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考研人数每年都在持续不断的增加,对于工作人员参加考研,一方面可以选择全日制研究生,另一方面还可报考在职研究生。随着在职研究生改革以后,很多考生只知道一联考的在职研究生。于是在很多考生看来,在职研究生考试与全日制研究生考试都放在一起了。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在职研究生考试与普通研究生之间有在一起考的,也有不在一起考的。其中1月联考是与全日制研究生一起考试的,考试科目与考试内容也都相差无几。但一月联考代替不了所有在职研究生教育形式。除了一月联考之外,在职研究生另外比较热门的报考形式还有同等学力教育。同等学力教育先入学后考试,在入学方面还可以免试入学。在职研究生课程大约2年的时间,在学完相关课程以后,参加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和论文答辩。申硕考试报名时间在3月份,报名网站在为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又名学位网),考试时间在每年5月份,又称5月统考。另外,同等学力申硕考试与普通研究生之间除了考试之间不同之外,考试内容也相对简单一些,同等学力统考只考外语和学科综合两门。考试总分每科100分,考过60分即可。并且外语考试不考口语和听力,外科综合考试是将平时所学习课程出在一张试卷上。通过上述介绍,相信大家对于在职研究生和普通研究生的考试时间已经了解了。对于考试内容方面,在后续再向大家重点介绍。了解更多,可持续关注。
改革后,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全国统考,之前的十月在职联考取消。非全日制与全日制报名时间、考试时间一样非全纳入全国统考后,与全日制前一样,均为每年10月份正式报名,12月下旬考试,报名流程和考试时间完全一样。同一专业下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分数线一样同一专业下如果既招收全日制又招收非全日制,复试分数线原则上是一样的,无形中加大了考取非全的难度。非全日制毕业后颁发双证与之前的十月联考不同,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全国统考之后,证书颁发也发生了改变,被录取后,完成学业、通过毕业论文答辩,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之前是只颁发学位证。而且论文也纳入抽检单位,更加严格。当然,非全日制与全日制还是有区别的,如下表格所示:如何选择:如果工作稳定,又不想放弃,建议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如果无稳定工作,建议选择全日制研究生。当然,现在有些学校为了吸引非全日制研究生报名,也会有一些比较好的条件,比如设置一定比例的奖助学金,解决住宿,可以调档案、转户口等,如果是类似这样的院校,也可以选择其非全日制。总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政策还在陆续完善中,相信会越来越好。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随着本科学历的贬值,国家教育的不断发展,很多人都意识到了学历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大部分的职场人士来说,边工作边学习准备参加全国研究生联考是不太现实的,国内联考的难度我们都知道,每年的通过率平均不足三成,那么为了升职加薪、高管任命、出国留学等,我们又不得不拿到国内承认的硕士学位,这时大部分都把目光转向了免联考MBA的这种形式,对于免联考的这种形式,新与成商学院李老师来为大家讲解一下18年的报考流程。一、择校。(择校是报免联考mba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选对院校,才能拿到国内承认的硕士学位证书。) 免联考MBA目前在国内日趋的火热,无需参加入学考试,是大部分职场人士选择它的最直接的因素,那么对于免联考的mba院校,我们选择看重的最主要的是什么?——就是看在咱们国内是否有备案,国内是否承认。举例:亚洲城市大学 在中国教育部官网有备案,涉外监管信息网可查询,早在11年马来西亚政府与中国政府就签订了关于该院校的学历学位互认协定。 所以选择读免联考mba择校很重要,一定要选好院校。二、择校后,准备提交资质审核表到该院校。免联考mba虽然无须参加入学考试,但是却是需要通过院校的资质审核的,对报考学员的资质审核也是极其严格的,只有通过了报考院校的资质审核,才具备报名的资格。三、提交报名资料即可 目前在国内免联考MBA的院校还是比较多的,性价比比较高的有亚洲城市大学,该院校的校本部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是马来西亚唯一一所具有国际招生资质的高校,在中国教育部官网有备案,涉外监管信息网可查询,早在2011年马来西亚政府就与中国政府签订了关于该所院校的学历学位互认协定,该院校在中国是完全被认可的,对于内地的学生,也是采取的内地在职学习,mba工商管理硕士学制是一年半,通过上课修学分和毕业论文答辩两项来考核,通过即可获得院校直接授予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证书。新与成商学院作为该院校在内地的正规授权教学中心,主要负责内地的招生工作和上课服务,目前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均开设了教学点,以方便内地学生能够就近上课。
