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术志(ID:xueshu001),数据来源:中国高校科研成果统计分析数据库 编辑:学妹在知网所收录的论文中,除了学术论文,还有为数众多的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但并不是所有硕士学位论文都会被知网收录。我们统计了2019年全国高校硕士学位论文排行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校研究生的培养数量和培养质量。在前100名榜单中,A类高校只有8所,分别是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在A类高校普遍建设研究型大学的情况下,仅有8所高校收录数量入选榜单,这说明硕士学位论文在双一流高校中整体被收录的并不多。从榜单可以看出,收录论文数量最多的高校是山东大学,共收录了4510篇硕士论文。郑州大学紧随其后,共收录了3788篇,位居第三位的是兰州大学,被收录了2855篇硕士学位论文。前100名学校平均被收录硕士学位论文733篇,平均被下载72篇。硕士学位论文多被其他硕士学位论文所参考和引用,而较少被博士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所引用。总体而言,硕士学位论文尚不能进入学术引用序列。那么问题来了,你的硕士学位论文,被知网收录了吗?注:本榜单统计数据来自《中国高校科研成果统计分析数据库》,由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发布。本文只排列了前100名,想看全名单,可以在学术志后台回复关键词“学位论文”获取。统计说明:博硕士学位论文:来源于CNKI《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由于各高校学位论文递交时间的差异及高校的授予权限的原因,高校学位论文统计数据可能存在滞后。学科分类:以教育部2011年《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与《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五版)为基础,结合高校院系专业设置,将文献划分为13个学科门类、103个一级学科和359个二级学科。当前数据统计时间范围为2019年,数据采集截止时间为2019年9月。
日前,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发布了一则重要公示文件《南京理工大学关于撤销余某某硕士学位的处理决定公示》,该公示新闻指出,因余某某的硕士学位论文存在严重抄袭,该生的理学硕士学位被正式撤销。关于研究生毕业、学术诚信,教育部一直明文强调,人民日报曾发文指出,要用诚信来铺展论文的底色,讲诚信、不抄袭,是学术研究应当遵循的底线。然而此生在研究生毕业论文中严重抄袭,南京理工大学给予此处分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在这里也警示大家,学术来不得半点虚假,希望在校学生们努力学习,用真实能力毕业,交出自己满意的答卷。关于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位于南京。1995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学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现有两院院士17人,外国院士3人,各类在校生30000余名,留学生1000余名。关于南京理工大学此举,你觉得?单选|你觉得学校此举?非常正确,支持!是不是过于严厉了点?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来源: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综合于网络等
近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宣布了一项调查结果,该校2005级硕士研究生贾桂林硕士学位论文抄袭事实成立,决定撤销其硕士学位。两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一东一西,相隔一千公里,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2007届毕业生贾桂林2007年11月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CAN总线的汽车组合仪表研究》和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2007届毕业生付胜波2007年4月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CAN总线的汽车组合仪表研究》两篇论文高度雷同。研究生毕业论文雷同不止一例。