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守护“大国粮仓”的坚定执行者半天堂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守护“大国粮仓”的坚定执行者

【党建论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守护“大国粮仓”的坚定执行者文/盖兆举7 月29 日,公司党委以《坚定信念守初心履职尽责担使命 推动油脂公司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为题为全系统党员、非党员副处级以上干部上主题教育党课洪范八政,食为政首。自古以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粮食安全和粮食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和指示,为做好新时期粮食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导。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始终贯彻落实好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恪尽职守,保粮安粮,尤其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初心”和“使命”融入到企业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到各个环节,覆盖到各个方面,努力为中储粮发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服务调控“主力军”、调节市场“稳定器”作用履职尽责。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何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这个重要命题作出了庄严的回答,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无论是从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还是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无论是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是到今天的以人民为中心;无论是从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论述“两个务必”,还是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阐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论是从毛泽东同志的“进京赶考”,还是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2019年6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一以贯之体现到党的全部奋斗之中。忘记这个初心和使命,党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就会失去人民、失去未来。”值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关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同时也需要认识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需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为我们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油脂公司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论述,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主动提升政治站位,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忘初心坚守两个确保,牢记使命保障粮食安全。牢牢把握保障粮食安全的新时代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带领全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需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战略思想,更加坚定自觉地履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职责使命。要深刻领会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如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出了问题,谁都救不了我们”。基于战略全局考量,从我国国情出发,总书记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粮食问题不能只从经济上看,必须从政治上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总书记的重要论断,鲜明指出了在我国解决好吃饭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定位。通过学习总书记重要论述,我们深刻认识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艰巨任务,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头等大事”“永恒课题”的定位,始终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对待粮食工作。要深刻领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总书记指出,“立足国内基本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也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大政方针。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在对外开放问题上,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善于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但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应能力必须牢靠地建立在自己身上。”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明确指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底线,就是必须立足国内,饭碗里必须主要装我们自己生产的粮食,绝不能买饭吃、讨饭吃。深刻领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考虑国内资源环境、粮食供求格局、国际市场贸易条件,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明确了粮食安全战略内涵、战略重点、实施路径,是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方略。这个基本方略,系统地回答了如何保障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问题,为做好粮食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引。我们必须自觉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战略高度去深刻认识,坚决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自觉融入和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构建更高层级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不断作出努力。在服从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大局中践行初心使命当前,国际经济形势越发复杂多变,中美贸易斗争仍然十分激烈,国际国内油脂油料市场形势更加严峻。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油脂公司作为中储粮系统负责全国中央储备油脂油料经营管理的关键企业,以及服务国家油脂油料宏观调控的中坚力量,如何有效应对当前形势,做强做优油脂油料储备和轮换业务,积极服务国家大豆振兴计划,统筹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效发挥服务国家专项任务的平台作用,关键是要守住初心,担好使命,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可靠,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全力落实粮食安全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储备“在稳市、备荒、恤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保百姓饭碗的粮食”“要搞好储备调节”。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粮食储备工作重要论述,在常学、深思、真悟中不断增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政治担当,坚定不移做优做强中央储备,牢牢守住“两个确保”生命线、粮食安全线,要抓好数量质量管理,又要抓好快速响应能力建设,做到任何时候都调得动、调得快、用得上,为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发挥重要作用。做优储备管理,全面完成“标准仓、规范库”创建,优化仓储基础管理和流程管控,提高管理效率,健全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严抓数量质量验收环节,突出把好中央储备粮食品安全指标验收关。高质量完成轮换任务,规范执行轮换管理规定,加强市场信息分析能力,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轮换任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进一步提升油脂油料仓储能力,结合现有储备规模、加工能力,统筹做好项目规划、项目用地以及项目申报等工作,分步推进百万吨级大豆储备基地建设。加大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探索与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与创新型国有企业联合形成实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聚焦绿色环保,开展绿色储粮技术集成,探索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助推智能化粮库深化应用升级。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中储粮的工作上连亿万农民,下连亿万消费者,影响面大,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福祉。要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执行好国家粮食收储政策,不管是中央储备粮业务,还是政策性粮食业务都要自觉把售粮农民当服务对象,致力于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提高为民服务水平,确保中央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积极落实中储粮集团公司三年扶贫工作规划和定点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继续抓好拜泉直属库等定点扶贫项目的实施,着力解决好贫困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助力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全力深化企业改革发展。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持之以恒抓好“两分开”改革。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跟踪督导力度,按进度、按节点落实阶段任务,全面推进直属库、加工企业“两分开”运营管理改革,进一步突出主责主业。加快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优化完善,树立正确考核导向,突出政治考核、作风考核、实绩考核,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组织后备干部推荐和竞争上岗,加快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使用,配强配齐直属企业、各部门班子,进一步优化结构,增强整体功能;推进系统企业年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实行全口径人工成本管理,不断提高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注重政治锤炼、实践历练和监督管理,推进各层级干部员工上下交叉培养、实岗锻炼,增强适应新时代中储粮事业发展要求的能力;启动员工发展体系建设,为员工搭建多方向、多层次的发展通道。全力防控化解重大风险。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这为我们打好防范化解经济重大风险攻坚战,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研究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确保重大风险事件处置科学、高效。持续健全重大风险排查、研判、评估机制,从源头筑起风险防控的防火墙。深挖公司整体经营风险情况,完善期货业务管理办法和套期保值业务授权管理办法,将现货购销数据、包装油业务经营头寸纳入跟踪监管,维护企业经营业务稳定发展;全面做好风险案件处置工作,有序减少存量,控制增量,提高结案率。研究成立合规管理委员会,加快推进境外经营、储备管理、市场交易等重点领域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工作,重点加强对涉外业务的合规管控,定期排查化解合规风险。全力执行国家调控政策。提高政治站位和大局意识,紧跟中美经贸斗争形势的发展变化,认真做好有关专项调控工作。加强计划、协调和配合,压实工作责任,强化执行监督,坚决落实好国家贸易政策,确保大豆专项调控任务执行到位。强化计划管理,科学统筹、统一部署,周密制定运营计划。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强化本部与直属企业上下联动,形成整体合力,确保各环节对接顺畅,提升运营、物流调度力度。推进产品销售出库进度,保证各基地加工顺利开展。加强分析预判,结合实际情况,及时优化调整运营调度方案,努力降低相关费用支出。妥善处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前做好应急处理预案,及时制定问题应对措施,坚决彻底完成国家交付的各项任务。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习近平同志指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最好时间节点。”同样,对当前油脂公司而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让我们始终以对党忠诚的初心、对事业忠诚的初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就是要更加坚定自觉地坚持和加强党对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政治建设为要、坚持主责主业为本、坚持防范风险为基、坚持高质量发展为重,勇做守住管好“大国粮仓”的坚定执行者,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作者系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本文来源 :《国企·党建》2019年9月号刊登文章

黄帝得之

2019年1月份新书速递(032)