在职MBA是在职研究生报考专业之一,也是比较热门的招生专业,报考全日制MBA要经过全国通过和学校复试,那在职MBA也是这个流程吗?答案是不一定,要看选择的报考方式。因为在职MBA有两种报考方式,分别是非全日制在职MBA、另一个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在职MBA。一、非全日制在职MBA:因为非全日制在职MBA的报考流程和全日制MBA的流程是相同的,同样需要参加全国统考和学校的复试。流程简介:10月网上报名---11月现场确认---12月份全国统考—学校复试—入校学习—颁发证书。具体的报考流程如下:1、10月网上报名:满足报考条件的考生,在每年的10月份登录“研招网”进行全国统考网报。2、11月现场确认:报名成功的考生,需要到当地的报考点或指定的现场确认的地点进行现场确认,核实报名的信息是否真实或材料是否齐全。若未缴纳报名费用,需要在现场确认期间缴纳费用。3、12月全国统考:在每年的12月份现场确认通过的考生,将进行全国统考。4、学校复试:考生成绩达到国家线和学校复试线的考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复试。5、入校学习:非全日制在职MBA的考生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按照学校规定,缴费入校学习,学习时间在3年左右。6、颁发证书:在校期间学分修满的学生,并通过结业考试和论文答辩,毕业就可以颁发MBA学位证书和研究生学历证书。二、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在职MBA: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在职MBA与非全日制MBA的报考流程不同,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在职MBA是免全国统考的,但需要参加学校的考试。流程简介:提交报名材料--院校审核—入学面试—缴费入学—颁发证书。具体流程如下:1、提交报名材料:满足报考后按照简章要求准备报名材料,并提交给学校。2、院校审核:学校将对考生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一般是一个星期内给答复。3、入学面试:审核通过后,将在2-3周内安排面试,由学校自定时间。4、缴费入学:面试通过缴费入校学习,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在职MBA学制都比较短,一般是1.5年左右。5、颁发证书:顺利毕业颁发国外学校的MBA证书。想了解在职MBA可报考的院校有哪些?学费是多少?可在下方“小程序”查看简章。
在雇主看来,传统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为求职者增加了实实在在的价值。然而,它们并不是成功的黄金门票。在如此高的水平上学习需要认真的承诺,因为课程从学士学位课程的更为被动的性质转移到学习和贡献的合作学习,其中成功通过自己的意愿和学习和贡献的动机来衡量。这种变化允许通过同伴之间的分析讨论以及这种话语所带来的建设性批评,更加亲力亲为地学习。硕士课程是交际教学非常突出的最后阶段,因为在博士阶段,学习模式变得更加孤立,研究更加集中。经验理想情况下,MBA候选人应该在一个领域有足够的经验,因此他或她有知识基础可以建立。这部分是由于MBA程序的格式,通常是协作的。教授的行为更像是主管,而在硕士课程中,他们通常会向学生讲授主题的具体内容。对于考虑参加MBA课程的考生,他们必须具有管理其他人或有潜力管理其他人的经验。重庆学威张老师,将具有这种背景的人聚集在一起可以促进网络,这对于MBA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他们需要联系以促进商业活动。这个过程可以让具有相似背景的志同道合者之间的质量关系蓬勃发展。在职免联考硕士或MBA 这不是困境另一方面,硕士课程不需要任何以前的工作经验,只需要一个愿意并且能够发展想法并推动该领域前进的毕业生。如果你正在寻找商业职业但没有相关工作经验,那么经济学或金融学(通常包括许多MBA课程的核心模块)等学科的硕士学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硕士课程也将为你提供持有BA或BSc学位的候选人的决定性优势。