近期,还有两所双一流大学,一北一南,相隔两千公里,天津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8届硕士毕业生刘宇宸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J2EE的环保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与同年毕业的厦门大学信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林鲤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J2EE的环保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却出现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的结构及内容雷同或高度相似,多个段落一字不差。天津大学和厦门大学的这两名研究生的论文均在2018年4月完成,究竟是否存在抄袭行为,以及哪一篇才是抄袭的,目前仍然在调查当中。校方也积极回应,将调查情况,如果情况属实的话,那我们会立即对此事进行处理。抄袭事件的疑点第一起抄袭事件中,电子科技大学的贾桂林回应称,读在职研究生要求不是很高,硕士学位论文确实参考了别人的资料。资料是当时陕汽集团宝鸡华山车辆公司的高工孙克俭提供,后者也是其硕士学位论文的指导老师之一。具体提供的哪一部分,贾桂林称,时间太长已记不清了。但他表示,这其中没有涉及到钱的问题。由于两篇研究生毕业论文发表的时间相差近7个月,武汉理工大学的付胜波在2007年4月提交,电子科技大学的贾桂林在2007年的11月提交,贾桂林“参考”的论文可能来自正规渠道,这一点,中国知网也如是回应。然而第二起抄袭事件中,天津大学的论文和厦门大学的论文均是2018年4月提交的,几乎是同时提交,抄袭者不足以从正规渠道获取“参考论文”。排除概率较低的无脑分享或者贩卖自己要用的原创毕业论文,还可能的原因是,原创者的论文被论文查重网站泄露,也可能被身边的人窃取谋利或无意泄露等等。具体原因还需等待官方调查回应。谨防学术成果泄露或被剽窃网络时代,信息泄露更加容易,有时只是一个发送和接收,就能完成数千公里的跨越,原创者很难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并制止。而网络平台的多样也丰富了泄露学术成果的渠道,很难理清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因此,作为研究生,保护好自己的学术成果,警惕还未发布的作品提前泄露至关重要。工程硕士学位也应严格要求不难发现,两起抄袭事件都是出自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虽然工程硕士培养偏向于工程应用,但也应有基本的学术底线,尤其是在双一流名校中。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相对于学术型硕士的论文要求可以降低,但仍需严格培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硕士学位论文抽检#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2007届毕业生贾桂林2007年11月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CAN总线的汽车组合仪表研究》和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2007届毕业生付胜波2007年4月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CAN总线的汽车组合仪表研究》,两篇论文高度雷同。澎湃新闻经比对发现网友反映属实。贾桂林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读在职研究生要求不是很高,硕士学位论文确实参考了别人的资料。付胜波则表示,硕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原创。目前,两学校相关部门均就此事向澎湃新闻作出回复。其中,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表示,已启动对贾桂林学位论文是否抄袭的调查。如下图所示:付胜波表示,硕士学位论文是2007年元旦左右完成的,第一版内容比较多,80页左右。论文第一版完成后,曾发给同学和导师看,导师提出修改意见要求删减一些。论文修改过程中曾先后到武汉理工大学鉴湖校区周边的打印店打印过几次论文。“如果说自己的论文被泄漏,有可能是在打印店。因为论文最终版本同学没有看过,只有打印店有。”付胜波回忆。看两篇论文的目录,基本上完全一样,也就是说,肯定是其中一个人先完成了论文,另外一个人完全抄袭之,或者两个人都同时抄袭了另外一篇论文,第二种情况不是太可能出现。像这种抄袭的情况如果放到现在还是比较少见的。正常来讲,硕士毕业答辩之前,都必须经过知网的查重系统。假如第一个人先把硕士论文上传到知网进行查重,那么知网系统肯定有所记录,这个时候第二个人再把硕士论文上传到知网,那一定会被系统查重出来。但是,这两篇论文都是在2007年提交的,那个时候知网系统还没有完善,因此可以排除这种情况。这种就跟平时大学生抄袭作业的情况类似,提交的作业出现两份一模一样的情况,再没有问这两个学生之前,根本没办法判断是谁抄袭谁。因此,最终到底是谁抄袭谁,还是要根据学校的详细调查结果。
