数字防疫系统,包括疫情防控数据平台以及发热门诊登记系统、钉钉疫情摸排统计上报系统和疫情态势分析系统,为后期疫情风险的定位和管控、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数字技术改善传统流程、提升工作质量的例子还有很多——菜鸟电子面单让物流人员告别“靠肉眼识别地址”,语音机器人帮快递小哥每天拨打百万个电话,阿里健康的“癫痫脑电分析引擎”帮医生自动分析癫痫脑电图……图为刘飞正在自家藕塘挖藕,通过淘宝直播,一年卖出几万斤。特点三:更新就业,数字经济催生新工种7月6日,人社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发布了第三批新职业,至此,人社部共发布的3批38个新职业中,有“互联网营销师”和“数字化管理师”等七成职业,诞生于数字经济新业态。许昌鄢陵小伙刘飞就是互联网营销师的一员。91年出生的他只有初中学历。曾经辗转北京、上海、宁波、天津、郑州等国内多个城市打工。“做过仓库管理员,去修过高速公路,也被骗进过传销窝点。”因为没有学历、技术,刘飞吃了不少苦,却没能挣到钱。2017年,刘飞注册了淘宝直播账号“九一阿飞”,开始尝试直播带货,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自己家藕塘里种的莲藕能卖个更好的价钱,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2019年,刘飞一年带货几百万,纯收入超过20万元。“今年应该能更上一层楼,上半年的带货量比去年同期提高40%。”刘飞显得信心满满。为适应就业市场对新职业的需求,6月8日,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和阿里巴巴钉钉联合推出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成为全国首家专注于新职业数字资源培训的线上服务平台。特点四:平等就业,科技创造就业新温度《报告》还显示,云客服等灵活就业机会还为残疾人、贫困在校生、退伍军人、“4050”人员等传统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拓宽了就业渠道。2019年9月,郑州市中牟县,河南残友培训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举办了一场别致的集体婚礼。95后濮阳小伙王燕钊和妻子周奕好坐在轮椅上,一起携手走过红毯,步入幸福的婚姻殿堂;和他们一起参加集体婚礼的,还有另外9对新人。他们都是阿里巴巴云客服和家属。因为残疾,王燕钊曾经一度自暴自弃,甚至有过结束生命的念头。经人介绍后,他来到河南残友培训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成为一名云客服。这份工作带给了他自尊和自信,还让遇到了妻子周奕好。如今,部分云客服的月工资收入可达1万多。“他们活得有尊严、有希望。他们身体有不完美,但是心灵丰满坚强完整!”马云说。
映象网讯(记者 王韶卿)河南话声音模特、互联网营销师(带货主播)、残疾人云客服……7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发布《阿里巴巴全生态就业体系与就业质量研究报告》。《报告》测算,仅通过淘系平台,河南就有39.2万人直接就业,位居全国前10。该学院去年发布的报告显示,阿里巴巴电商零售平台2018年创造就业机会4082万个。今年除了以往的电商零售版块,课题组还将就业机会测算范围拓展至服务新消费(饿了么、口碑、飞猪、淘票票)、大文娱(虾米、UC、阿里影业、大麦、优酷、阿里体育等)、互联网基础设施(菜鸟、蚂蚁、钉钉、阿里云、高德、阿里妈妈)三大领域。今年《报告》显示,电商零售平台2019年共带动就业机会4976万个,相较去年增长894万个;同时,互联网基础设施共带动就业机会1070万个,服务新消费平台共带动就业机会553万个,大文娱平台共带动就业机会302万个。这份长达53页的报告以阿里巴巴数字生态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数字经济拉动就业的特点和价值:新基建创造就业机会首次超过千万,蓬勃的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就业新引擎,新业态催生新职业,新技术带来新增量。更多就业,新基建带来岗位新增量疫情加快了全社会数字化转型,新基建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一批因新基建而生的工作岗位迎来了时代机遇。根据《报告》,阿里巴巴数字生态中,以蚂蚁金服、菜鸟、阿里云、钉钉等互联网金融、物流、科技和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为主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共带动就业机会1070万个,成为电商之外带来最大就业机会增量的版块。今年4年,一则招聘信息在河南引发关注:天猫精灵招募“河南话”声模,日薪高达8000元。这是因为,河南话版本的天猫精灵研发提上日程,新的研发需求也催生了新的岗位,招募声模是为开发提供语料研究。目前,候选人的初步筛选已经完成,河南话版本的天猫精灵预计也会很快上线。除此之外,街头巷尾的150万名菜鸟物流小哥,向中西部、三四线城市小商家推广收钱码的170万名“数字微客”,130万名小程序开发师,都是新基建洪流中的浪花。更好就业,创新科技提升工作新质量《报告》显示,数字科技的进步,从工作便利化、工作流程改善、产业数字化、用工灵活化、技能赋能和信用体系五个方面,将人从重复性生产中解放出来,极大改善了劳动者的就业质量。以设计集团洛可可为例,2018年,一场大火使洛可可的数据信息毁于一旦。全面上“云”后,集团千余名设计师实现了全面数字标签化,设计项目不再局限于地域,而能精准匹配到最适合的设计师。与达摩院的合作,也把设计师从重复性的素材搜寻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在提升业务上。此外,今年疫情期间,郑州联手阿里云紧急上线的数字防疫系统,包括疫情防控数据平台以及发热门诊登记系统、钉钉疫情摸排统计上报系统和疫情态势分析系统,为后期疫情风险的定位和管控、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数字技术改善传统流程、提升工作质量的例子还有很多——菜鸟电子面单让物流人员告别“靠肉眼识别地址”,语音机器人帮快递小哥每天拨打百万个电话,阿里健康的“癫痫脑电分析引擎”帮医生自动分析癫痫脑电图……图为刘飞正在自家藕塘挖藕,通过淘宝直播,一年卖出几万斤更新就业,数字经济催生新工种7月6日,人社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发布了第三批新职业,至此,人社部共发布的3批38个新职业中,有“互联网营销师”和“数字化管理师”等七成职业,诞生于数字经济新业态。许昌鄢陵小伙刘飞就是互联网营销师的一员。91年出生的他只有初中学历。曾经辗转北京、上海、宁波、天津、郑州等国内多个城市打工。“做过仓库管理员,去修过高速公路,也被骗进过传销窝点。”因为没有学历、技术,刘飞吃了不少苦,却没能挣到钱。2017年,刘飞注册了淘宝直播账号“九一阿飞”,开始尝试直播带货,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自己家藕塘里种的莲藕能卖个更好的价钱,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2019年,刘飞一年带货几百万,纯收入超过20万元。“今年应该能更上一层楼,上半年的带货量比去年同期提高40%。”刘飞显得信心满满。为适应就业市场对新职业的需求,6月8日,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和阿里巴巴钉钉联合推出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成为全国首家专注于新职业数字资源培训的线上服务平台。平等就业,科技创造就业新温度《报告》还显示,云客服等灵活就业机会还为残疾人、贫困在校生、退伍军人、“4050”人员等传统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拓宽了就业渠道。2019年9月,郑州市中牟县,河南残友培训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举办了一场别致的集体婚礼。95后濮阳小伙王燕钊和妻子周奕好坐在轮椅上,一起携手走过红毯,步入幸福的婚姻殿堂;和他们一起参加集体婚礼的,还有另外9对新人。他们都是阿里巴巴云客服和家属。因为残疾,王燕钊曾经一度自暴自弃,甚至有过结束生命的念头。经人介绍后,他来到河南残友培训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成为一名云客服。这份工作带给了他自尊和自信,还让遇到了妻子周奕好。如今,部分云客服的月工资收入可达1万多。“他们活得有尊严、有希望。他们身体有不完美,但是心灵丰满坚强完整!”马云说。
政 府 工 作 报 告——2020年1月10日在德州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德州市代市长 杨洪涛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2019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在中共德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六稳”工作,紧紧围绕实施协同发展战略、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工作主题,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发展。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6.27亿元,增长1.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8%左右。(一)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加快淘汰落后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位居全省前列;工业用电量增长9.7%,列全省第2位,连续24个月保持正增长;工业税收增长12.6%,连续3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新增减税34.69亿元,减轻企业社保费负担7.6亿元。景津环保主板上市,奥福环保科创板上市,全市直接融资85.17亿元。恒源石化、莱钢永锋再次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华鲁恒升再获“中国上市企业500强”,索通发展、通裕重工等5家企业荣获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9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家、“瞪羚企业”4家。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健全完善重大项目落地推进机制,出台项目落地保障30条,推行“净地招商”和 “拿地即开工”。37个项目列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建设项目库优选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0亿元。有研半导体等3个项目获省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9亿元,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全省首创互助式纾困基金。111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36亿元,150个市级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完成投资250亿元。科技创新力度加大。365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到66.75亿元,增长29.9%。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9家,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8家,全市与大院大所建立合作关系企业达到1381家,转化科技成果274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9.2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比重达到48.5%。新入选国家“万人计划”3人,获批泰山产业领军人才9人,新增高技能人才4542人,累计为1327名重点高校毕业生发放补贴4000万元。