硕士学位可以被视为学士学位课程的延伸,因此需要某种与学习领域相关的学术背景。实践经验对于大多数硕士课程来说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尽管它可以提高考生的入学机会。这是因为它表现出对相应领域的浓厚兴趣,在任何情况下,你都需要在动机信中写下这些内容。在传统的硕士课程中,硬技能是主要关注点。在MBA中,学生应该已经拥有足够的硬技能,因此重点是软技能。年龄差异由于加入MBA课程所需的经验,MBA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7-28岁。这使MBA在参与者的年龄方面介于传统硕士学位和E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之间。去年牛津大学MBA毕业生的平均工作经历为5。5年,大多数申请人的职业生涯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在教师工作人员的指导下,MBA需要更成熟,更自主的学习方法。传统的硕士学位课程,其中包括平均年龄为24岁的学生,仍然要求参与者通过课堂讨论等自学指导方式学习,但与MBA学习的程度不同。职业目标MBA课程侧重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并培养他们的管理和领导角色。MBA课程对于那些想要迈向企业阶梯或者想要向不同方向拓展的商业专业人士非常有用。许多MBA课程都有一种普遍的方法,而硕士课程则更具专业性,为学生提供特定领域的深入学术和理论知识。一些高管,如芝加哥一家金融公司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加里·加伯(Gary Garber)认为这是MBA课程的负面因素,强调了在硕士课程中深入了解知识的重要性。其他人,例如The Front Labs技术营销公司的创始人Mattan Griffel认为,围绕商业研究的硕士课程不需要深入的知识。但是,如果你正在寻求另一条成功的途径,那就是在学科领域需要特殊的技能和渊博的知识,那么传统的硕士学位可能会被证明是更好的选择。虽然被认为是学士学位的延伸,但硕士学位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课程,旨在传授专业知识。营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假设一名学生攻读营销传播学士学位。经典的Masters路线将专注于品牌推广,公关或广告,所有这些都是营销传播的一部分,但是足够大的区域可以单独实践一生。硕士学位将大量知识分成碎片,并给学生一个碎片,以便将他或她变成一个特殊的专家。如果大师是一个人,总的来说,这是硕士和MBA之间的核心差异。在考虑(或不考虑)工作和管理经验,年龄和职业起点等因素时,这两个学位迎合完全不同的学生群体。考虑采取哪条路线的候选人必须明白他们正在处理两种选择,而不是两者之间的单一选择。你如何做出正确的决定?考虑一下你在个人和职业发展中的位置,以及你希望在教育的帮助下到达的地方,你将获得比任何作者,书籍或教练都能给你更好的答案。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职考研,而最火的就是管理类联考了,但是,大家真的了解管理类联考吗,具体有哪些专业,适合哪些人考,以及历年报考情况如何,可能有些同学还不是很了解。今天,就为大家整理了管理类联考相关信息,一起来看看吧!什么是管理类联考?管理类联考是指管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初试),包括管理类综合能力考试与英语考试两科。管理类专业硕士包含七个专业学位,分别是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管理硕士(MEM)、旅游管理硕士(MTA)、图书情报硕士(MLIS)、会计硕士(MPAcc)、审计硕士(MAud)。适合非应届生报考:MPAcc(非全日制会计硕士)MEM(工程管理硕士)管理类联考考什么?管理类联考考试科目: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英语二两科,总分300分。(初试不考察专业课、政治、高等数学)600字要求的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目标20分;700字要求的论说文35分,目标25分。每天最少背一篇高频大小作文素材,句式,单词,模板,疯狂背诵。考试时切记要活用模板,不能照搬。2、英语二(分值100分),分为:(1)综合填空(完型填空)20道,每题0.5分,共10分;(2)阅读理解5篇文章,25题,,每题2分共50分;(3)英语翻译:英语翻译成中文15分。(4)英文写作两篇:大作文和小作文(大作文15分+小作文10)总共25分。