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廊坊师范学院举办“中学历史政治学科基础教育研究学术研讨会”

廊坊师范学院举办“中学历史政治学科基础教育研究学术研讨会”

9月26日,由廊坊师范学院与廊坊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中学历史政治学科基础教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廊坊师范学院图书馆报告厅举办。来自京津的基础教育研究专家团队,中学名师工作室成员,国内知名基础教育研究刊物主编,廊坊市、区(县)全部专兼职历史、政治学科教研员,廊坊市、区(县)初、高中历史、政治教师代表,廊坊师范学院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代表近1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学校副校长赵学良、廊坊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建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赵学良介绍了廊坊师范学院发展历程及学科发展布局。他指出,廊坊师范学院为廊坊及京津冀地区的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被誉为“廊坊基础教育的摇篮”,学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强与中学基础教育教学、教研的交流,聆听基础教育研究专家、中学一线教师的声音,不断推进师范教育上水平、上层次。王建华代表廊坊市教育局对大会的举办表示祝贺,对廊坊市基础教育与廊坊师范学院的合作表示肯定,对所有与会教师提出要求,教师们要着力提高课堂的育人效果、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开幕式后,举行讲席教授聘任仪式。赵学良和王建华分别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教育部“国培”专家库首批专家赵亚夫教授,杨村一中历史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名师领航工程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龚玉玲教授,南开中学政治教师、天津市特级教师朱爱武教授,廊坊市教育局历史政治教研员、全国优秀教研员称号获得者彭亮研究员颁发讲席教授聘书。赵亚夫、龚玉玲、朱爱武三位教授分别围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学历史政治课堂教学”进行了大会主题发言,从内涵剖析、复习课、实践教学等不同角度解读何为核心素养及如何培养核心素养,《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主编任鹏杰教授通过视频会议形式以《教研与写作:探索何为更好的教育》为题进行发言。四位专家的发言提供了理解核心素养的崭新视角,传授了培养历史政治学科素养的宝贵经验,提供了撰写基础教育研究论文的有效方法。下午,大会进行分组讨论,与会代表对提交的论文进行陈述与评议。本次大会共征集学术论文128篇,经专家评委会的评审,评选出一等奖25篇,二等奖27篇,三等奖24篇。闭幕式上为获奖教师颁奖。此次学术研讨会加强了廊坊师范学院与中学历史和政治学科教学、教研等方面交流,开创了廊坊师范学院与廊坊市乃至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发展的新局面,对于廊坊师范学院师范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廊坊师范学院教师教育水平起重要推动作用。

故万物备

廊坊师范学院举办中学历史政治学科基础教育研究学术研讨会

9月26日,由廊坊师范学院与廊坊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中学历史政治学科基础教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廊坊师范学院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举办。来自京津的基础教育研究专家团队、中学名师工作室成员、国内知名基础教育研究刊物主编,市、县(市、区)全部专兼职历史、政治学科教研员,市、县(市、区)初、高中历史、政治教师代表,廊坊师范学院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代表近1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研讨会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教育部“国培”专家库首批专家赵亚夫教授,杨村一中历史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名师领航工程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龚玉玲教授,南开中学政治教师、天津市特级教师朱爱武教授分别围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学历史政治课堂教学”进行了大会主题发言,从内涵剖析、复习课、实践教学等不同角度解读何为核心素养及如何培养核心素养。《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主编任鹏杰教授通过视频会议形式以《教研与写作:探索何为更好的教育》为题进行了发言。四位专家的发言提供了理解核心素养的崭新视角,传授了培养历史政治学科素养的宝贵经验,提供了撰写基础教育研究论文的有效方法。此次大会共征集学术论文128篇,经专家评委会的评审,评选出一等奖25篇、二等级27篇作为参会论文进行交流。此次会议加强了廊坊师范学院与中学历史、政治学科教学、教研等方面的交流,开创了该校与廊坊市乃至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发展的新局面,深化了该校师范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区域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研究和教师教育水平。【来源:《廊坊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类同

雄安北京学校满月记

4月1日,雄安新区成立一周年。一个月前,北京市援助雄安新区办学项目启动仪式在雄安新区容城小学举行,标志着北京市教育援助雄安首个项目启动实施。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雄安校区、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雄安校区、北京市六一幼儿院雄安园区、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正式挂牌成立。近日,记者来到其中的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雄安校区,了解和感受这所雄安的“北京”牌学校在这一个月里发生的变化。显见的变化迎面而来。“北京”这两个字立在了学校大门口的校名上,出现在老师们胸前佩戴的校徽中,还印在学校特色手稿纸的页眉里。教学楼的电子显示屏上打出:“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标语。据介绍,这所学校的前身是容城小学,位于县城的北部边缘,招收的学生主要是周边城中村的孩子。学校的副校长刘建芝,在容城小学工作有十几年的时间,她当年也是在这所学校上的小学,对学校有着很深的感情。“以前做梦也没想到过,自己的母校会成为北京名校的一个校区。”她说,历史上的容城县在保定属于教育比较薄弱的地区,到了初中、高中,学生外流严重。“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这里的教育水平,跟周边的北京、天津相比,落后了20年。”她说。此次北京的援助办学,更多的是把北京先进的教学理念,输送到雄安,培养当地师资。两地将陆续启动中小学校长跟岗研修,骨干教师培训班,设立北京名优教师雄安新区工作室等一批合作项目。据朝阳实验小学校长陈立华介绍,北京学校每周都会派专家到雄安校区,给当地的老师培训、辅导。隔周一次集团例行培训,都会把雄安校区的老师接到北京参加。“这样一来一去的交流,对老师们专业上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陈立华说。3月9日,朝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组织20余人的专家组走进雄安校区把脉课堂、集体视导。作为数学学科专家的陈立华,走进了五年级的数学课堂,为老师听课诊断,并亲自上台给老师示范指导。在课堂上,她遇到了一个老是举手的小男孩,她就对这个孩子说:“嗨,你是我最崇拜的。你一直在举手,很了不起。举一次手容易,次次都举手,这不容易。”陈立华校长说,“在课堂上,没有对错,只有观点,大家需要相互讨论,上课的过程,就是一个交流的过程。”谈到这一个月的变化,数学老师张晶晶说:“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大家的热情高了,这一点从老师们的加班就能看得出来。”以前下了班,老师们就各自回家了,现在过了下班点,许多老师不愿意走,有的还聚在一起讨论专家的培训和讲授、交流心得体会。遇到觉得重要的,马上用笔记下来,生怕过一会儿就忘了。张晶晶今年31岁,毕业于廊坊师范学院,是学校为数不多的年轻教师之一。但张晶晶目前也明显感到,自己的知识不够用。她说,自己在背英语单词,准备考研深造。一位老师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写道:“工作如果仅仅是养家糊口的工具,那就不会有幸福的人生。为雄安新区培养接班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人,这份历史使命感会让我们战胜工作中的诸多困难。”对于孩子们来讲,这一个月最大的变化,莫过于视野的开阔。3月13日的艺术家进校园活动,让雄安校区的孩子们近距离见到了国家京剧院、中国爱乐乐团等专家的表演。据介绍,朝阳实验小学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汇集了许多这样的专家级艺术教育师资,取得了不菲的教育成果。如今,通过北京援助雄安新区办学项目,在组团援助、一体化管理的方式下,这些名师专家也将成为新校区的指导教师,让雄安校区的学生也能和北京的学生一样享有优质的教育课程。之后,雄安校区部分班级的师生,先后来到北京,参加本校开展的“一带一路”手拉手、“一班一国”看世界活动。陆续走进各国驻华大使馆,开展国际教育与交流。3月23日,四年级的刘梓茗和学校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来到位于北京的阿根廷驻华大使馆。第一次到外国使馆参观的他显得很兴奋,见到了高鼻梁、大眼睛、金色头发的姐姐,领略了探戈表演,还有视频短片里球星梅西炫酷的球技,还品尝了阿根廷美食,“烤肉的味道很鲜美,香肠也充满了异国风味。”他在参观后的日记中写道:“我感受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阿根廷人的热情。也看到了雄安教育和北京的差距,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奋发图强,长大后为雄安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提起俺闺女念的是北京名校,俺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咧。”魏利军说,他是当地的个体户,女儿在学校上五年级。“现在学校的艺术课程比较丰富,增加了京剧,还有京东大鼓。”王紫嫣的妈妈说,学校的好多地方都在发生变化,连留作业的方式也在改变。学校前两天推出电子作业,学生通过手机App直接完成,挺方便的。“如今能做这个学校学生的家长很有自豪感,其他很多家长都想把孩子往这里送。”她说。“改变”,可能是陈立华校长口中常提起的一个词。她说,当老师的,观念转变了,教学情况就必然跟着转变。她对雄安校区的老师提出一个要求“变”——从自我修养上、教学能力上、教学理念上等多方位、多层面地去“变”。在雄安新区,发生变化的不仅是这所以前的容城小学,其他3所北京援建的学校也在发生着各自的改变,演绎着自己的故事,“建三援四”更在同步进行。除了这4所北京学校雄安校区的成立,北京方面还将在雄安建设一所中学、一所小学、一所幼儿园。正如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刘宇辉说的那样,“总的原则就是,雄安需要什么,我们就帮助什么、推进什么,全方位提高雄安新区的教育质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深化合作内涵,向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迈进,致力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合作”。

