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历史性考研要诀:理解记忆大杂烩

历史性考研要诀:理解记忆

虽说文史专业比起理工科,要背的知识点比较多,可也不能完全死记硬背,历史学专业从统考到自招,从来都很少出现超出考研大纲的试题,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学会紧扣考纲,灵活运用知识点答题。复习过程中,切忌看着课本一切明了,合上课本,丢三落四;笔记在手啥都知道,放下笔记,漏洞百出;不要认为笔记都是自己梳理的,就认为内容都掌握了,未必!一定要做到功课虐我一千遍,我待功课如初恋!文都考研历史学辅导老师——唐宋,最大的心愿是把他这些年的一点学习经验共享给大家,帮助考生梳理教材知识点。同时强调考生千千万万不可以轻视复习,只有不断的重复,不断的回顾复习,才可能把梳理的内容变成记忆!文都2021考研【科科通】考研专业课系列讲座5月11日14:00 - 15:00 、19:00-20:00,文都考研经管类联考写作辅导老师唐宋为大家带来2021考研历史学基础班中国史讲解,直击2021历史学考研基础知识点——中国史复习要点。

有异

自己整理:2019年历史考研论述题

元世祖至正十六年(宋帝昺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陆秀夫背负帝昺投海殉国,宋朝覆灭。历史完全进入元朝。元朝的前身是蒙古帝国,发源于漠北,是游牧民族。占领汉地后,蒙古贵族想要推行游牧民族的那一套是行不通的,为了维护统治,元世祖忽必烈采取了一些重农措施,以恢复农业生产。如下:一.设立管理农业的政府机构中统元年设十路宣抚史,置劝农官;中统二年,设劝农司,派劝农使到各地考察农业情况。至元七年,城里司农司,旋即改称大司农司,掌农桑水利之事。另外,还将司农司编辑的《农桑辑要》颁行全国。二.保护农田,限制抑良为奴 。蒙古军所到之处,社会参破,民生凋敝。而蒙古诸王贵族的理想之一就是将良田变为牧场,这在汉地等于倒行逆施,对蒙古的统治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忽必烈即位后,多次下诏禁止占民田为牧地,并于至元八年颁布《户口条画》,对户籍进行整顿,限制诸王贵族抑良为奴。三.招集逃亡,鼓励开荒。四.开展军民屯田。五.减免租税。至元十三年(宋祥兴二年、景炎元年)元军占领临安后,忽必烈下令废除南宋苛税一百多项。此外,从世祖至元到成宗大德四十余年间,元政府多次下令减免全国或地方的租税。六.设置粮仓、长平仓。粮仓和长平仓分两种七大类,两种:供养贵族官僚、军队之用和赈济灾民、发展生产的。七类:在京诸仓、通州河西务和沿河诸仓、迆北诸仓、中原诸仓、江南诸仓、义仓、供亿仓。七.兴修水利。中央设都水监,地方置河渠司。启用郭守敬等科学家主持都水监,修复、整治唐来、汉延、滦河、卢沟河等沟渠。最大的水利工程是凿通大运河。另外,对黄河泛滥问题,元政府也曾注意防治。八.其他措施。如迁徙民户充实内地和西北地区,听民自买荒野旷土,延期课税,对贫困迁民和屯田户,给以牛、农具和种粮等。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人口增加、农业产量提高、棉花等新作物逐步推广。追逐梦想的路上,永远不能认怂

白菜

考研新人如何全面复习历史学?