(二)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成功举办2019京津冀鲁资本与技术交易大会、第四届“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集中招商推介等重大活动,全年引进京津冀项目86个,到位资金73.4亿元。高质量开展双招双引,新开工过亿元招商项目247个,到位资金231.7亿元,投资80亿元的北京有研集团集成电路硅材料、80亿元的红石极威新材料及新能源汽车、30亿元的中建材凯盛晶华新材料、15亿元的腾讯云(德州)工业云基地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竣工投产,高新区新能源装备产业园、齐河激光产业园等加快建设。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北京八中崇德中学挂牌运行,北京协和、北大口腔等20多家知名医疗机构和北京阳光颐康、优护万家等专业养老公司来德合作。与省会济南的交流合作更加紧密,山大永锋高中、省妇幼保健院齐河院区开工建设。扶贫协作和援疆工作扎实推进。稳外贸稳外资工作成效明显。预计全年实现进出口345亿元,增长17.2%。新设外资企业30家,实际使用外资1.6亿美元,增长91%,光大环保、印度馨赛德、日韩芝思达等优质外资项目落户。新设境外投资企业12家,境外投资7亿元,增长83%。在“深化中国山东韩国开放合作推进会”上,签订产业合作项目3个,占全省的1/5。松果新能源汽车海外合作成果丰硕。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711家。成功举办中国—东盟(德州)经贸洽谈会等重大活动,马来西亚东盟国际生态城项目试营业,国贸中心开工建设。新缔结友好合作关系城市3个。鲁北乐陵保税物流中心(B型)经省政府批复同意。济铁物流被列入全国铁路物流节点。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扎实推进,乐陵经济开发区完成改革正式挂牌,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两剥离、一加强”,初步实现聚焦主业、“轻装上阵”。(三)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全面发展按照省委“德州要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的要求,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年粮食总产750.19万吨,增产20万吨。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项目圆满完成,建成高标准农田170万亩。发展家庭农场4624家,新认定市级“放心农场”41家,总数达到108家;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总数达到18家。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147个。新(扩)建高标准蔬菜园区12个,发展蔬菜功能保护区40个,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1814处。陵城区智慧农业大棚等9个项目入选全省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庆云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引进巴龙现代农业物流园、新希望夏津乡村振兴样板区、山东种业德城营养农业等高端农业项目。生态宜居农村建设深入推进。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完成涉农街道改厕4.6万户。投资18.7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958.6公里、桥梁80座。投资12亿元,完成重点水利工程46项。创建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32个、美丽村居6个,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户7.3万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县级全覆盖,宁津县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全市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总量达32亿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370.11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土地面积的44.28%。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禹城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武城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平原县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成效明显,陵城区完成国家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政企联姻整建制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跨市交易、“边角地”整治发展聚合经济等一批创新探索,有效破解了乡村振兴的关键瓶颈。开展农村生活用水节水试点,20.7万人获节水奖励。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供销为农服务中心建设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生力军不断壮大。实施基层头雁队伍优化提升工程,整顿软弱涣散村级组织651个。918个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入社农民4.91万户,入社土地27.46万亩。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99万人,选派赴农村支教教师123名、乡村振兴和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干部604名、驻村帮扶第一书记920名,招募“三支一扶”优秀大学生225人。(四)城市功能品质不断优化,宜居环境持续改善深入开展“城市双修”,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中心城区实施66个城建项目,完成投资122.58亿元。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22.89公里,海绵城市在建面积24.61平方公里。京台高速德州段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德上线京台高速至G105段有序推进,S240改建等工程全面完成。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深入落实“全省绿道建设三年行动”,建成规范绿道17公里。全市拆除违法建筑203.5万平方米,增加绿地46.2万平方米。数字化城管系统实现市、县平台联网。节水型城市I级评价通过现场考核,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取得明显成效,禹城市获批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人居环境更加优越。新开工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2366套,基本建成12561套,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全市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82个,总投资2.26亿元,改造面积87.7万平方米,惠及居民9409户。(五)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社会形势和谐稳定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有力。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化解不良贷款64.96亿元、风险贷款22.49亿元。圆满完成国庆70周年等系列重大安保任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省交办10年以上信访积案在全省率先清零,信访积案整体化解率达到94.3%。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1.9%和33.9%。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安全、法律援助、人民调解、仲裁化解经济纠纷等工作进一步加强。精准脱贫扎实推进。筹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9亿元,投入扶贫项目资金2.66亿元,实施扶贫项目42个,资助贫困学生3210名,救治贫困患者4.07万人次,改造危房1090户。村级扶贫专岗、教育扶贫“三帮一”等工作走在前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改善1%和1.9%,改善幅度居全省前列,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51.5%。落实煤炭消费压减工程52项,新增城市(县城)清洁取暖面积634.4万平方米,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19万户。主要河流国控考核断面类别提升率75%,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整改工作通过验收,河湖清违清障工作提前完成,地下水超采区年度治理任务超额完成。全年造林19万亩,新增国家湿地公园3处,整治黑臭水体24条。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进展顺利,危固废处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不断增强全年民生支出340.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教育事业方面,新建中小学11所,招聘教师2600人,建设幼儿园136所,新增学位2万个,制定出台《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中小学校、幼儿园管理办法》,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全面推开。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投入使用。医疗卫生方面,市人民医院新门诊楼正式启用,市妇女儿童医院、中医院病房楼和14个县级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全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考核列全省第2位。建成医共体20个,陵城区成为紧密型医共体国家级试点。与微医集团、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海吉亚医疗、北大医疗等知名企业的合作顺利推进。与京津沪鲁95家医疗机构建立多种合作形式的医疗联合体,设立专科联盟12个。社会保障方面,全市新增城镇就业6.77万人,德州生源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0%。积极稳妥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安置,退役士兵社保接续试点经验、精准服务模式全国推广。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五连涨”。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全市推行,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病人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支付。出台社会大救助体系意见,整合10大类34项救助政策,惠及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及孤困儿童7万余人。公租房租赁补贴扩面提标,发放补贴1782户。在全省率先开展养老立法工作,申报全国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新增养老床位3000张。