管理类联考英语的难度相对来说要低很多,考的都是初高中的一些知识,管理类联考英语二时间很充裕,100分让你做3小时。足够你答完卷子了,往年最后得分大多分布在65到75分之间。管理类联考专硕与学术性硕士的区别吗一、培养方向不同学术型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而管理类联考专硕是注重应用实践能力的硕士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二、招生条件不同管理类联考专硕分两种情况,像MBA、MPA、MEM、MTA专业的报考者需要满足;另一种情况,MPAcc 、Maud、MLIS与学硕相同,并不要求工作经历。三、招生考试不同学硕的招生考试会考察英语、政治、专业课,部分专业还会考高数,分数总分为500分。而管理类联考专硕只需要考英语(二)+管理类综合两门,总分为300分,难度相对学硕较低一些。四、学习方式不同学硕:全日制学习和半脱产两种形式,学制2-3年。五、认可度不同学硕硕士:自2011年以来,由于研究生教育整体战略布局的调整,专业硕士种类增至39种,报考人数连年上升,2018年专硕人数已超过学硕,其中MBA报考人数更被广大群众青睐,其社会认可度和求职地位已经大幅上升,很多企业不再区分专硕、学硕,而是更关注硕士研究生的含金量。专业适合人群工程管理硕士(MEM)适合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中的管理者;重要复杂的新产品、设备、装备在开发、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者;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转型、转轨、与国际接轨的管理者;产业、工程和科技的重大布局与发展战略的研究与管理者。工商管理硕士(MBA)MBA确实给不少人带来事业上的成功和辉煌,薪水增加几倍的大有人在,甚至有人最后成功当上了老板,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事业。但MBA也不是适合每一个人上,报考MBA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资金甚至还有情感,上脱产的还要考虑机会成本,因此必须慎重考虑,以下给几条建 议,仅供参考:1、真正学习的心态去读MBA的人。需要从MBA专业获得知识,去解决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遇到的许多凭经验无法解决的问题。2、工作中不太顺利的年轻人,为了给自己一个新的起点,新的空间,新的希望,希望以MBA作为一个跳板,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3、工作时间较长希望能通过读MBA获得更高的学历和结识各行各业的精英,从而大大的提升自己的人脉圈。公共管理硕士(MPA)主要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想获得更好职业晋升机会主要从事相关的咨询公司以及公司企业的人事、行政部门等工作。会计硕士(MPAcc)想要进入国企或外企工作的同学、银行或证劵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的同学看完了以上内容,想必大家也对管理类联考有了一定的认识,相信大家也一定的认识。距离2020年研究生考试仅剩不到140天时间,想要行动起来的小伙伴可要抓紧时间了,考研从来不是一个考验智商的事情,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可以成功上岸!持之以恒,必将成功。【沃顿教育won】
对于研究生来说,全日制研究生是社会认可度最高一种。但是对于在职人员来说,放弃工作去考研,失去稳定的收入,无疑是不太现实的选择。在职研究生通常选择一边读研一边工作。说起在职考研,选择管理类专业的居多。据教育部规划司的资料显示,激烈的竞争市场推动了对管理学硕士的需求。在未来,管理学硕士将是市场中的香悖悖。目前,高校管理类在校生超过百万,而工商管理类在校生人数仅不到10万,所占比重与需求严重失衡。据统计,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年均需求达到9.5万人,其中国有企业为4万人,非国有企业为3万人,政府及其他机构为2.5万人。预测在未来20年内,工商管理人才将会出现巨大缺口。引用“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最开始虽然这只是电影里的经典对白,但是如今已成事实。近几年,各地政府都加强了人才引进措施。什么是“人才”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学历。