序号 ISBN 正书名 第一著作责任者 出版者 出版日期 操作101 978-7-01-020333-1 学龄前儿童诗词歌汇 人民融媒,蓝猫文化组编 人民出版社 2019 CIP 版本102 978-7-5692-4243-0 数据结构考研攻略 刘英庭,吕绮雯,俞冲主编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03 978-7-5328-9676-9 初中语文单元质量达标 《初中单元质量达标》编写组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04 978-7-5024-7979-4 冶金流程工程学基础教程 徐安军主编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05 978-7-5590-4396-2 海淀考王 张国见主编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06 978-7-5707-0297-8 第一头坐在云朵里的熊 白冰文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9.3 CIP 版本107 978-7-5160-2503-1 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指南 水浩然,迟绢主编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08 978-7-116-10731-1 水资源和排污权的配置及补偿 王洁方,何慧爽,冯舒琪著 地质出版社 2017.12 CIP 版本109 978-7-5095-8802-4 养老服务机构市场化的政府补贴机制问题研究 廖楚晖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9.2 CIP 版本110 978-7-5510-1946-0 幼儿园全面教育快乐发展课程 仁慧幼儿教育课程编写组编写 文心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11 978-7-5593-4182-2 一笔一笔学画画 邱琴编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19.2 CIP 版本112 978-7-5142-2535-8 妈妈和我 启萌教育教研中心编著 文化发展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9.2 CIP 版本113 978-7-121-35968-2 在二十四节气遇见古诗词 天马座幻想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9.3 CIP 版本114 978-7-112-23216-1 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 李瑜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9.3 CIP 版本115 978-7-302-52209-6 Oracle从入门到精通 明日科技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9 CIP 版本116 978-7-5170-7368-0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应用 常排排,綦志勇主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17 978-7-5321-7016-6 六〇味感 施国标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9 CIP 版本118 978-7-5072-2762-8 奥黛丽·赫本 (意)洛伦扎·托纳尼著 中国中福会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19 978-7-109-25140-3 物联网基础实训 王官云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20 978-7-5096-6358-5 现代粮食储备体系研究与实践 亢霞等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21 978-7-5166-4482-9 基础会计 迟铮主编 新华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22 978-7-5403-5202-8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小传 张俊纶编著 崇文书局 2019.2 CIP 版本123 978-7-5429-6074-0 税务会计实务 袁显朋主编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24 978-7-5583-1677-7 亮点激活 张登库主编 新世纪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25 978-7-5335-5807-9 就业与保障 《就业与保障》杂志社编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2 CIP 版本126 978-7-5201-4181-9 黔山秀水涌春潮 王刚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12 CIP 版本127 978-7-5692-4226-3 物流金融服务与创新研究 徐鹏赢著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9.4 CIP 版本128 978-7-5340-5672-7 翰墨清谈 姜澄清著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29 978-7-5682-6676-5 Java程序设计 孟祥飞主编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30 978-7-5446-5645-0 新时代大学学术英语视听说教程 韩金龙,崔岭主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9 CIP 版本131 978-7-5209-0054-6 行政执法机关法制工作实务与案例 高小超著 中国工商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32 978-7-5194-4828-8 大显身手 广西兴桂现代教育文化研究院编写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9.2 CIP 版本133 978-7-5651-4007-5 有趣好玩的童漫作文 宋运来总主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34 978-7-5201-4221-2 深圳社会组织发展报告 深圳市社会组织管理局,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35 978-7-300-26661-9 周礼与“家天下”的王制 陈赟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36 978-7-5692-4221-8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透视与导引 张仕禄,李裕青,张利胜主编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8.12 CIP 版本137 978-7-5464-2315-9 2016—2017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果选编 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编 成都时代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38 978-7-03-060480-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标准化门诊建设与规范化管理 金星明,禹东川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9.2 CIP 版本139 978-7-5114-5201-6 致密砂岩油藏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黄兴,李响著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40 978-7-5651-4066-2 小题狂练 杜志建主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41 978-7-203-10705-7 郭村志 《郭村志》编纂委员会编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42 978-7-5520-2591-0 活用快速记忆英语单词大全16000口袋书 京珍文化主编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9 CIP 版本143 978-7-5331-9725-4 数字脊柱外科学 周跃主编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2 CIP 版本144 978-7-5685-1896-3 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建筑构造与详图模拟作图题 任乃鑫主编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45 978-7-5679-1280-9 协和临床外科手册 于健春主编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46 978-7-5510-1955-2 冲刺100分  王孟娟编著 文心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47 978-7-5668-2529-2 中文(小学版)(第四册)练习册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编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8.12 CIP 版本148 978-7-5086-9986-8 伊索寓言 (古希腊)伊索著 中信出版社 2019.3 CIP 版本149 978-7-114-15352-5 城市智能交通集成系统 谢侃,谢振东编著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2019.2 CIP 版本150 978-7-5604-4299-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岳忠玉,杨青主编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19.2 CIP 版本151 978-7-5580-5844-8 成长空间全程跟踪测试卷 《成长空间全程跟踪测试卷》编写组编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52 978-7-5455-3493-1 情商故事绘本 (乌克兰)奥尔加·比利宾科著绘 天地出版社 2018.3 CIP 版本153 978-7-5670-2063-4 科学管控你的婚姻 董献军著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19.7 CIP 版本154 978-7-5604-4300-3 幼儿歌曲弹唱教程 李楠主编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55 978-7-5594-3281-0 时光信差 璃华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2 CIP 版本156 978-7-5189-5122-2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急危重症与处理 张海中,黄爱萍,赫莉,何亚男,王明瑄主编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57 978-7-5492-6266-3 洋澜湖志 《洋澜湖志》编纂委员会编 长江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58 978-7-5651-4042-6 高考帮 杜志建主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59 978-7-204-15807-2 看花临水 周瑞芬著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60 978-7-5170-7377-2 中国民族声乐的传承发展与艺术风格探析 陈婷婷著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61 978-7-5710-0092-9 中考满分直通车 王子乔,李建岗主编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2 CIP 版本162 978-7-115-50635-1 随身查 Office 办公高手应用技巧 吴祖珍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9.3 CIP 版本163 978-7-5554-1199-4 汇选那菴全集 (明)商梅撰 广陵书社 2019.1 CIP 版本164 978-7-5086-9981-3 我的营销人生 (美)菲利普·科特勒著 中信出版社 2019.3 CIP 版本165 978-7-214-23239-7 高效精练 崔珣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66 978-7-5583-1681-4 亮点激活 张登库主编 新世纪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67 978-7-5593-4184-6 一笔一笔学画画 邱琴编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19.2 CIP 版本168 978-7-5145-1309-7 饕餮记 殷羽著 中国致公出版社 2019 CIP 版本169 978-7-5209-0041-6 与改革开放同行 促市场经济发展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广告监督管理司著 中国工商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70 978-7-5499-7920-2 计算机应用基础 曹荣军主编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71 978-7-5575-4594-9 朗朗音乐启蒙 朗朗教育产品中心编著 吉林美术出版社 2019.3 CIP 版本172 978-7-5196-0461-5 永康村落起源故事 永康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著 经济日报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73 978-7-5636-6418-4 CAD技术基础实训教程 袁宝民主编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19.2 CIP 版本174 978-7-5348-8380-4 星子年鉴 星子年鉴编纂委员会编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75 978-7-5702-0797-8 小罗瑞 李鲁一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9.3 CIP 版本176 978-7-5096-6380-6 宁夏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途径与策略 王春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9.2 CIP 版本177 978-7-302-52177-8 和孙悟空一起学编程 吕小星,魏学智,李想,常树鹤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9 CIP 版本178 978-7-5668-2529-2 中文(小学版)(第四册)练习册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编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8.12 CIP 版本179 978-7-5143-7618-0 中国企业营销实践研究 陈媛著 现代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80 978-7-5680-4890-3 光电子专业实验 陈洪云,周俐娜,郑安寿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81 978-7-04-051082-9 生命科学 林宛芊,秦志宁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82 978-7-03-060477-4 护理学(中级)应试指导与历年考点串讲 邵越英,李惠娥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9.2 CIP 版本183 978-7-5189-5124-6 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张春来,卢峰,庞占泉,姜玉凤,高夏青主编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84 978-7-5325-9088-9 俄藏黑水城文献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2 CIP 版本185 978-7-5124-2930-7 白话C++之练功 庄严编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9.3 CIP 版本186 978-7-109-25166-3 无土栽培学 王绍辉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9.2 CIP 版本187 978-7-5120-3567-6 古道意蕴 贾兴安主编 线装书局 2019.1 CIP 版本188 978-7-122-33812-9 Nikon Z6/Z7数码微单摄影技巧大全 雷波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9.3 CIP 版本189 978-7-5190-4124-3 诗情画意 何怡萱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90 978-7-5498-3963-6 跟着名嘴学说话 侯爱兵著 吉林摄影出版社 2019.2 CIP 版本191 978-7-5474-3036-1 练习册 《练习册》编写组编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92 978-7-5348-8391-0 尉氏年鉴 尉氏县地方史志办公室编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93 978-7-5201-4194-9 毛里塔尼亚 李广一编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12 CIP 版本194 978-7-5170-7366-6 鲁西南民间手工艺的调研、传承及创新发展研究 李煜著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95 978-7-5455-4676-7 嘘!这里睡了一阵风 王落著 天地出版社 2018.10 CIP 版本196 978-7-5446-5700-6 综合教程(第3版)1学生用书 谭卫国主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9 CIP 版本197 978-7-5618-6333-6 春香夫人及其他作品 (美)水仙花著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198 978-7-5702-0776-3 在草叶上孤独 武雁萍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9.3 CIP 版本199 978-7-5194-4826-4 典亮新时代 朱时华编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200 978-7-5690-2729-7 工业用户电压暂降敏感性及其风险评估 林志超著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9.1 CIP 版本

时隐时现

社科院警示中国未来五年缺粮风险 靠产粮大省调粮能解决吗?