开展全市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投资9376万元,解决了424个村的饮水安全问题。文化和旅游方面,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921个,完成文化惠民演出4977场。两部作品分获中国艺术节群星奖(音乐奖)和泰山文艺奖(杂技类)一等奖。加强大运河保护利用,完成四女寺枢纽船闸保护与展示工程。中国驿美食街区、德国盛堡啤酒特色小镇建成营业。成功举办市“六运会”和体育产业交流大会。国防动员、国家安全、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工作取得新成效,民族宗教、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和残疾人权益得到较好保障,海关、口岸、档案、史志、气象、防震减灾、慈善、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进展。(七)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行政效能不断提升坚持以党的建设统领政府工作全局,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政府系统机构改革全面完成。积极推进政务信息系统融合和数据资源共享,推动数字政府建设。以“一次办好”“一网通办”倒逼流程再造,制定政务服务流程再造“30条”,建立高频民生事项“百事通”服务清单,实行涉企审批100%容缺受理,商事登记、投资项目、社会事务等业务实现“一窗受理”。161项行政许可事项和46项关联事项划入市审批服务局,30枚审批专用章精简为1枚,134个受理窗口精简为18个。取消市级行政权力8项、行政许可事项4项。企业开办时间由3天压减到半天,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6.84万户,增长19.69%。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02件、政协委员提案540件,12345热线平台受理各类市民诉求106.9万件。坚持依法全面履职,自觉按法定权限、规则、程序办事,清理政府文件2228件,受理行政复议案件377件。建立市民代表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制度,提升公众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以“基层减负年”“工作落实年”为抓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公共资源交易、国有资产经营等领域监管,市级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县属经营性国有资产实现统一监管。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政府自身建设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各位代表,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德州今天良好的发展局面,是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市委正确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德部队官兵,向中央、省驻德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德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在落实“六稳”部署要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也有不少短板和弱项。比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新旧动能接续不够紧密,重大项目少、投入不足,创新平台数量少,创新能力不强,中高端人才引进难、留住难,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县域经济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生态环保治理任务较重,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等等。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整改落实,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改进。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和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的决战决胜之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方针,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扎实开展重点工作攻坚行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确保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力争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7.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必须以科学务实进取的精神,把握好“稳”与“进”、“量”与“质”、“变”与“不变”的关系,全面落实省委“重点工作攻坚年”总体要求,在以下六个方面全力攻坚。(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在推动产业集约集群发展上全力攻坚坚持把打造新型工业化城市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攻方向,聚焦“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一是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三年行动。坚持规划引领。制定新型工业化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和支持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传统优势产业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三年内规上企业由1390家,发展到2000家;营业收入过3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10亿元的企业分别发展到5家、10家、20家、80家左右;80%以上的企业工艺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紧密对接全省“十强”产业,坚持全市“一盘棋”,瞄准主导产业细分,每个县(市、区)因地制宜主攻2个左右主导产业,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重点突破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加速转型发展。大力实施精准转调、精细管理“双精”战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开展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加快绿色化工、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实施100个市级重点工业技改项目,落实1000个县级重点工业技改项目,推动骨干企业技术装备升级、管理模式创新,实现“内外兼修”。加快优势产业攻坚突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培育新产业、增添新动能,推动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扩容倍增、加速崛起。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编制数字经济三年发展规划,设立数字经济发展引导资金,制定优惠扶持政策,抓好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德瑞智能制造产业园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建设,启动市级数字经济园区建设试点和数字转型示范单位建设。加快5G网络建设及融合运用,积极探索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落地,大力引进工业机器人、智能专用装备、数控系统及加工设备,建设一批智慧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宗申忽米网等新工业服务平台。强化园区支撑。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为重点,明确各自发展定位和方向,规划发展1—2个特色产业集群。提升园区基础承载能力,加强产业统筹布局,推动由综合园区向专业园区转变。推进中小企业进园区,建设公共园区、共享工厂、标准厂房,实现集约集聚发展。推动德州高新区新能源装备产业园规模化集群发展。树立“亩产论英雄”的导向,突出节约集约用地、节能降耗和科技创新,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有序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加大闲置土地资源盘活力度,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拓展园区能源资源和环境容量空间。加快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打造高质量对外开放高地。推动主城区和陵城区深度融合,加快平台升级、项目聚集、产业整合,充分发挥经济发展主战场、主阵地作用,全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二是大力度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项目和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把稳增长的关键落在扩大有效投入上,把握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政策机遇,加强项目策划储备,变谋划单个项目为谋划项目群、产业群,策划筛选一批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符合转型发展需要的大项目好项目,做大做强做优项目盘子。大力实施项目建设攻坚行动,严格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推进机制,完善项目分包、决策推进、协调调度制度,全力聚焦、全力攻坚、全力服务,落实好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进度清单三张清单,抓紧抓实110个市级重点项目、100个工业重点技改项目、71个中心城区重点城建项目和一批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统筹抓好市县“四个一批”、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的谋划储备、梯次推进和滚动实施,力争重大项目储备年度转化率达到30%以上。加强新上项目市级统筹,加大项目投资、布局调控力度,引导推动各县(市、区)整合资源、协作联动、错位发展。三是培育壮大优质市场群体。制定骨干企业培植三年行动计划,培植扶持100家制造业强企、100家高成长型企业、100家科技创新型企业,上云企业500家,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形成工业发展的骨干企业梯队。每个行业确定1—2家标杆企业,鼓励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信息化手段,做到“管理制度化、制度表单化、表单信息化”,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建立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组建金融控股集团,规范资本运作,优化资本布局,服务实体经济。组建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德州运营中心并实现创新发展,新增上市企业1家、挂牌企业10家。