乖孩子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一行莅临廊坊师范学院调研指导工作

11月25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莅临廊坊师范学院调研指导工作。吕玉刚一行考察了生命科学学院实验中心,参观了学校非遗文化传播中心、校史馆,了解学校实验教学情况、非遗文化研究与传承情况及学校发展历程,并召开座谈会。座谈会上,校长杨学新汇报了学校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师范生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果成效,以及学校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教育硕士授权点的必要性、紧迫性及当下进展情况。杨学新表示,全校上下统一思想、众志成城,全力争取硕士学位授予权,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高规格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基础教育事业。在听取汇报后,吕玉刚肯定了学校发展的成果,对学校领导班子担当作为和全体师生的拼搏进取给予高度赞誉。他指出,基础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基石,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基础教育高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国家连续出台3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件,分别是《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这些政策的推出为我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他强调,基础教育问题一直都是“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希望廊坊师范学院作为师范院校、教师摇篮,能够立足于新使命、新担当,深耕师范教育,深化师范专业课程建设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做好优秀教师的培养工作。他希望廊坊师范学院能够抓住国家教师教育振兴的良好机遇,早日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推动学校事业发展上层次、上水平。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学与装备信息化副处长赵宇,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利迁,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郭立森,廊坊市副市长张春燕,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李宏疆,廊坊市教育局局长许红伟参加调研。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参加调研。

朋友圈

雄安北京学校满月记:学生热情,老师坦言知识不够用

芥末堆芥末堆是一个专注于教育产业信息挖掘与传递的行业内资讯服务媒体平台。关注4月4日,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雄安校区,同学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4月1日,雄安新区成立一周年。一个月前,北京市援助雄安新区办学项目启动仪式在雄安新区容城小学举行,标志着北京市教育援助雄安首个项目启动实施。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雄安校区、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雄安校区、北京市六一幼儿院雄安园区、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正式挂牌成立。近日,记者来到其中的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雄安校区,了解和感受这所雄安的“北京”牌学校在这一个月里发生的变化。4月4日,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雄安校区,全校师生在操场上举行升旗仪式。显见的变化迎面而来。“北京”这两个字立在了学校大门口的校名上,出现在老师们胸前佩戴的校徽中,还印在学校特色手稿纸的页眉里。教学楼的电子显示屏上打出:“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标语。据介绍,这所学校的前身是容城小学,位于县城的北部边缘,招收的学生主要是周边城中村的孩子。学校的副校长刘建芝,在容城小学工作有十几年的时间,她当年也是在这所学校上的小学,对学校有着很深的感情。“以前做梦也没想到过,自己的母校会成为北京名校的一个校区。”她说,历史上的容城县在保定属于教育比较薄弱的地区,到了初中、高中,学生外流严重。“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这里的教育水平,跟周边的北京、天津相比,落后了20年。”她说。此次北京的援助办学,更多的是把北京先进的教学理念,输送到雄安,培养当地师资。两地将陆续启动中小学校长跟岗研修,骨干教师培训班,设立北京名优教师雄安新区工作室等一批合作项目。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雄安校区,参加“家校警”护学队的当地家长志愿者在校门口。据朝阳实验小学校长陈立华介绍,北京学校每周都会派专家到雄安校区,给当地的老师培训、辅导。隔周一次集团例行培训,都会把雄安校区的老师接到北京参加。“这样一来一去的交流,对老师们专业上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陈立华说。3月9日,朝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组织20余人的专家组走进雄安校区把脉课堂、集体视导。作为数学学科专家的陈立华,走进了五年级的数学课堂,为老师听课诊断,并亲自上台给老师示范指导。在课堂上,她遇到了一个老是举手的小男孩,她就对这个孩子说:“嗨,你是我最崇拜的。你一直在举手,很了不起。举一次手容易,次次都举手,这不容易。”陈立华校长说,“在课堂上,没有对错,只有观点,大家需要相互讨论,上课的过程,就是一个交流的过程。”谈到这一个月的变化,数学老师张晶晶说:“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大家的热情高了,这一点从老师们的加班就能看得出来。”以前下了班,老师们就各自回家了,现在过了下班点,许多老师不愿意走,有的还聚在一起讨论专家的培训和讲授、交流心得体会。遇到觉得重要的,马上用笔记下来,生怕过一会儿就忘了。张晶晶今年31岁,毕业于廊坊师范学院,是学校为数不多的年轻教师之一。但张晶晶目前也明显感到,自己的知识不够用。她说,自己在背英语单词,准备考研深造。一位老师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写道:“工作如果仅仅是养家糊口的工具,那就不会有幸福的人生。为雄安新区培养接班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人,这份历史使命感会让我们战胜工作中的诸多困难。”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雄安校区学生们画笔下的雄安。(翻拍)对于孩子们来讲,这一个月最大的变化,莫过于视野的开阔。3月13日的艺术家进校园活动,让雄安校区的孩子们近距离见到了国家京剧院、中国爱乐乐团等专家的表演。据介绍,朝阳实验小学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汇集了许多这样的专家级艺术教育师资,取得了不菲的教育成果。如今,通过北京援助雄安新区办学项目,在组团援助、一体化管理的方式下,这些名师专家也将成为新校区的指导教师,让雄安校区的学生也能和北京的学生一样享有优质的教育课程。之后,雄安校区部分班级的师生,先后来到北京,参加本校开展的“一带一路”手拉手、“一班一国”看世界活动。陆续走进各国驻华大使馆,开展国际教育与交流。3月23日,四年级的刘梓茗和学校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来到位于北京的阿根廷驻华大使馆。第一次到外国使馆参观的他显得很兴奋,见到了高鼻梁、大眼睛、金色头发的姐姐,领略了探戈表演,还有视频短片里球星梅西炫酷的球技,还品尝了阿根廷美食,“烤肉的味道很鲜美,香肠也充满了异国风味。”他在参观后的日记中写道:“我感受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阿根廷人的热情。也看到了雄安教育和北京的差距,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奋发图强,长大后为雄安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提起俺闺女念的是北京名校,俺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咧。”魏利军说,他是当地的个体户,女儿在学校上五年级。“现在学校的艺术课程比较丰富,增加了京剧,还有京东大鼓。”王紫嫣的妈妈说,学校的好多地方都在发生变化,连留作业的方式也在改变。学校前两天推出电子作业,学生通过手机App直接完成,挺方便的。“如今能做这个学校学生的家长很有自豪感,其他很多家长都想把孩子往这里送。”她说。“改变”,可能是陈立华校长口中常提起的一个词。她说,当老师的,观念转变了,教学情况就必然跟着转变。她对雄安校区的老师提出一个要求“变”——从自我修养上、教学能力上、教学理念上等多方位、多层面地去“变”。在雄安新区,发生变化的不仅是这所以前的容城小学,其他3所北京援建的学校也在发生着各自的改变,演绎着自己的故事,“建三援四”更在同步进行。除了这4所北京学校雄安校区的成立,北京方面还将在雄安建设一所中学、一所小学、一所幼儿园。正如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刘宇辉说的那样,“总的原则就是,雄安需要什么,我们就帮助什么、推进什么,全方位提高雄安新区的教育质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深化合作内涵,向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迈进,致力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合作”。本文转自中国青年报,作者陈剑,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RECOMMENDATION推荐阅读护苗2018学生代购问政西安快 手电影分级自律公约