学术抄袭数见不鲜,不仅仅是小论文抄袭,著作抄袭,还有许多的学位论文也有抄袭的情况。近日,山东聊城大学就在其研究生处的网站上发布了一个撤销学位的公告。从公告的内容来看,被撤销学位的是聊城大学美术学院学科教学(美术)专业2016 级的一名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这位学生于2018年12月获得聊城大学教育硕士学位。理由是:通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对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复查,这位同学的学位论文《如何打造小学硬笔书法有效课堂》“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为56.4%。也就说说查重结果为56.4%。经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组成的审查小组进行审查,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确认,认定张XX的学位论文存在严重抄袭,学术不端行为属实,建议撤销其教育硕士学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十七条和教育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第七条的规定,聊城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于2019年12月31日召开会议表决通过,决定撤销张兆杰教育硕士学位,原学位证书作废。从撤销公告来看,估计是这位在职的研究生也没有用多大的精力花在论文上,不然怎么会有这么高的重复率,正常人都不会这样抄袭的。另外,让人也觉得挺疑惑的是该研究生学位论文送外审、内审和答辩之前,难道没有查重的环节吗?一般来说,学位论文首先要上传学校的系统进行查重,然后才能够送审,查重不合格的直接就没有答辩资格,更遑论授予学位。不知道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21日,小西看到一位硕士生的留言:导师不管自己的硕士学位论文,结果延期;改论文时,导师依旧不管,内心煎熬的不行,很想哭,该怎么办?在她后续的介绍中,我有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她读研时选的导师比较坑,硬是给导师做了2年的外包项目。期间,大量时间被挤占,没有做过课题,也没有撰写过小论文。之后,她撰写学位论文的课题、数据等是自己未参与过的,遇到问题导师也没给过指导。送审之后,评审专家认为深度不够,不同意答辩。学院按要求给予“延期毕业”的处理。她又找导师沟通如何修改,结果导师就说一句“按人家专家提的意见改”。目前,她比较迷茫,延期毕业将无法拿到学位证,已签的工作无法去报到,也要黄。个人情绪低落,不清楚论文如何修改,改完后也不知晓是否可行。双重焦虑,内心煎熬,她有点抑郁、绝望的情绪,很想哭。同时,她感觉之前上了1个假的研究生,能力没有提升,虚度三年光阴,甚至不如本科时的自己,或是不如工作三年收获大。当然,在沟通中,她也表达出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更多的是想知道该怎么做,还有就是想找个地方大哭一场。你们有过类似的感觉吗?咋说呢?之前,小西也曾听闻过类似的导师。硕士期间采用的是“散养”,不管不问,远不止一个学生延期。不过,其他导师的“散养”是大方向上给指导,细节上学生需要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实在不行,也要给一点提醒,如分享几篇优质文献。或是,导师申报到什么项目,就做什么方向的研究。自己学术能力不足,学生遇到的难题,一样说不出个所以然。学生在课题研究、选题、论文撰写中,经常走错方向,浪费精力与经费后还可能被骂。去年,有学生发个材料(开题报告提纲)过去,导师直接一句“没问题”,让学生认为半个晚上赶工的东西居然这么好,好简单!然后,参加开题会议时,迎面而来一顿狠批,几个老师挨个骂。事实上,作为导师,我们在参加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答辩,或是论文评审中,听几句PPT汇报、翻下材料或是问两个问题,就能明晰不少内容。以硕士学位论文为例,部分导师极其负责,会给学生一字一句修改。类似这样精修过的论文,评阅起来真的不一样,一眼就知道学生与导师都下了功夫。反过来,个别学位论文题目还算新颖。原本还有点小期待,看下摘要就发现就不是一回事。光有名字没有内容,让人极度怀疑导师都没完整看过一遍论文啊。事实上,如今教育部门、学校对于学位论文非常关注,尤其是抽检为不合格、存在问题论文后,对导师同样有严惩。