深入开展金融机构走进民营企业活动,持续推广无还本续贷,各项贷款增速不低于10%。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引导更多企业走创新驱动、品牌引领、质量振兴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完善政策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分类实施培训,培养造就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企业家队伍。四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提升京津冀鲁资本与技术交易大会层级,推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加快形成“产业+配套、平台+生态、技术+赋能”的良好产业生态。加快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创建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省级创新中心,加快山东省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德州应用技术研究院、德州高新区中央创新区、国家轻量化材料创新中心建设,新增企业科技创新平台100家。建设企业研究生工作站50家以上,柔性引入“周末科技特派员”100名,规上企业与大院大所建立合作关系占比达到60%。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数量达到700家以上,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1%左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1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以上。五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研发设计、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重点推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创新商业模式,支持德百、黑马等商贸企业发展,引导消费升级,激发行业活力;加快推动新兴服务业规模化,重点发展健康养生、康复医疗、运动健身、会展等服务业,引进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名牌企业,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高效发展。加大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力度,培育服务业发展新动能,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德州的短板弱项是工业,我们的现实出路也是工业。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敢教日月换新天,大打一场工业振兴攻坚战。(二)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在推进对内对外全面开放上全力攻坚。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进一步推动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的资源共享与融合发展。抢抓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机遇。高质量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合理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抓住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和雄安新区建设重大机遇,深度对接京津、服务雄安,在体制机制层面进一步打通高效融入通道。建立产业对接指导目录,以“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为平台,组织开展系列对接交流活动,精准对接央企强企、大院大所,主动承接高端要素、高端产业和优质资源。谋划建立“德沧衡”抱团融入京津冀协作机制,强化优势互补,推动政策、资源共享。积极融入济南都市圈一体化建设,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融合发展、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生态环境联合治理。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科学谋划实施一批重大事项,支持黄河生态城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统筹推进鲁西崛起各项工作。继续做好扶贫协作和援疆工作。开工建设郑济高铁德州段;积极推进京台高速改扩建,完成德上至京台高速建设,开展临邑至京台、德单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济南绕城高速二环西环、北环项目前期工作,争取西环项目年内开工建设。高质量开展双招双引。双招双引是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首位工程。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聚焦优质项目招引、技术招引、人才招引“三个重点”,聚焦行业龙头、央企强企,精准开展全方位招引和服务,努力扩大双招双引成果。全年新开工过亿元实体招商项目245个,到位资金240亿元。突出产业链定向招商,加强产业细分研究,制定实施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招商规划,尽快引进一批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重点项目。研究运用基金搭建招引项目的平台,出台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医养健康等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扶持政策,依托专业机构,提高项目评估、招引的精准性和专业化水平。更加注重发挥海外侨胞和各级各类海外联谊会、商会等作用,开展以商招商、专业化招商,提高双招双引的成功率。认真落实人才政策“黄金30条”,组织开展“百企校园行”等系列招才引智活动,引进高校毕业生1.5万人以上。加强与高端科研院所、金融创新平台、深交所、港交所、高校等的联系,大力招引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全球创新资源,放大“研发在京津、转化在德州”效应,推动清华大学山东化工研究院、中北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节能技术研究院、山东大学德州研究院加快落地,全面加强与中关村的创新合作。把对上争取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举措,紧盯政策、抢抓机遇、创新方法,全力争项目、争资金、争政策、争试点,最大限度争取上级倾斜支持。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全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重大战略,积极对接山东自贸区,加强与东盟、“一带一路”及签订自贸协定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挥好吉达公司等企业走出去建设海外仓的典型带动作用,引导更多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强与阿里巴巴(一达通)、亚马逊等平台的合作,培育本土跨境电商主体,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业务。依托德建集团、兆维铁塔等企业发展对外劳务和对外承包工程,带动服务出口。支持符合条件的县(市、区)申报第三批省外贸转型升级试点县。借助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第二届儒商大会、“日韩商务周”等系列活动,推进与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对接,稳定和扩大利用外资。加强与省政府驻外经贸代表处合作,推动在日韩、东盟等重点区域选派驻外招商人员,打造海外双招双引桥头堡。(三)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率先突破上全力攻坚。坚持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高层次发展,努力实现乡村振兴率先突破。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强化优质农产品供给。坚定扛起农业大市责任,把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全面落实农业奖补政策,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稳住粮食播种面积,稳步提升粮食产能,提高品牌粮、订单粮种植面积,全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加强生猪等畜禽产能建设,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力争规模化养殖场达到1900处以上,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70%以上,肉蛋奶总产量稳定在150万吨左右。新(扩)建高标准蔬菜园区10个,蔬菜面积稳定在300万亩,总产突破1200万吨。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50万亩,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全年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30个以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坚持用工业化思维抓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实施乡村产业平台构筑、绿色发展、主体培育等六大行动,依托先进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推动种养业实现工厂化管理、规模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市场化营销,促进智慧农业发展。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田园综合体建设,新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以上,支持陵城区等县(市、区)创建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农业“新六产”示范县5个以上、示范主体50家以上。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和引进,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积极鼓励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稳定农民工就业,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激发发展活力。健全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完善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继续推进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落实新土地管理法,依法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等各项改革,探索集体经营、托管服务、股份合作等“三权分置”实现形式。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强“三农”公益服务效能,打造300处精准服务样板,加大各类经营服务网点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提升供销为农服务中心功能和运营质量。