来源:《财经》杂志社科院警示中国未来五年缺粮风险,靠全国产粮大省调粮能解决吗文|《财经》记者 焦建在“十四五”(2021年—2025年)期末,中国有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其中谷物(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缺口约为2500万吨。8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发布的一份名为《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的报告透露了上述预估数据。其之所以受到高度关注,因与近期一系列与粮食安全相关的报道与讨论稍显有别,其并非在列举中国粮食丰收及库存的相关数字后指出短期内无需担心,而是在延续学界多年来对中国粮食安全“紧平衡”总体判断基础上给出了预警。据国家统计局7月15日时公布的全国夏粮生产数据:202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281万吨。以此为标准推算,假如真出现2500万吨的主粮缺口,则略相当于该产量的六分之一左右。中国仍非一个粮食供应高枕无忧的国家,相关话题在中国“三农”研究领域亦曾被多次提及。受制于发展阶段、生产及技术条件等原因,农村发展仍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如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农村老龄化日趋严重、村庄分化日益加剧等,这些问题都与粮食能否稳定持续供应相关。“可以负责任地说,当前中国的粮食安全是有十足保障的。中国的粮食安全,其实主要是长远问题。换句话说,中国粮食安全当前是有保障的,但从长远来看,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需引起高度重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对《财经》记者解析称。“紧平衡”三特点在居民日益追求吃好的当下,按照“大粮食”概念统计,包含了各类食物,比如谷类、薯类、豆类等,甚至包括肉类和牛奶。但真正与吃饱有关的仍为三大口粮,也就是稻谷、小麦与玉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以来,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过470公斤,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的标准线。近日发布的《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也显示:2019年中国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的自给率达到98.75%,不存在进口依赖问题。从供给侧来看,情况则有所不同。据《财经》此前相关报道:中国的粮食状况具备脆弱平衡、强制平衡、紧张平衡三个特点。所谓脆弱平衡,是资源条件贫乏;强制平衡,是经济社会要素投入大;紧张平衡,是总供给保障所有人口的食物及粮食安全的能力不宽裕。先看土地:按照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相关文章中的说法,近年来,中国耕地总面积一直稳定在20.3亿亩左右,耕地负载逐年加大。全国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年均约为480万亩,虽有占补平衡,但2010年至2017年耕地净减少780多万亩。从质量看,不少地方耕地退化、污染严重,一些地方占好地、补坏地,占水地、补旱地,2016年全国优高等耕地面积仅占29.5%。因此,学界近年来多次呼吁的是从保证实物耕地总量红线转向保证以产量加权的土地当量红线。所谓“当量”,即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在产出能力和质量上要平衡,不是说占1亩就简单补1亩,而是以占用土地的产出能力为依据,补充的土地产出能力也必须与之平衡。换言之占用1亩土地如果一年产粮食1000公斤,补充的1亩土地如1年只能产500公斤,就需补2亩地。再看生产者:与耕地减少同样严重的是,青壮年劳动力从事农业的越来越少,数以亿计的农民工进入城市,留在农村为14亿中国人生产粮食的不少是“38(妇女)、99(老人)、61(儿童)部队”。事实上,在部分地区,这支“部队”已经减少至只有“99”作为主力。在这样的生产条件下,中国的粮食仍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实现增产,与农业机械等现代生产科技及政策扶持有关。中国统计年鉴资料显示:1980年,中国农业机械总动力约为1.5亿千瓦,大中型拖拉机74.49万台;2018年,中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超过10亿千瓦,大中型拖拉机422万台。这些数字意味着中国三大主粮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迈上70%台阶,小麦、玉米、稻谷三大主粮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设施农业、畜牧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开始提速,这是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里程碑式的标志。”农业农村部一位官员近日称。有增有减的“紧平衡”生产条件在未来五年内会有什么变化,是前述《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所重点关心的内容之一。该报告由1个主报告,综合篇、经济篇、社会篇、生态环境篇等4篇19个专题报告组成,对“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中国农村发展进行总结,并对“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农村发展前景予以展望。该报告指出:“十三五”时期,中国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均取得了显着成效,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接近完成。但农村发展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如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农村老龄化日趋严重、农村民生短板突出等,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报告预计:除可能出现前述粮食缺口外,“十四五”时期中国农村发展将呈现新的特点。到202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5%,保守估计新增农村转移人口在8000万人以上;农业就业人员比重将下降到20%左右;乡村60岁以上人口比例将达到25.3%,约为1.24亿人;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天津预计将在2025年前后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值,引领全国农村发展。报告建议:“十四五”时期中国农村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巩固一个确保、强化两大动力、贯穿一条主线、聚焦四大重点、建设三个乡村”。“中国基于居民生活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但也存在着粮食供给数量充足而结构性供求失衡问题。应根据新时代粮食供求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以满足新时代居民粮食消费升级为导向,保持粮食供求相对宽松关系,多途径提高抗御国际市场波动冲击和平抑国内市场波动能力,完善粮食收储政策,加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建立粮食优质优价机制,确保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参与该报告的相关人士近日撰文指出。叶兴庆也认为:“中国耕地保护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未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仍将继续,势必将占用一部分农田,如此,就需要我们加强耕地保护、落实好耕地占补平衡等政策,进一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来提高土地生产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对内,我们要保持市场化的定力,这一方向和道路我们应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对外,我们要保持全球化的定力。‘适度进口’是新粮食安全战略的组成部分。为此,一方面要继续推动进口来源多元化;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大型跨国粮商,提高对粮食供应链的掌控能力。”叶兴庆称,“减少粮食浪费,实际上相当于减轻了粮食需求,进而减轻了粮食供给承受的压力,而且节约作为一种消费结构的调整,还将反作用于生产结构,有助于提高国土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拓展食物来源。”调出与调入账本除国内粮食总量安全之外,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也让粮食市场波动的风险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国历史中成百上千年的“南粮北运”变成了近几十年来的“北粮南运”或“中粮西运”,格局变化给各地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在突发或极端情况下,如何保障粮食调入地的食物安全?“从中长期看,中国的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从流通形势看,粮食生产将继续向核心产区集中,跨区域粮食流通量将进一步增加,粮食市场大幅波动的风险依然存在。”2019年10月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就曾如此指出。从历史背景看:中国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的概念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第一轮粮改。1994年时,国务院在综合考虑了各省的资源禀赋差异和发展粮食生产的传统等因素之后,依据粮食生产与消费量的多少,明确了北京、天津、上海、福建、广东和海南等6省市为粮食主销区。此后,由于浙江粮食产量和库存大幅度下降,在2001年进行的新一轮粮改中,其也被国务院纳入到了粮食主销区的范畴之内。此轮粮改重新划分了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3大功能区的版图:其中山西、广西、重庆、贵州、云南、西藏、山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11个省区被确定为产销平衡区;而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13个省区市则被确定为粮食主产区。因生产的自然条件及科技进步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国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位置变迁,既造就了新的粮食总量增长极,亦让各地的种植结构发生了变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粮食产量前10的黑龙江、河南、山东、安徽、吉林、河北、江苏、内蒙古、四川和湖南,北方地区占据较大优势。另外,近年来,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几个发达省份的粮食产量也在相对减少。整体而言,东北粮食生产优势十分明显。黑龙江2019年时的粮食产量达到了7503万吨,是唯一一个粮食生产超过7000万吨的省份。这与其土地等各项生产条件有关,因大部分都是平原,便于耕作,这也使得东北的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此外,河南、山东等地近年来也分别保持了粮食的较高产量。值得关注的,则是那些粮食“产不足需”的地区。具体来看:北京、上海、天津这3大直辖市,以城市经济体为主,耕地和农业占比已经非常小。西藏、青海、宁夏这几个边远省份的人口总量都不大,以畜牧业为主,海南以特色农业为主。细究原因,近十年来沿海发达地区的粮食生产减少,要么是耕地不再生产粮食转而投入二三产业,要么是由于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种植附加值更高的蔬菜花果以及一些经济作物。近十年以来,广东和浙江主要依靠其较强的购买能力和暂时良好的国内粮食市场环境,来维持其农产品市场的繁荣和粮食安全。为此,十多年前已有国内学者提出建议:作为主销区的广东、浙江等地,也应当严饬其保护耕地,提高土地肥力,明确粮食种植面积,提升其粮食自给率,增强本地农业基础。否则,中国人口与经济高度集聚区往往是缺粮区,容易成为国际粮市波动的传导区。1993年底,中国粮食库存充足而粮价突然暴涨,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国际粮价走高,广东沿海地区从进口转向国内粮市。作为人口大省,广东省2019年常住人口为11521万人,居全国首位。其中,珠三角核心区常住人口6446.89万人,占全省人口总量的55.96%。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广东省粮食产量1241万吨,同比增长4.00%,珠三角9市粮食产量约占广东省总产量的23.76%,除中山市外,珠三角其余城市粮食产量均实现正增长(不含深圳市)。广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2012年-2015年广东省粮食进口量年均增长约27%。2019年,该省仍需净调入粮食约3800万吨以满足粮食消费需求。此外,2019年经广东省口岸进口粮食总量同比下降10.60%,但今年上半年经广东省口岸进口粮食总量同比增长45.1%。该局分析:这与国际粮价低迷、饲料用粮需求回暖及企业增加库存意愿较强有关。与工业生产等相比,作为百业之基的农业产值较低。农业大省千方百计稳定农业生产,往往意味着“无工不富”,中国多年来整体协调产区和销区之间利益的方式,是进行财政补偿等。而部分销区,近年来也在通过与产区一起构建产销合作机制来稳定自身的粮食供应。传统做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销区较有实力的粮食企业,如中储粮直属库和粮食局下辖的粮库等,通过收购库点或委托收购的方式,直接到产区从农民手中收购,以此控制粮源基地;二是一部分粮食深加工企业将生产线直接建设在粮食主产区,跳过中间环节直接在产区收购原料,如河北梅花味精等。在这些传统思路之外,销区也正在以资产为纽带,开始建立跨区域的大型股份制粮食企业,把产销区的利益联结在一起。“严守耕地红线,全省共有239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900万亩,其中粮食生产功能区810万亩。管好用好按照吨粮标准建设的这些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保持300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今年4月,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一位人士在该省疫情防控期间如何保证粮食安全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浙江将继续)统筹组织粮食加工、经营企业和粮油批发市场及时采购调度粮源,补充粮油库存。支持粮食企业与粮食主产区加强产销衔接。”浙江省持续多年的解决粮食短缺的思路,是“把粮仓建在全国”:一方面,将东北的粮食企业吸引到浙江来进行加工;另一方面,动员浙江的农民到黑龙江三江平原去租地耕种,自己则不再大规模地发展农业,而是全力投入到工业化中去。与浙江进行粮食产销合作的地区已扩大到江苏、江西、安徽、山东等十个粮食主产省,采用订单基地、租地经营、收购仓库及设立产加销基地等形式建立了粮源基地。早在2000年时,自给率不到50%的浙江就提出了向东北要粮的思路,在全国率先与黑龙江开展省际粮食产销合作。“确实也担心,万一真的粮食短缺以后,不给运出来。”浙江省社科院的一位相关研究人员当时就指出。

军曹

(热点观察)在世界粮食危机面前 中国的信心源自何处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蔓延产生了新的连锁反应。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日前在《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在导致全球经济放缓的同时,深刻影响着粮食安全的所有四根支柱,即“可供应量”、“获取渠道”、“充分利用”和“稳定供应”,导致今年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持续恶化。 在此背景下,近日联合国的研究报告预警,25个国家今年将面临严重饥荒风险,地球正或将经历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受此影响,多个粮食出口国,如越南、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近期陆续颁布了粮食出口禁令,全球最大稻米出口国——印度也因为防疫需要闭关锁国,导致稻米出口量骤降。有分析指出,考虑到今年沙漠蝗和河草贪夜蛾这两大粮食宿敌大范围入侵全球多个粮食主产国,全球化的粮食减产几成必然。值得注意的是,在预警粮食危机的多份报告中,均未提及中国。中国政府相关部门也在多个场合表达了有能力和信心确保粮食供应安全。中国的信心源于以下这些坚实的数据:据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介绍,2010年以来,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过470公斤/人,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以三大口粮——大米、小麦、玉米为例,三者的国内自给率平均在97%以上。另据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的数据,2019-2020年度,我国稻谷年度总消耗量约为1.97亿吨,而国内稻谷年度产量约为1.99亿吨。大米进口方面,2019-2020年度预计为250万吨,仅占到实际消费量的1.3%,并不存在进口依赖问题。事实上,由于中国是人口大国,关于“中国粮食危机”会否到来、何时到来的讨论早已有之。1994年9月,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发表《谁来养活中国》一文,预言到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中国的粮食供应将出现2.16亿吨到3.78亿吨的缺口,而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提供如此多的粮食养活中国人,中国未来将因严重的粮食紧缺而出现世界级的巨大危机。这就是“中国粮食危机论”的由来。然而事实却是——在“前有新冠肺炎疫情,后遇洪灾旱灾”的背景下,今年中国夏粮再获丰收。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我国夏粮产量高达2856亿斤,增产24.2亿斤,相较去年同比增长0.9%,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世界杂家水稻之父”袁隆平也表示,中国完全有能力实现粮食生产自给自足,不会出现粮荒。“中国现在的粮食储备率已经高达80%,世界粮农规定的安全红线是17%-18%。这说明哪怕今年颗粒无收,同时没有任何进口粮食,也足够14亿中国人吃上10个月。”今年5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就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四“金句”在给中国人民吃下定心丸的同时,又一次彰显了中国的实力:“粮食连年丰收,库存比较丰裕,口粮绝对安全,饭碗端在手里”。(祁春娜撰稿)