江苏、广东两地的学位论文抽检结果,才发不久,冲击很大。但是,也不能让学生延期毕业,或硬拖到学生被清退,规避论文抽检?对于这样的导师,个人建议是先找学院院长沟通下,看看是否可以修改后再次送审,不要怕导师会给小鞋穿。已然这个样子,也不会有再坏的结果呢。同时,找下参与开题、中期检查或预答辩的校内导师(非自己导师),请她们帮忙看看论文初稿,给一些好的建议。之后,再结合评审专家的建议,自己认真改。找几篇类似方向的文献或学位论文,仔细琢磨下别人是如何做的。不管怎么样,做最大的努力,找一切办法。熬到现在不容易,放弃太可惜啦!大家觉得呢? 若是我的文章对你稍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或转发,让更多人看到,非常感谢!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近几年来,笔者多次参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与答辩,发现经过三年的学习,研究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感到不少研究生在论文写作中有着相似的困难和问题。一、开题报告中的形式主义论文开题是研究生学习与研究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它决定着研究的实施、方向和结果。有些研究生在开题中就存在选题、方法等问题,如果没有真正解决,就会使开题中的问题在后续研究中继续存在并导致严重的后果。目前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粗看起来范式合理、头头是道,但潜伏着某些不能忽视的问题。1.研究问题中的问题研究问题的提出是整个研究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环节。对于某些硕士生来说,常有下列不足:(1)缺少问题性。缺少问题性是指有的选题并未能显示出研究者对某一事物的真正质疑和兴趣点,没有理论上或实践中的困惑与认知冲突。如“幼儿同伴合作策略的研究”,其缘由是“提高同伴合作能力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适宜的合作策略对幼儿合作能力的提高很有必要”。显而易见,这些正确的话语构不成研究需要,难以产生研究思路。这种研究中的“无病呻吟”并不少见,其内在的原因大抵是研究者心中没有形成个人化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因而也会缺乏方向和激情。具有问题性的问题使研究更具意义和需要,是推动研究不断深入的内在动力。(2)问题笼统模糊。问题明确具体,应是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重要特质。有的研究生在开题报告中所提出的问题只是一个方向、一个领域、一个主题,如“本研究拟对幼儿园大班社会退缩幼儿的同伴关系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教育对策”。这里的“同伴关系现状”是很笼统模糊的,在这种状态下研究就无从下手。当然在开始的时候,研究者头脑里的问题可能只是一个方向、一个主题,但接下来就要逐渐产生并聚焦问题,明确自己要研究的主题及主题之下的待研究子问题。也可以说,子问题的清晰和合理是研究问题是否明确、具体的重要标志,它具有指导研究进程的功能和作用。(3)缺少视角和深度。在检视某一个研究是不是有深度或有创意时,往往要看研究者能否把这一个问题与一个很重要的、很有深度的背景问题建立起有机联系,由此体现出某问题研究的意义及其独特价值。发现有的研究生开题中提交的选题孤立、表面化,没有深入思考也没有理论根基。如某研究生记录教师提问的次数、频率、候答时间,但问他为什么记录这些,他则说不清楚。此类情况显示这些研究或行动缺少灵魂和统率,缺少视角和深度。原因可能是真正的问题没有形成,对于所要研究的事物的本质意义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理解。2.冗余的概念圈核心概念是否明确、恰当、合理,影响研究的方向和成效。现在研究生的问题是绕圈子,概念显得纷繁冗余。如某研究生探究的是“绘画教育活动中教师控制性语言研究”,其中“控制”自然是核心概念。该生首先从辞源学意义上指出,控制有“驾驭和支配”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又从管理学、心理学、工程学、控制论中界定,进行相关概念的辨析。如控制与管理、控制与限制、控制与指导,“控制”是褒义词、贬义词还是中性词等繁杂辨析,到头来什么是“教师的控制性语言”则没有说明白,甚至难以形成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义。这种写作是当今文风的一种不良习气,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似乎名词概念愈多越有学术气氛。然而,真正的概念明晰需要的恰恰相反,要理解深邃,回到基本,使复杂问题简约化。3.