不知就后

2020年“求是”论坛:“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老龄问题多学科研究”成功举办

2020年8月1日上午,2020年“求是”论坛:“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老龄问题多学科研究”论坛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北京市老年学学会、中国人民大学“老龄社会的政策实践与养老产业综合研究平台”、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北京老龄居养老产业促进中心协办,并得到北京市老龄协会支持。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北京市老龄办常务副主任、北京市老龄协会会长王小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严金明教授等领导出席并致辞。来自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中国人民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廊坊师范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大学等机构的7位青年学者先后进行发言,来自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3位专家先后进行点评。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宋健主持。在领导致辞环节中,王小娥主任首先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她指出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新冠疫情的爆发给北京市、全国甚至全球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生命财产损失。疫情期间北京市对养老机构进行封闭式管理,加大了养老机构的运营成本,居家养老服务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及生活方式也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当前北京市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扼制,总体形势持续向稳向好。北京市老年学学会作为北京市老年学和老年健康研究领域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学术资源丰厚和组织能力强大的优势,通过举办系列论坛为北京市老龄社会治理和健康促进、老龄问题多学科的研究以及养老服务发展建言献策,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她希望北京市老年学学会继续做好现代新型智库,为党委政府提供老龄工作的决策参考,助力首都北京老龄事业的发展。并希望更多的青年才俊加入到老龄问题研究中,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智力支持。严金明教授代表主办单位之一对各位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是中国人民大学重点打造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并入选全球中国百强,2018年初在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名列第一,2019年在中央举行的国家高端智库综合评估中入选第一梯队,是唯一入选第一梯队高校智库。国发院充分发挥高端智库的平台作用,整合老龄经济学、社会人口学、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等多学科的智力资源,持续开展课题研究,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经济社会的发展,连续多年举办智库养老北京高峰研讨会,聚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一时代命题,发布最新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领导人的批示,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还成立了老年产业研究中心,聚焦银发经济和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承担多项重大决策咨询课题。老年人作为易感人群在这次疫情中受到更为严重的冲击,老年人的社会经济生活、心理健康、慢病管理、社会参与以及家庭代际关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他期望此次论坛的青年才俊从社会学、心理学、医学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贡献智慧。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老年学系博士生林艳的发言题目是《不是每个人在疫情面前都一样:疫情对老年人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她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给老年人带来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在直接影响方面,老年人无论在新冠病毒的患病率还是在死亡率上都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在间接影响方面,疫情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和抗击疫情所采取措施的副作用也通常给老年人产生较其他年龄组更为严重的影响,包括日常生活、经济生活、社会交往和情感等方面。林艳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主要包括一日三餐配送受限、日用品和防疫物资购买受限、家政和护理人员短缺、慢性病管理和药品补给受限;新冠肺炎疫情给老年人的经济生活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收入来源、失业风险、退休时间、住房、储蓄、养老金及财富状况等方面;在社会交往和情感生活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加重了老年人的社会隔离感、孤独感,并且更有可能经历亲属或好友因患新冠病毒而死亡,经历重大的心理伤痛。林艳对新冠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的情况进行了展望,她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亦是很多领域发展完善的契机,例如,这次疫情为老年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特别是在社会政策、社区干预和跨学科合作等方面;也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涉及公共卫生、社区医疗和药品制度等;第三是为老年服务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包括疫情应急响应、护理人员管理、硬件软件升级等;尤其要强调的是疫情的常态化为智慧养老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将在亲情沟通、社交活动、网络购物、视频就诊、获取咨询、娱乐休闲和功能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华北电力大学老龄科学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妮娜的发言题目是《中国本土时间银行定位与发展路径分析》。她介绍了时间银行的实践摸索、政策历程、西方时间银行类型。认为中国本土时间银行的定位体现在对应中国特色社会-互助话语、从互助养老到多元互助、整合互助行为、互助组织和互助共同体、由社会依赖政府向企业经营社会思维转变四个方面。通过对98家时间银行的统计分析,她认为中国本土时间银行问题在于:发展定位不清;资金来源不稳定;时间货币兑换困难;服务供求对接失衡志愿者团队存续困难,居民参与意愿不高。刘妮娜提出了中国本土时间银行发展建议:第一,逐步向福利经济和社区经济平台转型,探索全国推广和建立时间银行,探索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国有企业运营。第二,建立长效资金拨付机制,拓展资金来源。第三,明确时间货币的兑换标准和互助服务的价格标准,明确互助服务标准和价格,明确时间货币的兑换标准。第四,在媒体以及社区、学校、单位内部进行大力宣传,以社区为单位建立互助志愿者信息库,各层级政府应履行时间银行平台的监管职责。第五,同时给予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和会员专属福利。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老年学研究所副教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谢立黎的发言题目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研究》。她认为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工作等不同学科的理论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为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她认为多元主义理论、优势视角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是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理论依据,老年人社区参与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变化,表现为相关政策持续优化、外部环境资源不断改善、老年人口素质逐渐提高。谢立黎利用2019年北京市老龄社会治理现状调查数据,重点分析了不同特征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活动参与需求和参与现状,发现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活动的意愿较高但实际参与社区活动的比例相对较低,呈现“高意愿、低参与”特征。同时,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活动存在需求与供给的错位,发挥老年人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掘。她提出社区组织可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保障措施、开展与活动内容相关的岗前技能培训等途径为更多老年人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根据老年人看重的社区机构能力优先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创新活动内容、提高活动参与的灵活性等,减轻制度性障碍对老年人活动参与的制约。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老年人在社区治理可以作为防疫科普的宣传者、社区参与的调动者、居民需求的代言者、社区矛盾的协调者、疫情风险的监督者和特困老人服务的提供者。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副教授、副院长丁志宏对上述三位嘉宾的发言进行了点评。他认为,林艳博士的分享,让我们切实感受到美国老年人在疫情下的弱势特征,不仅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死亡率高,而且日常生活、经济生活、精神生活、社会交往都受到严重影响。丁志宏认为,随着数据的丰富,可以使用一些新方法,更深入地分析新冠肺炎对老年人死亡的独立作用。对于刘妮娜博士针对时间银行的研究,丁志宏认为,必须要解决好它的服务形式、时间管理、服务组织者、技术操作等问题,时间银行才能焕发新的生命力。并相信,时间银行的发展经验一直在民间,创新也在民间。针对谢博士的发言,丁志宏建议对数据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挖掘,进一步探讨北京流动老年人的参与意愿和参与现状,深入分析社区机构能力在老年人社区治理参与中的调节作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老年学研究所副教授唐丹的发言题目是《疫情中的老年人心理健康》。她认为虽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老年人感染机率大和病重可能性大,从医学角度老年人是高危人群。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老年人并非受冲击最大的群体,老年人在不同年龄组中抑郁水平最低、幸福感最高。对于这样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果,可能的解释包括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老年人的阅历、疫情对生活的影响等。由于疫情当中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一个要素可能是社会网络,唐丹重点讨论疫情当中社会网络的变化对老年人的影响。她认为在疫情当中很多老年人的社会网络都在萎缩,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产生了社会隔离,这种社会隔离发生在各种老年人群当中。而且,老年人还会受到数字鸿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唐丹使用CLASS2014调查数据分析了社会网络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发现生理健康、家庭网络和朋友网络可减少抑郁症状,家庭网络和朋友网络在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起到中介效应的作用,家庭网络和朋友网络对健康状况不同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影响存在差异,家庭网络对生理健康状况差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作用更大,而朋友网络对生理健康状况好的老年人作用更大。基于以上结果,她提出应重视老年人的社会网络,切断“生理健康衰退-社会网络萎缩-心理健康恶化”的前端路径,应根据自理能力水平,着力促进老年人社会网络的不同方面。廊坊师范学院心理系副教授、系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所长冀云的发言题目是《老年忽视的城乡差异》。在解释老年忽视等概念的基础上,使用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和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分析自我忽视和家人忽视。冀云的研究发现老年人中自我忽视呈现农村老人高于城镇老人、女性老人高于男性老人、高龄老人高于低龄老人、独居老人高于与家人住以及居住在养老机构中的老人的特点;家人忽视呈现农村老人高于城镇老人、男性老人高于女性老人、农村75-84岁年龄组老人家人忽视水平高于其他年龄组、城镇老年人家人忽视随年龄增高而降低、独居老人高于与家人同住的老人的特点。回归分析发现经济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会网络因素和老年人的自我忽视与家人忽视密切相关。关于自我忽视和家人忽视的后果,冀云认为自我忽视会对健康造成损害,通常会导致脱水、营养不良、身体功能下降,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风险,是老年人过早死亡的危险因素;自我忽视会增加后续老年虐待的危险性,老年自我忽视增加了后续照顾者的忽视;家人忽视会增加老年人遭受社会上不安全事件(上当受骗、被抢劫、被盗、被打骂/恐吓)的风险,增加了老年人自杀的风险,对老年人造成巨大的伤害。她指出应对老年忽视可以从预防性政策、保护性工作和关怀性工作三个角度进行应对。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王大华对两位嘉宾的发言内容进行了点评。她认为,唐丹在疫情中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调研数据做了深入分析,特别是她强调了在疫情中的取样有特殊性。老年被试是在使用智能手机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的老人,可以推测这样的老人其心理健康水平能保持较好,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唐丹的研究检验了社交网络在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研究很精致,结论富有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意义。冀云的选题比较新颖。研究结果得到两种忽视的影响因素存在一些共性,比如独居和高龄老人更容易遭受自我和家人忽视。而不同之处也很明显,例如女性更容易出现自我忽视,而男性更容易遭受家人忽视。另外,机构中的老人相对较少出现自我忽视。这些本土化的研究结果都极具启发性,对提升不同居住环境中老人的照料质量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王大华教授还指出,家人忽视和自我忽视是否还有亚类型?例如,自我忽视能否进一步区分为主动忽视和被动忽视。有一些忽视的原因可能是老年人对生活的主动放弃,而另一些自我忽视则可能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得已而为之。期待冀云对老人忽视背后的心理动机性因素做进一步探究。王大华认为两位研究者都一致强调社会支持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唐丹强调社交网络的大小,冀云强调的是社交网络的功能。同时,两位研究者都指出研究结果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提示我们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时,必须分层考虑其生活状态和影响因素。我们只有把老年人群进行清晰分层,研究结果才可能有效地服务于老年身心健康的维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孙颖发言题目是《疫情下老年人慢病管理》。她首先介绍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我国7万多例新冠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资料,资料显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粗死率为2.3%,80岁以上老年人为14.8%。美国CDC的数据也显示随着年龄的上升新冠肺炎住院率明显升高,每10位由于新冠肺炎去世的人当中有8位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老年人群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是新冠病毒肺炎重症的高危人群。此次疫情凸显了对老年人进行慢病管理和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孙颖重点介绍了疫情对老年高血压人群和糖尿病人群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疫情期间,老年高血压人群易出现血压波动及血压控制不佳,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各种原因导致不能坚持规律服药,自行停药、换药;生活方式干预不佳;共病、多重用药问题突出;出门看病不便;焦虑、恐慌、担心等不安情绪以及睡眠障碍等。针对这些问题,报告中介绍了老年人居家血压监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强调了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以及突然停药可能带来的危害,提示老年人可以采用线上咨询服务等就医方式。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抵抗力减弱是各种急慢性感染的高危人群。新冠疫情期间由于老年人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影响,使得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血糖波动,报告强调疫情期间应坚持科学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坚持服药控制好血糖。同时指出老年糖尿病患者及照护人员应掌握必要的居家自我管理知识。老年人慢病管理是以老年人为核心,进行全人、全程、多维度管理的系统工程。需要医疗机构、社区服务机构、家庭成员、照护人员、老年人自身共同参与。此次新冠疫情为老年人慢病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未来线上咨询、网上药店以及“互联网+”智慧医疗将蓬勃发展,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家用检测、监测设备等研发将助力老年慢病管理,但如何突破不断更新的科技与老年人学习使用之间的矛盾,使科技能够落地基层慢病管理;如何对老年人群及家庭成员、照护人员逐步进行系统健康教育,有效提升健康素养,养成自我健康监测、自我健康管理的习惯对我们提出了挑战。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副教授、学科办主任、老年护理教研室副主任万巧琴发言题目是《疫情中的老年护理》。她首先分析了全球数据,发现接近1700万感染者中很大一部分是老年人,新冠病毒感染的阳性率和病死率的数据也表明老年人受到的冲击更大。养老机构的数据进一步佐证了上述观点。疫情之中老年人尤其是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受到最为严重的冲击,除了居住在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很难保持社交距离、老人基础身体状况差且多合并有慢病、防疫物资不足等原因以外,护理人员不足和专业人才不足在这次疫情中体现的尤为明显。针对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万巧琴重点介绍了北京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科发展尤其是老年护理的发展情况,研究团队围绕老年康养相关政策、老年常见健康问题管理、信息、智慧医疗等现代技术在老年康养中的应用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与服务。在新冠疫情期间,护理团队结合医院的一些管理要点,撰写了新冠肺炎防控期间综合医院的护理管理。另外,新冠疫情期间,研究团队开展护理应急防控策略的研究,围绕应急过程中影响患者安全、护士安全护理关键的环节、关键问题、人力配置以及护理的流程化、标准化、质量化的管理,提供更好的专业技术支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常务副院长谢苗荣教授对上述两位嘉宾的发言内容进行了点评。他认为两位嘉宾所讲的疫情下老年人的慢病管理和护理贴近实际,选题新颖,具有非常鲜明的现实意义。与SARS相比,此次医务界和社会上普遍对疫情期间老年人遇到的医疗和护理问题更加感受至深。各种数据表明,老年人罹患新冠肺炎后死亡率很高,要想降低新冠肺炎对老年人的影响,一是要加强传染病的防控,减少老年人患新冠肺炎的几率,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与外界的接触;二是要重视老年新冠肺炎的救治,研究老年人新冠肺炎的特点,当然也要维护老年人在传染病救治过程中的权益。不能像往常那样可以随时到医院就医是疫情期间老年人遇到的最大问题,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慢病管理和护理的新课题。这种新的服务模式首先是要保证老年人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其次是要保证为老年人医疗服务的基本性。疫情常态化下老年人医疗服务的新模式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优势;第二,要加强社区的医疗力量,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能力,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和护理服务;第三,要大力的提倡和开发智能可穿戴设备,使医生能够远程监控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如血压、血糖等;第四,要结合居家生活的特点对老年人开展生活指导;第五,要从技术方面研究慢病的管理,如安全用药;第六,应该做一些政策上的调整和突破,如延长慢性病开药时间,避免患者出现停药的情况等。会议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讨论与提问,各位发言嘉宾对各位网友的提问进行了精彩的回复与交流。“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老龄问题多学科研究”论坛圆满落幕。