老来俏

联合国再发粮食危机警告!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在逼近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之本,粮食安全关系着国计民生。然而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蝗灾和极端气候等多种因素叠加下,全球的粮食安全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联合国今年已经多次发出预警,呼吁各国应对即将到来的粮食危机。近日,联合国公布的一份报告,再次为各国敲响警钟,一场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正在逐步迫近。1、世界粮食危机凸显联合国再次发出警告在肯尼亚最大的贫民窟,成千上万的人涌向那里寻求食品援助,造成了短暂的踩踏事件。在混乱中,人们手持棍棒相互殴打,有些人的下巴上挂着口罩,有些人跌倒了被人群踩踏,当天争抢食物的人,大多是一天甚至更长时间没有吃东西了。在印度,靠赚日薪生存的工人们排起长队领取食物,因疫情封锁而失业的数百万外来务工人员则陷入为食物而挣扎的困境。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在2018年,大约有11%的美国家庭已经处于“粮食不安全”的状态。美国阿肯色大学的最新研究显示,在美国部分州,近一半的受访者报告,新冠肺炎大流行威胁了食品安全。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还使全球粮食供应链面临巨大压力。一些粮食出口国为求自保,纷纷出台限制甚至禁止粮食出口政策。越南率先宣布停止大米出口;稻米出口国印度也因为“封国”而陷入停滞;小麦出口国俄罗斯也随后限制了出售。除疫情外,严重的蝗灾也在威胁着非洲和南亚的一些国家。今年,东非经历了几十年来最严重的蝗灾。7月12日,一个绵延数百平方公里的大蝗虫群,突然袭击了印度北方邦首府勒克瑙的部分地区。印度学者预测,蝗灾或许会使得粮食减产30%-50%,而对于已经在与粮食不安全作斗争的巴基斯坦,蝗灾的来袭更加致命。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全球饥饿人数在2020年大幅增加。今年将新增1.3亿名饥饿人口,全世界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联合国的研究报告发出预警,今年共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世界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2、让数据告诉你中国没有粮食危机面对未知的风险,全球多个产粮大国纷纷开始叫停粮食出口,如果全球粮食供应链真的告急,那么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粮食进口国,有足够的能力应对这一场可能出现的粮食危机吗?2010年以来,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过470公斤,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的标准线。以三大口粮——大米、小麦、玉米为例,三者的国内自给率平均在97%以上。根据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数据,2019-2020年度,稻谷年度总消耗量约为1.97亿吨,国内稻谷年度产量约为1.99亿吨。大米进口方面,2019-2020年度,国内进口预计为250万吨,进口占消费比为1.3%,并不存在进口依赖问题。2019-2020年度,国内小麦年度产量约为1.18亿吨,年度总消耗量约为1.12亿吨。小麦2019-2020年度,国内进口预计为350万吨,进口占消费比为3%,也不存在进口依赖。每年国内玉米进口量为400万吨左右,相对比我国每年2亿多吨的消费量来看,进口占消费比例不到3%,同样不存在进口依赖。如果三大主粮基本自给,那么我们“全球第一大粮食进口国”的称号从何而来?相对于大米和麦子而言,其实我国真正的粮食进口大头在大豆和蔗糖。中国人对大豆的需求,其实主要来自于对肉蛋奶的需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2020年中国的大豆消费量将达到1.04亿吨,占全球消费需求的30%。2019年,中国进口大豆,约占国内总消费量的84.86%。白糖全球产量前五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印度、巴西、欧盟、泰国和中国,合计产量达全球的60%。而据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进口糖占国内糖总消费量的25.95%。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现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一部分我们农产品的主要进口国疫情还比较严重,对中国的进口无疑会产生影响。3、夏粮丰收为端牢“中国饭碗”增底气今年以来,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也是几经考验,疫情之下,洪水和旱情的围困又给中国的粮食生产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中国人怎样才能把“饭碗”端得更稳更牢呢?在江西省彭泽县的太泊湖农业综合开发区,为了将受灾损失降到最低,江西省农业厅每天组织收割机7.9万台投入早稻抢收,公布全省1254家稻谷烘干中心信息,指导就近烘干;组织6个工作组赶赴受灾严重的地区,指导早稻抢收、抢烘工作。南方水灾还未落下帷幕,北方的旱灾又悄然而至,7月以来,辽宁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8.7毫米,比去年同期偏少62.6%,局部地区甚至滴雨未降。为了减少旱情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辽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紧急调拨抗旱物资,先后3次调动全省水库远程输水,保障供水充沛,目前,辽宁中部盘锦、营口水田累计调水3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旱情。在“前有新冠肺炎疫情,后遇洪灾旱灾”的背景下,今年我国夏粮再获丰收,据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的数据,今年夏粮产量达到2856亿斤,增产24.2亿斤,相较去年同比增长0.9%,创历史新高。疫情之下,夏粮喜获丰收,再次增强了端牢“中国饭碗”的信心和底气。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预计亩产平均可以提高四公斤,夏粮丰收为我们粮食安全、端牢“饭碗”,又增添了信心和底气。

大沽何

警惕粮食战争萌芽 中国人如何牢牢端稳饭碗?