很多考研新人刚准备考研时不知如何复习,也不知道几门公共课怎么安排时间进度,也不了解怎么找专业的参考书,今天带着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历史学考研如何复习。历史教材在历史教材方面考生可以参考比如以下书目:古代史:朱绍侯的《中国古代史》,北师大版的《中国古代史》,复习前期有空翻看张帆的《中国古代简史》、邱树森、陈振江的《新编中国通史》、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近代史:北师大版的《中国近代史》、参看章开沅、朱英的《中国近现代史》。现代史:北师大版的《中国现代史》。史学动态:王世华《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中国通史教学教程参考》古代卷、近代卷、现代卷。历史辅导书辅导书大家可以关注长孙博系列的中国史大纲解析、名词解释、论述题、真题分析。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武月星的《中国现代史地图集》。视频课件同学们可以关注北京大学官网的中国史课件下载,有条件再看名校的中国史课件。都是视频课,学起来也有趣很多,可以当做劳逸结合。如何复习?中国古代史的复习必须是中国通史里的大头,是很重要的知识点,要下的功夫最大。所以《中国古代史教程》这本书务必做到连注解也不放过,每一章的章节引言,课后习题都要认真做下。注意对于古代史的代表性事件还要记忆时间,如安史之乱755至763年,陈桥兵变960年。对非主干的事件则要定性朝代早中晚期,可以下个大事年表记忆。古代史的复习效果整体要达到每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能整理出框架,具体要达到对边缘知识点都要事无巨细的准备到。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比较明确,大概就是几次改革和运动。而中国现代史则政权更迭的较快。故看近代史时记忆数次运动主线,而现代史则要达到能背诵具体年份发生的事件的目标。在复习上课可以参考近现代史也是刷3遍,主干教材2遍,其他教材1遍。当然具体也需要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而定。熟悉了这些资料以后要注意自己进行整理全部年份的初复试真题答案(留一年模考),结合手里的教材参考书做笔记。整理之后必须进行背诵。这个时候也可以翻看一下王世华的《中国史参考资料》、《中国通史教学教程参考》等书,将有启发的学术名家观点进行抄录。一般而言,专业课的卷子答题时间紧张,容易在考场上出现写不完的情况,所以在考前的模拟考试非常重要。如名词解释的答题时间不超过5分钟,而论述题要预留至少30分钟的答题时间。另外注意各个题型的答题思路。如名词解释,要注意将答题要点都写齐全。而论述题则有注意在基础史实的陈述上有所发散,可以适当引入学术界的一些评价。

为了爱

2020考研:历史学考研专业的院校有哪些

中国历史,博大精深,很多同学因为喜欢,在高考志愿中选择了历史学专业,但我们要明白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历史学专业很难就业,这时就会有很多同学继续进修——考研。那么历史学考研专业的院校都有哪些,历史学最近几年的考研分数是多少呢?别着急,听小编给你慢慢道来。历史学专业的院校:1、北京大学前身可溯至1899年秋京师大学堂设立的史学堂,是近代中国最早建立的史学教育科系。1900年夏京师大学堂遭八国联军毁坏,1902年末,中国政府在恢复京师大学堂的章程中,规划设立史学目,1903年改设中国史学门和万国史学门。2、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始建于1925年,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在最近教育部考核中获得优秀。该系师资力量雄厚,研究专业方向齐全,科研成果卓著,在国内历史学科中名列前茅。3、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原名历史系,始建于1949年。学院现有教师67人,教授33人,博士生导师19人,外籍教授3人,副教授16人,其余为讲师和助教。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8人,有12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67%以上的教师有出国留学经历,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比较合理,40岁及其以下的青年教师27人。在承担本科教学的教师中,45岁以下有博士(含在读)学历的教师达90%以上。学院有学生1049人,其中本科生600人,硕士研究生300人,博士研究生100人,函授生300人。全院师生比为13.9:1。4、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简称“北师大”,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历史学科是北京师范大学最早形成的系科之一,由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第二类”分科演变而来。2006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与史学研究所合并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合并后的历史学院,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本专业培养具备较高的基本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本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高等学校、中等学校、科研机构、文化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育和其它工作的高级人才。5、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成立于1924年,是中山大学最早设立的学系之一。多位中国现代史学的奠基人,如陈寅恪、傅斯年、顾颉刚、岑仲勉、刘节、梁方仲等,曾在本系任教,奠定了本系深厚的学术根基。该系是国家文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拥有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可招收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方向覆盖了历史学科下所有的专业,并且拥有国家设立的以上三个学科的博士后流动站。历史学专业是广东省名牌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此外,以历史学系为基础设立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是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基地。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历史学专业比较好的院校,因院校过多,所以小编只是选择了其中的一部分,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历史学这几年的考研录取分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戒