饥渴寒暑

最新汇总:白氏教授名录

全国白姓知名教授最新名录(排名不分先后,都是白氏在学界中的智囊代表)白万纲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大、浙大等学府总裁班客座教授华彩咨询集团董事,中国首席集团战略与集团管控专家,兼任中石油集团、中粮集团、中移动集团、中集集团、华润集团、沙钢集团、华立集团广厦控股、紫江集团的战略顾问。白先勇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昆曲研究推广计划”荣誉主任。白红利 先后任华西医院放射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要从事放射诊断方面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常见病的影像诊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胸部疾病的影像诊断,包括肺部疾病及心脏大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在胸部影像诊断方面有较高水平。白玉贤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白雪涛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副所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研究员 。白文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中国性学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男科学组委员,著名不孕不育权威专家。白重恩现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Dean)、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Mansfield Freeman Chair Professor)、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国财政税收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经济联合研究中心联合主任白武明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1、地球动力学专业高温高压实验室研究;2、地球动力学过程的数值模拟。白春超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出版个人专著1部、与人合作编著5部。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文学研究》、《中州学刊》、《河南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1项。白继重庆市大坪医院教授。全国著名角膜屈光手术专家,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委员兼任重庆市主任委员,全国全飞秒激光专家协作组委员,全国个性化屈光手术专家指导组委员,西部视光学专家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视光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等多个专科杂志编委。白春学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领军人才。现任复旦大学新农村研究院智慧医疗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呼吸内科临床质控中心主任,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呼吸内科负责人,上海市青浦云加端物联网医学中心实验室主任,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呼吸内科负责人,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所长,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副会长。白勇1963年5月出生于江西抚州临川,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和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年当选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白永秀陕西清涧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市场经济与企业制度研究中心主任、西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一带一路”专业委员会主任;陕西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航电测、供销大集、永安保险、天地源、陕鼓集团独立董事;永秀智库理事长。白明江西余干人,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作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 、陶瓷艺术系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执行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国家画院陶瓷艺术研究所副所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协IAC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特聘教授、广西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陶艺网艺术总监、《中国陶艺家》杂志常务副主编、“上虞青”现代国际陶艺中心主任。白崇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供职于北京大学,兼《中国书画收藏》杂志学术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徐悲鸿画院院士、中国王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文艺家联合会副主席。白挨泉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动物传染病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攻猪病的诊断与防治。白延庆北京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任客座教授。白刚南开大学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白长虹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兼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曾任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 ,南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书记、院长 ,《南开管理评论》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有旅游营销、品牌管理与服务营销以及数字化教育等。曾任中华全国学联副主席,丽江市政府市长助理(挂职),南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白谦慎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书法研究工作。从傅山入手,讨论中国书法的嬗变;从重庆乡野一个理发店的招牌,引出对有关书法经典问题的独特思考。研究之余,亦有书法创作。2019年,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成立,白谦慎出任首任院长。白贵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兼职教授、郑州大学兼职教授、沈阳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河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河北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石家庄学院兼职教授、廊坊师范学院兼职教授、衡水学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新闻理论、广播电视新闻、少数民族新闻史、文化传播。白净南京大学教授,研究领域:传媒政策、法规与伦理、新闻传播教育。主编《从一支笔到十八般武艺--融媒时代新闻传播实务教学探索》,光明日报出版社,2017年11月。合编《媒体大变局与传媒教育改革》,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2。编著《我们这样教新闻: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实践教学文集》,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年1月。专著《中国内地与香港媒体诽谤问题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根据百度百科,清华大学也有一名白净教授。(图文资料整理自网络,欢迎各位宗亲指正补充,本文仅用于白氏宗亲文化交流。)共聚白氏亲情,传播白氏正能量,期待您的加入——《天下白氏》来源:微信公众号天下白氏

六分

动态丨2020年“求是”论坛第二季:“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老龄问题多学科研究” 成功举办