文献综述中的资料堆积文献综述表明的是研究者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并又开拓出了自己的研究空间。在阅读学位论文中发现,有些综述内容太繁太多,但是大部分是与研究多少沾点边但又无直接相关的历史资料或名人观点堆积,而不是当下研究者所要研究的那个问题的研究综述。另外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材料罗列多、分析概括少,很难看出研究者个人对已有研究的认识、评价和个人的观点倾向。4.理论基础的多元庞杂当今的硕士生学位论文中都有一个篇幅巨大的“理论基础”,如果我们问:“这些理论如何成为你的研究的理论基础了呢?”可能不少同学并不能给予一个明确的、自信的回答。分析诸多论文中理论基础与其研究的联系,发现有下列问题:①所罗列的理论是与许多研究都有点关系的一般理论,缺乏的是与该研究有关系的相适宜的、有针对性的理论。②堆积庞杂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理论。如皮亚杰建构理论、斯金纳学习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等,文中对某些相互冲突的理论缺少分析和评价。③缺少研究者自己的理论假设。对于他人的理论似乎是借来装裱门面,没有合理的吸收与借鉴,也没有形成自己关于某一问题的基本理念和评价。这种理论上的夹生状态是研究和讨论、解释难以深刻的重要原因。5.选题意义的概念化有的选题在阐述研究意义时,总是泛泛而论,所谈及的研究意义是教科书里所说的一般意义,而不是研究生的那个具体问题研究的意义,这时作为研究者似乎消失了。究其原因,可能是研究生压根就没有搞明白关于此问题的意义。这也和问题的提出有关,如果提出的“问题”是一个自己发现的、实实在在的、具体的真问题,研究的特殊意义就会应运而生。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问题1.行为观察缺乏操作性定义有的学生用量化方法研究幼儿教师的批评行为,文中对批评的定义是:“幼儿教师对幼儿行为的否定性评价”。这个定义中的“否定性”很难说清,而且每个人的理解都会不同。可以说,观察的前提就不符合要求。观察方法作为一种具体的技术手段,在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方式中都可以运用。但通常需要明确所要观察的行为的操作定义,“就是把必须观察和测定的行为或活动给予详细的说明、规定,确定一个行为或现象的观察和测量记录的客观标准”。如果没有某核心概念的操作性定义,主观臆断便会大量产生,在此基础上任何“量”的描述和统计都不可信。这类研究方法上的问题属于低级错误,是学术研究所不能允许的。2.实验的低可信度与过分推论实验研究的特点在于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的心理现象的恒定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如有位研究生所做的研究是“High/Scope课程模式对农村幼儿社会适应行为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主要做法是对教师进行阅读有关活动手册和讨论的培训。4个月后,该研究生发现:High/Scope课程与我国农村现行幼儿园课程在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行为发展上有显著性差异。粗看起来这个过程似乎符合实验法形式上的逻辑,但种种现实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极有可能造成自变量污染。即便是本研究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体现了High/Scope课程模式的精神,但仅仅4个月的时间就会造成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显著差异,这是很难使人信服的。儿童发展的机制是十分复杂的。“对不同幼儿园课程或教育方案与幼儿行为和发展关系的比较研究多采用相关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对一些影响研究结论的条件难以控制,因而常使研究者难以分辨研究结果与各种变量和条件之间的真正联系。”当我们去研究某一课程模式优于或劣于另外的课程模式时,必须十分谨慎,不能只注意技术,而忽略其合理性,不能只见方法,不见思想。“研究设计”、“结论”固然重要,但设计是否合理、结论是否可靠更为重要。3.浅表性访谈近些年来质的研究兴盛起来,访谈成为常用的方法。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访谈表面化,如有的同学觉得举个例子并加以解释就成了案例分析,甚至认为是在进行质的研究,这是一种误解。如一位研究生研究的是大班幼儿自我概念的特点。研究者:你很会荡秋千吗?幼儿(男):是的,我荡的可高啦。研究者:那你在高处时害怕吗?幼儿(男):不害怕,妈妈说我是男孩子,要勇敢。研究者据此认为:“这说明幼儿已经能够根据社会上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确认自己,即进行性别角色的认同。”