历史学考研中抉择、努力、幸运、机遇缺一不可

报考学校:东北师范大学 报考专业:世界史 初试总分:391分 专业课:238分我本科是日语专业,18年本科毕业,原本打算出国留学,但因为学业成绩不够,没能去上理想的校际的留学项目。最终放弃了自费出国的打算,因为早都已经是成年人了,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了。让家人因为我自己能力不足而多花十多万出国,我的自尊心接受不了。所以我决定考研,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自己的理想。我一战报考的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选择的是方向是日本文化,这次考研属于本专业,所以没有报考研机构。但是最后结果,却是因为我的身体原因,因运动负重过大腰脱,每天疼痛难忍,导致我的情绪极其不稳定,考试的结果也可想而知,十分不理想。出成绩以后,我想了很久,觉得很不甘心,但同时也要考虑年龄问题,最终决定最后再考一次,成功了最好,不成功就只能另谋出路了。由于上一年的复习使我对于很多历史问题很好奇,因此出于兴趣,第二次考研我选择了报考日本史相关的研究生。但具体研究过后才知道,虽然历史与日语是有交集的,但是没有交集的地方更多。我的目标只有日本历史,但是为了应对初试,我必须还要学习西亚、埃及、印度、希腊、罗马、欧洲、美洲这些地方的历史,此外还有中国历史。而且更为尴尬的是,在初试中,日本历史并不是考察重点。也就是说,为了能够考取日本史研究生,我必须先掌握各种非日本地区的历史。跨专业即便跨度较小,也会出现这么多问题,所以如果想要跨考的同学,希望你自己考虑清楚。由于面临这样尴尬的局面,我觉得光凭自己可能没有办法很好地完成应试准备,因此我打算报一个考研辅导班,看了很多机构,因为历史属于冷门专业,所以很多大机构对历史学考研辅导并不太重视,找来找去,最终选择了博仁考研。因为博仁是少有的重视历史学考研辅导的机构。19年2月报名后,博仁的招生老师很负责,当天就开通了网课,并且很快就将考研书籍和资料寄到我这里。博仁的网课内容不算太多,对于历史本专业的同学来说可能过于简单了,但对于我这种跨考的外行来说却恰到好处,可以先简单了解一下历史学考研究竟该怎么准备。看完网课之后我就开始阅读十一本教材,并根据课程中老师的建议,自己做笔记梳理。这是一项非常费时间的事情,但是十分必要。我把这个过程叫做由繁入简,由繁入简的过程是最重要的,因此必须由自己来完成,任何已经由别人整理好的各种辅导资料都只能做参考,很难完全适合每一个人。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不一样,只有自己经历这个整理的过程才会明白怎样做才最适合自己,因此在这一点上不要偷懒。因为我是跨考,在整理笔记的过程中,对于一本书有多少内容没有明确认识,在把握重点和详略得当上犯过很多错误,同时因为自己对于时间把握得不够好,每天有效的学习时间也不足,因此一度导致进度特别缓慢,到7月下旬,去博仁上线下授课时,中国史和世界史的书连一半都没有整理完,然而按照博仁老师说的进度,这时正常进度应该已经完成一遍学习了。在北京上完线下授课,我从博仁讲课的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提高效率的方法,把每天的学习时间从6到8小时增加到12到14小时。回到家后,8月到11月是我考研最高效的三个月,因为之前欠了很多进度,所以整个复习过程是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的。在各个学校的招生计划都公布以后,我最终选择报考了东北师范大学东亚史日本研究所。今年东北师范大学扩招,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机会。因为这虽然是我第二次考研究生,但我起步就已经比别人晚了一年,我必须考虑时间成本,这一次必须选择成功率更高的学校。到考试的时候,政治和日语都比较正常,对我而言没什么好说的。专业课上只有一道20分的题不会,其他的都有话可说。考完试后整体感觉一般。寄希望于国国家线走调剂。但是,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出成绩那天,我考了391分。当时真的是特别高兴,自己也多少有些飘飘然。但现实是很残酷的,成绩核验之后公布排名,我是并列第12名,且与我同分的人专业课比我成绩高,我实际上就是第13名,第十四名成绩是390分。东亚史招生计划就是13人,知道排名的时候,我又从飘在天上被拍到地上。但这次,经过了重重困难,复试终于来到了我感兴趣的领域,日本史。我不想再留初试那样的遗憾,因此从知道排名那天开始,我就开始全力准备复试。因为初试日本史并不是重点,所以我在开始准备复试之前对日本史的了解是十分浅薄的。经过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我把需要看的日本通史类的东西都阅读并整理了笔记。到了往年东北师范大学快要复试的时间,结果国家通知因为疫情原因,复试延迟。这次疫情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危机。但在我看来,危机这个词应该包括危险和机会。我要做的就是回避其中的危险,把握其中的机会。充分利用复试延迟的时间来更加充分的复习准备。最后时间来到了复试那天,除了因为声音清晰度问题,在外语环节因为听不清楚影响发挥以外,其他复试过程没有意外。复试结束后一天,历史文化学院公布了拟录取名单,成功被录取,总成绩排名第11,进入日本研究所。我写的经验更多的是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吧,成功上岸的也有我这样的普通人,在结果未出来之前时刻为自己的前途忧虑,回顾自己的考研历程也是沟沟坎坎,远没有那些大神们那样光彩夺目。总结自己考研的过程,抉择、努力、幸运、机遇,真的是缺一个都不可以。这里面只有抉择和努力是我自己可以控制的,所以希望学弟学妹们也要加油、坚持。未来几年的考研的难度应该会越来越大,我把我的感受分享给以后考研的你们,希望能有所帮助。注:本文作者是博仁考研的2020级成功学员,文章版权为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独往独来

历史上的四次考研扩招,你都了解吗?