2020年8月1日上午,2020年“求是”论坛第二季:“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老龄问题多学科研究”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北京市老年学学会、中国人民大学“老龄社会的政策实践与养老产业综合研究平台”、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北京老龄居养老产业促进中心协办,并得到北京市老龄协会支持。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北京市老龄办常务副主任、北京市老龄协会会长王小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严金明教授等领导出席并致辞。来自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中国人民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廊坊师范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大学等机构的7位青年学者先后进行发言,来自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3位专家先后进行点评。来自北京市和其它省市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学生、从事老龄产业的管理者和服务者等共计42.8万人次参与了本次论坛。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宋健主持。在领导致辞环节中,王小娥主任首先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她指出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新冠疫情的爆发给北京市、全国甚至全球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生命财产损失。疫情期间北京市对养老机构进行封闭式管理,加大了养老机构的运营成本,居家养老服务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及生活方式也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当前北京市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扼制,总体形势持续向稳向好。北京市老年学学会作为北京市老年学和老年健康研究领域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学术资源丰厚和组织能力强大的优势,通过举办系列论坛为北京市老龄社会治理和健康促进、老龄问题多学科的研究以及养老服务发展建言献策,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她希望北京市老年学学会继续做好现代新型智库,为党委政府提供老龄工作的决策参考,助力首都北京老龄事业的发展。并希望更多的青年才俊加入到老龄问题研究中,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智力支持。严金明教授代表主办单位之一对各位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是中国人民大学重点打造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并入选全球中国百强,2018年初在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名列第一,2019年在中央举行的国家高端智库综合评估中入选第一梯队,是唯一入选第一梯队高校智库。国发院充分发挥高端智库的平台作用,整合老龄经济学、社会人口学、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等多学科的智力资源,持续开展课题研究,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经济社会的发展,连续多年举办智库养老北京高峰研讨会,聚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一时代命题,发布最新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领导人的批示,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还成立了老年产业研究中心,聚焦银发经济和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承担多项重大决策咨询课题。老年人作为易感人群在这次疫情中受到更为严重的冲击,老年人的社会经济生活、心理健康、慢病管理、社会参与以及家庭代际关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他期望此次论坛的青年才俊从社会学、心理学、医学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贡献智慧。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老年学系博士生林艳的发言题目是《不是每个人在疫情面前都一样:疫情对老年人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她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给老年人带来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在直接影响方面,老年人无论在新冠病毒的患病率还是在死亡率上都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在间接影响方面,疫情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和抗击疫情所采取措施的副作用也通常给老年人产生较其他年龄组更为严重的影响,包括日常生活、经济生活、社会交往和情感等方面。林艳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主要包括一日三餐配送受限、日用品和防疫物资购买受限、家政和护理人员短缺、慢性病管理和药品补给受限;新冠肺炎疫情给老年人的经济生活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收入来源、失业风险、退休时间、住房、储蓄、养老金及财富状况等方面;在社会交往和情感生活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加重了老年人的社会隔离感、孤独感,并且更有可能经历亲属或好友因患新冠病毒而死亡,经历重大的心理伤痛。林艳对新冠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的情况进行了展望,她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亦是很多领域发展完善的契机。例如,这次疫情为老年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特别是在社会政策、社区干预和跨学科合作等方面;也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涉及公共卫生、社区医疗和药品制度等;第三是为老年服务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包括疫情应急响应、护理人员管理、硬件软件升级等;尤其要强调的是疫情的常态化为智慧养老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将在亲情沟通、社交活动、网络购物、视频就诊、获取咨询、娱乐休闲和功能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华北电力大学老龄科学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妮娜的发言题目是《中国本土时间银行定位与发展路径分析》。她介绍了时间银行的实践摸索、政策历程、西方时间银行类型。认为中国本土时间银行的定位体现在对应中国特色社会-互助话语、从互助养老到多元互助、整合互助行为、互助组织和互助共同体、由社会依赖政府向企业经营社会思维转变四个方面。通过对98家时间银行的统计分析,她认为中国本土时间银行问题在于:发展定位不清;资金来源不稳定;时间货币兑换困难;服务供求对接失衡志愿者团队存续困难,居民参与意愿不高。刘妮娜提出了中国本土时间银行发展建议:第一,逐步向福利经济和社区经济平台转型,探索全国推广和建立时间银行,探索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国有企业运营。第二,建立长效资金拨付机制,拓展资金来源。第三,明确时间货币的兑换标准和互助服务的价格标准,明确互助服务标准和价格,明确时间货币的兑换标准。第四,在媒体以及社区、学校、单位内部进行大力宣传,以社区为单位建立互助志愿者信息库,各层级政府应履行时间银行平台的监管职责。第五,同时给予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和会员专属福利。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老年学研究所副教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谢立黎的发言题目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研究》。她认为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工作等不同学科的理论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为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她认为多元主义理论、优势视角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是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理论依据,老年人社区参与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变化,表现为相关政策持续优化、外部环境资源不断改善、老年人口素质逐渐提高。谢立黎利用2019年北京市老龄社会治理现状调查数据,重点分析了不同特征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活动参与需求和参与现状,发现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活动的意愿较高但实际参与社区活动的比例相对较低,呈现“高意愿、低参与”特征。同时,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活动存在需求与供给的错位,发挥老年人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掘。她提出社区组织可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保障措施、开展与活动内容相关的岗前技能培训等途径为更多老年人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根据老年人看重的社区机构能力优先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创新活动内容、提高活动参与的灵活性等,减轻制度性障碍对老年人活动参与的制约。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老年人在社区治理可以作为防疫科普的宣传者、社区参与的调动者、居民需求的代言者、社区矛盾的协调者、疫情风险的监督者和特困老人服务的提供者。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副教授、副院长丁志宏对上述三位嘉宾的发言进行了点评。他认为,林艳博士的分享,让我们切实感受到美国老年人在疫情下的弱势特征,不仅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死亡率高,而且日常生活、经济生活、精神生活、社会交往都受到严重影响。丁志宏认为,随着数据的丰富,可以使用一些新方法,更深入地分析新冠肺炎对老年人死亡的独立作用。对于刘妮娜博士针对时间银行的研究,丁志宏认为,必须要解决好它的服务形式、时间管理、服务组织者、技术操作等问题,时间银行才能焕发新的生命力。并相信,时间银行的发展经验一直在民间,创新也在民间。针对谢博士的发言,丁志宏建议对数据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挖掘,进一步探讨北京流动老年人的参与意愿和参与现状,深入分析社区机构能力在老年人社区治理参与中的调节作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老年学研究所副教授唐丹的发言题目是《疫情中的老年人心理健康》。她认为虽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老年人感染机率大和病重可能性大,从医学角度老年人是高危人群。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老年人并非受冲击最大的群体,老年人在不同年龄组中抑郁水平最低、幸福感最高。对于这样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果,可能的解释包括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老年人的阅历、疫情对生活的影响等。由于疫情当中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一个要素可能是社会网络,唐丹重点讨论疫情当中社会网络的变化对老年人的影响。