来源:《财经》新媒体原标题:警惕粮食战争萌芽,中国人如何牢牢端稳饭碗?邹碧颖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今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保粮食能源安全”,这是自1998年中央提出农业进入新阶段、农业数量问题基本解决以来,再次将粮食安全提到新高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粮食与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战略中心执行主任王宏广教授近30年来一直深耕粮食安全研究,他在2018年首次提出“隐性粮食安全”问题。他和团队在新书《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与对策》中总结道: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核心已由口粮安全转变为饲料粮安全,本质是肉类安全、食物安全。“低水平、高难度、紧平衡、弱安全,吃饱没问题,吃好须进口”,这是中国粮食安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基本局面。1993年,王宏广曾在《中国农业:问题·潜力·道路·效益》一书中预测中国粮食总产量最高潜力每年能达6.4亿吨。中国粮食总产量现已连续6年达到6.6亿吨左右,与预估相差无几。2015年他在《中国粮食安全研究》一书中,提出中国的粮食格局会由原来的“南粮北调”改为“北粮南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是关键地区,玉米、大豆是关键品种,5000万低收入人群是关键人群,进而提出了科技创新、保住耕地、倡导适度消费等政策建议。在王宏广看来,世界粮食安全仍然处于总体不安全状态,粮食鸿沟短期内难以填平。发达国家有充足的土地资源与技术条件,但缺乏粮食生产积极性,将土地用于抛荒、种草,而非生产粮食,甚至粮食消费依赖他国进口。许多欠发达国家,虽然有生产粮食的积极性,但缺乏土地、技术、资金等农业要素,本国人民吃不饱饭。未来,贫富国家间的粮食鸿沟很可能长期存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用将近70年时间告别了饥饿、告别了“绝对贫困”,基本实现机械化、全面取消农业税,取得的成绩“举世无双”。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粮食安全标准线为人均每年400公斤。中国在1998年越过这条线,实现了“吃饱饭”。当下中国人均每年消费粮食540公斤,其中70公斤靠进口。王宏广认为,考虑到14亿人口的庞大基数,中国未来很难越过发达国家“吃好饭”的800公斤标准。现在提出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人均每年粮食消费控制在650公斤左右。目前的趋势是,40年来,世界粮食产量增长快于人口增长。王宏广团队预测,受益于粮食科技与粮食政策的创新,2040年中国的粮食生产潜能有望达到9亿吨,2030年有望达到8亿吨左右。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伴随人口总量增加、城镇化快速推进,近年来中国粮食进口量不断上升。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10月中国粮食进口11514万吨,增长28.5%。11月19日,王宏广在接受《财经》杂志记者采访时再次提醒:中国的口粮自给率为98%,粮食自给率为86%,这不能掩盖食物隐性自给率为70%的事实。中国的粮食安全有困难,但也有对策。保障未来国人膳食水平不断提高、吃得更好,需要未雨绸缪。中国粮食产量将打破6.6亿吨徘徊局面《财经》: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被认为是全球百年未有的大危机,其影响尚未完全显现。在您看来,今年中国的粮食市场有哪些变化值得关注?王宏广: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中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紧密连接在一起。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导致许多国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量减少、农业生产资料供给不足,再叠加旱灾、蝗虫、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农作物产量就可能出现下降,价格出现上升。这可能会造成中国国内市场和价格的波动。如果许多人担心粮食不足进而囤粮,就可能导致国内市场不稳定。现在我们已经公布全年生产粮食6.5亿吨,增量不大但是没有出现减少。需要注意的是,市场担忧却是明显增加了,比如价格变化最明显的是猪肉。这背后有非洲猪瘟疫情的原因,也与保护环境关掉一些小型养殖场有关。此外,中美贸易战后,减少了大豆进口,猪饲料来源变少也导致生猪量减少,多重因素导致猪肉价格上涨,最高时上涨了360%,现在已经回落。市场一旦出现恐慌因素,对市场价格的拉动作用可能更大。我们现在最担心的是一旦价格上涨,低收入人群将首先面临买不起食物的风险。有的专家曾表示,中国的粮食生产好也好不到哪去,差也差不到哪去。因为好几亿人在种地,中国粮食市场广阔,只要粮价上涨有钱可赚,农民就会积极地种粮,从而促进粮价回落。中国的粮食问题经常处于一个“扭秧歌”的状态,“少了少了多了多”,现在也是如此,只是波幅有所缩小。过去波动厉害的时候,粮食总量突然减产10%可能就会引发大问题,但现在每年产量波动基本上控制在3%左右。中国疆域辽阔,生产的区域互补性强,全国性的灾害比较罕见。即便出现台风等灾害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也不大,南方涝,北方就会增产,北方旱,南方就会增产,这样一降一补不会差到哪里去。特别是中国现在有8亿多亩水浇地,粮食生产的底盘已经牢牢稳住。现在最担心的是种粮效益低,老百姓有地不种。现在很多农民都自己买粮食吃,不愿意种粮、也不存粮。《财经》:您曾于2018年提出“隐性粮食安全”的概念。虽然中国的口粮自给率接近99%,但大豆和油料自给率分别仅为15%和30%。中国的粮食隐性自给率近年在70%左右。今后应当如何提高中国的粮食隐性自给率?王宏广:国家公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里提到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我们在新书中提出了八项措施,除了上述2条措施之外,增加了6条。藏粮于地在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与18亿亩粮食播种面积的同时,加强土地整治,利用好非农业土地、盐碱地、荒地等土地资源,藏粮于技,推进第二次绿色技术革命。技术上,我们在新书中又补充了几方面内容。一是袁隆平先生的第三代杂交稻可能会突破1100公斤关卡。杂交稻在50年里跨了8个100公斤的关卡,现在袁隆平院士提出还有潜力可挖掘。第二个突破是耐盐碱水稻,也就是海水稻。现在无法完全实现用海水种植水稻,但已经能够很好地提升水稻耐盐碱的水平,这会有利于用好中国几亿亩的盐碱荒地。第三个技术突破点是种植藜麦。我们可以利用荒坡地、干旱的土地来种植藜麦,这相当于增加了一种粮食作物。我们希望能够种植大约1亿亩的藜麦,从而产出大约300亿公斤藜麦,从蛋白含量看与900亿公斤水稻相当,也能很好地替代进口大豆。另外,我们寄希望能够在未来10年左右,以基因编辑为代表的新一代育种技术能够进入应用阶段。保粮食安全,需要提高大豆自给率。我们的新书专门提出“进口大豆替代工程”,将中国的大豆进口比例从86%降到50%左右。现在最大的瓶颈就是大豆品种还没有大的突破,中国能用来种植大豆的土地面积有限,解决大豆问题的关键是研发杂交大豆或是转基因大豆,大幅提高单产水平。另外,为什么我们提倡种藜麦?在市场上,藜麦每公斤一般20元,甚至可以卖到80元,农民种下就能看到效益,从而提高种粮积极性。因为现在种水稻、玉米、小麦经济效益低,农民缺乏积极性。种植藜麦,对中国粮食增产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中国的藜麦大多数是从南美洲进口,它们的产量比较大,品种丰富,但经过努力我们在5年内一定能跟上。80%以上的大豆依赖进口,如何防御粮食战?《财经》:您提出按照人均粮食产量400千克-600千克可以实现粮食供需平衡的标准来看,中国属于粮食基本平衡国,那么粮食战争发生的几率有多高?最坏的可能性是什么?王宏广:世界上粮食战一直存在,甚至从来没有停止过,余粮国家经常通过粮食影响别国经济、甚至干预别国内政。美国发动中美贸易战以来,美国给中国大量产品加税,打压华为等中国大批企业,中国则减少进口美国大豆,美国则给种植大豆的农民大量补贴。我们在两年前的报告认为,中美贸易争端中,如果中国选择用大豆反制美国,美国有可能采取向农民给予补贴的方式限制对中国出口大豆。中国进口美国大豆一年大致支付120美元-140亿美元,但对美国这样的国家而言,给农民补贴100多亿美元并不困难。后来,特朗普政府果然宣布了一项90亿美元的农业补贴计划。现在最令人担心的问题是美国和巴西占到中国进口大豆总量的86%,这意味着美国几乎控制了中国的进口大豆源头,最坏的结局是美国补贴农民限制对中国的大豆出口,我们在别的国家或地区买不到那么多的大豆,难以满足国内的饲料和大豆榨油的需求,这可能导致肉类价格上涨、食用油涨价或短缺。当然,我国饮食习惯中消耗食用油偏多,其实可以提倡少油少盐的健康消费理念,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财经》:近几年中国粮食进口量逐渐接近1亿吨水平,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如何确保进口安全?主要粮食作物中,中国的大豆进口依赖度最高,自给率已经从过去的100%降至18%左右,目前主要进口国家集中于美国等国。中国议价能力低、大豆来源风险大,您认为应当如何进行应对调整?王宏广:我们在新书里提到,中国粮食“16连增”不等于粮食安全,因为粮食进口量也在持续增加,进口量大、进口国过于集中,更为严峻的问题是我们进口粮控制在成天想遏制中国的美国人手中。未来我们的粮食安全,不仅要保障粮食产量安全、储备安全,还必须保障粮食进口安全,确保买得起、买得到、运得回。粮食进口安全才是总体安全。我们建议“储粮于友”,和友好的国家或地区建立长期合作、稳定的粮食生产基地,我们提供品种和技术,确保建成约10亿亩耕地的海外粮食“供应链”。例如与巴西、古巴、阿根廷、俄罗斯等国,通过长期期货、合作开发、耕地租用等多种方式,建设一批多元、长期的海外粮食基地。针对大豆进口的问题,农业农村部2019年出台了《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现在振兴大豆采取的是综合办法。我认为这些办法都很好,从科技的角度来看,还需要找到问题的根源与突破口,必须把大豆品种突破作为重要方向。现在提出恢复大豆种植面积,但是恢复大豆种植面积,就会把玉米种植面积挤下去。种一亩大豆可能会少八九百斤的玉米,这个“跷跷板”需要平衡好。要是想彻底不出现“跷跷板”问题,还是得想办法从大豆品种的研发方面进一步提高单产上来寻求突破。《财经》:最近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成立了全球最大自贸区RCEP,您认为这对中国的粮食进口会产生哪些影响?您建议建立海外10亿亩耕地或1.5亿吨粮食的多元、长期的海外“供应链”,RCEP可能提供哪些拓展空间?王宏广:RCEP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全球化持续深入的又一个进步,但对中国粮食进口、建立粮食海外基地的推动不是很大,因为这些国家粮食产量、耕地面积都有限。从长远来看,全球主要的粮食出口国家20多个,大多数不是RCEP成员国。RCEP成员国的粮食产量少,中国可以同RCEP有关国家共同探索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与措施。目前,我们进口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进口大豆和玉米主要来自美国、巴西、阿根廷、俄罗斯、中亚等国家和地区。《财经》:中国对粮食战争应如何未雨绸缪?粮食战的一方是粮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另一方是控制粮食市场和贸易的国家、国际粮商和食品巨头。主权政府在应对粮食战中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承担怎样的责任?王宏广:应对粮食战争,还是得未雨绸缪、提升自给能力,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防止被人“卡脖子”。针对大豆,我们的方向应该是采取多元化市场分割等办法,尊重市场规律。当然,如果有的国家非走偏激道路,主权国家就应该为了保障安全,让对方退出我们的核心领域。从国内的供应链看,美国能限制华为,如果真是粮食战的危急关头,我们也能让国外公司的股权从中国的大豆体系中退出。当然,我们首先是赞同促进全球化,但万一有人非打粮食战,那将毫无疑问地体现国家主权,不能把国计民生的东西搁外人手里。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包括把粮食进口的主动权、粮食加工企业的股权、粮食市场的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但现在提倡的国际化贸易中,中国的工业产品过剩,得卖出去,必须扩大市场。我们想把14亿人的市场变成70亿人的市场,但美国挡着不让中国出口,现在签RCEP协议也是为了促进产品出口。农业经济体制或形成四种模式《财经》:中国政府对粮价的调控一向重视保护农民权益和本土产业,但也有观点提醒国内外粮价倒挂可能会拉低本国粮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您认为未来强化市场手段调控是否具有可行性?应当如何把握好度?王宏广:粮价倒挂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中国现在的粮价基本比国外高出40%-70%。在和平年代,我们可以通过够买外国的粮食来减轻国内的土地压力,但是一旦粮食危机出现,肯定还得把国内的粮食生产搞上去,甚至不计生产成本地保障粮食安全。现在中国的大豆加工厂买的是国外大豆,玉米加工厂也喜欢用国外玉米,我们的粮食竞争力已经削弱了。下一步要提高粮食产量水平和生产效率,通过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来提高中国粮食的竞争力。我们现在采取农机补贴、医疗保障、低收入保障等措施,都是为了增强农业的竞争力。《财经》:我们给农民很多支持,同时看到一个现象:伴随城镇化的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回到农村种地,老年人种地、土地撂荒、复种指数降低的问题值得关注。您认为从政策层面如何调动农民的种地积极性?现在也有专家提出“新农人”等概念,在您预想中,未来的农民和传统农民相比会发生哪些变化?王宏广:中国粮食生产的体制机制一直在不断的改革与探索之中。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的土地经营政策,在解放初的土地改革中是“分”,到人民公社的“合”,再到包产到户的“分”。由于粮食生产规模小、效益低,必然需要新时代、新的方式的“合”。但是这一次的“合”跟以前“合”的体制机制完全不一样。以前可能更多使用行政手段,下一步“合”要利用市场机制,而非行政的措施。采取种粮大户、种粮合作社、粮食集团公司等不同的经营主体,不同的法人结构,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效益、技术水平与国际化水平。也就是说,新一轮粮食生产与经营体制机制改革,以提高效益为核心,以“合”为基本路径:第一是向种粮大户倾斜,第二是采用合作社的方式,第三是完全公司化的方式。将来,种粮大户就是家庭农场的模式,合作社实际上是半公司化模式,再就是全公司化。种粮公司或粮食公司把土地从农民手中转租过来20年、30年,雇佣的新农民以工人的身份回农村干活,干完活领工资,住还住在城市里,这样慢慢可能会形成一种新的体制。我觉得逐渐可能会形成这三种新模式,加上过去分散的家庭模式总共四种模式,不同地区、不同粮食作物,可能出现不同的比例。新一轮的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寻找新的出路,最终一定要解决年轻人不愿意回农村种地的问题。十几亿人口的饭碗不能全交给老年人。培养年轻农民是当前农业经济体制改革迫切需要重视并加以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要保障青年农民获得足够的收入、较好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包括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把近一半人口居住的农村建设好、发展好,才能吸引青年农业安居乐业。《财经》:规模化后获得的利益一定会上升吗?王宏广:我们现在人均八、九亩地的规模肯定很难持续,挣不了钱,很难养活家庭。按照现在的情况,大致30亩-50亩的土地规模才能够比较合适。将来逐渐公司化,可能会实现3000亩、5000亩土地的规模化种植大户或企业。这种方式代表着农业的未来大方向,但需要很长的路才能走完,而且不能采取行政手段,还得用市场机制去解决。这也是一个“跷跷板”,必须考虑把农民的土地全都转出去后,农民干什么?农民的收入从哪来?所以,要在保护农民收入提高的情况下,稳步探索改革之路,不能摁下葫芦起来瓢。农业政策牵扯到千家万户,很难一刀切。《财经》:第一次绿色革命后,中国已经比较充分地挖掘出单产增产的空间、您认为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有哪些农业领域的“芯片”技术亟待赶超?王宏广:农业里类似芯片的技术应该不少,目前“卡脖子”的主要是动植物育种技术。比较急的就是大豆育种。现在进口大豆多、国产大豆少的原因,就是大豆的种植面积被玉米种植面积挤掉了。被挤掉的原因是种大豆产量低,种玉米产量高,背后实际上核心的问题就是大豆品种。传统大豆的育种很难突破,现在的关键技术就是杂交大豆和转基因大豆。这是中国农业里最大的“卡脖子”问题。第二是优质小麦育种,现在中国的小麦育种已经有所突破,但还需要更大的进步。还有就是牛、猪、鸡等动物育种技术,重要品种都是国外的。最后,中国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怎么能够生产出更多的海产品?日本人均水产品消费达到68千克,粮食直接消费维持在低水平,经验值得借鉴。海产品多了后,粮食的压力可能也会降下来。