历史上的四次考研扩招,你都了解吗?原因何在?对于考研党来说,最近最关注的话题,除了新冠肺炎,大概就是国家线什么时候出、复试究竟如何进行吧?还有一群边缘生,成绩按照往年的划线来说有点危险,但也有考上的可能,他们更关注今年扩招的计划,希望自己能抓住这个尾巴,一次上岸,给这长久的努力画上完美的句号。但是大家知道吗,今年这样沸沸扬扬的研究生扩招计划,可不是第一次进行。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四次研究生扩招究竟在何时,又是为何。一、2003年——非典SARS事件今年的新冠肺炎让人总是忍不住和2003年的那场全民行动放在一块儿,毕竟它们涉及的范围都很广泛、同样是冠状病毒引起的,在此次疫情之前,03年非典即使过去了很多年,仍然常常被大家提起。因为是第一次遇见这种情况,反应不及时,加上当时的医疗水平还较低,对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出台了研究生扩招的相关政策。当年的研究生报考生是79.9万,扩招了6.63万,增幅32.72%!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扩招之后拟录取21.7万人,就是说超过三分之一的考生都有书读,对比于现如今的研究生报考生,那时候压力真的小得多。二、2009年——环球金融风暴这第二次研究生扩招,就是在09年的环球金融风暴事件中进行的。众所周知,经济情况直接影响到就业状况,09年的经济危机导致整个市场不景气,就业自然就不太乐观。那年的研究生扩招6.45万人,增幅14.45%。和03年扩招数目相差不大,但增幅却远小于其,说明读研人数越来越多。也是从2009年开始,教育部进行学位制改革,开始全面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从此专硕学位诞生。三、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诞生2017年的研究生人数增加,和以上两种情况有点不同,它不是受到经济和市场的影响,而是增加了一种招生模式。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开始实行并轨招生,都必须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当然了,有人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不高,和传统意义上的根本没法比,但我觉得这不失为一个提高学历的好办法,至少对工作之后的晋升有非常大的帮助。四、2020年——新冠肺炎就像我们开头讲的,离我们最近一次的扩招就在今年,因为新冠肺炎事件。2020年的研究生报考人数为341万人,预计扩招人数18.9万,增幅为21%。此次疫情,我们真的是全国上下,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在共同应对,甚至连研究生招生都受影响跟着扩招了。我们也相信,在此万众一心的抗衡下,没多久大家一定可以摘下口罩,迎接阳光。以上就是全部研究生扩招的年份以及原因了。我们不难看出,除了17年,其他时候的扩招都是受到了一些社会重大事件的影响。对于此,你有什么看法呢?觉得是研究生扩招是好事还是坏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言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成春香

自己整理:2019年历史考研论述题(二)

元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以蒙古族为代表的把持政权的少数民族在全体人民中的占比是很小的,因此,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征服的先后,将治下人民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是蒙古人。这是元朝社会地位最高的等级,无论是在选官用人还是征税服役方面,蒙古人都是“优人一等”。如在政府机关中,蒙古人任正职,在科举考试中蒙古人居右榜(蒙古人以右为上),在征敛如括马方面蒙古人则不括。第二等是色目人。色目,诸色名目。这是蒙古最先征服的西北、中亚、以及东欧来中国的各族人民的通称。色目人在元朝四等人制中居第二等,在蒙古人之下,但各方面的待遇优于汉人和南人。主要也是表现在为官、科举、赋税方面。蒙元贵族对色目人是比对汉人、南人放心的,如科举中色目人亦居右榜。第三等是汉人,概念不同于以往的“汉人”和现在的“汉人”,元朝四等人制中的汉人是指原金朝统治下的汉族、女真、渤海、高丽以及较早征服的四川、云南等地的人民。汉人的地位与南人差不多,处于社会的底层。如科举上,汉人居左榜,人多、题难、流程繁琐,中试比率远小于蒙古人、色目人;而在征敛如括马方面,汉人则全部括取。第四等是南人,指的是原南宋统治下的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民。南人最晚被征服,社会地位最低。如在政府机关中,南人只能任副职。虽然南人、汉人在征服机关人数占优,但仍以蒙元贵族为首。元朝实行四等人制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统治,防止人民反抗。但是,四等人制的实行并不是一概而论的,而是区别对待的。如对于各族的上层,元政府有待有加,极力笼络,最终的目的无外乎巩固统治。如真定董氏、阳城郑氏、宋朝宗室的部分人员等,均受到了元朝政府的礼遇。四等人制人为地制造民族等级,随之而来的是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所以这种制度从一开始就矛盾重重,汉人、南人的反抗从未停止,如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389年),仅江南地区就发生起义四百余起,而且规模越来越大,次数愈来越多。最终,量变引起质变,小规模的起义变为全国规模的大起义,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元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而追根溯源,则是元初即实行的四等人制。