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148万亩,全面推行农村生活用水节水改革。扎实搞好人居环境整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规划引领,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年底前基本完成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做好村庄规划编制,统筹规划建设城乡基础设施。抓好乡镇整建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和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建设,15%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省级清洁乡村,3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务。继续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新建改造农村公路702公里,改造危桥79座,新建农村客运站点853处,全面完成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和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程。盯住“根治水患、防治干旱”的总目标,投资15亿元,新开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持续提高水利支撑保障能力。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解决剩余263个村饮水安全问题。(四)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在打赢三大攻坚战上全力攻坚三大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迈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关口。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风险意识,既守住底线、稳扎稳打,又积极进取、善作善成,以必胜的信心、决心和力度,高质量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收官之年。坚决扛牢脱贫攻坚重大政治责任,对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进行全面验收评估,确保脱贫成果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检验。着力提升质量,扶贫政策、项目、资金重点向省定贫困村和重点监测人口倾斜,补齐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短板,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着力防止返贫,牢牢把握“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标准,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严格执行退出的标准和程序,统筹用好各类政策,解决好贫困人口就医、上学、危房改造等问题,有效防止新致贫和返贫。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帮扶,对失能或部分失能贫困人口,发挥政府兜底作用,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着力完善机制,强化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将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逐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日常性帮扶措施,加快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围绕确保完成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约束性指标,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推进“四减四增”,紧盯省里部署的8场标志性战役,坚决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标本兼治推进污染防治。打好蓝天保卫战。推动大气治污精准化、科学化,加强施工工地、道路、物料堆场扬尘精细化管控,落实重型柴油车“禁限行”措施,加强油品监管,加大散煤治理力度,完成煤炭消费压减任务,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29万户。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化流域污染防治,推进农村污水治理,确保污水处理厂全部达标,国省控考核断面稳定达标并持续改善。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开展“美丽”河湖建设,继续实施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全面提升水生态治理水平。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情况调查,完善危固废全过程监管体系,强化污水处理厂污泥规范化处置管理,提升土壤环境质量。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体系,持续提升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水平。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紧盯12个领域风险,落实防控预案,确保社会和谐稳定。防范金融领域风险。理顺地方金融监管关系,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非法集资以及互联网金融领域违法犯罪,防范化解地方法人银行机构风险、重点企业流动性风险和担保圈风险,大力压降不良贷款。防范生产领域风险。推进市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加强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制定创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三年规划,深入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严厉打击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推动“食安德州”建设,积极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市。防范社会领域风险。强化平安德州建设,高度关注群众诉求,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扫毒攻坚行动,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加快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持续开展道路交通“平安行你我他”行动,积极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全时空守护平安、零距离服务群众,全力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五)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在保障改善民生上全力攻坚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发挥政府保基本作用,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完善制度,兜住底线,直面难点,多干群众叫好的实事好事,努力让人民群众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把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实施援企稳岗、转岗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等“一揽子”措施,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帮扶,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行动,全年培训5万人。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幼儿园56所,新增学位1.3万个。持续推进大班额、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和信息化提升等工作,完成德州一中东校区扩建、实验中学规范化学校改造、德州高级师范学校一期和德州特殊教育学校二期工程,启动市级体育学校筹建工作。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接国家“双高”计划,支持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推进省示范性及优质特色中职学校建设工程,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师训基地建设,打造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优化教育资源结构,主动适应城市发展、满足产业需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年活动,新增技能人才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000人以上。抓好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运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备战第25届省运会。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落实短缺学科教师走教制度,招聘教师1200人。做好农村学校特级教师岗位计划实施工作,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惠师政策,为乡村留住更多的好老师。教育决定民族命运,孩子代表家庭未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给社会建好家门口的优质学校,给老师创造安心育人的环境,给孩子们插上幸福成长的翅膀,让每个家庭放飞最美好的梦想。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加快发展。加快市妇女儿童医院新建及改造工程进度,筹备建设市精神卫生中心。推动重大医养健康产业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建设哈特瑞姆心脏病诊疗平台和海吉亚肿瘤专科医院项目。加快推进县级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以30个临床重点专科领域为突破方向,依托55个创建团队,加快推进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创建。组织实施国家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承接微创介入、超声、麻醉等重点专科培训项目。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建设,深化与微医集团的战略合作,打造市县乡村四级同步的健康共同体。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深入开展“互联网+”便民服务,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就医满意度。提升城乡住房保障和宜居水平。抓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围绕“一年打基础,两年有起色,三年争一流”的任务目标,重点实施风貌特色、蓝绿空间、空气洁净、道路交通、生活服务、治理能力、安全运行、文明素质等八大提升行动,着力增强城市吸引力和发展活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完善老旧城区配套设施,突出抓好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棚户区10879套,年内基本建成5300套;计划投资8.17亿元,整治改造老旧小区197个,惠及居民25184户。