快乐送

科技界有责任构建粮食“真实成本”框架

英国《自然·食品》杂志日前刊发一则评论文章称,如果制定的粮食价格能更好地反映粮食环境成本,则可以促进更加可持续性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而科研人员在构建能够展现粮食的真实成本的框架方面责无旁贷。这篇题为《粮食的真实成本》的文章称,粮食生产和消费对环境的大多数影响,其实没有在经济上体现出来,人们因此不会有“为它买单”的感觉,这也是经济学所谓的“隐性成本”,即粮食的市场价格与其综合社会成本之间的差额。这种对粮食的真实成本的疏忽,会导致粮食系统发生混乱,这其中最紧迫和影响最大的问题,是不良生产实践和可丢弃的文化的盛行。这种文化客观上鼓励了浪费、加剧了污染,进一步使消费与生产脱节,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内的不同个体,其实都会感受到过度消费模式所带来的后果。文章认为,虽然人们无法将粮食的社会文化因素与环境因素“明码标价”,但是,根据真实成本原则来对粮食进行定价,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平衡造成污染和为污染买单二者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粮食对环境的影响。对真实价格的计算需要应对一些挑战,譬如,哪些因素应纳入考虑,无形商品该如何评估,以及那些因时间推移而产生的长期影响该怎样归因。尤其是当消费者愿意为污染付费时,可能会导致价格依然容易被接受,从而失去了抑制作用;如果价格强行上涨,贫困人群又可能面临买不起所需粮食的困境。对于食品生产商和零售商来说,不仅要遵守更严格的可持续性标准,还要应对这些情况带来的波动。但这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技术手段和政策措施有助于克服这些问题,而法律条例可以通过对污染行为的硬性约束,对市场激励机制发挥至关重要的补充作用。文章最后指出,科学研究对于发现有效的定价机制、评估真实定价对不同地区和社会群体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包括如何减轻对敏感群体的影响,以及什么样的政策会确保真实定价能够减少污染、减少浪费,并促进食物链的积极重组等。而科研人员应是研究粮食真实成本的主体,他们可以为如何成功实施政策评估指明方法,并为一些争议的解决给出建设性的意见。(记者张梦然)来源:科技日报

孔丘

迫在眉睫的全球粮食短缺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全球公共卫生体系不堪重负,世界经济随之动荡。随着疫情的延烧,全球粮食危机的导火线一触即燃。疫情造成工作机会的丧失,供应链中断,在全球引发了各种经济问题,联合国几十年来反贫困与饥饿的战果来之不易,如今却有可能毁于一旦,千百万人滑向饥荒的边沿。世界各国以及国际机构必须采取果断行动,避免灾难的发生,否则贫困与饥饿将会像传染病一样让全球陷入旷日持久的危机之中。我作为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执行干事曾于今年4月向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发出“全球大饥荒”即将到来的警告。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经济危机影响遍及全球,所有国家都优先考虑本国人民的利益,然而各自为政、缺乏共同目标的世界会产生更多的问题。我们共同的目标应该是战胜新冠病毒,并借鉴过去三十年全球反贫困与饥饿过程中取得的经验,防止疫情导致的全球大饥荒。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到来的时机很微妙。虽然有些国家与地区是因为新冠病毒的原因才让脱贫减贫的步伐趋缓,但是总的来说,全世界反贫困与饥饿取得的突出成绩,在疫情之前其实就已经开始放缓了。过去三十年间,基于私营企业的增长加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全球绝对贫困的发生率减少了一半,从1990年的20亿降低到2015年的7亿,饥饿发生率同期也降低了25%。但在过去的四年间,每天都饿着肚子睡觉,面临长期饥饿的人群数量却有所回升,从7.96亿上升到了8.21亿。本来有足够食物果腹的人突然面临无饭可吃的境地,这种突发饥饿的人群在过去四年间也增加了70%,从8000万上升到1.35亿。如今,全球大约有10亿人面临长期饥饿或突发饥饿。导致饥饿上升最主要的原因是地区性冲突,饥饿的人们60%生活在战乱国家,例如叙利亚和也门,多年的战乱让这些国家饥荒蔓延,人们的境遇每况愈下。气候变化是另一个导致饥饿的重要原因,在阿富汗与刚果民主共和国等国家,极端气候与各种冲突的叠加加剧了粮食不安全状况。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更是让贫困情况雪上加霜,预计到2020年底,全球突发饥饿的人数会翻番,达到2.65亿。根据全球改善营养联盟的预测,另外还会有3亿人营养不良,他们的饮食中缺乏足够的维生素与矿物质来保持健康。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世界各国的经济,本来就没有能力应对大流行病的低收入国家损失最大,而新冠疫情暴发前还拥有蓬勃发展经济体的国家随着疫情的蔓延也逐渐开始感受到阵痛。受打击最大的国家是依赖原材料出口的国家如尼日利亚、南苏丹与赞比亚;旅游国家如冈比亚、约旦,以及靠海外劳工汇款撑起国内生产总值重要比重的国家如海地、尼泊尔。世界范围的封锁已经让很多的工人失去了工作机会,随着封锁期的延长,如果没有社保的进一步兜底,情况会更加严峻。世界经济剧烈的收缩对全球穷人造成的冲击最大。联合国大学世界发展经济学研究所提出,全球GDP降低5%会使8500万人陷入绝对贫困(每天生活费低于1.9美元),也会导致粮食不安全以及饥饿情况的发生。全球GDP降低10%会让1.8亿人陷入绝对贫困。饥荒的发生,往往不是因为缺乏粮食,而是因为恶性通货膨胀导致的粮食价格飙升,或者供应链的崩溃让一些地方的人们无法及时获得粮食。即使在二次世界大战时,全球供应链也能正常运转,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却破坏了国家之间以及国家内部的粮食和其他重要商品的供应链——不仅一个国家的商品很难运输到另外一个国家,而且国家内部区域性的商品运输也变得困难重重。这种情况对于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是致命的打击,该地区每年需要从世界各地进口4000万吨谷物来弥补粮食生产的空白。叙利亚、也门、刚果民主共和国等十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超过100万人已经徘徊在饿死的边缘,国际人道主义机构近期正想方设法把粮食尽快运到奄奄一息的人们手中。从长期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会在阿富汗、中非共和国、海地等多达35个国家引发大饥荒。世界粮食计划署已经为大约1亿人提供粮食援助,其中大概3000万命悬一线的人们依赖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援助生活。如果没有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的粮食,未来三个月,每天将会有30万人饿死,这些人主要生活在战乱国家。粮食危机和地区冲突一样,都会引发难民逃离边境等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让原本脆弱的地区变成潜在的冲突点。世界粮食计划署研究发现,目标研究国家饥饿发生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从该国逃离的难民人数会增加两个百分点。自二战结束以来,世界还没有出现过如此规模与级别的全球性危机,成百上千万人不幸染疫,几十万人命丧黄泉。全球千百万人已经摆脱贫困与饥饿,这一发展成果可能因疫情而毁于一旦。发达国家实施数万亿美元的刺激措施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向国际机构增加捐赠、伸出援手,帮助发展中国家共渡难关也是必要之举。国际贷款机构在疫情期间与疫情过后,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加强与其在公共卫生、教育以及社会保险方面的合作,帮助数百万在疫情中已经完全丧失了赚钱养家收入来源的中小企业主(例如旅馆经营者、店主、导游和出租车司机)走出困境。获得国际援助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可以向困难家庭发放现金补助,帮助人民渡过难关。世界粮食计划署正在和苏丹过渡政府合作,通过家庭支持计划保护陷入极端贫困的人。抵御饥荒的大流行以及消除贫困与饥饿,不仅需要加大对社会保障的公共投资,而且还要增加私营企业的直接投资,以及在农业等部门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公私伙伴关系。世界粮食计划署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以及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共同研究测算,每年增加2650亿美元的投资——仅占全球收入的0.3%——就可以在2030年全面消除贫困与饥饿。如果充分动员富裕国家、机构以及个人,这笔巨额资金是能够筹措到位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导致陷入饥饿中的全球人数急剧上升,这种情况虽然令人咋舌,但我个人仍然保持乐观。作为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我经常呼吁全球各国领导人支持我们的使命,并得到了积极响应,支持人道主义的慷慨行为还需要更多国家更多人的参与。全球向贫困与饥饿发起的持续几十年的战役不会停歇,现在更要打起精神迎接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不能投降。(撰稿 戴维·比斯利 编译 杜珩)(原文刊登于美国《外交事务》杂志,编译者杜珩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管理学所副研究员)来源:光明日报