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员要满足这些人才的要求,就要提高学历,就是选择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以在职人员的身份,不脱产或半脱产,部分时间在职工作,部分时间在校学习的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一种类型,属于国民教育系列。有参加统考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也有免联考的硕士,最后拿到的证书不一样,但学历的含金量是一样的。免联考管理学硕士即免联考MBA,多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走外国的教育体系,毕业后需要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进行认证,否则证书文凭在中国不会被承认的。正规的中外合作办学是在教育部涉外信息监管网和中国留学网上可查的,同时也可以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查到。注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会存在“停止招生”或者“已停办”的情况,在报考之前请先在网上查看,分辨招生信息的真假,避免出现被骗的情况。免联考硕士含金量1、考公考编。在职研究生毕业后可以参加部分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考试。2、积分落户。根据积分落户政策规定,具备研究生学历且有硕士学位证的人员能积26分。3、评职称。无论是免联考管理学硕士还是非全管理类专业研究生,其毕业后获得的证书与全日制研究生具有相等的法律效力,可作为评定职称标准,经单位和相应主管部门考核,能够履行本岗位职责,所学专业与现岗位专业一致或相近,从事现岗位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及以上,可以评定中级职称。4、除了上述优势之外,不脱产国际名校免联考硕士,还有一点是其他在职研究生学习方式无法做到的“增值服务”就是人脉积累,通常参加免联考MBA的人员多是企业高管或是各行各业的高端人才,与他们一起脑力激荡,同窗之谊。江西财经大学-美国纽约理工学院MBA项目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查询地址http://www.crs.jsj.e.cn/aproval/detail/318上海财经大学-美国韦伯斯特大学MBA项目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查询地址http://www.crs.jsj.e.cn/aproval/detail/216
管理类联考,作为研究生考试中一大热门,即使包罗万象的研招网也专门辟出一栏,只不过点进去没什么信息,最显眼的报名入口,好像只是为了导回统考网报系统。在说管理类联考时,经常将其和研招统考(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分离开来,觉得他们不是一个考试。其实管理类联考只是统考中的几个专业给放到了一起,这几个专业的考试科目和内容完全一样,考试方式统一划分为管理类联考。管理类联考是MBA?是在职研的一种?应届生不能考?真的简单吗?这些误区可以说是源于其中最热门并且适用广的工商管理硕士(MBA),但MBA只是其中一个专业。1、管理类联考的专业管理类联考包括七个专业学位,分别是: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管理硕士(MEM)、会计硕士(MPAcc)、图书情报硕士(MLIS)、旅游管理硕士(MTA)和审计硕士(MAud)。其中,不同于其他六个专业属于管理学门类,审计硕士是属于经济学门类的,即经济类,只不过采用了管理类联考的考试方式。另外,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经常作为管理类第八个专业加入,使得一些介绍说管理类联考包括八个专业。但其实,EMBA,现阶段在我国硕士专业体系中,不是专业学位,不是专业领域,只能说是工商管理硕士的一个报考方向,虽然学习内容等不同,但证书都是工商管理硕士的证书,当然,分数线一般也相同。2、管理类联考的学习方式管理类联考的7个专业学位,学习方式都是可以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只不过具体招生学校安排。而其中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等大多以招收非全日制为主,所以很多人将管理类联考与在职研等同起来。但肯定不能说管理类联考就是在职研了,像图书情报硕士和审计就大多以招收全日制为主,而且即使上面以非全日制为主的专业虽然全日制招生名额少点,但还是有在招的。