全力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更好满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625户。坚持“房住不炒”,全面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创新物业管理模式,坚持市场机制和政府保障并重,理顺体制,补齐短板,推动物业管理社会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科学实施旧城改造、新城建设,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优化升级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大力实施增绿工程,完善城市绿道系统,拓展造林绿化空间。提升供水、供气、供热行业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水平,促进公用事业产品高质量供给。做好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力争顺利通过国家考核验收。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加快建设分类示范片区。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提高焚烧处理率。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的原则,大力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力争全市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深化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学习“三明医改”经验,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推行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启动建设医保电子凭证和移动支付系统。稳步推进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建立社会救助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救助服务机制,在全市建立起申请救助一门进、反馈结果一口出的“莲藕式”社会大救助体系。全面贯彻落实《德州市养老服务条例》,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新增养老床位2200张。加快推进市级养老示范城项目建设。完善市县两级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建设,全面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扎实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做好退役军人安置、管理和保障工作,积极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促进文化和旅游事业繁荣发展。健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市级图书馆新馆、文化馆新馆、美术馆建设,争取年内开工建设。深入开展公共文化机构总分馆建设,推动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设立全市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举办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打造城市特色文旅品牌。加快推进齐河博物馆群、宁津杂技欢乐谷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齐河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演出,德州大剧院演出高水平剧目50场以上。加快推进乡镇志、名村志编纂工作。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创排一批文艺精品。全力做好第四届中国歌剧节承办剧目演出工作。积极对接落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做好沿线文物保护与展示项目的建设筹划实施,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开展影视教育进校园活动,农村力争一村一月一场公益电影。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积极打造夜游购物示范街区,规划建设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抓好董子文化街智慧化改造。(六)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全力攻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综合推进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方式手段创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动能。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都要自觉对标对表。聚焦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巩固增强政治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好阵地、管好队伍,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着力提高运用制度干事创业的能力,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推动各项工作在制度轨道上有序开展。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文件要求,大力倡导亲商、安商、富商理念,营造公平环境、主动周到服务、畅通沟通渠道。坚持“三个区分开来”,鼓励党员干部与企业家正常交往,积极构建良性互动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流程再造和“一次办好”改革,推行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把该减的减到底、该做的做到位。推进行政许可、行政给付等10类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集中进驻市县综合实体大厅,基本实现全部事项进驻。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各类政务服务事项纳入网上统一平台办理,实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部纳入审批管理系统运行,实行全流程网上监管。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突出打造智慧政务,打破“数据烟囱”“信息孤岛”,让该联的联得通,真正实现“一网通办”。持续精简下放审批服务事项,杜绝各种无审批之名行审批之实。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严格市场监管,加强违法惩戒。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信用评价应用,实施联合奖惩,力争通过国家信用示范城市验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分类分层监管,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统筹做好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激发国有企业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全面实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快推进扩权强县、“亩产效益”评价、事业单位等重点改革,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制度基础、注入强劲活力。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自觉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履行职权,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主动听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健全完善合法性审查工作机制,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全面推开“三项制度”,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律师参与重大案件法治工作机制,深化“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推动全市党政机关、国有企业法律顾问全覆盖,开展乡村振兴基层法律服务行动。推进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构建多元化大调解格局。做好“七五”普法验收工作。依法依规开展第七次人口普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深化城乡网格化管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继续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发挥仲裁工作在化解经济纠纷中的作用,完善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积极预防、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学习借鉴北京“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经验做法,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新模式。建立符合德州实际、切实有效的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政策体系,全面提升乡镇政府服务能力。组织开展“和谐幸福社区”创建活动,建成18个社区示范点。推动以县(市、区)为单位修订完善村务公开目录。开展社区(村)减负增效和“社区万能章”专项整治行动。大力发展志愿服务,鼓励在市、县层面建立志愿服务联合会,在乡镇层面建立志愿服务协会,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组织化、群众化。加强廉洁政府建设。做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做到两手抓、两手硬。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定不移纠治“四风”尤其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不作为、乱作为的严肃规范问责,对扶贫、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失职渎职行为进行倒查追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深化标本兼治,强化廉洁教育,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打造持廉守正、勤政为民的公务员队伍,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各位代表,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市政府系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履职、勤勉工作,强化新担当,展现新作为。