鬓眉交白

关注粮食安全②|不断推进国家粮食安全治理现代化

沈 洁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是对我国国家安全的一次空前挑战,也是对我国粮食安全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应清醒看到,我国作为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面临的挑战依然存在,做好应急救援和防灾救灾减灾工作须臾不可放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仍是摆在全国粮食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获丰收,库存处于高位,市场供应充足,安全形势稳中向好,但基础仍不牢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仍然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化,中美经贸摩擦仍是首要不确定因素,农产品贸易面临的环境日趋复杂,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从国内看,粮食供求仍将长期处于紧平衡态势,而粮食结构性矛盾和效益问题仍然突出。有些品种供需错位, 玉米和稻谷阶段性过剩、仓储压力较大,小麦优质、专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产需缺口大。有些品种价格倒挂,下游产业效益偏低、经营困难,产业良性发展受到制约。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如何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治理效能,完善国家粮食安全治理体系构建,结合这次疫情,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我国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尽快提高我国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和水平。(一)加快推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立法,为粮食安全保障奠定坚实基础“经国利民,法是重器。”“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法律是国家与社会共同认可的调整公权力与社会关系的最高权威,是保障公众生命安全,提供公共秩序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于法有据才能依法有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因此,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解决好14亿人吃饭问题,亟需一部保障粮食安全的专门法律。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围绕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能力建设以及粮食质量和应急管理,粮食产业发展等建立了一系列制度政策,为粮食安全保障立法修规奠定了坚实基础。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加快粮食安全保障立法进程,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五年立法规划,这是国家民族之幸。我们一定要聚焦防风险、化隐患、保基本的突出问题,围绕粮食数量、质量和产业安全的核心目标,加快推进粮食安全立法,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法规体系,从根本上提供制度保障,以良法促进善治,切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二)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增强防范化解风险能力“体制机制建设必须挺在事件前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针对粮食管理中存在的运行机制不健全,内控管理有待加强,外部监管薄弱等问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按照中央要求,创新系统集成,整体发力,先后完善了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制度,建立完善了中央储备粮在地监管体制。2019年5月,提请中央深改委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对相关改革作了顶层设计。《意见》完善了与我国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粮食储备制度框架,下一步,国家应着力改革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健全储备体系,增强粮食和物资储备治理能力,在优化储备规模、结构、布局等方面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推动中央储备与地方储备,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互为补充,协同运作,更好调节稳定市场、服务宏观调控,应对突发事件和提升维护国家安全能力。(三)健全严格的政策、制度执行机制,精准落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好的制度、政策关键在于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让我们明白政策、制度落实是何等重要。危机来临,既要求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一盘棋”思想,能够各司其职, 具备专业、高效的行政能力,能够协调跨部门、跨层级的复杂网络关系, 并与科学家、社会组织等广泛开展合作,也要求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必须做到令行禁止,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国务院的政策法规。1.坚持目标导向,加快国家粮食物资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总结应对这次疫情危机经验, 我们应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从严从实、多措并举, 维护政策、制度刚性约束力,充分发挥政策、制度规范行为,加快改革国家粮食物资储备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具有部门特点的制度体系和应急保障体系。2.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建设这次疫情应对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在预防预警、先期处置、应急能力等方面暴露出了短板,由此我们需要重视应急能力建设,以预防为主,常备不懈,避免小概率事件酿成大灾难,最大限度降低突发公共事件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要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健全科学研究、决策、预防、控制的有效协同机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要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国家统一的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对应急救援物资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统一配送,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更加高效安全可控。优化重要应急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做到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确保应急物资保障有序有力。3.补齐基础短板,重视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和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市场体系、质检体系、产业发展体系和信息管理体系等,是维系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正是有了基础,才使得这次应对疫情危机得到了较好的保障。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现在许多地方仍存在粮食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专业人员短缺老化严重问题,国家应该做好规划,重视粮食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对西部地区给予倾斜扶持。需要指出的是,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有的地方把现有的国有粮食市场、仓储设施划转到地方农投、旅投企业管理,不利于国家粮食行政部门规范管理。此类现象应该纠正,否则多年建设形成的粮食安全保障网络将受到影响。(四)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多方位的监测预警体系要及时总结各地实践经验, 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完善监管措施,细化监管目标,确认监管责任。创新监管方式,探索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要延伸监管触角,强化监管实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建设智能粮库、各级储备粮和物资动态监管系统,推动实现在线监测,自动预警和电子巡库。充分发挥12325全国粮食流通监管热线作用,畅通社会监督渠道,采取随机检查、安插安防,交叉检查等方式,不断增强政策、制度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建立多方位的监测预警体系。对原粮收储流通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为消费者、企业等提供信息推送和预警等服务,增强相关监管部门信息共享。(五)推动治理重心下沉,夯实基层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和微观基础,我们要本着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的原则,找准自己的职能定位, 结合这次疫情的经验和教训,应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几个重点:一是强化责任意识。要按照权、责、能对等原则,清晰界定各级政府和粮食部门的法定责任和权力边界。其中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和粮食部门应承担属地管理的主体责任,也应明确享有法律赋予的决策权限。界定责任主体是应对可能引发重大风险的公共治理中的关键一步,应急治理中责任主体的界定可以避免参与者无所适从, 或者由于担心承担责任而互相推诿,无法甚至不愿及时作出决策的现象。当然,地方政府在属地管理中主体责任的确认并不意味着高层级政府的角色缺位,上级政府应增加对地方治理的制度约束,并在资源、能力等方面提供必要支持,比如为地方政府提供专家团队意见, 以及搭建层级跨区域支持的多级联动机制等。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在这次抗疫大战中,社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构建粮食安全治理体系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搭建社区展示作用的平台,筑牢治理之基,使粮食治理真正下沉到社区街道,为实现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支撑。(六)进一步健全粮食市场体系,加快国家粮食交易平台建设加强现有资源整合, 优化粮食市场规模和布局,加强建设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粮食批发市场。构建配送、供应网络功能完备的粮食零售市场网络体系,确保粮油及时投放到终端消费市场。推动形成布局合理、流转顺畅、安全高效的粮食物流网络。加强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华东沿海、华南沿海、西南和西北等粮食物流通道建设,发展一批粮食物流园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不断加快提升粮食交易平台功能,为服务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有效促进产销衔接发挥更大的作用。(七)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推进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升级不断加快,对粮食的需求已经从数量温饱型向质量营养型转变,为此,我们应认真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做好粮食市场和流通的文章”等重要指示精神,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进三链协同发展。建设“四大载体”,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促进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增品种、创品牌、提品质,着力推动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适应新变化新需求,激发粮食产业技术创新活力,促进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加速成长,全面提高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和档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粮食质量日益增长的需要, 不断增强我国粮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推进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八)立足国内,确保国内粮食生产安全“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国家粮食安全观和“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粮食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提供了根本遵循。这就要求我们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这次全球疫情暴发期间,一些粮食出口国采取了限制出口措施,例如越南禁止大米出口,哈萨克斯坦禁止面粉出口等, 这可能会加剧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波动,但当前我国粮食供求总体宽松,谷物库存保持较高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较为坚实,我们能够有效应对此次突发事件的考验。目前全球粮食贸易量大约6000亿斤,相当于我国粮食消费量的二分之一,大米贸易量700 亿斤左右,仅相当于我国大米消费量的25%,因此,我们不可能全依靠国外的粮食养活自己,自己饭碗主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尤为重要。(参考文献略)作者单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文章来源:《中国发展观察》2020年第9-10期合刊内容版权归属中国发展出版社及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转载务请注明出处(刊物名或本公号名)及原作者。=====中国发展观察=====感谢关注和传播,我们会努力提供有价值的回报。《中国发展观察》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编辑出版,是以发展为主线、以经济为重点的综合性半月刊,开设有战略、宏观、区域、世界、法治、社会、文化、前沿、产业、智库论坛等栏目,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权威性、可读性。《中国发展观察》在学术理论界、各级党政机关以及企业家阶层拥有广泛而稳固的读者群,并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重要机构和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等权威数据库列为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中路22号院亦城财富中心A座7层(邮编:100176)网址:www.chinado.cn公众号:ichinado(中国发展观察)电话:010-68352880 68353229 88335431