3、管理类联考的报考条件管理类联考之所以被认为应届生不能考,是因为说到报考条件很多情况下默认为是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加入专业领域后报考条件有变化)的报考条件。所有管理类专业的一般性报考要求如下表,当然具体院校可能有额外要求。4、管理类联考的考试内容管理类联考之所以被称为是比较简单的考研方式,是因为:(1)只考两门,总分为300分,对比其他500分3-4门的考研专业,可以说负担相对较轻;(2)考试科目中占200分的综合卷,题目看起来简单,数学是初等数学、逻辑题思维绕绕没学也有会的、语文写作似乎就是议论文。(3)题型以客观题为主,分数线又不高,不会还可以蒙。当然上面好多看起来,真正考试想要过线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题量大要求速度快,知识点广要求结合并灵活运用等,只能说是相对简单。5、管理类联考的分数线近几年一般学校的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大多是国家线,而可以招收应届生的全日制会计、审计、图书情报,即使相同的国家线,但复试分数线早已远远超过,今年开始各专业要分开划线,这几个专业可以名正言顺划高线了。近几年国家分数线:管理类联考由于考试内容统一性,市场上的备考辅导可以说是最为系统和全面的考研辅导,但每年上线率依然并不那么高,而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线越来越高,提面或复试也越来越严格,管理类联考确实是越来越难的。
——看了你的回答,想问问哪里有真的在职研究生,有多少企业能承认在职研究生。有留服认证的免联考MBA,私人企业承认,双证的在职研究生,国家单位承认是不是。我现在在私企金控,提待遇要学历,又有点想考公务员或事业编,我该读哪一种才有用啊?这个私信看得我心累,这听谁说的留服认证硕士只有私企承认,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有国企承认的?错了呀!所有的留学生想要回国发展,都要去留服中心做认证,才能拿到中国承认的学历。免联考MBA是国际留学,当然也要去留服认证学历,这样就是学位证+学历认证,中国留学网可查。这样是正常的留学教育,只要承认留学学历的企业或国家机关,都会承认有留服认证的免联考MBA。再来是双证的在职研究生,现在这种研究生,已经在2016年被改为非全日制研究生了。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都要考研,考试时间、试卷、考研国家线、复试这些全部都是一模一样。只是上课方式不同,最后拿到的证书上会明确写着“非全日制”的字样,其他都是一样的流程。所以这样是学位证+学历证,学位网+学信网可查。这是两套不一样的教育体系,一个走国外留学,一个走国内考研。只要是正规项目,能拿到国家承认的双证,不论是私企国企,都会承认的。但是你要去报考公务员,这个看岗位要求有没有限制必须全日制,或者打电话去询问招考单位。之前我的学生考事业编,就是按照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这样去报的。他看职位表找单位联系电话,提前询问过了,人家单位说可以,他就正常走的流程。在职研究生有没有用,留服认证免联考硕士有没有用,这些不是光看学历背景,还要看自己个人能力与运作。学历是一个入场券,往后发展还要看个人。原水平目前你的工作能力如何?所处的平台发展如何?人脉资源够广吗?如果你能力够强,所处平台够大,而且该平台的升职没有学历硬性要求。那估计你不用研究生加持也会有很好的发展。但很多大公司光入职都得研究生学历,管理岗不要求学历的可能性不大。今年九阳股份有限公司在杭州招聘,起底就是硕士。那些规模更大的公司名企,本科只看985、211院校,说着能力比学历重要,但彼此不了解的情况下,学历直接可以约等于能力了。或者你人脉资源够硬,随时可以跳到更好的平台。如果你原水平一般,发展下去没什么前景,但有野心肯努力,那可以试试从读研入手,打破发展瓶颈。学历背景学历是能力的背书,而好院校是一张镀金名片,也是岗位应聘的重要参考条件。这就是在职研究生和免联考MBA,能给到你的最直接的反馈。因为那就是一个板上钉钉的双证硕士,就是你的教育背景。个人能力最核心的还是能力,这是生长在你身上最硬的武器。工作搞砸了,谁管你是研究生还是哪个硬人脉来的?所以,关键还得在专业领域hold住你的饭碗。
写在高考日,有人没能上高中,也大把高中没好好学的,后来想去弥补。中国的很多事情,并不是你可以事后纠正的,不仅仅是房产错过了买入点,高考等等其他方面,大多也如此。因为社会有很多客观规律和限制条件,这是你一开始觉察不到的。它不但强调出生,还步步设限,稍不留神你就来不及回头了。这就是在中国“选择”远大于“努力”的原因,也是我作为过来人用文章事先分享干货的出发点,对年轻人起到提前预警的作用。有人大学是混的,没学好,就想进入社会后再去学,这其中学历就是一个明证,你得双倍数倍付出,甚至永远也达不到当初好好努力学习的效果。本来就是泼出去的牛奶,这叫覆水难收,但书本知识告诉我们是可以重来的。也有穷人家的孩子,还当做自己是天之骄子,毕业几年后都没做过正经的工作,不是这里打个临工,就是那里学做甜品,要么换个城市做几个月义工,甚至去远方旅游一下。