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始终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实事求是,科学务实,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办实事、解难题、补短板,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始终坚持依法行政、秉公用权,增强纪律刚性,守住底线、不越红线,永葆忠诚干净担当本色;始终坚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树立底线思维、系统思维、精准思维、有解思维,稳中求进、能快则快、自我加压、弯道超越;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倾力抓贯彻、抓执行、抓推进、抓见效,打造为民务实、团结干事、清正廉洁、奋发有为的政府班子。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开始了,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以奋斗的姿态,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坚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作出新的贡献!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编者按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了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九曲黄河从山东入海。做好黄河三角洲保护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殷切嘱托。地处黄河下游,工作力争上游。山东省委、省政府坚决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突出黄河三角洲保护,打造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先行区。山东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首要任务,狠抓水体、河岸、河口系统治理和修复,实施黄河沿岸湿地资源、植被、动物等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高标准推进一批骨干生态修复工程。为全面生动反映山东做好黄河三角洲保护工作的新进展、新成效,本报记者以黄河入海之地东营作为观察样本,深入采访调研,推出此文。敬请关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万里黄河,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奔流而下,蜿蜒5464公里,从东营注入渤海。河海交汇,大河息壤,创造出年轻的土地,也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土地——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面积5450平方公里,其中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530平方公里,这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这里既有沧海桑田的神奇与远阔,又有黄龙入海的壮观与长河落日的静美。“坚决做到保护第一,坚决做到生态优先,坚决做到系统治理。”省委书记刘家义的话,代表了山东人民坚决扛起做好黄河三角洲保护工作这一重大责任的心声。面对大自然的慷慨馈赠,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正用心用情用力呵护这份独一无二的宝贵自然财富!鸟儿恋上这座城【题记】水和鸟——在三角洲,尽是黄河水与鸟儿的故事。黄蓝交汇处,芦花飞雪,百鸟翔集,迎接着万里大河。鸟儿欢叫,鸣啼比四季悠长。河海相激,三角洲是物种保育的方舟;水盐拉锯,三角洲又处在脆弱的边缘。缺水严重、土地盐碱,在重重制约中,这里的人们,自觉担当起黄河入海口对全流域、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责任,坚定守护着“鸟类国际机场”和“渤海鱼仓”,让全世界的鸟儿恋上这里。世界大江大河治理经验表明,河流是流动的有机体,全流域是一个生命整体。江河治理,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美国在治理“大泥河”密西西比河过程中,将整个流域分干流、支流和小支流三级进行统筹,上中下游工程管理协调全线联动,扭转百年来“三年一洪水”的局面;曾经被称为“欧洲下水道”的莱茵河,二战后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多国共治一河水。万里黄河治理,更需“一盘棋”思想。地处入海口的东营,在黄三角保护治理中,正彰显了这一点。黄河入海口,有一远望楼。盛夏七月,登高远眺,三角洲平坦广袤,绿色芦苇无边无际。黄河滚滚,奔入大海。雄浑黄、沧桑蓝、苍莽绿,在这里涂抹出一幅天然画……画卷之间,一只只鸟儿,飞起飞落,飘然而来,怡然远去。鸟类是生态质量的晴雨表。“照顾好了鸟类,你就解决了世界上大部分的环境问题。”黄河入海口的人,有多么爱鸟?东营市德州路与东二路交叉口,德州路在这里向北拐了个慢弯儿,绕开了一片小树林。树林里,栖息着6000多只白鹭。7月28日,东营市观鸟协会秘书长单凯,向我们讲起“道路让白鹭”的故事。德州路向西建设延长线,规划线路穿过这片树林。观鸟协会找政府反映,很快,施工即被叫停。接着,方案修改,道路向北移了200多米。为了这200多米,附近油田设施进行了迁移,市里多花了5000万元。受呵护的,岂止是白鹭。单凯喜欢拍鸟,聊起鸟来,滔滔不绝:东方白鹳喜欢在高处做巢,人们就竖起水泥杆,顶端搭起碗状的“巢托”,让鸟儿在上面衔枝做巢;秋天,大雁等候鸟需要吃食,人们有意把稻子收割七八成,留下一些给鸟吃;鸟儿繁殖需要隐蔽场所,人们便在幽静之处给鸟堆造了几十个“繁殖岛”;遇到受伤的珍稀鸟类,市民不惜往返百余公里,把鸟儿送到保护区疗伤……黄河入海口的人,为何这样珍爱生态?1972年至1998年,黄河有21年发生断流。单凯说,黄河断流是从入海口慢慢向上赶,河床干透,海水倒灌,大片耕地撂荒,渴死的草木,远去的鸟鸣,那场景让人一辈子都忘不掉。这里的人,对生态之殇,有切肤之痛。人们对生态的珍爱,源于这里生态的脆弱。在东营市垦利区,有一个路口叫“一棵树”。胜利油田孤东会战时,人们在白茫茫的盐碱滩上,发现了一棵孤零零的柳树。大家从这走,都会停下来看看它。“一棵树”成了地名和地标。人们对这棵树,格外珍爱,给它换土、浇水、砌砖保护。但这棵树,还是死了。现在,人们在此见到的“一棵树”,已是第三代了。土壤含盐量达17‰的东营,一度被列为绿化“禁区”,生态之脆弱,可见一斑。人们对生态的珍爱,源于这里区位独特,责任重大。9月7日,黄河水利委员会原黄河河口研究院院长由宝宏说,黄河三角洲在世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极具特色,对于保持河海生态系统平衡、调节气候、蓄洪防旱、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其资源禀赋和生态功能具有全球性保护价值和国家代表性。全球有8条候鸟迁徙路线,其中2条从黄河三角洲经过,每年有600万只鸟儿经此迁徙,这里被誉为“鸟类国际机场”。黄河口近岸海域还是渤黄海区域海洋生物的重要种质资源库和生命起源地,物种数量占渤海渔业的80%。然而,做好生态保护,何其难也。东营是典型的缺水型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11%。黄河来水减少,湿地淡水短缺,入海流路单一,土地盐碱化加速。在重重制约中,如何守护好“鸟类国际机场”“渤海鱼仓”,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增加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须全局思维。山东自觉把黄三角放在全流域来审视,提出打造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先行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制度,编制实施黄河三角洲大保护专项规划;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实施水环境联防联控联治;以河长制、湖长制为重要支撑,建立健全运作规范、协调统一的管理体制。2019年10月,东营成立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市委半年9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与国家、省同步启动编制规划,站在全流域谋划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服从服务全国全省大局中展现东营作为,努力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示范区。打造示范区,要制度保障。8月10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苟宏水说,东营开创了全国自然保护区详规编制的先河,为这片1530平方公里的保护区编制了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水系连通等专项规划。2018年,东营又出台湿地保护条例,明确建立湿地补水制度,将湿地生态用水纳入市、县(区)用水总量控制计划。不仅如此,东营还将黄河口附近5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的部分管理权移交给保护区统一行使,三角洲生态保护进入“陆海统筹”时代。2020年,东营又赋予保护区119项市级执法权,变“九龙治水”为“一龙管水”。呵护生态绿洲,需真金白银投入。各级财政对生态保护投入越来越大。苟宏水说,1992年保护区成立之初,一个黑嘴鸥保护项目,只批了4万元;2000年前后,每年只能申请到两三个项目,几百万元经费。而2018年,一个“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国家拨款1亿元。2013年以来,保护区仅湿地恢复工程资金,就达到3.3亿元。为呵护生态绿洲,当地用生态方式修复生态。这些年,用水指标再紧张,山东也坚持向河口湿地生态补水。今年补水量达到了空前的1.33亿立方米,首次人工控制黄河漫滩补水。苟宏水说,这是最自然的一种生态修复方式,该淹没的地方淹没一段时间,水该退的时候退下去,至于具体长什么,交给大自然。他们还疏通水系促进水循环、保育原生植被、构建多样化鸟类栖息地、促进鱼类等水生生物繁衍生息,这种湿地保护与修复模式,被业内认为对世界同类型湿地具有重要示范作用。近20年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明水面积占比由原来的15%增加到了现在的60%。2020年,保护区实施了退塘还河、退耕还湿、退田还滩7.25万亩,退出的土地将进行生态修复。目前,黄三角地区已经完成35万亩退化湿地的恢复工程。苟宏水说,赶上旱年,农民浇地都困难,看着金贵的黄河水“白白”流入湿地,有人不理解。殊不知,这是为了保护河口生态,换来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效益。生态优先,换来了芦苇叠翠、柽柳摇曳、百鸟欢腾。在保护区,鸟类由建区时的187种增至36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2种,二级保护鸟类51种。黄河三角洲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的繁殖地、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白鹤全球第二大越冬地。生态美了旅游旺。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常光兴说,2018年起,东营紧扣“黄河入海”地域标识特色,擦亮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生态景观,“黄河入海、我们回家”文化旅游品牌越叫越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不动摇,治理不松劲。山东正高标准筹建陆海统筹的黄河口国家公园,对多个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优化;东营正加快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三线一单”编制……尊重每滴黄河水【题记】水和土——在这里,黄河水和土的故事,是年轻而又永恒的话题。黄河携带泥沙在此入海,年复一年,沧海变桑田。这里,如同神话中能自己生长的息壤,生生不息,最多时每年新增土地3万余亩,成为一块不断“生长”的土地。