逃乎丹穴

全球濒临50年来最严重粮食危机,供应链不稳挑战世界粮食安全

阅读提示: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国际粮食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加之蝗虫灾害、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愈发严峻。2019年,全球近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2020年,全球预计将至少新增约8300万饥饿人口,甚至可能新增超过1.3亿。至少25个国家今年将面临严重饥荒风险,全球濒临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有关专家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在导致全球经济放缓的同时,深刻影响着粮食安全的四根支柱,即可供应量、获取渠道、利用程度和稳定供应。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柴雅欣报道 粮食问题向来不容忽视。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国际粮食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加之蝗虫灾害、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愈发严峻。近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手编写的最新版《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发布。报告提到,2019年,全球近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与2018年相比增加1000万,与5年前相比增加近6000万。2020年,全球预计将至少新增约8300万饥饿人口,甚至可能新增超过1.3亿。那么,当前全球粮食生产和供应状况如何?粮食安全面临哪些风险挑战?国际社会应如何保障全球粮食供应链稳定,维护粮食安全?多重因素加剧全球粮食紧缺,至少25个国家今年面临严重饥荒风险至少25个国家今年将面临严重饥荒风险,全球濒临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与粮农组织近期共同发布的《严重粮食不安全热点地区早期预警分析》给出了令人担忧的判断。分析指出,25个面临风险的国家主要集中在非洲地区,同时包括亚洲的阿富汗和孟加拉国,中东的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和也门,以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部分国家。新冠肺炎疫情在粮食安全方面产生的连锁反应正在显现。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月5日的数据显示,截至当日,非洲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128万例。非洲联盟委员会发出警告,新冠肺炎疫情对非洲的影响将是长期的,特别将严重冲击非洲的粮食安全。在肯尼亚,受疫情导致的食品价格上涨、收入减少和失业造成的影响,预计有350万人面临粮食短缺。在南苏丹,疫情前,世界粮食计划署预计该国今年将有650万人严重粮食不安全,疫情将使这一数字大幅增加。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洛科克7月发布了最新总额为103亿美元的募捐呼吁,以帮助低收入和脆弱国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其中,世界粮食计划署所需款项占到了一半以上,包括49亿援助资金和用于预防饥荒的5亿特别款项。此外,今年以来,沙漠蝗虫、草地贪夜蛾等粮食宿敌大范围入侵全球多个粮食主产国,加上洪灾、旱灾等气候不利因素,为全球粮食安全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光秃秃的麦秆在烈日下随风摇晃、上面趴满一群金黄色的不速之客,地上也是密密麻麻一片……今年以来,沙漠蝗虫灾害在东非、西非、西亚、南亚等全球多地罕见暴发。沙漠蝗虫是全球破坏性最大的迁徙害虫之一,飞过之处几乎颗粒无收。1平方公里大小的蝗群中包含大约8000万只成年蝗虫,可以吃掉3.5万人1天的食物消耗量,对粮食和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报告显示,非洲之角是蝗灾重灾区,其中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索马里遭遇25年来最严重蝗灾,而肯尼亚正经历70年来最严重蝗灾。据埃塞俄比亚农业部统计,约有6.5万公顷作物受灾,2200多万人口的粮食短缺问题雪上加霜;吉布提1700个农牧场中,有80%以上被蝗虫侵害,将近30%的人口面临饥荒。“从6月到12月,仅由于沙漠蝗虫,东非地区就会有更多的人处于严重的粮食不安全状态。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及在粮食危机发生前已经存在的粮食不安全人群,这一地区的形势相当严峻。”联合国粮农组织东非抵御力小组组长西里尔·费兰德说,沙漠蝗虫具有较强的迁徙性,且已扩散到广阔的地域,尽管目前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但要时刻为再次暴发灾情做好准备。多国限制甚至停止粮食出口,粮食全球供应链受到较大冲击,严重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陷入被动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有关专家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在导致全球经济放缓的同时,深刻影响着粮食安全的四根支柱,即可供应量、获取渠道、利用程度和稳定供应。目前全球粮食供应情况如何?据统计,当前世界粮食供给较为充足,2019至2020年度世界粮食(不包含大豆)供给量为34.7亿吨,总需求量为26.7亿吨,期末库存近8亿吨,库存消费比近30%,因此从全球供应总量来看,不存在短缺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粮食展望》报告提到,相比2007至2008年的全球粮食危机,各国在本次疫情中的表现更佳,因为当前全球粮食生产前景良好,库存量高。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加剧粮食危机主要通过四种途径:第一,在粮食价格上涨的同时就业率下滑、工资下降;第二,疫情大流行应对措施带来冲击;第三,政府收入降低;第四,政治动荡以及疫情大流行引发的冲突。 “许多饥荒背后的原因并非食物供应能力的减少,而是社会和经济因素。”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提出,工资降低、失业、食物价格昂贵、食物分配系统崩溃等因素最终造成了社会中某些群体陷于饥饿。人为造成的粮食流通和供应受阻让依赖粮食进口的地区面临严峻考验。为确保国内供应,疫情发生以来,俄罗斯、越南、埃及、印度等多个国家限制甚至停止粮食出口,全球粮食供应链受到较大冲击,而那些严重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更是陷入了极大的被动。刚刚发生特大爆炸事故的黎巴嫩便因此遭受重创。由于黎巴嫩农业投入严重缺乏,高达80%的重要主食小麦依赖进口,进口地主要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作为全球粮食出口大国,俄罗斯今年4月至6月底停止向除欧盟以外的国家出口小麦、大麦、玉米、混合麦等谷物。这是俄罗斯近10年来首次实施谷物禁运。祸不单行的是,黎巴嫩一处主要粮仓在爆炸中被毁,该国目前的小麦粉储备预计仅能维持不到六周。世界粮食计划署正向黎巴嫩运输足够供应三个月的小麦粉和谷物,以应对食品短缺之急。 粮食出口限制和因担忧恐慌而“囤粮”,导致国际粮价上涨。埃及是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埃及政府此前从法国和俄罗斯购入了大量谷物,旨在准备长达八个月的储备粮,此举直接推动了全球小麦价格的上涨。“在国际粮食贸易中,很多低收入国家反而是粮食净进口国,这些国家的粮食安全依赖于国际粮食供给和价格。”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教授唐丽霞说,根据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的研究,以今年5月为例,全球大约有3.8%的粮食出口受到限制,而2007至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时,大约有4.7%的粮食出口受到限制,当时导致国际水稻价格上涨了216%,小麦上涨了136%,玉米上涨了125%。“对于低收入粮食净进口国来说,国内粮价上涨,更多低收入人口难以获得足够粮食。而对于粮食出口国来说,限制出口也会导致粮食市场需求减少,粮食储存成本提高,加上国内整体消费水平下降,有可能出现国内粮食价格下跌,从而影响粮食生产者的收入水平。”贸易中断和封锁措施也加大了农产品被运至市场、加工厂和港口的难度,以至于在一些城市缺少食物的同时,许多食物在田间地头腐烂。由于农产品被运往加工厂和市场的难度加大,大量农场不得不倾倒或销毁无法送进加工厂的牛奶和生鲜食品。美国行业贸易团体农产品营销协会称,已经有超过50亿美元的新鲜水果和蔬菜被浪费,一些乳制品厂倾倒了数千加仑牛奶。今年5月,为避免成熟的水果和蔬菜烂在地里,英国政府曾发起“为英国采摘”行动,呼吁学生和暂时停职的人士加入收获农作物的行列。全球粮食供应链面临的复杂局面不止于此。跨境旅行限制也打乱了农民的正常季节性生产周期。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报道,美国和欧洲每年需要超过100万名来自墨西哥、北非和东欧的移民工人来处理收成,但现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越来越明显。“我们有诸多方法可以降低粮食短缺风险,越早采取应对措施,越能有效避免全球粮食危机的发生。”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西莫·托雷罗·卡伦认为,各国应该制定连贯且强有力的政策保障粮食供应链稳定,合力确保世界粮食流通,避免采取不恰当的举措损害粮食供应链稳定。全球每年浪费的食物高达16亿吨,解决粮食浪费问题更加紧迫联合国粮农组织警告称:“除非我们快速采取行动,保护最脆弱环节,保证全球粮食供应链通畅,缓解疫情蔓延对整个粮食体系的影响,否则我们将面临粮食危机迫近的风险。”2015年,联合国制定了17个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第2个目标就是要实现一个没有饥饿、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的世界。但面对目前严峻的形势,实现这一可持续发展目标挑战重重。最新版《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坦言,“五年前,全球承诺到2030年要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以及各种形式的营养不良。五年后的今天,我们的进展仍然落后于既定日程”。今年以来,受极端天气、恶性通胀、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津巴布韦面临严重粮食危机。中国通过世界粮食计划署向津巴布韦近25万民众提供粮食援助,可以满足他们在下一个雨季到来前的日常粮食需求。事实上,中国长期以来一直积极参与维护世界粮食安全。去年9月,中国与世界粮食计划署签署了为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和纳米比亚3个南部非洲国家提供紧急粮食援助的协议,以帮助这些国家解决粮食不足问题。2019年10月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提到,中国不断与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分享粮食安全资源和经验。当前,中国的杂交水稻已走进了马达加斯加、越南等几十个国家,国外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达700万公顷,联合国粮农组织也将杂交水稻列为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的首选技术。在还有许多人饿肚子、吃不饱的情况下,解决粮食浪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紧迫性尤为凸显。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全球每年浪费的食物高达16亿吨,其中可食用部分达到13亿吨。如果将社会、环境和经济影响全部计算在内,那么食物浪费每年的成本高达2.5万亿美元。就我国而言,粮食生产和消费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尽管口粮能确保自给,但粮食生产面临成本攀升、资源约束、刚性需求大等问题。“丰收不是浪费的理由,我们必须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既要节流,也要开源,这样才能让大国粮仓的根基更加牢固。当前,要确保粮食安全,需藏粮于技、藏粮于地,聚焦以科技提升耕地亩产量,以及挖掘耕地“红线”外可能“无中生有”的粮食耕种面积。“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它们也是我国未来极为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表示,如果抓紧开展耐盐碱水稻品种培育及核心技术研究,并将其中1亿亩改造成水稻田,按每亩300公斤估算,则有望每年增加能养活8000多万人口的粮食产量。疫情显现了全球粮食体系的脆弱性,维护世界粮食安全,需要各方共同应对,袖手旁观将是危险且短视的行为。“国际合作势在必行。”马克西莫·托雷罗·卡伦说,当前的重点是不要忽略那些需要粮食救济和人道主义援助的人,并向依赖粮食进口且失去主要收入来源的较贫穷国家提供更多援助。来 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责 编:相里志强网 编:王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