她认为在疫情当中很多老年人的社会网络都在萎缩,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产生了社会隔离,这种社会隔离发生在各种老年人群当中。而且,老年人还会受到数字鸿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唐丹使用CLASS2014调查数据分析了社会网络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发现生理健康、家庭网络和朋友网络可减少抑郁症状,家庭网络和朋友网络在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起到中介效应的作用,家庭网络和朋友网络对健康状况不同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影响存在差异,家庭网络对生理健康状况差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作用更大,而朋友网络对生理健康状况好的老年人作用更大。基于以上结果,她提出应重视老年人的社会网络,切断“生理健康衰退-社会网络萎缩-心理健康恶化”的前端路径,应根据自理能力水平,着力促进老年人社会网络的不同方面。廊坊师范学院心理系副教授、系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所长冀云的发言题目是《老年忽视的城乡差异》。在解释老年忽视等概念的基础上,使用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和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分析自我忽视和家人忽视。冀云的研究发现老年人中自我忽视呈现农村老人高于城镇老人、女性老人高于男性老人、高龄老人高于低龄老人、独居老人高于与家人住以及居住在养老机构中的老人的特点;家人忽视呈现农村老人高于城镇老人、男性老人高于女性老人、农村75-84岁年龄组老人家人忽视水平高于其他年龄组、城镇老年人家人忽视随年龄增高而降低、独居老人高于与家人同住的老人的特点。回归分析发现经济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会网络因素和老年人的自我忽视与家人忽视密切相关。关于自我忽视和家人忽视的后果,冀云认为自我忽视会对健康造成损害,通常会导致脱水、营养不良、身体功能下降,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风险,是老年人过早死亡的危险因素;自我忽视会增加后续老年虐待的危险性,老年自我忽视增加了后续照顾者的忽视;家人忽视会增加老年人遭受社会上不安全事件(上当受骗、被抢劫、被盗、被打骂/恐吓)的风险,增加了老年人自杀的风险,对老年人造成巨大的伤害。她指出应对老年忽视可以从预防性政策、保护性工作和关怀性工作三个角度进行应对。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王大华对两位嘉宾的发言内容进行了点评。她认为,唐丹在疫情中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调研数据做了深入分析,特别是她强调了在疫情中的取样有特殊性。老年被试是在使用智能手机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的老人,可以推测这样的老人其心理健康水平能保持较好,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唐丹的研究检验了社交网络在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研究很精致,结论富有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意义。冀云的选题比较新颖。研究结果得到两种忽视的影响因素存在一些共性,比如独居和高龄老人更容易遭受自我和家人忽视。而不同之处也很明显,例如女性更容易出现自我忽视,而男性更容易遭受家人忽视。另外,机构中的老人相对较少出现自我忽视。这些本土化的研究结果都极具启发性,对提升不同居住环境中老人的照料质量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王大华教授还指出,家人忽视和自我忽视是否还有亚类型?例如,自我忽视能否进一步区分为主动忽视和被动忽视。有一些忽视的原因可能是老年人对生活的主动放弃,而另一些自我忽视则可能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得已而为之。期待冀云对老人忽视背后的心理动机性因素做进一步探究。王大华认为两位研究者都一致强调社会支持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唐丹强调社交网络的大小,冀云强调的是社交网络的功能。同时,两位研究者都指出研究结果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提示我们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时,必须分层考虑其生活状态和影响因素。我们只有把老年人群进行清晰分层,研究结果才可能有效地服务于老年身心健康的维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孙颖发言题目是《疫情下老年人慢病管理》。她首先介绍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我国7万多例新冠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资料,资料显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粗死率为2.3%,80岁以上老年人为14.8%。美国CDC的数据也显示随着年龄的上升新冠肺炎住院率明显升高,每10位由于新冠肺炎去世的人当中有8位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老年人群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是新冠病毒肺炎重症的高危人群。此次疫情凸显了对老年人进行慢病管理和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孙颖重点介绍了疫情对老年高血压人群和糖尿病人群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疫情期间,老年高血压人群易出现血压波动及血压控制不佳,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各种原因导致不能坚持规律服药,自行停药、换药;生活方式干预不佳;共病、多重用药问题突出;出门看病不便;焦虑、恐慌、担心等不安情绪以及睡眠障碍等。针对这些问题,报告中介绍了老年人居家血压监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强调了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以及突然停药可能带来的危害,提示老年人可以采用线上咨询服务等就医方式。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抵抗力减弱是各种急慢性感染的高危人群。新冠疫情期间由于老年人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影响,使得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血糖波动,报告强调疫情期间应坚持科学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坚持服药控制好血糖。同时指出老年糖尿病患者及照护人员应掌握必要的居家自我管理知识。老年人慢病管理是以老年人为核心,进行全人、全程、多维度管理的系统工程。需要医疗机构、社区服务机构、家庭成员、照护人员、老年人自身共同参与。此次新冠疫情为老年人慢病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未来线上咨询、网上药店以及“互联网+”智慧医疗将蓬勃发展,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家用检测、监测设备等研发将助力老年慢病管理,但如何突破不断更新的科技与老年人学习使用之间的矛盾,使科技能够落地基层慢病管理;如何对老年人群及家庭成员、照护人员逐步进行系统健康教育,有效提升健康素养,养成自我健康监测、自我健康管理的习惯对我们提出了挑战。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副教授、学科办主任、老年护理教研室副主任万巧琴发言题目是《疫情中的老年护理》。她首先分析了全球数据,发现接近1700万感染者中很大一部分是老年人,新冠病毒感染的阳性率和病死率的数据也表明老年人受到的冲击更大。养老机构的数据进一步佐证了上述观点。疫情之中老年人尤其是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受到最为严重的冲击,除了居住在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很难保持社交距离、老人基础身体状况差且多合并有慢病、防疫物资不足等原因以外,护理人员不足和专业人才不足在这次疫情中体现的尤为明显。针对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万巧琴重点介绍了北京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科发展尤其是老年护理的发展情况,研究团队围绕老年康养相关政策、老年常见健康问题管理、信息、智慧医疗等现代技术在老年康养中的应用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与服务。在新冠疫情期间,护理团队结合医院的一些管理要点,撰写了新冠肺炎防控期间综合医院的护理管理。另外,新冠疫情期间,研究团队开展护理应急防控策略的研究,围绕应急过程中影响患者安全、护士安全护理关键的环节、关键问题、人力配置以及护理的流程化、标准化、质量化的管理,提供更好的专业技术支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常务副院长谢苗荣教授对上述两位嘉宾的发言内容进行了点评。他认为两位嘉宾所讲的疫情下老年人的慢病管理和护理贴近实际,选题新颖,具有非常鲜明的现实意义。与SARS相比,此次医务界和社会上普遍对疫情期间老年人遇到的医疗和护理问题更加感受至深。各种数据表明,老年人罹患新冠肺炎后死亡率很高,要想降低新冠肺炎对老年人的影响,一是要加强传染病的防控,减少老年人患新冠肺炎的几率,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与外界的接触;二是要重视老年新冠肺炎的救治,研究老年人新冠肺炎的特点,当然也要维护老年人在传染病救治过程中的权益。不能像往常那样可以随时到医院就医是疫情期间老年人遇到的最大问题,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慢病管理和护理的新课题。这种新的服务模式首先是要保证老年人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其次是要保证为老年人医疗服务的基本性。疫情常态化下老年人医疗服务的新模式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优势;第二,要加强社区的医疗力量,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能力,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和护理服务;第三,要大力的提倡和开发智能可穿戴设备,使医生能够远程监控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如血压、血糖等;第四,要结合居家生活的特点对老年人开展生活指导;第五,要从技术方面研究慢病的管理,如安全用药;第六,应该做一些政策上的调整和突破,如延长慢性病开药时间,避免患者出现停药的情况等。会议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讨论与提问,各位发言嘉宾对各位网友的提问进行了精彩的回复与交流。“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老龄问题多学科研究”论坛圆满落幕。文稿来源:人大国发院老龄产业研究中心微信编辑:涂成人大国发院是中国人民大学集全校之力重点打造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现任理事长为学校党委书记靳诺教授,院长兼首席专家为校长刘伟教授。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并入选全球智库百强,2018年初在“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2019年在国家高端智库综合评估中入选第一档次梯队,是唯一入选第一档次梯队的高校智库。人大国发院积极打造“新平台、大网络,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的高端智库平台。围绕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四大研究领域,汇聚全校一流学科优质资源,在基础建设、决策咨询、公共外交、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和内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大国发院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引领者”为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坚守国家战略,秉承时代使命,致力于建设成为“最懂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智库”。微博二维码