黄河三角洲虽然土地辽阔,但大多是白花花的盐碱地,是世界盐碱地的典型代表之一。江河治理是人与河流的对话,只有尊重河流,对话才能和谐。从世界大江大河治理历史看,人类往往更多关心自身需求,忽视江河的生命和个性,为此常受到河流的反抗与报复。亚马孙河,曾因森林过度砍伐引起流域内严重水土流失,沿河民众苦不堪言;科罗拉多河,曾一度因沿线水权之争,缺水断流。每一条河流都是独一无二的,江河治理须因河制宜。黄河三角洲的治理,越来越顺应自然,尊重每一滴黄河水,敬惜每一寸土地,找到水与土和谐相处之道,让荒原变为绿洲。黄河三角洲,草木最懂脚下的土地。海边十几米,是碱蓬的领地,它们赤红如血,不惧土中盐碱;海边一二百米,是芦苇的领地,这里的土壤最适宜,它们长得密密麻麻;海边三四百米,是柽柳的最爱,它们喜欢脚下的土壤……草木布局,源自水土。水和土,在这里相生相克:缺水,盐碱上侵,草木尽枯,土地荒凉;水足,盐碱冲走,土壤肥沃,草木生长。黄河水多一分,土里的盐碱退一分,大地上的绿色增一分。8月30日一大早,河口区新户镇永合村,种粮大户邓文博来到自己承包的500亩玉米田中,看着鼓起肚子的玉米,眼中流露出一丝喜悦。这片玉米田曾是重度盐碱地。几年前,区里在这一带实施了暗管排碱技术项目,地下2米埋入了带孔的暗管,暗管通到地头,把土壤表层盐分溶解排走,并且节水率提高30%。这片土地又活了过来。“夏玉米比较节水,净灌溉定额为105毫米;冬小麦吃水是玉米的两倍多,为270毫米;水稻喝水最厉害,为973毫米。”当地农业和水利部门的同志,对每种庄稼耗水量熟得很。为何如此敏感?农业用水,是东营用水大头,占用水量的60%以上。如何用好黄河水,他们曾有痛苦的经历。黄河岸边生,黄河岸边长,工作在黄河,退休研究河,71岁的利津县黄河河务局原副局长崔光被人称作“老黄河”。9月1日,他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利津河段沿着黄河大堤上行25公里,来到博兴县黄河右岸,有个叫王旺庄的村子。1956年,村子落成了山东第一个大型引黄灌溉工程——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滔滔黄河水穿过十二道巨大闸孔,顺着密如蛛网的渠道,流向农田……荒滩变绿洲似乎指日可待。然而短短6年,1962年引黄闸闭上了“嘴巴”,灌区停灌了。这是因为,滩区地下一米多就是盐碱水,工程只灌不排,片面地大引大灌,盐碱随水返上来,耕地成了盐碱地。灌区里的北隋村,1961年一亩地只收了21斤麦子。崔光说,没有认识三角洲土地盐碱特点,照搬外地灌溉方式,黄河很快就给人以教训。这次挫折,让人们对这方水土有了新认识。经3年调整改建,1965年灌区恢复运行。尊重盐碱地的水盐运动规律,人们探索台田改碱、盲沟排碱等多种改良方法,盐碱地变成粮田。复灌好景不长,黄河断流了。首次断流是1972年4月初,当时崔光作为知青,正在利津县石家营村下乡。黄河露出了淤泥底,乡亲们惴惴不安地等到了第19天,村里老会计激动地跑来喊:“好消息!黄河来水了!”顿时,地头上掌声雷动,人们一蹦三尺高,“黄河来水了,我们有粮吃了!”但没想到,这仅是个开始。1972年至1998年,26年间有21年出现河干断流。1997年,断流达226天,人可步行过黄河。好多土地,水稻不能种了,只能种玉米;玉米不能种了,只能撂荒。断流让人们看到这片土地对黄河的极度依赖,治理黄河必须真正尊重黄河!经全流域系统治理,1999年以来黄河再未断流。不过,崔光注意到,看到盐碱地改良办法越来越多,有些地方似乎“好了伤疤忘了疼”,又盲目发展苜蓿、莲藕等高耗水作物。但黄河水资源是刚性的——近年来黄河来水偏少,而用水指标固定,很多地浇不上,最终只能弃种。黄河治理,水是最大刚性约束,必须以水定产。我们见到东营市水务局水利灌溉管理处副处长刘韶华时,他正忙着引黄灌区节水工程的事情。这项工程估算总投资近15亿元,计划2020年10月开建,2021年6月完成主体工程。“今后要把用水计量设施安到农田里,实现用水精准计量。”刘韶华说,因为盐碱地需大水压碱,喷灌、滴灌节水方法在这里行不通。减少土渠跑冒滴漏,是灌溉节水的最优选择。2009年至今,东营投资7亿元,完成360公里土渠硬化和防渗处理,水利用率提高20%。绿色节水,要靠科技。东营发挥黄三角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平台作用,联合高校院所,围绕盐碱地农业开展创新研发、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为黄河流域乃至世界盐碱地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示范。不仅如此,人们还将目光放到调整种植结构上。东营计划2022年年底前完成压减高耗水作物面积30%,预计2025年农业需水量比现在减少1.2亿立方米。庄稼懂这里的水土,草木也懂。河口区孤岛镇,有10万亩槐林,绿树成荫,鸟语蝉鸣,这是亚洲最大的人工刺槐林。“孤岛本无人,居者皆移民。大战渤海滩,造起万顷林。”孤岛采油厂文联副主席刘庆堂说,刺槐抗旱抗盐,能在这里扎根。“种活一棵树,难于养娃娃。”挖深坑,放碱管,铺沙石,用稻草隔碱,贴隔离膜防盐碱渗透,再用运来的好土填坑栽树。数十年匆匆而过,当年的知青、军马场官兵已青春不再,但他们手植的幼苗长成了一望无际的槐林。40年前,刘庆堂来东营时,夏天听不到知了的叫声。而今,孤岛镇春来满眼绿,夏到一树香,还有不绝于耳的知了声。这是草木生灵对河水和大地的吟唱。尊重每一滴水,敬惜每一寸土,核心要义是“以水而定”,促进经济社会“量水而行”。2020年4月,东营开始统筹推进水资源配置、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水灾害防治和水文化传扬体系建设;8月,东营出台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意见,提出取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项目规划建设前期先开展节水评价,到2025年主要高耗水行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降到50%以下。“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东营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用好每一滴黄河水。”东营市水务局水资源科科长梅仲河说,到2022年,全市万元GDP用水量将较2015年降低18%。绿色经济入画来【题记】水和油——在黄河三角洲,水和油是绕不开的话题。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胜利油田所在地。东营因油而建、因油而兴,石油及相关产业一度占到其工业总产值60%以上,多数都是高耗水行业。水和油,相“杀”相“爱”:油不溶于水,采油炼油又离不开水。处理好水与油的关系,实则是处理好生态和发展的关系。江河问题,表在河流,根在岸上。从世界大江大河看,江河治理早已进入综合治理时代。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治理,涉及农业土地资源、文化遗产及旅游娱乐等十多项内容;美国密西西比河治理,兼顾防洪、航运、渔业、文化娱乐等多重目标,实现沿河经济带提升。好的江河治理不是排斥发展,而是要高质量发展。黄河三角洲绿起来,不仅需要草木之绿,更需经济社会发展之绿。见过这样的油井吗?翠绿的草、清清的水、郁郁葱葱的树、橘红色的抽油机……井在景中,景在井间。这里是东营广利河森林湿地公园,也是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六户采油管理区。采油区怎么变成了景区?油田人说,他们是用景区的标准在绿色采油。对石油和黄河水,六户采油管理区的李心明有着别样的感情。李心明是“油二代”,他从小就知道:“磕头虫”,两条线,涂黑漆的是油线,抹绿漆的是水线。采油需要水,注水给地层加压,油才能随水从地下抽上来。今天的胜利油田,每天从地下抽出液量80万立方米,原油生产不用一滴黄河水。从几千米地下采出的是油水混合液,只有10%左右是油。油水分离后,剩余液体再回注原地层,补充地层能量。1994年,李心明大学毕业分到桩西采油厂。当时打井,需引黄河水。如今,这里不仅不需要黄河水,而且早已实现采出水零外排、零污染。不仅水高效利用,整个油田都在追求绿色,努力实现“水不外排、油不落地、气不上天、噪声不超标”。油不落地,采出液沉积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循环利用,做到“变废为宝”。气不上天,联合站储油罐采用大罐抽气措施,油井使用套管气回收装置,既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又为水套炉加热、冬季取暖、食堂做饭提供气源。噪声不超标,环境敏感区域使用静音抽油机,其运行声音和一台电脑差不多。刚参加工作时,李心明的工服经常要用轻质油洗。管线冒油,常染一身污。下班回宿舍,先拿轻质油洗头,再用清水来洗澡。而今,采油区女工上下班,工服难得见一点油污。油田从“黑”变“绿”了。2019年11月,胜利油田首次以绿色发展为主题发布专项报告,把“环保优先”放到开发建设的重要战略位置,建立10个专业委员会,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经营全流程、全环节。水和油的故事,不仅发生在胜利油田,更在整个东营石化行业上演。这里是全国民营炼化企业数量最多、炼油能力最大的地级市。荷叶青青荷花粉红,蜻蜓翩飞锦鲤嬉戏。这里是利华益利津炼化有限公司的污水处理厂。利华益集团副总经理、利华益利津炼化有限公司董事长索树城说:“这里一天能处理3.8万吨工业废水,污水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经得起锦鲤的检验。”这个炼化公司,一年用水800余万吨,这些水来自十几里外的黄河。“处理后的水,我们反复循环利用。”说话时,索树城身边的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显示牌上,跳动着处理废水量的实时数字。一滴油,要让它支撑起更大的效益,办法就是产业高端化。在离污水处理厂不远的地方,利华益一个投资66亿元的新项目正拔地而起。索树城说,今明两年,集团将形成国内领先的“炼化精细化学新材料一体化”石化产业集群,产品附加值将比现在提高数倍。黄河三角洲发展绿色经济,靠的不是单个企业。东营向布局要效益,将全市化工产业进行整合,构建“一区、一片、多点”的发展格局,加快打造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突出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向上整合炼化产能,向下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万亿级高端石化产业集群,志在成为国家级绿色循环能源石化基地。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2019年引进的山东启恒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在与一路之隔的万达集团宏旭化学和科鲁尔化学“隔墙建厂”。启恒公司生产光学镜片、汽车塑料制品,后两家企业生产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刚好是启恒公司的生产原料。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同贤说,后两家企业的原料通过管道直接接入启恒公司,光运输费用一年可省近6000万元。原料通过管道随用随取,产品质量可大幅提升。像这个链条一样,他们绘制了招商图谱,确定了以炼化一体化为龙头,芳烃、乙烯、丙烯、碳四等4大链条为发展方向的“油头化身”产业格局,走向高质高效高端。在这里,绿色发展不限于石化行业。石化、橡胶、石油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是东营的五大优势产业。2019年起,东营启动“优势产业+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围绕五大优势产业,以及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两大特色产业,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两大未来产业等“5+2+2”产业体系,东营正实施总投资1108亿元的115个产业项目,让产业更新更绿更强。“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站在全流域谋划入海口,以入海口服务全流域。”东营市委书记李宽端说,我们坚决扛起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责任,努力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示范区,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家战略落地落实。令爱鸟的单凯惊喜的是,今春在东营城区,离他家不远的高压线塔架上,来了一巢东方白鹳落户,孵出了3只幼鸟。单凯说,环境越来越绿色,不仅保护区里鸟儿欢,城区的鸟儿也越来越多,和人做起了邻居。空闲时,利津“老黄河”崔光,喜欢漫步绿树成荫的大堤,看看这熟悉又陌生的黄河。清风徐来,大河安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