之政

历史学考研需要具备怎么样的素质?

想要学习历史学,最需要的基本素质可能就是耐心吧。就像我研究生刚入学时导师跟我说的一样: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历史学的学习过程其实是一个非常枯燥的过程,掌握基本的史实、编年、历史事件过程和历史人物评价只能说是第一步。接下来则是更为枯燥的历史哲学的学习、历史观的构建、历史文献的阅读方法和鉴别方法。再接下来则是中西方历史发展进程的比较、中国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区别与联系,个人人物对历史时间的推动或阻碍作用。最后则是一些关键历史事件和不断思辨和解构。只有这四步都做到了,才算你真正站在了研究历史的门槛上。而要站在这个门槛上需要多少精力?我当年历史考研前,各类教材大概看了四十本左右,这四十本的内容完全背过,能复述,能默写,能随时抽取段落进行比较,算是完成了第一步。然后各种历史学流派研究和哲学书籍大概看了一百本左右,这一块是最痛苦的,因为目前流行的绝大多数历史观和历史学派都是国外的,很多内容本身就艰涩难懂,再加上翻译的原因,基本就跟天书差不多。过了这一关,算是完成了第二步。第三步是中西方历史比较,这一块我大概看了五六十本书,难度和第二步差不多,而且绝大多数国内学生都是中国史比世界史学的好,因此这一块最主要的难点是要准确掌握西方史实。再到第四步,这一步我到现在都没有走完。不断的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思辨和解构算是历史研究者的必修课吧,越研究越觉得的新东西多,而大多数的历史学研究成果也正是从这种思辨当中来的。

君子殉名

22考研:历史学考研院校排名

新的一年来到了,对于许多考研的学子来说,又要开始规划自己的考研备考计划进行艰苦奋斗的考研生活了。考研的过程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并且具有长长的战线,小编相信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一定都是优秀的。不过考研对于专业的选择是非常重要。今天在这里,小编找到了中国史和世界史专业的一些院校排名看有没有自己想去的大学?有兴趣的话,可以收藏一下。中国史世界史数据来自微信公众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不知道有没有对历史非常感兴趣的朋友呢?

双城记

今天考研了,那么你知道历史上的考试怎么考

今天是考研的第一天,在这里我祝考研的考生发挥自己应有的实力,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现代的考试制度已经是非常完善了,可是古代历史上是怎么考试的你知道吗?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的选士、养士制,历经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和魏晋南北朝时的九品中正制。定型为隋唐及后期的科举制。它直接影响了当时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及考试方法。古代好多的官员都是科举出身,一旦中了举人,那么全家都是跟着享福,儿女后代们,也会在庇护下茁长成长。那么在古代穷苦人家的孩子想要出人头地,一飞冲天的话,有一条路,那就是科举。我们先来看一下科举分哪几个等级吧,是不是很震惊?不过还没完,假如你真的成为了万里挑一的那一个,还有最后一关,那就是殿试。殿试是皇帝主考你的,可以想象含金量有多大,不过没什么问题,能走到这里的人,毕竟有着过人的能力都会顺利通过的。虽然科举理论上很公平,但是贪污腐败从古至今,其实也并非人人平等。有泄露考题的,有考试作弊的,这样就苦了那些寒门学子了,要知道在古代并不是人人都能有书读有学上的。明朝初年,由于元末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稳定繁荣,结果洪武三十年的科举中,录取的51人全是南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