告解室

“首届诗歌叙述学前沿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行

10月24日,“首届诗歌叙述学前沿学术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和腾讯会议云端隆重举行。据了解,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山东大学诗学高等研究中心主办,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青岛大学、聊城大学、扬州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高校或单位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及山东大学部分研究生等参加了线下和云端会议,就诗歌叙述学前沿学术问题展开了细致、深入的研讨。开幕式由山东大学诗学高等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孙基林教授主持,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党工委副书记郭邦礼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诗探索》主编吴思敬先生分别为大会致辞。郭邦礼副书记对"首届诗歌叙述学前沿学术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线下和云端相聚的专家、学者、诗人和青年学子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并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山东大学与青岛校区的办学历史、办学规模,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诗学高等研究中心作为学术特区与学科建设新引擎的重要使命和责任,肯定了论坛的成功举办对于丰富诗歌叙述学研究,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论坛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吴思敬教授回顾了山东大学诗学高等研究中心的成立过程,肯定了此次诗歌叙述学前沿学术论坛对诗歌理论研究的重要价值,并对诗歌叙述学的研究现状、诗歌叙述学关键词等进行了简要梳理,对本次论坛议题的融合与拓展以及专家、学者、青年学子们的学术争鸣表示期待。诗歌叙述学是个年轻的学科研究领域,处于诗学和叙述学的前沿位置。本次学术论坛围绕着诗歌叙述学理论、诗歌叙述与抒情的关系、现当代诗歌叙述及诗学问题、古典诗歌叙述及诗学问题以及外国诗歌叙述及诗学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论坛分五场进行。第一场主题发言由山东大学诗学高等研究中心张立群教授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乔国强教授、聊城大学殷学明教授、东南大学王珂教授、西华师范大学傅华教授分别发言,乔国强教授从"时""空""质""能"几个主题词谈论了诗歌叙述学研究的问题和方法;殷学明教授分析"事感""事象""事境"的具体不同,进一步阐释了事境的类型和特点以及对新诗叙述学研究的启示;王珂教授从文体学角度谈论了新诗重视叙事的原因,具体剖析了草创期散文诗的叙事功能;傅华教授以叙事学中的语义分析为切入点,谈论了中国新诗叙述的隐喻逻辑。第二场主题发言由青岛大学吕周聚教授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姜玉琴教授、北京大学杨碧薇博士后、合肥师范学院李建平副教授、中国诗歌在线总编辑马启代先生、山东大学孙基林教授分别做主题发言:姜玉琴教授探究了中国传统诗学的三大叙述法则、古典诗学内在审美的叙述机制、批评标准的叙述范式等问题;杨碧薇博士辨析了新诗"抒情"和"叙事"概念,对诗歌叙事的根本目的和本质属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李建平副教授从时间和空间叙述的位移性结构研究了中国抒情诗叙述模式的发展与流变;马启代总编从创作经验的角度对当代诗歌叙述学的来源、叙述问题和基点、内在写作经验等进行了论述;孙基林教授对诗歌"叙事"还是"叙述"问题的来源、"诗歌叙述学"的命名及意义以及诗的本质与叙述的诗性等进行了深入的解析。第三场主题发言由聊城大学殷学明教授主持,青岛文学创作研究院一级作家韩嘉川先生、安徽师范大学杨四平教授、山东大学孙学堂教授、扬州大学罗小凤教授、廊坊师范学院吴昊博士分别做主题发言:诗人韩嘉川从散文诗的角度探讨了当代新诗叙述与抒情的基本问题;杨四平教授研究了昌耀诗歌建构什么样的叙述主体以及叙述主体在文本中如何"现形"和"发声"的问题;孙学堂教授从叙述学角度解读了辛弃疾的《鹧鸪天》,对由叙事造成的语义模糊性进行细致的谈论;罗小凤教授从新诗叙事话语秩序的实验、小说笔法的援用、戏剧化手法的杂糅、抒情对叙事的渗透四个方面谈论了新媒体时代新诗的叙事策略;吴昊博士从叙述内容和叙述视角两个角度探索了张曙光诗歌中的历史叙事。第四场主题发言由山东大学耿建华教授主持,青岛大学吕周聚教授、山东大学张立群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叶琼琼副教授、青岛科技大学吕辛福副教授、山东大学魏文文博士后分别做主题发言:吕周聚教授从超视角的历史反思与正义审判的角度解读了叙事长诗《魔鬼的盛宴》;张立群教授谈论了阮章竞叙事诗的叙述结构和叙述策略;叶琼琼副教授关注了隐喻视角下穆旦诗歌的叙述方式以及戏谑化的叙述策略;吕辛福副教授对曹植的《洛神赋》进行了叙事学的考辨和分析;魏文文博士从听觉段位的角度探讨了发生期中国新诗叙述的相关问题。这次论坛有来自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的11位研究生同学参与讨论,并于当晚专设了第五场"研究生论坛和对话",由魏文文博后主持,同学们围绕当代诗歌叙述的诗性、叙述时空、叙述声音、叙述聚焦等诗歌叙述学重要论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同学们视野开阔,探讨富有新意及建设性。论坛闭幕式由山东大学亚思明副教授主持,孙基林教授致辞。孙基林教授认为这次论坛主要在线上举行,是一次全新学术对话体验,并对与会嘉宾表示感谢。同时高度肯定了此次叙述学前沿学术论坛的顺利召开,初步实现了中国现当代诗学、古典诗学和外国诗学等诸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使得诗歌叙述学研究话题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出现了多元化的研究态势,而这种前沿学术观点的交集和碰撞无疑为诗歌叙述学研究拓展了开阔的前景和深度;尤其青年学子们加入论坛讨论,为诗歌叙述学研究注入了新鲜、年轻的力量,是诗歌叙述学研究蓬勃发展的体现,令人可喜!并表达了对青年学子们所寄予的厚望。(撰稿:魏文文 编辑:于敦强)