这种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仅仅根据这两句简单的对话并不能够得出幼儿已经对“自我性别角色认同”的结论。硕士研究生撰写论文的主要发展价值在于,在研究过程中经受科研训练。可以说过程重于结果,结论可重可轻,创意可大可小,但必须坚守的是科研规范与科学精神,以及对这种精神的意识和自觉。而关注方法的合理与结果的可靠正是通向这种境界的必由之路。三、语言表达问题学术论文的语言应该具有平实、准确、逻辑性强等特点,但从审阅的论文中可发现某些硕士学位论文有下列语言表达问题。1.逻辑性较差逻辑性差是一种总体感觉,可能表现在整体结构、推理、关系等各个层面,也会表现在不经意的一句话或某个概念上。有的论文标题混乱,层次不合理,有的内容表达缺少限定或不准确,对出现的抽象名词不予解释,这些都属于逻辑性差的表现。2.模糊引用研究生一进校,指导教师一般都很注意培养学生的科研规范,特别是提醒他们在论文写作中引文要有出处。但在审阅论文中仍不断发现,研究中的许多说法有失规范,如“心理学认为”,“众多研究表明”、“国内外学者指出”,这些看似有所说明,但模糊笼统的说法让人感受到学习者不负责任的态度。还有的同学在论文中大段大段地自然链接他人的观点,虽然加上了引号、注释,其实是变相抄袭,也是论文之大忌。3.雾里看花现在读某些硕士生、博士生的论文,有时会觉得很深奥,看不懂或似懂非懂,犹如雾里看花,不明不白。常见很多抽象词汇的链接和堆积,很难唤起常人经验的支持,不能理解。另外,现在很多论文都是千人一面,空、泛、虚,缺少个人的思考,没有个人的语言。我们从小没有养成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乃至终生写东西都离不开“参考文献”,这种情况是要改一改了。4.轻言“研究”研究生如何定位、如何表达自己的研究及其意义,是涉及研究生自我意识及研究者涵养的问题。笔者不止一次看过类似这样口吻的表达:“作为一个教育理论的研究者”,“作为一个研究者……”,“通过我的研究……”,“众所周知”,“我认为……”等等话语,当这些话语缺乏内容支持时,使人想到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比如有同学指出自己的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国内的研究内容,为……提供可靠而有价值的科学依据”,“在实践上,……提供可行性建议,促进……更适应我国农村幼儿发展的课程模式”。如此话语,如此轻松,如此超载,大抵是研究生初写论文必经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他们就会变得“不敢随便开口”,从某种意义上看,对学术的矜持也是一种进步。
2019年的硕士生学位论文全面采用抽选双盲审(研究生和审稿专家互不知道彼此),根源是翟天临博士事件。鉴于毕业硕士生的人数60余万,采用之前博士学位论文的盲审模式难度比较大、不现实,因此只能采用学院组织的专家盲审模式(学院自行联系专家送审),而不是全国同行业的专家库系统随机分配(类似于博士学位论文盲审、青年基金评审等)。不过部分高校针对部分发表过高水平期刊论文的硕士生可以"免盲"。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严格审核已是肯定的,教育部已确定2019年抽查6000份学位论文,且每篇论文3位评审专家,整个项目拨款800万。翟天临博士学术不端后,相继又曝出湖南大学刘梦洁硕士论文抄袭、复旦硕士抄袭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等事件,就算导师同意你学位论文送审,评审专家同样会高要求、高标准打分。研究生论文盲审审稿专家关注硕士学位论文哪些部分?论文盲审主要看论文的创新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同学科的差异性不小,一般来说创新性不是问题,但创新点得学会凝练。在写作之前的试验设计非常关键,否则学位论文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就不行喔。首先,最基本的写作规范。一篇学位论文出现低级错误给专家印象非常不好,如错别字、标点符号中英文混用、图表序号混乱和不对应、表格跨页、引用格式不规范、文献引用格式错误等。一个研究生经过3年培养后,在如此重要的学位论文中出现低级错误让人啼笑皆非呢。其次,文字写作水平。不同学科都有专业词汇和用句,过于口语化的描述不易出现在学位论文中。为避免重复率过高,不少研究生故意将学位论文修改的晦涩难读,词不达意。同时,学位论文没有框架和逻辑,甚至写作不宜采用排比行文、大段落等,甚至不如高中生作文。另外,学术水平。理工学不少学科的试验设计、数据分析、讨论得需要有足够的学术水平,如不能简单描述某个指标上升、下降,而是深挖表面现象后的机制。因此,在整个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中,阅读海量文献非常关键。研究生不少优秀的研究生,如硕士期间发表多篇高水平英文期刊论文,如SCI一区、二区论文,撰写的学位论文盲审后被评为2份"差"或"不建议答辩"等,就得接受延迟半年答辩。因此,建议各位准毕业生在送审之前"精雕细磨",经过学科/教研室的预答辩后再送审。作为导师,小西知道大部分研究生毕业后不再从事科学研究,仅有少量选择读博深造的研究生继续从事科研,但是作为毕业要求的学位论文必须要严守学术底线。平时读研期间,导师可以原谅研究生的任性,理解研究生混个学位证的心态。但是,学位论文质量同样关系到导师个人今后的招生和发展,因此得彼此互相体谅。其实,大部分导师还是乐意帮自己研究生修改学位论文的,但是一定得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而不是送审截至之前的晚上发给导师!