你现在都毕业4年了,还没职业定向定位,都没有固定的行业,还说要“转行”,还在强调自己的性格、爱好、理想,要民主?然后说自己迷茫,问我怎么办......神仙也不能帮助TA了,接下来至少十年的弯路。再后来,毕业五年了,发现当初的想法错了,“我不考研,先就业进入社会锻炼下!”这句话打脸了,好职位都要硕士,部门提升了另一个研究生同事,自己外部求职无解,于是就要读在职硕士来弥补。因为缺少硕士文凭,所以恶狠狠的,要一下子读俩在职硕士,一个工程类的,一个MBA。这跟穷怕了一样,越穷越想钱;越没房子,越想一口气买两套。这里劝你,别想太多,先拿到一个再说。好的,接下来开始硕士报名了,“要么不报,要报就报名牌大学!”这想法是不错,名牌大学的在职硕士,比如复旦MBA,竞争多么激烈,能胜出不?即使不是名牌,学校也都是要找个社会知名人士帮你写推荐信,也就是有了推荐人,才能报名在职硕士。这才是第一步,后面各种卡口,推荐信、面试、巨额学费等等,还仅仅是个开始。我身边太多读在职硕士的人,包括MBA在内,我知道他们的结果,拿到没拿到证书,后来事业怎么样了。但是,将这些告诉目前兴致勃勃要报名的人,他们听不进去,他们会继续去研究各种在职硕士的选项。名牌怕报不了名,联考的怕考不过,外国的怕教育部不认可,EMBA怕钱袋不鼓......总之,拼了命也要报一个!我这里不是让大家认命,我只告诉你,泼出去的牛奶想收回来,绝不容易,年轮是一圈一圈日积月累围起来的,不可一蹴而就。更重要的是,这世间并没有后悔药,很多人都误认为“我接下来痛改前非、发愤图强”,就能“洗心革面”。那是成语,又不是现实。还有不少中年男性,都45岁了,来找我,说自己月薪才四五千,孩子开销大,副业为0,老婆抱怨自己赚不到钱,也“没用”。现在他来问我如何解决当下困难,愿意付费咨询。这种情况,你大局已定,木已成舟,想中年发迹谈何容易?你别说几百几千,你就是给我几万,我也难以帮你力挽狂澜。类似的,35岁的宝妈刚生完二娃,都几年不工作了,也来咨询,说自己曾经做过主管/经理的,月薪1万5,现在只要能找到接近1万5的工作就行,目前自己也在“考虑”“准备”报名“在职硕士”。当然,其他想避免中年危机的人,想读个MBA的,就更多了。与“在职硕士”相关的培训班,早就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鱼龙混杂,刚开始智商税还是要交的,这是进任何坑的第一步。当然,以上也不都是无解,不必那么悲观。但你一定要对“在职硕士”做下调查和研究。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告诉你,看了后你别太受打击:最近几年我身边报名了MBA等在职硕士的人,他们大多数是没有拿到硕士证书的。问他们读在职硕士的感想,总体来说就一句话:“拿钱买罪受!”很多流程来阻碍你最终顺利毕业,本身这在职硕士就是个“宽进严出”的过程。从时间限制、基础考试、论文选题、字数限制、查重引用、导师签字、盲审阶段、实习报告、游学经历等等各种步骤和要求,去审核你,就是这么难。这个流程中,你的导师能完全做主的也就那一两个,并且导师还会安排好几个“助教”,在你跟他之间去把你的关,又是一个跨不过的流程。助教又不是在编教授,可以直接问你要钱,你别傻到不懂。你可能会以为,自己能跟你的导师成为朋友?实际上,你能跟TA直接沟通的可能性都很低,除了一开始的几节课,根本就不会见你。以上种种,还没全说,你想想看,你2018年去报名,等你2023年前能毕业的概率,能有20%就不错了。这里的信息不对称就是,还没报名的人都认为自己100%能毕业。你说,这大学为何这么“不守信用”,层层为难人,就为了让报了名的人不能毕业?简单,跟你一样,那些25岁到50岁的职场人士,都想拿个硕士“改写人生”,所以这在职硕士报考的人数,就越来越多。“XX大学”2008那年有1000人报名,该校当年发放了800张硕士证书,这就是80%的毕业率。当下2018年,竞争多么激烈,今年有8000人报考这大学的在职硕士,教育部给这个学校发证书的名额,不可能暴增8倍,顶多从800增长到1600张证书,上面还要搞关系才拿到这个数字,这也才是20%的毕业率。当然,中国的事都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曲线救国的,比方100人中有50人终于获取到了报名资格,最终有5人成功了。这就是各行各业各种事情的事实,不仅仅是个在职硕士。你做生意,去办各种环保证、教育证、卫生证、消防证,等等,也类似,只是你一直上学和上班,你不知道而已。到了这里,你就会明白,当你考驾照的时候,十有八九是要被教练骂的,骂你都是轻的。为何读MBA等在职硕士,就是“拿钱买罪受”?因为,一,工作后考研,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身体比较受罪,二,最终很有可能白费劲了,拿不到证书,心受罪。告诉你,不仅仅MBA是坑,其实人生到处都是坑,你不在这个小坑里,很有可能你已经深处另一个大坑中,只是你还不知道而已。这就是社会,你心别受伤,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