周頌

雄安北京学校满月记:学生热情 老师坦言知识不够用

雄安北京学校满月记4月1日,雄安新区成立一周年。一个月前,北京市援助雄安新区办学项目启动仪式在雄安新区容城小学举行,标志着北京市教育援助雄安首个项目启动实施。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雄安校区、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雄安校区、北京市六一幼儿院雄安园区、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正式挂牌成立。近日,记者来到其中的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雄安校区,了解和感受这所雄安的“北京”牌学校在这一个月里发生的变化。显见的变化迎面而来。“北京”这两个字立在了学校大门口的校名上,出现在老师们胸前佩戴的校徽中,还印在学校特色手稿纸的页眉里。教学楼的电子显示屏上打出:“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标语。据介绍,这所学校的前身是容城小学,位于县城的北部边缘,招收的学生主要是周边城中村的孩子。学校的副校长刘建芝,在容城小学工作有十几年的时间,她当年也是在这所学校上的小学,对学校有着很深的感情。“以前做梦也没想到过,自己的母校会成为北京名校的一个校区。”她说,历史上的容城县在保定属于教育比较薄弱的地区,到了初中、高中,学生外流严重。“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这里的教育水平,跟周边的北京、天津相比,落后了20年。”她说。此次北京的援助办学,更多的是把北京先进的教学理念,输送到雄安,培养当地师资。两地将陆续启动中小学校长跟岗研修,骨干教师培训班,设立北京名优教师雄安新区工作室等一批合作项目。据朝阳实验小学校长陈立华介绍,北京学校每周都会派专家到雄安校区,给当地的老师培训、辅导。隔周一次集团例行培训,都会把雄安校区的老师接到北京参加。“这样一来一去的交流,对老师们专业上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陈立华说。3月9日,朝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组织20余人的专家组走进雄安校区把脉课堂、集体视导。作为数学学科专家的陈立华,走进了五年级的数学课堂,为老师听课诊断,并亲自上台给老师示范指导。在课堂上,她遇到了一个老是举手的小男孩,她就对这个孩子说:“嗨,你是我最崇拜的。你一直在举手,很了不起。举一次手容易,次次都举手,这不容易。”陈立华校长说,“在课堂上,没有对错,只有观点,大家需要相互讨论,上课的过程,就是一个交流的过程。”谈到这一个月的变化,数学老师张晶晶说:“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大家的热情高了,这一点从老师们的加班就能看得出来。”以前下了班,老师们就各自回家了,现在过了下班点,许多老师不愿意走,有的还聚在一起讨论专家的培训和讲授、交流心得体会。遇到觉得重要的,马上用笔记下来,生怕过一会儿就忘了。张晶晶今年31岁,毕业于廊坊师范学院,是学校为数不多的年轻教师之一。但张晶晶目前也明显感到,自己的知识不够用。她说,自己在背英语单词,准备考研深造。一位老师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写道:“工作如果仅仅是养家糊口的工具,那就不会有幸福的人生。为雄安新区培养接班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人,这份历史使命感会让我们战胜工作中的诸多困难。”对于孩子们来讲,这一个月最大的变化,莫过于视野的开阔。3月13日的艺术家进校园活动,让雄安校区的孩子们近距离见到了国家京剧院、中国爱乐乐团等专家的表演。据介绍,朝阳实验小学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汇集了许多这样的专家级艺术教育师资,取得了不菲的教育成果。如今,通过北京援助雄安新区办学项目,在组团援助、一体化管理的方式下,这些名师专家也将成为新校区的指导教师,让雄安校区的学生也能和北京的学生一样享有优质的教育课程。之后,雄安校区部分班级的师生,先后来到北京,参加本校开展的“一带一路”手拉手、“一班一国”看世界活动。陆续走进各国驻华大使馆,开展国际教育与交流。3月23日,四年级的刘梓茗和学校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来到位于北京的阿根廷驻华大使馆。第一次到外国使馆参观的他显得很兴奋,见到了高鼻梁、大眼睛、金色头发的姐姐,领略了探戈表演,还有视频短片里球星梅西炫酷的球技,还品尝了阿根廷美食,“烤肉的味道很鲜美,香肠也充满了异国风味。”他在参观后的日记中写道:“我感受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阿根廷人的热情。也看到了雄安教育和北京的差距,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奋发图强,长大后为雄安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提起俺闺女念的是北京名校,俺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咧。”魏利军说,他是当地的个体户,女儿在学校上五年级。“现在学校的艺术课程比较丰富,增加了京剧,还有京东大鼓。”王紫嫣的妈妈说,学校的好多地方都在发生变化,连留作业的方式也在改变。学校前两天推出电子作业,学生通过手机App直接完成,挺方便的。“如今能做这个学校学生的家长很有自豪感,其他很多家长都想把孩子往这里送。”她说。“改变”,可能是陈立华校长口中常提起的一个词。她说,当老师的,观念转变了,教学情况就必然跟着转变。她对雄安校区的老师提出一个要求“变”——从自我修养上、教学能力上、教学理念上等多方位、多层面地去“变”。在雄安新区,发生变化的不仅是这所以前的容城小学,其他3所北京援建的学校也在发生着各自的改变,演绎着自己的故事,“建三援四”更在同步进行。除了这4所北京学校雄安校区的成立,北京方面还将在雄安建设一所中学、一所小学、一所幼儿园。正如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刘宇辉说的那样,“总的原则就是,雄安需要什么,我们就帮助什么、推进什么,全方位提高雄安新区的教育质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深化合作内涵,向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迈进,致力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合作”。