最近,是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的旺季。笔者有幸与往年一样,开展了一波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工作。学位论文质量下降堪忧,令人痛心疾首。学位论文质量下降堪忧来源 | 信忠保科学网博客记者 | 信忠保(图片来源:千图网)最近,是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的旺季。笔者有幸与往年一样,开展了一波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工作。评审院校,五花八门,虽不能代表全国整体情况,但多少有了一些个人感受和直观感觉。评审过程中形成的认识,不针对个人或个别单位。只为阐明现状,指出问题,粗浅提出解决方案。1. 学位论文质量快速下滑与往年比,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并没有提高,反而感觉在急剧下滑。我与身边学术好友,交流一番,对此还算有共识。大有一年不如一年,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这到底发生什么了?国家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为何学位论文水平却在下降呢?难道我的审美高了,要求高了,感觉错了?2. 写作规范仍旧是大问题整个论文看下来,到处都是低级错误,错别字、标点符号中英文混用、文献引用格式不规范、表格跨页、单位漏用错用等现象,非常普遍,看不出认真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单看论文,研究生都像没长大的孩子,各种幼稚低级错误层出不穷,令人啼笑皆非。3. 文字写作水平非常低劣从学位论文文字准确性、流畅性和美感来看,硕士生文笔普遍不高。大多是生搬硬套,滞涩难读,热衷排比行文,喜欢大段落。单从写作文笔来看,甚至不如高中生的作文。大学和研究生七年,语言文字表达并没明显提高,甚至变得拙劣和粗俗化,令人深思。4. 论文看不出热爱和用心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生涯心血结晶,是自己青春之花,是有生以来智慧集结最高状态。在学位论文里,我看不到青年学子的真诚、认真、质朴、耐心、热爱、激情以及创造性,看不到一个生机勃勃、鲜活的青年人,满屏看到的却是机械、呆板、仓促、急躁、焦虑、侥幸、敷衍以及一个低俗拙劣的功利主义者。(图片来源:昵图网)5.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缺失高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地方,是培养和塑造科学精神的地方。从学位论文来看,研究生大都很马虎、很粗心,缺乏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单从学位论文的文字撰写来看,只要自己反复读上三五遍,让同学帮助核对一遍,导师再看两遍,应该不会出现那么低级的错误。现在学位论文,大多是仓促而就的半成品,而非反复打磨、精益求精的匠心之作。6. 独立任性急躁的九零后们他们这一代有三天三夜说不完的优点,也有一些社会时代带来的不足。每年三五月份,乌泱泱,乱哄哄,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研究生答辩景观。传统需要去继承和坚持,国际视野也需要开拓。新媒体时代的青年,时间趋于破碎化,思维趋向于表层化,缺乏以往青年的沉稳和踏实,多了几分急躁和功利。7. 论文质量把控制度失效大多数学位论文,从科研工作量、写作质量以及分量方面,导师应该都会有较为准确地判断。导师把不住学生,管不了学生,拦不住学生,最终半成品的学位论文游走全国,在市面上招摇。现在来看,学位论文质量把控缺乏强有力制度上的支撑,高录取率、低淘汰率,脆弱心理老师惹不起。现在应切实地建立研究生学位论文淘汰机制,提高淘汰率,建立退出机制,不能让高校成了学位论文粗制滥造的小作坊。8. 评委内心的纠结和挣扎硕士学位论文评审人,内心充满了纠结,通过还是不通过,放水还是不放水?是坚持学术标准,还是随大流别较劲?最后,尽量地多写几条修改意见,寻求内心平衡和自我安慰,违心地勉强通过,皆大欢喜。评委们顾虑重重,面对现实又很无奈,也改变不了现状。如今,教授们拒绝评审成了新潮流和新趋势。(图片来源:pixabay)9. 学位论文质量把控建议论文送审前,需经过教研室预答辩,经过匿名投票,超过三分之二方能送审。送审阶段,五个评审人,两个及以上不通过,直接延期一年,导师停止招生一年。一个不通过,经学院学术委员会投票,赞成票低于三分之二直接推迟一年。我们不能指望每位研究生都会从事科学研究,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要保持住学术品位,要守住学术底线。现在我们国家一方面缺人才、呼唤人才,一方面是就业难。研究生如果认真对待科研,提高学术品质和成色,最终在求职过程中将得到相应的反馈和回报。研究生如果对待学位论文采用六十分万岁主义,有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更多追求短期和直接回报,缺乏理性和长远洞见,膜拜精致利己主义,他们的科研品质和能力,不会在撰写学位论文过程中很好地挖掘和提升,反而错过了科学品质锻炼的绝佳机会,最终给人生带来负面影响。拿硕士学位可能是缺乏淘汰性,但参加工作步入社会后,到处都充满了残酷的淘汰和竞争。读书时期可以在导师面前任性,也可以钻体制的空子,拿注水的学位。但在社会上打拼,说到底还是能力竞争,残酷而真实。研究生的学术生涯,通过复杂的筛选淘汰机制,通过大数法则和二八法则发挥作用,将有科学潜质青年人筛选出来。最近,我同步在评审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同样是年轻人,青年基金申请人,年龄只是比他们长三五岁或者十岁八岁,但基金文本撰写质量明显比学位论文水平高很多。说到底,写一段文字,做一件事情,质量优劣还是个态度问题,与投入精力和心血密切相关。希望在哪儿?希望在于行动,在于未来!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信忠保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8729-1111883.html学术君那你呢?你学生论文写的怎么样?
小西今年还审了几本硕士学位论文,觉得撰写不错的肯定是"同意答辩",部分是"修改后答辩",除非实在是"没有用心"或"抄袭"的熟悉论文,很少会给"不同意答辩"。在翟博士事件之后,2019年的学位论文质量肯定不低,有各位研究生熬几个通宵修改的成果,更有导师的修改或严格把关。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夕各个学校的论文送审会有小的差异,同时硕士论文的"盲审"和博士生的有很大的差距。前者大部分是学校或学院隐去学生、导师姓名和专业等相关信息后送审给其他学校,如国内不少学院是直接打包送审其他高层次院校的相关学院。这样的"盲审"依然存在一定的"人情",但是相比之前校内同专业的几个导师间的互审,依然严格许多。在论文送审之前,同样会有学院内部的送审前期流程或预答辩。之前,有不少朋友私信小西,今年预答辩没过直接延期,想听听小西的建议呢。其实,预答辩一般要求不算严格,论文的实验设计合理、表述到位、图表参考文献等细节没有问题即可。不过,需要注意各个学科的毕业成果要求不同,如要求一篇Sci小论文接受或中文核心见刊等,不符合这样的毕业基本条件是无法参加预答辩或送审的。部分院校没有严格的预答辩流程,只要达到最基本的毕业要求,名单在学院的《毕业审核通过名单》中,且在学校系统内申请答辩。之后,会在专业内找2个导师预审论文,有了《研究生学位论文预审专家意见表》或《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书》+《指导老师对学位论文审查意见书》即可。学位论文撰写一定得认真在完成前面的预答辩或送审前期流程后,才可以到学院研究生秘书处"查重",不同学科比例要求不同,工学一般是要求重复率在10%以下,当然10-20%可以送审,得大学导师签字"力挺",小西没见过有导师愿意签这个字呢。学院内查重有2次机会,大部分同学都会提前自己花钱查重一次后再找学院秘书。只有通过查重之后,管理员(秘书)才会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审核表》上填写重复率和签字,有了这份表和之前的《预审专家意见表》才可以将论文送审。题主关心的查重报告和评审专家没有关系,专家也看不到。就我熟知的情况来说,送审的论文都是纸质装钉版,而不是PDF或WORD等电子版。评审时除非之前看过类似的论文,或者送审的同学直接抄袭评审专家学生的论文,一眼被认出。毕业答辩也许不少同学有了想法,是不是学院查重一个版本,送审又是另外一个版本呢?就算你能通过查重、答辩,最终的学位论文是要上传学校图书馆和知网等,而且毕业一年后主管教育部分会有抽查,论文质量不高,抽查不合格的话,仅仅导师倒霉停止招生3年等。但是,论文抄袭严重,研究生会被追责取消学位的。切记不要有其他想法呢,还是认真修改,哪怕是表达的不地道,导师也可以帮忙修改润色,抄袭真的没有必要。其实,论文评审专家很少有故意为难毕业生的,只要是用心撰写和修改的,哪怕质量或表述稍差,也会尽量给予"修改后答辩"的意见。毕竟,答辩前后还有足够的时间可以修改润色。因此,只要肯花心思,投入足够的时间,论文肯定没有大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